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教學創新團隊培訓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D 文章編號:1005-2410(2017)01-0077-01
為了更好地服務于中小學發展的需要,更好地服務于校長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2016年起,北京教育學院轉變服務方式,聚焦問題解決,于年初啟動了“協同創新學校計劃”。該計劃從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要求出發,圍繞學校辦學和教育教學中要解決的實際問題,開展市區校緊密聯動的合作式研修。體育與藝術學院的培訓團隊共開展了14個項目,輻射到4個區縣、26所學校,主要涉及大興、通州、昌平和密云四個郊區。
自北京教育學院“協同創新學校計劃”啟動后,體育學科根據項目的整體安排,開展了“基于學生素養的體育中考項目課程化進階設計”“肥胖兒童的體型矯正與體能發展”“校園足球教訓賽能力提升”“小學民族傳統體育與地方體育開發”等四個項目的研修活動。一年來,體育與藝術學院培訓團隊通過申報課題,結成項目團隊,走進學校、走進課堂、走近教師、走近學生,開展實地培訓和教研活動。培訓團隊由項目負責人、責任專家、指導專家、實踐指導專家和項目秘書組成,為“協同創新”項目校提供專業培訓指導。培訓團隊通過各種形式的調研及方案論證,分析各地區、不同學校的教育教學現狀,制定并逐步完善研修方案,形成了聆聽、觀摩、調研、指導、培訓的研修一條龍模式。通過聘請高校教育專家、外區教研專家和市特級教師,通過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作用,助力拓展各區一線教師的視野,推動教育資源整合能力。體育與藝術學院副院長潘建芬帶領其團隊曾先后24次深入其項目實施校開展座談、指導,真正體現了“把培訓課堂建到學校,讓教師研修真正發生”的研修主旨和理念。
關鍵詞:合作式;角色扮演;員工培訓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08-0056-03
21世紀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人才的培養在于教育,教育的改革在于思維模式的改變。中國的教育存在著很多問題,很多專家學者對中國的教育問題提出質疑!應試教育問題嚴重,素質教育需要重點突出。如果學生總是在被動的狀態下學習,學習效率與成果就可想而知!是否有可能解決這些問題呢?對此,本文提出了合作式角色扮演的教學模式!此教學模式是基于人力資源管理課程中員工培訓團隊的實戰演練過程及結果的總結。
一、合作式角色扮演學習方法的描述
傳統教學模式中,強調個人學習,很少有合作式學習,學習者之間很少互動。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指學生在老師的啟發和幫助下,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團隊學習、全班學習的群體作用,在合作中學習,豐富知識的積累,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究、團結協作、勇于創新精神。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礎、前提,合作是促進自主、探究的形式、途徑,探究是自主、合作的目的[1]。為有效地引導學生“學以致用”,采用合作式角色扮演方法來完成教學過程。人力資資源課程通過有效的教學改革,擬定了規劃、執行、文獻和總結的模式,在培訓團隊進行的教學過程中將體現這一過程。
二、員工培訓的目標與角色的分配
培訓團隊的任務是學習員工培訓與開發這一章節的內容并需要完成實戰演練,通過團隊的集體討論,決定以“桂林觀光酒店”為背景,以介紹酒店崗前培訓以及培訓后的效果為主題,展開了實戰演練。此次演練向大家介紹員工培訓中的一部分——崗前培訓,以使大家對員工的培訓與開發有個比較清晰的認識。培訓的目標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員工知識的增加。通過培訓,員工具備了完成本職工作所必須的基本知識,而且員工能很好地了解企業經營的基本情況。第二,員工技能的提升。經過培訓,員工完成了本職工作所必備的技能,如談判技能、操作技能、處理人際關系的技能等。第三,員工態度的轉變。通過培訓,企業與員工之間建立了相互信任的關系,增強了員工的職業精神,培養了員工的團隊合作精神;同時,也增加了員工適應并融于企業文化的主動性。第四,員工行為的改變。員工知識技能的提高和工作態度的積極轉變,主要體現在員工回到工作崗位后的行動中去,把新知識技能運用到實踐中,解決了以往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轉變原來的工作態度,增強企業主人翁責任感及團隊合作意識,積極主動地為企業發展作出貢獻。第五,企業效益的增加。員工將培訓結果及時運用到工作中,提高企業產品和服務質量,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最終提高了顧客的滿意度,增加了企業的效益。
三、角色扮演法的應用及益處
角色扮演法的目的就是培養我們如何正確地去確認角色。學會了解角色內涵,較快進入角色,圓滿完成角色承擔的工作任務。通過角色扮演法,不僅增強了學習者對所學知識的學習效果,也使得學習者懂得了所學知識應該怎樣運用到我們的實際生活當中。這種方法真正的讓我們體驗到了“學以致用”的好處。只有密切合作,才有真誠交流。團隊成員之間精誠合作、相互真誠地分享和交流對于彼此的專業成長和資源共享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2]。在角色扮演過程中,需要角色之間的配合、交流與溝通,因此可以增加角色之間的感情交流,培養人們的溝通、自我表達和相互認知等社會交往能力。尤其是同學之間一起接受培訓進行角色扮演時,能夠培養我們的集體榮譽感和團隊精神。與以往我們所學的其他以老師一味的“填鴨式”教學模式的課程相比,角色扮演的教學模式不僅更能提高我們的學習興趣,還增加了我們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在角色扮演中還鍛煉了我們其他方面的能力,這種一舉多得的教學方法才是利于老師的教學方法,也益于學生學習知識,也是學生掌握知識的好方法。
四、合作式角色扮演學習模式的效果
通過對比以前的傳統教學,從合作探索中取得了很多新的成果,通過對學習方式轉變的探索與實踐,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果。
1.學習者個性得到張揚,興趣明顯提高。①根據學習規劃,明確了教師在團隊中應扮演組織者、合作者、指導者的角色,讓學習者成為學習的主人,采取了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豐富的活動形式,使學習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轉變。自主、探究、合作三種學習方式,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問題的分析和解決的過程正是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過程,有理有據地闡述自己的看法以及意見,這正是體現個性的發展與張揚。②通過自主、合作、探究三種學習方式的運用,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最大的學習內在動因。通過這三種學習方式的運用,特別是與生活相關的景觀、圖片、許多社會問題及現象,都引起我們的強烈好奇心及探究心理,激發了興趣,進而提高了解決此類問題的能力。
2.學習方式、學習習慣得到培養。通過這三種學習方式的運用,使我們學到了許多對終身學習有用的知識,改變了被動應付,機械背誦的學習方式。通過對具體資料和問題的分析,使學生開始關注自己所生存的環境,能有意識地提出自己的建議。
3.提高了學習者各種能力。課堂教學過程逐步成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個人與團隊互動的過程。這三種學習方式的運用使課堂煥發出生機和活力,在各種互動中,各種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與發展:第一,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口頭表達能力。第二,學生學會了如何融洽處理人際關系。第三,激勵了學生的成就感。成功的體驗能大大增強學生學習、生活及對以后工作的自信心[3]。①通過實踐,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在實踐中,通過自主搜集材料、交流搜集途徑、組內合作探究、質疑、表演、演講等課堂活動,質疑與批判意識得到了增強,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時也使我們學習《人力資源》課程的興趣和自信心都得到了增強。②通過實踐,主體參與意識和參與能力都有所增強。在實踐中,我們注意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把學習過程中的發現、探究等認識活動突顯出來,創設最佳的問題情境,調動學生的有效參與,使我們的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檢驗和反思自我的積極參與過程。在實踐中我們看到,學生主動接近老師的多了,主動向老師提問的多了,主動與老師交流、溝通、提建議的多了,這充分說明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正在不斷地提高。③通過實踐,合作交流能力得到了提高。如在辯論時,團隊成員在準備過程中能共同研究本方辯題,分別搜集材料,然后共同分析、處理;自由辯論時,團隊成員之間能互相補充。討論時,團隊成員分別發表自己的看法,由一個人做好記錄,并選出發言人。
4.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明顯提高。通過半年的實踐探索,學生逐步掌握了如何學習,如何獲得魚,而不是從別人手中去拿魚。學生能夠更有效率地分析并剖析問題,解決問題。
五、模式總結及應用
在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教學中,采用角色扮演法,設身處地地從自己的角色出發,參與案例的分析,討論和解決。這樣的教學活動更接近實際,有利于學生把專業知識和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情境聯系起來。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加深對所學知識和技能的理解和認識。角色扮演是團隊合作的一種體現,團隊合作是學習過程中重要的一部分,有了團隊合作,相信會更精彩。團隊不僅強調個人的工作成果,更強調團隊的整體業績。團隊所依賴的不僅是集體討論和決策以及信息共享和標準強化,它強調通過成員的共同貢獻,能夠得到實實在在的集體成果,這個集體成果超過成員個人業績的總和。它可以調動團隊成員的所有資源和才智,并且會自動地驅除所有不和諧和不公正現象,同時會給予那些誠心,無私的奉獻者適當的回報。如果團隊合作是出于自覺自愿時,它必將會產生一股強大而且持久的力量和深遠的意義。
角色扮演和團隊合作不僅適用于課堂教學,而且可以應用到我們今后的生活學習中去。最簡單的角色扮演就是換位思考,對事、對人進行不同角色的剖析,進行全面的掌握,這樣做事才會事半功倍,因為一切可能的變化都在你的掌握之中。團隊合作更是應用的非常廣泛,可以準確地說,世界上除了個體,就是合作,就算兩個人的交流也需要合作,沒有合作的世界是不存在的。深層次的合作對于工作來說是必然的,一個人要融于整體,在合作的模式下去研究,去探索,共同達到最終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沈靜超.優化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1,(93):17-18.
[2]付英華,趙義泉.體驗合作式教學資源的開發[J].現代教育科學:普教研究,2011,(5).
[3]滿述梅.利用角色扮演法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刊,2012(10):32.
