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動物實驗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組織領導1、成立“**區城區鍋爐煙塵污染整治環保專項行動領導小組”,
二、職責分工各成員單位要切實重視煙塵整治工作,確保工作順利開展。各成員單位職責和任務,具體分工為:(一)區環保局:1、牽頭協調煙塵整治聯合執法活動;2、對煙塵污染基本情況調查摸底;3、負責環境違法問題的查處和整改措施的落實;4、掌握和通報煙塵整治工作進展情況;5、負責區直單位鍋(窯)爐煙塵污染整治工作。(二)區經委:負責監督檢查應淘汰的落后生產能力、工藝及產品,并依法提請區政府予以關閉、取締。(三)區質監分局負責對鍋(窯)爐安裝、使用、檢驗、改造等監督管理,以及鍋(窯)爐操作人員的資格考核。(四)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加強鍋(窯)爐使用單位安全生產監管,促使鍋(窯)爐使用單位完善安全生產條件,避免或減輕安全事故。(五)區工商分局對申辦或年審營業執照的鍋(窯)爐使用單位,嚴格進行核查。(六)區公安分局保障煙塵整治專項行動順利開展,制止暴力抗法事件。
三、煙塵污染整治要求1、按照國家經貿委《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工藝和產品的目錄》規定,“0.4-0.7噸/時立式水管固定爐排鍋爐”應予淘汰,由經貿部門實施;2、經檢驗、檢測,達不到安全要求的鍋(窯)爐禁止使用,沒有合法操作使用證件的司爐工不準上崗,由質監部門實施;3、對現有1蒸噸以下的燃煤鍋爐,必須改油、改氣、改燒無煙煤,1蒸噸以上燃煤鍋(窯)爐,還必須配套使用除塵設施,以確保煙塵和噪聲符合國家排放標準;今后,熱電廠供熱范圍外新建或更換的1蒸噸以上燃煤鍋(窯)爐,必須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由環保部門監督實施。4、對辦理營業執照的鍋(窯)爐使用單位,沒有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未經環保部門審批同意的,工商部門不予辦理營業執照或營業執照年檢;5、根據鍋(窯)爐使用單位的具體違法情節,由具有相關行政處罰權的單位依法予以處罰;6、各成員單位要組織本單位執法人員認真開展執法檢查,并積極參加聯合執法檢查活動。執法人員要文明執法、嚴格執法,采取積極穩妥的工作方法,以說服教育、引導為主,防止出現過激行為,保持社會穩定。各成員單位要加強聯系,協調配合,互通信息,建立健全違法案件移送制度,確保煙塵整治專項行動的順利進行。
四、實施時間專項行動自發文之日至**年8月31日實施。
活動主題:遠離煙草,珍愛生命
活動時間:2012年5月30日上午8:30-10:00
簽到時間:2012年5月30日上午8:00
活動地點:
活動領隊:
活動流程:
1、8:00準時集合簽到
2、和衡水學院愛心社會合
3、做活動動員和倡議
4、條幅上簽名
5、向市民進行控煙宣傳和發放宣傳資料
6、參與活動志愿者合影,現場活動總結
聯盟準備材料:主題條幅一個、控煙宣傳卡片500張。
注意事項:
1、。宣傳人員現場絕對禁止吸煙。
2019幼兒園世界無煙日活動策劃方案
活動背景及目的:
2019年5月31日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發起的第29個世界無煙日,口號是 煙草致命如水火無情,控煙履約可挽救生命 。活動目的讓孩子們了解吸煙有害自己及家人的健康,吸煙更會污染環境,懂得保護環境就是從身邊的點滴做起。
活動時間:2019年5月30日
參加人員:中班組全體師生
活動地點:幼兒園內
活動內容
1、認識禁煙標志
2、了解吸煙對身體和環境的危害。
(1)通過故事、圖片教育幼兒吸煙對人體的危害
圖片上的人長得怎樣?他為什么會咳嗽、生病?幼兒將自己調查的資料與大家共享 ,(有吸煙的人牙、衣服、手指怎樣?)
圖上的人被什么嗆得直流眼淚?阿姨肚子里的小寶寶為什么哭?
加油站為什么發生火災?知道吸煙容易造成火災。
教師與幼兒共同小結:吸煙污染環境,使空氣變得渾濁;吸煙既危害自己,又危害別人的身體健康;吸煙容易引起火災,造成財產損失。理解詞語:污染
3、宣傳戒煙:
發放宣傳單,通過大手牽小手的活動,向家長普及吸煙有害健康的知識。
4、繪畫 禁止吸煙 標志
指導幼兒每人制作1個 禁止吸煙 的標志帶回家里,鼓勵幼兒人人爭做禁止吸煙的小宣傳員。
【附件】控煙知識納入教學內容
① 健康教育課 ②生物課 ③生化課 ④語文課 ⑤數學課 ⑥美術課 ⑦其它
學生參與控煙教育的形式
① 主題班會 ②同伴教育 ③科普教育 ④參與社區的控煙宣傳活動 ⑤其它
組織拒吸第一支煙的簽名活動情況
① 近年來連續開展簽名活動 ②組織過二次 ③從未組織過
開展致親人戒煙一封信活動的情況
組織情況
1、近三年來組織的情況
①一次 ②二次 ③三次 ④三次以上 ⑤從未開展(調查結束)
2、在三年開展活動中學生與家長的參與情況
①參加活動的班級數
②參加活動的學生數
③家長參與活動的反饋數
活動的效果
1、對創建無煙學校的影響
(1)有利于爭取家長支持無煙學校的創建
①非常重要 ②重要 ③沒關系 ④無所謂
最新幼兒園世界無煙日、三八節活動方案范例(3篇)策劃書 策劃方案
(2)擴大無煙學校創建活動的教育影響
①非常重要 ②重要 ③沒關系 ④無所謂
2、學生參與活動的態度與作用
(1)加深學生對吸煙有害健康的認識
①非常重要 ②重要 ③沒關系 ④無所謂
(2)有利于學生與家長之間對控煙知識的交流
①非常重要 ②重要 ③沒關系 ④無所謂
(3)活動對家長的吸煙行為起到勸導作用
①非常重要 ②重要 ③沒關系 ④無所謂
(4)學生僅僅是為了完成學校布置的任務
①非常認真 ②認真 ③不認真 ④無所謂
3、家長參與活動的態度
(1)表示戒煙或不在孩子面前吸煙
①非常支持 ②支持 ③做不到 ④無所謂
(2)家長在校園內做到不吸
①非常支持 ②支持 ③做不到 ④無所謂
4、學校對開展此項活動的認識
(1)有助于對學生開展吸煙有害健康的教育
①非常重要 ②重要 ③一般 ④作用不大 ⑤無所謂
(2)是對學生參與控煙教育的一種教育方法
①非常重要 ②重要 ③一般 ④作用不大 ⑤無所謂
(3)活動開展讓孩子勸阻家長遠離煙草,減少被動吸煙的有效方法
①非常重要 ②重要 ③一般 ④作用不大 ⑤無所謂
(4)此活動對學校其它教學的影響
①可相互促進 ②影響其它教學任務 ③不影響 ④無所謂
5、學校今后是否還組織此項活動
1 動物的選擇
1.1 動物來源確定 動物來源要選擇國家、省相關部門確定的醫學動物實驗室,其中包括《實驗動物管理條件》、《醫學實驗動物管理實施細則》的規定并取得醫學動物實驗條件的合格證明書。 其要求實驗動物的同種屬、同品系、同月齡、性別雌雄比例。
