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對預防醫學的理解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對口單招模式下中高等職業教育課程銜接的主要問題
(一)課程內容銜接中的問題通過對口單招進入高校的學生專業必然是對口的,然而由于中職與高校的培養模式和課程設置不同,很難做好課程的銜接。
專業課程的銜接存在兩種模式:一種是從零開始學習,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單招生源和普高生源同步教學的學校。單招生大一、大二在專業課上會有大量的重復學習,學生前兩年的專業課程學習很輕松,大二下學期開始慢慢意識到自己專業能力與中學階段相比并沒有實質性的提高,以致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也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影響了學習的積極性。這類學校中甚至有大一上學期不開設專業課的,這半年的空缺使單招生對專業理論產生遺忘,專業技能開始生疏。另一種模式是在中職的基礎上深入學習,存在于該專業只招收單招生或是將單招生與普高生分開教學的學校。由于中職、高職、本科各自構建自己的專業課程體系,這種模式受限于班級學生的基礎差異,很難做到完全對接。專業理論在磨合和補缺中不可避免地出現重復學習,專業技能方面大學課程在精細化要求上甚至可能低于中職。
與專業課重復學習形成對比的是,大學的數學、英語等文化課基本上都是按照普高生的學習基礎設置的,單招生普遍難以適應,表現為英語和計算機的等級考試通過率明顯低于普高生。單招本科生原本是中職學校最優秀的學生,但是通常到了大三未能通過英語和計算機等級考試,專業上又失去了優勢,將來發展方向也不明確,往往會陷入困境。
(二)課程教學模式上的差異
中職學校的對口高考本科率對學校的聲譽、生源都有很大的影響。很多中職學校單獨設對口單招班,按照對口高考大綱設置課程和教學內容、組織技能訓練,教師在教學中步步把關、手把手教,督促式教學忽視了學生的能力培養,以考定教的模式和相對獨立的課程教學打亂了專業課程之間的內在聯系。高職與本科院校教師注重學生知識、技能和職業素養的全面培養,注重學生自學、探索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往往采用引導式教學。
二、影響對口單招課程銜接的因素
(一)各層次職業教育的定位與課程設置不匹配職業教育終究是面向就業的教育,課程設置必須適應專業崗位的發展。中職、高職、本科對應崗位的職業能力、職業素質要求應有所不同,體現專業技術人才的不同層次:中等職業教育培養專業型與技能型相結合的初、中級實用型職業人才,高等職業教育培養應用型、管理型和高級技能型的技術人才,本科培養高素質應用型創新創業人才。
然而在實際的課程設置中,中高職院校非常相似。從服裝專業高職的崗位能力分析報告來看,崗位群、能力培養目標等方面基本沒有區別,高職只是多了一些課程,高職的職業能力要求并沒有比中職更高。服裝專業本科旨在培養一批適應服裝現代化發展要求的應用型人才,從本科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現有課程設置來看,學生所學專業課程有二十多門,但專業技能培養課程不多。
(二)缺乏統一的課程標準
現有的課程標準多由學校自主開發,對口高考雖有指定教材,但沒有統一的課程標準。高職校和本科校對中職校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都不甚了解,制訂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的主觀性較強。同時又因為目前高等教育生源的主渠道還在普高,因而,在課程設置中多數是以普通高中課程為基礎。
(三)對口高考的影響
對口高考科目包括文化課、專業理論、專業技能:語數外三門文化課共400分;專業理論和技能各300 分,通常包括本專業核心的理論和實踐課程。受限于考試的時間和規模,對專業課程的鑒定不能面面俱到。然而有些高考不涉及的課程卻是專業學習中不可或缺的理論知識或技能,放棄不學直接破壞了學生知識結構的完整性。服裝專業高考只涉及四門課程:“服裝結構制圖”“服裝設計基礎”“時裝畫技法”“服裝縫制工藝”。有些學校為了提高學生的考試通過率只開設這四門專業課,導致中職畢業生不會識別簡單的面料,沒有制版的基本能力。
三、課程銜接模式的探索
做好中職與大學的課程銜接,是提高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一環。課程銜接實質上就是二者課程相互承接、相互分工以及不重復浪費的一種有機結合狀態。
(一)專業課程的項目化開發
開發以就業為導向、以職業崗位所需的知識和能力為基礎的階段式模塊課程、梯級式課程、工作任務型課程,課程與職業活動緊密相連,突出課程的職業性和針對性。服裝專業的課程也可項目化,如男襯衫制作項目,其過程為“設計→款式圖繪制→結構制圖→打版→裁剪→縫制→整燙”,涉及課程包括“服裝設計”“服裝材料”“服裝畫技法”“服裝結構制圖”“服裝縫制工藝”。
所涉及課程中,“服裝材料”“服裝畫技法”“服裝縫制工藝”為技能課,“服裝材料”“服裝結構制圖”為理論課。項目化的課程可打破專業理論課和專業技能課的界限,把理論和技能融入項目中。項目化課程廣泛實施后可將專業課的內容分為中職項目、高職項目、本科項目,以避免重復學習。
(二)能力本位的專業課程設置
通過訪談了解到,服裝專業大學教師更關注學生的專業基礎能力,而不是各種具體的崗位技能。某服裝設計方向的本科院校通過對學生基礎能力的分析,認為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在中職應招收美術專業的學生,因為美術專業學生的繪畫功底更扎實。中職、高職、本科的專業教學內容應符合學生的能力發展規律。大學生在知識面上應當更寬,在理論上應當更深,在技能上應當更熟練。大學課程應該堅持以中職課程為基礎,依據中職學生的文化、專業技能功底,切實可行地在原有基礎上提高學生的專業理論、專業技術和實踐技能水平。
表1為服裝專業定制工考級對工藝文件應用的不同能力要求,不同等級的能力要求存在明顯的梯度,中職、高職、本科的專業課程設置可以此為依據,學生中職階段掌握的能力是進入大學學習的基礎。
關鍵詞:頤腦解郁復方;卒中后抑郁;行為學;海馬CA1區;大鼠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7.07.012
中圖分類號:R28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04(2017)07-0049-05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vention effects of Yinao Jieyu Prescription on the behaviors and damages in hippocampal CA1 area of the rats with 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 Methods Totally 168 SPF male 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normal group, sham-operation group, stroke group, PSD group, Western medicine group and TCM group. There were 24 rats in the normal group and sham-operation group, and 30 rats in the other groups. Rats in the normal group received no intervention. Rats in the sham-operation group received no suture. Rats in the stroke group were given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operation and normally fed after operation. Rats in the PSD group, Western medicinal group and TCM group were made into PSD models by chronic immobilization stress for one week and individual battery to the end. At the inception of modeling, Western medicine group received fluoxetine hydrochloride for gavage; TCM group received Yinao Jieyu Prescription for gavage; other groups received distilled water for gavage, once a day. At the end of week 2, 4, and 8, the morphology of the hippocampal CA1 area in each rat was observed by microscope after HE stained. Results Except for the week 2, at the same time point, the behavior scores of the rats in the TCM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PSD group. At the same time point, the CA1 region of the hippocampus in the TCM group was more complete than the PSD group, and the cells were arranged neatly and in normal morphology. Conclusion Yinao Jieyu Prescription can improve the symptoms of PSD rats, and has protective effects on hippocampal CA1 area.