常設一個實驗室,配有齊全的電子測量儀器和設備,常年對培訓學生開放。按學生的層次不同,分別制訂培訓計劃,周一下達培訓設計內容,周末檢查。指導老師每周按時對學生指導,采用老帶新的方法。新生的培訓從基本技能開始,進行一些常用電路安裝、調試培訓,由淺入深。老生的培訓則采用個人和小組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培訓、設計制作的內容相對復雜、難度較大。定期下達一個與全國大學生電子競賽試題難度相近的電子系統設計制作任務,指導老師定時進行檢查指導。
2暑期集中培訓
對參加每年一屆的省級競賽的同學,其培訓時間一般為期2-3個月,其中用一個月時間對常用電路設計知識進行培訓。每周進行2次校內模擬競賽,電路設計難度和制作時間與省級歷屆的題目相近。對參加每兩年舉行一屆的全國小組競賽的學生,其培訓時間一般為3-5個月,充分利用暑期進行培訓。要求每小組分工合作進行資料查閱,電路系統設計,程序設計,電路安裝、調試,設計報告等工作。培訓后2個月,每2周進行一次模擬競賽,進行電路設計制作,充分提高各小組成員的協作能力。
3加強培訓指導教師團隊建設
學校建立大學生競賽培訓指導教師的培育與團隊建設中心。在競賽組織方面,通過開展各種形式和規模的研討,集體討論競賽大綱、編寫培訓教材、完善培訓方式。通過培訓指導教師的共同參與,確定培訓目標、內容及定位。支持培訓指導教師開展各項科研工作,以教學為基礎,以科研促進教學,全面提升競賽水平。
4競賽技巧培訓
設計總結報告的撰寫能力培訓。競賽最后提交的成果形式除設計作品之外還有設計總結報告部分。其撰寫質量直接關系著競賽的成績,進行技術設計報告的規范性訓練是很有必要的,包括結構安排、格式、文法與表達等。資料查閱能力培訓。電子設計大賽涉及面廣,哪些信息對競賽更有效與有用,以及如何選擇信息。進行資料查閱能力的培訓,讓學生明確自己需要的和必須掌握的信息,將對培訓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團隊協作能力培訓。要求隊員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群策群力、默契配合,要求隊員平時在學習上和生活上都能相互幫助、團結協作,便于競賽時能有條不紊。
關鍵詞:創新培訓;創新團隊;立體式創新教育;人才培養
作者簡介:王玉鳳(1978-),女,內蒙古赤峰人,長沙理工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講師;范必雙(1978-),男,福建南平人,長沙理工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講師。(湖南 長沙 410004)
中圖分類號:G7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17-0168-02
隨著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企業迫切需要一大批具有綜合素質、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電子類學科畢業生。近年來,國家在大學生創新培訓和動手能力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組織了各種各樣的競賽,如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全國大學生挑戰杯競賽、飛思卡爾智能車競賽、機器人競賽等,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大學畢業生,但是在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方面還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比如電子設計大賽培訓,雖然這種培訓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但由于過分看重最終比賽的結果,因此在培訓時往往圍繞往屆競賽題目和預測參賽題目進行,大大限制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和創新意識的提高。挑戰杯競賽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提高學生創新意識方面是一個很好的平臺,但很多有想法的學生動手能力較差,缺乏一個能夠提供給他們實踐的平臺。另外,有很多挑戰杯的項目不是學生自己創新性的作品,而是教師的研究成果,這種以參賽和獲獎為目的的培訓很難從實質上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因此,要想真正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的目的,必須建立一個讓多數學生能夠參與學習、讓更多教師能夠參與指導和引導的實踐平臺,讓學生擺脫以教師為中心的模式,而以自己的設計思想為主導,發揮自己的創新意識,讓學生利用機動和業余時間,自己預約到實驗室進行實踐活動,獨立地完成具有一定創意的電子設計,從而成為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為了達到創新性人才的培養目標,提出了以本科生為主,以教師、研究生、學工、企業為輔的立體式電子創新培訓思想。
一、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隊伍是創新培訓的主導力量,是電子創新實驗基地開展科技創新活動的保證。教師的水平和投入是決定創新培訓成敗的關鍵。通過選拔和培養,建立一支具有不同的學術背景和研究方向、專兼職相結合、專業功底扎實、工程實踐經驗豐富并具有奉獻精神的指導教師隊伍,使其制訂的創新培養方案能夠充分滿足電氣信息類專業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要求。
學校方面必須加大創新培訓師資隊伍建設的經費投入,提高教師的待遇水平,關心教師隊伍的成長。必須加速教師隊伍知識的更新,不斷擴寬其知識面,注重其理論聯系實際、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
隨著參加創新培訓學生規模的擴大,必然會出現教師資源嚴重不足的情況。因此,必須堅持以教師為指導核心,發動一切可能利用的力量。教師在創新培訓過程中,盡量采取啟發式的教學方法,精力重點放在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上面,讓學生明確必須掌握哪些知識和技能,該如何學習,為其提供精煉的學習參考資料,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如學習模擬電路知識,可以讓學生根據生活和生產實際自擬題目,比如有學生想要采集人體脈搏信號,教師只要告訴學生可以通過什么方法進行采集,如壓力傳感器或者光敏電阻等,采集的信號屬于微弱和易受干擾的信號,必須進行放大和濾波處理,剩下的工作如器件選型、電路設計等則均由學生自行完成。電路設計完后要求學生先根據原理進行電路參數計算如放大倍數和濾波截至頻率等。計算完后,教會學生如何使用Multisim軟件,讓其將自己設計的電路和所計算的電路參數在該軟件上仿真驗證實現。最后讓其購買元器件,進行實物制作和測試驗證。在整個過程中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師只是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
二、實驗教學條件建設
要進行一個完整的創新培訓,必須建設一個完全開放性實驗室平臺。包含基本調試設計的實驗設備,如計算機、示波器、信號發生器、可調穩壓電源、電壓表、焊接臺、實驗桌椅等。在實驗設備上,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實驗室要提供不同的實驗設備。對主要面向低年級學生的基礎訓練開放實驗室要提供計算機、萬用表、信號發生器、示波器、電源等常用的電子儀器,數量以保證基本夠用為度。對主要面向高年級學生的實驗室除配備常規儀器外,還要配置較高級的開發設備,如單片機、DSP、EDA、ARM開發板、毫伏表、PCB制作系統、常用的電子設計類軟件等。另外,為了便于學生進行實踐活動,創新實驗室建立器件庫,利用實驗室的專項經費購買常用的電子元器件,如電阻、電容、接插件和常用芯片等,免費供學生使用,同時對器件的進出建立詳細的明細表,以提高器件的使用效果和效率。
三、建立自主、開放型實驗教學模式
為了充分發揮學生們的創造性和能動性,創新實驗室運作主要采取自由開放和預約開放,并將開放時間公布。自由開放的主要對象是教師和電子協會成員,他們可以在開放時間隨時到實驗室工作。而預約開放的對象是全校的電子愛好者,他們可在創新實驗室的網站上提出申請,經批準后才能進入實驗室。開放實驗室管理系統配備指紋刷卡門禁系統、實驗儀器設備電源控制系統、網絡攝影機監控系統以及相應的軟件管理系統。通過相應的軟件管理系統對想進入創新實驗室學習和培訓的學生進行身份登記備案和授權。采用網絡實驗預約管理模式,提高了實驗教學的開放性。獲得授權并且預約成功的學生準許進入實驗室學習,但不允許在實驗室做過多的與學習無關的事情,如上網聊天、玩游戲等,可以通過網絡攝像頭監控,一旦發現則取消其進入實驗室的資格。實驗室要做到完全無人值班是很難的,但是實驗室教師又不可能全天候包括晚上在實驗室值班,因此可以制定值班表,安排學生(包括研究生)輪流值班。另外,對實驗設備進行編號,且不允許學生隨便搬動實驗臺的設備。
四、采取遞進式的教學培養模式
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知識結構和特點,建立了遞進式創新實踐培訓體系,明確了學生從入門到提高等不同階段的教學內容。對一年級新生開展了電子焊接工藝、制圖制板工藝、小功能電路等基礎性培訓,旨在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二年級學生中開設了“電子系統設計”等課程,以功能電路、單元電路、小系統設計等為主要內容,通過課程化的培訓,旨在提高學生的應用電路設計能力;經過嚴格選拔,在三年級學生中開展了綜合性培訓,以綜合電路、大型應用系統為主要內容,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設計能力。
五、采取多級開放式團隊運行管理模式
實行從指導教師研究生高年級本科生低年級本科生的多級開放式創新團隊運行管理模式,如圖1所示。這種模式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領導能力,還可以形成傳幫帶、便于知識與技能傳承的長效機制。在這個創新團隊里,不僅要強化上一級團隊成員的權威,更要重視團隊核心成員奉獻精神的培養。每個團隊核心成員必須定期制定培訓計劃,負責團隊培訓和知識的有效傳承。任何團隊成員都必須嚴格服從團隊核心成員的任務安排,按計劃完成培訓任務,提交總結報告。
對高一級的創新團隊給予政策上的優先扶持,對能力突出的創新團隊成員,允許其進入高一級的創新團隊,而對表現不佳的成員也可降到低一級的創新團隊,甚至從創新團隊中剔除出去。
創新基地采用網絡化管理,通過建立專門的網站公布創新基地的全部實踐活動,包括培訓時間、內容、各類創新項目申報情況、學術研討活動、儀器設備現狀等,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網絡化管理、創新項目審批和申報、各類科技競賽活動的組織等工作由學工部門帶領校內電子協會來完成。
