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設計與文化的案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安全文化建設;精益管理;電力企業
作者簡介:郭飛云(1987-),女,福建福安人,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培訓中心,助理講師。(福建福州350009);居和敏(1981-),男,廣西桂林人,廣西電網南寧供電局城西分局,助理工程師。(廣西南寧530031)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2)06-0123-02
安全是電力企業常談常新的主題,安全文化是電力企業中個人和集體安全價值觀、安全態度、安全能力和安全行為方式的總和,是電力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核心內容。
建設優秀的企業安全文化,不僅可以進一步完善安全管理體系,充分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增強責任感和榮譽感,將每位員工的熱情都引入到日常生產工作中去,積極地推進安全文化建設、進而建立安全長效管理機制,可以從根本上消除諸多的不安全因素、實現生產過程中的安全。因此在電力企業開展安全文件建設是重要的,更是必要的。
一、電力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現狀
電力企業的安全文化是改善和創新企業安全工作的必要前提,供電企業各級領導對安全工作均非常重視,將安全放在首位,本著“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原則[1]。
近年來,在各級領導對安全工作的重視下,安全事故的發生有所減少,不過相當于其他行業來說仍是不少。究其原因與電力企業的電力生產的特性有一定關系,與員工個人的操作也存在著很大的關系,但也與公司在安全文化精神引導的投入不足有關。定期的員工常規安全培訓、事故案例分析、安全知識競賽,雖然能起到一定的安全警示作用,但并沒有讓每個員工從自我意識上深入地認識到安全的重要性。
供電企業目前的安全培訓還不夠系統,很多員工對日常生產工作方面的安全知識了解較多,但當員工面臨應急事件時該如何處置方面的安全知識缺乏系統的了解,因此難免出現問題,違章作業、違規指揮、違反勞動紀律以及習慣性違章現象時有發生。
供電企業本著以人為本的理念,引進了不少先進科技技術、設備,很大程度上保證了員工的安全,但在引進現代化的安全管理方法、安全管理體系有所欠缺。
在電力企業工作中,完善的規章制度,健全的監督管理網絡,先進設備的安全投入和獎懲的力度逐年加大,為確保發電廠安全穩定運行,確保職工生命安全與健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是,在安全生產的硬件和軟件的安全保障水平都有了較大提高的情況下,事故隱患依然不能杜絕。通過對班組安全生產現狀的思考,我們充分認識到:技術的措施只能實現一定層次的基本安全要求,要實現“除不可抗力,任何意外和事故均可避免”的目標,要實現根本的安全,最終的出路還在于安全文化。安全生產不能再處于“發生事故―整改―檢查―再發生事故―再整改―再檢查”的不良循環中。
安全文化進班組不僅是一種趨勢,更是一種促進安全生產的新的工作基石。實踐證明,只有超越傳統安全監督管理的局限,用安全文化去塑造每一位員工,從更深的文化層面來激發職工“關注安全、關愛生命”的本能意識,才能確立安全生產的長效機制,實現安全生產的長期穩定。
二、基于精益管理的電力企業安全文化建設
1.精益管理簡介
“細節決定成敗”已成為人所共知的常識,任何一個細節上的麻痹大意和管理上的疏忽失誤都可能導致事故的發生,要遠離事故,就必須克服細節上的疏忽和管理上的粗放。因此我們得出結論:安全生產必須走精益管理之路,唯有求精、求細,才能更好地為安全生產護航[2-3]。
2.電力企業安全文化精益化建設的原則
電力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應以“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為根本,以“以人為本”為核心。其總體目標是打造一支高素質的員工隊伍,建設安全和諧的生產、生活環境,形成一種學習安全文化的良好氛圍,建立完善的安全監督體系,最終形成安全生產的行為標準,實現持續的安全生產。
精益管理的核心是消除一切無效勞動和浪費,它通過不斷地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增強管理靈活性等手段確保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優勢。同時,精益管理把責任下放到組織結構的各個層次,采用小組工作法,充分調動全體職工的積極性和聰明才智,把缺陷和浪費及時地消滅在每一個崗位[4]。精益管理的理念符合電力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需求,但需要注意的是在開展電力企業文化建設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1)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建設企業安全文化必須堅持以人為本,落實科學發展觀,強化企業全員的精益管理意識。以人為本就是一切以人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電力企業文化建設不僅僅是領導層的認識和決心,更要調動所有職工的積極性,強化職工的主動性,讓企業全員都成為安全管理的參與者。通過創建精益安全文化,形成支撐員工與企業生命的一種精神力量,即創精益品牌,做精益人,精益求精,盡善盡美,永無止境的追求零浪費及面對應急事件處置時的快速反應。
(2)堅持長遠規劃和分步實施相結合的原則。由于安全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深層次的,因此不可能在短時間內產生顯著的、根本的效果,這是一項長期的系統過程,應該緊密圍繞企業中長期發展戰略分層、分步的實施。準確把握遠景和近況的關系,做到遠近結合,準確把握局部和整體的關系,做到全面統籌,準確把握主要和次要的關系,才能抓住根本和關鍵。從每一個階段、每一個組織、每一個人、每一項工作抓起,點滴創建,點滴培育,循序漸進,積累經驗,扎扎實實地把創建工作不斷向前推進。
(3)堅持與實際生產相結合的原則。開展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目的就是直接為安全生產服務,因而必須在建設的形式和具體措施上體現出實用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起到指導、規范職工意識、行為的作用。
(4)堅持注重應用、務求實效的原則。推行精益管理,要學習先進的管理理論和方法,但關鍵還是要抓好應用,要在應用中牢固樹立務實的工作態度,從空中落回實地,避虛就實,化思想為行動。力爭取得實效,實現細化、量化和標準化,在安全管理體系各個環節用細節說話,用數字說話。比如在對事故可測算、可量化、可對比的實際經濟效益。避免紙上談兵,生搬硬套,努力將先進的管理理論和方法與公司的實際需求、業務特點和管理基礎緊密結合,在消化吸收的基礎上勇于創新和提高,形成富有電網特色的精益管理的理論方法和實踐體系。
3.電力企業安全文化精益化建設的實施途徑
(1)以精益管理理念實施安全文化過程教育。班組員工的電力企業基層員工,對其安全文化建設是整個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基礎,安全文化進電力企業班組不僅僅是一種安全文化發展的趨勢,更是一種促進電力企業安全生產的工作基礎。班組安全文化是為人創造安全、健康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并享受安全文化給員工帶來的快樂和舒心。
