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職場文化差異范文

        職場文化差異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職場文化差異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職場文化差異

        第1篇:職場文化差異范文

        【關鍵詞】中西方文化差異;跨文化交際;國際商務文化意識

        商務英語作為一門用于國際商務環境中應用的專門用途英語,是大學階段市場營銷、國際商務、工商管理、國際貿易等商科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必修課,其內容包括商務環境下的各個場景。商務英語教學的目的不應僅僅是教會學生某一商務情景下的英文詞匯、表達方式等語言技能,而更應注重提高學生在未來職場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即教會他們如何與英語國家的人進行成功的溝通交流,讓學生了解外國人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價值觀等,導入中西方文化差異的教育,培養學生的國際商務文化意識,使學生在未來的國際商務交際活動中避免文化沖突,成功交際。

        一、跨文化交際中的中西方文化差異

        1.生活方式的差異

        西方人在生活上講究舒適,即便是出差也會盡量保持如在家般的生活質量,另外對住宅的安全如高層消防問題非常重視。而相比較而言,中國人出行則盡量簡單,能湊合就湊合。在住宅的防盜上下功夫大,在消防安全上則重視不夠。

        那么在商務活動中,比如在幫客人預訂酒店時,就應注意在規格相當的基礎上選取環境較好,遠離市區,相對安靜的酒店,最好是那種酒店外還有小花園,從房間的窗戶看出去有好的風景的房間。如在海邊的話,面朝大海的海景房,在內陸的話,選取俯瞰公園,小樹林等的房間,一定不可訂俯瞰繁忙的吵鬧的街道的酒店。

        如有的項目外國員工會在中國當地呆相當長商務一段時間,需要租房住時,一定注意住房的安全問題。如果住高層的房子,除了要選取24小時安保的社區外,應在住所內給配置滅火毯、消防面罩、滅火器,醫藥包等,并在客人入住的時候將火警報警器的位置告知。

        2.飲食文化的差異

        商務宴請是一項重要的商務活動,宴請融洽的氛圍中對雙方的溝通更有利,同時也是表達熱情好客禮尚往來所必需的。充分注意中西方的飲食文化差異對成功的宴請至關重要。

        如西方人不喜歡那種啃骨頭的肉類,感覺既不文雅也很殘忍。因此在點菜時像鳳爪、豬蹄、鴨頸之類我們國內比較喜歡的菜不可以點,魚類也是,最好是點那種沒有不用吐魚刺的魚片。另海鮮或很辣的川菜,應事先問明客人是否可以吃。

        另外餐桌上不可給對方夾菜,勸酒,讓對方隨意即可。此外很重要的一點是,要注意時間的掌握。在國內很多人習慣邊吃邊談事情,一頓飯經常吃上好幾個小時。在西方人看來,吃飯就是吃飯,氛圍應輕松享受,聊聊天,談談風土人情,開開玩笑,吃飽了就結束,不拖拉。

        3.風俗習慣和禮儀習慣的差異

        在商務活動中要了解西方國家的風俗習慣和禮儀等,在交際中才不至于失禮。比如在贈送禮物時,無論禮物大小一定要包裝好。收取禮物時,西方人習慣當面拆開并致謝,與我們的習慣不同。又比如在穿著方面,雖然歐美人平時講究舒適,喜歡穿牛仔褲和T恤,但在正式的場合,都很注意穿正裝,男士一般穿深色特別是黑色的西裝,女士則穿根據場合不同穿套裝或晚裝。而在國內現在人們衣著越來越注重休閑,甚至在正式的場合也穿著休閑衣,筆者曾見一次商務接待中,外方人員全部正裝,而中方大多穿休閑衣,甚至有好幾個都穿的是戶外運動系列的運動衣,從衣著上難免失禮。

        在對待隱私方面,西方人非常注重自己的隱私,因此在商務交際中不可提及家人、工資、年齡等敏感話題,可聊一聊運動賽事、天氣、娛樂、旅游度假等。打電話時,在我們國內,很多人在電話中會問對方:“在哪呀?在干什么呢?”,表示關心,或者是對話的開始,雙方都理解。但在與歐美人通電話時,如果問“Where are you?”或“What are you doing?”對方會感覺非常奇怪,有窺探別人隱私之嫌。

        4.思維方式的差異

        西方人思維方式比較直接,守時,工作細致,認真,制定好的規則會嚴格遵守,講究工作效率。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語言下人的思維方式也完全不同。了解西方人的思維方式,工作中才能互相理解,順利合作。比如筆者曾聽到一個外企的中國行政人員說班車問題,非常不理解,班車按規定是15分鐘發一次,從辦公室發往施工現場,循環發車。但有時發車時根本就沒人,也就是空發一趟,因此中國員工認為沒人時就應停發,避免資源浪費。但外方主管不這么認為,他認為,班車每15分鐘發一趟的目的就是為了員工在辦公區和施工現場之間往來方便的,即使無人,也照發。要是無人就停發,那間隔的時間就不再是準的15分鐘了,有可能就是半個小時,間隔時間不固定了,這樣往返兩地之間的人員就無法估算時間坐車,有可能會等很久才能坐上車,這樣就會耽誤他們的時間并隨之帶來一連串的延誤,甚至會出現事故,因此即便是空車也要嚴格的每15分鐘發一趟。這是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典型案例。

        5.、政治立場的差異

        中西方的文化背景下的宗教、政治都有巨大的差異。這一點學生都能理解,在商務英語交際中,盡量避免談論政治、宗教之類的敏感話題,更不必大談特談國內的政策等,因為對方也不會理解也不感興趣,對交際無益。可談談所在地區的近期的發展,悠久的歷史,標志性的旅游景點等等。

        二、商務英語教學中國際商務文化意識的培養

        1.在商務英語的課堂教學中加大中西方文化差異的比重

        在每一單元的主題下,都應結合教學目標,補充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內容。比如:在商務電話單元中,應導入中西方電話禮儀的差異。如商務電話,打電話的時間,應在白天工作時間打,不可在周末或是晚上對方下班后,除非是有緊急的事,就算有緊急的事也應先為在非工作時間打擾別人而致歉。因為在西方人看來下班的時間就屬于自己的個人時間了。再比如在機場接機單元中,應介紹接機、拿行李、訂酒店等細節方面的中西方差異,以便將來學生在自己的實際工作中可以正確應對。

        2.以案例的形式闡述中西方文化差異

        商務英語教學中,導入中西方文化差異時采取案例的形式。來自外企的文化沖突的真實案例生動有趣,更便于學生理解,使他們在以后的職場交際中成功避免發生類似問題。但收集案例對教師來說要求很高,教師不僅應自己非常熟悉西方文化,還應到外企掛職,才能接觸到鮮活的文化沖突的案例,用于教學。

        3.視頻的應用

        現在有很多流行的美劇和電影,里面有很多片段和情節帶有明顯的文化特征,并且語言都是最鮮活,時下最流行的,將這樣的片段選取后用于課堂,視頻的資料形象、直接,教師可做必要解釋,指出此處文化差異的點,學生在理解文化差異的同時,也訓練了聽力和口語,了解了目前某個英語國家流行的詞語和說法。

        三、結語

        明確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異,對成功的跨文化交際至關重要。商務英語的教學中應注重文化差異的導入,培養學生的國際商務文化意識,使其在將來的職場中避免文化沖突,成功參與商務活動。

        參考文獻:

        [1]梁爽.中西文化差異與商務英語教學[J].經貿實務,2011,10.

        [2]李培.看中西方文化差異談商務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導入[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05.

        [3]段學蓮.交際中的中西方文化差異[J].中國科技信息,2008,03.

