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校園突發事件處理步驟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隨著市場化經濟的不斷完善,貧富差距的加大,高校的不斷擴招,后勤進一步的社會化,校園似乎不再是單純學習的地方。近年來,校園打架、自殺等突發性事件屢見不鮮。突發性事件因其發生突然,且有一定的時間積淀,因此一旦出現,往往會造成極為嚴重的負面影響。在高校,可以說輔導員是與學生接觸最多、關系最深的伙伴,是大學四年校園內外的“保姆”,因此,學生中如果出現什么變動或突發事件,首當其沖的就數輔導員老師。而目前高校輔導員普遍年輕化,在應對緊急事務的能力上有所欠缺,有的輔導員在處理過程中勞心費力,而最后結果卻不盡人意,因此,輔導員要妥善處理好各種緊急事務,就要了解這種事件的發生原因,采取正確的方法進行疏導和教育,預防這類事件的發生,同時也要掌握一定的處理程序和原則。
一、突發事件的定義及特征
突發事件是指在學生日常生活中突然發生的、預料之外的不良事件或矛盾沖突的爆發。如學生之間打架、意外受傷、情感糾紛等。它主要有以下顯著特征:
1、突發性。由于事發突然沒有預先的思想準備,也往往是一個發生、發展、急劇變化的過程,使教師沒有充裕的時間仔細思考處理的對策,因而突發事件給人出乎意料的感覺。
2、不良影響性。這類事件一旦發生,往往給全班學生帶來一定的震動、使學生的注意力馬上聚焦于事件的發展,會對多數人的思想產生沖擊,帶來一些負面影響。
3、緊迫性。突發事件往往具有緊迫性,這類事情一旦發生,往往要求教師必須馬上作出判斷,因勢利導,隨機應變,防止事態的進一步擴大,使事件的影響得到及時控制。
4、影響的廣泛性。突發事件往往會對學生的心靈產生一定的震撼,不僅在學生群體中能夠以極快速度傳播,而且能夠迅速的傳播帶家庭到家庭、社會,對全社會都會造成嚴重的影響。如校園傷害案件,一旦發生,不僅學生心靈會受到傷害,而且能通過各種各樣的渠道傳播到社會,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
二、引發高校突發事件的原因
(一)思想上的不成熟
大學生階段是青年人成長的重要階段。在此期間,青年大學生通過學習和社會實踐,漸漸的走向成熟。這一時期,他們朝氣蓬勃,有沖勁有創造力,但同時也常常會思考問題不全面、不成熟,部分人容易受到誤導或者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從而一時糊涂,違反校紀校規,甚至違法犯罪,在成長的路上走一段彎路。
(二)人際交往障礙產生焦慮
大學生在校期間,不僅要個人努力學習和實踐,同時也要在校園生活中慢慢學會如何處理人際關系,如何與他人打交道。
但是目前的大學生,相當一部分是獨生子女,多是在父母及家庭的照顧和寵愛下長大的,在這樣相對封閉的環境中,他們都是人際關系的核心。而來到大學,他們遠離家庭,面臨新的環境,如何處理人際關系,特別是處理人際之間的矛盾常常是橫亙在大學生面前的一道難題。其中,宿舍矛盾是最常見的人際交往問題,不少學生也會因為無法和他人處理好關系而產生焦慮。
此外,關于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出現的障礙與焦慮,近年來還出現了一些新的趨勢,例如網絡進入大學生日常生活。網絡可以用來更好的交流與溝通,但另一方面,網絡也可能導致大學生沉迷虛擬世界,從而變得更加孤僻,不善于與人相處。嚴重影響了學習和自身人格的完善。
(三)戀愛等情感問題
近年來,由于戀愛等感情問題而導致突發遇緊急事務的個案,占據了此類事務很大的比重。現今大學生戀愛在校園中早已是非常普遍的事情,由于高校婚戀政策的適度放寬,近年來在校大學生結婚的新聞,也時常見諸報端。大學生戀愛是青年人成長過程中對于情感的需要的體現,也是大學生校園人際關系的重要一環,但是很多大學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脆弱,或者在婚戀問題上沒有真確的認識,一旦出現失戀等感情的變化,就會出現從情緒到行為上的偏差,或影響學習,或生活空虛,甚至出現其他更為嚴重的后果。
(四)前途困擾和就業壓力
對于很多高年級大學生來說,常常會因故為前途問題而困擾。究竟是繼續深造還是踏入社會開始工作?是在國內讀研究生還是申請出國?要在工作和直升、保送研究生之間如何選擇?諸如此類的問題會一直困擾著大學生。而近年來,大學生就業的競爭空前激烈,許多大學生為了獲得一份好的工作,終日奔波于各種招聘會,忙于應付各類考試,承擔著沉重的壓力。所有這些,使得大學生備感肩上的壓力之大,也使得大學生很容易因為求職、職業選擇、前途規劃而產生焦慮。
(五)經濟壓力
在目前的高校中,部分學生因為家庭經濟情況比較困難,或者家庭突然遭遇變故導致產生各類情緒、心理問題,并可能導致行為偏差。國家對于貧困大學生總的來說予以了和大的關注和政策上的扶持,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高校中,如何關心與照顧貧困學生,還是一個很大的課題。另一方面,受到現今商業社會的風氣和社會上一些拜金主義思潮的影響,一些學生一味追求高物質享受,追求金錢帶來的快樂,無心學習,甚至會因此走上違法亂紀的道理。