Key words: Yinao Jieyu Prescription; post-stroke depression; behaviors; hippocampal CA1 area; rats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R床腦卒中后常見并發癥,主要表現為情緒低落、思維遲滯、興趣減退及社會角色的紊亂等。我國每年大約有160萬~200萬新發腦卒中患者,約1/3存活患者發生PSD[1-2]。頤腦解郁復方是本課題組自行研制治療PSD的中藥復方,具有益腎疏肝、活血化瘀的功效,前期臨床研究顯示療效顯著[3]。本實驗建立一種高度模擬臨床PSD的大鼠模型,以探討頤腦解郁復方對PSD大鼠行為學及海馬CA1區的干預作用。
1 實驗材料
1.1 動物
SPF級健康雄性SD大鼠168只,2月齡,體質量(300±20)g,北京維通利華實驗動物技術有限公司,動物許可證號SCXK(京)2012-0001。飼養于室溫(20±2)℃、相對濕度50%~60%環境,光照明暗交替12 h/12 h,自由攝食飲水。
1.2 藥物及制備
頤腦解郁復方,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提供,依據前期研究[4]確定灌胃劑量為9.92 g/(kg?d),按照灌胃劑量煎藥濃縮,濃度為0.62 g原藥材/mL,4 ℃冰箱保存備用,用前加熱;鹽酸氟西汀膠囊,禮來(蘇州)制藥公司,批號0943A,臨用時溶于蒸餾水,濃度為0.233 g/L,按照成人用量7倍計算大鼠用量為2.33 mg/(kg?d)。
1.3 主要試劑與儀器
戊巴比妥鈉(美國Sigma公司,貨號P3761-5),磷酸鹽緩沖液(粉劑,福州邁新生物技術開發有限公司,貨號PBS-0060),尼龍栓線(北京沙東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貨號2838-A4),蘇木素染色液(北京益利精細化學品有限公司,編號201506251323),水溶性伊紅染色液(北京益利精細化學品有限公司,編號YZB/京0102-2011),返藍染色液(北京益利精細化學品有限公司,編號2015032514324659)。曠場試驗用敞箱(自制),強迫游泳試驗用水箱(自制),自動化智能型正置研究級顯微鏡(奧林巴斯有限公司,型號BX53)。
2 實驗方法
2.1 分組
大鼠實驗前適應性飼養1周,采用隨機數字法分為正常組24只、假手術組24只、卒中組30只、PSD組30只、西藥組30只、中藥組30只。正常組不干預,假手術組不插入線栓,卒中組僅進行卒中手術,PSD組、西藥組和中藥組均在卒中手術后1周進行PSD模型制備。自造模開始至實驗結束,西藥組和中藥組大鼠分別灌胃氟西汀、頤腦解郁復方藥液,其余各組每日灌胃等量蒸餾水。根據大鼠體質量計算氟西汀、頤腦解郁復方藥液每日灌胃量,自腦卒中造模開始至實驗結束,每次約3~4 mL,每日1次。
2.2 造模
參考新式線栓法[5],制備大腦中動脈阻塞的腦卒中模型,缺血2 h后進行再灌注。入組標準:大鼠于缺血2 h后出現對側前肢蜷曲、行走D圈或行走向對側倒體征則納入,無此體征或于2 h后仍不清醒者棄去。待腦卒中大鼠造模成功1周后,大鼠神經功能恢復后,將群養的PSD組、西藥組、中藥組大鼠分開單籠飼養至實驗結束。孤養同時,每日10:00~16:00期間任取時間,將大鼠限制在特制的T型束縛臺[6](自制)上予2 h的行為限制,連續7 d。
2.3 觀測方法
2.3.1 曠場試驗 第2、4、8周末對各組大鼠進行曠場試驗。將大鼠置于敞箱中心方格內,觀察大鼠3 min內水平穿越格數(記為水平運動得分)、后肢直立次數(記為垂直運動得分)。
2.3.2 強迫游泳試驗 第2、4、8周末對各組大鼠進行強迫游泳試驗。大鼠禁食21 h,水箱內水深25 cm、水溫(25±1)℃,連續觀察5 min,記錄大鼠在水中強迫游泳時間。
2.3.3 糖水偏愛試驗 第2、4、8周末對各組大鼠進行糖水偏愛試驗。大鼠禁食禁水20 h后,同時給予每只大鼠事先定量好的1瓶1%糖水和1瓶純水。30 min后調換糖水和純水的位置,60 min后取走2瓶并稱量,計算大鼠糖水消耗比例。糖水偏愛度=糖水消耗量÷總液體消耗量。
2.3.4 病理觀察 第2、4、8周末大鼠行為學測試后,各時點大鼠腹腔注射1%戊巴比妥鈉(0.5 mL/100 g)麻醉,開胸暴露心臟,0.9%氯化鈉溶液快速灌注,再用4%多聚甲醛先快后慢灌注固定,斷頭取腦,4%多聚甲醛溶液內室溫固定36 h,石蠟包埋后做冠狀切片,HE染色,光鏡下觀察海馬CA1區結構變化。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實驗數據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方差不齊用Welch法分析,兩兩比較用LSD法。P
4 結果
4.1 曠場試驗結果
在2、4、8周時,同一時點PSD組大鼠與卒中組比較水平運動得分均降低,4周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4.2 強迫游泳試驗結果
在2、4、8周時,同一時點PSD組大鼠與卒中組比較強迫游泳時間均減少,2、4周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4.3 糖水偏愛試驗結果
PSD組大鼠與卒中組比較,同一時點糖水偏愛度均降低,4、8周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4.4 大鼠海馬CA1區病理觀察結果
2周時,正常組和假手術組大鼠海馬CA1區結構完整,有3~4層細胞,排列緊密,呈圓形或橢圓形,胞核、核仁清晰;卒中組大鼠海馬CA1區結構尚完整,細胞較假手術組排列疏松,有2~3層細胞,細胞染色加深、核固縮,核仁不明顯;PSD組大鼠海馬CA1區有2~3層細胞,較卒中組更加疏松,細胞染色深、核固縮,核仁不明顯,形態不規則,部分細胞呈空泡狀;西藥組和中藥組大鼠海馬CA1區結構完整,有3~4層正常細胞,排列緊密,核仁清晰,有少量細胞出現深染現象(見圖1)。4周時,正常組和假手術組大鼠海馬CA1區與2周時比較改變不明顯;卒中組大鼠海馬CA1區結構尚完整,有1~2層細胞,較正常組排列疏松,細胞染色加深、核固縮,核仁不明顯;PSD組大鼠海馬CA1區結構不完整,有1~2層細胞,較卒中組受損加重,大量細胞呈空泡狀;西藥組和中藥組大鼠海馬CA1區結構完整,有2~3層正常細胞,排列較緊密,有少量細胞出現深染現象,正常細胞周圍出現淺粉色結構(見圖2)。
8周時,正常組和假手術組大鼠海馬CA1區與4周時比較變化不明顯;卒中組大鼠海馬CA1區結構不完整,有1~2層細胞,染色深、核固縮,核仁不明顯;PSD組大鼠海馬CA1區結構不完整,細胞量少,多呈空泡狀;西藥組和中藥組大鼠海馬CA1區結構完整,有1~2層正常細胞,排列較緊密,細胞呈圓形或橢圓形,核仁清晰,深染細胞較少(見圖3)。
5 討論
本實驗在腦缺血模型基礎上應用慢性束縛應激復合單籠飼養方法制備PSD大鼠模型,觀察頤腦解郁復方對PSD大鼠行為學及海馬CA1區的干預作用。實驗中采用線栓法制備腦卒中模型,在充分考慮大鼠腦卒中病理基礎上,選用刺激溫和、量小的慢性束縛應激結合孤養的方法制備PSD大鼠模型。該模型既有腦缺血卒中和抑郁發病的病理基礎,又有卒中后肢體活動受限、離開親友等情志刺激因素,模擬了PSD發生的生物學和心理學因素[7],操作較簡單,造模成功率高,是理想的PSD大鼠模型。行為學測試結果顯示,4周時可成功建立PSD大鼠模型。
海馬與人類的學習及情感等認知功能密切相關,是介導應激反應的最重要的腦區之一。研究表明,PSD大鼠存在腦卒中損傷側海馬神經再生障礙,而海馬神經細胞凋亡會引發一系列抑郁癥狀[8]。本實驗觀察了大鼠缺血側海馬CA1區病理變化,發現PSD組大鼠海馬CA1區較卒中組受損嚴重,應用藥物干預的西藥組與中藥組大鼠海馬CA1區受損情況明顯減輕,提示PSD加重卒中后海馬CA1區受損情況,而中藥頤腦解郁復方可改善海馬CA1區受損情況,保護腦內神經細胞。
