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體育科學研究方法實驗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英語課堂;教學實效性;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18(2012)09—0391—02
英語課堂教學實效性主要包括、效果和效率兩方面。英語教學實效性就是教學效果的實現和教學效率的提高。英語課堂教學觀認為,學生作為教學對象,是英語課堂教學的基礎。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教學活動和交際。教師應該以自主教學為主,采取體驗式和建構式課堂教學模式,以此提高學生綜合英語的運用能力。[1]英語課堂教學實效性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所學知識,并將所學知識內化。英語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提高是英語教師的目標,幫助學生在課堂上掌握所學英語知識。
一、合理分配英語活動
英語課堂教學的時間有限,教師和學生為了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必須付出一定強度的勞動。英語課堂教學就是對有限時間內教學活動緊張程度的把握,充分發揮英語教師的教學能力,開發學生的最高潛能。英語教學強度過低就會造成教學時間的浪費,反之亦然。因此,英語教師合理地安排英語活動,既滿足學生的英語學習需求,又可以為學生提供英語練習平臺。
結果反饋:上述教學方法完全忽視了學生對英語知識的需求。上述方法的目的是讓教師示范,學生跟讀,然后再對學生進行詢問,并讓部分學生示范,糾正學生的發音。上述教學方法持續時間為3分鐘,但是平均每人只能訓練8遍左右,不能實現熟練掌握的程度。因此,上述教學方法需要增加訓練強度,延長全班朗讀的時間。
改進反饋:學生都對英語具有很強的好奇心,教師第一次上課的時候,要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進,增強學生的好奇心,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3分鐘的英語活動,既調節了英語課堂氣氛,又增加了學生的開口次數。改進后的英語活動,使得全班開口頻率增加一倍。從英語語言學習角度來說,英語學習實效性與學生復現率的高低有關。在英語活動過程中,學生通過朗讀、拼讀和動作等方式,增加了對英語知識的理解,深刻地掌握了英語知識的內涵。英語教師通過循序漸進的方法,使得學生廣泛參與到英語教學過程中。同時,英語教師通過觀察學生的反映,通過適當的動作,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熱情。
二、重視傳授語法知識
英語教師應該重視語法知識的傳授,讓學生了解英語單詞和造句的規律,加深學生對英語知識的了解和語言能力的提高。傳統英語知識的傳輸,有效地避免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彎路,提高英語課堂的實效性,減輕學生的英語學習負擔。例如,現代進行時語法的學習,可以采用專項突破法,幫助學生總結和歸納語法規律。在現代進行時語法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專研的能力。這樣既有利于學生掌握正確、科學和恰當的語法知識,又提高學生英語語言應用能力。同時,英語教師可以列舉一些貼近生活的語法,促進學生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中掌握英語知識,對英語語法產生濃厚的興趣,提高英語學習的實效性。
三、更新教學理念
英語教師要轉變教育理念,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教育中心,避免出現過重看待語法和詞匯的現象。[2]同時,英語教師應該重視學生英語交流能力的培養,依據學習目標和教學任務改進教學模式,并完善新教學模式的教學標準。英語新課標提出任務型教學和研究性教學兩種模式。任務型教學是英語教學的全新模式,其將英語教學目標融合到英語教學活動中,在學生完成英語任務的同時,掌握英語知識。另外,任務型教學模式可以提高學生英語的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簡單地說,任務型教學模式就是學習與應用的結合,在應用中掌握知識,在學習中側重應用。任務型教學模式以學生為教學中心,通過師生活動和學生合作來掌握英語交際能力。研究性教學模式是最近幾年興起的模式,其主要指學生在英語教師的指導下,培養學生英語的研究能力,以此加深對英語知識的理解。在研究性教學模式中,學生不需要英語老師的傳授和教導,只需要老師的指導。研究性教學模式注重學生的學習實踐和英語知識的應用。研究性和任務型教學模式的有機結合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真正意義上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兩種教學模式可以依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學習經歷,創造良好的交際環境,設計合理的教學任務,讓英語學習更加貼近生活。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通過學習、參與、合作和實踐等方式,實現英語教學的預期目標,感受英語學習中的樂趣,在不知不覺中提高自身的英語知識應用能力。
四、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提高英語實效性的主要手段,其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對英語學習起著導向和推動的作用,甚至影響學生的智力發展和認識過程。英語教學過程中興趣的強弱直接影響英語教學的成敗。例如,在英語教學課堂上,教師可以向同學介紹英語的重要性,讓學生了解英語學習的意義。英語教師通過富有感情的英語演講,讓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興趣。同時,英語教師可以在英語課堂上播放具有代表性的英文歌曲,讓學生了解英國的風土、人情、習俗、文化和地理等。[3]英語教師應該用自己的行動去感染學生,讓學生看到老師的言行、舉止和談吐,在學生心中留下落落大方的良好形象。良好的形象有助于英語教師的教學,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一旦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遇到任何困難,教師應該進行正確的疏導,幫助學生樹立信心。[4]英語教師應該幫助學生總結經驗教訓,不能在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進行埋怨,防止學生失去英語學習的信心。另外,英語教師既要發揮英語知識的內在力量,又要通過自身的人格和品質去感染學生。因此,英語教師既要關注學生英語作業的完成情況,又要關系學生的思想情況。英語教師應該與學生成為朋友,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一旦學生和英語教師成為朋友,學生就會喜歡上英語,英語學習興趣就會得到提高,英語課堂教學實效性也會得到提高。
五、運用多媒體技術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技術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多媒體技術標志著英語教學手段的現代化,是計算機技術與英語教學的有機結合,可以大大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多媒體技術可以幫助英語教師創立語境,讓英語教學更加新穎,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多媒體技術通過音形并茂,動靜結合,刺激學生的視覺和聽覺,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轉變學生的思維模式。[5]多媒體技術可以大大提高英語教學內容的感染力,提高學生參與英語活動的積極性。多媒體技術可以轉變傳統的思維模式,使得教學中心從教師向學生轉變。多媒體技術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視、聽、說等感官,實現傳授知識、開發智力和培養能力的預期目標。
多媒體技術通過科學、合理的組織方式,將英語知識進行分解,降低英語知識的復雜程度,減少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負擔。同時,多媒體技術可以增加教師對教學內容的控制,實現因材施教,便于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理解。另外,多媒體技術可以讓英語知識更加直觀、形象和多變,優化英語教學,增加英語課堂的知識量,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英語教學是一項長期工作,英語知識的傳授和學生能力的培養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英語教師不能過于心急,應該長期關注和培養學生的英語能力。[6]從某一角度來說,教育就是致力于現在,關注于未來。英語教師應該不斷進行教學反思,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和內涵,以此來提高英語教學水平。英語教師不斷完善教學設計,改進教學方法,制定滿足學生需求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規劃,從實際角度提高英語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馬瀟瀟.提高英語教學實效性方法之我見[J].教育藝術,2009,(7):47—49.
[2]王靜.如何增強英語教學的實效性[J].考試周刊,2011,(2):153—154.
[3]魯子問.中學英語教育學[M].中國電力出版社,2005,(11).
[4]林培英.課堂決策—中學教師課堂教學行為及案例透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
【關鍵詞】會計專業;理實一體課程;教學方法體系
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是國內近幾年來本著職業技能人才培養的特點而明確提出的職業學校教學模式,經過這幾年的探索,職業院校對理實一體化教學有了廣泛的共識,更強調理論與實踐的融合,但采取那些有效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就目前而言,高職院校對理實一體化課程教學方法的研究與實踐,都處于起步階段,特別是會計專業還處于空白階段。如何按照理實一體課程的要求,采取有效的教學方式方法組織課堂教學,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應是會計教學急需解決的問題。
1.構建會計專業理實一體課程教學方法體系的必要性
(1)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解決了分段教學模式中所存在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技能在知識上不連貫、不銜接等問題;特別是通過現代教育手段和方法,既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又培養了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活躍了課堂氣氛;保證了學生在學中求樂、在樂中求學。