(六)心理障礙和疾病
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說,心理障礙和疾病不是一個獨立的誘因它與上述幾個誘因都有關聯。之所以將“心理障礙和疾病”作為高校政治輔導員可能面臨的突發事件的誘因,是因為最近數年來,高校大學生由于心理障礙或者精神疾病導致各類事故頻頻發生,有急速上升的趨勢。例如,有調查指出:“近年來大學生的心理問題、精神疾病呈上升趨勢。(據調查,因精神疾病休學的比例占到40%左右,北京大學心理中心咨詢者中精神疾病患者占到了60%)由心理問題引發精神疾病已成為修學、退學、學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突發事件盡管具有突發性和出人預料性,但是只要我們在平時把工作做好做細做扎實,有些突發事件還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一)平時善于化解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矛盾。矛盾的產生無法避免,但是矛盾是可以化解的,教師應當善于化解矛盾,將突發事件產生的可能性降低到最小。學生學習、生活一起,不免會產生一些誤會,甚至矛盾,幫助他們解開癥結、清除矛盾是我們教師的工作之一,老師要及時關心、了解矛盾雙方學生的情況,直到真正化解為止。
(二)要善于觀察,將突發事件的苗頭消滅在萌芽中。突發事件看似突然但實際上是有跡可循的。這就需要教師在管理學生的過程中善于觀察,將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不給突發事件產生的機會。比如說在上課中兩名同學發生爭吵,那么教師就應該馬上去干涉,不讓他們繼續吵下去,不然隨時都可以由爭吵發展為斗歐。
四、輔導員處理緊急事務的基本步驟和程序
(1)第一時間趕往現場,果斷采取措施
一旦發生緊急事件,輔導員應該力爭在第一時間內趕往現場,了解事件的情況,果斷采取措施,控制事態,并進行適當處理。
(2)了解情況,掌握信息,向分管領導匯報情況,與家長聯系
當發生突發與緊急事務時,輔導員首先要保持鎮定,不能慌張。要盡快去了解事件的情況,通過詢問、調查,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和前因后果。及時向院(系)分管學生工作的領導和老師匯報情況,如有必要,盡早和學生家長取得聯系,盡可能的爭取到家長的配合與幫助,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
(3)做好善后工作
首先,是對當事學生的處理。一方面,輔導員應當根據相關校紀校規作為緊急事務處理的依據,另一方面,輔導員也要注意保護學生的利益,以治病救人作為工作的方針;其次對于當事學生,無論是本身受到傷害,或者是將受到處分,輔導員都要和學校、院系以及家長共同努力,幫助學生調整心態使他們盡快的重新開始正常的學習生活;再者,輔導員要對事件進行總結,吸取經驗教訓。盡量避免此類事件的再次發生。
新西蘭是一個非常重視教育的國家,同時在尊重生命意識的強烈影響下,新西蘭社會對學校的校園安全問題十分關注。新西蘭中小學采取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校園安全管理措施,有效地保護了學校成員的生命安全,維護了學校的正常教育教學秩序,贏得了社會公眾對學校的信任,為新西蘭的高質量教育活動開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一、校園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框架
新西蘭中小學校園安全管理工作的實施通常以一年為周期,包括計劃、執行、檢查等環節的六個步驟:①結合學校情況提出學校的安全管理計劃;②制定各項工作的時間進度安排,明確各項行動的職責:③提交校董會批準;④按計劃采取行動:⑤定期向校董會匯報進展:⑥進行年度檢查,準備下一年的安全計劃。
在計劃環節中,學校安全工作負責人結合學校實際制定(或修正)學校的安全政策、安全目標、學校成員安全職責、安全管理程序、安全教育組織安排等。安全政策在新西蘭政府及教育部頒布的《新西蘭健康安全工作修訂法》、《國家教育指導方針》及《公立中小學健康安全行為準則》等指導下制訂,是學校安全管理工作開展的指導方針。安全目標的制定遵循“SMART”的原則,即specific(特定的)、measur—able(可測量的)、achievable(可達到的)、relevant(相關聯的,與學校全體成員相聯系)、timely(適時的)。
檢查環節的主要工作是對學校安全目標的達成情況、學校自我安全評價(學校成員代表對學校安全的評價)的結果、學校成員的參與度、相關安全法規的遵守情況、安全工作的改進過程、校園安全教育開展情況、仍沒有解決的安全問題、提高學校安全的建議等方面進行回顧和檢查,并為下一年度學校安全管理工作計劃的制訂提供參考。
