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課程育人的基本原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應用型;獨立學院;無機化學;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05-0135-02
培養(yǎng)目標是一切教育活動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1]。依據(jù)獨立學院生源特點和學生培養(yǎng)目標,進行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對規(guī)范教學工作,加強教學建設,保證人才培養(yǎng)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獨立學院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一種創(chuàng)新辦學形式,其目標是培養(yǎng)高級技術應用型本科人才。對基礎課的教學內容,強調以應用為目的,以生產應用的技術所需的基礎理論為主,同時也要使學生對技術基礎理論領域的新發(fā)展有一定的了解。[2]因此,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就必須對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教育觀念、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進行全面改革。無機化學是學生進入大學以后的第一門專業(yè)基礎課,老師面對的是剛剛步入大學、思維方式和學習方式仍然停留在中學階段的大一新生,同時還要面對無機化學內容多課時少的壓力,為了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3],針對無機化學自身特點以及獨立學院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辦學定位,我們在課程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改革探索,并在教學中加以實踐。
一、牢牢把握人才培養(yǎng)目標,優(yōu)化課程內容,完成教材配套
教材是教學活動順利進行的保障。獨立學院在成立之初,師資主要來自母體高校(一般為“985”或“211”高校),在授課時多數(shù)選用自己在母體高校使用多年的經(jīng)典教材,其內容理論性較強,與獨立學院生源的基礎不相適應。有時會對教材內容進行簡單的刪減,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鑒于此種情況,我們在學院資助下,與科學出版社攜手編輯出版了自己的教材。新教材主要突出體現(xiàn)以下幾點:第一,注重細節(jié),夯實基礎。由于獨立學院生源基礎薄弱,使用傳統(tǒng)的研究型本科生教材,在理解教材內容上有困難。為此,在深度上刪繁就簡,降低起點和難度,減小坡度,重點內容力求詳細,真正做到了清晰、易懂,可通過教材引導學生學會自主進行學習。第二,加強針對性,注重實用性。根據(jù)獨立學院應用型本科人才的辦學目標,教學內容應該精選素材,加強針對性,注重實用性,以必需、夠用為度。因此,在選材上突出與生命科學、藥學、環(huán)保技術、材料科學等相聯(lián)系的知識,進一步加強了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的有機結合,增加案例教學,使其符合應用型本科院校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的需要。介紹元素化學時注意基礎理論在元素及其化合物各章節(jié)中的應用與滲透,并對物質的某些性質規(guī)律加以適當?shù)目偨Y;注意滲透工程意識,不僅介紹重要無機物的實驗室制法,還適當介紹工業(yè)制法(生產);注重介紹元素化學在生產、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第三,合理編排,控制教材于合適的篇幅。注意貫徹“少而精”的原則,精簡繁多而復雜的數(shù)學推導,只講述一些重要結論及其運用,做到“簡明”而不弱化基本理論,使教材重點突出、主次分明。如刪去了溶液依數(shù)性的定量描述、強電解質(離子強度、活度、活度系數(shù))、理論性較強的原子結構中核外電子的描述如坐標變換和分離變量等、分子軌道理論、配合物的晶體場理論、電勢-pH圖、自由焓―氧化態(tài)圖等。為節(jié)省版面,重新整合了四大平衡,將酸堿平衡、沉淀溶解平衡、配合平衡作為平衡常數(shù)的應用,即水溶液中的化學平衡列入到化學平衡一章介紹,不單列章節(jié),同時降低計算題難度。思考題、應用題的選擇以全面掌握課堂學習內容為原則,體現(xiàn)教學的基本要求,注意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
二、牢牢把握人才培養(yǎng)目標,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1.以學生為主體,分層次教學。獨立學院的生源總體來講,基礎差一些,有少數(shù)學生基礎很好,有的甚至是高中化學奧林匹克競賽的獲獎學生,有可能高考發(fā)揮失常,所以教學不能搞一刀切,要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因此,我們根據(jù)學生的興趣和未來發(fā)展方向,將學生分為應用型和研究型兩大類。對于應用型學生而言,在教學過程中,弱化理論的推導,突出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在元素化學教學中,特別強調理論聯(lián)系實際,加強與環(huán)境、生產、生活的聯(lián)系。對于研究型的學生,在教學內容上,注意結合教師的科研活動,開拓學生眼界,適當開設與無機化學課程相關的選修課,對于考研深造的同學顯得尤為重要。以我院應用化學畢業(yè)生為例,畢業(yè)生就業(yè)率均在96%以上,考研率在16%左右。
2.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教學手段相結合,全面提高聽課效率。隨著高水平的多媒體教學課件的不斷涌現(xiàn),采用多媒體方式教學成為授課方式的主流或者全部。較之傳統(tǒng)的板書教學,多媒體教學圖文并茂、直觀形象,能提供感性材料,使學生如臨其境,增強學生的理解和認知。即節(jié)約了課時,又增加了課堂信息量,受到學生的普遍歡迎[4]。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內容都適宜使用多媒體演示。對于無機化學課程來講,物質結構部分盡量使用多媒體技術,能使抽象的微觀世界形象化,是學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對于無機化學基本原理,盡量使用板書,尤其是定律、公式需要板書推演,學生跟得上,記得牢。
3.充分利用網(wǎng)絡資源,提高自主學習能力。以MOOC、愛課程、網(wǎng)易大學公開課、國家精品課等優(yōu)質資源為代表的網(wǎng)絡課程正對傳統(tǒng)教學方法產生巨大沖擊。如何利用好網(wǎng)絡資源,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仍然有很大挑戰(zhàn)。多數(shù)學生面對龐大的網(wǎng)絡資源不知如何下手,有的是走馬觀花式學習一下,缺乏系統(tǒng)學習,造成了資源的浪費,有些精品課程點擊率極低。主要原因是學生自主學習和自我約束能力差,因此上課時需要教師正確引導,要教會學生如何利用網(wǎng)絡課程,適當把一些優(yōu)質課程的學習當作課外作業(yè)。
三、牢牢把握人才培養(yǎng)目標,高度重視實踐教學
1.優(yōu)化實驗內容,做到事半功倍?;瘜W是一門實驗性學科,實驗教學倍受重視。對于以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獨立學院教學中顯得更加重要。在無機化學實驗教學中,我們仍然按照基本實驗、綜合實驗、設計與研究型實驗三個遞進式層次的實驗教學設課。在實驗題目的安排上盡量與理論課同步,基本實驗的教學目的是向學生傳授化學實驗的基本知識,尤其是安全知識,是重中之重,學會保護自己;訓練學生規(guī)范操作,強調規(guī)范性;熟練掌握基本的化學實驗技術。綜合型實驗的教學目的是促使學生從知識型向能力型轉化,重點加強綜合實驗能力的培養(yǎng)。在實驗內容的選擇上,突出綜合性和應用性,通過系統(tǒng)訓練,培養(yǎng)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不僅“會做”,更會思考。設計、研究型實驗的主要任務是活躍學生的學術思維,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科研意識和素養(yǎng)。選題涉及化學和材料等學科,帶有一定的科研性質[4]。
2.科學指導實驗,增強動手能力。在上實驗課程之前,所有實驗指導教師均由實驗組長帶頭認真做準備實驗,強調實驗中注意的問題和讓學生明白從實驗中收獲什么。強調學生課前預習的重要性,盡量避免“照方抓藥”的實驗模式。在實驗課之前,教師只對實驗要求和注意事項進行說明。實驗過程中教師全程指導。在實驗結束之后,對實驗進行總結。這樣做可以大大提高學生自主實驗的積極性。
3.科學合理的實驗成績考評體系。改變傳統(tǒng)的考試方法,創(chuàng)立新的學生成績評價體系。學生的實驗考核結果要真實地反映學生實驗水平及能力的高低,合理公正的考評方法既有利于教學管理,又能激勵學生不斷進取[5]。筆者認為,獨立學院無機化學實驗課程成績的考評體系包括實驗習慣、預習報告、操作規(guī)范、實驗報告和期末考試成績五部分組成,要適當增加平時成績在總評中所占的比重,對那些操作認真,作業(yè)規(guī)范的同學要予以充分肯定。具體分值比例見下表1:
獨立學院是高等教育順應市場經(jīng)濟發(fā)展的產物,迄今為止,短短十幾年的時間,我國有300多家獨立學院,且規(guī)模在不斷擴大,勢必在我國高等教育的發(fā)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獨立學院中開理工科專業(yè),尤其是化工類專業(yè)相對較少,因此在獨立學院中辦好屬于自己特色的化工專業(yè)仍然存在一定挑戰(zhàn)。但是,我們堅信,只要牢牢把握住獨立學院人才培養(yǎng)目標,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與時俱進,就一定能夠培養(yǎng)出具有較強綜合素質的應用型本科人才。無機化學課程改革正是緊緊圍繞這一中心,大膽嘗試,收到了較好的改革效果,同時對其他課程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參考文獻:
[1]謝廷正.民辦院校本科學生培養(yǎng)目標定位探討[J].西安歐亞學院學報,2007,5(4).
[2]楊本宏,張霞,姚李,等.應用型本科院校無機化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池州學院學報,2012,26(6).