精益管理的核心是消除一切無效勞動和浪費。而電力企業在經歷事故的痛楚之后,便是教育、教育再教育,教育的成效可能是面對接二連三的事故。因此有必要注重員工的安全文化過程教育環節,從思想根源上解決無效的勞動。
首先,除了讓員工學習必需的安全知識和安全操作技能之外,重要的是增加自身的安全意識,具備正確的安全人生觀。只有自己意識到人身安全最為寶貴,員工才會時刻把安全放在首位。其次,通過對事故過程的分析,認識到事故發生的原因,分析事故的責任者和防范措施,舉一反三,對類似作業進行危險源辨識,提早作出預防對策。再次,員工在實際作業過程中,不能存在僥幸心理或過于自信,需按規程標準化作業,將操作過程控制到安全狀態。最后,企業要關心員工,對于他們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中面對的困難及時給予幫助和解決,讓員工在工作過程中沒有分散心理的因素,從心忠誠于企業的發展。
(2)以精益管理思想標準化組織措施、規范化技術措施。電力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其中一個重點就是采取什么樣的行動怎樣去實踐安全理念和完成生產工作。措施即是落實安全理念和具體工作的方法。
精益管理目標把缺陷及時消滅在每一個環節,電力企業的安全生產不能照搬照套電業安全規程,而是需要根據企業自身的特性制定符合企業的組織措施,一個措施制度對應一個環節,把好每個環節也即是把好了組織措施的安全關口。
技術措施的標準化包括操作、巡視、檢修三個環節的標準化。一是操作標準化要求工作人員在操作過程中,所有操作都執行標準程序,特別是對關鍵的步驟,有關部門負責人必須到場簽字,保證從各方面督促操作標準化的實施。二是巡視標準化應著重體現在精細性、數字化、時間性和責任性。三是檢修作業標準化著重以“事前分析、事后總結”為思路,實行現場作業標準化,糾正作業中盲目蠻干、習慣性違章等毛病,同時實行作業監督標準化管理,嚴把作業安全關、質量關、進度關。
(3)以精益管理思想完善安全目標管理制度。精益管理把責任下放到組織結構的各個層次,從公司到各生產部門、班組簽訂安全生產目標責任狀,通過建立組織、確立目標、落實責任、制定計劃、開展活動、設計考核與激勵機制、確立新的目標等一系列活動形成閉環管理,將精益項目安全管理模式建立起來。例如,運用科學的考核與激勵機制,使安全文化建設體現于企業的組織、流程、政策之中,努力改善職工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5]。
實行群眾安全監督檢查和重大隱患責任追究制度,實現了重心下移,關口前移。通過對安全目標的分解,使每個責任人都明確職責和任務。比如在線路和設備管理過程中,劃分設備責任人,建立設備臺賬,讓每個設備主人了解自己負責的設備,熟悉其運行狀況,保證設備的安全運行,為快速的事故搶修做好基礎。
閉環流程中定目標、做計劃都相對容易,關鍵環節是“開展活動”,活動的有效開展能增加對精益管理的理解,從實際效果中感受精益管理的魅力。因此,要注重抓好培訓和開展活動。
(4)以精益管理思想完善應急處置體系。精益管理注重提高質量,因此應急預案特別是電力企業重大活動儀式的保供電方案的制訂要考慮多方面因素的可能性,既要以常規預案為基礎,又要從政治高度完善預案條款,增強電力人的責任感和政治敏銳性,使預案具有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應急預案的實施不僅僅是對緊急事件的簡單練習,需融入到各管理部門、職能部室、班組的日常培訓工作中,通過實際演練及演練后的集中討論可以發現應急預案中的不足和缺陷,并在實踐中加以補充和改進;通過實際演練可以使應急人員和事故當事人了解當緊急事件發生時應該做什么、能夠做什么、如何協調各部門等,提高應急響應人員的業務素質和能力,使事故中的人員傷害和財產損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三、結語
安全生產必須走精益管理之路,需要從實事、細事做起。唯有做到高標準、嚴要求、求精細、做到位、重實效才能真正地把安全生產基礎工作做好、做扎實。但實現電力企業安全文化精益化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其將是一條漫長的、需要在不斷探索中前進的路。只有在實際應用中勤于總結,善于思考,不斷積極實踐探索有效的實現途徑,才能真正的讓現代化的管理方法在電力企業安全文化建設中發揮其應有的功效。
參考文獻:
[1]安軍.對電力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研究[J].供電企業管理,2006,(3):40-42.
[2]連浩,趙向東,張東生.建設項目精益安全管理模式研究[J].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2):62-64.
[3]艾嘉祥,馮浩.對電力企業班組安全文化建設的思考[J].電力安全技術,2006,(8):18-20.
關鍵詞: HSE管理;特種車輛;安全文化;安全行為
中圖分類號:U49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4)24-0076-02
1 安全文化建設與 HSE 管理
HSE 是健康、安全、環境三位一體的管理體系,按照規劃、 實施、 驗證、改進的運行模式建立實施。HSE管理的過程是運用人的策略和手段對企業進行有效的控制,可以很好地預防事故的發生,保證企業生產過程中的一切正常,其安全文化是指企業的所有員工的共同文化和一致的思維,是指企業的安全意識和態度。而文化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可以決定其行為和習慣。HSE管理體系為企業的安全文化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持,企業必須在大力發展企業文化的同時,提升HSE管理體系的成效,促使文化和HSE技術的結合,更好的保證企業的安全。
2 以安全文化建設為核心的特種車輛HSE的管理內涵分析
安全是企業生產的最重要工作,實現安全生產的核心在于從業人員,為了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企業可以在內部推行車輛HSE的管理工作,這樣能夠有效的提升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提升員工的HSE管理水平,企業在提升員工的職業安全素質的同時,可以以考核為基礎,用強制手段促進員工的學習,建立領導和全員相結合的責任制度。
3 以安全文化建設為核心的特種車輛 HSE 管理主要內容
3.1 精心鑄造,踐行實踐,提升企業內部安全文化理念也是企業安全生產的核心,提升安全文化理念的最重要工作就是提升從業人員的安全文化思想,這一措施需要貫穿落實到企業生產的各個環節中,要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無論是車輛的保養,還是路況的探查,都要以安全思想為指導,以HSE管理為基石。俗話說的好,思維決定行為,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不斷的灌輸給員工安全的觀念,在日常生活中員工對于安全的看法也會遠高于其他事情。所以特車大隊要把HSE理念看做是建設安全的重要內容。要求員工做到安全時刻在心中。安全生產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全員動手,綜合治理,常抓不懈,只要安全在心中,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讓特車大隊共同努力,心存安全。
3.2 規范員工的行為,做好安全防范措施,積極宣傳HSE安全管理。企業的HSE安全文化體系也是企業制定的一種員工行為規范與安全價值觀念,如果這種安全文化體系未得到宣傳,那么久而久之,這種安全文化體系就會淪為一種擺設,難以起到應有的作用。這種安全文化必須要得到推廣,在推廣時應該遵循全員參與的原則,注重對員工的滲透式教育,在企業內部外部形成一種濃厚的輿論氛圍。
