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老年骨質疏松的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治療
肱骨近端骨折是老年人比較常見的創傷性疾病,骨質疏松、嚴重粉碎等因素給臨床治療提出了一些難題。非手術保守治療主要用于無移位或輕度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而對于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伴移位的患者治療余地較大。2003年1月至2007年2月,筆者對56例60歲以上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治療方法進行總結,旨在為今后此類骨折的治療提供幫助。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56例,男21例,女35例,年齡60~82歲,平均74.2歲。按Neer分類系統:無移位骨折8例,二部分骨折33例,肱骨外科頸骨折26例,大結節撕脫骨折7例;三部分骨折10例;四部分骨折5例。非手術組17例,二部分骨折7例,三、四部分骨折因內科合并癥不能手術2例,全麻無移位骨折;手術組包括:二部分骨折26例,三部分骨折9例,四部分骨折4例。
1.2治療方法8例無移位的骨折,不需復位,用三角巾懸吊于胸前三周即可。早期即行功能鍛煉。7例二部分骨折,三、四部分骨折因內科合并癥不能手術2例患者復位后,上臂超肩小夾板固定或超肩石膏托加用內側夾板固定,對內收型骨折,固定后外展架固定于肩外展70度位。
1.3閉合復位、經皮克氏針內固定本組2例局麻后,牽引前臂,內收或外展,內旋或外旋上臂復位骨折塊,并用“C”型臂X線機透視,檢查復位情況。確定骨折塊復位滿意后,用3~4枚克氏針固定骨折塊,克氏針方向盡可能不在同一方向。術后三角巾懸吊,2周左右可進行被動鍛煉,6周拔除克氏針并開始主動功能鍛煉。
1.4經肩峰外側三角肌切口手術患者全身麻醉后于肩峰外側縱向切開5cm切口,鈍性分離三角肌,顯露大結節及岡上肌腱,小心切開肩峰下滑囊壁,對合骨塊固定。本組5例經此切口手術,其中3例使用可吸收螺釘,2例鈦質螺釘。術后3天行被動功能鍛煉,5天行主動功能鍛煉。
1.5經三角肌、胸大肌切口手術全身麻醉后,取平仰臥位,患側肩后部墊高約20°,經胸大肌與三角肌溝進入,切口起自喙突上方,下至三角肌附著點。保護頭靜脈,翻開三角肌后顯露肱骨近端。術中以肱二頭肌長頭肌腱及結節間溝作為標志,確定大小結節位置。牽引并旋轉上臂后對合骨折塊,作上臂屈肘、牽引、旋轉,輔以撬拔、頂壓等方法將骨折復位,然后選長度合適“三葉草”型和鎖定鈦鋼板。“三葉草”型鈦鋼板按患者肱骨頭、頸部解剖形狀將鈦板予以塑型后置于肱骨近端外側,并用骨鉗固定以維持骨折準確對位。分別于肱骨頭、大結節、肱骨干鉆孔,螺釘固定鈦鋼板,術中可用克氏針或鋼絲復位臨時固定肱骨頭部小的骨折塊,可用自體髂骨塊和“金世植骨靈”人工骨填塞于肱骨頭、頸之間骨缺損區,部分骨塊植于骨折周圍,縫合修復肩袖使關節復位。術后預防傷口感染,吊帶保護6周,術后1周可以做肩肘關節被動功能練習,2周后行主動功能鍛煉。本組32例經此切口手術,25例行鈦板螺釘內固定;7例行張力帶固定。
2結果
本組56例患者,非手術組17例,手術組39例,全部獲得隨訪。非手術組隨訪時間4~20個月,平均8個月,手術組隨訪時間10個月~3年,平均1.5年,X線片顯示骨折全部愈合,骨折愈合時間為4~6個月。2例手術組的三、四部分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時間超過6個月,出現關節僵硬,繼發肩關節攣縮。根據Neer評分系統評定療效:非手術組優良率84.5%,手術組:二部分骨折優良率82.4%,三、四部分骨折優良率31.6%。
3討論
3.1臨床特點及分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隨著年齡的增長,其發生率也隨之增加,雖然骨折不愈合較少,但骨折引起的肩周損傷,不當的手法復位及時間較長的固定等因素均容易引起肩關節的功能障礙,尤其老年患者更易發生。Neer是以肱骨近端四個解剖標志點,即以解剖頸、大結節、小結節、外科頸為基礎,根據各部分之間的相互移位進行分類,當一個或多個部分之間移位大于1cm,或成角大于45°,即為骨折移位,而不是考慮骨折線的多少。根據臨床資料統計,AO分類對臨床治療方案的指導和預后判斷不如Neer分類準確、可靠,故臨床上已普遍采用Neer分型。
3.2治療方法的選擇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療比較復雜。其治療原則是爭取解剖復位,保持骨折端的穩定,并能進行早期的功能鍛煉,在治療方案上要考慮患者的年齡、全身狀況、合并損傷及技術條件。臨床統計發現80%~85%的肱骨近端骨折為無移位或輕微移位骨折,經保守治療即可獲得良好效果,只有15~20%為移位骨折需手術治療[3]。臨床上一部分骨折和部分二部分骨折不需要手術治療,保守治療效果好[4]。本組17例患者經采用非手術治療方法,優良率達到84.5%,部分患者遺留一定程度的骨折斷端畸形,同時伴有功能障礙,對于有明顯移位或成角短縮的患者,建議積極行手術切開復位內固定。Williams[5]等認為切開復位內固定適用于:①骨質較差、粉碎嚴重的兩部分肱骨外科頸骨折;②兩部分大結節或小結節骨折;③大部分的三部分骨折;④四部分骨折的治療選擇爭議較多,有人主張行切開復位內固定,但不可能回避兩個問題,即骨折不愈合和肱骨頭壞死;本組2例四部分骨折和1例三部分骨折患者出現肱骨頭壞死。本組手術患者采用“三葉草”及鎖定鈦鋼板固定;對于骨質疏松重,骨折呈粉碎性,骨皮質有明顯的缺損區,碎骨片較多的患者,采用鎖定鈦鋼板固定,并用人工骨金世植骨靈填充,或與骨水泥合用填充骨缺損區。
