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計算機專業應用范文

        計算機專業應用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計算機專業應用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計算機專業應用

        第1篇:計算機專業應用范文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機應用已由單一的數值計算擴展和滲透到生產和生活的各個領域。面向大學90%以上的非計算機專業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標是使所有大學生成為既掌握專業知識,又具備以計算機為工具解決相關專業實際問題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為了使非計算機專業學生掌握必要的計算機知識并具備一定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教育者的首要任務是為非計算機專業大學生設置科學合理的計算機課程體系。在為非計算機專業的大學生設置計算機課程體系的研究和實踐過程中,提出了以專業為平臺的計算機基礎教育課程體系設置,并構建了“大學計算機基礎+若干計算機必修課+若干計算機選修課程”的教學方案[1-3];也實施了按理工、文史哲法教、經濟管理、藝術等課程體系設置的分類教學[4-6]。筆者認為,首先應該對非計算機專業學生應具備的計算機應用能力進行科學合理分類,并在此基礎上給出相應的、更具有合理性的課程體系設置。

        1目前非計算機專業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培養的問題

        目前,國內大多數高校非計算機專業學生的計算機公共課均開設“計算機應用基礎”和“程序設計語言”兩類課程。學生通過學習“計算機應用基礎”,了解計算機的基本概念、基本操作和簡單應用;通過學習“程序設計語言”了解一種計算機語言的基本概念、語法規則、語義、結構以及程序的編輯、調試和運行。在此基礎上,各專業再根據自身特點在適當的學期開設部分與專業相關的計算機類課程,以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但筆者認為目前非計算機專業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培養存在如下問題。

        1.1計算機應用能力培養目標不明確

        筆者注意到在某校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的《應用化學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提到“學生應獲取的計算機應用能力”為“具有較強的計算機應用的能力”。在該專業“教學進程表”中,第一學期專業必修課為學生開設“計算機文化基礎”,第二學期開設包括“C語言程序設計”等課程的五門“程序設計類”語言選修課(每門課程3.5學分,63學時),并開設包括“數據技術與應用、多媒體技術與應用、網絡技術與應用”等7門“應用技術類”選修課程(每門課程3.5學分,54學時),并要求“每名學生至少修讀3學分的計算機模塊課程,根據專業要求本專業學生應優先修讀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顯然,培養方案中“具有較強的計算機應用的能力”是一個模糊概念。另一方面,把除“計算機文化基礎”外的計算機課程設置為選修課則說明其中的任一門課程都不是必需的后繼課程。如果某學生在學了“計算機文化基礎”課后,又選且僅選修了“C語言程序設計”課或“網絡技術與應用”課,僅表明該學生只具有“一定的”應用計算機的基礎。出現上述現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對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培養目標不夠明確。

        1.2基礎培養與能力培養相脫節

        為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應用基礎,多數學校在“通識與專業基礎課程”中設置了“計算機應用基礎”和“程序設計語言”課程,但有不少專業在培養目標及基本要求中沒有關于計算機應用能力的明確要求,僅要求“具備文獻檢索、資料查詢、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信息”等。如某校“行政管理專業培養方案及教學計劃”的“培養基本規格要求”中僅有“熟悉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的要求,但在“學科大類教育平臺”的“本學科大類必修課程”中開設了“高級語言程序設計(VB)”。也有不少專業在培養目標及基本要求別強調“具有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但在后繼課程中有多少課程涉及計算機(特別是基于“程序設計語言”)的應用能力培養,以及這種能力培養的程度都不得而知。如果在后繼課程中很少有課程涉及基于“程序設計語言”的應用能力培養,或這種能力培養的程度不足于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相比之下,把“程序設計語言”設置為選修課的做法可能更加合理,這樣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教育資源的浪費和增加學生精力的有效投入。學生對“計算機應用基礎”和“程序設計語言”的學習僅僅表明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計算機應用基礎,學生應用計算機的能力依賴于后繼課程或實踐對計算機的應用程度。因此,只有在后繼課程中更多地為學生創造應用計算機的條件和機會,才有可能使學生獲得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

        2非計算機專業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分類

        計算機應用能力是指借助于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過程可分為基于計算機系統軟件的過程和基于計算機應用軟件的過程兩種。基于計算機系統軟件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為:建立實際問題的抽象模型;構造求解抽象模型的算法;編寫實現求解算法的計算機程序;編輯、調試、編譯和運行計算機程序;由程序運行的輸出獲得所需的結果?;谟嬎銠C應用軟件的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為:運行相應的應用軟件(對于一些行業專用的通用軟件,使用前要進行必要的系統設置);選擇應用軟件提供的相應功能;輸入或選擇相應功能所需的實際參數;獲得相應的結果。由上述借助于計算機解決問題的過程可以看出:1)基于計算機系統軟件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是產生計算機應用軟件的過程,而基于計算機應用軟件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則是對計算機應用軟件的使用。2)基于計算機系統軟件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以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為基礎,而基于計算機應用軟件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以計算機應用軟件的使用說明為依據。3)具有基于計算機系統軟件解決實際問題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是開拓、發展和創新計算機應用的基礎。

        借助于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也表明:1)計算機公共基礎課中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和“程序設計語言”課為培養具有基于計算機系統軟件解決實際問題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提供了必要的基礎,但不能滿足培養學生具有基于計算機系統軟件解決實際問題的計算機應用能力的要求。2)如果僅把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定位于培養具有基于計算機應用軟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目前的計算機應用現狀來看,為學生開設“程序設計語言”課的必要性不大。由于計算機的應用可分為兩大類,即數值計算和數據處理(或稱事務處理),所以我們可以把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劃分為兩類四種,即一類為數值計算能力,另一類為數據處理能力,每一類再劃分為基于計算機系統軟件的應用能力和基于計算機應用軟件的應用能力兩種,即可分為以下四種:①基于計算機系統軟件的以數值計算為主的計算機應用能力;②基于計算機應用軟件的以數值計算為主的計算機應用能力;③基于計算機系統軟件的以數據處理為主的計算機應用能力;④基于計算機應用軟件的以數據處理為主的計算機應用能力。#p#分頁標題#e#

        基于上述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分類,各專業可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根據專業特點及培養目標,為本專業的學生確定其計算機應用能力的類型,在學生學習了“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和“程序設計語言”的基礎上,在后繼課程中為學生設計符合本專業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類型的課程,使學生所具有的計算機應用能力與所學專業的計算機應用現狀,以及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定位相一致。不同專業或不同培養目標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應該有所不同或有所側重,使本專業學生在計算機應用能力方面具有明顯特色。

        3基于計算機應用能力分類的課程設置

        每一個專業的學生都應具備一定類型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在確定了學生應具備的計算機應用能力的類型后,教育者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是設計出與培養相應計算機應用能力類型相適應的課程。和其他能力的培養一樣,非計算機專業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培養的課程可分為兩類,即基礎課程和應用課程。課程設置的基本原則應為:1)基礎課程和應用課程之間密切聯系、目標一致;2)不同專業不同類型學生的基礎課程和應用課程應有所不同;3)在原則1和2的前提下,以選修課的形式達到同一專業培養具有不同能力類型學生的目標。具體的課程設置應由專業院系提出本專業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需求,再由負責計算機教學的部門根據能力需求,與學生所在院系協商并最終確定。

        以下按計算機應用能力類型分別給出培養不同能力類型的基礎課程設置建議。

        1)對于應具有基于計算機系統軟件的以數值計算為主的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學生,由基于計算機系統軟件的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得到學生應具備的能力有:較強的抽象思維能力;選擇或構造求解抽象模型算法的能力;編寫實現求解算法的計算機程序,編輯、調試、編譯和運行計算機程序的能力。所以,對于該類學生的數學基礎要有較高的要求,在此基礎上,建議為該類學生開設“計算機應用基礎”、“程序設計語言”、“數學建模”和“計算方法”等課程,分別承擔計算機操作、程序設計、建立抽象模型和算法設計與分析的基礎能力的培養,并合理安排這些課程的時間和順序。

