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作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我的爺爺長著一雙大眼睛,挺著高高的鼻子,銀白色的頭發根根豎起,顯得很有精神。他老是穿著洗得發白的舊衣服,樸素得有點寒酸。
半年前,爺爺退休了。大家都以為爺爺可以享享清福了,可是他卻想再找一份工作做。爸爸媽媽都不同意。爸爸對爺爺說:“爸爸,您年紀大了,身體也不好,還是在家里歇歇吧。”爺爺說:“別的我也做不了,我一直在糧管所工作,至少可以開一個飼料店。”爸爸說:“爸爸,您為什么還要辦飼料店呢?又辛苦,又賺不到錢。要是錢不夠,我們兄妹四個可以給您的。”爺爺說:“我勞動了一輩子,習慣了,如果沒事干,會閑著發慌的。”
在爺爺的再三堅持下,爸爸才勉強同意了。不久,飼料店開張了。
愛“嘮叨”的奶奶
我的奶奶今年已經五十八歲了,她中等個子,總喜歡穿一件棕色的外套,腰上常系著一條綠色的圍裙。那布滿皺紋的眼睛。她只要一笑就合不攏嘴,這時候你可以看見她嘴里只剩下幾個“衛兵”——門牙。我的奶奶可愛嘮叨了,一嘮叨起來就沒完沒了,奶奶這種嘮叨伴隨著成長,不過我還是很喜歡奶奶的嘮叨。
奶奶雖然愛嘮叨,但我從來就不討厭她。有一次,奶奶出去買東西,稍稍回來晚了一點,回到家后,爺爺說了奶奶幾句,奶奶又不厭其煩地開始“念經”了,,“今天去買東西,那可叫個累呀!路上又塞車,好不容易才買到那么多東西,你也不去幫忙,專叫我這個老太婆去拿那么多東西,可把我累壞了。現在人老了,動作不利索了,什么事都干不好了,今天回來晚了,本來想回來吃個熱乎飯,可你什么也不干,我還得自己做,全家什么事都讓,不知哪一天也會累個毛病來就好嘍!
這時,妹妹背著書包,一蹦一跳地放學回來了。寫了一會兒作業便嚷著要看電視,爺爺不允許,奶奶便出來幫腔:“小孩子,要以學習為重!”你才上三年級,以后要上初中,要上高中,還要上大學,路還長著呢!如果不好好學習,沒有知識,長大了考不上大學怎么辦。現在考大學的人從來不看電視,怪不得人家學習那么好。寫完作業看書,復習復習功課,做做練習題,把學習搞好,再去研究電視,聽見沒有。妹妹早把耳朵堵的緊緊的,見奶奶沒有了,才把塞進去的棉花拿出來,說:“真嘮叨!”這句話被奶奶聽見了,又開始嘮叨了,如果你不聽奶奶的話,就不是好孩子,大人的話有一定的道理,你應該聽大人的話,妹妹聽了,只好不情愿地又把頭埋進書堆里,接著學習。
自古以來,忠言逆耳。雖然奶奶有點愛嘮叨,但那嘮叨傾注著她對我們的感情。我希望奶奶的“嘮叨”,永遠陪伴我度過一生一世!
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人
在所有裝載著我美麗回憶的泡泡里,有一個泡泡分外的大且絢麗,泡泡里裝著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人——一位老奶奶。
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冬日下午。我走在去書店的路上,道路兩旁的行人很多。這時,有一位穿著時髦的青年一邊走一邊吃著蛋糕,隨即飄落下一張蛋糕的包裝紙。那張紙隨著風在低空盤旋著。我看了一眼,但沒有去撿,心想“反正不是我仍的,沒關系。”其它人也只是抬頭看著那張紙一點點地落到地面上,沒有去撿的意思。原本清潔的道路上突然多了這么一張廢紙,使它顯得特別顯眼。但我仍自顧自地走進了書店。
在選購書籍時,我透過玻璃櫥窗看到那張塑料紙仍隨著風一點一點地移動著。這時,從遠處走來了一位拄著拐杖的老太太,她既艱難地走著,彎著腰,駝著背。風把那張紙吹到了她的腳邊。她低頭看了看,又向四周環視了一下。一番猶豫后,她緩慢地彎下腰,艱難地用手拾起了地上的那張紙;然后用手扶著身旁的樹,一點一點地重新站了起來,步履蹣跚地走到了垃圾筒旁,將那張皺巴巴的紙小心翼翼地放了垃圾筒里。隨即,她又若無其事地走了。我站在玻璃前,目送著她離開,那衰老的背影給人一種弱不禁風的感覺。待她的身影消失在人海中時,我才發覺路邊有許多行人同我一樣,愣愣地看著這位頭發花白的老太太,眼中流露出一種敬佩之情。我捧著書走向付款臺,心中若有所思,我為自己感到羞愧。
生活中時時處處都會有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或事。一滴水能反映出太陽的光輝。倘若你是個有心人,你就會發現崇高的思想品質,偉大的精神無處不在!