3.3肩袖對肩關節功能具有重要意義,肱骨近端結節部與其所承受的體力活動中的應力相關。所以肱骨大結節的復位和位置正確與否直接影響肩袖功能。Neer三、四部分骨折,大結節往往骨折移位,或肩袖損傷。張作君[6]認為若肱骨頭遠距離脫位,兩結節骨折塊錯位大于1cm,應考慮肩袖損傷,手術處理須將大結節復位固定,同時修復肩袖。如果肩袖復位不良,術后必然引起肩關節不穩,關節活動受限和肩部撞擊綜合征。因此,大結節復位肩袖修復成功與否是決定術后肩關節功能好壞的重要因素。另外,鋼板需置于肱骨上段外側,以免影響肩關節內旋功能。為了減少肱骨頭無菌性壞死的發生,除大結節、關節面分離骨折之外,不強求骨折解剖復位,因為過多地剝離可以引起骨折斷端碎裂和骨量再一次丟失。楊紹安等強調術中避免損傷聯系肱骨頭的盂肱韌帶、關節囊及滑膜,保留肱骨頭血供。老年人多數肌肉組織彈性差,手法牽引、旋轉、輔以頂壓、撬拔方法骨折容易對位。
[關鍵詞] 中老年;骨質疏松;患病情況;相關知識;研究調查
骨質疏松是一種由于多種原因導致的骨骼疾病,人體的骨組織會發生正常的鈣化,同時鈣鹽和基質比例是非常穩定的,當單位體積內的骨組織量發生減少為主要特點的代謝性骨骼病變就發生了骨質疏松[1]。在大多數的骨質疏松中,人體的骨組織的發生減少主要是由于骨質的吸收明顯增多所引起的。患者的發病大多比較緩慢只有個別會比較快,主要臨床特征表現為骨骼疼痛、容易發生骨折,其他的生化檢查都基本正常。經病理解剖可發見骨質疏松的患者骨皮質比較薄,并且骨小梁發生稀疏、萎縮以及類骨質層也比較薄。本文通過對北京市的10各社區的50歲到70歲的中老年抽查問卷調查的研究調查,發現了一些問題,現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調查對象 選擇北京市東城區、西城區、朝陽區、海淀區的十個社區,隨機抽取2600名50歲到70歲的中老年作為入戶調查對象。
1.2調查方法 20名調查人員經統一的培訓后,對本次研究調查的目的、具體事項、注意項目、如何填寫調查問卷等理解透徹后,對所抽取的調查對象進行面對面的入戶填寫調查問卷。問卷的基本內容有: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骨質疏松的患病狀況以及對骨質疏松的相關知識的問題等。
1.3判斷標準 有調查對象自身提供區級以上衛生醫療機構的診斷資料為判定患有骨質疏松的標準,用來計算患病率。
1.4質量控制 調查人員經培訓,考試合格后進行面對面的調查,在正式進行研究調查前對50例擬調查對象進行了預調查,發現存在問題及時糾正,研究調查表由專業的調查人員進行統一審核,進行統一編碼,兩人雙遍進行電腦獨立錄入,保證錄入的準確性。
2 結果
2.1一般資料和患病狀況 一共調查了2600名中老年人,其中有效的調查問卷2578份。其中男性1238名,占總人數的48.01%,女性1340,占總人數的51.97%;年紀最大的71歲,年紀最小的52歲;文化程度最高的為大學本科,占總人數的2%,文化程度以初中、高中居多,分別占總人數的32.15%和30.25%;職業以企業職工居多,占總人數的23.58%;其中男女調查對象在數量、年紀、文化程度、職業等基本資料沒有顯著性差異。通過對調查問卷的結果進行研究發現,北京市的社區中老年患有骨質疏松的患病率為9.46%,中老年女性的患病率要高于中老年男性,發病率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
2.2相關知識了解情況 中老年對骨質疏松相關知識的問卷平均分數為(67.12±18.25)分。在是否知道缺鈣是引起骨質疏松的導致原因之一和是否是到通過食用牛奶、豆制品等富含鈣質的食物可以預防骨質疏松的兩道題的回答正確率比較高。但對多量飲酒以及服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對骨質疏松是否有影響等的問題上正確就顯著要低。
3 討論
經本文的調查很多中老年不理解為什么通過運動可以改善骨質疏松,是因為通過運動可以促進人體進行新陳代謝[2]。并且進行一些戶外運動可以接受到適量的陽光照射,這些都對促進鈣質的吸收有積極的意義。在進行運動的過程中肌肉會收縮,直接的作用對骨骼的拉動,對增加骨密度有很積極的作用。所以,進行適當的運動是對預防中老年骨質疏松是有好處的。同時一些基本常識還是不是很了解,例如:防止骨質疏松要養成很好的生活習慣,同時避免一些酸性物質的攝入,防治酸性體質。進行打麻將等不好的生活習慣,都會引起骨質疏松[3];不能食用那些已經被污染的食品,例如飲用被污染的水和農作物以及家禽魚蛋等,多吃一些為綠色有的食品的食物;和保持樂觀、良好的心情,心理壓力不要過大等,因為壓力過大會引起人體酸性物質發生沉積,而影響到人體代謝正常進行,要注意適當的調節自己心情和壓力可以預防骨質疏松的發生[4]。
本文通過對調查問卷的結果進行研究發現,北京市的社區中老年患有骨質疏松的患病率為9.46%,中老年女性的患病率要高于中老年男性,發病率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中老年對骨質疏松相關知識的問卷平均分數為(67.12±18.25)分。北京中老年人的骨質疏松的發病率比較高,對骨質疏松的相關知識了解程度不高,需要開展健康教育等社會干預工作。
參考文獻:
[1]郭立燕,周利鋒,楊婕,高爾生.中老年骨質疏松相關知識及患病狀況調查[J].中國公共衛生,2005,21(4):470―472.
