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盆底肌的康復訓練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產后尿失禁; 生物反饋電刺激; 盆底肌訓練
Effect of Biofeedback Electrical Stimulation Combined with Pelvic Floor Muscle Exercises Assisted Functional Rehabilitation of Pelvic Floor Musclesin Female Urinary Incontinence Postpartum/ZHANG Jing,XIAO Lin,LUO Xiao-wan,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18):096-098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biofeedback electrical stimulation combined with pelvic floor muscle exercises assisted functional rehabilitation of pelvic floor muscles in female urinary incontinence postpartum.Method:A total of 90 females with urinary incontinence postpartum were selected from June 2013 to June 2015.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n=46) and the control group(n=44),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by biofeedback electrical stimulation combined with pelvic floor muscle exercises,while the control group accepted pelvic floor muscle exercises.The functional rehabilitation of pelvic floor muscles of two groups were evaluated.Result:After treatment two groups presented with significant increment of the strength of pelvic floor muscleand decreased fatigability(P
【Key words】 Urinary incontinence postpartum; Biofeedback electrical stimulation; 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First-author’s address:Boai Hospital of Zhongshan,Zhongshan 5284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18.028
陰道分娩會造成女性尿道、盆底周圍組織解剖結構損傷和功能改變,導致產后尿失禁[1],尿失禁患者在打噴嚏或咳嗽等使腹壓增加情況時,其尿道和膀胱頸不能保持一定壓力從而出現無法控制的尿液溢出[2]。文獻[3]報道女性正常分娩產后3個月尿失禁的發生率為34.3%,產后尿失禁嚴重影響產婦生活質量。目前,尿失禁主要的治療方法有盆底肌訓練、生物反饋、電刺激等[4-6]。本研究采用生物反饋電刺激聯合盆底肌訓練對產后尿失禁患者進行盆底康復治療,探討此聯合治療方法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產科門診收治的產后42 d左右復查的產婦90例,經診斷為產后尿失禁。排除外陰傷口愈合不良、泌尿系感染、腎臟疾病泌尿生殖系統手術史的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n=46)和對照組(n=44)。兩組患者一般狀況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進行單純盆底肌訓練,使用Kegel訓練方法,患者有意識的進行縮動作,每次收縮持續3 s以上,然后放松,每次持續15 min,
3次/d,持續3個月。
觀察組在進行盆底肌訓練的同時,利用生物反饋盆底電刺激治療儀(PHENIX USB 4,廣州杉山)進行盆底康復訓練,檢測患者Ⅰ和Ⅱ類纖維的肌力、疲勞度等。首先以頻率50 Hz,脈寬250 μs的電刺激開始,以患者感覺肌肉強力收縮但不疼痛為標準,調整強度,喚醒患者的本體感覺。然后用頻率8~32 Hz、脈寬320~740 μs的電刺激和生物反饋,訓練Ⅰ類肌纖維。再用頻率20~80 Hz、脈寬20~320 μs的電刺激和生物反饋,訓練Ⅱ類肌纖維。最后選擇Ⅰ類和Ⅱ類肌纖維生物反饋訓練模塊加強訓練。每次30 min,每周2次,持續3個月。
1.3 觀察指標
1.3.1 盆底肌力 按國際通用的會陰肌力測試法(GRRUG)測試,測試分6個級別,根據受刺激后患者陰道肌肉收縮持續時間不同分為,0級:0 s,
Ⅰ級:1 s,Ⅱ級:2 s,Ⅲ級:3 s,Ⅳ級:4 s,Ⅴ級:5 s或以上。
1.3.2 盆底肌疲勞度 采用生物反饋盆底電刺激治療儀檢測Ⅰ、Ⅱ級類肌纖維的疲勞度(用每秒肌力下降百分比表示)。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 字2檢驗。P
2 結果
2.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盆底肌力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盆底肌力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3個月后兩組與治療前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盆底肌疲勞度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盆底肌疲勞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盆底肌疲勞度均低于治療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3 兩組患者治療后尿失禁率比較 觀察組治療3個月后尿失禁率治療有效45例(97.83%),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5例(79.5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女性的盆底肌有承托和支持膀胱、子宮、直腸等盆腔臟器正常位置的重要肌肉之一,而且還具有多種生理功能,如協助排尿、排便等,因此女性盆底肌肉的生理狀態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女性的生活質量[7]。但是,當女性妊娠時,隨著胎兒的長大,由于重力作用對盆底的慢性牽拉會造成軟組織損傷,尤其是分娩過程,會導致肛提肌及產道肌肉損傷,盆底肌和尿道括約肌也有可能發生神經損傷,導致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發生[8-9],如器官脫垂、尿失禁、性生活質量下降等,其中產后尿失禁非常多發,嚴重影響產婦的工作和生活[10-11]。防治產后尿失禁的主要方法是提高尿道括約肌和盆腔肌張力[12],如采用藥物治療、盆底肌訓練、電刺激療法、生物反饋治療法以及手術治療等,隨著現代生物醫學的發展,盆底肌訓練和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方法應用逐漸增加[13]。
盆底肌的訓練法可以通過患者有意識的自主收縮以肛提肌為主的盆底肌肉,增強盆底肌肉的力量,提高其收縮力,增長收縮時長,增加膀胱尿容量,加強對尿排泄的控制力[14-15]。但是對于依從性不好的患者,很難堅持鍛煉達到預期治療效果。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是應用生物反饋治療儀進行治療,在陰道內放置電極,傳遞不同強度的電流,在刺激盆底肌肉和神經,增強收縮強度和彈性的同時,通過圖示患者得到及時反饋,幫助患者準確、自主地控制盆底肌的收縮,改變盆底神經,加強盆底肌肉縮張力,從而為膀胱尿道提供支撐,并加強尿道括約肌的力量,引導患者養成正確的肌肉收縮習慣,進而提高治療效果[16-17]。
本研究采用生物反饋電刺激聯合盆底肌訓練治療產后尿失禁,經治療后,觀察組患者尿失禁治療有效率達97.83%,明顯高于單獨進行盆底肌訓練的對照組的79.55%)。表明生物反饋電刺激聯合盆底肌訓練對女性產后尿失禁有很好的治療作用。蔡舒等[18]報道生物反饋電刺激聯合盆底肌訓練對32例產后壓力性尿失禁患者治療有效率達100%。余嶸等[19]也發現電刺激聯合生物反饋盆底肌訓練治療輕、中度女性壓力性尿失禁具有較好的療效。黃小琴等[20]報道在產后盆底康復治療中采用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方法的患者各項盆底功能障礙發生率顯著低于僅予盆底肌功能訓練的患者。綜上,生物反饋電刺激聯合盆底肌訓練是治療產后尿失禁患者的有效方法,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黃超珍.盆底肌肉電刺激聯合生物反饋訓練治療產后尿失禁90例臨床觀察[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4,11(3):47.
[2]潘紅英,何華艷,鐘雄英.盆底肌肉電刺激-生物反饋訓練治療產后尿失禁的臨床觀察[J].現代醫院,2013,13(4):52-53.
[3]殷曉穎.生物反饋電刺激與單純盆底肌訓練治療產后壓力性尿失禁效果的對比分析[J].淮海醫藥,2011,29(1):26-27.
[4]邵仙吉.產婦產后盆底康復治療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32):105-106.
[5] Herderschee R,Hay-smith E C,Herbison G P,et al.Feedback or biofeedback to augment 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for urinary incontinence in women:shortened version of a Cochrane systematic review[J].NeurUrod,2013,32(4):325-329.