        第2篇:職場文化差異范文

        關鍵詞:商務英語 語言翻譯 差異

        商務英語專家尼克?布雷格曾在他的“商務英語范疇”理論中提到:商務英語包含語言知識、專業知識、交際技能以及文化背景等核心內容,商務英語翻譯除了涉及商務語言和商務知識外,還需要有跨文化的意識。對于翻譯本身來說,標準不應該茍求全方位的統一,而是要視具體的文化圈而定。

        一、詞語翻譯中的文化差異

        漢語本身具有詞義精確的特點,每一個詞語都具體表達了某一種特定的含義,詞義相對比較固定嚴謹,具有很強的獨立性,不過使用的靈活度也相對較小。而英語則不同,英語中的詞匯含義表達非常豐富,一詞多意,使用靈活度非常高,沒有那么強的獨立性,但是對于上下文的依賴性很大。

        1.文化導致的思維方式不同

        中國人的思維由于受到中國傳統文化影響,注重主體意識的思維以及悟性的啟發,是一種具體的綜合性思維。而西方人的思維注重客體意識和理性思想,是抽象、個體、分析性的思維。舉2個例子說明,在中文里,汽車站只有這一個說法,找不到別的可以代替的詞,但是英文里卻有很多種,如“bus stop”、“bus shelter”、“bus station”等,這說明西方人比較注重不同車站的不同功能,在中國則沒有那么多區別。還有中國的茶葉,中文中所說的紅茶和綠茶是源于茶葉泡過之后的顏色,而英文卻把紅茶翻譯成“black tea”,原因就是英語直接以茶葉顏色本身直接翻譯。

        2.文化導致的聯想方式不同

        由于東西方文化上的巨大差異,所以對于不同物體所產生的聯想會出現完全不同的結果。英漢詞匯中都有很多文化屬性意義的詞,人們對于這些文化屬性詞匯的聯想,就會因文化傳統不同產生很大的分歧。

        如中國的龍,龍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吉祥的象征,權力的代表,許多吉利的成語都與龍有關。例如,“龍馬精神”,西方把龍翻譯成“dragon”。在西方的神話里,龍是一種兇惡的怪物,代表著兇殘,所以很多漢語里的龍,在英文中并沒有直接被翻譯成“dragon”;“亞洲四小龍”就被翻譯成“the Four Asian Tigers”。這里用“Tigers”替代了“dragon”。再比如,中國傳統文化中,紅色象征了熱鬧、喜慶,紅紅火火,只要舉行喜事,必然少不了紅。但在西方,紅色象征的則是血腥和災難。所以中國的紅豆具有相思的意思,象征的是愛情,而英語里,紅豆僅僅指紅色的豆子,并沒有引申出愛情和相思的含義,而西方人用“Red Rose”這個詞來表達他們的愛情。不同的文化背景有不同的語言風格,如果翻譯不恰當就給帶來很多的尷尬和麻煩。

        二、語法結構中的文化差異

        1.主題和主語的側重點差異

        東西方文化對于人們主觀意識影響甚巨,在語句的語法結構中表現的非常突出。漢語語句中,語言表達主要是突顯主題,用議論和說明的方式突出所要表達的含義。而在英語里,一個句子的主語就是這個句子所要表達的主題,主語可以概括一切。例如“Around the world today more than ever felt the presence of China which occupies the political situation in the world historical importance”,翻譯成中文為“在世界上,今天比以往任何一個時刻都能感覺到中國的存在”。句子表達的意思相同,但側重點不同,英語中的主語是“presence of China”,它所表達的主題也就是中國的存在,但是在漢語中,則需要有大量的修飾性語言去突出中國的存在這個主題。

        2.后置前置的不同

        上文中已經提過,不同的民族文化會有不同的思維方式,這同樣也表現在語句的語法排列順序中。中英文語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定語的前后置,漢語里,定語是前置的,而英語里,許多修飾性的定語一般都放在主語的后面。如“I don’t like the plan which is not easy to achieve”。漢語中,定語是難以實現,翻譯成漢語應該是“難以實現的計劃。”

        另外,英漢兩種語言重視末端重量的側重點也有些不同,漢語句子注重整體性,句子前后都顯得很平衡,而英語是比較注重末端重量的,所以,要把定語、賓語后移,讓句子變的勻稱。

        3.主語人稱的差異

        中國文化里,人的主體性是不可動搖的,所以在漢語里,一般都會用人或生物充當主語。而英語里,充當句子主語的通常是詞組性的具體的事實,并非名詞性的單個物體。比如,我收到你的禮物,英文為Your present reached me.商務英語專家劉公法先生提出:商務英語的翻譯應針對具體的情況,達到準確、真實、統一的標準。

        三、語用在不同場合下的文化差異

        在現代商務中,跨文化社交因素不可避免。東西方在答謝、道歉、贊美、請求等言語表達方式上都存在著很大的文化差異。不同場合需要用于不同的語言交際,在商務英語翻譯中,處理好語言社會文化差異往往是交際成功的關鍵。

        1.禮節差異

        中國是禮儀之邦,在禮節方面一般表達方式都比較委婉。而英語文化中也有其自身的利益表達特點。比如,飲食文化,在中國,有客人來做客,主人家會熱情張羅很多好菜,并對客人說:“招呼不周,沒怎么準備什么飯菜。”如果客人是個外國人,就會很不理解,為什么桌上有很多好菜,卻說沒準備什么飯菜。作為商務英語翻譯,面對這種情況需要及時調整翻譯原則,去配合東西方文化差異而產生的歧義,最好翻譯成“Hope you like it.Please help yourselves”(希望你能夠喜歡這頓飯)。

        2.價值觀差異

        東西方文化中,價值觀念的差距非常大。中國人講究謙虛,西方追求張揚。例如,有人想托你做件事情,假如這件事對自己又些難度,在中國,由于情面的關系,中國人通常會說“考慮一下”。而在西方就不會存在這么委婉的回答,可以就是可以,不可以就是不可以。

        總之,東西方文化差異給語言交際帶來很多的不便和尷尬,作為商務英語翻譯,不僅僅要熟練專業技能,更要了解一些文化差異因素,在商務英語跨文化交際時能夠輕松的化解一些難題。

        參考文獻:

        [1]劉法公.商貿漢英翻譯的原則探索.中國翻譯,2002.

        第3篇:職場文化差異范文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B商務英語是一種為國際商務活動服務的專門用途英語,現已逐漸成為2l世紀英語教學的主流之一。現代商務英語課程以適應職場生活的語言要求為目的,內容涉及到商務活動的方方面面。通過商務英語教學不僅要提高學生的英文水平和能力,讓學生了解西方工作心理,傳授西方的企業管理的理念,更重要的是教授如何和外國人交流、合作的方法,了解他們的生活習慣等,從某種程度上說這些都包含在文化概念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問題涉及到商務英語中的每個環節中,要使國際商務活動順利開展,就要跨越文化障礙、避免文化沖突。因此,在商務英語教學中,讓學生了解中西文化差異,加強對商務文化意識的培養已經越來越重要了。一、中西文化差異在商務英語學習中的表現語言與文化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所以語言離不開文化,同時語言又是文化的有效的傳播方式,是文化信息代碼,是傳播文化的重要工具,沒有了語言,文化教育就會失去記載、儲存和流傳的必要物質條件。所以,在商務英語學習中,了解中西的文化背景知識的差異性是十分重要的。眾所周知,英語和漢語的背景是有差異的,有如歷史、民族、地理、宗教等的。英漢兩種語言交際模式的巨大差異就是由這些文化差異所導致的。在商務活動中,中西方文化差異現象經常會困擾學生,使得學生不敢與外國人打交道。筆者認為問題存在的根源在于學生缺少對西方文化的了解,這直接影響了商務活動的進行。(一)的差異宗教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如 政治、經濟、文化等,特別是在英語國家中,基督教文化的影響更為深遠。由于宗教的影響,英語國家社會存在許多與宗教相關的習俗,特別是西方的宗教典故與傳說,分別體現在文學、繪畫、音樂等文化形式之中。比如經濟學術語“馬太效應”以及多任美國總統都用 “山上的城市” 來比喻美國,這些說法都是出于《圣經》。

        (二)價值觀差異每種文化都有自己特有的價值體系,這種體系形成了不同民族的價值觀。在跨國商務活動中,要了解西方國家的不同風俗習慣和禮儀習慣。比如,中國人稱呼語使用方式復雜、注重禮節、愿意與人近距離交談、思維模式比較含蓄。相反,西方人稱呼語簡單、愿意就事論事,喜歡保持一定的距離談話,談吐比較幽默,喜歡營造輕松愉快的氣氛,思維模式比較直接。特別是德國人有著嚴謹的做事風格,愿意嚴格遵守日程安排,有很強的時間概念。因此在我國,一些外資企業經常會抱怨中國員工時間觀念不強,工作效率比較低。同時員工又抱怨外方指標太高不近人情,再比如,不同國家民族的送禮禮節也不大一樣。在英國,如果客戶請你吃飯,是不必要帶禮物去的。如果你要帶酒,要事先問一下客戶喜歡什么種類的酒,這才恰當得體。在日本卻恰恰相反,當你被邀到家里吃飯,你不帶禮物去就會被認為失禮,如果事先問一下需要送什么禮,你又會被認為粗魯。而且,在西方國家的宴會接待中,與我國不同的是不要試圖勸說對方多吃,更不能給對方夾菜,而是以賓客自主為益(Help yourself)。此類的文化沖突在商務英語交流中比比皆是。(三)詞語文化內涵的差異