中醫“腦髓”的現代生物學基礎是腦內神經元和神經營養因子。腎主生髓,“補腎填髓”中藥可減少神經元死亡,促進神經元存活與再生[9]。肝主疏泄,主藏血,具有調暢氣機、調節血量的職能,腦的血供和營養依賴于肝所藏之血及肝的疏泄功能[10]。研究表明,舒肝活血中藥復方能改善中風后抑郁狀態[11],并可保護腦內神經元,緩解細胞凋亡[12]。本課題組認為腦卒中多因腎虛髓海失充,元神失養致病,而后情志不遂,肝氣失調,痰瘀互結,發生PSD。病位在肝腎二臟,腎虛為基礎,又兼氣、痰、瘀阻滯。故課題組選用補腎填精、疏肝活血中藥,立頤腦解郁復方以益腎舒肝、活血化瘀、頤腦醒神。行為學及病理結果顯示,頤腦解郁復方可改善大鼠PSD癥狀,減輕大鼠海馬CA1區受損情況,保護海馬CA1區細胞。
有研究表明,益腎舒肝中藥復方可顯著增強PSD大鼠腦內膠質纖維酸性蛋白、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堿性成纖維生長因子等表達[13],參與調節PSD的多條信號通路[14-15],但其防治機制是一個復雜的過程,目前研究尚未完全闡明。本實驗從行為學和病理改變探討頤腦解郁復方對PSD的干預作用,研究尚不深入,未來將在神經干細胞增殖分化及信號分子的變化方面加以探索。
參考文獻:
[1] 韓琳,陳寧,何俐.抗抑郁藥預防卒中后抑郁有效性的Meta分析[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5,15(10):1153-1160.
[2] 白慧東,婁育紅,楊國萍,等.逍遙散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療效的Meta分析[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0,17(9):26-27,76.
[3] 裴清華,唐啟盛,程遠.益腎調氣法治療腦卒中后抑郁(血瘀型)臨床研究[J].吉林中醫藥,2008,28(7):487-488.
[4] 李俠,唐啟盛,侯秀娟,等.腦卒中后抑郁模型大鼠腦單胺遞質變化及中藥頤腦解郁方的干預作用[J].中國臨床康復,2006,10(47):49-51.
[5] 范瑞娟,羅亞非,孫玉鳳.新式線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腦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建立[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4,31(6):26-27.
[6] 陳家旭,李偉,趙歆,等.三種中藥復方對慢性束縛應激大鼠皮層和海馬BDNF、TrkB的影響[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2007,23(7):1296-1300.
[7] 謝偉堅.缺血性腦卒中后抑郁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1, 8(18):67-68.
[8] HUANG X, MAO Y S, LI C, et al. Venlalaxine inhibits apoptosis of hippocampal neurons by up-regulating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in a rat depression model[J]. Pharmazie,2014,69:909-916.
[9] 李林,魏海峰,張蘭,等.中醫“腎生髓,腦為髓海”現代生物學基礎探討[J].中國中藥雜志,2006,31(17):1397-1400.
[10] 戎志斌,郭文鵬,姚乃禮.從肝論治腦病[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 2014,21(5):114-116.
[11] 魏玖月,奚燕萍.卒中后抑郁癥的中醫治療[J].中醫臨床研究,2013, 5(24):109-111.
[12] 樊蔚虹,姚建平,趙文景.柴胡疏肝散對卒中后抑郁大鼠海馬組織Bcl-2、Bax蛋白表達的影響[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1,17(3):181-183.
[13] 唐啟盛,司銀楚,裴清華,等.頤腦解郁方對腦卒中后抑郁狀態模型大鼠腦內GFAP、BDNF、bFGF的影響[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5,28(4):32-35.
[14] 趙瑞珍,黃育玲,唐啟盛,等.頤腦解郁方對腦出血后抑郁大鼠腦內PI-3K、Akt信號轉導通路的影響[J].中醫藥學報,2008,36(6):12-14.
[15] 唐啟盛,趙瑞珍,李小黎,等.頤腦解郁方對抑郁大鼠腦內ERK通路的影響[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2,27(3):619-621.
一、非預防醫學專業的預防醫學教學現狀與困難
在衛生部統一規劃教材中,非預防醫學專業的預防醫學課程涉及到:《衛生學》、《預防醫學》、《醫學統計學》、《流行病學》,僅占全部教材數的7.5%,且《衛生學》與《預防醫學》只選其一。
我國的非預防醫學專業的預防醫學教學模式共有兩類:傳統的方式采用《衛生學》教材,內容涉及環境衛生、勞動衛生、營養與食品衛生、統計學和衛生組織保健,是沿用預防醫學專業的學科體系,嬉稱為“衛生專業的大拼盤”。另一種采用《預防醫學》,打破了傳統的衛生專業體系,圍繞群體—環境—健康的基本觀念將有關內容重新融合,增加了一個月的社會衛生實踐。《預防醫學》被越來越多的院校所采用,但苦于尚無進行社會衛生實踐活動的經濟實力,只得放棄,《預防醫學》編者的初衷未能全部體現。
被絕大多數院校沿用的傳統衛生學教學方式,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和學科的融合,困難逐步體現。由于沿用了預防醫學的專業學科體系,對臨床各專業學生來說,專業聯系較疏遠,他們僅僅是為了完成學業不得不學習課程。綜合起來,具體表現為:
1.落后于時代的發展要求
20世紀的原子彈、晶體管、抗菌素和計算機徹底改變了世界,醫學的思維邏輯和工作方式正被改變,21世紀將是生物學的世紀。生物技術和計算機運用的有機結合將極大改變整個醫學領域,預防醫學也不能幸免,而衛生學卻仍然是計算器、原始的儀器測量等手工操作,難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落后于科技發展的步伐和難以適應對醫學教育的要求。
2.脫離專業特點
醫學教育正在逐步改革,許多新學科已列入必修課程,且大多安排在衛生學講授之前,這就給預防醫學的教學提出了新難題:預防醫學的教學內容應重新篩選,避免不必要的重復。下表列舉了我校96級高護、口腔、藥檢專業在學完衛生學后就《衛生學》的教學內容與其它課程內容重復情況的調查結果。
該表顯示相當部分學生在其它課程中學習過衛生學的有關內容,有10~95%的內容已在其它學科進行講授,還有些內容已在各種傳播媒體上進行了介紹(內容甚至還較教科書上詳盡)。現代學科發展總的趨勢是在高度分化的基礎上,交叉融合,互相滲透。衛生學應在努力探索與其它課程連接點的同時,除防止不必要的重復,還應努力探索重復主題的側重點,著重介紹相同主題下有關群體健康及其預防的方法與手段,教師的授課應從教材出發,了解學生所用系列教材的重復內容,有機地補充調整教學內容,并圍繞預防進行方法學的傳授。
二、非預防專業預防醫學課程改革對策與思路
醫學模式是人們對疾病和健康的基本認識及行為。直接反映了一定時期醫學研究的對象、方法、范疇和基本對策,醫學教育本來應走在醫學模式變化的前列,使培養的學生能適應并推動醫學模式的轉變、應用和發展。我國的醫學模式正處于由生物醫學向社會—心理—生物醫學模式的轉變時期,目前的醫學教育尚不能推動模式的轉變,因而預防醫學課程的及時調整,將會極大地影響或促進模式的應用。
1.預防戰略向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各課程滲透
目前醫學教育中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的各學科基本上是從純生物醫學模式的角度形成的,教學內容也基本上從純軀體醫學的觀點來組建與實施。在教學中全面體現模式的轉變,除了課程體系全面調整,增加相應課程外,教學觀點上應從群體與預防角度出發,全面重新審勢教學內容,努力體現微觀與宏觀的綜合,體現群體、預防、社會醫學的整體觀,實現預防、治療和康復的整體統一。
