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老齡化的機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人口老齡化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的主要趨勢,其必然會通過一系列的變量最終對經濟增長產生影響。本文利用1982—2010年中國人口和經濟增長的數據進行時間序列分析,利用2010年中國31個省級行政單位的省際數據進行截面數據分析,檢驗人口老齡化與經濟增長的關系。通過分析得到以下結論:老年撫養比與經濟增長呈現正相關關系,經濟增長可以帶動老年撫養比的上升;老年人口增長率與經濟增長呈現負相關關系,老年人口增長率的提升將會對經濟增長產生負面影響。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經濟增長;老年撫養比;老年人口增長率
中圖分類號:C9242;F1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4096(2013)02008706
一、引 言
中國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國,隨著經濟的發展和計劃生育政策的持續實施,人口老齡化現象日益嚴重。因此,對人口老齡化與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檢驗越發重要。建國之后的一段時間里,中國的人口數量激增,學者們認識到人口過多對經濟增長會產生制約作用,由此實施了計劃生育政策。于學軍[1]、王豐和安德魯·梅森[2]認為,20世紀八九十年代經濟增長創造了良好的人口環境,這一階段被稱為人口紅利期。隨著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出現,中國的老年撫養負擔逐漸加重,王豐、安德魯·梅森[2]和王德文等[3]學者們認識到人口紅利期之后,中國的未來經濟增長狀況是令人擔憂的。
Papapetrou[4]以希臘作為研究對象,對希臘人口狀況與經濟關系做了系統的研究,認為希臘的低出生率與老年撫養比的加重對該國的經濟增長產生了負面影響。Lindh和 Malmberg[5]對1950—1990年OECD國家的人口狀況與經濟增長進行了研究,認為老年人口比重的逐漸上升對OECD國家的經濟增長產生了顯著的負面影響。Batini等[6]認為人口老齡化對工業化國家的經濟增長會產生減緩作用,并預測日本將在21世紀20年代,其他工業化國家將在21世紀中葉面臨人口老齡化對經濟增長帶來的負面影響。An和 Jeon[7]對1960—2000年25個OECD國家的人口與經濟數據進行分析,認為人均GDP增長率與老年撫養負擔之間呈現“倒U型”關系,即開始時老年撫養負擔的增加促進了經濟增長,但一定時期后,老年撫養負擔的逐漸增加對經濟增長產生阻礙作用。
本文利用時間序列分析法和截面數據分析法對中國人口老齡化與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檢驗,總結人口老齡化對經濟增長產生的影響。關系檢驗基于估計模型:
其中,PGDP為人均實際GDP,作為衡量經濟增長的指標;ODR為老年撫養比,OGR為老年人口增長率,ODR和OGR作為衡量人口老齡化的指標;X為控制變量;ε為隨機擾動項;α、β和γ表示待估計系數。
二、基于時間序列的關系檢驗
1變量與樣本數據
基于中國人口老齡化與經濟增長的實際情況,以1982—2010年的年度樣本數據為基礎進行檢驗。數據來源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局網、中經網和歷年《中國人口統計年鑒》。選取人均實際國內生產總值(PGDP)為被解釋變量,作為衡量經濟增長的指標;選取ODR與OGR為解釋變量,作為衡量人口老齡化的指標。為降低變量的內生性以及數據的變動幅度,消除異方差的影響,相關變量均取自然對數,如表1所示。
人口老齡化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如圖1所示,可以初步判斷老年撫養比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老年人口增長率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負相關關系。
2模型檢驗結果
人口老齡化與經濟增長的時間序列關系檢驗主要是分析兩者的協整關系和因果檢驗。在分析協整關系之前需要對變量做平穩性檢驗。因為時間序列的動態路徑不僅有可預測的成分,還有隨機的成分。如果其中的某些成分導致時間序列是非平穩的過程,而我們仍然把它當作平穩時間序列過程看待,則對其模型做出的估計和檢驗都將是不可靠的,對經濟也不會做出準確的預測,導致檢驗無效。
(1)單位根檢驗。
常用的數據平穩性檢驗方法是ADF檢驗法(Dickey和Fuller[8]),但在樣本偏小的情況下,ADF檢驗法的功效比較低(Phillips 和Perron[9])。因此,需要同時使用PP檢驗(Phillips 和Perron[9])和KPSS檢驗(Kwiatkowski等[10]),從而彌補不同檢驗方法存在的不同程度的檢驗偏差。
利用軟件分別對水平值、一階差分做ADF檢驗、PP檢驗和KPSS檢驗,其中,檢驗過程中的滯后長度由Eviews60軟件自動選取(ADF依據MAIC準則,PP檢驗和KPSS檢驗依據Newy-west和Bartlettkernel準則)。所有檢驗結果均來自Eviews60,D(lnPGDP)、D(lnODR)和D(lnOGR)分別表示lnPGDP、lnODR和lnOGR的一階差分。檢驗結果如表3所示。
由表3的檢驗結果可知,在各檢驗方法下,各變量序列均為I(1)序列。因此,可以進行協整關系檢驗。
(2)協整關系檢驗。
在進行協整分析之前,我們運用三種檢驗法,在對lnPGDP、lnODR和lnOGR三個變量進行一階差分后,確定其為平穩變量,這剔除了在協整檢驗過程中產生“偽回歸”的可能性。接著對其進行OLS回歸,回歸結果如表4所示,并對殘差進行ADF檢驗,從而確定變量之間的均衡關系。
本次檢驗中得到的R2達到了98%以上,說明方程擬合程度很好。殘差序列的檢驗統計值為-23233,小于臨界值-19534,因此,拒絕原假設,即殘差序列沒有單位根,是平穩的序列,也就是說,變量lnGDP與lnODR、lnOGR之間存在協整關系,即經濟增長與老年撫養比、老年人口增長率之間存在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
(3)誤差修正模型。
在協整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老年撫養比、老年人口增長率與經濟增長的誤差模型估計結果,如表5所示。
己知序列lnGDP與lnODR、lnOGR存在協整關系,故可以建立誤差修正模型(ECM)綜合比較AIC、SC值和R2的值,確定最佳滯后期,即選擇R2的值較大,同時滿足AIC和SC的值較小的情況下的滯后期數,誤差修正模型為:
從上式可以看出誤差修正模型中的T檢驗值均顯著,誤差修正項的系數為-02411,這說明長期均衡對短期波動的影響不大。
(4)格蘭杰因果檢驗。
誤差修正模型的建立闡述了lnGDP與lnODR、lnOGR的變動趨勢,這只能說明三者之間存在長期的均衡關系,但并不能進一步確定三者之間的因果關系。本文運用Eviews60檢驗法,在驗證經濟增長與老年撫養比、老年人口增長率之間存在穩定關系的基礎上,進一步檢驗三者之間是否構成因果關系,檢驗結果如表6、表7和表8所示。
