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認識范文

        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認識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認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認識

        第1篇: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認識范文

        關鍵詞:漢語言;培養模式;創新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3)15-0227-02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轉型,市場經濟下大眾文化的蓬勃發展,文學正處在一種被邊緣化的尷尬境地,同時,在文學領域里也呈現出休閑娛樂的多元化趨勢。這對傳統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形成了較大沖擊,使得傳統的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要求,調整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勢在必行,這也成為近年來教育界探討的一個熱點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全國各地許多高等院校都做出了自己的嘗試,有些受到傳統教育觀念和培養模式的束縛并未取得實質性突破和進展,有些卻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這里我們主要來探討一下武昌理工學院的“特色”班培養模式和上海大學的創意寫作中心兩種漢語言文學特色人才培養模式。

        一、武昌理工學院“特色班”培養模式

        武昌理工學院“文學創作特色班”培養模式的建構圍繞著培養文學創作人才服務,鼓勵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領域進行深層次的探討和解讀,盡可能培養出一批符合市場需求的創新型創作人才。基于這一點,武昌理工學院從招生模式、培養模式和評價機制等方面進行了改革,用多元實環節培養創新能力,既注重了專業基礎,又強化了創作實踐,打破了傳統的培養模式,構建了一套新型的教學實踐體系。

        (一)實行“優招優培”淘汰選拔制

        一般大學漢語言專業的傳統招生是面向報了該專業而又達到了錄取分數線的高中畢業生,然后統一安排進行已經計劃好的常規培養模式。這種招生培養制度具有完整培養程序,有一定的經驗底蘊,能夠保證一定的成材率,但是沒有較為明確的方向。因為文學創作要求的是創作能力,并不一定每個人都具有文學創作的才能。但是武昌理工學院實行的優招優培淘汰制卻有效地改善了這一些缺陷,創新地以適應當前社會文學創作環境寫作為要求,目標定位非常明確。它首先是面向全國招收“文學創作”方向的學生,入學后在全校范圍內再次進行征集選拔,一年后實行淘汰制,不適應特色班培養模式的學生轉回原專業或其他專業就讀。而一年的時間足以將具有寫作天賦和寫作能力的人才篩選出來,然后可以集中資源、提供平臺去培養那些熱愛寫作并且有能力去寫作的人,而對于被篩選出來的學生,也給他們重新選擇的機會,能夠最大限度的保證每一個人的成才。

        (二)多種創新性培養方式相結合

        1、本科階段實行“一對一”導師制

        傳統的本科生培養模式是某一個老師對不同的學生進行教學,是“一對多”的灌輸式教學,是根據班級的整體水平來制定培養的方式和內容,這樣雖然能夠保證較低的教育成本,卻難以針對每個學生的特點,水平,難以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潛力。而“一對一”導師制對此有了許多改進。首先它拉近了導師和學生間的距離,加強了導師對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其次,它也有利于學生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在導師的引導下,學生可以有目的、系統地安排自己的學習內容。再次,“一對一導師制”能夠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個性,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可以按照個人的興趣和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從而挖掘自己的能力,不斷創新,不斷完善自己。

        2、“工作室模式”

        傳統的作家一般都是個人創作,而個人創作有著明顯的優勢,特別是對于一個自覺的作家來說,它能夠創作出來具有自己獨特風格的優秀作品。但也有一定的缺陷,那就是創作周期比較長,并且只有知名作家的作品才有比較好市場效應。而對于初學寫作者來說,要獨立創作一部作品是比較困難的,更無論說創作出一部優秀的能夠經得起市場檢驗的作品。“工作室模式”就是基于這樣的情況下所產生的,它原本一般是藝術專業團隊集體創作的模式,而現在已經演變到了文學創作領域,是繼個體文學創作之后的另一種方式。這種模式的實踐性非常高,它將志趣相投的文學愛好者聚攏在一起,與各種文化公司建立聯系,通過承接出版社選題、自擬選題、簽約文學網站連載作品等途徑,提供土壤和平臺,讓學生熟悉市場運作,將文學創作人才的培養與社會需求密切聯系起來。

        (三)科學評價機制

        傳統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僅僅通過一次考試、一張試卷來決定。這既不符合當今素質教育的要求,也使考試流于形式,學生作弊,教師漏題現象較為普遍。武昌理工學院轉變傳統的對學生的評價機制,以學生為中心,擺脫舊的文本記憶考核方式,將評價重點放到創新性能力和實踐能力上來,做到從實際成果出發,科學認定其創新性能力和實踐能力,這樣既可以減輕教師應考試約束而放不開手腳,又可以鼓勵學生積極探索新知識,鍛煉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確保培養出合格的創新性、實用性人才。

        二、上海大學文學與創意寫作研究中心的培養模式

        上海大學文學與創意寫作研究中心是致力于創意寫作理論研究并將之與創意寫作教學、創意產業實踐結合的單位,也是對中國高校漢語言文學教育教學培養機制改革一種突破。該中心致力于歐美現代創意寫作學科的整體引進和中國傳統寫作學的現代化改造,也建立了一套完備中文創意寫作教學系統,努力建構現代創意產業視野,培養具有現代意識的專業創作人才及具有原創寫作能力的創意產業核心從業人才。

        (一)培養目標創新:以培養創意寫作人才為目的

        傳統中國大學的漢語言文學系以培養文學研究人才為主,對學生寫作能力培養不甚重視,以為培養作家是作協的事情,忽視甚至輕視創作型人才的培養,這種不適應社會需要的培養模式自然導致學生在日益專業化的市場下難以找到滿意的工作。事實上,文化產業市場呼吁培養新型復合型文學與創意寫作人才,因此,在文化產業和創意經濟的大趨勢下,傳統漢語言文學專業需要進行系統的改革,從而培養復合型、創造型寫作人才。上海大學成立的創意寫作中心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成立,它以培養新型創意寫作人才為目的,借鑒了美國的創意寫作的教育教學經驗及寫作訓練系統,進行有效引進、探討以及中國化轉換。構建了一套成熟的人才培養模式。

        (二)培養手段創新:更新教學理論,改革教學手段

        上海大學在課程、教材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了改革和突破,強調培養作家是難的,作家需要天賦,但是新型復合型文學創意寫作人才是可以培養的。他們通過各種方式來進行創意概念的培養和表現手法的訓練從而提高人的創意才能,

        1、課程建設

        課程建設主要包括本科和研究生兩個層次,本科層次著眼于培養學生的創作熱情,發現學生的創意與創造天賦和能力。根據學生的天賦傾向、個性,利用創意寫作的課程彈性,為他們設置且身體及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研究生層次則是著重于對創意寫作的研究,開始進行更深一步的理論學習,改變原本的知識性教學課程,重點突出寫作技能的訓練和培養。

        2、教材建設

        上海大學開設創意寫作課程,國內卻沒有相應的現成教材。事實上,他們認為理想的創意寫作課程根本就不需要教材,應該是老師與學生秉承同一個理念,在一個開放、自由的創意與創作平臺上,參與各種各樣的思維寫作訓練,作品研討等等。但是,由于種種客觀原因難以實現,于是在教材方面選擇了翻譯引進與自己研發兩條路。購買了不少的海外教材,翻譯和研討了哥倫比亞學院的全套教材。同時在多位教授的教學經驗基礎上完成了兩部原創教材,能夠更有針對性地培養創意人才。