[6] Santamato A,Notarnicola A,Panza F,et al.SBOTE study: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versus electrical stimulation after botulinum Toxin type a injection for post-Stroke spasticity-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J].Ultrasound in Medicine & Biology,2013,39(2):283-291.
[7]艷麗,徐玲娣.生物反饋、電刺激聯合盆底肌鍛煉對產后盆底康復的效果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24):4001-4002.
[8]李曉霞,夏泳,鄭琳.生物反饋電刺激結合盆底肌訓練療法對產后盆底肌功能康復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2,28(6):442-443.
[9]孫梅芳,母華欣.盆底肌電刺激聯合盆底肌肉鍛煉治療產后盆底器官功能障礙的療效觀察[J].中國計劃生育雜志,2015,23(1):29-31.
[10]陸玲玲.電刺激和生物反饋聯合盆底鍛煉防治產后尿失禁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導刊,2014,16(5):912-913.
[11]徐燁,王加,蒙意.電刺激聯合生物反饋治療產后盆底肌康復效果的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17):230-231.
[12]周仲元,董延華,王寶金,等.生物反饋電刺激療法在產后尿失禁預防中的應用[J].山東醫藥,2013,53(43):105.
[13]景治安,胡和平,劉彥軍.盆底肌肉電刺激聯合生物反饋法治療婦女壓力性尿失禁的療效分析[J].現代醫學,2014,12(42):1386-1389.
[14]寇金玲,黨麗君,馮秀清.產后康復治療對改善盆底功能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25):55-57.
[15]朱秀梅,蔣聯群.盆底肌訓練聯合電刺激用于產后尿失禁患者的效果觀察[J].護理學報,2012,19(2):49-50.
[16]陳玉芬,李環,丁小容,等.盆底肌電刺激聯合生物反饋改善產婦尿失禁的效果觀察[J].護理學報,2013,20(6):52-53.
[17]林碧英,劉玉云.生物反饋電刺激家庭康復器治療盆底功能障礙疾病效果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5,12(1):127-130.
[18]蔡舒,任旭,宋均仿,等.生物反饋電刺激聯合盆底肌訓練對產后壓力性尿失禁的臨床療效[J].廣東藥學院學報,2014,30(4):517-520.
[19]余嶸,王細生,張澤鍵,等.電刺激聯合生物反饋盆底肌訓練治療輕中度女性壓力性尿失禁療效觀察[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15,30(6):530-531.
長春市婦產醫院產科,吉林長春 130042
[摘要] 目的 探討生物反饋聯合電刺激改善產后盆底肌肉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 選取該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產后女性214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107例,觀察組給予生物反饋聯合電刺激治療,對照組給予常規產后盆底肌康復訓練治療,對比分析兩組女性的治療前后的盆底肌力測定情況和康復治療效果。結果 經過康復治療后,觀察組治療后的盆底肌力恢復的女性人數明顯多于對照組,觀察組康復總有效率為98.1%,對照組康復總有效率為75.7%,觀察組的康復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生物反饋聯合電刺激治療可以明顯的改善產后女性的盆底肌力,提高臨床康復有效率,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
關鍵詞 ] 產后盆底康復治療;生物反饋聯合電刺激;臨床效果觀察
[中圖分類號] R7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4)11(c)-0172-02
女性懷孕后隨著體內激素的改變、子宮增大對盆底肌肉的損傷、分娩時對盆底肌肉、神經的損傷,都可能導致女性的產后盆底肌肉松弛,如果不及時進行康復鍛煉,可造成尿頻、尿急、咳嗽時漏尿、子宮脫垂等臨床癥狀。我國成年女性產后盆底肌肉松弛的患病率為18.9%~50.9%[1-2]。隨著醫療手段和技術的不斷發展,生物反饋聯合電刺激康復治療已成為產后肌肉松弛的重要治療方法,生物反饋療法[3]是利用現代生理科學儀器,通過人體內生理或病理信息的自身反饋,使患者經過特殊訓練后,進行有意識的“意念”控制和心理訓練,從而消除病理過程、恢復身心健康的新型心理治療方法;電刺激[4]是利用一定強度的低頻脈沖電流,通過預先設定的程序來刺激一組或多組肌肉,誘發肌肉運動或模擬正常的自主運動,以達到改善或恢復被刺激肌肉或肌群功能的目的。為了探討產后盆底生物反饋聯合電刺激康復治療的臨床效果,現將該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產后女性214例的病例資料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該科收治的產后女性214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107例,年齡19~33歲,平均年齡(24.5±2.3)歲;初產婦67例,經產婦40例。對照組107例,年齡21~38歲,平均年齡(27.3±2.5)歲;初產婦59例,經產婦48例。所有產后女性均排除嚴重心、肝、腎疾病。兩組產后女性在一般資料方面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康復方法
①觀察組給予生物反饋聯合電刺激治療,采用美國Chattanooga電刺激治療儀2778[5](藥(械)準字:國食藥監械(進)字2013第2222963號,美國Chattanooga)。參數設置為:頻率5~100 Hz,電流0~25 mA,治療時間20 min,波寬200~500 s。排空膀胱后取仰臥位,把探頭消毒后置于陰道內,電刺激強度以患者可以耐受為限度,刺激強度為10~20 mA,使患者沒有痛的同時感受到盆底肌肉跳動,刺激20 min,休息間隔為8 s,2 d刺激一次。生物反饋治療根據所反饋的信號給予調整收縮部位和力度,根據患者的盆底肌力情況調節訓練的時間和強度,20 d為一個療程。所有女性治療結束后通過電話隨訪5個月,了解其盆底肌力恢復情況。
②對照組給予常規產后盆底肌康復訓練[6]治療,女性取站立位,收縮及夾緊口與尿道口(女性尿道口、陰道口),收縮與放松肌肉各維持5~10 s,每日至少5次,每次5~10個輪回,初期練習5次/d,逐步增加至10次/d。或者取仰臥為,吸氣,曲起雙腿,雙手抱住,呼氣,將雙腿壓向胸部,先吸氣,再呼氣,同時抬頭貼膝,如此反復,共做3次。
1.3 觀察項目
經過治療后,對比分析兩組女性的治療前后的盆底肌力測定情況和康復治療效果。
1.4 療效評定標準
檢測依據法國國家衛生診斷論證局關于修改會陰肌肉測試標準[7]將肌力評估分為0~V級,會陰肌肉收縮持續0 s為肌力0級,收縮持續1 s為肌力I級,收縮持續2 s為肌力II級,收縮持續3 s為肌力III級,收縮持續4 s為肌力IV級,收縮持續5 s或者大于5 s為肌力V級。顯效:經過治療后,患者的盆底肌肉恢復至正常水平;有效:經過治療后,患者的盆底肌肉得到明顯改善;無效:經過治療后,患者的盆底肌肉無改善甚至加重。
1.5 統計方法
所有數據錄入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的形式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有統計學差異。
2結果
2.1 兩組女性的治療前后的盆底肌力測定情況
經過康復治療后,觀察組治療后的盆底肌力恢復的女性人數明顯多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女性的康復治療效果比較
經過康復治療后,觀察組康復總有效率為98.1%,對照組康復總有效率為75.7%,觀察組的康復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女性盆底是由封閉骨盆出口的多層肌肉和筋膜組成,盆底肌肉群、筋膜、韌帶及其神經構成了復雜的盆底支持系統,盆底肌中發揮支持作用的主要是肛提肌,結締組織包括筋膜及韌帶,其共同組成盆底發熱肌性-彈力系統,在神經機制的協調作用下形成具有動力的支托結構,維持盆腔器官的穩定,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在妊娠和分娩過程中盆底肌肉受到不同程度的壓迫和過度牽拉,導致盆底支撐組織的肌肉、筋膜、韌帶組織松弛,對分娩后產婦的盆底功能造成不良影響。產后盆底康復治療是指在整體理論的指導下,施行對盆底支持結構的訓練、加強及功能恢復,其主要目標和基本原則是提高盆底肌肉的收縮能力、預防和質量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改善夫妻生活質量。生物反饋治療是通過肌電圖、壓力曲線把盆底肌肉的信息轉化成聽覺和視覺信號反饋給患者,指導患者進行正確的盆底肌肉訓練。電刺激可以刺激神經傳出纖維,誘發盆底肌肉的被動性收縮,促進肌肉的血液循環,防止肌肉有害代謝產物的堆積,還可以增加肌細胞的數量及質量,促進肌肉功能的恢復。生物反饋聯合電刺激可以喚醒產后女性深層和淺層肌肉收縮的本體感覺,增強會陰與腹部收縮力,增加深層和淺層會陰肌肉的收縮及肌力。Wilson等通過研究發現[8],產婦進行產后盆底鍛煉可以有效提高盆底肌強度。通過該科的研究發現,經過康復治療后,觀察組治療后的盆底肌力恢復的女性人數明顯多于對照組,觀察組康復總有效率為98.1%,對照組康復總有效率為75.7%,觀察組的康復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有關報道相似[9]。結果表明,采用生物反饋聯合電刺激治療可以明顯的改善產后女性的盆底肌力,提高臨床康復有效率,明顯優于常規產后盆底肌康復訓練治療,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
參考文獻]
[1] Boyle R,Hay-Smith E J,Cody J D. 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Urinary and Faecal Incontinence in Antenatal and Postnatal Women[J].H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2012(10):7471.
