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新課程與教學改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加強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充分發(fā)揮閱讀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鼓勵學生閱讀勤于思考,有自己的獨立見解,是古今中外有識之士的共識。如我國先哲孟子強調"心之官則思",又如法國近代教育家盧梭指出:"為了使一個青年能夠成為明智的人,就必須培養(yǎng)他有自己的看法,而不是硬讓他采取我們的看法。"
首先,尊重思想自由,使學生敢想。在弘揚學生主體的實踐中,對如何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不少人作了有益的探索。但對如何鼓勵和保護學生的思想自由卻少有涉及。只有允許思想上的自由,才會在閱讀之后有心靈上的解放,才會有真知灼見的出現(xiàn),而被禁錮的思想是產生不了獨立的見解的。這是已被無數(shù)的歷史事實所證明的。要使學生敢想,老師就必須熱情鼓勵和細心呵護學生的思想自由。如果教師在學生發(fā)表了一兩個見解后就急于評價,會扼殺了其他同學富有創(chuàng)新的理解。學生充分發(fā)表意見后,教師要珍視每個學生的閃光點,及時表揚討論中有創(chuàng)見的同學,充分肯定討論的結果,強化學習成功感。教師的責任就是要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發(fā)現(xiàn),學會探索,學會評價,學會創(chuàng)新。
其次,要教學生學會思考的方法,讓學生會想。宋代學者陸世儀說過:"悟處皆出于思,不思無由得悟。"意思是說獨立的見解是想出來的,不去想就談不上什么見解。教給思考方法,讓學生會想,學生的獨立見解就會如不竭的山泉汩汩流淌。再次是要注意從發(fā)散思維的、多角度的去思考閱讀中的問題。發(fā)散思維提一種多向開展的思維,它不墨守陳規(guī),不拘泥于一種想法,而是廣開思路,從多方面進行思考,從不同方向進行探索,對問題做出多種答案。比如,《濟南的冬天》,就可以在閱讀和濟南的感性體驗中,找到該文章的獨特精妙之處,也能看到很多不同的體驗。
二、強化閱讀教學的實踐性和綜合性,改變僵化的單向閱讀教學為雙向互動教學。
傳統(tǒng)的閱讀課教學,是學生被動、單一、接受的學習過程,是教師向學生灌輸和填充的教學過程,把學生當做一個個可以裝許多知識的瓶子,通過反復操練即可掌握技巧的人,而完全忽視和抹煞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學生無法形成健康的個性,更不要說形成未來社會所必需的各種能力。心理學認為,興趣是心理活動的傾向,是學習的內在動力,是開發(fā)智力的鑰匙。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閱讀學習的關鍵。以往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有激發(fā)學習學習興趣的意識,但這個舉動往往是建立在老師語言講解基礎上的,并不一定能真正地刺激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也不一定能使學生形成強烈的學習動機。因而教師要根據(jù)課文的特點,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讓現(xiàn)代多媒體教學走進學生的閱讀課堂,開放學生閱讀學習的興趣點,使各種學習興趣真正成為學生本身的一種自我學習需要,在情感上表現(xiàn)出高漲的求知欲望和愉悅的成功體驗,將客體的教育學目標“內化”為自身素質,并不斷引導學生向高智商、高情商的方向發(fā)展。例如我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課的閱讀教學中,利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學生伴著輕柔的樂曲,一邊聽著娓娓動聽的三味書屋的讀書聲,一邊欣賞著百草園的景色,完全陶醉了。這不能不說是一個興趣點的開放,變“單一語言激趣”為“多個感官體會”,使學生在閱讀學習中真正獲得探究的樂趣,認識的樂趣,審美的樂趣,創(chuàng)新的樂趣,積極向上的樂趣,并將這些樂趣轉化為學習的內在動機,有一個閱讀學習的良好開端。
三、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對深層次文章韻味的初體驗能力的培養(yǎng)。
文章,特別是文學色彩比較濃厚的作品,作為一個獨立的高級意識形態(tài),本身就是一個多重而復雜的文化語境以及其生發(fā)的審美想象空間。對于文章的文本深度闡釋,正是一個人的語文閱讀能力的最好的體現(xiàn)。就中學語文階段而言,學生的閱歷少,容易對閱讀的文本造成一定程度的誤讀和隔閡。教師教會學生閱讀,不僅體現(xiàn)在教會學生對科學的分段、句意的把握,而且體現(xiàn)在誘導和啟發(fā)學生,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體悟”能力,能夠領悟文章中深層次的含義。具體而言,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修辭的初步感覺,比如比喻、暗示、雙關等手法;培養(yǎng)學生對文學想象的初步的理解,體會藝術底蘊。
四、注重語感的培養(yǎng),真正從漢語的特點入手,將人文性和工具性結合起來。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了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的任務,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本次課程改革重點之一,就是要讓學生的學習產生實質性的變化,改變單一的、被動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fā)揮學生的多樣性的學習方式。提倡自主、探索與合作的學習方式,逐步改變以教師中心,課堂為中心和書本為中心的局面,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的發(fā)展。本文就學習方式的概念,為什么要提倡學習方式的轉變和如何實現(xiàn)這一轉變以及自己在教學中實施新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采用新的學習方式的感受。
一.什么是學習方式
學習方式(learning approach or learning)是當代教育理論研究中的一個重要概念。目前學術界對它的解釋并不完全一樣,大多數(shù)學者認為學習方式指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過程中時基本的行為和認知的取向。學習方式不是指具體的學習策略和方法,而是學生在自主性,探索性和合作方面的基本特征。
學習方式較之于學習方法是更上位的東西,兩者類似戰(zhàn)略與戰(zhàn)術的關系;學習方式相對穩(wěn)定,學習方法相對靈活,學習方式不僅包括相對的學習方法極其關系,而且涉及學習習慣,學習意識、學習態(tài)度、學習品質等心理因素和心靈力量。
