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農作物病害及其防治范文

        農作物病害及其防治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農作物病害及其防治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農作物病害及其防治

        第1篇:農作物病害及其防治范文

        (一)編制目的

        有效預防、控制農作物生物災害的危害,指導和規范農作物生物災害應急處置行動,避免或最大限度地降低有害生物危害和農業生產損失,保護農業生產安全、協調和可持續健康發展,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促進農村穩定和新農村建設。

        (二)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植物檢疫條例》和《浙江省農作物生物災害應急預案》、《*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等,制定本預案。

        (三)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危害農作物的遷飛性蟲害、流行性病害的大面積暴發和流行;危害農作物的檢疫性病、蟲、植物及農業部、省政府公布的外來有害生物的暴發和流行;其他突發性病蟲的暴發和流行,以及本市行政區域內的農作物災害預防、控制及應急處置行動。

        (四)工作原則

        1、預防為主。立足預防,對苗頭性、傾向性的問題,做到抓早抓實,爭取主動,防患于未然,把災害化解在萌芽狀態。

        2、分級負責。以屬地管理為主,在各縣(市、區)政府統一領導和協調下,按照職責分工,各有關部門團結協作、共同處置。

        3、果斷處置。一旦發生重大農作物生物災害,各縣(市、區)政府和相關部門應迅速反應,果斷處置,最大限度地減少農業生產損失,盡快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4、規范有序。按照法律、法規和有關政策,規范程序,講究工作方法,統籌考慮各種因素,努力提高工作效能。

        二、組織指揮體系與職責

        市農作物生物災害應急組織指揮體系由應急指揮機構、日常辦事機構、技術咨詢機構組成。

        (一)應急指揮機構

        發生Ⅱ級以上農作物生物災害時,根據應急處置行動需要,成立市農作物生物災害應急指揮部(以下簡稱市應急指揮部)。根據省農作物生物災害應急指揮部的要求,做好Ⅰ級農作物生物災害預防、控制和應急處置行動;負責指揮Ⅱ級農作物生物災害預防、控制和應急處置行動。

        1、市應急指揮部組成

        指揮長:市農業局局長

        副指揮長:市農業局分管副局長

        成員:市農業局、市委宣傳部、市發展改革委、市經貿委、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市監察局、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交通局、市衛生局、市工商局、市質監局、市供銷總社、市氣象局、市郵政局、鐵路*貨運站、*檢驗檢疫局等單位和部門負責人。

        2、市應急指揮部職責

        (1)負責啟動本預案,組織力量對Ⅱ級以上農作物生物災害進行應急處置。

        (2)向市政府和省農業廳報告有關農作物生物災害事件和應急處置情況。

        (3)負責對各縣(市、區)政府和市級有關部門制訂農作物生物災害應急預案和應急行動方案,應急演練、應急物資儲備、經費保障等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4)對各縣(市、區)政府和市級有關部門在農作物生物災害應急處置行動中,履行職責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5)對農作物生物災害事件應急處置行動進行評估和總結,完善本預案。

        3、市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職責

        (1)市農業局:負責制訂農作物生物災害預警、預防、控制和處置的技術方案;組織并檢查、督導農作物生物災害封鎖、撲滅和預防控制的實施;依法提出對有關區域植物檢疫疫情實施封鎖和解除封鎖的建議;按規定確認植物檢疫疫情,并向市政府和省農業廳報告;提出災害應急控制措施的建議;組織對農作物生物災害防控、補償等費用和災情損失的評估;做好農藥、化肥、種子、藥械等儲備和農資市場的監督管理。

        (2)市委宣傳部:負責制訂宣傳報導口徑,正面引導輿論;組織協調農作物災害及應急處置情況的新聞報道,必要時組織新聞會;協助開展農作物生物災害防控知識宣傳;組織網上輿情收集、研判和網上引導。

        (3)市發展改革委:維護市場價格秩序,負責農作物生物災害防控基礎設施的規劃和計劃安排。

        (4)市經貿委:按照《*市突發公共事件物資能源應急保障行動方案》,組織、協調應急物資的供應。

        (5)市科技局:立項并組織開展農作物生物災害防控技術攻關。

        (6)市公安局:依法及時、妥善地處置與疫情相關的突發治安事件,密切注視與疫情有關的社會動態,負責與疫情相關的社會治安管理和安全保衛工作;打擊違法犯罪活動,維護社會穩定,協助做好重大植物檢疫疫區封鎖、配合臨時檢查站開展相關工作。

        (7)市監察局:負責監督檢查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農作物生物災害應急處置工作中履行職責的情況,對工作失職、瀆職等違紀行為進行查處。

        (8)市民政局:負責對因農作物生物災害造成生活困難的群眾進行救濟。

        (9)市財政局:負責協調落實農作物生物災害應急處置所需藥劑、器械、防護用品等物資儲備資金和預警、預防、控制撲滅等經費,監管應急處置經費的使用。

        (10)市交通局:負責應急防治物資的運輸保障,協調臨時植物檢疫檢查等工作。

        (11)市衛生局:負責組織協調疫區內的醫療救治、疾病控制和衛生監督等工作。

        (12)市工商局:負責農資市場的監督管理,依法打擊非法經營活動。

        (13)市質監局:負責生產領域農資產品的質量監督,依法查處假冒、偽劣農資產品。

        (14)市氣象局:負責提供短期和中長期氣象預報信息,災害性天氣檢測服務,提供農作物病蟲氣象預測。

        (15)市郵政局:協助應施檢疫植物及其產品運遞的檢疫檢查,防止疫情的傳入傳出,履行協管職責。

        (16)鐵路*貨運站:協助應施檢疫植物及其產品運遞的檢疫檢查,防止疫情的傳入傳出,履行協管職責。

        (17)*檢驗檢疫局:負責出入境植物及植物產品的口岸檢疫工作,防止疫情的傳入傳出;及時收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國外重大植物疫情信息,及時向市應急指揮部報告有關情況。

        (二)日常辦事機構

        1、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組成

        市應急指揮部下設辦公室,辦公室為日常辦事機構,設在市農業局,辦公室主任由市農業局分管副局長兼任。具體負責市應急指揮部的綜合協調和日常管理事務。必要時,成立協調督查組、物資保障組、控制處理組、宣傳信息組等應急處置機構。

        2、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職責

        (1)制定農作物生物災害預警、預防、控制和處置工作計劃,組建和完善農作物生物災害的監測和預警系統。

        (2)收集、匯總和災害信息,掌握動態,指導各縣(市、區)的農作物生物災害的預防、控制和處置行動。

        (3)向成員單位傳達上級有關部門和市應急指揮部的工作指示,通報工作動態。

        (4)組織開展農作物生物災害的預防、控制和應急處置行動,負責農作物生物災害防范的宣傳、教育和培訓工作。

        (三)技術咨詢機構

        市應急指揮部設立專家咨詢委員會,由市農業局負責組建。專家咨詢委員會由農業科研、教育、推廣、氣象、生態等方面的專家組成。其職責為:

        1、向市應急指揮部提出農作物生物災害的風險評估意見和預警,為啟動本預案提供技術咨詢。

        2、提供農作物生物災害預防、控制、應急處置的技術咨詢和參謀。

        3、提出并實施農作物災害預防、控制和處置技術的攻關研究。

        4、研究分析成災原因,提出恢復農業生產的建議意見。

        (四)縣(市、區)農作物生物災害應急指揮機構

        縣(市、區)政府依照本預案組織指揮體系的構成,成立縣(市、區)農作物生物災害應急指揮機構,在市應急指揮部的領導下,分級負責,指揮本地區農作物災害的預防、控制和應急處置行動。在縣(市、區)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設立辦公室,負責本級農作物生物災害應急指揮機構的綜合協調和日常管理工作。參照市應急指揮部專家委員會的組成,結合本地實際,設立縣(市、區)農作物生物災害應急專家組。

        三、災害分級

        根據《浙江省農作物生物災害應急預案》和農作物生物災害的性質、種類、波及范圍和危害程度等,將災害分為三級,Ⅰ級(特別重大農作物生物災害)、Ⅱ級(重大農作物生物災害)、Ⅲ級(較大農作物生物災害)。

        (一)Ⅰ級(特別重大農作物生物災害)

        1、危害農作物的遷飛性蟲害、流行性病害經預測發生趨勢為大發生,或已經產生危害,成災面積為省內該作物播種面積的25%以上,控制難度較大的;

        2、發現從國外、省外傳入我省或我省局部已發生的檢疫性外來有害生物,經風險分析綜合評估風險極大、特別危險的;

        3、其他特殊情況需要劃為Ⅰ級(特別重大農作物生物災害)的。

        (二)Ⅱ級(重大農作物生物災害)

        1、危害農作物的遷飛性蟲害、流行性病害經預測發生趨勢為大發生,或已經產生危害,成災面積為我市內該作物播種面積的25%以上,控制難度較大的;

        2、檢疫性或外來有害生物在我市跨縣級行政區域暴發,經風險分析綜合評估風險較大、高度危險的;

        3、其他特殊情況需要劃為Ⅱ級(重大農作物生物災害)的。

        (三)Ⅲ級(較大農作物生物災害)

        1、危害農作物的遷飛性蟲害、流行性病害經預測發生趨勢為大發生,或已經發生危害,成災面積為我市一個縣(市、區)內該作物播種面積的25%以上,控制難度較大的;

        2、市內有一定發生范圍的檢疫性或外來有害生物,經風險性分析綜合評價風險較小、中等危險的;

        3、其他特殊情況需要劃為Ⅲ級(較大農作物生物災害)的。

        四、預警和預防機制

        (一)監測與報告

        1、信息收集

        相關職能部門負責收集國內外危害農作物的遷飛性蟲害、流行性病害和外來有害生物的發生情況,農產品和植物廢棄物進口、調入情況,植物物種引進情況和口岸截獲有害生物情況等。

        2、日常監測

        (1)監測機構與網絡。以市縣兩級植物保護(病蟲測報)站、植物檢疫機構等為核心,建立覆蓋全市、快速反應、高效運轉的農作物重大病蟲害和危險檢疫性病蟲監測預警網絡。各縣(市、區)農作物病蟲害監測預警機構,在市農業局統一組織領導下,開展農作物重大病蟲害、危險檢疫性病蟲的系統監測,分析發生發展態勢,重大病蟲害中、長期預報和預警。

        (2)監測內容。全市監測網絡負責對各地農作物重大病蟲害、危險檢疫性病蟲及外來有害生物的發生基數、發生面積、種群消長、遷移、蔓延、擴散等進行實時監測,對監測信息進行匯總、分析。市農業局負責對市外及外來有害生物入侵動態進行收集、整理和分析。