關鍵詞: “基本原理概論”課 情境式教學模式 教學效果
情境式教學模式是指教師根據(jù)教學內容和要求,針對學生注重情感感知而又崇尚社會正義的心理特點,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學生到選定的典型情境中,調動學生參與“基本原理概論”課(以下簡稱“原理”課)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和感悟受到教育的教學模式。情境式教學之“情境”,實質上是人為優(yōu)化了的環(huán)境,這種充滿美感和智慧的環(huán)境氛圍,往往會與學生的情感、心理產生共鳴而契合,促使學生在現(xiàn)實環(huán)境與活動的交互作用的統(tǒng)一和諧中,充分發(fā)揮自我潛能,主動獲取知識,最終實現(xiàn)素質的全面提高與個人的充分發(fā)展。
一、“原理”課實施情境式教學模式的現(xiàn)實依據(jù)
(一)從課程定位看必須引入情境式教學模式。
“原理”課旨在教會學生運用立場、觀點和方法觀察、分析和研究各種問題,它就像一座連接社會和理論的橋梁,一方面使學生汲取基本原理的精神營養(yǎng),另一方面為學生提供把知識物化到實踐的理論指導和精神動力。從內容看,理論多半是以抽象的概念、范疇和邏輯推理的方式表現(xiàn)的,對它的理解和掌握需要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從課程特點看,理論具有價值性和真理性相統(tǒng)一的理論品質,主要針對的是學生的主觀世界,是觸動學生心靈的學科。這就需要運用情境式教學模式觸動學生心靈,啟發(fā)學生思維。為此,把情境式教學模式引入“原理”課教學,有助于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
(二)客觀存在的教學現(xiàn)狀需要引入情境式教學模式。
長期以來,“原理”課教學往往遵循這樣一個模式,那就是機械地從基本概念出發(fā),通過邏輯推理引出相關的原理,然后圍繞這些概念、原理進行論證,或者結合某些具體事例加以解釋。區(qū)別在于教師教案的厚薄不同,規(guī)定的學時不同,羅列的例證詳略不同,而從章節(jié)編排、觀點表述、論證思路等方面基本上大同小異。這種的教學模式,抹殺了教學對象的復雜性和教學內容的多樣性,忽略了不斷變化的現(xiàn)實生活,忽略了學生所關心的實際問題,忽略了學生實際缺乏哪些精神營養(yǎng),最后只能以一種說教的形象而導致教學對象的逆反心理,從而導致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效率低下,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因此,運用情境式教學模式對于增強“原理”課的實效性尤為重要。
(三)現(xiàn)代大學生的思想特征要求引入情境式教學模式。
在世界多極化和經(jīng)濟全球一體化趨勢日益加劇的今天,人們的思想觀念、價值觀念、生活方式、思維方式都發(fā)生很大變化,當代學生思想活躍,接受新事物、新信息非常迅速,學生思想呈現(xiàn)出比以往更多元和復雜的趨向。一是認知方式偏重感性化,多數(shù)學生注重自身感受和體驗,忽視理論學習,情感因素更多地滲透在其認知方式之中;二是個體獨立意識膨脹化,在認知、意志、情感等方面更注重自己意識的獨立性,強調個性化;三是價值取向多元化,對統(tǒng)一的價值目標和價值取向要求存在強烈的逆反心理。“原理”課要適應這種新變化的要求,必須運用情境式教學模式尋找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
二、“原理”課情境式教學模式運用的基本要求
(一)把握學生的情感要求,是運用情境式教學模式的基礎。
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的主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動學生探求知識并帶有情緒體驗色彩的意向。隨著這種情緒體驗的深化,會進一步產生學習需要,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在“原理”課中,由于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很多,學生常覺枯燥乏味。特別是有些教師常常把理論當做是單純的知識識記,嚴重削弱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學習時沒有愉悅感,影響學生對基本原理的掌握和思想覺悟的提高。所以在授課時,根據(jù)教材的具體內容,可以采取不同方法,讓學生興趣盎然,非聽不可,從而激發(fā)相應的情感。事實證明,通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開展積極的思維活動,促使他們的智力活動處于興奮狀態(tài),從而達到對理論的認知的目的。
(二)溝通師生之間的情感,是運用情境式教學模式的條件。
當代學生自我意識逐漸增強,不再輕信和盲從,他們喜歡發(fā)表不同于他人的意見和看法,這就需要教師取得學生的信任感,發(fā)揮自己在情境教學中的導向作用。教師只有“臺上是良師,臺下是益友”,對學生亦師亦友,才能獲得學生的敬愛和信賴。心理學研究表明,教師關心愛護學生,并對學生寄予希望,學生就愿接近教師,樂于接受教師的教育,學生進步就快。反之,學生與教師關系疏遠,甚至對立,進步就慢。師愛這種感情力量對學生非常重要,它是推動學生前進的心理動力。愛護和關系學生,要在理解的前提下,尊重學生人格,維護學生自尊,對學生一視同仁。并做學生的良師益友,讓學生愿意敞開心扉,接受教育,這樣就可以真正地做到“親其師”而“信其道”。
(三)創(chuàng)設必要的情境,是運用情境式教學模式的關建。
運用情境教學法要以情生情,以理激情,借景生情,讓學生置身特定情境中,以便根據(jù)教學預期觸發(fā)學生某一方面的情感??梢酝ㄟ^以下幾種方法進行:
1.情緒渲染法。教師要以自己真摯的情感感染、打動每一位學生。在傳授理論的過程中,使學生對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在情感上引起共鳴。教師必須在教學中根據(jù)教學內容選擇典型材料,通過感人的講解,調動和強化學生積極的情緒體驗。教學要符合學生的特點,鮮明生動而不失邏輯性,準確簡單而不失趣味性。要特別重視語言直觀教學,通過豐富而準確的表情,恰到好處的動作等情緒渲染,感染和教育學生。
2.情境展示法。教學情境的展示,將深奧、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使其產生身臨其境之感,觸景生情,營造熱烈、活躍的教學氛圍??梢酝ㄟ^諸如圖片、影視資料、音樂、小品、漫畫等手段,展示直觀、具體、生動的教學情境,緊扣教學內容,將創(chuàng)設問題、展示資料、課堂討論與正確引導四者密切結合,讓學生帶著問題欣賞、欣賞過后討論,教師則加強引導,對資料內容進行梳理,以實現(xiàn)理論升華,以感染和教育學生。
3.自我體驗法。通過角色效應,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情境教學可以通過角色轉換原理,使學生從教學過程中等待接納的“被動角色”轉變?yōu)椤爸鲃咏巧保簿褪菫閷W生創(chuàng)設一種與教材密切相關的活動情境。學生若能成為學習的主動角色,就會主動投入、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意識就在其間逐步形成,逐步強化。也可以通過學生自己的“現(xiàn)身說法”進行自我教育,如學生社會調查的匯報、熱點問題的辯論等,都會創(chuàng)設一種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情感。
三、“原理”課情境式教學模式的運用價值
(一)利用情感的兩極性特征,引導學生明辨是非美丑,提高認識能力。
情感的兩極性,指人們在一定的情境中,對不同的事物會產生兩種對立的情感,表現(xiàn)為積極肯定和消極否定兩個方面,當學生對“原理”課有了感情,就會努力理解和掌握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認真學習“原理”課的基本原理,提高認識問題的能力;反之,就會精神不振,無心向學,甚至厭學。再者,當學生耳聞目睹社會上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先進人物和事跡時,就會產生敬佩、仰慕的情感,當學生窺見那些損公肥私、損人利己的丑陋現(xiàn)象時,就會產生反感、厭惡情緒,這是因為以往的教育已使他們具有了一定的判別能力。教師可以有意識、有針對性地利用情感的兩極特征,在學生已有的判斷能力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分析和認識真、善、美值得敬佩、仰慕及假、惡、丑應該遭唾棄、厭惡的原因,提高學生分析和認識問題的能力。因此,這種教學模式可以達到思想理論教育“潤物細無聲”的理想教學境界,使學生在體驗中獨立思考,交流學習,進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利用情感的感染性特征,互激互勵,促進學生素質提高。
情感的感染性,是指由人與人之間情緒的相互感染而引起情感共鳴。寓理于情是進行“原理”課教學的基本方法,通過情境式教學模式,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積極的情感交流,增強學生對教師的信任感,使知識交流借助情感交流達到應有效果。為此,一要言之有理,以理服人。教師憑借堅實的理論功底,講出理論深厚的歷史感、強烈的現(xiàn)實時代感和巨大的邏輯力量,方能凸顯理論自身的魅力;二要聲情并茂,以情動人。聲即語言表達流暢、邏輯嚴謹、恰如其分;情即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和富有激情的情緒,情真意切;聲情交融、富有生氣與熱情,從而獲得強烈的課堂藝術感染力;三要以自身人格的力量,教書育人。教師這種人格的力量是融理想、信念、品格、情操和教養(yǎng)于一身,教師基于這樣堅定的理想和信念及扎實的理論功底之上的對的真情實感,對學生產生極大感染力,從而促進學生理論素質和思想素質的提高。
(三)構建和諧師生關系,達到“原理”課教學最佳效果。
教學過程教師不僅是知識的簡單傳授者,而且是學生在知識取得與形成過程中的促進者和合作者,簡單地說,教師的作用就是引導、監(jiān)測和幫助學生完成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的整個活動過程;學生不是教學活動的隨從者,而是教學活動的主角。在“原理”課的教學中,情境式教學能協(xié)調師生關系,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形成無形的群體凝聚力,這種凝聚力又能轉化為催人奮進的動力和克服困難的戰(zhàn)斗力。要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境,將教師和學生同時納入多種互動的情境之中,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師生之間才能形成情感“合流”,心心相印。實踐證明“原理”課的最佳效果,是社會意志、教師意志和學生意志三者的和諧統(tǒng)一。建立和諧的師生情感關系,是增強教學效果的前提條件,也是“原理”課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
參考文獻:
[1]梁桂麟,徐海波.當代高校公共理論課教育教學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2]謝建芬,張小綠.“基本原理概論”課“主體性發(fā)展”教學模式的構建[J].教育與教學研究,2009.12.