        3、教學方法和改革

        創意寫作學科組已完成傳統寫作知識性教學法向現代創意寫作教育教學方法轉變,包括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兩個路向。在課堂教學中,創意思維訓練與文類寫作訓練、過程教學法、工坊制寫作已經成為基本教學方法與內容,也逐漸成為上海大學創意寫作課程特色。而社會實踐也分為課外實踐和課內實踐,課外實踐主要由教授帶領本科生與研究生參與各種社會實踐,課內實踐主要由幾位老師分別帶領自己的小組進行寫作實踐。

        (三)與文化產業相結合

        這幾年文化產業發展迅猛,據調查,中國文化產業平均增幅達17%。文化產業的飛速發展,自然需要大量文化產業人才,而新型寫作人才和創意人才更多是迎合了文化產業和創意經濟的特性。上海大學將文化產業市場與寫作學習相結合,建立起“文學與創意寫作”實體。譬如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澳洲國立大學、澳洲拉籌伯大學等形成了穩定的合作研究和聯合培養關系;與上海作協、新疆作協實現戰略合作,為上海作協舉辦的新疆專業作家培訓班提供課程設計及全部教育教學服務等,實現了外向拓展及社會服務功能,得到了專業寫作機構的認可,為培養創意人才提供能力發揮的平臺。中心培養的人才在上海、北京等地諸多雜志、報紙、出版社擔綱領銜,成為中國文化創意產業活躍新軍。

        三、小結

        當前高等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普遍面臨的是招生困難、教師隊伍知識結構不合理、人才培養目標模糊,與當前社會不相適應等問題,而這些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是因為舊有人才培養模式已經不再適應當前社會的發展,需要進行改革和突破。武昌理工學院和上海大學為我們提供兩種比較優秀的樣本,他們在改革的過程中,都是立足于專業本身又超越其局限,都是在現實的基礎上又具有前瞻性,同時也都尊重市場導向,從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培養模式,也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武昌理工學院和上海大學基于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特色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對于當代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培養模式的創新具有借鑒價值和推廣意義,對我國高校現行教學改革實踐具有開拓與指導意義,同時也為促進我國高等教育成果化、素質化、科學化提供了參考事例。

        本文為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項目編號:13g476

        參考文獻:

        [1]范文瓊.從“行不言之教”淺析開發內化教學法.武昌理工學院學報,2012年第2期.

        [2]殷穎.美國的作家班.作家雜志,2005年10期.

        [3]李鳳梅、白皓然.我國高校本科生導師制指導模式與研究生導師制比較初探.高等農業教育,2009年第07期.

        [4]葛紅兵、許道軍.中國創意寫作學學科建構論綱.探索與爭鳴,2011年第6期.

        [5]賴聲川.賴聲川的創意學.北京:中信出版社.

        [6]劉夏輝、張利華.淺談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發展.大家,2011年第06期.

        第2篇: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認識范文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由于各國之間在人才培養方面上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因此加強對人才的培養是我國教育上的頭等大事,這就對于我國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等教育體系中有著各種各樣的專業,每個專業都有其特色。漢語言文學專業是在高等教育體系中最為基礎,在實際工作中應用性最強的文科專業。

        隨著社會市場的需求,目前高等教育所需的人才培養發展方向應該是把專業人才培養成應用型人才。漢語言文學專業是一門極具特色的專業學科,它是秉承和發揚中華傳統漢語言學文化的宗旨辦學的。在我國,大部分高校均有開設這一門課程,曾經這一門學科也是學生最熱衷的專業之一。但是由于我國的學科教育逐漸遵循市場發展規律,使得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人才培養逐漸與社會脫節,以至于不能把學生培養成社會所需人才。所以逐漸的學生不愿意報考這一學科,也慢慢地使得漢語言文學專業變成了“冷門”專業。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要將專業知識和文化修養教給學生外,還應該把學生打造成與社會需求相符的應用型人才。但是目前,大部分開設了漢語言文學專業的高校對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上還存在著問題,還都有所欠缺。因此,探究如何培養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型人才是非常必要的。

        一、高校在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

        (一)漢語言文學專業被認為是無趣的學科之一。漢語言文學本身就是一門比較獨特的學科,它的教學理念是要發揚中華的傳統漢語文化,所以此門課程的專業色彩會相對濃厚。因此會導致大部分學生不愿意從事與本門專業相關的行業,他們會覺得與漢語言文學相關的行業都是比較枯燥無趣的。當然,某些想要在漢語言文學專業領域深造的學生除外。因此,大部分學生會認為在學校學到的知識在實際工作中很少直接涉及。因此大部分學生們一直認為漢語言文學專業是一門無趣的學科。

        (二)對于漢語言文學的教學實踐不夠重視。雖然許多高校都設置了漢語言文學這一門學科,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學校都能夠做到很好的傳授知識。因為在教學實踐上,大部分老師都會選擇“填鴨式”的傳統教學方式。因為缺乏對于實踐教學的認識,因此導致不能改變現狀,還是以傳統方法教學。無法創新,忽視對學生的實際能力的培養就是因為教師對教學實踐的不夠重視。

        (三)只重視對基礎知識的教育。在我國教育現狀看來,大部分高校對于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培養都過分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忽略了學生在實際應用中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下,教師都只會照書宣教,只是注重于對學生的基本知識傳授,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學到了理論上的表面知識,因此學生在自己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方面就會相對薄弱。許多教師還意識不到自己的問題所在,依然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學,導致學生的應用能力更加難以得到提高。

        二、對于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上的解決方案

        (一)打破學生的認識誤區。學生們會覺得漢語言文學專業是一門無趣的學科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漢語言為學的專業色彩過于濃厚,因此,要想改變學生對于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認識誤區,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培養出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就應該加強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打開學生的視野。在課上應該以生動形象的方式授課,讓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不會感到枯燥煩悶。雖然大部分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老師都是年紀相對較大的講師或教授,他們在教授過程中早已習慣了自己的教學模式。大部分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老師的教學模式都是比較傳統,以至于學生會認為老師的上課內容枯燥,教學過程煩悶。所以就會更加失去對這門學科的興趣。因此老師們積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便于更好地培養關于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型人才。

        (二)調整課程內容并改變教學模式。由于漢語言文學專業是一門相對比較獨特的學科,它的獨特特性在專業性質強且學科的兼容性小。主要的專業課程包括古代漢語、現代漢語等,涉及面也相對比較少。這樣看來,學科的局限性就相當比較大,所以調整課程內容是有必要的。教師們還要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其教學模式,不能只注重學生的基礎知識。可以適當的弱化專業學習,加強對于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在這一方面的培養上可以讓學生進行學科實踐,以延伸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觀能動性。調整課程的內容可以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所提高,改變教學模式能增強學生的自我學習主觀能動性,加強在實際應用上的技能。這樣才能更好地把學生打造成社會所需要的應用型人才。

        (三)制定完善的測評方案。對于我國的教育模式,最好的檢測模式就是進行考核。只有這樣才能加強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讓學生愿意去深入學習一門學科。尤其是對于漢語言文學專業這一門專業性質強的學科,若是沒有一套完善的測評方案是很難評定學生的學習成果。因此,制定測評方案是非常必要的。要想培養專業應用型人才就要嚴格教學,嚴格考核,并進行實際應用技能培訓。所以,除了必要的常規考試和考查外,可以相應地增加專業技能考核和教學實踐考核。嚴密的考核程序和考試內容就是檢測學生學習成果的最好方式,也是加強對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能力。

        三、結語

        總而言之,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已經是勢在必行了。為了更好的發展與漢語言文學專業相符的行業,就要培養一批專業知識了得并有一定動手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第3篇: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認識范文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專業;教育;應用性