我的外婆是一個典型的急性子,她這個急性子可不一般,為什么呢?請聽我慢慢道來。
“十一”期間,媽媽和外婆商量買火車票去香港旅游一事。從此,我們家人的耳朵就成了受害者。從開學以來,每天至少是有三個電話是外婆打來的。每當電話機報出是外婆的號碼時,我就早已明白電話里的內容了,果然不出我的所料,“楊云呀,你和好好的火車票買了嗎?快點買呀,“十一”黃金周人很多的,再不快點就買不到了……”每天這句話都在電話機中徘徊。我想:如果外婆再說這句話的話,可能連電話機都會說了。到了九月底,外婆催的更勤了,就連早上6點多都會打電話來問。每次媽媽說沒買時,外婆就會發牢騷:“快點呀,要不然就去不成了……”有時氣一上來,就會急得大喊大叫。等媽媽買到了火車票,外婆又早早地催我們準備衣服,唉,難道她不是個急性子嗎?
到了香港,外婆還是放開了那急性子的性格。有一次,我們到一旅游點游玩決定推遲晚飯的時間,外婆立即臉就陰了下來,極力反對,不容我們分辨就拉著我們往飯店走。當時是在旅游景區,周圍的飯店又貴又不好吃,可外婆才不想怎么多呢,風風火火地把我們拉入飯店。別看外婆都77歲的人了,急起來可不比年輕人遜色,如果我們敢說一個“不”字,她就會用高達90分貝的音量來與你爭辯,這時,你可真拿她沒有辦法。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
在新的一學期里,我也被老師表揚過,我要努力,刻苦學習,下一周要選升旗手和護旗手,老師提了我的名字,我感到很自豪,我自信地走到了講臺前,雖然我不像來耀鐘山他們拔尖,沒有他們的聰明智惠,但我只要努力,一定會超越他們,不管我有沒有被同學們選上,我都抱著一顆自信的心,不論是否成功,我一定會從自己身上找一找難道是紀律不好?難道是我和朋友關系不好?如果我成功了,我會以后更加刻苦學習,嚴格要求自己,使我成為大家心中的好榜樣。
蒼蠅的楫翅(又叫平衡棒)是“天然導航儀”,人們模仿它制成了“振動陀螺儀”。這種儀器目前已經應用在火箭和高速飛機上,實現了自動駕駛。
蒼蠅的眼睛是一種“復眼”,由30O0多只小眼組成,人們模仿它制成了“蠅眼透鏡”。“蠅眼透鏡”是用幾百或者幾千塊小透鏡整齊排列組合而成的,用它作鏡頭可以制成“蠅眼照相機”,一次就能照出千百張相同的相片。這種照相機已經用于印刷制版和大量復制電子計算機的微小電路,大大提高了工效和質量。“蠅眼透鏡”是一種新型光學元件,它的用途很多。
鳥類的翅膀具有許多特殊功能和結構,使得它們不僅善行,而且會表演許多“特技”,這些特技還是目前人類的技術難以達到的。小小的蜂鳥是鳥中的“直升機”,它既可以垂直起落,又可以退著飛。在吮花蜜時,它不像蜜蜂那樣停落在花上,而是懸停于空中。這是多么巧妙的飛行啊。制造具有蜂鳥飛行特性的垂直起落飛機,已經成為許多飛機設計師夢寐以求的愿望。
在企鵝的啟示下,人們設計了一種新型汽車“企鵝牌極地越野汽車”。這種汽車用寬闊的底部貼在雪面上,用輪勺推動前進,這樣不僅解決了極地運輸問題,而且也可以在泥濘地帶行駛。
那是一個寒冷的冬天,我放學回來,奶奶不在家,只好坐在臺階上等奶奶。一會兒,從樓下傳來武大媽的腳步聲,我忙站起來,對武大媽有禮貌地說:“武大媽好!”,武大媽好像有什么心事,只是順口說了一聲:“甜甜好!”