[2]楊沛彥,蘇友新,徐書亮.中國人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患病率及影響因素的研究進展[J].中國臨床康復,2002,6(19):2904―2905.
誤區一:“鈣針”是最好的補鈣藥。
在骨質疏松的門診中經常會有患者主動要求醫生處方“鈣針”,認為“鈣針”起效快、含量高,所以注射后就不用補鈣了。其實老百姓常說的“鈣針”醫學上稱為“降鈣素”,其主要作用是阻斷鈣的流失,本身是不含鈣的,通過阻斷鈣的流失來達到鈣的正平衡而提高骨密度,進而達到治療骨質疏松的目的。所以在治療骨質疏松用“鈣針”時一定要補充足量的鈣,這樣雙管齊下再配合其他治療方法才能達到好的效果。
誤區二:骨質疏松是老年病,與年輕人無關。
確實,骨質疏松的危害主要表現在老年人,主要癥狀是疼痛、腿抽筋、身高變矮、易骨折等,但是骨質疏松的發病是一個逐漸、緩慢的過程,一般在35~40歲以前骨量是一個逐漸增加的過程,這就要求我們從小開始注意鍛煉身體,合理飲食,補充足量的鈣,達到一個好的“骨峰值”,這樣就使我們的“骨庫”里有了足夠的儲備以應對中老年以后的骨丟失,這樣骨質疏松也會晚發生或不發生。所以說骨質疏松要從娃娃抓起,保護好我們的骨骼要貫穿終身。
誤區三:骨質疏松就是缺鈣,治療骨質疏松補鈣就可以了。
骨質疏松是全身性的骨代謝疾病,發生的原因是很多的,鈣的攝入不足只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女性絕經以后雌激素的下降會使骨量快速丟失,男性雄激素的下降也是一個主要原因,其他如運動的不足、維生素D和維生素K不足、吸煙、酗酒、胃腸病吸收不良、某些疾病如免疫性疾病、甲狀腺疾病、糖尿病以及激素治療等都會造成骨質疏松的發生。所以說治療骨質疏松需要多管齊下才能達到好的治療效果,單純補鈣是遠遠不夠的。
誤區四:老年期治療骨質疏松已起不到效果了,所以治療的意義不大。
我們主張預防骨質疏松從娃娃抓起,主要指的是以好的生活方式來達到好的“骨峰值”,但治療骨質疏松我們既要加強成骨的力量,又要減少破骨的力量,這樣就會使我們的骨密度依然可以達到正平衡,從而不斷提高骨密度,改善骨結構,達到治療骨質疏松、改善癥狀、預防骨折的目的。所以說老年期治療骨質疏松依然能達到理想的療效。
誤區五:骨質疏松性骨折,骨折固定手術治療后就完事了。
【關鍵詞】健康信念模式;中老年人;骨質疏松教育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4-0322-02
骨質疏松癥是多種原因引起的一種慢性疾病,常發生于中老年人中,以單位體積內骨組織量減少為特點的代謝性骨病變。在多數骨質疏松中,骨組織的減少主要由于骨質吸收增多以及隨著年齡的增長體內性激素逐漸減少和生理性退行性變所致。骨質疏松的臨床特征表現為骨骼疼痛、伸長縮短、駝背、呼吸功能下降,易于骨折為特征。有資料顯示我國骨質疏松患者呈上升趨勢,骨質疏松已成為常見病、多發病之一。骨質疏松引起最大的問題是骨折,骨折的治療需要高昂的治療費用,加重了WTO經濟負擔。此外骨質疏松還影響到患者生活質量,由于骨折導致病人長期疼痛與活動不便,容易出現殘疾或并發癥。沈汝楓等最近所做的一項針對北京地區2520名40~65歲圍絕經期婦女的調查發現,圍絕經期婦女OP患病率為37.83%,55~59歲患病率75.31%,而60~65歲患病率為89.59%[2]。有資料顯示男性患者OP患病率較女性要低,但OP性骨折所帶來的生活能力喪失或死亡和女性相差不多。本文旨在提高人們對OP臨床表現以及檢查方法等基本知識的認知,提高人們對OP的預防意識。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1.3觀察指標
觀察指標包括OP防治意識、OP知識、健康信念以及自我效能水平等。
1.4統計方法
基線調查發放問卷280份,回收272份,通過3個月教育后,發送270份問卷,全部收回。通過對比兩次合格問卷,計算合格率。對研究獲得問卷資料進行編號,并用統計軟件SPSS11.5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
2結果
健康教育前后實驗組與對照組,健康信念、OP知識、自我效能水平以及OP預防意識的改變情況如下表1所示。健康教育前后兩組研究對象對OP認知改變情況如下表2所示。通過實驗結果顯示,健康教育后兩組研究對象對OP知識 、健康信念、自我效能、OP預防意識水平具有差別統計學意義即P
3結論
骨質疏松是一種慢性疾病,不僅嚴重威脅著中老年人的生命與健康,還增加社會保健系統的經濟負擔。近些年來我國骨折疏松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通過健康教育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預防意識,有效的減少骨質疏松的發生率,因此對骨質疏松的教育迫在眉睫[3]。本次研究調查了OP資源,包括OP資源的針對性、利用情況、可承擔性。調查結果顯示,絕大多數術研究對象都有醫療保險,但很多中老年人不清楚去看病的醫院是否有OP教育人員或BMD測量設備。這個結果說明雖然我國醫療保險制度得到極大的普及,但在OP資源普及性和宣傳力度上仍然存在不足。 本次調查還發現,中老年人獲取OP防治知識最主要的媒介是電視、廣播以及報紙。今后對OP知識的教育可以通過這些途徑開展下去。此外醫生/護士也是提供OP知識的重要途徑,因為提高醫務人員的醫學素養對提高OP 的預防意識起著重要的作用,故應注重醫務人員的理論培訓。
