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寫給父親的話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我的家鄉在燈塔市農村。過去,父母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為了改善貧窮的家境,父親被逼無奈,走上了當時被稱為“投機倒把”的路。每天凌晨騎自行車,馱上300斤大米到鞍山去賣。晚上回來時,再在村里收大米,回家已是深夜。我現在仍然難以想象,二百多里路程,瘦弱矮小的父親騎自行車馱300斤大米,他是如何做到的?
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父親以自己的勤勞和魄力,將家境過得相對殷實,而我的求學路也一帆風順。以后,購房、買車,父親慷慨解囊。但有所需,從未拒絕。
在我即將高考那一年,爸爸生意失敗,家里又一貧如洗了,為了不影響我的學業,爸爸小心地向我隱瞞了這件事,直到我上了大學才偶然知道。在我人生的十字路口,是父親用他結實的雙肩為我撐起一片蔚藍的天。
對不起
父親脾氣暴躁,他秉承了“棍棒之下出孝子”的理念,教育子女非常嚴厲。弟弟幾乎是在他的棍棒和皮帶下成長起來的。我因一向乖巧,很少領教“家法”,所以對兩次挨打印象特別深。第一次是少年時因為淘氣,被修理了一下。第二次是在上大四那年暑假,當時沈城風靡一種游戲機,玩起來令我沉迷其中無法自拔。但最終被父親發現了,他開始在沈城的游戲廳瘋狂找我。當我沉迷于游戲機前被他老人家抓了“現行”,看著父親氣得已經變形的臉龐和那雙令人難忘的淚眼,我暗下決心:今生堅決不再玩了!
大學畢業分配時,我選擇了當時很神氣的職業——警察,卻沒料到這份工作很辛苦,陪伴父親的時間越來越少,即使他老人家生病期間,我也無暇分身。而終日陪在他身邊的是他用棍棒調教出來的弟弟。
我愛你
我從未將“我愛你”這三個字向父親說起,但是這三個字卻是我最想和父親說的。“父親是參天大樹,父親是拉車的牛”,每次聽到這首歌都讓我有想哭的沖動。父親結婚很早,我雖年屆不惑,仍有父親可以依靠,他亦從沒有休息的念頭,繼續為我們操勞。父親抽煙不喝酒,在我印象中,爸爸第一次喝酒是在弟弟的婚禮上,一杯啤酒下肚,他老人家竟然渾身起紅點,有人說是酒精過敏。我勸他以后不要喝酒了,他揚著紅紅的臉說:“老爸開心。”第二次父親喝酒是在我的婚禮上,那次我沒有阻攔,父親開心就好。父親五音不全,從不唱歌,而我卻聽他唱過兩次,那首歌叫《十三親》,同樣是他在我和弟弟結婚時唱的。看他當時非常投入地唱著,我想笑也想哭。哎,開心時的父親真像個孩子。
也許你會說做個新好爸爸難,但累是累,你是為自己的孩子累,并且累之中,其實很可以自得其樂,享受一把。關鍵是心態要找準了,并且不怕挑戰舊觀念。
愛家務的爸爸好處多
傳統觀念認為,瑣碎的家務活那是女人的事,爸爸在外面做好工作就行了。
一個美國父親在《紐約時報》上埋怨繪本童書里的父親形象總是白天缺席,只在晚上回來吃飯,出版人蘇珊?卡內爾對此的反應是:“我們正忙著把母親從待在家里裹著圍裙做家務的形象中解放出來,還來不及把父親塞到廚房里去呢。”
確實,在母親還沒有從傳統主婦角色解放出來的時候,要給父親一個家庭中的平等位置不容易。但這不妨礙你自己開始做起來。
分放衣物、展移家具、按自己心愿采購和做飯,陪孩子做作業,你也一樣可以做。
男人做家務,跟女人一定不同。有時可以做到讓女人嫉妒。一個美國媽媽說:“我看到我先生一邊把3個孩子的襪子分開疊好,一邊幫老大做功課,同時還去看看另外兩個孩子玩國際象棋玩得怎樣了。幾個人各得其所輕松得很,是我從來都辦不到的,簡直讓人嫉妒。”
