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等教育問題及對策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圖分類號:G726 文獻標識碼:A
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指出“發展遠程教育和繼續教育,建設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國務委員劉延東在2011年全國繼續教育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加快繼續教育改革發展,促進人力資源強國建設”。以上這些為我國繼續教育的發展指明了方向。高等繼續教育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多樣化教育需求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構建終身教育體系、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的新形勢下,梳理高等繼續教育的發展現狀,分析其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發展思路與對策,對實現我國高等繼續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高等繼續教育的現狀
繼續教育是面向學校教育之后所有社會成員的教育活動,特別是成人教育活動,是終身學習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1]。我國高等繼續教育主要是面向成人的各種高等學歷和非學歷繼續教育。高等繼續教育為數以億計的社會成員提供了學歷補償、技能培訓和文化教育,提高了勞動者素質和國民科學文化素養,對國家建設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據統計,30多年來,有近4,000萬人接受本專科學歷繼續教育[2]。
(一)高等繼續教育的辦學類型
辦學類型主要包括:普通高校、成人高校和廣播電視大學面向社會開展的成人本、專科教育(包括函授、夜大、脫產)、現代遠程本專科教育(包括網絡教育、開放教育)、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各類非學歷繼續教育培訓等[3]。辦學形式在不同時期重心不完全一致,80年代的高等繼續教育辦學類型以函授和夜大為主。90年代脫產學習曾一度成為部分高等繼續教育的主要辦學形式。近年來由于政策的調整和變化,現代遠程教育成為主要的辦學形式。
(二)高等繼續教育的專業設置
高等繼續教育所開設的專業齊全,大部分高校的繼續教育專業都屬于本校學科建設基礎較好的優勢專業,但近年來各院校的高等繼續教育專業設置出現了趨同的趨勢。會計學、法學等市場需求旺盛的專業普遍得到了各類院校的重視。
(三)高等繼續教育的招生與辦學規模
截止2010年,全國1,500多所普通高校的成人本專科在校生536萬人,年招生208.4萬人,畢業生197.3萬人。365所獨立設置成人高校的成人本專科在校生46.6萬人,年招生18.4萬人,畢業生19.9萬人。現代遠程教育69所(含電大開放教育)的本專科在校生453.1萬人,年招生166.4萬人,畢業生110.6萬人[4]。不同院校高等繼續教育的招生與辦學規模差異較大,規模較大的學校在校生人數超過2萬人,規模較小的學校在校生人數只有400多人。總體上,高等繼續教育的招生與辦學規模與該校的綜合辦學能力基本適應。
(四)高等繼續教育的教學資源建設
大部分高校比較重視高等繼續教育的教學資源建設。除了使用統編教材外,多數院校支持優秀教師自編教材,采用自編教材的占到15%~20%,有些自編教材還獲得了國家級和省級優秀教學成果獎。近年來,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各類高等繼續教育學校建設了一大批適應學生多樣化、個性化學習需求的多媒體教學資源,成為一種新的教學資源。
(五)高等繼續教育的教學模式與教學管理
成人函授教育的教學模式主要以學生自學為主,每學年有2~4個月的集中面授輔導。夜大的教學模式主要以面授為主,以學生自學為輔,學習時間主要利用雙休日和晚上業余時間。自學考試多以學生自學為主,自學考試助學機構提供相關支持服務。普通高校網絡教育學院通過網絡教學方式組織課程教學,并提供相應的教學支持服務。電大開放教育利用文字、錄音、錄像等多種媒體教材和由各種網絡形成的遠程教學平臺進行教學的模式,為學員提供教學支持服務。
經過多年實踐,高等繼續教育建立了較為完備的教學管理制度,使各專業的教學工作逐漸趨于規范化、科學化,部分院校在強化教學管理的同時,還建立完善了各自的教學質量保證體系,使高等繼續教育辦學的總體質量有一定提高。
(六)高等繼續教育的資源共享服務平臺搭建
近年來,圍繞終身教育體系和學習型社會建設的要求,教育部積極發展現代遠程教育,引導高校建設資源共享和服務平臺及體系,探索數字化學習資源共享和現代遠程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模式。為推進優質資源的建設和共享,教育部實施“新世紀網絡課程建設工程”和“網絡教育精品課程建設”,建設了320門網絡課程及資源庫和209門國家級網絡教育精品課程;實施了“網絡教育數字化學習資源中心建設”項目,整合和共享試點高校和社會的優質數字化學習資源,建設資源整合及公共服務平臺,開展資源的網上開放和共享應用服務 [5]。
二、我國高等繼續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國高等繼續教育在過去的幾十年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和提高,但同時也出現了一些應該引起高度重視的問題。
(一)思想認識問題
主要表現為對高等繼續教育在構建終身學習體系、形成學習型社會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認識不到位。高等繼續教育既是成人教育,又是高等教育,傳統的成人高等教育,其定位是一種普通教育后的學歷補償性的高等教育。學習型社會,教育將貫穿在人的發展全過程,打破了把人的一生分為“學習階段、工作階段、退休階段”的界限,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目標,培養的是能不斷適應社會變化、既具有較高的知識又具有一定職業技能的應用性復合人才。這就要求教育對象要面向一切需要學習的人;教育內容要體現實踐性和創新性;教育形式和方法要體現靈活性和多樣性。因而,高等繼續教育應科學定位于與職業教育、繼續教育的融合與統一,即在內容上與職業教育相統一,在形式上與繼續教育相接軌[6]。
(二)辦學指導思想問題
在辦學指導思想方面,對高等繼續教育功能和定位認識不到位的現象普遍存在。這一現象對高等繼續教育的學歷教育辦學聲譽已產生了極大負面影響[7]。部分高等繼續教育辦學單位不重視人才培養質量,反而降低招生標準盲目擴大規模,過于追求經濟效益,將高等繼續教育作為學校創收的重要手段。具體表現在:高等繼續教育的專業設置、教學資源等缺乏對社會經濟發展的適應性,未能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相協調;師資力量不足,師生比嚴重失調,實踐性教學未真正落實,教學質量下降并有下滑的趨勢;主辦院校辦學主體責任不到位,管理粗放,把考試權下放教學站點,考紀松懈,出口太寬,使一些不合格的畢業生流入社會,極大地影響和損害了高等繼續教育的辦學聲譽。
(三)教學內容滯后問題
經濟的飛速發展要求高等繼續教育的教學內容緊跟時展的步伐,但目前高等繼續教育的內容更多地停留在缺什么補什么的水平上,學科結構往往局限于傳統的學科框架內,課程體系及教學內容陳舊,難以反映科學技術的新發現、新發展、新理論、新知識、新方法等內容,缺少主動適應社會的能力和應變能力。對在職人員的繼續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在校全日制學生教學內容的壓縮與精減,重點不突出[8]。
(四)市場無序競爭問題
高等繼續教育作為我國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其他教育相比未受到應有的重視和政策支持。在高等繼續教育的整體規劃和宏觀管理方面,不同形式的高等繼續教育在辦學過程中常常由于政出多門,導致不同辦學形式之間標準不統一、制度不統一、要求不統一,造成不同辦學形式之間的惡性競爭和資源浪費。一些辦學條件較好、師資力量雄厚的高校因規范要求、嚴格管理而被其他辦學機構奪取了應有的生源市場[9]。
三、高等繼續教育發展的思路與對策
今后一個時期,我們要充分發揮高等繼續教育的辦學優勢,進一步加快高等繼續教育的發展。堅持育人為根本,改革創新為動力,促進公平為重點,提高質量為核心,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推動高等繼續教育事業在新的起點上科學發展。按照國民教育體系與終身教育體系協調發展的基本要求,進一步深化和完善高等繼續教育的社會功能,提高創新能力,促進我國高等繼續教育科學健康發展。
(一)提高認識,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快發展高等繼續教育
高等繼續教育是構建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是提升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水平,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教育需求的重要途徑。高等繼續教育要緊緊圍繞在職從業人員知識更新和素質提升,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促進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和城市勞動力再就業,建設人力資源強國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快發展高等繼續教育。在堅持社會效益第一的原則下,科學定位,辦出特色,大力發展非學歷繼續教育,穩步發展學歷繼續教育,將繼續教育的發展與全面推進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建設相結合。
(二)深化改革,創新高等繼續教育人才培養模式
高等學校要充分利用各種教育資源,提升學歷繼續教育辦學層次,重點面向行業、企業和農村開展非學歷繼續教育。要以學習者為中心,突出繼續教育人才培養職業性、應用性,構建與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相適應,與學習對象、學習形式、學習方式的多樣化要求相適應的繼續教育模式;以社會、市場和學習者個人需求為導向,培養具有自主學習能力、職業能力、創新能力、創業能力和良好職業道德素養的應用型專門人才。根據成人學習特點,結合學習者實際需求,優化專業結構,建立課程模塊、更新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形成繼續教育特色。處理好普通高等教育與繼續教育的關系,突出職業和崗位教育的內容,增強人才培養的適應性;處理好知識傳授與能力、素質培養的關系,突出能力培養和素質教育;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突出學習者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引導學習者自主學習[10]。
(三)積極推進高等繼續教育師資隊伍和管理隊伍建設,提升辦學質量
高等繼續教育要建立一支德才兼備、業務精湛、專兼結合的高水平繼續教育師資隊伍。建立健全繼續教育激勵機制,推進繼續教育與教學工作量計算、工作考核、崗位聘任(聘用)、職務(職稱)評聘等人事管理制度的銜接,調動廣大教師參與繼續教育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建立高等繼續教育師資信息庫,實現高等繼續教育師資的資源共享。同時,加強高等繼續教育管理隊伍的職業化建設,建設一支熟悉繼續教育規律、遵守政策法規、管理水平高、知識和年齡結構合理、相對穩定的繼續教育管理隊伍,推進管理人員繼續教育的規范化、制度化。
(四)發揮信息技術優勢,打造終身學習的高等繼續教育網絡平臺
加快繼續教育資源信息化建設進程,建設以衛星、電視和互聯網等為載體的遠程開放繼續教育及公共服務平臺。要按照統籌規劃、資源共享、強化應用、分步推進的原則,建立教育資源共享機制,促進各類優質教育資源的整合,形成開放的繼續教育網絡。要運用遠程教育的技術手段改革傳統的函授教育形式,運用遠程教育的平臺加快發展繼續教育。要充分利用高校在課程、專業、師資、實驗實習等人才培養工作上的優勢,合作開發和共建共享優質教育資源,搭建高等繼續教育資源平臺,建立高等繼續教育課程、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實現不同類型學習成果的互認與銜接,不斷滿足學習者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需求[11]。
(五)加強對高等繼續教育的政策指導與管理監控
要進一步加強和完善高等繼續教育、終身教育的政策、法規制度建設。盡快解決高等繼續教育各級各類辦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12]。教育行政部門負責高等繼續教育的統籌協調、政策指導、組織落實、質量監控。要建立健全高等繼續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積極推進高等繼續教育質量工程建設,建設一批特色專業、精品課程,評選一批國家級、省級示范性高等繼續教育機構。逐步建立起政府、高校、社會三位一體的質量監督機制,實行每5年一輪的高等繼續教育評估制度。加強管理監控,規范辦學行為,提升質量,高等學校是高等繼續教育的辦學主體。高校繼續教育實行分級管理、分級負責的管理體制。要堅持辦學權、招生權、教學權的有機統一。要配備和充實繼續教育管理人員,落實管理責任和管理經費,保證本校繼續教育工作的持續健康發展。高校繼續教育學院(處)作為學校繼續教育的職能管理部門,統一歸口管理全校繼續教育工作,同時要切實加強校外繼續教育機構的日常管理,確保高等繼續教育健康、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DB/OL]. 省略/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2]劉延東.加快繼續教育改革發展 促進人力資源強國建設(2012年01月10日)[DB/OL].crtvu.省略/DDSX/file.php?id=13172.