        除了來自《圣經》和羅馬希臘神話外的英語典故和習語,還有許多英語典故涉及的人物和事件來自英國文學。比如:經常被譯為“綠眼睛” 的 “green-eyed”,其實該詞相當于漢語的“紅眼病(嫉妒)”,它來源于莎士比亞的作品《奧賽羅》。在交流中不僅要考慮到語言信息的準確傳達,更要考慮到對方文化的獨特性。再如,“雙羊”被譯為 “goats”。“金雞獎”被譯為 “Golden Cock Prize” ,“白象”被譯為“White Elephant”等,其語意信息雖對,但從文化信息對等的角度來看這些卻是相當糟糕的翻譯,容易引起誤會。此外,像日本人不喜歡荷花,意大利人討厭以及信奉伊斯蘭教的人忌諱豬的圖案等,都應受到商務從業人員的重視。所以在商務英語學習中,不但要把文化教學作為基礎教學來對待,而且也要把學生能否理解并掌握英語國家的文化作為檢驗英語教學效果的重要標準之一。二、商務英語學習中商務文化意識的培養方案

        真正的商務英語教學,不僅要求學生獲得基本的語言知識,更要把文化背景知識相結合。因此,商務英語教師必須更新教學觀念并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在教學指導思想方面,明確商務英語教學的任務是熟悉商務英語教學所涉及到的母語文化和目標語文化,有意識地增加文化差異方面的介紹和講解。只有強調文化因素在涉外商務活動中的重要作用,才能培養出在不同的商務環境進行交際的涉外商務人才。所以,教師要把目的語文化意識培養作為教學、學習的目標之一。在具體商務英語教學過程中,商務英語教師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面:(一)提高教師自身素質,明確教學指導思想

        教師必須要不斷更新商務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使自己具有較強的目的語商務文化意識,要全面了解西方國家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經營模式、管理理念、商業理念等,這樣才能更好地傳授學生西方國家的商務文化、最終熟悉母語文化與目的語文化的差異。

        教師須明確教學指導思想,更新教學觀念。明確商務英語教學的任務,即培養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商務環境下進行交際的涉外商務人才。 教學過程中要強調文化因素在涉外商務活動中的重要作用,把目的語文化意識培養作為學習、教學的目標之一。

        (二)加強商務文化意識的培養

        在具體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從文化層面上考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把商務文化知識滲透到語言知識技能學習中,培養學生商務文化意識或素養。

        1.將西方文化意識導入課堂教學,注重中西文化比較教學

        教師除了要教授基礎語言知識和商務專業知識,還要讓學生深刻理解中西文化傳統的差異,逐步培養學生的商務交際能力。教師在課堂中,可以穿插真實的語料,讓學生了解西方的訪問接待、稱呼語、介紹方式、告別和宴請等商務交往的文化,潛移默化地幫學生提高語言的正確性和得體性。學習英語文化同時還要重視中國傳統文化,并不是要忽視中國文化。通過對中西方文化的對比學習,學生會加強對不同地區、不同民族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從而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

        2.創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打破商務英語教學 “填鴨式”教學模式,要以學生為中心,采取靈活的、有趣的和多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參與,展現商務英語的交際特性。教師可以采用一些交際教學法,借此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開發創造性思維,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任務教學法和情景教學法等,使學生可以全面理解英語文化。3.跨文化意識訓練可以通過組織學生分析和解釋、討論反映商務文化沖突的典型案例,了解外國文化與本國文化的差異,最終提高學生跨文化意識。在課堂上,學生通過扮演不同角色親自體驗來營造一種文化氣氛,在這種環境中學會應對各種問題的能力,并能體會到異國文化的特點,提高對文化的敏感性。也可以通過演講和電影錄像等方法對異國商務文化進行介紹,也可邀請外國學者進行交流或作專題講座,學習西方的文化習俗和各種交際技巧。

        對于商務英語學習者來說,文化差異知識欠缺必然會造成語言應用失誤,從而造成所表達的語言不合規范。在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師要在傳授學生西方語言的同時,注重西方文化的內涵的培養,提高學生的文化感受能力,同時還應在遵循文化教育原則的前提下,采取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采用多樣的教學方式,把文化教育貫穿到整個商務英語教學之中,使語言教學與文化教育緊密結合起來,培養出跨文化交際能力強,適應市場需求的復合型外語人才。 [參考文獻]

        [1] 黃楊.外語教學中的文化差異對比策略[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07 (3).

        [2] 顧日國.跨文化交際[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第4篇:職場文化差異范文

        論文關鍵詞:文化教學;語言運用能力;跨文化交際意識

        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語言的底蘊。語言與文化相互依存密不可分。語言學習的過程就是認識文化的過程。Jesperson就曾說過“學習他國文化是語言教學中最重要的目的。”《中等職業學校英語教學大綱》規定“中等職業學校英語課程要在九年義務教育基礎上,幫助學生進一步學習英語基礎知識.培養聽、說、讀、寫等語言技能,初步形成職場英語的應用能力;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幫助學生掌握學習策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引導學生了解、認識中西方文化差異,培養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把了解與認識中西方文化差異納為教學目標,學生不了解英美文化習俗。文化意識缺失,宛如折了翅膀,他們就不可能掌握運用英語能力進行成功的交際,也就無法展翅飛翔。因此,教師必須在教學過程中融人文化教學,逐步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在交際中得體地運用語言的能力和跨文化交際意識。

        一、從視覺信息設計入手,展示文化層面

        視覺信息不僅生動形象.符合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有助于學生對文字信息的理解和對知識點的長時記憶。而且視覺信息本身可以傳遞大量的信息。外研社出版的英語新教材中穿插大量圖片,包括動植物和人物圖片、標志性建筑物、自然風光圖、電影劇照、故事插圖、民俗舞蹈圖等,賞心悅目,扣人心弦,很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傳遞了大量的非文字文化信息。教師可利用這些插圖很自然地引領學生走進英語國家的文化世界里。另外。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和豐富的影視資源,讓學生通過“視”“聽”體驗英語國家的文化。例如,在教外研社出版的新教材英語第一冊Unit9AroundtheWodd時.我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上新課之前先讓學生觀看有關新西蘭的電視教學片。了解新西蘭的歷史地理、自然風光、國土疆域、氣候條件、著名城市、風土人情等。激起學生對該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興趣和好奇心,然后自然地導入新課教學。視覺信息提高了學生對文化的敏感性和鑒賞力以及熱愛世界的情感態度.使文化滲透更為形象直觀。

        二、以豐富的語體和語料為載體,感悟文化內涵

        在語體和語料的選擇上,新教材涵蓋了英語國家現實生活的各個方面,讓學生接觸了大量不同的語體,如:情境對話、書信、郵件、人物傳記、通知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新教材PronunciationExercise的版塊,收集了大量的諺語、名人名言、幽默笑話等,短小精悍,是英美人智慧的結晶和文化的精華,也是課文素材的營養品和調味劑。如:“Iltreescatchmuchwind.”“East.west,homeisthebest.”。語體的多樣化和豐富的內容一方面促成了大容量、全方位的文化信息的輸入。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欣賞各種不同語體的語言風格和特色,提高其對文化的敏感性和鑒賞能力。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課型特點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文化定型,創造更多的情景,使學生潛移默化地感悟異國文化。

        (一)結合課文內容。拓展學生的文化背景知識

        文化背景知識對于幫助學生對課文的閱讀與理解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它影響著學生對篇章的理解和閱讀的速度。教師可利用英語教科書與教師用書中的文化注解,讓學生了解不同社會的文化背景的人物和事件,充實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此外,教師還可運用綜合講解法和系統介紹法,結合課文教學,講解、介紹英語國家的常用成語、俗語及其文化內涵等。例如。在形容雨下得很大時,英語中有Itwasrainingcatsanddogs.學生對此不理解,我就講解其文化知識。幫助他們理解。raincatsanddogs源自古代北歐日爾曼民族的神話傳說。傳說中貓和狗都是風雨神的侍從,它們一出洞,常引起狂風暴雨.這樣貓和狗就成了狂風暴雨的象征。所以,raincatsanddogs相當于rainveryheavily。

        (二)注重跨文化對比,增強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

        跨文化對比是文化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手段。各個民族由于地域、生態環境、政治制度、歷史背景、風俗習慣、思維方式等不同,其文化特征也不一樣。有比較才有鑒別,只有通過對比才能發現本國文化與目的語之間的異同,從而加深對中外文化的理解。

        文化教學可側重以下幾個方面的對比:

        1.體態語對比。體態語是文化的一個窗口,對比中國人與英語國家人民喜怒哀樂的手勢與表情、交談時的體距差異以及體態的表意異同,以便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做到尊重他國文化。入鄉隨俗。

        2.中外稱謂語、問候語和告別語的差異。在中國可以用“老師”“局長”等詞與姓氏連用作稱呼語,稱呼家庭成員、親戚或鄰居時,往往用“大哥”“大姐”“大媽”之類。而在英美國家,人們相互稱呼與我國的習慣差別極大,除了某些特定工作頭銜如法官、醫生、博士、教士等外,一般都直呼其名,甚至對家中的長輩如婆婆也直呼其名,表示親切,這在中國人看來是有悖于情理、不禮貌。在中國,彼此較為熟悉的人見面問候時,常用“你上哪里啊?”“你吃過了么?”或明明看到別人在做什么就問什么。如“去上班嗎?”等。而英美人打招呼一般用“Goodmonring/aftemoorr/evening.”“Howdoyoudo?Nicetomeetoyu.或Hello/Hi”問候。見到外國人問“你去哪里?”會令他不快,“干嗎干涉我的私生活?”,問“吃了嗎?”會以為你要請他吃飯,引起誤解。

        3.中國人與英美人對恭維與稱贊的不同反應。恭維與贊美要使用得當。例如,Smiht教授演講結束后你稱贊說“DrSmith,you’vegivenawondefrullecture.”這句恭維話就使用不恰當。西方人一般認為,學術報告是求實的,不會“wonderful”。因此,這句恭維話容易使聽者以為說話人是在吹捧,甚至覺得說話人虛偽。正確的說法應是“Ireallyappreciateyourlecture,DrSmith.”西方人直率,對于稱贊、祝賀等一般用“Thankyou”欣然接受。而中國人往往比較內斂謙虛,“哪里。哪里,您過獎了。”

        4.英、漢語表示相同概念的詞語不同的文化內涵。例如lnad.1ord一詞,在大多數中國教材中,多被譯為“地主”,總讓人聯想到剝削階級。而在西方,lnadlord一詞多表示“房東”之意。又如bat“蝙蝠”,中國的傳統年畫中常出現,有“五福臨門”之意。而在西方,蝙蝠往往是“ugly,evil”丑陋,邪惡的象征。類似的還有draDn等詞。

        5.中外思維以價值觀的對比。文化的差異也會造成價值觀的不同。比如,不同名族在非自由題(如禁忌語)方面也存在著差異。詢問別人的年齡、收人情況、婚姻等在西方國家都是禁忌。如尊老愛幼是中華名族的美德,而西方老人并不認同這種尊老方式,在公交車上你看到一位外國老太太給她讓座,若說:P1easeitdown,Granny.You’reold.這對她來說是一種冒犯。若看到某女士的衣服很好看說:Youlookbeautifulonit,很好。但若追問Wheredidyoubuyit?Howmuchdiditcost?則被認為是無禮干預他人的私事。

        6.英美人士在行為舉止、待人接物等方面與人的異同。如:英美人士對于不合適的禮物就會禮貌地拒絕。這對于他們來說是很正常的,而被拒絕的中國人往往覺得沒面子

        7.英美國家與中國的生活方式與飲食習慣的差異如英美人士吃飯時一般不吐骨頭、剌類的。所以他們對食材的處理和我們不同。

        中西方節日的不同。中國和英語國家的文化差異顯著地表現在節日方面。結合外研社英語第一冊Uuitl0Aroundtheworld的教授時,我對中西方傳統的節日進行了概括、介紹和對比。除NewYear’SDay是大家共同的節日外.雙方還各有自己獨特的節日:中國有theSpringFestival,DragonBoartFestival,MidAutumnFestival,LanternFestival,QingmingFestival,英語國家有Easter(復活節),AprilFool’sDay(愚人節),Mother’sDay(母親節),ThanksgivingDay(感恩節),Chirstmas(圣誕節)中西方節日的風俗習慣也不相同,如:中國人在元宵節吃湯圓、掛燈籠:在中秋節合家團圓邊吃月餅邊賞月,其樂融融:在春節吃年夜飯,全家一起守歲祈福,等候新年的到來,大年初一去給先輩親友拜年,小孩還可以得到壓歲紅包等。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增強了英語文化素養,同時.也加深了對本國文化的理解和認識,還對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產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三、以創新的任務設計實踐活動,加深文化底蘊

        文化教學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僅僅靠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只有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英語活動,加強實踐,才能擴大學生對中外文化的了解.提高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交際能力。

        (一)聽與動聽與動的活動是基于全身反應法的理論

        在該活動中文化信息轉換為一套指令,學生在特定的文化情景中聽教師的指令做各種動作。比如,待人接物;給長輩鞠躬行禮;在餐館里的用餐.包括坐下、點菜、吃、付帳、離開等一連串言語和非言語行為。要求理解準確、動作得體,符合外國人的禮節。

        (二)說與演創設情境進行對話是學習英語會話重要途徑

        被廣泛應用于文化教學之中。要使語言表達得體,體現出異國文化的不同內涵,教師可以以課本對話為依托,為學生設置相應的語言環境,讓學生參與角色表演,積極開展課堂交際活動。如外研社英語第二冊Unit9對話中以求職失敗一幕為例,通過表演,學生自覺地揣摩劇情中應采用的表情、動作、語調等,從而強化了本單元主題——技能證書的重要性

        (三)討論與辯論討論、辯論、對比與分析等一系列有意識的活動

        可提高學生對英語文化的敏感性。結合學習諺語Barkingdogsdon’tbite(吠犬不咬人),讓學生上網查閱有關于dog的諺語并對比討論dog在中西兩種文化的異同:PleasewirtedownfourEnglishproverbsrelatingtodogs.Discusswithyourpannerabouttheculturalvaluespresentedintheseproverbs.ArethesevaluesthesameinChineseculture9.對比之下,學生很容易得出在中國文化中.狗常與貶義的、負面的內涵相聯系,如痛打落水狗、走狗、狼心狗肺等。而在英美文化中的狗則可愛得多,常把它看作家庭成員,稱為“myboy”,賦予其褒義正面的文化內涵。

        第5篇:職場文化差異范文

        (大連海洋大學 外國語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3)

        摘 要: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界別的中國和英國網站所體現的文化價值觀差異。近年來,一些研究人員已經開始研究網站設計文化差異,但大多數研究都集中在美國網站和日本網站的對比上,認為美國文化代表西方文化,而日本人的文化一直是亞洲文化的主要著力點。本研究旨在填補這一空白,專注于中國和英國網站之間的比較。它通過使用Hofstede的個人主義/集體主義維度、權力距離文化維度,和霍爾的高/低語境文化維度,并通過分析如何在中國和英國的網站上體現這些文化價值。對網站的內容分析表明中國和英國網站價值觀有相當大的文化差異。

        關鍵詞 :文化;網站;設計;霍夫斯泰德;霍爾

        中圖分類號:TP39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260X(2015)03-0021-03

        基金項目:遼寧省社科基金規劃項目階段性研究成果(L11DYY037)

        1 引言

        根據互聯網世界統計的最新的互聯網用戶的統計數據(2008年),有超過12.6億人上網。其中互聯網用戶的主要語言是英語(30.01%),其次是漢語(14.7%),日語 (6.9%),西班牙語(9%),德語(4.9%),韓語(2.7%)和阿拉伯語(3.7%)。在同一時間,亞洲語言的用戶占有37%的最大份額,其次是歐洲(27%),北美(19%),拉丁美洲(10%)和非洲,中東和大洋洲/澳大利亞。

        跨國互聯網用戶的日益增長需要我們進一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電子商務網站是否存在跨文化差異(Cyr & TrevorSmith, 2004)。在一定程度上,文化維度的使用可以用來識別網站差異,進而了解文化維度如何影響對網站設計。

        很多研究者已經進行了網站設計和文化之間的關系研究。Marcus & Gould (2000)通過使用Hofstede的文化維度,對全球不同國家網站用戶界面設計進行了文化研究。同樣,Wurtz(2005)采用高/低語境維度,分析了在全世界各國的麥當勞網站不同文化適應特征。Sing and Baack (2004)進行了進一步的研究,通過內容分析,比較了美國和墨西哥的網站。除此之外,Lo(2005)分析了文化對中國和美國的電子商務網站設計的影響。

        本研究遵循同樣的方式,但重點討論英國和中國網站設計的文化差異。其次,本研究采用霍夫斯泰德(1984,1991)和霍爾(1976)文化層面的個人主義/集體主義,權力距離和高/低語境維度,來探討這些文化價值如何在英國和中國的網站上加以體現。同時,通過對比同領域機構的兩種不同文化網站,進一步明確網站之間的文化差異,以期回答是否有必要為適應特定文化設計不同的網站版本。