2.教學內容的重新選擇
教學目的是學以致用。目前《衛生學》采用的大課講授、小課實踐的傳統教學模式亟待改革,應努力做到需求—教學—學習—考核的有機統一。進一步調整與充實,刪去科普性、重復性內容,充實與預防有關的教學內容。應結合臨床醫學專業的特點,講授環境因素對健康的影響規律及其預防措施,重點講授對不良環境因素的健康教育、健康促進和健康保護作用,使學生能真正運用所學知識預防各種不良社會因素,達到健康保護目的。適當增補人們非常關注的污染與衛生,擴大信息量,讓學生深刻理解醫學模式的改變。運用各種新技術增強動手能力。
3.教學方法的改革
衛生學實踐性極強,在現場教學因經費、場地、人員等因素的制約不能實施的情況下,應尋求各種新技術的幫助。模擬實驗室將是一種有效的途徑,在視聽教學設備和計算機的配合下,配備必要器材,模擬相應的實習環境。教師提供相應的背景材料,由學生自行設計調查方案,動手進行部分指標的檢測,并對所有的資料綜合分析、判斷,提出預防的有效措施和途徑。如臨床鐵營養測定與評價模擬實驗室裝備有膳食調查軟件的計算機,營養狀況的測定設備(白紅蛋白計、皮脂厚度計、身高體重計、鋅原卟啉測定儀)及預防、治療的視聽設備。學生對模擬人體或正常人體可進行膳食調查、營養狀況評價與營養素的測定,找出干預的有效措施。通過以上學習安排,學生能從病因、臨床狀況、實驗室測定、治療措施及預防方法上系列操作,預防觀念、理論知識及動手能力都得到了增強,學習積極性也勢必極大調動。
4.課程考試方法的改革
衛生學的結業應從單一的書面考試轉向多形式的考試方法,并從考核理論知識轉向考核綜合能力(包括思維、操作、交流能力)。建議以測試學生的解決現實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的測試方法。
參考文獻:
〔1〕Zweifler J; Rodnick J. Medical education in a changing world: thoughts from California. Family Medicine,1998 Feb.30:2.127~33.
〔2〕譚曉東等:加強學科建設強調預防觀念.《中國高等醫學教育》.1994.8.13~15.
〔3〕王鐳等:我國高等醫學教育的現狀與展望.《中華醫學雜志》.1995.75(7):431~434.
〔4〕Koop CE. Protecting medicine in the 21st century. Science,1998 Sep 25. 281: 5385,1952~3.
〔5〕羅長坤等:醫學科學的發展對預防醫學教育的影響.《中國高等醫學教育》.1995.(2):22~25.
1資料與方法
1·1調查方法與調查對象:采用專題小組訪談、重要知情人訪談等定性研究技術進行調查。專題小組訪談對象為來自北京同仁醫院的2000級臨床醫學本科生12人,其中女7名,男5名。這些學生均來自預防醫學教學改革試驗班的學生,在到社區見習之前,均接受過預防醫學的理論學習。重要知情人訪談對象是來自預防醫學教學基地的全科醫生7人。
1·2調查內容:(1)臨床醫學本科生安排社區見習的必要性;(2)社區見習的學時安排的適宜性;(3)社區見習所取得的效果;(4)在經歷社區見習后,認為社區見習應加強的內容;(5)社區見習存在的問題與不足等。
2結果
2·1社區見習的必要性及其效果:參與訪談的12名學生均認為安排社區見習很有必要,認識到了學習預防醫學方面知識的重要性。在訪談中,有學生認為,社區見習使他們有了對臨床預防服務的感性認識,并認識到要做一名負責任的好醫生,必須設身處地的為病人著想,除了對疾病的治療外,掌握預防的關鍵環節和技術是必不可少的;通過走進社區,對社區居民患病狀況和社區疾病譜的了解,增強了他們對預防觀、群體觀以及環境與健康關系的理解,表示將來無論是在專科醫院里還是在社區診所工作,掌握個體化病人周圍人群的健康問題特點十分必要,而不僅僅是治療眼前就診的病人;通過社區見習不僅看到了社區醫生為病人個體和人群提供預防服務的內容和方法,同時,也增強了醫學生的職業責任感,促進了從醫學生到醫生角色的轉變;社區慢性病管理的見習內容,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對其目前所學的內科學知識的興趣,并激發了部分學生對個體化健康教育方法和效果評價的研究興趣。參加訪談的12名學生均表示愿意接受預防醫學教育;在社區見習過程中,學生們有機會與診所里的病人進行交流,體察到在社區特定環境中的醫患關系模式,嘗試與病人交流的技巧,并感到在社區診所與病人交流時不像在醫院的專科診室里那樣緊張。重要知情人訪談的結果發現:學生進行以全科醫學教學基地為依托的預防醫學見習,提高了基地全科醫生臨床預防意識,促進了基地教師預防醫學理論和技術水平的提高;有的全科醫生表明,雖然帶教的時間只是8學時,但帶教準備時間超過了帶教學時的3倍,在帶教之前復習了社區里現有文獻并查找新的文獻,系統復習了教科書,找出符合臨床醫學本科學生適宜的帶教內容。教師在社區帶教,促進了自己教學水平和業務工作水平的提高。社區帶教也檢驗了理論課教授的質量與存在的不足,豐富了教學經驗。
2·2社區見習的時機及學時安排的適宜性:參與調查的學生均認為安排8學時的社區見習學時較少,應增加學時,并適當縮減理論學時。有2位學生提出社區見習應占總學時的2/3,還有2位學生認為社區見習學時應為總學時的1/10,但更多的意見集中在占總學時的1/5~1/4。學生們提出愿意到社區里提供預防醫學服務或設計實施科研課題。由于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均直接接觸病人,他們希望通過預防醫學的社區見習,培養自己的宏觀和整體思維,掌握臨床個體化以及社區人群整體的預防知識和技能。帶教老師認為如果想掌握基本的預防醫學知識和臨床預防的技術,應在社區見習1·0~1·5個月。
大部分被訪者認為社區見習最好安排在臨床實習階段,作為臨床輪轉的內容的一部分,可以利用整塊的時間學習預防醫學的實用技術。也有少部分學生認為應安排在基礎階段,每個學期都安排相應的見習內容,循序漸進,逐步深入。
2·3社區見習內容需要進一步完善:為了解學生對社區見習內容的意向,本次研究中,先請參加專題小組訪談的12位成員各自獨立地列出他們希望在見習中學習的內容,共11個。
然后,小組成員根據此內容與未來臨床工作的關系和重要性等,每人從中選擇5個自己認為最重要的問題,并按照重要性的大小順序,分別給予5、4、3、2、1計分,5分表示最重要(見表1)。
2·4學生對社區帶教師資整體帶教水平表示滿意,帶教技能仍需提高。在本次社區見習中,我們安排了富有社區工作經驗、中級以上職稱的社區衛生服務站的站長作為社區帶教老師。結果發現:學生對教師整體的帶教水平較為滿意,但認為社區帶教師資仍應提高帶教技能,并要求教師應具備一定的學術水平和課題研究經歷,認為社區帶教師資的職稱應為中級以上。
2·5社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就預防醫學課程本身改革來講,我們改革的力度應加大,應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自己設計預防醫學研究課題。目前的社區教學中安排學生深入現場調查的機會較少,見習中用到的數據/資料多為二手資料等,除了受學校整體課程結構(學時)的影響外,也受到了教學基地具體的教學環境、規模、帶教師資能力等多方面的影響。但研究給了我們更多的改進啟示:推進學校整體的改革,才能使預防醫學教學的各環節改革順利進行。
3討論
3·1針對臨床醫學本科生的專業特點,組織以社區為基礎的預防醫學見習是非常必要的,它不僅有助于學生深入了解臨床預防服務的意義和價值,亦有助于其復習、掌握和應用篩檢、預防接種、各種咨詢及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能;另外,慢性病的預防和控制,激發了學生對臨床內科理論知識學習的興趣。因此以臨床預防為核心的預防醫學社區見習,不僅可以鞏固預防醫學知識和觀念,而且還可以成為臨床醫學與預防醫學聯系的橋梁。
1讓預防醫學知識和生活聯系起來