可以看出在短期內,lnODR不是lnPGDP的格蘭杰原因,即老年撫養比的上升并不能帶動經濟增長,相反經濟增長卻會帶動老年撫養比的上升。同時,lnOGR是lnPGDP的格蘭杰原因,即老年人口增長率的上升會使經濟增長下降。隨著時間的發展,老年撫養比依然沒能成為影響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經濟增長卻帶動老年撫養比的上升。老年人口增長率依然對經濟增長產生影響。而經濟增長對老年撫養比的帶動作用也逐漸減弱。
三、基于截面數據的關系檢驗
上述時間序列分析表明人口老齡化與經濟增長的相關關系,為充分了解二者的關系,突出空間差異,利用2010年省際截面數據分析人口老齡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1變量與樣本數據
選取人均實際國內生產總值(PGDP)為被解釋變量,作為衡量經濟增長的指標;選取ODR與OGR為解釋變量,作為衡量人口老齡化的指標。為降低變量的內生性以及數據的變動幅度,消除異方差的影響,相關變量均取自然對數。
樣本數據根據201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年鑒》及2011年各省統計年鑒的相關數據整理計算。樣本為31個省級行政單位,由于數據限制,樣本選擇時剔除香港、澳門和臺灣地區。各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特征如表9所示。
2模型檢驗結果
截面數據離散性高,突出個體的差異,通常表現為“無法觀測的異質性”,即異方差(Heteroscedasticy)。一旦隨機項具有異方差性時,OLS法不再具備最優性。因此,模型的回歸要進行異方差分析。橫截面數據使用多元回歸分析,所涉及的變量容易產生多重共線性(Multicollinearity),因此,為保證模型的穩定與回歸的適用性,還要對變量是否存在多重共線性進行判斷。
(1)異方差分析。
異方差是對同方差(Homoscedasticity)假設的違背。同方差是隨著樣本觀察點的變化,線性模型中隨機誤差項的方差并不改變,保持為常數。如果該數值對不同的樣本觀察值不同,則稱隨機誤差項有異方差。常用的異方差檢驗方法是White檢驗法。
檢驗結果如表10所示,White檢驗結果說明可以接受原假設,即模型不存在異方差,因此,可以對模型進行回歸分析。
(3)多重共線性分析。
多重共線性一詞最早由挪威經濟學家Frisch[11]提出,多元回歸模型中,重要的假設條件之一是回歸模型的解釋變量之間不存在線性關系,如果違背這一假定,將給普通最小二乘法帶來嚴重后果。本文運用常用的相關系數矩陣法和方差擴大因子(Variance Inflation Factor,VIF)相互補充,進行多重共線性分析。
各變量的相關系數矩陣輸出結果如表12所示,各變量相關系數的絕對值均向0靠近,因此,多重共線性問題不顯著。
方差擴大因子檢驗結果如表13所示。從各變量的VIF和VIF平均數來看,變量多重共線性均不顯著。
上述分析表明,無論相關系數矩陣法還是方差擴大因子都證明了模型變量的多重共線性問題不顯著,對模型回歸分析的影響不大。因此,回歸結果可信。
四、研究結論與政策建議
由于人口老齡化問題在當今社會日益凸顯,對人口老齡化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研究至關重要。由時間序列和截面數據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結論:由于中國正處于人口紅利期,老年撫養比與經濟增長呈現正相關關系,經濟增長帶動了老年撫養比的上升。老年人口增長率與經濟增長呈現負相關關系,這說明,在人口紅利期,由于青壯年人口數量的保證,老年人口數量對經濟影響不大,但隨著青壯年人口數量的下降以及老年人口數量的上升,人口老齡化對經濟將產生一定影響。所以,在人口老齡化有著加深趨勢的現在,研究人口老齡化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刻不容緩。
因此,本文認為要從宏觀、中觀和微觀三方面制定相應的政策建議。宏觀方面,應提高對人口老齡化問題的重視,適當調整人口政策,發展經濟增強國力,進行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與完善醫療保障體系;中觀方面,應大力發展老齡產業,開發老齡人口人力資源與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微觀方面,應消除“啃老”現象與改善老齡人動場所。以此,可以正確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挑戰,合理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問題。
在人口老齡化有著加深趨勢的現在,若要實現經濟增長,單純的經濟政策已經不夠,需要配合適當的人口政策。
第一,提高對人口老齡化問題的重視。人口老齡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現象,是經濟發展、醫療進步和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結果。無論是政府、企業還是家庭,都應該對人口老齡化這一現象有足夠的重視,明確其帶來的宏觀及微觀后果。大力開展人口老齡化方面的宣傳教育,增強迎接人口老齡化挑戰的意識,使其成為全社會的共識。通過宣傳人口老齡化的趨勢、影響和任務等方面,增強迎接老齡化挑戰的使命感。
第二,適當調整人口政策。中國目前的人口要務是既要控制人口增長又要防止人口老齡化的發展速度過快。中國當前實行的基本人口政策為“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這一政策確實有效地控制了我國迅速上升的人口規模,但同時引發了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出現。從人口發展與政策調整的規律來看,人口政策調整的作用有一定的滯后性,所以應該及時出臺新的人口政策。我國需要在經濟發展的不同時期制定不同的計劃生育政策,并逐漸放寬生育控制,以此減緩中國“未富先老”的步伐,減少人口老齡化的負面影響。
第三,進行養老保險制度和醫療保障體系的改革。建立以政府為主導、以家庭為核心、由政府、社會和家庭共同組成的養老服務保障體系。提高基本養老保險的公平程度,退休金的計算方式應該趨同。增加養老保險資金收入,提高養老保險投資收益。在安全第一的風險防范原則下,增加投資收益的同時也要最大限度地降低投資風險。此外,應該建立多層次的城鄉醫療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城鎮醫療保障制度,擴大定點醫療機構的范圍,建立健全以社區衛生服務為基礎的老年醫療保健服務體系。加強醫療部門的監管力度,嚴格控制醫療費用支出不合理現象的出現。
參考文獻:
[1] 于學軍中國人口轉變與“戰略機遇期”[J]中國人口科學,2003,(1):9-14
[2] 王豐,安德魯·梅森中國經濟轉型過程中的人口因素[J]中國人口科學,2006,(3):2-17
[3] 王德文,蔡昉,張學輝人口轉變的儲蓄效應和增長效應——論中國增長可持續性的人口因素[J]人口研究,2004,(5):2-11
[4] Papapetrou, EOil Price Shocks, Stock Market, Economic Activity and Employment in Greece[J]Energy Economics,2001,23(5):511-532
[5] Lindh,T, Malmberg,BAge Structure Effects and Growth in OECD: 1950-1990[J]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1999,12(3):431-449