我聽了又坐在臺階上,武大媽發現了,關切地問我:“甜甜,怎么不進門呢?”我聽了心里的委屈全涌了出來,都快哭了,淚水在眼眶里打轉。我對武大媽說:“奶奶還沒有回來,進不去。”“奶奶沒回來,你就到我家去吧!你要是餓了,讓我給你做飯吃。在我家別客氣,當自己家一樣,就行了!”武大媽笑瞇瞇地說。我高興地進去了。奶奶回來,我的作業都做完了。奶奶對武大媽感激不盡,當奶奶再三給武大媽道謝時,武大媽只是微微一笑。
還有一次,我在學騎自行車,一時高興摔倒了。小腿摔傷了。我號啕大哭,武大媽聽見了我的哭聲,忙跑過來,一邊安慰我,一邊慢慢地把我扶上樓。她把我的傷口清洗干凈,用紗布包上。今天,我的傷口還在,我一看風它,就想到了武大媽。
至今,我家已經搬遷了,可有時我還時常去看一看——武大媽。
一、借“文”取道,曉“細節”之理
作文權威專家顏運靜老師說:“好題材是文章的‘心臟’,優美的語言則是美麗的面龐。具體形象的描寫可讓文章讀來‘如見其人’‘如歷其事’‘如臨其境’。”由此可見細節描寫之重要。可是有多少學生真正懂得“細節描寫”之理呢?
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習作要求是寫一個“印象深刻的人”。其寫作要求為:“寫的時候,試著運用課文中一些寫人的方法,寫出他某一方面的特點。”本單元課文寫人的方法主要體現為:通過外貌、神態、動作、語言等細節描寫從正面或側面表現人物特點。紙上談兵,學生們都會,可真要在生活中找一個人,把他的特點寫出來,他們就犯難了,因為許多學生根本不知道細節應該體現在哪里?即使從教材課文中學了很多描寫的方法,亦是“英雄無用武之地”。
筆者認為,要解決以上難題,得借助大量典型文集,讓學生在多次閱讀體驗中知曉“細節”之理。即,為什么要有細節描寫?什么情況下進行細節描寫效果最佳?于是,我找到了一本與單元習作同題材且深受學生喜愛的小說《草房子》。該小說以角色為章節,每個章節寫的都是主人公桑桑童年時印象最深的一些人,與本次習作題材不謀而合。其中,曹文軒式的“細節描寫”十分出彩,正是解決本次習作核心問題的最佳教材。
當天的作文課上,我讓每位學生鎖定一個目標(某個角色、環境、天氣等)閱讀,分組、分工將一些特定的描寫片段細細列出來。面對大量典型文字,學生猛然領悟:
1.原來,小說中許多關于“自然環境”、“動物”描寫的文字均是側面烘托了桑桑的心情。
2.一些正面的動作、語言、神態、心理描寫,往往定格在關鍵的幾分鐘甚至幾秒鐘內。雖然只有一瞬間,可只要有細致入微的描述,人物形象就立起來了。
知曉了“細節”之理,再次修改自己的習作,不少學生進步明顯。如:
筱詩寫《貪睡老爸》,就抓住了早上鬧鈴響起的時刻――
老爸一臉困乏,不停地打著哈欠。身子像喝醉了酒,東倒西歪;眼皮好似灌了鉛,怎么也抬不起來。這懶樣,像是十天十夜沒有合過眼。我正想拉他一把,誰知他朝鬧鐘瞥了一眼,來了個180度的猛回頭,拉起被子,再次倒頭而睡。我又急又惱,使出渾身力氣大叫:“起床了――”這聲音震耳欲聾,連我自己也害怕三分,可他卻紋絲不動,穩若泰山。
卓群在寫《開心果――燁政》時,就從正面和側面入手,表現人物特點:記得有一次上完體育課,“開心果”沒帶水瓶子,就朝我們討水喝。我毫不猶豫地把水杯遞給他,只聽“咕咚咕咚”幾聲,就被他喝了個底朝天。周圍有個同學說:“你簡直是‘黃牛飲水’。”他聽了“撲哧”一笑,索性扮起“黃牛”,橫沖直撞地向我們“進攻”,口里直嚷著:“黃牛來也,黃牛來也!”我們像一只只被哄散的麻雀,來回躲閃。他見“逮”不著我們,便放慢了腳步,一改形象――反背小手,踱著鴨子步,慢悠悠地走到我面前,接著一拱手說道:“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話音未落,我們已笑得人仰馬翻。
二、借“句”取味,悟“遣詞”之妙
關于習作中遣詞造句的標準,老師們說法不一,但準確、簡明、生動三項原則是公認的。當然,在某些環境下,語言有些特色就更出彩了,那便是佳作中的上乘之作。然而,大部分學生一寫作文就詞不達意、捉襟見肘,能詳略分明地將事情寫下來已是不易,再難以求得遣詞造句上的突破。