3.3 實行責任制度,做到誰做事誰負責。在企業HSE管理中,特車大隊堅持責任化原則,做到誰承擔誰負責,明確各級領導和員工的責任和自己的職責,認真落實生產事故問責制度,做好特車大隊的安全。安全責任制度是一種有效的管理制度,該種制度可以將具體的工作責任落實到班組與個人中,是安全生產需要遵守的一種原則,為此,企業管理人員需要根據自身的特點來制定出完善的安全責任制度,明確班組與個人應負的責任。要注意到,特車大隊有著一定的特殊性,在具體的生產過程中,需要建立好完善的HES安全生產責任制度,簽訂好安全生產責任狀,在安全生產責任狀中應該明確好雙方職責、保障措施、安全指標、獎懲方法等內容。在這一過程中,車隊隊長是主導,也是第一責任人員,需要承擔安全、成本、進程、質量等責任,同時,也要加強對整個隊伍的安全管理,將安全生產責任真正的落實到實處。除此之外,車隊隊長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當的調整安全責任制度,嚴格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保障各項職責都可以落實到實處。
3.4 做好安全教育與安全檢查工作。種種實踐證實,安全事故的發生不外乎兩個原因,第一個是人為因素,第二個是物的因素。有關調查顯示,由于人為因素造成的安全事故超過了整個事故比例的80%,人為因素包括冒險蠻干、應變能力不足、違章作業、誤操作等等。為了從根本上降低安全事故發生率,必須要抓好人為因素,做好安全教育與安全檢查工作。
在開展HES安全教育工作時,要遵循方式多樣、內容科學、訓練宜人的原則,并根據不同工種的需求制定好科學合理的訓練制度,整個訓練過程要嚴密、嚴格、嚴謹,注重實效。在日常工作中,還要將安全檢查工作真正的落實到實處,及時發現人與物的不安全狀態,并在第一時間做好整改工作。為此,特車大隊可以成立好專項檢查組織,嚴格根據檢查制度的要求落實檢查工作,成立好專人負責,所有部門參與的安全檢查組織,有目的、有計劃的開展安全檢查工作,對于違章作業人員,要嚴懲,對于在安全檢查方面做出重大貢獻的個人與組織,可以予以適當的獎勵,這不僅能夠激發出大家參與安全檢查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還可以提升安全檢查的成效。
3.5 遵循標準,按規操作,全面推進標準化作業和規范化操作。特車大隊作為特種車輛運輸單位,由于現在社會科技的不斷發展,車輛的不斷變化,所以在生產中的正規操作會影響到企業的生產效率,車輛的相關人員也要擁有比較熟練的操作技能,以確保生產的正常的進行,所以特車大隊要嚴格地學習各項標準,以做到執行完美化,確保質量。考慮到這一因素,就需要推行一種規范化、標準化的管理措施,這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首先,要根據不同車輛的作業環境來制定科學有效的崗位安全標準與現場管理規定,這種規定要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能夠真正的落實到實處,同時,在這一基礎下,還要與標準相結合,在每輛車與每個人身上下功夫,幫助作業人員養成科學的行為規范,避免違章操作的發生,為安全生產奠定好堅實的基礎。其次,在車輛出發之前,需要根據具體的情況來編制車輛組織計劃,根據不同車輛的進度完善相關的作業指導書,并根據實際情況來設置好安全防護措施。作業人員在工作的過程中必須要嚴格的遵守工作規程、作業指導書進行作業,若出現違規情況,必須要及時地制止,并予以相應的處罰。
3.6 提高安全監督人員素質,強化安全監督。安全監督的工作主要在車輛的停車場,須按特車大隊HSE管理體系的規定進行處理:①對于違章操作、違規指揮、違反法律與其他作業規章的現象,要及時地制止,進行通報批評,并予以相應的經濟處罰;②加強車輛安全基礎管理工作,同時,做好資料管理、環境保護、健康檢查、衛生檢查等工作,積極的將各項制度落實到實處,對于各類不符合管理規定的現象以及特殊作業監控不力等問題加大監督力度,不斷提高的監督管理水平。
4 結束語
安全文化建設為核心的特種車輛HSE管理研究是特車大隊運行過程中的重要指標,可以很好的保證特車大隊的安全,做到安全的出發,安全到家,必須嚴格學習與執行,這樣才能保證人員和國家的財產安全。
參考文獻:
[1]武濤,任勇.加強安全文化建設 構建和諧生產環境――勝利油田河口采油廠安全文化建設紀實[J].安全、健康和環境,2010(12).
[關鍵詞] 人力資源管理 體驗式教學 設計
人力資源管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學習它是為了應用它,以解決我國企業面臨的實際問題.現代人力資源管理教育工作的產出是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使其在實踐中能夠運用人力資源規劃、甄選、培訓開發、薪酬、激勵體系,來招聘、保留和培養高質量的人才。因此,我們有必要了解和掌握它的教學方法。對于“人力資源管理”這樣操作性和應用性都極強的課程來說,必須從以“教師為中心”轉變到以“學生為中心”,樹立教學為學生服務的理念,必須重視采用體驗式的教學方法。同時,在教學中要充分考慮中國的具體實際情況,探索具有東方特色的人力資源管理的體驗式的教學方法。
一、人力資源管理教學需要東方背景
水教授認為:“現代管理學是東西方各國人民生產實踐、摸索總結與不斷相互學習的共同結晶,一國的管理教育也應該是立足于本國管理實踐與管理文化,不斷學習借鑒外部成果的教育體系。” 他也指出:“要研究東方人力資源管理思想在中國企業的實際運用,增強東方人力資源管理理論的可行性,一方面要進一步豐富東方人力資源理案例的研究,尤其要結合中國改革開放多年的實踐,在融合東方人力資源管理與西方人力資源管理理論的基礎上探索用于中國經濟發展需要的人力資源管理規律;另一方面重視東方文化背景下人力資源理的研究。在充分肯定定性研究價值的基上,在適當領域借鑒西方有意義的定量研究。”
二、案例教學法在人力資源管理課程中的運用
案例教學法與傳統的課堂講授方法具有顯著的不同。首先是自主性:案例教學法將課堂講授中教師與學生的角色進行轉換,學生成為主角,教師則成為導演或教練,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展示自己的才能,自覺地學習。其次是親驗性:通過案例使學生感受到真實、具體的現實問題,以情景模擬的方式使學生們身臨其境,并且運用所學的知識獨立地觀察、思考、分析問題。第三是交往性:在案例分析過程中,學生們可以互相交流看法,互相啟發,開拓思路,有助于相互溝通。第四是實踐性:案例教學的核心在于通過案例分析培養學生形成獨特而有效的思維模式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鍛煉,因而強化能力培養、提高學生素質是案例教學法的一大特色。
三、案例教學設計設計原則
在人力資源教學活動中,所選用案例根據用途可以分為課題引入案例、理論解釋性案例、分析討論案例。其中課題引入案例可以多選用帶有中國古代文化傳統特色的案例,體現教學內容的東方文化特色;理論解釋性案例選用帶有鮮明時代特色的中國本土企業的案例,同時兼顧外國企業的典型案例;分析討論案例選取適合分組討論或者獨立完成的案例,這些案例中矛盾沖突明顯且具有代表性。
四、案例教學內容設計
體驗式教學內容設計,最主要的就是教學案例的選擇。本文研究中將案例分為三大類,課題導入案例、管理理論的解釋案例、課后學生的案例分析作業。這些案例要覆蓋人力資源管理的各個環節。具體所選案例見表所示。
從表中看出案例的選擇有如下特點,首先引入案例均選擇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相關案例內容,這些多是一些歷史典故或故事,在教學活動中不占用大量時間,在起到引入課題的作用時體現出濃厚的中國文化特色。管理理論的解釋案例選擇應該緊扣教學內容,能夠對相關理論起到解釋與示范作用。課后案例分析作業應該留給學生足夠的討論空間,讓學生思考時有一個思辨的過程,同時還要能夠復習課程所學內容。無論是解釋案例還是案例分析作業都主要以國內企業的案例或國內社會與經濟現象作為研究對象。