[2] 郁秀文,散結通乳方與產后康復治療儀聯合治療產后乳房脹痛效果觀察[J].按摩與康復醫學(中旬刊),2012,3(7):326-327.
[3] Richter HE,Brumfield CD,Cliver SP.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anal sphincter tear:a comparison of primiparous patients,vaginal births after cesarean deliveries,and patients with previous vaginal delivery[J].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2002(8):1194.
[4] 張宏慧,尤如冰,曹曉娟.加味生化湯聯合產后康復綜合治療儀對產后康復的作用觀察[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3,20(3):342-343.
[5] Han Yong-xia,Niu Yu-xia.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elvic floor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to postpartum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J].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2014,30(5):875-878.
[6] 羅靜,譚廣萍.100例足月單胎順產初產婦產后盆底康復治療的臨床分析[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2,34(5):432-433.
[7] Gao yuan,Li Wen-hua.Postpartum pelvic floor rehabilitation for individual treatment of 100 cases[J].International Medicine and Health Guidance News,2011,17(8):563-565.
[8] 徐學勤,張師前.生物反饋電刺激與雌三醇聯合治療圍絕經期女性壓力性尿失禁的臨床療效觀察[J].河北聯合大學學報:醫學版,2011,13(6):136-137.
方法:選擇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進行分娩且在產后42天回院復查的產婦268例,根據分娩方式分為兩組,對產后復查的產婦進行盆底功能檢查,檢查內容為產婦基點為與盆底肌肉肌力。
結果:順產組產婦壓力性尿失禁發生率與剖宮產組相比顯著提高(P
討論:剖宮產對產婦盆底功能的短期損傷較小,但長期損傷來看與順產并無明顯差異,而存在盆底障礙的產婦經功能康復能有顯著療效。
關鍵詞:分娩方式 女性盆底功能 損傷 功能康復 效果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9-0045-01
在社會因素與產科醫療技術發展的影響下,剖宮產比例逐年增高[1]。對于自然分娩與剖宮產對盆地功能損傷,很多產婦一直存在疑慮,擔心自然分娩的影響過大,我院進行了針對性的研究,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進行分娩且在產后42天回院復查的產婦268例,選取產婦均為單胎且為足月分娩,排除慢性便秘、慢性咳嗽史,排除盆腔手術史產婦,排除尿失禁家族史與盆腔器官脫垂的產婦。根據分娩方式的不同將產婦分為兩組,陰道分娩組產婦187例,擇期剖宮產組產婦81例。經統計學軟件分析,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等方面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產婦產后6~8周開始,每周45~60min,采取臥位、坐位或站立均可以,大腿及腹部肌肉放松,收縮盆底?。òā㈥幍兰澳虻溃┚S持至少6~8S,然后進行3~4次快速收縮,放松6S,再進行下一次鍛煉。對需要進行產后康復訓練的產婦進行盆底肌肉康復鍛煉:①排尿中斷法。在排尿過程中收縮盆底肌肉以中斷排尿,重復數次,直至熟悉如何正確收縮盆底肌肉。但注意避免收縮腹部、大腿和臀部肌肉。②手指指示法。將手指放人陰道,圍繞手指收縮盆底肌肉。③生物反饋訓練。將電極放置在腹部或陰道,檢測盆底肌肉收縮肌電活動。④電刺激法。用陰道電極低電壓刺激正確肌肉群。
1.3 評價方法。通過對產后復查的產婦進行盆底功能檢查,檢查內容為產婦基點為與盆底肌肉肌力。盆底肌力測定方法為GRUUG標準會陰肌力測定方法,將產婦肌力共分為6個級別[2]。肌力0級:產婦引導肌肉收縮持續時間為0秒。肌力Ⅰ級:產婦引導肌肉收縮持續時間為1秒且重復1次。肌力Ⅱ級:產婦引導肌肉收縮持續時間為2秒且重復2次。肌力Ⅲ級:產婦引導肌肉收縮持續時間為3秒且重復3次。肌力Ⅳ級:產婦引導肌肉收縮持續時間為4秒且重復4次。肌力Ⅴ級:產婦引導肌肉收縮持續時間達到或超過5秒且重復5次。同時觀察肌電位的變化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檢驗指標資料的數據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數單位以X2檢驗,以P
2 結果
順產組187例產婦,產后壓力性尿失禁共發生31例,發生率為16.58%;剖宮產組產婦81例,產后尿失禁共發生7例,所占比例為8.64%。
兩組產婦治療前后的肌力檢測結果比較,見表1。順產組平均肌電位檢測結果為2.78μv,剖宮產組平均肌電位檢測結果為4.12μv,順產組明顯較低(P0.05),治療組肌電位結果顯著改善(P
3 討論
隨著胎兒的長大和羊水量的增多,子宮的體積和重量不斷增大,到妊娠足月時子宮內容物比非妊娠期增加約數百倍,子宮重量增加近20倍。胎頭會直接壓迫、牽拉盆底肌肉和神經肌肉接頭部分。陰道分娩時,盆底肌肉和神經被極度牽拉,特別是恥骨尾骨肌的中間部分,在分娩過程中,其伸展率(牽拉后組織長度/組織初長度)可以達到3.26,這是非妊娠期婦女骨骼肌最大伸展率(1.5)的217%[3]。肌肉組織極度伸展,甚至發生斷裂,造成損傷。在第二產程中,恥骨尾骨肌的中部是肛提肌最容易損傷的部分。急性期的改變可能發生在陰道分娩過程中,而慢性期變化可能是妊娠期神經和盆底肌肉長時間受到牽拉和壓迫造成的。盡管多項研究表明,陰道分娩與剖宮產相比,引起尿失禁的危險性增加約3倍。但從長遠效果看,剖宮產與陰道分娩后尿失禁的發生率并無顯著差異。并且研究也發現,多次陰道分娩與多次剖宮產后,尿失禁的發生率均明顯上升,且兩者并無顯著差異。盆底肌鍛煉對產后尿失禁的緩解及治療效果已經得到肯定。系統評價的證據表明,產前及產后進行盆底肌鍛煉能有效減輕或治療產后尿失禁,對已經發生產后尿失禁的婦女,產后盆底肌鍛煉具有有效的治療與緩解效果。衛生保健人員在鼓勵產后婦女進行家庭盆底肌鍛煉的過程中,對已經發生尿失禁的婦女應當定期評估其尿失禁相關的癥狀,以確保能為其提供有效的幫助和指導。系統評價指出,盆底肌鍛煉計劃能有效提高婦女進行盆底肌鍛煉的頻率。生物反饋和電刺激聯合治療產后壓力性尿失禁效果明確,無明顯副作用,是一種理想的非手術治療方法。對產后1~2年的壓力性尿失禁患者,聯合治療可以顯著提高盆底肌肉力量。孕產婦堅持盆底肌功能鍛煉,可以有效預防和治療女性產后尿失禁。
參考文獻
[1] 王燕翔,孫鵬,王小云,等.不同分娩方式對產后盆底功能影響及康復治療的效果研究[J].陜西中醫,2011,32(7):887-889
【關鍵詞】 盆底康復治療; 壓力性尿失禁; 肌肉訓練; 生理反饋
中圖分類號 R71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4-0118-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4.065
