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科普小知識作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語文資料
記得小學二年級的時候,還沒開始接觸作文,語文老師也從沒布置過關于作文的題目,所以對作文并不十分了解,也從未想過有一天會寫出優秀的文章。
老師對我們并不是十分嚴格,每單元的小練筆也都是老師先抄在黑板上,然后我們就寫在本子上背誦。文章一般都不會很長,頂多三百多字。可那時的我們卻認為背那些短文是活遭罪,于是就有同學把抄的文章給扔了,然后說忘了帶或者別的理由。
我還記得那節語文課上,我抄的文章被我扔了,老師要求我們先念一遍。我之前買了本語文資料,那上面的文章和老師抄的差不多,所以我就渾水摸魚地念了起來。誰知,老師卻盯住了我,然后讓我站了一節課。
對于老師的懲罰我并不記恨,老師也是盡心盡責的,所以沒理由怨恨。但我卻明白了一個道理:適當的情況下可以依靠書,不適當的情況下,不能利用書。
書比網絡好
五年級的時候,我們語文教材上有一片文章叫做《鯨》。老師在上這篇課文之前先布置了一項作業,那就是,每人搜集一下關于鯨的資料,然后在課上交流。
放學后,帶著紙和筆,丟了書包就直奔圖書館,然后在書架上肆意翻動著科普文及說明文,終于,皇天不負有心人,我找到了,而且找了好多好多。不過卻得罪了售貨員,售貨員肯定是以為我在做什么不正確的事呢。
記了些小知識我就回去了,路上遇到了老同學。老同學說她是在網上搜索的,很方便也很快捷。我看著她滔滔不絕的樣子就有些嫉妒,因為我家沒有電腦,只能去圖書館查。
可令我想不到的是,這位老同學竟然說她寧可去圖書館,因為電腦刺眼睛,而且內容很雜,不容易翻閱,所以電腦其實沒有書實惠。
通過老同學的話,我個人也明白了:網絡很便利。可在便利的同時卻有著極大的隱患。
投稿想法
種類
數量 小學綜合性報紙
27 中學生報紙
10
低幼報紙
6 科普類報紙
4 文藝類報紙
4 學習輔導類報紙
8 少數民族報紙
5
但是,同中國報業整體發展相比,同國外及港臺地區的少兒報紙相比,我國少兒報業還顯得比較落后,適應不了社會發展的需要。從出版周期看,絕大部分是周報,少數為周二報;從版面數看,大多為4開4版,少數為8版,最多為12版;從發行量看,雖然由于學生多,發行量都有幾十萬份,但是大多局限于本地區;從報紙年營業額看,多數為1000萬元以下,達到四五千萬元的屈指可數;從廣告收入看,都只有幾百萬元。所以總的狀況是周期長,時效差,版面少,經濟弱。
1998年1月1日,上海《少年報》改為日報出版,2001年1月1日,又更名為《少年日報》。從此中國內地有了第一份少年兒童的日報,這不僅對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而且在中國少兒報刊史上翻開了新的一頁。
《少年日報》改版以來,作了多次問卷調查,以便把握小讀者的閱讀特點,更好地滿足少年讀者的閱讀需求。
一、少年讀者的閱讀特點
1.少年兒童接受信息的來源
“信息渠道的多元化”是當代少年兒童獲取信息的一個重要特點。
在回答“你平時了解新聞、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有哪些”時,按選擇人數多少具體排序如下:電視(65%)、《少年報》(64%)、《新民晚報》等成年人報紙(37%)、網站(26%)、廣播(6.3%)。⑵這一結果充分說明,學生從電視中獲得信息的比例,從《新民晚報》等成年人報紙、網站獲取信息的比例都相當高。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作為印刷媒體,少年報不僅要面臨來自同類報紙的沖擊,還要迎接影視、網站等視聽媒體的挑戰。因此,辦出少年報的特色,凸現少年報的個性特點是我們的重點。
2.男女同學讀報的差異
據調查,男女同學在訂報態度上存在較大差異,在本人“自愿訂報”一項中,男生自愿者為51%,女生為65%。女生從眾心理較強,有10%的女生因受同學影響而訂報,男生只有5%。