五、小結
經過合理安排和選擇可以實現體驗式的教學實踐活動。而且可以兼顧中國文化特色與西方先進的管理理論與方法。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為能勝任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水:開放中的東方管理教育,[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 2003年第6期 9-11
[2]水:具有濃厚東方管理文化特色的人力資源管理力作――評廖泉文教授的專著《人力資源管理》,[J].人才資源開發 2005 9107
[3]錢士茹, 顧敏, 何新敏:多元化HRM教學方法與實踐研究.[J] 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6年12月,第20卷第6期 31-34
[4]錢士茹,吳笛:親驗式教學法在“人力資源管理”教學中的應用.[J],合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6年6月.第16卷第2期60-62
[5]黃年根:實驗教學在工商管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江西理工大學學報 2007年4月 48-50
[6]辛繼湘:試論體驗性教學模式的建構,[J] 高等教育研究 2005年3月 第26卷第3期 64-68
[7]王蘭芬:人力資源管理教學方法的探討,[J] 河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5年12月第7卷第4期 36-38
[8]張萌物:人力資源管理教學中引入案例教學的思考,[J] 江西金融職工大學學報 2005年5月第18卷第2期
[9]顏愛民,方勤敏: 人力資源管理[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7年8月
[10]吳寶華:人力資源管理實用教程[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9月
[11]陳維政等:人力資源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0月
平面設計課程改革思路,改革平面設計的專業課程設置,是為了適應專業發展和社會的需求。首先,平面設計專業的公共課不能照搬美術學等相關基礎課程的設置,應該把重點放在適合平面設計專業的形式基礎、設計色彩、設計素描等課程上。其次,理順平面設計專業的骨干課程與其他相關理論課程的協調和銜接關系,如學習營銷學、設計心理學,了解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等,提升學生的綜合設計素質。再者,增加實踐環節的時間和比例,增設能夠提高學生的創新設計能力、拓展思維能力等的實踐課程,以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強化實踐環節,貼近社會需求。增設實踐性強的課程,是當今平面設計教學的需要,更是促進平面設計教育改革與進步的重要一步。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的學生比較受大公司的歡迎,主要因為這些學生具有較強的設計能力,讀書期間就與蘋果、諾基亞等世界頂級的公司合作過。因此,國內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可以通過與平面設計公司合作,參與實際設計項目,實現學校和公司的雙贏;或者通過建立校辦企業,參與社會的平面設計項目,提高學生的綜合設計能力和就業競爭力。
二、案例教學法
1.什么是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就是在授課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對平面設計案例進行分析、思考和交流討論等,教會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通過對平面設計作品的講解擴展學生設計思路,豐富設計手段。案例教學法貼近實際設計,讓學生近距離接觸當代社會平面設計最前沿的設計理念。該教學形式遵循理論與實踐密切結合的指導思想,以優秀的平面設計作品為基本教材,通過學生的積極參與、思考和分析,重點培養其對設計的理解能力和審美能力,汲取前人的經驗,形成自身的設計風格。
2.如何利用案例教學法
若要將案例教學應用于教學中,教師需要做一些準備工作,按各種設計作品思路的復雜程度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建立綜合的設計能力。
(1)案例的準備和選取
進行案例教學前充分而周密的準備十分必要,這直接決定了案例教學的效果。如果設置的設計案例與學生所學的設計理論不一致,或者超出了學生當前的知識范圍,則會加大信息的傳遞,有可能導致學生無法理解甚至學過就忘。因此,教師在準備案例時要考慮學生已經掌握的設計理論,加深學生對已學知識的理解。在分析和理解案例作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設計出自己的作品。這樣使學生既能掌握所學的平面設計理論知識,又能提高設計實踐能力。所以在進行授課之前,教師首先要清楚學生的現有理論知識水平和設計能力,然后根據本課時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選取有針對性的案例,以加深學生對已有理論知識的理解。案例的選取和安排也應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使學生逐漸積累設計的理念和思路,從而提高其綜合設計能力。
(2)課堂引導與講解
平面設計工作需要借助軟件,而軟件的教學環節是一個十分注重動手能力的過程,如果過分注重軟件技巧的教學而忽視對學生平面設計能力的培養,就會本末倒置,使學生局限在軟件技巧和操作方面,無法真正提高設計能力。隨著電腦的普及和設計軟件的推廣,平面設計工作正逐漸標準化、流程化,如何在流程化的框架內創作出具有個性的平面設計作品,就要求設計師具備自身的設計風格和特點,以及獨特的思維方式。設計本身就是創造,而這種創造來源于設計師長期積累形成的創造性思維。平面設計的課堂教學應該以隱含在設計作品背后的設計理論、人文知識為內容,進而引導學生在設計創作時靈活表現文化內涵和融入自己的創作理念,達到設計作品的鮮明性、獨到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將案例作品分解成可以獨立操作的設計技巧和思維方式,讓學生熟悉和掌握各種作品中的技巧和設計軟件的功能。
三、結語
【關鍵詞】課程思政;手工與印染設計;教學研究
1課程思政的內涵與外延
課程思政是基于各類課程,如專業教育課程、公共基礎課程、實踐類課程,并將課程知識、技能內容與思想政治理論內容相結合,形成協同合作的效應。將立德樹人融入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熱愛黨熱愛祖國,堅定社會主義理想信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塑造學生在道德情操、人格及人文素養、智力思維方面的品格,以及對專業倫理方面的職業道德、行為、精神等的認同感與責任心。
2《手工印染設計》課程概述
《手工印染設計》是服裝與服飾設計的專業課程,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該課程既具備服裝與服飾設計的專業知識及技能特點,同時融合了傳統非物質文化的家國情懷、實踐勞動的素質養成。
3基于課程思政理念的《手工印染設計》課程教育意義