現狀是如此,但筆者認為這個問題并非不可解,只是學生缺少某些優秀的、有特色的文字的引導。一旦他們對某種類型的文字產生了興趣,便會產生積極模仿的愿望,語言面貌就會有所改觀。如:五年級下冊第五和第七單元教材中均有許多“古典名著”,故而,單元習作的要求中,教材對遣詞造句的要求便提高了。可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學生覺得白話文啟示不大,文言文距離太遠,只可欣賞,難以實踐,所以,習作中陳詞濫調、迂回重復的現象屢見不鮮。為此,我特地挑選了一本在語言上極富魅力的微型小說――《俗世奇人》。馮驥才的小說語言特色是十分明顯的,種種名詞排列組合中,詞匯的豐富、語調的抑揚、語勢的夸張,表現得淋漓盡致。尤其經評書式的朗讀,更具有一種錯落、搖曳、層層遞進、步步緊逼的音樂美。我將這些極富特色的句子羅列一番,請學生閱讀欣賞,他們一下子就被這樣的語言迷住了,還爭相在習作中模仿。如:燦棟的《“狐貍”》實乃是“表哥”,這樣擬題無疑受到了小說影響。此外,語言組織中也體現了節奏感,讀來韻味十足:
表哥大名余濤,臉瘦,眼細,耳尖,再加一圈細密的小胡子,活脫脫一個“狐貍”的造型。
關鍵詞:動作描寫;原因;“四式四法”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3-159-02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和下冊第七單元都是寫人的文章,其中動作描寫是凸顯人物的一種很重要的寫作手法。五年級學生對人物的描寫比中年段時有了很大提高。但大量的習作中反映一個較為薄弱的共性問題,主要體現為動作描寫較單一、欠具體。孩子大多數只簡單地寫了做什么,沒有寫具體怎么做。不會把一個復雜的行為過程分解成一個一個具體的動作,從而更好地突出人物人物的性格特征或內心世界。因此,筆者對如何讓五年級學生對人物動作描寫更精彩進行了方法的探析。
動作描寫,就是對人物行為、動作的描寫。通過描寫人物做什么和怎樣做來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和精神面貌,凸現鮮活的人物形象。老舍先生也曾說:“只有描寫行動,人物才能站起來。”一個或一處成功的動作細節描寫往往勝過千言萬語的表白,使人物真實可感、栩栩如生。
一、巧觀察,善積累
第三學段的習作教學目標要求:“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①此外,于永正老師的《五重教學》中也提出要“重情趣,重感悟,重積累,重遷移,重習慣。”②
進行有效的動作描寫首先要引導孩子從身邊出發,觀察人物復雜多變、連貫的動作,重視語言的積累,還有生活的積累和感受。此處的觀察并非走馬觀花,而是帶有目的性的。作為老師,我引導學生學會觀察每一步由幾個動作完成,把一個復雜行動分解成幾個階段,再把幾個階段的行動分解為幾個簡單的動作。例如體育運動時,孩子通過觀察其他人的腿部運動,從而體會寫腿和腳的動作的詞就很多。“踢、跑、跳、蹦、滑、跨、蹲、蹬、踮、溜、走、轉、退。”學生在衛生值日時,觀察擦玻璃、掃地等情景。例如擦玻璃時,“撣玻璃,換濕布,哈氣,踮腳,抓窗柩,用手指摳,用干布擦。”從而感悟怎么做這一系列過程把事情寫具體。
學生平時對生活經驗與語言材料的積累,是學生對人物動作描寫寫作“素材庫”的自我建構的過程。“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引導學生積極體驗生活,參加各種有益的活動;培養學生勤讀課外書,多讀報雜志的好習慣;做好摘錄筆記,及時記錄好的構思;廣泛收集信息,尤其是關于人物動作描寫的資料,并分析整理。
二、引導分解,使用準確的動詞