二、校園安全危急事件管理
安全危急事件管理是學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重點和難點。新西蘭中小學把校園安全危急事件管理作為學校安全管理程序的重要環節,特別加強了對校園危險、突發事件的管理,并建立了安全事故的報告制度。
1.危險事件管理
校園危險是指能夠導致危害的活動、情形或物質。新西蘭中小學把校園危險分為五類:物理方面(物體掉落、電擊、室溫過高或過低、噪聲等)、化學方面(實驗室化學制品的儲藏搬運、除草劑、游泳池內化學用劑添加等)、生物學方面(盥洗室不衛生、烹飪設備不衛生、傳染病等)、工效學方面(工作區域安排、桌椅高度等)、個人及心理方面(危險行為、壓力/疲勞、暴力、恐嚇/脅迫等)。
新西蘭中小學對危險事件的管理集中在以下五個方面:
(1)確認危險:了解學校的自然地理情況、校內外安全巡查、進行安全討論、關注學校臨時來訪者(臨時來訪者進入校園可能與學校環境、時間安排等因素沖突,對學校安全產生新的威脅)等是發現校園安全隱患的有效方法。對學校各崗位的工作內容及程序的分析、已發事故調研也能有效發現校園中存在的安全問題。
(2)記錄危險:記錄危險就是將發現的危險記錄在學校的“危險登記簿”中。危險登記簿不僅是學校安全隱患情況的記錄冊、校園安全教育內容的來源,并作為日后產生法律糾紛的證據。
(3)評估危險:新西蘭中小學通常采用計算危險等級的方法對發現的危險進行評估,對重大危險采取優先控制。計算方法是先將危險的嚴重度和頻發率定級。嚴重度分為4級:1級,可以忽略的損傷或疾病;2級,輕微的損傷或疾病;3級,嚴重損傷或疾病;4級,死亡。頻發率分為5級:1級,幾乎不可能發生;2級,過去曾在其他地方發生過;3級,極有可能發生;4級,在學校中發生過:5級,總是發生。定級后嚴重度與頻發率相乘的結果即為危險等級,等級分數較高的為優先控制的危險,危險最高等級為20。
(4)控制危險:學校根據實施效果、費用及人員需要等情況對危險采取消除(修復、移除)、隔離(懸掛警告標志、設置防護欄等)或降低(加強監控、開展培訓等)的方法進行控制。在降低危險是唯一控制危險的方法的情況下,學校必須密切監控危險和有關人員的健康狀況,并為所有暴露于危險的人員配備足夠的防護設備。
(5)監控危險:為及時發現新的危險并制定相應的應對措施,根據新西蘭教育部的要求,學校每個季度要進行一次全面的危險巡查。對于已經發現并經過處理的危險,學校也要繼續監控。
2,突發事件管理
校園突發事件是指突然發生的對學校及其成員安全產生威脅的大范圍事件。在新西蘭,校園突發事件通常分為自然發生和人為造成兩種。自然突發事件如地震、火災、洪水、暴風雨、火山爆發、化學制品泄露等,人突為發事件如突襲、攜帶武器的罪犯闖入、炸彈恐嚇、嚴重受傷/死亡、學生失蹤等。
新西蘭中小學對突發事件采取“4R”的方法進行管理:
減少(Reduction)——減少突發事件發生的可能及其潛在影響。這一方法主要與校園危險事件管理相聯系,通過加強對危險事件的管理可以減少發生突發事件的可能。
準備(Readiness)——制定突發事件應急計劃。學校對各種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都要制定相應的應急計劃,通常包括事件行動程序、救援聯系人名單(如學校負責人、校醫、地方急救人員、消防、警察等)、學校地圖、學校師生員工中需要幫助的殘疾人員名單、急救人員及器具清單、人員撤離程序等內容。
反應(Response)——按應急計劃對突發事件作出反應。
恢復(Recovery)——事件處理結束后,檢查措施是否適切。在突發事件或突發事件演習后,學校安全協調員或校長要召集學校安全委員會成員及事故涉及人員召開檢查會議,評估學校對事故的準備情況,并對應急預案進行調整。為讓教師員工盡快恢復工作,學校有時也會要求教師員工撰寫報告,匯報他們對突發事件的反應。在一些情況下,學校還為部分人安排心理輔導。
3.安全事故報告制度
安全事故匯報制度主要包括事故匯報和登記兩個部分。學校發生安全事故后,學校要立即向相關管理部門匯報,并提交事故報告,與相關部門聯手展開事故后續調查工作,聽取安全工作改進建議等。此外,學校還要將安全事故的相關信息向學校的教職員工、學生及其家長匯報。這不僅是出于對學校成員權益的維護和尊重,而且在仍有可能發生危險的情況下,通報事故情況可以引起學校成員的充分注意并進行有意識地防范。
事故處理結束后,學校還要開展相關信息的登記備案工作,將事故發生的時間、人員姓名、受傷類型及相應治療、事故匯報情況、預防事故再次發生及事故索賠的相關信息等記錄在學校的“事故登記簿”中。
關鍵詞:心理危機;心理危機干預;輔導員
目前,社會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廣泛影響著高校學生,如環境污染問題、社會暴亂問題、情感問題以及校園安全問題和校園嚴重影響著學生的心理健康,學生成為了校園危機事件的主體。輔導員作為與學生校園生活最密切關注的人,對學生各方面情況相對比較了解,更易于與學生溝通,幫助學生走出心理陰影,重拾信心,因此輔導員在危機干預過程中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文章旨在此背景下展開對危機干預機制下的輔導員工作進行探討。