預防醫學這門學科和臨床學科有所不同,而往往護理專業的學生重視的是臨床,認為預防醫學只是副科不重要。首先,我們要讓學生提高對這門課的興趣。讓學生充分認識預防醫學是一門涉及面相當廣泛的綜合性學科,與我們的生活也緊密相連,我們的衣食住行,包括和人類息息相關的空氣、水等物質都與預防醫學的知識相關。從而意識到學好預防醫學是很重要的,讓學生感受到所學的知識就在身邊,很實用。
2讓教學內容突出護理專業的特點
在現代醫學的模式下,對病人身心的整體護理是適應時代的需求,不僅在臨床上護理病人,更重要的是給學生們貫輸預防為主的思想,在發病前,發病時,甚至發病后期都要做好預防措施,阻止延緩疾病的發展,不僅在臨床上能為病人減輕痛苦,也能為健康人提供預防疾病、健康教育、營養指導等各方面的咨詢服務。這樣讓預防醫學這門課程緊密結合護理專業,更好的服務于大眾。因此,在教學中重點講述疾病的三級預防、環境與健康、食品與衛生等這些章節,使預防醫學在護理專業中更具實用性。
3互動式教學的應用,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
由于部分高職高專學生素質水平較低,傳統的口述講授已不能適應教學需求,而預防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應該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學”上,讓學生們成為教學中的主角。比如,講環境與健康這一章節,可以讓學生們收集環境的臟、亂、差現象,再自己闡述與疾病的關系,這樣他們可能會發現這些現象就在身邊,而更加注意要保護環境;講勞動與職業衛生時,先讓學生們向已經就業的親戚朋友咨詢有關工作上影響健康的因素,總結勞動過程中有哪些危險因素,再聯想到以后作為一名護士在工作中會有哪些危險因素存在;講食品衛生時,采取進入社區調查的方式,初步調查某個社區居民的營養狀況等等。這些內容學生們都參與進來,會學得更主動、更愉快。
4采用多種教學方式,提高學習效率
一直以來,由于預防醫學和臨床學科的性質有所不同,學生對預防醫學這門課程重視程度不夠,如果一味采用“粉筆+黑板”的教學方式,很多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學習主動性相對很差,導致不能很好地掌握該門課程知識。所以,要改變教學方式,讓學生們更加直觀地理解知識點。
4.1問題引導是比較常用的教授方式,在上課前先提出相關問題讓學生們思考,帶著問題在隨之的講授之中找到答案。在講授中,也可插入新的問題以進入下一個知識環節。學生帶著問題學習就有一個尋找、學習知識的方向,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4.2案例討論有助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預防醫學本來就是一門擁有大眾知識的學科,學生們都參與進來提出自己的看法,讓學科貼近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讓學習更有樂趣。
4.3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備課時收集相關的知識圖片和視頻,這種圖文并茂的講解可使學生直觀的理解重要的知識點,使知識點簡單化、明了化、生動化,學生既學習了知識,也開闊了視野。據調查,大部分學生喜歡這樣的授課方式,所以要充分利用科技、網絡資源讓學生在樂趣中學到知識。
1.培養“預防為主”的思想案例教學方法要求教師注重培養學生的“預防思想”。下面以預防醫學案例來談對以“預防為主”思想的培養。某某男,年齡49歲,職位為企業經理,在重要商務會議上突發腦溢血,經搶救無效死亡。據死者家人介紹,某某男成年后僅住院3次,最后一次為踝骨骨折。在2008年-2011年,某某男體重飆升,長期處在繁忙工作、巨大壓力和商務應酬的環境中,并養成吸煙、酗酒和暴飲暴食的習慣。某某男的兩位哥哥體檢出高血脂癥,正在醫院接受治療。指導教師對學生進行啟發式教育,讓假設自己為醫務工作者,思考某某男延長壽命的方法。大部分學生認為某某男在最后一次就醫時候,應該咨詢醫生關于保健的方法,讓醫生糾正其不良習慣,進而避免悲劇的發生。上述例子讓學生意識到疾病預防的重要性,并將“預防思想”植入學生的思想中。2.明確自然環境與健康之間關系中醫提出“天人相應”的預防觀。“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素問•寶命全形論》),說明人類需要依據自然環境來延長壽命。預防醫學任課老師將預防理念引入課堂,將教學內容和中醫預防思想有機結合。諸如,“夙興夜寐,灑掃廷內”(《詩經•大雅•抑》),提示人類應該養成早睡早起的良好習慣,定期打掃其居住場所。又如,“弗灑弗掃”(《詩經•國風•山有樞》),批評人類不講衛生的壞習慣。[6]預防醫學任課教師在闡述自然環境與人類健康之間關系時,列舉眾人熟知的公共災害,并以講故事的形式闡述災害發生的原因、致病機理、患者臨床表現和預防措施。學生通過老師的詳細陳述,了解自然環境與人類健康之間的關系。[7]諸如,任課教師可以將1952年英國倫敦煤煙霧事件與1943年美國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比較,幫助學生分析大氣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同時,任課老師可以將1925年日本發生的水俁病和痛痛病事件進行比較,讓學生了解水和土壤污染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另外,任課教師可以根據最近的事件展開討論,諸如,2011年5月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2011年8月云南鉻污染,2010年7月紫金礦業污染汀江等有關預防意識的新聞事件,讓學生了解自然環境變化對人類健康的影響。3.職業因素與健康關系的教學隨著新技術和工藝的出現,中國職業病的種類不斷增加。同時,農民工人數的擴大,職業病的治療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預防醫學需要讓學生了解職業病的機理、致病因素、影響健康的程度和預防措施,以此對職業病進行有效控制。任課老師為了讓學生獲得更多的職業病知識,可以通過Internet來查找相關圖片,讓學生對職業病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例如,任課教師在講授“生產性粉塵引起的塵肺”時,列舉在2009年發生的社會熱點事件(張海超開胸驗肺),并通過講授、引導、提問、討論等方式,讓學生了解職業病的特點、診斷依據、防治措施和預防措施。4.食物與健康關系的教學中醫自古以來就有“藥食同源”理論,“神農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當此之時,一日而遇七十毒。”(《淮南子•修務訓》)。在神農氏時代,藥物與食物之間并沒有明顯的界限,無毒的植物可以食用,有毒的植物必須避免。“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內經》)。由此可見,中國早已認識到食物對人類健康的重要性。隨著中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例如,三氯氰胺奶粉、蘇丹紅辣椒、紅心鴨蛋、牛肉膏豬肉、地溝油等,這是都是預防醫學老師可以引用的案例。針對這些食品安全問題,任課教師可以通過布置作業的形式,讓學生在網絡、圖書館等處收集這方面的資料,并在預防醫學課堂上進行討論。案例分析方式可以培養了學生事件能力,又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另外,任課教師在講授食物中毒內容時,可以采用案例教學法中的情景模擬法,讓學生設計一場商務宴會。在商務宴會過程中,客人出現大范圍的中毒現象,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幫助客人進行救治。在這場情景模擬過程中,學生可以將預防醫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經歷相融合。[8-9]。
改變傳統的考核方式