二.為什么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把學習建立在人的客體性、受動性和依賴性的基礎上,忽略了人的主動性、能動性和獨立性。轉變學習方式就是要轉變這種他主性、被動性的學習狀態(tài),把學習變成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生成、張揚、提升的過程。這是學習觀的根本變革,學習不是一種異己的外在的控制力量,而是一種發(fā)自內心的精神解放運動。
在這種學習觀的改變過程中,首先我們要意識到學生是獨特的人,是個完整的人。學生并不是單純的抽象的學習者,而是有著豐富個性的完整的人。在教育活動中,作為完整的人而存在的學生,不僅具備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體驗著全部的教育生活。要把學生作為完整的人來對待,就必須反對那種割裂人的完整性的做法,還學生完整的生活世界,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給予學生全面展現(xiàn)個性力量的時間和空間。
第二,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獨特性。每個人由于遺傳素質、社會環(huán)境、家庭條件和生活經歷的不同,而形成了個人獨特的“心理世界”,他們在興趣、愛好、動機、需要、氣質、性格、智能和特長等方面是各不相同、各有側重的,“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獨特性是個性的本質特征。珍視學生的獨特性和培養(yǎng)具有獨特個性的人,應成為我們對待學生的基本態(tài)度。獨特性也意味著差異性,不僅要認識到學生的差異,而且要尊重學生的差異。差異不僅是教育的基礎,也是學生發(fā)展的前提,應視為一種財富而珍惜開發(fā),使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發(fā)展。
學生的學習方式一般有接受和發(fā)現(xiàn)兩種。在接受學習中,學習內容是以定論的形式直接呈現(xiàn)出來的,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在發(fā)現(xiàn)學習中,學習內容是以問題形式間接呈現(xiàn)出來的,學生是知識的發(fā)現(xiàn)者。兩種學習方式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彼此也是相輔相成的關系。但是傳統(tǒng)學習方式過分突出和強調接受和掌握,冷落和忽視發(fā)現(xiàn)和探究,從而在實踐中導致了對
學生認識過程的極端處理,使學生學習書本知識變成僅僅是直接接受書本知識(死記硬背書本知識即為典型),學生學習成了純粹被動地接受,記憶的過程。這種學習窒息人的思維和智力,摧殘人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它不僅不能促進學生發(fā)展,反而成為學生發(fā)展的阻力。轉變學習方式就是要改變這種狀態(tài),把學習過程之中的發(fā)現(xiàn)、探究、研究等認識活動突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強調發(fā)現(xiàn)學習,探究學習,研究性學習,因此成為本次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待征。
轉變學習方式,要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換句話說,要構建旨在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習方式及其對應的教學方式。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意識和懷疑精神,鼓勵學生對書本的質疑和對教師的超越,贊賞學生獨特性和富有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要積極引導學生從事實驗活動和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樂于動手、勤于實踐的習慣,切實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
由此可見,轉變學習方式實質上是教育價值觀、人才觀和培養(yǎng)模式的改變。
澳大利亞教育學者比格斯提出了所謂的3P(presage, process and product) 模式描述了課堂學習的前提、過程和產物。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根據(jù)他們自己的前概念和動機解讀課堂環(huán)境,通過元學習因素驅動他們的學習過程。在3P模型中,學生本身的特點和教學環(huán)境的特點發(fā)生交互作用,從而產生了以任務為導向的學習方式。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有不同的學習方式,從而造成了不同的學習結果。這一模式說明,即使學生面臨的教學環(huán)境都一樣,由于學習過程中的不同學習方式,學習結果也會有所不同。比格斯的這一模式體現(xiàn)以下幾個方面的思想:第一,學生課堂學習的過程是一個中介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表現(xiàn)出不同學習方式(如深層次、淺層次等);第二,學習方式是決定學習質量的重要一環(huán)。在談到什么因素決定學習結果時,比格斯指出,雖然有各種因素影響學習的結果,但主要的因素還是學習的過程;第三,學習具有多種層次的結果,如質化的和量化的結果;第四,影響學習過程中學習方式的有兩個方面,即教學環(huán)境和學生本身的因素。
我對自己所教班級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進行過一個實驗研究,結果表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方式影響了學習結果,單純的行為參與方式并不能促進學生高層次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只有以積極的情感體驗和深層次的認知參與為核心的學習方式,才能促進學生包括高層次思維在內的全面素質的提高。
課例1:主動學習應該從情感的投入開始,讓學生發(fā)現(xiàn)自我,找到自我
一堂課快結束時,我讓同學們給自己認為做得好的英語課堂活動小組分發(fā)“獎品”。結果,全班九個活動小組只有一個小組(共六人,是班里最差的一個活動小組)沒有能享受到勝利果實。我請這六位同學簡單談談為什么沒有得到獎品。這時,其它小組的同學七嘴八舌地議論紛紛,指出他們的不足,說他們的語言表現(xiàn)能力差,語法結構不對,……。這六位同學很不是滋味,臉一陣陣發(fā)紅,并低下了頭。這時我問這六位同學:你們剛才把獎品送給了哪個小組?為什么要送給他們?這六位同學用英語作了回答。于是。我接著說。“能夠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并能認可其它活動小組的優(yōu)點、長處,而且又能用英語表達出來。算不算是這個組的優(yōu)點呢?同學們都回答:“Yes!”然后,我又請其它活動小組的同學談談這個組的變化情況,即從不開口-----開口講話-----較流利地用英語表達出來,……。這時,我說:“這個小組的進步這么大,我們是不是應該給他們一些獎品以資鼓勵呢?”,于是馬上就有幾個小組的同學將自己的“戰(zhàn)利品”-----“蘋果、籃球、足球、房子、汽車、電腦……”(在黑板上畫的)送給了這六位同學。此時班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這六位同學此時已是熱淚盈眶,激動不已。他們齊聲地說:“We’ll do it better next time.”。從這以后,這個最差小組合作得特別好,一改過去只聽、只記、不發(fā)言的學習方式,而是課前分工負責自己準備的內容,網上查閱,翻閱參考書籍,課上活動積極,總是給全班同學展現(xiàn)一些新穎別致的、有趣的觀點,但又能緊扣教材所學內容,語言的運用恰倒好處,學習成績突飛猛進,現(xiàn)在已是班里的 Best group!。