寫給做家務的爸爸們――
男人不太注重細節,不太容易焦慮,其實最適合做家務。因為家務這種重復性勞動,實在也不值得花費太多時間和精力去做得太精細。
這樣做的好處,在增加夫妻恩愛度的同時,讓兒子了解到男人原來也可以這樣來幫助家庭,耳濡目染地學到很多本領,今后娶個老婆,也會很和睦;而如果你養的是個女兒,她長大了自然不會對那些工作狂男人感興趣――女人為男人的所謂事業奉獻太多的結果,往往是自己變成黃臉婆到了一定人生階段不得不去捍衛自己的“勝利果實”――你的女兒會更注重追求生活的樂趣和完滿。
從零歲開始溝通
傳統的觀念認為,等孩子大了做爸爸的再跟他溝通也不遲。錯,溝通需要從零開始。
跟孩子親近的習慣是從小養成的。你小時候沒有給他足夠的摟抱,等他三五歲了,你不會知道怎么做,做了他也會不習慣。
給零歲的孩子換尿不濕他可能不記得,陪4歲的孩子騎滑板車他一定忘不了,但是如果沒有給他換過尿不濕、給他喂飯的經歷,你大概不會想到去陪他騎滑板車。你會習慣不參與,他也會習慣你不參與。
不參與,多省事啊,好像孩子自己就長大了一樣。等孩子大學畢業,你可以很自得地說:“操那么多心干什么,看,我兒子,根本就沒管他,不也長大成人成為祖國棟梁了嗎?”先不說你不操心不意味著你妻子沒有操心,且說你自己,你可能沒有錯過孩子的博士畢業典禮,但你錯過了孩子的成長過程,錯過了一個做父親的機會。而這樣的機會,錯過了,往往就沒有了。
寫給喜歡溝通的爸爸們――
跟孩子從小就打打鬧鬧摟摟抱抱,好像沒什么大不了,但是突然從某一刻開始,這些會在孩子記憶中留下印跡。你抱孩子,孩子會給你最燦爛的笑容;你跟他打鬧,他會用小手幫你擦去額頭的汗珠――這樣的細節會讓你體驗到“最幸福”的滋味。從再高深點的層面來說,你養孩子,不僅僅是為了幫社會培養一個人才或為別的女人(男人)養大一個丈夫(妻子),更是為了將你自己的人生和存在刻印到另一個基因上而流傳下去。此謂生命的意義。
媽媽和孩子的“減壓器”
傳統觀念認為,做父親要威嚴。但實際上,嚴父慈母的時代已經過時了。
我們這個時代里,其實母親往往對孩子要求更嚴格,生怕一不小心孩子就滑入迷途或耽誤掉學業和前程。此時父親要做的,是以男人的大度讓孩子和母親都放寬心,高高興興從從容容地過日子。
人的威嚴其實不是由聲音多高態度多苛刻決定的,反而是寬容,更容易讓孩子覺得父親可尊可畏:如果你一貫豁達包容,在緊急時刻偶露“崢嶸”,保證孩子立刻收斂許多。
做父親,關鍵是要做得有意思,讓孩子喜歡。你如果跟孩子玩夠了、瘋夠了,你自然知道他在琢磨什么,自然知道如何以發怒之外的方式去說服他。如果你平時總跟他一起下象棋,那么孩子無理發威的時候,你旁若無事地說一句:“再鬧今晚就不玩象棋了”,保證比一千聲咆哮更有權威性和說服力。
寫給不體罰孩子的爸爸們――
你做的很好。“黃荊條子下出好人”,這話要徹底打個叉。我們這個時代,不時興體罰孩子,而且還需要父親時時制怒。根據研究,體罰和失去控制的過激反應,教會孩子的,不是道理,而是以暴制暴的習慣和信念。他現在也許還胳膊搬不過大腿,打不過你,但遲早有一天,你失去控制時做的那些事情,會以某種方式返還給你,不一定是打你屁股,可能是打你的心――如果你培養出一個性格懦弱畏縮的孩子的話。
好爸爸是偉大的“事業”
傳統觀念認為,男人是做大事的。也許吧。但其實,男人不做大事,做個平庸的經常駐家的爸爸也不錯。
但是,真實的情況往往是這樣的,沒有多少人是因為家里人吃不上飯才去拼命工作,把八小時之內和之外的生活都獻給老板的。權利、金錢、地位、名望,對男人比孩子更有吸引力。
有人可能說我需要給孩子做個典范,以事業為重,養家糊口,才像個真正的男人。
這是給孩子畫地為牢。能者多勞,你兒子越能干,就越需要干,你沒有時間和妻兒相聚共享天倫之樂,你希望歷史也在你兒子身上重演嗎?