1.2 熟悉并了解實驗動物 在實驗前,準備階段要到相應動物實驗室對參加實驗的動物進行初步的觀察、了解,主要觀察其生活習性、了解飼養要求等,重點掌握實驗的組織、器官等生理解剖部位、特點、并作初步評估。
2 預實驗
預實驗是對研究技術、方法的訓練,對設計方案的實踐評估,同時可以了解實驗動物對各種處理因素的反應情況,以及在試驗過程中,動物在生理、精神狀態、飼養等方面可能出現的一些問題作以了解,以便在正式實驗過程中作好提前的預防、分析,保證實驗過程的順利實施。
3 實驗方法
3.1 保證動物或預行實驗靜脈的隨機分組 采用抽簽法,在正式實驗前1周對動編號、打印分組,并保證實驗靜脈的完好。
3.2 設置對照組 實驗組、對照組應具有可比性,包括對象、飼養環境與方法,操作、處理因素等。
3.3 設計方案 要根據實驗目的選擇設計方案。
3.4 做好觀察指標的管理 選擇必要的觀察指標,如實驗室檢查、X線、病理、細菌 培養等,記錄結果要擬訂專用表格,必要時建立實驗動物病 歷與檔案,具體項目包括日期、時間、實驗者、取標本者以及樣本的編號排序等要逐一詳實記錄并簽字。
4 實驗效果
動物實驗要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財力,所以對整個實驗過程必須周密布置,諸如以上各項做法,盡最大限度地保 障動物實驗的質量。以達到預期的目的。
5 討論與分析
動物實驗盡管有一定的不足,但在人體實驗之前,動物實驗是很重要的醫學研究方法,因此,從事醫療科研人員應該更多熟悉、了解和掌握有關動物實驗的基本知識和技巧,為臨床科研工作做好基礎。
一 什么是3R
實驗動物作為人類的替身為人類的科學發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科技的發展,生命科學研究領域實驗動物使用數量猛增,實驗動物的痛苦及其權利引起了社會公眾的極大關注,特別是在西方動物保護運動的推動下。1959年拉舍爾和微生物學家伯可(Burch)在其著作《人道實驗技術原理》(Principles of HumaneExperimental Technique)一書中第一次系統提出了3R(reduce,refine,replace)理論。之后,歐美各國成立了許多科學研究用動物福利的保護組織,如成立于1969年的英國醫學試驗用動物中替代法基金會(FRAME)和國際動物福利基金會(IFAW),1980年成立的人道對待動物協會(PETA),1981年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動物試驗替代中心(CAAT)成立,這些基金會或研究機構的成立,推動了實驗動物福利立法的進程,也促進新的科學研究方法的快速發展。
3R理論自形成以來一直影響著西方發達國家有關實驗動物的法規,如美國的動物福利法案(1966年),瑞士的動物福利法(1979年)。進入20世紀80年代后,歐美等發達國家動物福利法的發展進入快速發展的軌道,如英國的動物科學實驗程序法案(1986年),瑞典1988年公布實施了《動物福利法》(2002年修訂),丹麥1991年實施了《動物福利法》,1993年德國實施了《動物福利法》(1998年修訂),葡萄牙1995年公布實施了《保護動物法》,日本《人道對待和管理動物法》(2005年)。總的來說,歐洲大多數國家的動物福利保護立法是比較完備的,在世界上具有重要的影響。我國1988年了《實驗動物管理條例》,科技部2006年了《關于善待實驗動物的指導性意見》,在規范我國實驗動物管理的同時,也順應了國際對動物福利的要求,但我國還沒有制定專門的動物福利法。
二 3R的含義
3R中減少的含義是指在科學研究中,使用較少的動物獲取同樣多的試驗數據或使用一定數量的動物能獲得更多試驗數據的方法。如果某一研究方案中必須使用實驗動物,同時又沒有可靠替代方法選擇,則應考慮把使用動物的數量降低到實現科研目的所必需的最小量。優化是指通過改善動物設施、飼養管理和實驗條件,精心設計技術路線和實驗手段,精煉實驗操作技術,盡量減少實驗過程對動物機體的損傷、減輕動物遭受的痛苦和應激反應,使動物實驗得出科學的結果。優化的內容是比較廣泛的,簡單概括就是實驗設計科學化、動物試驗規范化和標準化的過程。替代是指一項試驗方法能減少動物使用數量,或能優化試驗程序以減輕動物痛苦或增加動物福利;或者能用非動物系統或者系統發生學上比較低等的動物種類代替高等級動物進行實驗,如用無脊椎動物代替哺乳類動物。根據是否使用動物或動物組織,替代可分為“相對替代”和“絕對替代”,前者指使用脊椎動物細胞、組織及器官進行體外試驗,或用低等動物替代高等動物的試驗,而后者則是完全不使用動物,如采用培養的細胞或組織、計算機模型等。根據替代的程度,替代可分為“部分替代”和“完全替代”,前者指利用其他實驗手段代替動物實驗中的某一部分,后者指用新的非動物實驗方法取代原來的動物實驗方法。
對于化妝品安全評價中替代方法,可以選擇體外培養物(細胞、組織或器官的培養物)代替實驗動物、低等動物代替高等動物、人群研究資料、數學和計算機模型的應用,以及物理和化學技術的應用(如皮膚功能的測定)。可以說開發新的體外試驗方法,減少、優化和替代動物實驗既是保護動物權益的需要,也是科技進步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三 歐盟化妝品安全性評價動物福利的背景
歐盟有關動物實驗的法規體系由區域層次和國內層次兩個體系組成,既有歐盟及其大多數成員國參加的歐洲條約,又有歐盟各國各自動物保護的法律規定,還有由政府部門和行業協會的管理規定和標準。
1986年3月18日,在法國的斯特拉斯堡通過了《用于實驗和其他科學目的的脊椎動物保護歐洲公約》(European Conventionfor the Protection of VertebrateAnimals used for Experimental andother Scientific Purposes,CETSno.123),該公約于1991年1月1日生效。公約旨在減少各成員國實驗的次數以及使用動物的數量,鼓勵成員國積極開展動物替代方法的研究,并僅在沒有動物替代方法的情況下才用動物做實驗。實驗動物的選取應遵從明確的定量準則,并應得到良好的照顧,盡可能免受可避免的痛苦。
為了落實歐洲公約的要求,協調各成員國的國內立法,消除貿易壁壘,防止競爭出現扭曲,避免影響共同市場的建立和功能,歐洲共同體于1986年11月24日在布魯塞爾頒布了《關于使各成員國有關用于實驗和其他科學目的動物的保護法律、法規和行政規章接近的理事會指令》(即指令86/609/EEC)。指令正文和附件的規定與公約的規定基本一致。指令實施24年來,已成為歐盟范圍內從事科學研究、檢驗用動物普遍遵守的準則。最新的報道指出,為了適應歐盟范圍擴大和新的形勢發展,如何使歐盟新成員國在實驗動物福利方面協調一致成為立法者考慮的問題,2008年,歐洲委員會決定重新修訂86/609/EEC指令。2010年9月8日,歐洲議會表決通過了新指令2010/63/EU,取代已實施25年了舊指令,成為保護實驗用動物共同遵守的法律在歐盟27個成員國中得到實施,以規范每年在歐洲實驗室超過1200萬只動物的使用。BBC認為,隨著2009年12月歐盟里斯本條約的推出,動物福利與反歧視、推動性別平等、保護人類健康和維護人類福利,共同成為歐盟的4個核心價值。新法規修訂體現了以“3R”為中心的原則,具體涉及動物試驗的倫理評估和建立持續的倫理審核制度,非人靈長類動物的使用,加強法規的透明度和執行力,加