        3、信息報告

        (1)報告程序。各縣(市、區)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農作物生物災害緊急情況的報告和管理工作。任何單位和個人在發現農作物病蟲草害大面積暴發流行、非本地常見植物迅速擴大,以及不明原因發生農作物大面積受害等異常情況時,應當立即向當地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報告。有關機構在作出診斷后2小時內應將結果報告同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并在4小時內報告市農業局,市農業局按規定上報市政府和省農業廳。

        (2)報告內容。農作物生物災害緊急情況報告,必須以書面形式報告。報告包括以下內容:災害類型,發生時間與地點,發生數量、面積、范圍、癥狀、危害程度和初步診斷結果,已采取的控制措施及有效程度,報告的單位及其負責人、報告人和聯系方式。

        (二)災害診斷

        縣(市、區)農業行政主管部門依照下列規定負責組織農作物生物災害診斷。

        1、國家法定檢疫范圍內的病蟲草害,由當地植物檢疫機構按有關的植物檢疫法律、法規、規章等規定確認。對懷疑是檢疫性有害生物且我市植物檢疫機構不能確診的,按規定送樣到“省區域性植物檢疫實驗室”檢驗診斷。

        2、國家法定檢疫范圍外的病蟲草害、外來有害生物等產生的災害,由當地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確認。

        3、對疑為國內新發生的農作物生物災害,及時上報市農業局,市農業局及時向省農業廳報告。

        4、國家、省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三)風險評估

        市、縣(市、區)農業行政主管部門通過對農作物病蟲害監測,結合消長動態和氣候條件,進行風險評估,預測發生的范圍及程度。檢疫性病蟲與外來有害生物按照有關規定,結合疫情可能性、檢疫檢測難度、控制措施等進行風險評估,以確定監測重點和控制措施。

        (四)預警預報

        1、農作物病蟲害預警預報

        各縣(市、區)植物保護(病蟲測報)站,對監測的農作物病蟲害信息進行綜合分析預測,經風險評估有可能造成農作物生物災害的,由各縣(市、區)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及時長中短期預報、預警,為啟動和終止相應級別的農作物生物災害應急預案提供決策依據。

        2、植物疫情預警

        各縣(市、區)植物檢疫機構,對檢疫性和外來入侵的有害生物信息進行收集、監測,結合風險評估,發出預警預報。依據法律、法規的規定,由經授權的機構統一向社會公眾和媒體信息。其他單位和個人均無權以任何形式向社會相關信息。

        (五)預防控制

        根據各縣(市、區)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的預警、預報,對有可能造成重大農作物生物災害的,積極采取預防和控制措施,正確指導農戶開展防災、減災,把農作物產量損失控制在最小程度。

        五、應急響應

        (一)先期處置

        農作物生物災害的應急處置,按行政區域實行屬地管理。當農作物生物災害發生或可能發生時,有關縣(市、區)政府的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及時、主動、有效地進行先期處置,并將災情和先期處置情況立即上報市農業局。

        (二)Ⅰ級(特別重大農作物生物災害)應急響應

        1、Ⅰ級(特別重大農作物生物災害)應急響應行動

        (1)Ⅰ級(特別重大農作物生物災害)由省農業廳會同市農業局共同確認,省農作物生物災害應急指揮部負責啟動Ⅰ級(特別重大農作物生物災害)應急預案,由省農作物生物災害應急指揮部負責部署農作物生物災害的防治工作。

        (2)市及事發地縣(市、區)立即啟動相關的應急預案和應急指揮體系,按照省農作物生物災害應急指揮部的統一部署,開展農作物生物災害的應急防治和救災工作。

        2、Ⅰ級(特別重大農作物生物災害)應急響應程序和措施

        Ⅰ級(特別重大農作物生物災害)應急響應后,按照《浙江省農作物生物災害應急預案》(浙政辦發[2006]37號),實施應急處置。

        (三)Ⅱ級(重大農作物生物災害)應急響應

        1、Ⅱ級(重大農作物生物災害)應急響應行動

        (1)Ⅱ級(重大農作物生物災害)由市農業局會同災害發生地縣(市、區)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共同確認,市應急指揮部啟動本預案,災害發生地縣(市、區)農作物生物災害應急預案必須啟動,市級有關部門的應急行動方案立即啟動。

        (2)市應急指揮部負責部署發生地的農作物生物災害防治工作,統一指揮農作物生物災害應急處置行動,保障防治藥品及物質及時到位,并將應急響應情況及時報市政府和省農業廳。

        (3)超出市政府處置能力的,由市政府、市農業局分別報請省政府、省農業廳,請求省政府、省農業廳在技術、物資等方面的支援。

        2、Ⅱ級(重大農作物生物災害)應急響應程序和措施

        Ⅱ級(重大農作物生物災害)應急響應實施后,根據不同的災害種類,實施相應的處置程序。

        (1)重大農作物病蟲草害的應急處置程序。

        ①調查災情,分析災情發生原因。在災區進行災情調查,認真分析農作物苗情、病蟲草害發生情況,結合其發生規律、流行學、當地地理、作物布局、氣候特點等因素綜合分析發生原因。

        ②劃定災情發生區域。根據農作物災情發生程度和危害情況,按照防治側重點和措施的不同,將發生區域劃分為重點防治區、一般防治區和監控防治區。

        重點防治區:主要包括災害重發區、菌源區和流行蔓延區。

        一般防治區:根據災害發生特點,作物、地理、氣象等條件分析確定的病蟲草害將要發生的區域。

        監控防治區:可能偏重發生的區域和偶發區。

        ③制定防治措施。受災縣(市、區)農作物生物災害應急指揮機構在市應急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組織、協調各方力量,開展生產自救。

        重點防治區采用化學防治為主的應急措施。在防治關鍵時期,對流行蔓延區的田塊實施全面化學防治;對重大病蟲草害發生區實施統一防治;對嚴重危害的田塊實行翻耕改種;加強田間水源管理,禁止菌源區的水流到其他田塊,減少菌源向無病區的蔓延擴散;切斷病蟲發生流行的傳播途徑等。

        一般防治區采取可持續控害技術和化學防治相結合的應急措施。

        防治監控區推行可持續控害技術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

        (2)檢疫性病蟲害及外來有害生物災害應急處置程序。

        ①劃定疫區、保護區和疫情發生區。

        疫區:指某一檢疫性有害生物在局部地區發生的情況下,為防止其向未發生區傳播擴散,由事發縣(市、區)農作物生物災害應急指揮部上報市應急指揮部,經市政府上報省政府批準劃定,并采取封鎖、控制、撲滅措施的區域。

        保護區:指某一檢疫性有害生物在其他地區已較普遍發生的情況下,對尚無此檢疫性有害生物分布的地區,經市政府上報省政府批準指定,并采取保護措施的區域。

        疫情發生區:指有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發生的區域。

        ②疫區應采取下列處置措施。

        加強檢疫,強制封鎖。由市政府報請省政府封鎖令,公告全社會,在出入疫區交通路口批準設立植物檢疫檢查站,對疫區采取封鎖措施。

        疫情鏟除和控制。對確認發生疫情的植物進行徹底銷毀處理。對染疫的種子、種苗和農產品及其鋪墊物、田地、水源等進行無害化處理,無法作無害化處理的鋪墊物等應予以銷毀。

        疫區通過連續2年監控未發現新的疫情,經專家現場檢查驗收,認為可以解除封鎖時,事發縣(市、區)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向本級政府提出可解除封鎖的報告,由縣(市、區)政府向市政府提出解除封鎖申請,市政府報請省政府解除令。疫區解除封鎖后,繼續對該區域進行疫情監測,1年后如未發現新的疫情,宣布疫情被撲滅。

        ③保護區內應采取下列處置措施。

        實行疫情監測,掌握疫情發生動態,建立反應靈敏的植物防疫監測網絡。禁止到疫區調運種子、種苗和相關農產品,防止檢疫性有害生物傳入和擴散蔓延。對疑似檢疫性有害生物予以跟蹤調查并建立檔案。

        ④疫情發生區應采取下列處置措施。

        嚴格檢疫,防止疫情擴散。對種子、種苗及相關農產品生產基地全面實施產地檢疫,指導繁育種單位或個人按檢疫要求建立無疫種苗和農產品,加強源頭檢疫管理,嚴禁染疫而又無法作無害化處理的種苗和農產品調運。

        對檢疫性有害生物疫情,每年組織開展疫情普查,掌握疫情發生動態。

        落實防疫控疫措施,開展有效防控。強化對種子、種苗的消毒處理,在檢疫性有害生物防控的關鍵時期,組織、指導群眾開展防控工作,落實各項檢疫防控措施。

        3、Ⅱ級(重大農作物生物災害)應急響應終止

        農作物生物災害經過應急處置,災情得到有效控制,通過評估和專家咨詢,由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報請市應急指揮部批準后終止應急響應,并報市政府和省農業廳。

        (四)Ⅲ級(較大農作物生物災害)應急響應

        Ⅲ級(較大農作物生物災害)由縣(市、區)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確認,縣(市、區)農作物生物災害應急指揮部負責啟動本級農作物生物災害應急預案,實施Ⅲ級(較大農作物生物災害)應急響應行動??h(市、區)農作物生物災害應急指揮部負責部署災害發生地的農作物生物災害防治工作,統一指揮農作物生物災害應急處置行動。并將災害情況和應急響應情況上報市農業局。超出縣(市、區)政府處置能力的,由縣(市、區)政府、縣(市、區)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分別報請市政府、市農業局,在技術、物資等方面提供支持。

        六、保障措施

        (一)組織保障

        市及各縣(市、區)政府負責農作物生物災害應急指揮體系、預防控制體系、監督管理體系的建設,整合和充實各級力量,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二)物資保障

        建立農作物生物災害應急預防、控制和應急處置物資的儲備,市及各縣(市、區)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農藥、化肥、種子、機具等物資儲備和調配,應急處置物資儲備要相對充足。儲備庫應設在交通便利、具有儲運條件、安全保險的區域。

        (三)資金保障

        市及各縣(市、區)財政應當將預防、控制、處置、物資儲備所需的各項經費納入公共財政預算,為應急處置提供資金保障和物資保障所需經費。

        (四)人力保障

        市及各縣(市、區)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對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進行法律、法規和專業知識、技能的培訓,提高其農作物生物災害的識別、防治、風險評估和應急處置能力。建立農作物生物災害應急處置人才、專家資源庫,當災害發生時,統一調配使用。