[3][4][5]教育部高等學校開展的繼續教育基本情況[DB/OL]. moe.省略/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507/201104/117482. html.
[6]蘇建華.普通高校繼續教育的定位探究[J].繼續教育,2009,(9).
[7][8]郭立宏.在2011年陜西省高等繼續教育校、院長聯席會議上的講話[R].2011-10-10.
關鍵詞:高等教育;教育管理;問題分析;對策研究
一、問題的提出
教育是立國之本。高等教育是整體國民教育的重要支柱。高等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是其健康發展的切實保障。建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等教育管理日趨成熟和完善。但也難免仍有偏頗之處,極端失衡之時,常發生對個人、集體乃至社會有負面影響的事件。這些問題有涉及教師管理方面的,也有學生管理方面的,也有全局性的。比如,不能處理好優勢學科與薄弱學科之間的關系,為迅速提高學校學術知名度,向優勢學科制定一邊倒的激勵政策,致使薄弱學科的發展更是雪上加霜,舉步維艱,學科之間的發展嚴重失衡,繼而影響整個專業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同時也影響薄弱學科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不能正確處理基礎學科與專業學科發展之間的關系,為了迅速提高科研經費總量校際間的排名,激勵政策與科研經費持有量掛鉤,間接地向專業學科傾斜,也嚴重影響了基礎學科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不能正確地處理好教師教學、科研和開發工作之間的關系,由于教學工作與學校的知名度不能直接顯著掛鉤,從而制定政策時輕教學重科研與開發,致使有些教師在教學上投入精力不足,基本上是疲于應付,造成教學質量明顯下滑,同時也影響認真從事教學工作教師的積極性;不能正確處理不同層次教師之間的關系,論資排輩,給年輕教師職稱待遇等方面設置過多苛刻條件,或者只考慮近期科研成果對學校學術地位提升的貢獻,不考慮有較深資歷教師對學校貢獻的歷史沉淀,都會影響一部分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學生誠信和教師敬業素養存在不足,考風不正,違反考紀的事件還不能完全杜絕,嚴重影響健康學風教風的樹立;個別學生生活習慣不良,不能正確處理和其他同學之間以及和老師之間的關系,極端惡性事件時有發生;一些學生還不能高度領悟學習的目的,造成學習態度不端正,積極性不高,成績不佳,對前途感覺渺茫;有些學生還不能正確處理好個人與集體的關系、普通學生和班干部之間的關系、缺乏對學校各項規章制度的敬畏,損人利己,急功近利,集體榮譽感淡漠,紀律渙散,不服從班干部管理甚至發生矛盾的事情時有發生等。把握好高等教育這些方面正確的辯證關系,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針對所存在問題應采取的對策
(一)各個學科之間要均衡發展
學科發展不平衡的原因可能是多種多樣的。有客觀原因,如實驗室規模和硬件設備條件差異、部門隸屬關系不同、地理位置優劣等。也有主觀原因,如歷史沉淀是否厚重、人員結構是否合理等。對于優勢學科,做到有所謂,給予特別的激勵政策,錦上添花,使其在國內甚或在國際上名列前茅,由此提高學校的知名度,繼而帶來物質和聲譽上的豐厚回報,進入良性循環。這樣做無可厚非。但是,高等學校最終是要以培養高質量的專門人才為目標。對每一個專業都有一個自身所要求的完整的知識體系。這些知識體系需要若干個學科來支撐,缺一不可,不可偏頗。任何一個學科實力的缺陷都會影響培養的整體質量水平。所以,對于相對薄弱的學科同樣需要加大力度進行扶持,做到雪中送炭,這是保障乃至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必須采取的手段。否則,由于畢業生質量的下降,學校聲譽勢必會受到拖累,優勢學科所帶來的亮點也難免會曇花一現,不可能做到可持續科學穩定發展。
(二)基礎學科與專業學科區別對待
科學發展有其自身規律。科學發展的源動力是社會實際需要。專業學科與社會實際結合緊密,源動力的敏感性最強。社會實際需要一旦出現,直接催生的就是相關專業學科的成果,當然也伴隨著與之相稱的豐厚回報。專業基礎學科為專業學科提供理論保障,隨著社會需求相應科學問題的深入,會逐漸觸及,其價值也會逐漸顯現出來。基礎學科為專業基礎學科提供全面的理論支撐。其受社會實際需求的影響最不敏感,滯后程度最大。但是,最終所涉及到的基礎學科科學問題,也是最根本的、影響最深遠的,所帶來的是社會實際深層次的全面進步。根據這樣的科學規律,對專業學科、專業基礎學科和基礎學科政策上應區別對待。否則,會起到拔苗助長、殺雞取卵的負面效果。專業學科出成果的周期最短,專業基礎學科次之,基礎學科最長。對專業學科可以要求其緊跟社會發展實際需求,快出成果,快出效益。對基礎學科要耐得住寂寞,允許其做一些短期內無顯著成果的前期扎實工作。對于專業基礎學科的情形介于兩者之間,一方面鼓勵其對社會實際問題進行升華,創造更大的效益;另一方面對所涉及的科學問題進行進一步的凝練,尋求更深更廣更扎實的知識儲備。
(三)明確教師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
高等學校教師承擔著教學、科研和開發等各類職責。要正確把握這些職責之間的辯證關系。高校教師應該以教學為中心,科研是為了保證理論水平的不斷提高,開發是為了應用實踐能力的不斷加強。不可顛倒。科研院所的中心工作才是科研,生產實體的中心工作才是開發。如果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和開發上,勢必會削弱教學工作精力的投入,影響教學質量。高等學校各項政策的出臺都不應該動搖和削弱教學的中心地位。
(四)充分發掘教師潛力做到各盡其能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家對人才培養力度的逐漸加大,高校高層次教師也不斷得到補充,現階段基本形成了老中青相結合的局面。老教師具有教學經驗豐富,對問題洞察力敏銳、分析能力強等特點。年輕教師掌握計算機、外語等工具扎實,接受新事物能力強。應充分發揮各自優勢。無論是在教學工作中,還是在科研和開發工作中,構成一個有機的相互協調的集體。老教師為年輕教師傳授各方面的經驗,指引科學研究的方向;年輕教師為老教師提供先進的計算、交流的工具和新思維,共同促進團隊和學科的進步和發展。科研方面激勵拔尖人才涌出的同時,也要給予普通教師經費等方面的基本保障。如前所述,科研是為教學服務的。科研的目的是為了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使教師把握該學科科學理論的前沿。只有高等教育所有參與的教師整體水平得以提高,才能促進高等學校整體教育質量的全面提升。
(五)加強學生誠信教育嚴肅考風考紀
考試是課程結業的衡量手段。考試成績是檢驗教學各個環節完成效果的重要指標。對學風有著重要的導向作用。目前我國高校基本都實行了學分制。但嚴格來講并非完全的學分制,課程學分申請并非無條件完全開放的,具體安排也沒有完全自由申請的常設機制。這種安排介于學年制和學分制之間。這也是由目前整體高等教育所處環境的狀況所決定的,也是與之相適應的。學生誠信、教師敬業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還需要繼續加強。現階段若貿然實施全方位的學分制,則會嚴重影響正常的教學管理秩序。但最終學年制必然要走向學分制。目前學生誠信還存在著缺失,考試作弊等不良考風考紀現象依然存在,實行完全學分制,會對誠信考試的學生造成不公平,對學風產生負面影響;同時,有些教師敬業等價值觀還需要進一步提高,學生通過各種渠道讓教師從命題、閱卷等環節予以不正當的照顧,也會敗壞教風,從而擾亂正常的教學秩序,引發校園諸多不穩定因素。在學年制向學分制過渡的現階段,對選修課和必修課區別對待,必修課嚴把課堂教學、課后作業等各個教學環節,選修課則主要關注結課成績考察環節,是完全正確的。這樣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選擇專業知識延伸的方向;同時,在學風教風有待提高的情況下,保證必修課的教學,避免畢業生質量產生太大的波動。[1]
(六)學生要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和建立正確人際關系
學生入學后要盡快適應大學生活。其年齡基本上也都在十八歲以上,屬于成年人,是公民,有選舉權、被選舉權以及其它憲法賦予的權利。就不可能像中學以前的生活,都被家長和老師包辦。要開始對自己的一言一行負責。無論做什么,都要先會做人。首先要做一個機體健康的人。“每天運動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這個口號應該響應。生命在于運動。還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飲食等良好的生活習慣。繼而要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比如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等。遇事要學會“零匯報”,不要“無匯報”。開學回到了學校,要主動給父母報聲平安。老師給布置的任務,要有始有終。無論結果如何都要有個回音。這樣老師才能及時了解動態,以便更好地把握進程或對計劃做出靈活的調整。老師和家長對學生教育的目標是高度一致的。學生有不清楚的地方,在家聽父母的,在學校就應該聽老師的。老師固然也有錯的時候,但應該都是善意的。既然老師閱歷比學生豐富,雖然不能保證每次決定都是完全正確的,但對的概率總應該比學生一無所知隨機選擇對的概率高。要懂得最基本的禮儀。比如接、打電話等。給父母、老師打電話,要先告知對方自己是誰。接聽父母、老師的電話,應該最后掛斷。善待同學和室友。能在一起學習生活是一種緣分,要互助互愛。
(七)學生要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
毫無疑問,學生主業是學習。中學階段,教學內容會反復地講。特別是高中階段,提前一個學期甚至一個學年就把課程內容講完了,剩下時間就是復習。而大學每門課都有其教學計劃。最好通過課前預習、上課聽講、課后溫習、做作業、章節小結以及結課前總結等多個環節訓練達到對內容的掌握。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大學擴招前,學生有固定的班級自習教室,課表上也都安排有各課自習輔導的具體時間。大學擴招之后,無論是從時間上還是從空間上,都給師生交流帶來了諸多不便。現在有問題最好抓住課前課后的時間找老師及時答疑。事后也可以通過其它方式,如即時通訊工具和電子郵件等,和老師進行聯系。學會知識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增強獲得知識的能力。還要會舉一反三、融會貫通,以使學生各方面的素養得到普遍提高。學生將來應該漸次成為能自食其力的人、對社會有用的人、優秀的人。學習之外業余生活可以是豐富多彩的。應響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學好專業知識在此基礎上創新,應該是主流,是成功率最高的。至于其它,在法律和各項規章制度允許的范圍內,只要自己感興趣,都可以去嘗試。首先要做必須做的事情,其次是做喜歡做的事情。學生必須做的事情就是學習,學好專業知識。其次是做喜歡做的業余的事情。首先要成為合格的某專業學生;有精力和能力的話,其次成為有某項業余特長的某專業學生。當然也不排除例外。大學稱之為大學,就應該是開放的、包容的。容納不同類型的人才,容許各種各樣成功道路的存在。比如畢業之后走上管理工作崗位的,他們在學校也有很多就是專業學習上的佼佼者。這正是“通過學習專業知識,增強獲得知識的能力,提高各方面素養”的實證。可以把必須做的事情和喜歡做的事情顛倒。這方面成功的例子也不止一二。但是追求成功的同時,就要有承受失敗的思想準備。成年人,應該有所擔當。教師講好每一節課,是其基本職責。結課時能否及格是有教學大綱作為客觀標準的。最終能否畢業也是根據專業培養計劃來執行的。評判的過程不應該夾雜任何人為的因素。某門課不及格,僅僅表明這門課本次考試時學生沒有達到教學大綱的要求。不能畢業也僅僅表明這一階段學生沒有完成該專業培養計劃。對此不應有任何褒貶之分。[2]
(八)學生要有集體榮譽感遵章守紀