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主要包括壓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脫垂、大便失禁,是有分娩史婦女的常見疾病[1]。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多為在婦女妊娠過程中,不斷增大的胎兒和子宮對盆底肌肉和筋膜產生一定的牽拉作用,使盆底筋膜和肌肉長時間處于伸拉狀態,導致肌肉彈性下降。壓力性尿失禁(SUI)是臨床中老年女性較為常見的疾病,雖然此種疾病不直接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但是癥狀較為嚴重的患者不但影響身體健康,還會影響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質量[2]。壓力性尿失禁的主要臨床表現為在腹壓突然增加時尿液會自動流出,主要是在缺少尿肌收縮的情況下,尿道壓力低于膀胱內壓力導致尿液隨意流失。對于輕中度的壓力性尿失禁患者可通過康復訓練進行治療,盆底康復訓練也可作為嚴重患者手術前后和藥物治療的輔助治療手段。本次研究對盆底康復治療女性尿失禁的臨床效果進行觀察,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0月-2015年8月在筆者所在醫院就診的壓力尿失禁患者70例,年齡28~62歲,平均(45±2.5)歲,所有患者均有生育史,生育1胎的患者55例,生育2胎的患者10例,生育3胎的患者5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規檢查確診為壓力性尿失禁。隨機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35例。兩組患者年齡、生育史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采用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治療前先向患者介紹整個治療過程的方法和注意事項,讓患者了解治療過程[3]?;颊咴谥委熐皯趴沾笮”?,平臥于治療床上,醫務人員對患者外位進行常規消毒處理,然后將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儀的電極放入陰道適當位置,治療程序由BIO生物反饋/STIM電刺激和STIM電刺激兩種程序交替進行,電刺激治療的低頻電刺激可增強陰道和周圍肌肉的收縮彈性,電刺激治療的高頻率電刺激可提高陰道較遠處肌肉的收縮彈性。生物反饋治療信息以屏幕動態畫面波形顯示,波形畫面可引導患者根據節律配合進行盆底肌肉放松和收縮訓練。每次治療時間為20 min,每周進行2~3次治療,一個療程治療10~15次,患者共接受1個療程的治療。
1.2.2 治療組 治療組患者在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的基礎上進行盆底康復肌肉訓練治療,采用盆底肌肉鍛煉的患者仰臥于治療床上,雙下肢彎曲,然后進行放松和收縮動作,姿勢類似于門診內鏡檢查,動作類似于小便途中故意中斷尿流的動作。隨著治療次數的增加,逐漸增加肌肉收縮強度,初次治療每次收縮不小于3 s,之后的肌肉收縮可延長到5 s,然后放松肌肉,訓練時間為20 min,每天訓練2~3次。根據兩指尖在陰道中的感受評價訓練是否有效,可根據患者每周門診隨訪對之前的訓練效果進行評估,調整之后的訓練強度和次數。
1.3 觀察指標與療效評價標準
治療前后根據尿失禁的問卷調查,對兩組患者進行評分并比較。治愈:患者尿失禁情況完全消失,尿液誘發試驗顯示為陰性,ICI-Q-SF評分為0~3分。好轉:患者尿失禁情況有所改善,可參加日常體力勞動,在腹壓突然升高時伴有尿液漏出現象,ICI-Q-SF評分為4~10分。無效:患者尿失禁情況未得到改善甚至更加嚴重,ICI-Q-SF評分為11~21分??傆行?(治愈例數+好轉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治療后,治療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ICI-Q-SF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ICI-Q-SF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治療組的ICI-Q-SF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3 討論
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包括壓力性尿失禁,該病多發于成年已經生育的女性,病情隨著患者年齡的增加隨之加重,雖然該病不能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健康,但是壓力性尿失禁會嚴重影響患者日常工作生活和心理健康。隨著我國老齡化步伐的不斷加快,老齡婦女的數量越來越多,如何治療壓力性尿失禁是社會衛生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多為在婦女妊娠過程中,不斷增大的胎兒和子宮對盆底肌肉和筋膜產生一定的牽拉作用,使盆底筋膜和肌肉長時間處于伸拉狀態,導致肌肉彈性下降。在隨后的分娩過程中,產程的延長、產鉗的助產、會陰的撕裂均可導致盆底韌帶、肛周肌肉及周圍神經組織的損傷[4]。值得注意的是身體過于肥胖的女性在絕經期后雌激素水平隨之下降,更加速了盆底肌肉和筋膜的松弛,使膀胱頸下移至尿道端,產生功能性尿道變短,在腹部受到突發壓力后,尿道壓力上升,就會有尿液流出。改善患者壓力性尿失禁癥狀,減輕患者的痛苦和尷尬,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是當今醫學界重要的研究方向。
目前對于壓力性尿失禁的治療手段主要是改善患者盆底肌肉和筋膜的功能,增加逼尿肌的收縮力和穩定性。臨床上主要采用生物反饋療法,通過作用于陰道的電極釋放電作用,刺激陰道周圍的肌肉收縮,用屏幕顯示模擬信號反饋正常和異常的盆底肌肉收縮情況,將患者感知不到的肌肉收縮轉換為患者能夠感知到的信號模式[5]。有研究結果表明,此種治療可有效刺激患者盆底肌肉群,改善患者盆底功能的恢復。
本研究中,對照組患者采用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治療組患者在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的基礎上進行盆底康復肌肉訓練治療,治療前后均進行尿失禁的問卷調查。本研究在生物反饋療法的基礎上聯合盆底康復肌肉康復訓練對壓力性尿失禁患者進行治療,患者通過自主收縮和放松肛周肌肉群,可有效增強肛周肌肉較近和較遠肌肉的彈性,并且可整體強化盆底肌肉群,提高逼尿肌彈性,提高尿道閉合壓力。盆底肌肉群鍛煉和在患者有意識的增強肛提肌為主的盆底肌肉群的收縮,從而增強盆底的支撐張力,增加尿道阻力,提高逼尿肌對尿液的控制力。
文獻[6]報道,采用生物反饋和盆底肌鍛煉聯合治療壓力性尿失禁的有效率更高,可明顯提高患者的治療指標。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治療組患者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的ICI-Q-SF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治療組的
ICI-Q-SF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盆底聯合康復治療女性壓力性尿失禁可明顯改善患者癥狀,特別對于輕度患者的療效更為明顯,并且盆底聯合康復治療的操作較為簡便,患者可自行進行盆底肌鍛煉,對于患者癥狀有較為明顯的改善,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此種治療方法值得在臨床中廣泛使用。
參考文獻
[1]勞美瓊,劉秀玲.盆底康復治療女性壓力性尿失禁的療效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4,11(4):108-109.