        2)對于應具有基于計算機應用軟件的以數值計算為主的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學生,相對于應具有基于計算機系統軟件的以數值計算為主的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學生而言,區別在于其算法設計和程序設計能力的要求不高,但應掌握數學軟件的使用。所以,建議為該類學生開設“計算機應用基礎”、“程序設計語言”、“數學建模”和“數學軟件”等課程,分別承擔計算機操作、程序設計、建立抽象模型和算法實現的基礎能力的培養,并合理安排這些課程的時間和順序。

        3)對于應具有基于計算機系統軟件的以數據處理為主的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學生,相對于應具有以數值計算為主的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學生而言,涉及的算法較簡單,但對數據的組織和基本操作較頻繁。所以,建議為該類學生開設“計算機應用基礎”、“程序設計語言”和以計算機軟件的基本概念、數據結構和數據庫系統及應用為基本內容的“計算機軟件基礎”[7]等課程,分別承擔計算機操作、程序設計、數據組織和數據操作的基礎能力的培養,并合理安排這些課程的時間和順序。

        4)對于應具有基于計算機應用軟件的以數據處理為主的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學生,則應重點培養學生以所學專業事務處理為基本功能的計算機應用軟件的操作能力。建議為該類學生開設“計算機應用基礎”和以所學專業事務處理為基本功能的計算機應用軟件課程兩到三門(最好與專業課程相結合),分別承擔計算機操作和用計算機實現所學專業事務處理的基本能力的培養,并合理安排這些課程的時間。

        4對課程內容進行合理整合

        課程的內容應服務于學生應具有的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培養,對傳統課程的內容進行必要的整合與調整,如把“數學建模”“、計算方法”和“數學軟件”三門課程的內容進行有機的結合[8],為學生提供能夠體現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全過程的教學內容。通過從面對實際問題到給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再到相應算法的計算機實現的全過程訓練,不僅有助于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的提高而且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應用水平。僅有基礎是不夠的,只有緊密結合所學專業,在后繼課程和實踐環節中為學生提供反復多次的運用和實踐其所學基礎的機會,如把專業課程和相應的計算機應用軟件的使用緊密結合,才能培養出真正具有較強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復合型專業人才。

        5結語

        第2篇:計算機專業應用范文

        關鍵詞:計算機技術;應用技能;基礎課程;改革;創新

        一、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在非計算機專業教學中改革與創新的背景

        中國的科學技術在飛速的發展,電子產業、軟件產業等不斷的在進步,,而計算機的技術也在不斷的發展當中,現階段的計算機技術不僅局限于計算機專業的人員,計算機技術的使用已經普及到人們工作、生活當中。因此,任何專業的學生對計算機應用技能的學習與掌握將會使他們在未來的職場中更加的順利。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可以說是各大院校必須學習的一門課程,但是在具體的教學中還是存在著很多不足之處,在教訓中應該切合實際,與以后的職業生涯有關,旨在塑造一個技能型的專業人才。因此,計算機基礎課程在非計算機專業教學中的改革與創新就顯得尤為重要。筆者認為,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進行教學改革探索,提出相應的改革方案,是使各專業人才步入互聯網信息時代的關鍵一步。

        二、中職學生現狀及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培養目標

        在大多數中職院校中,對于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他們的基礎學習能力等比較薄弱,對學習計算機缺乏該有的興趣。甚至在以往的生活中對計算機知之甚少。再者,對于非計算機專業的中職學生而言,它不是必須學習的課程項目之一,而且這些專業的老師缺乏對計算機專業技術的深刻認識。時代在發展,軟硬件技術也在不斷的更新,在智能化的時代中,,從車輛系統,防空系統,小到電子商務等都充斥著計算機技術,這些工作越來越依賴于計算機技術的應用,也給他們的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效益。對于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在非計算機專業中的實踐,可以使很多中等職業院校中對計算機專業并不重視的學科得到一定的培養并提升計算機的處理能力,甚至使這些學生學會從計算機入手,更好的獲得網絡渠道的知識,加強對信息處理分析能力的訓練,提高非計算機專業學生利用計算機解決學習和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這門課程重在實踐,它能夠賦予學生一定的分析能力、創新能力、甚至有能力者通過計算機來解決專業知識,加強非計算機專業學生自主學習探索學習的意識,通過集體的合作一同探討學術性的問題并得出解決措施,這一點在學習之別重要,甚至為這些專業的學生未來的職業生涯發展和終身學習做出了良好的開端。

        三、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在非計算機專業中的改革與創新

        (一)教學內容改革與創新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內容改革與創新一般都分為兩點來談。一是通過計算機技能的學習與使用,培養這些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一定的計算機知識,更有甚至能夠應用一些比較簡單的互聯網知識,培養學生對計算機整體的認識,使自身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二是計算機軟件的實際應用等上機實踐操作,這些實踐的操作能夠讓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更深刻的體會到計算機的魅力,并對計算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更有可能使他們養成主動探索學習的精神。例如對于中職院校的會計電算化專業,在WORD、EXCEL等教學中,引入專業相關常用的財務報表等辦公文件作為教學資源,讓學生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能夠更好的練習文字表格等處理能力。對于中職院校機電一體化專業,在圖形文件處理軟件的教學中,可以選用CAD軟件,掌握計算機軟件AutoCAD能夠方便這些學生繪制機械相關圖紙,再使用AN-SYS、UG等軟件,便能夠得到三維的視圖以及結果的性能分析,這對于傳統的手工繪圖以及經驗分析有著極大的創新。因此,在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以實踐為導向,旨在發展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考慮到這些學生的學習能力有所欠缺的前提下,應多注重循環教學,多多訓練,才能使學生更牢的把握計算機技能。而老師們也需因材施教,教育學生的過程中不忘提高自身的不足,與學生共同學習計算機技能。

        (二)教學手段改革與創新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中等職業院校的教學手段也已經從以往的“黑板+粉筆”的課堂教學模式轉而進入到“計算機+大屏幕”的數字教學之中,教學的新模式可謂層出不窮。在現代的課堂中,老師在屏幕上使用生動的動態演示給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講授相關的知識。通過計算機技術,使知識生動的解構和合成,使學生對學習充滿興趣,在課后也能回味無窮。在課堂下,同學們可以通過微課、MOOC、“雨課堂”等手機app對課堂的知識進行回顧梳理,對新知識進行預習,這大大提高了中職學生的學習水平。

        (三)教學方法改革與創新

        以往的教學模式可以說是應試教育,看重的是結果,卻忽略了實踐的重要性,老師們在課堂中以知識傳授為主,整堂課下來都是在講枯燥的知識,卻忽視了學生對知識接收的差異性,以及各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在學習中更傾向于對動態知識的接收,而拒絕一味講解的紙面知識,因此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以便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1.布置任務教學法。老師們對學生提出一定的任務,也就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引用新知識—解決問題—總結提高”的教學模式。例如在中職院校的機電一體化專業中,通過巧妙的設計繪圖任務,將要教授的新知識點蘊涵于任務之中,引導學生在計算機繪圖的實踐過程中找出問題,并使學生通過查閱相關的計算機知識,通過網絡渠道,主動探索并發掘知識,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會獲得了成就感,更大地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梢哉f,任務驅動式教學法遵循了知識延伸的連續性,其教學內容也遠遠超出了傳統教學方法在同等時間內的知識量,既完成了教學大綱的要求,又能讓每個學生依據自身能力獲得更多的知識,充分挖掘了不同層次學生的潛力。這種布置任務的教學方式有些傳統,但在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主動學習相關理論知識上面有著不錯的效果,老師應與同學一同探索,這樣才能更好的改革和創新教學方式。2.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就是通過生動形象的實例來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課堂上的教學中,老師巧妙的引用生活中的實例或者歷史上的經典,然后讓學生對這些實例提出自己的見解并集體進行討論,這樣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積極思考、主動探索,從而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培養并為以后的職業提供一定的借鑒。在中職院校會計電算化專業中,學生使用word等軟件對生活中具體公司的財務情況進行分析、討論,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積極的思考與探索的能力,從而為該公司提出相應的建議。3.分組競賽法。在教學過程中可采用分組競賽法,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組選出一個小組長,在進行討論和自主學習時,以小組為單位來完成學習任務。同時,每次根據任務的完成情況為各小組打分并給予表揚,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小組競賽法,讓每個小組完成不同作品的設計制作,完成后各小組統一進行評價,尋找自己的不足,學習他人的優點。通過這種教學法,學生不僅掌握了新知識,還提高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創造性,增強了團隊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

        參考文獻:

        [1]呂巖.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實踐[J].職業教育研究,2010,(11).