對于每個創新團隊,均可以申報創新實驗基地科技項目,開展申報、立項和研究等工作,并在規劃時間內完成預定目標,提交科技成果。對確定立項的學生創新實驗基地科技項目在科研經費上給予資助。從經費、政策上重點支持優秀學生從事原創性科技項目,激勵學生做出重要創新成果。以項目為依托,實行“教師指導、學生自主、分級管理、滾動發展”的良性機制。在綜合實踐活動的開發、設計和實施過程中,鼓勵學生自主選題、自定計劃,將學生的需要、動機和興趣置于核心地位,促進其個性的充分發展。堅持教學、科研、生產相結合,把科學研究引入教學過程,將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資源,組織學生參加科研實踐;把教學與生產勞動和技術推廣結合起來,將專業課的理論教學緊密結合生產實踐進行;讓學生走出校門,把實踐教學拓展到社會經濟建設的各個層面,從而為學生提供學習、實踐、創新的機會,縮短學用差距,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增強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六、依托各類創新性項目和學科競賽平臺
依托大學生創新性實驗項目、創新實驗室開放項目、大學生課外科技制作項目開展項目創新訓練,通過對創新項目進行研究,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使學生逐步具備“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學品質。同時,通過項目小組的共同研究,學生的組織協調能力、合作精神也得到了培養。
通過強化實踐教學、實施創新訓練,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充分利用學校多種教育資源,開展有效的第二課堂活動,結合湖南省和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智能汽車大賽及挑戰杯大賽等參賽活動,創造優良的創新工程環境,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技創新活動及應用研究工程訓練,強調以學生為主,學生自主選題,培養學生系統的掌握工程設計的全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自我能動性和創造力。進一步加強科技創新活動環境建設,提高裝備水平,配置經驗豐富的指導教師隊伍。在全校開展各類設計競賽(如機器人設計大賽、電子競賽、創業設計大賽等),鼓勵學生報名參加比賽,創造一切條件開放實驗室為其提供良好服務,使每個學生融入創新氛圍。
七、學校增加對創新性人才培養的投入
學校以學生為本,在實驗的策劃、資金和設備等各方面給予有力支持,改變以往實驗指導單純依靠實驗人員的模式,派出實踐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定期給學生講課和指導,并且參與實驗項目的設計和籌備。探索創新性自主式、研討式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設立學生科技活動專項基金,用于資助學生開展科研活動,支持并組織學生參加全國有影響的課外學術科技競賽,表彰在學生學術科技創新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個人和集體,獎勵優秀的學生科技學術成果,同時創造條件扶持有發展前景的應用性科技成果的轉讓與開發。每年不定時、不限項地開展學生科研立項申報工作,并制定學生科技項目管理辦法,對課題進行階段性的跟蹤指導、監督、檢查和評審。
八、建立校企合作基地,培養學生的工程素質
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管理和運作機制,加強與企業長期穩定的合作。通過校企合作,解決資金投入與發展的瓶頸問題,提供教學資源、派遣與培養師資、基地實訓、企業實習與就業等完整的人才培養鏈。通過校企合作,開拓了實驗室建設的新途徑,提升了教學層次,節約了建設資金,推動了教學改革和實驗室建設的進度。通過校企合作,使學生擁有了直接的工作經驗,提前完成了從學生到員工的角色轉變,使學生具有突出的競爭優勢。通過校企合作,學校可以發揮自己的智力優勢,協助企業開展商業策劃、產品開發、技術指導和員工培訓,讓學生參與企業生產和企業管理,使其在企業的工作中學習企業文化,掌握基本操作,培養創業技能。與企業的項目合作是創新基地發展的有力補充。學校圍繞企業生產申報科技項目、設定創新課題,不僅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而且也使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有的放矢,所取得的創新成果可直接為企業所用,使創業具備了實際應用價值。
九、建立良好的激勵機制
良好的激勵機制能夠提高學生的創新熱情和指導教師的積極性。學生創新培訓考核合格、學科競賽獲獎、發表學術論文、申請專利、申請各級創新項目等,都能獲取一定的創新創業實踐教育學分并給予精神和物資獎勵,對于指導學生取得科技成果和獲得競賽獎勵的教師也要給予一定的獎金鼓勵,同時將指導工作納入教師的教學工作業績考核。
十、結論
立體式電子創新培訓依托教師的科研條件和指導力量、結合創新團隊先進的管理辦法和制度、學校政策的扶持與激勵,以及各部門的配合與支持,形成了一個可以對學生進行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基本科研技能及知識綜合應用能力等多層次訓練的平臺。通過強化創新實踐活動,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創業能力,使其具備了過硬的專業知識、優秀的管理及溝通能力、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較強的實踐能力、敏銳的創業意識和良好的團隊精神。
參考文獻:
[1]單耀軍,張小升.論高校大學生科技創新教育的問題及對策——從全國大學生“挑戰杯”競賽看高校科技創新教育的新發展[J].教學研究,2008,31(2).
[2]劉必清.從創新教育的要求看大學教師角色的變化[J].江蘇高教,2003,(2).
[3]由繼紅.實驗室與創新教育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27(9).
[4]王春明,楊杰.高等學校課外創新教育的思考與實踐[J].中國高教研究,2003,(9).
【關鍵詞】學科教研組 教師專業發展 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G6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1-0065-01
學科教研組是學科實施教學管理,開展教學活動的基層組織。學科教研組既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搖籃,也是發揮教師集體力量,開展教學研究,深化教學改革的重要組織形式,是構成學校核心競爭力的基石,還是學校行政賴以領導教學的最有效形式。因此,學科教研組建設是中小學校本研修的主陣地,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樞紐,是實施素質教育、推進二期課改的核心抓手。
“學科教研組”這一團隊被認為是中國的教育特色,是世界教育史上的一項創造。學科教研組建設包括教師專業發展、制度建設與文化建設。
一、教師專業發展
學科教研組建設關系到整個學科的建設與發展。通過多種途徑,培養造就一支結構合理,具有強烈創新能力、充滿活力、團結合作的學術團隊,是學科建設的基礎。在教師專業發展要留意形成層級:
學術團隊層級:營造氛圍、創造條件,創設平臺,既著眼于整體提高,又傾斜于名師與青年教師的培養,讓所有的團隊成員都能有效發展。
促進專業發展的學術活動層級:如常規性教研與培訓活動、有比較高科學技術含量的課題研究與教育教學實驗等活動。
1.教師的個人研修與自主發展。這是老師專業發展的最重要途徑。要求教師增強學習意識和創新意識,以提升教師個人教學設計能力、教學實施能力、教學評價能力為重點,圍繞教學基本環節和基本要求,充分利用各種教育資源,開展多種形式的研究與實踐,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在實踐中不斷優化教育教學方法,鍛造、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要積極探索,總結反思個人行為,形成有效的操作途徑和經驗積累,要積極撰寫隨筆、案例及論文等多種手段發展自己,并進而促進教研組的全體發展和全面建設。
2.常規教研活動。在促進校本教研中,以活動為載體,教師們帶著感悟、困惑、疑問在同伴交流與互助中碰撞出精彩見解,從而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常規教研活動有:
集體備課。充分發揮教師群體聰明,通過對教材教法的深入研究,能夠結合學生學習實際,精心設計出既包含群體聰明,又體現個人風格的教案。
教育教學觀摩活動:加強對課例研究的指導與引領,通過觀摩示范課、優質公開課、問題研討課等多種形式的展示,開展說課、評課等活動,推動教師教學水平提高。
主題探究活動:發揮名教師和骨干教師專業引領和示范作用,推動學科校本主題教研,活動有內容、有實效,記錄保存完整。
對外交流活動學:教研組是一個開放型的研究組織,一方面定期邀請相關學科專家或有經驗的教師來組指導、交流,擴大視野,增加教學信息,另一方面要積極外出交流學習,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包括認真打磨出本組成員參加各級各類的展示、評選比賽等活動。教研組還應該通過不斷的探究,研發并組織新的活動形式。
3.對學科教師進行校本培訓 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對教師進行校本培訓,促進教師專業縱深發展。包括:一是進行教育理念,新課程理念的學習與培訓,如何撰寫案例、課堂實錄、教學反思、教學論文,課題研究等的相關培訓;二是進行學科教育教學培訓,以提升學科教育教學能力。學科教研組要不斷探索符合新課程教學要求的培訓組織形式與培訓模式,如網絡教研、互動式培訓等。
4.開展課題研究。學校搭建教育科研平臺,引領教師在研究中提升專業素養。教研組要能夠結合自己的學科教育教學實踐,及時診斷本學科教育教學存在的問題,并篩選出比較有研究價值的課題,組織成員進行跟蹤、分析研究,特別是對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要進行深入研究,探索學科教育教學的方法與規律,尋找解決問題的對策。并將研究工作具體落實到每學期或每學年。每學期、每學年重點解決一個問題,對梳理出來的問題逐一解決。樹立“問題即課題,教學即研究”的課題觀。
5.開展學科教育教學實驗。學科教研組應該從自己學科的實際出發,并圍繞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學科課程標準等,組織全體成員積極進行驗證性的或探究性的教育教學改革實驗,每個成員也要有自己的教育教學改革實驗項目,并有實驗計劃、實施方案、實驗課題總結(或階段總結)及鑒定意見等,注重案例分析和行動研究,探索并形成學科組特色的教學模式。
二、制度建設
建立有效的學科建設治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有組織、有計劃、有措施、有目標地開展學科建設工作,使學科建設治理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例如,如備課、試講、聽課、教學質量評價制度,培訓制度、個人自主研修制度、課題研究和教育教學實驗制度等。
