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思維的重要性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無論在軟裝飾設計的任何角度都能看出創新思維的重要性,因而我們在培養機制中就應該將創新思維的教學培養模式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只有培養出具有創新思維的設計師,才能適應市場的需要,推動軟裝設計前進的步伐。那么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呢?1.樹立室內軟裝飾教學中創新思維教學的培養目標我們首先應該在教學培養目標中明確創新思維的培養方式。其次從教學大綱、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式等方面確立創新思維的目標。例如,教學內容中,應結合市場特點、學科特點以及學科前沿性特點來組織教學內容。具體來說就是根據軟裝設計的特點,從軟裝的設計元素著手鍛煉與培養學生的創意思維能力。設定同款家具,進行創意設計、主體設計等激發學生創新能力。2.建立室內軟裝飾教學中創新思維教學的方法(1)教學團隊的多元組合與教學模式的調整軟裝飾設計課程是一門實踐課程,要培養學生在該課程的創新思維能力,就需要對課程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從課程設置與教學方式入手,通過大量實踐教學方法的介入,建構理論學習、情景學習、實踐體會、種子教學等多維度結合的一種教學模式。在教師結構中形成以教師為首的包括家具設計師、工藝師、產品設計師、制作人員、零售商等團隊,讓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自主學習、研發創造。(2)課題設計與主體相結合只有將課程設計為主題設計或者課題設計的方式,才能讓學生真切地參與到現實設計中來。在課題設計中去揣摩,去思考如何讓設計產生亮點與創意,激發學生的創造力。課題設計可以是虛擬課題,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翱翔在思維的天空,完成各種概念設計、創想設計、前衛設計。另一方面,可以以主體設計相結合的方法,讓設計過程成為一個序列。完成一個從思想構思——實體創作——最終傳達的過程。展現一個作品從孕育到創造到結果的全過程。在過程中去體會設計、完善設計、學習設計。(3)企業與市場的合作與參與除了運用多種實踐教學模式以外,加大市場調查、參觀、實習、企業參與等方式讓學生了解更多企業運作方式與市場發展的動態,接觸新領域的相關案例,提出具有創新性的設計。增強學生的社會體驗感。為日后在從事設計工作中提出更高的設計思想。
二、創新型思維的培養在軟裝飾設計課程中的意義
首先,創新思維的培養教學模式,將軟裝飾課程中的實踐性內容與市場理論相結合,有利于教學環節與市場環節的更好接軌,形成人才培養與市場發展的無縫對接。其次,引入創新思維培養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感同身受,有利于教學效果大幅度提高,學習興趣激增和教學質量穩步提升。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各種課題設計與主體設計能夠真實有效地創造出符合自然規律和人自身需求的設計成果,讓設計產品具有前瞻性的概念設計目標。創新型思維培養模式增強了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市場適應能力,在充分了解專業市場運作和市場發展動向的前提下,為其自主創業打開了合理的未來發展平臺,而不是讓創業成為不切實際的一種空想和沖動。
三、結語
初中學生學習科學課,思維能力決定了其對于課程的理解程度,因此科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對于科學課的學習尤為重要。本文以培養初中生科學思維能力的重要性分析為基礎,總結出初中科學課培養科學思維能力的兩種重要方法。
一、科學思維介紹與培養意義
1.科學思維能力簡介
科學思維是以科學知識為基礎達到思維最優化、科學化,是適應現代化實踐方式以及現代化科技創新而創立的方法體系,是對世界的復雜性、整體性和多樣性的全局把握。
科學思維能力是指以科學認知得到的以及人的大腦依賴于信息符號對于感性材料加工處理的途徑和方式,其實質是通過合理地處理各種科學思維方法之間的辯證關系,從而使其達到最優化,做到科學地、歷史地、全面地觀察問題、考慮問題,得出符合實際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科學思維方式是一個龐大的方法集合,其中包括科學抽象方法、思維發散法、邏輯方法、模型優化法等。
2.培養科學思維能力的重要性
(1)培養學生科學思維能力是科學課學習的重要基礎
初中生在學習科學課的傳統過程中,往往是老師把需要傳授的知識和課程固定式思維結合起來,學生將老師的思維固化在自己的腦海中,形成模式思維。長此以往,學生容易導致對熟悉的課程和內容銘記于心,但是當遇到新的問題時就會茫然無措,不知道從何入手解決問題。這就是模式化思維與現代教學沒有同步前進的結果。而科學課是對自然科學進行探索、求知過程的研究,要求學生具有獨立、創新、靈活思維能力,因此培養學生的自主科學思維能力也就成為了學習科學課的重要保證。
(2)初中生習慣于單一思維,缺乏發散思維能力
初中學生在分析和解決自然科學問題的時候,習慣于單一的沿著問題的發展過程考慮問題,思維習慣固定,思維方向難以改變,因此不能夠通過多角度多途徑解決問題,難以進行發散思維或變換角度思維,解決問題的方法模式化,缺乏一定的靈活性與創新性,沒有形成系統的科學思維方法,難以從根本上突破學習科學課的瓶頸。
(3)科學課自身特點對于科學思維能力的要求