        [2]翟哲.《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教學中重在實踐應用的探討[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0,(04).

        第3篇:計算機專業應用范文

        關鍵詞:應用型;轉型;計算機專業;建設

        近年來,我國IT業迅猛發展,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在普遍推行現代化管理的政府機構和企事業單位中,計算機應用技術已經滲透到各個方面。隨著IT業的快速發展和IT技術向傳統產業的不斷滲透,社會對IT人才的需求將繼續增長,但要求也越來越高。目前,信息技術支持人才需求中網絡管理與信息安全、設備維護與顧客服務、軟件開發與硬件維修以及系統配置、監控系統等人才最為短缺。因此加快專業改革,盡快培養出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是應用型轉型背景下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

        我校計算機專業早在2012年就立項為校級重點建設專業,在2014年又被省教育廳立項為浙江省特色建設項目,下面就以應用型轉型為背景介紹我校計算機專業建設的一些思路與做法。

        一、應用型轉型的背景

        教育規劃綱要頒布實施4年來,全國高校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以促進高等教育內涵發展為主線,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著力點,取得顯著成績,呈現許多亮點。

        2012年1月,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強調注重學思結合、知行統一、因材施教,強化實踐教學,加強基地建設,調動整合社會各方資源,形成合力。2013年11月,教育部會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又提出,以職業需求為導向,以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以產學結合為途徑,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具有中國特色的培養模式。

        現代高校依托行業、適應社會,建立產學研合作辦學機制,充分調動政府、行業、企業、研發及金融機構等社會多元主體共同合作,共同參與高校創新人才培養全過程,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實踐價值。走“應用型”道路,強調圍繞行業、產業建設專業群,“應用型”既體現在培養的學生為職場所歡迎,又體現在學校有能力為社會和企業服務。

        提出本科應用型轉型有著特定的背景和含義。從背景來講,有兩個方面:經濟、社會轉型的時代背景和高校畢業生就業的社會背景;從含義來講,有三個方面:人才培養定位于應用技術型人才,科研工作定位于面向行業、產業的應用研究,轉型路徑定位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

        二、計算機專業應用型轉型的基本思路

        1.明確辦學定位

        結合計算機專業特點堅定不移地走特色發展道路。

        2.走應用型道路,專業結構調整先行

        圍繞IT行業、信息產業,建設相應專業群。

        3.修訂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

        由于人才要面向職場,在培養方案中對實踐環節(實驗、實訓、實習等)應予以特別的重視,時間上給予充分的保證。

        4.注重專業核心課改革

        必須結合科技發展、行業需求、工程認證等幾個方面來調整核心課程、改革授課方式。

        5.重視學科――專業的一體化建設

        應用型一是體現在培養的學生為職場所歡迎,二是體現在學校有能力為社會和企業的服務,而服務能力的基礎就是學科的水平。

        6.“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

        所謂“雙師”,更重要是強調能力,強調老師是否適合應用型人才培養,是否具備服務社會的能力。

        三、我校計算機專業建設的現狀與目標

        1.專業建設的基礎

        幾年來,我們一直緊跟時代的發展和社會需求的變化,不斷調整專業結構和課程設置,積極申報新專業,建立專業群,注重“雙師型”教學團隊建設,明確要求每位教師必須選定自己的主攻方向,鼓勵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下,掛職鍛煉或參加實際項目的開發工作,以積累實踐經驗。本專業設置有4個專業實驗實訓室,與市公安局、中國聯通等單位聯合建立實訓基地4個,同時與市內外10多家企業有業務聯系。

        2.目前存在的問題

        經過幾年的努力,計算機專業建設取得了較好成績,但由于辦學歷史較短,經驗不足,在發展中不可避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

        (1)高水平、現代化的校內實訓教學基地建設與高質量實訓項目有待加強

        (2)專業師資隊伍水平有待提高

        (3)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與創新有待深化

        (4)人才培養模式及教學方法的改革有待加強

        3.專業建設思路與建設目標

        (1)專業建設思路。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構建學生健全人格、促進健康成才為目標,通過加強校企合作,落實以真實工作項目為載體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以企事業信息化建設工作流程重新構建計算機專業群的課程體系;通過強化實踐工程能力,加強“雙師”結構和“雙師”素質專業教學團隊的建設和學生的能力培養。

        (2)專業建設目標。

        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建設的目標:

        以IT企業工作任務為載體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為核心,以企事業信息化建設工作流程重組課程體系,建設支撐核心課程的校內外實訓實習基地,抓住實驗、實訓、實習三個關鍵環節,建立以IT企業實際項目為導向的實踐教學體系。

        課程體系建設的目標:

        為了適應社會需求的不斷變化,培養應用技術型的專業人才,參照相關職業資格標準和信息化建設工作流程,采用“大平臺、小模塊”的總體框架理念,對課程體系進行重組,形成一套符合崗位能力要求的、合理的核心課程體系。

        校內實訓基地和校外實習基地建設目標:

        充分挖掘現有實訓基地的潛力,在此基礎上,爭取學校財力和政策支持,新建1個生產性的IT技術創業創新實習基地,1個網絡工程實習基地,更新完善相關軟硬件設備。加強設備管理與維護,并制定和完善相應實習的過程控制與管理制度。

        “雙師”結構專業教學團隊建設目標:

        大力加強專職教師的企業行業一線工作經歷及實踐教學能力,所有專職教師都要參加企業項目實踐,鼓勵教師承擔軟件服務外包任務、到企業進修、參加企業和行業技能培訓等。

        人才培養質量的建設目標:

        針對教學過程建立質量標準和工作規范,健全評價、考評、激勵等管理制度,形成持續改進的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

        4.社會服務能力建設的目標

        (1)技術服務建設的目標。通過同IT企業的緊密合作,依靠校內高水平教師、學生和學校聘請的IT行業專家,創建IT技術服務中心,承接校內外的IT技術服務任務,以提高教師科技開發能力和學生的動手能力,為各類行業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提供技術支持。

        (2)社會輻射帶動能力建設的目標。從技術培訓、教學資源共享、提供實訓環境等方面支持相關企事業單位的需求,為本地區普及計算機技術做出貢獻。其次,以IT技術創業實習基地和網絡工程實習基地為基礎,創建學生創業中心和面向中小型企業的技術服務支持中心,為高年級學生的自主創業和本地中小型IT企業的項目研發、技術攻關提供技術和設備支持。

        四、我校計算機專業建設的具體做法

        (一)學生培養規模和專業方向設計

        為了適應社會需求的不斷變化,培養“適銷對路”的專業人才,改變原來的按專業培養模式變為按專業方向培養模式,確定三個主要專業方向:軟件開發(Java)、網絡安全、網頁設計等。為深化這一建設方向,計劃將“專業內方向細分”與“定向強化”相結合調整課程設置。

        (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

        1.專業定位與特色

        (1)專業定位:培養具備基本科學素質,全面掌握計算機應用技術相關的計算機軟硬件理論以及基本技能,能夠在科研、教育、企業、事業、行政等單位從事計算機應用工作的一線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專業定位應在培養學生基本的計算機理論素質前提下,偏重工程實踐及應用,重點是培養實際編程、軟硬件維護、行業專門工具軟件的使用技巧等能力。強化學生的計算機語言表達、專業技術基礎、信息技術知識面、實踐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構建融傳授知識、培養能力與提高素質為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具有開拓與創新精神的一專多能、通專結合的人才。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具備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