強成員國之間動物倫理的合作等內容。新條款中也提到了相關的宗教規則,傳統習俗和民族傳統應該受到尊重。根據程序,各成員國轉換為國內法的立法限期為2012年11月,各成員國法律條款的實施期限為2013年1月1日。
四 歐重化妝品安全性評價動物福利的要求
歐洲是唯一有法規禁止使用動物實驗進行化妝品安全性評價的地區。眾所周知,歐洲化妝品管理的法規是76/768/EC。1986年歐洲保護試驗用動物的歐洲公約和理事會指令后,迫使藥品、生物制品、化學品等與安全評價相關的行業執行這一共同的法律規定,化妝品行業也不例外,研發新的體外試驗方法成為化妝品行業的一項重要任務。歐盟成員國先后成立了專門的研究機構,1989年,德國成為首個建立國家替代方法研究驗證中心的國家。1990年歐盟在意大利成立了歐洲替代方法驗證中心(ECVAM),專門從事替代方法的驗證和法規認可工作。歐洲化妝品、盟洗用品和香水協會(COLIPA)建立了動物實驗替代方法委員會(SCAAT),以執行法律的規定和保障化妝品工業的發展,接受應用非動物的替代方法進行化妝品安全性評價。各大公司投入巨額經費從事替代方法的研究。歐洲框架計劃也投入巨額研發經費資助非動物試驗方法的研發,一大批新的化妝品毒理學安全性評價的體外試驗方法被提出,進入科學驗證程序和被法規接受。科學家和管理者逐步認同不再信賴于動物實驗的新的毒理學試驗體系。
在技術進步的推動下,2003年,歐委會通過了關于76/768/EEC的第七次修訂,即2003/15/EC指令,該指令明確了取消動物實驗的時間表。指令明確規定自2009年3月11日起,禁止使用動物進行化妝品急性毒性、眼刺激和過敏試驗,2013年將全面禁止在動物身上進行化妝品和原料的安全性測試,也不允許成員國從外國進口和銷售違反上述禁令的化妝品。該規定對歐盟內部成員國和非歐盟國家進口的產品的要求是一致的。
這一指令的出臺,可以說是在歐洲范圍內,將動物福利和3R的原則從最初的理念(1959年),到立法約束(1986年)、再到技術進步(2003年),再到最后形成法律禁令(2009年),穩步推進分步實施。客觀上形成了技術壁壘,影響到化妝品的進出口貿易。為了進一步明確2003/15/EC指令的要求和提高可操作性,2006年6月7日歐盟委員會頒布了《依照76/768/EEC沒有使用動物實驗的聲明指引》(即2006/406/EC)。指引規定,對不使用動物試驗的化妝品,其產品制造商或負責產品投放市場信息的個人(商),可以聲明其產品沒有經過動物試驗。這一聲明不是強制性的。對于“非動物試驗”的標簽聲明的使用不能誤導消費者,消費者能從知情的選擇中獲得真實的利益。該聲明的使用不應導致以該類聲明作為市場手段的生產商和(或)供應商之間不公平的市場競爭。
2009年12月,歐盟了新的化妝品法規1223/2009/EC,在過度期后將取代指令76/768/EC成為歐洲的化妝品統一法律。該法律保留了原指令對動物試驗禁令的規定,進一步明確3R的原則,列為第五章第18條,同時對禁止動物試驗的情形和豁免條件作出了規定。
五 美國化妝品法規對動物福利的要求
1976年和1980年,在美國動物福利協會(AWI)、動物聯合行動組織(UAA)和動物保護協會的共同努力下,《動物福利法》(制定于1966年)和《人道主義飼養和使用實驗動物的公共衛生方針》重新修訂。通過這兩個法規性文件,使3R在動物實驗方面的應用得以落實。另外,修訂的《動物福利法》還規定了減少動物痛苦的標準,并要求研究者在可能引起實驗動物痛苦時考慮替代方法。1981年,CAAT成立,1986年美國國會提出了關于在研究、檢驗和教育中動物應用替代物的技術評估報告。1993年CAAT作為東道主舉辦了第一屆生命科學中替代物和動物應用世界大會。在美國,許多國家部門的工作中滲透了動物替代實驗的原則。1993年,一個由多部門參與的組織,替代方法驗證跨部門協調委員會(ICCVAM)成立。ICCVAM由15個聯邦管理和科研機構組成,包括消費者產品安全委員會、農業部、國防部、能源部、內政部、交通部、環保局、食品藥品管理局、國立癌癥研究所、國立環境衛生科學研究所等聯邦機構。其主要職責是技術協調和評估新的和修訂的實驗方法。到目前為止,經ICCVAM評估驗證的體外方法涉及許多安全評價終點,包括急性經口毒性、發育毒性、內分泌紊亂、眼腐蝕/刺激、遺傳毒性、熱原試驗、皮膚腐蝕和皮膚敏感性。
在化妝品行業,20世紀70年代美國動物保護主義者抗議使用動物進行試驗,強烈抨擊化妝品毒性鑒定中的眼刺激試驗和急性毒性試驗使動物遭受痛苦、損傷甚至不正常死亡。世界知名的Revion化妝品公司被迫與動物保護者談判,同意提供250萬美元資助洛克菲大學研究Draize眼刺激試驗的替代方法。1980年,美國化妝品、盟洗用品和香水協會(CTFA)共同贊助成立了CAAT專門致力于替代方法的研究。1993年,美國的“動物權利法”強制研究單位建立“倫理考察委員會”,鼓勵化妝品公司和研究單位開展動物替代方法和優化試驗程序的研究,同年美國國會成立了ICCVAM和機構間替代方法管理小組(IRAG),后者由美國FDA、環境保護局(EPA)和消費品安全委員會(CPSC)為代表,早期開展了一個三年研究計劃(1991-1994),從41個實驗室29個不同試驗方法得到的60個實驗數據評價眼刺激替代試驗方法的有效性。進入21世紀,美國替代方法的研究、驗證以及認可進程明顯加快。
六 國際社會對動物試驗替代技術的認可
2002年,OECD正式成立了動物保護國際委員會(ICAPO),許多非政府組織、企業界和環保界的代表共同參與。歐洲、美國和日本等主要國家統一在OECD的框架內發揮各自作用,在化學測試指南中倡導有關實驗動物保護的建議。ICAPO成立以來,替代方法的驗證和認可明顯加快,從2002年起已有10多項替代方法被認可,2009年新的健康和環境評估的替代/優化方法多達9項,2010年重新和修訂的方法超過6項。在方法驗證和認可方面,上世紀90年代初,國際社會對于替代方法的驗證還存在爭論,雖然當時OECD內部沒有成立專門的替代驗證機構,但在積極協調成員國的立場和推動全球范圍內的替代方法認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005年,OECD制訂了替代的驗證和認可指南,2004年和2007年,OECD還分別提出了(Q)SAR模型的驗證指南。2007年在加拿大召開了由歐洲、美國和日本參加的化妝品法規國際協調會議(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on Cosmetic Regulation,ICCR),推動替代方法的國際合作和促進3R的發展。
