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數學教學能力提升培訓心得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 農村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能力培訓效果的評估研究 如何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 淺談農村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的特點 淺談如何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改進四措施 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的探索與實踐 基于創客教育理念的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 對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的思考 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培訓實效性的策略 現代信息技術支持下的農村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 農村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工具應用狀況調查與分析 湖南省澧縣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集中培訓回顧 農村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能力提高的策略 農村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教育能力的發展策略研究 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 攀枝花市農村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培訓初探 對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能力培養培訓一體化的思考 全面提升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啟動 北京市啟動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2014―12―11.
[2]徐恩芹,邱秀偉.農村教師教育技術培訓效果的轉化:問題與對策[J].中國遠程教育,2010(11):62-64.
[3]劉永權.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的規劃與設計[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5):45-51.
一、虛心學習,提升自己
這次培訓,對我來說,最大的感觸是及時。及時于自己思想覺悟的感悟,及時于自己教學理念的充足和提升。在培訓中我充分理解了教師的敬業精神的內涵,它不僅表現在對教學工作的職守,以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的態度對待教學工作,以尊重、信任的態度關懷學生,而且更重要的表現在對教育事業的孜孜追求和不斷完善上。要求我們在奉獻自己的同時,更要不斷地汲取,不斷地超越自我,要有勇于創新與創造,鍥而不舍的追求的精神,積極探索教育教學規律,科學施教,開闊自己的教育視野。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實踐,逐步完善自我,以便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我們原來講要給學生一滴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現在,這桶水遠遠不夠,我們要讓這桶水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遠程研修為我們搭建了廣闊的交流平臺。以前專家傳經送寶,或教師學習交流要“走出去,請進來”,頗費一番周折,也難于滿足到各地學習的強烈需求。如今卻是“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圖”!網上研修,一下子縮短了地域之間的距離,改變了時空之間的連線,我可以十分便捷地在網上學習、交流,和眾多的學友雖不“面對面”卻已“心連心”,真可謂為是,妙不可言,樂在其中!在工作中,使我能夠再遇到與講座中類似的、或其它棘手的問題時,學會理性的思考和冷靜地處理方式。
二、教師的專業成長
通過培訓學習,我深刻認識到當代教師,第一,要具有豐富系統的數學理論知識。第二,要樹立“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基本數學理念。第三,要成為一名優秀的學生學習促進者。教師由教學中主角轉向平等的首席,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向現代的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彼此形成真正的“學習共同體”。第四,要做課程改革中的積極合作者。新課程要求教師與學生合作,教師與教師間合作,教師與家長合作,教師與其他社會成員合作。第五,要做學習型的教師,在當今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今天,新鮮事物層出無窮,要求教師要不斷學習,永不停息。第六,要積極參加教學研究成為“科研型”教師,教師即“研究者”是時代對教師的要求,特別是校本課程開發的主體必是教師,教師成為研究者是教師成長的必要。
因此,首先教師要堅持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提高自身的學科知識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在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的形勢下,我會繼續努力學習,認真領會《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各學科《新課程標準》的精神,積極參加各級的學科培訓,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以時俱進,全面提高自身素養。二是要積極參加校本課程研究,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第一,教學中進行自我反思。第二開放自己,加強教師之間協調與合作,共同分享經驗,互相學習,共同發展。第三,把教學科研成果提升到理論的高度。三是在教學實踐中培養高尚的師德素養。“用一顆博愛的心去關愛每一位學生,用對國家和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去對待我們的教育事業.”這是師德的靈魂,也是我的奮斗目標。
一、引言
11世紀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高斯曾說:“數學是科學之王。”數學貫穿于所有科學理論之中,任何科學理論如果不應用數學,它就是粗糙的,不懂數學的人是不能進行深層次的科學思維的。