相對于傳統教學來說,案例教學法需要建立獨立的考試規則、考試內容和考試形式。傳統教學方式重視教學理論,案例教學法注重事件分析,所以案例教學法比較側重于案例收集、案例分析、案例討論與案例交流。在預防醫學期末考試成績中,理論掌握占總成績的60%,案例討論和分析占總成績的20%,信息收集占20%。因此,案例教學法在預防醫學教學的應用,大大提高了預防醫學的教學質量,使預防醫學理論與案例實踐相結合。另外,案例教學法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現在基本概念和理論介紹比較淺,不適合性格內向的學生。在中醫院校中,女生比較多,女生大部分都比較內向,這就限制了案例教學法的應用程度。案例教學法的這方面不足可以由其他教學法來彌補,所以預防醫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將案例教學法與其他教學方法相結合。
預防醫學案例教學注意事項
關鍵詞:預防醫學 教學改革 臨床醫學專業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3)01(c)-0184-01
我國醫藥衛生體制隨著新醫改的深入而發生重大變革,加快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和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是改革的重點,也是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根本途徑。因此,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培養留得住、用得上的實用型人才'成為醫學教育改革的方向。為適應現代醫學模式及我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對人才培養的需求,我們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進行了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為導向的預防醫學教學體系的改革探索。
1 調整和優化預防醫學的教學內容
臨床醫學專業開設的“預防醫學”課程,多年來沿用的是預防醫學專業五大學科課程的壓縮版,其主要弊端是知識分割,缺乏整體性、內在聯系性;片面強調知識傳承和應試技巧的訓練,忽視實踐技能;不利于創新能力、實際工作能力及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為使培養出來的醫生既具有較強的臨床技能,又能夠結合病人、家庭、社區的需求,進行社區衛生服務管理。本項目依據《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進一步調整和優化預防醫學的教學內容。對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實施分階段的預防醫學教學。第一階段講授人群健康研究的統計學方法,重點介紹基本的統計學知識和SPSS軟件的應用,以適應學生創新實驗及科研的需求,同時也為以后的流行病學、臨床預防與社區衛生服務的學習做準備。第二階段學習人群健康研究的流行病學方法,增加臨床科研方法、臨床科研思維等與臨床工作緊密相關的內容。注重學生的科研能力培養和素質訓練,以便在工作中能夠用流行病學的方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第三階段介紹臨床預防與社區衛生服務,將預防醫學、全科醫學及社區衛生服務有機地結合起來。重點講述在臨床場所開展個體化的健康咨詢的方法,與慢性病有關的吸煙、少體力活動和不合理營養等不良健康行為的干預,結合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講解社區預防服務的內容。調整后的教學內容體現了以人為中心,以家庭為單位、以社區為范圍的個體群體的臨床預防思想;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及在今后工作中的應用能力。
2 改革教學方式,加強社區衛生服務能力的培養
長期以來,我國的預防醫學教育以傳承專業知識為主,有些教育內容脫離臨床實際,教育方法和手段落后,學生學習興趣差,知識面窄,適應性差,創新能力、持續發展能力弱。因此,很有必要改變傳統的單一的課堂講授方法,鼓勵學生主動學習,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修訂“預防醫學”教學大綱、優化教學內容的基礎上,結合不同章節進行了教學方法的改革。部分內容采用了案例教學法,引用與社區相關的典型案例進行講授,增加了教學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提高了臨床醫學生對預防醫學性質和任務的認識。
采用團隊導向學習法,學生可通過查閱資料、搜集相關信息、學習相關學科知識等多個環節,把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并應用于實踐,既能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思維,激發參與意識,有效提高學生的組織、表達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精神。教師則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傳授學習方法、引導學生自學、培養自學能力,給學生更多自由支配的時間,使學生變成學習的主人,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開發創造的能力,使之成為一名真正的學習者。
3 適應新形勢,創新課程體系
新課程體系的建設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為導向,以寬口徑人才培養為出發點,重在培養學生的公共衛生服務實際工作能力。在基礎醫學知識教育階段充分利用社區的資源,帶領一部分在校學生進入社區開展營養狀況調查、慢性病干預等社區衛生服務活動,使學生在社會實踐中認識到開展社區預防服務的重要性,為今后臨床課程的學習,確立預防為主的觀念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礎。在臨床醫學知識教育階段,除必修課中的“預防醫學”基本知識外,開設“家庭與社區衛生服務”、“老年醫學”、“康復醫學”、“婦幼保健學”、“臨床營養學”、“健康教育學”等選修課,擴展學生公共衛生服務的相關知識,從而保證學生合理的知識結構,適應公共衛生服務的需要。同時,逐步過渡到“核心課程為基礎、集中指導下的自主選修”課程模式,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選修課。新課程體系打破了課程的統一化模式,因材施教,滿足學生的個性發展和自學需要,拓寬知識面。把專業化的“預防醫學”課程轉向綜合化課程,使預防醫學的教學貫穿醫學教育的始終,牢固的樹立預防為主的觀念。
4 重在實訓,教學場所多樣化
1我國社會體育專業課程設置現狀
從1993年天津體育學院開設了社會體育專業至今,社會體育已成為體育專業教育中的主干專業,辦學規模僅次于體育教育專業,布點院校也從單一的體育類院校擴展到師范、綜合、工科、醫藥、財經、農業、民族等類型院校。[1]但其畢業生改行易業的現象嚴重,這與課程本身的設置有很大的關系。在《專業規范》中,設置健身與休閑運動指導、健身與休閑俱樂部經營管理、體育社會工作三個專業方向。陳章玉在《我國普通高校本科社會體育專業方向設計及其課程設置的研究》中指出在社會體育大專業下細化專業方向的必要性,提出體育健身指導與管理、體育產業經營與管理、保健康復專業(醫療體育和矯正體育)三個方向。[2]本文就健身指導這一專業方向的運動人體科學知識體系課程設置的合理性與適用性進行判別,其依舊沿襲體育教育、運動訓練的課程體系,例如以生理學、運動醫學和生物力學等為代表的傳統學科體系,其服務對象仍然限定在部分高水平的運動員,目標也只是提高運動成績。盡管有的學校也開設了一些符合專業特色的學科,如華南師大開設的《運動與健康促進》,但就全國范圍而言,預防的觀念、服務于“亞健康”人群的觀點還需要一個討論、推廣的過程。大多數高校如成都體院、華東師大、首都體院、廣州體院、廣西師大、湖北大學、湖南師大、云南師大等學校的運動人體科學課程以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體育保健學為主,[3]這些課程的設置與運動訓練等專業的課程區分不明顯,沿襲了傳統的運動人體科學課程,服務于正常人運動狀態下人體的變化,并以此為研究基礎。其理論基礎的構成是“運動”,并沒有體現出社會體育專業服務于大眾體育健身的特色。