學科制度的制訂一方面要依據學校統一的規章制度,另一方面要參照本學科課程計劃特點。致力于學科治理制度的不斷創新,積極探索學科建設新模式與新機制。
三、文化生成
工作總結是做好各項工作的重要環節。通過工作總結,可以明確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少走彎路,少犯錯誤,提高工作效益。下面就讓小編帶你去看看信息化教學工作總結報告范文5篇,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信息化教學總結報告1疫情讓這一學期的工作面對從未有過的挑戰,在線學習、在線會議、互聯網應用在疫情期間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加強學校網絡管理,確保網絡安全、暢通。統整現有的師生互動APP,加大教師線上培訓:以及促進部門合作是特殊時期的學校信息化工作重點。信息化工作已經滲透到學校的各項工作中,從基本建設到教學應用、再到教育管理,各部門均要提升信息素養,才能形成信息化發展合力。
四月正式開學前,我們制定了特殊時期虹景小學STEAM課程內容安排、5月多次組織教師信息技術培訓。6月完成了特殊時期__市第六屆創客大賽籌劃工作。雖然原定的很多計劃有所擱淺,但新一學期燦爛的陽光一定會一掃陰霾。再接再厲!以下是對本學期學校信息化工作的簡要總結。
(一)互+項目在理論研究中夯實根基
本學期,在謝紅英名教師工作室的領銜下,學校互+項目一路前行,年輕老師對信息化研究充滿熱情,工作室組織了各學科老師開展相關理論學習和研究,以此為契機促發團隊研究合力的彰顯和內化。因為我校互聯網+信息化的相對空白,所以本學期扎實開展了相關理論的積累。還積極組織學科老師走出去,通過看一看、聽一聽的形式關注別校相關研究的進展,明晰自身差距,制定相應的發展目標,以此為動力促發研究的深化。
(二)信息化培訓O2O培訓夯實教師信息素養
(1)分層分批,注重不同層次教師的學習需求。
其主要目的是讓教師們多方位的接受培訓、應用與指導。如下:
①各年級部安排一名信息團隊成員為組長,承擔學校的培訓任務,對組內教師進行培訓與日常信息技術指導等。
②各年級部主任、教研組長負責對培訓活動進行安排與管理。
③教導處做好人員考勤,并收集整理教師培訓學習資料等。
(2)“菜單化”培訓,滿足教師個性化發展需求。
本學期__市教科院根據教師知識需求情況,并列出適宜教師學習的培訓菜單,這種學習菜單具有針對性。安排培訓的講師就是來自學校的一線教師,他們有著不同方面的信息技能,這種教學相長、互補互促的學習模式是以教師的知識需求為中心,通過轉變授課方式,營造開放、自由、平等地教學空間,實現教師信息水平與教學實踐相鏈接。我校有10位年輕老師參訓。
(3)“分享式”培訓,讓教師建立學習的主觀能力性。
我校提出的“分享式”培訓,主要是利用暑期校本培訓、校內外教研活動等機會,鼓勵優秀的教師,比如微課、課件、影片制作等方面獲得較高獎項的、以及參加各類信息化大賽中成績比較突出的教師為大家進行經驗分享,技術指導等。本學期丁文偉老師制作的“如何制作微視頻”的微視頻讓很多老師受益匪淺。
(三)團隊建設散是滿天星聚是一團火
挖掘一批信息素養較強的教師,形成三股團隊力量,即STEAM教師團隊、微信公眾號推送團隊、視頻課例錄制團隊,通過團隊的智慧與引領,打造一大批信息化教學能手。
1、STEAM教師團隊
為提高全體教師的信息素養與使用現代教育技術設備使用水平,將信息技術充分融合學科教學,成立STEAM教師團隊,大家不斷學習信息技術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與理論知識,積極參加現代教育技術能力提升培訓。該團隊成員對學校的新設備資源的推廣應用,以及在信息技術融合課堂教學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2、微信公眾號推送團隊
目前該團隊以年級組和部門為單位。微信公眾號推送團隊共有8人組成,負責新聞稿以及微信公眾號內容的編輯工作,校管領導直接審核。大家分工明確,合作高效。
3、課例錄制團隊
學校為了及時有效地開展各項課例報送工作,對每學期的校內外參加的教研課、匯報課、展示課等,都要求進行錄制。為此學校成立比較專業的錄課及編輯制作團隊,負責平時錄課以及課堂教學方面的錄制工作,同時為學校的各項活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這個團隊的成員來自各個學科、各個年級、散是滿天星,聚是一團火。
下一步工作計劃:
1、提高教師信息應用意識,加強信息技術在學科融合應用研究。
主要體現在平時的教研教學中,注重教師課堂上媒體的合理應用,利用校內各類教研課、公開課、匯報課等,同步開展新媒體新技術的實踐應用活動,加大對教師的信息技術培訓力度,努力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與應用意識,并鼓勵和指導教師參加各類信息化大賽活動。
2、STEAM和創客社團是我校信息團隊開展的創新活動的陣地,由于疫情,社團活動這學期一直處于暫停狀態,但希望下一學期借助正在籌備中第六屆創客大賽,更深入的普及科創活動。
本學期我校參與的省重點課題子課題《以項目學習為載體的STEAM案例研究》已經順利結題;信息化工作引領學校未來發展的方向,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堅實支撐,我們將在以后工作中不斷發現問題、總結方法,進一步創新思想、革新理念爭取獲得更大的成績。
信息化教學總結報告220__年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計劃周密,落實到位,進展順利。在各級領導的關懷和指導下,經過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現就一年來的主要工作總結匯報如下:
1、加大了經費投入,改善了應用環境。
學校克服各種困難,多方籌措資金,投資16萬元在階梯教室建成了標準的校園數字影院;投資40萬元在逸夫樓新建了先進的云課堂網絡教室;為音樂教室和網絡教室添置了觸摸式一體機;投資24萬元為新建綜合樓進行了綜合布線,為三年級教室新裝了艾博德交互式電子白板,博雅樓安裝了高清網絡數字監控系統;投資6萬元為新綜合樓各辦公室的老師配備了聯想一體機電腦。這些設備設施的投入和使用,極大地改善了我校的教育信息化應用環境。
2、注重了設備管理,加強了維護保養。
我們堅持定期對網絡、電腦、白板、音響、投影機、擴音機、電話機、電視機、服務器、交換機、無線路由器等設備進行了檢測、維修和保養,降低了故障率,確保了設備的正常運行,提高了設備的利用率和穩定性。我們還定期邀請市防雷中心對學校的總配電、分配電、網絡教室和網絡中心進行了全面的防雷電裝置檢測,確保了學校所有用電設備的安全運行。
3、強化了白板應用,促進了深度融合。
我們組織全體教師更新觀念、加強學習,交互式電子白板的應用和研究,充分利用電子白板等新媒體、新技術,不斷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學校要求各科任課教師積極探索和總結交互式電子白板教學的應用模式,不斷促進教育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
4、完善了應用平臺,用好了新興媒體。
一年來,我們將校園新媒體應用平臺微信、微博、博客、QQ群、成果上傳、校本新資源庫、校園監控系統、優秀課例錄播系統等有機整合,充實完善,努力為全校師生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學習資源,以及管理、展示和交流的平臺。
5、加強了網站建設,保證了信息公開。
我們充分發揮學校網站的宣傳、交流、學習和反饋作用,開發了新板塊,增加了新功能,充實了新內容,傳遞了正能量。我們通過學校網站,以文字、圖片和視頻等多種形式,及時學校的各項活動和最新動態,展示了學校的育人成果和師生的時代風采,保證了學校教育教學信息的及時公開。
6、搞好了課題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
質量要提高,教研要先行。學校以課題研究為抓手,促進了教師教科研能力的不斷提高。學校繼續做好了《基于新媒體下小學數學啟思探究開放式教學模式的研究》、《‘少教多學’與高效課堂研究》和《信息化環境下小學語文?翻轉課堂?的研究與實踐》三大課題,均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并正在按計劃穩步推進。其中《基于新媒體下小學數學啟思探究開放式教學模式的研究》,在《構建區域教育信息化生態環境的研究與實踐》子課題結題評審中榮獲優秀獎。
7、做好了全員培訓,提高了應用水平。
學校經常對全校教師進行不同層次和全方位的信息化應用培訓。比如:對新進教師和外校前來交流的老師進行校園網培訓,讓他們很快熟悉學校的應用環境;對學科教師進行電子白板專題培訓,讓他們熟練掌握學校各類白板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要領;對各教研組的信息化應用骨干進行深度技術培訓,并鼓勵他們發揮示范帶頭作用,為本組教師做好技術服務和應用指導,帶動全組成員提高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能力,努力提高全校教師的教育信息化應用水平。
8、錄制了學校專題片,制作了課題資源。
為了展示學校師生風采,宣傳我校的育人成果,我們和漢中電視合錄制了題為《百年跨越精彩綻放—漢師附小巡禮》的電視專題片,該片受到了包括來校交流考察的香港元朗商會小學教師和各界人士的高度評價。學校由電教中心負責,還為市課題組制作了__名片之《一江兩岸》和《__十景》等重要資源。
9、落實了相關活動,錄制了優秀課例。
我校的教育信息
化活動周周有安排,月月有亮點。我們重點組織好了每學期的數字電影周、名師教學示范觀摩課、新進教師匯報課、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省科普大篷車進校園、理工學院教育技術專業學生的見習和實習等教育信息化相關的活動。精心錄制上報了5位老師的省級參評課例,12位老師的國家級參評課例, 13位老師的教學名師和教學能手的優秀課堂實錄。我們還做好了每次市上在我校舉行的招考活動的監控錄像工作。
10、參加了各級賽事,參評了各類成果。
做好了各級各類信息化應用大賽的組織、推薦、參評和報送工作。重點抓好了20__年全國第七屆電子白板暨互動教學課例大賽。我們錄制上報的6節交互式電子白板應用教學課例全部獲獎,獲獎率達100%。其中,數學課《有多少點子》(乘法的直觀模型)獲一等獎;五年級語文《課鯨》獲一等獎;四年級數學課《正負數》獲一等獎;一年級數學課《上下》獲二等獎;五年級數學《組合圖形的面積》獲二等獎;一年級語文《自選商場》獲三等獎。在剛剛揭曉的第六屆SMART杯互動課例大賽中,我校又獲一個一等獎,兩個二等獎和三個三等獎,獲獎率再達100%。
成績只能代表過去,成績取得也要歸功于各級領導的殷切關懷和全體教職員工的辛勤工作。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在查找問題和反思不足:一是我們的有些信息化設備陳舊老化,急需加大投入升級換代;二是我們的人員短缺,有的員工一人身兼數職,經常加班加點,工作任務繁重,不利于教師的身心發展和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順利開展……我們將認真總經驗,深刻反思不足,虛心聽取各方意見,積極更新教育觀念,切實改進工作思路,嚴格按照《省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和《省學校信息化建設標準》要求,努力改善教育信息化辦學條件,不斷提升教育信息化辦學水平,為把我校早日辦成全國的教育信息化名校而努力奮斗!