        (五)宣傳演練

        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對農作物生物災害進行宣傳教育,提高社會各界對農作物生物災害的防范意識。市及各縣(市、區)政府和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對參與農作物生物災害預防、控制和應急處置行動人員的防護知識教育,定期組織不同類型的實戰演練,提高農作物生物災害的處置能力。

        (六)技術保障

        市及各縣(市、區)科技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牽頭開展農業有害生物的生態學、流行學等技術研究,加強技術攻關,不斷完善有害生物的綜合治理技術。

        七、后期處置

        (一)善后處理

        對于突發性農作物生物災害造成農業減產、絕收的,各縣(市、區)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制定出災后生產計劃,幫助受災地區的農戶盡快生產自救,努力減少因災害造成的損失。經貿、旅游、檢驗檢疫、外經貿等有關部門,要制定相關配套的應急行動方案,應對區域性農作物生物災害發生后對農產品市場供應、旅游業和出口貿易等方面造成的影響,確保相關產業健康發展和社會穩定。

        (二)社會救助

        受災地政府應建立社會救助機制,切實解決好受災人員的生活。對在災害預防、控制和應急處置行動中因公致病、致殘或犧牲的,按有關政策由民政部門優先給予撫恤。對一線工作人員給予適當的經濟補助和津貼。

        八、獎勵與責任追究

        市及各縣(市、區)政府對在預防、控制和處置農作物生物災害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精神和物質獎勵;對工作失職、贖職的,由有關部門組織開展調查,并按法律、法規以及相關規定追究責任。

        九、附則

        (一)管理與更新

        本預案由市農業局牽頭負責制訂,報市政府批準后實施。各縣(市、區)政府和市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依據本預案,制訂本地區農作物生物災害應急預案和本部門應急行動方案。

        隨著農作物生物災害應急對策的不斷完善和應急機構的調整,市農業局會同市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定期對本預案進行修訂。

        (二)解釋部門

        本預案由市政府辦公室負責解釋。

        第2篇:農作物病害及其防治范文

        關鍵詞:農藥;使用過程;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S48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ki.jlny.2017.13.040

        農藥可以用于預防、消滅及控制危害農業生產中的病蟲草害等問題,也有部分農藥具備調節和影響農作物生長發育以及繁殖的功效,對保證農作物品質,提高農作物產量意義重大,在農業生產過程當中占有重要地位。農藥按照來源以及加工劑型的不同可以分為很多類,但一般以液體為主,氣體農藥種類較少。無論哪種類型的農藥制劑在其使用過程中都要講究一定的方法,保證科學使用農藥才能提高防治效果,保證藥效。

        1農藥使用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農藥使用技術水平有待提高

        農藥使用技術水平的不足主要w現在:使用對象不正確;使用方法不得當;使用時機與劑量有誤;用藥間隔期把握不得當等幾個方面,具體如下:

        1.1.1使用對象不正確 每一種農藥都有固定的使用對象,比如專業防除稻田雜草的除草劑即使效果再好也不一定適合玉米,防除單子葉雜草的除草劑,就無法防除雙子葉作物,單一防治真菌性病害的藥劑就無法防治細菌性病害,農戶必須對癥下藥,不能盲目使用。

        1.1.2使用方法不得當 即使是同一種農藥,如果針對不同的農作物病害防治,使用方法也不一定相同。比如乳油在針對不同的作物使用方法就有差異,總的來講,乳油可以拌種、可以噴霧,也可以拌毒土。

        1.1.3使用時機與劑量有誤 再有效的農藥,如果錯過了最佳防治時機都未必有效果,總的來講預防大于治理,越早防治效果越好,以免病害嚴重時損失慘重。在使用劑量上農戶往往存在誤區,認為劑量越大效果越好,實則不然。如果不按照說明書使用農藥,過量使用很容易導致農作物發生藥害,抑制農作物生長,得不償失。尤其是農作物苗期用藥,一定要慎重,一般建議按照最低標準使用比較安全。

        1.1.4用藥間隔期把握不得當 無論哪種農藥畢竟都有一定的藥害,務必把握好用藥安全期。有很多農戶這方面的意識不高,尤其在收獲期,為了盡快收獲,用藥后甚至沒有間隔期便直接采收,這種行為危害性極大。

        1.2農藥使用過程中的安全問題

        農藥使用中的安全問題是重大問題,必須嚴肅對待。尤其是針對人畜禽安全、農產品安全以及生態環境安全問題,必須引起重視。

        1.2.1人畜禽的安全問題 人作為支配農藥使用和具體開展施藥工作的主體,務必做好自我保護。在已經噴灑過農藥的田塊懸掛安全標識,提醒其他農戶注意。同時注意避免畜禽入田,以免發生藥害。

        1.2.2農產品安全問題 合理選擇農藥品種,科學把握農藥計量,嚴禁過量使用農藥,以免對農作物發生藥害。注意保證用藥間隔期,保證人們食用安全。

        1.2.3生態環境安全 不得超量、超范圍或者頻繁的使用農藥,因為這樣不但會對農作物產生藥害,也會污染土地及周邊環境,給生態環境帶來負擔。此外,用過的農藥包裝不得隨意丟棄,要及時帶離田間。

        2農藥使用過程中常見問題及解決對策

        2.1加強農藥知識和政策的宣傳與普及

        相關部門要積極組織農藥知識及相關政策的宣傳和普及工作,通過多種途徑深入到農村,提高農戶的農藥使用水平,同時也可以幫助農戶們答疑解惑,解決農戶在使用農藥方面的現實問題和不足。

        2.2推廣新型、實用及優質的植保器械及操作技能

        一是相關部門要做好引導與示范工作,充分發揮帶動作用;二是做好植保器械使用方面的技能培訓,普及技術知識。同時國家還要給予相關企業優惠政策,并繼續落實植保器械購置補貼、擴大補貼范圍;三是`大力扶持植保專業化防治組織。植保專業化防治,既是現行條件下適應廣大農村種植業缺少知識型、壯勞力防治病蟲草害的要求,又有利于示范、引導、推廣植保技術,使用好農藥,推廣新型實用的植保器械。

        2.3完善農藥生產流通及執法監督

        完善農藥生產流通過程和農產品的農藥殘留監測監督及其信息的體系建設,以及有關政策的制定與落實。相關職能部門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加強執法力度,并規范執法行為。一是生產廠家、農藥經營者的執法監督。要做到禁用農藥停止生產與銷售,高毒農藥限制銷售,并做好跟蹤服務;二是農產品生產、加工者的執法監督。要逐步建立農產品監測監督及執法機構,完善各種配套體系建設,落實市場、生產、加工基地農產品農藥殘留的監測、監督與執法工作,相關信息,共同監督。

        2.4加強部門之間的溝通,團結協作攻克難關

        要想促進農藥使用及相關工作再上新臺階,需要多部門聯合工作,團結一致。尤其是要與農業技術部門、工商部門、環保部門等密切聯系,共同普及農藥使用知識,加大對不法農藥商販的打擊力度,保護農民切身利益,環保部門還可以協調生態環境保護,聯合多部門協作,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保證工作質量。

        3結語

        要以嚴肅的工作態度和嚴謹的工作作風對待農藥的使用問題,確保安全、高效使用農藥,保證農作物產量及質量,提高農戶經濟效益,保證我國農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永,徐艷玲.農藥科學安全使用必要性及措施[J]. 現代農業科技, 2014,(21).

        第3篇:農作物病害及其防治范文

        論文摘要 介紹了水稻主要病害的綜合防治技術,包括植物檢疫、加強預測預報、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等內容,以期為水稻病害的防治提供參考。

        綜合防治即從農業生態學的總體觀念出發,以預防為主,本著安全、有效、經濟、簡便的原則,有機地協調使用農業、化學、生物和物理機械的防治措施以及其他有效的生態學手段,把病害的發生數量控制在經濟損失允許水平以下,達到高產、優質、低成本和少公害或無公害的目的。防治水稻病害,保護水稻安全生長,基本上有4條途徑:一是改變農田生物群落的組成相,使病菌的種類和數量減少,有益生物的種類和數量增加;二是改變營養、發育和繁殖條件使之不利于病原物的生存和繁殖或增殖;三是減少農作物被害的可能性,增強或提高利用作物的抗病性、耐病性;四是直接消滅病原物。病害防治方法,按其性質可分為植物檢疫、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學防治?,F將其綜合防治技術總結如下。

        1植物檢疫

        加強植物檢疫是貫徹預防為主,保障水稻生產不斷發展的一項重要措施。例如,和縣2008年首例細菌性條斑病,就立即采取封鎖、消滅措施,以防止植物檢疫對象傳出擴散。

        2加強預測預報

        加強預測預報并及時發放宣傳到戶,做到有情必報。預測預報工作在如今農戶分散經營且多為老人婦女的情況下,發揮著越來越重要作用。預測預報可指導他們及時準確地用藥,控制病害發生及蔓延,以避免造成農作物減產、品質下降。

        3農業防治

        一是選用抗病、耐病品種。和縣農業經濟支柱產業大棚、中棚、小棚甜瓜后茬不少為晚粳。水稻條紋葉枯病在不同品種間表現差異很顯著,例如和縣近年推廣的安選晚1號、寧粳2號等表現為抗耐病性,常用品種武運粳7號因感病而停用。二是合理密植及肥水管理。以增強作物抗病性,較好地抑制稻瘟病、紋枯病發生。

        4物理防治

        日光曬種、溫水浸種,可殺滅病菌?;蛲ㄟ^汰選種子,利用健全種子與被害種子在體型、大小、比重上的差異進行分離,剔除帶有病害的種子,可達到防治的目的。

        5生物防治

        目前在水稻上已廣泛使用農用抗菌素,如經久不衰的井岡霉素、春雷霉素和剛投放市場的四霉素等,在病害防治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是生產無公害農作物的首選生物藥劑。

        6化學防治

        加大植物檢疫工作是農業主管部門和植保部門的重要職責,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由于種種局限不如化學防治收效快、效果明顯、使用方便,因此農業生產現實中農藥防治仍占據主要角色。由于當前市場的開放性,不少經營戶缺乏必要的理論基礎知識,不知或分不清真菌細菌病毒以及它們的繁殖增殖、傳播方式。因此,應加大對農資經營戶的培訓力度,并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方法。

        惡苗病是一種細菌性種傳病害,發病后幾乎無藥可治,浸種靈或強氯精藥劑浸種是防治此病的最佳方法。在苗床病害防治上,基肥不宜過多或過少,氮、磷、鉀需平衡施用以提高秧苗抗病性。立枯病可用20%甲基立枯磷1 000倍液噴霧。疫病可用惡霉靈400倍液噴霧,苗瘟用三環唑或稻瘟靈防治效果較理想。在大田病害上,條紋葉枯病可選用抗病耐病品種,麥收前后防治灰飛虱以減輕其發生危害,藥劑宜選用吡蚜酮、烯啶蟲胺;直播稻宜選在6月上旬,避開灰飛虱發生高峰期;并實施健身栽培,合理密植和合理施肥,提高作物抗病性。防治細菌性條斑病用強氯精浸種,殺死附著在種子上的真菌和細菌;秧苗二葉一心期后用36%三氯異尿酸900g/hm2對水450kg噴霧,隔5~7d再噴1次;水稻成熟后,秸稈需帶出田外處理,稻谷單獨存放,谷殼集中銷毀,不可掃入糞坑作農家肥下田。防治紋枯病可實行健身栽培,合理密植和合理施肥,還可用井岡霉素或三唑酮防治,效果很明顯。防治穗頸瘟可選用優質、高產、抗病或耐病品種,科學施肥,淺水勤灌;在孕穗末期至抽穗始期用20%三環唑或30%稻瘟靈乳油防治。防治稻曲病應加強栽培及肥水管理,氮、磷、鉀合理施用,淺水勤灌,干濕交替,施足基肥,多施有機肥,后期少施或不施氮肥;還可用40%井·蠟芽可濕性粉劑或好立克于破口前后防治2~3次。

        參考文獻

        [1] 楊永進,黃水坤,周少華,等.20%康寬懸浮劑防治水稻稻縱卷葉螟田間藥效試驗[J].現代農業科技,2009(10):88.