一、大學生心理危機產生的原因分析
1、社會因素。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國家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越來越多的家庭高度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甚至不惜重金把孩子送到國外去讀書,卻忽視了對孩子人文素養方面的教育。日前,高校校園里也出現一些突發事件,如馬加爵事件、復旦大學校園投毒案等。這些事件的發生凸顯了我國教育在人文、道德方面教育的弊端。在人群高度集中,社會影響度高的高校,大學生心理危機管理已刻不容緩。
2、 自然環境因素。自然環境的破壞導致惡劣天氣的出現,近年來地震、臺風、洪水、霧霾等自然災害事件的出現引發社會危機感的增強。高校人員比較集中,一旦發生事故,人員的疏散和救護工作比較復雜,極易發生群體性傷害事件。
3、 情感因素。大學生正處在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對友誼、愛情都充滿了期望,有相當強烈的自我意識感和自尊心。但是,由于大學生社會閱歷較淺,一旦他們感情上難以得到滿足或者受到失戀等情感的沖擊,心理上難以承受情感的巨大打擊。此時,如果沒能進行適當的心理調節,或者調節沒有起到良好作用便難以處理這些挫折,極易發生心理危機事件,導致不良后果發生。
4、 就業因素。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社會競爭的日趨激烈,畢業生的人數也逐年增加,加之國家經濟處于轉型時期,導致目前的就業壓力逐年增大,就業形勢日趨嚴峻。面對巨大的就業壓力,高校畢業生社會閱歷較淺,對于社會上的就業不正之風、就業競爭的激烈程度、就業滿意度的降低,由于缺乏相關經歷導致大學生在面對就業壓力時不能進行良好調節,或者就業心態的不正確,都會導致大學生產生不健康的心理。
5、 自我意識認知因素。自我認知因素包括了自我管理及自我理解等。大學生處于青春敏感期,會產生一系列對人生、學業、自身等問題的思考。自我管理往往表現在個體對自身的控制,約束自身的能力,例如保持學業優良、持續奮發向上、階段目標明確、行動力強等方面,而自身管理能力弱小的個體容易在迷茫中產生心理上的危機,此時又伴隨著個體對自我、外界的進一步思考和理解,當未能正確獲得答案跟理解,或者理解出現偏差時,往往會導致個體自我管理能力下降,在行動力下降的同時進一步加劇了思想上的偏差。
6、家庭因素。高校作為人才的廣泛集中地,許多來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同學聚集到一起難免會產生生活習慣、性格愛好、價值觀、人生觀等方面的不同。特別是來自貧困地區的同學,在面對多種家庭背景的同學時難免產生自卑心理,極易導致其不愿與人交流,或學業成績下降等現象。另外,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隨著社會競爭的日趨激烈,越來越多的家長重視孩子學習成績的提高,卻忽略了人格及綜合素質的提高,導致有些同學形成了自私、易怒、心理脆弱等不良的性格,從而也存在暴發心理危機的隱患。
二、心理危機干預下輔導員的工作
1、樹立危機意識、居安思危
高校心理危機事件的發生具有不確定性、不可預測性、不穩定性等特點,這使得高校管理人員無法準確排除危機事件發生的原因,無法預測心理危機事件的發生,給高校管理工作帶來相當大的困難。輔導員作為與學生聯系最緊密的管理者,如果能時刻樹立危機意識,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將會在很大程度上減少或避免心理危機事件的發生。
在高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輔導員要有憂患意識,把預防突發事件作為一項日常管理工作,常抓不懈。輔導員可以通過開展講座或者制作法制宣傳欄、專題心理講座、進行心理游戲主題班會等方式強化學生的危機意識,擴大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圍,增強學生應對危機的能力和方法。
此外,輔導員可以通過建立學生心理信息數據庫和建立班級心理信息員制度全方位把握班級每位同學的心理動態。建立學生心理信息數據庫可以掌握學生最新思想動態,了解學生家庭情況、學習狀況、性格特征、班級擔任職務、有無心理疾病等情況。心理信息員深入了解班級每位同學的思想動態,及時更新班級心理信息數據庫,一旦發現問題及時與輔導員取得聯系,輔導員針對問題嚴重性的程度采取下一步措施進行及時處理。
2、 建立心理危機干預體系
心理信息數據庫的建立為輔導員排查學生心理問題提供了可靠依據。但是當學生一旦發生心理危機事件時,心理危機干預體系的運行應迅速發揮效應。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或心理危機干預中心要制定應對大學生心理危機的各種預案,做到大學生心理危機事件一經發生,有關人員就能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第一時間采取救助措施,確保突發事件能得到妥善處理。[1]