在當今社會數學已經滲透向生活的各個領域,概率、比率、機會、誤差、圖像、邏輯、程序等等數學概念已進入日常生活;各行各業都在數量化、數字化、數學化,用到的數學知識越來越多。從科學技術的角度來看,大量與數學相關的交叉學科相繼出現出現,迅速發展例如:數學化學、數學生物、數學地質學、數學心理學、數學語言學、數學社會學等。有研究者認為高科技技術本質上就是一種數學技術。例如財物、會計專業軟件包都是大量應用現有的相關數學知識,開發數學模型以及應用數學技巧、方法的結果。高等數學對于培養大學生數學思維、數學意識提升邏輯思維能力有重要意義。
二、數學建模思想的重要性
傳統高等數學教學注重訓練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而沒有注意訓練如何從實際問題中提煉出數學問題以及如何用數學來解決實際問題,其后果是學生們學了不少數學,但不會用,為此在高等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如何提升教學效果成為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研究問題。當前高等數學教學不重視應用性,很多學生數學的學習僅僅以通過考試為目的,數學成為抽象的、枯燥的、無實際用途的科學。數學建模則以“數學的應用與模型化”為主線,重視數學建模意識和應用能力的培養。
數學建模的思想在高等數學發展的歷程中很早就有,但是現代教育技術環境的發展和大學生數學建模賽事的舉行為數學建模的教學發展提供了契機和更好的外部環境條件,同時也對現代高等數學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數學建模對于培養大學生數學能力的作用的相關研究較多,研究結果表明:數學建模能夠提升大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可以提升思維能力、概括能力、歸納能力、創新能力。
三、數學建模教育現狀和改革思路
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創辦于1992年,每年一屆,目前已成為全國高校規模最大的基礎性學科競賽,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數學建模競賽。2012 年,來自全國33個省/市/自治區(包括香港和澳門特區)及新加坡、美國的1284所院校、21219個隊(其中本科組17741隊、專科組3478隊)、63600多名大學生報名參加本項競賽。競賽能全面反應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數學創造力、計算機使用能力、書面表達寫作能力,特別強調創新意識、團隊精神。已經成為我國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和提升的重要大型學術賽事之一。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在2008年至2010年累計有67支隊伍,共計201名學生才加了全國的大學生建模大賽,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績榮獲省級一等獎6項、省級二等獎8項、省級三等獎20項,但參賽學生來自全校各個不同院系,較多集中在數理與統計學院。
綜上可見:通過數學建模對提升高等數學教學效果的實踐研究,可以為高等數學的教學找到一條新模式,進而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出能更好適應社會的應用型專業人才。另外,對于數學建模教學實踐還可提升高校的數學建模競賽成績,提升學校知名度,并影響到更多的學生,使學生們真正熱愛數學學習,全面提升個人素質。
四、數學建模教學研究的相關成果
關于數學建模與提升提升高等數學教學效果的實踐研究的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數學建模的教學方法研究
許多研究者對數學建模的教學從不同角度和方面進行探討,一些比較有影響的研究有:黃世華等,針對高專院系的建模教學現狀,提出從指導思想、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式出發,課程教學應采取以問題驅動研究式為主,以知識驅動講授式為輔的教學方法才是行之有效的。劉浩等,認為數學建模應加強數學思維的互動訓練,培養創新精神;加強信息素養的訓練,開拓知識面;注重團隊訓練,提高團隊合作意識。楊小鐘討論數學建模教育對高校數學教育改革的重要意義,以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改變教學理念的改進措施。還有研究者通過具體的模型教學,討論了建模思想的培養和相關的教學實踐心得。柴中林、王航平等針對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提出了一些培訓策略。
(二)數學建模教學意義研究
對數學建模的意義研究主要集中在數學建模與大學生能力培養和非智力因素發展等方面。沙元霞等提出學校可以通過增強數學建模意識、改進數學建模思想方法、提高數學建模能力,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培養數學應用型人才。蔣莉分析了數學建模對培養大學生數學素質的作用,并提出數學建模培養了大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提高了大學生的創新能力。楊太文等,研究數學建模競賽與大學數學課程間的效用發現數學建模的學習可以明顯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一、當前農村小學數學高效課堂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1、教師對高效課堂的認識和理解存在較大的誤區。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數學教學也如此,如果沒有正確的認識,就不可能有正確的教學行為,產生理想的教學效果。在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著力構建高效課堂的今天,我們卻發現部分教師對高效課堂存在認識偏差,亟待解決:一是不明白。即對高效課堂的內涵不理解,或是理解不準確,不深刻,窄化或泛化高效課堂的內涵,對高效課堂具有神秘感;二是不關心。認為高效課堂高深莫測,是專家們理想化的產物,根本不可能在常態的教學中實現,一般教師的能力不可接近,于是錯誤的認為構建高效課堂是少數優秀教師的專利,是城里學校的事,與己無關;三是不支持,認為構建高效課堂教師更累,學生更苦,不值得推廣,于是消極對待。
2、教師的數學專業素養存在較大的差距。
扎實的專業知識是教師工作的先決條件。調查表明,農村小學數學教師的專業素養存在較多的薄弱點:一是專業基礎不牢固。一些農村學校的數學教師中,是從代課教師、民辦教師轉正而來,還有一部分教師是臨近退休的老教師,他們中有的沒有接受過正規的師范教育,也沒有參加過系統的在職培訓,專業基礎不牢固;二是知識更新慢。由于交通、信息等基礎條件的限制,農村教師接觸外界的機會少,對教育教學的一些新思想、新要求、教改的新信息一無所知,僅靠吃老本過日子;三是專業不對口。小學教師就是萬精油,哪里需要就放在哪里。調查發現,在數學教師中屬文科專業的要占80%。
3、教師的數學教學技能尚待大幅提升。