        [2] 吳曉峰,張立洋,邱晨,等.不同殺蟲劑對水稻田主要害蟲及天敵的影響[J].安徽農業科學,2009(16):7527-7528.

        [3] 鄭淑華,李玉民,徐利敏.30%琥膠肥酸酮可濕性粉劑防治水稻稻曲病藥效試驗[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5(3):53-54.

        [4] 王永君,黃正道.怎樣正確認識和處理寒地水稻病害防治中的一些問題[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09(3):38.

        第4篇:農作物病害及其防治范文

        關鍵詞:大豆;菌核病;管理應用:存在問題;技術

        前言

        在農業生產領域中,影響大豆菌核病預防工作開展的因素是非常多的,比如大豆植物的自身性質、土壤因素、外界環境因素、人工操作因素等,這都是影響大豆的病害問題出現的重要因素。在大豆菌核病防治分析中,要展開各個應用環節的剖析,從而確保大豆的菌核病的有效防治,確保該環節的綜合運作效益的提升。

        1 關于大豆菌核病的分析

        在日常農業生產工作中,大豆是一種重要的糧食作物也是一種重要的油料作物。通過對大豆的應用,可以確保食用油渠道的正常運行。隨著大豆種植范圍及其規模的擴大,這些年來大豆菌核病非常猖獗,其出現了大規模的病害范圍,影響了大豆產量及其品質的提升。受到該種病害的影響,大豆的產量會產生一系列的減產,并且其應用品質也會大大降低,特別不利于日常糧食及其工作領域的大豆產物的應用。大豆菌核病在流行年份減產20%~30%,嚴重地塊減產達50%~90%,甚至絕產。近幾年,由于向日葵種植面積的加大和大豆重迎茬日趨嚴重,加劇了大豆菌核病的發生。宋淑云等對松嫩平原大豆菌核病發生動態進行了調查研究,發現大豆菌核病的發生呈現逐年加重的趨勢。了解大豆菌核病的發生和防治方法,對于大豆菌核病的研究至關重要。

        在日常大豆病害工作中,我們可以得知,大豆菌核病是是從存在的。特別是在生育期,在其花旗會產生較大的危害。一般來說,大豆菌核病的發生位置主要集中于大豆的葉面、豆莢等部分。尤其是大豆的莖稈部分,一般來說,受到的影響是比較嚴重的。在其大豆的幼苗期內其發病的損害是比較低的,這時候碰到下雨天氣,并且如果持續的時間比較長,就可能加大大豆的病情,蔓延了這病的范圍,可能會導致幼苗的大規模的死亡。受到大豆自身生長結構的影響,其葉片染病通常發生在植株的下半部分。尤其是其葉面的斑點的出現,這種病斑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會發生擴散,其擴散的范圍視具體情況而定。病斑中心灰褐色, 四周暗褐色,外有黃色暈圈;濕度大時亦生白色菌絲,葉片腐爛脫落。從花期開始發病加重,多從植株主莖中下部分枝處開始發病, 在感病部位產生褪綠、不規則、水浸狀斑,向上下蔓延并環繞莖部,后變成紅褐色。潮濕時病斑上長滿棉絮狀白色菌絲,之后變成黑色鼠糞狀的顆粒,稱為菌核。發病后期,病莖髓部變空,菌核充塞其中。干燥條件下莖皮縱向撕裂,維管束外露似亂麻,嚴重的病莢不能結實, 全莢蒼白,輕度病莢可結實,病粒腐爛或干癟;嚴重的病莖中空,全株枯死呈灰白色,枯死后病株外部的菌核極易脫落到土壤中,因此,該病又稱為死秧子病或白腐病。

        在該種類型病害蔓延過程中,會發生一系列的聯鎖反應,比如其前茬種植為油菜、其他豆科植物的,都可能出現大豆的菌核病的發生及其傳染。尤其是某些種植菜豆的前茬地,都會出現較大的發病率,從而影響了現實的大豆的正常生長。在這種植被的大豆田應用模式下,其菌核病的發病幾率是比較高的,遠遠高出正常的輪作大豆田種植的發病率。在上述環節的分析中,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實現對大豆菌核病的積極預防,在研究過程中,我們也發現,受到大豆的種類的影響,其發病的具體情況也是不一樣的。通過對大豆菌核病的田間調查發現,不同大豆品種由于株高、分枝、葉形、株型等特征的不同, 長勢繁茂程度不同,其抗病性有一定差異。大豆品種不同,自身對環境的適應性與抗御性也有所不同,通過對不同品種間抗病性的調查,其結果是在輪作中前茬相同、播種期相近的情況下,不同品種的抗病能力差異很大,發病率最高的達14%,最低的品種僅為0或0.2%,由此可見,在生產上應適當考慮利用抗病品種。

        在大豆的生育期內,如果其外界氣候條件良好,可以確保大豆的正常生產,如果其長時間處于不好的外界條件,難免會提升大豆的發病率,比如降雨量的多少、降水濕度、風速等的影響。特別是7、8月份,受到持續的低溫、較高濕度的天氣的影響,對于大豆菌核病的泛濫是有促進作用的。并且在其種植過程中,如果其種植密度大的地塊,因通風不良,濕度過大,易發施用有機肥多的地塊以及距離家屬區近垃圾糞便多的地塊發病重。另外,施用氮肥過多的田塊,大豆生長繁茂,田間郁蔽,通風透光條件差,造成土壤濕度過大,也有利于大豆菌核病發生。整地方式不合理會造成病害的發生,深翻可有利于控制菌核病的發生。

        2 大豆菌核病防治方案的優化

        為了滿足當下的大豆菌核病的防治需要,展開相關的防治措施是非常必要的。首先,我們要進行大豆種植輪作制度的應用,要避免與一些農作物進行輪作,比如油菜、向日葵等。當然了,為了更好的進行大豆菌核病的預防,要保持與禾本科作物的輪作時間。在應用過程中,也要進行無病種子田的應用,進行抗病品種的選擇。目前來說,為了更好的進行大豆的品質及其產量的提升,進行種子田的稀植模式的應用是非常必要的,可以減少菌核病的種子傳播。耕作栽培防治,發病田塊收割后要及時深翻,將土表的菌核埋入20 厘米以下的土層內。發病地塊要單獨收獲,及時清除田間散落的病株殘體和根茬,減少初侵染源。根據品種的特性合理密植,公頃保苗25~32 萬株。地塊盡量平整,病田收獲后應深翻,在大豆封壟前及時中耕培土。及時排除田間積水,降低大豆田間濕度。適當控制氮肥的用量,防止大豆徒長。

        為了滿足現實工作的需要,展開相關的化學防治模塊是非常必要的,進行其噴藥環節的控制。在噴藥過程中,要選擇合適的藥劑,比如速克靈、農利靈等。在藥劑選擇過程中,也要進行用藥量的控制,以滿足大豆的健康發展的需要。比如40%菌核凈可濕性粉劑,每公頃750~1000克,對水噴霧;25%的施保克乳油,每公頃1 050 毫克,對水噴霧。一般于發病初期防治一次,7~10 天后再噴一次,但一定要噴得均勻,才能獲得較好的效果。

        在種植過程中,可以進行一系列的生物防治模式的應用,比如對細菌寄生菌及其真菌寄生菌的應用,確保其相關試驗環節的正常開展。在離體試驗中,可以發現黃綠木霉菌混劑對于菌核病病斑有良好的抑制作用。黃綠木霉菌處理對大豆根、第一復葉、第三復葉的PAL、PPO、POD 活性均有明顯增強作用。納米銀水劑對大豆菌核病核盤菌具有較好的抑制能力,菌絲在納米銀有效中濃度下的生長受到很強抑制。

        3 結束語

        通過對大豆菌核病防治措施的分析,以滿足當下的農業大豆種植的需要,保證其品質及其產量的提升,從而滿足當下工作的需要。

        參考文獻

        第5篇:農作物病害及其防治范文

        關鍵詞:玉米病害類型;玉米瘤黑粉病;玉米紋枯??;玉米黑穗病;玉米病害;玉米銹??;玉米烏米

        中圖分類號:S435.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2)-09-0090-1

        玉米是通榆縣主要的糧食作物,對于促進農民增收和穩定通榆縣糧食生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因此,擴大玉米種植面積,發展糧食生產,促進農民增收和社會穩定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因此,本文對于玉米病害情況進行了分析研究。