關鍵詞:高校師范生;審美教育;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6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1)35-0160-02
一個國家的教育方針的變化是根據(jù)這個國家不同時期的政治經(jīng)濟發(fā)展變化來決定的。我國教育方針從“德、智、體等全面發(fā)展”改變成“德、智、體、美等全面發(fā)展”,美育在國家教育方針中正式被提出,體現(xiàn)了現(xiàn)階段我國社會所需的全面發(fā)展人才觀對審美素質的要求。將美學課程列入高校師范生專業(yè)基礎課,是我國教育方針變化的直接產物,成為高校培養(yǎng)師范生審美素質的主要途徑。然而,目前我國高校師范生美學課程在教學效果上不很理想,有些學校開設美學課程類似于藝術作品或文學作品鑒賞課;還有些學校的美學課程不是偏向西方美學就是偏向于東方美學,過多講述純粹的美學原理知識,忽略了美學是一種實踐性很強的社會教育活動;尤其是地方性院校的師范生美學課程,與其它專業(yè)基礎課程相比,學生在學習動機上表現(xiàn)的興趣不高,整體學習效果不佳。以上問題的本質原因,主要存在于課程的教學目標定位不明確以及教學內容設置不合理兩個方面。
一、美學課程教學目標定位
高校培養(yǎng)師范生審美素質的教學課程可以分成三大類,一種是文學審美,通過文學類課程體現(xiàn),比如大學語文或文學作品鑒賞等;一種是藝術審美,包括美術、舞蹈、音樂、聲樂等課程。第三種是美學課程。美學課程在高校師范生審美素質培養(yǎng)過程中擔任什么角色是此課程教學目標定位的關鍵。首先,在已有文學類和藝術類課程的前提下,國家為什么還要將美學列入課程范圍內,而且還作為教育類學生的基礎專業(yè)課程?此問題說明了美學課程在整個審美教育中的獨立性。美學是研究美的一門科學,從美的形式來分類,有自然美、藝術美、形式美和社會美。它不僅包括藝術和文學,也包括社會的美化活動,是人類審美活動的哲學升華,因此不能將其等同于文學教育或藝術教育。美學的這種獨立性中的哲學特點,注定了此類課程擔任提供審美教育的基礎知識理論的角色,為進一步展開審美實踐活動起到原理指導的作用。其次,目前我國高校的藝術類、中文類和教育類學生都以美學作為基礎課,其它專業(yè)的學生也將其作為全校性的選修課。那么,為師范生設置的美學課程的區(qū)別在于,師范生的專業(yè)特點是教書育人,學習美學的最終目的是審美教育。從廣義上來說,是一種有關美的理性知識教育,是以人類審美現(xiàn)象為研究對象,揭示審美規(guī)律的教育。從狹義上來說,是培養(yǎng)人的審美素質的教育,是相對于德育、智育、體育等特定的教育,目的是促進人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豐富人的情感,開拓人的精神世界的教育。由此可見,從性質上,廣義上的審美教育傾向于外在美學,著重于美的形式,而狹義的審美教育則更重視內在美學,立足點放在審美教育中的“育”上。美學課程對于師范生,不僅是為了提高學生全面素質,更重要的是通過美學指導學科教學,通過美學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培育出國家所需要的全面發(fā)展人才。因此,師范生美學課程的角色定位應具有審美原理指導和審美育人雙重涵義,并作為教學目標。
二、美學課程教學內容改革
選擇什么樣的教學內容才符合師范生的美學課程?要達到前述美學課程在師范生審美課程中的原理指導與審美育人兩層教學目標,在教學內容上就要緊緊圍繞著教學目標進行選擇。
1.原理指導
原理是某一學科的最基本科學理論,是經(jīng)過多次實踐檢驗出來的具有普遍意義的基本規(guī)律。人類一切活動都蘊育著一定的規(guī)律,活動的開展必須在遵循規(guī)律的基礎上才能得以進一步的發(fā)展,人類審美活動也是如此。因此,學習美學的一些基本原理知識是認識美、發(fā)現(xiàn)美、發(fā)展美的理論基礎。離開了這些基本理論,單憑自我的主觀感受以及日常經(jīng)驗,只能簡單化地分析審美現(xiàn)象,將現(xiàn)象表面化,無法透過現(xiàn)象中看到本質問題,甚至被現(xiàn)象的表層所誤導,做出錯誤的判斷。美學原理的學習是最基礎的,然而,原理是抽象的。師范生的先前美學知識經(jīng)驗相對缺乏,特別是來自經(jīng)濟不發(fā)達地區(qū)的學生,在接受基礎教育過程中審美教育缺失,導致在接受美學原理學習時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在美學原理內容的選擇上更需要針對學生的先前學習經(jīng)驗來確定。此外,美學原理內容上要突出指導性的現(xiàn)實意義。學習美學原理不是讓學生成為美學哲學家,不是為了對我國美學本體的理論研究和體系的構建,而是主要用于指導師范生自我審美素質的提高以及今后實際工作的開展。基于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實際專業(yè)的需求,原理內容的選擇要圍繞審美活動為中心展開,包括審美活動的起源、構成和發(fā)展。將學生置身于內容中,成為審美主體,通過具體的審美活動的分析,感悟到自身審美意識、審美經(jīng)驗及審美判斷等方面的變化。將學生身邊可以直接感知到的事物作為審美客體,在教學中創(chuàng)造情境,讓抽象間接的原理知識變得形象和直接,利于學生對抽象理論的理解。在情境的設置上,審美活動的選取要突出專業(yè)特色,圍繞著師范生今后工作的方向,將審美活動與學科教學和班級管理相結合。比如教師教學技能上美學的運用,通過儀表美、語言美和教態(tài)美,美化教學工具,將枯燥抽象的數(shù)學公式和符號演變成美學中的對稱美或平衡美,等等。同時,班主任也可以運用美學理論實踐到班級建設,比如在教室環(huán)境的營造過程中,可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從座位的安排到班徽的設計,都變成一個個生動的審美活動。當學生感受到審美原理對自身的現(xiàn)實意義,才會激發(fā)學習欲望,主動思索美學問題,將外在知識理念轉化成內在需求,此時,原理的指導性才能真正體現(xiàn)出來。
2.審美育人
師范生的培育是為了輸出我國未來的教育主力,尤其是基礎教育。師范生將承擔起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人才的任務,教育專業(yè)要求他們必須具備良好的審美素質,同時學會在未來的學生中挖掘美學情趣,陶冶美學情感,完善心理品格,成為具有美好心靈的健全人。因此,美學課程對于師范生不僅僅是學習美學原理,還要學會以美引育,達到育人的目的。美學課程要發(fā)揮審美育人的功效,就要緊扣內容進行選取。立美教育論提出了美育與德育相結合的教育觀,由美的外部形式內化到教育自身,作為提高教育功效的重要手段,確立教育的美質特征。美學情感論,將個人生命歷程的情感積累與社會文化以美的形式相統(tǒng)一,將美學置身于情感教育中,呈現(xiàn)美學育人的功能。在兩者理論基礎上,美學內容既要與德育相結合,也要關注個人人生情感問題。如果將美視為一種特殊的人生境界,通過審美活動對于人生的關照,從人生美學的角度來引導學生審美育人,既符合德育中人生觀的樹立,也滿足了個人人生情感的需求。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現(xiàn)代社會所存在的浮躁不安正嚴重阻礙了青少年科學人生觀的樹立和個人情感的豐富,年輕的一代對人生的態(tài)度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迷茫、煩躁、麻木和焦慮,心靈得不到平靜。人生美學是審美人生,是人生的審美化,從美的角度追求美好人生,主要圍繞著自我、人性、德性、人格和生命等方面,指引人們塑造出美好的心靈,這正是審美育人最重要的目的。培養(yǎng)具有美好心靈的健全人,不僅是師范生自身的要求,也是對他們未來學生的要求。美學內容引入人生美學,從審美的自我出發(fā),在意識上培養(yǎng)審美自覺性,正確認識自己;在美的觀照中,相信優(yōu)美人性的存在,對理想人性的追求,學會修養(yǎng)的方法;將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和傳統(tǒng)美德以藝術的形式進行熏陶,從創(chuàng)造與享受中體現(xiàn)真善美的統(tǒng)一;從塑造完整的人格中懂得優(yōu)雅和淡泊、崇高和壯麗,學會在孤獨體驗深沉的審美情趣,懂得平凡中的獻身;明白痛苦與歡樂是人生兩個永恒的審美體驗,善待生命,熱愛人生,欣賞人生。只有以人生美學作為美學內容,才能夠引導學生在思想和方法上感悟人生、掌握人生和享受人生,從而提升他們全面的素質水平和生命質量,使師范生的美學課程充分發(fā)揮審美育人的作用。
美學課程要發(fā)揮在高校師范生審美素質培養(yǎng)過程中的重要作用,首先必須在課程教學目標上正確定位,既要區(qū)別于其它審美課程,又要符合師范生的專業(yè)特點。課程的設置承擔著美學原理指導師范生今后實際工作的任務,同時還起到提高未來青少年審美素質、培育他們具有美好心靈的育人作用。在目標定位的基礎上,課程的內容設置應體現(xiàn)出原理指導和審美育人兩方面。在原理指導上突出具體的教育教學活動,將理論的現(xiàn)實意義轉換成學生的內在需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審美育人上以人生美學作為主要內容,美育與德育相結合,關注學生個體人生情感,指導學生以審美的方式看待人生和感受人生。只有原理指導和審美育人雙重功能充分發(fā)揮出來,師范生美學課程的價值意義才能得以體現(xiàn)。
參考文獻:
[1]檀傳寶.教育學和美學交叉研究的三種水平――兼論“美學教育”概念的建立[J].中國教育學刊,1995,(3)
[2]張志勇.情感教育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
[3]徐碧輝.美育:一種生命和情感教育[J].哲學研究,1996,(12).
[4]趙宋光.論美育的功能[J].美學,1981,(3).