調查表明,農村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基本技能與高效課堂建設的要求存在較大的差距:一是教學設計缺乏針對性、指導性。由于教學設計是一項辛苦而復雜的工作,不少教師為了省事,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只重視教案的書寫以應付檢查,對了解學生、鉆研教材、設計教學策略等工作不予認真研究,甚至連寫教案也是照抄教參、簡單化粗略化,其結果是教案不能指導教學,無針對性。二是課堂教學缺乏技巧性。突出表現是導入無以激趣、提問沒有價值、講解抓不住關鍵、導學缺少方法、組織活動缺少靈活等;三是作業布置缺乏科學性。表現為重復作業多,要求一刀切,題目難度上缺乏梯度;四是教學評價缺乏激勵性。教學中教師不能從細微入手去捕捉和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相反,更多的是放大缺點,只要出了一點問題就只有責備;五是教研科研缺乏實效性。教研成為形式,課題成為擺設,對課堂教學沒有真正起到促進作用。
二、有效推進農村小學數學高效課堂建設的策略思考
1、加強高效課堂理論專題培訓學習,進一步提高教師對高效課堂的認識水平。
一是加強高效課堂理論專題培訓。通過專題培訓,幫助教師正確理解高效課堂的內涵、重要性和必要性,幫助教師加強對新課程理論的學習,不斷轉變教學觀念,進一步明確新課程數學教學的目標和任務,讓教師真正認識到高效課堂是自己教學的需要;二是為教師提供必要的專業引領。比如開展的以“小學數學教學核心問題解決策略研究”為主題的教研活動,邀請當地小學數學界知名專家親自授課,讓農村的老師有機會親眼看一看,學一學,到底什么是真正的高效課堂;三是明確要求。學校要對教師的發展提出明確要求,建立健全必需的管理制度,并予以兌現。只有教師的觀念真正發生轉變,認識上到位了,高效課堂的建立才有基礎。
2、建立強有力的激勵機制,鼓勵教師大力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
一是要鼓勵教師加強培訓學習,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要為農村教師參加培訓學習提供一定比例的經費保障;二是學校要定期組織教師參加專業培訓,不斷給教師充電和洗腦;三是學校要盡量穩定教師,力求專業與學科對口,即便有困難,也要盡量做到讓文科類專業的教師教學文科類學科;四是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對教師的培訓學習、學歷要求等提出明確的要求,并有一定的激勵機制和強制措施。
3、依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大力強化教師的專業教學技能。
(一)進一步強化理論學習,穩步推進新課程改革
以深入學習理論為突破口,進一步提高數學課堂練習對課程改革適應力,努力搞好課堂教學研究,教學指導,教學服務等日常工作。
(二)提高小學數學教師素質,加強數學教學質量的監控。
發揮骨干教師的作用,通過師徒結對等方式,使青年教師迅速成長;重點加強對新教師的培訓與指導,特別要提高新教師的語言素質和教學技能,通過學習思考,實踐探索,研討交流,總結反思等途徑來提高教師學科素養;鼓勵教師積極撰寫教學心得、案例或論文。
(三)加強課題研究,提升教育科研質量。
要進行扎實的專題或課題研究,從而加強教師的研究意識,提高其研究能力。
本課題的研究計劃如下:
九月份:
1、制訂本學期的教學計劃、課題計劃。
2.認真研究教材,備好每一課,重點設計好課堂練習。
3.建立好博客,按時上傳各級各類的資料。
十月份:
1、認真貫徹執行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加強理論學習,撰寫學習心得。
2、積極配合相關老師做好觀摩研究課的準備,利用教研時間進行集體備課
3、交流典型的課堂練習設計案例。
4、認真準備迎接教科室對本課題的抽查工作。
十一月份:
1、教師解讀教材。
2、認真開《小學數學課堂練習個性化的研究》課題研究工作,堅持每月積極參加例會工作和與課題組其他老師每月認真學習相關理論知識,并做好學習筆記工作和反思。
3、積極準備迎接研討課,并認真聽其他老師的研
討課、認真評課。
4、參加教學評價課題培訓活動。
十二月份:
1、學習有關綜合課堂教學的理論書籍,理論指導自己的教學,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推進課程改革實驗。
2、準備好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果展示,并到各年級進行學習。
3、建立學生練習的檔案。
4、準備好課題組的課題資料,以迎接檢查。
一月份:
1、討論有關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和教師工作的綜合評價方式,填寫評價表,做好評價工
2、做好自我小結,撰寫案例、教學反思、活動總結。
3.做好學生的期末復習工作,以最好的狀態迎接期末考試。
四、本學期課題研究方法和手段
1、文獻法。通過專題輔導、培訓學習、收集相關資料,了解學習現代課堂教學有關理論,指導課題研究,為課題組成員夯實理論基礎。
2、調查研究法。通過調查我校數學課堂教學現狀,了解教師對待數學課堂教學固有的方式,分析成因,尋求實驗的突破口。
3、個案分析法。通過課題組教師結合自身和對其他教師數學課堂教學實例的反思分析,制定解決的方法,最終形成有效的反思途徑和方法。
4、集優法。收集整理課題組數學教師及其他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片段反思的案例,有效地解決課堂教學中問題,形成優秀案例集,成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范本。
5、經驗總結法。在對反思案例研究的基礎上,認真總結,將課題研究中形成的經驗,進行梳理,撰寫有價值的專題論文,課題研究報告,讓課題能夠得以推廣。
6.研究的具體步驟及進度安排(包括階段時間劃分、階段研究內容、階段成果形式)
三、本學期研究內容
1、對教材的理解、對基礎的掌握、對思維能力的培養的案例研究。
1、數學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的新變化
數學新課程倡導的是“大眾數學”的理念。它把“數學教育”的重心轉移到“教育”上,不僅僅關注學生的數學成績,更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放棄以往的“精英教育”模式,面向全體學生,為每一個學生提供有價值的、必需的又是最基礎的數學,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必需的重要的數學知識、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使學生的數學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應用數學的意識。同時提供能夠滿足學生未來社會生活的需要,能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要求,能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的數學,對學生終身發展有用的數學。
2、數學課程目標方面的新變化
在數學課程總體目標方面,課程目標內涵更豐富,結構更合理。不只是使學生獲得必要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還包括數學思維、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方面的發展。從而最終目標是促使學生得到全面的、可持續的發展。同時學段目標與以往的各年級的教學要求相比更加粗泛,有更強的靈活性和選擇性,有利于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的開發,也有利于小學數學教師根據學生特點和實際情況自主地、創造性地進行教學。不僅是讓學生會解各種的數學題,更重要的是在需要的時候,能夠進行“數學地思考”。