        1 玉米種衣劑藥害及其防治

        玉米在種植過程中,為了防止病蟲害,要使用種衣劑。一般而言,在我區種衣劑主要有含內吸殺蟲劑和三唑類殺菌劑所包含的種衣劑包衣,用來進行防治玉米地下害蟲以及玉米異常苗和玉米絲黑穗病(俗稱玉米烏米)。在東北地區,農民朋友們要選擇購買種子時要注意包裝袋子上的種衣劑成分,因此要選擇含有百威和三唑類殺菌劑種衣的種子,防止玉米絲黑穗病和“老頭苗”的發生。農民在購買時也要遵守這些規則,為了防止意外,應當保留1個印刷清晰的種子袋和少量種子,以便于為種子或種衣劑提供相關的證據。種衣劑如果使用不當會發生藥害,其原因主要是一些防治絲黑穗病的三唑類殺菌劑和防治地下害蟲的有機磷類殺蟲劑在通榆縣春季低溫或者是遇到干旱地影響而產生對玉米幼苗的傷害。藥害癥狀表現為種芽彎曲在土壤內拱不出土,或者在地下展不開子葉,根少,幼苗生長發育出現畸形。藥害輕的會使晚出苗3~5天,重的就不出苗,造成的后果是缺苗斷壟。發生藥害后,噴施生長調劑類農藥可以促使幼苗盡快恢復正常狀態,因此常用的玉米生長調節劑有30%胺酰酯和乙烯水劑進行防治。

        2 玉米苗期死苗及其防治

        在玉米種植以后,在我區常常會出現地塊因根腐病而引起的幼苗葉片發黃并造成死苗現象。在南方一些地區土壤濕度高的地方,幼苗葉尖先變黃發褐,一般而言2~3天以后,整棵苗出現枯死狀況,拔出幼苗以后,可以看見苗根部已經變成深褐色并發生腐爛癥狀。在通榆縣的表現是即使土壤沒有發生積水,幼苗也會從上部葉片開始,葉尖慢慢地發黃變干,沿著葉緣向下擴展。造成根系干枯,苗期表現決癥狀為紅褐色病斑,嚴重發病時幼苗會出現枯死。防治的方法是種植抗病或耐病品種。通過種子包衣減輕病害的發生,種植前種衣劑要添加甲霜靈錳鋅殺菌劑,還可以采用多菌靈等殺菌劑進行正常使用,在前幾天害經常發生的地區,可以直接用殺菌劑以種子重量的0.4%拌種,夏季注意農田間的防水,同時進行必要的施肥,播種時可以增施磷肥,提高玉米幼苗的抗病性。

        3 玉米瘤黑粉病及其防治

        直到目前為止,在我區還沒有比較合適的針對防治瘤黑粉病防治種衣劑。從實踐經驗來看,生在玉米莖桿和雌穗上的病瘤對于玉米的產量影響最大,在通榆縣表現為蟲害嚴重時容易發生此病。根據現地調查其防治的主要方法首先是選擇那些具有抗病能力強的品種進行推廣種植;其次是對于患病植株及時進行防治蟲害,減少病菌入侵的傷口;最后是及時地對于患病植株進行清除,并帶出田間進行銷毀。在實際種植過程中還要對患病的地塊進行深翻土壤或者實行2年以上的輪作。

        4 玉米銹病及其防治

        在通榆縣內,常見的玉米銹病為普通銹病種類,玉米在得了銹病以后可以使用殺菌劑進行防治,即如果銹病發生得早,在發病的初期可以通過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1000倍液進行噴藥控制。如果銹病發生晚,植株長到一定程度上時植株高大,就無法進行田間施藥。因此,在銹病期間要以種植抗病品種為主,并進行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增加鉀肥可以提高玉米植株的抗病性。

        5 玉米紋枯病及其防治

        玉米紋枯病表現在玉米葉片出現條紋并局部或整株出現枯萎癥狀,嚴重時直至植株死亡。防治方法是一要選擇耐用的品種,避免種植高感紋枯病的品種;二是要降低玉米田間的濕度,避免玉米種植過密和氮肥施入過量,做好玉米田間中耕除草,注意田間及時排水,摘除下部老葉,尤其是要剝去發病的葉鞘;三是要清除田間菌源。對于收獲后的玉米及時清除田間帶病的殘株,并且深翻土地,減少越冬菌源。在發病初期摘除的病葉上要帶出田間進行集中燒毀;四是進行藥劑防治??梢赃x擇在發病初期。一般而論是玉米拔節時期,采用井崗霉素、菌核凈、苯甲丙環唑、戊唑醇等進行噴霧防治,重點是噴施莖稈中下部,間隙5~7天后再用藥一次。

        6 玉米烏米及其防治措施

        所謂玉米烏米,即是玉米黑穗病,是指玉米被絲黑穗病菌侵染以后,果穗上表現出變成一團黑粉狀,造成整株絕收的一種常見發生的病害。一般在通榆縣的防治方法主要有:一是直接選用抗病能力強的品種,這也是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二是選用含有三唑類的種衣劑對種子進行包衣處理;三是促進玉米發育早出土,這樣一來可以降低幼苗出土的時間,進一步防止病菌侵染。因此在通榆縣不同地區根據春季氣象部門的預報和田間和自然情況,結合玉米種植的茬口和地塊發病手輕重,因地制宜地靈活掌握播種時間,盡量避免過早播種。

        7 玉米穗上發霉籽粒及其防治措施

        第6篇:農作物病害及其防治范文

        由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主持編寫的《中國農作物病蟲害》是一部全面反映我國植物保護科技發展水平和歷程的重要專著,適合農業生產發展需要,深受全國農業科技工作者的廣泛歡迎。

        《中國農作物病蟲害》第一版于1979年出版,1995年修訂再版。該書已成為我國廣大農業科技人員、高等院校師生、植物保護企事業單位的研究與管理人員、基層植保人員參考的重要文獻和工具書,并受到國際同行專家、學者的高度認可。為適應當今農業科研、教學及生產發展的需求, 2011年9月經過全國植物保護領域200多個單位的700多位作者的共同努力,歷時近4年完成了第三版的編撰計劃。

        全書分上、中、下3 冊,有24個單元。上冊包括水稻病蟲害、麥類病蟲害、玉米病蟲害、薯類病蟲害、高粱及其他旱糧病蟲害、棉花病蟲害、大豆病蟲害、油菜病蟲害、花生及其他油料作物病蟲害等9個單元;中冊包括蔬菜病蟲害、果樹病蟲害、西瓜及甜瓜病蟲害、儲糧病蟲害、雜食性害蟲、地下害蟲等6個單元;下冊包括茶樹病蟲害、熱帶作物病蟲害、桑樹及柞樹病蟲害、麻類病蟲害、糖料作物病蟲害、煙草病蟲害、牧草病蟲害、農田雜草、農牧區鼠害等9 個單元。全書共10905千字,涉及1665種農業病蟲草鼠害對象,其中,病害775種,害蟲739 種,雜草109 N,害鼠42 種。書中著重對每種有害生物的發生分布、形態特征、危害癥狀、生活習性、周年循環、發生危害規律以及防治技術和方法等進行了詳細的描述,并附有部分重要病蟲害調查及測報技術規范、彩色圖片以及病、蟲、草、鼠等學名索引。這是一部兼具科學性、先進性、專業性、實用性的植物保護領域百科巨著,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實用價值。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和耕作制度變革,農作物有害生物發生危害規律更加復雜多變,植保科技工作出現了新的課題;隨著國內外農產品市場的融合,農業外來生物頻繁入侵、植物疫情事件不斷發生,植保工作者面臨新的挑戰;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變化,食品安全備受關注,對有害生物的防控技術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國近年來通過加強對植物保護學科的基礎研究、應用基礎和應用技術研究使植物保護科技創新能力有了顯著的提高,植物保護基礎理論和應用技術有了新的發展。本書的再版全面展示了我國植物保護領域取得的新成果和新技術,使本書內容更為全面、系統、豐富,同時也更加適應當今農業生產發展的需求,為全國農業科技工作者、高等院校師生提供了參考,有利于更好地提高我國農作物病蟲草鼠害的防控能力。

        第7篇:農作物病害及其防治范文

        關鍵詞:海島素;植物;研究進展

        中圖分類號:TQ450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7)01001504

        1引言

        海島素是利用生物酶解工程由海洋甲殼類動物外殼中提取的殼聚糖制備而來,通過誘導植物體提高自身對外界的免疫力,從而實現對作物促生長、抗病、增產的作用[1]。主要作用是通過誘導植物體內產生生物酶和糖信號,提高自身對外界的免疫力,從而實現作物的抗病、減害、增產作用[2],同時有助于植物體的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海島素是植物免疫誘抗劑的一種,特點是保護植物和不污染環境、綠色安全,海島素的這些特點符合發展綠色植保的要求。適合應用于農作物和園藝作物之中。

        2農作物中海島素的應用

        農作物作為人類的生存基礎,必不可少。人們一日三餐都要與之為伴,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勢在必行,但是要使其質量也要比肩前行。

        2.1禾本科水稻

        禾本科水稻(Oryza sativa)和正常培育的水稻秧苗做對比,利用海島素處理的水稻秧苗,在成長發育階段根、莖、葉的長勢整齊,生育進程正常,整個階段沒有發現對秧苗產生藥害影響[3]。同時實驗表明,用不同濃度的海島素溶液對水稻進行浸種,都會對種子萌發產生促進作用,在不同濃度海島素溶液處理對比時,可以發現100×10-6濃度的效果最好[1,4]。對于水稻的不同病害,海島素也會有一定的作用,對紋枯病防治效果,全程海島素處理效果最佳,同時也會有一定的增產效果[4,5]。

        2.2禾本科小麥

        由實驗發現海島素拌種、海島素噴霧都可以控制小麥紋枯病、赤霉病,并且海島素噴霧效果比海島素拌種的效果好,對小麥(Triticeae Dumort)無任何不良反應。實驗表明海島素拌種能提高小麥發芽率,同時使苗齊、苗壯[6]。在小麥生產中,適量施用海島素,有利于提高穗粒重,增加小麥千粒重,從而實現小麥增產的目的[7,8]。在陜西省三原縣小麥上進行的海島素田間藥效試驗表明,利用海島素拌種和噴霧均能提高小麥單產,還對小麥赤霉病有一定的防效[9]。

        2.3禾本科玉米

        對于玉米(Zea mays L.)來說,單獨使用殺菌劑不能很好地達到抗菌的目的,在實驗中使殺菌劑與海島素混合作用于玉米喇叭口期,后期玉米的長勢植株健壯,表現出對玉米大斑病具有較好的抗性,能夠降低和減少大斑病對玉米的侵染,也會提高一定的產量??梢园l現海島素應用于玉米上有很好的前景[10]。

        2.4錦葵科棉花

        棉花(Gossypiumspp)上有很多病害,使用過多的農藥會產生一系列不好的后果,影響棉花質量和安全,所以現在要提倡綠色防護。研究人員在防治棉花病蟲害上,推廣使用了海島素,實驗結果表明海島素能夠抑制棉花的一些病害的發生,特別是和其他殺菌劑結合使用,防治效果明顯提高。隨著實驗的進行,發現了海島素對棉花有?;ū@俚淖饔?,還會增加棉花產量,將會實現可觀的經濟效益[11~14]。