[6] Batini,N,Callen,T, McKibbin,WThe Global Impact of Demographic Change[R]IMF Working Paper,2006
[7] An,CB, Jeon, SHDemographic Change and Economic Growth: An Inverted-U Shape Relationship[J]Economics Letters,2006,92:447-454
[8] Dickey, DA, Fuller, WADistribution of the Estimators for Autoregressive Time Series With a Unit Root[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1979,74(366): 427-431
[9] Phillips, PCB, Perron,PTesting for a Unit Root in Time Series Regression [J]Biometrika, 1988,75(2):335-346
論文摘要:我國目前已經進入老齡布七社會,人口老齡化發展千民決,在這樣的背景下研究中醫藥教育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并提出中醫藥教育中應重視的一些問題。
人類社會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全球人口生育率在下降,而人的壽命在延長,世界人口正在加速老化,這其中中國的人口老齡化速度最快,老齡化己成為21世紀不可逆轉的世界性趨勢。老年人是疾病的高發人群,現有的臨床流行病學資料己證明,在相同基礎疾病的情況下,高齡是一個獨立的危險因素。高齡人群具有“三最”特點:即最高患病率、最高傷殘率和最高醫療資源利用率。實現“老有所醫,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理應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鑒于此,筆者從老齡化社會背景下談談中醫藥教育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1老齡化社會背景下需要充分發揮中醫藥優勢,保障老年人健康
祖國醫學歷史悠久,幾千年來中醫藥在防治疾病和重大疫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中華民族的繁衍生息和日益強盛作出了卓越貢獻。老齡化社會下我國人口老齡化在醫療保障方面面臨如下挑戰:慢性病患病率高、老年人殘疾率高、老年人醫療費用消耗大、病殘弱老人的基本護理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我國衛生資源與衛生需求不成比例、資源分配不合理等,相對而言,中醫藥“簡、便、效、廉”的特點,在應對人口老齡化衛生保健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尤其表現在:一是中醫藥學在辨證論治和整體觀念的指導下,對老年人慢性病具有個體針對性極強的治療,同時注重整體調護,有利于老年人慢性病的防治;二是應用中醫藥養生保健和中醫藥預防醫學知識,中醫“治未病”是祖國醫學在為全人類保障健康方面始終重視的研究領域,從《黃帝內經》中就有關于中醫治未病的記載,加之目前我國大力鼓勵開展中醫治未病工程,這必將為提高老年人預防保健、自身養生水平和能力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三是中醫藥資源較為豐富,同時藥材價格和診療費用相對較低,可以極大地緩解老年人醫療資源短缺的問題,同時還為老年人的衛生保健起到積極的作用;四是全國各省幾乎都有中醫藥高等院校,每年培養大批的中醫藥人才,這些中醫藥學子能夠普及到醫院、衛生所和社區衛生服務站,對于平衡我國衛生資源與衛生需求比例、合理分配資源具有積極的意義。
2老齡化社會背景下中醫藥教育需要重視的幾個問題
2. 1在中醫藥教育中重視的養生保健教育
中醫學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所作的重大貢獻之一。在中醫藥這座寶庫中,與當前老齡化社會和大眾日常保健關系密切的內容,是養生方面的知識。養生是健康之本,是幸福之源,更是快樂之門,懂得養生才是懂得人生。老齡化社會對整個國家的全面及深層次影響是相當大的,必須引起高度的重視,特別是要滿足老齡化社會老年人衛生保健的需求,面對老年人最高患病率、最高傷殘率和最高醫療資源利用率的“三最”特點,目前培養的中醫藥學子即是2015年以后的中醫師,他們畢業后走上醫療衛生崗位,要面對更大基數和更復雜的老年人“三最”問題。世界衛生組織和我國“九五”攻關項目的資料表明,達到同樣的健康標準所需保健投入與治療費、搶救費用的比例為1: 8. 3 :100,即如果在預防保健上多投入1元錢,將來就可以在治療上少支出8. 3元和可以節約開支100元錢的搶救費用[2],故而需要重視預防工作,將預防工作做到位,即做好中醫藥治未病工程,將極大地減少老年人醫療費用的支出。因此,在中醫藥教育中要高度重視養生保健,尤其是老年人養生保健知識和技能的培養和培訓。
2. 2在中醫藥教育中重視對老年人慢性病、常見病、多發病防治的教育
人口老齡化是當今世界許多國家面臨的一個重要公共衛生問題。老齡人口增多帶來了許多相應的社區保健需求,而健康老齡化觀點的提出,使老年人的醫療保健需求更需加強,如何實現健康老齡化的目標,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世界各國都在積極進行探索。實現健康老齡化的目標,做好老年醫療保健,迫切需要解決的是減緩老年人的痛苦、延長健康壽命、改善生命質量。隨著老齡化社會的發展,老年人的疾病譜和臨床癥狀也在改變,要不斷發現、總結和完善老年病的防治規律,研究和認識高齡老人臨床中出現的特殊癥狀。對于中醫藥教育而言,為實現健康老齡化的目標,必須重視在中醫藥教育中的老年醫療保健的學習,如前文所述,目前老年人健康中影響較大的主要還是慢性病發病率較高的問題,故而要重視由于老年人慢性病、常見病、多發病引發的老年人健康問題,掌握老年人的生理、病理和心理特點,運用中醫理論,熟練處理老年人慢性病、常見病、多發病的防治問題。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養老設施;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C92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衣食住行,一直是人類最關注的問題,要是人類能完全具備解決衣食住行的能力,會在工作崗位中更加有活力,使生活更加有規律,更能促進美好的生活。簡言之,解決衣食住行的問題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特別是在現代社會,對老年人特殊群體的問題成為社會上高度關注和熱門的問題。如何保障老年人余生的質量,關鍵在于開展老年養老設施的深入研究,以改進今后的養老設施的功能性、舒適性和安全性的問題。
我國老齡化與老年養老設施現狀
老齡化趨勢
目前,全世界60歲以上老年人口總數已達6億,有60多個國家的老年人口達到或超過人口總數的10%,進入了人口老齡化社會行列。人口老齡化的迅速發展,引起了聯合國及世界各國政府的重視和關注。中國現有老齡人口已超過1.6億,且每年以近800萬的速度增加,有關專家預測,到2050年,中國老齡人口將達到總人口的三分之一的嚴峻狀態。