        (2)專業建設特色:以專業模式的改革,帶動課程體系、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改革。在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中,主要表現為:減少課堂教學的總學時數,加強學科基礎內容教學、重點加強實踐動手能力訓練。優化課程內容,壓縮理論課時,加強實驗教學,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設立創新實驗基地和科技競賽激勵機制,大力推動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

        2.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堅持以“以需求為導向,以質量為核心,產學相結合,能力與素養并重”的辦學理念,采用三級保障措施,確保人才培養目標落到實處。

        (1)課程設置上采用“大平臺,小模塊”?!按笃脚_”是通過開設計算機類通用公共課程,如“計算機原理”、“數據結構”、“操作系統”等課程,既可以為后續課程打下堅實基礎,又可以為學生將來的發展和提高提供理論知識儲備,使學生更具發展潛力?!靶∧K”即按照行業企業崗位設置專業方向,圍繞“應用特定技能”培養不同專業方向的技術人才。

        (2)教學方法上引入“項目引導,任務驅動”。形成以“項目為主線,任務為主題,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四主”教學體系。

        以項目統領整個學科體系,教師將項目分解成一個個相對獨立的任務,并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在一定時間內完成,每個任務包含一個或幾個知識點,相關知識點的集合形成每門課程。如圖所示:2.3教學過程中落實“教、學、練、做”四位一體,以“做”為主,“學、練”結合。將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校期間熟練掌握一種程序設計語言;組建一個局域網;設計一個小型網站;開發一個信息管理系統;完成一項多媒體形象設計。

        (三)課程體系與課程建設

        根據IT企業工作流程,通過對典型工作任務分析,確定需要完成的具體實操內容,進而重組課程體系。核心課程的建設要推行“項目引導,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具體做法就是將課程內容劃分具體的工作任務,通過工作任務來掌握相應的知識和技能。

        為了適應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教學管理也必須做相應的改革。第一、制定主要教學環節質量控制辦法,加強過程監督與考評,定期進行質量評估,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和手段。第二、建立完善社會需求、質量跟蹤、課堂效果三項調研的制度。第三、制定校企雙方共同參與的管理和質量保障與監控體系和機制,明確學校與企業雙方的責、權、利;建立有關校內實訓與校外實訓的管理制度和考評辦法。

        (四)“雙師型”專業教學團隊建設

        對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通過安排社會需求調研、企業掛職進修、承擔社會服務外包項目方式,增加社會實踐經驗,以進一步提高其市場拓展能力和專業建設指導水平。在若干年內使具有“雙師型”素質的教師達到80%以上。要求教師必須具備企業頂崗工作或開發實際應用項目經歷,每年在企業工作不少于一個月,鼓勵年輕教師獲得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

        另外還要加強兼職教師隊伍的建設。

        (五)實踐教學基地建設

        繼續加大“計算機應用實訓室”、“計算機組裝與維護實訓室”等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滿足教學需要。積極拓展校外實習基地的功能,除了每年組織學生和教師赴實習基地參加實習之外,爭取與企業簽訂項目開發協議,開展技術研究和應用開發。

        (六)社會服務與對外交流

        專業建設的過程,是擴大學校社會服務的過程,也是增強“校企合作”的過程。通過特色專業建設,加強與本地相關企業的聯系與合作。積極利用資源和專業優勢,大力發展對外服務,堅持“走出去,招進來”的路子,深入市場為計算機應用等服務行業進行員工培訓,提高學校和專業的社會影響力。教師在加強社會服務的同時,積極鼓勵學生進行相應的社會服務,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社會聲譽和就業競爭力。

        參考文獻:

        [1]王勉.基于產學研平臺的高校人才培養困境、成因及路徑選擇[J].江蘇科技大學學報,2012(6)

        [2]傅維利,陳靜靜.國外高校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模式研究[J].教育科學,2005(1)

        [3]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建設現狀及十三五規劃.中國報告網,2015.6.10

        第4篇:計算機專業應用范文

        關鍵詞:高職院校;非計算機專業大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現狀及對策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日益普及,計算機應用能力已成為現代人生活、工作、學習、溝通的必備素質,特別是對以能力為立身之本的高職大學生來說,計算機技術水平的高低和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強弱,已經成為衡量其質量水平和職業能力的重要尺度。因此,高職院校非計算機專業大學生更應具備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然而,高職院校非計算機專業大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的現狀堪憂,影響了牛業后的就業競爭力及專業創新能力。

        一 現狀分析

        長期以來,高職院校非計算機專業學生只重視專業課的學習而忽視了計算機應用能力的訓練,大多數學生使用電腦主要用于QQ聊天、玩游戲和看電影等娛樂活動,而只有很少一部分學生能使用計算機的相關工具軟件解決專業等應用方面的實際問題,相當一部分學生對諸如畢業論文及推薦表之類的版面設計都需求助于人。這種現狀嚴重背離了當前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的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分析這種現狀的成因,筆者認為存在以下幾種:

        1 學生認識不足,重視程度不夠

        高職院校非計算機專業教學大多采用統一的計算機理論教材和上機指導方式,造成學生把計算機只看作…門課程來學習,而不是作為一項能力來培養訓練。大多數學生僅僅是為了通過期中、期末及計算機等級考試,是為考試而學習,學習目的不夠明確,因而對計算機課程的學習不夠重視,學習計算機純粹是為了應付考試,死記硬背,等考完了,所學的計算機知識也隨時間的流逝而忘記。

        2 教學模式僵化,教學方法不相適應

        高職院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課的教學與許多學科一樣,至今仍改不了教師按教學計劃與進度一味灌輸,學生拿著“口袋”一股腦裝的傳統模式,而忽視了高職大學生水平參差不齊的現狀,使得有基礎的學生聽起來覺得缺乏新意而無味,基礎差的學生又有可能因理解跟不上而聽不懂,久而久之嚴重挫傷了大多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導致整體教學質量下降。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一般都采用先講理論再上機實踐的教學方法,而對于操作性很強的課程,這種教學方法則是不可取的。在多媒體教室里,采用教師邊講邊操作、學生邊聽邊看的“放電影”方式進行教學,在隨后的上機實驗課中,學生可能因為種種原因,對內容已生疏,很難象“回放電影”方式一樣重復老師課堂演示的操作,有很多問題需要教師及時解決,而教師面對眾多的學生,在有限的上機實驗課上往往顯得力不從心,無法解決所有學生提出的問題,久而久之,使學生的學習興趣下降,影響教學效果。

        3 教材版本陳舊,內容缺乏專業針對性

        在許多高職院校,非計算機專業大學生使用的計算機教材版本陳舊,內容滯后。所有非計算機專業開設同樣的計算機課程,與本專業脫離太大,搞一刀切,不考慮是否適合本專業、是否以后本專業能用到。開設的有些課程可能以后永遠也用不到,而以后能用到的課程又不開,出現了這樣一種既矛盾又脫離實際的問題。譬如Visual FoxPro6.0被列入所有非計算機專業大學生必修課程的原因就很令人費解,一般的計算機辦公和家用極少用到VFP,純粹是為了應付計算機等級考試的需要。

        4 實驗條件不匹配,考核方式不合理

        目前很多高職院校對實踐教學設施投入不足,學生在理論課學習數天甚至數周后才輪到上機實訓,這樣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對非計算機專業學生的計算機基礎課的考核仍僅限在筆試上,實驗成績只是作為平時成績的一部分,實驗課一般只注重考勤。教師的指導能力和學生實驗能力,從課程體系的考核中幾乎得不到反映,致使不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走入一個誤區――死記硬背。有的學生只會答卷,不會操作計算機,甚至找不到鍵盤上的鍵子,也不知該如何按鍵。這樣的考核方式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埋沒了學生的創造性和求知欲。