俄國偉大作家托爾斯泰說:“人的動作是‘人的心里的鑰匙。”③不同的動作體現了人的不同狀態,要把人物的動作寫準確,令人感覺傳神、傳情。
“一個人從馬上爬下來。”“一個人從馬上跳下來。”“一個人從馬上跌下來。”同樣是描述一個人從馬的背上下來,“爬”字體現了那個人對馬的極度恐懼的心理便躍然紙上。改為“跳”就把一個勇敢的人寫活了。“跌”字讓人不禁聯想到有可能是馬的性子剛烈,那個人無法駕馭從而跌倒的情景。
此外,引導學生在觀察人物時把一個復雜行動分解成幾個階段,再把幾個階段的行動分解為幾個簡單的動作,并選擇恰當的動詞寫出來。
有學生在習作中這樣描寫運動員賽跑。“400米比賽開始了。小豪跑啊跑啊,一直跑在最前面。最后,他第一個跑到了終點。”此時的描寫沒有過程,缺少具體動作,人物的特點不夠鮮明,文章顯得很空洞。我引導學生學會觀察每一步由幾個動作完成,引導他們觀察運動員的手臂、雙腳、身體有什么變化,思考每個動作之間有一定的聯系。
“400米比賽開始了,在跑道上的小豪就像離弦之箭向前飛奔著,只見他有力的雙臂一前一后地擺動著,雙腳越邁越快,很快便把對手甩在身后。他的身子向前傾斜著,像要倒下似的,奮力向前迅跑。跑到終點線處,他頭一抬,胸一挺,終于取得了第一名。
孩子修改后的片段使用了“飛奔、擺動、邁、傾斜、抬、挺”等一系列動詞,讀者就會在頭腦中形成小豪跑步時有聲有色的畫面,進而佩服他身輕如燕,奮力拼搏的個性特點。它顯示了作者在捕捉人物動作、表現人物形象方面的獨到之處。
三、揭示人物性格特點,表現人物內心世界
高爾基所說:“要使藝術作品具有令人信服的教育作用,就必須使主人公們盡可能地多做事,少說話”。 人的行為、動作是人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最直接、最具體的表現。要引導學生從生活中選取、提煉最能反映人物個性特征,具有典型意義的人物行動。
“雨楊拿起黑板旁的抹布,蹲在水桶旁,用力上下搓著。隨后將干凈的抹布小心翼翼疊成方形,用手按住一邊,慢慢從左移到右,他弓著身,低下頭,那一絲不茍的神情就像是在雕琢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品。 ”
在這個習作片段,學生使用了“拿、蹲、搓、疊、按、移、弓、低”等一系列東西,抓住雨楊的一舉一動去反映他愛勞動,做事情認真負責的個性特點。從而令讀者從心底里佩服他這種做事情的態度。
四、巧用適當的修辭手法
巧用比喻、夸張等適當的修辭手法可以使人物的個性特征更加突出,更具有深刻的典型意義。引導學生思考日常觀察到的動作,并聯系自己的實際生活體會人物動作描寫的方法,運用到習作用去。
“‘砰’的一聲槍響,他像離弦的箭一樣飛了出去,又像一只饑餓的獵豹一樣向前狂奔。”“只見他用力在踏板上一蹬,隨即身子瞬間騰空而起,在空中劃過一個漂亮的圓弧,落入沙坑,雙腿彎曲,雙腳深深嵌進沙地。”描寫跑步、跳遠的句子都巧用了比喻的修辭,讓人對速度飛快的運動健將印象深刻和跳遠時選手騰空飛躍的情景歷歷在目。
注釋:①吳忠豪《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208)。②于永正《于永正與五重教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50)。③陸恕、劉濟遠《學作文“小問號”》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131)
參考文獻:
[1] 郝文武.實現三維教學目標統一的有效教學方式[J]. 教育研究. 2009(01)
[2] 肖春遠.感悟新課程――試論新課程下的語文教學觀[J]. 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 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