關于老年人與城市的關系中,城市的發展與老年人數量是互相作用與反作用的關系。老年人數量的增加使城市勞動力的下降,城市中心區活力的降低等現象,但也會提供一些養老設施工作崗位的資源,老年產品,候鳥型旅游等老齡產業的紅火。城市的發展也刺激著老年人融入到社會中,成為社會中的一個特殊群體,因此需要一種方式來使沖突的關系轉變成融合發展的關系。
養老形式特征
面對不同需求的老人,應提供不同的養老形式。例如,70歲以下的老人他們仍然可以自理的生活,可以教育子女,管理家庭,還可以服務社會,居家養老是最佳的選擇。據調查,目前大部分老年人仍然希望與家人一起生活,老人希望在家庭生活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居家養老可以結合社區助老服務體系來滿足高質量的老年生活。
我國現階段養老設施的分類現狀
養老設施的分類應根據不同年齡、不同身體狀況,以及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行為特征,分析設施內必需的服務內容和標準,并相應劃分設施類別。
養老設施的分類應以老年人居住需求為原則,具有一定的適應性和前瞻性。
(1)托老所。為老年人提供寄托性養老服務的設施,有日托和全托等形式,以自理和借助老人是主要的接待對象。
(2)老年公寓。以獨立或半獨立家居形成的生活單元為基本成分單位,具備餐飲、衛生、文化娛樂、醫療保健等服務體系的養老設施,以自理老人為主要接待對象。
(3)養老院。本論文將敬老院、養老院、老人院、社會福利院等功能相近的養老設施名稱統一為養老院,是指專為接待老年人安度晚年的養老設施,設有生活起居、文化娛樂、康復護理、醫療保健等多項服務項目,以自理和借助老人是主要的接待對象。
(4)護理院。收住生活行為依賴他人護理的老年人,并為其提供起居照料、康復護理、醫療保健等多項服務項目,以介護老人為主要接待對象。其中養老院和護理院的需求度最高。
養老設施所有制的結構狀況
我國養老設施大致分列為公辦養老機構,社會和個人興辦的養老設施,出現“公辦要預約,民辦空一半”的現象。
我國現階段養老設施的普遍特征及存在的問題
觀念上的問題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應當發揚的優良傳統,但對于一些傳統的觀念來理解很多人認為,老年人去養老機構養老是其子女們對父母的不孝,老年人也會出現一些心里不平衡感,是所謂的被子女忽略和遺棄。養老設施的出現是老年群體出現后的一個趨勢,也是社會進步的一種表現,是社會提供一種平臺,使老年生活更加便利,舒適。這里的關鍵還是在于完善養老機構的設施與服務。老人的居住問題不可能只通過福利收容與醫療救助得到完美的解決。
養老機構所有制之間存在差距
公辦和民辦的養老機構之間從資金和入住率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差距如此大的原因在于:一是規模小設施差。例如居住空間緊湊,四五個人擠在一個屋里,或者只有居住的空間,沒有娛樂休閑的地方,硬件設施完全不能滿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這是由于部分民辦養老機構缺乏投入的資金和專門的管理。二是服務水平不高。個人辦理的養老機構中接受專業培訓的人為數不多。三是在運營方面缺乏有關部門的指導。這些機構對社會福利機構的有關規定和行業標準缺乏了解,隨意性大,缺乏看護的專業知識,容易產生機構與老年人之間的矛盾,以至于老年人排斥此類的機構及服務。
3國外先進養老模式的借鑒
歐美和亞洲等一系列國家相繼進入老年型社會,特別是對于一些發達國家,更早的開始解決社會老齡問題,并在老年人居住建筑和環境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值得我們借鑒。
美國
目前在美國一些地方,“以老養老”已被美國大部分老年人所接受的養老方式,“以老養老”指的是老年人在退休前10年左右就為了自己養老而購買了房子,然后把富余的部分租給年輕人使用,利用年輕人支付的租金來維持自己的退休后的生活。
日本
日本是基于傳統東方家庭觀念來建設家庭養老,提倡和鼓勵“多代同居”,例如“兩代居”集合住宅和“多代同堂組屋”等。老年人住宅產品與其他租售性質的住宅產品混合設計在一個生活社區內,突出了自助自理。
法國
在法國稱之為公共機構,大體上可分為四類:收容所、老年公寓、護理院和中長期老年醫院。收容所有公辦和私辦兩種,是為生活能自理的老人而建的,收費較低,除食宿外,還提供一般醫療保健和文化生活服務。為使入住老人不脫離社會生活。
4 發展我國養老設施建設的思考
4.1 結合多種養老形式,完善社區養老設施
雖然老年人口每年都會有增長的趨勢,但是由于生活水準與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老年人可自理完成日常活動,從而可推進社區養老的方式,這也能夠大幅度降低機構養老的需求,提高原有養老機構設施的質量。社區養老設施是在不脫離家庭的情況下,社區機構集中管理,是新型的養老方式。
4.2 加強政府管理,出臺個性的促進性政策
政府機關通過出臺優惠政策、鼓勵組織機構和個人建設養老機構,推進社會化全民福利機構。
政府除了國家有關規范,按配套公共服務設施來安排養老設施功能外,對名稱、面積以及功能定位等進行嚴格的控制,加強管理,并落實社區養老機構建設,發揮其作用。
分散傳統養老方式
在傳統的觀念中,老年人由于身體、年齡等原因,只能從事家務、照顧孩子等單一的工作,已停止從事社會大部分工作。而隨著醫療技術以及生活的進步,老年人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強壯,在身體條件允許范圍內,可嘗試一些老年人再就業或者候鳥型旅游等項目,不能只依靠靜止的工作狀態,而要分散傳統的養老方式,進行多樣化的改革。
提高專業人員職業素養
提高養老設施的服務質量,必須做到硬件和軟件相結合。軟件的工作是指專業技術人員對養老設施的人性化設計、服務人員的職業素養以及人們對傳統養老設施的改觀等。以傳統的設計程序來說,使用者是老年人,但設計者一般都是年輕人來完成。設計人員應該在設計之前與老年人密切溝通,觀察和了解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習慣,設計出老年人真正需要的養老設施。
結語
對老年養老設施的研究在國外開始較早,已取得了比較豐富的研究成果,為國內的相關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參考。但東西方文化差異巨大,由其反映在老年人身上會更加明顯,不僅在生活習慣及活動方式上存在較大差別。同時,中國各地方生活習慣,民俗習慣的不一樣,在設計中考慮各地域的差異也非常重要。因此對于老年養老設施的規劃問題是復雜的問題,需要更多的人進行深入的研究。相信通過不斷地努力,老年養老方面肯定能取得豐富的成果。
參考文獻
孫偉,楊小平. 我國養老設施的分類特征及發展趨勢探討. 山西建筑2011.2
周燕珉,陳慶華. 中國城市養老設施調研及設計研究. 住宅科技 2003.11
關鍵詞:老年人;居住需求;空間設計
0 引言
近年來,老齡化趨勢的日益增加,老年人的養老問題是當今社會熱點問題。發達國家對于老齡化的研究相對領先,而我國對于老齡化的問題研究起步比較晚,并沒有深入研究老年人的居住空間環境。由于老年人大部分時間是在室內度過的,因此室內居住空間的設計必然會直接影響到老年人在室內的生活質量,關系到老年人的安全、健康和舒適等。那么如何建設適合中國特色的老齡居住空間是我國現階段應繼續完善的問題。
1 老年人居住空間的現狀分析
1.1 我國主要養老模式