(2)能把抽象而枯燥的理論知識科學地、有效地轉化到生動而有趣的實踐過程中去,在實踐中加以理解與把握,使學生從實踐中得到感性認識,并將感性認識自覺地上升為理性認識,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使整個教學過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能有效地將專業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讓學生直接在課堂上學到今后就業所必須的操作技能,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參與,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增強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對提高教學效果,增強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具有積極意義。
(4)能有效地提高師資隊伍的理論水平和實際操作能力,并能在教學過程中促使教師不斷地去鉆研教學方法,不斷地去掌握新知識、新技術,以此來滿足教學所需,從而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
(5)使教師在理實一體化的課程模式下,將理論與實踐融為一體進行組合教學,使學生更加形象、直觀地理解和掌握所學內容,真正做到在學中做、做中學、教學做一體化,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學習效果。
2.構建會計專業理實一體課程教學方法體系的原則
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學方法體系由兩個基本部分構成:一是理論性教學方法;二是實踐教學方法。
高職教育的理論性教學方法適應理論性教學要求,注重知識、技能的傳授和掌握,強調理論修養和知識創新。包括講授教學法、閱讀理解法、比較法、小討論法、案例教學法、演示教學法、練習教學法等。
高職教育的實踐性教學方法要體現技能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理念,注重實踐能力的訓練與養成。包括情境教學法、角色扮演法、任務驅動、典型案例法、合作教學法等。
對于會計專業理實一體課程,要按照高職學生的特點和認知規律來設計課程、安排教學;要遵循構建學習觀、行動引導教學法組織課堂教學,實現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要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方法進行教學,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體現“能力目標、任務訓練、學生主體”的總要求,并使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做到教學做一體化。特別是對于較難理解的理論知識,要在做中很好的理解與把握,直至會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研究與實踐,將會計專業理實一體課程的教學內容歸納為五大類,同時本著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增強教學方法的趣味性、直觀性、可重復性、激勵性,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使學生通過親自模擬體驗、自己獲取信息、總結歸納相關知識,掌握職業技能,構建屬于自己的經驗和知識體系的原則,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有針對性的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以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3.會計專業理實一體課程教學方法體系的構建與實施
通過多年的教學研究與實踐,將會計課程的教學內容歸納為五個方面,并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
3.1名詞、概念
采用閱讀理解的方法進行教學。即先讓學生自己閱讀理解、找關鍵詞,并讓學生代表發言,然后由教師進行點評、并進行分析歸納。
例如:會計科目:對會計要素做進一步分類形成的核算項目。
學生找出了并記憶理解了關于“會計科目”的關鍵詞――核算項目,也就很好的理解并把握了會計科目具體的內涵。
對于某一些重要的名詞、概念,高職學生可以不清楚為什么,但至少知道是什么。
3.2特點、特征、關系
采用比較法、小討論進行教學。
首先讓學生回憶已學過的知識,并且在學習了所涉及的兩個或多個問題之后進行對比、歸納總結。通過對比分析,找出其相同點或不同點。
例如:增值稅與營業稅的相同點或不同點。必須在學習了兩個稅種后,才能進行分析歸納總結。
二者的相同點,都是流轉稅,在一定時期,實現了營業收入,不論是否盈利,都要納稅。
二者的不同點,增值稅是價外稅,一般可以實行進項稅抵扣,不重復納稅;營業稅是價內稅,按實現的營業額直接計算稅金,存在著重復計稅的情況。
3.3法規政策(準則、原則等)
對于國家的法規政策,是我們從事具體專業工作的準則,教師主要通過典型案例教學,讓學生準確理解把握法規政策的精髓,以此指導學生未來的專業崗位工作。
例如:企業發生的業務招待費的核算。
按照規定:對于企業發生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業務招待費支出,要按照實際發生的60%列入本期管理費用,但最高不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的5‰。
實際教學中,教師首先在多媒體上呈現出“稅法規定”,然后例舉企業典型會計案例,并提出具體任務要求,讓學生分組討論、自己動手完成。
作為一名會計核算人員,首先必須清楚國家關于業務招待費核算的有關規定,然后才能保證核算的正確。
通過案例教和學,讓學生在做中體會、理解、把握國家有關的具體法規政策的規定,從而使學生能夠準確地按照國家有關的法規政策的要求去從事今后的實際工作。
3.4工作過程(工作程序或辦事程序)
一般采用圖表演示法,讓學生首先清楚某一項工作的具體程序,然后展現具體的工作內容。
例如:出差借款業務流程。
第一步,由借款人填寫借款單。
第二步,由借款人(或經辦人)將借款單交由部門領導簽字。
第三步,主管會計審核簽字。
第四步,單位主管財務領導審批簽字。
第五步,出納員根據審核后的借款單支付現金。
第六步,會計人員根據審核無誤的借款單做會計處理。
3.5崗位工作內容(崗位工作任務)
主要采用情境教學法、角色扮演法、任務驅動、典型案例法、合作教學法等方法進行組合教學。
例如:《納稅實務》課程,就是培養企業報稅員。作為一名報稅員的工作:
第一,要準確計算企業一定時期應繳納的各種稅額。
第二,填報其相應的稅務報表。
第三,實習網上報稅及繳納稅款、或者去稅務部門的報稅大廳報稅及去銀行繳納稅款。
對此,教師采用一個企業的納稅案例,我們的每一名學生就是一名具體的企業報稅員。
為了使每一名學生都能參與報稅工作之中,我們一般采用學生分小組合作來完成。
一、課題研究的三大優勢
課題將充分利用新作文雜志社廣泛聯系各個層次的作者,聯系一線老師及一線中小學、高校作文教育教學專家的作者資源與專家資源優勢,為課題提供精到實用的學術信息支持;將發揮雜志發表推廣的媒體優勢,為課題研究的新鮮思想觀點、新鮮經驗做法提供第一時間推廣傳播支持;將依托新作文雜志社隸屬山西出版傳媒集團的出版平臺與課題研究同步開啟課題研究階段性、總結性出版計劃,動態出版生成課題研究專著等課題成果。
二、課題研究的三對關鍵詞與三大基本方向
第一對關鍵詞是:梳理與總結。與之對應的一大方向是全面梳理活躍在當下中小學作文教學實踐中的方法與內容,思想與流派,為宏觀上把脈中小學作文教學的現狀提供切實的依據。第二對關鍵詞是:研究與推廣。相應的方向是選擇寫作學界、作文教學界前沿的理論與體系,研發先進理論與教學一線實踐對接,推廣可行方法與途徑,實現科研理論向教學實踐的產業化轉變。第三對關鍵詞是:創新與發展。與之對應的方向是集大家智慧,百花齊放,催生更為新鮮的作文教學新理念、新方法。
三、課題研究的主要范疇
1.作文教學目的、原則研究
新課標所制定的作文教學目標與作文教學實踐距離研究,微觀課時、單元、學期、學年作文教學目標的設定及結構研究,以“自悟”為目標的作文教學目的研究。
動力學原則、先放后收原則、自悟原則、大量讀寫原則、因材施教原則、因地制宜原則、個性化原則等。從這些原則中查找最根本、最普適的規律,并進行概念的準確界定。
2.作文教學內容與過程研究
興趣、主題、結構、語言、語感、思維、文體、技法訓練與方法研究,作文過程中思維外化與內化對比研究,作文基本功構成及提高研究。
作文步驟研究,作文教學階段整體目標、知識結構及序列安排研究。
3.作文課堂組織研究
課堂實施過程研究,不同地域、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經濟發展環境下作文教學的因材施教問題研究。課堂結構、課堂組織形式類別、個別輔導、小課堂、大課堂等。
4.作文教學教材研究
各類(含社會培訓)作文教學教材特點及各自適用情況分析研究,作文教材編寫與使用的應用原則研究,不同作文教材應用策略對比研究。
小學、初中、高中作文教材內容編排序列研究,小學、初中、高中各類相關訓練的銜接研究,教材的結構、內容、容量、呈現形式研究。
5.作文教學教師研究
作文教師素養的構成研究,作文教師素養的提高途徑研究,專職與非專職作文教師教學效果對比研究,不同教學風格與方法的教師對學生的影響研究。
6.作文教學資源研究
家長、學校教學資源,作家、教研機構等社會智力資源,作文教輔圖書資源,作文專業報紙、雜志資源等諸多作文教學資源的優勢與不足,開發與利用研究。
7.作文教學評價研究
作文評價的方法與途徑研究,作文評價中的道德因素介入研究,作文評價的結果使用研究。作文升格的標準、方法研究。
8.現作學前沿理論與實踐推廣研究
言語生命動力學理論與實踐推廣,非構思寫作學理論與實踐推廣,題型寫作理論與實踐推廣。
9.傳統寫作及寫作教學理論批判與借鑒研究
葉圣陶、張志公、呂叔湘、梁啟超、朱自清、張中行等作文教學理論研究
10.現代心理學、腦科學、思維科學與寫作教學關系研究
作文教學中的左右腦協同思維的策略研究,中國人獨特語言區對于作文教學的影響研究,學生語言發展心理進程對寫作能力的影響,寫作思維學研究。
11.作文教學新媒體教學手段研究
作文教學軟件的開發與應用研究,網絡時代作文教學的新特點與新方式研究,作文報刊對學生作文水平的影響研究。
12.作文考試與日常作文訓練研究
小學作文考試與學生作文心態能力發展影響研究,中考作文研究,高考作文研究,中高考作文與日常作文訓練的關系研究。
13.各級各類作文培訓專項研究
培訓的規模,教材,方法,時間,效果,影響等研究。
14.作文教學流派梳理
建國以來形成的各種作文教學與實驗研究。
15.國外及港臺作文教學研究
美國、日本、韓國、英國、新加坡、臺灣、香港作文研究。
16.讀寫直通策略與方法研究
在閱讀教學中滲透作文學法的指導研究,以作文教學為主體促進學生語文素養全面提高的對比研究。
17.作文教學跨門類借鑒研究
其他學科對作文的影響與借鑒研究,音樂、美術、戲曲、電影、電視等藝術門類對作文教學的借鑒研究。
18.涵養、自悟、自修、自審、自改、內生作文動力培植研究
對學生內在文化修養、道德修養、非智力因素養成的研究,自悟、自修、自審、自改能力養成研究,寫作動力內在的自生長形成機制研究。
四、子課題申報條件
1.本著雙向選擇、自愿參加、相互支持、共同發展的原則,履行必要的審批手續,申報子課題,成立課題組。
2.子課題組負責人要有較強的作文教育教學和一定的教科研能力。原則上要求具有小教高級、中教高級、大學副教授以上職稱,具備較高的科研組織指導能力。子課題組負責人必須是子課題研究的實際主持者和指導者,并在實驗研究中承擔實質性任務。
3.子課題組負責人所在的單位,必須領導重視,建立相應的組織系統,有完成子課題組研究任務的相應專業力量。
4.具備相對穩定的作文科研教改隊伍和組織機構,并設置固定專員和總課題組定期聯絡、溝通、匯報工作。
5.除執行本方案的各項規定之外,還要遵照總課題組的相關要求,履行應盡的義務和責任。
五、子課題的申報立項、開題、培訓
1.各學校在總課題研究的框架內,自主選擇子課題的研究目標和內容,制定課題研究計劃。(子課題選題指南見附件一)
2.填寫《中小學作文教學法理論與實踐研究》子課題申報表,一式四份加蓋公章后交總課題組秘書處。子課題申報截止日期至2012年12月底(子課題申報表見附件二)
3.由總課題組組織專家完成對參加子課題學校的資格立項審定。
4.陸續審定合格的學校統一參加總課題組召開的課題立項開題培訓會議(時間及地點另外通知),屆時統一頒發“十二五”科研課題立項證書及課題學習資料。