由此可見,學生的學習方式對學生的學習結果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如果我們要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就要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
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在目前推進素質教育的形勢下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單一、被動和陳舊的學習方式,已經成為影響素質教育在課堂中推進的一個障礙。實際上,一部分學生通過了考試,甚至成績優(yōu)良.但并沒有完全具備我國教育目的所要求的和21世紀公民所需要的素質。研究者尖銳地指出,在可貴的高分下隱含著危機。在一些學生中間,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盛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低下,創(chuàng)新意識不足。他們很少對現(xiàn)實情境提出自己的問題。事實上,在教育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一種課程的表面達成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的表現(xiàn)是:學生雖然通過了考試,甚至成績良好,但并沒有形成我們所期望的素質;表面上教學任務完成了,實際上課程要求并不達成。一言以蔽之,從目標到教學再到評價的循環(huán)是在淺層次中完成,并未涉及素質教育的深層次目標。這種現(xiàn)象,造就了大量的“高分低能”的學生。顯然,這種情況不利于學生真正的發(fā)展。因此,改變學生這種被動,單一的學習方式是課程改革中一個迫切的任務。
三、如何改變學習方式
我認為,所謂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指從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向多樣化的學習方式轉變。其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操作實踐都是重要的學習方式。學生學習的過程不是學生被動地吸收課本上的現(xiàn)成結論,而是一個學生親自參與豐富、生動的思維活動,經歷一個實踐和創(chuàng)新的過程。同時,我們還要注意,雖然探索性、發(fā)現(xiàn)性學習是學生主要的學習方式之一, 但并不是學校學習方式的全部內涵。如何改變目前一些學校中存在的單一、被動學習方式呢?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實踐中進行研究和創(chuàng)新。
近幾年來,國內外研究人員和教師都進行了一些努力,探索學習的新形式,也確實出現(xiàn)了許多好的學習形式。這些形式的共同特點是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合作者.而不是權威的講授者。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提問或者活動中可能出現(xiàn)的某些情況,提供示范,建議和指導,引導學生們大膽闡述并討論他們的觀點.讓學生說明他們所獲得的結論的有效性,并對結論進行評價。
課例2。 以“火”為主線,將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達到活用知識的目的
上課時,我在黑板上畫了一團“火”(教高中英語第一冊下冊第16單元“Fire”),并告訴同學們We’ll talk about fire in this class today. “你們說說自己所知道的有關火的詞匯”(要求以小組形式討論3分鐘)于是,引出了一連串有關火的詞匯,如:“雄火、大火、小火、微火、篝火、焰火、明火、暗火、野火、炮火、發(fā)火;火鍋、火腿、火花、火海刀山、火眼金睛、火中取栗,”……等等。同時我請同學們一一板書在黑板上,接著問道:“這么多有關火的詞匯,在生活中哪一種火是你最喜歡的?哪一種火你認為是最不好的?為什么?”有人說喜歡微火,因為它柔中帶鋼;有人說喜歡野火,它來勢兇猛,在摧毀一切的同時,又讓一切重新復蘇,舊貌換新顏;有人說喜歡火眼金睛,能洞察一切;一位同學上臺畫了5幅圖,第一幅圖畫的是一個男孩,瞪著兩眼,頭發(fā)豎立,張著大嘴吼到:Get away! ;第二幅圖是在醫(yī)院里醫(yī)生問這男孩:“What’s wrong with you, my boy?” 男孩回答說:“Maybe something is wrong with my liver.”;第三幅圖是一群孩子看著這男孩就嚇得四處奔跑,邊跑邊說:“Don’t play with him. He always gets angry with somebody without any reason.”;第四幅圖是這男孩的朋友都遠離他;第五幅圖是這男孩孤獨的坐在石凳上,自言自語的說:“Nobody likes a boy who often easily gets angry with people. I won’t do that any more ! ”最后叫同學們猜他最不喜歡的火是什么?全班大聲地說:“Get angry!”。對火的詞匯進行討論后,我又引導同學們以活動小組形式 Talk about the history and uses of fire.。10分鐘后,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匯報各自的討論情況,有的小組談火的起源和發(fā)明;有的小組談火對人類生存的好處;有的小組談火對人類帶來的災難;有的小組談怎樣防火;有的小組談發(fā)生火災時怎么做;有的小組談發(fā)生森林大火怎么辦;有的小組談家里發(fā)生火災時、辦公室里發(fā)生火災時、在商店里發(fā)生火災時的處理;… 等等,話題豐富有趣,整個課堂氣氛活躍,同學們的思路非常開闊,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現(xiàn),語言的表達能力得到了很大地提高。同學們在寬松的、自由的課堂里自教自學,學到了已往一堂課所不可能學到的知識和不可能完成的如此多的內容。
這樣的課程讓學生暢所欲言,表現(xiàn)自我,學生非常喜歡。同時,我們也因此形成了一個理念,知識用于生活,并在生活中發(fā)展,在生活中創(chuàng)造。由此可見,學習方式的改變在學生的學習中起著多么重要的作用!