        二 對策

        1 高度重視

        首先,作為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的高職院校,應把計算機應用能力作為大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目標之一,高度重視高職大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培養,從師資培訓、新式教材的采編、教學及實驗設施的配備、實訓基地的建設等方面加大投入,切實提高大學生的計算機應用操作技能,使之成為高職大學生所具有的優勢、特色。其次,教育和引導高職大學生重視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明白,掌握計算機的基本知識,熟悉計算機的基本操作和應用,已成為時代對大學生的基本要求,計算機應用能力和專業能力一樣重要,是以技能為特色的高職大學生的立身之本、優勢所在,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 創新教學模式

        (1)實施分層次教學。新生入學后,可以對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組織一次計算機基礎和應用能力的摸底考試,根據考試情況以及不同的系別將學生分層組班,對層次低的班級應適當增加一些課時數,尤其是上機實驗課時數。每個層次的學生采用同一本教材教學,但其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應有所不同,初級班的教學內容需要更細致具體,這樣有利于基礎稍差的學生理解、消化。而且同一個教學班的學生能力相近,對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水平差距不是很大,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兼顧到大多數學生求知的需要,使處于弱勢的學生通過努力實現從弱勢進入優勢的可能,便于在教學過程中引入良性的競爭,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2)進行分項目階段式集中性教學。根據當前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過于分散、實驗條件一時無法根本改善的現狀,可依照專業需求,把計算機課程內容劃分為若干個教學模塊項目,分不同的時間階段進行集中性教學,這樣一方面有助于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與實驗資源,另一方面更有助于強化學生的學習內容與目標,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同時也有利于基礎較差的學生有一定的時間間隔通過自學去提高。

        3 合理運用各種教學方法

        對非計算機專業學生,可根據專業特點來選擇開設與專業相適應的課程項目,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對操作性很強的課程項目,如辦公自動化軟件模塊,可以采用先按設計好的案例進行上機操作,然后再講理論進行案例分析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熟悉計算機開始,從生動活潑的練習軟件開始,引起學生探索計算機知識與技能奧秘的興趣,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創造力。如果實驗條件好的話,還可以把理論課與實踐課合二為一,老師邊講邊演示,學生邊聽邊練,師生互動,使學生自覺參與教學的意識得到加強,實現輕松、積極、活躍的課堂學習效果。這樣不但能加深學生對該節課的理解,而且也能省去教師上機逐一進行輔導理論課上內容的重復過程??傊?,應根據不同的課程模塊項目,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把計算機中抽象的、深奧的理論和不容易被非計算機學生理解的內容盡量講得通俗易懂、化繁為簡,這就需要教師多鉆研教材教法,在教學中巧用形象比喻,善于用生活中鮮活的實例來設計教學案例,以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接受。

        4 改革考核方式

        根據計算機課程具有實踐性和應用性很強的特點,對非計算機專業大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的考核應更加注重實踐應用方面,考核方式也應從傳統的以“筆試”為主向以“機試”為主轉變。較筆試而言,上機考試更能考核學生的能力,并且,學生的每一次上機實驗操作都可看作是一次機試,都要求學生上交作品,從而把傳統的只對學習結果的考核轉變為對學習過程與結果的雙重考核。這樣一方面有利于考核結果更客觀、更公正,另一方面有利于學生學習更有動力、目標更明確。

        5 及時更新教材

        計算機知識、技術更新速度之快,是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這就要求計算機教材要及時更新。眾所周知,好的教材往往能使教與學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從方便于教、有利于學角度考慮,在選購新教材、甚至自己編寫與專業相適應的計算機教材方面,充分發揮教師與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尤顯重要。

        第5篇:計算機專業應用范文

        當前,職業技術師范院校和全國1000多所高校在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方面,從人才培養模式、教學計劃、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法等幾乎是千校一面,都是按“學術型”人才培養,培養的人才普遍是理論略強,實踐能力偏弱,很難滿足用人單位需求。由于學生畢業應用能力都差不多,在就業中很多企業只能優中選優,更愿意接收重點院校學生,因此,造成普通高校出現所謂就業難,出現IT市場高技能人才短缺、低端技能人才過剩局面?;谀壳拔覈咝S蓪W術型向應用型轉型發展,職業技術師院校要抓住這一良好發展契機,率先實現轉型,完成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由學術型向應用型轉型定位。發揮學校的辦學特色,不斷探索職業技術師范院校計算機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為IT市場培養亟需并有一技之長的計算機應用型技術人才,努力實現職業技術師范院校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與用人單位無縫對接。

        二、職業技術師范院校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新途徑

        (一)創新職業技術師范院校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計算機技術發展日新月異、計算機技術應用范圍較廣,這就要求職業技術師范院校在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上要根據自己的辦學水平,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應用能力。緊緊圍繞“應用型”這一人才培養目標定位,重新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教學計劃等,探索構建有利于培養計算機專業應用型人才的新模式。

        1.構建校企合作“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學校要創造條件與國內外企業開展聯合辦學,開創實訓基地,為學生提供更多校外實訓機會。

        (1)“3+1”人才培養模式學生在校學習3年計算機專業課程,然后去企業實習1年之后就業。

        (2)將企業生產基地引進校園的人才培養模式學校只負責提供場地,企業負責投資設備和派遣計算機項目工程師來校免費對學生進行教學培訓。進行實際應用項目研發,根據校企雙方協議,學生畢業后可到培訓企業就業。學生不用走出校門,就能得到崗位能力提高,達到學校、企業和學生共贏目的。

        2.“項目教學”人才培養模式。學校在教學中,聘請校內外有實際項目開發經驗的工程師為學生開展授課、培訓指導。

        3.“導師制、分方向”人才培養模式。學校將計算機專業分成軟件工程、計算機應用技術、網絡工程等方向,從大二開始對學生進行分方向教學。同時,為學生配備專業導師,在導師的指導下完成后三年的學習任務。

        4.學科競賽與考取證書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學校積極組織學生參加ACM競賽、思科認證等各類計算機學科競賽和技能認證考試,通過這些學習活動鍛煉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5.構建課堂教學和自主學習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組織教師設計、開發網絡精品課,綜合性實驗項目等建設計算機課程教學資源庫,開放網絡教學平臺,滿足學生課下自主學習。

        6.加大計算機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計算機技術應用無處不在,計算機學科與其他學科交叉性較強,因此,學校要為計算機專業學生提供通信、電子、建筑、財經類等選修課程供學生選修,有利于拓寬就業渠道和為國家培養復合型人才。我校在過去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上,曾嘗試過以上模式的教學與實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促進了學生就業,但還有待學校更加高度重視和不斷完善。

        (二)建設一支高素質、高水平計算機專業“雙師型”教師隊伍

        學校要加大教師隊伍建設資金投入,通過高薪引進或培養培訓“雙師型”計算機專業課教師。

        (三)完善構建計算機專業教學過程監控和考核體系

        建立學校教師教學督導隊和學生意見反饋平臺,實施對教學過程全程監控,同時建立期末考試和過程考核相結合多元考核方法。

        (四)重視對學生開展人生觀、學習觀、就業觀思想教育

        第6篇:計算機專業應用范文

        計算機專業是一類實踐型強的專業,對學生的實踐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傳統的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已經不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必須建立一種新型教學模式,用來提高計算機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尤其對應用型本科院校尤其重要,翻轉課堂是最近幾年產生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經過實踐證明是比較適合計算機專業人才發展需要,本論文主要從計算機應用型人才與就職能力不足問題分析、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與計算機應用型人才培養進行闡述翻轉課堂在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中的應用,希望為研究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專家與學者提供理論參考依據。

        關鍵詞:

        翻轉課堂;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企業需要大量應用型人才,而我國高校培養出來的人才已經不適應社會發展需要,這也是我國現在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個主要因素。高校開設專業沒有經過調研,社會是否需要這方面人才,在課程內容設置上,沒有根據企業需要進行課程設置,還是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以教師講授為主,沒有實現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符合企業人才需要標準。計算機專業是計算機類比較早的專業,現在發展比較成型,企業需求量也很大,但是現在應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養模式上還是以傳統高校教學模式培養學生,沒有體現實踐型,不能滿足計算機相關企業的人才要求,必須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建立一種以翻轉課堂的模式在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培養企業需要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1計算機應用型人才與就職能力不足問題分析