3、數學課程內容方面的新變化
過去教學內容知識面狹窄、陳舊,難以適應現實生活中的數學需求,同時刻意追求計算速度、變形技巧、題型套路等,又增加了數學的難度,同時數學教學內容過分追求形式化,脫離學生生活實際。而新課程重視對數和代數意義的理解及對學生數感和符號感的培養,淡化了對記憶的要求;重視計算器和計算機的使用,對運算的復雜性、技巧性和熟練程度的要求降低了;同時重視數學的應用和數學建模,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4、數學課程實施方面的新變化
數學新課程的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的新變化必須體現并落實在小學數學教育教學實踐中并在新課程的實施中加以檢驗和改進.數學新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的變化必然要帶來數學課程實施的變化。傳統的數學教學強調的是師生的“授一受”,學生完全處于被動狀態,難以形成師生之間互動。數學新課程認為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師生是人格平等的主體,教學過程是師生圍繞著數學教材進行平等“對話”的過程。師生間、學生間可以進行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對話。師生就是通過這種對話來實現課堂中師生間的互動。數學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交往互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分享彼此的經驗和數學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最終達到教學相長、共同發展。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首先應考慮如何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投入各種數學活動中去,其次教師要注意學生的學習過程,積極了解學生的思想,以啟發學生思考,最后教師要不斷地學習和反思,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學習和創造,與學生共同成長。
二、小學數學教師面臨的新挑戰
1、小學數學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
要使教師的教學能適應新課程,小學數學教師首先要轉變舊觀念,學習、接受新觀念。小學數學教師要樹立新的教育觀念。建立學生觀,由以往重教書輕育人的學科本位的觀念改變為以人的發展為本位;建立課程觀和教學觀,設置“體驗課程”,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強調教學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統一。
2、小學數學教師要轉變角色
小學數學教師要由數學知識的傳授者向學生發展的促進者轉變。既要讓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又要促使學生的潛能得到開發、身心得到和諧發展。教師應努力做好學生的指導者、激勵者、培養者和營造者。為此教師精心設計每一堂課,指導學生積極探究,主動參與,讓學生經歷“做數學”的過程,將學生引向數學學習的樂園,體驗學習的樂趣,并在親身體驗和探索中認識數學,解決問題,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和方法。
3、小學數學教師需要提高素養
要實現小學數學教師角色的轉變,需要他們不斷提升自己的素養,以適應并勝任新課程的教學工作。要求小學數學教師要有交往與合作能力,很好地與學生、與其他教師、與家長、與社區合作。要具備開發數學課程資源的能力,要有使現代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融合的能力。同時必須具備教育研究能力,重在解決實際問題。要有終身學習、自我發展的能力,不斷地學習,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促進自己素質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在此,我針對我的一些聽課,談一些膚淺的認識:
一、創設活動情景,促進主體參與。
教學中創設各種活動的情景,可使學生的感知處在興奮狀態,引起無意注意,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這些情景創設具有很多作用:第一,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例如,李曉云老師在教學“6、7的加減法”一課時,首先出示幾輛漂亮的車子,車身上分別寫著6和7,然后讓學生給這些車子找車輪,每個車輪上也標有數字,這樣富有兒童情趣的情景一下子就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第二,引出學習問題。情景的創設就是為學生提供思考數學問題的素材,鍛煉學生善于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學知識的能力。例如,謝崇美老師在教學“除法豎式的寫法”一課時,先出示操場上學生活動的場景,讓學生觀察,繼而提出數學問題,從而為新課的教學作好了鋪墊。第三,引出解決問題的思路。情景往往是一個實際問題,而解決數學問題往往需要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學模型,這樣,情景就對解決問題的思路的引發起到了促進作用。例如,李曉云老師在教學“6、7的加減法”一課時,讓小熊從7個玉米中掰走一個,這個動畫情景讓學生一看就明白應從7里面減去一個,從而很快就列出算式7-1=6。第四,激發學生的探索意識。教學情景中沒有直接告訴學生如何解決問題,而是需要學生自己提煉數學信息,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就培養了學生的探索意識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發揮語言魅力,抓住學生的心。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例如,周保華老師在教學六年級的應用題時,用精密的數學語言,烘托出應用題中的問題情景,用縝密的思路分析題中的數量關系,并對學生的一言一行給予肯定,讓學生在課堂上充滿信心,滿懷希望地跟著老師一起轉。
三、教學設計的實質是問題設計。
數學教學要充分地暴露數學思維過程,它是進行教學設計的重要依據。數學教學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沒有問題就沒有思維。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數學知識、思想 、方法、觀念都是在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因此,數學教學設計的中心任務就是要設計出一個或一組問題。吳懷忠老師的課就充分地體現了這一點,他在課堂上講解的少,而是把教學內容設計成一個個循序漸進的問題,把數學教學過程組織成為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學數學、增長知識、發展能力。