根據我國現階段“未富先老”的基本國情,政府雖然投入了很大的資金和力度進行養老機構的建設,但是由于我國老齡化基數大,依然不能滿足快速發展的老齡化需求;其次,由于我國傳統的養老模式根深蒂固,大部分的老年人并不愿意到專門的養老機構進行養老,他們不愿意遠離自己熟悉的環境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沒有子女的陪伴,只會加大老年人的孤獨感、無助感以及失落感,不利于老年人安享晚年。所以“居家養老”是我國現階段并將長期存在的主要養老模式。
1.2 傳統養老照看方式發生改變
在以“居家養老”為核心的養老模式下,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我國的家庭結構由原來的多子家庭向獨生子女家庭轉變,家庭結構主要呈現為“4+2+1”結構模式。2015年為了緩解老齡化壓力,正式開放二胎政策,家庭結構將逐步向“4+2+2”方向轉變。在這種新形勢下,年輕人所承擔的贍養責任與義務不斷加重,傳統的家庭養老出現了一定的局限性,依托子女的照料方式也發生了轉變,老年人獨立在家生活的時間增多。所以,科學研究老年人的居住空間十分重要,在空間設計上通過人性化設計、無障礙設計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
1.3 老年人的居住形式
根據老年人的身體健康水平、家庭經濟水平和家庭結構的不同,我國目前的老年人居住形式主要分為合居式、鄰里式、獨居式和養老院式。
2 老齡化社會下居住空間的設計基本要求
對于老齡化的居住空間的設計主要體現在生理和心理兩個方面。生理方面,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人的身體各項機能開始衰退,行動遲緩,獨立生活能力下降,對于新環境的適應能力相對較差,一旦改變過大,容易出現“水土不服”現象,所以從老年人的生理角度進行居住空間的設計是最基本的。其次,老年人由于機體老化、工作退休、與子女的交流過少等原因容易使老年人焦慮不安、情感脆弱,導致在心理上的空虛感、孤獨感,所以在空間營造上要注意安全感的營造,注意老年人的心理變化,打造一個舒適溫馨的居住空間,使老年人老有所依,安享晚年。
3 老齡化社會下居住空間的設計措施
3.1 空間設計尊重老年人的居住習慣
由于老年人在身體機能、行為方式以及興趣愛好方面與年輕人有一定的差異,所以在進行老年人的居住空間設計過程中,應該以老年人的居住習慣為出發點進行合理設計。例如,老年人比較喜歡溫暖,喜歡曬太陽、看報紙等,所以這就需要將老年人的臥室布置在朝陽的方位,在窗前可以留設一定的空間用來放置躺椅。另外因為老年人有早睡早起的行為習慣,容易造成和年輕人的作息時間不協調,相互影響,因此再設計時,要考慮老人臥室的獨立與私密性,滿足其基本的起居活動要求。老年人大多有收藏的愛好、懷舊的情懷,所以一定要為他們留設一定的儲物柜,位置不宜過高,周圍要有一定的活動空間,方便老年人日常的取閱。
3.2 空間設計要保護老年人的安全
相對于年輕住戶而言,老年人居住空間設計的安全性是首要問題,老年人對于安全便利的要求遠大于對美觀的要求。由于老年人的動作不靈敏,記憶力和視力都在逐漸減退,很容易忘記關閉燃氣閥門等情況,所以在防盜、電氣設備安全以及緊急呼叫等安全方面要全面設計。尤其在廚房、衛生間等易發生危險的空間,安全設備采用拉線控制,便于老年人摔倒后的使用救援。在整個空間布局上,盡量避免垂直交通,遵循老年人體工程學及無障礙設計的原則,減少空間內部的障礙,家具選擇圓角處理,避免碰撞,排除不安全因素,裝飾材料選用環保、無污染材料,保證老年人的健康安全。
3.3 空間尺度要符合老年人的生理要求
在老年人的居住空間設計中,居住的舒適與安全性主要體現在合理的空間尺度上。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會從自理階段向介助階段轉變,這時候就會產生借助于拐杖、輪椅等輔助工具,所以通行空間要比獨立行走時略寬一些;衛生間洗手臺盆、馬桶兩面的墻宜在適當部位設置扶手、以淋浴代替浴缸;衛生間、臥室宜安裝夜間照明燈;門的開啟方式宜選擇平行推拉門,方便輪椅使用者使用;地面鋪裝采用防滑耐磨的材料等。
3.4 空間設計要關注老年人的心理感受
老年人對室內裝修的感覺還是比較敏感的,不適于采用繁雜的花色裝飾,要以簡潔為主。從老年人對色彩的感知度來說,空間的色相不宜選用冷色系,也不適宜使用純度高的顏色,應采用比較古樸自然的暖色系,明度上應該比年輕使用者高一點,保證室內的亮度,便于老年人辨識,為其行動提供必要的方便,局部可以適當使用鮮艷的顏色,使其心情振奮。室內光源顏色宜選擇暖光源,比較溫馨,不宜造成暈眩。室內空間植物的搭配對于提升老年人的愉悅度也有很大的幫助,由于種植花草也是大多數老年人的一項興趣愛好,所以植物的選擇要傾向于健康兼顧觀賞性,生命力旺盛的植物,如綠蘿、吊蘭等,可以使老年人閑暇之余通過養花種草來陶冶情操,還可以有效凈化空氣。
(一)劃分人口老齡化社會的標準
社會老齡化,又稱人口老齡化, 是以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所占百分比(老年人口系數)為依據進行衡量的。劃分標準尚未完全統一,一般是指老年人口系數10%以上。社會老齡化的形成是十分復雜的,它是社會進步的標志,體現人類衰老的延遲,壽命的延長,死亡率和出生率的下降。評價一個國家或地區社會老齡化程度,應包括人口平均壽命、老年人口系數、年齡中位數(指以上和以下的人口各占一半的那個年齡)、長壽水平、老齡化指數等指標進行綜合評價,才是相對客觀的(這個標準規定:老年人口系數在70%以上,少年人口比例在30%以下,人口年齡中位數在30歲以上,屬老年型)。
(二)老年人劃分標準
1.年齡分類
(1)年代年齡:(歷法年齡、時序年齡):為出生后按日歷計算的年齡,也叫實足年齡,是最常用的計算年齡的方法,簡單,易掌握,也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記載。
(2)生物學年齡:(即生理學年齡):這是根據正常人體生理學上和解剖學上發育狀態所推算出來的年齡,表示個體組織結構和生理功能的實際衰老程度,可用來預計某一個體未來的健康狀況,估計其壽命。
(3)心理年齡:是心理學“智力測驗”中的術語,指根據標準化智力測驗量表測得的結果來衡量人體的智力水平,把心理學年齡與年代年齡相對照,就能看出智力絕對水平的高低。
2.年齡劃分標準
西方發達國家根據俾斯麥(Bismarck)規定的65歲為退休年齡并以此作為老年期的開始。1982年聯合國老齡問題世界大會上提出以60歲為老年期的開始年齡,我國與此一致。最近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了新的年齡劃分標準,規定:44歲以下人群為青年人;45-59歲的人群為中年人;60-74歲的人群稱為老年人(老年前期或準老年期);75歲以上的人群稱為老年人;90歲以上的人群稱為長壽老人。這個標準既考慮到發達國家,又考慮到發展中國家;既考慮了人類平均預期壽命不斷延長的發展趨勢,又考慮到人類健康水平日益提高的必然結果。 壽。
3.人類最高壽命的研究
古希臘科學家和哲學家亞里斯多德認為:“動物中凡生長期長的,壽命也長”,法國著名的生物學家巴豐指出,哺乳動物的壽命約為生長期的5-7倍,此即通常稱的巴豐系數,或巴豐壽命系數。人的生長期為20-25年,因此預計壽命為100-175年。本世紀初,路比勒提出代謝率和個體大小壽命相關,認為個體大的哺乳動物比個體小的代謝率低而壽命長。弗里德洛爾則提出腦部發育與壽命密切相關,認為哺乳動物的頭蓋系數愈大,則壽命愈大,人類的頭蓋系數為0.7,壽命可達百年。20世紀60年代實驗證明人體的成纖維細胞在體外分裂50次左右終止,其他許多學者重復實驗也證實了這個結論,這50次左右即培養細胞的傳代次數,并用大量實驗資料提出細胞在體外培養的傳代次數與所組成的機體的壽命長短有關,人的細胞傳代次數是40-60次推算出人的最高壽命是110歲。
(三)21世紀老齡化社會將在全球誕生