(1)找出心理危機事件發生的原因。一旦發生心理危機事件,可以通過心理信息數據庫查找危機主體的思想狀況、性格特征、家庭情況、人際關系等方面的基本情況。以輔導員為核心,對班干部、心理信息員、宿舍成員、家長了解危機主體的情況,找出心理危機事件發生的真實原因,為制定正確的處理策略做好基礎。
(2)制定心理危機干預的具體措施。在制定心理危機干預措施的時候,輔導員要充分考慮危機主體的自控能力和意志力。為了使那些因某種刺激引發心理危機的大學生在經過干預后能保持情緒穩定,不發生新的危機,高校必須加強對可能再次引發心理危機的信息和刺激物進行阻控。[2]
(3)對心理危機主體進行有效監護。為了防止心理危機主體在接受治療過程中再次受到傷害,學校必須根據危機主體的嚴重程度分別進行監護。對于危機程度較輕的并不影響正常學習的危機主體,可以由班干部、宿舍成員組成臨時監護小組,密切關注其情況,一旦發生不良狀況及時向老師匯報。對危機程度比較嚴重的危機主體,學校應及時與家長取得聯系,并共同分析學生情況,探討治療方案,并與社會相關心理治療機構取得聯系,共同努力幫助危機主體防止意外事件發生,走出困境。
3、 總結反思,完成善后工作
心理危機事件的發生不僅對危機主體造成傷害,又給班級其他同學帶來負面的心理影響。危機事件的善后處理工作同樣重要,作為輔導員要及時抓住時機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讓學生真正理解危機事件處理的過程和結果。此外,輔導員可以深入班級和學生宿舍與學生近距離接觸,讓他們慢慢接受,并學會正確處理此類事件,增強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和調節力。作為輔導員要詳細記錄事件發生的具體原因、處理步驟、處理方法、學生反映、處理結果等,進行反思,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為以后的工作提供借鑒。
綜上所述,輔導員在心理危機干預過程中發揮重要的意義,可以充分發揮輔導員的積極作用,有利于高校心理危機干預機制的形成,及時處理突發狀況,有利于提高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的水平。(作者單位: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關鍵詞:香港高等教育;經費管理機制;科研項目經費
充足的經費保障是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近幾年,香港高校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合理科學的高等教育經費管理機制無疑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高等教育經費的主要來源和管理特點
(一)管理機構
香港高等教育經費的管理工作主要由香港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以下簡稱教資會)和其分支機構研究資助局(以下簡稱研資局)共同完成(見表1)。教資會的經費管理項目包括促進教學、培育課程、提升教學設備、制定學科計劃、進行項目研究、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發放教師房產福利和學生獎學金等多種類別。研資局經費管理項目涉及不同領域的研究,包括自然科學、工程學、生物學、醫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商學等。[1]
(二)經費的來源和分配情況
香港特區政府的高等教育經費大體由兩個部分組成:經常性補助金和非經常性補助金。前者主要用于高等院校的學術活動和相關的管理工作;后者主要用于大型工程項目、校園建筑和設施的維修維護工程。在香港,由教資會資助的高等院校主要通過三個途徑獲得研究撥款:通過整體補助金獲得教資會的撥款;通過特定用途或指定補助金獲得研資局的撥款;通過政府和私人捐助獲得撥款。獲得教資會資助的大學機構在資助研究和相關專業(學術)活動方面的主要撥款來源是經常性或整體性補助金。經常性補助金的主要用途是資助教職員研究和專業學術活動相關的基本設施、職員補貼和間接性開支。大學機構也可以從其他途徑獲得研究項目撥款,尤其是由研資局管理的研究用途補助金。但是,這些撥款只是輔質的。2009年至2011年的香港立法會財務委員會通過的教資會資助大學機構補助金總額為339.92億港元[2]。按既定撥款比例核算,整體性補助金大致由三部分組成:占75%的教學用途撥款、占23%的研究用途撥款和占2%的專業活動用途撥款。[3]
(三)經費管理的基本特征