寫給以孩子為重的爸爸們――
你不是一個人在戰斗!根據英國父親研究所的數據,有超過三分之一的新手爸爸選擇從事收入相對較低的彈性工作時間以照顧孩子。 在歐美,越來越多的男人決心做真正的爸爸,而非爸爸。看孩子,對他們來說,變成生活中理所當然的一部分。他們不覺得看孩子是老婆的事,自己是來幫忙的。他們一點不介意自己跟老婆掙得一樣多,不介意跟妻子一樣做了幾年兼職之后失去很多職業發展的機會。養孩子,對他們來說,不是苦役,不是義務,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熱愛的事業。
做一個80分父親
傳統觀念認為,做父親就要做得完美。但事實上,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父母也一樣,你只能盡力做到自己所能做的最好。
你可以兒女情長,難過的時候,你也可以哭。給你的兒子看雖然男兒有淚不輕彈,但在值得的時候,仍然可以表露真情。一個可以和懂得如何表露內心情感,深情但不濫情的男人,更吸引人。自身情感上也更穩定可靠。
不要指望你的兒子真的把你當朋友,有時你也要扮個紅臉。因為你畢竟是長者,孩子需要你的即時教導和指引。你需要為他設定底線,告訴他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他不聽話的時候你不能打他,但比打他更糟糕的是不約束他,不告訴他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因為當孩子不知道底線在哪里的時候,他們其實覺得不安全。
王碩曾是新疆昌吉一所重點中學高二尖子班學生。由于同學間的競爭異常激烈,讓王碩感到很不適應,性格也變得怪異,撕書、不交作業、經常發呆……經醫院診斷,王碩患上抑郁癥。“這個世界一點也不美好。活著為了什么?人為什么要這么辛苦?”患病后,王碩常常這樣自言自語。最后,王碩卻選擇了跳樓這種決絕的方式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悲痛的母親在整理兒子的遺物時,發現筆記本里面讓她心酸的一頁。這頁紙被王碩用一根豎線分成左右兩欄。左邊是“死的理由”,有6條,包括:得病、高考、休學、退學、高中樂悲參半,最后一條是“沒有追喜歡的女孩,只會偶爾揪她的辮子”。右邊是“活的理由”,如燕(我猜應該是他喜歡的女孩名字吧?)、NBA、倫敦奧運會、動漫、棋、武林外傳、歷屆票房電影……總共有23條之多。讓人難過的是,23條“活的理由”終究在內心的天平中沒有壓倒6條“死的理由”。
也許這個世界真的沒有想象中的純潔和完美。1918年11月初,梁濟60歲生日前夕,為準備給他祝壽,家人進行大掃除。他因此到朋友家小住,說生日那天回來。 11月7日,梁濟問兒子梁漱溟:“這個世界會好嗎?”正在北京大學當哲學講師的兒子回答說:“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能好就好啊!”梁濟說罷離開了家。三天后,即民國七年十一月十日,梁濟自沉于別墅附近的“凈業湖”,即今天的積水潭。
父親的自殺對經年進行人生思考也想自殺的梁漱溟是一個啟示。他開始用一生研究“人為什么要活著”這樣一個深奧的人生哲學課題。“人的一生要解決三個關系,人和物的關系、人和人的關系、人和內心的關系。”這是他得出的結論。懂得擔當的梁漱溟用95歲的高壽完成了當年對父親所言 “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的行為證明。1983年,美國學者艾愷教授對梁漱溟進行連續十余次訪談。后來,30多小時的錄音被整理成一本書,名字就叫《這個世界會好嗎――梁漱溟晚年口述》。書中有這樣一段易懂卻引人深思的話:吃飯好好吃,睡覺好好睡,走路好好走,說話好好說,去相信這個世界會越來越美,越來越好。
當時,父親受傷養病,縱隊司令員到醫院來看望他,恰好,一位年輕女同志也來看望他。司令員讓警衛員以我父親的名義,送上一雙小號膠鞋,是師以上領導才能領取的那種,但被那位年輕女同志從窗口扔了出去。
司令員又在家設宴,請那位年輕女同志吃飯,他語重心長地說:“老馮是放牛娃出身,從小沒有爹娘,打了大半輩子仗,這樣的老同志,不該照顧嗎?”