據聯合國估計,1950年全世界大約有60歲以上的老年人2.0億,1975年上升到3.5億,預計到2000年將增加至5.9億,到2025年可達11億。那時,全世界的老年人口將占總人口的13.7%,據分析,從1950到2025年全世界總人口將增加2倍多,從25億上升到82億,而老年人口卻要增加4倍多,從2億增加到11億。
截至2012年,中國60歲以上人口接近2億,平均每5個工作者(20~59歲)需撫養一位老人;20年后,60歲以上老人將達到4億,平均每兩個工作者就得撫養一位老人。
未富先老。中國人的預期壽命和美國人相差無幾,但人均收入卻只有美國的1/10左右,且全國只有約1/3的老人是以退休金為主要的收入來源。
清華―布魯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豐告訴《中國經濟周刊》,把老齡化問題放在中國的經濟坐標中研究就會發現,中國老齡化問題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人口問題或是贍養老人的問題,而是一個事關中國經濟甚至國家命運的新國情。應對老齡化問題,最主要的是給經濟“開源”,激發經濟活力。
老齡社會的三大“新國情”
“中國在短期和長期面臨著新的國情、新的機會和挑戰。但是,若從最簡單的大的線條去看,無非就是三條。”王豐提出三條“新國情”:現在的中國是一個中等收入的國家;未來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和政府財政收入增長速度都將放緩;政府剛性支出的需求必將加大。
在王豐看來,進入中等收入國家對中國來說是一個歷史性的轉變。老百姓生活水平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影響力也增強了,但與此同時,中等收入的公民所期待的也不再是衣食住行那么簡單,他們期待醫療保障、退休后的生活保障、良好的空氣、通暢的道路等等。
但“如果我們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就是說經濟停滯在這個水平的話,將是一個很麻煩的事情。因為和歐洲、日本不同,他們的經濟是在一個收入水平比較高情況下徘徊,他們擔心的是在高福利的情況下,福利支付不了的問題;而我們的福利體系至今還沒有創造起來。另外,日本、歐洲等國家的收入不平等程度沒有中國這么大。”王豐指出,中國處在一個低水平的中等收入階段,如果在這種情況下停滯的話,各方面的挑戰會非常大。
對于未來中國經濟的發展趨勢,王豐認為,經濟增長速度放慢將是不可避免的,而經濟增速放慢的一個直接結果就是政府財政收入增長的速度也要放慢。
和財政收入增長減速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未來政府的剛性支出的需求將要加大。其中最為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影響。
面對三大“新國情”,中國需要“大改革”。在王豐看來,未來中國的改革應該從兩個方面展開:“一個方面是使中國經濟能夠釋放出活力的改革;另一方面的改革則是包括養老體系建設、醫療制度、養老金制度、生育政策等方面的改革。”
低生育率將加劇未來養老負擔
和國外相比,中國的老齡化速度太快,幾乎沒有留下準備應對挑戰的時間。中國僅用了西方發達國家歷史上一半的時間,就把人均期望壽命從40歲提高到了70歲,僅用了西方1/3的時間,就把生育率從每個婦女生5個孩子降到了兩個左右。
王豐指出,除了過快的老齡化速度,中國人同時面臨低生育率的問題,而這也加劇了未來養老的負擔。
“如果一對夫婦生兩個孩子,那么從長遠來講,人口年齡結構是穩定的金字塔結構。但是,如果每對夫婦平均生1.5個孩子,那就意味著每一代人要比上一代人少25%,年輕人減少,老年人比重增加,老齡化就會越來越嚴重。”王豐說。
目前,世界上5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低生育的國家里。北歐各國、新加坡、日本、香港地區、臺灣地區、俄羅斯和西歐很多國家都在鼓勵生育,但是收效甚微。王豐認為,應該在人口負增長還未到來之前,放開二胎指標。
聯合國《世界人口展望》數據顯示:中國老齡人口贍養負擔約在2040年趕上歐洲國家。如果不能準確把握提高生育率的時機,等到老年贍養負擔很重時再提高生育率,中國老齡社會則會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放開二胎指標是一個很容易做的事情,沒有多大的阻力。樂觀地說,改革已經進行了一半,即計生委、衛生部合并。然而,真正鼓勵生育的政策還沒有出現,使社會轉變成一個家庭友好型社會的政策還沒有開始。”王豐說。
長期以來,人口問題給中國帶來了很大壓力,直到現在,很多人仍然擔心,二胎指標放開后,剛剛控制的人口會繼續增加。對此,王豐認為這種擔心是一個誤區,認為只有把人口控制在一個什么區間,中國才會好。事實上,政府不能以人口的總數作為依據來控制人們的行為。
王豐說:“這些年,我國農村務農人口減少了50%以上,耕種土地減少了百分之十幾,但是產量卻大幅度地增加,所以,這不是人多人少的問題,環境污染也不是人多人少的問題。”
經濟增長更需注重“開源”
人口紅利日漸消失,中國正在減速的經濟會進一步放緩。
對于經濟放緩后如何養老的問題,王豐指出:“盡管大家討論的比較多的是怎么撫養老年人的問題,但是現在最重要的是經濟問題,是如何‘開源’的問題,就是在人們健康長壽的情況下,怎么樣能有一種新的經濟發展模式,使中國的經濟具有持久的活力的問題。”
如何“開源”,讓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王豐認為,首先要平衡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的關系,在更大的市場空間里,國民共進,實現雙贏,使社會更有活力,讓更多的人來創造。
一、老齡化問題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
(一)消費結構面臨轉變
由于老年人的增加,在相關醫療領域和老年服務等消費領域的需求大大增加,而且,老年人希望能夠得到健康的身體,于是,諸多投資商開始圍繞老人開始創新發展,以期給老人提供溫暖舒適的服務。但這一現象的出現將會給我國的經濟增長帶來一定的沖擊,勢必會減緩增長的速度。
(二)科技創新遭遇淺灘
社會老齡化問題凸顯,導致社會新興勞動力減少,換句話說,年輕人的活力總量減少,在面對工作時所帶來的創新能力進一步下降,從而削弱了社會創新觀念的形成,同時也不利于未來我國創新技術的發展,對我國的經濟建設和創新企業的發展帶來一定的影響。
(三)勞動力比例下降
對于沿海城市而言,經濟的發達水平足以吸引足夠的勞動力維穩城市發展,但對于內陸城市而言,隨著老年人逐漸增多,社會勞動力嚴重不足,從根本上直接影響了城市的經濟發展,而從宏觀角度來講,勞動力短缺將直接影響我國經濟的發展速度和水平,對我國未來的發展形成不利的影響。
(四)養老、醫療保障壓力加大
社會福利是需要全體人民共同承擔的一項責任。而近年來,我國養老金的缺口已經達到1000億,而隨著老年人的逐步增加,我國養老缺口逐漸增大。據目前的調查顯示,我國80%以上的勞動者都沒有養老保險,換句話說,未來有很大一部分人不能領取養老金。這對我國的社會保障形成一定的壓力。而由于老年人的體質較弱,患病幾率是正常人的3倍,不僅增加醫療資源的投入,也增加了社會的負擔。
二、基于老齡化角度分析二胎政策的有效性
我國社會老齡化嚴重,人口生產力嚴重不足,外加上社會壓力大,增加了獨生子女的生活負擔。因此,全面放?_二胎政策是我國發展歷程中必然要經歷的階段,一方面為了減少家庭因失去子女導致失獨的風險,另外一方面,保證我國生產力,進一步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當然,二胎政策的全面放開必然對我國的經濟發展帶來兩面性的問題。