        近幾年,隨著我國的發展越來越好,科技研發、教育事業等隨著信息化的進步,更多的國際友人開始被我們的中國文化深深吸引,尤其是對中國語言的吸引。在這種環境下,中文成為了現代國際交流的方式之一,隨之開始在國內也開始被發展起來。中文開始被教育部列入到教學課程中來。我國教育部將中文系設立為多個專業,但是我國的大多數學校只設立漢語言文學專業。對于傳統的漢語言文學專業來說,只按照兩種科型來培養學術型人才,第一種為科研型;第二種為教學科研型。因此,在進行課程的擬定時,也是根據教學模式進行制定。但是,隨著我國社會發展越來越好,人們開始對中國傳統文化也有了新的認識,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選擇漢語言文學專業,隨之產生的問題也逐漸增多,在現在教學的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性的問題。因此,站在教學的角度來看,決定該學科是否被廣泛應用的原因有兩個,第一個是是否建立一個完善的教學體系;第二個是是否具備一個良好的發展前景。這兩個因素是評定該學科的應用性的主要標準。

        一、漢語言文學的意義

        (一)精神與文化文明的象征

        漢語言文學的改革是和我國社會特定的改革緊密關聯在一起的,但是隨著社會發展步伐越來越快,導致漢語言文學也隨之出現了改變。漢語言文學將單獨個體的命運逐漸融合到集體的命運中,它在人們的身體中起著喚醒人體全部的生長力量的作用。正是因為這種力量,才促使著人們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漢語言文學不僅是推動我國民族發展的重要的思維方式,同時也是將我國的歷史文化表達出來的表現方式。它積累我國整個民族發展的各種信息,其中包括我國各個民族的精神體系、我國各個民族的文化構造、我國各個民族的思維方式、我國各個民族的傳統文化等等。漢語言文學不僅是我國各個民族的精神的象征,同時也是我國各個民族的文化文明的象征。它記錄著我國從各個時期的喜怒哀樂。由此我們可以清楚的認識到,漢語言文學是我國各個民族精神和文化文明的象征,它不僅完美展示了我國人民和自然之間的友好關系,同時也表現出了我國人民對命運的接納和滿足,以及表達了我國人民的安土重遷和辛勤樸素之情。

        (二)與思維密切聯系

        馬克思曾經說過:“語言不僅是思維本身的要素,也是思想的生命表現的要素;語言是思想的直接現實。” 由此我們可以得知,漢語言文學與思維有著密切的聯系。思維的表現方式有兩方面,第一方面是抽象思維;第二方面是形象思維。抽象思維主要有三種表達方式,第一種是概念表達方式;第二種是判斷表達方式;第三種是推理表達方式。形象思維要有兩種種表達方式,第一種為想象表達方式;第二種為聯想表達方式。因此,在現在的漢語言文學授課的過程中,有大部分的文學作品都采用形象思維,例如漢語言文學的學習、敘述文的閱讀、寫作等。而在進行說明文的閱讀、議論文的閱讀、寫作時,一般采用的是抽象思維。

        二、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的必要性

        結合漢語言文學專業特點與現實需求的意義來看,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時非常有必要的。

        1.為了迎合社會發展的需要,就需要在現在的教學管理中對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能力進行提升。由于在現在的社會發展環境的帶動下,各個企業需要一些具備綜合素能的專業人才,那么要符合現在企業的要求,就需要具備兩種能力,第一種為具有超強的語言分析能力;第二種是具備語言運用能力。因此,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的必要性,是迎合現在社會發展對專業人才的需要的關鍵。

        2.由于人們越來越重視素質教學,那么要想迎合現在的素質教學的要求,首先就要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應用。根據現在我們國家推行的素質教學來說,它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升學生的綜合技能,進而實現提升學生的綜合品質。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的必要性,主要目的就是將傳統的重視理論知識的觀念逐漸演變成重視學生的實踐學習,進而從實踐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從中尋找有效的解決對策。因此,通過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的必要性,不僅可以促進社會更好的發展,同時也能滿足社會各界對綜合素質人才的需求。

        3.根據現在的教育發展趨勢來看,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的必要性是現在的教育發展趨勢體現所在。根據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充分專研,漢語言文學是現在的教育發展趨勢主要專研對象,因此,通過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的必要性,不僅可以促進社會更好的發展,同時也能滿足現在的教育發展趨勢的需求。

        三、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性的策略

        (一)加強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隨著社會腳步的快速發展,傳統的漢語言文學教學已經已經滿足不了現代化的教學需求。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制約的我國教學的今后發展。因此,為了迎合現在的教學需求,就要將傳統的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進行改善,加強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進而給學生的今后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在進行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時,為了迎合現在的教學需求,不僅需要教師將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同時也需要加強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所謂“授人以財不如授人以技,授人以果不如授人以苗”一個道理。只有教師提升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這樣可以保證學生的遇到任何問題時,才不會出現不知所措的現象。

        (二)根據社會發展需要及時增減課程朧化課程結構

        漢語言文學專業具有很強的人文氣息,因此,要想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的必要性,就需要根據社會發展需要及時增減課程朧化課程結構。在對課程朧化課程結構進行增減時,需要根據現在教學發展的情況進行合理的制定,進而將學生的課程進行不斷的完善,從而實現提升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同時也將學生對漢語言文學專業知識構造有了新的認識。

        (三)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質量不斷改善教學方法

        專業的學習是學生充分了解漢語言文學知識的重要渠道,因此在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質量,還要對教學方法進行不斷的完善。并且借助先進的教學方式,來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達到提升整個教學質量的目的。

        四、結束語

        通過本文的敘述,我們對漢語言文學專業有了新的認識。對于學習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來說,學習漢語言文學知識不僅可以提升自己在社會中的應用價值,同時也能和好的時應到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因此,為了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性,不僅要加強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同時也要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師的教學質量,不斷改善教學方法。因此,希望通過本文的闡述,能夠給教學事業中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性方面提供一定的幫助。

        參考文獻:

        [1]張愛明,宗瑞. 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性的問題及分析[J]. 大眾文藝,2011,08:234-235.

        [2]靳瑾. 淺談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性的問題[J]. 教育教學論壇,2013,17:186-187.

        第4篇: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認識范文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師范生;就業;能力培養

        一、漢語言文學的社會現狀

        一般而言,社會各界對漢語言的認知上面是存在一定的偏差的。大部分人對漢語言的認知是不夠深入的,停留在一個相對比較淺的層面的,我們普遍認為對漢語言的學習就是簡單地口語交流、日常使用和較淺的書面閱讀,但對于高深的漢語言知識并沒有做深入的學習和研究。正是由于社會大眾對漢語言的了解和學習不夠深入就導致了我們在使用漢語言時存在很大的問題甚至造成了一些嚴重的后果。 F在很多人對漢語認識存在的不規范現象主要有:字詞的發音不夠準確、用詞存在錯別字、語句使用不符合語法、借用或隨意改造成語、偏愛使用網絡用語等。就大學課堂教學來說,越來越多的教師和學生對漢語文學的學習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存在一味追求表面的華麗知識的傳授忽視了更加深入的實質性內容的傳授,變得越來越功利性,進而掩蓋了漢語言文學最根本的影響力和魅力。除此之外隨著中國市場化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以及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西方一些經濟形態和思想也不斷涌入中國,進一步沖擊著中國的傳統文化,這一現象在某種程度上使得部分國人的崇洋的心理日益壯大。至此出現了對外國文化和語言的學習和研究熱情明顯超過了對傳統文化和漢語的研究,這就嚴重影響了漢語言文學在國內的深入發展,使得國人不能更進一步發揚中國文化,也不利于漢語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