信息化教學總結報告3本學期加強學校信息員隊伍的管理,形成一支力量強、協作能力好的信息化師資隊伍,為開展各類信息化應用做好鋪墊,同時深入科研工作,認真積累,積極嘗試、及時總結,將點滴的積累匯集成一套適合我校信息化建設的方案。另外,定時定期地開展全體教師信息化自培工作,使工作更具有成效化,努力創建一流的教師應用信息化的環境和氛圍。
在工作中我們會用持續發展的眼光關注信息化趨勢,緊跟時代步伐,吸取兄弟校信息化建設的經驗,進行不斷的完善,彌補不足。加強信息員的管理,進一步提升信息員崗位意識。做好多媒體設備的紀錄工作,及時進行檢查。防毒軟件的安裝和部署及時更新。提高網絡的實際應用效能,加強網站的建設和教師課件應用水平,提倡教育新媒體的運用,提高應用水準。學校教師的信息資料及時儲備和共享。具體工作我們做到了:
一、完善技術裝備,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
學校專人經常檢查電腦,保證每個班級、辦公室的網絡保持暢通。保證學校學生和教師的使用。
二、開展教師培訓,著力提高教師教育信息化素養
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注重教師專業化水平、教學實踐能力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綜合發展,鼓勵教師探索新型的教與學模式,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培養教師利用各種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教學資源開發。每學期通過公開課、觀摩課、示范課等形式,組織教師對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學模式與教學策略的選擇、教學設計、教學資源的集成與整合等方面進行研討,在評優課等活動中提出明確要求,評比優秀課件,促使教師自覺鉆研、學習,在不斷實踐中提高信息素養。積極組織教師參加信息技術把握學科能力的競賽和參加市級研修活動培訓。
三、深入信息技術的研究,加強教育資源庫的建設與應用
深入信息技術的研究,利用信息技術為教與學服務,不僅要為了教師的“教”,更要促進學生的“學”,讓我們的多媒體課件能更好的為教學服務。在課堂上教師們主動運用多媒體給學生上課,用精彩的圖文并茂的畫面,更利于學生掌握所學知識,為他們的學習提供幫助。語、數、英、物、化老師通過網絡媒體收看視頻直播,保安人員和安保隊伍通過DVD收看安全處理片,豐富了優質教育信息資源,及時的傳遞信息,進行教師間的溝通,利于儲存。
四、注重興趣培養,努力提高學生信息素養
學生興趣班要圍繞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來設置,每一個學生必須有一個自己的特長方向,打字、畫畫、編程、制作網頁等等。根據這樣的要求,信息技術老師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上注重學生的能力培養,另一方面在課外興趣班、中午開放時間等注重學生興趣培養,積極輔導學生,積極參加上級組織的比賽。
五、面臨的問題及未來的發展
當然,我校的信息化建設工作還存在著很多不足之處,如:我校的教育信息集散功能不強,服務器容量及配置較低,教育教學資源庫尚不完善,學科教師用機不能實現一人一機,學校暫無學生班級主頁和教研組主頁,無學科專題網站,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和參與網絡學習意識還需要進一步培養等。
雖然面臨著種種困難,但我校一直堅持“一切為了學校、教師、學生的發展”的總目標,努力提升學校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同時努力實現教科研活動的信息化,利用網絡開展教科研活動,逐步開展校際遠程教學與聽課、評課、遠程培訓等。
總之,學校信息化工作是一個基礎工程,我們的目的是通過信息化來帶動學校教育的現代化,我們期待學校信息化建設更美好的未來!
信息化教學總結報告4本學年度,我校積極配合園區教育局提出的“信息化建設年”的各項工作要求并認真做好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各項信息技術服務工作,鞏固和推進學校現有信息化工作成果,在現有的基礎上進行提煉和升華,努力形成我校信息化建設的特色。具體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教育信息化組織機構及相關工作的開展
期初,我校對學校信息工作做了分工和規劃,制定了學校的信息化工作計劃,制定了教育信息化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并遵照其嚴格執行,形成了良好的教育信息化管理模式。同時,也完成了蘇州教育e卡通、家校路路通、校務管理平臺、省資產和裝備管理系統等一系列信息化系統的數據維護和更新,為師生提供及時高效的信息化技術支持。
二、配合完成園區教育信息化工作
我校作為信息化工作做的比較扎實的一所學校,在配合園區信息化建設年的各項工作方面也做了不少努力:
1、作為代表參加了園區信息化建設研討會、園區信息化工作會議;
組織了學校各部門參加園區教育信息工作的在校座談會等。
2、成功接入了園區教育城域網,配合園區信息中心實現了各學校網絡的統整管理。
3、開展教育信息化科研工作
開展學校信息化工作的研究課題是學校信息化工作的一個重要抓手。在今年上半年,我校依托現有的應用對其進行提煉升華,已經成功申報并通過了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構建跨平臺多終端的初中校務管理系統的實踐研究》,并想借此機會打造具有我校特色的信息化建設課題。
同時,我校的《學校校務管理平臺的開發及應用》在申報__市中小學教育信息化應用創新案例評選活動中獲提名獎,在園區的評比中獲得一等獎。
4、爭創信息化示范學校
為了有效地鞏固學校信息化建設成果,總結幾年來工作的經驗和不足,持續推進學校教育管理與教育教學的實踐,創出學校信息化辦學特色,我校今年積極申報了創建__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學校,想以創建為契機,不斷強化學校信息化的工作力度,實現依托信息化促進教育現代化、科學化的建設目標。
三、提升學校信息化管理水平
1、校務管理平臺的改版
隨著學校信息化的發展,校務管理平臺部分模塊的功能需要進行調整,另有部分功能需要擴充,所以在今年上半年我校積極開展調研,針對校務管理平臺的開發和使用召開專題會議,落實平臺的功能性改造工作,在下半年校務管理平臺軟件公司入駐學校,進行現場開發。
2、積極改版學校校園網站等各類平臺
本年度,先后完成了學校網站和blog平臺的改版工作,從而提升了學校對外的宣傳面貌。在平時也鼓勵引導教師、學科組、社團、專業教室在校園網上開設網頁和blog形成教研探討與學習的氛圍,增加師生、家長、社會交流的手段。
為充分發揮如moodle等優秀學習交流平臺快捷、高效、易輻射的優勢,學校信息組還重新搭建了moodle2.0平臺并積極開展應用研究。
3、開展信息技術培訓,提高教育信息化素養
學校在學期初制定的校本培訓計劃中,信息技術培訓是一個重要內容。針對我校教師及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和教育教學的需要,開展了新進教師和初一信息管理員的信息技術培訓工作,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除此之外,我校還積極承辦了__市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活動,有效地促進了教師信息技術能力的提高。
四、不足之處
當然,我校的信息化建設工作肯定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如:
1、教育信息化科研工作開展的不夠,在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上還有待于積極探索、研究。
2、在資源網使用上,大多數的老師還局限于使用,對于自創資源的上傳還是個空白。
3、學校網站的建設還有待于提高。
總之,學校信息化工作是一個重要、長期的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還要把工作做得更細、更全、更好,使其真正成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后勤保障,給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以強有力的支持。
信息化教學總結報告5上半年,企業信息化工作以公司信息化工作會議和廠長工作報告為指引,圍繞“對接技改、適應新廠”需要,在正常有序開展現有信息系統運行安全保障下,突出“全力對接技改、全面適應新廠”這條工作主線,把工作精力逐步轉移調整到參與配合技改實施、開展全員培訓、籌備管理對接方面來。緊扣“人才對接”和“管理對接”兩個關鍵,強化工作作風、協作機制和氛圍營造三方面保障,扎實做好加、乘、減、除新四則運算。
現匯報半年來的信息化工作和下步打算。
一、上半年的主要工作
一是在人才對接上,做好信息化人才隊伍優化與培養。
信息(含自動化控制)組在全廠全員大培訓方案的基礎上針對信息化工作層次和人員對接需要,細化分解培訓方案。明確培訓對象、階段步驟、載體手段、具體措施、時間計劃和效果驗證辦法,確保方案的可操作性與實效性。截止到當前,信息組已按信息模塊(含自動化控制)人員策劃實施培訓計劃兩期,其中,第一期完成階段性培訓計劃包括新進員工基礎知識強化培訓、參與MES系統開發設計、贛煙制絲跟班學習和贛煙卷包高架跟班學習共4項;第二期已在實施MES系統理論知識學習及實踐潛力培訓和參與制絲集控系統開發設計2項。
二是在項目建設配合上,做好工作協作,確保工作高效推進。
一方面,根據項目建設需要,及時做好人員的選派支持;另一方面,以打造數字化工廠特色為切入點,堅持統籌規劃、資源共享、深化應用、務求實效、創新改善的原則,抓好信息化與基礎管理各項工作融合。截止到當前,信息(含自動化控制)組圍繞MES、動力能管、制絲集控和卷包數采系統先后配合羅克韋爾自動化(中國上海)有限公司、北京中電紅石科技股分有限公司、北京航天拓撲、上海蘭寶傳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進行需求調研和意見整合9次。
三是在管理對接上,做好課題創新與管理提升工作。
為促進內部規范創新和管理持續提升,確定“以提升信息系統安全運行管理潛力的治理防控保障體系構建”為今年的創新課題,以此為抓手,透過治理隱患的排查,從“人機料法環”各因素分析隱患的根源,找出關鍵控制節點,并一一制定出對應的控制措施,閉環控制,構成固化文件。其中,還創新性的以“安全等級保護”作為研究對象,依此為切入點,貫穿治理防控保障控制全過程,提高“信息系統安全運行”隱患發現的及時性,和采取控制的反應速度,為治理防控保障工作夯實基礎。截止到當前,針對機房、網絡架構和信息系統建設和運行完成隱患排查9次,完成信息系統安全等級評價和保護工作3個,完成公安部門備案信息系統1個,完成《卷煙生產經營決策管理系統運行管理辦法》制度轉換標準1項,梳理制度和預案6項。
四是確保網絡與各信息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工作。
今年在網絡與各信息系統安全維護人員缺乏的條件下,全年借實施IT外包維修服務安全類等幾個信息化小項目,按計劃、文件或合同規定開展了日常、月度、節假日檢查和季度巡檢,全年開展網絡辦公設備日常巡檢與運維記錄18次。開展信息系統賬號安全、行業信息系統基本狀況、重要信息系統和重點網站安全執法、工業控制系統等專項檢查4次。根據系統自查結果及時排除了隱患故障,保障了企業網絡和信息化系統運行安全。日常強化了網絡與信息系統巡查防護,確保了在現有的硬件基礎條件下網絡數據傳輸快捷安全,為我廠開展生產經營管理活動帶給了安全穩定運行保障。
五是抓好項目管理,促進信息化基礎設施和系統運行保障。