從原始社會一個人斗不過一頭野獸,需要兩個人合力開始,就有了協作。這兩個人,也就構成了一個最小的集體。班級集體也必然是內部所有同學的有機結合。任何一個有活力的集體都有相應的行為準則。班級政策的制定屬于規劃中的最優化問題。最優化決策有相應的約束條件和目標函數。班級的政策是在整個班級內實施的,并且目標是要使整個班集體的利益最大化。如果把目標函數設定為個人的利益最大化,則每個人得出的決策過程會各不相同,也肯定都不會與班級利益最大化的決策過程完全吻合。個人的利益最大化相應的就是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的自私的一面。要明白這個道理。之后,就要有犧牲小“我”顧全大“我”的思想準備。全體同學都是生活在這個班集體里,如果不能通過每位同學的努力,使所在班集體的利益實現盡可能的最大化,整體上班集體里每位同學的利益也會更遠地偏離自己利益的最大化。班集體政策的制定、執行和監督必須有相應的主體。有班集體必然要有班干部。有民主必然要有集中。某項政策出臺之前要充分醞釀討論、發揚民主,但最終制定和執行必然要有集中。為了抑制每個人自私的一面,政策的執行必須要有有效的監督機制。當然,學生管理能力鍛煉也是整體素質提高的一個重要方面,政策制定、執行和監督等過程的參與要有盡可能大的廣泛性。甚至,鍛煉是首要的,榮譽是其次的。如果最終班干部是競爭上崗,獲任班干部要對其他參與者有感激之情,因為有了后者才更大程度地調動了前者積極性,激發了其聰明才智。其他參與者也要對獲任班干部表示祝賀,承認現實,把這個過程作為一個歷史事件翻過。回顧既往,如果之后走向社會從事管理工作,在學校里班干部這項具體榮譽與最終所能達到職位的高低并不完全成正比。所以,對此盡可平靜面對、坦然處之。學校各項政策制定之后就要切實地執行。至于可能存在的漏洞以及必要的動態變化,則有待不斷完善和修訂。但在某個階段,就像游戲規則,既然是一個參與者就要嚴格遵守。如在足球比賽里,你可以選擇犯規去延緩或徹底瓦解對方的進攻,但對接下來裁判給予你的黃牌甚至是紅牌也要欣然接受。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上,揚每個人有利于班集體的善,抑每個人有損于班集體的惡,這是必然的。制定和執行政策的個體利益與班集體利益不可能完全一致。為了避免制定和執行政策的個體,由于一己私利可能給班集體利益造成的損害,就要對政策制定和執行過程進行嚴格的監督。監督權屬于班集體,屬于班集體的每個人。班集體是其每位成員的班集體。只有當班集體利益取得了最大化,才能整體上實現班集體中每位成員的利益最大化。班集體的每位成員都應該為班集體利益的最大化而努力。
三、結束語
高等學校優勢學科與薄弱學科必須均衡發展,做到點面結合,既做到錦上添花又要雪中送炭,既突出高度又寬厚基礎;根據基礎學科和專業學科各自的特點,制定相應的激勵政策,促進各學科全面發展,避免顧此失彼的局面;教師要以教學為中心,樹立科研和開發為教學服務的理念,保障教學工作可持續發展;各個層次教師要優勢互補,制定政策要不同特點兼顧,充分發揮每位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使他們構成一個有機的充滿活力的集體;加強學生誠信教師敬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樹立積極向上的學風教風,創建健康校園氛圍;學生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尊師愛友,和睦相處,要認識到學知識、學獲取知識的能力、全面提高素質的漸次學習目的,做到勤學好問,要樹立集體主義理念,自身利益與集體利益緊密結合,凡事顧全大局,無私奉獻,要積極關心和參與班集體活動,無條件支持班干部工作,對學校各項規章制度有敬畏感,做到有令必行,違紀必究。只有處理好這些方面的辯證關系,才能使高等教育管理有序地可持續發展,教育水平再上一個更高的臺階。
參考文獻
[1]李占松.我國本科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4(32):23+39.
關鍵詞:成人高等教育;課程體系;問題;成因;對策
一、當前我國成人高等教育課程體系存在的若干問題
(一)課程體系普教化
多年以來,我國成人高等教育課程設置基本上一直沿襲普通高等教育以傳授理論知識為主線的傳統課程體系。大多數課程照搬普通高等教育課程的內容和框架,甚至有些教學計劃、教學大綱也是普通高等教育教學計劃、教學大綱的濃縮與翻版,教材甚至也是挪用或套用普通高等教育的。課程設置比較突出地暴露了成人高等教育重知識、輕實踐和能力的弊端。在終身教育和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背景下,成人教育應該呈現出以下兩個顯著特征:一是社會性。表現為社會組織、全民參與,即成人教育深入到成人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各個領域,與成人社會生活有極為密切的聯系。二是非正規性。指成人教育的組織形式及行為方式超越了普通教育常規,采取“按需施教”,依據社會發展與變革的需求及社會成年人教育需求的變化而變化。現行成人高等教育課程體系沒有很好地體現這兩個特征。
(二)課程結構學科化
受傳統的“學科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影響,現行成人高等教育課程結構力求體現各學科的科學性,突出各學科的學術性,重視各學科理論的系統性與各學科知識的連續性,使專業基礎課不能有效地成為專業課的先導與基礎,也不能更有效地為后繼課程服務。在學科內部過分強調知識體系自身的完整性,片面地追求各學科知識的深度與廣度,不利于培養和提高成人學員多維的、創造性的思維能力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相同或相近專業成教本科和成教專科課程在內容上具有較大的重復性
相同或相近專業成教專科的許多課程基本上是成教本科課程的簡化、有許多相同的內容,這樣造成了成教專升本學生的一些重復性學習。
(四)課程內容更新緩慢
現行的成人高等教育教材大多借用的是普通高等教育本、專科教材,或者是它們的翻版和濃縮。結構體系主要是以理論學習為主,很少顧及成人的學習特點和學習需求。沒有根據社會和成人學習需求的變化及時調整,強調統一性而缺乏靈活性,注重理論性而忽視實踐性。不能適應成人學員知識經驗豐富、意義記憶能力較強而機械記憶能力相對較弱的實際。難以突出成人高等教育培養學員實際操作能力的特點,不能很好地體現差異性和靈活性,不能適應成人學員之間知識、能力等各方面存在較大差異的實際,不能根據成人學員的需求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及時更新課程內容。成人教育的社會性特征被忽視了。
(五)課程比例失調
成人高等教育課程類型分為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在現行的成人高等教育課程設置結構中,各類課程的比例不盡合理,缺乏科學性和系統性。一般的成人高等教育課程中的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在整個課程結構中所占比例為70%左右,培養學生技能實踐能力的專業課程所占比重偏少,與生產現場聯系密切的實習和操作等相關內容的課程更是少之又少。而且,必修課、選修課與課外活動的設置也不盡合理,必修課門數過多,課時比重過大;選修課形同虛設,選擇余地過窄,不能較好地體現和發揮學生的個性。課外活動更是遠遠不能滿足實際需要,嚴重脫離了成人高等教育注重實踐操作能力、培養工藝性知識結構的特點。
(六)課程評價方法工具化
課程評價中目標取向嚴重,課程評價注重量化評價;重知識和智力,輕情感和能力;重書面知識評價,輕實踐能力評價,對實踐性環節重視不夠。對質化評價方法重視不夠,忽略了人的行為的主體性、創造性和不可預測性,忽略了過程本身的價值。這種評價體系導致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聯系實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不能適應社會和時代的要求。
二、現行成人高等教育課程體系弊端的成因分析
(一)成人高等教育的發展與其他各類教育相比尚處于弱勢地位,成人高等教育課程發展所依賴的人、財、物等現實條件及其他方面的支持十分有限,成人教育課程發展的保障機制尚未形成。另一方面,由于成人學習者本身既是教育的對象,又是社會變革和發展的主體,因而成人教育毫無疑問地成為與社會政治、經濟發展關系最為密切的一種教育類型。這就決定了成人教育課程的變革也是最為頻繁、最為激烈的,它是各類課程改革和創新的急先鋒。然而,這一切卻與現實中相對較弱的課程開發保障機制形成了明顯的反差。
(二)成人高等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性,要求教育機構能夠根據成人學習者特殊的學習需求,及時開發多元的學習課程。這就對教師的課程開發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成人高等教育機構中普遍存在教師的工作壓力大、待遇差、專業培訓機會少等問題,因而使教師參與課程開發的可能性和積極性均受到極大的制約。更有甚者,部分學校及教師熱衷于一味追求學校的贏利目標,而滿足成人學習需求的主動服務意識嚴重缺乏,導致這些成人教育機構在所提供的課程的便利性、靈活性和學習策略的多樣性等方面做得還相當欠缺。
(三)人們對成人高等教育質量觀的評價失之偏頗,客觀上導致了成人高等教育課程與普通高等教育標準的盲目比照,最終使成人高等教育課程走入片面強調正規化的誤區。事實上,完成了一次性教育而走上社會的成人學習者隨著社會角色要求的種種變化,其知識結構的發展會明顯呈現一種與青少年學生迥異的“非常規性”。而以普通高等教育正規化的課程提供給成人學習,顯然與其知識結構的發展情況不相吻合,這種課程的效用當然不會理想。另外,成人學習者在工作與學習方面特有的矛盾使他們對這種課程的學習承受了很大的壓力。于是成人教育機構往往只能退而尋求簡單壓縮課時數或課程內容來解決這種矛盾。這使成人教育質量的保障時時落空,導致成人教育課程效用陷入惡性循環的怪圈之中。
(四)等教育理論研究的薄弱,特別是系統的、理性的、體現成人高等教育特色的課程理論研究的匱乏,使成人高等教育課程體系改革實踐缺失一種扎實的理論根基,從而導致成人教育課程發展先天的營養不良。成人高等教育領域關于課程理論的系統研究,如成人高等教育課程的理論基礎研究、成人學習特點的研究、成人高等教育課程開發的原則、模式和開發技術的研究等等,亟待進一步強化。
三、成人高等教育課程體系改革的對策
(一)正確定位成人高等教育課程建設目標
課程目標應為實現教育目的服務。成人高等教育是一種為成人提供的一種高等教育,其根本目的是擴大教育機會,提高國民素質,增強就業能力,實施終身教育,迎接知識經濟挑戰。因此成人高等教育課程的目標應是非常明確的,不是僅為學歷而學歷,其根本目的是為提高國民素質和勞動者綜合就業能力,實施終身教育。在確立課程目標時,應考慮學生身心發展因素,遵循人類認識發展的規律,適應社會發展需要。未來社會是競爭的社會,對未來人才也會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成人高等教育課程的目標應反映未來人才的思想,改革的著眼點瞄準未來,強調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的探索精神作為課程目標改革的努力方向。成人高等教育課程目標是成人高等教育課程目的在課程領域的具體化,它從成人高等教育課程角度規定了人才培養的具體規格和質量要求。美國學者布盧姆等人把課程目標分為四類:認知類、技能類、情感類和應用類。我們應該在科學的基礎上,結合成人教育多序列、多層次、多元需求的特點,建構課程目標多樣化的成人高等教育課程體系。使課程目標不僅包括認知和技能兩個方面,還要包括情感和應用等方面。目標的達成也不再追求某一段的急功近利,而是貫穿于人的整個一生,以促進成人的全面和諧統一的發展。
(二)課程形式多樣化
成人高等教育課程既要有正規的、傳統意義上的必修課程,又要有基于成人個人學習特點的富有彈性的選修課程,還要有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網絡課程。
1.必修課
必修課是指同一學年的所有學生必須修習的公共課程,它涵蓋了學生作為一名受教育者或一位社會公民所必須具有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必修課保證了每一個成人學生的“公平發展”,即一切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機會,因而應對所有人施以實質上公平的教育。一般而言,必修課包括公共必修課、專業必修課,它們共同構成了學生知識能力結構的主體。