關鍵詞:獸醫;實驗動物;主要作用
中圖分類號:S858.9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6)11-0034-01
獸醫在動物成長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實驗動物是特殊的動物[1],其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離不開獸醫,其實驗的每個環節、每個應用過程中,都有獸醫的職責,獸醫在實驗動物工作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對實驗動物科學發展提升及實驗動物質量提升都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1 獸醫在實驗動物設施建設、運行與管理中的作用
實驗動物飼養需要一定設施,設施是基本保障。動物在飼養過程中,需要獸醫的觀察與指導,用來提高實驗動物飼養的質量,保障實驗動物的成活率等。獸醫需要國際認證,認證都是科學公正的,能對實驗動物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獸醫在實驗動物工作過程中起著指導與保護作用,可促進實驗動物健康可持續發展,符合現代實驗動物發展需要,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2 獸醫在動物實驗的設計與實施中的作用
獸醫都是了解動物機能的,在動物實驗過程中,獸醫能科學地進行實驗的設計。實驗設計是一門藝術,合理地進行動物實驗設計,可以提高實驗的效率[2],對保障實驗數據、實驗結果的準確性起著重要作用。在動物實驗的過程中,獸醫可以起到重要指導作用,獸醫了解實驗動物的成長過程,在實驗動物使用的過程中獸醫起到重要的保護作用。
3 獸醫在實驗動物運輸管理中的作用
實驗動物的運輸管理是一項復雜的過程,在運輸過程中受到環境、氣候等因素影響,動物易受到刺激,對其心理、生理都會產生一定影響,這需要獸醫加強運輸過程中的管理。實驗動物在運輸到目的地后,一般情況下不能立即進行實驗,需要獸醫對實驗動物進行全面檢查,看其各項指標是否符合做實驗的標準,如不適合做實驗,獸醫必須給實驗動物進行科學調節,讓其恢復相應的指標,符合實驗動物的標準,讓實驗數據更加準確,合理。
4 獸醫在實驗動物福利監督與管理中的作用
當前經濟水平不斷發展,科技水平不斷提高,國民生產總值持續增加,實驗室對實驗動物的要求越來越高,必須為實驗動物提供必要的福利,獸醫在此過程中起著重要的監督與管理作用。首先,隨著經濟的增長,社會輿論與民眾要求對實驗動物增加福利與待遇[3];其次,獸醫本身在動物實驗中也有著相關的管理職能,既是實驗動物的整個管理者,又是實踐者。因此,要不斷提高獸醫的職業素養,除了專業領域的衛生監督、實驗方案審查、實驗操作復核、提供咨詢與建議外,還需要仁愛之心,要培養獸醫的高尚道德情操,完善其實際應用能力,提高獸醫的實踐技能,這樣才能在實驗動物工作過程中起到合理的指導與保護作用。
5 獸醫在生物安全評價與管理中的作用
生物安全評價與管理在實驗動物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安全是重要的因素,評價必須建立科學的發展基礎上,公平、公正、公開地進行評價,符合現代生物發展過程。在生物安全方面,獸醫承擔著很重要的職責,要求其站在人類的角度,從生物整體發展、延續與增殖的角度綜合考慮問題;另外,獸醫需要對每個實驗動物的死亡原因等進行評估,并給出相關的報告,尤其是在動物實驗中發現的新問題應及時通報給相關部門,告知大眾,防止疫情的傳播和流行。
6 獸醫在實驗動物藥品和廢棄物管理中的作用
藥品一般都具有一定的毒性,藥品在使用過程中必須進行科學合理的管理,特別是廢棄物的管理,這些工作都需要在獸醫的指導下完成,獸醫具有一定的專業性,尤其對獸藥有一定認R,能起到專業指導作用,符合實驗動物藥品的相應管理要求。
參考文獻:
[1] 李維國,趙 勇,師長宏.高等院校實驗動物教學中動物實驗體系的改革和構建[J].山西農經,2015(5):7-8.
在開展生物醫學研究時,研究者通過正確地運用統計學知識,可直接影響研究的質量。統計學設計的任務在于對研究的部署、實施,直到研究結果的解釋進行系統的安排,力爭做到以最少的人力、物力獲得可靠的結論和信息。其目的在于確定某種處理是否會表現出某種特定的效應。在實驗設計時應遵循惟一差異原則,即在進行兩組比較時,兩者之間僅有因處理因素不同而引起的差異,而其他實驗條件相關的非處理因素都應保持等同。然而,處理組與對照組在反應上表現出的差別并不一定意味著是處理的結果。另有兩種引起差別的可能性,即偏倚和偶然性。偏倚是指系統性差別,它不是因組間在處理上的不同所引起。生物醫學實驗中統計學設計和分析的目標就是消除潛在的偏倚,減少偶然性[2]。
1.1實驗的偏倚和控制
偏倚是在研究中從設計到實驗實施和結果分析的各環節存在一些人為的、有系統傾向的非隨機誤差,它不是由于抽樣造成的,而是某種偏性使得實驗結果偏離它的真值。從所選擇的生物醫學問題到研究方案的制訂與實施、實驗的完成過程、實驗的分析與解釋,乃至實驗結果的發表,均可能存在各式各樣的偏倚[2]。這種偏倚常常表現為系統誤差。偏倚的大小取決于研究的方法和具體的實驗條件。常見的偏倚主要有選擇性偏倚、觀察性偏倚和混雜性偏倚。必須認識實驗過程的偏倚,從實驗設計起直到整個研究過程結束均要加以控制。正確的實驗設計可控制選擇性的偏倚,事前人為控制和采取相應的措施可避免和減少觀察性的偏倚。對于混雜性偏倚,可將重要的混雜因素在設計階段進行分層隨機設計,使混雜因素在組間分布均衡;在統計分析階段將混雜因素作為分層因素或采用有協變量分析方法,以消除混雜因素的影響。只有有效地控制或消除偏倚,方可減少結果的假陽性或假陰性。
1.2減少偶然性的潛在影響
偶然性因素的作用可以減少,但不能完全排除。因為即使是在精心實施的研究中,接受同樣處理的動物,其反應也不可能完全一樣。適當的統計分析可使實驗人員評估出現假陽性的概率,即根本不存在處理效應的情況下觀察到差異的概率。這種概率越小,實驗者發現真實效應的可能性就越大。為了更有把握地檢測出真實效應,有必要減少偶然性的作用,并通過實驗設計確保能在“噪聲”之上識別真正的“信號”。
1.3實驗設計的要素