        二、培養就業實踐能力的方法

        (一)立足專業知識,提高自身修養

        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對漢語言的學習是最直接、最仔細以及最全面的,他們經過多年的學習和研究會比一般人更加了解漢語言的文化內容和覆蓋的知識,在傳播和創新漢語言文學方面更加有經驗。他們的學習和研究內容會更加的深入有內涵,有利于培養他們的文字鑒賞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的寫作能力以及較高的文化修養,會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去研究創新。這就要求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師范生,更應該擔負起自己的使命。對于自身的專業要求不僅要做到而且要爭取進一步做的更好,師范生對于自身的學習要堅持立足于本專業的知識,進一步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教師也要轉變自身傳統的教學觀念,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和豐富自身的教育教學方法,融入新的教學和研究成果以推動漢語言文學的進一步發展。除此之外,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師范生要從平時就注重自己的所學,不僅要學的多,更要學的精準。對于一名還沒有畢業的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師范生,還有大量的時間可以去進行漢語言文學專業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學生應該把握住機會,進一步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和技能,有意識地培養自己對于漢語言文學更高的熱愛程度,為未來自身的發展和漢語言文學的發展進步作出自己的貢獻。

        (二)要創新漢語言文學的學習教育和工作觀念

        當今時展的速度越來越快,一些新式的快餐文化也越來越受到大眾的歡迎,因此,漢語言文學也受到了時代的沖擊。一方面對于一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師范生來說要做到在學習教師所教授的知識時,不僅要積極的進行學習跟上老師的思路,更要學會有意識的對自己所學到的知識進行一個創新性的研究和應用,在有把握掌握所學知識的基礎上融入自己的所見所聞和所感,使得知識更加融合貫通,以達到將所學的漢語言文學的知識真正變為自己的能力的效果。另一方面教師要改變自身老舊的教育理念,以學生為主,學會引導學生,給學生學習漢語言的熱情和興趣,使得學生們真正熱愛這一門藝術和學問,體會到漢語言文學的魅力與積極影響,使他們自覺的按照漢語言的規范去應用漢語言知識,從而潛移默化的帶動身邊更多人對于漢語言的學習和重視,逐漸改變目前社會中對于漢語言文學的錯誤認識和應用,使得漢語言文學的應用更為規范,發揮出更大的魅力,推動社會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第5篇: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認識范文

            理工類高校普遍開設漢語言文學專業之時,正是傳統漢語言文學專業普遍面臨就業壓力急于改革之際,文秘、新聞、傳播、廣告,一波又一波的中文類新興專業從漢語言文學專業剝離而出,在這樣的背景下,理工類高校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從設立之日起就面臨著兩個困境:

            1.面對就業市場,理工高校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如何解決普遍面臨的就業壓力。目前,就業率成為衡量一個專業優劣的主要尺度,2007年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大學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指出:“研究建立人才需求的監測預報制度,定期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需求狀況,引導高等學校及時設置、調整專業和專業方向,深化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方面的改革。”近年來,各級教育行政部門開始注重對高校各專業就業率進行的專門調查和教學評估。在這種形勢下,能夠迎合目前社會需求的專業往往成為高校的強勢專業和熱門專業,而那些社會需求量較小、核心知識不明顯、對口職業較少的專業逐漸成為冷門,漢語言文學專業正在此之列。據統計,“2009屆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半年后失業人數為0.63萬人,2007屆失業0.7萬人,2008屆失業0.84萬人,漢語言文學專業成為連續三屆(2007~2009)失業人數最多的專業之一。”[1]麥可思認為漢語言文學專業是“失業量較大,就業率較低,且薪資較低,為高失業風險型專業”[2],這對于剛剛興辦的理工類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來說,無疑是巨大的壓力和挑戰。

            2.面對綜合性大學和師范類大學,理工高校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如何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漢語言文學專業是中國現代大學史上最早創辦的專業之一。自1910年北京大學實行分科教學設立中國文學以來,漢語言文學專業在中國高等教育歷史上已經有百年時間,是中國高等教育專業體系中設立時間最長、專業建設經驗豐富、課程體系完備的基礎專業之一,在各級各類綜合性大學和師范類大學中都是基礎專業和核心專業,師資力量強大、辦學經驗豐富,已經形成優勢傳統。而理工類高校無論是在辦學歷史還是師資力量上都與上述兩類高校存在差距,例如,缺乏漢語言文學專業圖書資料積累,專業師資力量不足,學術水平不高,辦學經驗不足等等。在這種情況之下,理工類高校,尤其是非211的理工類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如何在早已形成優勢傳統的綜合性大學和師范類大學的夾縫之中,拓展專業領域,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和辦學優勢,是關乎其存在可能性與合理性的重要問題。上述兩個問題其實質是理工類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問題,這兩個方面決定了理工類高校培養的中文人才能否適應與滿足社會需要,能否走出傳統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困境,在與綜合類高校和師范類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競爭中能否脫穎而出、后來居上,為此,我們應從學科定位和課程體系建設兩方面尋找解決問題的對策。

            二、理工類高校開設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科定位

            學科定位是決定理工類高校創辦漢語文文學專業成敗的核心問題。傳統漢語言文學專漢語言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基本定位于培養研究性和綜合型人才,畢業生的就業除教師和新聞出版以外,大都從事理論研究和文學批評等工作。20世紀90年代后期以來,隨著中國高等教育的大眾化,以及逐步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特別是社會分工細化程度的加劇,社會對專門型、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加劇,而漢語言文學專業作為一個傳統的人文專業,不具備很強的應用特性,學生不能把課堂學習的知識直接轉化為技術技能應用于職業領域,因此漢語言文學專的發展受到嚴峻挑戰。但是這不意味著社會不需要漢語言文學的人才,恰恰相反,根據表1可以看出,語言應該能力在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相關行業中均是處于前三位的核心知識。由于在法律、管理、經濟、設計等方面的知識欠缺,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在許多相關行業中缺少競爭優勢。這說明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對中文人才需求也發生了轉變,除了“傳統的博學多識和相應的聽、說、讀、寫能力的要求基礎之上,管理能力、組織能力、交際能力、應變能力、協調能力與合作能力等也成為人才考核的重要內容和指標”[3]。

            市場經濟對中文人才的需求傾向于綜合型、復合型、應用型,而大眾化又是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長期趨勢,在這種形式下,“研究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標準的多樣化是完全必要的”,對“學術型人才,應用型人才,第一線工作的崗位性、操作型人才等等,應當具有明顯不同的培養質量要求”[4]。因此,理工院校的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的培養應該實現從知識傳授到實踐能力培養的轉變,而在這一方面,理工類高校有著獨特的優勢資源,它特有的各類應用型、技術型專業為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素質應用型中文人才,提供了充分的師資力量和知識背景。因此,理工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定位是培養有理工科專業背景的,能夠從事文秘、管理、宣傳等實際工作的,具有一定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厚基礎、寬口徑、復合型中文人才,它有別于傳統的師范類大學和綜合性大學進行的研究性教育,更強調教育的綜合性和實踐性,為用人單位培養以寫作能力為突出能力、懂經濟、懂法律、懂新聞、懂文秘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理論基礎扎實的應用型中文人才。中文素養與中文職業能力的統一是理工類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獨特價值所在,它既能適應社會和時代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又不會喪失專業優勢,這一點讓理工類高校的漢語言文學專業既能應對就業壓力的挑戰,又能在具有傳統優勢的綜合性高校和師范類高校面前凸顯后起之秀的特色和優勢。