六、課題的組織管理
為了認真抓好課題研究,落實總課題與子課題研究實施方案,由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分會秘書處《中小學作文教學法理論與實踐研究》總課題組負責課題的管理工作:負責制定總課題研究方案,負責對子課題研究方案進行審定,對研究成果進行審核;組織對子課題的研究進行指導、培訓、評估、檢查;由總課題組秘書處承辦課題的學術交流、研討活動和成果推廣等活動。
本課題管理采取目標管理與過程管理相結合,集中管理與區域管理相結合的方式。總課題組依據課題進展情況組織相關的研討、培訓、交流、考察;各地區的子課題學校也可以自行組織相關活動,邀請總課題組給予指導與支持。
總課題采用公開申報、審批、分子課題研究方式,鼓勵各子課題承擔學校和個人以校為本,切實優化研究過程。希望研究者樹立成果意識,注重課題研究對教育教學工作的實際效果。一般情況下,承擔子課題研究時間為2~4年。
希望參與單位自愿給予總課題一定的研究經費支持,額度由雙方協商決定。
七、《中小學作文教學法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組秘書處聯系方式
曹 韌:0351-5256554 15535812691
聶艷宏:0351-4195579 13203419770
曹曉花:0351-5256564 15034062154
張東萍:0351-5256564 13754818519
附件一:《中小學作文教學法理論與實踐研究》子課題申報指南
附件二:《中小學作文教學法理論與實踐研究》子課題申報表(附件二略,該表可登陸新作文網站省略下載。)
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
附件一:
中國教育學會“十二五”教育科研規劃課題
中小學作文教學法理論
與實踐研究
子課題申報指南
一、作文教學目的、原則研究
1.新課標所制定的作文教學目標與作文教學實踐距離研究。(小學、初中、高中)
2.微觀課時/單元/學期/學年作文教學目標的設定及結構研究。(小學、初中、高中)
3.以自悟為目標的作文教學目的研究。
4.作文教學原則研究。
二、作文教學內容與過程研究
5.興趣、主題、結構、語言、語感、思維、文體、技法等作文內容分類訓練方法研究。(小學、中學)
6.學生作文基本功構成及提高研究。
7.作文教學階段整體目標、知識結構及序列安排研究。(小學、初中、高中)
三、作文課堂組織研究
8.不同地域、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經濟發展環境下作文教學的因材施教問題研究。
9.作文課堂結構、課堂組織形式類別、個別輔導、小課堂、大課堂等研究。(小學、初中、高中)
四、作文教學教材研究
10.社會作文培訓教學教材特點及各自適用情況分析研究。
11.人教版語文教材中作文教學教材特點及適用情況分析研究。(小學、初中、高中)
12.蘇教版語文教材中作文教學教材特點及適用情況分析研究。(小學、初中、高中)
13.語文版語文教材中作文教學教材特點及適用情況分析研究。(小學、初中、高中)
14.作文教材編寫與使用的應用原則研究,不同作文教材應用策略對比研究。(小學、初中、高中)
15.作文教材內容編排序列研究。(小學、初中、高中)
16.小學、初中、高中各類作文相關訓練的銜接研究。
17.作文教材的結構、內容、容量、呈現形式研究。(小學、初中、高中)
五、作文教學教師研究
18.作文教師素養的構成研究,作文教師素養的提高途徑研究。(小學、中學)
19.專職與非專職作文教師教學效果對比研究。(小學、中學)
20.不同教學風格與方法的教師對學生作文寫作影響研究。(小學、中學)
六、作文教學資源研究
21.家長作文教學資源開發與利用策略、方法、效果研究。
22.學校非語文教師作文教學資源開發與利用策略、方法、效果研究。
23.作家、團體、教研機構等社會作文教學資源開發與利用策略、方法、效果研究。
24.作文教輔圖書作文教學資源開發與利用策略、方法、效果研究。
25.作文專業報紙、雜志資源等諸多作文教學資源的優勢與不足,開發與利用研究。
七、作文教學評價研究
26.作文評價的方法與途徑研究,作文評價中的道德因素介入研究,作文評價的結果使用研究。
27.作文升格的標準、方法研究。
八、現作學前沿理論與實踐推廣研究
28.言語生命動力學作文理論與作文教學實踐推廣運用研究。
29.非構思寫作學理論與作文教學實踐推廣運用研究。
30.題型寫作理論與作文教學實踐推廣運用研究。
31.――寫作理論與作文教學實踐推廣運用研究。
九、傳統寫作及寫作教學理論批判與借鑒研究
32.葉圣陶作文及作文教學思想的批判與借鑒研究。
33.張志公作文及作文教學思想的批判與借鑒研究。
34.呂淑湘作文及作文教學思想的批判與借鑒研究。
35.梁啟超作文及作文教學思想的批判與借鑒研究。
36.朱自清作文及作文教學思想的批判與借鑒研究。
37.張中行作文及作文教學思想的批判與借鑒研究。
38.――作文及作文教學思想的批判與借鑒研究。
十、現代心理學、腦科學、思維科學與寫作教學關系研究
39.作文教學中的左右腦協同思維的策略研究,中國人獨特語言區對于作文教學的影響研究。
40.現代腦圖研究成果在作文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41.學生語言發展心理進程對寫作能力的影響及教學策略研究。
42.寫作思維學研究。
十一、作文教學新媒體教學手段研究
43.作文教學軟件的開發與應用研究。
44.網絡時代作文教學的新特點與新方式研究。
45.各類作文報刊的優勢、特點以及對學生作文水平的影響研究。
十二、作文考試與日常作文訓練研究
46.小學作文考試與學生作文心態能力發展影響研究。
47.中考作文研究。
48.高考作文研究。
49.中、高考作文與日常作文訓練的關系研究。
十三、各級各類作文培訓專項研究
50.小學作文民間培訓的內容、方法、教材、規模、時間、效果、影響等研究。
51.中學作文民間培訓的內容、方法、教材、規模、時間、效果、影響等研究。
十四、作文教學流派梳理
52.――作文(法)專題研究。
十五、國外及港臺作文教學研究
53.美國作文教學研究。
54.日本作文教學研究。
55.韓國作文教學研究。
56.英國作文教學研究。
57.臺灣作文教學研究。
58.香港作文教學研究。
十六、讀寫直通策略與方法研究
59.在閱讀教學中滲透作文學法的指導研究。
60.以作文教學為主體促進學生語文素養全面提高的對比研究。
十七、作文教學跨門類借鑒研究
61.學科作文研究。
62.不同藝術門類對作文教學的借鑒研究。
十八、涵養、自悟、自修、自審、自改、內生作文動力培植研究
63.學生內在文化修養、道德修養、非智力因素養成與作文關系的研究。
64.學生作文自悟、自修、自審、自改能力養成研究。
65.寫作動力、動機內在自生長形成機制研究。
申報者可以以某一地區教科研部門為單位申報區域性課題;也可以以學校為單位申報學校課題;還可以個人單獨申報個人課題。
上述課題供申報者參考,申報者可以結合本單位或個人的實際情況,在總課題總的研究方向的前提下,自行擬定課題進行申報。
上述課題從18個大的研究方向分解出60多個子課題,申報者可以結合自己的研究條件,將子課題進行合并,選擇大的研究方向為研究范疇進行申報。
關鍵詞 液壓傳動 教學 FluidSIM軟件 MOOC 微視頻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x.2016.12.054
Abstract Hydraulic drive as a practical course, in the teaching of hydraulic transmissio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for more abstract and complex content is difficult to make students understand thoroughly.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technology,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adopted modern new educational methods to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efficiency, such as simulation software and video teaching.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m in the actual teaching examples or applications, and analyzes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for the use of modern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hydraulic transmission course.
Keywords hydraulic transmission; teaching; FluidSIM software; MOOC; micro video
液壓傳動是一門涉及機械、電子、控制等多學科重要的專業課程,以其高效率、高精度、高性能的特點廣泛應用于汽車、船舶、航空航天等各個領域。①②隨著多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在多媒體教學基礎上使用仿真軟件、微視頻和網絡課程進行輔助教學不斷在高校中普及。本文分別介紹了這些現代教育手段的特點,通過教學實例介紹它們的應用方法,分析對比優點和缺點,提出建議。
1 Simulink簡介及應用
1.1 Simulink軟件簡介
Simulink由美國Mathworks公司推出,屬于Matlab的一框圖仿真工具,可以進行動態系統建模、仿真和綜合分析的集成環境。③在Simulink中提供了許多基本數學模型,使用者將所需的功能模塊拖出模型庫,通過直觀的鼠標操作,就可構造出需要仿真的系統。憑借Simiulink圖形化操作、清晰的仿真流程結構可以靈活地對液壓元件或系統、回路的特性進行模擬仿真。通過scope模塊能直觀地看到結果,并可通過改變參數來觀察系統中發生的變化。
Simulink是通過建立數學模型,直觀展示系統中各類數據曲線,如時間、壓力、行程等動態響應曲線。并通過對參數的改變,觀察響應曲線的變化,以此來讓學生對液壓元件、液壓系統的性能參數進行直觀的了解學習。因此Simulink更偏向于輔助在課堂中對微觀理論知識教學。
1.2 Simulink教學實例
以進口節流調速液壓回路為例,運用Simulink軟件可以對系統中液壓缸響應進行仿真,其示意圖如圖1所示。
建立好數學模型后,利用Simulink中提供的求和運算模塊、微分子模塊等各類功能模塊建立其仿真模型,如圖2。
圖2可以得到回路在不同節流閥通流截面積下的液壓缸速度響應曲線。通過在Simulink中進行仿真模擬,并對其中參數做出更改再進行多次模擬對比,可以將枯燥的理論變得更加生動,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各參數對液壓回路的影響。
1.3 Simulink教學建議
Simulink進行液壓傳動仿真首先得建立數學模型或傳遞函數,建立子系統后合成總系統。雖然其操作方法比較直觀和方便,但是需要強的專業知識基礎和較好的數學功底,其仿真內容一般用于優化結構參數,相對于學生來說比較晦澀難懂。在液壓傳動的教學過程中,可以使用Simulink進行拔高教學,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加以進一步的培養。
2 FluidSIM簡介與應用
2.1 FluidSIM軟件簡介
FluidSIM軟件由德國Festo公司開發,是專門用于液壓與氣動方面的模擬仿真軟件。FluidSIM同樣為圖框操作,其軟件界面直觀,仿真時只需要從元件庫中將元件拖出,使用鼠標進行連接操作后即可完成油路仿真的建立。FluidSIM可以查找回路存在的斷點并標出,從而能夠在設計完回路后,驗證設計的正確性,并演示其動作過程。④和Simulink通過建立數學模型的仿真不同,FluidSIM是通過建立回路圖,對液壓系統的動態運行過程進行仿真。在FluidSIM中可以直觀地看到液壓閥的啟閉,液壓缸的往返運動,油路的走向、各液壓元件的動作都能清晰、動態地顯示出來。所以FluidSIM在教學中,能直觀地幫助學生理解液壓元件、分析、設計回路。
2.2 FluidSIM教學應用