為提高香港高校的學術研究質量,香港研資局積極籌集資源,通過各種競爭性科研資助方案為高水平的學術研究項目提供更加集中和豐富的資助。此外,研資局必須保證其資助的研究項目具有重大的學術價值和創新性,而且能夠促進學術發展。在評審項目時,研資局會考慮研究成果能否付諸實際應用,但這一項為非決定性因素。對于能為工商界帶來短期或中期利益的應用型研究項目,研資局期望受惠行業承擔部分資助。
1. 靈活、自主的撥款計劃和周期
按照計劃,教資會每隔三年安排一次撥款。在撥款之前,教資會需要與相關高校進行磋商,詳細討論有關學術、學科發展和專業建設方面的事項;政府部門會與相關高校合作,協調撥款事項。接受撥款的高校擁有較大的自,能夠根據學校發展的實際情況對撥款進行合理配置。在撥款計劃實施期間,高校可以對經費的使用進行調整,而這不需要通過教資會或政府部門的批準,只需在調整之后進行備案和提交相關說明材料,以便迅速地應對各種突發事件和特殊情況。整個撥款計劃的實施大體可以分為四個步驟:第一,教資會和政府部門聯合政策文件,列明各項學術研究的框架性內容和指導性綱領,以便相關高校有針對性地申報項目;第二,專家團審查相關高校根據政策文件所提交的教務發展建議,并通過信件或批示的方式提供對教務發展建議的評價;第三,專家團審核相關高校提交的經費預算計劃,并就補助金展開具體而詳細的評估工作;第四,教資會在完成相關撥款計劃的審查之后,向政府部門提交撥款建議。一旦撥款計劃通過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的批準,就被列為財政支出項目。
2. 詳細、嚴密的非經常性補助方式
除了常規性撥款計劃之外,非經常性撥款對于高校的可持續發展同樣具有重要的意義,特別是涉及到校園內部的工程建設、設施維修、環境改善、硬件保障等項目時。為了確保校園建設與維護項目的順利推進,更加合理、科學地配合高校的長遠發展和目標達成,教資會有針對性地提供了非經常性補助金,并根據項目經費的規模采用不同的資助方式:對于單項費用超過1500萬港元的工程項目由教資會全額撥款,以確保大型工程項目的順利推進;對于單項費用在200萬港元至1500萬港元之間的工程項目則部分或全部由教資會全額撥款,教資會和高校共同承擔項目建設的任務;對于單項費用低于200萬港元的工程項目則完全由高校負責,不需要通過教資會的批準和審查[4]。香港高校項目管理和經費使用制度具有較強的獨立性與彈性,一旦工程項目獲得教資會的認可,高校就可獨立完成項目的招標方案制定、投標活動開展、投標對象判斷、項目經費管理等相關工作。
3. 迅速、及時的突發經費事件處理辦法
對于高校的整體運作而言,除了常規撥款之外,一些突發經費事件的處理同樣需要有相關的應對機制。教資會充分考慮到各種突況可能對高校運營產生的影響,專門設立了應急撥款機制,有針對性地處理各種需要緊急撥款的事件。從高校以往的運作情況來看,主要的突發性經費事件包括:自然原因或人為原因導致的建筑或校園設施費用增加;政策或市場原因導致的教職員工薪酬調整;人才引進或高校發展戰略調整引起的相關開支的增加;其他各種不可預知的高校運作成本的增加。對于這些突發性的經費事件,高校可根據實際情況向教資會和政府提交申請,要求增加相應的補助費用。
二、科研項目經費的主要來源和資助特點
香港特區政府通過加強在科研領域的投入促進香港高等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和香港社會環境的不斷改善,并連續多年設立了180億港元的研究基金,為香港各高校提供穩定可靠的研究經費。教資會負責為監管基金運作、發展及投資方面的政策提供意見。從2010-2011學年開始,不少于140億港元本金賺取的投資收益取代政府撥款,成為研資局的經常性資助金的一大部分,為資助院校的研究項目提供更加穩定、明確的撥款[5]。目前,研究基金的投資收益已成為研資局撥出的研究用途補助金的主要資金來源。
(一)主要科研項目種類
因為研究與社會發展需求和情勢有著非常緊密的關系,所以,除了一些常規項目以外,每年都會有一些新項目啟動,也有一些項目被廢除。總體來說,研究項目資助種類主要包括七種(見表2)。[6]
(二)經費的主要來源和分配情況
香港高校科研經費的主要來源是特區政府的撥款,以及慈善團體、香港工商界團體、校友團體、海外團體、個人的投資與捐資等(見表3)。[7]
近五年來,特區政府通過研資局對高校科研經費的撥款情況詳見表4。[8]
(三)科研經費資助的基本特征
1. 融資渠道多元化
香港高校融資渠道寬廣,為高校提供經費資助的項目種類繁多:有政府按照學校的規模和基礎設施情況進行的直接撥款,也有針對特定研究領域和專業學科的競爭性撥款;有來自特區政府部門的計劃性撥款,有來自國家政府部門和國際機構的定期撥款,還有來自各種社會機構、企事業單位、慈善團體、香港工商界以及海外人士的非定期捐資。總之,香港高校綜合運用各種方法,增強了對研究工作的支持力度、提高了香港的科研水平。
2. 競爭性撥付方式
2010-2011學年,研資局研究用途補助金主要通過競爭的形式撥付給成功申請資助計劃研究項目的各院校――在固定款額的基礎上實行競爭性招投標的方式,優先對國際水平的項目撥付資金。此外,香港的高等教育經費嚴格遵循利益獲得與能力支付對等的原則。獲益方需要支付相應的費用,所獲得利益越多,支付的費用也就越多。與此同時,高等教育費用的支付也會根據能力的大小來確定,能力大的支付的費用便會相應地增加。這種原則反映了成熟的市場經濟所具有的等價交換理念,實現了高等教育與市場需求的接軌,有利于高等教育發展的多元化和社會化,有利于培養出更多適合市場需求和社會發展形勢的人才。