年輕女同志只是低頭不語。
“下個星期天結婚。”司令員的話近乎命令。
年輕女同志將司令員倒的一杯酒,一口喝了下去,那年她18歲。
那位年輕女同志就是我的母親。
新婚之夜,父親才知道她叫寒英,縱隊某團團長唐克是她的戀人。
為了這個家,母親自從結婚以后,再也沒有提過以前的事,她希望父親能夠心安,她把一切藏在自己心里,讓時間淡忘一切。
父親去世后,這件事情又浮出水面。
母親病了,住進總醫院二樓的病房。她當年的戀人唐克也病了,住進總醫院四樓的病房。他們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50年后,竟會在這里相遇。
在病床上,母親認識了另一個女人――唐克的妻子陶馨馨。她以自己的寬容與真情,激勵著母親和唐克堅強地活下去。她買了一摞明信片,在我母親與唐克之間傳送著相互鼓勵的話語:
“寒英同志,你要為了孩子們堅強地活著。”
“唐克同志,你有那么一位優秀的妻子。我為你欣慰。”
陶馨馨每天在二樓與四樓之間奔走著,為兩個相愛過的人傳遞著友誼,傳遞著堅強,傳遞著愛。
母親被真摯的情感感動著,她努力地活著,但,唐克走了。
唐克在臨終前,托陶馨馨將我父親在11年前寫給他的一封信,轉交給了我母親。
唐克同志:
這些年來,寒英跟我南征北戰,沒有享過多少福……我要走了,請你有時間多給她寫寫信,打打電話,勸她再找一個靠得住的人,能給她幸福的人―就像你這樣的男人。拜托了。
老 馮
母親把那封信看了一遍又一遍,眼淚流淌下來。
一般書信指在自己想和另一地方的親友進行聯系交流,或者想把自己的工作、學習、生活、思想等情況告訴對方,或者想要了解對方的某種情況時使用的一種文體。書信的主要特點為:以真情實感為核心,以剖析心愿為內容,以記敘、抒情和議論為表達方式。以書信的形式寫作文,因其自由靈活,親切真實(因為是“我”直接面向“你”或“你們”說話),因此,高考作文中經常出現這類文體。寫書信要注意格式,書信包括稱呼、正文、結尾、署名、日期五個部分,每個部分都有一定的格式。具體如下:第一行頂格寫收信人的稱謂,第一自然段寫有針對性的問候語,第二自然段開始寫正文;正文寫完后寫致敬或祝愿、祝賀的話,一般分兩行寫,如“此致”為一行,前空兩格,“敬禮”為一行,頂格寫;姓名寫在信的右下方;日期寫在姓名的正下方。此外,如果信已經寫完,又發現內容有遺漏,或某件事的敘述不夠全面時,在信的后面還可以補寫。但是要在補寫的話前面加上“還有”“另外”“再”;或在后面加上“又及”等字樣。
寫信時,考生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寫出真情實感
1.稱呼傳情。書信一般用于和親人、朋友之間的交流,開頭的稱呼就反映了寫信人和收信人之間的關系。
2.內容傳情。書信是一種向特定對象傳遞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應用文。親筆給親戚朋友寫信,不僅可以傳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且能給收信人以“見字如面”的親切感。書信的內容一般不涉及什么重大的事件,大多是日常生活中的事情。考生可以把對生活甘苦的品味,對內心世界的燭照,各種情緒的緣起變化,利用書信的形式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讓閱卷者感到親切真摯。書信體作文表達自由,無事不可敘,無理不可說,無情不可表,或敘事,或議論,便于情感抒發;或談古,或論今,不受時空局限。寫作時,除了寫給今人外,還可以寫給古人,尤其是后者,可以穿越時空,和他們進行心靈的溝通和交流。
二、語言特點
書信屬于應用文體,寫信的目的主要在于交流,所以語言應以樸實通俗為主,一般不宜用一些書面色彩濃厚的語言,或者大段鋪陳,注重語言形式而忽視了書信的內容。尤其是如果對方文化程度不高,就更不可用那些華美與艱澀的文字。當然,通俗樸實,并不意味著語言死板。考生可以適當運用多種句式,如意蘊豐富的比喻與呼告,可令文章增色不少。
三、高考寫作書信時的注意點
1.根據需要,選擇好交流的對象(可以給自己崇拜的人寫信,也可以穿越時空給古人寫信)。
2.內容要寫得清楚明白,不能讓對方費解、誤解,不要有歧義。
3.正確使用禮貌用語。
4.關注生活,結合自身感悟,寫出真情實感。
5.格式正確。在運用書信體寫作時,必須注意的是書信的基本格式不能錯,否則會事倍功半,費力不討好,創新不成反受其害。