2.選修課
選修課是指依據不同學生的特點與發展方向,容許個人選擇的課程。對成人學生來說,由于先天稟賦、后天的成長經歷和所需求的知識的不同,因此對教育的需求呈現出多樣化,要求有更多的選擇機會。同時,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經濟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樣化、多規格、多層次和千差萬別的。從這一認識出發,我們認為,重新審視教育本體的價值,學校的課程體系應實現多元化,要大力發展個性化的選修課程。通常可把選修課分為限定選修課和任意選修課,限定選修課程是培養學生側重于學科方向較系統的知識和技能的課程,任意選修課程是拓展學生知識面、發展個性、完善知識結構的課程。當學生根據自己的動機、興趣、需要和個性特征選修適合自己發展需求的課程時,對所選擇課程的學習能夠很好地促進個性發展。
3.網絡課程
網絡課程是通過網絡表現的某門學科的教學內容及實施的教學活動的總和。它包括兩個組成部分,即按一定的教學目標、教學策略組織起來的教學內容和網絡教學支撐環境。網絡課程具有四個方面的基本特征: ①網絡課程呈現多媒體的特征。互聯網上的信息表證是多媒體的,從而使得課程內容可通過文字、圖形、圖像、聲音等多媒體形式來表現。②開放性。③交互性與協作性。④“自主學習”性。網絡課程的特點體現了終身教育和學習型社會的理念,滿足了成人學生的學習需要。成人高等教育的學生以業余、函授學習為主,在校集中面授的時間較短。而應用網絡課程則可以很好地解決以上問題,成教學員可以在家里充分利用各自的業余時間通過網絡自主學習,這對于提高成人教育的教學質量和學習者的學習質量都將產生十分積極的作用。
4.更新課程內容,加強教材建設
課程內容的革新主要是通過教材更新來實現的。多年來,成人高等教育在教材建設方面顯得比較滯后,特別在成人學歷教育中,基本上是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教材。因此,必須加強成人高等教育的教材建設。在編寫教材時,應突出崗位培訓和技能培訓,密切與行業經濟的結合。注意克服追求“大而全”、“題典式”教材的現象,力求做到“少而精”,有“針對性”,符合可接收性,講求教材使用上的實效。此外,還應當注意改變傳統的“文字型教材”一統天下的局面,應代之以多種多樣的電化教材,如音像帶、電子軟件等。這種電化教材形象、生動、靈活、方便。不受時空限制,易于保存,可反復播送,更能適應成人在職、業余自學,或配合教師講授時使用,教學效果好。
5.制定科學的課程評價體系
課程建設評價要遵循方向性、可行性的原則。要制定明確、具體、操作性較強的質量指標體系。指標體系要體現課程建設的目標,反映出課程建設的要求,指明課程建設的方向,并且要盡量使評價工作簡便易行。凡列入學校教學計劃的課程都應進行課程建設并參加評價。鑒于各個學校的實際,為確保評價質量,應按照“突出重點,分批建設,分批評價”的方針,逐步擴大評價范圍。課程建設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應包括師資隊伍、教學媒介、考核、教學改革、教學效果和特色等。根據評價結果,進一步完善課程目標、修訂教學計劃、調整教學方案,不斷提高課程質量,保證課程建設循序漸進。課程評價要具有靈活性、評價方法要避免工具化,就是要做到量化評價與質化評價相結合,實行多樣化的評價方法。
6.加強課程理論研究,促使課程理論多樣化
一是要形成共識,自上而下重視課程理論研究。二是要壯大和優化隊伍,既要有一支專門型的科研隊伍,又要有一支業余型的科研隊伍,充分發揮兩支隊伍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三是要積極開展成人高等教育課程的改革實驗,由點到面,逐步推廣,積累經驗和教訓,形成比較系統的思想和觀點,反過來又為成教課程的現代化服務。
7.注意處理好幾個關系
一是課程的學科屬性與職業技能的關系:既要反映學科、專業屬性,又要與相關職業技能緊密結合。二是以學為主與教師在課程建設、教學過程中的主要作用的關系:在整個教學過程要強調學生是主體,但在教的過程中,教師起主導作用。三是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與傳統教育手段使用的關系:能夠運用現代化技術的課程要盡量運用,對某些傳統課程、有特殊技能要求的要采用傳統教育方法。四是靈活教學與質量控制的關系:根據成人高等教育的特點和成人學習實際,應該采用靈活的教學形式,但從對教育、對社會負責的角度考慮,應該進行質量控制。
參考文獻:
[1]王殿祥,張彤.關于成人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理性思考[J].中國成人教育,2007,(22)101102.
[2]曾誠,李濤.成人高等教育課程的困境及理念創新[J].成人教育,2007,(09)5455.
【關鍵詞】 成人高等教育 教育資源 公益性 對策
教育是建構和重組生產力的產業,生產諸要素增長最快的部分是人力資本,而人力資本最重要的指標就是教育和就業率。成人教育因為其賦予億萬人知識與技能的重要功能,從而成為當前知識經濟產業鏈中的重要一環。本文對當前成人高等教育與經濟建設發展現狀的關系進行研究和探討,對于今后進一步深化成人高等教育改革,加快成人高等教育發展,從而主動適應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要求無疑將大有裨益。
一、當前成人高等教育發展現狀分析
1、公益性與資本尋利的沖突
從理論上看,《教育法》第53條規定:“國家建立以財政撥款為主,其他多種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為輔的體制,逐步增加對教育的投入,保證國家舉辦學校教育經費的穩定來源”。成人教育屬于缺乏利潤驅動機制的社會公益事業,全世界都缺乏運用市場機制舉辦成人教育而成功的范例。如果成人高等教育作為一項純公益性事業,那么在我國目前政府教育經費投入不足的今天,就必然產生成人高等教育公益性和辦學主體投資資本的尋利性之間的沖突。
而事實上,高等院校可以通過有效利用自己充沛的教育資源,開辟一條增收的渠道,彌補教育經費的不足。獨立設置成人高校則要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獲取投資回報。各地的成人高等教育收費都在不約而同地向全日制本科看齊,或者是以全日制本科的收費標準為參照系。而且就目前中國城鄉居民的收水平而論,一名成教學生一年的學費比英美發達國家高出4倍之多。同時,目前各家銀行開辦的貧困生無擔保助學貸款僅僅局限于全日制本科生,而數以千萬計的成人教育院校學生卻被打入了另冊,進一步加重了學生的負擔。
2、培養目標及結果與投資利益的沖突
就我國成人高等教育界而言,無論是解放后五十年代初成人高等教育事業的開拓者,還是改革開放后成人高等教育再一次騰飛的主要依托者,都是普通高等院校。因此成人高等教育從教材、教法和教學模式基本上是全日制本科大學的翻版,其主要價值導向定位于提升成人教育學員的理論素質,有一種濃重的學歷補償教育色彩,在成人高等教育的評價上也一直強調與普通高等教育同層次、同規格、同要求。這就從源頭上使得中國成人高等教育課程理論化,課程設置上,技術性課程同理論課程的比例一般為28,甚至更低。為了使教育初期的一批高技能人員提升理論素質,理論教育的確是當時的時代需求,也確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完成學歷補償教育后,在大學教育已成為大眾教育的今天,理論性的東西太多而技能性的東西又太少的課程設置,已經無法適應今天經濟建設對人才培訓培養的需要了,從而直接影響到成人教育畢業生實踐工作能力。另外,目前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達到17%,提前實現了2010年教育規劃目標,教育發達的地區更是已經達到20%,而高等教育資源中的核心資源――師資隊伍的發展滯后于高等教育的發展。成人教育尤其嚴峻,諸如師資隊伍的嚴重不足,管理隊伍的滯后,校舍、教育和實驗實習場所、運動場所、圖書等教育資源的不足等,這都極大制約了成人教育的發展。
另外,由于成人高等教育目前仍然是按照計劃經濟時代模式進行招生和培養,招生計劃由國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或省級行政主管部門確定。在教育作為地方市場經濟發展動力源之一的今天,成人高等教育招生高度計劃性,沒有能夠有效地改善當地的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要,也沒有能夠及時同當地的經濟建設掛鉤進行專業設置的科學化,必然與地方經濟市場化產生沖突,也就大大影響了地方政府和地方社區對成人教育投資的積極性。只有在成人教育提升地方人力資本檔次和實現就業效益最大化的情況下,地方政府才有可能積極參與。而中國成人教育多數是理論型的學歷教育,與地方政府的期望值反差太大,因而這個矛盾構成了當前中國成人教育的悖論。產生了近幾年成人高教教育報名人數不斷下降,地方政府對獨立設置成人高校投入逐年減少的情況。
3、“含金量”不足,公信力下降
成人教育經過近年來的高速發展和改革調整,特別是由秋季招生改為春季招生以后,報名人數逐年減少,形成了報名人數和計劃數“倒掛”的現象。僅就湖北省而言,2008年湖北省成人高校招生計劃內8.5萬人,而實際報名人數不到8.49萬。隨著“倒掛”現象的出現,為了保證生源數量,成人高等教育入學門檻越來越低,個別省份在總分450分的情況下,錄取分數線低至100分,大部分省份不超過200分。如此低的錄取分數毫無疑問降低了成人高等教育畢業文憑在公眾心目中的含金量,造成了成人教育的公信力嚴重縮水。同時,一方面,近年來的高等教育改革使某些教學質量較低的私立學院、二級學院,進入成人高等教育,形成了無序發展,惡性競爭;另一方面,新批辦的成人教育單位還存在教學管理混亂,教學內容簡單,教師授課淺嘗輒止等各種不規范現象,比如被中央電視臺曝光的中國某大學成教學院賣成教文憑一事,在社會輿論上引起極為不利的反應,使成人高等教育畢業生的社會聲譽下降,至此被一些人稱為“假的真文憑”。成人高等教育畢業文憑含金量的下降,已正成為事實。
二、成人高等教育發展模式探索
中國成人教育協會會長朱新均說:“在構建全民教育體系、終身教育體系和學習型社會中,成人教育大有作為。”因此,盡管目前成人教育存在諸多問題,只要認真研究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整合高等教育資源,遵循成人高等教育對象社會職業屬性、學習時間上的業余性、知識上要求實用性等特點,進行科學管理,成人高等教育一定會與經濟建設很好地接軌,也會贏得良好的社會信譽。
1、進一步明確成人高等教育和繼續教育的發展定位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進行,從2000年落實高等院校擴招政策開始,經過八年的發展,我國成人高等教育有了長足發展。據有關數據統計:2000年,我國普通本專科在校大學生為556萬人,2005年這一數字達到了1562萬人,5年間擴招了1006萬大學生。根據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到2010年普通本專科將達到2000萬人,將再擴招438萬人。根據“十一五”規劃綱要,截至2010年,新增勞動力受教育年限達到11年以上,從業人員中大專以上學歷的人員比例從現在的7%將增至10%左右。中國高等教育已從此前的“精英教育”模式進入了“大眾教育”模式。
為了適應普通高等教育的改革,成人教育和繼續教育的發展也迫切需要配合高等教育改革和社會需要及時轉變方向。學校自己要結合學校自身的定位、特色和學科優勢,科學合理地確定辦學類型、層次和專業,要把成人教育從原來的補償式全日制教育轉向在職人員,開展業余形式的高中后、大學后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培訓,大力開展社會各界人員的培訓工作,比如針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進行的繼續教育。
2、成人高等教育的教育模式由傳統的教育模式向遠程教育模式轉化
高校擴招后,在面臨教學資源緊張以及教師教學任務繁重的雙重壓力情況下,如何更好、更加充分地利用高校在科研領域的領導權威性、教學方法的特色以及優秀的教師資源等方面的優勢,進行有效地整合,從而服務于新形勢下的現代成人教育和繼續教育?