        3園藝作物中海島素的應用

        園藝作物為人們提供豐富的營養物質,適當的提高園藝產品的質量與產量,有益于提高人民的營養健康水平,并且可以提高社會經濟的發展。

        3.1蔬菜類

        3.1.1茄科番茄

        番茄(Lycopersiconesculentum Mill.)是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蔬菜,提高番茄的產量很有必要。通過相關調查與試驗發現利用海島素對番茄苗期的植株進行處理,生長發育優勢明顯并且可以抵抗一定的低溫,提高番茄苗的抗寒性。施用海島素于番茄植株上,發現對番茄葉霉病的抗性會明顯提高[15,16]。將海島素水劑應用于番茄不同生長階段,可以發現番茄壯苗和增產,也不會有毒害作用,可以放心安全使用[17~19]。

        3.1.2茄科甜椒

        經過對比實驗,發現噴灑過海島素的甜椒(Capsicumannuumvar.grossum)的株高、開花數量和掛果數量都會增加[20],同時降低甜椒根腐病、臍腐病發病率[21]。在青椒不同生長階段的應用效果,解決了青椒壯苗和增產問題,同時施用海島素水劑產品時,一定要配合正常的肥水管理,特別是 N 、P 、K 營養元素的補充,效果會更好[19]。

        3.1.3茄科尖椒

        與甜椒試驗效果相比,黃皮尖椒(Capsicum annuum)施用了海島素會促進果實 Vc 含量、葉綠素含量、和黃皮尖椒的產量[22]。

        2017年1月綠色科技第1期

        呂金慧,等:海島素在植物中的應用研究進展

        園藝與種苗

        3.1.4豆科豇豆

        使用海島素噴施的豇豆(Vignaunguiculata (Linn.)Walp)與常規化學藥劑處理的豇豆相比,海島素噴施過的豇豆植株粗壯、葉片深綠,而且初花期也略早。表明對豇豆有促進提前開花、促進生長的作用。運用一定量的海島素并與少量化學藥劑施用,會有更好的抗病性和顯著的增產效果。單獨應用海島素,對人、畜無害,是一種良好的綠色制劑。不污染環境的海島素就能達到常規化學藥劑的防病效果,即使在病害發展較嚴重的情況下,防治效果也較高[23,24]。

        3.1.5豆科刀豆

        目前海島素對于刀豆(Canavalia)的研究主要是抗低溫方面,有實驗表明,運用海島素到刀豆上,對刀豆冷害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而且安全性好,為作物遇到災害性天氣后的恢復和治療提供了一條有效途徑[25]。

        3.1.6菊科萵筍

        對萵筍(Lactuca sativa L.var. angustanaIrish.)噴施海島素會有效地控制霜霉病并且提高抗病性,對照發現植株長勢完全優于對照組,還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蔬菜的外觀品質,這提高了產品的經濟效益[26]。

        3.1.7葫蘆科黃瓜

        海島素對設施溫室的黃瓜(Cucumissativus Linn)生長、增產都有促進效果。有相關調查與試驗表明,在黃瓜植株葉面噴施試驗海島素藥劑并于苗期、初花期、果實膨大期各噴施 1 次,可以增加單果質量,從而提高黃瓜產量[18]。海島素用于黃瓜安全,可以使用推廣。

        3.1.8葫蘆科西瓜

        海島素水劑施用在西瓜(Citrulluslanatus)生長發育的不同階段,各項生長指標蔓長、葉片數、開花數量、最大葉面積都會有的增加[27],海島素在播種前對西瓜種子、砧木浸種,并且于瓜苗移栽后3d、伸蔓期、見花期、果實膨大期對植株進行葉面噴霧處理,能起到較好的抗病和增產效果[28]。

        3.2果樹類

        3.2.1薔薇科桃

        對桃樹(Amygdaluspersica L.)應用海島素,可以明顯防治桃穿孔病,并有防病、抗病、減少化學農藥使用、保護環境的效果;同時可提高果實外觀品質,產率也隨之增加[29]。

        3.2.2鼠李科紅棗

        對于紅棗(Ziziphuszizyphus),海島素會促進紅棗的生長發育,提高自身免疫力,降低發病率、降低裂果率、提高坐果率、增加產量。但是海島素在防治紅棗病害方面卻沒有明顯效果[2]。

        3.2.3獼猴桃科獼猴桃

        獼猴桃(Actinidiachinensis Planch)有豐富的營養,培育良好的果實會有很大的經濟提高。試驗證明把海u素應用于獼猴桃全生育期,可以明顯提高獼猴桃的抗逆性、改善其生理性狀、果實品質提高、耐貯性增強,并有一定程度的增產[30]。

        3.2.4蕓香科貢柑

        對于貢柑(Citrus reticulate Blanco cv. Gonggan)的炭疽病等病害,應用海島素會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時對柑橘的植株、果實品質方面有很大的改善,會明顯增加果重、Vc含量,降低酸度[31]。同時對于天氣異常引起的貢柑凍害有一定的防治作用[32]。

        3.2.5芭蕉科香蕉

        海島素會一定程度上抑制香蕉黑星病,對香蕉(Musa nana Lour.)營養期生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對果實的外觀品質有所提高,增加單產,增收效益顯著,可以在香蕉等農作物生產上推廣使用[33]。

        3.2.6葡萄科葡萄

        對于葡萄(Vitisvinifera)的不同生長時期,在葉面噴施海島素,可促萌芽,促進展葉和增加果穗數和果粒數,有使果實著色均勻并且改善果實品質的作用??共》矫嬉矔种破咸训陌追鄄?、霜霉病[34]。

        4茶類作物中海島素的應用

        山茶科茶葉(Camellia japonica Linn.),一定的實驗表明海島素會增加茶葉的發芽密度和芽數,并且良好的生長從而使茶葉增產,同時對茶葉炭疽病也有控制作用[35]。由實驗可知海島素的應用,也要合理運用。在農作物、園藝作物應用海島素要取其適宜的濃度,同時也要與相應的肥料(N、P、K等)相結合,才會使作物有更好的效果[4,19]。在抗病方面,噴施海島素對一些病害有很好的控制作用,但是有些植物可以將海島素和其他藥劑按一定的比例混合使用[14],會得到更好的效果。

        5總結與展望

        海島素是一種新型的誘抗劑,特點是分子量小、易吸收、活性高、效率高、低濃度、沒有殘留物、綠色安全。海島素中誘導產生的植物抗性物質都屬于植物的必須成分,安全可靠。而且長時間進行多次誘導也不會出現植物的獨特抗藥性。有效進行植物自身免疫防御系統的誘導,促使作物的茁壯成長,減少病害出現的次數和程度,盡量減少運用化學農藥,也是符合綠色環保的客觀要求,并且為促進新產品的長久培育提供幫助[36]。

        研究表明:海島素很大程度上會提高植物的抗逆性、抗病性、增產率,所以應推廣,更好的利用海島素。但是實際上海島素在作物應用上還沒有得到廣泛的推廣,究其原因:海島素是新型的抗病害、增產產品、熟知的人還很少;依然停留在局部的地區實驗,沒有廣泛的推廣;在當代這個信息社會發達的時代,要加大力度宣傳,提高知名度;通過知名的農作物方面的專家的評定與鑒別,給予技術與學術的強硬后盾;技術人員可以使海島素配成相應的濃度,直接上市,這樣普通的農民就可以使用,不需要太多技術含量。

        合理運用海島素的前提是要做好加強海島素的質量標準的制定,成立專業的產品評價體系和質量監控體系,為廣大市場提供放心、合格的海島素產品;其次是學會總結和分析當前所完成的研究和試驗成果,并以此為基礎,繼續進行大量的田間試驗,運用不同的植物進行研究,從而發現和總結更科學的專業技術;然后是應用海島素與不同的植物同時要配合相關的、先進的生產和栽培技術,使產業整體配套,實現更好的經濟價值;最后一點是有了海島素這個綠色安全的誘抗劑,要把它推廣給廣大人民群眾,使其真正的運用于實踐和社會之中,提高經濟價值。需要做到廣泛的宣傳,并做一定的培訓,使海島素廣泛應用,造福于人民。

        經過以上的實驗發現,海島素的應用實驗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區(新疆、黑龍江、山東等),在南方很少應用,南方氣溫高、相對濕度大、雨水豐富,這導致在南方種植的植物很容易遭受病蟲害的侵襲,植株本身的抗性相對較差,可以嘗試把海島素推廣應用到南方,提高南方植物對病害的抗性,相應的經濟產量和經濟價值也會有所提高。

        參考文獻:

        [1]陸紅霞,匡輝,杜公福,等.海島素不同濃度浸種對水稻的影響[J].湖北植保,2014(3):23~25.

        [2]蘇萍,彭君,韓少東.海島素的紅棗田間試驗總結[J].北京農業,2016(3):63~64.

        [3]馬德學,曲慶華.海島素在水稻上的應用效果[J].現代化農業,2013(1):12~13.

        [4]李國敬,郭漢菊,關迎池,等.5%氨基寡糖素水劑在水稻、柑桔上的試驗示范[J].湖北植保,2015(6):5~7.

        [5]王濤,陳小山,劉婷,等.5%的氨基寡糖素水劑在水稻上應用試驗[J].湖北植保,2015(2):16~17,28.

        [6]郝素平.海島素在小麥上的應用技術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3(3):135,138.

        [7]加依娜?賽爾哈力.海島素在小麥上的試驗總結[J].新疆農業科學,2014(1):44~45.

        [8]薛改妮,張寶強.氨基寡糖素在小麥上的應用效果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2(18):97~98.

        [9]韓小艷,張耀.氨基寡糖素(海島素)在陜西省三原縣小麥上的應用試驗研究[J].陜西農業科學,2015(6):50~52.

        [10]趙宏志.海島素混用殺菌劑對玉米抗病促增產試驗示范[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6(3):71~72.

        [11]張善學,陸紅霞,陳丁丁,等. 5%氨基寡糖素水劑對棉花抗病增產試驗研究[J].湖北植保,2013(6):25~26,5.

        [12]李美華,袁新琳,崔燕華,等.不同時期噴施5%氨基寡糖素對棉花生長發育及產量影響[J].新疆農業科學,2016(5):901~906.

        [13]李新成.海島素在棉花綠色健康栽培管理中的應用[J].農村科技,2015(3):34~35.

        [14]王M松,徐榮燕.5%氨基寡糖素增強棉花抗病性試驗及增產效果[J].中國棉花,2014(8):26~27.