【例文展示】
要戰勝自己
王立國
我親愛的孩子:
在這個科技發達的社會,用這種“落后”的方式與你進行這種無聲的談話,不知你是否能接受。無論如何,我還是希望你聽聽我的話。
我曾不止一次在電話里聽到你的埋怨、訴苦。你說學習壓力很大,每天都要“加班”到夜里。你說你不想落后,想獲得好成績,從而能夠在不久后的人生轉折點,跳出山村,跳出“農門”。孩子,我理解你,也支持你。我曾不止一次在別人面前說你是我的驕傲。但是我也不止一次聽到你說你有時會嫉妒那些成績比你好的同學,你害怕因為自己的知識掌握得不夠好,而在同學面前丟面子,害怕成績比你好的同學看不起你。孩子,你不要自卑,要學會自信,去發現自己的長處,并使它更加閃耀。我希望你在人生的道路上能夠擺正心態,別走錯了方向。我始終相信你一定可以更優秀。
孩子,正如韓寒所說的那樣,在人生的三重門中,你已經走過了第一重,正在第二重中探索前進,第三重門后的光明已離你很近。你要記住,時光已不再充足,而機遇只留給有準備的人,人生的未來把握在自己的手中。我希望你能夠在今后前進的道路上抵制住各種誘惑,實現自己的理想。
孩子!我不在你的身邊,也很久沒有給你打電話了。你最近好嗎?如果你還在為了成績或者與同學的關系而苦惱,那么以下幾句話,希望能夠對你有用。
第一,學會收斂自己的鋒芒,低調地做人;學會換位思考,考慮別人的感受;學會融入集體,不要一味活在自我的世界里。因為,人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而是生活在人與人組成的社會中。你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別人都會有所“感受”。我的孩子,雖然你不是郭明義,但你也要學習雷鋒精神;雖然你不是像朱光亞那般的偉人,但你也要學習他那種謙虛謹慎;也正因為你不是劉偉,所以你應該更加堅強,活出自己的精彩。孩子,你可以學習坡,以他為目標,努力在現實生活中擁有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從而擁有他的那種成熟人格。
第二,要走自己的路,不要生活在別人的世界里,一味在乎別人的感受。要放下自己精神的枷鎖,勇于面對自己,面對不足。我們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在學業上,你應該放下自己的面子,而去追求面子后的“本質”。孩子,你要學習許多科學家們從默默無聞到一鳴驚人的過程中堅持不懈的精神。我相信,不久以后的一天,你也會像他們一樣一鳴驚人。
我的孩子,最后我要對你說,在人生道路上,你必須學會感受別人,戰勝自己。只有這樣,才能體會到別人的感受,完善自己。
我期待能夠欣慰地看到你站在鮮花與掌聲中的那一刻。
你的父親
××年××月××日
在我的印象中,你一直都是冷酷無情的,你缺乏應有的一點慈愛,你沒有一丁點的幽默細胞。而且有時侯,你是蠻不講理的。下面我就要一一數一下你的罪狀。
苦心積累禍害我的身心健康
我清楚得記得。在我5歲的那年,到了上幼稚園的年紀。你就把我硬塞進了那里,在開學日也不送送我去。獨自一人走在上學的路上,孤獨和恐懼陪伴左右。看著前面那個小孩在她父親懷里撒嬌的樣子,我是看在眼里恨在心里。“爸比,下課后給我買冰棍兒,好嗎?”淚“好,好。那你要聽話哦,乖寶貝。”看著聽著,不知何時,眼睛里溢滿了滾動的淚珠。突然出門前的一幕又重現在眼前。“爸爸,今天我們一起去上學。走咯。”我牽起了你的雙手,好溫暖的感覺。“小軒,爸爸剛剛接到公司的電話,要趕緊回去。那 …… ,你媽媽今天一大早也出去了。這樣吧,學校就在小區的不遠處,你自己也這么大了。乖,寶貝。自己去學校。”你吻了吻我的臉蛋。就離開了。隨即而來的是“砰”的一聲關門聲。走在街道上,我突然感到自己好像是一個沒人要的小孩。“寶貝,快點進去吧。要聽老師的話哦。”不知不覺走到了校門,到處可見家長們的身影。“好啦,要聽老師的話哦”。“下課后給你買你愛吃的,要聽話” …… .我環視一下周圍,我想找尋父親的身影。但沒有如我所愿,我低著頭走進了校門。開始了我的學習生涯。直到現在,你也從沒有一次送我去上學,或者是接我回家。我一直都是一個人在走。慢慢地,在我的心頭也就產生了一股對你的恨意。我恨你為什么從來沒有送我去學校,恨你總是把我拋棄。到現在,我也漸漸明白,你這是為我好。
練武過程中處處虐待