在現代現代信息技的發展,已形成了不受時間、地點和空間限制的網絡社會。高等學校可以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逐步將函授、夜大、短訓、自考和自學等傳統的教師面授型教育過渡到現代遠程教育,來實現人們更好地通過網絡來完成繼續教育學習的目的。如目前正在推廣的網絡遠程教育,就是結合現代信息技術,通過互聯網絡將教學資源進行科學合理合,從而實現遠程教學的一種教學形式。繼續教育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絡不受時間地點限制,在任何方便的時間、空間利用計算機來來學習相關課程的內容,同時可以與任課教師進行非實時地提問答疑交流活動,與教師產生互動;任課教師也可以省去到處奔走講授的精力,只需要做好一個精益的媒體課件,將自己的講課內容錄制到到電腦中,并附以相關學習材料,就可以將自己的教學內容教授給全國各地的學生。此外,教師還可以不受時間限制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對學生進行學習情況的測試,進行電子閱卷評分。通過這一步驟,可以幫助學生自己了解掌握知識的程度,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知識點。網絡教育不僅把教師從課堂中解放了出來,而且還提高了教學的管理效率,節約了一定的教學管理成本。
我們按照建設學習型社會和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的要求,借助現代科學技術電子信息高度發展平臺,充分認識發展成人高等教育和繼續教育的重要性,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貫徹“積極發展、規范管理、提高服務、改革創新”的方針,正確處理好規模、質量、結構和效益的關系,把成人高等教育和繼續教育納入學校的總體發展規劃,統籌管理,協調發展,更好地為社會發展和地方經濟建設提供好的知識型后援服務。
3、深化改革,遵循成人教育市場規律,以經濟建設需求為導向發展成人高等教育
與傳統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對象不同,今后的繼續教育對象將更多地是面對具有一定的社會職業,學習時間有限,以業余、函授和網絡教育等學習形式為主的學習者,他們學習的目的是為了適應生存,提高生存質量和提高專業技術技能為主。因此今后教育內容的價值取向也將有所不同,將更加突出實用性、針對性、技能性、專業性,更注重在崗和轉崗技能需求,強調因材施教、按需施教。未來繼續高等教育在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中,應注意以下方面:一是依據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設置成人高等教育的專業,制定成人高等教育專業的全程教學計劃;二是遵循繼續教育規律,提供適合成人學習形式和學習內容,建立適合于成人業余學習的人才培養模式及教學管理制度,推進彈性學制和學分制;三是學校要加大教學投入,加強優質教學資源、教師和管理隊伍的建設;四是政府要淡化對繼續教育辦學環節的指令性控制,讓市場這個無形的手來調控招生培養的量和層次,使繼續教育與地方經濟建設社會的步伐相吻合,更好地為社會發展和地方經濟建設提供好的知識型后援服務。
4、加強領導,切實做好成人高等教育和繼續教育的穩定工作,加強科學化管理,重塑成人高等教育的社會公信度
今后,我們應該繼續進行科學管理,提高成人高等教育的公信度,實現成人高等教育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樹立人本管理,擇優決策觀念,建立人才培養多方案管理模式,即多角度、多因素地分析比較眾多人才培養方案,然后擇優。同時還要從學生和教育實際出發組織教與學的活動,一切從人出發,以人為根本,注重對人積極性的調動。這里的人,一方面是指成人高等教育的學習者,針對不同的人群提供有針對性的教育服務內容,以及服務方式;另一方面是指成人高等教育的教育者,在當前高等教育資源緊缺的情況下,以教師為本,圍繞教師所見的知識領域開發成人高等教育的課程。
總之,成人高等教育管理工作者,只要在管理中做到依法辦學,健全制度,應用科學管理理念和現代化管理工具,進行成人高等教育管理,就一定能夠實現成人高等教育與地方經濟高效對接,并使成人高等教育走上持續健康的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 嵇小怡:高等教育服務顧客滿意度測評方法研究[J].教育與職業,2004(30).
[2] 李蘇倫:當前成人專升本教育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5(2).
[3] 李蘇倫:成人高教改革的動向和趨勢[J].成人教育學刊,2001(5).
論文摘要:成人高等教育為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做出了較大貢獻, 為國家建設培養了大批建設人才。但隨著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全民素質的提高,成人高等教育又出現許多新問題,如質量下降,教育內容、教育手段落后、專業設置不合理等問題。要解決好這些問題,就要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建立有效的機制,采用科學的方法與手段,建立一個開放、有序、高效的成人高等教育體系,加快學習型社會的建設,促進成人高等教育的穩定、健康、持續發展。
成人高等教育是現代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普通高等教育的一個必要補充。大力發展成人高等教育是構建終身教育體系、邁向學習型社會、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隨著我國經濟體制和教育體制的改革,成人教育受到了沖擊和挑戰,因為普通高等教育的規模在日漸擴大,職業教育的發展如火如荼, 成人高等教育夾在普通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中間生存困難。而我國成人高等教育的自身發展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生源出現了嚴重危機,成人高等教育的定位不夠明晰,社會信譽度有所下降。因此,成人高等教育要想健康有序地發展, 必須進行系統的改革,更新觀念,改革創新,增強活力,才能建立與現代市場經濟體系相適應的成人高等教育體系,走出成人高等教育的辦學困境,在激烈的教育市場競爭中生存和發展下去。本文將從目前成人高等教育發展存在的問題入手,分析成人高等教育擺脫困境的策略。
1成人高等教育存在的問題
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穩步推進,我國成人高等教育在發展過程中積累下來的問題也越來越多,一些基本性矛盾開始制約著成人高等教育的進一步發展,成人高等教育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1生源萎縮、學生質量下降。由于普通高校擴招,高考錄取率大幅度提高,使得原先不能上普通高校只能就讀成人教育的學生,獲得了上普通高校學習的機會;而且未被當年高考錄取的應屆高中畢業生一部分人會復讀重考;部分考生為了保險起見,成人高考和普招高考同時報名,被成人高等教育院校和普通高等教育院校同時錄取后,大多放棄成人高等教育,而選擇普通高校,導致成人高校報到率比以往降低。高校擴招正好使成人教育失去了這部分生源。當學校為完成招生計劃而尋找生源時,其只能把選擇的目光降低,從而造成生源質量下降。生源質量下降給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帶來了一系列消極的后效應,使得成人教育的難度加大,教育質量下降,學校聲譽受到沖擊,成人高校學生畢業后競爭力不強,單憑一張成人高等教育的文憑而無實際能力很難敲開用人單位的大門。與此同時成人高校的畢業生就業管理跟不上,缺乏對畢業生的就業指導,致使成人高等教育畢業生無法與普通院校畢業生相抗衡。
1.2成人高等教育的課程設置缺乏成人教育應有的特色。目前,我國大多數的成人高等教育院校仍然沒有擺脫普通高等教育的影響,成人高等教育的課程設計基本上都由教育部統一進行,而且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的教材編寫通常由同一批人組成,這使得成人高等教育的課程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普通高校課程的簡化版。甚至在招生、課程設置以及教育模式等諸多方面還一味向普通高等教育看齊,課程結構單一,知識劃分過細。同時,由于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成人教育在課程設置和內容的選定上存在著一些問題,我國成人高等教育課程的內容重理論輕應用,教學組織呆板,教學方法單一,課程體系缺乏綜合性和整體性,不能及時反映當代科技發展、學科發展的新動態,忽視了成人的工作經驗和解決工作中實際問題的需求,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成人學習的興趣和動機。
1.3我國成人高等教育目標缺乏可操作性。我國成人高等教育仍然沒有擺脫普通高等教育的影響,由于教育對象的特殊性,使得成人高等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相比具有很多獨特之處,若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教育策略與目標,顯然違反了因材施教的原則,也不能體現“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思想。成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缺乏特色教育,目標籠統,并且沒有具體實施方案與之配套,難于落實到位,更缺乏監督、檢查等相應的管理制度,對適應成人學習的特點,充分挖掘成人的潛力及優勢,調動成人學員的積極性是非常不利的,這使得我國的成人高等教育改革進展緩慢,缺乏應有的活力。
1.4成人高等教育自身的管理機制不健全。目前成人高考招生工作處于一種相對混亂的狀況,許多師資?辦學資質等都未經過嚴格審查的學校充斥于成人高等教育市場,造成成人高等教育質量的參差不齊,給考生的報考選擇造成困難?成人教育領域秩序比較亂,一些成人教育機構把招生作為一種謀利的手段,只重創收輕管理?重招生輕教學,不愿意在師資、管理上進行投入,內部管理漏洞百出,導致成人教育質量有所下降,成人高等教育文憑不被認可?企業不認可,學生就業難,也造成了成考含金量和美譽度下降,生源自然成問題,導致成人教育質量有所下降。
1.5政府責任不明確,辦學規范性尚待加強。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以來,政府在成人高等教育領域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如創新辦學模式、優化課程結構、改革成本分擔機制等。這些措施在短期促進了成人高等教育規模的擴張,但是,依然存在政府責任不明確的問題。例如,政府在降低投入力度之后對成人高等教育的有效扶持;對成人高校的辦學行為的監管;沒有在發揮成人高校辦學自主權的同時建立起相應的約束機制。這些問題直接導致成人高等教育辦學規范性不足,既不利于成人高等教育辦學質量的提高,也對其健康、可持續發展帶來消極影響。
1.6成人高等教育的招生政策缺乏變通性。我國的成人高等教育的招生管理機制還未從根本上轉變為適應市場經濟的招生管理機制,招生政策均由國家統一制定,政府干預過于集中,。這就容易造成招生與市場需求脫節,預定的招生計劃即與實際招生數出入很大,也無法用市場手段去調節。由于被捆住手腳,成人高校不能成為實際辦學主體,沒有自主招生權,缺乏辦學積極性,容易對政府形成依賴性,不能積極主動適應社會發展和招生市場的需求,缺乏競爭意識和質量意識,很難適應社會發展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也難以滿足學生的求學需要。
2成人高等教育持續發展的應對策略
要使我國的成人高等教育走出發展瓶頸,就要真正理解現代成人高等教育的進一步開放的意義,成人高等教育必須具備與改革相適應的新觀念、新思想,從思想認識上、管理制度上沖破傳統觀念的束縛,通過成人高等教育的一系列調整與轉型,積極為區域經濟發展服務,推動成人高等教育走出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
2.1明確政府職能。實現我國成人高等教育最大限度的公平之關鍵是要明確政府的責任,政府應當而且必須成為公平發展成人高等教育的保證者,在政策上傾向那些現代教育技術水平高、教學質量好的學校,限制那些條件差的學校的招生人數,避免剛性招生計劃“一刀切”帶來的不公平性。在招生機制上,由剛性的招生計劃向柔性的招生計劃轉變,并最終取消剛性原則,放寬學員入學資格,鼓勵在職人員邊工作邊學習,采取“寬進嚴出”而不是現在函授等的“嚴進寬出”。同時,建立科學、公平、客觀的成人高等教育評估制度和評估體系。政府必須轉變職能,不要過多地干預,要把宏觀調控的重點從直接調控為主轉到經濟調控為主上來,把經濟調節的重點從具體管理項目、資金轉到為投資和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上來。認真做好綜合協調,規劃編制、政策制定、監管服務等方面的工作,減少對具體項目和事務的審批,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中長期規劃的研究、編制、銜接、平衡和監測評估上面,統籌協調當前與長遠的關系,注重解決關系一些長期發展的根本性問題。成人高等教育計劃的編制、招生、教學、畢業、收費、評估等工作,應由舉辦者根據自己所處的環境、社會需要、發展要求自主地進行。
2.2明確成人高等教育的基本內涵和任務。在知識經濟時代,中國要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增長其中重要的一項措施就是必須依靠大規模和高層次的人才培養,把傳統成人職業教育轉換為全社會成年人的終身教育,把終身教育納入國家教育體系之中。成人教育是由傳統的學校教育向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發展的一種新型的教育制度,是在傳統的學校教育之外,對全體國民的素質進行不斷的提高和發展的廣泛教育途徑,其形式、層次可以多種多樣,其內容可以無所不包。因此,成人高等教育在培養目標上,要更突出實用性、針對性、技能性,更注重在崗和轉崗技能需求,強調因材施教、按需施教。可采用函授、夜大、脫產、短訓、網絡、自考和自學等多種學習形式。在我國普通高校不斷擴招、高等教育跨越式發展的形勢下,成人高等教育必須根據自身特點,為成人的學習服務,為成人學習者的需要服務,實行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并重的方針。傳統的學歷教育和職業培訓已不能滿足當今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我國的成人高等教育必須轉變為以成年人為主體的終身教育觀念。