由于FluidSIM有著直觀,簡便的特點,它在可以在液壓傳動教學中有許多發揮之地。FluidSIM自帶有100多種液壓元件的原理作用說明、液壓圖標、詳細運作動畫和實物圖。在對液壓元件的教學中,利用軟件可以詳細展示各類元件的結構,對于復雜的元件結構,軟件中清晰明了地以不同顏色標出。此外點擊“工作原理”菜單,能以動畫的形式演示液壓元件的工作過程,學生就能對其原理有著直觀的理解。并在“元件說明”菜單中附有對元件的技術說明和實物照片,補充學生對元件的而在典型液壓回路和系統分析的教學中,FluidSIM也有著很多應用。FluidSIM能動態展示液壓回路的運作過程,并可以手動或自動進行換閥,每種油路的走向都能清晰動態地展示出來,免去了教師抽象的講解,大大提高了上課效率,學生也能更直觀地理解回路運作原理。⑤
在課下自主學習或是實驗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直接在FluidSIM中進行回路繪制和模擬,免去了使用紙筆的作圖時間,在提高效率的同時,軟件可以為學生自動找出回路中的錯誤以改正和完善。
2.3 FluidSIM教學建議
FluidSIM軟件操作簡單,借助軟件很容易仿真出液壓回路的動作過程,仿真過程直觀易懂。其仿真內容相對比較宏觀,不屬于深層次的數據仿真,非常適合用于液壓傳動的基礎內容的教學工作,可以對多數學生進行廣泛的應用,對于幫助學生理解、分析、設計回路或系統有著非常好的效果。
3 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MOOC)與微視頻教學
3.1 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MOOC)簡介
MOOC是大規模的網絡開放課程,是為了增強知識傳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協作精神的個人或組織的、散布于互聯網上以視頻為主的開放課程。⑥借由網絡的幫助MOOC的資源非常多元化,其學習工具和內容包羅萬象、豐富且非常新穎。并且它突破傳統課堂時間地點的拘束,學習者不管何時何地通過互聯網就可以進行學習。MOOC的受眾面非常廣,并且需要學習者有較強的自主學習意識。
3.2 微視頻教學
微視頻是指將教學內容錄制成為一段短視頻,長度一般在10分鐘以內。其內容可以是實驗實踐也可以是動畫解析。因為微視頻內容比較精簡之所以其目的性較強,知識點明確,科學性規范性強。
3.3 MOOC和微視頻在液壓傳動中的教學應用和建議
MOOC和微視頻的教學手段都以視頻為主要載體,其表現形式是動態的、具體形象的。對于液壓傳動課程來說這種教學方式既幫助老師能夠更加生動,形象地展現出在課堂上無法實際操作的內容,同時又真實地記錄了教學內容,方便學生能夠隨時隨地反復學習。視頻教學可分為:課前用微視頻,主要功能是講解基礎知識點,與課堂結合,為學生討論做準備;課中微視頻:豐富資源,增強體驗,起著增加和補充課堂內容的作用;課后為視頻:輔導學生,培優不差,主要糾正難點、易錯點。
3.4 MOOC和微視頻在液壓傳動中的教學應用和建議
通過MOOC和微視頻能為教師開辟一條新的教學路徑,又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了平臺。教學過程中將液壓系統或是元件內部結構等一般課堂上無法呈現出來的內容錄入視頻,即幫助了學生快速理解原理重點難點,課后學生也依靠視頻教程進行鞏固和復習。其最大優點在于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就可以為學生提供教學服務,對于學習積極性強的學生會起到極佳的效果。
4 結論
各種仿真軟件、微視頻及MOOC能大大提高液捍動課程教學工作效率,快速幫助學生理解理論知識,讓抽象的內容變得直觀而形象,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液壓元件和液壓回路或系統的原理特性。這些現代教學手段著相對于傳統教學更直觀、方便的優勢,是液壓傳動教學中一條可以深入探索的道路。本文通過對比了解FluidSim、Simulink、微視頻及MOOC在液壓傳動教學中的應用和特點,分析它們的優勢所在并提出了針對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建議,嘗試將現代教學手段引進液壓傳動教學中,為提高學生理論學習效率,培養綜合能力做出努力。
上海理工大學教師教學發展研究項目(J201621)
注釋
① 胡增榮,李曉村,吳明,劉鑫培,張衛華,楊娜.“卓越工程師計劃”背景下液壓與氣動課程的改革[J].液壓氣動與密封,2014(8):1-3.
② 錢振華.基于FluidSim 的液壓與氣動課程仿真教學研究[J].液壓氣動與密封,2009(4):25-27.
③ 石紅雁,許純新,付連宇.基于Simulink 的液壓系統動態仿真[J].農業機械學報,2000(9):94-96.
④ 王青.FluidSIM 在液壓與氣壓傳動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信息,2008(34):300.
關鍵詞:畢業論文 實驗 體育教育專業 科研方法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643(2013)04-0044-03
1、引言
高校是培養體育師資的主要場所,體育教育專業是高校體育類本科專業中辦學歷史較為悠久,相對比較成熟的專業,近幾年來,體育教育專業設置單位增加,除了辦學悠久的體育院校和師范類院校,綜合性大學開辦也較普遍,體育類專業辦學競爭越發激烈,培養質量要求也不斷提高。而畢業論文是體育專業本科生培養的關鍵環節,教育部關于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提出:“深化教學內容改革,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課程體系。要堅持知識、能力和素質協調發展,繼續深化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實現從注重知識傳授向更加重視能力和素質培養的轉變”。其中還談到“高度重視實踐環節,提高學生實踐能力。要大力加強實驗、實習、實踐和畢業設計(論文)等實踐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2003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教育本科專業課程方案》也提出培養學生掌握科研方法,有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由此可見,本科最后階段的畢業論文工作已成為考核學生質量的一個關鍵環節,唐山師范學院體育教育專業歷年來重視學生畢業論文質量,但還存在以下問題。
2、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畢業論文存在問題
2.1 選題困難且缺乏新意
國內學者黃漢升口]研究近年來國內體育類優秀本科畢業論文選題特點,發現存在題目過大、缺乏準備、隨意性大、題目不知所云等問題。通過查閱近五年唐山師范學院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畢業論文選題,也同樣存在這些問題,但作為地方院校,還存在很多其他問題。
首先是學生不知道如何選題,選什么樣的題目。選題得當與否直接影響到畢業論文工作的順利進行,地方院校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基礎理論知識極為薄弱,文化知識學習興趣較差,對理論也不夠重視,當畢業年碰到不得不面對的畢業論文工作,很多學生選題顯得極為迷茫,不能選出適當的題目。通過訪談,筆者發現除個別學生能通過理論學習和自身愛好發現研究專題外,很多學生選題更多求助于教師,有些人盲目選題,如同完成普通作業任務,并不考慮研究的可行性,個別人甚至在數據庫上尋找體育學術論文題目直接挪用,沒考慮自身研究能力和涉及的研究范圍。此類選題如果及時被導師予以糾正,并給予合理選題指導,問題尚可解決,問題是個別指導教師學術能力有限或疏忽大意,如果開題通過,將導致學生后期無法完成論文,造成騎虎難下的局面,最后不得不大改,勉強通過,敷衍了事。
其次論文選題嚴重重復,近五屆唐山師范學院體育專業畢業論文盡管強調不得重復,但由于學生選題方法和途徑單一,導致選題重復嚴重。普遍存在這樣的現象,例如上屆學生調查本校學生體育消費的現狀,下界學生就選擇調查其他高校學生的體育消費現狀,還有學生擬定一個唐山市區學生的體育消費的研究內容,盡管學生可能在實踐中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并嚴格進行調查分析,但這樣的題目無新意,而且學生的論述內容大同小異,結果是學生很難通過論文寫作獲得初步的科研方法和技巧,難以達到培養質量。另外學生選題集中在大眾健身和學校體育領域,反復研究,思維不能發散,個別學生選擇在體育產業和運動訓練領域挖掘新題目,而運動生理學、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物化學等運動人體科學方向極少有人挖掘題目,導致學生很難有機會利用實驗室完成論文。
最后是選題缺乏監控,一般學校都是學生進行選題,根據選題分配指導教師,但隨著體育專業的擴招,每屆畢業生數量不斷增加,一些院校指導教師負擔普遍超負荷,導致個別導師缺乏對學生選題的監控,直接結果就是題目過大或者選題偏離培養大綱,從而導致學生以后不得不使用一些不熟悉、偏冷的研究方法完成,常見的實驗法等方法反而遇冷。
2.2 研究方法和手段單一
針對唐山師范學院體育教育專業2009級本科生選題結果進行統計,關于調查研究的選題占82.5%,與往年基本一樣。特定的選題內容決定了后面的研究方法,絕大多數學生的論文中盡管有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實驗法、數理統計法等,實際上絕大多數人僅僅使用了文獻法和問卷調查法,其余方法并未真正使用,流于形式。
出現以上情況有學生的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主觀方面的原因的學生研究方法能力掌握極少,平時學習中教師沒有教給學生一些常見研究方法,僅有極個別學生參與到任課教師課題研究項目,經歷一些研究學習,掌握一些科研方法和技巧,而絕大多數學生對研究方法僅僅從體育統計學等課程中零星掌握一點,且缺乏實踐訓練,因此自身論文設計中只能選擇文獻資料法及問卷調查法,而文獻資料法是學術論文研究最基本的基礎性研究方法,因而學生論文主要使用的是問卷調查法,研究論文也是對調查數據做一個簡單歸類,進行定性描述,缺乏精確的統計分析。研究方法能力的不足反過來也限制了畢業論文的選題,運動生理學、運動生物力學等內容很少涉及,實驗法、測量法、統計法應用偏少。
客觀方面,地方院校體育師資力量相對薄弱,教師本身科研能力有限,在畢業論文的選題和研究方法上缺乏有效指導,另外學校畢業論文規范中對綜述性文章比例有一定限制,因此學生更多選擇調查性研究論文,但本科生具備的理論水平有限,難以在擬定選題中采用各種研究方法進行深層次挖掘與分析,單一的研究方法限制了畢業論文的質量。
2.3 “體育科研方法”課程的局限性
直到1991年,國家教委出臺的第三套體育教育專業《教學計劃》中,才在限制選修的課程模塊中,設置了“體育方法學”課程,并明確規定在第8學期安排“科學研究與畢業論文”這一環節,其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和文字表達能力”。2003年教育部出臺新課程方案中“體育科研方法”規定為一般必修課程,但不硬性規定學分、學時,明確其為研究方法的入門課程,其宗旨是讓學生掌握基本科研方法,培養體育科研的能力。
“體育科研方法”課程的學習對學生科研能力的掌握,撰寫畢業論文至關重要,但目前唐山師范學院相應課程教學存在一定問題。第一點,對課程的重視度不夠,體育教育專業培養大綱雖然將“體育科研方法”列為必修課,但考核性質安排為一般考察課,平時和期末考核比較松散,學生簡單完成一個考核作業即完成任務,大綱修訂時學分、學時的調整比較頻繁,效果不理想。第二點,課程安排和“體育統計學”重合較多,“體育科研方法”課程和“體育統計學”課程學時都安排為32學時,兩門課程在研究方法的章節教學中重合較多,較多內容重復教學,而且兩門課程都是以課堂理論面授為主,內容枯燥,課后實踐較少。第三,教師執教能力有待完善,同其他院校類似,“體育科研方法”課程教學由本專業科研能力突出的教師擔任,該課程需要教師有豐富的跨學科知識,不但要掌握一定扎實的統計學知識,對本學科科研特點及學術前沿要有深入理解,但近幾年教學工作以青年教師為主,教師缺乏系統的科研方法學習,只是根據自身優勢科研方向對“體育科研方法”進行一定角度的闡述,而且以理論性灌輸為主,與體育科研實踐結合較少。結果就是授課內容與學生畢業論文需要不相符合,如教師講授很多調查性研究方法,一旦學生選擇應用實驗法相關題目,論文如何撰寫就將極大困擾學生,不得不求教指導教師。