一言以蔽之,有效的教學和主動式的學習方式能夠喚醒沉睡的潛能,激活封存的記憶,開啟幽閉的心智,放飛囚禁的情愫。
參考書籍:
論文摘要:初中生正處于人生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他們的內心世界是豐富多彩的,他們熱情活潑,精力充沛,具有極強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意識。這一時期,是初中生走向獨立和成熟的時期,也是生理和心理相對不穩(wěn)定的活躍時期。然而目前,部分學生對語文學習不感興趣。語文能力低下,初中語文教學陷入困境。鑒于此,本文對初中語文教學改革與實踐進行了探討。
1 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
初中語文教學需要研究型教師,新課程改革在給教師留下很大空間的同時,也對教師提出新挑戰(zhàn)和新課題。教研工作必須將教科研工作作為學科教研工作的重點,培養(yǎng)教師施展自己的教學智慧,借助于教學反思,不斷探討與解決教學目的、教學過程和自身方法、態(tài)度、情境等問題,不斷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通過札記、案例分析、檔案評鑒、行動研究等方式提高教師的研究能力,這將直接影響教研工作的質效和教學質量。提高科研能力分為三個層面:一是以學科中心組人員組成的研究小組,二是以基層教研組為主的研究小組,三是以骨干班學員為主的研究小組。要求絕大多數(shù)的老師每學年初,選擇好課題,制定好研究計劃,定時完成各階段的研究任務。同時通過組織骨干班學員和青年教師及教研組長學習教科研理論和撰寫論文方法等形式,提高學科教師的科研水平,更有效的促進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開展。
2 創(chuàng)設情境。調動學生的情感
作為初中語文教師,可以借助生動活潑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具體可感的教學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讓他們通過看、聽、演等方式,直接感知、體驗課文中的情感內涵,產生情感共鳴。①讓學生多看,文學作品一般是通過描繪生動的人物形象和社會景象來展示現(xiàn)實社會生活的,因此為了增加學生體驗,教師在講解課文內容時,可嘗試利用掛圖、幻燈片、多媒體課件、視頻等教學工具展示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圖畫,讓學生在看圖畫的過程中,積極體驗,產生腈感。例如教《變色龍》一文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依次小說情節(jié)的六幅圖畫,讓學生清楚的了解主人公的六次變臉,讓學生對見風使舵、趨炎附勢的丑陋人物形象有個清楚的認識和了解。這樣的畫面會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有利于引發(fā)學生的想象,促進學生的理解。②讓學生多聽,教師可以利用錄音、多媒體課件等教學工具播放與課文情感基調一致的音樂作為課堂教學的背景,讓學生在音樂渲染的氣氛中進入課文情境,產生情感。教《社戲》時,運用多媒體播放羅大佑演唱的Flash歌曲《童年》,輕緩的樂曲,把學生帶到天真爛漫的童年,從而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氣氛,讓學生進入特定的學習氛圍中,迅速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③讓學生多演,初中語文課堂上,有時為了讓課文主題真摯親切的地再現(xiàn)在學生面前,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學生自己分派角色,進行扮演,讓學生以自己的視角深入課文,體會人物的感情,達到完美的教學效果。
3 教師要提高語言藝術
語文教學是一門語言的藝術,要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打動學生,就需要教師的語言富有情感,使學生在你充滿感情的語言世界中接受知識,培養(yǎng)能力,陶冶情操。在實際教學中,一些教師不注意提高自己的口頭表達水平,詞匯貧乏,使學生埋怨語文課是“老瓶裝舊酒”,所以,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要依據(jù)課文體裁、內容等特點注意對教學語言的選擇,盡量用生動、新穎、優(yōu)美、恰當?shù)脑~匯組合,減少拖泥帶水和重復現(xiàn)象,力求新鮮、豐富、生動、洗煉,努力實現(xiàn)從教師的“不厭其煩”到學生的“百聽不厭”的轉變。另外,教師的語言對學生有很強的啟發(fā)效果,如果教師在課堂上多嘗試用一些幽默的語言,例如歇后語之類的,可以有效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精力集中,精神愉悅,能積極地參與教學中的思維創(chuàng)造活動。除此之外,教師的肢體動作對于提高教學效果也極好的效果,教師可以靈活運用一些身體語言,諸如動作、表情、眼神等,來配合教學,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4 注重教學過程的優(yōu)化
關鍵詞:高中數(shù)學;新課程改革;問題;教學建議
新課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進行,他倡導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與空間保證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模式,倡導啟發(fā)式教學,但是新課程改革中仍然有不少問題,針對這些問題筆者提出一些針對性的建議。
一、數(shù)學新課改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數(shù)學新教材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教材是按照教學大綱編寫而成的,教師通過教材將知識傳遞給學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但是教材的編寫有可能不能與本地課程安排進度適應而出現(xiàn)問題。
(1)教材進度與課時不符合實際情況
首先,高一要完成四本數(shù)學教材的學習,涉及函數(shù)、統(tǒng)計、概率等重要內容,課業(yè)內容相對繁重,但是高一學生知識程度較淺,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進而讓學生對數(shù)學失去了興趣;與之相比,高二數(shù)學內容則相對較少。
其次,高中數(shù)學新課程改革之后,數(shù)學課時嚴重不足。高中數(shù)學教材越編越厚,內容也越來越多,但是數(shù)學教學課時卻不斷收縮,導致教師課堂傳授的知識學生來不及消化,更談不上知識點的鞏固以及深化。正是數(shù)學新課改產生的進度不適、課時嚴重收縮等問題導致學生的功課不扎實,產生的學習效果不盡如人意。
(2)高中課改新教材結構混亂,編排不當
高中新課改數(shù)學教材相對于傳統(tǒng)教材結構混亂,初中與高中教材內容上存在脫節(jié)現(xiàn)象,初中學習的知識相對瑣碎,而一進入高中除了面對厚厚的幾本數(shù)學教材之外,高中教材則直接涉及因式分解、完全立方等新概念,但是高中新接觸的新知識卻和初中的課本知識聯(lián)系不大,存在嚴重的脫節(jié)現(xiàn)象,讓進入高中的學生學習很吃力;此外,教材本身的結構也存在不少問題,解不等式等基礎知識尚未入門就要學習指數(shù)函數(shù)、對數(shù)函數(shù),造成學生學習新知識存在較大難度,正是這種教材編寫結構的混亂對學生接受知識的層次帶來挑戰(zhàn)。
2.新課改教學中存在的其他問題
高中數(shù)學新課程教學中出現(xiàn)主要問題是教師對新課改教學觀念認識存在偏差,教學老師的教學經驗和能力存在差別,教學目標不確定,教學內容不嚴禁,教學方式不恰當,直接影響到授課教師的積極性,間接影響到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也容易造成教學模式的固化與形式化。