2.3加強成人高等教育院校的內部管理體制。要把加強成人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納入學校領導的重要議事日程,理順辦學體制,完善管理機制,設立專門機構統一歸口管理成人高等教育工作。要根據成人高等教育的特點,建立健全教育教學管理規章制度,重點加強對招生、教學、考試、學籍、學歷證書發放、收費等的管理,規范辦學行為。各成人高等學校必須解放思想,在保持原來的管理經驗的同時,向普通高等學校學習,并大量借鑒運用國外社會辦學的經驗。一方面加大內部的革新挖掘,進行教育教學方式方法、教師管理、學生管理、人事制度、后勤服務制度等全方位的改革,特別是改革人事制度和學生管理制度,充分利用現有條件,弘揚優勢,取長補短,在現代教育環境下給自己重新定位。一定要進行專業調整和課程改革,切實建設起符合教育發展趨勢和自身真實情況的學科專業和課程體系。成人高等教育面臨轉型,教育教學改革勢在必行;加強成人高等教育全方位管理,打造成人高等教育的品牌。
2.4加強專業設置和課程體系建設。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是靈活設置專業方向,確定人才培養知識能力、素質結構的重要工作。專業設置要結合職業和崗位的實際需要,以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的第一線需要的應用型人才為宗旨。課程設置應從職業崗位的知識和能力入手,應本著“專業為技能服務”和“理論教學以夠用為度”的原則建立課程體系。理論課程以夠用為標準,增加實踐教學環節,強化職業型和技能型,突出能力培養,培養學員的實際操作技能和實際應用能力。要不斷地根據社會、職場和學習者的需求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優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使學員能夠根據新時期社會對人才培養和人才素質提出的新要求以及自己的社會需要、就業需要、個人發展需要選擇課程,重新組合自己的知識結構,達到學以致用、學而有用的目的。摒棄陳舊課程觀念,建立科學的、可持續發展的課程體系。在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改革上,要突破課程結構單一、教學內容陳舊的模式,樹立厚基礎、寬口徑、重實踐、強技能的教學觀念,設置綜合性課程,在教學內容上盡可能反映出學科發展前沿動態的內容,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打下基礎。
2.5深化教學改革,建立質量保障體系。為確保成人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學質量,教育行政部門應盡快建立一套適合成人高等教育發展要求,體現成人教育特點,有利于促進高校創建成人高等教育品牌和特色,提高成人教育質量的質量評估體系,定期開展成人高等教育的質量檢查或評估,要形成科學的管理體系,必須依據一套適用于規范成人教學過程各環節的教學管理制度。成人教育學院應根據教育部有關規定,結合學院自身發展的實際需要,制定規范教學管理的規章制度,涵蓋脫產、夜大、函授、自考等各類辦學形式的招生、學籍、課堂教學、考試考核、畢業、學位等諸多方面,保障教學秩序的穩定,促進教學質量提高。同時,成人高校必須根據教育對象和教育資源的特點和優勢,樹立市場意識、社會需求意識,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大力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的應用技能,定期對學院的教學、管理工作進行檢查評估,督促其加強管理,提高教育質量,以質量和特色求得生存和發展。如聘請具有豐富教學經驗、有較強分析管理能力的專家教授和教學管理專家擔任督導員,確保其卓有成效地開展工作。
2.6改革成人教育招生制度。加速成人高等教育辦學體制改革的過程,促進成人高校招生多元化。打破成人高教“國有政辦”的格局,開放成人高教市場,推進多種所有制辦學。議放開招生條件具有高中學歷或同等學歷的人就可以進人成人高校學習,不拘泥于固定的學習年限,對無法堅持學習的學生,允許中途離校,一旦想回校繼續學習時,入學時問、學習形式、學習專業、課程安排根據學生意愿自主選擇。逐步實行注冊入學制度,只要具有前一層次的學歷,就可以報名注冊參加下一高層次的學習。由考試入學向注冊入學轉變是成人高等教育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內在需要,也是社會對成人高等教育發展的客觀要求。實行開放性招生,由考試選拔入學制度向注冊入學制度轉變,是大力發展成人教育,提高勞動者素質、振興經濟的必由之路,對于推動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保障公民受教育權的實現,提高勞動者素質,有極其重要的現實作用。
2.7進行遠程教育發展研究。在競爭激烈的知識社會,人們需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對教育的需求、要求明顯提高。而傳統的教育,從教育理念、教育資源、教育內容、教育環境、教育方式等都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接受教育人群的學習的需要。隨著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現代遠程教育、網絡教育應運而生,并受到越來越多的學習者的歡迎,尤其受到存在求學障礙的成人學習者的青睞。現代遠程教育、網絡教育以其自身明顯的特點和優勢, 為我國的成人教育開辟出一個新的天地,成為成人教育、成人學習的最佳形式。成人高等教育要以遠程教育網絡為依托,深入研究自身的目標定位、專業課程規劃、網絡技術開放和整合、教育教學和考試管理、遠程教育政策等內容,結合知識經濟信息化、快捷化的特點,充分利用現代的信息傳媒技術,以電子技術、多媒體、計算機網絡等實現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形成覆蓋全國城鄉的開放教育系統,為各類社會成員提供多層次、多樣化的教育服務。現代遠程教育和網絡高等教育將實現跨越時空的教育資源共享,不斷擴大社會成員接受教育的機會,并成為成人教育的主要構成部分。
總之,我國成人高等教育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轉變辦學觀念,準確定位,積極創新,利用成人高等教育具有的靈活性、適應性和針對性特點,為建立終身教育體系、構建學習型社會提供動力。成人高等教育只要吸取以往有益的經驗,繼續努力實現從注重數量發展到注重質量、效益提高的轉變,堅持把改革和創新作為自己尋求機遇、獲得發展的永不枯竭的動力源泉,就一定能夠建立起一個開放、靈活、高效的成人高等教育體制,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劉峰,史志勝.知識經濟與成人高等教育的創新.繼續教育研究.2007,6.
【關鍵詞】 醫用高等數學; 問題; 對策
隨著醫學科學的訊速發展,數學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醫學研究。醫學科學數量化研究在不斷深入,在醫學數字化、信息化的背景下,對醫學生的能力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醫學院校的高等數學課程沒有進行與時俱進的改革,依然存在著諸多問題,滿足不了醫學科學發展的要求。因此樹立現代教學觀念,研究醫用高等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尋求相應的對策,改進醫用高等數學教學,提高醫學生的數學素質是值得醫學院校和高等數學教師深入研究的課題。
1 從課程設置的層面
1.1 問題
雖然在醫學院校普遍開設了醫用高等數學課程,但校方在制定教學計劃時下達的教學時數普遍過少,在30~50學時的居多。總的格局是只在新生第一學期開設且只一門醫用高等數學課程(大多是只完成微積分學)。教學時數少且學習期限短,造成醫學生數學基本功底膚淺、知識面窄、缺乏后繼學習能力、不會用數學工具解決醫學問題,從而影響將來醫學科研工作的開展。
1.2 對策
隨著醫學研究數字化進程的加快,在醫學高等教育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就要重新審視高等數學課程的地位和作用,從醫學人才培養目標的高度來認識、以教師配備和課程設置為先導、結合新的目標定位對原來的教學計劃進行修改,切實保障醫學人才培養對高等數學教學的需要,發揮其在培養和造就醫學高層人才中應用的作用。
2 從教師層面
2.1 問題
把醫用高等數學課當成普通數學課來上,是醫用高等數學的教學現狀。一方面是在醫學院校從事數學教學的教師,是數學專業出身,課堂教學中關注數學知識的系統性和嚴謹性,對于利用數學工具解決醫學方面實際問題,只是在每個單元的最后介紹幾個醫學例題而已,并沒有真正把“醫用”提到應有的高度,造成數學與醫學二層皮,沒有達到醫學與數學的整合,“醫用高等數學”失去了“醫用”之意。另一方面是醫學院校的數學教師因師生比配置不足,因此教學工作量超大,處于上大合班課、批改大量學生課外作業和考試卷的教學工作狀態, 同時醫用數學教師也受高校對教師科研上的要求的制約,也要完成學校下達的科研論文任務,在時間和精力有限的情況下,醫用高等數學任課教師也只能選擇自己的本專業來搞科研,沒有格外的精力投入到醫學數學相結合的研究中。 再一方面就是醫用高等數學的任課教師并不是相對固定的,在綜合性院校里醫用高等數學的任課教師都是數學系的老師,醫用高等數學課作為公共基礎課排課一般都是隨意和輪換的,所以醫用高等數學自然與其它非數學專業的高等數學一樣不被專門研究,更不會把數學課與醫學專業培養目標結合起來。
2.2 對策
醫用高等數學課程任課教師逐步實現專門化和雙學位制。醫學院校配備數量充足的數學教師隊伍,對年輕且有志于專門從事醫用高等數學教學的教師有計劃的減輕其教學任務,留時間讓老師跟隨本校醫學專業本科生修習夠第二學位要求的醫學專業學分,按學分給付薪酬,且達到要求者授予學歷證或學位證,在晉升職稱或崗位考核中給予優先。培養一批有醫學學歷的數學教師,具有醫學與數學交叉學科、數學邊緣學科的知識,主要從事醫用高等數學的教學和開展醫學與數學的教學研究,輔助醫用高等數學系列課程設置和教學計劃的制定。
醫用高等數學的任課教師也要本著“教到老,學到老”的為師原則。有意識的積累和查閱醫學數學的文獻資料、合作參與一些醫學科研活動,增加與醫學工作者的互相交流,致力于改善純數學理論的單一授課模式,向醫學實際應用的教學模式轉化。醫學與數學的真正融會貫通,主導在教師,要求教師自身綜合知識和能力不斷提高。需要教師“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和點點滴滴的積累;需要教師在教學語言的組織中刻意追求用醫學現象來說明和解釋數學。例如用心率衰竭的發病機制來解釋極限概念,在量變的積累和質變的飛躍這個對立統一的辯證法指導下,給學生描述“在一天天,一日日肌體從完全代償、不完全代償到失代償的代償功能逐漸減退的量變過程中,總有那么一天,總有那么一個時刻,產生質變達到極限發生心率衰竭”。讓學生從醫學現象中體會極限所蘊含的精深的思想方法。
3 從教材和教學內容層面
3.1 問題
首先,醫類專業的高等數學課程沒有象工科專業的高等數學課程一樣,有得到普遍認可、廣泛使用的教材(如目前工科普遍使用的同濟大學高等數學教材)。其次,大部分醫用高等數學教材只包括微積分、常微分方程初步、概率統計初步和線性代數,現代數學的很多有意義的分支內容沒有涉及,如模糊數學與診斷、運籌學、最優化和決策論等。而隨著醫學的數學化和醫學模式的轉變以及未來醫學的發展,對數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學生對現代數學的內容一無所知,在醫學生將來從事醫療和醫學科研工作中將因數學底蘊的欠缺而受到限制。
3.2 對策
各醫學院校聯合起來,分工合作,編寫“醫用高等數學實用教程”,分為必修冊和選修冊。必修冊的內容范圍在張選群主編的醫科高等數學[1]的基礎上增加級數。但在各章節難度系數上以工具性數學[2]為原則,注意深度與廣度的合理性,注重基礎內容的教學,減少定量的嚴格的定理證明;在概念闡述上要注意經典內容與現代內容的結合,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介紹和數學模型的提煉;在舉例說明和例題及習題選取上突出醫科數學的特色,注意加強數學與生物醫學的聯系,體現生命科學模型的教學[3]。必修冊的內容可以根據不同專業特點以微積分+X來選擇。選修冊介紹醫用模糊數學、生物數學模型、數學實驗等。選修冊的各門學科盡可能多介紹一些當前數學前沿的知識,以廣度優先為原則,以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為目標,讓學生多了解一些數學知識和相關的應用,給學生構建一個知識脈絡線索,當學生在未來的醫療工作實踐中需要應用某些數學知識時,再進行深入研究。
轉貼于
4 從課堂教學層面
4.1 問題
目前醫用高等數學大多采用以教師講授為主體的單向型、封閉性的傳統課堂教學方式。教學內容陳舊,沒有體現現代數學的觀點和方法、沒有突出醫用數學的特色;教學方法保守,仍然是滿堂灌、注入式的教學模式。使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缺乏探索和思考的熱情,結果是不懂數學為何、不明為何學習數學、不知數學對醫學何為,嚴重制約了醫學生數學能力的形成和后續專業能力的發展,滿足不了醫學發展對學生的要求。
4.2 對策
醫學生在校學習時間有限,不可能把將來要用的數學知識全部掌握,醫用高等數學的教學目標是奠定工具性數學的基礎、開啟運用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使醫學生學會學習數學、獲得在數學大廈里 “尋寶”的能力。
醫用高等數學的教學內容仍要以微積分為主干,以線性代數和概率論為左右翼,多渠道分時段有選擇地向現代數學方向擴展。采用班級授課和課外學習小組雙軌并行的辦法。班級授課不宜采用大合班,最多一個教學班不超過90人;教學計劃中一定比例的教學內容安排在課外學習小組自學完成。教學中貫徹自主學習的教學原則、建立主體發展教學方式,將啟發式、研討式、討論式的教學方式和問題教學法、seminar教學法等引入課堂,確保醫用高等數學的學習打破傳統的被動式,向積極主動的自主學習轉變。其它現代數學類課程采用選修、選學(自學性質的)、系列講座相結合的辦法。自主學習模式下,將有利于夯實微積分主干部分之基礎;主動學習氛圍中,引導大部分學生有興趣探索現代數學的方法;探究式學習的積累,培養醫學生自學數學的信心和終身學習數學的能力,讓有限的數學課堂延伸到課外,延伸到醫療工作實踐中。
【參考文獻】
1 張選群.醫科高等數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
2 蕭樹鐵.面向21世紀大學數學教育改革的探討(續三).高等數學研究,2001,4(2):6~10.