[2]翦薇,李南,劉娟,等.盆底神經肌肉電刺激聯合功能鍛煉治療老年女性壓力性尿失禁的臨床療效[J].中國醫學創新,2014,11(7):40-42.
[3]杜琳,鄧雅靜.應用片在盆底重建術中對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的作用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3):3-5.
[4]林梅清,古艷.經會陰3D超聲探查對便秘的產后婦女盆底變化的探討[J].中國醫學創新,2014,11(14):32-35.
[關鍵詞] 壓力性尿失禁;盆底康復治療;盆底肌
[中圖分類號] R694+.5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3)07(b)-0181-02
壓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多見于女性,是指運動、咳嗽、噴嚏等各種原因導致的腹壓突然增高,引起患者尿液不自主自尿道外口流出[1]。隨著女性壽命的延長,女性SUI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2],有文獻表明,人群中有尿失禁癥狀的婦女占10%~80%[3]。雖然該疾病的癥狀嚴重與否并不直接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但是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目前臨床上一般采用外科手術治療SUI,但是外科手術對患者會造成不可避免的機體損傷,且可能會導致各種并發癥。2009年8月~2012年8月本院對92例女性SUI患者采用盆底康復治療,取得較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8月~2012年8月本院收治的女性SUI患者92例,年齡36~61歲,平均(48.2±3.1)歲;病程5個~16年,平均(6.1±1.5)年;尿失禁程度[4]:其中,Ⅰ度(即運動、咳嗽、噴嚏等腹壓增高時有尿失禁出現)55例,Ⅱ度(即站立、行走時有尿失禁出現)37例。本組92例患者均經病史、壓力試驗、指壓試驗、體格檢查、膀胱鏡檢查及尿動力學檢查等確診為SUI,均有妊娠分娩史,均排除合并高血壓、糖尿病、心肺功能嚴重障礙以及膀胱麻痹、泌尿系炎癥等疾病患者。
1.2 治療方法
本組92例患者均給予心理疏導及指導患者積極進行室外鍛煉和定時排尿,多食新鮮的蔬菜和水果等常規治療,必要時可采取適當的護理措施,同時給予患者盆底康復綜合治療,即生物電刺激聯合盆底肌肉鍛煉,應用法國PHENIX盆底康復治療儀,采用四通道生物電刺激,刺激電流強度為60~100 mA(可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進行調整),根據操作屏幕提示的畫面指導患者進行正確的盆底肌肉鍛煉,每周1~2次,每次15~30 min,以10~15次為1個療程。每次治療結束后囑咐患者回家繼續主動進行盆底肌鍛煉法,做收縮尿道、和會陰的動作4~7 s后放松,松弛休息4~7 s后重復上述動作,連續5~10 min,每日訓練2~3次,可取仰臥、坐位和站立等在1 d中的任何時間進行訓練,注意訓練時需將膀胱排空。治療2個療程后觀察治療效果。
1.3 療效判定標準
根據文獻[5]擬定療效判定標準,主要以患者的主觀感覺進行評判:任何情況下均無尿液漏出,護墊試驗呈陰性為治愈;患者尿失禁程度減輕,腹壓突然增加時漏尿次數減少50%以上為好轉;尿失禁程度未見緩解為未愈??傆行?治愈+好轉。
2 結果
本組92例患者中,治愈57例,好轉28例,未愈7例,總有效率為92.4%。
3 討論
SUI又稱張力性尿失禁,是嚴重影響女性生活質量的常見疾病,主要是由于當尿道因骨盆肌肉變弱而脫離正常的位置時,用以保持膀胱流出口關閉的技能則會變弱,從而形成SUI。有文獻提示[6],SUI多見于中老年女性,其發生率為30%~70%,中年女性主要由于損傷及生產造成肌張力減退而形成SUI,而老年女性則是由于肌肉萎縮所致[7]。對于該疾病的治療,臨床上一般采用外科手術治療,但是外科手術對患者會造成不可避免的機體損傷,且可能會引起各種并發癥,因此,對于Ⅰ、Ⅱ度輕中度SUI,筆者主張采用盆底康復綜合治療。
盆底康復綜合治療是指生物電刺激聯合盆底肌肉鍛煉,盆底肌肉鍛煉又稱為Kegel運動,是美國婦產科醫生Amold Kegel在1948年開始提倡的,主要是通過反復收縮肛提?。ǜ靥峒φE栽趶埩ο缕鸬绞拱螂啄虻肋B接處提高和穩定的作用)增強盆底肌肉組織的張力,減輕或防止SUI。盆底肌肉鍛煉能夠改變盆底神經(如興奮頻率和有效運動單位增加),加強肌肉收縮力量和張力,為膀胱、尿道提供結構支撐,同時使尿道括約肌的力量增強[8]。PHENIX盆底康復治療儀可用于治療SUI,其原理是通過電刺激可使神經肌肉興奮增加,將功能受壓、暫停的神經細胞喚醒,在被動狀態下進行肌力鍛煉,能夠防止出現肌肉萎縮,并使神經細胞功能的恢復得到加快;電刺激治療還能夠通過對尿道外括約肌進行刺激而收縮,使神經回路進一步增強,從而使控尿能力得到加強;同時,因刺激神經和肌肉,產生興奮、沖動的交感通路并對副交感通路進行抑制,從而對膀胱收縮功能產生抑制作用,促使逼尿肌的代謝水平降低,以增加膀胱的儲存量,使儲尿能力增強[9]。PHENIX盆底康復治療儀能夠將患者盆底收縮的信息傳輸到計算機控制系統,再以圖像和聲學信號的形式反饋出來,可利于指導患者進行正確、自主的盆底肌肉訓練,并形成條件反射。值得一提的是,盆底康復訓練應當堅持醫院治療與家庭自我訓練相結合,在醫院治療結束后,護理人員應當指導患者回家堅持主動進行具有反饋信息提示的正確盆底肌肉鍛煉,以使療效保障增加。在本研究中,本院對92例女性SUI患者采用盆底康復治療,研究結果顯示,治愈57例,好轉28例,未愈7例,總有效率為92.4%。
綜上所述,盆底康復治療SUI療效顯著,具有安全、簡便、無損傷等優點,能夠作為SUI患者選擇非手術治療的首選方法。
[參考文獻]
[1] 嚴瑞珍.女性壓力性尿失禁的盆底康復訓練臨床療效研究[J].現代預防醫學,2012,39(23):6158-6159.
[2] 閆玉娟,左梅.女性壓力性尿失禁的康復療法[J].中國社區醫學,2008,14(1,2):40-41.
[3] 張潔,劉洪梅.女性尿失禁盆底康復治療的護理[J].臨床護理雜志,2008,7(5):33-34.
[4] 王國民,王杭,劉宇軍,等.無張力陰道吊帶術治療女性壓力性尿失禁(附13例報告)[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04,25(3):196-198.