(1)數(shù)學課堂授課形式化嚴重
傳統(tǒng)教學需要教師在課堂上不斷地灌輸知識,學生被動地接受,但是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填鴨式灌輸?shù)姆绞奖粔褐疲糠纸處煘榱吮苊馓铠喪浇虒W,數(shù)學課堂教師講授的知識點越來越少,主要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就導致學生花費大量的時間去鉆研知識點,使課堂流于形式化。
(2)追求教學的情景化與現(xiàn)代化
教學的情景化與現(xiàn)代化是一種特殊的教學手段,通過現(xiàn)代化和情景化手段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知識與技能,而且能讓學生更好地體驗到教學中的情感因素,使原本乏味的數(shù)學知識變得更加吸引人。但是在現(xiàn)實教學過程中,部分數(shù)學教師過于追求情景化教學與現(xiàn)代化教學,片面地追求情景教學與現(xiàn)代化教學,教學目標出現(xiàn)偏離,教學內容成為附著在現(xiàn)代化與情景化之上的輔助工具,本末倒置。數(shù)學教學課堂追求情景化與現(xiàn)代化教學并非不可以,但重要的是要把情景化與現(xiàn)代化作為教學手段,讓學生在具體、生動、富有探究性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shù)學知識,接納數(shù)學,而不能把數(shù)學課當成趣味課。
二、針對數(shù)學新課改中問題的改進建議
1.政策性建議
新課改的目標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教材需要結合當?shù)氐慕虒W進度與安排,因此建議新教材要重點解決高中三年的知識層次結構問題,以便于高中生從高一到高三循序漸進、難易適中。
此外,建議新教材重點解決初中知識與高中知識相脫節(jié)的問題, 初中知識是為高中知識做鋪墊的,如果高中數(shù)學單刀切入,很容易造成知識點的斷層,因此需要將高中之前的知識點重點補充添加,為高中數(shù)學學習減少不必要的麻煩。
2.教學建議
近些年來,數(shù)學試題日益新穎、靈活,不少師生將主要精力放在難度較大的綜合試題上,卻忽視了數(shù)學基礎知識、基礎技能的培養(yǎng),這種題海戰(zhàn)術或許能在短時間內奏效,但是對學生影響是重大的。學生不知道一個公式、定理的邏輯推演,不能掌握基本的數(shù)學公式的內在規(guī)律,一味地機械追求大量習題的解答,有時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蘆畫瓢,將簡單問題復雜化。
數(shù)學是一門給人樂趣的學科,它蘊含著強烈的數(shù)學思想,因此高中數(shù)學教學也在向學生傳遞數(shù)學思維,對學生而言,掌握了數(shù)學思維才能把握數(shù)學規(guī)律,提升數(shù)學能力。
新課程改革中確實存在著諸多問題,改革就是一個不斷探索與解決問題的時刻,只有不斷地發(fā)現(xiàn)問題,才能不斷地促進學生和教師的成長。
一、揚棄傳統(tǒng)教育思想
新課程提倡“以人為本”的理念,尊重學生的個性,挖掘學生的潛能,發(fā)展學生的多元智能,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學會合作,這無疑是歷史的必然選擇。而傳統(tǒng)教育思想也是無數(shù)教育智慧的結晶。在教育工作中,一些教育者由于不能全面理解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內涵,造成部分教師產生了完全否定傳統(tǒng)教育的意識。例如:過去我們要求學生全面發(fā)展,而許多人過分理解為平等發(fā)展,忽略了學生認知、情感、意志、性格等各方面的個性差異,拋棄了學生的特長、興趣、愛好,使學生成了知識的“奴隸”。實際上,這種教育理念也是與傳統(tǒng)教育思想相悖的。總之,新課程教育理念不是對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全盤否定,而是在傳統(tǒng)教育基礎上的不斷完善。新課程改革不是“重起爐灶”,而是對傳統(tǒng)教育理念進行有效的整合,是對傳統(tǒng)教育的繼承和發(fā)展。
二、揚棄傳統(tǒng)教育模式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無數(shù)教育工作者在長期的課程教學中總結出來的行之有效的模式,盡管有不足之處,但仍有著旺盛的生命力。隨著計算機輔助課程教學的不斷深入,有的教師片面認為“傳統(tǒng)教學模式”已經過時,計算機課堂教學完全取代“傳統(tǒng)”的時代已經到來,因而每節(jié)課都運用多媒體,忽略其必要性,置課堂效果于不顧,置教材特點于不顧,一味地追求表面“秀”。當然,多媒體計算機作為輔助課堂教學設施,具備傳統(tǒng)教學模式無法比擬的許多優(yōu)點,其作用是不可抹殺的,關鍵是如何揚長避短、恰當運用,亂用不如不用,濫用不如妙用。總之,在新課程改革過程中,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優(yōu)化應是立足現(xiàn)實、推陳出新,不能一概而論,更不能全盤拋棄。對那些教師已經熟練掌握的行之有效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不僅不能摒棄,而且應該進一步完善和優(yōu)化,使傳統(tǒng)教學模式與現(xiàn)代多媒體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
三、揚棄傳統(tǒng)學習方式
大力提倡主動學習是課改的必然,合作式學習、探究式學習等主動學習方式,無疑是造就創(chuàng)造性人才的最佳學習方式。它能使學生相互啟發(fā),讓不同智力水平、思維方式、認知風格的學生實現(xiàn)互補,從而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但任何合作學習都要在教師的指導和有效的調控下進行,所以,教師不是不能講,而是要精講,“講“仍然是接受學習的主要方式之一。如果只讓學生各抒已見而沒有教師恰當?shù)闹v解和點撥,學生的思維就不能深入;如果僅有學生的體驗與感知,沒有教師開啟智慧的引導,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就很難得到培養(yǎng)。教師應在教學設計與實踐中,審時度勢,當講時則講,不當講時不講。總之,講的多與少并不是區(qū)分學生主動學習與被動學習的分水嶺,放棄教師有效調控與指導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都不可能實現(xiàn)新課程目標。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 小學語文 改革途徑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3-0116-01
一 新課程標準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的改革
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的課堂中,教師是課堂的主體,語文教學通常通過“教師的專心講授與學生的認真聽講”來完成,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忽略了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性,過分強調教師的作用。在新課程標準實行后,語文教學模式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以如何組織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能充分發(fā)揮小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主觀能動性為出發(fā)點,保證了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實現(xiàn)了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的多樣化。例如合作學習模式的運用、游戲化教學模式的運用,都是在新課標背景下,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總結出的優(yōu)秀的教學模式。教師在課堂中也不再直接照搬教材上的內容進行授課,為了符合新課程的教學標準,廣大教學一線教師紛紛利用各種技術手段擴充語文教學內容,增強了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和先進性。