            三、理工類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課程體系建設———以山東科技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為例

            課程設置是教學計劃最核心的內容,它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的質量,是培養目標實現的關鍵。長期以來,傳統的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設置形成了固有的模式,即學科課程一直集中在文學和語言類課程上例如: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文學理論、現代漢語、古代漢語等課程上,選修課則是為對專業課的延伸和深化,如民間文學、古代文論、西方文論等。這種課程設置過于專業化、口徑狹窄,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而理工類高校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在人才培養上由于向應用型與綜合型的偏重,又容易走向另一個極端,既在課程設置上壓縮基礎專業課程,大量增加技術型、應用型課程,但是盲目推動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應用化,輕視中文素養的培養,會導致本專業學科優勢的喪失。因此,理工類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課程設置,必須以中文為主,設置科學合理、有機聯系的課程體系。山東科技大學作為一所以工科為主,兼具文、理、經、管、法、藝術等學科綜合性院校,于1995年設置文秘專業,2006年設置漢語言文學本科專業。學校和學院圍繞課程設置進行了多方面的調研、論證、探索與改革,初步形成了較為合理的課程體系,將原有漢語言文學專業重視知識點傳授、以培養知識型人才為主的教學模式,調整為以培養學生的文學審美能力、語言交際能力和寫作能力為主的能力型教學模式,在課程設置上以中文為主、學科交叉、文理滲透的課程體系,為培養厚基礎、寬口徑、復合型中文人才奠定基礎。

            1.根據培養目標,設計新的課程群。按照漢語言文學專業發展趨勢和要求,充分利用我校和學院的學科優勢,增加經濟類、法律類、文秘類、新聞類的課程,逐步形成“中文”課程群、“文秘”課程群、“新聞”課程群、“經濟管理”課程群等,體現未來社會對中文人才“寬口徑”的專業素質的要求。

            2.改進專業基礎課的教學方法,注重能力培養。文學類、語言類和寫作類課程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在該學科中具有不可動搖的地位。這些基礎課既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基礎知識體系,也是一種價值體系,是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關鍵所在,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水平的高低不僅體現在綜合的學識上,更體現在精神品格、道德素養和審美能力等人文修養層面。所以,“寬口徑”并非用應用型課程擠壓專業課,而是在重視其核心地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進,改變過去以理論為主、重知識傳授培養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認識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為目標。對于文學類課程,教師應該積極追蹤本學科研究的前沿,改變教學內容和學生生活實際脫節的局面,將文學的認知功能、教育功能、審美功能、娛樂功能與現實、社會相結合,讓學生學會用知識指導人生、認識社會、提升自我。對于語言類課程,改變過去只重理論和語法的現象,重視學生語感與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如今,社會對通過語言進行交際的實踐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在《2011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中顯示,“‘有效的口頭溝通’是大學生最重要工作能力”[2],國家職業漢能力測試(ZHC)如今也越來越引起社會重視。對于寫作類課程,理工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就業方向主要為各企事業單位的文字處理工作,因此根據就業需要增加了各類應用文課程的寫作訓練,如:文秘寫作、涉外文秘寫作、財經新聞寫作等,突出專長。另外,還外聘記者、編輯為學生授課,以其實際工作經驗傳授寫作技巧技能。

            3.充分利用學校師資力量,根據就業需要,設計模塊教學。我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將專業基礎課在前五個學期年內完成,前五個學期集中學習文學、語言、寫作三大類的專業基礎知識,如現代漢語、古代漢語、語言學概論、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文學理論、寫作等,夯實專業基礎。到第六個學期開始開設專業技術課,并分專業方向教學,設置為兩個模塊———新聞方向和文秘方向。學生除了要學習秘書學概論、新聞學概論、公共關系學等公共專業必修課,還要在新聞和文秘兩個方向任選一個方向,修夠6個學分的課程,培養學生寬口徑的專業技能。

            4.鼓勵學生選修理工類課程或第二專業,開闊視野、活躍思維。理工院校設立中文專業最大的優勢就是利用獨特的專業背景和學科優勢,我校是以工科見長的學校,計算機、建筑、經濟等專業師資力量強大,鼓勵學生根據個性特點和就業需求選修工科類課程或第二專業。有計劃地邀請理工類學院專家教授為學生做前沿技術類、自然科學類等的講座,參加18學時的講座記1學分,以此豐富知識、開闊學生視野,活躍思維,為學生奠定理工類知識背景。據相關調查,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就業方向不僅在政府機關、教育科研、新聞出版、企業公司等單位,而且逐漸涉足律師、房地產、金融外貿等新興行業。[5]所以,培養具有理工科專業知識背景的中文人才,是拓寬就業渠道、提高學生競爭力的可行之道。

        第6篇: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認識范文

        第一,積極探索語文教育與漢語言文學教育在實踐能力方面的結合性發展模式。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要為社會提供有用的人才,因此,無論是語文教育還是漢語言文學教育的根本目都是要提高學生適應社會需求的的綜合素養和實踐能力。語文教育和漢語言文學雖然在在本質上有一定區別,但二者也存在許多共同點。總體而言,漢語言文學教育這個模塊是屬于語言教育領域的,二者在許多方面有相通之處,例如,教學內容、教學理念和一些教學理論等方面。這些相通之處能夠豐富學生的見識,對學生的精神面貌以及認識觀念等產生一定的積極影響。漢語言文學和語文教育在實踐方面有很好的對接點,二者要抓住這些共通的東西,在實踐方面積極地探索與挖掘學生的實踐能力的結合性發展模式。另外,語文教育與漢語言文學教育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方面方向一致,都主要體現在學生對文學作品的探索和運用方面,二者都注重對對學生的寫作能力以及詩詞歌賦的品讀和學習能力的培養。所以,一方面,應該加大漢語言文學教育實踐課堂的創設和開展,創設和開展的形式(實踐講座、社會調查等)可以參考語文教育的實踐課程,通過開設這些實踐性課程不斷培養學生適應社會需求的實踐能力。另一方面,建立語言教育和漢語言文學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方面的共同目標,不斷創新實踐能力的結合性發展模式,實現實踐能力培養方面的對接要求。同時,還要提高漢語言文學學生的專業應用能力。在《中國大學生》雜志中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就業方向主要有以下幾個主要方面:各類的編輯職務、教師、文案、文秘等。現實中漢語言文學領域的畢業生的就業方也涉及了許多新興的產業領域,如房地產、律師、金融外貿等,因此,漢語言文學這個專業的就業面還是比較廣泛的。為了提高就業率和滿足就業的需求,必須根據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就業方向提高專業的應用性,強化學生在“讀”、“寫”、“說”三個領域的技能與能力以及各種問題類型的閱讀能力、信息的調研能力等,創建科學合理的相關課程體系,不斷豐富教學內容,不斷培養專業的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人才。