        1.1專業定位與社會發展脫節

        專業發展必須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現在高校開設什么專業應該是市場說的算,開設那些課程企業說的算,專業發展定位一定要準確,要根據社會發展需要進行定位,建立符合社會發展的人才培養方案,培養企業需要的計算機應用型高級人才。高校培養出來的計算機人才,必須適應職業崗位能力要求,能滿足計算機類企業人才需要,建立一個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培養應用型計算機人才,提高學生職業崗位能力,解決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1.2知識面不寬、廣度不夠

        現在應用型本科院校開設的課程對有的工作崗位不適應,開設多數都是軟件類課程,對一些計算機硬件、計算機基礎專業課程、網絡與通信課程等開設很少,都是根據企業需要,開設軟件開發課程,知識面窄、廣度不夠,學生能適應的崗位少,不符合應用型本科院校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

        1.3教學模式未能與現代教育教學理念、計算機科學與應用的發展同步前進

        計算機科學技術不斷發展,應用領域不斷擴大,取得一定成績,教育教學理念不斷更新,先進的教學手段不斷應用在教學中,但現在高校教學模式更新速度比較慢,不能滿足現代教育教學理念、計算機技術發展需要,必須及時更新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培養,提高學生職業能力,適應社會發展需要。

        2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與計算機應用型人才培養

        2.1基于MOOC平臺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翻轉課堂與傳統教學比是一種倒序,需要依靠計算機網絡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高校數字化校園的建設,為翻轉課堂實現提供了可能,MOOC平臺的建立,為教師素材的提供場所,是學生預習的場所。其主要是利用錄屏軟件將授課過程錄制下來,然后將錄制的視頻上傳到網絡上讓學生在家里看視頻、聽講解,騰出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上完成作業或實驗,并對其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處理。這種教學過程不同于傳統的課堂聽教師講解,課后做作業的傳統教學習慣,可以說顛覆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并且最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學生可以利用其平臺進行預習、復習,提問等操作,對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增強創新意識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2.2實施計算機課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意義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教師在課堂教學角色發生轉變,傳統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改變為學生是課堂主角,教師在課堂上是組織者與實施者,搭建教學平臺,在課堂以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為目標。計算機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指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將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課堂內學生應更專注于主動的基于項目的學習,共同研究解決本地化或全球化的挑戰以及其他現實世界面臨的問題,從而獲得更深層次的理解。教師不再占用課堂的時間來講授,從而能有更多的時間與每個人交流。計算機專業課程實施翻轉課堂,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利用教學平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提高了學生創新能力,對培養計算機專業應用型人才提供了技術保障。

        2.3計算機專業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施研究

        翻轉課堂在教學中的應用,需要一定的技術支持,數字化校園網的建設與完善,對翻轉課堂在校園中普及提供了可能?;ヂ摼W的普及和計算機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使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變得可行和現實。此外,與計算機專業相關的課程一般都具有很強的實用性,教師和學生都具有較好的計算機基礎,借助計算機進行教學和學習輕車熟路,而且網絡上關于計算機課程教學和學習的免費資源非常豐富,不僅涵蓋范圍廣,而且更新及時,這都為計算機課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有效實施提供了保障。

        參考文獻:

        [1]周群.計算機公共基礎課中的學習問題及應對策略[J].計算機教育,2015(04).

        [2]何克抗.從“翻轉課堂”的本質,看“翻轉課堂”在我國的未來發展[J].電化教育研究,2014(07).

        [3]朱宏潔,朱赟.翻轉課堂及其有效實施策略芻議[J].電化教育研究,2013(08).

        [4]張翠英,溫衛中.地方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02).

        第7篇:計算機專業應用范文

        關鍵詞:實驗教學;教學資源;分類管理;多方位考核

        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劃”的制定和實施推動了高校開展教學改革的浪潮。由于計算機硬件、軟件的更新速度快,技術發展日新月異,高校的計算機專業在各個方面都需要進行有效的改革。其中,實驗教學是鍛煉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環節,對實現“在創新教育和素質教育下培養復合型人才”的目標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針對當前實驗教學環節相對薄弱的現狀,各個高校都做出了行之有效的努力,不斷地完善實驗環境,加強軟件建設,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下面將介紹安陽師范學院針對硬件資源性能差別而試行的實驗室功能性分類的運行辦法,以及與該運行辦法相應的分階段、多方位實驗考核體系。通過近幾年的運行以及對學生的考核證明此次實驗教學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計算機綜合應用能力,使學生適應社會需求,并得到社會的認可。

        1.實驗教學改革的目標

        計算機專業是一個具有很強的技術性的專業,對學生的動手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其實驗教學顯得尤為重要。在傳統教學中,存在重理論、輕實驗,實驗類型存在驗證型居多、設計型少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提高,需要通過實驗教學體系的改革、考試方式的改革有效地解決實踐環節薄弱的問題。

        首先,加強硬件建設,重視軟件配備,適應技術發展需求。計算機的軟、硬件技術發展非常迅速,依據信息技術發展功能價格比的摩爾定律,計算機芯片的功能每18個月翻一番,其價格卻減一半。自1971年美國Intel公司首先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塊微處理器芯片4004以來,幾乎每隔2-3年就會推出新一代的微處理器產品。因此,我們要在盡量節省投資的前提下,加強實驗室的硬件建設,同時以相應的軟件配備相輔相成。實驗室在安裝一些必備軟件后,再針對不同專業,配備各種軟件,從而滿足學生的使用要求,提高實驗教學質量。

        另外,要充分利用資源。實驗室的建設投資是有限的,因此只能購置有限數量的新設備,這就存在新舊設備性能差異的現象。如果不能進行合理地管理,會使一些性能稍差的機器處于閑置狀態,而性能優異的機器又供不應求。因此,實驗室現有資源必須做到合理分配,有效使用。

        最后,要讓每一個學生得到足夠的鍛煉。計算機專業對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要求很高,無論是基本的操作練習、計算機構成等基礎知識的學習,還是后期專業知識的深入和提高都和實驗學習密不可分。因此,我們必須盡量滿足每個學生在每個學習階段對計算機的使用需求。

        2.實驗室分類管理及實驗考核

        為了滿足實驗教學的改革目標,提高實驗設備利用率,盡量增加每一個學生的實驗室使用時間和效果,安陽師范學院制定并執行了實驗室分類管理和階段性、多方位考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該模式的運行方式見圖1。

        2.1實驗室功能性分類管理

        為充分利用資源,我們將所有計算機進行了整合分類。根據計算機的性能以及教學的需要將實驗室按功能進行了分類,其中包括:基礎實驗室、綜合設計實驗室、畢業設計實驗室和科研實踐實驗室。

        基礎實驗室集中了一些性能較差的計算機。這些計算機已經不能滿足運行大型軟件的需求。我們只在這些計算機上安裝基礎軟件。它們主要功能是幫助學生初步認識計算機的主要部件,學習組裝和維護的簡單知識,并且可以讓學生完成Windows操作系統的基本操作以及Word、Excel等常見軟件的學習。其實驗內容主要由任課教師根據講授內容確定,相應實驗的課時安排也由任課教師做統籌安排。

        新生入學后,只允許進入基礎實驗室。該實驗室在周一到周五的8小時工作時間內,主要滿足相應課程的實驗教學要求。每晚7:00-9:00以及周末向學生開放,學生可以自由進入,在管理員的幫助和監督下練習,從而強化課堂知識,提高操作熟練度。這樣可以保證學生除實驗課之外還有足夠的時間為之后的階段性考核做充分準備。