二 新課程標準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的改革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學設計的合理化是影響教學進度、教學質量、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在沒有實行新課標之前,教師們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往往更注重課堂上的教學設計,往往忽略了課前教學引導、課后教學評價等相應的設計內容。在小學教育階段,由于學生認知能力和智力發(fā)展的原因,只注重課堂教學,不免會讓一些學生感覺到在課堂上“吃不飽”或者“接受不了”,在無形中影響了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尤其是對于低年級階段的小學語文的教學更是如此。在新的課程標準實施之后,教學設計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課程設計從教學背景、教學內容出發(fā),以培養(yǎng)小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為基礎。在課程設計中,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式培養(yǎng)而不是“填鴨式”的教學。同時課程評價在課改之后,也不再使用一卷定成績的模式,更注重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中的學習評價,更有利于在過程中反饋教學效果和學生學情。
三 新課程標準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手段和教學工具的改革
在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工具無非是粉筆、黑板、教材等,教師在教學中,通過領讀、通過板書讓學生感受教學內容。然而小學階段的學生聯(lián)系能力較弱,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不能滿足學生的思維聯(lián)想,從而導致學生無法快速體會出語言文字中的意境之美。在新課程標準背景下,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利用多媒體技術,以多媒體課件、計算機等能承載大量信息的新的教學工具,圖文并茂地為學生展現(xiàn)文字中的情感和情景,使課堂充滿樂趣,有效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豐富了課堂內容,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 新課程標準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有效途徑
1.注重學生學習過程的感悟
在新課程標準實行之后,教師在教學中的任務不再是簡單地教,更重要的是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更加注重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積累與感悟,注重學生感悟語文教學中的語言文字的內涵和意境,讓學生成績由學生平時的大量閱讀、寫作的訓練來決定,而不是通過對課文的死記硬背來決定。對于課本知識的認識與理解不應停留在表面上,而應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與探討。這樣的教學過程,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同時促使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
2.注重課堂教學情境的設計
在新課程標準背景下,小學語文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都趨向于多樣化,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多媒體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多媒體教學中的動畫、圖片、音樂的導入,無形中活躍了課堂氣氛。由此可見,多媒體的教學手段可以使課堂中的文字內容,迅速的轉化成直觀的感官內容,多媒體技術能夠創(chuàng)設恰當?shù)那榫常箤W生產生情感體驗,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不僅是豐富語文教學模式的重要途徑,同時還是實現(xiàn)新課程標準的有效手段。
3.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
新課程標準是以促進小學生整體的發(fā)展為目標的,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要想實現(xiàn)全體學生的共同發(fā)展,需要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可以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從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出發(fā),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4.注重教學內容的生活化
一、一些教師仍走不出舊教材的影子,隨意補充知識,加深教學難度
新教材在編排體系上作了大幅度的調整,在內容上也作了許多刪減。一些教師,唯恐一些知識點高考要涉及到,所以在教學中隨意補充一些舊教材上的知識點。其實,有些知識點在新教材中已明確不作要求;有些知識點在舊教材中是重點,在新教材中只是作為了解的內容,詳細的內容放到相關的選修模塊中。盲目地、過多地補充知識點所帶來的后果是:不僅造成課時不夠,還使學生覺得太難太雜,對這門學科失去了興趣,影響了新課改中培養(yǎng)學生學科素養(yǎng)目標的落實,所以,教師在備課時,一定要嚴格對照新課程標準,吃透教材,明確哪些知識該講,哪些不該講,講到何種程度,千萬不要隨意拓展教學內容,加深教學的難度。
二、貌似教學改革,一味追求形式,不注重實際效果,只講氛圍,不談實質
有一些人形成了一種意識,認為一堂好課就是要把學生調動起來,而把學生調動起來的標志就是教學方式多種多樣,到處是學生的聲音,氣氛活躍。于是課堂教學中呈現(xiàn)出一片“生機勃勃”,“熱鬧繁榮”的景象。上課從頭到尾都是各種各樣的活動:討論、辯論、觀察、分析……忙得學生焦頭爛額,一會兒要抬頭看錄象,一會兒又要展開辯論,而真正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很少。新課程提出要賦予學生更多自主活動、實踐活動、親身體驗的機會,以豐富學生的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因而現(xiàn)在課堂上呈現(xiàn)了較多的外顯活動,這是合理的、正常的。但當前的活動中有相當部分是散漫的、隨意的、膚淺的,活動缺乏明顯的目的,“唯活動是瞻”、“為活動而活動”,出現(xiàn)了活動的形式化、淺層化和絕對化傾向,這必然會沖淡教學的主題,把有組織、有內涵、有目的探求知識的課堂變成了會場、市場,甚至為了迎合學生出現(xiàn)了低級趣味。所以說活動中講氛圍不能走極端化,一定要注意活動的本質,即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思維,要動而有效。