        2 文化的定義和文化框架的選擇

        對文化的準確定義是復雜的(霍爾,1976),因為“文化”有很多意思(Abdullah, 2005)。不過對文化的定義已經有許多嘗試,因此學者們產生數百條關于文化(Mead, 1998)的定義。然而,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標準的定義。但是,霍夫斯泰德(1984)的定義也許是最著名的,他對文化的定義建立在對民族群體之間的比較基礎上。他將文化定義為:

        文化是對心靈的集體編程,它是區分人類群體的依據,從這個意義上說,文化應該包括價值系統,并且認為價值觀應該是文化的基石之一。

        當前,最被廣泛接受的框架分別是:Hall 1960; Hofstede 1991和Trompenaar 1993年的框架。當然,我們不能奢望通過借助上述的幾個框架,幫助網站設計人員預想到每一個目標用戶的文化特征。但是,既然上述幾個框架考量的都是同樣的文化現象,那么,我們就可以說,這些框架,不可避免的,會有一些概念上的相同點。因此,也可以說,對框架的選擇,是一種妥協的產物。實際上,選擇主要是基于兩方面的考慮:操作的便利性和覆蓋是否全面。除此之外,對框架的選擇還要兼顧到網站設計者的實際需求。基于此,本文作者采用Hall 1960; Hofstede 1991年提出的研究框架。這一框架的另一個優勢是它能夠匯集并應用很多學者在該領域的研究貢獻。

        3 研究方法

        3.1 網站內容分析

        我們采用內容分析方法來分析和描繪中國和英國的網站文化價值觀特征。在研究文化價值訴求方面,內容分析過程已經在市場營銷和廣告中被廣泛使用(如Sing and Baack, 2004; Sing, Kumar & Baack 2005;Zahir, Dobing, & Hunter, 2002)。文獻表明,一些研究還采用內容分析法來理解網絡信息溝通傳播,如Marcus and Gould (2000) and Sheridan (2001)。由于內容分析被認為是對價值觀、行為規范和文化等元素進行技術分析的恰當的方法(Sing and Baack, 2004),因此被選定對中國和英國的網站文化價值進行描繪和分析。

        在本文中,由于客觀的原因,研究人員只對六個不同的網站進行了分析。這六個網站分屬三個行業——旅游業,教育和銀行網站。隨后,個人主義,低權力距離(P/D)和低語境(L/C)的文化維度被應用來分析英國的網站。相反,集體主義,高權力距離(P/D)和高語境(H/C)維度被用來分析中國網站,因為它們與中國文化緊密相關。

        3.2 文化維度的應用

        3.2.1 權力距離

        執行網站內容分析的第一個文化維度是Hofstede提出的權力距離。這個維度反映的是一種文化愿意接受權力區別的程度。根據霍夫斯泰德,中國是這個維度指數相對排名最高的之一,這意味著在中國人一般都愿意接受的不平等的權力,權力距離被認為是正常的。

        對長輩的尊重體現多使用頭銜和稱謂。這種文化中,長輩被視為明智的長者,具有帶頭作用,是其他追隨者的行為偶像(Abdullah, 2005)。在網站設計上,這個維度的特征具體表現為少突出顯示客戶和普通公民方面的信息,更多突出的是權威的角色,公司重要的人物,和公司的組織結構圖,官方認證標志或圖像被顯著突出。此外,特殊的頭銜,所獲獎項,公司的層次結構信息和權威的數字也被用來顯示尊重。

        中國大學的網站對這一獨特特征的運用是顯而易見的。該網頁的主頁顯示的是校長的照片和校長對學生所做的聲明。此外,該網站的設計還突出到校長的信箱的鏈接。這些內容清楚地反映中國愿意接受權力距離產生的差異。相比之下,英國有一個低權力距離明顯的國家。文化中的成員為權力平等分配而努力。這種特征體現在英國大學的網站,那里沒有層次、階層方面的特征,并且,網站設計的目的是在平等基礎上,提供資訊給所有學生,職員和其他網站訪問者。

        3.2.2 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

        霍夫斯泰德(1991)把中國位列為一個集體主義文化特征明顯的國家。集體主義文化強調群體的凝聚力。生活在此文化特征背景下的個體,從出生開始,就受到集體的保護,以換取個體對集體的絕對的忠誠。從中國的角度來看,Abdullah總結如下:

        中國人往往很關心他人,關注其他人的感覺和需求,以此促進集體的統一性,從而能以集團作為一個基本單元生存。這種以“我們”為導向的文化特征,會影響個體的行為,每個個體都需要“歸屬”和“融入”感。中國人一般喜歡“在一起”做事情,經常以“快樂家族”的形象示人。這個“我們”意識體現在中國職場經常是以工作組的方式,強調個人是集體的一部分,并且強調獲得集體的認同(2005年)。霍夫斯泰德(1980)進一步指出,在集體主義社會,如中國,個人對組織和社會有一種情感上的依賴; 因此,人們需要使用論壇,或者俱樂部,在那里他們可以分享他們的看法,意見和情緒(Singh和Baack,2004年)。的確,在網站設計的范疇,這個維度得以充分體現,諸如描述社區關系,俱樂部和聊天室,新聞通訊,家庭主題,圖片及民族身份的象征,而忠誠度計劃的網站設計元素比比皆是。這些元素特征明顯的是中國的旅游網站,如鏈接到社區,大型活動和集會的照片等設計元素被反復使用。

        相比之下,英國是一個高度個人主義文化,這種文化,成員只注重個人需求,強調個性化的信念和目標,他們為自己著想,自己做決定和過自己的生活。這種文化特征可以反映在英國旅游網站中,在網站設計時,英國人不突出這些群體為導向鏈接的必要性,不太注重家庭的主題,事件,社區的聯系和合作伙伴等設計元素。這一點和中國網站形成鮮明的對比。

        3.2.3 高/低語境

        如前面提到的,分析網站設計除了使用個人主義/集體主義維度外,還有一個普遍使用的維度,即:權力距離是高/低語境維度。根據人類學家愛德華?霍爾(1976),中國是一個一個高語境文化特征明顯的國家,具體表現在,大部分的信息傳播可以通過物理環境或內化于人的方式,而很少使用明確的編碼。

        在中國的文化中,在正式地建立貿易關系前,需要人和人之間建立起某種關系,通過建立的關系,從而明確相互之間應該履行的義務。在這種文化中,多使用適當的符號來強調保持良好的關系等特定的含義,如通過身體的姿勢和一些其他的方式表達尊敬。由于偏好隱式和非口頭溝通,符號象征在中國是非常重要的(Fink and Laupase,2000);而且,正式業務往來也很難和私生活分離開來,因為它們往往很好地融入了民族以關系為基礎的(Abdullah,2005)的社會結構。

        中國銀行網站驗證這一點,其中的網頁布局依賴于細微差別、圖片和其他非語言線索來區分,并通過建立人際關系來銷售產品。相對于中國,英國更具有低語境文化特征,口頭和書面溝通方式都是直接的,明確的。信息往往以直接的方式傳達,具體、并且重點突出(Abdullah,2005),以確保聽眾準確地接受信息(Wurtz,2005)。因此,英國的網站,較少使用隱喻和圖像,使用直接的辦法來解釋他們的特點和從其他競爭者的差異。(表2)

        4 結論

        本文旨在理解網站和他們的設計文化差異。研究的結果表明,目前,英國和中國網站之間存在文化價值差異,并且差異相當顯著。

        總的來說,這項研究說明了不同網站體現了不同的文化。它支持以往的研究,強調網站建設時需要適應不同的文化價值。然而,本文分析的網站數量不足以得出有意義的結論,來驗證和確認Hofstede和霍爾的文化維度。因此,為了可以通過增加各個領域網站的研究數量,以得到更加有效的研究結果。

        參考文獻:

        (1)Aoki, K。 (2000)。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e-commerce: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US and Japan。 Peer-Reviewed Journal of the Internet , 5 (11)。

        (2)Burgmann, I。, Kitchen, J。, & Williams, R。 (2006)。 Does culture matter on the web?Marketing Intelligence and Planning , 24 (1), 62-67.

        (3)Chai, L。, & Pavlou, P。 (2004)。 From "ancient" to "modern": A cross-cultural investigation of electronic adaptation in Greece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e Journal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 17 (6), 416-423.