顯然,這與社會體育培養的目標———即大眾體育健身的專業體育指導人才是相悖的。預防醫學作為與人群健康有關的衛生學基礎理論,必然與全民健身活動的普及與實施有著極為重要的邏輯關系,其中的“一級預防”是最積極主動的預防,更是與體育有著密切的關系,可以說體育運動是預防醫學中至關重要的“一級預防”。而傳統預防醫學從中醫“治未病”的角度出發,對影響大眾健康的社會、心理、生物等因素有著整體的認識和把握,尤其在亞健康預防與調治上也有著獨到的優勢。
因此,我們迫切需要建立新的社會體育課程體系,把“預防醫學”理論引入大眾健身指導的理念中,從而培養出能夠運用專業的體育健身和預防醫學知識來指導大眾健身、緩解社會亞健康危機的專業人才。馬玉成在《體育學科加強健康教育的理論研究》中提到:在當前的專業設置下,改革課程,加強體育專業中健康教育的比重或加強預防醫學專業中體育的教學內容。[4]
2預防醫學理論對大眾健康的理論指導
數據表明我國大多數人群屬于亞健康狀態,而預防醫學理論無論是在現代醫學還是傳統中醫中,都是維護人群健康的主要理念;以預防醫學理論為基礎的大眾體育健身是緩解亞健康、促進大眾健康最為簡單、有效的手段。
2.1中國的人群健康分類和亞健康人群
眾所周知,21世紀是健康的世紀,人們對于健康的訴求超過以往任一時代。隨著人們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的改變,“文明病”嚴重威脅著人們的健康,并且使疾病譜出現新的變化趨勢。這些“文明病”的產生與病變,是一個長時間的過程,屬于健康與疾病的中間狀態,因此,在20世紀80年代,蘇聯學者將這種非健康、非疾病的中間狀態,稱為亞健康狀態。根據中國國際亞健康學術成果研討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目前的人群健康基本分為健康、不健康和亞健康三類,分別占的比例為15%,15%,70%。(見圖2)對于這70%的龐大亞健康人群,已經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臨床醫學對此人群的干預也顯現出一定的局限性和被動性。它是一個動態的狀態,或者向疾病狀態轉化,這是自發的;或者向健康狀態轉化,這就需要自覺,需要付出代價和努力,同時需要專業人士的指導。
2.2預防醫學思想與運動干預理念對預防、治療亞健康的指導
預防醫學是研究預防疾病、促進健康的學科。中西醫的預防醫學思想同多異少,雙方的預防手段都多樣而有效,兩者存在著很強的互補性。
2.2.1現代預防醫學
現代醫學由預防醫學、臨床醫學和基礎醫學三大部分組成。應該指出的是,隨著人類疾病譜的改變,預防醫學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它以人群為主要研究對象,應用預防為主的思想,探討自然和社會環境因素對人群健康的影響,分析疾病的發生與發展規律,研究疾病的預防和控制措施,通過公共衛生實踐,達到預防疾病,維護和促進健康的目的。[5]促進健康和防止發生健康向疾病轉化正是預防醫學所研究的范疇,亞健康也成為新世紀預防醫學所面對的重要研究課題。
2.2.2傳統預防醫學
傳統預防醫學即中醫預防,早在二千多年前,《黃帝內經素問四季調神大論》中的“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的觀點,已經孕育著“預防為主”的思想。它是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從預防觀點出發,通過研究人類健康與疾病發生、發展和傳變規律,探索消除對人體健康有害因素和利用有益因素的措施,以預防疾病發生發展和傳變的系統理論。[6]現代預防醫學重視外因,重視群體,主要是針對疾病,尤其是流行病、傳染病在人群中的發生、發展規律,探索和分析環境中主要致病因素對人群健康的影響,并通過公共衛生措施達到促進健康和預防疾病的目的。而中醫“治未病”思想則更重視內因,重視個體,主張通過飲食、運動、精神調攝等個人養生保健方法和手段來促進人體的陰陽和諧,提高機體內在的防病抗病能力。[7]
在新的健康醫學觀的指導下,中西醫的預防醫學體系正在走向融合,并將成為指導大眾健身、促進民眾健康的理論基礎。體育健身在各個方面都對人們的健康起著不可忽視的促進作用:其一,體育運動能夠有效治療心理疾病,排解緊張煩躁等不良情緒。其二,長期合理的體育活動能夠有效延長壽命、增強體質,提高國民身體素質。其三,各種各樣的體育運動豐富了人們的業余生活,使大眾的娛樂生活方式體現健康、陽光、科學和文明的特點,防止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侵蝕人們的健康。通過專業的運動健身指導,充分發揮預防醫學的理論優勢,現代預防醫學能夠為社會體育工作者開具“運動處方”提供理論基礎,而推廣傳統預防醫學的健身氣功及一些養生術可以有效促進大眾健康。總之,社會體育工作者應該合理運用預防醫學知識,及時把介于健康與非健康之間的“中間人”拉回到健康人的隊伍中來。
3“醫體結合”與健康促進
2008年北京奧運會,我國取得金牌總數第一的優異成績,奧運爭光計劃基本完成。北京奧運后,作為我國體育工作的另一重要組成部分———全民健身計劃,也借著奧運之東風開展的如火如荼。而要想真正在理論上對體育的健身意義和作用有較高的認識,必須借助于預防醫學的深入發展。因為社會體育的服務對象是人群,調查研究人群的健康與疾病狀況,了解引起疾病和健康的背景和原因,是制定體育保健措施的基本前提。沒有基本的預防醫學的理論指導,全民健身運動就難以有的放矢。[8]在預防為主觀念上建立起來的三級預防原則是預防醫學的核心,它體現在對個體及群體在疾病發生前后的各個階段的全方位預防,其中的一級預防是指控制和減少有關危害健康的任何危險因素,建立并維護有益于人類身心健康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而體育運動正是屬于“一級預防”。[9]醫學家認為,當代非傳染性疾病的預防主要在一級預防上下功夫,因為這些疾病的病因都來自不合理和不正的“生活方式”。而體育的本質和特點決定了體育是促進人類健康的重要途徑之一,它的價值在于改善人類的生活方式、培養人們的生命活力、心理品格和社會能力。[10]因此,從本質上來講,體育鍛煉和預防醫學的根本宗旨都是預防疾病,提高大眾抵抗疾病的身體素質。那么,兩者在具體的實施途徑上都有眾多的相通之處,可以相互借鑒、相互補充。可見,醫體結合對健康的促進是全方位的,“醫體結合”的健康中心是防治生活方式疾病的新載體,是一項低投入、高產出、高效益的保健措施,在健康促進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10]所以在體育基礎理論教學中將兩者緊密結合就具備了足夠的理論基礎和現實意義。
4把預防醫學理論引入社會體育專業課程的必要性
政府高度重視社會體育對大眾健康的積極指導和促進作用,1995年推行的《全民健身計劃綱要》首次把大眾體育健身鍛煉提高到國家戰略高度,其中“體育服務體系”的戰略構想明確提出要把指導大眾體育鍛煉作為提高人民身體素質,保證人民健康的重要手段。2009年,國家體育總局更是推出了《全民健身條例》的指導文件來推動社會體育工作的發展,可以預見,全社會的體育人口會隨著社會體育的普及推廣大幅度增加。為此,從基礎教育改革上入手加快社會體育人才培養是一項刻不容緩的教育工程。其中已經頒布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國家職業標準》和《社會體育指導制度》從細節上規范了社會體育指導從業人士的職業素養和準則,也迫切要求各體育院校加快社會體育教育的改革,以適應當前社會體育引導大眾健身的現實需要。在人們主動參與健身運動、“花錢買健康”的觀念深入人心的今天,社會體育無論從政府政策還是大眾觀念上都有了良好的發展條件。然而該專業的畢業生面臨尷尬的就業環境,所培養出來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利用率低,究其原因在于課程設置定位不明晰,課程理論模仿運動訓練、學校體育的痕跡明顯,造成學生自我定位不明晰、就業前景也不明朗。根據《全國高等學校社會體育本科專業指導性專業規范》中的專業教育內容的知識體系和知識領域一覽表看出,當前的運動人體科學這一知識的領域還局限在以運動生理學、生物力學為基礎的學科體系。