四、創設競爭情景,激發學習 熱情。
將競爭意識引進課堂,并盡量使每個學生有成功的機會。例如,毛儀群老師在課堂中讓小組同學競爭,積極回答問題的加分、認真聽講的加分、有獨特見解的加分等,課后再總結得分的情況,評出優勝組、數學之星等榮譽,這樣創設競爭氣氛,誘發學生上進意識,使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提高學習 水平,激發學習的欲望,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五、在生活中學習數學。
數學來源與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李霞老師的課注重了書本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例如,她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一課時,首先讓學生從周圍找角,然后抽象出角的概念,再在實踐中折角,比較角的大小,學生因為已有了一定生活經驗 ,加上老師的稍加點撥,學生就很輕松地認識了角。
上好一節課是不容易的,這需要我們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還要借助長期以來的積淀。“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如果我們不多學習、多聽課、多對比、多反思就找不到自己教學中存在的缺點、弱點,更不知道哪些方面需要改進,業務也無法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聽課是作為一名教師的必修課,是教師成長的一條捷徑。我相信:在這次培訓學習中,只要我們能認真聽課,虛心吸取別人的經驗 ,再加上自己的悟性。我們的課堂教學水平一定會得到提升。
教師三基心得體會(二)
本學期我校組織學習了“三基建設工作材料”,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得知“三基”是指基層組織、基礎工作和基本能力。做為一名青年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善于將理論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去,結合自身實際,應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教師在教育活動中,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即: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塑造學生的完美人格,為學生終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我認為要教會學生生活。一個不會生活的孩子,他就不可能感覺到生活的美好。如果把學生的生活單單理解為學習、吃飯、睡覺,那就大錯特錯了。作為教師,應該有“生活處處皆課堂”的理念,能用睿智的頭腦,引導學生;聰慧的雙眼,觀察學生;靈敏的耳朵,聆聽學生。及時教育引導學生如何更好的享受生活。教師不只是“教書匠”,更是學生學會做人的引領者;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應該是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不只是教育工作者,還應該是教育規律的研究者。
其次,要樹立正確學生觀:學生是發展的個體,是可以塑造的人,他們是具有獨立的思想、觀點的人,是學習的主體。在處理師生問題上,不能強調“師道尊嚴”,而要強調民主、平等、尊重和贊賞;在對待自我上,要常常反思,每日“三省吾身”;在對待同事上,要相互學習,取長補短,要相互合作,共謀發展。
第三,要有良好的師德修養。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與其它的職業比較,教師的職業更具有其示范性、公眾性和教育性,因此,教師的職業要求教師應該具備更高、更嚴格的職業道德修養。師德修養的核心就體現在一個“愛”字上,一個教師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我們有些教師他年復一年的教,教了一輩子書,卻從未在教書的過程中,找到樂趣,心中也從未涌起愛的激情,因此,他也沒有把握到教育的真諦,也沒有取得教育的成功。良好的師德修養,應該是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愛教育、愛學生。你愛教育事業,你才會取得事業成功的樂趣;你愛學生,你才會獨具慧眼,發現每個學生的潛能,鼓勵學生不斷的探索,才能使學生的才華,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
第四、要有科學的創新精神。教師是引導學生進入科學殿堂和激勵學生攀登科學高峰的領路人。崇尚科學,弘揚科學精神,進行科學創新,是教師的主要職責。科學最基本的要求是求真務實,開拓創新。教師的科學精神體現在教學科研的方方面面:在教學中敢于提出疑問,提出自己的新見解,并不斷地探索真理;將自己的科研成果自然地融入到授課內容之中,既要灌輸知識,更要教授方法,既要學習先賢,又能突破陳規。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和高校管理隊伍首先必須是有科學創新精神的隊伍,這樣學校才是培養創新人才的基地,才能有效地推動素質教育,為社會為國家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
作為一名有現代教育意識的教師要與時俱進,掌握計算機和網絡信息技術,為我們的教學服務。
當然當好一名人民教師要做到的還很多很多。只要我們能不斷的、認真的去完善自我,用我們的愛心、敬業的激情去做好教育工作,就能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教師三基心得體會(三)
基本知識、基本技能 基本方法新三基中增加了基本方法是指學習的方法和應用的方法。學生的基礎發展領域中,除了知識和技能外,還包含了一項更為重要的內容,即學會學習和使用知識(技能),這是更重要的學習。而正是這一內容并沒有在老“三基”中得到體現,在新課標中卻以“基本方法”來作了歸納。這些方法不僅僅是教師教的方法,而且也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這是對老三基的拓展和完善。在傳統的課程模式中,加強“雙基”(基本知識、基本技能)一直是一個受到高度關注的核心問題。在體育教學中,“雙基”變成了“三基”,即基本知識、基本技術和基本技能。
“三基”實際上都是通過運動技術教學而獲得的,因而在傳統的體育課程模式中,動運技術教學成為了一個問題:還要不要強調“三基”?
只要是課程,就不可能是漫無邊際、隨心所欲的,必然有符合課程理念的基本課程領域。改革后的體育課程全面關注學生的認知、心理情感和行為表現(暫且取名為新“三基”),要求學生在這三個基本方面都能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因此,體育課程改革不是要去掉原來的“三基”,而是用新的“三基”補充、豐富和完善原來的“三基”。原來“三基”中的基本知識,是構成新“三基”中基本認知能力的一個要素;基本技術和基本技能則構成了基本行為表現中的運動行為。顯然,新“三基”比原來的“三基”更能全面地體現體育課程的根本目的和任務。
怎樣認識運動技術教學在課程學習中的地位和作用呢?