多年來,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目的,很多高校從事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師進行了大膽的努力,進行了包括改進教學方式方法,運用新的教學手段等多方面改革探索??梢哉f,如今在高等學校的課堂上,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最為活躍,改革最為積極,所花的功夫最大的課程之一。如案例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問題教學法等等。加上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幾乎聲、光、電、音樂達到無所不用其極的程度。課堂氣氛非?;钴S,同學們也比較歡迎,但是效果怎么樣呢。往往是課上熱鬧,課下就忘了,到了期末考試還是要突擊背題來應付。因為思想政治理論課首先是理論課,講究的是理性邏輯思維,要通過正確的理論宣傳引導來說服人,教育人。教師只有把學科的知識理論體系轉化成學生的信仰體系。才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從而實現(xiàn)思想政治課的教學目的。而這個目的的實現(xiàn)絕對是一個長期的甚至艱苦的潛移默化的過程,不是簡單的一兩次說教,或者淺嘗輒止的所謂實踐就能夠解決的。更不能靠發(fā)明發(fā)現(xiàn)什么新的方法手段而畢其功于一役一勞永逸的解決問題。所以這種只是局限在教學方式方法、教學手段上的改革創(chuàng)新,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當前政治課存在的問題,更不能提高思想政治課的說服力、實效性。非但如此,這種僅僅局限在教學方式方法、教學手段上的改革,由于其花樣翻新,手段新穎靈活,造成課堂氣氛特別活躍輕松。引起了很多學生的興趣和共鳴,受到一些學生的歡迎。同時在很多學校,也得到一些領導所謂專家的吹捧。以至于形成了一種傾向:就是輕視教學內容、輕視理論思想觀點,而只重教學形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形式主義工具主義。此種傾向的不良影響,應當引起我們的高度警惕。
多年從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踐,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的嘗試的經(jīng)驗教訓。使我深深體會到,要想真正搞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達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目標要求,單憑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改革是絕對不可能的。必須對整個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進行全面的改革,包括課堂教學,改革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也要對平時的作業(yè)、考核;以至于期末的考試考核進行整體的改革。最后形成一套全新的教學模式。才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唯一正確的途徑,具體分述如下:
一平時和期末緊密結合,重在平時
由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是一門公共課,同時由于它的理論性邏輯比較強,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加上社會上及一些同學們長期形成的偏見,往往不夠重視。大多表現(xiàn)為平時不學,到期末再來突擊背題,而考試過關之后就全部忘掉。這樣的教學會有什么成效,哪里會達到思想政治理論課重在育人,提高學生思想素質的目的呢?為此,有必要必對平時的教學要求包括期末考試在內進行大幅度改革。必須徹底改變那種平時不學習,而把主要精力放在期末,臨時突擊,一張考卷決定一科成績的做法。作為一個正規(guī)大學,像對待高考一樣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期末考試上,本身就是不正常的。要淡化期末考試,減少期末考試答卷在整個學科成績中所占的比重。而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平時,加大平時練習,作業(yè),包括課堂提問發(fā)言等平時成績的比重。把功夫下在平時,讓學生多參與課堂教學的過程,多提問,多討論發(fā)言,增加課堂課后作業(yè)等。這樣,既能鞏固基礎知識,增強記憶。同時也能夠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達此目的,也可以對于思政課的學期成績比例進行必要的調整。過去我們思政課學期成績的比重是3︰7(即平時成績占30%,期末考試成績占70%),或者4︰6(平時成績占40%,期末成績占60%),我覺得可以把學期成績的比重調整為6︰4(即平時成績占60%,而期末僅占40%)這樣,大大加重了平時成績所占的比例,如果學生平時缺席較多,表現(xiàn)不夠好(如課堂發(fā)言參與不夠,作業(yè)的完成情況不好等),平時成績就會比較低,就會極大影響整個學期的成績,即使期末考試的卷子答得比較好。這就可以改變學生平時不好好學習,期末突擊,照樣能取得好成績,一張考卷決定整個學期成績的弊端。既可以更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自覺性。使得學生的學習更有成效,也使得整個學期成績的評定更加公平合理。一舉多得。
二知識和能力緊密結合,重在能力培養(yǎng)
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突出特點是它的思想教育性,他的育人功能,即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掌握運用的基本原理,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重點不是放在一般知識的傳授,而是著重提高學生理論思維能力。從這個前提出發(fā),也要改變課堂教學的方法和考試的方法。教師要精講多練,給學生更多的學習思考的空間。平時在課堂上要加強練習,鼓勵培養(yǎng)學生自學通讀教材,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帶著問題去參加討論。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并且不同的觀點展開爭鳴辯論。在這個基礎上老師根據(jù)學生的發(fā)言作出總結性講解。最后把課程的重點、難點、學生關注的焦點,作為課堂或者課后作業(yè),讓學生看書查相關資料寫出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小論文。教師還可以在適當時機進行點評。并且把它計入平時成績。教師平時的教法做法本身對學生就是一個示范,而期末考試也要和平時的要求相一致。平時重點放在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上,那么在期末考試也自然應該突出這個基本思想,期末考試也要側重考查學生的能力,不是簡單地記憶基礎知識,而是對基本原理的理解運用。落實到具體考卷上就要多出活題、大題,分析性、理解性的問題。盡量減少那些死記硬背的常識性的基礎知識。試想一下,如果平時上課搞得熱熱鬧鬧,包括有更多的學生參與活動等??墒堑搅似谀┻€是要留大量的復習題,劃范圍圈重點??荚嚳嫉倪€是那些填空、選擇、名詞概念、簡答題之類的記憶性的死知識,學生平時表現(xiàn)如何并不重要,只要期末臨陣磨槍突擊復習背一下,就能取得好的成績。那么平時所謂的改革創(chuàng)新跟期末考試要求不是自相矛盾,所謂教法的改革又有什么意義,不是白做了嗎?考試其實除了檢查學生學習情況,對學生進行正確評價,督促學生學習外還起到一個導向作用。期末怎么考,考什么也引導著學生怎么學,學什么。把重點放在什么地方。所以考試的改革是必然的。把重點放在考查學生的能力上是理所當然的。除了我上面提到的考試內容的改革之外,考試的形式也可以做大膽的改革,比如開卷考試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這樣,既可以免去學生期末突擊之苦,也使師生不至于總是糾纏于期末復習時(諸如考試范圍、考試重點)種種麻煩。使得師生關系更加和諧。學生也會主動把精力放在對基本原理基本觀點的理解和運用上,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實現(xiàn)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育人功能,達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目的宗旨。
三課上和課后相結合,把課堂向課后延伸
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時有限,而教材涉及的教學內容又比較多。很容易形成老師講學生聽,課后即忘的局面。而思想政治理論課擔負的任務又異常艱巨。事實上想通過短短的幾節(jié)課或者幾十節(jié)課就能夠轉變學生的思想,達到使之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目的,是非常之難,甚至可以說是不可能的。為此,除了進行課堂教學的改革,盡可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之外,就是想方設法把課堂向課后延伸,給學生布置較多的作業(yè),讓學生動手,去查資料是一個辦法;安排學生搞社會實踐進行社會調查,然后寫調查報告,論文是一種辦法。通過向學生介紹閱讀書目,參考書,號召動員學生配合教材主動的學習,自覺學習,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好辦法。
一、板塊:感知哲學的宏觀架構
教學中,發(fā)現(xiàn)不少學生對哲學的基本范疇總是弄不清楚,答題時常常是“張冠李戴”“破綻百出”如:題目明明要求回答辯證唯物論知識,他們卻答了唯物辯證法的知識,得分之低可想而知,真可謂“下筆千言,離題萬里”。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對哲學理論體系沒有一個明晰的宏觀把握,對哲學范疇混淆不清。所以,在教學中,幫助學生理清哲學理論體系的框架結構非常關鍵。
從理論體系上講,哲學主要包括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兩大板塊,而辯證唯物主義又可細分為辯證唯物論、唯物辯證法和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三個板塊,歷史唯物主義可細分為唯物史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三個板塊。如果學生將這些哲學板塊牢牢地印刻在腦海里,形成一個個“電腦文件夾”,并將相應知識點分門別類地儲存在每一個文件夾中,如:將“聯(lián)系”“發(fā)展”“矛盾”“創(chuàng)新”存放在“辯證法”板塊這個文件夾中,讓每個知識點都有自己很清晰的歸位,答題時就能從中快速而準確地提取出來,從而大大地降低錯誤率。
同時,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記住這些板塊,我們將哲學理論體系簡要概括為“一二三”:“一”即哲學(母親);“二”即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母親的兩個兒子);“三”即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和唯物史觀、人生觀、價值觀(兩個兒子各有三個兒子)。這不就是老子的“一生二、二生三”嗎?看來,要巧記哲學理論體系的方法還是很多的,只要我們多思考、勤總結,方法一定比困難多。
二、對子:清楚哲學的突出特點
哲學研究的是整個世界最一般的本質和最普遍的規(guī)律,運用了很多概念、判斷和推理來構建起它的理論大廈,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本質性、一般性。而高中學生由于邏輯思維能力尚未發(fā)展到一定高度,因此對哲學課本里的諸多概念感覺難于理解和記憶,做起題來更是頭暈腦脹,如:一元論、一點論、二元論、兩點論、辯證法、形而上學……簡直就是云里霧里。所以,在教學中,要幫助學生理解好這些基本的哲學概念或術語,為學生學好哲學這門課程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萬物莫不有對”,對子是哲學的突出特點。分析哲學教材,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這樣一個現(xiàn)象:絕大部分概念或術語都是成對出現(xiàn)的,如: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一元論與二元論,運動與靜止,物質與意識,思維與存在,主觀與客觀、客觀規(guī)律性與主觀能動性,實踐與認識(理論),真理與謬誤,聯(lián)系與孤立,整體與部分,靜止與發(fā)展,量變與質變,前進性與曲折性,內因與外因,矛盾同一性與矛盾斗爭性,矛盾普遍性與矛盾特殊性,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與矛盾次要方面,全面與片面,兩點論與一點論,重點論與均衡論,辯證否定觀與形而上學否定觀,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jīng)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等等。發(fā)現(xiàn)并運用好哲學的這一特點,通過對比來分析和研究這一個個概念對子,對學好哲學很有幫助。
三、××性:明確哲學的敘述方式