[5] 黃曉玉,鄧海英,熊俊,等.盆底康復綜合療法治療中老年壓力性尿失禁50例療效觀察[J].山東醫藥,2011,51(49):102-103.
[6] 曾婭.盆底康復治療壓力性尿失禁的臨床效果觀察與護理[J].醫學信息,2011,24(5):259-260.
[7] Peyrat L,Haillot O,Bruyere F,et al.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urinary incontinence in young and middle-aged women[J]. BJU Int,2002,89(1):61-66.
[8] 胡艷梅.盆底康復治療壓力性尿失禁效果觀察[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1,19(3):497.
關鍵詞:產后;壓力性尿失禁;盆底肌康復
壓力性尿失禁是指在身體用力,打噴嚏或咳嗽等增加腹壓的情況下出現的非隨意的尿液漏出[1]。其原因是由妊娠、分娩、產傷造成的膀胱頸、尿道支撐結構破壞,膀胱頸和尿道活動度過大或下移。結締組織彈性下降,尿道內括約肌功能缺陷或創傷等,致使尿道內括約肌功能障礙。產后壓力性尿失禁患者如不及時治療,隨著時間的推移,體內激素水平的下降,尿失禁癥狀也會日益加重,嚴重影響婦女的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我院婦女康復中心對80例產后壓力性尿失禁患者進行盆底康復治療,取得了滿意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于產后42d來門診復診,診斷為輕中度產后壓力性尿失禁的患者80例,其中初產婦32例,經產婦48例。所有患者均同意接受盆底康復治療(電刺激+生物反饋)。產婦平均年齡22~35歲,單胎,順產,新生兒體重2500~4000g,無腎病及尿路感染癥狀。
1.2方法 囑產婦排空小便,半臥位于治療床上。首先操作護士指導產婦正確識別所要鍛煉的盆底肌群,簡單的方法為操作護士將食指和中指置于產婦陰道內,收縮陰道時,手指周圍感覺到有壓力包繞,即為正確的肌群收縮?;驀诋a婦排尿時突然終止排尿,終止排尿動作即為陰道收縮。但要非常強調,在收縮盆底肌群的同時要盡量避免其他肌肉,如大腿、背部和腹部肌肉的收縮。學會收縮后,即可采用法國PHENIX神經肌肉刺激治療儀進行盆底功能康復訓練。產婦腹部貼上腹部極片,陰道內置入盆底肌肉治療頭,連接電源,給予電刺激,刺激的強度從0mA開始,逐漸增加,以患者最大能力承受,但又不感覺疼痛為標準。電刺激后,配合生物反饋模式訓練,2次/w,20~30min/次,共10~15次,每次治療結束后,囑產婦回家自行鍛煉盆底肌肉,即縮肛運動,3次/d,10~15min/次。鍛煉可以在1d中的任何時間進行,取站立、仰臥或坐位等任何均可進行。
1.3效果評價標準[2] 治愈:尿失禁癥狀消失,護墊實驗陰性;好轉:尿失禁程度減輕,漏尿次數減少50%以上;無效:尿失禁程度無明顯緩解。
2 結果
80例產后壓力性尿失禁患者經過10~15次的盆底康復治療后,有72例產婦漏尿癥狀消失,護墊實驗陰性,治愈率90%;漏尿程度減輕,漏尿次數減少的有6例,占7.5%;無效的有2例,占2.5%。
3 討論
電刺激是一種較早且被國內外用于臨床的防治盆底肌肉損傷及萎縮的方法,其對盆底肌肉的影響主要表現為:通過誘發肌肉被動性收縮,激活一些活動分子,一定程度上促進肌細胞數量增加;誘發肌肉的被動性收縮,促進肌肉血液循環,改善靜脈回流,防止肌肉有害代謝產物堆積;間接影響萎縮肌肉細胞的代謝過程;刺激本體感受器;抑制膀胱逼尿肌收縮。電刺激用于產后壓力性尿失禁治療原理:①是通過刺激尿道外括約肌收縮,通過神經回路進一步增強尿道括約肌收縮,加強控尿能力;②是刺激神經肌肉,通過形成沖動,興奮交感通路并抑制副交感通路,抑制膀胱收縮功能,降低逼尿肌代謝水平,增加膀胱容量,加強儲尿能力。
生物反饋治療是一種主動的盆底康復方法,用以指導患者正確的收縮盆底肌肉。其原理是借助于陰道內的電子生物反饋治療儀的探頭,監視盆底肌肉的肌電活力或者陰道內壓力的變化,同時也可監測腹部肌肉活動和逼尿肌活動,將這些肌肉活動的信息轉化為視覺和聽覺信號反饋給患者,指導患者進行正確的,自主的盆底肌肉訓練,并形成條件反射。如Jundt等的研究認為,通過肌電圖介導的生物反饋訓練能增強肌肉鍛煉效果,表現為肌肉強度增加和尿失禁癥狀的明顯改善。
總之,妊娠和陰道分娩被認為是壓力性尿失禁發病的重要危險因素[3]。而產后盆底康復治療(電刺激加生物反饋)是一種無損傷、無痛苦、簡便、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是女性尿失禁非手術療法中的一個良好選擇,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楊春波,金杭美.產后壓力性尿失禁相關因素及研究進展[J].國際婦產科學雜志,2009,36(6):437-439.