調查顯示:男同學最喜歡“科學周刊”,女同學更喜歡“文藝周刊”。在喜歡“科學周刊”的401名小讀者中,男同學有276人,占68.82%;女同學最喜歡的則是“文藝周刊”,占57.6%。
這一結果告訴我們,除了新聞外,報紙應該多介紹新穎的、通俗的科技知識,多刊登小讀者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
3.可讀性與實用性
當代少年兒童已不滿足于報紙的可讀性,更希望增加實用性的內容:
在調查中有這樣一道題目:“如果少年報增加版面,你希望增設哪些內容?”調查結果按比例排列次序如下表: 1 電視、電影、即將開播的動畫片、少兒節目、熱門影片介紹 (59%) 2 新書、新產品介紹
(47%) 3 卡通、連環畫連載
(45%) 4 心理健康、飲食衛生
(37%) 5 自我保護、案例分析
(35%) 6 體育明星新聞介紹
(27%) 7 上網小知識、游戲軟件介紹
(25%) 8 出游休閑指導
(24%)
由此可見,服務信息、休閑信息等實用新聞比較受學生歡迎,加強和影視機構、文體機構、衛生機構等部門的合作,針對學生的衣、食、住、行、娛樂、休閑等方面,開辟固定的實用新聞版是提高小讀者閱讀興趣的一個重要方面。
4.學生和家長對報紙要求的差異
我們曾收到了340名家長的意見,希望少年報多刊登以下一些內容(見下表):⑶ 學習指導 科普知識 家教指導 有關孩子的新聞 國內外新聞 文藝作品 203人
179人
169人
154人
99人
49人 59.70% 52.64%
49.70%
45.29%
29.11%
14.41%
由此看來,家長還是把孩子的學習放在第一位,同時開始重視對孩子科普知識的傳授。而選擇給孩子讀“文藝作品”的家長非常少,這提醒我們思考:如何讓家長重視培養孩子對文學的興趣。
與家長不同的是,學生對學習指導類信息的喜歡度較低,《少年日報》開設的幾個周刊中,讀者喜愛率較低的是學習周刊,兩次調查中,得票率一次為12.5%,另一次為15.5%。究其原因,學生每天都要在課堂上進行大量的學習,如果報紙還是集中在這方面,多數讀者就會感到厭煩。所以,少年報紙應該強調學習方法的指導,給小讀者更大的信息量,而不是過多地討論課本中已有的東西。另外,調查還顯示學生喜歡和學習有一些關系的有趣故事和資料,希望學習版中有一些與他們互動的內容,比如讓學生自己寫作文點評等。
二、少年讀者的購報意向
我們還調查了小讀者選擇訂閱《少年日報》的原因。結果如下表:⑷
訂閱原因
人數 百分比 1.喜歡《少年日報》 738 78.34% 2.同學訂了,我也訂 24 2.55% 3.老師要我訂
7 0.74% 4.爸爸媽媽給我訂的 38 4.03% 在一個家庭中,訂閱少年報由誰作主呢 ?調查表明:⑸
決策者
人數 百分比 1.爸爸媽媽作主 251 26.65% 2.自己說了算
653 69.32% 3.老師決定
14 1.49 %
有78.34%的學生是因為喜歡《少年日報》,才選擇訂閱的;而有69.32%的學生說:“訂少兒報刊我說了算。”這是一個可喜的現象。只要我們努力提高報紙質量,讓少年報真正成為孩子的好朋友,成為孩子的“必需”和“首選”,發行量就會上升。
對于訂閱少年報,家長們看重的是:是否對孩子有好處。(見下表)⑹ 學校要求訂 孩子要看報 對孩子有好處
29人
65人
206人 9.67%
21.67%
68.67%
所以,少兒報刊工作者也不能辜負家長的信任,要把是否有利于少年兒童健康成長作為編輯工作的根本出發點,不斷提高報紙質量。
我國的少兒報紙主要依靠發行贏利,單價較高,4開4版彩色多定價于0.40元,也有0.50元,最高的甚至達到0.70元。由于是周報,月價只有2元左右,所以讀者意見不大。《少年報》改為日報,盡管降低單價到0.33元,為國內少兒報紙最低,但月價卻是全國最高,變成了10元。
有人擔心,這樣的價格學生還會訂報嗎?為此,我們對上海市6個區的8所學校發出1000張問卷,收回有效問卷942張。在這些學生中有399名學生沒有訂少年報,占42.35%,具體原因見下表:⑺ 不訂報的原因
人數 百分比 1.不喜歡看
14
3.5% 2.沒時間看
185 46.37% 3.價格太貴
22
5.51% 4.不知道怎么訂