        (4)Cho, B。, Kwon, U。, Gentry, J。 W。, Jun, S。, & Kropp, F。 (1999) Cultural values reflected in theme and execution: A comparative study of U。S and Korean television commercials。 Journal of Advertising , 28 (4), 59-73.

        (5)Cyr, D。, & Trevor-Smith, H。 (2004)。 Localization of web design: An empirical comparison of German, Japan, and United States website characteristics。 Journal of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55 (13), 1199-1208.

        (6)Hall, E。 T。 (1976)。 Beyond culture。 New York: Doubleday。

        (7)Hofstede, G。 (1991)。 Cultures and organizations: Software of the mind。 London:McGraw-Hill。

        (8)Hofstede, G。 (1980)。 Culture’s consequences: International differences in work related values。 Newbury Park: Sage。

        (9)Hofstede, G。 (1984)。 Culture’s consequences: International differences in work related values (Abridged ed。)。 Beverly Hills, CA: Sage。

        (10)Hunter, M。 G。, & Beck, J。 (1997)。 A cross-cultural comparison of ’excellent’ systems analysts。 Information Systems Journal , 6 (4), 261-281.

        (11)Internet World Stats。 (2008, January 4)。 Retrieved January 4, 2008, from Internet World Stats Web site: http://www。internetworldstats。com/stats7.htm。

        (12)Jarvenpaa, S。, & Tractinsky, N。 (1999)。 Consumer trust in an internet store: A cross-cultural validation。 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 5 (2)。

        (13)Liu, C。, Marchewka, J。 T。, & Ku, C。 (2004)。 American and Taiwanese perceptions concerning privacy, trust,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s in electronic commerce。 Journal of Glob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 12 (1), 18.

        (14)Lo, B。 W。 (2005)。 Cultural impact on the design of e-commerce website: Part 1- site format and layout。 Issues in Information Systems, (2), 182-188.

        (15)Marcus, A。, & Gould, E。 W。 (2000)。 Cultural dimensions and global web user interface design: What? So what? Now what?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uman factors and the web。 Austin。

        (16)Mead, R。 (1998)。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Cross cultural dimensions。 Oxford: Blackwell。

        (17)Sheridan, E。 F。 (2001)。 Cross-cultural website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developing and strategies for validating locale appropriate on-line content。 Multilingual Computing & Technology , 12 (7)。

        (18)Sing, N。, & Baack, D。 (2004)。 Website adaptation: A cross-cultural comparison of U。S and Mexican websites。 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 9 (4)。

        (19)Sing, N。, & Kumar, V。 B。 (2005)。 Adaptation of cultural content: Evidence from B2C e-commerce firms。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 71-86.

        (20)Sing, N。, Kumar, V。, & Baack, D。 (2005)。 Adaptation of cultural content: Evidence from B2C e-commerce firms。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 71-86.

        (21)Wurtz, E。 (2005)。 A cross cultural analysis of websites from high-context and low-context cultures。 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 11 (1)。

        (22)Yap, A。, Das, J。, Burbridge, J。, & Cort, K。 (2006)。 A composite model for e-commerce diffusion: Integrating cultural and socio-economic dimensions to the dynamics of diffusion。 Journal of Glob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 14 (3), 17-36.

        (23)Zahir, S。, Dobing, B。, & Hunter, M。 (2002)。 Cross cultural dimensions of internet portals。

        第6篇:職場文化差異范文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國內市場的持續走低,我國企業的經營地域逐漸從國內市場走向國際市場,人力資源管理從傳統的、單一區域的人力資源管理向多元化、國際化人力資源管理過渡。所謂國際化人力資源管理就是在全球范圍內獲得、配置和有效使用公司人力資源的過程,包括海外人才引進、培訓發展、激勵措施、屬地化管理等等。國際化戰略中人力資源管理呈現出新特點: 

        1、員工駐外長期性和流動性。無論是海外市場開拓還是海外項目建設員工駐外時間都會比較長,再加上員工更換成本、往返路費等因素,往往在外連續工作時間較長,遇到特殊情況可能還要延長期限。另外,駐外員工也是跟隨著海外項目的狀況而具有較大的流動性,會隨著項目的進展增多或減少,會跟隨市場的變化往來各個國家和地區,往往在一個國家或地區工作2~3年就要變換工作地點,這也要求海外員工要有比較強的適應能力。2、文化差異性明顯。公司拓展海外市場、經營海外項目,就要與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民族文化差異、國家文化差異甚至是企業文化差異在實施國家化戰略時會被放大。此前有不少中資企業海外并購、海外項目就是因為在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忽視了文化差異,最終以失敗告終。3、人才需求的綜合性特點突出。隨著海外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人才的爭奪也成為了重要焦點。海外市場與國內市場因為存在環境、文化差異,同時也有成本考慮,在人才需求上有著明顯不同,綜合素質突出的人才。除語言能力外,更需要有創效型項目管理人才、創新型科研技術人才、實戰型技能操作人才、復合型國際化人才等綜合性的人才,才能保證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4、管理風險和成本較高。一個企業要進行跨國經營,必須考慮到四大風險,即政治風險、法律風險、財務風險和運營風險,在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就要通過人員配置、培訓、績效管理等方法有效規避風險,涉外人力資源管理的風險大于一般的人力資源管理。同時,管理成本由于涉及到不同國家和地區,員工長期駐外,在人力資源成本、交通、住宿以及法律咨詢等管理成本開支較大。 

        二、國際化人力資源管理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國際人才的結構性矛盾突出 

        一方面,在知識結構上比較單一,不能滿足技術要求日益復雜的國際工程承包的需要,也不能滿足國際工程向國際投資轉變的戰略調整,急缺既懂外語、技術,又懂管理經營、商務洽談、資本運作、投融資的復合型人才。另一方面,在年齡結構上,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人才斷層,即近幾年接收的大中專畢業生在技術、經驗匕還存在明顯差距,相對于快速發展的海外市場,處在當打之年的中青代力量明顯不足。 

        (二)國際化企業吸引力持續下降 

        隨著我國國內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出國工作的光環漸漸退去,同時伴隨新生代員工進入職場,就業取向也漸漸發生變化,職業規劃、家庭因素、工作環境、工作氛圍等柔性吸引力逐漸替換單一的薪酬吸引力。另一方面,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到國際化的競爭中,對人才的渴求推高了國際化企業員工的整體薪酬水平,人工成本不斷增加。國際化公司吸引力下降也是員工離職率較高的根本原因 

        (三)考核激勵的方式和手段仍然較為傳統和單一 

        國際市場開拓和國際項目建設,受國際化管理風險的影響,與國內相關工作比較具有非常大的不確定性,考核激勵的重點和方式與國內業務有著天壤之別。例如,一個海外重點項目,從發現項目、跟蹤項目、商業談判、投標中標、建設完工等,可能歷時5、6年,又的可能長達8、9年,如何在其全過程中結合海外項目特點做好考核,又如何根據考核結果進行必要的激勵,這些都是擺在國際化企業面前的突出難題。 

        (四)本土化管理停滯不前 

        本土化管理既體現海外經營管理規范化程度,又是提高本土競爭力的一個有效途徑。但目前,受到國內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傳統文化的影響,在海外市場屬地化管理方面仍有待完善,海外管理人員及業務技術人員基本上都是國內選派,當地員工除勞務工人外,鮮有外籍人員參與企業經營和技術管理,這種人力資源配置一方面推高了企業國際化管理成本,另一方面,在駐地國與當地政府、企業制造了文化壁壘,不利于促進公司當地業務的開拓與發展。 

        三、國際化進程中人力資源管理的對策措施 

        針對企業國際化戰略實施過程中人力資源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相應對策和措施,全面推動企業國際化戰略的落地實施。 

        (一)通過人才引進與培訓,緩解人才結構性矛盾 

        1、加大國際化人才的引進力度。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企業競爭的核心永遠是人才的競爭。根據企業發展戰略,針對急缺人才實施定向突破,采用獵頭招聘、市場化公開選聘、推薦等方式,引進5~6名具有海外施工經驗的優秀人才作為補充,有效改善部分海外項目推進緩慢的難題。2、做好戰略人才的梯隊引進。企業戰略始終是處在不斷發展變化中,人才引進更要與企業戰略相匹配,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目前,堅持招聘外語、企業管理、金融投資等專業的高校畢業生,為下一步公司轉型升級提前布局,搭建公司國際化戰略的人才梯隊。3、做好現有員工的國際化培訓。打造專業化的團隊是企業不斷追求的目標,通過培訓能夠加強員工的各項能力,開展FIDIc條款、通用外語、國際商務禮儀、駐地國文化等方面的專題培訓。同時利用好內部輪崗、導師帶徒等機制,加強綜合部門與業務部門的人員交流,互相借鑒好的工作和管理模式,為各類人才的培養創造更為廣泛的實踐機會,通過專業培訓活動不斷提高員工的國際化素質和能力,打造國際化復合型人才隊伍。