        第二,利用多媒體技術強化語文教育與漢語言文學教育中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隨著科技與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教程已經廣泛的被應用到課堂教學中,遠程教育及各種各樣的新型教學形式與教學活動也隨之開展起來。多媒體技術和計算機信息技術的進步對于實現語文教育與漢語言文學教育的融合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語文教育應該更多地利用多媒體技術從漢語言文學中收集更多的教學素材和教學內容。一般而言,漢語言文學教育涉及到較多的專業性知識,所以當前漢語言文學專業是高等教育階段開展的專業課程,而在中小學語文教育中涉及到漢語言文學教育的內容相對較少。但在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完善條件下,我國很多中小學特別是高等院校的語文教育已經基本能夠實現多媒體教學,因此,會出現初中等漢語言文學教育斷層高等教育階段突然拔高的現象。而由于多媒體技術高度發達以及語文課堂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廣泛運用,這為將漢語言文學教育融入語文教育中提供了良好的技術平臺。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架起語文教育和漢語言文學教育之間溝通交流的橋梁,將漢語言文學的知識更多地帶入到語文課堂中。另一方面,也要利用多媒體教程強化培養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習要求學生有著一定的文學底蘊和深厚的漢語感情。因此,在教育與教學方面,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教師自身要在思想上與時俱進,樹立先進、新穎的教育教學理念,掌握現代教育手段,通過創新活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可以在漢語言課堂教學中利用新媒體傳播方式、博客等流行方式,為學生的學習和思考提供新穎的素材。

        第三,強化語文教育與漢語言文學教育中人文關懷的教育。語文教育與漢語言文學教育不僅在專業知識方面有許多相通之處,二者在課堂教育、師生關系、教育價值理念等方面也有許多對接和相通點。例如,人文關懷教育。人文關懷一直是語文教育和漢語言文學教育關注的重點,因為,總體而言,不管是語文還是漢語言文學教育都是屬于文學的方面的教育。文學的教育要融入進學生的生活與心靈,因此,對于二者而言,在進行語文或者漢語言文學教育時更應該重視對學生人文關懷的教育,更應充斥著人文氣息與洋溢著人性的光輝。首先,體現在對學生情感的關懷,語文教育和漢語言文學教育來說應十分重視陶冶學生的情操和豐富學生的情感,不斷提升學生的人文品格和人文素養。其次,體現在師生的關系上,教師應采取一定的教育手段活躍課堂氛,增加教學情趣,建立和諧愉快的師生關系,這有利于促進學生和老師的交流,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輕松的掌握豐富的語文知識,完善學生的漢語言體系,不斷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

        作者:徐景宏單位:吉林工商學院基礎部

        第7篇: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認識范文

        關鍵詞:多元文化背景;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策略

        一、引言

        當代中國大學生大多都是90后,這一代大學生出生在改革開放的輝煌年代,同時也出生在一個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年代。他們不僅學習著我國傳統文化,同時也在接觸并學習著西方文化和大眾文化。可以說,當代大學生的成長和發育過程中受到了傳統文化、西方文化以及大眾文化的共同影響。然而由于我國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以及大眾文化在價值觀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再加上部分國人宣揚的崇洋思想,導致很多大學生開始盲目崇拜西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價值觀。其中有些大學生過分重視使用價值但卻忽視了社會價值,信念不堅定,甚至出現道德價值觀淪喪的情況。在這種局勢下,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工作的開展無疑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在現階段如何做好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工作,這是本文重點探討的內容。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存在著一些問題,正是由于這些問題的存在才制約著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下面將一一進行詳細闡述。

        (一)教學內容不確定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由于多種文化之間的相互影響和相互滲透,導致人們在選擇文化時充滿著各種不確定性。正因如此,才導致漢語言文化專業教學內容的不確定。在當今社會,受功利主義價值觀影響,人們普遍認為經濟越發達的地區,其文化也就越發達。正因如此,才使得很多大學生在受到西方文化的沖擊后出現了崇洋的現象,他們過分推崇西方文化但卻忽視了本土文化[1]。另一方面,漢語言文學專業主要以傳統文化為載體,和現實社會的聯系不多,再加上教學內容和文字相對難以理解。以上種種,都導致很多大學生對漢語言文學專業敬而遠之。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深度和大學生接受能力之間的矛盾,導致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內容的不確定性。

        (二)教學資源和教學理念老舊

        從古至今,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創新無處不在。正是由于創新,才有了今天發達的人類社會。21世紀是一個創新至上的世紀,各行各業都在與時俱進,教育行業也是亦然,當前很多專業授課都開始采用先進的多媒體設備來進行。然而通過對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過程研究可知,當前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資源和教學理念老舊,教師教學的重點始終還是課本的知識體系。相比之下,其它科目的教學除了教授課本上的知識外,還專門創新了教學資源和教學媒介。教學資源和教學理念的老舊導致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質量和效率低下,同時也無法吸引大學生對本專業產生興趣。正因如此,才導致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成果一年不如一年。

        (三)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方式比較落后

        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和各國經濟文化之間的交流,當前世界范圍內文化的發展呈現出多元化趨勢,在科學技術和網絡技術快速發展的同時,各種新穎的文化觀點和現象層出不窮。然而在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實踐過程中,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逐漸表現出與多元化文化背景的不協調,創新性和時代性也明顯明顯不足[3]。雖然當前大多數漢語言文學教師在課堂上都會積極引導大學生進行學習,然而他們當中少有人會重視啟發并培養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上種種,都導致大學生綜合素質難以提高,同時也無法確保漢語言文學教學的時效性。21世紀多媒體發展十分迅速,網絡技術也得到了廣泛的普及,大學生們也對新媒體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此,在對大學生進行教學時,必須要切實考慮到大學生對新媒體教學的需求,然而這恰恰正是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所欠缺的。由此可知,教學方式的落后也是導致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發展遲緩的重要因素。

        三、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改進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現狀的措施

        針對當前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想要改進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現狀,可以通過如下幾條措施來進行。

        (一)改進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課程體系

        漢語言文學課程體系對于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學的課程體系可以提高漢語言文學的時效性以及服務育人的成效。在改進漢語言文學課程體系時必須要考慮到學科建設、大學生文化教育以及應用型能力培養等方面的內容,不僅要培養大學生漢語言文學理論知識,同時也要確保提高大學生的文學素養,使大學生各方面能力得到綜合鍛煉。大學生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為社會培養所需的高素質人才,大學生在校期間所學習的理論知識,未來都必須要融入到社會實踐當中,這樣才可以使大學生所學轉化為他們的綜合能力。針對于此,在設計漢語言文學課程時必須要凸顯時代特色,要將社會對大學生的要求和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內容結合在一起,一邊培養大學是理論知識,另一邊還要培養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逐步提高大學生應用文寫作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最終實現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實現大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實現大學生能力培養的有機統一與結合。

        (二)提升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師綜合素質

        在現代教育中,雖然教育的主體已經由教師轉變為大學生,然而不可否認的是,教師是大學生學習道路上的指引者。作為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師,他們不僅要教授大學生漢語言文學知識,同時也要培養大學生公文寫作能力、口語表達能力以及思辨能力等。此外,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師還要引導大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明確自身理想信念,做好自身人生職業規劃,最終達到提升大學生人格品質和文化底蘊的目的。然而通過調查可以發現,當前很多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師的綜合素質達不到這一要求。針對于此,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師首先要做到與時俱進,要逐步解放思想,同時改進傳統老舊的教學方式。在漢語言文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大學生提供閱讀書籍的建議,同時為其制定科學的學習任務和學習目標,并定期召開交流會,使師生之間得以順利交流心得與體會,并且由教師做出最終評價。此外,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要重視對大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從而使其掌握自主學習方法,實現自我提升。