1.公共場所建設項目預防性衛生學評價審查的政策環境分析
2.我國非預防醫學專業預防醫學的教學改革
3.TBL教學法在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課程整合中的改革與應用
4.推動衛生學教學改革,培養實用型基層衛生人才
5.對氟作業現場進行的職業衛生學調查的分析
6.設計性實驗在環境衛生學實驗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
7.新生兒洗浴游泳中心醫院感染危險因素與預防控制措施
8.分子生物學技能在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研究生培養中的作用分析
9.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信息系統建設與應用
10.贛南醫學院重點建設學科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學科
11.全國省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公共衛生人力資源調查分析
12.治療室血液透析室環境衛生學標準的探討
13. 淺議醫學專業的預防醫學教育
14.南極勞動衛生學考察
15.全科醫生小詞典——預防醫學與臨床預防
16.八十年代軍隊刊物發表的部分衛生學文獻題錄索引
17.持續質量改進在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中的應用
18.關于開展食品安全與衛生學雙語教學的幾點構想
19.環境衛生學的內容和當前的任務
20.斗山覆銅板工廠職業危害因素預防情況調查
21.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現狀及預防控制措施
22.濟寧市城鄉中小學校新建校舍及設備的衛生學調查
23.1998~1999年黑龍江省出口雞肉衛生學分析
24.醫學專業衛生學現場實驗教學
25.現代蘇聯的環境衛生學
26.中日勞動衛生學專題討論會簡況
27.蘇聯放射衛生學的基本總結和發展遠景
28.加強中等衛校預防醫學教育的設想
29.蘇聯對培養未來的衛生學家和流行病學家專業素質要求
30.貴州省首例人禽流感醫院感染預防控制
31.我國環境衛生學核心期刊初步調查
32.俄學者論現代軍隊衛生學的方法學問題
33.以案例為中心,培養預防醫學專業學生公共衛生思維的教學實踐
34.地下汽車庫空氣質量的調查與預防性衛生監督探討
35.加強護理管理有效控制與預防醫院感染
36.基于“標準預防”的維和二級醫院職業防護
37.蘇州工業園區托幼機構的預防性消毒效果
38.預防醫學實驗教學改革探討
39.加強院感知識培訓 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
40.關于預防性職業衛生監督
41.南昌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學科人才建設實踐與思考
42.非預防醫學專業醫學生進行預防醫學考試反映出的問題初探
43.以學生為中心的環境衛生學教學模式改革的探索與思考
44.任務教學法在軍隊環境衛生學教學中的實踐
45.PBL教學法在預防醫學本科教學中的應用效果
46.關于多重耐藥菌患者感染現狀及預防控制措施
47.某酒店客房層空調系統竣工驗收衛生學評價
48.啟發式教學在衛生學課程中的應用
49.做好疾病預防控制檔案開發利用工作的三個基礎
50.衛生學預評價在某醫院建設項目中的應用分析
51.預防醫學、衛生學核心期刊互引分析
52.針對預防醫學本科生環境衛生學課程教學設計的思考
53.構建預防醫學與放射衛生學實驗教學新體系的探討
54.校園暴力和公共衛生學預防
55.2006年-2010年中國部分地區高校預防醫學、衛生學二級學科科技論文統計分析
56.預防醫學專業環境衛生學教學改革與思考
57.省級精品課程《環境衛生學》建設對提高預防醫學本科生創新能力的作用
58.從期刊的文獻計量指標變化看預防醫學和衛生學期刊的進步
59.PBL教學模式在非預防醫學專業衛生學教學中的應用
60.預防醫學中環境衛生學教學實踐與體會
61.預防醫學專業環境衛生學教學改革初探
62.在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教學和科研中培養預防醫學本科生的科研實踐能力和自我學習能力
63.中華醫學會江蘇分會預防醫學學會兒少衛生學組成立
64.預防醫學專業“兒童少年衛生學”本科教材建設歷程與新版教材特點
65.浸取硫酸鋅預防砷化氫中毒措施的衛生學評價
66.預防醫學、衛生學核心期刊及檢索工具介紹
67.施工監督在預防性衛生監督中的衛生學意義
68.預防醫學衛生學英文文獻中有關詞語的漢譯探討
69.非預防醫學專業衛生學設計性實驗的實踐及效果分析
70.預防醫學與衛生學
71.用循證醫學思想指導非預防醫學專業的衛生學教學
72.2007年版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預防醫學與衛生學類期刊總被引頻次和影響因子排序表”
73.預防醫學、衛生學
74.預防性衛生監督信息管理與衛生學評價可視化系統的研制
75.南昌市建設項目集中空調通風系統預防性衛生學評價分析
76.預防醫學、衛生學類核心期刊《中華勞動衛生職業病雜志》被引量分析
77.大連市某大型超市集中空調通風系統竣工驗收預防性衛生學評價
78.啟發式教學在非預防醫學專業衛生學中的應用及其效果評價
79.公共場所預防性衛生審核及衛生學評價要點分析
80.《環境衛生學雜志》編輯部與《疾病預防控制通報》雜志編輯部合作交流
81.預防醫學與衛生學專利申請報導
82.預防醫學專業學生《環境衛生學》實踐技能考核指標設計
83.關于預防性衛生學評價的探討
84.預防醫學與公共衛生學進展
85.預防醫學專業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教學改革的實踐和探索
86.聯黎臨時部隊衛生學和野戰預防醫學的組織和實施
87.分析兒童少年衛生學在學校常見病預防中的重要性
88.預防醫學長學制學生對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實驗課程設置的調查研究
89.預防醫學本科《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實驗教學改革
90.談如何提高非預防醫學專業學生學習《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的興趣
91.非預防醫學專業《衛生學》教學效果的調查報告
92.預防醫學專業學生對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知識需求與課程設置的調查研究
93.非預防醫學專業營養與食品衛生學選修課教學及課程優化研究
94.公共場所建設項目預防性衛生學評價審查的政策環境分析
95.非預防醫學專業《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教學方法的探討
96.預防醫學專業本科生《環境衛生學》專業課程教學現狀調查
97.軌道交通公共場所預防性衛生學評價相關技術的研究
98.我國預防醫學與衛生學期刊引用網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