            (二)通過職業生涯規劃、企業文化建設等方式,著力提高企業綜合吸引力 

        1、員工職業生涯規劃。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隨著基本生活需求的滿足,越來越注重社交、尊重、自我實現層次的獲得與滿足,這就需要企業為員工搭建成長和發展的通道,尤其是工作3~5年的優秀的年輕員工需要加強培養,及時給予必要的舞臺與關注。在員工職級、職務體系中,設計更加靈活,對連續駐外工作2年以上人員縮短職級晉升時限;另一方面可以設立與國內職級脫鉤的海外職務體系,駐外期間享受海外職務職級待遇,給年輕優秀員工加任務、壓擔子,促進其成長。2、海外員工關懷機制。針對海外員工駐外時間長、工作生活環境艱苦、壓力大,有針對性的開展員工關懷、幫扶機制,營造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靠文化、感情、氛圍留住人才。例如,海外青年員工心理關懷機制、海外員工家庭幫扶機制、家屬探親隨任機制等。 

        (三)通過個性化考核、市場化激勵約束等,豐富考核激勵的方式和途徑 

        1、基于海外經營項目特點的個性化考核。針對海外項目周期長、難度大,尤其是項目前期工作難以量化等特點,將考核指標按照不同項目進行個性化定制。例如引入“里程碑”考核對海外項目跟蹤期、海外投資項目建設期等進行周期性考核;針對國際市場競爭激勵,進一步強化考核的結果導向,發揮績效考核“指揮棒”作用。2、引入市場化薪酬協商機制,豐富薪酬結構,適當提高薪酬激勵水平。面對越來越激烈的國際化人才競爭,海外人員薪酬要在結構上、水平匕與市場接軌。一方面,根據考核情況,重點對市場開拓、海外運營的個人和團隊增加績效薪酬占比,同時探索實施股權激勵、崗位分紅權、超額價值分享等中長期激勵措施;另一方面,通過協議薪酬的方式,約定考核目標、約定薪酬水平,將海外人員的薪酬水平與市場接軌,增加薪酬彈性和差異性,在總體人工成本可控的前提下,提高薪酬激勵的效果與吸引力。 

        第7篇:職場文化差異范文

        一、強化中職英語教學中文化導入的必要性

        (一)廣泛應用英語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科技的不斷提高,社會生產以及人們生活中使用英語的機會愈來愈多,英語在人們的工作及生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尤其針對高新科技以及設備的交易與運用而言,英語能力的高低,對于這些設備及產品功能的體現具有直接作用。

        (二)文化差別形成交流尷尬

        面對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英語的運用范圍在逐步擴大,在人際交往以及社會生產中愈發關鍵,英語也成為中職教育中尤為主要的課程。雖然在中職英語教學的發展中,積攢了許多經驗,且在教學形式以及方案中具有較大的改變。可是,許多中職學生在運用英語進行對話時,因為欠缺對英語文化的了解,對一些英語詞匯以及短語的使用時常會令對方產生誤會。而且,在與人交流時,也會因誤解對方的意思而出現尷尬局面。尤其對一些文化禁忌或風俗習慣,倘若欠缺必要的了解,則會為彼此造成不和諧的影響。并且,我國文化中的成語或詩句,在英語中也同樣具有相應的語句,加強此方面語句的了解,將有利于日常溝通。

        二、中職英語教育中文化導入的現狀

        (一)語言與文化背景

        文化及語言是所有民族長久積累的財富。語言的構成及發展源于社會背景與思維模式。在長期歷史發展中,不同民族會構成不同的語言,這也令所有語言都飽含了不同的文化背景。語言成為文化的載體,文化成為語言的深刻內涵。學習語言尤為關鍵,學習語言中的文化更為重要。

        (二)中職英語教學大綱

        《中職英語教學大綱》中提及:中等職業學校英語課程需以九年義務教育為基準,打好學生英語基礎,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初步構成職場英語的運用能力。引領學生掌握、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別,建立正確的情感、價值觀、態度。這也讓我們了解到,單一的文化知識傳授已經無法符合當前課堂教學所需,將文化導入英語中已經刻不容緩。

        (三)不同語言文化差異

        在我國,朋友或鄰里之間見面大多會詢問:“你吃了嗎?”“最近忙什么呢?”而且通常會涉及到年齡、家庭、工資等個人問題。而在西方,比如在英國,朋友們相見大多會將天氣當做談話內容;而在美國,大多會將親吻、擁抱當做問候,且談話人相互間會保持一定的距離,不然會被看做無禮。英國人或美國人都無法理解中國人的交際方法,還會對其干涉對方“隱私”而產生誤解。并且,因為我國長期受到傳統儒家思想的熏陶,也同樣無法理解美國人的社交方式。

        三、中職英語教學中文化導入的方法

        (一)強化課堂教學中文化背景的講解

        當前教材中很多方面均提供了與文化背景知識相關的論題,老師可以將文中提及的文化背景知識傳輸給學生。在講解的過程中,老師需與政治、歷史、經濟、文化等相關知識相結合,讓學生感受作者的目的與觀點,如對歷史方面的文化進行補充,可以融入一些與政治相關的背景、名人評說以及歷史意義等內容。老師應當具有文化導入的能力,在教學中需加強語言形式的社會意義,加強語言在日常的應用,讓學生融入到英語語言環境當中,不但可以通過英語進行思考,還要使用英語文化形式進行思考,以此讓學生建立文化意識,讓老師擔當兩者不同文化間的橋梁。

        (二)課堂教學中加強對中西方文化差別的了解

        對于英語教學而言,過去會發生學生只會記語法而不會說的狀況。而現在學生說英語則會發生與情景不符或令對方不理解的狀況。這是由于在教學中,忽略了外國文化差異的了解。所有國家都具備自身的文化及特征,使用英語的國家也是如此。對于中職英語教學而言,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具有較大差別,所以在溝通中,需要為學生適時傳輸一些語言運用方面的差別,協助學生區分中西方在語言方面存在的不同問題。

        (三)開設課外英語文化專題講座及探討

        文化導入屬于一個繁瑣的過程,需要語言教育者共同奮斗,才能讓學生建立跨文化的交際能力。單單依靠老師在課堂中的傳授顯然不夠,因此需融入課堂外豐富的文化教學。比如很多中職學校經常會聘請外籍老師為學生設定一些趣味講壇,不但可以打開學生的視野,還會提升學生對英語的興趣。

        四、結束語

        第8篇:職場文化差異范文

        英語是一門語言,而語言是文化重要的載體,所以讓學生感知和體驗英美文化更夠讓他們更好地理解英語的表達方式,從而在運用時更為得體。因此,教師要有意識為學生創造一個學習英語的文化環境,通過多樣化的資源和載體和訓練學生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激活他們的情感體驗。如針對學習的具體內容,利用圖片、電影、新聞、電視節目等電子媒體直觀立體地向學生展示相關的文化點,再以此話題展開“說”與“寫”的訓練,強化學生的綜合素質。比如以英美人崇尚運動為話題,教師就可以先用各種事例向學生們科普一下“運動”在歐美文化圈中受歡迎的程度,引發學生的興趣。然后再引導學生盡可能多地說出自己所知道的各項運動在英語中的表達,結束后再添加一些較冷門的運動項目,如:fitnessdance、boxing、lifting、surfing等,增加學生的詞匯量。之后展開小組討論:如“Whichsportdoyoulikebest?Why?”“Whatsportdoyouwannalearn?”等。若時間充裕還可播放一段健身舞的英文教學視頻,師生跟著音樂一起學習,寓教于樂。或是開展實際的文化體驗活動,如裝扮圣誕樹、感恩節晚餐準備、西式生日聚會等等,使他們在實際的西方文化環境中,增強對原汁原味英語的感性認識,從而提高其得體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由于這些活動聯系著學生的實際經歷和情感體驗,所以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對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很有幫助。總之,中職英語教師要善于在課堂上營造一個相對寬松的環境,讓學生在體驗英美文化的過程中培養起國際視野和文化差異觀,從而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二、創設情境,對話和交流的體驗