3. 撥款傾向本土化
香港的繁榮和發展離不開大量的針對本地實際情況和問題的研究,香港研究事業的可持續發展也離不開大量本土化研究力量的培育,因此,有必要通過相關的經費管理機構和研究項目的設置,密切關注香港本土研究事業的發展,為香港高校的研究領域和研究方向作出導引;同時,積極協助政府探討高等教育院校的研究需要,迎接新的挑戰。
4. 資助對象年輕化
為了鼓勵優秀青年學者到香港開展基礎研究工作,更好地搭建高水平的學術平臺,培養學科發展后備卓越人才,積極推行“杰出青年學者計劃”,香港高等教育注重培育青年學者,為人文科學及社會科學學科小組的學者提供更好的支持,促進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和學校學科的建設。
5. 資助形式國際化
香港的建設和發展在不斷開放的環境中進行,為了更廣、更深地參與國際競爭,就必須全面擴大高等教育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加快高等教育與國際接軌的步伐,增強高等教育的國際競爭力。為了更好地拓展研究的領域和視野,香港特區政府通過大量的定向撥款方式加強國際間的合作研究,逐步構建起了立體化、多層次、全方位的國際化研究平臺,密切了香港與內地以及與世界各國的聯系,進一步促進了香港的研究工作。
關鍵詞:輔導員;職業化;思考
高校輔導員是高等學校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學生日常管理與思想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擔者,是學生就業指導與思想成長的直接引領者,做好輔導員工作,對于高校正常的教學秩序以及校園文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輔導員的這種角色定位,要求輔導員隊伍必須是一支政治素質過硬、理論水平高、業務能力強、具有專業化與職業化精神的人才隊伍。但從當前的情況來看,高校的輔導員隊伍建設還存在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有待加強。在新形勢下,積極推進輔導員的專業化培養和職業化發展是建設一支高素質、高質量、高水平的輔導員隊伍的重要措施,理應成為當前輔導員隊伍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
一、高校輔導員職業化的內涵與意義
職業通常是指參與社會分工、利用專門的知識和技能為社會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獲取合理報酬作為物質生活來源并滿足精神需求的工作,是從業者播種勞動果實的土壤和實現人生價值的舞臺。職業化是伴隨著職業的發展而產生的概念,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理論認為,職業化有三層含義:一是從業人員應該體現一種職業素養,而不是依憑個人興趣自行其是;二是從業人員應該掌握相當程度的專業技能;三是職業化應該有其本行業特定的行為規范或行業標準的要求。由此可見,高校教師是一種職業,高校管理人員也是一種職業。而輔導員是高校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教師和干部雙重身份,職業化是輔導員隊伍發展的方向。《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的意見》文件中提出,輔導員隊伍的建設要以職業化、專業化為目標。
關于高校“輔導員職業化”,應理解為:第一,輔導員可以終身從事該行業,并以此在社會上安身立命;第二,輔導員工作要成為一種具有普遍原理和專業技術要求的專門化職業,從業人員要有相應的職業精神與職業道德;第三,從事輔導員工作的隊伍應具有規范的從業要求,有相應的職業化組織和職業標準等制度保證。從整體上看,我國輔導員隊伍的職業化發展目前依然處于一種隨意和無序的狀態。我國高校對輔導員隊伍職業化發展缺乏有效的關注與支持,所以就造成了輔導員自身發展需要與其自己角色認同缺乏之間的矛盾。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優質化的不斷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任務越來越繁重,迫切需要建設一支數量適當、素質精良、結構優化、相對穩定、戰斗力強的輔導員隊伍。有效推進高校輔導員職業化,對于促進輔導員隊伍相對穩定,增強輔導員的素質和能力,提升輔導員的工作水平,優化輔導員隊伍的結構,促進輔導員隊伍建設,對于進一步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與成才,維護校園和諧和安全穩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目前高校輔導員職業化建設的制約因素