第一,延長我國的人口紅利。老齡化問題的加劇導致我國人口紅利逐漸遞減,如果繼續保持現有政策形勢下,未來將會直接導致人口紅利消失,對我國的社會發展形成不利的影響。而二胎政策的放開,讓人口進一步增加,保持一定的社會勞動力量,維穩人口紅利現狀。
第二,促進相關產業發展。2016年,全面放開二胎政策以后,我國在兒童領域的需求急劇增加,其中奶粉、尿不濕、奶瓶、兒童服裝等企業也瞅準了市場,加大了生產力,進一步解決我國部分就業問題,為社會帶來一定的發展福利。
第三,男女比例失調更趨嚴重。截至到2014年,我國大概有9000萬對夫妻符合二胎政策的生育條件,而由于社會壓力大,養育孩子的成本高,導致只有部分家庭可以生育二胎。而由于受傳統思想或父母思想的影響,總希望得到一個兒子,故而有可能導致性別失調的現象更加嚴重。
第四,教育負擔增加。2013年,各省市開始試行二胎政策放開后,導致我國的嬰幼兒比例大幅度增加,但我國的幼兒教育條件嚴重滯后。針對偏遠的地區缺乏幼兒教育的問題始終亟待解決,這也導致農村、鄉縣的孩子大量涌入城市,爭奪城市幼兒教育資源,而為了進一步維穩,諸多幼兒園開始出現費用高昂,入學條件限制等因素的出現,這對于部分家庭而言,是不能承受的事情。外加上,現代教育成本高昂,從幼兒教育到義務教育,再到大學,整個的教育成本無疑增加了二胎夫妻的生活負擔。
關鍵詞:勞動人口;老齡化;經濟增長;影響;實證分析
中圖分類號:C9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21-0132-03
人類預期壽命的逐漸延長、死亡率降低以及出生率下跌造成的人口老齡化問題是當前人類面臨的一個巨大挑戰。從2005年一直到2050年,全球人口數量將達到92億。超過60歲的老年人口所占總人口數量之比將從當今的大約11%提高至22%;超過65歲的老年人口所占總人口數量之比將從當今的大約8%提高至16%;超過80歲的年人數量將在4億以上。我國情況相對而言更加嚴重,已提前發展至老齡社會,預計在2030年的時候,我國會出現老齡化高峰,老年人口所占比例會達到31.2%,我國必須面對這種“未富先老”的經濟發展局面。
一、實證方法和研究數據的選取
研究樣本數據采用的是1993―2014年的具體時間序列數據,通過人均GDP指標衡量經濟增長,對于人口方面,著重測度相關老齡化因素,通過老年撫養比指標,也就是ODR對我國老齡化程度進行衡量,并且增加了人力資本―HC以及人口自然增長率―PGR的指標,其中前者可以將人口質量變化有效反映出來,后者可以將我國人口數量發生的變化準確反映出來。ODR指標、HC指標以及PGR指標共同反映了我國經濟增長過程中人口因素造成的影響[1]。依據我國實際情況以及數據可得性,選擇我國超過65周歲的老年人口數以及同期勞動人口數量之比來表示老年撫養比,對于人力資本而言,可以通過年度教育總經費以及當年GDP之比來表示其度量。本文所選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或者是世界銀行,同時,為消除源數據所具有的異方差性,全部數據都選取自然對數構建相應的模型。
二、實證分析
(一)平穩性檢驗
計量分析主要要求之一就是數據變量保持平穩,可是在實際經濟生活里面,時間序列數據一般處于非平穩狀態,因此,進行實證分析的時候首先應該對四個變量實施平穩性單位根相關檢驗環節,選擇對數后的具體變量數據和相應的一階差分開展ADF檢驗(其中5%表示達到顯著性水平)工作。
依據EVIEWS最終分析結果能夠知道,PGR、PGDP以及ODR全部拒絕了有單位根這一原假設,屬于一階單整序列,而其中HC的原數據以及一階差分均處于非平穩狀態,繼續對以上幾個變量的具體二階差分實施ADF檢驗(其中5%代表顯著性水平)過程。依據檢驗結果可知,上述四個變量全部拒絕了原假設,也就是具有二階單整關系,屬于同階平穩序列,需要對其協整性進行驗證[2]。
(二)協整檢驗
分析時間序列的過程中,必須確保所用時間序列處于平穩狀態,也就是沒有隨機趨勢或者是確定趨勢,不然將出現“偽回歸”現象。因為實際經濟里面的時間序列一般是非平穩的,如果對變量進行差分讓變量平穩,就將丟失總量的具體長期信息,因此需要采取協整的方式來處理這一問題[3]。
首先應該確定VAR模型具體滯后階數,能夠通過綜合運用HQ、LR、SC、FPE以及AIC相關標準來確定,通過分析結果能夠得出2屬于最優滯后期,同時AR根模倒數全部在1以下,因此這一模型非常穩定。
因為VAR模型具體滯后期是2,所以協整檢驗滯后期應該是1,通過Johansen檢驗協整檢驗每個序列,依據檢驗結果可知,跡統計量或者是最大特征根統計量都于5%顯著性水平條件下對原假設進行了拒絕,這表明HC、PGR、PGDP以及ODR間具有協整關系。其中,標準化協整方程如下:
PGDP=-6.520141 ODR+2.098707PGR+2.824500HC+μ
通過上式可以發現,人口老齡化會對經濟增長產生反向,而人力資本以及人口自然增長率會對經濟增長產生促進作用。如果老年撫養比提高1個百分點,那么人均GDP將會降低6.52%,依據現階段我國實際情況,人口數量自然增長率正呈現出逐年下降的趨勢,會給經濟發展帶來不良影響,所以,為了抵消老齡化加劇以及減小自然增長率,增加人力資本是個有效的手段。
(三)格蘭杰因果檢驗
經過協整檢驗之后可知變量之間具有長期均衡關系,可有沒有構成因果關系還應該進行進一步的檢驗。通過格蘭杰因果檢驗方法來對HC、PGDP、PGR以及ODR間有沒有因果關系進行分析,其中確定滯后期是2[4]。依據最終檢驗結果能夠發現,當處于5%顯著性水平的時候,HC、PGDP、PGR以及ODR相互之間是格蘭杰原因,這種因果關系具有雙向存在性,并且均屬于經濟體系里面的內生變量,經濟增長(也就是人均GDP)和人口變量(包括人力資本、老年撫養比以及人口自然增長率)之間具有相互影響的關系。
(四)對脈沖響應函數進行分析
對于脈沖響應函數――IRF而言,其主要作用時對源于某個內生變量的具體隨機擾動項里面某一標準差沖擊給相應VAR模型里面全部內生變量當前值以及未來值造成的影響進行衡量。本文將分別對PGDP予以一個HC標準差沖擊、一個ODR標準差沖擊以及一個PGR標準差沖擊,其中脈沖響應分析圖可以將沖擊作用非常直觀地表現出來(如下圖所示)。
依據脈沖響應分析圖可知,在第0年的時候對PGDP予以一個ODR脈沖,不會嚴重影響到前五年的PGDP,可是從第六年開始不良影響逐漸開始顯現,同時存在進一步擴大的發展趨勢,這說明人口老齡化會給經濟增長帶來長期負面效應。同時,在時間不斷累計的條件下,這種負效應就會逐漸增加,變得更加嚴重。而對PGDP帶來一個PGR的相應脈沖,也會產生負面影響,并且在第五年的時候這種影響程度提升至最大,之后慢慢降低[5]。盡管本文獲得的脈沖響應圖僅僅將十年之內的沖擊效果顯示出來了,可是能夠通過這種響應圖對收斂的趨勢進行預期,其中預期結果是該趨勢不會發生變化,并且最終將逐漸回歸到零,即對于人口增長率而言,其造成的影響具有一定時效性。此外,還應該考慮HC給PGDP造成的沖擊,PGDP遭受沖擊后的當時會產生負面影響,慢慢加深到第三年就會達到最大程度,之后這種負面影響逐漸降低,直至第六年變成零,接著會呈現出一定的正面影響,同時影響程度逐年提升。這種現象說明人力資本方面的投資在起初幾年不僅不會給經濟增長帶來正效應,還會阻礙經濟的增長,可如果從長期來看,進行人力資本投資給國家經濟增長帶來的正效應是非常深遠的。
三、結語
盡管當前我國勞動力的老齡化程度不會嚴重影響到經濟增長,可在老年人口高峰期逐漸臨近的情況下,我國勞動力必然會承受老齡化的沖擊。國家在關注人口老齡化現狀的時候,更應該全面了解勞動力老齡化未來發展趨勢,同時制定合理的政策預案,從而采取更科學更有效的方式去解決勞動力短缺的相關問題,達到我國經濟不斷高速增長的發展目的。
參考文獻:
[1] 鄭君君,勝,關之燁,等.勞動人口、老齡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基于中國9個省市的實證研究[J].中國軟科學,2014,(4):149-159.