關鍵詞:成人學習者;遠程學習;遠程學習支持服務
中圖分類號:G728 文獻標識碼:A
現代遠程學習因為具有協作性、交互性、網絡化、自主性、開放性等諸多獨特的優點深受遠程學習者的歡迎,也是廣大成人學習者自主學習的首要方式。在學習過程中,成人學習者需要全方位的遠程學習支持服務,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上的困難,建立學習信心,形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實現學習目標。在遠程學習中如何構建學習支持服務體系,確保承認遠程學習者的學習質量,成為遠程教育工作者競相研究的方向。北京市小學數學教師專業發展研修項目以學習者為中心,在實踐中做了積極的探索。
一、成人學習者的學習特點:
成人學習者較之青少年,自我意識和自律水平趨于基本成熟,具有獨立的人格,在學習中有自我導向。同時,成人學習者積累了豐富的生活與工作經驗,他們的學習是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的再學習,因此他們善于學習與自己經驗相關新知識和技能,而已經擁有的經驗往往會使固化他們的思維方式,在學習中表現為更易墨守成規。再者成人學習者的學習目標明確,他們往往是為了適應社會和生活的變化、提升職業技能而進行學習,因此,他們的學習目標明確,以及時有用為指向,以切實解決問題為中心。
二、遠程學習支持服務
1978年,英國開放大學遠程教育專家Sewart提出了“學習支持服務”這個概念后,很多的遠程教育專家對這一概念提出自己的觀點,我國丁興富教授提出:學習支持服務時遠程教育學院及其代表教師為遠程學生提供的以師生或者學生間的人際面授和基于技術媒體的雙向通信交流為主的各種信息的、資源的、人員的和設施的支持服務的總合,其目的在指導、幫助和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提高遠程學習的質量和效果”。
“北京市小學數學教師專業發展研修遠程培訓” 北京開放大學是受北京市教委人事處委托,與北京市教科院基礎教育研究中心“吳正憲小學數學教師工作站”合作,共同研發、舉辦,旨在利用北京開放大學遠程教育的優勢,為基層區縣學校提供高質量教研服務的教師專業網絡研修項目。該項目在實施過程中,聚焦一線數學教師的專業發展需求,積極研究“教師”這一學習群體的學習特點,積極探索”以成人學習者為中心”建構學習支持服務體系,確保培訓質量與效果。
三、“北京市小學數學教師專業發展研修”學習者現狀及需求
(一)學習者現狀:
對參與在線網絡專業發展培訓的6580多位小學數學教師的基本個人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學習者學習現狀有以下幾個特征:
1. 年齡結構年輕化:參與培訓6580位學員中學員,40-45之間的人員比例為15%,30―40之間的人員比例位40%,而25―30歲之間的人員比例35%,這類群體這樣的年齡化比重可以看出,參與培訓地學員由于年齡上的特征,對于網絡學習的接受力較強,能夠較快的的適應遠程學習模式。
2. 具有一定的專業基礎,具有專業發展的迫切需求;
在參訓學員的選擇上,本次研修規定參與研修學員必須具有2年以上的一線教學經驗,在本校是數學學科的教學骨干。在6千多位參訓人員中,100%的教師具有兩年以上一線小學數學教學經驗,60% 的教師具有5年以上數學教學經驗,70%教師是本校數學學科骨干教師,因此,這些教師具有一定的數學學科專業基礎,具備豐富的專業實踐經驗,在個人專業發展上具有迫切的需求。
3. 工學矛盾突出
參與培訓的學員中,25-40歲的學員占參訓學員的75%,其中,女性教師的比例為87%。按照相關規定,中小學教師(包括幼兒教師)應接受五年一輪的不少于360學時的培訓。教師們日常工作時間需要完成基本的教學要求,同時,備課、教學研究、知識的更新學習、家庭的角色扮演等讓大家力不從心。
(二)在線學習學習支持服務方面的需求:
項目在開展過程中,我們對第七期的學員進行了問卷調查,發出1362份調查問卷,回收1105份,對學員就學習主題設定、學習資源的構成,在線學習平臺的功能設置、線下教學活動開展等幾個方面對學習過程中所提供的學習支持服務開展滿意度調查,總結出學習者在學習支持服務方面有以下幾方面需求:
1.學習資源豐富多樣性的需求。99%左右學了獲得豐富的媒體學習資源是他們參加此次培訓的期待之重。2.導學教師在學習過程中的引領需求;97%學習者認同導學教師在學習過程中的引領作用,并積極參加導學教師在網絡學習平臺上的主題互動交流,參與導學教師的線下現場教學活動。3.課程內容實操性操作性需求。學員對我們在案例研習方面的課程給予充分的肯定,并提出希望看到更多優質一線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視頻,主題討論要圍繞“如何解決問題”展開;4.平臺學習的技術支持需求。學員由于涉及各個年齡階段,在利用遠程設備開展學習方面能力有所差別,同時,他們也沒有更多的時間研究在線學習中產生的技術操作問題,具統計,在開展的七期培訓中,共計為約300位學員提供約500余次在線學習的技術支持服務的工作,學員對在遠程學習技術支持方面存在需求;5.學習過程的信息服務需求。由于教師們是在業余時間參加研修,同時面對工學矛盾,因此,需要我們在學習過程中建立全方位的信息服務幫助,全方面的信息服務需求包含在線學習的監督機制需求;6.專業發展團體建立需求。教師們對于建立專業發展群體上存在需求,這樣的群體有利于教師們對教學提出疑惑,分享經驗,實現專業上的共同成長。
四、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遠程學習支持服務模式