        [15]檀志全,譚海文,覃保榮,等.5%氨基寡糖素AS在番茄上的應用效果初探[J].中國植保導刊,2013(10):65~66.

        [16]陸紅霞,張善學,鄭服叢,等.氨基寡糖素浸種對番茄幼苗抗寒性的影響[J].湖北植保,2016(2):34~35,37.

        [17]張永祥,李愛平,董瑞,等.寡糖在番茄上的應用示范效果[J].中國園藝文摘,2014(6):39~40.

        [18]岳潤慶,喬飛.海島素水劑對番茄和黃瓜的增產效果[J].農業技術與裝備,2014(8):36~37,39.

        [19]武艾卿.質量分數5%海島素水劑的應用研究[J].農業技術與裝備,2014(2):46~50.

        [20]李愛平,張永祥.5%海島素水劑在甜椒上的應用試驗[J].中國園藝文摘,2012(1):6~8.

        [21]武清彪,李愛萍.5%海島素水劑在甜椒上應用效果初探[J].農業技術與裝備,2012(6):53~55.

        [22]朱白婢,云天海,王小娟,等.寡糖在黃皮尖椒生產上的應用效果研究[J].農業科技通訊,2014(9):161~162.

        [23]李萍,張善學,李國梁,等.氨基寡糖素在豇豆上的應用效果[J].中國植保導刊,2013(7):48~51.

        [24]陳旭輝,彭睿,雷小春,等.海島素在中晚稻和蔬菜增產作用示范[J].湖北植保,2012(3):31~32.

        [25]楊棟,雷勇剛,劉敏,等.5%氨基寡糖素水劑對刀豆冷害的治療效果[J].現代農業科技,2014(7):145,149.

        [26]張玲.海島素在萵筍上應用效果試驗[J].北京農業,2014(33):126~127.

        [27]張永祥.5%海島素水劑在西瓜上的應用試驗[J].中國園藝文摘,2013(1):25~26.

        [28]余小清,張國進,魯發亮,等.5%氨基寡糖素(海島素)控制西瓜病害試驗示范[J].蔬菜,2015(6):13~16.

        [29]賀春娟,薛敏云.5%氨基寡糖素AS在桃樹上的應用效果[J].山西果樹,2014(3):3~5.

        [30]王亞紅,趙曉琴,韓養賢,等.氨基寡糖素對獼猴桃抗逆性誘導效果研究初報[J].中國果樹,2015(2):40~43.

        [31]陸紅霞,周文靜,黃不謊,等.氨基寡糖素對貢柑抗病增產品質改善作用的研究[J].中國果樹,2014(6):59~62.

        [32]牛娜,萬恩梅,李秀娟,等.噴施不同濃度的氨基寡糖素對柑橘生產的影響[J].中國農技推廣,2015(12):50~52.

        [33]黃曉妹,盧行尚.5%氨基寡糖素對香蕉黑星病的抗病增產效果[J].廣西植保,2014(2):7~9.

        [34]景華.海島素在葡萄上應用示范試驗探討[J].現代農業科技,2015(24):54~55.

        第8篇:農作物病害及其防治范文

        【關鍵詞】植物;誘導抗病性;研究進展

        在農業生產上,通常采用噴施化學農藥的方法來控制植物病害的發生與為害。然而,長期頻繁使用化學農藥會導致病菌產生抗藥性、增加植物產品中的農藥殘留、污染環境以及破壞生態系統中生物的多樣性和相互平衡關系等一系列問題。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對綠色食品的需求日漸增長,尋找新的無污染、無公害的防治方法迫在眉睫。

        植物誘導抗病性是指經外界因子誘導后,植物體內產生的對有害病原菌的抗性,誘導抗病性有兩種表現類型:一種是快速的局部反應,即誘導處理后局部寄主細胞迅速壞死,病原物被限制在壞死細胞中,不能進一步擴展;另一種是增加或者增強植物抗病性的生理代謝,抑制病原菌的生長和擴展。誘導抗性作為未來植物病害防治的新手段,已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

        1.植物抗性

        植物抗性泛指植物抵御外來不良生存條件的能力,包括對病蟲害的抵御能力、對不良水分條件、溫度條件、土壤條件和機械傷害的抵御能力等。其中,對病害的抵御機理研究得較為充分?,F代研究證實,在遭受病原物感染侵襲后,植物通過過敏反應和系統獲得性抗性等抗病機制,誘導產生病程相關蛋白,這是許多植物固有的生物抵御機能。近年的研究還發現,植物對冷害、熱害、根源逆境因子(干旱、水澇、鹽漬、缺氧等)也有類似于對病原物侵染的反應機制,它們都是通過特定物質,傳遞對逆境因子刺激的感受與識別,調動防御系統對此產生抗性。

        2.誘導抗性的因子

        2.1生物因子

        生物誘導因子可以是活菌體、菌體培養濾液、菌體與漿液或菌體細胞提取物等,腐生微生物也可誘導植物產生抗病性。利用腐生真菌誘導了黃瓜對炭疽病的抗性。哈次木霉T39對灰葡萄孢不僅有抵抗作用,而且也具有誘導植物產生抗性的作用,同時促進了根際細菌和根際真菌的生長。已報道的具有促生作用的根際生防細菌主要來自對假單袍菌和芽孢桿菌的研究。翁啟勇等發現,從健康作物根際分離的優勢細菌JIB07和B09既可引起處理作物的過氧化物酶活性提高,同時對病原菌也具有抵抗作用;在田間試驗中,它們對大白菜霜霉病的防效分別達到38.5%和16.5%。從黃瓜根際分離的促生細菌對黃瓜枯萎病和細菌性角斑病的誘導抗性表現為延遲病害癥狀出現,降低植株死亡率。

        2.2物理因子

        物理因子包括干冰損傷、電磁處理、電擊、高溫或紫外線照射等能引起植保素的產生和積累,從而誘導植物產生抗病的因素。菜豆下胚軸經紫外線照射24-48h,可使菜豆對炭疽病產生抗性。大豆的莖經冷凍處理后可導致植保素的積累。X射線、局部熱處理等也具有誘導植物產生抗病性的功能。

        2.3化學因子

        化學誘導因子應符合以下原則:該物質及其代謝產物在植物體內和體外無直接的抗茵活性;該物質能改變植物與病原物的相互作用,使植物具有不親和互作的表現型;該物質能誘導植物產生至少對一種或部分病原菌的抗性。由于化學因子較生物因子具有容易生產、運輸、儲藏、成本低、防效穩定、使用方法簡單,受田間環境因素影響較小,而且對病原菌沒有直接作用活性,誘導植物產生的抗病性是廣泛的,對非病原苗不發生影響,有利于保護作物有益微生物種群等優點,現已成為植物病害防治的重要手段并得到廣泛應用。目前使用的化學誘抗劑主要有水楊酸、榮莉酸、草酸、花生四烯酸、亞麻酸、亞油酸、油酸、二氯異姻酸、苯并唆重氮、殼聚糖、胺鮮酯等。

        3.誘導性抗病機理

        自從人們發現植物郵到抗病性的現象之后,就對其進行了深入研究,盡管對誘導抗病性的機理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但許多方面還有待于進一步探索。植物誘導抗病性的機制比較復雜,涉及到組織、細胞及分析等結構與功能的一系列變化。總的來說,植物誘導抗病性的產生要有4各方面的因素。

        3.1病原物侵染植物時,常使浸染部位迅速木質化,導致木質素沉積。而木質素的前體——酚類物質的技術合成也能夠降低病原物的膜、酶和毒素的生物活性。

        3.2植物經誘導處理后體內過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幾丁質酶的活性都大大增加。POD和PO活性的增加可以使植物體內酚氧化物的含量提高,從而抑制病原物細胞壁的酶的作用。PAL是苯丙烷類代謝途徑的關鍵酶和限速酶,它可能催化L-苯丙氨酸直接脫氮產生反式肉掛酸,從而有利于木質素的合成。

        3.3植物經誘導處理后能夠產生植物保衛素。植物保衛素是植物被病原物浸染或受到多種生物、物理、化學因子誘導會,所產生或積累的一類抗菌性次生代謝產物,一般分子量較低,具親脂性,是植物防衛反應的重要物質之一,對病原菌有很高的毒性,但?;圆幻黠@。在抗病和感病植株中都可以形成PA,但在抗性植株中形成的較快,感染初期就可達到高峰。

        3.4植物經誘導處理會能夠產生病程相關蛋白。病程相關蛋白是植物受病原物或不同因子的刺激、脅迫所產生一類具有廣譜抗性的可溶性蛋白質,是具有低分子量、康蛋白水解等特性,其中一些PRP蛋白還具有酶的活性。PRP是最早從煙草葉片接種TMV后出現的過敏性反應病斑中分類出來的,后來發現真菌、細菌、病毒等病原物浸染植物后也可誘導PRP的產生。PXP有直接殺傷或者抵抗病原物活性的作用,在某些植物中,PRP蛋白誘導表達被認為是植物抗病反應的生化指標之一。

        4.植物誘導抗病性在農林業生產中的應用與發展

        植物病害問題一直是制約農作物高產、穩產、優質及安全生產的主要瓶頸。植物抗病性的利用以及抗病品種的選育推廣是作物病害防治中最有效、最經濟的措施。植物誘導性既可以在雙子葉植物上應用,也可以在單子葉植物上應用,但一般只在幼苗上作用明顯,誘導抗性要靠多種防衛基因的誘導表達和產物的協調作用才能有效地抵抗病原物侵染。在多數情況下,基因表達是誘導信號刺激后,經分子識別和信息傳遞作用于基因結構中相應調控元件的結果。通過對植物誘導抗病機制的研究,人們可能借助重組DNA技術,利用防衛基因尤其是接受信號的調控元件和啟動,發掘植物的防御潛能,這將對抗病基因工程,基因構建策略發生深刻的影響。

        雖然對植物抗病機制的研究已在組織病理學、生理化和分子生物學等方面積累了大量的資料,但是對誘導抗性的機理開展更加深入的研究,最終為植物抗病基因工程和誘導抗性的利用奠定基礎,亦將大大豐富農作物以及經濟作物綜合治理的理論,對人畜無害,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農藥的使用,減輕農藥的環境污染,是今后發展農作物以及經濟作物無公害栽培和生產安全綠色食品的理想選擇。開發高效、無毒、廣譜的誘抗劑,并使之產業化將對全人類及整個生態系統產生重大影響。

        參考文獻

        [1]郭楨,胡小平,楊之為,李振岐;弱毒菌株尤Ⅱ對小麥條銹病的誘導抗性 Ⅰ.誘導抗性的初步觀察[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S1期