3、體育教育專業畢業論文引入實驗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3.1 選題內容可行性分析
體育學屬于交叉性學科,各專業均涉及大量文科及理科課程。根據黃漢升對2004-2009屆全國優秀本科畢業論文的調查,認為運動人體科學類論文是學士論文中總體質量較高的文章,選題能夠反映該學科熱點問題,實驗設計較嚴謹,儀器比較先進,學生獨立操作的能力較強,優秀論文多集中在運動生理、生化方向。體育教育專業和運動人體科學專業雖然培養方向不一樣,但體育教育專業課程方案中依然保留大量自然科學類必修課程,可以從理科方向選題去探索體育實踐問題,分析動作技術特點,可以從運動生物力學方向選題,涉及人體機能評定,研究評價方法可以從運動生理等角度選題。
但體育教育專業選題一大問題就是大量重復,選題困難,無新意和亮點,實驗方法應用太少,唐山師范學院體育專業近幾年學生畢業論文選題也存在同樣問題,學生選題追求簡單、易寫,以學校體育調查類選題為主,運動人體科學類選題極少。
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學生理論基礎極為薄弱,缺乏應用多種研究方法去深度挖掘運動人體科學類論文的內容,不敢有質疑,不了解通過何種渠道去獲取文獻資料,因此對此類選題不敢涉及,實踐訪談中有學生對大學生減肥方法感興趣,但考慮到要進行實驗設計,使用體成分儀進行測試獲取數據,還要進一步統計分析,感覺困難,選擇放棄。此類情況不少見,實際上對于本科畢業論文的實驗設計和要求對于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并不復雜,需要相關課程教師,尤其是理論課教師教學中引導學生多思考,扎實掌握理論基礎。其次,教師的實驗教學工作不足,學生實驗課學習不夠扎實,不能利用現有條件去設計實驗思路,還有一個常見原因,那就是學生有良好的實驗基礎,但不了解此類選題而遺漏,個別地方院校教學和畢業工作思路較為保守,墨守成規,學生畢業論文工作以穩為主,很多指導教師并未引導學生在自然科學方向去選題,一屆照搬一屆,選題內容上無新意,沒有突破。
唐山師范學院體育系針對以上情況,2010年開始引導學生選擇運動人體科學類選題,并進行精心指導,幫助學生充分利用實驗室,進行合理實驗設計,個別學生畢業論文質量明顯提高,同時也帶動了其他學生學習,取得不錯效果,證明利用實驗室,進行實驗設計完成運動人體科學類畢業論文是可行的。例如,有學生對運動性疲勞評價感興趣,設計體育課后各類恢復手段對疲勞消除影響的實驗,測定不同方式恢復方式后人體心率、血壓和血乳酸的水平,實驗采用重復測量設計,取得良好效果,觀察到了積極性恢復手段的應用起到加速心率和血壓恢復的過程,學生通過論文的完成也加深了對相關理論的學習。另有學生選擇應用性研究,比較不同力量訓練方式對跆拳道大學生運動員下肢肌肉爆發力的影響差異,取得預期效果,論文均入選本校優秀本科畢業論文。以上表明,體育教育專業學生采用實驗性、測量性等方法,充分利用實驗室條件,可擴大選題范圍,提高畢業論文的研究價值和質量。
3.2 研究方法可行性分析
畢業論文引入實驗性工作,一個前提是必須具備相應的實驗條件,教育部2005年頒布的《高等學校基礎課教學實驗室評估標準表》及大學實驗室評估標準明確了高校實驗室應具備的條件,目前我國體育類院校、師范類體育院系均不同程度建有實驗室,唐山師范學院自2007年迎評以來,實驗室經過擴建,添置先進設備和儀器,條件滿足現有教學和師生的科研要求。
實驗室條件滿足需要,但部分師生對實驗重視不夠,實驗課程沒有形成獨立的教學體系,實驗教學方法不夠靈活,考核評價體系不健全,儀器利用率不高,實驗教學師資隊伍薄弱。這些問題影響了實驗室的利用,這也是學生畢業論文利用實驗室較少的原因。
理論課教師和實驗室相關人員要高度重視實驗教學,首先思想上予以重視,不能把理論課實驗邊緣化,改進實驗教學方法,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實驗,讓學生主動利用實驗室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大力鼓勵學生參與到教師科研工作中,使其熟悉實驗,喜歡實驗,有能力完成運動人體科學選題論文。
學院可以制定各種政策鼓勵師生充分利用實驗室現有的儀器設備,提高科研水平。以前學生畢業論文大部分是問卷調查類型,實驗室先進儀器設備利用率不夠,實質上與院系整體科研業務水平不高相關。不但實驗教學人員科研業務水平要提高,其他理論教學人員也需要熟悉專業理論知識,對實驗室加深了解,熟悉相關儀器的原理和用途,形成普遍能夠指導學生在自然科學領域選題的能力,建議定期培訓師生了解實驗室具備的條件和功能定位,也可通過運動人體科學領域學術講座給師生提供相關信息,要鼓勵師生積極學習實驗理論。
關鍵詞:體育與健康課程;研究性學習;高中體育教學
中圖分類號:G807.0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3.04.014
“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愛因斯坦)這是因為“提出問題”的過程更能激發學生的研究興趣和創新意識。在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科學探究的意義以及如何通過國家課程標準促進探究性學習實施的問題,得到了普遍的重視。學會認知、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發展是21世紀人才所應具備的能力,隨著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基礎教育在課程結構改革上也有了許多新的變化,從重知識輕能力,到重視學生情感的發展;從封閉辦學觀的影響,課程忽視社會性實踐,到重視學生的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能力的提高,加強了對學生與社會實際的聯系,特別是對社會需求的能力的培養。這些變化表明了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提升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教育改革措施,已日益為教育者所理解接受并主動實施。
1 研究性學習課程的性質和內涵
研究性學習的本質是人類學習知識、認識世界的一種活動,在學校教育的背景下,它既是一種具體的學習方式,也是一種課程形態。作為一種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是指教師不把現成結論告訴學生,而是學生自己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地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獲得結論的過程。作為一種課程形態,“研究性學習課程”是在課程計劃中規定一定的課時數,以更有利于學生從事“在教師指導下,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所以,“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初步學習、體驗科學研究的活動性課程。
2研究性學習的特點
研究性學習有如下特征:第一,經驗性和體驗性。研究性學習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讓學生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積累實踐的經驗,并在親身經歷的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善于質疑、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努力求知的積極態度。這種經驗性和體驗性顯示出研究性學習與記憶書本知識的不同。第二,過程性和生成性。接受式學習是學生掌握即定的知識,但研究性學習則是在探究的過程中運用知識、建構知識、生成知識。第三,開放性和實踐性。研究性學習在內容上具有開放性,學習內容不是特定的知識體系,而是來源于學生的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注重研究的過程而不是結果。同時,研究性學習具有明顯的實踐性,只要學生“投入”到研究性學習之中,學生便會自覺地認識到,這是一項認識客觀事物的實踐活動。第四,自主性和探究性。在研究性學習中,學生是研究活動的主體,學生的研究活動是自主進行的,他們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主確定研究課題,學習計劃是自已設計的,學習活動是自已親身經歷的,其中的困難又是在個體的努力和同伴的協作下一起克服的。同時,研究性學習是基于問題解決的一種學習,學習的方式不是被動地記憶、理解教師傳授的知識,而是敏銳地發現問題,主動地提出問題,積極地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并探求結論。
3 研究性學習的組織與實施
3.1 指導學生選題
學生研究課題的選擇與確定,通常要反映學生的生活背景和興趣,以及特定的文化傳統、自然資源狀況等,只要是與學生現實生活和社會生活相聯系,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就可以作為研究課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可根據教學目標,尋找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可以激發學生興趣的材料,創設出特定的情景,向學生展示出要研究的領域,引導學生發現并提出需要探究的問題。教師可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興趣、認知、理解、應用的實際能力及完成課題研究的可能性,提出一些研究性課題供學生選擇。為體現研究性學習的實踐性,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特長自行選題。學生的選題宜小不宜大,應盡量適合自身能力的課題。圍繞學生的學習、身邊生活的事物,切入口小的課題去引導學生選題。例如“中學生體能素質的現狀調查”、“肥胖學生的體質狀況及折因研究”、“ 高中學生生活方式的研究”、“學生睡眠狀況的調查”、“ 耐力跑對增強體質效果的調查”、“學生學習焦慮情緒的調查研究”等進行研究。廣東實驗中學研究性學習成果“廣州娛樂性體育場所舉隅”就是由余乃明老師指導,由何聰、陳翰波、張津冬等7位同學組成的課題組研究完成的。專家評價是學生一項很有意義的探究活動,是一項較好的研究性學習成果。貼近學生生活、貼近學生經驗的課題,容易為學生所接受和取得研究成果。
3.2指導學生制定研究計劃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敗。制定研究計劃以引導研究過程,學生初步進入科學研究領域,缺乏科學研究的知識,難以把握研究的全過程,因此,確立研究課題成立課題研究小組后,教師要指導學生制定研究計劃。研究計劃的內容包括:研究目的、意義,研究內容,調查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預期結果、課題組成員(中學生研究性學習可采用小組合作研究、個人獨立研究的形式進行)和研究分工,研究進度,研究措施等。
研究方法是研究計劃中的核心部分,制定研究計劃,確定研究方法,就是組織學生學習科學研究理論與方法的過程。收集資料、調查訪談、問卷調查、實驗、統計等科學研究中的一般方法也適用于學生研究性學習的課題。圍繞研究性學習課題的研究內容,要達到的研究目的,指導學生去選擇研究方法。資料研究、調查訪問是不可缺少的,至于是否要進行實驗、是否要測量,是否采用問卷調查,就要根據課題的研究內容來確定了。問卷調查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一種有效的方法,可以為課題研究獲取很多研究資料和信息,學生學習編制一份簡單的調查問卷,作一次問卷調查的實踐,是很有意義的。
3.3指導學生實施研究計劃