[2] 王金營,楊磊.中國人口轉變、人口紅利與經濟增長的實證[J].人口學刊,2010,(5):15-24.
[3] 孫愛軍,劉生龍.人口結構變遷的經濟增長效應分析[J].人口與經濟,2014,(1):37-46.
養老保險制度是國家強制建立,保證居民年老后的基本生活的制度。享受養老保險待遇應該是每一位居民的基本權利,但是由于許多原因,使得農村居民不能享受同等待遇的養老保障水平。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統籌城鄉養老保險制度,建立城鄉一體的、均等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成為必然趨勢。本文在楊凌示范區與現有養老保險現狀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實現楊凌示范區養老保險城鄉統籌的基本要求。
【關鍵詞】
養老保險;一體化
目前,楊凌示范區養老保險“碎片化”嚴重,再加上城鄉養老保險差距較大,城鄉享受養老保險待遇不均等現實情況,已不能滿足楊凌示范區城鄉一體化的發展要求,所以必須進行養老保險城鄉統籌的改革。
一、楊凌示范區養老保險現狀分析
楊凌示范區主要有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各種養老保險制度相互分割,幾乎沒有任何聯系。在參保對象上,各類養老保險制度都有自己相應的參保人群;在繳費標準上,各類養老保險制度的繳費標準也不同,政府、企業、個人在承擔責任方面也不同;在待遇水平上,各類養老保險制度的給付水平也不同,而且差距很大;在管理上,各類保險制度相互分離,加大了管理的難度和管理成本。總之,相互分割的養老保險制度不適應楊凌示范區城鄉一體化的發展。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近三年的基本情況見表1:
二、楊凌示范區城鄉基本養老保險中存在問題分析
1. 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大
目前我區經濟處于快速發展時期,人均GDP已突破三萬元大關,由2010年的人均23754元增加到2012年的人均35911元,人均GDP增加12157元。楊凌示范區的經濟快速發展,要求城鄉要一體化發展,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見表3)就是最大的障礙。
2. 城鄉養老保險水平差距大
城鄉間養老保險水平差距比較大,遠遠沒有實現社會保障均等化的目標。2012年,楊凌農村居民按規定繳納養老保險費,到年老后享受每月100元以上的養老金,而城鎮養老保險現在的平均待遇水平為平均每月是1800元,城鎮養老保險的待遇水平大約農村居民的18倍,差距很大。近三年來城鎮養老金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主要幾個指標的情況對比見表1。
3. 社會認可程度的差距大。養兒防老的觀念在農村根深蒂固,再加上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保障水平不足(2012年人均每月100元),不能保障農村居民年老后的基本生活水平。因此農村居民不是十分認可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楊凌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因為退休職工的養老金水平較高(2012年人均每月1800元)和養老金待遇調整機制,使大家特別認可。楊凌示范區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有一種特殊現象,就是已退休的父母用自己的養老金給無固定工作的兒女繳納養老保險,以便兒女老了生活有保障,這說明城鎮職工養老險已深入民心。
三、實現楊凌示范區基本養老保險城鄉統籌的基本要求
1. 提高農村居民的參保意識
目前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或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的參保不是實行強制措施,而是
實行自愿參保的原則。在農村“養兒防老”的家庭保障和土地保障仍然是養老的主要方式。必須加大養老保險的宣傳力度,提高農村居民的參保意識,讓農村居民意識到養老保險制度是真正的為民惠民的政策。
2. 提高農民收入水平
政府應該加快農村經濟發展的步伐,提高農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從而提高農村居民的參保繳費水平。影響農村居民養老金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繳費高低,而繳費高低又由收入水平決定。所以,提高楊凌示范區農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就是提高他們的養老金水平。
3. 合理分擔責任
在養老保障領域,市場機制無法有效的發揮作用。無論養老保障制度如何變革,政府都不可能推卸自己的主導責任。因此,政府應該主導養老保障統籌城鄉發展。政府主導并不意味著政府獨攬責任,堅持責任共擔的原則,由國家、單位以及個人共同承擔養老保障的重任。養老保險的主體有個人、政府、企業、任何主體都有自己相應的責任。
4. 經辦部門的合并整合
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由不同的社保經辦部門負責,主管部門也不同,但是使用的終端機和軟件都是一樣的,服務器也在一起。這樣造成了辦公設備的重置,資源和人員的浪費。另外,兩個社保經辦部門距離很遠,一個在楊凌城區的西邊一個在東南,給群眾辦事造成不便。所以應該把兩個單位合二為一,設備人員重新優化組合,提高工作效率,也方便群眾辦事。
5. 建立養老保險繳費激勵機制。可以擴大繳費的檔次或繳費比例,不管是城鄉居民,還是城鎮職工都可以選擇和在自己承受能力范圍之內的繳費檔次或繳費比例。在繳費的設計上,應該體現激勵的原則,對非在職的城鄉居民和多繳費的參保人員予以更高的政府補貼,激勵居民選擇較高的繳費檔次或繳費比例,從而提高養老保險待遇水平和參保率。
6. 鼓勵企業和個人參與補充養老保險。補充養老保險分為企業年金和個人儲蓄型養老保險。給開展企業年金的企業以稅收政策上的傾斜,增強企業的積極性。鼓勵銀行加快個人儲蓄型養老保險業務的開展,讓居民和職工都認識到除了基本養老保險還可以參與補充養老保險。這樣職工退休時的養老金就不只是單一的基本養老保險養老金,晚年生活將得到很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