3 張雙德. 生物醫學的數學化及醫科數學教育的改革.工科數學,2002,8(3): 55~59.
4 馬建忠,張澤寶.關于高等醫學教育中的數學教育模式的研究. 數理醫藥學雜志,2000,13(5):477~478.
5 陳立儉.《醫學數學》教學方法探索 .長春醫學,2007,5(2):56~58.
[關鍵詞] 高等學校 繼續教育 持續發展 問題對策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繼續教育是面向學校教育之后所有社會成員的教育活動,特別是成人教育活動,是終身學習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包括學歷繼續教育和非學歷繼續教育。同時提出要“加快發展繼續教育”,“建立健全繼續教育體制機制”,“構建靈活開放的終身教育體系”,基本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
大力發展非學歷繼續教育,穩步發展學歷繼續教育,實現高等學校繼續教育的持續發展,本文從哲學聯系的觀點出發,樹立全局觀念,正確處理整體與局部的聯系,即從繼續教育整體出發,充分考慮學歷繼續教育和非學歷繼續教育的局部功能,尋求最優目標,使繼續教育的整體功能得到最大發揮;同時,研究任何事物的發展都要堅持哲學發展的觀點,把繼續教育看成一個變化發展的過程,明確繼續教育所處的階段和地位,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探索我國繼續教育持續發展的進程,實現遼寧省高等學校繼續教育持續發展和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全面振興,為國家建設培養大批多層次、專業化的應用型人才。
一、我國高等學校繼續教育發展的現狀
我國高等學校繼續教育在5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由建國初期的函授、夜大形式,后的自學考試形式,到改革開放后的現代遠程教育、高級研修班、進修班、學歷培訓班等各種繼續教育形式。尤其是近10年,成人學歷繼續教育穩步發展,新興網絡遠程教育成為學歷繼續教育發展的新趨勢。非學歷繼續教育在全國高等學校開始受到重視,各大高等學校紛紛成立了繼續教育學院。但是,大多數高等學校繼續教育學院的工作重心仍然是成人學歷繼續教育,非學歷繼續教育處于發展初期。可見,研究和探討我國高等學校繼續教育如何科學規范、可持續發展成為目前擺在大家面前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
二、我國高等學校繼續教育持續發展存在的問題解析
(一)成人學歷繼續教育存在的問題
1. 行政限制過細,不利于成人學歷繼續教育的健康發展
成人教育招生計劃由省教育廳具體劃撥報教育部審批通過執行。由于招生計劃有限,在實際招生錄取過程中有的高校合格生源過多,不得不提高錄取分數線。有的學校合格生源不足,為了完成招生計劃,只能破格招收線下考生。結果造成錄取的成人學生水平參差不齊,變向降低了成人生源質量,影響成人教育的培養水平。
2.專業方向、課程設置與社會需求脫節
成人教育的專業設置、教學大綱、課程內容過于陳舊和呆板。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開設的專業沒有根據社會發展和需求進行調整和整合,仍然將所有專業鋪開進行招生,致使有的專業錄取人數極少,達不到開班要求,造成授課成本較大,管理松散,教學時數偏低等現象。同時,即便是學校高成本培養出來的成人學生,因不符合社會需求,也面臨就業困難。
3.學籍檔案管理缺乏科學規范性
學籍管理不規范,報到注冊、在學期間,甚至畢業前夕各階段出現休、復、轉、退等學籍變動的情況,加大了學籍管理的工作量和工作難度,不利于學籍檔案的規范管理。另外,由于成人函授教育地點分散的特點,發生部分站點不能及時對成人學生的教學檔案進行搜集、整理和報送,出現個別學生檔案材料不全或丟失現象。
4.對函授站的監管機制不健全
由于函授站分撒在全國各地,各高校繼續教育學院因工作量大、管理人員有限等原因,必然會出現對函授站的監督和管理工作不到位,甚至,個別函授站出現只招生不教學的違規情況,無法保證成人教育的培養質量,對學校的聲譽也產生了極為不利的負面影響。
(二)非學歷繼續教育存在的問題
1.沒有真正實現非學歷繼續教育的統一歸口管理
我國大多數高等學校均成立了繼續教育學院,名義上作為學校的職能部門統一管理全校繼續教育工作。實際運行當中處于校內多個部門同時組織各級各類培訓的無序狀態,形成參與部門繁多,層次五花八門,水平參差不齊,管理不規范,質量難以保證,各培訓部門之間難以協調,學校優勢資源得不到有效、合理、充分的利用。
2.培訓特色不鮮明,培訓類別及模式單一
非學歷繼續教育思路不清晰,特色不鮮明,優勢不明顯,沒有系統的規劃和方案,過于注重短期利益,缺乏應有的市場意識和競爭意識,培訓類別單一,層次低端,模式落后。由于高等學校的主客觀條件的局限,在競爭激烈的培訓市場當中,與專業的、經驗豐富的社會培訓機構相比明顯處于競爭劣勢地位,甚至相當一部分高校的培訓項目多年來靠一些老關系勉強維持。
3.培訓成果沒有暢通的互認與銜接渠道
目前,我國不同高等學校之間、學歷繼續教育和非學歷繼續教育的之間的學分積累與互認、各類繼續教育的成果與晉職晉級、資格證書、學歷證書等的認證政策不銜接,培訓的成果沒有相關政策給予支持,缺乏應有的、實質性的繼續教育成果的互認與銜接渠道。
4.激勵與約束機制不健全
我國多數高等學校尚未建立一套相對完善的非學歷繼續教育管理制度,普遍缺乏市場開發及營銷的觀念和能力。同時,非學歷繼續教育的配套政策不健全,缺乏科學規范的激勵機制、約束機制及風險機制,也使得繼續教育可持續發展難以保障。
三、我國高等學校繼續教育持續發展的對策
(一)學歷繼續教育持續發展的對策
1.按市場需求靈活確定成人教育招生規模
筆者建議上級行政部門應放寬招生計劃的審批權限,根據當年成人教育學生上線合格生實際情況,按照市場需求,結合學校自身的學科優勢與辦學條件,靈活確定各學校的招生規模,使達到國家錄取分數線的成人教育考生能夠就讀自己理想的高校。
2.改革與創新成人教育的培養模式
高等學校根據成人教育的特點,按照社會需求對專業設置進行整合,改變傳統的學歷繼續教育培養模式,勇于創新,以能力培養為導向,制定成人教育的培養計劃,為社會培養更多高層次、應用性的復合型人才。教學內容應與社會技能考核大綱接軌,使成人學生學習專業課程后,能夠直接參加職業資格和技能等級考核,實現學歷、學位與資格證書的有效銜接。
3.規范成人教育的學籍檔案管理
高等學校應根據教育部成人高等教育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的要求加強對成人學歷學生的學籍檔案管理,按照評估要求制定全新的成人教育的管理標準和規章制度,按照社會發展的要求制定成人教育學生管理規定和教學管理規定,加強成人學籍管理、日常管理、教學檔案管理,保證成人教育學籍檔案管理規范化、科學化。
4.加強函授站的監督和管理,保證成人教育培養質量
加強函授站的檢查與評估,健全保障和監督機制。成立成人教育教學督導團對成人學生的教學情況進行監督與指導。每學期派工作人員到各函授站檢查工作,并定期評選優秀函授站及優秀函授工作者,形成良性互動,以質量求生存、求發展,建立一整套科學規范的激勵與約束機制和質量評估與保障體系。
(二)非學歷繼續教育持續發展的對策
1.實現非學歷繼續教育工作實質性的統一歸口管理
各高等學校應對繼續教育工作在成立專門的繼續教育學院的基礎上,真正賦予繼續教育學院統一行使非學歷繼續教育培訓的管理權限。我們建議高等學校要賦予繼續教育學院強有力的資源掌控、支配與整合的能力,對繼續教育辦學環境給予極大支持。
2.突出特色,樹立品牌,開展靈活多樣的非學歷繼續教育
從本校的學科、人才優勢出發,講究誠信服務,創新發展符合自身特色和發展空間的品牌培訓項目。做好市場定位,將學校特色和市場需求緊密結合,利用靈活的培訓形式和高科技的培訓手段,針對不同的人群,不斷推出靈活多樣的具有針對性和應用性的高、低端培訓,積極創建各級各類個性化、定單式培訓項目。
3.建立學習成果認證、積累和轉換制度
國家和政府應出臺切實可行的政策及配套制度,成立繼續教育學習成果認證委員會,研究建立各類繼續教育學習成果認證,學分積累和轉換的“學分銀行”制度,有計劃、分步驟的推進不同類型繼續教育間的學分積累與轉換。高等學校可先從本校的學歷與非學歷之間的互認開始嘗試,然后再發展到校際之間,最后發展到全國,最終實現繼續教育成果的互認與銜接。
4.建立激勵、約束機制,樹立項目風險意識
非學歷繼續教育的激勵機制主要包括項目經理人、高校管理人員和教師隊伍和學習者的各級各類激勵政策,目的是為了保證品牌項目的啟動、運行與圓滿收官。建議成立第三方機構或者建立高等學校聯盟對繼續教育項目進行監督和管理。樹立風險意識,制定相應的發生風險的預案解決策略,確保效益最大化的同時,將風險指數降至最低。
要實現向人力資源強國邁進的目標,我國高等學校繼續教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適應國家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需要,正確把握繼續教育整體和局部的聯系,發揮學歷繼續教育和非學歷繼續教育的局部功能,最終實現終身教育體系和學習型社會。只有把握繼續教育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根據國家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和人才發展規劃綱要,科學確定繼續教育的辦學定位,創新繼續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才能不斷推進繼續教育的改革,不斷提高繼續教育的辦學質量,使我國高等學校繼續教育協調、有序、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
[2] 教育部《關于加快發展繼續教育的若干意見(征求意見稿)》.