每個學科都有自己獨特的思維特點和敘述方式,哲學由于其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在表達某概念或原理時常用“××性”來敘述其屬性和特征,以全面闡述相關理論。如:哲學的實踐性、科學性、革命性、階級性;世界的物質性;人的主觀能動性;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物質的根本屬性(或固有屬性)和存在方式是運動,物質還具有可知性、永恒性等屬性;運動的永恒性、無條件性、絕對性;靜止的暫時性、條件性、相對性;規(guī)律的普遍性、客觀性、條件性;意識活動的目的性、計劃性、主動創(chuàng)造性、自覺選擇性;實踐的直接現(xiàn)實性、客觀物質性、主觀能動性、社會歷史性;真理的客觀性、具體性、條件性、絕對性、相對性;認識活動的反復性、無限性、上升性;聯(lián)系的普遍性、客觀性、多樣性、具體性、條件性;發(fā)展的永恒性、普遍性,發(fā)展趨勢的前進性,發(fā)展道路的曲折性;矛盾的同一性、斗爭性、普遍性、特殊性、不平衡性;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社會歷史性、主體差異性、階級性。諸如這樣的“××性”表述,在哲學教材里有很多,初學哲學的中學生常常被弄得一頭霧水,稀里糊涂,老是混淆不清。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告知學生哲學的這種敘述方式,并進一步引導學生對這些“××性”表述做一個專門性歸納,以很好地解決學習難題。學習中,不僅要對各“性”準確理解,還要對它們之間的關系做進一步探討,甚至還要在比較中去分析各“性”的不同與相通。
下面,就以“辯證唯物論”的“物質”和“意識”兩個概念為例,簡要介紹“××性”表述歸納的一些基本方法,希望能為破解哲學教與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提供一條行之有效的思路。
辯證唯物論“××性”歸納
概念 解釋“×性”理解 高考典型例題
物質 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
客觀實在性 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對宇宙間一切客觀存在著的物質形態(tài)和物質現(xiàn)象的共同本質和共同特性的高度抽象與概括,強調不依賴于人的意識,看不見、摸不著,不可創(chuàng)造、不可改變、不可消滅。
(2008年上海政治第14題)近代思想家龔自珍說:“自古及今,法無不改,勢無不積,事例無不變遷,風氣無不移易?!边@說明(B)
A 世界上存在無物質的運動
B 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
C 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
D 物質是運動的內在動力
運動性 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固有屬性)和存在方式
可知性 物質能夠為人的意識所反映
永恒性 物質是永恒不滅的
意識 意識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主觀映像。
意識活動的目的性 人們反映客觀世界時,總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動機(2009年江蘇政治第28題)“其實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紙,落筆倏作變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编嵃鍢虻倪@句話蘊含的道理是(A)
A 意識活動具有主動創(chuàng)造性 B 意識活動具有客觀實在性
C 意識活動具有生動形象性 D 意識活動具有主觀隨意性
意識活動的計劃性 人們在實施行動之前要預先制定藍圖、目標、行動方案和行動步驟等。
意識活動的主動創(chuàng)造性 意識對客觀世界的主動反映,意識不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現(xiàn)象,而且能夠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不僅能夠“復制”現(xiàn)在,而且能夠追溯過去、推測未來,能夠創(chuàng)造出一個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意識活動的自覺選擇性 意識對客觀世界的反映是有選擇的,并不是客觀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而是根據(jù)實踐的需要來選擇反映什么、不反映什么。
四、觀點:把握哲學的基本內容
哲學涉及的基本概念很多,原理觀點也不少,學生學習常常是顧此失彼,真是“熊瞎子劈包米”。其實,只要掌握了基本的方法,哲學觀點的理解和記憶并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為了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我們在把哲學理論體系“板塊化”的基礎上,借助哲學基本“概念”,再來將之細化成“十一觀”,從而實現(xiàn)知識的由點到面。如:辯證唯物論包括物質觀和意識觀,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包括實踐觀和真理觀,唯物辯證法包括聯(lián)系觀、發(fā)展觀、矛盾觀和創(chuàng)新觀(或辨證否定觀),歷史唯物主義包括唯物史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樣,哲學理論體系的框架結構就更加清晰明朗了。根據(jù)各“觀”,我們通過其核心概念進行“觀”的進一步延伸和拓展,形成一個個原理和觀點。這樣,有了一棵棵蔥郁的原理樹木,哲學這座森林自然能夠茂盛起來。
以“物質觀”為例來說明辯證唯物論知識的延伸和拓展過程。根據(jù)“對子”這一哲學的突出特點,由物質觀的核心概念“物質”可引出其對子概念“意識”,進而得出辯證唯物論的第一個基本原理“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即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又由“物質是運動的”引出“運動”概念及“物質與運動的關系”,由“運動”可引出“靜止”概念及“運動與靜止的關系”,再由“運動是有規(guī)律的”,引出“規(guī)律”概念及“規(guī)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原理”及“人具有主觀能動性”,進而得到辯證唯物論的第二個基本原理“尊重客觀規(guī)律與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的辯證關系原理”。這樣,哲學的知識庫就不斷地充實和豐富起來了。
在平時的教學中,如果我們有意識地重視用這種演繹的過程和方法去引導學生推演出每個板塊中的相關哲學原理,不僅對他們全面系統(tǒng)深入地學好哲學這門課程大有裨益,而且對培養(yǎng)他們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也很有幫助。
五、圖表:學好哲學的重要方法
圖表,相對于整段整段冗長的文字表述,具有簡潔明了、直觀形象的效果,對學生而言,無論是知識的積累、理解和運用,還是思維方法、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甚至是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和提高,都非常有幫助。
六、反思:體悟哲學的人性養(yǎng)育
學習《生活與哲學》這門課程,絕不只是通過記住幾個基本概念、幾條基本原理,來解答幾道試題,為高考賺取一點分數(shù)。哲學的價值更在于它對人生的指導意義,它對問題的思考方式、它對真理的探索使命……正如教材上所說,“哲學就是一門給人智慧、使人聰明的學問”“哲學是指導人們生活得更好的藝術”“具有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功能,具有指導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具有指導人們確立人生觀、價值觀和理想信念的功能”。“哲學是人生的根本指南”“學好哲學,終生受益”“讓哲學思維融入我們的學習和生活”。
學之魅:術業(yè)專攻 誨人不倦
何炎祥認為,作為綜合性大學的教師,真正能吸引學生的、使學生終身受益的,應當是其文化底蘊和學識魅力。文化底蘊蘊涵于他對計算機教育規(guī)律的理解和把握,學識魅力源自于他對教學工作的激情和高水平的課堂駕馭能力。
正如何老師所言,一流的大學必須要有一流的本科教育。他30年如一日,如一塊磁石一般牢牢地把學生吸引在自己的身邊。為了讓學生從入校開始就能樹立正確的專業(yè)思想,他親自為本科生主講“計算機導論”,并使這門基礎課程成為最受學生歡迎的課程之一;他重視專業(yè)基礎教學,主講的“C語言程序設計”案例豐富,突出實用,為學生學習高級語言程序設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推動教學改革,致力攻堅克難,把被學生視作“天書”的“編譯原理”課程打造成了國家精品課程,在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被學生親切地稱為“何編譯”?!熬幾g原理”課程網(wǎng)站也以其內容全、編排精、互動實的特點吸引了校內外眾多師生訪問。正如學校教學督導組一位專家評價的那樣,“何炎祥老師主講的‘編譯原理’,重點突出,深入淺出,將該課程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與相關的研究領域有機結合,再輔以漂亮的板書、生動活潑的講解和恰到好處的肢體語言,調動了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學習效果,獲得學生的一致好評。”難怪學生不無感慨地說,“只要看看上課時教室里的人數(shù)就知道課堂效果了。”
他的付出收獲了累累碩果。他面向全校學生的“創(chuàng)新學習與IT發(fā)展”素質教育講座場場爆滿;他指導的兩名本科生于2007年獲得湖北省優(yōu)秀學士學位論文一等獎;他先后指導博士后7名,已指導畢業(yè)的博士生23名,碩士生68名,許多學生畢業(yè)后成為單位的教學科研骨干;2005年11月,由他指導的研究生作品“移動終端上的GPS系統(tǒng)(Mobile GPS)”獲全國第九屆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二等獎;他指導的熊乃學博士學位論文于2008年獲湖北省優(yōu)秀博士學位論文,并被學校推薦參加國家百篇優(yōu)秀博士學位論文評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在繁忙的工作中,長期主持博士生討論班,每周一次的討論班甚至吸引了一些慕名的本科生?!半m然有些聽不懂,但是能夠感受這種學習氛圍,也不枉此行?!币晃桓吣昙壉究粕缡钦f。
思之魅:崇尚學術追求卓越
何炎祥常說,要做個有思想的人。思想的魅力體現(xiàn)在他的教育管理理念和學院文化之中,體現(xiàn)在他對學科建設、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以及社會服務的傾心奉獻之中。
作為武漢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他對學科發(fā)展見解不凡,對學院發(fā)展充滿信心。在人才培養(yǎng)上,他提倡“以人為本,崇尚學術,激勵創(chuàng)新,追求卓越”的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理念,既強調厚基礎、寬口徑,又要求強素質、專技能,實現(xiàn)計算機人才素質結構由T型向∏型的轉變。在學院發(fā)展戰(zhàn)略上,他主張構筑大學科、搭建大平臺、提升教學科研質量,增強學科綜合實力。在人才隊伍建設上,他強調教師教學科研并重,人才引進與培養(yǎng)并舉,特別是做好領軍人才和大師引進工作,抓好創(chuàng)新團隊和學科梯隊建設。在體制機制建設上,他主導實施了學院、研究所、課群組的矩陣式管理模式,使得學院面貌煥然一新。在實際工作中,他團結帶領黨政領導班子推動學院學科建設、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各項工作的開展,為學院發(fā)展盡心盡力,成績斐然。
多年來,他以身作則,刻苦鉆研、嚴謹篤學,勇于創(chuàng)新,在科研與學術交流中起到了表率作用。他曾主持和主要承擔包括863高技術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項目在內的科研項目40余項,200多篇,其中,近1/3論文被SCI/EI/ISTP/英國科技文摘/俄羅斯科技情報文摘等索引和摘錄。出版著作和教材15本,其中《分布式操作系統(tǒng)》、《編譯原理》和《編譯原理及其習題解答》等多本教材成了暢銷的學習指導用書。他先后多次到美國、法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訪學、參會和合作研究。
人之魅:表里如一甘為人梯
熟悉何炎祥的人,都說他胸襟寬廣、精力充沛。的確,他在計算機學院的“掌門人”、計算機軟件與理論的學科帶頭人、“編譯原理”教學團隊的負責人、學術領域的大忙人角色之間自由切換,游刃有余。談及“秘訣”,他說了八個字:“常修吾身、常思進取”。
一直以來,他都堅持著早起晨跑的習慣,刮風下雨,數(shù)九寒冬,從不間斷,這也保證了他有充足的精力從事繁忙的工作。他善于統(tǒng)籌安排,調控時間,出差一般安排在周末,盡量不影響日常工作;2008年,在全年工作幾近收尾之際,他才抽出寶貴的20天時間,到美國UCI大學計算機系從事合作研究,借以充電。他對同行邀約總是盡心盡力,毫不敷衍,用他的至真至誠在校內外營造了良好的學院發(fā)展氛圍,個人也贏得了普遍贊譽。2008年11月,哈爾濱工程大學軟件學院成立之際,何炎祥專呈親筆賀電一封,該院領導回電,“無不驚嘆于何院長玉筆親書灑脫手跡,它將載入哈工程大軟件學院發(fā)展的史冊?!本磁逯橐缬谘员怼?/p>
他深知,教育不僅要有文化品位、智慧高度,還要兼具人格深度,要為師生員工樹立愛校愛教的典范,處處彰顯教師的人格魅力。在武漢大學慶祝建校115周年暨紀念西遷樂山70周年大會上的發(fā)言中,他慷慨激昂,豪情萬丈地說道,“西遷樂山的崢嶸歲月,鍛造了武大人追求卓越、和而不同的堅強意志,無論遇到怎樣的艱難險阻,武大人建設國內外知名高水平大學的夢想始終不渝?!鄙钊雽W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活動期間,他積極為學校建言獻策,其建議成為學校實踐載體的重要內容。