根據培訓中學員的學習特點的分析和學員的需求及困難的分析,我們在培訓中從學習資源服務、學習信息服務、項目管理服務、導學教師團隊導學服務、學情數據分析服務以及導學情況數據分析服務、職業發展延續等以下幾方面積極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遠程學習支持服務模式。
(一)學習資源服務:
北京市小學數學教師專業研修遠程培訓項目立足于小學數學一線教師專業成長需求,借助數學特級教師吳正憲創造的“好吃又有營養”的“兒童數學教育”及其工作站團隊研修資源,以小學數學教學為核心,應用混合式教學方式,建構的有助于教師專業能力發展的研修課程。研修課程將“吳正憲兒童數學”的教育理念、教育策略、課程教學實踐及其團隊研修的經驗和資源,轉化為廣大一線教師可以共同分享的教學策略,打造“好吃又有營養”的小學數學教師專業研修課程,課程內容上我們分為必修課“吳老師的兒童數學教育觀與特色課堂”、“小學數學教學策略和優秀課例研習”、同時為學員準備了豐富的選修課“數學文化”、“數學與美學”、“京津滬名師課例”等板塊,同時,在培訓過程中的視頻答疑和線下教學活動也及時整理和制作成視頻資源放在學習平臺上,供學員隨時進行學習。所有學習資源緊緊圍繞“吳正憲兒童數學教育的理論和實踐”,重點學習吳正憲老師的兒童數學教育觀和她所創造的特色課堂,在資源的選取上以北京市小學數學教育骨干、名師的實際課例組成豐富的研修資源。同時,通過一線教師的在線參與交流不斷形成新的課程內容。
除了通過登錄課程網絡平臺,瀏覽資源,學習課程外,我們在學習平臺上開設“交流圈”,引領學員與同伴和老師互動,針對學習疑問和學習心得進行實時和非實時的咨詢答疑和互動交流。共同沉淀為學習資源;同時,我們為學員開展專題報告、進行專業指導閱讀、開展主題研討、課例研磨、小組研修、現場活動、視頻答疑、作業性學習和實踐性學習等多種方式,構建起體驗式、交互式、合作式學習環境,多渠道為學習者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
(二)學習信息服務:
學習信息服務。學習信息服務是指在培訓的整個過程中為學習者與導學教師提供各種各樣的信息,同時收集反饋信息,保證導學教師開展導學工作,確保保證學員按照培訓方案階段性、高質量的的完成學習。除了對于整體參訓學員的信息服務外,同時也包含針對不同的學習個體提供個性化的信息服務。涵蓋對學員的入學指導、導學教師與學員間信息的溝通和交流、學習過程及學習重點的提醒、學情的數據反饋、最近教育資訊推送等方面。形式上我們采取短信推送、平臺信息公布、微信信息推送、個別電話、郵件溝通等方式。
(三)項目管理服務:
我們的項目工作小組為項目的開展配備了小學數學專業課程專家、經驗豐富的在線課程設計專家、網絡技術專業人員、網絡課程研修管理人員。他們結合在一起為參訓學員、導學教師提供全方位的學習支持服務。小學數學專業課程專家和在線課程設計專家,尊崇成人學習的特點,深入調查和研究小學一線數學教師的專業發展需求,完成了研修課程的規劃和設計;網絡技術專業人員為學員順利登陸網絡平臺,按培訓方案順利進行研修提供培訓及實時的信息咨詢。網絡課程研修管理人員綜合協調各方,確保培訓各環節實現無縫連接。
(四)導學教師團隊的導學服務:
項目依托“吳正憲小學數學教師工作站”組建了一流的導學教師團隊,按照1:20的比例為學員配備導學教師,導學教師需嚴格依據本培訓的課程方案,保證學員的學習進度和學習質量。在培訓開始時,他們和本組學員建立起聯系;通過多種途徑解答學員在學習中產生的專業性疑問;在培訓過程中及時追蹤本組學員的在線學習情況及交流圈的活動情況,及時上網查看學員問題,帶領學員探討在網上討論區提出的問題,并解答學員的回應學員問題,梳理學員的作業,設計有價值的主題,生成有價值的專題資源。指導和組織學員開展線下教學活動,完成實踐案例,審閱學員的作業并及時給予評價,進行學員學習情況的記錄考核。對學員參與課程學習及其成績做出評價,并就其表現按比例做出推薦。同時,項目工作組為導學教師團隊提供導學支持服務,確保導學教師為學員提高高質量的導學服務。
(五)學情數據分析服務及導學情況數據分析服務:
項目工作小組通過網絡平臺數據統計功能,對參加培訓的學員進行學習情況的數據分析,通過對學習者學習時間點的數據分析,了解對教師這一特定群體學習者的學習規律,從而搭建完善的”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支持服務體系;教務管理人員通過對學習者的視頻點擊量的分析,了解學員的課程需求狀況,對課程資源進行多方面的補充和梳理;對學習者交流圈的交流情況的數據統計分析,充分了解學員在職業發展中的困惑,了解學員最新的職業發展需求。及時為學員提供幫助。
(六)職業發展延續
參與培訓的教師均為一線的小學數學教師,他們在職業發展上有著迫切的需求,,我們積極運用小學數學教師的群體優勢,提為教師們提供提高專業能力發展方面的活動,在中關村二小開展了“中美數學教育研討觀摩會”讓學員近距離的感受中美課堂的差異。制定導學教師的聘用辦法,積極培養優秀的學員進入吳正憲導學教師團隊。成立北京市小學數學教師微社區,為北京市小學數學教師搭建一個隨時、隨地、碎片化開展專業研修、分享學習經驗的平臺。
我們在培訓中踐行“以成人學習者為中心”構建學習支持服務體系,使學習者通過登錄課程網絡平臺,瀏覽資源,學習課程,與同伴和老師互動,交流經驗和心得,上傳作業,沉淀資源。同時,采用專題報告、專業閱讀、主題研討、課例研磨、小組研修、現場活動(聽課、評課)、作業性學習和實踐性學習等多種方式,構建體驗式、交互式、合作式學習環境,促進學習者的深刻學習體驗。項目開展至今,我們已經為北京市近7千多位一線小學數學教師提供培訓,不僅幫助成人學習者高質量的完成本次培訓培,更是為他們搭建了同伴合作學習、共同成長職業發展的平臺。
參考文獻:
[1] 周蔚. 現代遠程教育的學習支持服務[M]. 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5:212-213,198,185-186.