研究計劃實施階段,主要是學生根據課題研究方案中規定的具體安排,在教師指導下開展具體的研究工作。
資料研究主要是指導學生圍繞研究目的和內容,閱讀有關理論知識,或邀請老師作專題講座,開拓理論視野,以理論去指導研究,并為撰寫論文提供理論支撐。指導學生利用圖書館和網絡查閱相關的文獻信息和資料,收集相關歷史的、現實的資料,從歷史的、現實的資料中對研究象進行分析。調查訪問、問卷調查、實驗、測試等,都是觀察研究對象的狀態、變化、問題和與相關因素的聯系,收集研究資料。這里特別要強調的是典型資料收集,典型引路路最明,典型說話話最靈,典型資料對研究問題的闡述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調查訪問、問卷調查都要根據研究的需要,事前擬好調查問訪提綱,選擇好調查對象,進行訪談,收集研究資料;學生初次做問卷調查,問卷設題不宜太多,以封閉式問卷調查為主,目的在于學習編制問卷的方法,體驗問卷發放和回收的方法。
采用實驗研究,如“ 耐力跑對增強體質效果的實驗研究”、要指導學生做好實驗方案,內容包括實驗目的、任務、實驗時間、實驗形式(單組對照或雙組對照)、實驗施加因素、實驗測試指標、實驗分工、實驗步驟安排等,實驗法要與文獻資料研究、訪問調查、觀察等方法結起來,列入實驗方案,收集實驗資料,一步一步逼近研究目標。
無論采用什么方法,教師都要指導學生及時整理、分析資料,認識研究對象內部和外部各因素的關系,形成觀點,逐步達到對事物規律的認識。
3.4指導學生撰寫論文
在撰寫論文之前,要指導學生整理資料,學生結合親身實踐,得到的實驗現象、數據,進行分析、推理、判斷,從而得出初步的結論。在資料整理、分析過程中,認識研究對象的狀態、本質和問題,形成觀點,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撰寫研究性學習課題成果,是科學研究的一次總結,對學生邏輯思維、寫作能力都是一次很好的鍛煉,體育課程研究性學習成果,一般以調查報告、實驗總結(實驗研究報告)、小論文、研究論文等形式呈現。
不管什么形式,結構都要嚴謹,全文要有論點、論據、論證。指導學生提出的立論觀點鮮明,論證有據、指導學生充分運用收集到的資料,如訪談材料、觀察材料、文獻資料、實驗或測量的材料、典型材料等,作為論據去論證和支持自己研究提出的論點。
3.5指導學生總結交流和評價
研究性學習成果的交流和評價,是整個研究性學習過程中的最后環節,研究成果的處理可以有多種形式,最常用的是組織研究成果報告會,宣讀論文,交流心得體會,讓更多同學分享課題組的研究成果,征求同學們對研究工作和研究成果提出意見和改進建議,師生對研究成果做出評價。有價值的研究成果可推薦到出版單位發表,發揮研究成果的作用。
4 結束語
研究性學習是一種以人為本,讓學生學會生存、學會認知和學會發展的學習理念, 高中設置研究性學習課程是我國教育的一項重要改革,讓中學生提早進入科學研究領域,接受科學研究的教育和實踐,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問題意識和科研素養。促進學校體育改革,提高體育課程的質量,以推進素質教育。
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學生是知識經驗的建構者,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重在知識技能的應用,重在親身參與探索性實踐活動而獲得感悟和體驗,重在學生的參與。讓學生在做中學,在科研實踐中增長知識,增長才干,社會調查中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研究性學習是培養學生能力的重要手段,開展研究性學習是中學教學改革的必經之路。在中學體育課程改革中,體育教學研究性學習仍是一個比較簿弱的環節,我們有責任推進這項活動的開展,深化學校體育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學習”實施指南(試行).2001.
[2] 鐘啟泉,崔允潡等主編.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 [美]斯特弗、蓋爾主編.高文等譯.教育中的建構主義[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4] 張華.論“研究性學習”課程的本質[J].教育發展研究,2001(5):16.
[5] 許鎮輝等.如何有效地開展研究性學習[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4:20(6):62.
[6] 劉贊英等.構建研究性教學模式的難點和突破點[J].中國高等教,2008:(13),(14).
[7] 劉久成.研究性學習的有效性思考[J].中國教育學刊,2009:(1):68-70.
關鍵詞:排球;跨步墊球;運動學分析
一、前言
排球跨步墊球及以其為基礎的各種低姿勢墊球是排球比賽過程中使用頻率較高的墊球技術動作,它又是各種低姿墊球動作的基礎。現代排球教材中,缺乏對其技術動作科學化的描寫和分析,導致在現實教學中,教學標準不統一,教學效果也不理想。因此,本文采用三維高速攝影解析技術對跨步墊球技術特點進行分析研究,旨在探尋跨步墊球技術的動作結構特征,豐富和完善排球技術教學和教材理論,給動作技術教學、訓練、評價、診斷提供客觀的理論依據。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為湖南師范大學男子排球隊的3名和湖南師范大學女子排球隊的1名主力運動員。研究內容為排球跨步墊球技術。
2.研究方法
本課題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實驗法,運用三維高清攝像解析系統對優秀排球運動員的排球跨步墊球技術進行運動學的研究。
(1)文獻資料法
查閱了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里近二十年來關于排球墊球技術及運動生物力學相關研究的文獻資料、相關論文和著作中對排球技術的研究情況和生物力學的研究進展并形成了文獻綜述,為本研究打下了扎實的研究基礎。
(2)專家訪談法
咨詢有關的運動生物力學研究專家和教師,向其請教以往寫作過的論文中所涉及的實驗方法、設計及數據處理和分析等方面的問題。
(3)實驗法
采用三維高清攝影圖像解析技術,對技術動作的結構特征進行分析。
(4)數理統計法
數據利用QToolS軟件和Excel軟件對獲得的數據指標進行計算和統計。
3.測試程序
模擬比賽情況,受試者進行充分準備活動后,按實驗要求,在專家的指導下讓四名受試運動員在測試范圍內作跨步墊球動作,每名測試對象完成兩次跨步墊球,按規范標準進行拍攝(以右側跨步動作為例)。由現場專家選定效果較好、技術較規范的兩名運動員的跨步墊球動作作為分析對象,然后計算數據的平均值。
4.測試方法
采用三維定點攝像的方法,用兩部高清攝影機,對實驗測試對象的跨步墊球技術進行三維定點拍攝,運用相應的解析系統對其動作技術進行解析,得出測試指標參數。一部置于運動員的右側,一部置于運動員的前方,兩部攝像機主光軸約成 90度,拍攝頻率為50Hz。高清錄像拍攝,頻率25幀/秒,經奇偶場分離后頻率相當于50場/秒。采用2臺sony FX-2000E高清攝像機拍攝視頻。
標定框架采用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的PEAK輻射式三維標定框架,標定精度高。選擇被分析的動作時,選擇的整個動作位于框架標定范圍內。
使用SIMI motion視頻解析系統對技術動作進行解析,采用扎齊奧爾斯基人體模型,人體模型取系統軟件自帶的人體模型,分析數據包括身體重心、軀干、各關節點位移速度、以及各關節和軀干的角度和各時段的時間等數據,所得數據采用數字化濾波法進行平滑處理,截斷頻率為10,用EXCEL 2000對視訊系統得到的數據進行坐標轉換、計算得到運動學數據,并編輯公式計算人體基本平面方程系數以及關節點在各個平面的投影坐標,再用Q-Tools計算關節角度。用Origin7.0做三維坐標圖。對解析出的數據進行對比分析與研究,并做參數間的相關分析,運用相關參數數據描述動作過程,建立整個動作結構相關環節間夾角、角速度、角加速度、速度、身體重心等量化指標和參數,揭示動作過程的運動學特點和規律。
三、動作階段的劃分
動作階段劃分是研究技術動作的重要環節。排球運動員跨步墊球技術是由準備姿勢、跨步、墊球、隨后動作四個環節組成,而對擊球效果起決定作用的是跨步和墊球兩個環節。為了確定動作結構和時相劃分方便,本文首先確定了不同動作階段的臨界點,它可表征各動作階段基本力學特征與動作質量。我們依照排球跨步墊球動作的順序把跨步墊球動作分為:跨步階段(1.4s-3.3s)、擊球階段(3.3s-4.1s)、隨后階段(4.1s-5.2s)。
四、研究結果與分析
1.排球跨步墊球技術下肢各環節運動學分析
(1)膝關節的運動
膝關節的角度特征如下:
從圖1中可以看出左、右膝關節角在0~2.64s時段的變化趨勢并不相同。2.64s時刻為跨步腳剛著地的時刻。右膝關節角變化曲線在該階段有一個明顯的先下降后上升的過程,而左膝關節則是一個逐步下降的過程。右膝關節在跨步階段要向前跨出一步完成跨步動作,在跨步過程中右膝關節先屈曲后伸展。在跨步階段身體重心落在左腳上,此時左腳起著支撐整個身體的作用,并保持重心穩定性,因此左膝關節角在跨步階段變化很小。在2.64s后,左、右膝關節的變化趨勢完全相同,當跨步腳著地后,左、右膝關節開始同時屈曲,降低身體重心。到擊球前屈曲值達到最大,身體重心此時處于最低,隨后雙腳蹬地,同時雙臂上擺擊球。
跨步墊球技術在跨步階段膝關節有一個屈膝重心下降的動作,這個動作是跨步墊球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目的是通過拉伸膝關節蹬伸主動收縮肌群,增大肌肉收縮初長度儲備彈性勢能,同時增加墊球時的墊球距離,為后繼膝關節蹬伸動作做好準備。而且在判斷來球的方向和速度后通過跨步動作還能及時調整擊球的最佳時機和部位。在跨步墊球技術中左膝最大屈曲角度為60.6°。右膝最大屈曲角度為59.89°。下肢屈膝身體重心下降的動作幅度太大或太小都不能產生最佳的蹬伸效果,不利于整個墊球動作的完成。如果膝關節屈曲幅度過大,就會造成膝關節伸肌群過大的對抗負荷,進而影響膝關節的伸展速度及軀干和上肢各環節的整體配合。反之,膝關節屈曲幅度過小,又不能充分拉長伸膝主動收縮肌群,影響主動收縮前彈性勢能的儲備,進而影響到蹬伸效果。跨步墊球技術下肢的蹬伸動作主要是使髖關節產生向上的運動,通過下肢的蹬伸帶動手臂向上擺動,保證擊球時動作的穩定性。由于不同運動員的身材和身體素質的不同,因此不同的運動員最佳膝關節的屈曲角度和身體的下蹲深度也不相同。合理的膝關節屈曲角度有助于運動員發揮最佳技術動作。
(2)踝關節的運動
由圖2可知:從跨步開始,右踝關節角度不斷增大,而左踝關節角度不斷減小,這是由于跨步開始時,身體以左腳為支撐,右腳向前方跨出一步,隨后身體重心下移,直至跨步結束。由于右腳向前跨步,右踝關節與左踝關節正好相反,不斷增大,直至跨步后右腳腳跟與地面接觸時增至最大。
2.排球跨步墊球技術動作整體分析
排球跨步墊球合理的動作節奏應該是身體自下位關節至上位關節的速度依次遞增。各運動環節的遞增量越大,說明動作的動量傳遞效果越好。跨步墊球技術動作的跨步階段,單腳向前跨出一步,同時身體重心下移,軀干稍向前傾,雙手手臂伸直下壓,為后繼擊球動作調整好擊球的時機和方位,同時儲備了彈性勢能,增加了肌肉收縮做功距離。擊球動作階段,通過下肢蹬伸、軀干和上肢各運動環節的依次加速與制動,將速度傳遞至手臂,手臂通過從來球的下部向上抬,以達到最佳的擊球速度,將球平穩而有力地擊出。擊球時身體主要環節的活動順序為膝―髖―肩―肘和手腕。從完整技術動作上看,跨步墊球是在拉長相關主動收縮肌的條件下,首先由下肢肌肉主動收縮用力,然后是上肢各環節肌肉群的收縮用力,這種動作時序符合墊球技術動作力學原理。合理的技術動作能充分發揮軀干肌肉和下肢肌肉的爆發加速作用,不要過多地單純依靠上肢運動環節加速,這樣才能使上肢肌肉有較大的能量儲備,同時保證動作的穩定。在擊球動作階段上肢肌肉感覺敏銳,控制手臂的方位和調控擊球時間,并保證擊球最佳的擊球點和擊球時機。因此應加強下肢的蹬伸力量,并在擊球時加強下肢的蹬伸作用,從技術上保證下肢和軀干肌肉合理的爆發加速功能,為上肢各環節的依次加速提供運動初速度。
五、結論
1.跨步墊球技術動作結構的分類
本研究對排球跨步墊球技術的嘗試性劃分是對目前排球跨步墊球技術劃分理論的大膽嘗試。筆者根據運動生物力學中關于技術動作的階段劃分原理,根據動作結構與動作任務的不同,把排球跨步墊球術分為跨步階段、擊球階段和擊球后的隨后階段。
2.跨步墊球技術下肢的運動學特征