        綜合設計實驗室由一些性能居中,能夠運行Visual Studio、JAVA、Photoshop等軟件的計算機組成。該類實驗室的功能是滿足數據結構、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數據庫設計等課程相應的實驗教學要求。網絡實驗室配備了網關、交換機等思科網絡設備,除能夠完成上述課程的實驗教學外,更有利于進行計算機網絡、組網技術等課程的實驗教學。除完成課程實驗教學之外,本類實驗室為學生更深入地學習本專業,培養學生在某一方向的研究興趣和能力,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及創新能力提供了硬件和軟件支持。實驗內容分為必做部分與興趣部分。必做部分由任課教師指定,旨在加深學生對基礎理論的理解,建立科學的思維方法、科學的工作態度和協作精神;興趣部分可在往屆學生提供的精選題目中選擇,也可自選,教師會將優秀的題目選人往屆精選題目庫。

        學生只有通過了第一階段的考核才能進入綜合設計實驗室學習。該實驗室除了滿足正常教學需要課時外,全天向學生開放,這樣學生在閑暇時就可以進入實驗室學習。本類實驗室的管理員職能發生了變化,只進行實驗設備的使用監督。實驗課可以由教師進行輔導,自由時間學生要加強自主學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期間,將進行多次考核,考核合格者才能繼續在該類實驗室內學習。

        畢業設計實驗室和科研實踐實驗室由性能較高的計算機組成。這批機器運行速度較快,甚至能夠滿足網絡模擬、圖形計算等要求。畢業設計實驗室主要讓學生進行畢業設計。在該實驗室內進行的實驗題目是由學生向其畢業設計指導教師證明題目的可行性,是通過了開題審核的。只有選定畢業設計且通過了開題答辯的學生才能進人畢業設計實驗室。該類實驗室內的計算機數量有限,盡量滿足平均3個學生一臺,因此全天向學生自由開放,從而保證每個學生都能有充足的時間完成畢業設計。

        科研實踐實驗室用于支持完成科研課題。這類實驗室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自律意識要求很高,只有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少數學生可以通過課題負責教師的選拔進入該類實驗室。在該類實驗室的學習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這類實驗室保證每人一臺計算機,全天自由開放。實驗室由學生自主管理,指導教師負有監督責任。

        2.2分階段、多方位考核

        為了配合實驗室分類管理機制,并考查學生在實驗室的學習結果,我們制定出分階段、多方位的考核方式。

        學生在入學進入基礎實驗室學習滿一個月后,可以提出考核申請。這階段的考核主要從實驗理論、實驗操作、實驗出勤和實驗室維護幾個方面進行。實驗理論考核要求學生完成從計算機基礎題庫中抽取的相關試題,這部分成績占總體考核的30%;實驗操作要求學生完成一個知識涵蓋較全、設計完整的題目,該題目由任課教師提供,占總成績的50%;實驗出勤和實驗室維護主要考查學生在該實驗室學習的過程中是否能夠保證足夠的練習時間,是否遵守實驗室公約和規章制度,各占總成績的10%。4項考核指標的總成績達到85分以上者視為合格,才能獲得進入綜合設計實驗室的資格。

        學生在綜合設計實驗室學習的時間較長,要經歷計算機專業的主干課程。因此,該階段要進行多門課程、多種方式的考核。首先,每門課程的任課教師要收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提交的實驗報告,這將作為一個指標計人綜合考核成績。其次,每門課程在學習結束時要進行一次結課考試,考試形式可在以下兩種中任選: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兩個綜合驗證性實驗或者提交一個有創意且結構完整、清晰的設計。

        學生在畢業設計實驗室和科研實踐實驗室的學習不再進行階段性考核。但指導教師會對學生進行監督,隨時終止不遵守實驗室規定、不珍惜實驗時間的學生的使用權利。從而,凈化實驗室環境,提高實驗設備的使用率。

        3.改革成果

        實驗室功能性分類管理和分階段、多方位考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經過幾年的實踐與不斷完善,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有效提高了學生利用計算機解決本專業領域問題的能力,達到了大學計算機教育的目標。

        幾年來,安陽師范學院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的學生在各類專業比賽中取得喜人成績。2008-2012年連續5年的時間里,在湖南省大學生“Flas制作”大賽中一直保持總分排名第一;2009年、2010年、2011年3次獲得全國數學建模大賽二等獎;2008-2011年連續4次獲得河南省“大學生挑戰杯創業計劃大賽”金獎,2012年在河南省大學生程序設計大賽中獲得1金2銀的好成績。學生的計算機綜合應用能力明顯提高,畢業后很受企業的歡迎。

        安陽師范學院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科研實踐實驗室中的“中文信息處理”實驗室、中美智能信息處理聯合實驗室分別在2009年、2012年被評為省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這些成績激勵我們再接再厲,在以后的實驗教學中做出更多的努力。

        第8篇:計算機專業應用范文

        我國的大多數高等院校在專業設置中都加入了計算機相關的類別,而高校在人才競爭中為了更好的取得優勢都更加注重對于質量的培養,同時,高校對于人才的培養也極大程度的迎合了當地的經濟發展狀況。計算機專業類別在我國也屬于重點培養的產業,應充分迎合服務產業的轉型升級,緊緊圍繞行業發展需求培養人才。一是進一步改進和完善專業設置方面,創出自己的品牌,獲得競爭優勢。二是充分利用了當地的互聯網產業以及特色產業等培養出了新型的教學課程,其中對于專業特色的定位也使人才的培養更加具有競爭力,同時,計算機教學體系也在進一步的加以改進和完善,這對于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2高校的課程設置需要更加注重實踐教學

        在進行工程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對于課程的設置需要參照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來進行相應的設置,同時用人單位也會對畢業生的能力和學習質量進行相應的反。但在很多高校教學中,對于實踐能力與實際的要求依然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其中主要表現在對于工程實踐能力相對較弱,并且在進行團隊合作時缺乏足夠的創新,因此就必須要對當前存在的問題加以有效的解決,而課程設置中加入了課堂實踐后對于學生能力的提高也有著很大的作用,以實現教學內容和學習情境一體化、教學案例與項目內容一體化、課堂與實習地點一體化。一是增加綜合實戰項目。整合優化專業基礎課,突出職業技能培養,增加綜合項目實戰,提高實踐學時比例。二是強化頂崗實習,使學生在校期間就能獲得項目經驗,實現了學生學習與就業崗位的無縫對接。三是密切產學合作,注重軟件新技術、新規范、新方法的引進,及時調整課程體系,更新教學內容,改革實踐能力培養機制,更好地利用企業資源,探索有效的能力培養模式和途徑。

        3挖掘教師潛能,建設"雙師"結構教學團隊

        一個優質的教學團隊能夠更好的建設出高質量的學科課程,并且多元化的教師隊伍也是目前教學的整體要求,很多學校都將師資隊伍的建設作為教學建設的重點內容,在充分的挖掘教師教學實踐潛能的同時,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也會相應有所提高。按照行業技術標準,通過培養專業帶頭人、培養骨干教師、選派教師下企業頂崗實踐或進修、聘請企業一線技術、管理專家擔任兼職教師等措施,組建了一個以專業帶頭人為引領、專業骨干教師為核心、專兼職教師相結合的"雙師"結構教師團隊。高校在聘請教師的同時,也要鼓勵教師們積極的申請教學專利,并且讓教師鼓勵學生們更好的參與到教學實踐當中。而教學和科研等內容也要逐步的進行,這樣教師的教學積極性也會大大提高。

        4構建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目前人才培養質量監控體系存在的主要問題有:重視對知識掌握的監控,缺少對實踐環節的監控;重視對課堂和校內學習的監控,缺少對校外實習的監控;缺少企業、行業等社會方面的參與。改變這一問題,需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制定主要教學環節的質量標準和規范,并將標準和規范作為教學過程實施和考核的依據。二是建立了適應創新型、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考核評價體制,將校內考核與企業實踐考核相結合,能力考核與行業權威職業資格認證相結合,技術能力考核與職業素養考核相結合。三是注重對實踐環節的動態的過程監控。將實驗、課程設計、校內項目實訓和校外實習作為考查學生專業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內容。四是引入政府、企業等社會力量的參與,把企業高級工程人員納入高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參與培養方案的制訂、項目實訓的指導以及校外畢業實習的監管,多管齊下更利于工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與社會崗位的對接。