一、創新培訓方式,交流空間更廣闊
遠程研修教育打破了時空限制,教育不再局限在課堂,為教育的多樣性提供有力保障。與面授教育相比,遠距離教育的優勢在于它可以突破時空的限制,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擴大教學規模,提高教學質量,降低教學成本。教師既可以通過網絡媒體通訊技術進行自主學習,也可以隨時將自己的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進行強化學習,夯實基礎,提高教學水平。基于遠程教育的特點和優勢,許多有識之士已經認識到發展遠程教育的重要意義和廣闊前景。遠程研修的優點已經顯而易見:
一是與專家實現“零距離”交流對話,更有利于問題的解決。遠程研修便于對每個知識內容的融會貫通,形成有效的知識結構體系,使原來有缺憾的地方得到彌補,使得原來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成為現實,使得“水中月,霧中花”成為直接而一目了然。通過這個平臺,與國內著名的教育專家進行了一次“零距離”的接觸,“面對面”聆聽他們的輔導講座、鮮活的案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既讓我開闊了視野,也讓我的理論水平有了質的飛躍。明白了新課程到底“新”在哪里,知道了考綱如何設定,了解了高考的動態變化,能夠緊緊地把握課堂能力導向和德育評價。
二是可以通過提問答疑,對教學中存在的疑點難點通過網絡集思廣益,進行突破。在與同仁們談數學、探迷惑的過程中,使得自己在思想、專業方面都得到很大的提高。也可以對別人的問題進行解答,這就要求多查資料,綜合整理找到很好的解決方法,這樣既幫助了別人,同時提高了自己,學到了更多新知識。
二、打造高效平臺,學習效果更明顯
遠程教育培訓內容豐富多彩,形式五花八門,包括:公告、專家集中答疑、我的心得、我的資源、我的論壇、學科答疑、非學科答疑等種類繁多的學習方式,既有趣味性,又有知識性,使得整個學習過程充滿樂趣,打破了以往學習的單一和沉悶的尷尬,開創了學與思的有機結合的良好局面。利用Internet遠程教學,學習者不會有太大的學習壓力,輕松學習,娛樂學習。這是因為Internet遠程教學表現形式多樣化:有游戲教學,娛樂教學以及豐富多彩的視聽覺的藝術感受。使學習者真正放松身心,又有吸引力在知識的學習上。學習者的參與度高,體現了遠程教育培訓的優越性。
通過遠程教育培訓,在領悟專家講學的精粹的同時,可以發表自己的見解,讓縣內外的名師集體討論、精益求精。不僅學到了許多新的教育觀念,也通過同行的幫助,解除了自己在教育教學方面的許多困惑。
比如說“發帖、回帖”,在充分闡述自己在教育教學的感想、心得、體會的同時,也促進了教師之間的真摯交流,增長了教師的見識,豐富了教師的業余生活,增加了教師的幸福指數。教師將有望在教學中富有創造力,教學更有激情。教師控制手段和方法更加科學化,在教學中控制手段減弱,旨在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三、提升教學手段,資源利用更有效
網上有海量的信息,包括視頻、微課、課件、專家講評等不一而足。一些新的信息和教學手段往往通過網絡傳播得更快,一些有用的就可以在自己的教學中合理引用。遠程教育為教師提供了多姿多彩的資源,對這些信息加以整合,合理甄別,就可以讓自己的課堂出彩。例如:教師在利用多媒體課件時,有計劃地播放一些數學知識和一些數學史,同學們了解了數學的發展,體會到數學的力量,憧憬著數學的未來,激發了孩子們幻想和創新的智慧,使同學們感覺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明白了數學的價值和魅力所在,才能“親其道,信其師”。教育的廣泛性、平等性在遠程網絡培訓得以充分體現,監控力度公平化,“班級里”沒有“前排”“后排”之分,老師對待每個同學都是平等的,視聽效果也是平等的,那么在教學中也提供了樣板,實際上,這樣更能顯示教育的公平公正。教師可以應用更多的手段方法來控制教學。
尤其在當今社會更需要廣泛的合作與交流,同事之間通過交流、討論與學習,在同一個問題上折射出不同的智慧,把知識、經驗與問題有效地聯系起來,解決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遇到的難題,從而促進教師改善自己的教學方法。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教育科研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而研才有內容,才有更好的對象,不會是紙上談兵。只有開展教育科研,在實踐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才能有效提高教師的教科研素養和實施新課程標準的能力,進而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實際上,教師專業發展的過程就是教師專業素質和整體素質提高的過程,是教師實現由“經驗型”的“教書匠”向“專業型”的“研究者”的角色轉換的過程。
四、促進理念轉變,教學方法更新穎
從遠程網絡培訓中,更易接受一些新的教學理念,同時,也會讓一些教學方法深入學習者的內心,新奇的、富有創造性的東西讓在網上沖浪的教師更易接受,當然,也為教師教育理念的轉變埋下伏筆,實施差異教育和分層教育。
明確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發展的主體。教師面對的是學生的未來,而不是個人眼前的榮譽和利益,要立足于學生的成長。因此教書育人不可急功近利,需從大處著眼。部分教師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習慣于只看眼前,不顧將來,以剝奪學生個性為代價換取教師的師道尊嚴。創造力有早晚、先后之分,越是有個性的人,創造力越突出,個性是創造的前提,把個性多樣性作為一種有價值的東西、一種財富來加以接受和引導,我們眼中就會沒有差生,只有差異。實施有差異的教育,實現有差異的發展。
如今,在自主學習的宗旨之下,“小組討論”已趨向于是一種基本的課堂組織形式,“小組討論”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最直接的對話、交流形式。在小組討論中最重要的是要使學生能意識到“我”是與他人,尤其是與教師,是平等的學習者,學生能意識到“我”應該是一個積極的說話者和謙遜的傾聽者。這樣的角色意識是任何一種形式的討論得以展開的前提。教師在虛擬課堂中有針對性地對每個學生進行個別化輔導,這種教學形式的及時、高效和交互性是其他任何方式所無法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