要消除生物醫學實驗中潛在的偏倚,減少偶然性,就應對實驗對象、處理因素和實驗效應這三個實驗設計要素,按照對照、重復、隨機化和均衡四項原則進行周到的設計與控制[3]。1.3.1實驗對象實驗中處理因素所作用的對象稱為實驗對象。不同性質的實驗研究需要選取不同種類的實驗對象,一個完整的實驗設計中所需實驗對象的總數稱為樣本含量。生物醫學試驗中考慮動物實驗對象時應關注以下幾個方面:①動物種屬的選擇:選擇實驗動物的種屬與品系時,尤其需要注意其背景反應的水平。為了將反應“信號”水平最大化,常常意味著應避免選擇那些背景反應水平極低的動物種屬或品系,但如果采用過度反應的動物種屬或品系也同樣會出現問題。動物物種選擇中的其他問題,無論是實際問題(壽命、體型、易得性、對動物學特征的了解情況)或是理論問題(生化、生理或解剖結構與人的相似性),都需要從專業的角度認真加以考慮和權衡。②動物的數量:雖然從統計設計角度考慮可得出某項實驗所需的動物數(樣本含量),但所得出的數值往往很大。因此,雖然樣本含量估計是保證結論可靠性(精度和檢驗效能)的前提,但基于實驗的可操作性及經濟原則方面的考慮,應結合統計學的計算結果與以往的生物醫學研究經驗予以確定。③動物的體重與年齡:為確保實驗對象的同質性,實驗中所使用的動物體重與年齡應盡可能相近;動物體重的標準差不應超出平均值的10%;嚙齒類等小動物年齡相差不應超出1周,大動物年齡相差不應超出1個月。④動物的分層:為了準確檢測一種處理因素引起的差別,各處理組在可能影響實驗結果的其他非處理因素方面應盡可能具有同質性。當存在動物亞系間的差別時,有兩種方法可得到更為準確的結論。一是在結果分析階段將亞系作為一個“分層變量”處理,包括對兩個亞系的結果進行單獨分析,然后將結果綜合,得出處理效應的總結論;二是將亞系作為實驗設計的“區組因素”,這種情況下可使對照組與處理組中每個亞系動物數量相等。除以上所討論的“亞系”之外,其他的非處理因素,如性別、窩別、體重段等也可作為分層變量進行局部控制,并據此進行分層隨機化分組。1.3.2處理因素設計實驗研究時,要明確研究中的處理因素和影響實驗效應的非處理因素。研究者希望通過對研究設計進行有計劃的安排,從而能科學地考察其效應大小的因素稱為處理因素或實驗因素;研究者往往忽略對評價實驗因素作用大小有一定干擾的重要的非處理因素或非實驗因素(如動物的窩別、體重等);其他未加控制的許多因素的綜合作用統稱為實驗誤差。實驗結果是處理因素和非處理因素共同作用而產生的實驗效應,因此如何控制和排除非處理因素的干擾,正確顯示處理的效應,是實驗設計的基本任務。1.3.3實驗效應實驗效應是處理因素作用于受試對象的反應和結果,是反映實驗因素作用強弱的標志,它通過觀察指標(統計學常將指標稱為變量)來體現。如果指標選擇不當,未能準確反映處理因素的作用,獲得的研究結果就缺乏科學性,因此選擇好觀察指標是關系整個研究成敗的重要環節。指標的觀察應避免帶有偏性或偏倚,要結合專業知識,盡可能多地選用客觀性強的指標,在儀器和試劑允許的條件下,應盡可能多選用特異性強、靈敏度高、準確可靠的客觀指標。對一些半客觀(如尿液pH試紙讀數值)或主觀指標(行為測量、病理觀察),一定要事先規定讀取數值的嚴格標準,只有這樣才能準確地分析實驗結果,從而提高實驗結果的可信度。
1.4實驗設計的原則
為了防止結果的偏倚,保證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和最大化的表達,在進行生物醫學實驗設計時必須遵循統計學設計的對照、重復、隨機化和均衡四個基本原則。生物醫學實驗中對照組的設置必須具備三個條件:①對等原則,即惟一差別原則,除處理因素外,對照組具備與實驗組對等的非處理因素。在相互比較的各組間,除了給予的處理因素不同外,其他方面應與實驗組具有一致性,如相同的實驗單位來源(動物種屬、體重等)和相同的實驗條件、操作方式和喂養環境等。②同步原則,對照組與實驗組設立之后,在整個研究進程中始終處于同一空間和同一時間。③專設原則,任何一個對照組都是為相應的實驗組專門設立的。不得借用文獻上的記載或以往結果或其他研究資料作為本研究之對照。
1.5生物醫學中常用的實驗設計類型
如果需要在同一實驗中同時評價幾種不同的效應,實驗者應該安排能區別各自效應差別的實驗設計方法。生物醫學中常用的實驗設計有以下幾項。1.5.1完全隨機設計完全隨機設計是生物醫學動物實驗中最為常用的一種實驗設計方法,它是一種單因素有k個水平(k≥2)組的實驗設計。即實驗設計可設置一個對照或多個劑量組的實驗方案。本設計保證每個實驗動物都有相同機會接受任何一種處理,而不受實驗人員主觀傾向的影響。本設計應用了重復和隨機化兩個原則,因此能使實驗結果受非處理因素的影響基本一致,真實反映出實驗的處理效應。1.5.2隨機區組設計隨機化完全區組設計,簡稱隨機區組設計,又稱配伍組設計,是配對設計的擴展,它將幾個條件相同的受試者劃分在同一個區組或配伍組,然后再按隨機的原則,將同一配伍組的受試者隨機分配到各實驗組。該設計方法的優點是每個區組內的k個實驗單位有較好的同質性,比完全隨機設計更容易察覺處理間的差別。這種方法須特別注意的是要求區組內實驗單位數與處理數相同,實驗結果中若有缺失值,統計分析將損失部分信息。1.5.3拉丁方設計拉丁方設計從橫行和直列兩個方向進行雙重局部控制,使得橫行和直列兩向皆成區組,是比隨機區組設計多一個區組因素的設計。在拉丁方設計中,每一行或每一列都成為一個完全區組,而每一處理在每一行或每一列都只出現一次,也就是說,在拉丁方設計中,實驗處理數=橫行區組數=直列區組數=實驗處理的重復數。1.5.4析因設計析因實驗設計又稱全因子實驗設計,屬于多因素、多水平單效應的設計。它不僅可以檢驗每一因素各水平之間的效應差異,而且可以檢驗各因素之間的交互作用。交互作用是指一個因素不同水平間的效應差受另一因素的影響,包括協同交互作用和拮抗交互作用。析因實驗主要用于分析交互作用,當因素及水平數過多時,所需的實驗對象數、處理組數和實驗次數大幅度增加,故一般采用較簡單的析因實驗。含有較多因素和水平的實驗一般采用正交實驗設計[5]。
2生物醫學動物實驗的描述統計學
2.1生物醫學實驗資料的類型
生物醫學實驗對實驗對象(動物)進行干預后測定的觀測指標通常有以下類型:①連續性數據:測定結果表現為有數字大小和單位的數據,統計上稱定量資料,如生理、生化指標,體重值,器官重量等。②分類數據:測定結果表現為按某屬性劃分的定性類別,統計上稱為定性資料,具體又可以分為二值資料、多值名義資料和多值有序資料。如某反應為出現或不出現,死亡或未死亡,有畸形或無畸形;病理損害的嚴重程度(無、輕度、中度、重度)等。
2.2統計描述指標
描述性統計學(或歸納統計學)是對樣本觀察/測量數據頻率分布的定量研究,描述性統計的目的在于:①對測量值或觀察值進行歸納濃縮,用統計量、統計圖或統計表的形式表現;②估計總體分布的參數。2.2.1資料的整理與探索對于某一測量指標,一般應從文獻資料中了解其分布類型。如果沒有判斷概率分布的理論基礎,應重復以大樣本測定,繪制樣本的頻數分布圖(理論上樣本量要大于100),并經統計學檢驗擬合其分布。2.2.2數據的描述統計量①連續性數據的頻數分布:通過對樣本資料編制頻數分布表或做莖葉圖,以確定資料分布的類型、頻數分布的集中趨勢和離散趨勢、估計總體參數,也便于發現離群值。②中心位置的描述統計量:描述數據分布的集中趨勢,常用指標為算術均數、中位數、眾數、幾何均數等。③離散程度的描述統計量:描述數據分布的離散趨勢,常用指標為標準差和方差、極差和四分位數間距、變異系數和離散系數等。④統計學圖表:統計圖包括連續性數據分布的直方圖、莖葉圖,表示數據中心位置和離散程度的點桿圖(做圖時表示均數和標準差)和盒須圖(做圖時表示中位數、極差、四分位數間距),描述構成比數據資料的百分條圖、餅圖,描述經時變化趨勢的線圖,以及預測和檢驗分布類型的概率-概率圖(P-P圖)等[6]。統計表具有簡單、明了、易于理解、便于比較的優點。編制統計表時原則上應當重點突出、層次分明、避免層次過多或結構混亂。一般的統計表應為三線表,表中只有橫線,無豎線和斜線。統計表的標目應層次清楚,不宜過于復雜。