記得小時候。有一次在飯桌上,母親提起了父親當年的事情。無意間說出了父親曾經是習武之人的秘密。我這個武術fans自然而然就不會放過父親。我就急忙問父親,“老爸,聽說你曾經是武壇的一份子,是真的還假的啊?”父親像是沒聽見遲遲不回答,“是又怎樣,不是又怎樣啊。你這小p孩又在想什么鬼主意。”我奸笑著,“沒有啊。我看我平時身體老是很虛弱,就想啊。想跟你練武,強身健體。”“武術是傳男不傳女的。何況你不適合練這東西”,父親咽下口里飯菜,“還有,吃飯的時候不要老是說話”。對此情況,我只好使出死纏爛打之招。就一直哀求父親。最后,父親還是妥協了。“我問你,你真想學這個?事先要說的,學習這個得要學會扎馬步,而這個就要學好就年。你確定要學?到時候可別后悔。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想干就干”。說這句話后,我就開始后悔了。每天早晨或者旁晚,都是在扎馬步。一直幾個星期。“老爸,你是不是不想教我。難有你這樣的師傅。整天都在扎馬步,我看你是在玩我。我看電視上的那些習武之人,學了一個多月就會了。你到底會不會啊?算了,我不練了”。剛準備進屋,還沒到門口,就被父親抓了回來。“我管你什么,當初是你說練的。現在你不想練也得練。”我這個苦命的孩子,就這樣練了幾年。
也就是老爸這身爛功夫,教出了我這個爛徒弟。不過,還是要謝謝師傅的。
印象中父親總是很忙。我見到的他,總是穿著一身湛藍的警服,匆匆將我送到李叔叔手上,然后又匆匆地趕赴下一個任務。我童年的大部分時光,是在跟李叔叔和林姐姐身后度過的。李叔叔閑下來的時候,會牽著我的手在各個樓層各個屋子轉悠,而唯獨他們那一層的一間辦公室,總是落著鎖,沒有銘牌號,也沒有人去打開它。它仿佛被所有人遺忘似的,安安靜靜地站在寂寥的一角。
我原本以為我的世界只有父親、李叔叔和林姐姐以及一些會照顧我的長輩,直到上了幼兒園,“母親”這個概念,才頭一次出現在我的生命里。那天,父親難得準時來幼兒園接我,我背著小書包,牽著父親溫暖的大掌,抬頭看向那雙跟我一樣的琥珀色眼眸:“爸爸,媽媽呢?”我看見父親向來挺直的背脊像是一下子卸了力,牽著我的手也不自覺的松了松。片刻的沉默后父親蹲下身子與我平視,笑得非常勉強:“媽媽只是暫時離開咱們啦。”我伸出手抱住他的脖子:“那媽媽還會回來嗎?”夕陽的余暉里我看見父親紅了眼,回應確實認真的:“會的,等櫻花開了的時候,媽媽就會回來的。”那時候我并不知道,父親這一等,就是等了一輩子。四季輪回,櫻花飄落直到凋零的日子度過了一次又一次,那熟悉的晚風里,始終沒有出現過母親的身影。
父親很少跟我說起母親的事,偶爾我問起媽媽怎么還不回來這個問題,也只是笑著說:“總有一天。”直到我后來上了初中,開始學習文言文,讀到歸有光寫給亡妻的《項脊軒志》。我才明白父親在書房里寫的那句,正是文章的最后一句話,我瞬間眼眶通紅,滿臉執拗,第一次和父親紅了臉。
不知過了多久,父親才緩緩開口:“你媽媽沒有去世,但是也不會再回來了,櫻花樹,是我種下的。”那個藏在時光深處的故事就這么被揭開,我也明白父親當時痛徹心扉的感受。盡管一路上有很多不如意的因素,但是好在他們始終攜著手走了一路。長夜將近,未來可期,父親腦子中刻下一生一世的模樣,卻被母親的話打斷,那天她痛哭流涕告訴父親,她要離開了。在我滿月后離開了,離開后父親在小院里種下了櫻花樹,期待還會再見。
父親在盛夏的午后去世,院子里的櫻花正紛飛滿天,一場櫻花雨,父親說跟十七歲那年的景色別無二致,那樹下忽然站了個人,熟悉的身影,明眸皓齒,一如當年模樣。他不可置信地瞪大眼睛,握著我的手說:“你媽媽......終于回來了。”
《投資者報》:在接受吳永正的委托前,你對案件了解嗎?
朱建偉:此前我并不了解案件的具體情況,只是一直關注媒體報道。5月初,吳英的父親和妹妹找到我,希望我能給予辯護。5月17日,吳永正強烈要求我立刻到杭州辦理此案件,我當天就乘飛機到杭州。
《投資者報》:你去過幾次浙江高院?
朱建偉:先后去過兩次。第一次是5月18日。當天上午8點半,我將《授權委托書》等辯護手續遞交到浙江省高院立案庭窗口,接待人員打過電話后告知我承辦案件的法官不在。我當時就質問他們,難道浙江省高院也不在嗎?接待人員上樓返回后說,已經將我遞交的手續放到了主辦法官金子明的辦公桌上。但當我要求他們出具一份回執,證明已經接受了委托書的時候,他們卻不肯出具。隨后,我千方百計找到金子明的辦公電話,站在高院的大廳里打了很多遍電話,可接電話的人都說金子明不在,也不讓我上去。當時我就預感不好,提醒吳永正小心,擔心判決很快就要出了。
《投資者報》:見到主辦法官了嗎?