        第9篇:農作物病害及其防治范文

        關鍵詞 病蟲測報;問題;發展對策;湖南湘西

        中圖分類號 S4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07-0155-02

        湘西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云貴高原東側的武陵山區,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冬暖夏涼,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光熱偏少。全州耕地總面積13.5萬hm2,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水稻、柑橘、玉米、油菜、蔬菜、烤煙、馬鈴薯、茶葉、百合等。受地理、氣候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歷年來主要農作物病蟲發生程度均在偏重以上。因此,做好農作物病蟲預測預報工作,及時、準確地為防控工作提供情報信息指導顯得非常重要,特別是農作物所倡導的“公共植保、綠色植?!睂y報工作提出了更新的要求[1]。

        1 測報體系基本情況

        1.1 隊伍現狀

        湘西州現有1個州級植保站及8個縣(市)級植保站(局)。截至目前,全州共有病蟲測報人員216人,其中州級3人,含專職測報人員1人;縣級43人,含專職測報人員21人;鄉(鎮)級167人,全部為兼職測報人員。職稱方面,推廣研究員1名,高級農藝師1人,農藝師82人,助理農藝師95人,技術員31人,其他6人。年齡結構方面,30歲以下的占3.7%,30~40歲的占32.4%,40~50歲的占39.8%,50歲以上的占24.1%。

        1.2 病蟲監測點

        全州8個縣(市)共設立54個病蟲測報監測點,其中水稻26個、柑桔13個、蔬菜8個、煙葉2個、馬鈴薯2個、葡萄1個、玉米1個、獼猴桃1個。常規監測對象主要為水稻、柑橘、蔬菜、油菜、玉米、馬鈴薯、百合等,監測對象涉及30余種病蟲害。

        1.3 監測設備

        目前,8個縣(市)全部安裝了自動蟲情測報燈,3個縣已建成農業有害生物預警與控制區域站并投入使用,病蟲觀測圃、蟲情測報燈、孢子捕捉儀、田間小氣候觀測儀、移動數據采集及GPS、病蟲電視預報編輯制作等儀器設備的應用豐富了病蟲測報手段,提升了病蟲監測水平,提高了預測預報準確率。另外,州級及4個縣(市)區域站正在建設之中。

        1.4 病蟲測報

        測報工作是植保工作的基石,也是植保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級植保部門均把測報工作作為首要任務來抓。一是做好重大病蟲會商預報,在每年年初和年中各召開1次主要農作物病蟲趨勢分析會議,做出全年和半年的趨勢分析,為各級政府部門指導農業生產作參考。二是制定聯系匯報制度。根據省植保站病蟲調查和匯報要求,制定了農作物病蟲報表聯系匯報制度,做到主要病蟲害7 d報1次,突發性病蟲害及時匯報。在重大病蟲防治的關鍵時期,實行專人值班制度,確保信息傳遞暢通。并將各縣市病蟲匯報情況列為年終植保工作評先評優的考核內容之一。三是及時病蟲信息。按時向上級業務部門匯報病蟲發生情況,主動與兄弟市州交流病蟲發生與防治信息,做到病蟲信息互通共享。綜合運用電視、網絡、聲訊等快速高效的信息傳遞手段防治信息,做到重大病蟲防治技術信息無縫覆蓋,及時指導大面積防治工作的開展。四是推進縣級可視化預報工作。2012年,全州共有7縣(市)開展了農作物病蟲電視預報工作,共制作和播報病蟲預報和防治技術39期次,其中水稻病蟲防治21期次,柑橘病蟲防治11期次,其他作物4次,收視率達68%,深受農民群眾的好評。五是抓好病蟲信息與植保技術進村入戶。2012年,州縣(市)植保部門共編寫發放病蟲情報125期次共10.255萬份,排出病蟲情報公告版75期次12 500份,發送病蟲防治通知單74期次6.8萬余份,印發技術明白紙3.2萬份,張貼大幅防治通知6.5千余份,出動植保宣傳車85次,發送病蟲防治手機短信3.85萬余條。

        2 存在的問題

        2.1 設備老舊或閑置

        一是設備損壞。據2012年年底統計,全州8個縣市的自動蟲情測報燈能正常使用的僅有2盞,其余的均因露天環境及使用年限等原因出現不同程度損壞而影響使用。另外也存在人為破壞監測設備的情況,如永順縣植保站的自動蟲情測報燈曾遭人盜賣。二是設備閑置。有的縣區域站建成后,由于諸多原因,儀器設備擺放在實驗室內長期未使用,造成了儀器的浪費。

        2.2 工作經費不足

        多數縣(市)植保站沒有病蟲測報專項經費,而有測報工作經費的一般每年僅為2萬~3萬元,鄉級更談不上測報經費。由于經費有限,每周的病蟲測報田間調查受到很大影響,不利于工作的正常開展。

        2.3 田間調查時間偏少

        測報數據第一手資料必須來自田間,測報人員每周均要進行田間調查,但由于多種原因,基層測報人員田間調查次數偏少,或調查的監測點不全,達不到規定調查要求,不能很好地完成測報調查任務,有些測報人員上報數據甚至憑經驗填報,不能真實反映田間病蟲發生情況。

        2.4 工資待遇低,人心不穩定

        由于農業系統人員工資普遍較低,待遇差,加之下鄉調查工作辛苦,出現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正規的高校畢業生特別是高學歷人才不愿意到基層植保部門工作,即使是工作后也不安心,不時有部分年輕人考到福利待遇更好的單位(如煙草公司等);二是部分人對待工作不盡心盡力,有得過且過的思想,下鄉調查馬虎,測報數據大打折扣;三是許多鄉鎮農技人員為創收,以搞經營為主,正常的測報工作得不到重視,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測報工作的開展。

        2.5 人員結構不合理

        一是人數偏少,大部分縣(市)植保站專職測報人員僅為1~2人,鄉鎮一般沒有專職的測報人員,導致很難完成每周主要農作物的病蟲測報調查任務;二是年齡結構不合理,40歲以下人員僅占36.1%,部分測報人員由于年齡偏大,計算機水平較低,在植保專業統計網絡填報及數據上報過程中存在較大困難;三是專業素質有待提高,部分縣(市)測報人員不是大農學類專業,對于病蟲害專業知識掌握不夠,不能很準確地完成田間調查及數據上報任務。

        2.6 測報技術較復雜

        目前農作物有害生物測報技術比較規范,但部分測報技術在操作過程中不太方便、簡捷,給測報人員田間調查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如在病蟲害田間調查中,病害的測報技術涉及到病情指數,而病情指數公式計算比較復雜,基層測報人員不太容易掌握,往往憑經驗來估算,數據有較大誤差。

        2.7 管理體制不暢

        由于州站對縣(市)級植保站僅為業務上的管理,沒有太大的約束力,存在測報任務下達到縣后個別縣不夠重視,工作得不到很好落實。另外,鄉鎮農技站大多屬雙重管理,以鄉鎮管理為主,導致鄉鎮病蟲測報工作的開展不太理想。

        3 發展對策

        3.1 建立健全法律法規

        河北、重慶、天津、湖南、江西等省、直轄市相繼出臺了《植物保護條例》[2],此外,為了突出病蟲測報工作在農業中的重要性,湖北省和四川省還分別出臺了《農作物病蟲測報管理辦法》和《四川省農作物病蟲害測報員管理辦法(試行)》。湖南省也應爭取省人大或省政府就測報工作立法,明確測報工作的公益性職能地位,切實加強病蟲測報隊伍、基礎設施建設和財政投入等的管理和保障。

        3.2 加大財政投入

        應進一步明確病蟲測報的公益性職能,在資金保障上,要建立長期穩定的財政預算制度,各級財政在預算中要對病蟲監測預警提供公共財政支持,確保相應的專項投入,并隨著財政的增長而增加。

        3.3 健全測報隊伍

        針對基層測報人員偏少、流動性強的現狀,各縣(市)應在原來的基礎上進一步充實測報人員隊伍,最好從農業院校中招聘專業人才,并保證其在較長時間內直接從事測報崗位,確保測報的可持續發展。同時應嚴格控制非農專業人員占編進入植保系統。

        3.4 抓好業務培訓

        對于測報新人應統一參加病蟲測報理論與實踐崗前培訓,培訓合格方可上崗,同時,每2~3年對所有測報人員進行一次業務培訓、學習、生產實踐等,加快知識更新步伐,提高測報人員水平和能力。

        3.5 加強職業道德和責任教育

        通過對測報人員進行職業道德和責任教育,提高測報人員對測報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增加測報人員的責任感、使命感和榮譽感。

        3.6 提高測報人員待遇

        對于經常下鄉進行病蟲調查的測報人員要適當增加補貼,加大表彰獎勵力度,并在晉升職稱時給予優先考慮,以激發測報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3.7 創新方式

        綜合運用網絡、電視、廣播、手機短信、報刊等快速高效的信息平臺和傳播工具進行。首先要重點抓好主要農作物病蟲關鍵防治時期病蟲電視預報,由于其具有圖文并茂、聲像俱全、形象生動、信息傳遞快捷、時效性強、信息覆蓋面廣、普及率高等顯著特點[3],方便廣大農戶及時了解相關防治信息,利于提升病蟲防治水平。其次在州、縣(市)兩級的農業網站開設病蟲情報專欄,及時病蟲情報及病蟲知識,還可在州、縣(市)報刊開設農業相關欄目,如《團結報》已開設《農技之窗》,方便農戶了解主要農作物病蟲信息。另外,設立病蟲預報咨詢電話。如山東省、江蘇省等地已設立“農業110電話”,通過組織專業人員,利用電話對農戶無償進行技術咨詢,在農業生產中發揮了積極作用[4]。

        3.8 強化區域站管理

        為加強對區域站的管理,河北省植保植檢站制訂了《河北省農業有害生物測報區域站管理辦法》和《河北省測報區域站測報工作考核辦法》,規范了測報區域站及其職責、調查監測與預報、測報設施管理和獎懲等內容。湖南省也可制訂相關的管理辦法,嚴格管理和考核,充分發揮區域站的有害生物監測作用。

        4 參考文獻

        [1] 譚涵月.紅河州病蟲測報現狀及發展對策[J].云南農業,2011(5):43-44.

        [2] 呂國強,趙文新,王建敏,等.河南省農作物病蟲害測報工作現狀調查及對策思考[J].中國植保導刊,2009,29(10):36-38.

        相關熱門標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午夜免费啪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综合视频97 | 亚洲国产五月综合 |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一区蜜月 | 尹人香蕉久久99天天拍欧美 |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