3生物醫學動物實驗的假設檢驗
生物醫學動物實驗中最常見的情況是給予不同受試物后進行組間比較,通過統計學中的假設檢驗,說明受試物的作用。假設檢驗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3.1檢驗方法的選用依據
3.1.1資料的類型和變量的數目不同類型的資料(定量、定性)的組間比較應采用不同的統計檢驗方法。單變量、多變量的統計檢驗方法也各不相同。3.1.2實驗設計類型應該根據實驗設計的具體類型選擇對應的統計檢驗方法,以便得到處理組效應的真實結論。3.1.3檢驗方法的前提條件選用假設檢驗方法前,應了解所分析的數據資料是否滿足相應檢驗方法的前提條件,如t檢驗和方差分析等參數檢驗方法要求數據滿足正態性和方差齊性,χ2檢驗要求樣本含量大于40且理論頻數大于5。
3.2正態性檢驗及擬合優度檢驗
統計學假設檢驗須判定樣本的頻數分布是否符合某一理論分布,如符合要求就可按此理論分布來進行統計學處理。對正態分布可采用正態性檢驗,其他分布可用擬合優度檢驗。通常可通過查閱文獻,了解實驗參數符合何種理論分布。
3.3方差齊性檢驗
連續性數據未達到參數法統計分析前提的第二種原因即為方差不齊。一般而言,數值愈大,其固有的變異性也愈大。例如,若某組動物的平均反應值為100,其數值范圍可能為80~120;而另一組動物的平均反應值為300,其數值范圍可能會擴大至240~360。解決方差不齊的措施是進行數據轉換。若數據的標準差與平均值成正比,在統計分析前宜將數據轉換為對數值之后再進行分析,據此,不僅數據的變異度與平均值大小無關,同時還可確保其更符合正態分布。若數據變異度增加幅度與平均值的關系不太明顯,采用平方根轉換則更易使數據的變異度與平均值大小無關。某些數據經對數或平方根轉換后可能仍存在方差不齊,此時宜采用非參數檢驗。
3.4單側檢驗與雙側檢驗
檢驗假設選擇單側檢驗或雙側檢驗,應事先根據專業知識做出選擇。一般而言,若研究目的僅須了解是否存在組間差異、實驗者無法預測組間變化的方向以及實驗者希望獲得正負兩方面的結果時,應采用雙側檢驗。若事先可預測組間差異的變化方向,實驗者僅對某一方面的重要性感興趣,實驗者僅希望了解與對照組差異或正或負一個方向,則應采用單側檢驗。此外,劑量設計預試驗中應采用雙側檢驗,正式試驗在了解相關信息后可采用單側檢驗。
3.5多重比較及多重性問題
生物醫學實驗經常在處理組和對照組之間做多個變量的比較。即使不存在真正的實驗效應,也有可能純粹由于偶然性而有一個或多個變量在5%檢驗水平出現顯著性差別。除了上述均數多重比較導致Ⅰ類錯誤概率增加的多重性問題之外,其他的多重性問題還包括多次的中期分析、關注多個結局、亞組間的多重比較。處理多重性問題的原則包括:①預先計劃進行多重比較;②限制比較的次數;③多重比較時采用更嚴格的界值標準;④多重比較具有生物學方面的依據。
3.6觀察值或實驗對象的獨立性
許多統計檢驗方法要求比較的觀察值或實驗對象相互獨立,如二項分布的率檢驗、t檢驗和方差分析等。但是,有的生物醫學實驗中觀察單位并不獨立。例如,生殖和發育研究中就存在窩效應:由于遺傳因素、宮內的發育環境和藥物的代謝環境相似,與異窩胎仔相比,同窩胎仔之間對毒性效應的反應概率趨于系統,即同窩內數據為聚集性數據,這就是一種常見的非獨立數據。在統計學分析時,忽略數據的窩內相關性具有潛在的風險;因同窩母鼠所產k個胎仔的觀察值存在共性,其所提供的信息不及k個獨立的來自不同母鼠所產胎仔所提供的信息;窩內相關性愈大,其信息量愈少。聚集性數據的均數標準誤小于獨立的數據,因此,若基于觀察值獨立的統計分析方法,就會增加犯Ⅰ類錯誤的概率,即假陽性的風險增加,降低實驗的有效性。
3.7歷史對照數據的應用
某些情況下,尤其是在發生率較低的情況下,單項研究可能提示處理可影響腫瘤發生率,但無法得出明確的結論。可能想到的分析辦法之一是將處理組的數據與來自其他研究的對照組動物相比較。雖然歷史對照數據具有重要意義,但值得強調的是,眾多原因可導致不同研究之間的變異度大于研究之內的變異度。動物來源、飼料及飼養條件,研究期限,研究中的動物死亡率、讀片的病理學家等均可能影響最終的腫瘤發生率。故此,忽視這些差異,將處理組的腫瘤發生率與合并的對照組發生率相比較,可能得出嚴重錯誤的結果,并進而明顯夸大統計顯著性水平。Tarone[4]曾對歷史對照組的比率數據分析進行過綜述。
3.8假設檢驗的局限性
關鍵詞:大鼠; 小鼠; 疾病; 證候; 四診客觀化; 辨證; 辨證論治; 藥性
中醫藥及辨證論治的研究和發展,需要開展大量的動物實驗,其中大鼠和小鼠是最為常用的實驗動物。因此,建立大鼠和小鼠辨證論治的方法和標準,成為中醫藥行業的關鍵學術問題、基本方法學問題。
1 大鼠和小鼠辨證論治標準的建立
大鼠和小鼠辨證論治標準的建立,涉及到一系列相互關聯的學術問題。(1)能否模擬中醫臨床,用于開展大鼠和小鼠的診法和辨證研究?大鼠、小鼠能夠采集到多少四診信息,與人類異同如何?能否滿足辨證論治需要?(2)能否實現其四診和辨證的標準化、計量化,如何便于操作與普及?(3)正常大鼠和小鼠是否存在體質的差異和證候表現;疾病大鼠和小鼠是否會自發形成證候,是否會發生證候的演變和兼夾?是否與人類近似?(4)證候形成的物質基礎是什么?如何觀察?(5)能否開展大鼠、小鼠個體化的辨證論治?能否計量化地比較與評價其療效?為回答以上系列學術問題,我們開展了長達十年的研究,建立了系列標準。有關研究仍在繼續,部分進展介紹如下。
1.1 大鼠和小鼠可以用來模擬中醫臨床實施四診和辨證 基于在長期動物實驗中觀察到的動物個體差異,以及中醫辨證論治理論,我們提出了大鼠和小鼠基于四診的辨證論治假說。研究證明,大鼠和小鼠是可以開展“四診”及辨證論治的[14]。比較大鼠和小鼠與人類所能采集到的所有四診信息的異同后發現,所采集到的大鼠和小鼠四診信息,是可以滿足辨證論治需要的,具體內容可參見《大鼠和小鼠辨證論治實驗方法學》(科學出版社)。
1.2 利用大鼠、小鼠可以實現四診和辨證的標準化、計量化,所建立的方法便于實驗操作與普及 我們提出大鼠和小鼠四診工作站的假說及設計原則,創建了四診工作站,并不斷有所調整和發展。同步開展了大量正常及荷瘤小鼠證候研究和常見不同虛證造模方法的比較研究。期間不斷檢驗、發展和完善四診工作站及其標準,實現了基于大鼠和小鼠四診的辨證。發現常見虛證模型動物間存在復雜的證候差異或表現為復合證,證明其證候屬性有待再辨證、再評價。在早期建立小鼠四診采集項目標準、小鼠四診工作站及其操作標準、小鼠常見證候辨證標準等的基礎上,進而發展出大鼠、小鼠系列診法和辨證標準。大量的實驗證明,所建立的四診工作站,有助于大鼠或小鼠的四診檢測,可以開展大樣本的動物實驗[514];有助于發展和建立標準化、計量化的四診檢測與辨證方法,實現計量化的辨證及療效評價。以上研究,被授權專利一項,我們出版了方法學專著《辨證論治實驗方法學——實驗小鼠診法與辨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獲得1項部級成果三等獎。