表1、兩組教育干預后健康信念、OP知識、自我效能水平以OP預防意識的改變情況
注:*p
表2兩組研究對象教育前后對OP認知情況
通過本次實驗研究發現中老年人在飲食習慣上做的較好,在運動感知上存在著誤區,認為自身承受不了較高的運動。因此在OP防治工作中,應該重點放在為不同健康狀況的中老年人設計相應的安全、有效的運動計劃。研究中老年人對OP預防意識低,而導致這個原因是中老年人對OP 知識了解不足以及對OP易感性認識。通過教育兩組研究對象對OP知識、OP預防意識、自我效能水平、健康信念都有所提高,其中實驗組患者提高的較為明顯。這說明有針對性的教育,對中老年人認知骨質疏松的效果更好,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參考文獻:
[1]彭濤.綜合干預措施對社區中老年人骨質疏松癥的效果評估[J].廣州醫學,2009,40(3):67―68.
隨著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口的數量明顯增加,骨質疏松的發病率和患病率較以前明顯升高,預計這種趨勢還將延續很長一段時間。
和世界許多國家一樣,骨質疏松也成為我國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骨質疏松導致的骨折已成為威脅老年人的一個致命殺手,且和原發性高血壓病、糖尿病、血脂異常一并成為四大慢性流行病。這四種流行病有幾個共同特點:1)在發病初始,大多沒有明顯癥狀,導致比較低的就診率、知曉率和治療率;即使有所不適,也可能因為各種原因疏于治療,導致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2)疾病后果嚴重,都有可能發生嚴重的終點事件。原發性高血壓可造成腦卒中;糖尿病的微血管病變可引發多種器官功能障礙;高血脂可導致心血管堵塞;骨質疏松可造成骨折。3)一旦出現嚴重病變都不可逆。4)都有有效的治療方法。在疾病早期,可通過生活方式的干預,減少或延緩疾病的發生;即使發生了,通過規范的治療,也能獲得頗好的治療效果。比如在腦梗死發生后,控制血壓,聯合阿司匹林治療,可以減少再梗死的發生;心肌梗死發生后聯合使用他汀類、阿司匹林、B受體阻斷劑、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或腎上腺素能受體結合劑等藥物治療能夠減少心血管事件的再發生;而有效的抗骨質疏松治療,如雙膦酸鹽和鍶鹽等都可以減少骨折的再發生。5)這些疾病不能完全治愈,都需要長時間的乃至終生的規范化治療。
但是,骨質疏松與其他慢性流行病還有不一樣的特點。首先,骨質疏松是一種幾乎必然發生的疾病,只要人的壽命足夠長,隨著骨量的流失,骨質疏松肯定會發生。由于很多病人和醫生對骨質疏松的危害和治療的益處認識不足,認為骨質疏松是一種生理的自然衰老,是無法干預的,也無需治療。其次,骨質疏松更多是在發生了嚴重的終點事件以后才得以診斷,而且在很多時候,即使發生了終點事件,比如腕部骨折、腰椎壓縮骨折,病人和醫生可能還都不會意識到病人已患了骨質疏松。再其次,其他幾種疾病,病人一般直接到醫院專科就診,而骨質疏松則分布在不同的專業領域,比如骨科、內分泌科、風濕免疫科、婦產科、老年科、放射科、腫瘤科醫生都會接觸到這類患者。特別是骨科醫生,可能是第一個接診骨質疏松病人的醫生,也可能是最后一個接診骨質疏松病人的醫生,所以骨科醫生的骨質疏松意識對于診斷和治療骨質疏松癥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最后,骨質疏松的治療需要多學科醫生的密切合作,因為造成骨質疏松的繼發因素,比如代謝疾病、內分泌疾病、腫瘤等會在骨質疏松的發生和發展中占有較高比例,需要通過認真的檢查才不會漏診。
骨質疏松的治療是終身的,病人的依從性對于骨質疏松的治療效果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對病人的管理和教育,在骨質疏松的治療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目前,政府和醫學家們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除了糖尿病已經在許多醫院成立了專科門診以外,衛生部醫政司在醫療質量萬里行骨質疏松項目中已經要求在醫院中建立骨質疏松專科門診,于是2010年,天津醫院、天津一中心醫院、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等6家醫院成為天津市骨質疏松診療基地的首批授牌醫院。
骨質疏松的診療工作,需要社會各界及多學科的努力合作才能完成使命。所以,期望有更多的醫師重視并參與到骨質疏松的診療工作中來。通過多學科的共同參與,推動骨質疏松的診療工作再上一層樓,讓更多的骨質疏松患者獲益、健康。
骨質疏松發病有年輕化趨勢