        (三)大力培養大學生實踐應用能力

        在當前形勢下,社會需要的不僅僅是高分數的“學霸”,他們需要的是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無論是社會的發展還是企業的運營都需要實踐應用能力更強的大學生,表現在漢語言文學專業方面,這些企業往往更需要那些基礎知識儲備扎實、口才良好、文筆良好同時還具備很強的實際操作能力的高素質綜合性人才。高校開設漢語言文學課程,根本目的在于讓大學生學習掌握大量的漢語言文學理論知識,同時也要培養大學生自主學習和接受新知識的方法及能力[5]。也就是說,本學科的教學目的在于讓大學生掌握學科專業知識的同時,可以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同時結合自身實際狀況和自身理論水平,形成自己對于社會和世界的獨特認識和見解。由此可見,在進行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時不僅僅要重視對大學生專業文化知識的灌輸工作,同時也要重視起大學生將理論和實踐結合的工作。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師可以選取創新性較強的主題,在準備充分之后,讓大學生以討論和辯論的方式進行互動,同時交流彼此之間不同的意見和見解。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定期組織演講比賽,通過演講比賽,一方面可以提高大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應變能力,另一方面還可以顯著提高大學生的口才。因為在演講過程中,大學生的實際發揮完全是由他們在日常學習中的知識積累和臨場實踐應用能力所決定的。通過演講比賽,可以提高大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繼而增強他們對學習漢語言文學課程的興趣。

        四、總結

        本研究深入探討了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方面的內容,通過本次研究可知,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過程中存在著教學內容不確定、教學資源和教學理念老舊以及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方式比較落后等問題。針對于此,本文通過分析提出了改進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課程體系、提升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師綜合素質以及大力培養大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等解決對策。未來隨著我國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工作的不斷改進與完善,相信我國漢語言文學教學事業的發展也將步入更加輝煌的明天,我國傳統語言文化也將永遠傳承下去。

        參考文獻:

        [1]秦廷健.將知識轉化為能力:談漢語言文學專業特色建設[J].青年文學家,2015(33).

        [2]趙一凡.漢語言文學教育與語文教育間的關聯[J].語文建設,2015(12).

        [3]李人杰.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學生美育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4(03).

        [4]王彩琴.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新探[J].洛陽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2).

        [5]鐘其鵬,黃宇鴻.地方本科院校專業課教學與大學生研究能力的培養:以漢語言文學專業課教學為例[J].高教論壇,2010(07).

        第8篇: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認識范文

        漢語言文學專業很難和一些實用性較強的專業,如工程、建筑、醫學、會計等一樣獲得準確的職業定位,更是很難直接和應用型人才掛鉤。它作為傳統的人文學科,是體現人文精神的最直接的載體,擔當著傳承與提升全民語言與文化素質的重任。其主干內容是中外的優秀文學文化遺產,而核心內容則是對人類生存意義和價值的關懷,是對自身、他人、集體、民族、國家,乃至對人類的一種認識與社會責任感。為此,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特點在于:所培養的學生主要是從事人的工作的,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教學不體現在應用性,而是體現在對社會觀念與精神取向的影響上;不注意直接創造可以計量的經濟效益,而在于創造無法用數字統計出來的社會效益等。由于社會的進步和當前就業壓力的增大,教學實用主義成為了教學的主要目標,對于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而言,也必須進行一些必要的改革,在保持傳統的基礎之上,積極和社會接軌。

        2.用實用性理念指導專業教學

        《中國大學生就業》雜志給出該專業的就業方向為教師、各類編輯職務、文秘、文案策劃人員等。但事實上,該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崗位大多集中在政府機關、教育科研、新聞出版、企業公司等單位,還有少數人涉足律師、房地產、金融外貿等新興行業。由此可見漢語言文學專業具有較寬的職業適應性,但同時,由于相關行業存在文秘、新聞、廣告、公共管理專業的畢業生,造成了對他們較大的沖擊力。從現實意義來看,從實用性的角度指導教學應注意:

        優化課程,強化學生的專業知識結構;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包含現代漢語、古代漢語、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古代文學等十余門課程,有必要從以下三個角度對課程進行優化:精簡課程內容,每門課都要根據對本領域最新知識結構的分析來設計教學內容,強化核心內容;優化課程結構,按照學科發展的當下高度來考慮學科基礎,設計課程內容體系;整合各課程之間的內容,避免內容交叉重復,如寫作學和文學概論中的文體學知識。

        強化課程應用性,提高學生本專業的應用能力;以就業的觀點指導教學改革,就必須講求專業的實用性,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社會上立足。結合該專業學生的就業方向,對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核心競爭力,即現代“讀”、“寫”、“說”這三個方面的能力,必須加以強化。該專業的實用性教學應體現在五個方面:古今各種文體的閱讀能力,現代各類文體的寫作能力,口頭表達能力,語文教學能力,信息調研能力等。學校和教師必須精心設置課程體系,安排教學內容,形成本專業課程的應用模塊,通過系統的應用技能課程的設置,以保證學生在學校能夠提高這五個方面的能力,獲得將來從事語言文字工作的應用能力,成為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應用型人才。

        3.用創新的理念指導專業教學

        第9篇: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認識范文

        一、高等繼續教育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特點

        與普通高等教育漢語言文學專業相比,高等繼續教育漢語言文學專業具有自身的一些特點,二者既有相互融通的一面,又有諸多差異性。一方面,由于同是漢語言文學專業,兩者在培養目標、課程設置上具有很多相通之處;另一方面,由于成人高等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的學生來源、學習者需求、教學形式等各不相同,兩者在教學和人才培養的方式方法上又存在諸多差異。厘清二者的一致性和差異性,對于創新高等繼續教育漢語言文學專業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從一致性的角度看,兩者具有相同的專業屬性,所以高等繼續教育漢語言文學專業和普通高等教育漢語言專業在培養目標的確定、課程模塊的設置,以及專心核心能力的培養上具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而更應當注意的是兩者的差別,即高等繼續教育屬于職后教育,這和普通高等教育的職前教育是不同的。換句話說,高等繼續教育漢語言文學專業在人才培養規格設計、教學內容安排、教學模式選擇以及實踐教學等方面,都應當從職后教育的成人實際需求出發,體現成人特色。相比之下,高等繼續教育漢語言文學專業具有如下一些特點:首先,教育對象不同。相比普通高等教育,高等繼續教育漢語言文學專業學員一般為在職人員,來自不同行業,已經有了相對穩定的職業,參加該專業學習屬于職后教育。而普通高等教育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一般來自應往屆高中畢業生,他們還沒有參加工作(隨著高考取消年齡限制,也有少量在職人員參加普通高考取得學籍的),屬于職前教育。

        其次,教學形式不同。高等繼續教育漢語言文學專業多以函授、網絡教育等在職學習形式為主,很少有全日制學習的。其主要學習形式是平時自學、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輔之以短暫的面授和考試。這樣,高等繼續教育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習質量主要取決于學員的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而普通高等教育漢語言文學專業采取全日制教學,教學規范有序,學習效果有保障。同時,學校有一套嚴格規范的教學管理制度,也可保證教學質量。再次,學習需求不同。據了解,高等繼續教育漢語言文學專業學員參加該專業學習的主要目的,除了深化漢語言文學專業知識學習、為職業生涯充電之外,提升自己的學歷層次往往是學習的直接動因。也有少數學員是為調整工作而參加該專業的學習。而普通高等教育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他們選擇學習漢語言文學專業,主要是出于對專業的興趣愛好,同時為就業、深造做好準備。二者雖然都具有較強的學習動力,但學習動機、個性化需求有一定差別。