1.3 正常大鼠和小鼠存在體質和證候的差異,常見疾病大鼠或小鼠會自發形成證候,發生證候的演變和兼夾,與人類近似 為了進一步觀察常見疾病動物是否存在“同病異證”和“異病同證”的現象,我們開展了大量的疾病動物實驗[1521],涉及肝癌、肺癌、胃癌等荷瘤小鼠(包括裸鼠、C57近交系小鼠、昆明種小鼠),糖耐量異常、2型和1型糖尿病及自發性糖尿病大鼠,肥胖模型大鼠,高血脂模型大鼠,不同方法造模的高血壓大鼠和自發性高血壓大鼠,以及不同方法造模的胃潰瘍大鼠、小鼠等疾病模型。發現與人類近似,正常大鼠或小鼠普遍存在體質和證候的差異;不同常見疾病大鼠和小鼠普遍存在證候的自然發生、演變和兼夾,沒有必要疊加證候造模;不同疾病大鼠、小鼠既普遍存在“有是病便有是證”及程度差異,又普遍存在同病異證和異病同證。充分證明,疾病模型大鼠、小鼠的證候是可以標準化、計量化采集的,并可準確地評價其證候及其嚴重程度。荷瘤小鼠早期的邪毒壅盛證預后差,這對于治未病是有意義的。
1.4 證候存在復雜的物質基礎,涉及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各組織基因表達與剪接的差異 為準確和客觀揭示證候復雜的物質基礎,我們采用了多病種、多證候同步研究的方法。
1.4.1 疾病和證候的選擇 第一階段實驗,觀察了H22荷瘤小鼠早期邪毒壅盛證、氣虛證,中期陽氣虛證和中晚期氣陰陽虛證等4個常見證候(淘汰不典型或復雜兼證小鼠),與正常無證候小鼠對照。其中邪毒壅盛證、氣虛證是典型的同病異證。第二階段實驗,觀察正常、氣虛大鼠,氣盛、氣虛證自發性高血壓大鼠和自發性糖尿病大鼠(非典型證候大鼠留作它用),以及早期邪毒壅盛證、氣虛證,中期陽氣虛證、氣虛證,中晚期氣陰陽虛證、氣虛證荷瘤小鼠等(淘汰非典型證候小鼠)多病種、多階段的同病異證和異病同證。
1.4.2 檢測的目標組織 檢測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甲狀腺和組織,其中荷瘤小鼠增檢胸腺、脾臟、腫瘤,高血壓大鼠增檢腎臟,糖尿病大鼠增檢胰腺。
1.4.3 主要檢測技術 主要采用Affymetrix GeneChip Mouse Exon 1.0 ST Array和Rat Exon 1.0 ST Array。初步研究發現,以上不同疾病或證候在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及相關組織普遍存在基因表達和外顯子剪接的差異,表明同病異證和異病同證有其復雜的物質基礎,而外顯子表達譜芯片提供了高效可靠的檢測技術[2227]。這在多層次組織分子層面證明了證候是客觀存在的,該研究仍在進行之中。
【關鍵詞】
醫學生;實驗動物福利;教育
作者單位:510515南方醫科大學實驗動物中心
通訊作者:顧為望 E-mail:
1 實驗動物福利的提出與發展
19世紀末,隨著生物醫學的發展和社會文明的進步,動物越來越多地用于生物醫學研究的實驗中,實驗動物的福利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實驗動物的福利就是在以科學研究為目的的實驗動物的生產和使用中最大限度地保證動物健康、安樂、舒適,從而獲得客觀、科學、準確的科研數據[1]。
近幾年實驗動物福利問題受到了國際關注,2008年11月,歐洲實驗動物科學協會聯盟稱,它希望更新法規以更好地保護整個歐洲的實驗動物;2010年4月,新聞報道稱,歐盟將實施動物實驗新法規,新的歐盟條約中有條款提到,“聯盟國應該給足動物應有的福利,因為動物是有感知的生物[2]。”
落實和貫徹實驗動物福利已成為國際趨勢,是社會文明和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在未來建立一個國際通用的實驗動物福利標準已成為共識。
2 我國實驗動物福利的現狀
中國實驗動物科學的起步很晚,基礎很差,但自80年代以來發展迅速,前國際實驗動物科學委員會主席羅塞爾曾感慨道:“我親眼看到中國的實驗動物科技事業在不到十年的時間里,走完了西方國家半個世紀的路程。”盡管我國的實驗動物科學突飛猛進,有關政策及標準不斷完善,實驗動物福利問題引起越來越多的重視,但在維護實驗動物福利方面,我國與國外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我國的實驗動物福利只有相關的管理辦法和部分條款,可操作性不強,缺乏明確具體的處罰規定,導致人們普遍漠視實驗動物福利;在教學中,由于施教者動物福利意識的淡漠,并不會在涉及到動物實驗的實際操作和演示中向學生傳達有關維護動物福利的信息,而給學生造成實驗動物只是一種資源和工具的印象:動物在清醒的狀態下或未麻醉徹底就進行操作、實驗結束后不給予人道處死使動物在巨大的痛苦中逐漸死亡、在垃圾堆中也時常會看到奄奄一息的實驗動物,這些場面令人極為難受;只有少數實驗性專業和研究生教學中開設實驗動物學課程,導致醫學生對實驗動物福利缺乏認識,甚至毫無概念,在實際操作中不能切實維護實驗動物福利,其中有些人甚至無視實驗動物的痛苦,戲弄甚至傷害它們。目前情況,因為沒有受到正規的實驗動物福利教育,大部分醫學生在設計實驗和實際操作時根本不會顧及到實驗動物的感受。
3 重視醫學生實驗動物福利教育的意義
3.1 培養術德兼備的合格人才的需要
“大醫精誠”,“精”指專業熟練,“誠”指品德高尚。所謂“大醫”,除了高超精湛的醫術,還要仁慈博愛,悲天憫人。仁慈博愛方能做到“以天地之心為己心,視人之子猶己之子,勿以勢利之心易之”,悲天憫人方能做到深切同情,感同身受,以人為本,尊重生命。醫學生在學習階段,生理、病理、毒理、解剖、外科手術等多門課程都要涉及實驗動物,畢業后無論從事科研還是臨床,依然離不開實驗動物,如果對動物的痛苦和福利漠視,縱使可以“精術”,卻很難“立德”,更難以確保對病患“一視同仁,貴義賤利”、“一心赴救,視病猶親”、“廉潔淳良,不唯名利”、“寬厚仁和,傾誠無忌”,有“術”無“德”是教育的失敗,更是社會的損失。
3.2 有助于醫學生道德上的自我完善
殘忍的對待實驗動物會使人墮落。同情和憐憫是人性的組成部分,人類如果對動物殘忍,就會鈍化和減弱他們對動物的痛苦的惻隱之情,進而在與別人交往的過程中,弱化甚至泯滅自身可以助人的本性。對動物殘忍實際上是“恃強凌弱”,長期如此,這種心理和行為會投射到人類內部,演變成強勢個體虐待弱勢個體,喪失良知、愛心和同情心。
3.3 提高醫學生的思辨能力