“骨質疏松本身在老年人中比較常見,大多數屬于原發性的。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對鈣的吸收能力不足,而且隨著激素水平的下降,容易患骨質疏松”,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宣武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潘永源表示。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內分泌科骨質疏松亞專科副主任醫師游利表示,人體一般在35-45歲左右會達到骨峰值,此后會出現降低。但不是說每個人無論生活方式如何,都能夠達到骨峰值,有的人35-45歲的時候骨峰值遠遠低于同齡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骨質疏松確實有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一些年輕人出現骨質疏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不少年輕人現在的體力活動相對較少,骨密度容易下降。另外,不少女性在天氣較熱時會遮擋陽光的照曬,其實紫外線的照射本身對于鈣的吸收是有益的。長期如此,會影響人體對鈣的吸收。需要說明的一點是,一些年輕人出現的相對比較嚴重的骨質疏松狀況,也有可能是繼發性的。
絕經后女性易發骨質疏松
有報道稱女性絕經后容易成為骨質疏松高發人群,此時也應注重骨密度篩查,以預防骨質疏松的出現。潘永源解釋,女性在絕經后,體內雌性激素的分泌會減少,這也使得絕經后女性成為骨質疏松的高發人群。也正是因為絕經期的原因,相對男性來說,女性更容易出現骨質疏松,而且從年齡來看,一般情況下,女性出現骨質疏松的年齡一般會比男性提前10年左右。
骨質疏松早期無明顯癥狀
骨質疏松在早期并沒有明顯的癥狀,要及時發現骨質疏松,一般都是通過早期骨密度篩查實現的。骨密度能夠反映骨質疏松的程度。一般來說,男性骨密度的變化是比較平穩的,而女性在絕經后骨密度會出現突然下降的趨勢。關于骨密度的篩查比較多樣,包括腕骨、足跟篩查等多個部位,但臨床中在判斷骨密度時,一般以髖骨和椎骨篩查為標準。如果通過骨密度篩查發現人體骨密度較低,就要留意骨質疏松的出現,也可以及時采取治療措施。
一般以髖骨、椎骨篩查作為標準
潘永源進一步解釋,之所以將髖骨與椎骨的篩查作為標準,是因為髖骨與椎骨為人體承重骨,而對于腕骨、足跟等處的檢查不能作為最終標準是因為其為非承重骨,本身就容易出現一些情況,但可以將這些篩查作為骨質疏松篩查的一部分用作參考。其實骨密度篩查并非早期發現骨質疏松的惟一辦法,有很多其他方法也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如定量CT檢測、超聲波測定等。但骨密度篩查所需的經濟成本較低,本身簡便易行,對醫療器械的要求并不高,所以在骨質疏松的早期篩查中,一般以骨密度篩查為主。
女性出現月經紊亂時可進行篩查
一般來說,男性40-50歲左右可以開始進行骨密度篩查,女性如果出現月經不穩或絕經癥狀時,就要進行骨密度篩查。一般來說,小于40歲時并沒有太大必要。推薦以半年至一年篩查一次即可,因為骨質的變化比較緩慢,短時間內不會出現明顯的變化。事實上,骨質疏松屬于衰老性疾病,隨著年齡的增長等,人體骨質情況一般會走下坡路。骨質疏松治療的目的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對于沒有發生骨折的人群來說,目的在于預防骨折的發生,另一目的便在于延緩骨骼功能下降的過程。
預防骨質疏松癥有講究
經常運動。骨質疏松癥是一種慢性病,其發生與缺少運動有很大關系。骨組織是一種有生命的組織,人在運動時會不停刺激骨組織,鈣質就不容易丟失,骨組織中的骨小梁結構也會排列得比較合理,這樣骨質疏松癥就不容易發生。所以,要預防骨質疏松,經常運動是非常必要的。
合理膳食。從兒童時期就要注意合理膳食營養,多食用含鈣高的食品,如魚、蝦、蝦皮、海帶、牛奶、骨頭湯、雞蛋、豆類、芝麻、綠葉蔬菜等。
【關鍵詞】 骨質疏松; 健康教育; 骨密度; 干預
骨質疏松是全身性骨骼退化,表現為骨量減少、骨質降低(尤其是微結構破壞),導致骨物理強度明顯減弱,骨折危險性顯著增高[1]。這種隱匿性病變,有骨痛癥狀者不足60%,又常常與退化性骨關節炎的疼痛發生混淆,容易被忽視。骨質疏松所引起的脆性骨折是老年人最主要的骨折原因,亦往往是骨質疏松患者首次就診的原因[2-3]。老年骨質疏性骨折是威脅老年人身心健康和影響生活質量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嚴重疾病,隨之而來的醫療費用的上漲給社會和家庭帶來巨大的精神壓力和沉重的經濟負擔。骨質疏松性骨折目前尚無絕對有效、安全的方法使疏松后的骨骼完全恢復正常,盡早的預防和治療骨質疏松癥、增加骨量是減少骨折危險性的主要措施[4]。本文將2012年6月-12月明確診斷為原發性骨質疏松的居民作為研究對象,統計觀察其臨床資料,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6月-12月本社區明確診斷為原發性骨質疏松的居民140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8例,平均年齡68.02歲;女92例,平均年齡62.43歲。