        第四,學習基礎不同。高等繼續教育漢語言文學專業學員一般是在職人員,具有一定的工作經驗,特別是專升本學員,他們在專科學習期間(或跨專業報考復習中)已經較為系統地學習了漢語言文學專業知識,或接觸到該專業的主要知識內容,對于參加高等繼續教育漢語言文學本科學習具有一定的專業基礎。而普通高等教育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從高中直接進入專業學習,專業基礎應當不及前者。當然,普通高等教育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具有全日制脫產學習等后發優勢。

        基于高等繼續教育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上述特點,在實施該專業的教學改革時,既要考慮到專業屬性,又要兼顧繼續教育的特殊性,決不能照抄照搬普通高等教育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現有成果。我們認為,這些特點應當成為創新高等繼續教育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基本依據。

        二、高等繼續教育漢語言文學專業現狀分析

        我國高等繼續教育(時稱成人高等教育)自20世紀80年代恢復辦學以來,一度蓬勃發展。眾所周知,由于,一大批青年學子失去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造成人才青黃不接。國家在恢復高考制度之后,為應對人才匱乏問題,及時恢復了成人高等教育。作為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成人高等教育不僅有函授、全日制脫產等學習形式,后來又逐漸發展起了電大遠程教育,以及再后來的網絡教育。這些教育形式圓了一批學習者的“大學夢”,也為各行各業培養了一大批本專科專門人才。

        高等繼續教育漢語言文學專業一直受到學習者的青睞,尤其是在改革開放之初,中小學教師學歷達標率很低,漢語言文學專業成為中小學語文教師不二的選擇。當時的學習形式主要有脫產、函授兩種,分為專科、本科兩個層次。本科須專科畢業生方有資格報考,就是通常所說的專升本。本科層次多采取函授學習形式,平時邊工作邊自學,寒暑假集中一段時間面授、考試,這種辦學形式一直延續至今。據筆者調查得知,由于路徑依賴的原因,當前高等繼續教育漢語言文學專業,基本延續了當年成人專升本的人才培養模式,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缺乏人才培養的總體設計。人才培養方案作為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的綱領性文件,對于明確專業培養目標、科學設置課程體系、更新優化教學內容,從而保障教學質量具有重要作用;而目前高等繼續教育專業普遍存在人才培養方案缺失,高等繼續教育漢語言專業也不例外。即使有,也只是對普通高等教育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簡單照搬或模仿,方案歸方案、教學歸教學,方案流于形式,沒有對人才培養發揮指導作用。

        二是教育理念落后,質量意識淡薄。在不少繼續教育管理者和任課教師看來,繼續教育屬于一種職后教育,學員能學多少是多少,加之國家對成人教育質量管理不像普通高等教育那樣嚴格,缺乏嚴格的評估監督。因此,高等繼續教育從業者往往對教學質量不甚關心。更有甚者,為吸引生源,追求辦學效益,有些高等繼續教育機構學習紀律不嚴,考風考紀松弛。有些教師,為迎合學員,任意降低考試要求,降低評分標準,或通過出復習提綱變相漏題,導致教學質量下降。

        三是課程教學內容僵化,成人特色不明顯。目前,高等繼續教育漢語言文學專業很少有自己的專門教材,主要選用普通高等教育的教材。由于我國教材建設相對滯后,一些新思想、新成果、新語言現象、新的語用方法不能及時編入教材。高等繼續教育漢語言文學專業作為職后教育,一個最大的特點是學以致用、學用結合,學員對于漢語言文學知識一般并不缺乏,他們需要的是知識的深化、更新,以及專業能力的提升,而我們所提供的教學內容多是普通高等教育的一般知識教學,很難引起學員學習興趣,進而影響學習效果。

        四是教學方法、手段陳舊,不能滿足學習者需求。目前,由于合并、轉制,成人高校數量銳減,代之而起的是普通高校設立的繼續教育學院承擔各類繼續教育管理任務;而教學則由普通高校相關學院(系)承擔。就高等繼續教育漢語言文學專業而言,其教學一般由文學院(或中文系)教師承擔,任課教師往往臨時受聘,由繼續教育學院支付講課費,一次一結,教師難免有雇傭思想,教學上精力投入有限,“一支粉筆一本書”、滿堂灌等課堂情景時有出現,或者把普通高等教育的教案、PPT稍做調整應付教學,與學習者的需求相差甚遠。人才培養缺乏整體設計、教育理念落后、質量意識淡薄、教學內容僵化、教學方法與手段陳舊,直接制約了高等繼續教育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質量的提升,導致學習者滿意度低,人才培養在一定程度與社會需求脫節,這種狀況亟須扭轉。

        三、創新高等繼續教育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路徑選擇

        當前,我國正由高等教育大國向高等教育強國邁進,提高教學質量是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必然要求。創新高等繼續教育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當以提高教學質量為根本任務,以創新專業建設理念為切入點,以“金課”建設和核心能力鍛造為著力點,科學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合理確定人才培養目標規格,全面創新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整體提升高等繼續教育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建設水平。

        一是創新專業建設理念,突出學習者主體地位。高等繼續教育漢語言文學專業建設,應強化教學質量意識,從過去講講課、考考試、打個成績、發張文憑的固有思維中解放出來。必須突出學習者的主體地位,著眼于學習者的終身發展和全面發展,給學習者提供發展價值,讓學習者的潛能得到最大釋放。要了解學習者發展狀況和發展需求,從學習者的“學”出發,重視他們的學習興趣、學習動機、學習過程及學習效果,充分考慮他們的個性發展,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促進他們成才成長。要創新質量評價標準、評價方式,從學習者的學習滿意度、學習效果去評價教學質量的高低。

        二是創新人才培養目標,突出應用性和創新型特質。要克服成人教育“人才培養方案”可有可無的錯誤認識,科學制定高等繼續教育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創新人才培養目標,把應用性、創新性作為人才培養的特質,體現時代性、國際化等發展趨勢,著力培養學習者的實踐應用能力和創新精神;注重立德樹人,促進學習者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要聚焦人才培養目標,優化課程體系,以“專業核心課程”推進知識深化、能力提升,以“大類基礎課程”拓展專業素養,以“個性選擇課程”滿足學習者職業發展需求。從高等繼續教育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實際出發,統籌課程設置、實踐教學、畢業論文,以及人才培養所需的社會實踐活動,為高等繼續教育漢語言專業建設提供行動指南。

        三是打造“金課”,全面提高課程建設質量。課程是達成人才培養目標、形成專業能力的生長素和營養劑。有國外學者說得更為直接,專業是課程的集合。因此,課程質量決定專業建設水平,進而決定教學和人才培養質量。近年來,教育部大力推進“金課”建設,可謂抓住了教學質量的“牛鼻子”。筆者認為,所謂“金課”,就是教學內容反映了課程所屬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教學方法融入了現代教學理念和技術手段,為學生終身發展提供價值引領,受到學生認可、稱贊的課程。它不僅是“高質量課程”的代名詞,更是一種課程教學質量文化。高等繼續教育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當以打造“金課”為引擎,激勵教師樹立課程目標意識、課程創新意識、課程品牌意識,針對學員的實際,注重專題講座和專題研討,淡化課程內容的系統性,緊扣學科前沿最新研究成果、關注社會現實生活,對課程內容“吐故納新”。同時,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引入慕課、微課等現代教學手段和課程資源,激活學習者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性,全面提高課程教學質量。

        友情鏈接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本乱码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另类精品专区 | 亚洲第一香蕉狠狠 |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在线观看 | 无遮挡在线看国产 | 午夜一区二区免费福利麻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