關鍵詞:產后;盆底功能障礙;康復治療;臨床
產婦在分娩時,胎兒的先露部分對產婦盆底韌帶和肌肉的過度擴張、引產過程中造成的損傷,都會對分娩后產婦的盆底功能造成不良影響。隨著醫療手段和技術的不斷發展,復健治療成為產后功能性障礙的重要治療方法。文章通過對廣東省深圳市光明新區公明人民醫院住院生產的產婦進行盆底功能障礙康復治療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探討康復治療對于產后盆底功能障礙的臨床治療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擇2008年4月~2010年3月在我院住院1年足月陰道分娩初產并在產后45 d檢測具有盆底功能性障礙的產婦210例,產婦年齡21~34歲,平均27.8歲。按會陰肌力測定法(GRRUG方法)分級,隨機按會陰肌力分級標準分為:0級、Ⅰ級、Ⅱ級、Ⅲ級、Ⅳ級、Ⅴ級,對這六組患者進行治療效果觀察(采用相同治療參數);患者按治療方法隨機分為七組,每組30例,再從肌力正常產婦中隨機抽樣取試驗所需要的30例產婦為對照組。所有分組按實驗測定相關指標進行系統學分析,產婦在年齡、體重、胎兒體重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與療效指標:患者按治療方法隨機分為七組,每組30例。分別給予相應治療,即A組:鍛煉加電刺激加生物反饋組;B組:鍛煉加電刺激組;C組:電刺激加生物反饋組;D組:鍛煉加生物反饋組;E組:鍛煉組;F組:電刺激組;G組:生物反饋組。分別觀察產后或者治療后42 d、6個月后各組相應指標的變化。①手工盆底肌肉康復鍛煉:包括喚起肌肉知覺、肌肉與收縮、盆底肌肉鍛煉、腹壓增加時的訓練,評價:發給產婦盆肌健康教育調查表,于產后對產婦盆肌康復知識、技巧的掌握、康復行為、影響產后的心理問題及自我康復滿意度進行評估,每項標準分好、中、差,分別給予2分、1分、0分。5項總分為10分,≥7分為良;5~6分為中;≤4分為差。②電刺激觀察(采用相同治療參數觀察):使用PHENIX儀器;檢測主要指標:肌力,按GRRUG方法重新評定每組患者治療后肌力變化。③生物反饋測定。
1.3 統計學方法:檢驗指標資料的數據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數單位采用χ2檢驗,組間進行t檢驗。
2 結果
產后盆底功能障礙以不同康復治療方法治療的臨床療效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在治療前后的臨床療效均有顯著效果,同樣電刺激參數不同治療方法和不同肌力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同樣電刺激參數不同治療方法和不同肌力的臨床療效比較(例)
組別治療前治療后
0級Ⅰ級Ⅱ級Ⅲ級Ⅳ級Ⅴ級0級Ⅰ級Ⅱ級Ⅲ級Ⅳ級Ⅴ級A組2131230000121215B組3151020001111314C組2141130000011712D組1131240001111413E組1131150000121611F組2141040001211610G組1151130000121512健康組00001713000013173 討論
妊娠與分娩對盆底損傷的影響絕大部分是可逆的,產后盆底功能重建是近年來提出的新概念,系指應用物理的方法,通過患者主動和被動收縮或刺激盆底肌,達到增強逼尿肌的穩定性及盆底功能康復,從而治療產后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由此,產后盡早地進行盆底功能的康復訓練,選擇最佳時機及正確方法,是預防日后發生盆底功能障礙的關鍵。
所謂女性盆底康復治療(Pelvicfloorrehabilitation,PFR)系指在整體理論的指導下,施行對盆底支持結構的訓練、加強及功能恢復。PFR的意義有三:①預防盆底支持結構的缺陷與損傷;②改善與治療尿失禁,盆腔臟器脫垂亦可治療某些尿急、尿頻、夜尿癥、排空異常及盆腔疼痛等;③鞏固手術治療或其他治療的療效。PFR的方法很多,有些是傳統的,有些是現代的。傳統的盆底康復方法以凱格爾鍛煉(Kegelexercise)為著稱,始于19世紀40年代,系指有意識地對恥骨一尾骨肌群,即肛提肌進行自主性收縮鍛煉,以增加尿道、陰道及的阻力,增強尿控能力,并可以提高陰道“吞吮”力度,甚至被稱為“愛肌鍛煉”[1]。凱格爾鍛煉還有利于盆底血液循環,使肌肉健壯富于彈性,預防萎縮無力?!鞍螂子柧殹?Bladderdrill)要讓患者學會抑制尿急(如交叉雙腿并縮夾)而延遲排尿,記錄飲水、排尿及功能訓練,期望達到2.5~3 h排尿1次。
生物反饋法是用儀器直接測量陰道壓力和收集肌電信號,通過聲音和(或)視圖進行反饋。功能性電刺激對Ⅰ和Ⅱ纖維收縮訓練結合在一起[2]。藥物治療也是一種非手術治療手段。各種類型子宮托重新被使用??破招麄骷盎颊呱钪笇Х矫?強調良好的衛生習慣,掌握正確的排尿方法,避免茶、可樂、咖啡等刺激性飲料的攝入等。
盆底功能障礙的防治需對病情全面分析,對治療方法恰當選擇,例如,可以將凱格爾鍛煉作為一種女性健身運動;把行為治療及物理治療作為輕中度尿失禁的治療模式;Petros甚至認為PFR可以沒有禁忌證,不管癥狀輕重都可以施行,當然嚴重者可選擇手術治療。但學習PFR仍可鞏固療效,他認為,至少2/3以上的患者,其癥狀改善率>50%。一組關于產后42 d婦女常規盆底肌肉訓練的報告也表明尿失禁、盆腔器官脫垂等大大減少。
盆底康復需要婦科、產科、泌尿科、肛腸科、物理醫學康復科諸多學科專家的共同研究與協作,法國建立盆底功能障礙防治中心三級網的醫療診治體系,我國正在進行試點,同時,公眾教育與康復基本方法的普及也十分重要。鍛煉、電刺激、生物反饋組三種方法都有顯著療效,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康復方法的應用中應體現規范化、個體化及人性化的醫療原則和預防為主的方針。
4 參考文獻
【關鍵詞】剖宮產術;盆底功能康復;臨床效果;研究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3.038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3-1088-01
女性的盆底功能障礙疾病引發的主要因素是患者進行分娩時造成的盆底的支持結構受損。倘若患者的盆底肌肉因為妊娠而造成分娩時受傷,卻不能及時恢復,則產后的盆底功能的并發癥比較高,對于此類因素,我院開展了護理組長一對一的盆底康復鍛煉方法指導及健康教育,明顯降低了患者產后盆底功能的并發癥[1]?,F將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我院在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70例行剖宮產術的患者,均分為采用一對一的盆底康復鍛煉方法的指導以及健康教育措施的觀察組,使用常規的剖宮產后的健康教育的對照組。其中觀察組年齡為21-39歲,平均年齡為(20.5±13),病程0.2-10月,平均病程(0.5±6.8)月;對照組年齡為22-38歲,平均年齡為(21.5±14),病程0.5-9.5月,平均病程(1±7.5)月;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孕產次等一般資料[2]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1.2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入院以后,對照組均接受常規性的盆底康復健康教育。而觀察組的患者則在進行剖宮產手術的前后接受護理組長一對一的盆底康復鍛煉方法指導以及健康教育,且在進行剖宮產術結束的當天就按照要求進行凱格keg爾的運動?;颊呖梢赃x擇站位、仰臥以及坐位;呼吸應該保持深而緩,進行吸氣時應該收縮,再進行尿道的收縮,因此會產生盆底肌上提的感覺。當患者的盆底肌進行收縮時,意念應當集中,在持續3-5秒后,便可放松呼吸。以此方法反復進行15-50min,每天進行2-3次。當患者出院時,由護理組長再次對患者進行盆底肌鍛煉方法的評估,并進一步指導患者在家也堅持進行盆底功能性的康復訓練方法。待患者產后40天后應回院,由臨床專家使用生物反饋的技術,對患者進行客觀而精確的檢測,并對患者的盆底肌肉肌力狀況以及纖維的受損類型進行評估,制定出高療效的診療方法。如對患者進行不同的程序,電刺激、生物反饋以及松弛反射等。每周進行2次,一個療程為10-15次。科室內的咨詢電話是24小時內保持通暢,護理組長將有計劃地對患者進行電話跟蹤,使得患者在家也可以正確、有效地落實kegel盆底肌肉的訓練。實施3個月后,兩組患者均由臨床醫生通過陰道指診法對盆底肌張力進行檢查,并且進行對比與分析[3]。
1.3評價標準I度是在進行檢查時手指位于擠壓患者陰道時,會感覺到肌肉松軟如海綿,并且在進行肌肉松弛以及收縮時,施壓的手指沒有感到阻力;II度是當進行肌肉收縮時,施壓的手指可以感覺到一定的阻力,但處于肌肉松弛時沒有阻力;III度是在收縮或者松弛時都可以對施壓的手指產生很大的阻力,猶如手指碰到了一些較為堅韌的塊狀組織。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l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數據將采用采用X2檢驗;當P
2結果(見表1、表2、表3)
3討論
女性的盆底組織對于維持盆腔內的臟器正常生理狀態以及功能具有特殊的意義。當患者的盆底組織遇到了損傷,且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病理變化時,盆腔臟器以及相應的器官生理狀態以及功能也會隨之發生病理的變化。當患者的盆腔內臟器官(包括下尿道、生殖器以及下消化道等)出現了功能性的障礙,則會出現一系列的臨床相關癥狀,此類病癥被稱為女性的盆底功能障礙疾病。對于產后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診斷以及治療的評估,可以通過患者的臨床癥狀進行。盆底功能可通過盆腹動力學以及盆底電生理來診斷是否屬于正常。盆腹的動力學以及盆底電生理改變的癥狀出現比較早,然而盆腹動力學以及盆底電生理的指標改變要與癥狀的出現嚴重程度以及時間會呈現正比關系,因此通過盆腹動力學以及盆底電生理的檢查指標可以對患者的盆底功能診斷以及治療效果進行評估,還可以有效地進行早診斷與早預防。調查中所有的患者進行剖宮產手術后8h恢復排氣的情況,在實施3個月后兩組患者由同一個臨床醫生通過陰道指診法對盆底肌張力進行檢查,并將趾骨以及尾骨?。╬c)肌收縮力分成了3度。使用指壓的實驗方法對患者的壓力性尿失禁進行評估,指壓試驗主要是指臨床檢測者將中食指放到患者的陰道前壁中尿道的兩側,且指尖放到患者的膀胱與尿道的交接地點,向前應太高到膀胱頸,隨后再進行誘發壓力的試驗,若患者的壓力性尿失禁的現象不見了,則會表現為陽性。本文通過兩組患者進行剖宮產手術后8小時恢復排氣情況的比較[5],觀察組的97.1%和對照組的71.4%具有顯著的差異性(P
因此,患者在進行剖宮產手術的前后接受護理組長一對一的盆底康復鍛煉方法指導以及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預防患者產后盆底障礙性疾病,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在臨床中使用與推廣。
參考文獻
[1]王艷,金春香,馮麗華.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診治對女性生活質量的詮釋[J].中國婦幼保健,2012,11(20):12-23.