三、一味追求標新立異,只要有新意、創(chuàng)意,不管科學性、原則性
一方面表現(xiàn)在教學形式一定要與眾不同,如引導學生對新事物的認識,應遵循從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秩序,而他偏要反其道而行之,人為增加認識的難度。再如只推崇新課改提倡的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學習方式,而否定傳統(tǒng)的接受學習的價值和意義。
另一方面,表現(xiàn)在教學內容上,倡導學生暢所欲言,挑戰(zhàn)權威,因而不管什么樣的奇談怪論,甚至是非常偏激的思想,也不加以引導和指正,只要敢于提出新觀點就是好。這很可能對成長中的中學生產生負面影響。因此,教師開展活動在注重拓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的同時,也要依據(jù)科學性原則,對學生得出的結論進行分析、引導、糾正,使老師成為一個真正的引導者。同時要明確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既有創(chuàng)新也有繼承,將探究學習與講授式學習絕對地對立起來的做法是錯誤的。 轉貼于
四、過分熱衷于多媒體教學,濫用亂用媒體,使多媒體教學成為“時尚”
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已被廣泛應用,它可以使知識更生動、形象、直觀,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從而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環(huán)境中獲得知識。但不同的教學內容應選擇不同的教學手段。我發(fā)現(xiàn)自己上的公開課和觀摩別人的公開課都無一例外地運用了多媒體,好象不用多媒體就不是一節(jié)好課,就意味著你沒有掌握科技手段。更有甚者在某些教師的課上從來不見板書,每堂課都象放電影一樣,學生對重要的內容根本來不及做筆記,學習效果可想而知。總之,多媒體在于輔助教學,不是主導教學,不能全盤代替?zhèn)鹘y(tǒng)的教法,要運用恰當。
五、過分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
新課程理念強調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目的是改變學生在教學中的被動性,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自主性。然而,有的教師把此理解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在課堂上就要盡量少講。有的學校還硬性規(guī)定,教師只允許講二十分鐘,剩下全部時間學生或自學或做練習或活動。每節(jié)課的內容和難易程度不同,特別是一些較難的理論,靠學生自己探究根本達不到一定的深度和廣度,而教師又講得太少,有的知識只是點到為止,根本講不透,學生就會如一團霧水。新課程提倡以學生為主體,并不是淡化教師的講,教師講多少要由具體教學內容、教學目標而定,不能過度追求課堂形式本身,忽略了形式與內容的結合,出現(xiàn)了為形式而形式的現(xiàn)象。因此,傳統(tǒng)的“以教為主”不提倡,片面強調學生主體作用也不行。尤其是對基礎弱、自主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的主導作用就更加必要。
六、各種各樣的教學大賽泛濫,沖擊正常教學
一、小學語文教學現(xiàn)狀
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但是長期以來受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影響小學語文教學過度注重語文理論基礎知識的教學,忽視學生想象能力與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使得我國小學語文教學水平背離素質教育的初衷。其具體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第一,受區(qū)域之間教育水平發(fā)展差異化的影響,一些地區(qū)教材大綱與教材內容相對落后難以滿足素質教育教學需求,同時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水平不高,語文教育教學缺少新鮮血液,同時由于教學理念思想相對陳舊,教學方法手段落后,影響了我國小學語文教學水平的提高。第二,有些學校忽視素質教育教學的重要性,片面強調應試教育的作用,以升學為導向進行小學語文課程教學,對教師教學工作的考評簡單依照學生考試成績,對教師教學工作缺少正確的指導與推動,導致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忽視小學生生理與心理成長階段的特殊性,教學模式以簡單知識傳授為主,忽略課堂互動的重要作用,多采用單一的知識傳授教學模式,忽視課堂互動教學對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作用,教學方法與手段難以滿足學生的教育需求,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
二、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改革
(一)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的改革
在注重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加強學生素質教育的語文新課程教學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的改革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水平的有力保障。小學語文教學課程內容改革首先應當選用符合素質教育標準的教育目的多元化的語文教材與選讀教材,擴展小學語文教學的作用,在基礎知識的教學層次上增加開發(fā)學生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的教?W內容,增加語文實際語言表達應用能力教學內容與引導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道德理念體系與責任感的教學內容。在課程內容教學課堂比重分配時合理的分配教學時間,使小學語文教學內容改革能夠為學生提供多元化、多層次的素質教育教學內容。例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入劇本表演教學,使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進而發(fā)揮學生的語言表達與創(chuàng)造能力。
(二)小學語文教學方式的改革
語文教學方式的設計與選取受教師素質與理念的影響較大,因此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方式改革時教師應當樹立正確的語文教學理念,提高自身的教學理論水平,豐富教學方法與技能的知識儲備,針對學生生長發(fā)育特殊階段的心理與生理特征,科學合理的進行語文教學方式改革。首先,教師應改變傳統(tǒng)的傳授式語文課堂教學方式,增加語文課堂教學中互動語文教學方式的比例,轉變教師在課堂中扮演的角色,以朋友與學習伙伴的角度與學生建立新型師生關系,通過引導與幫助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能力。其次,鼓勵學生通過質疑與討論的方式開展語文學習,在學習過程中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與邏輯思維,養(yǎng)成善于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第三,在語文教學中“善用鼓勵”將強隊學生的肯定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自信心,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梳理學習壓力的心理素質與能力。