        5結語

        第9篇:計算機專業應用范文

        關鍵詞:高職;計算機;應用能力;培養;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9599 (2012) 05-0000-02

        由于我國高等教育歷史上長期發展高等??平逃蔀槁殬I教育只是近一、二十年的事情,因此在教育類型特征上,更多的體現出“高等”的屬性,而較少體現“職業”的屬性。因此,如何實現這一轉變成為迄今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一道難題。

        一、我國高職計算機教育的發展與現狀

        在“十七大”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本世紀頭20年經濟建設和改革的主要任務是:“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基礎產業和制造產業為支撐、服務業全面發展的產業格局。”依據此精神的指導,高職高專的專業建設格局也依據該思路在進行不斷的調整,一批高新技術的專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而在這些高新技術專業當中,計算機類專業是發展最為迅猛的專業之一。計算機類專業是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與改革的重要力量,是我國高新技術人才培養的重要來源。

        (一)高職高專計算機類專業面對的狀況

        當前我國高職高專計算機專業還沒有明確統一的專業目錄;還沒有形成國家級的教學統一的指導標準;不同地區之間的發展水平相差巨大;教學指導思想還未形成統一;高職高專計算機教學指導委員會剛剛成立,還沒有發揮大的作用;沒有全國性的學術組織;課程體系陳舊、教學內容滯后于實際需要、實踐實訓環節仍然不足。

        (二)高等計算機職業教育的典型特征

        “高等”和“職業”雙重屬性是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基本特征,在“高等”和“職業”兩個屬性中,“職業”屬性更為本質,其關系可以表示為高等教育領域內的職業教育,前者是教育的范疇,后者是教育類型的本質。

        我國自改革開放起來,上世紀90年代末期,計算機專業高職人員一度成為“俏型人才”。從上世紀90年代末期至今,我國高職教育逐漸反映出其“功利化”的現狀,從現有我國高職院校來看,我國大部分高職教育院校前身是成人院校,一些為中等職業教育機構起家,有的是自學高考的助學機構轉型而來,各個學校不僅起點各異,差別很大,辦學經歷、師資狀況以及專業設置和特點更是復雜多樣、參差不齊。而為了適應權威部門的評估要求和滿足市場的人才需求,現階段各高職院校的實踐探索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二、基于我國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培養分析

        仔細分析不難發現,當前我國各高職院校正如火如荼開展的教學教改,重點幾乎都在專業領域,以計算機應用專業為例,大家關注的均是如何“突出特色”的“個性發揮”,即提高學生職業化的專業技能及應用水平等“硬實力”,全國范圍內掀起一股“校企合作培養應用性人才”的熱潮,可謂如火如荼,各種培養新的模式層出不窮,然而,一味追求的“硬實力”結果是:光有技術的人才而缺乏綜合素質體現,這類計算機應用型的高技術人才也逐漸在被機構所忽視,基于企業和單位正在悄然變化的選人用人標準。

        而對于更加基礎和重要的“成長共性”,即加強對學生職業規劃、思想品質和精神素質等“軟實力”的培養教育普遍重視不夠,從而出現了與如火如荼的專業課改革相比,承載素質教育使命的公共基礎課卻備受冷落的冰火兩重天局面。更有甚者,一些院校因為需要加大專業課的實踐課時,將部分人文素質課程要么壓縮課時,要么干脆取締。

        三、基于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創新人才培養

        堅持以學生為本,著眼于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建設,促進教學資源整合,深度挖掘教學管理內涵,凝練辦學特色,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創新型高素質技術人才培養優勢,探索創新之路,實現高等職業教育的跨越式發展,才能保持高職院校的核心競爭力。

        基于當前高職學生的共性特點和實際需求??陀^地講,與升入本科的同齡學生相比,絕大多數高職學生應屬于中國應試教育“優中選優”競爭中的弱者和受害者。在中小學階段,他們不僅未能很好適應我國應試教育“多試高分”的環境,也沒有很好地得到德育、體育、美育以及其他能力和心理素質的培養,進而沒有很好地掌握做人做事的方法和技能。正是由于文化基礎較差,頭腦中缺乏網狀的知識結構,不會用聯系的方法思考問題,又大大制約了學習效果,從而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備受打擊??傮w看來,缺乏明確的人生目標,自卑心理較重,不良習慣較多,學習主動性、探索性不足,是高職學生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高度關注學生的成長經歷、思想實際和現實表現,在勵志教育、人格塑造、適應能力和良好思維習慣等“軟實力”培養上下工夫,使高素質與硬技能并駕齊驅、比翼齊飛。否則,將會使高職學生的“短板”更短,進而使其優勢難續。

        (一)重視知識、能力、素質并重進行人才創新能力培養

        教育教學實踐中開拓創新,樹立現代教育教學理念,在傳統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的基礎上,確立全新的現代教育觀和人才培養模式,為培養創新人才提供了科學的理論指導。為推進創新人才培養,明確高等職業教育的根本――就業教育,在辦學上既要區別于普通高等教育,又要區別于中等職業教育。從這一層面上講,高職特色就是高等職業教育的特征,即:以培養高素質技術人才為根本任務,以適應社會需要為目標,以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和培養方案。培養的學生應具有基礎理論知識適度、技術應用能力強、素質高、創新意識強等特點。

        培養目標明確定位:面向生產、面向實踐、面向發展,培養既懂理論、又能操作,既能當干部、又能當工人的思想好、理論厚、技術硬、創新意識自覺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體現人才培養目標的全面性。按照“教育、科研、生產、經營”四位一體的辦學模式和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以興趣驅動與問題探究為出發點,為學生個性發展創造條件,著力構建有利于大學生成人、成長、成才的人才培養體系,積極探索培養“有創意、能創新、善創業”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新途徑。

        把實踐教學作為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關鍵環節,從拓展知識視野,訓練操作技能,鼓勵個性發展,培養創新能力,養成職業習慣等方面入手不斷推進教學改革。建立長期穩定的實習實訓基地。合作教育不僅使學生畢業后能迅速適應工作崗位的要求,形成“雙贏”的局面,而且對培養學生實際工作中的創新能力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內培外引構建高水平隊伍創新評價機制培養創新人才

        為培養和引進更多的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加大引進高層次人才的同時,也注重培養學院現有的師資力量,積極承擔國家、省、市教科研項目,編寫出版教材。校際合作,資源共享。并廣泛開展國際間的文化、學術交流。為有利于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充分發揮評價指揮棒的導向作用,改變傳統的教育評價體系,建立新的評價機制和體系。首先,在學生的學業評價中,注重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評價。建立起科學、合理、全面地評價高職學生學業的“結構成績”,將考試成績、作業、動手與實踐活動、學生互評和任課教師綜合評價按一定的比例計入學生的學業成績。形成一套科學、合理、完整、嚴謹的學生學業評價體系,將有力促進教學相長,取得明顯成效。在關注每一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的同時,注重培養理念與培養模式的創新,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全面成長。關注學生成長、培育創新人才已成為當前的主題和任務。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在注重對學生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培養的同時,積極拓展第二課堂,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增加社會實踐活動為主體的科技文化活動體系,切實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堅持以學生為本,著眼于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建設,以改革促發展,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體制改革等各個方面進行同步入手。利用民營機制優勢,創新校內管理體制,科學布局、合理用人,激發辦學活力和教職員工工作熱情,以及對職業教育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參考文獻:

        [1]任文娟,李敏.高職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培養研究[J].科技信息,2010,16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天天综合网久久 | 五月网婷婷字幕国产在线观看 | 亚洲啪精品视频网站免费 | 日韩精品欧美国产精品亚 | 亚洲国产精品原创巨作AV无遮挡 | 欧美国产一级毛卡片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