左膝最大屈曲角度為60.6°,左膝最大蹬伸角度為159.5°,左膝關節的活動幅度為98.9°。右膝最大屈曲角度為59.89°,右膝最大蹬伸角度為119.8°,右膝關節的活動幅度為59.1°。膝關節屈曲幅度過大,就會造成膝關節伸肌群過大的對抗負荷,進而影響膝關節的伸展速度及軀干和上肢各環節的整體配合。反之,膝關節屈曲幅度過小又不能充分拉長伸膝主動收縮肌群,影響主動收縮前彈性勢能的儲備,進而影響到蹬伸效果。
六、結語
跨步墊球技術在比賽中與其他墊球技術相比應用廣泛,技術結構較為合理。采用跨步,身體重心位于兩支撐腳之間,支撐比較穩定。跨步墊球有利于肌肉用力的控制,也就可以較好地控制來球。
今后應結合三維動力學進行進一步的其他同類研究,通過同步裝置,對跨步墊球進行運動學與動力學的同步分析,只有這樣才能更全面地分析跨步墊球的技術特征和內在規律。
對于排球運動的技術原理等課題還有待于我們去深入研究,揭示其科學的本質和內在的規律、科學化發展,這樣才可以更好地使排球運動得以更廣泛的普及和更科學化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黃漢升.球類運動――排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桑迎春.排球正面墊球的教法分析[J].集思廣益,2004(4):30.
[3]鄒靈通.談排球教學中墊球的三個問題[J].學術論壇,2009(3):287.
[4]陳新禎.排球墊球技術的練習及在比賽中的運用[J].泰安師專學報,2001,23(3):83-85.
[5]林森.對排球墊球技術在比賽中運用狀況的理論分析[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4,23(1):98-99,104.
[6]葉永延.運動生物力學(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7]邵偉德,等.論現代體育科學研究方法論的幾個特征[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4):454-456.
[8]羅建新.論現代運動生物力學研究方法的基本特征[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6(1):104-106 .
[9]洪友廉.國際運動生物力學研究發展的現狀和前景[J].體育科研,2009(2):54-60.
[10]楊慧馨,楊雷.運動生物力學在武術動作技術分析中的應用現狀研究[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6(5):145-147.
Abstract: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documentary, questionnaire, teaching experiment and expert interview, this study attached importance to the inadequate present teaching plan and content of physical therapy practice, put forward that the new teaching content of physical therapy practice must be compiled to solve the problems that the teaching material of practice is too easy and learning separates from clinic practice. Instead of confining in the traditional therapy practice, the subject should enlarge its contents, increase the new equipment knowledge and clinic practice periods, students' master of physical therapy theory and practices will be the good base for future's career of sport team doctor, researcher, P.E recovery doctor, and school health education.
關鍵詞:《理療學》;實踐課;教學計劃
Key words: Physical Therapy;practice;teaching plan
中圖分類號:G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36-0266-02
0引言
“理療學”作為現代醫學科學中重要的學科,對于促進醫學的發展,以及人體科學、衛生保健和康復醫學的基本理論知識的普及起著重要的作用。從事臨床醫學與運動醫學的實際應用、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的專門人才逐年增多。針對體育類院校的運動人體科學專業學生理療學教學人員所承擔的教學任務能否按過去的教學模式進行?能否沿用過去的經驗安排?答案是否定的。醫學院校或醫院理療科培養實習生,雖然課程都是理療學,但所學專業不同、學生基礎不同、培養目標不同,原有統一陳舊的教學模式必須進行改革,以適應培養高質量學生。
1研究目的
“理療學”是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的重要課程,主要研究各種物理因子對人體的作用原理及治療作用等,常見的理療方法包括各種電療、光療、超聲波及磁療、蠟療、水療、肌電生物反饋療法等。目前,我國體育院校理療學實踐教學內容基本沿襲著20世紀70年代的教學模式,受客觀因素的制約實驗類型簡單,學生多以機械被動地參與程序化操作為主,而對臨床物理治療性實踐涉之較少。為了改變這一現狀,許多專家、學者對體育院校的理療學實踐教學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意見。“理療學”是運動人體科學專業學生的一門必修課,運動人體科學專業學生的專業方向是運動康復,對本科生的臨床理療技術實踐操作技能就提出很高的要求,只有達到一定要求才能拓寬就業面,所以改革理療學實踐課教學內容就成為必然趨勢。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為西安體育學院運動人體科學系2005級、2006級、2007級本科學生 共計64人作為問卷調查對象。共發放問卷64份,回收64份,問卷回收率100%。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資料法。查閱了國內大量有關理療學實踐課教學大綱、運動人體科學專業培養計劃及其相關實驗課教學內容改革方面文獻資料,為理療學實踐課教學內容改革提供理論依據和參考資料。
2.2.2 專家訪談法。為了準確的了解各體育院校以及醫學院人體運動科學專業理療學實踐課教學計劃、內容及存在的問題,對從事多年理療學教學的10名專家、教授(北京體育大學、成都體育學院、南京體育學院、上海體育學院、南京醫科大學、南京鼓樓醫院、陜西省人民醫院、北京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運動醫學研究所)進行理療學實踐課教學內容改革必要性、可行性等方面問題的面訪、會議走訪、電話咨詢及電子郵件聯系。
2.2.3 問卷調查法。對西安體育學院2005級、2006級、2007級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的本科生對理療學實踐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學習積極性、教材和多媒體教學以及學生對學習理療學對自己動手能力的培養和期望等方面進行了問卷調查。
2.2.4 數理統計法。數據資料使用SPSS10.0、Excel 2003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處理。
2.2.5 項目教學法。突出實踐能力目標的實現,理療學教學內容上從“以知識的邏輯線索為依據”轉變成“以臨床治療的工作過程”為依據,將原有的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和程序化。在教學內容整合和程序化的基礎設計了電療、超聲治療、光療、熱療、磁療等八個綜合項目。每個綜合項目分為若干個子項目。如電療作為一個綜合項目,又分成低頻治療、中頻電療、高頻電療三個子項目,而各個子項目的學習過程中,既引導學生學習專業技能,又使學生在臨床參觀學實習中盡早熟悉實際的理療情境和場景,強化學生對理療治療模式的認同,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敬業精神,提高動手能力。
如電療模塊的教學,原有的傳授模式是以知識的邏輯線索為依據,依次介紹直流電療法、低頻電療法、中頻電療法、高頻電療法各單項技術,學生學習后雖然各單項技術掌握的較好,但對所學的單項技術何時、何病應用仍感茫然,既無法將單項技術,臨床治療有機地結合起來。為解決此問題,我們在教學中“以臨床治療的工作過程”為依據,對教學內容進行重新組織安排,第一次教學設計為臨床參觀,到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和陜西省人民醫院的康復理療科進行4學時的實際情境參觀體驗,授課教師通過實際病例引導學生認識各種電療儀、針對各種疾病開具理療處方,制定理療方案、這樣就把理療治療操作中涉及到的單項技術,和臨床疾病治療聯系起來,授課教師講解示范、學生在“做中學”,教、學、練相結合完成項目教學。
這樣學生將所學知識技能應用于解決復雜臨床實際問題,培養了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既可達到職業能力目標的要求,又可在完成綜合項目的過程中訓練學生綜合實踐能力。
2.2.6 教學實驗法。2006級運動人體科學專業學生采用原有的理療學學實驗課教學計劃,2007級采用改良后的實驗課教學計劃,兩個自然班均由同一教師進行實驗課的教授,兩級學生的入學分數,年齡,生源均相似,經統計學檢驗無顯著性差異。
兩個班實驗授課課時相同均為24學時,其中2006級學生使用舊的實驗計劃教學內容授課,實驗單一而且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機會不多,實踐內容多以簡單理療儀器和火罐、按摩為主,2006級學生因為已經開設了體育康復學和運動保健學以及傷科與按摩,很多物理治療實驗重復所以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基本上學完后對所學知識應用比較差。而2007級學生使用新的實驗課教學計劃,雖然課時一樣,但是增加了音樂療法,生物反饋療法等多個實驗內容以及PT師的工作內容介紹等使學生參與到具體的理療治療方案和操作中去,教學反應效果非常不錯。在醫院見習期間,學生系統學習了閱讀理療醫囑及處方、執行醫囑、調整治療劑量、記錄治療結果等程序,學習與康復治療的患者交流溝通,將患者現存的所有理療治療問題作為一個整體進行全面思考,確定合理的理療方案,并使PT學生明確在患者所有的物理治療方法中理療的獨特治療作用及理療的最佳適應癥。
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整體結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的關鍵。教學中,由于實驗學時數按大綱的要求不變,而內容增加,因此在教法的選擇與運用上,我們根據不同的章節,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既有傳統的觀摩實驗法,又有改革創新的多媒體教法,如有的章節以作業形式完成,有的章節提出問題設計情景進行分析討論,同時結合現代化教學手段進行教學,通過不同教法的綜合運用,不但節省時間,增加了內容,更主要的是培養了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如分析、判斷、診斷、操作以及運用知識的能力,大大地提高了理療學實踐課教學的效果和教學的質量。
3研究結果
3.1 專家訪談結果。通過課題組對10名從事理療學教學的專家進行訪談,認為原有的理療學實踐課計劃不合理有8人,占80%;認為學生運用物理治療實踐能力與理論結合差的有9人,占總人數90%;大部分專家都認為理療學實踐課教學內容需要改革,專家認為應該結合現代化教學手段進行實踐課教學,通過不同教法的綜合運用,不但節省時間,增加了內容,更主要的是培養了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如分析、制定計劃、操作以及熟練運用物理治療設備的能力。