透過年度申報,批準實施或配合公司要完成的資本性支出項目有2個,其中企業自身的1個已經啟動并交由物管部門實施采購;申報批準實施的維修與維護服務小項目有8個,目前已經實施完成1個。另外,配合公司信息中心完成《煙草行業數據中心配套服務器及相關軟件采購》項目1個。做好行業卷煙生產經營決策管理系統升級1次,在公司的整體辦公自動化的框架下,進一步調整理和優化了企業OA用戶辦公節點流程。
二、下步打算
一是繼續抓好與新廠MES、動力能管、制絲集控和卷包數采系統實施方的交流與合作,以期能夠吸收國內先進的實時經驗,努力促進工廠管理在架構上體現先進的技術平臺。
在功能上實現好用,實用,并具有井煙的特色。借我廠新廠技改數字化工廠各信息系統的建立與運用之機,以信息化支撐我廠生產經營管理,加快管理業務電子化工作進程,不斷提高我廠信息化建設與管理水平。
二是繼續推進了信息人才隊伍的建設,明確職責分工和操作規范。
在企業內設機構部門工作職責中規定了企業信息化建設及信息化系統的應用、維護和管理具體職責權限。包括:企業信息化建設項目立項申報、計劃制訂及實施;開展技術咨詢、技術服務,組織實施信息化。按照企業標準化、安全標準化建設要求,梳理了信息化管理標準制度和工作標準,建立了崗位工作標準。繼續抓好從事信息化及其它領域的工程技術人員之間的學術交流,推進了企業信息化人才隊伍建設。
三是適時解決幫帶的問題。
前期經人力資源科編制了系統性對接技改培訓實施方案和即將策劃的20__年新進高校畢業生現場實操培訓實施方案,提出清晰的目標和計劃,并著重解決對新員工的幫帶問題。同時,配合做好20__年實施全員體系文件的培訓,以期改善企業專業管理、專業技術、專業技能人才結構,提升企業三支人才隊伍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水平。
關鍵詞 創新競賽;應用創新人才;實踐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5)12-0109-02
1 前言
我國的高校在不斷地對學生參加創新競賽進行研究和探索,對學生的培養和教學的改革也產生不少研究成果,擴展了高等教育的方法體系。國內各高校[1-2]已經普遍認識到創新競賽在培養應用型人才和創新型人才中的重要性,都在分析開展創新競賽的作用與意義,討論在開展創新競賽過程中相關的管理措施、激勵機制和教學改革等方面的內容。
國外主要國家雖然沒有明確提出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目標[3],但是為了培養創新型人才,國外大學都強調學術自由,營造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環境;充分利用大學豐富的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為學生提供發展的空間,通過寄宿制和導師制在學習態度、價值觀念和生活目標等方面對學生施加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國的高校應借鑒國外的經驗,優化校園校舍環境、師資隊伍、教學條件、教學過程、教學手段、校風學風等,在加強師德建設、校風建設的同時,要在實驗、實習和實訓條件和學習生活娛樂的硬件設施方面增加投入,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和良性的、能促使學生更好成長成才和成熟的環境。
重慶市教委積極組織重慶高校參加教育部主辦的各類大學生科技競賽,并取得了優異成績,在培養應用創新型人才方面邁出扎實的步伐。以創新競賽為切入點,從利用創新競賽為優秀學生脫穎而出創造條件,創新競賽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探討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具有的重要意義。
2 創新競賽為優秀學生脫穎而出創造條件
從科技創新協會動員學生報名參賽,到校內預賽、地區競賽、國家級競賽,這是一個堅持和不斷克服困難的過程。在競賽的整個過程中,系統地把學生學習的多學科理論知識聯系起來,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進一步消化和理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科學的創新興趣,養成嚴謹求實、勇于實踐、敢于創新、吃苦耐勞的科學態度。總之,競賽讓學生把理論知識和競賽知識有效結合,為優秀學生脫穎而出創造條件。
科技創新協會鼓勵學生參賽 為了鼓勵更多的學生參加學科競賽,動員學生參賽的準備工作非常重要。在準備階段,科技創新協會動員學生參賽,通過櫥窗、展板等形式,展示歷年競賽的作品,介紹作品的工作原理、設計方案,播放歷年競賽視頻、圖片等來激發學生參賽興趣,鼓勵更多的學生報名參加創新競賽。
面向競賽學生提供培訓 報名參賽的學生由科技創新協會統一安排指導教師團隊對其進行培訓,學生根據競賽的要求自己設計作品,從設計原理、設計方案等方面進行校內預賽,評選出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根據競賽經費的實際情況,優先選出前幾名參加地區競賽。
加強競賽技能指導 學校通過開設培訓課,分模塊對學生進行長期競賽培訓,主要對參賽作品的功能、設計、結構、工藝制作、性能價格比、先進性、創新性進行多方面訓練指導。根據競賽的要求,地區決賽時要提交說明書(論文)、設計圖紙、視頻等資料,說明書(論文)撰寫質量直接關系創新競賽的成績,加強論文撰寫的規范性訓練是很有必要的。在競賽過程中,每個小組由指導教師指定一位組長,由組長將各個階段的競賽任務給組員分工,小組成員明確自己的工作,團結協作,使競賽順利進行。
積極開展科技競賽活動,努力培養學生參加科技創新活動的興趣和能力,搭建學生科技創新的平臺,是構建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保障。然而,培養應用創新型人才,教師是關鍵,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尤其重要。
3 加強競賽師資隊伍建設,為應用創新人才培養提供質量保證
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 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要求必須有大量的既能承擔理論教學又能承擔實踐教學的教師。專業技術過硬和實踐能力強的教師隊伍是培養應用創新型人才的保障。學校制定教師外出去企業培訓的政策,由學校或者教師自己聯系外出培訓單位,去企業或者科研院所培訓。加強“雙師型”教師建設對應用創新人才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
制定青年教師導師制 要更好地實行創新教育,培養更多具有創新能力的創新人才。學校教師是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而青年教師則是學校的未來。為青年教師選擇副教授職稱以上的大學教師或者工程師作為他們的導師,發揚“傳、幫、帶”的教學和科研帶頭作用,對青年教師科研、教改等方面給予指導,讓青年教師更好明確發展方向和提高自己的科研、教改方面業務水平。鼓勵競賽指導教師以教學為基礎,以科研促進教學,全面提升競賽水平。
鼓勵教師參加學術會議和培訓 教師在創新人才的培養中有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學術會議、培訓能指明工作方向。為支持學校教師進行學術交流,緊跟國際學術前沿,提高學術研究水平,學校鼓勵和會議相關的教師參與國際學術會議、培訓。參加學術會議、培訓,得到名家的教誨,是自己業務發展的動力。名家之所以成為名家,是由于他們對事業的熱愛與執著的追求,一輩子的矢志不移,是青年教師學習的榜樣。如通過參加學術會議和青年骨干教師培訓,筆者在工作中注入新的活力,在競賽等方面取得的成績與參加學術會議和培訓的啟示有關。同時,學術會議和培訓對筆者教改項目的成功立項和教學課堂的創新也有很大的啟發。
4 建立宣傳和交流平臺,為良好的學風建設提供條件
為了進一步加強創新競賽的宣傳,學校設置創新競賽QQ群,開設宣傳模塊,包括競賽種類與類別、競賽時間、歷屆競賽的基本介紹,學生競賽成果展示,競賽指導教師姓名、職稱、學歷、研究方向、教學研究成果等基本團隊情況介紹,讓學生能全面深入了解各類科技競賽。
創新競賽使那些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對實踐環節感興趣,尤其對具有創新意識和團隊精神的學生提供了施展才華的空間。他們積極進取,努力拼搏,理論與實踐相聯系,通過賽前的培訓及大賽的洗禮,各個方面更加成熟。這些學生的成才也對低年級的學生產生良好的輻射作用。
5 開展創新競賽,促進教學方式改革
指導教師在指導學生競賽的過程中發現,競賽知識涵蓋了多門課程的知識,要求學生的知識面廣,并且要求學生掌握多學科知識,加強學生對課程的運用。在教學方面可以做以下教學改革。
優化培養方案 在培養方案中開設機械創新設計課程,這門課程重點要求學生觀察生活,關注社會需求,增加自己的社會責任感。題目要求實時性,能夠給實際生活帶來便利的設計。學生自擬題目,在這門課程中設計方案。
在原來傳統的課程設計基礎上增加創新專題 創新專題提高了設計的趣味性,擴大了學生對課程設計的選擇面,增強了學生做課程設計的積極性。課程設計操作流程可以借鑒競賽賽制,讓幾個學生一個組,指定組長,調動組員積極完成課程設計內容。在課程設計考核環節也可以借用競賽答辯模式,調動組員的積極參與性。通過實踐證明,優化培養方案、增加創新專題,使得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培養了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很好地促進了教學方式改革。
6 開展賽后總結
學生在比賽過程中,通過和兄弟院校交流,看到了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在比賽結束后,指導教師要求每位參賽學生寫一個總結交給老師,總結圍繞整個競賽的亮點、不足和后續競賽需要改進的方面。指導教師將每位學生的總結進行整理并裝訂成冊,以便后續學生的參賽做參考。實踐證明,這個總結養成了學生的賽前準備、賽后總結的良好習慣,有益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7 結語
積極開展創新競賽,加強了兄弟院校之間的交流。良好的競賽成績彰顯了學校的組織能力和科研能力,有益于學校辦學成果和特色的宣傳,有益于學校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提高。努力培養學生參加科技創新活動的興趣和能力,搭建學生科技創新的平臺,是構建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保障。創新競賽為優秀學生脫穎而出創造條件,為良好的學風建設提供了可能,同時讓指導教師受益匪淺。
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教師2013年指導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工程綜合能力競賽,榮獲全國一等獎一項,重慶賽區特等獎一項,二等獎一項;2014年指導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榮獲重慶賽區一等獎一項,二等獎一項;2015指導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工程綜合能力競賽,獲重慶賽區一等獎兩項。
參考文獻
[1]柏連陽,蔣建初,盛正發.基于學科競賽的新建本科院校技術創新人才培養探析[J].中國高教研究,2010(8):65-66.
[2]夏百戰,呂D.學科競賽對獨立學院教學工作的重要意義[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9(17):167-169.
[3]裴文英.國外大學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對我們的啟示[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8(12):79-81.