加強醫學生的實驗動物福利教育,還有助于他們學會辯證地、科學地思考問題。動物福利和動物利用是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提倡動物福利,不等于人類不能利用動物,不能做任何的動物實驗,重要的是應該怎么合理、人道地利用動物,怎樣科學地設計實驗使實現研究目的所使用的實驗動物數量降低到最少,怎樣改善條件使飼養和使用過程中實驗動物受到的損傷和痛苦最小,著名的“3R”原則就是在平衡科研欲求與動物痛苦的基礎上產生的。
3.4 獲得準確、真實、可靠的實驗結果的需要
動物實驗能夠在醫學科學研究中發揮重要作用,前提是必須選擇符合標準的、健康的、遺傳背景清楚的實驗動物,同時還要排除各種干擾因素,消除不利影響。受污染、受虐待以及發育不良、營養欠佳的實驗動物用于實驗,其結果必然失去準確性、真實性和可靠性,甚至得出錯誤的結論。此外,實驗實施之前,如果對動物進行溫柔地撫慰,動物會顯得比較平和、溫順,有的甚至能配合操作者進行實驗;反之,如果操作者態度惡劣、動作野蠻粗暴,動物也會產生反抗情緒,有時動物會有意與人作對,拒不配合,實驗很難繼續進行,即使勉強進行下去,也得不到真實、準確的實驗結果[3]。
3.5 發表學術文章的角度
為了保證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重復性,以及符合一定的社會倫理原則,嚴謹的科學刊物在接受和發表涉及實驗動物的文章時,都要求動物的來源、飼養和操作等遵循相應的法律、法規或條例[3],比如《CELL》的投稿規定,當實驗動物是脊椎動物或更高級的動物時,在實驗操作部分中要有明確的實驗方案得到專門委員會認可的陳述;《NATURE》雜志對作者的要求與《CELL》的基本一致;《Biology of Reproduction》的投稿須知更詳細,其中提及了美國三個部門對受試動物管理和愛護等方面的規章。因此,從發表學術文章的角度也應該加強醫學院校學生的實驗動物福利教育。
3.6 打破貿易壁壘的制約
目前中國的醫藥產業蓬勃發展,中國成為新藥研發中心的必備因素都已具備[4],需要大量的醫學生從事生物技術研究和承接生物醫藥合同外包服務,而藥品的檢定中實驗動物的質量以及福利狀況都會影響對外貿易。因此,我國加入WTO后,必須重視實驗動物福利,加強醫學生的實驗動物福利教育,否則這將成為制約我國對外貿易的技術壁壘[5]。
3.7 人類有善待實驗動物的責任
實驗動物作為特殊的動物群體是生物醫學研究不可缺少的基礎和支撐條件,實驗動物以及較早的普通動物對生命科學特別是醫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從1901年到2006年總共106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中,70年的獲獎直接涉及25種動物,其中常規實驗動物如小鼠、大鼠、兔、犬、豚鼠、地鼠、貓、豬、猴、雞、蛙的使用頻率是91次,非常規實驗動物如鳥類、馬、魚、蛇、果蠅、蜜蜂、線蟲等是27次。過去半個世紀的醫學與獸醫學的進步大于人類歷史上的任何時期,假如沒有進行涉及動物的實驗工作,這種進步是不可能的[3]。
3.8 體現社會文明的進步
一個國家的國民對待動物的態度如何,是衡量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人類是地球上最具智慧和潛能的生命,但人類也歸屬于動物大家庭,與其他動物共享這個星球,而沒有“主宰”其他動物的權利。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人類應當擴大關懷的范圍,設身處地考慮動物的處境,善待動物,尤其應善待對人類有著巨大貢獻的實驗動物,尊重生命,盡量減少動物不必要的痛苦。愛因斯坦說:“我們的任務是一定要解放我們自己,這需要擴大我們同情的圈子,包容所有的生靈,擁抱美妙的大自然。”加強醫學生的實驗動物福利教育,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需求。
4 如何加強醫學生的實驗動物福利教育
4.1 普遍開設實驗動物學課程,加大實驗動物福利教學比例
實驗動物福利的內容作為實驗動物學這門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貫穿實驗動物學的各個方面予以強調突出,生物學、醫學、藥學、護理學專業以及其他有關生命科學的在校生,包括專科生、本科生、研究生,都應把實驗動物學和實驗動物福利的內容作為必修的課程;各門學科的教學中凡涉及到動物實驗部分,始終貫徹“3R”原則:即替代、減少、優化,將科學發展的需要與實驗動物福利相結合,闡明如何科學合理地使用實驗動物。
4.2 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加強實驗動物福利教學
切實保障實驗動物福利,要做到知行合一。這要求培訓教師本身具有較高的素質,師資隊伍比較穩定,身教勝于言教,首先教師要加強自身對動物福利內涵的認識,定期接受以實驗動物福利規章制度、相關技術為主的培訓,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以身作則,通過言傳身教對學生產生影響,潛移默化中使動物福利的觀念和意識深入人心;涉及到動物實驗時,在實驗的設計和實驗動物的使用上做到最大程度的科學、合理并兼顧仁愛,同時依據自身條件并參照相關法規建立符合實際情況的、切實可行的實驗動物福利制度,遵照執行。
4.3 定期開展講座,廣泛宣傳教育
醫學院校成立實驗動物保護協會,定期宣講實驗動物福利理念,對本校教師和學生以及社會民眾普及實驗動物福利知識,舉行祭奠實驗動物的儀式等,以促進培養醫學生、科研工作者和全體教職員工善待動物、尊重生命的觀念,同時近一步敦促全社會推動實驗動物福利事業的發展[6]。
綜上,重視并保障實驗動物福利是科學文明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對醫學生進行實驗動物福利教育意義重大,無論是從高校培養高素質合格人才的角度,還是為了醫學生自身的完善和發展,加強實驗動物福利教育都勢在必行,刻不容緩。
參 考 文 獻
[1] 賀爭鳴,李根平,李冠民,等.實驗動物福利與動物實驗科學.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13.
[2] 王寧,王蕭,王金林.基于動物福利的實驗動物管理.第九屆中國實驗動物科學年會論文集,2010:522.
[3] 秦川.醫學實驗動物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52-153,13,8.
[4] 盧勝明,趙德明.中國實驗動物產業化發展現狀及方向研究. 實驗動物科學,2008,25(4):3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