《手工印染設計》課程在知識技能目標、文化情懷目標以及素質目標上一方面強化文化基因在教育教學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強化職業素質養成在教育教學中的重要意義,一方面強化大學生創新探索精神在教育教學中的重要性。將“課程思政”與專業知識、實踐實訓無縫對接。因此,基于課程思政理念的《手工印染設計》課程教學,教師首先梳理知識點及實訓點所對應的思政元素,以點連線,以“隱身”的方式貫穿整個課程內容、項目訓練等環節之中。通過課程教學設計,深化學生對傳統非遺文化的理解,從而促發學生進行更好地創新及表達,提高人文情懷及民族精神,同時培養學生對待職業、專業的匠心精神。
4《手工印染設計》課程思政內容的選擇和融入路徑
4.1從“知識點”中發掘思政元素
知識點是教學環節的基本單元,也是課程思政元素的基本承載點,要通過知識點的連接,合理拓展專業課程內容的廣度、深度與溫度。《手工印染設計》可分為手工印染藝術理論部分與染色技術實訓部分。在理論部分的知識點主要體現了如家國情懷、文化自信、美學精神等思政內容;在技術實訓部分的知識點主要體現了如創新思維、行為規范、職業素養、匠人精神等思政內容。
4.2結合具體知識點建設思政案例庫
在授課過程中,單純地對知識點進行理論性、機械性表述,會使課程內容呈現呆板、無生機的狀況,同時將會導致學生學習單調且無興趣。若在課程知識點授課過程中將主要知識點結合故事、圖片、視頻等來呈現,會使得整個課程內容豐富、具有趣味性且充滿生機,更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課堂聽課效率及知識吸收度。案例形式上可以以圖片、視頻、故事講述等為主;內容上可以以學術發展史、大師、民間匠人、教師個人經歷和感悟為主。課程思政的重點要通過挖掘其案例背后的意義,呈現和升華出內在價值觀,從而建立一個較為豐富、具有思政導向的案例庫。案例的類型不但有正面示范案例,也要有失敗案例,從失敗的教訓中提煉警示性問題。《手工印染設計》課程的案例庫主要以圖片、工藝美術大師故事、民間匠人故事為主。分別體現出中國美學精神、文化自信、匠心精神、職業責任、創新精神等思政元素,潤物無聲的融入到課程教學中(如圖2)。
4.3堅持正反示范性實踐內容引發思政思考
《手工印染設計》課程的實踐部分主要集中于工藝的印與染的環節中。以手工扎染為例,首先教師要以規范與不規范兩種示范操作來引導學生對“扎”的規則進行梳理與總結,讓學生認識到規則在實踐操作中的重要性;其次教師以認真與不認真兩種示范操作來引導學生對做事態度的認知,讓學生們認識到態度在工作中的重要性;最后以完整及不完整兩種操作來引導學生對工作責任的認識,讓學生們體會到責任心在工作過程中的重要性。
4.4與課程知識理論關聯的社會熱點與國家戰略拓展
《手工印染設計》課程與國家環境保護、節能減排、文化強國戰略有著緊密的關聯。在染色過程中,指導學生進行綠色環保植物染色。在非遺文化學習中,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文化自信心。
5總語
課程思政理念下的《手工印染設計》教學涵蓋了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的民族精神教育、以職業規范為基礎的職業道德教育和以當代大學生創新發展為目標的創新教育。本課程為學生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是有助于促進學生認知素質、情感素質、職業素質得到全面發展的全人教育。通過對本課程思政內容的選擇和融入路徑的研究,使學生具備專業能力的同時也完善了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一、鄉土案例教學目標整合
近些年,陜西袁家村在發展鄉村旅游、壯大鄉村經濟、推動鄉村現代化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走出了一條面向市場需求,依靠鄉村內在力量,創新產業發展模式的成功道路。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我們結合地理核心素養對教學目標調整如下:
二、鄉土地理案例教學設計
1.教材分析與學情分析我們選取學生比較熟悉的鄉土地理案例——陜西禮泉袁家村,進行“旅游資源的綜合評價”教學設計。2.設計理念本節課教學以任務驅動、案例分析、專題研討等方法,設計典型的、身邊的案例,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自主探究為主線”的教學原則,提前下發“陜西禮泉袁家村旅游資源的評價”學案讓學生查閱,有效地運用討論法、案例探究法和小組合作交流法,引導學生掌握旅游業的發展對區域經濟的影響、對區域社會和文化的影響,提出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3.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旅游資源及其開發條件的評價。(2)教學難點:旅游資源對區域的影響。4.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合作探究法、問題式教學法。5.教學過程環節一:視頻圖片導入,直扣主題導入語:袁家村,一個偏僻的小山村,沒有名勝古跡和獨特山水資源,十年前還是一個只有62戶人家的小鄉村,如今十年過去,卻一躍成為中國鄉村旅游的第一網紅地,被稱為“關中第一村”,獲得“中國十大美麗鄉村”榮譽稱號。設計意圖:通過視頻和圖片展示,利用陜西袁家村特色鄉村旅游吸引學生注意力,引入本節課的主題。環節二:案例分析,合作探究學生閱讀案例中的材料,思考相關問題,然后小組進行討論,每組派代表發言。案例1:袁家村位于咸陽市禮泉縣境內,地處關中平原腹地,距西安市60多公里,距咸陽市40多公里。號稱“關中第一村”的袁家村主打關中民俗和美食文化,它雖只有62戶,286人,卻帶動了三千多人就業,每年吸引上百萬游客,集餐飲、零售、酒吧、住宿等多種產業,僅餐飲業的日營業額已超過200萬元,一年加上其他收入,基本上超過10億元。近年來,袁家村打造了以關中院子典型老宅為建筑風格的多樣化住宿產品,但同時也存在游客在袁家村留宿較少的現象。簡述游客在袁家村留宿較少的主要原因,并為當地吸引游客留宿袁家村提出合理建議。學生活動: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閱讀材料,經過探究討論后,展示討論結果。主要原因:(1)袁家村距離西安市、咸陽市近,大部分游客在觀光旅游結束后容易返回市區。(2)袁家村旅游主要以關中飲食和關中建筑為主,旅游項目相對單一,游客選擇余地較少。合理建議:挖掘袁家村現有旅游資源的文化內涵和價值,建立各類文創基地(如美術寫生基地等),開展深度體驗游。充分利用袁家村周邊自然旅游資源與人文旅游資源,打造“唐昭陵+鄉村旅游”一體化發展,拓展旅游農家樂等鄉村休閑體驗游,改善袁家村旅游環境,提高旅游服務質量與水平等。教師活動:引導學生概括作答并點評,最后進行知識拓展,讓學生掌握現實中存在的旅游資源及其開發評價。設計意圖:以陜西鄉村旅游袁家村為例,引導學生從區域認知、綜合思維能力,分析袁家村游客留宿較少的原因,同時學以致用為袁家村鄉村旅游提出合理建議;培養學生的人地協調觀,梳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運用所學地理知識解決身邊的地理問題。案例2:袁家村自2007年始興起旅游,借助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如今游客百萬,資產已經過億,2017年年接待游客量更是達到500萬人次,被奉為鄉村旅游黑馬之典范。(1)說出2007年~2017年袁家村旅游人數變化的特點。(2)分析袁家村近年來發展鄉村旅游資源的有利和不利條件。學生活動:閱讀圖文材料,小組合作探究后展示討論結果。(1)袁家村旅游人數逐年增加。(2)袁家村鄉村旅游資源的有利條件:①與咸陽市、西安市距離近,客源市場豐富。②通過關中鄉土方式的重啟,打造了袁家村關中印象體驗地,喚回了一代人的鄉愁記憶,主打關中民俗和美食文化,吸引力較大。③高速公路、鐵路、國道交通便利。