19
4.76% 5.爸爸媽媽不給我訂 105 26.32% 6.訂了經常收不到
54 13.53%
總的結果顯示,對大部家庭來說,訂這份報紙的支出是應該能夠承受的。
目前我們的文化消費占家庭支出的比例很小,有的家庭書報消費甚至處在可有可無的地位。據統計,在一些發達國家,文化消費約占整個家庭消費支出的10%,而其中書報雜志的支出占有很大的比例。在我國,雖然廣大居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在報刊訂閱上的支出逐年增加,但總量還是很少,以訂報刊較多的上海市為例,人均報刊消費額2000年僅72.96元。
可見,我們還需要大力宣傳,轉變家長的消費觀念,倡導文化消費。
調查中還發現,有88.23%的家長喜歡由學校代辦訂閱少年報,只有14.11%的家長說還是“自己到郵局去訂”。在對學生的問卷調查中,只有10.08%的學生喜歡自己去郵局訂閱。
少年報紙的投遞歷來是集體訂閱集中投送的,這有兩個弊端:報紙送到學校,因為老師忙沒有及時送到學生手中;寒暑假,報紙送到學校后,學生要等到開學才拿到報紙。
在郵局的大力支持下,《少年日報》改為直接投遞到學生家里,解決了上述矛盾。報紙直接送到家里,還有一個意想不到的好處,家長也會來關心、閱讀孩子的報紙,增強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情感交流及家庭文化氛圍。下表為家長看少年報的情況。⑻ 天天看 偶爾看
不看 107人
219人
8人 32.04% 65.57% 2.40 %
也就是說,有97.61%的家長也成了少年報的讀者。因此,我們在辦報過程中必須注意考慮“家長”這一特殊的讀者群。在調查中,我們也發現,不少家長成了孩子讀報的導讀員,有的還會把報紙上的好文章打上記號推薦給孩子讀。
三、少年讀者的閱報時間
從上面的調查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沒時間看報”是學生不訂報的首要原因,中選率為46.36%。
應該說,大部分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后,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有所減輕。學生作業少了,多下來的時間干什么?看報刊、讀課外書、看電視、培養興趣愛好、做家務、參加各種活動,以培養學生成為一個全面的人。北京市的一個調查表明:學生課外閱讀的時間正在逐漸增加,50%的學生每天課外閱讀的時間超過30分鐘,27%的學生不超過30分鐘,不讀課外書的為0。⑼
為了促進學生讀報,上海有60%左右的學校開設了讀報課。大部分學生花20分鐘時間看完一張少年報,54%的學生每天有半小時的讀報時間。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有些教師、家長希望孩子整天啃課本,做作業,把課外書籍看作是閑書,認為看閑書就是浪費時間。其實“正”與“閑”是相對的,“正”可以帶“閑”,“閑”可以促“正”。許多著名學者小時候正是因為看了許多“閑書”,長大了才能做到博學多才。經常閱讀報刊,增加見識,了解名人的成長足跡,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反過來可以促進學習。《少年日報》小伙伴周刊的小記者們,不但看很多報刊,而且親身參加辦報實踐,占用了大量業余時間,但是他們的成績在學校里仍舊是優秀的,原因就是他們通過看報、辦報,提高了學習的自覺性和緊迫性,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了學習的能力。實踐證明,只要我們多宣傳讀報的意義,使學生、老師、家長都重視讀報,那么學生的讀報時間就會有保證。
注釋:
⑴中國少兒報刊工作者協會提供
⑵洪衛林,從讀者調查看《少年報》的改版定位
⑶⑹周敏,家長眼中的《少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