[2]米熱尼沙米吉提.盆底肌肉訓練對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康復效果[J].中國衛生產業,2012,10(15):25-38.
[3]陳祥云,周梅玲.子宮全切術與子宮次全切術對女性盆底功能的影響比較[J].中國當代醫藥,2012,12(28):89-93.
關鍵詞 中風 排尿障礙 早期 膀胱功能訓練 護理干預
排尿功能障礙是中風后的并發癥之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也給社會和家庭帶來經濟負擔。而早期行膀胱功能訓練,能促進膀胱功能的恢復,降低并發癥的發生。我科自2008年1月-2009年3月,對中風致排尿障礙患者實施護理干預,效果明顯,觀察報告如下。
1 資料方法
1.1 一般資料所有患者均行腦CT或MRI診斷為腦梗塞和腦出血患者,并且于發病前排尿功能正常而發病后出現排尿功能障礙,認知功能正常,能正常與醫務人員進行語言交流,并主動配合訓練者,年齡于22-64歲,平均年齡43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及病情等資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的差異(P>0.05)是有可比性。
1.2 方法兩組患者予對癥治療和常規護理,而觀察組同時采取以下護理干預:①施行定期排尿,自我加壓按摩小腹部輔助排尿,每隔2h定時排尿1次。留置尿管期間,尿管定時開放,2h開放1次,以后逐漸延長致2―3h開放1次,盡量使膀胱排空,養成定時排尿。②鼓勵患者多飲水而增加尿量,使膀胱壓力增高,刺激膀胱壁而產生尿量。③指導患者行腹式呼吸,加強會肌肉的鍛煉,每天定時行尿道括約肌的收縮鍛煉,每天3-、4次,每次5-10分鐘。④局部按摩,選擇膀胱區進行按摩,操作者用手掌心觸摸膀胱,將雙手重疊放于膀胱上,由底部向人體部環形按摩3-5分鐘后,再雙手重疊放于膀胱上緩慢向恥骨后下方擠壓膀胱,手法由輕到重,但不用暴力,以免引起意外。每次按摩5分鐘,每天3-4次。并選擇特定穴位加壓按摩,如膀胱俞、三陰交、腎俞等。并對上述穴位加予溫熱灸,每天1次。
1.3 療效評定標準痊愈:癥狀消失,小便時有尿感,并完全能自行控制,排尿正常;顯效:癥狀基本消失,尿時有尿感,小便能自行控制;有效:癥狀有減輕或消失,尿時有尿感,小便不能完全控制;無效:治療前后癥狀無明顯改善。
2 結果
2.1 觀察組與對照組尿動力學結果比較,兩組的初感膀胱容量,最大膀胱容量,膀胱殘余量比較,治療前后均有顯著差異。(P
3 護理
3.1 心理護理排尿功能障礙不僅給患者造成生理上的損害,更重要的是對患者的心理、社會活動的影響,特別是在長期的困擾下,易產生焦慮、抑郁、沮喪、難堪等心理問題,針對這些特點,護理中應注意:①以體貼和關愛的態度對待患者,加強與患者及家屬溝通,讓家屬了解家庭支持對患者的重要性,鼓勵家屬多陪伴患者,增進患者對渴望關懷與被愛的積極情緒,建立良好的心理支持。②例舉已治愈的病例,增強患者治療疾病的信心,使其以良好的心態積極配合治療。③醫護人員以良好的言行舉止,主動接觸患者,盡可能滿足患者的健康需要,在指導康復訓練的過程中,對病人有微小的進步給予肯定和鼓勵,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以達到心理和軀體同步康復的良好狀態。
3.2 保護隱私注意保護患者的隱私,為其提供舒適、安靜、整潔的治療環境,盡量滿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尤其在大病房間內,患者人數偏多,我們采用屏風隔開,并指定陪伴在患者身邊,給予精神支持。針對不同文化背景的患者,我們采取通俗易懂語言描述,幫助患者領會訓練步驟,從不取笑患者,對于遺尿的患者,不予公開談論患者的病情,增強患者的自信心。
3.3 堅持持之以恒的鍛煉計劃
持久性鍛煉是記錄成功的因素。本組資料顯示堅持鍛煉的時間越長,效果改善程度越明顯。在治療過程中護患雙方有必要共同指定長遠的訓練計劃,使患者在療程結束后仍能堅持每天鍛煉。從本組資料顯示,無效的患者均未堅持自我鍛煉,或者鍛煉過程中因個體差異而半途而廢,終止鍛煉,未達到鍛煉目的。
3.4 生活行為的干預每天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訓練“情景反射”,即在咳嗽,打噴嚏或大笑前能主動有力地收縮盆底肌肉。同時補充足夠多的水份,注意會的清潔,防止大便干結而影響盆底肌肉的收縮,并且采用中醫中藥調理飲食,并根據不同癥型的患者,施行辯證,針對性地采用中藥煲湯以調理脾胃,增強身體的抵抗力及保持大便通暢。
4 討論
排尿功能障礙是中風后嚴重的并發癥,患病率高達30%以上。有研究表明控制逼尿肌外括約肌的神經傳導束與支配軀體感覺運動的神經行走途徑幾乎相同,因此中風后患者除有特殊的意識、感覺運動功能障礙及原發病的臨床表現外常有排尿功能障礙。排尿功能障礙不僅影響患者的康復,延長住院時間,同時可降低患者的自信心,增加其依賴性,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對排尿功能障礙的早期康復訓練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必須強調功能康復訓練應盡早開展,這樣不但可以促進康復,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還可以防治并發癥的發生。中風后造成排尿功能障礙的原因分以下幾個方面:①中風后破壞了神經排尿通路,尿反射弧失去皮層排尿中樞的抑制,使膀胱逼尿肌張力增高容量減少,有尿液即行排出。②患者排尿反射弧受到抑制,膀胱逼尿肌張力降低,收縮無力,致膀胱容量增大,尿液外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