他注重團隊建設和青年教師培養(yǎng),并一再強調,“要給年輕人創(chuàng)造機會,充分發(fā)揮年輕人的特長和優(yōu)勢,讓他們在教學科研的過程中不斷鍛造自己?!痹谒挠绊懞蛶酉?教學團隊形成了你追我趕、齊頭并進的良好風尚,核心成員伍春香副教授被評為“武漢大學師德標兵”,他指導的博士后吳黎兵獲得湖北省首屆青年教師教學競賽(高校組)理科組一等獎,被省總工會授予“湖北五一勞動獎章”。
千秋業(yè),看三尺講臺,詩意闌珊;立杏壇,畢一生心血,青勝于藍。春風細雨,披星荷鋤;術專業(yè)精,培桃育李。
這,就是何炎祥教授的風范。
關于課程教學的評價
1.同行專家的評價
(1) 校內專家的評價
何炎祥老師主講的“編譯原理”,重點突出、深入淺出,將該課程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與相關的研究領域有機結合,再輔以漂亮的板書,生動活潑的講解和恰到好處的肢體語言,抓住了同學們的注意力,調動了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學習效果,獲得學生們的一致好評,是計算機學院最受歡迎的課程之一,被學生們稱之為“何編譯”。
武漢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曹加恒
(2) 校外專家的評價
編譯程序(Compiler)是計算機系統(tǒng)中的重要系統(tǒng)軟件,是計算機高級程序設計語言的支撐基礎。何炎祥老師主編的《編譯原理》教材,系統(tǒng)地介紹了設計和構造編譯程序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典型實現(xiàn)技術,內容包括適合高級程序設計語言翻譯的形式語言理論和自動機理論,常用的詞法分析方法,各種經(jīng)典的語法分析技術,中間代碼生成及語法制導翻譯方法,存儲器的組織和管理方法,代碼優(yōu)化和代碼生成方法,詞法分析器生成工具LEX和語法分析器生成工具YACC,以及并行編譯程序和編譯自動化等。該教材特別注重理論與實踐的溝通,典型方法與新技術的融合。而且概念清晰,重點明確、文筆流暢、深入淺出,系統(tǒng)性強,是國內同類教材中很有特色的一本教科書。
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
博士生導師
盧正鼎
2.學生的評價
韋福如(200031500228):何老師備課認真負責,對教學兢兢業(yè)業(yè);板書清晰、工整、流暢;授課富有激情,能調動同學們的最大熱情,使其學到盡可能多的知識。他在課堂授課的同時,也和同學們討論本學科的前沿知識及相關計算機科學的研究熱點,拋磚引玉,從而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
謝國慶(200031500028):何老師上課投入,講授清晰透徹,把“編譯原理”這門枯燥難懂的課程講得深入淺出,他經(jīng)常在課堂上和同學一起討論,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王曉宇(200031500203):我個人認為何老師的課有兩個特點:一是重點突出,講解分析直入要點,其他非重點的知識一語帶過;二是他上課很有激情,常常運用生動活潑的語言講解枯燥無味的知識,或是搞活課堂氣氛,使我們能夠對上課保持著較高的熱情。何老師的這兩個特點,使得我們的上課學習效率很高。
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電機與變壓器;教學;教材
中圖分類號:TM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 671—7597(201 2)0120139—01
《電機與變壓器》是一門概念抽象、計算繁瑣的應用型技術課程,是
后續(xù)專業(yè)課程的基礎,對專業(yè)課程的學習有著關鍵的作用,但由于中職學
生的基礎較差,學習熱情不高,因而存在入門難、融會貫通更難的現(xiàn)象,
因此,探索《電機與變壓器》課程教學的改革,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成為必
要。筆者從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兩個方面進行課程改革,取得了較好的效
果。
1 教學內容的改革
1.1 選擇合適教材
教材是教學的基本工具和育人的知識載體,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基礎。
教材的選用要以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為依據(jù),符合學科和專業(yè)性質的要
求,特別要符合教學的對象。教材選擇在內容上要循序漸進,具有科學
性、思想性、理論性和知識性;在形式上具有啟發(fā)性和教學的適應性,便
于自學,使學生能夠掌握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同時應為學生
的思維留有足夠的空間,要反映其先進性,又要兼顧教學對象的基礎和水
平。中職學生普遍基礎薄弱,教材不能選擇太深,否則學生難以理解,達
不到教學目的;教材也不可選擇太陳舊,否則造成教材內容與社會實際的
嚴重脫節(jié),影響學生就業(yè)后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根據(jù)近年來的教學經(jīng)驗,筆者認為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出版的全
國中等職業(yè)技術學校電工類專業(yè)通用教材《電機與變壓器》第四版就是一
本較適合學生使用的教材。該教材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突出職業(yè)技術教
育特色,根據(jù)電工類專業(yè)畢業(yè)生所從事職業(yè)的實際需要,合理確定學生應
具備的能力結構與知識結構。教材摒棄了繁雜的計算和公式的推導,內容
的深度、難度也較適中,特別是教材采用許多圖片、實物照片和表格形式
將各個知識點生動地展示出來,給學生營造一個更加直觀的認知環(huán)境,幫
助學生理解和記憶。該教材理論知識與技能訓練一體化的模式,也更加符
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易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材中新知識、新技術、
新設備和新材料等方面的內容也使教材具有較鮮明的時代特征。另外,該
教材針對相關知識點,設計了一些貼近生活的導入和互動訓練,引導學生
參與實踐。
1.2 正確把握“必需”、“夠用”的原則
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yǎng)工作的意見的通知中強調:職
業(yè)教育“基礎理論教學要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專業(yè)課教學
要加強針對性和應用性。”為此,在《電機與變壓器》教學內容改革中,
理論部分應強調精練,繁簡得當。如在講直流電機電樞繞組時,要求學生
掌握直流電機電樞繞組的作用,了解單疊繞組和單波繞組的特點,而磁極
距和繞組節(jié)距的計算對中職學生不是“必需”因而可省略。
在“夠用”方面則要強調基本原理的掌握,同時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
能力。中職學生的培養(yǎng)目標是定位在生產一線的高素質勞動者而不是設計
者,因此,冗長的公式推導和繁雜的計算都可不必納入理論教學內容,相
反,讓學生記憶并運用原理和結論就“夠用”了。當然,如果連基本的原
理和結論都不懂,那就“不夠用”了。教會學生掌握電機與變壓器的學習
方法,運用電磁學的基本原理、力學分析和電工知識,就基本能理解各種
電機的工作原理。這正如要“授人漁”而非“授人魚”,學生掌握了學習
方法,將來工作中遇到問題也能迎刃而解。
2 教學方法的改革
2.1 合理運用多媒體
電磁理論很抽象,力學的分析也比較復雜,而電機與變壓器的原理恰
恰是由電磁理論和力學理論所支撐,這是學生普遍認為電機難學的重要原
因之一。目前中職學校的學生文化基礎薄弱,缺乏學習熱情,而單純地依
靠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很難將電機原理、結構講解透徹,
更談不上讓學生理解和接受。所以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很有必要。
1)激發(fā)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只有點燃興趣之火,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
教師可在課堂上用多媒體先播放相關案例、圖片和視頻,吸引學生的注意
力,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比如,變壓器在一次
側通上直流電和交流電后,在二次側會產生怎樣不同的結果?為什么在一
次側通上交流電后二次側就會產生交流電?這個交流電是怎樣產生的?為
什么在一次側通上直流電后二次側則沒有交流電產生?學生的好奇心被激
發(fā),老師再適時加以引導、啟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可大大提高。
2)生動形象的展示
《電機與變壓器》是一門理論非常抽象而對象十分具體的課程,而且
電機的結構比較復雜,缺乏視圖知識的中職學生對課本中的剖面圖難以看
懂。如果每次上課都將大而笨重的電機實物搬到教室講臺上,一則麻煩至
極,二則也不可能每次都將電機分解拆裝來講解電機結構,這是課堂教學
不允許的。但是,如果運用多媒體技術,就可將電機復雜的結構部件和抽
象的電磁原理通過視頻或動畫生動形象地展現(xiàn)出來,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對
電機的感性認識,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電機原理。
多媒體課件的制作雖然要花很多時間,但是老師卻可以在有限的45分
鐘內把一堂課講得既豐富又生動,大大提高教學效果。當然,由于使用多
媒體教學可以省去板書、畫圖的時間,加快了老師授課的節(jié)奏,但考慮到
學生的基礎薄弱等問題,老師在課堂上還是應該控制好教學節(jié)奏,否則會
削弱學生的思考和理解,造成消化不良,降低學習興趣。
3)教材之外的補充
多媒體課件的信息容量很大,不但可包容教材的全部知識,而且還可
以下載很多圖片和視頻等信息,特別是通過多媒體可以給學生補充國際國
內電機與變壓器的最新技術、最新材料、最新工藝和最新標準,也讓學生
及時了解當前國際國內電機和變壓器的行業(yè)動態(tài)信息。因此,多媒體是教
材外的補充和拓展。
2.2 加強師生的互動
教師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啟發(fā)學生獨立思考,開拓思路,引導學生運用原
有的知識去解決新問題,從而掌握新的知識。
根據(jù)筆者近年來的教學經(jīng)驗,課堂上教師可以結合多媒體先給學生設
置一個興趣點,同時也是一個問題點,讓學生自行討論分析,其中教師不
斷地給予提示引導。比如在講電機環(huán)火故障的時候,先將環(huán)火的電機通過
多媒體展示,告訴學生這是使電機瞬間損壞的故障,問題點是:環(huán)繞著電
機換向器的這一圈火花是怎么形成的?學生開始踴躍討論,教師可以提示
他們應用所學的換向理論和電位差火花來分析。這樣,不但課堂氣氛活
躍,學生的求知欲望大大被激發(fā)起來,而且也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行為
能力。經(jīng)過學生充分討論后,教師再借助多媒體把環(huán)火的形成這一復雜抽
象的原理形象生動地展示和解釋,并對學生的討論進行點評小結。這樣,
學生對電機環(huán)火的概念就更深刻理解,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
2.3 強調實踐性教學
中等職業(yè)教育是一種以能力為本位,以就業(yè)為導向的教育。要使學生
有較好的就業(yè)前景,就得培養(yǎng)學生吃苦耐勞、掌握一門以上的實用技能。
因此,加強實踐教學至關重要。
1)重視實驗
實驗是連接理論教學和生產實踐的紐帶。教師除了根據(jù)教學大綱的要
求安排一些基本實驗外,還應該根據(jù)實驗室的設備情況盡量多開實驗課,
同時也盡量讓每個同學有機會動手操作,滿足他們從理論到實踐的初步過
渡。由于中職學校的學生年紀尚小,生性好動,對實驗設備充滿好奇,而
電機和變壓器的實驗又都是強電的實驗,出于對學生的安全和實驗效果的
考慮,實驗分組進行,并聘請實踐經(jīng)驗豐富的實驗老師配合指導。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動手實驗,可以更加直觀地理解電機和變壓器
的工作原理及運行性能。如此配合課堂理論教學,驗證并深刻理解理論知
識,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論聯(lián)系實際,學以致用,為將來
走上工作崗位奠定基礎。
2)實地參觀
多帶學生到工廠參觀學習,是幫助學生明確學習動機、提高學習興趣
的有效方法,更是使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有效手段。讓學生真實感受生產
現(xiàn)場的氛圍,看教材中復雜的電機繞組在定子和轉子上是怎樣放置的,了
解如何通過電機換向片來分析判斷電機故障的……到現(xiàn)場參觀,學生還可
以和工人師傅們互動,解決課堂上難以理解的問題,強化課堂所學的理論
知識,大大提高了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
3 結語
總之, 《電機與變壓器》是一門學生普遍反映較難學的課程,老師應
針對中職學生的特點,充分利用各種教學工具和采用各種教學手段,使學
生既掌握電機和變壓器的理論知識,又具備一定的維護、檢修電機和變壓
器的能力,成為企業(yè)技能型的實用人才。
參考文獻:
[1]史春艷,課堂提問在教學中的應用團,職業(yè)教育與研
究,2006(4).