關鍵詞:教師教學工作模式 四項捆綁 兩條主線
為改變教師忙碌無秩序,盲目無規律的狀態,提高工作效率,減輕工作壓力,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學生學業進步,學校內涵發展,由北湖學校校長提出,經學校二屆一次職代會討論通過,進行教師教學工作模式研究。
一、為什么建立教師教學工作模式
為什么要建立教師教學工作模式,主要基于以下幾點思考。
1.反思教師的主要工作
一方面,教師工作的主要對象是學生,主要工作任務是圍繞學生這個中心,很好地完成教育教學目標和任務。具體地說,就是在課堂教學中,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實現學生學業進步,健康成長。另一方面,教師是學生成長的關鍵,教師團隊是學校發展的主力,因此教師個人素質和教師團隊素質是否過硬是學生成長和學校發展的決定因素。
2.教師因素對學生發展的影響
教師對學生發展的影響,一是教育態度,這是教師“想教”和“要教”的問題,教師有事業心和責任感才能熱愛教育和熱愛學生,這是教師熱愛工作的動力保障;二是教育內容,這是教師“有內容教”的問題,教師掌握了相對充足、結構合理的人類文明成果,才有內容教給學生;三是教育能力,這是教師“會教”和“善教”的問題,教師掌握了先進的教育理念,嫻熟的教育技術,才有能力教會學生。因此,要對教師的專業標準提出具體要求:一是擁有專門的知識和技能;二是強調服務的理念和職業道德;三是有長期的培養和訓練經歷;四是需要不斷地學習和進修;五是享有有效的專業自主性;六是形成堅強的專業團隊。
3.建立教師教學工作模式的必要性
通常情況下,從教學工作的角度,教師除承擔著教學工作外,還要參與校本教研、校本培訓和校本科研工作。在時間和精力有限的情況下,教師要做到面面俱到地工作會手忙腳亂和力不從心。從本質上來說,幾項工作互相交織和滲透,并沒有明顯的界限;從目的上來說,幾項工作都是為了滿足教師專業成長和提高教學質量的需要;從關系上來說,教研、培訓和科研都是服務于教師和教學。因此,簡化和規范教師的業務工作,建立一個能夠抓住關鍵和主要矛盾的有效工作模式十分必要。
二、建立怎樣的教師教學工作模式
建立一個怎樣的教師教學工作模式,主要基于學校教學工作要求。
1.教學工作的主要途徑
北湖學校教學工作的主要途徑有常規課堂教學和社團拓展教學。常規課堂教學主要完成國家和地方課程教學任務,完成國家和地方課程的二次開發任務;社團拓展教學主要完成自主校本課程內容和校本教材開發的任務。
2.校本教研的主要途徑
北湖學校校本教研的主要途徑是集體備課、聽課議課。通過分析教材、分析學生進行教學設計,通過聽課、觀察學生進行集體反思。
3.校本培訓的主要途徑
北湖學校校本培訓的主要途徑是崗位研修。崗位研修內容包括自主研習、個體備課、上課反思和總結成果。
4.校本科研的主要途徑
北湖學校校本科研的主要途徑是基于教學的小問題、小課題研究,解決問題進行有效教學。
5.建立“四項捆綁,兩條主線”教師教學工作模式
通過以上分析不難得出,校本教研、培訓和科研離不開教學,圍繞教學來開展才會更有效,教學涵蓋了校本三項工作,教學、教研、培訓和科研四項工作完全可以捆綁式高效率協同進行,那就是校本研修,主要是崗位研修和團隊研修。
通過以上分析不難得出,教師的工作無外乎兩條主線。一是崗位研修,具體地說就是“源于教學任務——個體備課——課堂教學——課后反思——完成教學任務”;二是團隊研修,具體地說就是“源于教學問題——集體備課——聽課感悟——議課反思——解決教學問題”。
通過以上分析不難得出,北湖學校“四項捆綁,兩條主線”教師教學工作模式。具體含義是圍繞常規課堂教學和社團拓展教學這個中心,捆綁式開展課堂教學、校本教研、校本培訓和校本科研四項工作,教師運行崗位研修和團隊研修兩條工作主線,達到簡化工作、有效展開工作的實際效果。“四項捆綁,兩條主線”教師教學工作模式,可以使教師的教學工作有章法、有規律可循,做到有的放矢,有機整合,也是對北湖學校“在圣賢的光芒下成長”教育思想的具體實踐。
三、怎樣建立教師教學工作模式
怎樣建立“四項捆綁,兩條主線”教師教學工作模式,主要是進行行動研究。北湖學校《教師教學工作模式研究》是大慶市“十二五時期”重點課題。
1.研究的具體問題
研究的具體問題是構建“四項捆綁,兩條主線”教師教學工作模式研究。圍繞課堂教學這個中心,捆綁式開展課堂教學、校本教研、校本培訓和校本科研四項工作,教師運行崗位研修和團隊研修兩條工作主線,達到簡化和有效開展工作的實際效果。
2.選題的意義和研究價值
選題意義在于探索研究一種有效工作模式,使教師從工作忙碌無秩序、盲目無規律、工作效率低、職業壓力大的環境中解脫出來,使教師的教學工作有章法、有規律可循,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率,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研究價值在于課題組通過對“四項捆綁,兩條主線”教師教學工作模式的實驗研究,一是踐行“學生個性化培養,教師個性化教學,學校個性化發展”的新理念,豐富學校發展內涵;二是探索教師工作規律,全面提高教學質量;三是使教師在研究中得到鍛煉和成長,把在學校教學工作中的工作方法、方式、經驗和體會進行提煉總結;四是使教師改變機械地服從學校和上級安排的工作狀態,變被動工作為主動進取,克服教師的職業倦怠現象;五是為同類型學校提供可供參考的教師工作模式實踐案例。
3.核心概念的界定
模式其實就是解決某一類問題的方法論。把解決某類問題的方法總結歸納到理論高度,那就是模式。模式是一種指導,有助于完成任務,有助于作出一個優良的設計方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會得到解決問題的最佳辦法。教師教學工作模式是指在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中總結出解決教師工作中忙碌無秩序、盲目無規律、工作效率低、職業壓力大這一問題所遵循的方法論。“四項捆綁,兩條主線”是圍繞課堂教學這個中心,捆綁式開展課堂教學、校本教研、校本培訓和校本科研四項工作,教師運行崗位研修和團隊研修兩條工作主線。
4.研究范圍的界定
本課題研究的范圍是我校教師教學工作模式,圍繞課堂教學這個中心,捆綁式開展課堂教學校本教研、校本培訓和校本科研四項工作,教師運行崗位研修和團隊研修兩條工作主線。即“四項捆綁,兩條主線”教師教學工作模式。
5.研究目標
通過課題研究,形成適合我校實際需要的教師教學工作模式。即圍繞課堂教學這個中心,捆綁式開展教學、教研、培訓和科研工作,促進教師能力提升和專業發展;教師運行崗位研修和團隊研修兩條工作主線,達到簡化工作、有效工作的實際效果,解決教師職業倦怠問題。
6.研究內容
研究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工作的基本表現、特征和現狀研究;
(2)教師課堂教學工作在教師工作中所占地位和作用研究;
(3)教師課堂教學、校本教研、校本培訓和校本科研四項工作協同關系的分析和問題解決策略研究;
(4)教師崗位研修和團隊研修關系的分析和問題解決策略研究;
(5)“四項捆綁,兩條主線”對教師教學工作模式“影響度”研究。
7.創新與突破
基于假設和經驗,“四項捆綁,兩條主線”教師教學工作模式是針對我校教師的工作從不斷重復出現的事件中發現和總結出規律,是解決問題形成經驗的高度歸納總結。我校教學工作的主要途徑有常規課堂教學和社團拓展教學。常規課堂教學主要完成國家和地方課程教學任務,完成國家和地方課程的二次開發任務;社團拓展教學主要完成自主校本課程內容和校本教材開發的任務,實現對課堂教學的補充、延伸和拓展。不難看出,校本教研、培訓和科研離不開教學,圍繞教學來開展才會更有效,教學涵蓋了校本三項工作,捆綁式開展教學、教研、培訓和科研四項工作,提高教師工作效率。不難看出,教師的工作無外乎兩條主線,第一條是崗位研修,具體地說就是“個體備課—課堂教學—課后反思—解決問題”。第二條是團隊研修,具體地說就是“集體備課—聽課感悟—議課反思—解決問題”。可以使教師在研究和研修中實現專業成長,這些就是我校教師教學工作模式的重要創新和突破。
8.研究方法
教師教學工作模式主要研究方法。
(1)課題研究前期,通過文獻法、調查法,摸清教師教學工作現狀,確定研究課題的目標和內容、意義和價值,界定研究課題的概念和范圍,選準研究課題的創新和突破點,對研究課題進行假設和總體設計,對研究課題成果進行預期,為下步研究行動和解決問題創造條件。
(2)課題研究中期,主要通過行動研究法,對研究課題和研究中發現的問題進行深入的剖析和研究,通過對教師工作特點分析、成因歸因、對學校教育教學影響的探索、教師工作的重點和難點的分析,研究教師“忙碌無秩序,盲目無規律,工作效率低、職業壓力大”的成因及其對教師的工作的影響。
(3)課題研究后期,采用對比研究法和經驗總結法及時對分析的問題進行總結和提煉,從中找出規律性的東西,提出解決我校教師教學工作模式的策略,建構我校“四項捆綁,兩條主線”教師教學工作模式并形成研究報告。
9.實施步驟和具體措施
教師教學工作模式研究的具體實施步驟和措施。
(1)對課題研究進行總體設計,明確課題研究的思路。確定該課題國內外目前研究現狀,借鑒同類研究成果,對教師教學工作模式的內涵和外延總體把握和基本界定,確定研究的目標、內容,確定實施的途徑和方法。
(2)建立課題組,明確實驗對象。建立由校長、科研主任和富有實踐經驗的教師參加的“三層次”實驗研究小組,對實驗工作進行具體研究。實驗教師既要有一定的數量,又要有相應的代表性,保證課題研究得出的數據和相關結論真實可信,同時還要邀請省市教育專家定期對實驗進行指導。
(3)確定調查提綱,了解研究內容和現狀。課題研究的關鍵點或突破口就是要了解、明確目前我校教師工作現狀,存在的問題的成因,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和辦法。
(4)明確研究的問題,進行對策研究。通過調研摸清基本情況后,可以根據現狀,進行相應的對策研究。教師工作中的問題,表現在學校,成因在教育現狀,根源在于沒有找到有效的教師工作模式,如何幫助教師走出困境,需要教師自身、學校領導、教育行政部門多方面的關注才能解決。
本人從企業工程師轉崗到技工院校來當教師,之前在企業不僅學習到了專業技術,還掌握了企業中的一些先進的項目開發和項目管理模式,比如項目管理PDCA模式。關于校企合作的模式,個人認為可借鑒PDCA模式,這個模式的具體內容如下:
1.P(plan的縮寫)計劃,包括目標和方針的確定,以及活動規劃、計劃和方案的制定。
2.D(Do的縮寫)執行,根據現有信息和狀況,進行對策實施。
3.C(check的縮寫)檢查,分析執行計劃的結果,明確效果,找出問題。
4.A(act的縮寫)修正,對結果進行反思與總結并盡可能提出改善方案。
該PDCA模式的最大優點是在項目的執行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完善項目的過程,通過該模式的循環應用可不斷完善該項目,使之可持續發展并不斷優化。新型的校企合作模式可參照PDCA模式進行運作,但需要學校和企業雙方的密切配合,具體要求如下:
一、在計劃實施前,需認清現狀,提高憂患意識
(一)學校方面:現階段本省大部分技工院校都面臨生源數越來越少的問題和即將畢業的學生面臨就業與專長不一致的問題,針對此類問題,我們該如何去解決?“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如果沒有學生,學校將失去生命力,全體教職工都將面臨失業的威脅。故針對該問題,學校需增強自身的凝聚力和加大對社會的影響力,在加大對學校的宣傳力度的同時,也要加強校企合作的力度。面對現階段學生就業與所學與專長不一致問題,可通過校企合作來提高學生的對口就業機會,加大對口就業的成功率。正所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學校的全體教職工要不斷增強憂患意識,增強自身的責任感和對工作壓力感,居安思危、砥礪不息、把握現在、著眼未來,促進學校發展。