        “交流是學生提高英語口語能力的主渠道”,只有不斷地開口操練、敢于犯錯,才能一點點形成語感,達到熟練甚至流利使用一種語言進行交際的程度。所以中職英語教師要為學生提供一個較為寬松的英語交流環境,讓他們在具體的場景中體驗用英語進行對話和交際的過程,“在做中學”,而這也正是體驗式教學法的核心理念。“卡片式口語練習體驗場”,是一種很好的情境創建方式,它考驗了學生的臨場反應和平時的語言積累,非常適用于體驗式英語教學模式。“卡片式口語練習體驗場”顧名思義就是在卡片上寫下具體的對話場合、時間、事件、人物身份、以及人物之間的關系等基本信息,由小組排代表隨機抽取,現場進行對話交流練習的一種教學活動。學生需要按照卡片上的內容臨時分配角色,進行對話的創作,這不僅是對語言能力的考察,還是對其語言、思維、肢體之間的協調能力、團隊合作的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訓練與培養。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定期組織內外語言的實踐活動,如:唱歌、朗誦、辯論、講故事等,并鼓勵學生有意識地加強對某一領域的英語知識進行熟悉,自主提高職場英語的表達能力,將語言技能轉化為職業能力。所以,教師應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失誤和錯誤給予足夠的寬容,給學生提供用英語進行對話和交流的機會,刺激學生的表達欲望,讓大家互相補充、互相啟發,變一言堂為群言堂。這不僅能使英語課堂的氣氛變得活躍,也能讓學生在既緊張而又輕松的學習氛圍中實現英語交流能力的提高。

        三、課外延伸,應用和生活的體驗

        語言生于生活,也運用于生活。新的《英語課程標準》強調英語教學要回歸生活,要求教師注重學習主體的實踐體驗,讓學生在“身臨其境”。鑒于生活是語言的最終歸宿,和中職以應用實踐能力為教學的根本立足點,中職英語的教學就一定要走出課堂、走進生活。即中職英語教師要善于將教材解析成生活的點滴,有意識地將課本內容與生活體驗相結合,讓學生“在學習中生活,在生活中學習”。教師可通過組織學生開展dailytalk,Englishcorner、groupsurvey等英語實踐活動促進學生間的真實交流,讓他們真正開口“用英語”。包括這樣的日常小型活動,教師還可以偶爾組織大型的戶外交流實踐活動,如班級聚會、郊游、短途旅行等,規定學生必須使用英語去完成購票、訂座、結賬、問路等具體的生活問題,體驗用英語辦事和解決問題的難度以及成功后的喜悅感,從而推動他們主動刻苦地去學習英語。只有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到語言實踐活動中,對現有的語言知識結構不斷地進行改造、更新、重組,才能使語言知識變得更加深刻、透徹、嫻熟,才能使學生掌握在何種情況下應使用何種語言結構,提高其語境意識,從而促使目的語由知識轉變成能力。也只有讓學生真正用英語去做事情,甚至是用英語去生活,才能更迅速并牢固地完成其英語知識和能力的建構和發展。

        四、結語

        第9篇:職場文化差異范文

        【關鍵詞】

        通過為期五個月的調查研究我們,在我們學校幾名課題小組全體成員的共同努力下,收集到了豐富的企業調訪資料,通過后期的整合,我們分析得出了以下結論。

        一、學校和企業對英語的重要性認識不同

        在本次調查中:英語是員工必要的工作技能嗎?在合資公司中,70%的企業選擇了B(多數工種需要),只有10%企業選擇了C(少數工種需要)。可是,由于中職學校主要是培養各類中等職業技術人才,學校的重心自然放在專業課上。目前很多中職學校對英語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英語被視為可有可無的閑科、副科,在課程的設置和平時的教學活動中,一些中職學校對英語教學每學期的課時和學制方面內容進行了限制,對教師教育教學方面的考評缺少評價體系和競爭激勵機制。且很多學校對中職英語教師的配備和業務專修也不夠重視,一味地重專業教學,使英語教學無法達到教學大綱規定的要求。這必然造成學生一旦走出校園,進入企業后無法很好地滿足企業的需要。

        二、對轉變教學觀念,改革英語教學模式的反思

        常常聽很多老師無奈地說學生基礎太差沒辦法教了。“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我們應該停止那些對學生的抱怨,耐心地、滿懷激情地投入到這份工作中,仔細研究、探討合適的教法。英語是一門技能,必須根據不同的培養目標更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教師應把聽、說、讀、寫、譯能力的培養有機地貫穿到整個教學活動中去,課堂內外多采用啟發式,通過機械和模仿的語言技能訓練來啟發和引導學生;采取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題教學模式,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不斷進行新的教學實踐,重點提高學生英語實際應用能力。比如:貴公司最看重應聘者哪一方面的英語能力? 有58%選A(良好的口頭表達溝通能力,可輕松完成團隊展示等任務),20選%B(出色的聽力和應變能力,可在涉外會議上做翻譯和記錄)。可見傳統的講授方式已經過失了,現在必須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所以我們必須把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如開展英語角活動、演講比賽、英語知識競賽、小組討論、辯論、游戲、以及角色扮演、講故事等等,把教與學進行得生動有趣,為學生提供創造性運用語言的機會,培養和提高應用語言的能力。采用實效性的教學方法,千方百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三、注重中西方文化差異

        在這個問題上:貴公司對應聘者熟知西方文化和掌握西方禮儀的能力有要求嗎?有75%的企業選A(要求很高,接待外賓時非常重要)。可見禮儀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中西方的文化差異也就決定了在這個上面我們要學的東西還很多。

        首先在稱呼語上,稱呼語是日常對話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包括姓名、標準稱謂、職務名稱、稱號等。其中姓名包括姓和名,在說英語的國家中,有35000多種姓氏,而被使用的名字只有1000種左右。在中國,只有“百家姓”,但名字的范圍就非常廣泛,可以由自己隨意組合。還有一個區別是,西方人正好與中國人相反,他們是名字在前,姓氏在后。至于標準稱謂方面是人們了解得比較多的。西方人比較自我,他們對親戚關系的稱謂只有寥寥幾個詞,比如:mother, father, son, uncle, aunt, grandmother, grandfather等。而中國人是比較注重親戚關系的,拿brother(兄弟)來說,有“哥哥”、“大哥”、“二哥”、“堂哥”、“表哥”等等。其次在問候語上也有不少的差距。問候語在日常對話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西方人比較注重隱私,他們見面打招呼的方法一般就是“How are you” “How do you do” “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熟悉一點的人之間就可以用”Hello” “Hi”。而中國見面打招呼的方式一般是“吃飯了嗎”,“去哪兒呀”。當你問一個西方人“去哪兒呀”,他可能會覺得被逼著說出他將要去哪,將要去做什么,有點侵犯了他的隱私。而在中國人眼中,這只是一句問候語,只需回答“出去一趟”就可以了。與中國相反,在西方文化中,介紹兩個人認識的基本規則是介紹年輕的給年長的,介紹男性給女性,介紹晚輩給長輩,介紹客人給主人,介紹個人給群體。要保證首先提到的是更為尊敬的這個人的名字。比如說,當我們介紹一個男性和女性的時候,首先提到的應該是女性的名字,除非這位男性比女性年長或更加有名。介紹的方式一般是“Miss Green, may I introduce Mr Chang?”當介紹兩位男性或兩位女性的時候,首先要提到的是較年長者的名字。

        四、必須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能力

        在回答:從貴單位的汽車維修人才需求出發,您覺得下面這些素質的重要性如何 ,這個問題時,有67%的企業選擇6(和同事協作能力,26%同時選了1(汽車專業英語應用的能力),32%選7(計算機應用能力)。這就告訴我們,不能只單純的教學學生一些英語知識,還必須教學學生如何掌握其他的一些知識,包括人際交往,這就要求我們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能力。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潛能,不要造成偏科現象。青少年學習還處于全面打基礎的時期,科學的發展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綜合,各領域的知識又在相互融通,互相影響,現代社會需要的人才是高素質的創新人才,創新既需要科學的理性精神和能力,也需要人文精神,更需要良好的合作。學生只有全面發展,特別是具有不斷學習、創新的能力,才能不斷適應新的挑戰。一個人成才,不僅要發揮他的優勢、特長,更要有良好的綜合素質,特長和全面素質的提高是不矛盾的。人才的各方面的發展是互相影響和制約的。我們不可能要求學生各方面都超常,但應要求他們具備成才的全面基礎素質。

        總之,作為汽車專業教師的我們,還需要不斷探索英語教學模式,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我校的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相關熱門標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一级国产片一区二区三区 | 真实高潮国产对白视频 | 在线视频一区日韩精品动漫 | 亚洲第一页在线视频 | 在线播放国产99re | 亚洲欧美在线免费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