[2]劉廣平,小議課程教學方法探討田,黑龍江科技信
息,2009(19).
[3]蔡朝暉,《電工基礎》課程教學的幾點心得[J].今日科苑,2006(06).
[4]朱巧珍,電工基礎教學方法的探討[J].青海師專學報,2006(S1).
[5]袁書杰、張鵬,改革電子技術課程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J].北華航
天工業(yè)學院學報,2006(S1).
關鍵詞:高校 數(shù)學教師 素養(yǎng)
作為高?;A專業(yè)課之一的數(shù)學課程,相對于其他基礎專業(yè)來說,其影響面越來越廣,重要性越來越大,這就要求高校數(shù)學教師所具備的職業(yè)素養(yǎng)也越來越高。高校數(shù)學教師只有具備適應新的教育模式的素養(yǎng),才能更好地擔當起在大學基礎課教育中的重要角色。
一、高校數(shù)學課程的育人功能
數(shù)學教育在文化教育中占的比重很大。在初等教育中,數(shù)學始終是一門主課;在高等教育中,數(shù)學仍是重要的基礎課,一般理工科類專業(yè)以及哲學乃至一些人文專業(yè),也都需要進行數(shù)學教育。數(shù)學教育不僅使學生掌握一定的數(shù)學知識,還使學生獲得數(shù)學的思想方法和思維策略,促進身心的完善。
日本數(shù)學教育家米山國藏指出:“人們走上社會以后,在校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很少有直接應用的機會,因而作為知識的數(shù)學,通常在出校門后一兩年就忘掉了。然而,不管他們從事什么業(yè)務工作,那種銘刻于心頭的數(shù)學精神和數(shù)學思想方法卻長期在他們的生活和工作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美國西點軍校之所以設置高深的數(shù)學課程,也是因為“數(shù)學的學習能嚴格地培養(yǎng)學員們把握軍事行動的能力和適應性,能使學員們在軍事行動中把那種特殊的活力和靈活的快速性結合起來”。數(shù)學家辛欽曾說:“數(shù)學教學一定會慢慢地培養(yǎng)青年人樹立起一系列具有道德色彩的特性,這種色彩中包括正直和誠實?!?/p>
二、高校數(shù)學教師應具備的素養(yǎng)
1.政治素養(yǎng)
同志在全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要發(fā)揮各門課程的育人功能,深入發(fā)掘其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學生學習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弄清數(shù)學課程的育人功能,增強數(shù)學德育的實效性,對于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構建高校和諧德育具有積極意義。
高校教師應具備一定的政治理論功底,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與時俱進的社會意識和獻身教育的職業(yè)理想:教書育人;具有熱情、堅定、同情、關心、耐心、自制等良好的師德素養(yǎng)。師德是執(zhí)教者的魂,是耕耘者的根,只有師德高尚、樂于奉獻、熱愛教育事業(yè)的教師.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影響、塑造學生,才能執(zhí)著地追求事業(yè)的成功。
2.道德素養(yǎng)
葉圣陶認為:“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學高為師,德高為范,良好的師德是立身之本,是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養(yǎng)。師德是教師認真對待工作的前提,是教書育人的基礎。在北師大百年校慶講話時指出:“教人者必先強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教師的道德、品質和人格,對學生具有重要影響?!?教師對工作的態(tài)度,對學生的態(tài)度,對社會的看法,甚至其舉止等等,其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因此,數(shù)學教師的言行必須高度自律,細微之處也應表現(xiàn)出為人師表的風范,用自己的高尚師德、淵博知識、敬業(yè)精神、嚴謹治學態(tài)度及良好的個性品質、精湛的教學藝術,引領大學生不斷增長知識,走向科學知識前沿,使他們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生存。
3.人文素養(yǎng)
現(xiàn)代高校數(shù)學教育中,在注重培養(yǎng)學生掌握數(shù)學專業(yè)技能的同時,更要注重對其數(shù)學人文精神的提升,這樣才能使得所培養(yǎng)的學生不僅是專業(yè)方面的科學人才,也是更寬泛意義上的文化人才。高校數(shù)學教師的科學文化素養(yǎng)主要是指教師要具備一定的科學文化程度和知識結構,包括哲學的理論修養(yǎng)、扎實精深的數(shù)學專業(yè)知識、廣博的相關學科知識和基本的教育科學知識等。特別強調,高校數(shù)學教師要有豐富的數(shù)學史知識,使數(shù)學內容包含更豐富的內涵。因為“一個把數(shù)學僅僅看成是工具的老師。他只會給出大量的公式和呆板的例題;一個把數(shù)學僅僅看成是邏輯體系的教師,他只會依循一種有條不紊卻異??菰餆o味的定義一公里一定理的方式去講授;一個把數(shù)學僅僅看做是智力游戲的老師,他會偏愛刁鉆的難題而忽略基本工夫:一個認為數(shù)學除了包含以上各方面之外還有更豐富內涵的教師,他的教學才會別具一格”。
因此,提高高校數(shù)學教師的文化素養(yǎng)是高校加強素質教育的基本保證。高校數(shù)學教師在教好專業(yè)課的同時,把人文素質教育內容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受到數(shù)學文化的熏陶,學生的思維能力及數(shù)學素質才能得到發(fā)展,才能為終生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學中,我們引導學員從對建筑工程的初步認識,到工程圖紙的識讀,再到工程量的計量,再到工程造價的計價與控制,最后上升到對軍隊基本建設項目全過程的審計;從工程識圖、建筑構造,到工程計價,再到軍隊基本建設審計,這是一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過程。在對部隊調研、對畢業(yè)學員跟進調查的基礎上,我們組織教員進行教學研討,明確了只有通過不斷強化“會識圖、懂構造、精算量、通財務、能審計”這五項核心能力來保證教學質量(圖2)。
1.1培養(yǎng)“會識圖”的能力工程圖是工程界的語言,工程圖的識讀是工程審計人員必備的基本技能之一。工程圖是從理論到實務的媒介,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始終是圍繞軍隊建設項目的圖紙逐漸展開的,要求學員能看懂圖紙。條件下的工程圖紙,不僅僅是紙質的,更多的還有電子施工圖。通過對投影原理和制圖基本規(guī)定的教學,使學員學習和掌握建筑工程圖識讀的方法,體驗和認識工程圖識讀在解決工程審計實際問題中的作用。通過閱讀、繪制建筑工程圖等環(huán)節(jié),增強學員的看圖意識,培養(yǎng)識圖能力。
1.2造就“懂構造”的能力建筑構造課程主要研究建筑物各部分的組合原理及構造方法,一般從基礎、墻體、樓地板、樓梯、屋頂以及門窗等六個基本部分加以講授。由于建筑構造技術與工程實踐聯(lián)系密切,新型建筑材料及構造技術的發(fā)展也日新月異,建筑構造節(jié)點也較為復雜,再加上課堂講授的內容比較抽象,學生要真正掌握這些知識都存在一定的困難。針對這些課堂上較難掌握的內容,我們采取的教學方法是教學廣泛收集素材,以學院現(xiàn)有的建筑為實例進行教學,通過實地觀察這一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了解建筑構造做法。
1.3強化“精算量”的能力從投資估算、設計概算,到施工圖預算、工程量清單計價,再到招投標、工程價款結算與竣工決算等是一個完整而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在內容上表現(xiàn)為前呼后應,連貫性很強,在課程的教學中,我們把這些知識串起來講。要使學員掌握工程預算的編制,達到教學大綱的要求,核心是精通工程量計算的方法。近年來,隨著我國網(wǎng)絡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工程量的計算基本上已用工程計價軟件(如廣聯(lián)達、魯班等)代替了傳統(tǒng)的手算。在條件下,“打鐵還需自身硬”、“萬里之行,始于足下”,先夯實工程量計算的手算能力是基礎,在熟悉計算規(guī)則的前提上再培養(yǎng)學員使用軟件統(tǒng)計計算工程量的能力。首先對建筑面積和各分部分項工程工程量計算的基本原理進行介紹,然后對工程量計算規(guī)則進行講解,重點強化梁、柱、板、墻四大類構件的算量,詳細講解每類構件在各種實際工程情況下的計算。為強化實用性,對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結構(磚混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鋼結構等)分別準備一套工程量清單計價編制的實例,針對工程計量舉辦一次算量大賽,要求學員編制一份完整的施工圖預算文件,要能從一個完整的圖紙案例中計算各個分部分項工程的工程量,使學員將所學的理論知識進行實務性操作。從而強化學員進行工程量計算的實際操作能力,為學員畢業(yè)后勝任工程審計崗位奠定良好的基礎。