(二)企業方面:近幾年我國出現 “用工荒”現象,特別是沿海等發達城市缺少大量的技術人員。如果該現象持續幾年,將出現企業、工廠不能正常運轉和經營,失去活力和競爭力,甚至造成企業破產或倒閉。“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為避免此現象的產生,企業需提前做出預防措施;而校企合作將是行之有效的重要預防措施,使從學校的學生“對口就業難”和企業“用工荒”的“兩難”問題轉變為校企“兩利”局面。
二、校企合作的前期策劃
(一)學校方面:
1.校企合作團隊的成立
原先的校企合作只是在企業用工困難時需要學生去頂崗實習或半工半讀,基本上沒有什么前期策劃,造成學生的學習盲目性,學習目標不明確,理論與實踐脫軌,工作效率低和造成大量的資源浪費。因此,校企合作的運作模式需要改進,需要前期策劃。該前期策劃可借鑒PDCA模式,要成立校企合作團隊,選定課題,確定目標,進行目標可行性分析,進行活動安排和分工,分析可能存在的困難及成因,并制定相應的對策。所謂的“校企合作團隊”,是指以校企合作為共同服務對象的群體,這個團隊中既有專業教師,也有企業技術骨干。校企雙方在建立這個群體時,應要求各個成員在校企合作的策劃和實施過程中,須以實現優勢互補為原則,以學生的能力提升為目標,在理論知識傳授、實踐能力培養以及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和企業生產經營實踐職能等諸多方面進行探討和合作。校企合作團隊的成立是校企合作的前提和基礎,也是實現校企合作的核心。
如何實現校企合作團隊的成立?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來實現:一是在現有的教師隊伍中培養出具有從事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的相關經驗和實踐能力的人才;比如:讓在校的教師經常參與到企業的生產和培訓中去,多創造機會讓教師到企業中進行鍛煉和實踐、脫崗實習或集合培訓。二是讓企業的業務精英加入到教師的行列或聘請一些企業中的精英充當“兼職”教師,但需加強教育教學能力和素養。比如:作為一名團隊中的機械教師:就必須精通機械專業知識并熟悉企業的相關生產流程、產品的開發和制作過程以及產品的后期保障過程等相關知識。
2.以校企合作為課題、確定目標、分析原因并制定對策
校企合作的關鍵是校企合作團隊的建立,該團隊的建立需以人為本,重點要明確技工院校學生的目標和提高技校學生的能力。技工院校培養學生的目標是:面向企、事業單位中的生產、管理、經營、服務等領域的第一線,培養掌握相關專業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必須具備的實踐動手能力,并具有較高的職業綜合素質和能力的人才。校企合作是以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和高科技人才為根本目標的人才培養模式,技工院校的目標可通過校企合作來實現,同時將促進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校的教學質量。校企合作的關鍵是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即以學校為中心的教育教學模式),將封閉型的學校教育轉變為開放型雙向教育,即學校教育與企業教育相結合。應該說在大的目標一致的基礎上,校企之間,要對近期和長期的合作目標進行細化分析,做到統一規劃,有針對性地分期制定對策,由淺入深,從易到難,從點到面,最終實現全面融合。比如:如果我校與福耀玻璃等大型企業進行校企合作時,可針對玻璃的形成和加工過程進行短期培訓或直接進行就業培訓,讓學生了解玻璃的生產流程、加工工藝,以及相關的企業管理和制度等實用性內容進行公開學習,一方面可提升學生的能力,另一方面為企業節約培訓時間和成本。
(二)企業方面:
企業在校企合作的前期策劃中應對學校提出明確的要求和提供有針對性的資料或資源。比如:企業中什么崗位缺人,需要什么人才以及培訓要求等信息?企業可培養一批技術骨干來兼任校企合作團隊的教師或安排一些學校的優秀教師到企業中實習或培訓,企業可在學校內進行設備投資或與學校聯合進行校辦工廠的技術和資金投資等。
大部分企業的目標是:把企業的規模擴大,提高影響力,增強競爭力,加大市場占有率,提升產品的質量等級,做世界第一的產品。從經濟方面考慮,校企合作的投入較小,但取得的收益可能較大,是切實可行的選擇。從企業的長遠發展來考慮,人才的儲備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生命線,是具備競爭力的根源。比如:通過校企合作有效緩解“用工荒”問題,為企業節省新員工的培訓費用以及一些新產品的聯合研發,可提高校企合作的深度并取得技能上的創新與突破,可直接為企業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三、校企合作的執行
校企合作的執行過程即對策的實施過程,可借鑒PDCA模式中的對策實施部分,難點是當實施過程無法進行時,必須對“對策”或“措施”進行調整。具體該如何進行調整?請看以下幾點措施:
(一)學校方面:
1.加強基礎教育,培養“特長生”
所謂的“特長生”是指技工院校培養的具有精通某一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的學生。實現培養“特長生”的關鍵是加強基礎教育,在學生完全掌握相關的專業理論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向高技能領域發展。如何加強基礎教育,本人建議可通過以下的教學手段和方法來實行:
(1)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等手段的直觀教學模式代替傳統的“一根粉筆一張嘴”教學模式;(2)有條件的話就進行現場教學或現場的操作培訓,條件不允許的話建議進行視頻教學或微格教學并在重點位置進行強調;
(3)提倡“做”中“學”和“學”中“做”相結合,培養掌握一技之長的學生。在“做”中“學”的過程,應注意邊實施,邊檢查效果。在“學”中“做”的過程,應注意當實施過程無法進行時,必須對“對策”或“措施”進行調整和做好過程記錄。
2.加強針對性培訓,學習掌握高新技能
關于針對性培訓是指不同專業針對不同工作的培訓,例如:汽車維修專業可與汽車廠、汽車4S店等進行深層次的交流;數控專業可到機械產品生產和加工企業進行實習;還有烹飪專業可直接到酒店等服務行業進行實習或在課余時間進行勤工儉學,在學習的同時增加收益。培訓的對象應以企業的需求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在加強針對性培訓的同時,學生們應不斷總結經驗,最好以實踐需求促進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從而掌握高新技能。比如:學習機械類的學生可將企業中的一些懸賞的研發項目、新產品的開發等課題帶回學校,通過學校的資源或先進的軟件(UG、CATIA、PRO-E、CAXA等)進行模擬仿真并在學校的設備上進行加工和制造。在設計和制造的過程中,學生將學到許多課本上所沒有的知識,擴大了知識面,掌握了高新技術,甚至培養了一些研發能力,為高技能研發的合作創造機會。
(二)企業方面:
1.加大力度挖掘適合校企合作的崗位,盡量多地提供專業工種對口的崗位實踐機會,提高學生相應專業工種的實踐能力。
2.多創造現場培訓或類似于企業內部員工培訓的學習環境,增強學生對相應的工作崗位的認知。
3.企業可在校園內進行設備和技術投資或與學校聯合開辦校內工廠。
4.企業選擇適當的科研項目讓教師學生參與項目開發。
四、計劃實施效果的檢查和改進
校企合作實施后,具體的效果如何、還可能存在的問題、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這就需要檢查和修正這兩個環節,這些環節也可借鑒PDCA模式中的C(檢查)和A(修正)兩部分,重點是如何解決問題。比如:
(一)技工院校方面在原先的校企合作模式上可能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方案或保障措施如下:
1.脫離市場需求,學校培養人才的盲目性,造成和企業所需人才不匹配
學校在招生、課程設置、技能培訓等方面存在著很大的盲目性,沒有和市場需求相匹配,造成“人才荒”、“人才浪費”的局面。該問題的解決校方可通過校企合作的效果反饋來開設針對性較強的專業課和實習課。
2.學生缺乏競爭意識和團體協作
學校應該多組織一些團體活動和知識競賽活動,提高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協作精神,并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和“實干”精神。
3.未調動學生的創造性,缺乏對創新意識的培養
教師應打破固有觀念,采用先進的教學理念來進行教學和應用高科技手段到實踐中,吸引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創造性,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思維,增強競爭意識和創新意識。
要讓學生的專業技能與產業接軌,學校首先應該創新專業教師的培訓、考核、激勵機制,引導、鼓勵、扶持專業教師積極參與校企合作,掌握產業高新技能。當前,學校普遍存在對教師的考察過于形式、激勵措施較少等現象。為了推進校企合作,學校應增強教師對學校的歸屬感和加大對教師的培養力度,加快良性激勵機制的建設和完善。
5.學校的獎懲措施不到位
技工院校應制定相關制度規范校企合作工作,明確各部門和個人的主要職責,建立校企合作考核指標和獎懲措施。將開展校企合作的工作情況納入學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中,不斷檢驗、完善校企合作的成效。
6.保障措施:保證企業用人的優選權
學校保證人才培養的質量,保證企業用人的優選權,為企業提供人力資源、培訓、技術等方面的支持。
(二)企業方面在校企合作上可能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方案:
1.“校熱企冷”現象,即企業缺乏參與校企合作的積極性
企業參與合作往往僅局限于解決當前的用工問題,有明顯的功利性,缺乏長遠規劃和共贏意識。正因如此,校企合作容易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如:企業是追求利益的團體,要為學生提供實習、實訓崗位會影響到企業的正常生產順序;無暇投入太多精力參與學校為專業建設、教學計劃的修訂等。建議企業從長遠考慮,加大對校企合作的培訓力度,短期的投資可帶來長期的收益。
2.企業資源共享力度不夠,投入不足
企業應加大對學校的資源共享力度,提高對學校的投入,促使學生的專業技能提升,激勵學生學習掌握企業實用的技術和技能。
3.政府的目標高,但保障措施低
現階段我國加大對職業教育的重視程度,比如:加快實現普通大學向高職院校的轉型、加大職業院校基礎能力建設的財政扶持等,但政府在幫助、促進技師院校與企業、科研機構合作方面的實際有效的措施很少,體現在口號較響,有效的保障措施較少。而德、美、日、澳等先進國家的校企合作成功是靠完善的法律來保障。我國需不斷完善法律體系來保障學校和企業的利益。
五、反思與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