朱建偉:見到了,可不是18日,而是在過完周末后的21日早上。當天早上從8點半等到10點,才通知只限我一個人在大廳旁邊的調解室會見。當時有三個人:金子明、一位女書記員和我。金子明告知對我的辯護“不予準許”,后來我還在筆錄上簽了字。他拿出一封信,說是吳英寫給吳永正的信。字很潦草,落款處還按著紅手印。是否吳英本人所寫,我無法得知。這封信里,吳英根本沒有說不讓她父親請律師。
金子明說被告人的近親屬請的律師要經被告本人同意,吳英未請我,所以不能準許我的辯護。我當時回答:請你們將吳永正簽署的《授權委托書》拿給吳英看,由吳英本人決定是不是需要,你們不能代替吳英拒絕我。金子明回答他要請示院領導,隨即上樓。大概11時30分左右,他打來電話說就這樣了,還說不準我辯護的話也不是他說的,意指是他們領導定的,然后就把電話掛了。
吳永正告訴我,加上我,浙江省高院已經三次拒絕了他聘請的律師。沒有委托,我沒辦法辯護,只好準備回云南。我5點上飛機,飛機起飛之前,接到吳永正的電話,說判決已經做出了。
《投資者報》:你為什么質疑浙江高院的辦案?
朱建偉:判決書的力量和靈魂在“說理”。只要“說理”就能服人,律師也會說服犯人服法。可浙江高院現在的判決書卻難以自圓其說。辦案件要經得起時間的檢驗,經得起歷史的檢驗,不是說一次性地辦完就完了,要講事實講證據。只要案件辦得扎實,就不用怕別人來辯護。
像防賊一樣防辯護人,這太不應該了。審判的瑕疵會導致案件留下當事人和百姓都不服的把柄。
金子明法官出示的信,是吳英寫給吳永正的。吳永正曾經找金子明索要此信未果。我感到奇怪的是,為什么吳英寫給其父的信不拿給吳永正,反而成為了拒絕其他律師的擋箭牌?我曾用手指著金子明,正告他要對這件事情的結果負責,意在提醒他,人民法院應當充分保障被告人的辯護權,他們的做法是不合理的。只要案件辦得扎實,何懼誰來辯護?難道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對本案不自信嗎?
“讓開,讓開!我這有免費票。”一個人擠著那些看熱鬧的人說著。他的動作再次浮現在我的腦海,仿佛就在昨天。
想起票兒,就讓我想起了當年幼時摸爬打滾的那個年代。讀書就像猴子爬山一樣,一個石梯一個石梯的往上爬,直到爬上山頂,成為舉山無雙的校冠,成為整個山落的所有人羨慕的對象。
在第四個臺階我便學會了與遙遠的父親用文字對話,用眼睛和心去聆聽父親在外面掙錢的酸甜苦樂,用筆與父親講述我和母親在家里的情況。三年級時,語文老師就教我們學著寫書信。比如:書信的格式、稱呼、問候、內容、落筆、以及書信的紊序。
語文老師姓黎,我們都叫他黎老師,家住郵亭西村。平時比較嚴肅,喜歡穿著一套西裝,里面穿著一件老式汗衫。雖然西裝少了襯衣與領帶的搭配,但是那一套西裝掛在黎老師的身上,仍然顯得很搶眼。黎老師40剛出頭,不知什么原因,牙齒幾乎全部落光,配著一副假牙。記得在那次講如何寫書信的課堂上,恰好是上午的第四節課,剛上課沒有多久。或許是前排的同學午餐鈴提前了吧,在后面偷偷地吃著東西。不慎被黎老師看到,黎老師氣得到了幾乎把一雙眼睛貼在了前排同學的臉上的程度,張大嘴巴大聲地對前排同學說到:“誰叫你吃東西的?”正準備把前排同學拉出來,可是話還沒有落筆,牙齒便掉在了地上,全班同學都在呵呵地笑。他很不好意思地撿了起來,邊往教室外面走邊說著:“下課看我怎么收拾你。”為了不讓黎老師逮著走神遭懲罰,一節課的時間,我專心的聽著如何寫書信。于是,我的書信很快就成了班上的楷模。