(三)小學語文教學評價的改革
小學語文教學效果評價系統(tǒng)設計理念與評價標準不但影響著教師的教學理念,也制約了小學語文教師的素質教學能力,因此在重視素質教育教學的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應當及時對小學語文教學評價進行改革,使小學語文教學評價體系與指標符合素質教育的需要。首先在語文教學評價時注重對學生作為教育主體的評價,引導教師轉變教學觀念,重視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正確定位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輔助作用,建立科學有效的課堂師生學習關系,其次,通過發(fā)揮教學評價的指導作用,加快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設計改革,督促教師通過正確的語文課堂教學內容與方法改革提高小學語文素質教育水平。例如在語文教學評價中加入各種語言類課外競賽于活動的教學評價,使學生在競爭學習中加強自身語文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高中語文;教學改革
21世紀是經濟時代,是信息時代,更是知識全面延伸、全面競爭的時代。為了適應現(xiàn)代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我國教育領域今年來開展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革活動。新課程標準改革提出了對課程內容、教材、教學方法、評價體制都進行了一連串的改進,提出了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獨立的習慣,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進教師自身能力的提高。新課改的實施雖已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仍存在著很多問題和困難,給高中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高中語文教學改革中的問題
1、深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
我國傳統(tǒng)教育觀念根深蒂固,孔子的“傳道、授業(yè)、解惑”一直影響至今。一直以來,包括高中語文教學在內的所有學科的學校教學模式都是以教師為中心,“填鴨式”的向學生灌輸需要傳授的知識和內容。整個過程中,教師是主角,學生是配角,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教師的言傳身教。通過反復記憶,不斷重復的練習來加深學生的記憶,通過考試成績來評價學生的學習好壞。整個教學過程只重視學生的考試結果,忽視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忽視了對學生能力的全面發(fā)展。再加上目前學生、家長以及學校、教師都非常重視學生的升學考試,更是以“應試”的目的來對待高中語文的學習與教學,高考成績,成為衡量學生學習的好壞,成為衡量教師教學能力的高低,成為衡量學校教學質量優(yōu)劣的唯一標準。
2、新課程標準改革并未落到實處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很多高中語文教師都已經意識到其重要性,也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逐步開展實施。但并沒有真正地把課堂交給學生,沒有領悟到新課改的精髓,并未將改革落到實處。高中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么仍然緊緊抓住自身主體作用的角色,滔滔不絕地講課;要么就完全忽視了其自身的主導作用,對學生完全放之任之,將新課程標準改革僅僅停留在表面。僅為了應付改革而改革,教學目的不明確,教學方法欠科學,課程設計不合理,反而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取得適得其反的效果。
二、高中語文教學改革的應對策略
1、樹立全新的教育教學觀念
教育觀念落后,是制約新課改有效推進的重要因素。因此,學校和教師們都應該重視這一問題。要順應時展的要求,不斷補充新鮮的知識和能量,改變根深蒂固的傳統(tǒng)教育理念,用新的思想來武裝頭腦,指導行動。我們的高中語文教師,一定要深入理解新課程標準改革的內容與精神,不要僅為了改革而改革,而是要認真學習改革內容,認真考慮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將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將教學過程與教學方法完美融合;課堂設計要有明確的目的和方向,要緊緊結合學生的自身特點,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要善于啟發(fā)學生獨立自主,引導學生自我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水平、交際能力等綜合素質。
2、重視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作用
新課改提倡轉變教師的角色,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但并不是完全摒棄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既要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把課堂留給學生,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思考習慣;同時又要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要采取合適的方法引導學生,而不是一味的將課堂全部讓給學生,放任不管。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是課堂活動的組織者,是學生學習生活中的良師益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而不是一味被動地接受。
比如在學習粵教版高中語文課本中《面對苦難》這篇課文,學習之前教師可以給學生們提出一個問題“面對苦難,你會怎么做?”讓學生們分組進行討論,然后歸納總結,全班同學一起分享。在討論過程中,學生們無形地對“苦難”這個詞匯有了一定的理解與想法,在學習起來就會輕松很多,同時學生們的獨立思考、合作與交流的能力也得到鍛煉。
3、采取多樣化教學手段,豐富教學內容
在高中語文的具體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圖書館、多媒體電教室等先進的資源,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手段,來豐富教材教學內容,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知識面,活躍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比如在學習高中語文(粵教版)中的《鴻門宴》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欣賞去年剛上映的著名電影《鴻門宴》,讓學生們從視覺上對這一段歷史,對其中的人物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并可以將電影與歷史進行比較、評析,增強學生們的藝術鑒賞能力。而且強大的視覺盛宴,也會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采取多樣化教學手段,可以突破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把枯燥的課本知識與圖象、聲音、動畫融為一體,讓乏味的課堂教學變得活潑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