[3] 嚴繼昌.實現我國繼續教育發展戰略目標的八點建設性意見[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1,(5).
[4] 李曉雯.高職院校非學歷教育困境之芻議[J].繼續教育,2011,(12).
作者簡介:
李宏娟,女,碩士,遼寧大學成人/繼續教育學院,副研究員,研究方向:管理學,教育管理。
王麗娟,女,碩士,遼寧大學成人/繼續教育學院,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管理學,教育管理。
劉娜,女,學士,遼寧大學成人/繼續教育學院,研究實習員,研究方向:管理學,教育管理。
關鍵詞:高等教育 質量評價體系 內涵特點問題及對策
一、高等教育質量評價體系的內涵
高等教育的質量是一個多層面的概念,依據不同的評價標準和側重點有不同的含義表述,但其核心則主要體現在人才培養、教學、管理和文化等方面。高等教育的質量就是人的質量、事的質量、制度的質量、文化的質量,這就是高等教育質量的全部內涵。所以若要對高等教育的質量進行評價,就要從這幾個方面進行。高等教育的飛速發展已經使高等教育的現狀不同于以前,而與之相關的質量評價體系卻不能與之完好地協調,長此以往就會產生一系列的問題,阻礙高等教育的進一步發展。所以我們有必要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
根據1994年國際標準IS08402中質量定義理解,教育質量應當是“教育滿足受教育者發展需要并實現特定社會目的的能力和屬性”。《21世紀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動宣言》指出:高等教育的質量是一個多層次的概念,應考慮多樣性和避免用一個統一的尺度來衡量高等教育質量。高等教育質量的多層次形成,除了高等教育越來越多樣化以外,還有滿足人民群眾教育需要的目的。《教育評價辭典》認為教育質量是“學生的學業成就水平和學生所在學校所獲得的知識、技能及態度為其離開學校以后適應社會的程度”。《教育大辭典》的解釋:“教育質量是對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優劣的評價。……最終體現在培養對象的質量上。”這種解釋突出了質量對教育水平、教育效果的衡量,并體現在培養對象上。
無論哪種解釋,無一例外地都是以教育的產品――學生為出發點,所以高等教育評價體系自然也是以學生為中心建立的一套涵蓋多方評價主體的評價體系。
二、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時期質量評價體系的特點
我國自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新一輪高等教育改革以來,高等教育規模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步入了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社會對高等教育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高校自身的質量意識明顯增強,有關質量保障的研究迅速被提出,以質量保障為目的的教育評估廣泛開展。但總體而言,我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制度建設尚處于探索和借鑒外國經驗的階段,仍然存在著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
(一)從評價機構看
從評價機構看,保障主體單一。我國的高等教育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得到了快速發展,步入了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這是由于此番一輪的改革是由于政府順應了時代的發展,進行了適時的教育改革。但是對高等教育進行質量控制的還是政府,他們既是高等學校的興辦者,又是高等學校的管理者,還是高等學校的評價者。在我國高等教育已經大眾化的情況下。面對近2000所高校的質量監控仍然全部由政府完成,結果必然是周期長,時效性差,質量不能保障,從而導致學校本身高度重視外部評價,而忽視自身內部的自我評價。高校普遍缺乏加強質量管理的內部動力。從管理學理論角度看,高校內部全體員工自覺地控制質量才是持久的,僅依靠外部的質量監控是很難保障其教育質量的。
(二)從評價標準看
從評價標準看,評價指標缺乏普適性。在評價高等教育質量過程中。往往只根據人才培養的數量和規格評價高等教育的整體質量,忽視了高等教育是否促進當地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發展,是否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受教育需要,是否有利于高等教育自身的發展等根本內容。在質量標準方面,若用精英階段高等教育的學術取向和質量標準規范大眾化高等教育,就會造成質量標準的同一化,質量觀念的片面化。
(三)從評價內容看
從評價內容上看,由于受精英教育階段評價的體制影響,現在的評價仍然單純地從高等教育服務質量本身研究和評價,這便缺乏針對性,是不全面的。目前,教育服務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教育系統提供什么樣的教育服務,對人民群眾教育需要的滿足程度高低,教育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大小,等等,必須納入教育質量的范疇。教育質量的內涵與外延產生了巨大變化――不僅包括學校通過教育教學活動而體現的人才培養質量,還包括教育系統對人們的教育需要、教育公平的滿足程度、教育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大小等方面的內容。從高等教育服務的對象人手,即從評價學生的質量出發,研究影響學生質量的重要因素――教育質量,這樣通過對學生質量的評價,能夠更有針對性地評價教育質量,即影響教育質量的各種因素。因此,構建學生質量評價體系應當是高等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三、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時期質量評價體系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教育階段后,現行的高等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均與高等教育的發展現狀脫節,因此構建與此階段相適應的高等教育質量體系已迫在眉睫。應針對評價體系的缺陷分別采取相應的措施加以改進。
(一)樹立正確的高等教育質量觀(評價范圍)
在第一個問題中闡述質量內涵時指出學生是高等教育出發點和落腳點,所以我們重新樹立的質量觀要以學生質量為核心,這就要求我們對學生的評價有深入細致的評價。而評價標準,首要的就是社會的需要和社會的評價。但是學生個體不一,學校教育方法、資源、內容、過程不同,經過幾年的內化和熏陶,產生不同的產品,他們的學習成就、創新能力、社會適應能力等一系列的情商和智商在學校和步入社會后也都是不同的。所以我們的相應的評價方法也應該針對這些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比如建立“大學生學習發展檔案”,進行質量跟蹤評價;實施“綜合會考評價”,就是在大學畢業前進行綜合科目的考察,這種方法如同高中階段的會考:經常進行學生的自我評價,訓練學生多思考、多總結的思維。等等。當然許多方法的實施還有助于政府的扶持,可以采用先有行為后加強思想的方式充分利用政府的保障作用。
(二)建立不同層次的質量評價體系
我國現行的評價指標普遍缺乏實用性,這是由于我國諸多大學有各自的特點、層次、類型,所以應分門別類地建立多元化質量評估標準,使各自的學校都能用相應的機制保障,找到合理的定位和發展空間,在相應的平臺上與其他高校展開競爭。根據我國大學的自然劃分,我們可以從重點大學、普通高校和高職院校三種類型為基礎建立三種大的評價體系,它們分別以研究型、應用型和技能型為主要特點。在分配指標權重時就應該有所側重,這樣評價標準的制定也就有了核心。同時,評價時也應結合各個學校的現狀特點對各評價指標重新加權。比如對學校的原有專業和新增專業等評價時應是動態的、發展的。
一、藝術設計專業校企合作的現狀
高等職業教育與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上存在一定差異,高等職業教育注重的是高技能專業人才的培養,要進行校企合作。藝術設計專業在校企合作方面與其他專業有一些差別,所以合作模式在其他專業開展的好,不表示能在藝術設計專業完全適用。
高等職業教育中藝術設計專業為企業輸送了大量人才,但隨著招生的不斷增長,也出現了很多問題,例如,學生的基礎不夠扎實,動手能力較差等方面。所以學校應結合自身發展情況,對基地建設實踐和課程體系進行改革和完善,這種發展主要是通過藝術設計專業的特殊性質決定的。
藝術設計專業的擁有非常強的實踐性,并對畢業生有著在生產中,及時發現問題和解決的能力的要求,由此可以得出,藝術設計專業的產品才是最終目的,企業與產品的生產密切相關,所以高等職業院校的藝術設計專業進行校企合作,與企業維持緊密的聯系。高等職業教育藝術設計專業目標培養的重要手段可以通過加強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來實現,這種方式,也能夠保證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校企合作的相互合作,學校能夠利用企業的人才、設備和管理理念,然后了解企業對人才的一些實際需求,對專業教育模式進行改進。這種合作過程還能夠幫助學生了解企業文化,培養愛崗敬業、團隊精神等意識。
二、藝術設計專業校企合作的常見問題
(一)缺少相應指導和政策支撐
在校企合作中,企業和學校都將共同的利益作為合作前提,但是也會在合作中遇到一些矛盾。比如一些學者認為,政府在校企合作中,起著宏觀決策的作用,應建立相關政策法規,明確合作合作原則,為學校與企業的合作提供保障。但是目前相關政策法規的缺失,導致高等職業院校藝術設計專業校企合作的發展受到阻礙。相關部門曾調查過這種合作情況,發現企業沒有積極參與,一些企業在接受高等職業教育中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實習的過程中,將優秀的技術骨干分配給學生進行指導,所以企業的工作效率會受到影響,企業設備還會因為學生的不熟練操作而損壞。
例如,印刷品設計中,學生需要了解具體的設計細節,這些知識在課堂上無法獲取,課堂中具體實踐。所以這個過程會占用企業技術人員很多時間,因為要對學生詳細講解,自身的工作效率會受到影響。而且企業的設備價格較高,所以學生上手操作很容易損壞一些精密設備,但是不上手工作,學生無法理解所學知識。
(二)缺少合作的機制、體制和資金
校企合作中設計專業很多合作模式,屬于短期合作,沒有建立起長期的合作機制。企業和學校要維護雙方利益,要保證合作關系能夠長期維持下去,需要建立一系列保障機制。藝術專業校企合作的發展會受到資金的制約,我國仍然處于發展中時期,藝術設計教育模式與國外先進國家相比還有一定差距,我國雖然在建設特色專業的資金投入巨大,但是相對于設計專業發展現狀,仍然缺乏資金,更有一些老舊思想認為藝術設計并不主要,而不重視。
三、藝術設計專業校企合作的解決對策
(一)呼吁政府建立完整的體系
有關部門應加強職能的信息溝通,改變分散的法律法規。政府制定了一些法規政策或優惠措施,增加高校與企業的積極性。政府要充分肯定校企合作的作用,并制定詳細的法律條例,或提供給企業各種優惠措施,使企業顧慮消除,保障企業相應制度不受影響。企業能夠優先錄用企業的優秀學校畢業生,讓企業的技術支出得到回報,為企業補充技術力量。
(二)建立合作的體制、機制和資金投入
企業和學校要維護雙方利益,要保證合作關系能夠長期維持下去,繼續建立一系列保障機制:首先,要使校企合作積極運行,高等職業院校中擁有豐富的教學資源,企業應該熟悉藝術設計專業的特點,然后建立專門的部門對制定相關政策,企業應該主要聯系學校專業。體制中還要定期對合作中的問題,定期了解,對各個層次的矛盾和問題進行協調,制定針對學生的一些管理措施,避免安全事故,保證合作順利實施。體制中還要包括考核制度和獎罰制度。要確保學生能在實際合作中得到學習機會,并對表現優秀的學生給予一定獎勵,適當對沒有完成任務的學生進行處罰,保證學生的積極性。
相關單位應為校企合作建立多元化的投資機制,提供校企合作專項基金,讓高校的藝術設計專業能夠有所收獲。要鼓勵資金雄厚的企業能夠積極與學校建立合作關系,共同進行后備技術力量的培養,開發優秀的科研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