3.2 學生理療學考試操作考核情況。考核學生的學業成績是教學效果的反饋環節,考核方法是否科學合理,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影響教學效果的正確評價和教學質量的提高。我們是課題實施過程中通過對人體系2006級和2007級學生的理療學的實踐考核發現由表1顯示,兩個班在不同教學計劃實施下其他基本相同的條件下人體系本科生2006級和2007級期末理療學實踐考核成績有顯著性差異(p
3.3 問卷調查結果分析。從調查中我們了解到各學校在制訂理療學教學進度和大綱時,基本上是按教材的順序制訂的,我們認為教學進度的制訂與學生對本學科的學習興趣有很大的關系。興趣是推動人們去尋求知識,從事某種活動的精神力量,學生對某個知識點能否產生興趣,教學的內容起著主要作用,理療學所采用的教材前后內容聯系不大,可根據學生的興趣,合理地安排實驗課教學內容,讓學生剛接觸這門課時就對本學科發生強烈的興趣,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于今后的學習。以實際操作在先、理論講解在后,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改善提高了學習效果。比如在講授“電腦中頻治療儀”時,我們設計了幾個符合教學要求的,真實的典型的病例,在上課前把典型病例和“電腦中頻治療儀”的操作說明書發給學生,學生分組討論,設計理療方案、開具理療處方。
課上由教師引導,小組代表分先后講解、示范小組成員的學習討論結果,再由教師進行正確的電腦中頻治療儀的操作演示。這種教學方法可以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要求教師思維活躍、知識全面,善于組織和引導,善于總結和歸納,教學相長,促進了教學活動的良性循環。
3.4 加強理療學實踐課多媒體教學。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改進教學方法,對理療學中重點、難點問題,應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如圖片、視頻資料等充實教學課件,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應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教師的導向功能,變單向灌輸為雙向互動。部分章節可采取PBL(PBL教學法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以自我指導學習和小組討論為教學形式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式討論,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并加深對授課知識的理解。
4結論
4.1 結合現代化教學手段進行理療學實踐課教學,通過不同教法的綜合運用,不但節省課時,還增加了臨床醫學內容,更主要的是培養了學生動手能力。
4.2 理療學實踐課教學計劃的重新修訂把一些前面開設的教學內容重復的知識進行了刪減(要對照學生培養計劃中有無重復課程內容或交叉內容),根據各個院校理療儀器設備的不同條件,因地制宜的開展實驗課教學工作。
4.3 實踐課以電、光、聲、磁、蠟、水療的治療技術和方法、操作注意事項等為重點,在每節理論課之后安排相應內容的實踐,通過在實際治療場景下教師集中講解演示和學生分組操作練習,使學生系統熟悉和掌握各項操作技能,并加深對理論課教學內容的理解。
4.4 體育類院校可以讓學生到醫院的理療科進行實習或見習,學習與康復治療的患者交流溝通,將患者現存的所有康復問題作為一個整體進行全面思考,確定合理的理療方案,使學生不僅學習到了理療學的理論和技術,還能通過實際情景下的臨床參觀實踐,邊學邊做、融“教、學、做”為一體更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專業技能、專業態度、專業情感、和專業素質。
4.5 通過教學改革打破了原來的理療學實踐課教學常規,原來的自然班的教學可以根據課的教學內容不同進行自然班教學和分組實驗教學。提高了學生操作理療儀器設備的機會。
參考文獻:
[1]叢芳,朱迎九,侯勇倫.新建康復治療專業理療學課程教學實施的探討[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8,11:1096-1097.
[2]柯紅.高職理療學的教學體會[J].現代企業教育,2008,12:23.
[3]鐘玲,等.高校實驗室管理體制改革與實驗技術隊伍建設探索[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01,3(4):328-329.
[4]歐陽燕.體育學院運動人體科學專業醫學教學若干問題的思考[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0,17(3):76-78.
【關鍵詞】:網球選項課 合作體育教學模式 實驗研究
隨著普通高校選項網球課的普及,想選上網球課的學生逐年增多,網球課成為最受歡迎的課程之一。在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手段、考核形式不斷探索與改革的今天,網球選項課改革主要是如何完善與改進,在教學內容上滿足大學生們的知識渴求,在教學形式能為學生所接受,使他們專項技能在較短時間里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并能終生受益。在傳統網球教學中發現,學生開始興趣很濃,但到一定的時期會出現積極性下降,教學效果不理想的現象。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從 四川大學錦城學院網球選項班級隨機抽取2個自然班,共50名學生,隨機確定一個班為實驗班,另一個班為對照班。把這兩個班作為本次實驗的測試對象。
(二)研究方法。
1、數理統計法。
現代科學研究中,數學方法滲透的范圍越來越廣泛,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結合成為一種趨勢。它們之間的互補性作用,提高了研究結果的可靠性、真實性。本試驗均采用常規統計,并利用SPSS13.0對問卷所統計的數據進行t檢驗。
2、實驗法。
根據合作學習的理論,實驗班采用合作學習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對照班采用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教學。
二、合作學習的理論基礎和設計
(一)合作學習設計的理論基礎。
1、發現教學理論。
發現教學理論認為學習理論應當注重個體處理各種環境信息的內部過程,而不是外顯的刺激與反應。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根據學生已有的心理結構,設置適當的問題情景,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并促使他們將所學習的原理應用于對新問題的解決。
2、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在課堂中要尊重學生,要理解學生的行為和其看待自己的方式,尤其要注重引導學生從教材中獲取知識的個人意義,因為這才是信息保持的決定因素。
3、群體動力理論。
群體動力理論認為群體是成員之間的互賴性可以變化的動力整體。所謂“集體動力”,是指來自集體內部的一種“能源”,可以從兩個方面分析:首先,具有不同智慧水平、知識結構、思維方式、認知風格的成員可以互補;其次,合作的集體學習有利于學生自尊、自重情感的產生。
4、運動技能形成規律理論。
任何運動技能的形成無一不是在大腦皮層的條件反射下,形成動力定型的結果。整個過程可分為“泛化過程、分化過程、鞏固過程和自動化過程”四個時相,時相之間緊緊相連密不可分,構成一個統一的整體。
(二)實驗期間采用的合作學習的方式。
1、合理分組學習。
學生是一個個鮮活的個體,存在著智力、能力、身體素質等方面的差異。為了使他們能最大限度地互補學習和互相幫助,在編組時按不同的技術水平、身體素質、能力把學生分成4~6人的小組,注意合理搭配,優化組合,使組內優劣互補,組間水平相當。
2、融入競爭機制,優化合作學習。
有競爭才有提高,針對學生好勝的心理特點,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不失時機地引入競爭機制,對合作學習的效果能起到提高、深化的作用。比如,在學習某個動作時,通過在小組與小組之間的比賽,相互指出不足,并根據錯誤的多少或能完成動作的人數多少打出分數,最后評出優勝組。通過比賽,學生認真觀察,互相指出不足,促進動作技能的掌握。
3、評價學生成績時引入團體分數的教學活動。
為了充分發揮合作學習的效果,在學生成績評價時以各小組完成目標過程中的總體成績和個人成績的平均成績作為學生的最后成績,促使了小組內緊密合作,發揮了每一個成員的最大潛能來共同完成預定的目標。各小組成員在練習過程中互相指導、團結協作來爭取集體競爭的勝利。
三、結果與分析
(一)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對學生網球基本技術掌握的影響。
為了了解實施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干預后對學生基本技術的影響,我們對兩班學生進行了基本技術的前測和后測(表1,表2)。
實驗結果顯示,實驗班和對照班在實驗前后的基本技術測試中,截擊和底線正手抽擊球兩項測試成績沒有顯著性差異,只有發球這一技術環節的成績差異達顯著性水平。這證明: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和傳統的教學模式都能較大幅度的提高學生的基本技術成績。在截擊技術上沒有顯著性差異是因為:截擊技術本身比較難掌握,學生在課堂上的時間和精力有限,在這一技術的練習時間和次數上沒有得到充分的保障。
(二)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對學生學習興趣、態度的影響。
體育興趣、態度是指個體對體育活動所持有的評價、體驗和行為傾向的綜合表現,它調節著人對體育項目或參與的行為的選擇和行為反應,對學習效果有較大影響,因此在實驗過程中,把學習興趣、態度作為一個重要的測試指標(表3,表4)。
由實驗結果可知,在未實施教學干預前,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態度沒有呈顯著性的差異(表3;實驗以后,實驗班與對照班比較,呈顯著性差異(表4。由此可見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對學生網球學習興趣、態度的影響優于傳統的個體競爭性教學模式。
四、結 論
(一)自主,合作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更有利于學生技能水平的提高。
(二)自主,合作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發揮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適應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了學生之間的交往和社會性的提高,提高了體育教學質量。
(三)自主,合作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充分的享受了運動的樂趣和積極的情感體驗,促進了學生終身體育思想的形成。
(四)自主,合作教學模式符合當前高校課程改革的需要,并且可操作性強,易于推廣。
參考文獻:
[1]王坦,合作學習導論[M],北京:教學科學出版社,1994
[2]陳祥慧,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在體育院系網球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武漢:武漢體育學院,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