所有患者的疼痛程度均為中度疼痛,觀察時間為半年。所有入選者均無繼發引起骨質疏松的疾病。骨質疏松健康教育研究前對患者進行問卷調查,逐步篩選,服務團隊定期或不定期進行跟蹤隨訪,因受試者需長期接受隨訪和干預,所以要求受試者依從性高、穩定,以自愿配合為原則,以平時生活、飲食、治療為參考。按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四組,每組35例,采用不同方式干預。第1組為飲食指導;第2組為生活方式指導;第3組為藥物指導;第4組為綜合方法(綜合前三組的干預方法)。各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第1組 進行骨質疏松癥患者的飲食指導。(1)控制飲食結構,避免酸性物質攝入過量,加劇酸性體質[5]。大多數的蔬菜水果都屬于堿性食物,而大多數的肉類、谷物、糖、酒、魚蝦等類食物都屬于酸性食物,健康人每天的酸性食物和堿性食物的攝入比例應遵守1:4的比例。恰瑪古富含植物有機活性堿,能迅速排除人體體液偏酸性物質,能維持血液中鈣濃度的穩定,保持人體弱堿性環境是預防和緩解骨質疏松。(2)食用含鈣高,低鹽,適量蛋白質,足量的Vit C和Vit K的飲食,每天堅持喝250 mL的牛奶[6]。多食用乳制品、海產品、豆制品,如蝦、魚、蝦皮、牛奶、海帶、綠葉蔬菜等。值得注意的是維生素D是促進鈣吸收的主要元素,因此補充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也相當重要,如魚肝油、蛋黃等。吃菜不應挑食,應該吃清淡膳食、低鹽,注意營養要豐富。(3)少吃腌制品,飲食中的草酸鹽會干擾腸鈣吸收,少吃含草酸鹽過多的食品如菠菜(菠菜含鈣量雖高,但鈣與草酸結合而不能被吸收)、萵苣、莧菜、紅薯、大黃、咖啡等。
1.2.2 第2組 進行骨質疏松癥患者的生活方式指導。運動時,全身和骨骼的血液循環可明顯恢復,肌肉的收縮和擴張對骨骼有刺激作用,促進骨形成,減少骨量的流失,可減慢骨質疏松的進展。適度的負重運動能增加骨量,改善骨的質量[7-9]。保證足夠的睡眠,每天曬太陽1 h,每天堅持運動鍛煉半小時或更長時間,對骨質疏松癥比較有意義的鍛煉方法是慢步行走、打太極拳、做各種運動操,有條件的話可以進行游泳鍛煉。曬太陽與運動鍛煉先是時間短一些,然后慢慢增加,延長鍛煉時間。日光可促進皮膚的7-脫氫膽固醇轉變成維生素D3促進腸道內鈣的吸收,促進骨細胞成熟,增加骨量。還增加阻力訓練(握拳、上舉、抬膝)每周至少2 d。
1.2.3 第3組 相應的藥物指導。用藥患者,根據患者的病情,選擇合適的補鈣藥物,教會老人明確各種不同藥物的使用方法及觀察各種藥物的不良反應。通過書面的形式,把藥名、用法、劑量、時間、副作用等內容寫成用藥說明交給患者,以便于老人記憶,并告知家屬,以督促老人服藥。我國營養學會制定成人每日鈣攝入推薦量800 mg(元素鈣量),絕經后婦女和老年人每日鈣攝入推薦量為1000 mg[10-11]。一般人平均每日從飲食中獲鈣約400 mg,故平均每日應額外補充的元素鈣量為500~600 mg。
1.2.4 第4組 綜合方法。綜合上述3種方法,進行飲食結構調整、運動方式調整、用藥治療,每天堅持一系列方法。
1.3 評價標準 參考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標準,結合我國國情,以種族、性別、地區的峰值骨量(均值為M)為依據:>M-1SD正常;M-1SD~2SD骨量減少;M-2SD骨質疏松癥(根據診治的要求分為輕、中級);M-2SD伴有一處或多處骨折為嚴重骨質疏松癥(T值≥-1.0為正常,-2.5值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以P
2 結果
三種干預護理均具有良好的療效,與護理前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骨質疏松癥是一種與人類生活方式、環境密切相關的慢性疾病,疾病的發生和發展與個人的生活習慣、生活環境以及飲食習慣密切相關[12-13]。隨著人口老齡化骨質疏松患病率增高,居民對此病的認識度也慢慢的提高,但是很多居民預防骨質疏松的方法不全面,造成預防效果不明顯,骨質疏松癥狀沒有很大改觀[13]。本社康中心每年健康講座12次以上,義診6次以上,主要針對社區各種常見病、多發病,可以預防、治療、和延長生命等健康教育宣傳,對骨質疏松患者方面都進行多次不同方式進行教育[14]。由于骨質疏松病程長,還有不同程度的疼痛、骨折造成很多不便,困擾著很多居民[15]。多年的宣傳并沒有完全起到全方面的教育。本文所應用的三種干預護理都具有很好的療效,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只有通過居民的自身參與,才能徹底改變人們的生活、飲食習慣以及治療,必將對骨質疏松癥的預防和治療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楊紅月.不同護理模式在老年骨質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比較[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14):26-27.