聽目不識丁的母親說,父親在外有寄信回來了,叫我念給她聽。我像黎老師念課文那樣,對母親讀了一遍,并且深深知道父親寫了很多關于他在外面掙錢的事,以及父親對我和母親的想念。母親聽了很是欣慰,并對我說著:“娗兒,前些天聽你說,黎老師教你們學過寫信,并且你還得了老師好評,今天你下午就寫一封信給你老爸吧。”聽完母親的話后,我就像猴子撿到蜜桃一樣高興,念著:“終于可以給老爸寫信了,終于可以給老爸寫信了。”落日的余暉照耀在母親不焦不怒的臉上,她安靜的在我的旁邊等候著我寫的書信。看著天色漸漸暗淡了下來,終于完成了書信任務,我寫了滿滿的三大張紙。寫完后,我對著母親念了一遍書信,母親聽后對我說了一句:“娗兒,看來你越來越多懂事了。”母親拿著紙一張一張地看著,紙張上的圓珠筆油墨閃爍著銀燦燦的光。
放學后第一件事就是念著早些回家,好問一問母親有沒有把信交給郵遞的管理員。邊吃飯邊對母親問到:“媽,昨天我寫給爸爸的信你都交給郵遞管理員吧。”從母親的眼神中可以看出有些焦慮不安,一邊切著豬草一邊對我說:“還沒呢?聽郵遞管理員說最近沒有郵票,還得等幾天。”反復反復的問了母親好幾次,母親都是這樣的答復,一晃就是一個月。
聽同學梅華說,他爸周一也寄回來了一封信,當天晚上他母親就把信寫好了,第二天就交給了郵遞管理員。我霎時感覺甚似奇怪,周二我母親也去了,郵遞管理員不是說沒郵票了嗎?怎么梅華的母親就把信交了。暗自想到,周六一定要同母親一起去問問到底怎么回事?
雨后初晴的秋季,天空很靜。我和母親很早便起了床,借著還未沉落的月光懷揣著寫給父親的話語一路前行,一股涼嗖嗖的風撥動著我的發稍,蕩漾著我激動而又壓抑的心海。想到:“這次一定要把信寄給父親。”交信的使命催促著我和母親的腳步,恨不得一步抵達到鄉里的郵亭。行走了一個多小時,不知不覺月亮已經躲避在山下等候靜夜帶來的任務,曦陽指引著我和母親那雙迫不及待的眼睛,遠遠的望見那泛著光的郵亭二字,郵亭已經敞開了大門,郵亭外面圍滿了人。
我和母親在一個角落焦急的等待著快遞管理員的到來,一個帶著墨色眼鏡跨著郵遞包的高大男子不一會兒就走到了郵亭窗口。郵遞管理員說著:“大家先排好隊,站兩隊,不要急。”郵遞管理員話音未落,郵亭外面圍著的人蜂擁而上,一會便站了長長的兩隊。
我在一旁目不轉睛的看著母親,忽然有一只手輕輕的拍了拍我的肩膀,當我還沒有回過神,就聽見一句熟悉的聲音:“小娗,你來這里干什么呢。”回過頭來才發現是黎老師,黎老師依舊穿著一套銀灰西裝,清晨的他顯得精神十分。我對黎老師說到:“我在這里陪母親一起寄信。”
老師,您也寄信嗎?
平時嚴肅的他露出了兩顆門牙。
是呀
老師,您不去排隊取票嗎?
黎老師說:“不用了,我有。這是我朋友的幫我取的,他就住在郵亭旁邊。”
我用一種很羨慕的眼光看著黎老師。
三四分鐘已過,“一般的,免費的郵票領完了。”郵遞管理員用擴音喇叭說到。黎老師去他朋友家端著一杯熱水走到了我跟前,對我說到:“小娗,你還沒有走呀,來喝點熱水。”我對黎老師說到:“母親還在排隊呢?”說著看了看母親,眼看母親就排在窗口的第二個,郵遞管理又說到:“5塊的,快速的郵遞賣完了,現在剩下的是十塊的特快郵票。”母親前面的那個人和郵遞管理不耐煩的吵了起來:“怎么免費的郵票就那么少呀,每次就要收取我們的錢,以前是一塊的、三塊的,現在怎么就變成五塊、十塊的啦,你知道嗎?我老公在外面打工一天才八塊錢,搶劫呀你!”想想也是,父親一天也才掙10塊錢。一張郵票把父親一天的工資就花光了。快遞管理員說到:“要不你改天再來排隊。”那個人一會便離開了窗口。
母親在窗口躊躇了許久。郵遞管理員拉大了嗓門說到:“你買不買呢?不買就等著下次來領免費的吧。”母親很無奈地看了看給父親的信,再看了看我,把布袋里的錢套出來數慢慢地數著。
“母親,我們下次再來領免費的吧。”我拉著母親的衣袖說著。快遞管理員有點不耐煩地說到:“快點吧,后面還等著很多人呢?”一會后面的三兩個人圍了上來,說到:“你布袋里不是還有錢嗎?買了吧,免費的不好領,人多。”沒買的、看熱鬧的也圍了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