1.4深化“通財務”的能力條件下的工程審計離不開財務部門的支持和配合,工程審計人員除了具備工程造價審計的本領外,還必須同時具備工程財務管理的知識。因此,工程審計人員是否通曉財務方面的知識也是衡量培養(yǎng)人才的硬指標??紤]到工程財務的特殊性,通過財務管理學、基礎會計學、施工企業(yè)會計、基本建設會計學等課程的學習與訓練,讓學員熟悉基本建設資金運動的一般規(guī)律,掌握基建財務核算與管理的基本理論與技能,通曉軍隊基建財務方面的知識。
1.5突出“能審計”的能力除著重強調學員理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之外,還要側重審計應用能力的訓練,讓學員形成審計思維方式,從而掌握包括基本建設計劃審計、建設項目準備階段審計、建設項目實施階段審計、建設項目竣工階段審計、建設項目經(jīng)濟責任審計及建設項目績效審計等在內的各階段的審計方法和審計重點。要學員了解軍隊工程審計的程序,包括編制審計計劃,確定審計對象,審計前的準備,下發(fā)審計通知書,實施審計,提出審計報告并征求被審計單位意見,審定審計報告,提出審計意見,做出審計決定,受理復審,管理審計檔案以及條件下的聯(lián)網(wǎng)審計、遠程審計等內容。重點要學會審計目標如何確定,審計重點如何選擇,審計如何實施,審計結果如何運用等。
2培養(yǎng)工程審計人才五種核心能力的措施
為了培養(yǎng)復合型的工程審計人才,必須要完善課程體系,體現(xiàn)以工程技術為基礎、工程法律為依據(jù)、工程經(jīng)濟與管理為核心、工程審計為特色的知識結構[1]。工程審計人才培養(yǎng)應緊密結合人才培養(yǎng)目標,與時俱進地調整課程教學模式,以培養(yǎng)學員創(chuàng)新能力為根本目的,改革現(xiàn)有的教學模式,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互相補充、互相促進,教學上由知識傳授轉變?yōu)槔碚摻虒W和實踐教學有機結合。經(jīng)過前期的探索研究和實踐,改進條件下工程審計人才培養(yǎng)措施的基本思路為:以部隊需求為導向、以勝任崗位任職為目標、以強化實踐技能為保證。
2.1科學定位人才培養(yǎng)目標人才培養(yǎng)目標強調學員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教學不再是單純的傳授知識,而是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學員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人才培養(yǎng)目標力求使部隊需求滲透到課程建設、理論和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以及科學研究的各方面。同時,聘請部隊實踐經(jīng)驗比較豐富的同行來校參與課程設置和教科研項目的共建活動,理論聯(lián)系實踐、知識轉變能力,來構建具有一定先進性并與部隊建設需要的課程教學體系和特色,并完善優(yōu)化課程教學方案。以人為本、以學員為中心、因材施教、挖掘人的潛能,促進學員進行研究式學習。根據(jù)工程審計的特點,教學設計主要要求學員在系統(tǒng)掌握工程識圖以及其他相關的建筑構造、建筑施工技術、建筑材料、軍隊基本建設審計等課程相結合,在教員的指導下,以圖紙為主線,進行系統(tǒng)的、完整的施工圖預算編制,主要是掌握其編制方法,在此基礎上熟悉軍隊基本建設審計的內容和方法,建立其對基本建設審計的感性認識。并通過理論和實踐教學,使學員掌握建筑工程計價的基本原理及土建工程預算的編制原理和“手算、電算”的方法,能獨立、系統(tǒng)、完整地編制工程預算和結算。
2.2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方式方法課堂教學應十分重視充分應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發(fā)揮不同教學方法的長處,以提高學員的學習熱情和效率,提高教學效果。以多媒體技術為代表的教育手段并配合有傳統(tǒng)的黑板教學手段,以增大課堂信息量、提高教學水平和效果。為配合理論教學,可增強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組織參觀實際建筑工程或工程模型。首先要深入了解學員基礎情況,幫助學員制定學習計劃,指導學員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同時學員也及時反饋教學意見,以幫助改進教學。根據(jù)實際需要,可成立工程審計興趣小組,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提供交流平臺。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可根據(jù)課堂實際需要,交叉使用電子幻燈講授、習題講解、課堂討論等方法,以豐富教學內容,活躍課堂氣氛,便于學員理解和鞏固所學專業(yè)知識。此外,在課程教學中還應注重學員的個體差異,發(fā)揮學員的主觀能動性,為學員的個性發(fā)展留下足夠的空間。如采用案例式、啟發(fā)式、互動式教學法等,讓每一位學員都有機會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從而激發(fā)學員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其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應當貫徹在本課程的教學活動當中。堅持以部隊需求為導向、以素質為本位、以能力為核心、以學員為主體,“教、學、做合一”的原則,推行項目教學法,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教學方法,保證教學質量。
2.3強化實踐操作教學環(huán)節(jié)實踐教學不僅是對專業(yè)理論課的應用,更是對學員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預測與決策能力的培養(yǎng)。要想培養(yǎng)學員的專業(yè)技能與專業(yè)素質,簡單的在課程的最后安排幾個學時的專業(yè)實踐教學,其時間顯然是不充足的,不能保證實踐教學的效果。且現(xiàn)有的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沒有針對學員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開設,教學過程往往流于形式,針對性不強。教員必須把握要點,在教學上采用引人入勝的新方法和新技巧。工程審計相關課程涉及工程領域,而工程建設領域各專業(yè)都已實行執(zhí)業(yè)資格認證制度,取得相應等級的執(zhí)業(yè)資格證書方可執(zhí)業(yè),這樣我們在教學中就可以以工程審計所需要的工程造價執(zhí)業(yè)資格考試為牽引,因而使本專業(yè)的授課具有獨具一格的特色。本類課程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學以致用,培養(yǎng)學員在實際工作中的操作能力。這些課程多以工程實例為基礎,讓教員、學員充當“造價工程師”的角色,設身處地地從“造價工程師”的角度出發(fā),參與工程實例中工程量的計算,帶著問題學習,增強實用性。
2.4利用網(wǎng)絡課堂教學平臺及時準確地完成工程預算的編制,這是工程建設的基本要求,也是決策優(yōu)化、公平競爭的基礎。然而,采用傳統(tǒng)的手工方法編制工程概預算卻是一項相當繁瑣的工作,如大中型工程項目的工程預算編制依據(jù)之廣、定額數(shù)據(jù)抄錄量之多、表格計算量之大、核算工作量之巨、數(shù)據(jù)分布面之廣、編制時間表之緊,皆非常人所能理解、體會的[2]。目前,用計算機軟件編制預算代替?zhèn)鹘y(tǒng)的手工操作,這一工程預算編制的重大革新是大勢所趨[2]。加強對工程造價軟件的推廣和應用,讓學員在以后的工作中能適應工程審計的要求。在課程網(wǎng)絡教學綜合平臺,設置有答疑討論區(qū)。學員在討論區(qū)不僅可以隨時提出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任何疑問,由教員及時回答,而且討論區(qū)有許多同學的和課程有關話題的討論,大家紛紛踴躍跟帖,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網(wǎng)絡課堂答疑討論區(qū)的開設,很好的拓寬了課程學習維度的同時,又極大的活躍了課后學習的氛圍。課程作業(yè)都是由教員在網(wǎng)絡學堂,學員在完成之后亦可通過網(wǎng)絡學堂提交。此外,網(wǎng)絡教學平臺附有許多和課程有關的資料以及相關專業(yè)網(wǎng)站的鏈接供學生有選擇性的查閱,使課堂教學向課外延伸(圖3)。
2.5改革課程考試考核方式條件下的課程考核方式也應發(fā)生變化,考試內容應以考核學員動手能力為主,考試方法由閉卷改為開卷。課程教學的學時和考核標準應合理設置,本類課程的考核標準,可采取541式,即期末考試成績占50%,課堂討論發(fā)言、實踐活動表現(xiàn)等占40%,平時作業(yè)、考勤等占10%。由于工程審計會隨著類型、地域不同而發(fā)生的變化,尤其是市場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帶動了定額的不斷變化,因此工程審計類課程的教學較之其它課程更為艱巨和復雜,期末考試并不能很好反映學員學習的效果。行之有效的做法是:廣收博覽建設市場信息(規(guī)范文本、建設文件、市場價格、定額指標等),經(jīng)系統(tǒng)化處理后充實到教案講稿的相應章節(jié)中,并且及時地融入課堂教學中,在教學過程中隨堂提問,根據(jù)回答情況和實踐環(huán)節(jié)中的表現(xiàn)給出平時成績。期末考試卷面內容包括理論教學方面的基本原理方法,注重學員基礎知識的掌握和應用。通過考試內容與方法的改革,調動了學員參與實踐教學的積極性,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