[2]黨莉.綜合治療骨質疏松椎體壓縮性骨折腰背痛的療效觀察和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7):664-665.
[3]張巖.預防老年人骨質疏松[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3):195-197.
[4]王寧.全程護理對骨質疏松性腰背痛患者ODI值及預后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26):6-7.
[5]賀賽美,包玲君,陳巧兒,等.加速康復外科理念在椎體骨質疏松性壓縮骨折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13):32-33.
[6]王增英,吳伏娜,鐘紫茹,等.老年男性骨質疏松相關因素與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07,22(10):878-880.
[7]陳立英,史麗麗.骨質疏松患者健康教育的研究進展[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0(8):1784-1785.
[8]李曉蘭,王慧文.疼痛護理方案對老年女性骨質疏松腰背痛患者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13,28(24):32-34.
[9]謝冬梅,張雪梅,岳冀蓉,等.老年男性骨質疏松癥危險因素的調查及護理[J].四川醫學,2010,31(4):545-546.
[10]劉建芳,周旭文,孫曉芬,等.圍絕經期骨質疏松亞健康狀態患者的護理[J].護理雜志,2011,28(12):75-76.
[11]鐘小梅.淺談骨質疏松癥的護理[J].中國美容醫學,2012,21(14):606.
[12]曹楊.骨質疏松癥的預防和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8):1834.
[13]朱明玉.優質護理在PKP治療骨質疏松椎體壓縮性骨折的臨床應用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11):2497-2499.
[14]蔡娟,李春梅,張強,等.慢性肝病骨質疏松椎體壓縮骨折患者行球囊擴張椎體后凸成形術的護理[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2,18(17):2054-2056.
【關鍵詞】 2型糖尿病;骨密度;骨質疏松;危險因素
骨質疏松的主要特點為單位體積內骨組織量減少,骨皮質變薄,海綿骨骨小梁數目及大小均減少,產生腰背、四肢疼痛、脊柱畸形甚至骨折[1]。糖尿病致骨質疏松較為多見,目前T1DM致骨質疏松的結論較為肯定,T2DM致骨質疏松的機制目前并未完全明確[2]。研究T2DM所導致骨質疏松的危險因素指導臨床的早期防治糖尿病患者的骨質疏松尤其重要。筆者通過對本院初診為T2DM的男患者發生骨質疏松和原因的分析,除外女性絕經影響以及病程長的糖尿病對骨密度的影響。探討2型糖尿病的骨質疏松的危險因素,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09年2月至2012年5月入院初診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36例作為T2DM組。其中年齡為17~45歲,平均年齡(31±13.3)歲。經過骨密度和骨礦總量的測定,將其分為骨質疏松組和非骨質疏松組。再選取同期來院進行常規體檢的無糖尿病男性36例作為對照組。其中年齡為18~48歲,平均年齡為(33±16.2)歲。兩組均肝腎功能正常,排除各種基礎疾病的患者。T2DM的108例男性患者和36例健康男性年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研究方法
1.2.1 測定骨質疏松的程度 測定骨質疏松程度包括測定總骨礦含量和測定骨密度。本研究通過定量QCT測定第3腰椎總骨礦含量和骨密度,用本院放射科開發的QCT骨密度測量系統軟件,采用骨峰值40%作為骨質疏松的診斷指標[3]。
1.2.2 骨代謝的生化檢測 骨代謝的檢測包括骨形成標志物(成人骨性堿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總I型膠原氨基端延長肽PINP)、骨吸收標志物(尿鈣uCa、尿羥脯氨酸尿HOP/Cr 、尿I 型膠原羧基末端肽CTX/Cr)、鈣調激素(甲狀旁腺素 PTH,降鈣素 CT,1,25(OH)2D3)。
1.3 統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均數之間的比較用t檢驗。各指標與骨密度的相關性應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采用 SPSS 15.0 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
2 結果
3 討論
骨質疏松的主要特點為單位體積內骨組織量減少,骨皮質變薄。2型糖尿病可以引起骨質疏松。其引起骨質疏松的相關危險因素一直是臨床上相關專業的學者研究的問題之一。筆者結合近年來國內外學者相關研究[4,5],選取本院初診為2型糖尿病的男性患者36例和同期體檢身體健康年齡相仿的36例男性,進行2型糖尿病骨質疏松以及引起骨質疏松相關危險因素的研究。選擇初診為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為研究對象的原因如下:首先病程較長的糖尿病患者涉及到腎小管對離子重吸收的下降以及影響腎臟產生激素可以有骨質疏松的并發癥,為排除長病程糖尿病引起的骨質疏松對本次研究的干擾,故選初診為2型糖尿病患者即病程短的患者。其次,因為女性絕經后本身可以引起骨質疏松,與糖尿病關系不大,故排除相關干擾,只選取男性病例。
對于病程短的初診為2型糖尿病的患者的骨質疏松發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中的骨質疏松發生率,證明了2型糖尿病與骨質疏松有相關性,與廖二元[6]等人的研究相符。就生化檢查來看,血睪酮即血T的化驗結果顯示糖尿病骨質疏松組明顯低于非骨質疏松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總之,在臨床治療糖尿病的過程中,有必要對初診為2型糖尿病的男性患者中體重指數偏低,血睪酮偏低或者尿Ca/Cr值偏高的患者采取積極的預防與治療骨質疏松的改變。
參 考 文 獻
[1] 施慧鵬,夏瑾瑋,李曉林,等.老年男性2 型糖尿病腎病患者的骨代謝變化.老年醫學與保健,2008,14(2): 110113.