1.職業定位模糊。傳統觀念認為,輔導員就是管管學生的行政管理人員,對于其身份的認同是從廣義的高校教師來確定的,如同學校的教學輔助人員和后勤管理人員被看作老師一樣,其角色定位不明晰。實際工作中,輔導員被稱為“雜家”,除承擔著班級管理、評優評獎、安全教育、公寓管理、突發事件處理、學生行為規范等工作,甚至還要承擔催繳學費、發放獎助學金、行政教學事務通知等任務。他們的時間被大量事務性工作所占據,更多的時候是以學生事務員的形象出現,他們疏于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職能弱化,較少對本職工作進行深入研究和探討。這種角色定位的不清背離了其德育教育的本位作用,弱化了輔導員的基本職責,許多本職工作往往難以有效開展,也直接導致了輔導員工作的專業化水平較低。
2.職業認同度較低。在輔導員職業問題上,認為輔導員工作不可能當做長期或終生職業來從事,而只能當做階段性工作崗位來從事,導致多數輔導員職業思想不夠牢固,在崗思轉崗,工作不安心,影響了輔導員的職業化。比如我校近幾年引進的專職輔導員隊伍已經有近一半進行了轉崗、攻讀專業博士等。
3.輔導員崗位缺乏應有的重視。雖然輔導員在學生管理中發揮著基礎性的作用,但高校的工作重心是教學和科研,致使人們認為輔導員工作就是一種過渡性工作,根本談不上是一種職業。這一方面是由于輔導員工作難以量化造成的;另一方面是高校過于注重教學和科研,對輔導員工作的重視不夠。加之,高校的現有體制因素,輔導員沒有很好的待遇和職業發展空間,因而不會視輔導工作為一種穩定的職業,在思想觀念上缺乏對該職業的價值認同。
三、輔導員隊伍職業化建設的途徑
1.明確輔導員隊伍的角色定位和工作職責。輔導員隊伍的職業化,首先要求輔導員工作是一個獨立的、自成體系的職業領域,從業者要樹立不同于其他職能崗位,體現輔導員職責和使命的職業意識。其次要進一步明確輔導員職能定位、崗位職責以及行為規范準則。應著力解決“萬金油”的現象問題,讓輔導員集中精力做好分內工作,并有足夠的時間從事本職業的各項研究,使之在輔導員崗位上有很大的建樹。輔導員作為教師隊伍的一部分,要注意與其他隊伍相配合,協同工作;其他隊伍也要全力支持輔導員隊伍的工作,這樣才能形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2.完善培訓體系,加大培訓力度,提高輔導員隊伍的整體素質。加強培訓是促進輔導員隊伍職業化的一個必要步驟。因此,通過加強培訓來提高輔導員的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就顯得尤為重要。一是實行崗前培訓制度。每位新上崗的輔導員都要參加崗前培訓。培訓內容除了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理論,以及輔導員工作職責要求、基本規范、注意事項之外,還可以安排老輔導員作工作經驗介紹,抓好老輔導員對新輔導員的“傳、幫、帶”工作。二是根據工作需要,有計劃地安排輔導員參加在職培訓,或者到重點學校進修,參加學術會議,攻讀學位等,以提高隊伍的整體學歷層次。三是針對學生工作的特點,對輔導員進行心理咨詢師、職業指導師等方面的培訓。把理論教育和經驗傳授、理論和實踐、體會與感悟、基礎和應用有機地結合起來,鍛煉輔導員的政治引導力、學業與就業的指導能力、生活情感的輔導能力、心理困惑的疏導能力和危機處理的應對能力。改善其知識結構,增強其可持續發展能力。這不僅增強了輔導員的工作能力,而且也提高了輔導員的個人素質,使得輔導員的職業發展空間隨之拓展。
3.建設專業化的評價標準和管理機構。首先,建立健全輔導員工作管理評價機制和配套措施,完善績效管理體系,形成反映輔導員工作特殊性的專業化評價標準,促進輔導員專業地位和社會聲譽的形成。其次,建立專業化的管理機構,規劃輔導員的選拔、使用、培訓、考核、晉升,形成全方位的管理,完善考評方式。應堅持定期考評與不定期考評相結合、定性考評與定量考評相結合的原則,通過問卷調查、對學生的訪談和網上調研等多樣化的評價方式,使考評工作行之有效、客觀公正。再次,建立專業化的職稱體系,對高校輔導員的專業技術職務在指標、序列和評審上均應實行“單列制”,注重考核其工作的實績。成立相應的專業化協會,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輔導員隊伍建設的深入研究。
高校輔導員隊伍的專業化、職業化建設是一個嶄新的命題,各地的建設實踐也還處于探索階段,鮮有成功的范例和可資參考的經驗,但這又是新時期高等學校深化改革,提高教育質量的必然要求。因其沒有先例,因其復雜性,實踐中我們很難一蹴而就,唯有破除陳規,立足實踐,才能把這一工作推向深入,以改變高等學校輔導員工作的現狀,提高育人工作的水平。
參考文獻:
[1] 徐涌金,章.關于高校輔導員職業化的思考[J].教育
探索,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