④離唐太宗昭陵近,旅游資源分布較集中,集群狀況好。袁家村鄉村旅游資源的不利條件:①袁家村旅游資源類型相對單一,地域組合狀況不佳。②袁家村旅游資源的非凡性不突出,游覽價值不高。③袁家村為游客提供的服務,比如餐飲、住宿、購物、從業人員的服務水平有待提高,地區的接待能力不強。設計意圖:通過身邊的實際例子,引導學生學會如何對具體的旅游資源開發條件進行評價,學會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旅游規劃與設計;通過對身邊旅游業發展現狀的了解,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懷。材料一:袁家村通過打造以關中民俗和鄉村生活為核心內容的關中印象體驗地景區,形成村景合一、三產融合的鄉村旅游商業模式。并逐步建成基礎設施完備,服務功能齊全的既有田園風光,又享時尚生活,既有現代氣息,又有鄉愁民俗,宜業宜居,開放多元的特色小鎮。袁家村的發展就是陜西鄉村旅游富民的一個窗口,鄉村旅游發展給當地農民帶來的不光是家庭收入的增加,更重要的是文明程度的提升和文化生活的改變,思想觀念的升華,生活面貌的改觀以及幸福指數的提高。由此可見,完善的制度是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的保障。請根據以上材料,說明袁家村旅游業發展對鄉村振興的意義?學生活動: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得出以下結論。有利方面:①袁家村旅游業的發展會帶動區域相關產業的發展。②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③有助于文化的交流,促進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④促進歷史文物古跡和傳統民居的保護,以及民族傳統文化的發展。⑤促進地區旅游區衛生的改善和基礎設施的建設等。不利方面:①旅游業的不穩定會導致區域經濟的不穩定。②旅游業的發展會導致消費品價格的上漲。③給旅游區的社會治安帶來隱患。④對傳統文化造成沖擊。設計意圖:運用時事熱點事件進行分析,引導學生關注地理熱點問題,理論聯系實際,利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和地理原理分析地理熱點問題,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力和關心、了解國際和國內熱點事件,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以及人地協調發展的理念。環節三:知識梳理,總結歸納教師活動: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結合區域特征分析旅游資源的形成和保護,能夠掌握旅游業的發展對區域的影響。
三、教學實踐與反思
關鍵詞:案例分析;政治課堂;西方文化
實施案例教學、培養學生能力是當前流行的一種教學方法。所以,在高中政治課堂實施案例教學,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等。因此,教師要充分發揮案例教學的作用,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也指出: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要求“通過啟發學生勇于提問和指導學生開展研究、討論、辯論等方式,給予學生充分表達自己學習見解的機會,調動學習積極性”。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精心選擇案例,并將其融入教學內容當中,使學生在不斷分析的過程中提高政治課堂的效率,活躍課堂氛圍。
下面以教學《文化的繼承性與文化發展》為例,本節課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了解文化具有繼承性。傳統文化對今天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中國的發展道路具有深遠的影響。對待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等等。所以,為了能夠讓學生真正地理解文化的繼承性,在授課的時候,我引導學生分析了下面的案例。
案例:明末清初時期,西方的耶穌會士帶來了歐洲的古典哲學、美術、音樂以及自然科學等。固然有一大批士大夫知識分子關注西方耶穌會士帶來的西方文明,但同時亦不乏嚴拒者。拒絕者的理由,就是“中國之教,自伏羲以迄周孔,傳心有要,闡道有宗,天人之理,發泄盡矣,無容以異說參之。”也就是認為儒家文化已盡善盡美,反對吸納西方文化。
請結合本節課的知識點,評析上述拒絕者的文化態度。
教師引導學生充分發揮自主性,發表自己的見解,讓學生正確對待傳統文化,既不能原封不動地全面照搬傳統文化,也不能全盤否定傳統文化。同時,案例教學法結果的多元化還給學生營造了開放的環境,對發散學生的思維起著非常大的作用。
總之,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的需要將適合的案例引入課堂供學生分析,這樣可以在不斷練習中掌握案例分析試題的解題技巧,最終為高考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關鍵詞】埃及留學生 文化體驗 案例分析
目前,多數的對外漢語教學相關文獻更加側重于歐美國家和日韓國家的留學生進行中文語言教學策略的研究,相對于埃及留學生的研究卻比較單一。因此,本文借助對本校暑期埃及留學生班教學的機會,通過案例分析的方法探討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如何針對埃及留學生進行文化教學的策略。
一、課內文化體驗及案例展示
文化體驗教學模式的主要優勢之一是實現了語言教學和文化教學的融合。針對埃及留學生,教師在課堂上過多講解文化還可能擠占語言訓練的時間。讓埃及留學生在教學中經歷“感知文化―了解文化―理解文化―比較文化”四個階段,從而促進訓練學習者使用漢語進行敘述、描述、表演、概括、解釋、比較、評價等語言功能的過程。
埃及留學生教學案例分析一
這里用吹畫課為例來講解下教學案例分析。吹畫,它是一種比較獨特的美術藝術繪畫形式,通過借助創作者口里的空氣,吹動顏料形成藝術圖畫的美術形式。由于埃及的國花是蓮花,在傳統習俗和中,他們認為蓮花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圣靈之花;而在中國,蓮花歷來為我國人們所喜愛,認為蓮花出淤泥而不染,具有忠貞、高潔的品質。從這一點出發,共同的文化便能激發埃及留學生的興趣點,削弱兩種不同文化間的障礙。因此本次吹畫課則以《采蓮》為主題進行授課。
1.教學資料的準備。教學工具:毛筆、宣紙或A4紙、墨汁、吸管、化學實驗室使用的滴管。
教學視頻:吹畫作品演示視頻《采蓮》,在操作前給留學生介紹吹畫文化,播放視頻感受吹畫藝術魅力。
口語練習:“我喜g吹畫,我們一起吹采蓮這幅畫。我喜歡用紅色的墨作畫……等等”。
2.課堂活動設計。將中國的筆、墨、紙、硯一一展示給埃及留學生,并介紹用法用途。再播放筆墨紙硯簡介的視頻(5分鐘)給埃及留學生觀看,讓他們初步了解這個文化點,引起興趣。教其使用毛筆學寫“蓮花”兩個字,體會與硬筆書法的差異。寫完后再互相使用漢語評價對方作品以練習口語。最后有老師示范指導“采蓮”吹畫,讓埃及留學生親自操作,感受用不同的吹畫方式描繪出他們喜愛的蓮花。最后模仿中國畫蓋章簽名的方式,讓學生在自己的吹畫作品上簽名。
3.教學效果。吹畫文化教學課程整堂課學生都積極參與,樂在其中。一改傳統中國式以老師為主導的教學方式。相反實現了埃及留學生參與和體驗文化過程的最大化。教學期間,以蓮花為主題達到了文化共同,不僅有作畫體驗過程,還包括漢語口語練習,全程漢語交流滿足了埃及留學生的學習動機,操作中的互相協助合作又符合其群體式交流方式,一堂課下來,埃及留學生狀態極佳、酣暢淋漓,這樣的對外漢語課堂教學也使得中國語言與文化的傳播變得輕松快樂。