[2] Schwartz AV, Hillier TA, Sellmeyer DE, et al. Older women with diabetes have a higher risk of falls. Diabetes Care, 2002, 25 (10) : 1749 1754.
[3] 趙文俐,陳賢志,周建忠,等. QCT 骨密度測量技術的探討.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07,13(4): 243245.
[4] de Liefde II,van der Klift M,de Laet CE,et al.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fracture risk in type2 diabetes mellitus: the Rotterdam Study. Osteoporos Int 2005,16(2):17131720.
[5] 孫明謹,李雪鋒,陳世清,等.男性2 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謝生化指標的研究.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07,21(9): 659661.
關鍵詞:中西醫結合療法;老年;骨質疏松;髖部骨折
骨質疏松癥(OP)是一種系統性骨病,是在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影響高峰骨量以及骨量丟失并最終發展至骨質疏松[1]。目前,隨著我國老年人口的增加,骨質疏松癥發病率呈逐漸上升的趨勢,已引起越來越多的人關注。與此同時,老齡化的加劇和高能量損失的日益增加,造成老年髖部骨折人數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對此,我院就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骨質疏松致髖部骨折老年患者,對其行中西醫結合療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骨質疏松致髖部骨折老年患者,采用隨機的方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例。對照組男14例,女16例,年齡45~80歲,平均年齡(65.4±8.6)歲;觀察組男15例,女15例,年齡48~82歲,平均年齡(68.7±8.5)歲。骨折類型:股骨頸骨折18例,粗隆間骨折42例。受傷機制:摔倒導致髖部著地57例;騎車導致髖部扭傷3例。所有入院患者均通過雙能量骨量密度儀檢測骨質疏松程度,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骨折類型、受傷機制等方面均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本組粗隆間骨折42例,其中采用動力髖內固定37例,臥床外展牽引5例;股骨頸骨折18例,均對其行加壓螺紋釘內固定術。對照組患者每天均給予鈣1~2g口服,每天給予阿法骨化醇0.5μg,連續服用2.5個月。觀察組在此基礎上每天服用六味地黃丸12g,待傷口痊愈及解除外固定后行中藥氣化熱療并且進行CPM功能鍛煉;
1.3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 13.0 (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統計軟件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結果采用t檢驗,P
2 結果
60例患者經X線復查,骨性均得到愈合,平均愈合時間為(78.3±6.4)天。對照組顯效8例,好轉16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為80.0%;觀察組顯效20例,好轉9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6.7%。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表1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例(%)]
3 討論
目前,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骨質疏松已經成為絕經后婦女和老年人群中常見病之一,它的基本病理機理是骨代謝過程中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偶聯出現缺陷,導致人體內的鈣磷代謝不平衡,使骨密度逐漸減少而引起的臨床癥狀[2]。老年人群由于骨量丟失,引起骨質疏松,使得骨折發生的概率更高。本次我院采用雙能量骨密度儀對髖部骨折進行檢查,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質疏松,因此在治療過程中,不僅要對髖部骨折進行治療,同時還要注重對骨質疏松的治療。治療時給予患者鈣劑以及阿法骨化醇,同時注意對患肢功能鍛煉,骨折愈合效果良好,骨質疏松顯著改善,臨床效果令人滿意。阿法骨化醇在肝臟被迅速轉化成1,25-二羥基維生素D3,后者為維生素D3的代謝物,起到調節鈣和磷酸鹽代謝的作用。其主要作用是通過提高體內血循環中1,25-二羥基維生素D3水平,從而增加鈣、磷酸鹽的腸道吸收,促進骨礦化,降低血漿甲狀旁腺激素水平,同時減少骨鈣消溶[3]。
西醫研究認為,人體衰老導致代謝功能失調,系統功能下降,神經功能紊亂等是骨質疏松的主要病因。而中醫把骨質疏松癥歸屬“骨痿、骨枯、骨痹”范疇,認為其發病機理為腎虛及脾虛,故針對病機而采用補腎壯骨、益氣健脾的治療法則[4]。根據“腎主骨”的中醫學理論,腎虛是骨質疏松的發病關鍵,故治療宜補腎壯骨,若腎精充足,則筋骨堅硬有力。
綜上所述,相較于單獨采用西醫療法,中西醫結合治療老年骨質疏松致髖部骨折臨床效果更佳,療效令人滿意,值得臨床借鑒使用。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骨質疏松骨折診療指南.中華骨科雜志,2008,28(10):875-878.
[2]Andrea’s A,Suckle Klaus Dietz,Nikolas Wielder,et al.Evaluation of complications of three of proximal extra auricular femur fractures Differences in complications,age,sex and surviving rates[J].Int Orthop,2007,31(5):689-695.
[3]Verbeek DOF,Ponsen KJ,Goslings JC,et al.Effect of surgical delay on outcome in hip fracture patients:a retrospective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192 patients[J].Int Orthop,2008,32(1):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