二、課外文化體驗及案例展示
國外學校課外教學實踐更多追求的是內容和形式上的豐富多彩,只要能夠培養學生們的藝術修養,不管是課堂還是外出教學,都能達到別有用心的效果。Field Trip其實就是我們說的課外活動。學校里一切與學校教育活動有關的外出活動,包括踏青,去動物園,博物館,去宇航中心看飛船,去參加橄欖球比賽,去聽音樂會等等,都統稱為Field Trip。目前Field Trip盛行于歐美國家中小學教育,在此,本文加以借鑒應用于埃及留學生對外漢語課堂教學中。
埃及留學生教學案例分析二
1.教學資料的準備。設計環境污染與保護的研究課題,分小組進行資料查閱、問題分析、調研對象等,按照要求制定調查問卷,設計調查問題。
2.教學設計。(1)全班12人,每4人一組,共分成3組。(2)以“環境污染和保護”為實踐主題,劃分成環境污染現象、環境污染原因和環境保護解決辦法三部分,三個小組各負責一部分進行調查分析。規定時間為3天,留學生按時間要求上交社會調查結果,否則會降低綜合評分成績。要求問卷調查、調查報告紙質版為拼音版,查閱資料做采訪時要求中英雙語交流,并給出了一些常用詞,如“和……有關系”、“是……的原因”、“因為……所以……”、“……引起了……”、“解決的辦法有……”、“是……的責任”、“我建議……”等。
3.教學效果。本次社會實踐調查中,充分調動了埃及留學生的積極性,由于“環境污染與保護”是中埃兩國共同關注的課題,即使身在中國,留學生也非常愿意投入實踐,同時聯系本國實際情況,提出合理的解決辦法。另外在口語老師和寫作老師的要求下,留學生積極配合,漢語能力在短短一個月內有了不小的提高,同時在時間和成績約束下,一改往日遲到作風,實現了文化共通。
文化體驗的教學模式以學習者為主體,注重的是文化教學的過程,教學方法包括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實地考察等。這種模式深受留學生歡迎,特別是短期來華留學生。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翻轉課堂;教學設計
1問題的提出
跨文化交際學是研究跨文化交際過程中的問題和沖突以及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和沖突的學科。[1]SteveKulich強調,21世紀是我國培養學生具備跨文化能力的時代,這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將使學生終身受益。[2]《外語類專業本科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的終稿對學生能力的要求是:應具有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英語文學賞析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3]這凸顯了當代教育背景下對英語專業人才應具備的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養。那么,在跨文化交際課程的教學中,該選擇什么教學內容,采取什么教學方式才能使英語專業學生多角度、深層次研究和分析目的語和本族語文化,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促進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提升?國內許多學者已經開始探索外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途徑,主要集中在外語教學中的文化導入、中西方文化的對比、人文素質教育的培養上,有關跨文化交際課程的實證性研究比較欠缺,跨文化交際課程信息量大而課時少、知識輸入多而輸出少的窘境要求教師必須反思傳統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果,因此將“翻轉課堂”模式引進跨文化交際課程,對于提高學生在國際思潮中的文化思辨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是一次有益的嘗試。
2翻轉課堂的內涵
2.1以建構主義為指導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生為認知的主體、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和灌輸對象。教師的職責是幫助學生實現知識的建構,而不是單向地向學生灌輸知識。核心思想包括:(1)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將知識“外化”,并實現自我反饋。(2)強調“情境”對意義的建構: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習者能充分調動原有的認知儲備,去接納和吸收新的知識。(3)強調“協作學習”:開展會話交流,教師和學生共同批判地探討各種思想、觀點,并進行辯論。在翻轉課堂上,把傳統的學習過程翻轉過來,課前通過“微課”視頻完成知識傳授,課堂上通過與老師同學的共同協助來實現知識的內化過程,這正好與建構主義的理論思想保持了高度一致。
2.2以信息技術發展為依托
“翻轉課堂”將信息技術融入課程教學,是現代教育技術發展的產物。以移動互聯、云計算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為教學模式的創新提供了技術支持,推動了教學手段的革新。“微課”是“翻轉課堂”的主要載體,教師依據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知識背景,針對每堂課的主要知識點,運用多媒體技術來錄制供學生課前自主學習的一種微型的在線視頻課程資源,以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認知和理解,幫助學生發現問題,為課堂討論做準備。同時,“MOOCs”的應用使翻轉課堂吸納了在線開放課程的優勢,強調“互動、交流、反饋”和“在線學習社區”,信息資源的有效利用。
2.3以發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導向
RobertTalbert[4]總結出翻轉課堂的實施結構:在課前,學習者采取自主學習模式,通過教師提供的視頻上對知識點的講解完成信息輸入,并發現問題;在課堂上,通過師生互動、討論來解決問題,并總結、反饋。在翻轉課堂的課前設計中,教師注重培養的是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讓學生在獨立學習中消化知識,發現問題,并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在課堂教學的設計中,重點突出的是學生的協作學習能力,采用師生對話、生生對話、演講、辯論等形式來討論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增強學生之間的溝通能力,發展學生的思辨能力,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3跨文化交際課程的“翻轉課堂”教學設計
3.1教學目標
跨文化交際研究著名學者MikeByram[5]認為在全球化背景下將學生培養成具有“跨文化公民素質”的人才是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跨文化交際課程的教學目標包括幾個方面:(1)了解文化對交際活動的制約與影響,把握交際活動的豐富性、復雜性,熟悉跨文化交際的基本構成。(2)學生認識跨文化交際的重要作用,培養跨文化意識。(3)形成和發展對文化差異的敏感和寬容,擺脫“文化定勢”,開放大腦,解放思維,用包容的方式去和與自己有不同文化價值取向的人進行交流。(4)提高跨文化交際技能,提高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的能力,加強跨文化敏感性和反思意識的培養。“翻轉課堂”為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方式和途徑,通過強調學生的課前自主學習能力,充分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的互動協助能力,來促進知識內化,實現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自主性培養和可持續發展。
3.2實施條件
3.2.1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基礎是由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來設計并制作完成的微課或慕課。跨文化交際課程中涵蓋的內容不僅僅是對各國文化知識的平面展示,還需要有形式多樣的、不斷更新的素材和技術來進行對比分析和立體展現。跨文化交際課程內容繁雜,涉及面廣,課程分為不同主題,每個主題需要提煉成約10分鐘的小視頻,其內容既要包含文化知識,更要能引發思考、啟發思維,因此,教師在掌握良好的跨文化知識的基礎上,還要提高信息技術能力,這樣才能發揮微課或慕課的優勢。3.2.2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翻轉課堂將傳統的知識傳遞過程放在課前,學生通過教師提供微課來學習和思考,根據自身的學習能力和基礎,采取適合自己的方法進行獨立的、個性化學習,自主安排知識的學習;在課堂上,師生面對面地互動交流,解決問題、實現知識的內化;課后學生進行自主的復習和鞏固,這種“逆向”的教學模式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習者的主觀認識、親身體驗和自主學習能力,這是認知活動、實踐體驗、探索思考的重要保證。大學生的思想和價值觀已趨于成熟,具備獨立的思維能力,自我意識和意志力更強,這為翻轉課堂的實施提供了良好的基礎。3.2.3學習者的心理需求翻轉課堂把知識傳授的過程放在課前,學生可以在輕松的氛圍下有足夠的時間去自由選擇和接受,把知識內化的過程放在課堂上,學生在做好的知識準備后在課堂上會更自信,表現也會更活躍,這正能符合學習者的心理導向。美國心理學家布盧姆提出的“掌握學習理論”認為只要提供最佳的教學并給以足夠的時間,多數學習者能獲得優良的學習成績。在翻轉課堂的課前自主學習階段,學生有寬松的信息化學習環境,輕松的學習氛圍,學生不必受傳統教學模式中時間、地點、教師教學方式的限制,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基礎和能力調節學習進度,在課堂上,依據自身的學習基礎,更有“勇氣”來提出問題和想法,與教師或同伴交流,有充分的機會來展示自己。
3.3操作步驟
根據翻轉課堂的內涵以及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以許力生教授主編的《新編跨文化交際英語教程》中的unit9intercultur⁃aladaptation為教學內容,筆者嘗試構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3.3.1課前教學設計在翻轉課堂中,知識的傳授一般由教師制作的教學視頻來完成。教師可以在自己制作的視頻中,從網絡開放教育資源中尋找與interculturaladaptation內容相關的視頻資源來補充課程教學內容,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教學視頻的內容充實度、互動程度以及視覺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在對文化知識點和術語(如culturalshock,sojournerad⁃aptation,ethnocentrism,disequilibrium等)進行講解時可以借助圖表,圖片,動畫、視頻來突出視覺效果,強調知識要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在構建內容豐富的學習平臺。完成教學視頻的學習后,學生要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以鞏固知識要點并拓展思維。傳統的跨文化交際教學中,學生被灌輸大量的文化知識和“文化事實”,學生只是被動的記憶,并不懂如何應用和實踐,更談不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發展。教師應該將知識點融入具體的案例中來,從文學作品、新聞案例或影視作品中選取一些“文化適應障礙”的案例為學生創建問題情景,利用“最近發展區”理論,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對案例進行分析,結合學生自身的切身經驗,如howdoyouusuallyfeelwhenyoubegintoliveinanewplace?Doyouhaveanysuggestionsforadapt⁃ingsuccessfullytoanewculture?在真實情景中掌握文化知識,幫助學生利用已獲得的知識經驗向新知識進行過渡。同時,學生可以通過網絡交流工具與同學進行互動溝通,了解彼此在適應不同文化環境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與心得。3.3.2課堂教學設計學生在課前做好知識儲備后,接下來就是如何在課堂上完成知識內化的最大化。教師在安排課堂活動時,應鼓勵學生通過協作、對話等方式來充分發揮主體性,完成對知識的消化與吸收,促進思維的進一步發展。具體可以分為四個步驟:(1)知識點的鞏固。教師根據課程內容和課前視頻中提出的問題,將重點難點(如honeymoonstage,euphoria,rebuilding,transi⁃tionalshock,futureshock)再提煉,一方面能檢測學生的課前學習效果,同時也能幫助學生解決對知識點存在的理解問題。(2)案例分析。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進行案例的討論,每組約3-4人。學生在課前已經對案例有了自己的理解和分析,在課堂上要將自己的意見與同伴們進行交流和探討,分析過程有理有據,目的性更明確,這就避免了出現無意義的爭執,與傳統的課堂討論環節相比,大大提高了討論的效果和效率。在翻轉課堂的互動活動中,教師需要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動態,及時解答問題。學生經過課堂協作學習之后,小組派代表在課堂上進行匯報、分享心得,提供多種分析問題的思路和解決辦法,打破“固定思維”和“答案唯一論”,鼓勵學生開闊思維和發揚創新精神。(3)教師反饋。學生課堂討論階段結束后,教師要對案例中包含的文化知識點進行梳理和總結,同時從學生分析問題的切入視角、邏輯思維和表達能力方面來指導,糾正在討論中反映出來的普遍問題,最終引導學生如何通過評判性思維來應對跨文化交際中的文化適應問題。課后,教師要求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案例分析和總結,撰寫反思日記。(4)評價。翻轉課堂采取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注重對學習過程的評價。通過獨立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在小組協助學習中的表現、成果展示、案例報告、反思日記等方面來綜合判斷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和敏感度以及跨文化溝通技巧,幫助教師改善教學,引導學生自我修正,應對各種紛雜的文化現象。
4教學啟示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