科學課對于知識與能力的相互轉化十分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塑造是科學課的首要目的。培養科學的思維能力是科學課的基本要求,其知識體系本身特點就決定了其對于學生科學思維能力的要求。隨著科學的發展,學生的視野開始變的開闊,知識與信息的來源廣泛,如果缺乏科學思維對于知識與信息進行系統化的處理,難以將其應用于實踐中。只有讓學生擁有科學的思維方法才能夠在信息時代合理地運用其來解決實際問題。
二、培養學生科學思維能力的方法
1.培養學生發散式的科學思維能力
培養學生科學思維能力首要任務的是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與發散性,即發散式思維,能夠從多角度、全方位思考問題,沖破傳統觀固定化思維模式的單一性與局限性。
以能量的轉化與守恒為例,學生在初學該章節時,對于轉化與守恒這個概念就有所誤解,認為其相互矛盾。既然能量可以相互轉化,那么能量還能夠守恒么?這是很多學生所產生的疑問。這就是學生考慮問題的時候單從某種能量自身考慮,缺乏能量的整體式思維,而且考慮問題絕對化,把轉化與守恒進行絕對化思考,導致對問題難以理解。
該例子說明學生在思考科學問題時候應該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從個別以及整體不同的角度入手解決問題,該例中很多同學會從單一的勢能或者單一的動能出發,沒有考慮到能量的總體性,即思考的角度要全方位。因此可以通過教學中的看似矛盾的問題,來培養學生的發散式思維能力。
2.培養學生想象式的思維能力,充分發掘學生的想象力
想象式思維能力是科學中的一種非常重要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因為在科學課的研究中,會遇到邊緣科學等許多超越現實的實驗條件,現實生活中難以重現實驗環境。這就要求學生抓住研究對象的主要因素,排除其他次要因素,使研究對象與實驗條件理想化,從而建立理想的實驗模型。
例如對于勢能的理解,很多學生認為火燃燒時釋放出熱量這種形象化的能量才是能量,因為它可以通過人體感覺得到。而像重力勢能、彈性勢能等人體感覺不到的能量,學生就無法理解。因為勢能比較抽象化。這就需要學生在理解勢能這個概念時采用抽象式、理想式的科學思維方法。將能量作為一個整體抽象的描述印在腦海中,將無形的勢能附著于有形的物體上,從而將無形的勢能抽象的想象成有形的勢能,從而消化對勢能概念的理解。
關鍵詞:建筑設計 創新思維 抽象性 元概念
Abstract: building design refers to the need for people's production, life, culture, entertainment and other space creation process, is a kind of human activity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al space and external space and the.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innovative thinking is most designers should have a way of thinking, the process is to explore various ways and as a tentative plan for the designer. It is a logical thinking and image thinking combined, the creation method of realism and Romanticism combination. It is based on the design conditions and profound analysis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premise, grasp the key problem and essence, with rich imagination and obtained in repeated thinking inspiration, expression and composition skills in the use of architectural language characteristic, create perfect unity with profound thought and outstanding artistic, architectural image. Based on years of work practice, put forward a new design ideas for the current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starting from the concept of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design thinking. So that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after more artistic, and let people living environment more and more abstract, hierarchical, organized.
Key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Innovation Abstract Yuan Gainian
中圖分類號:TU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2)
一、引言
在建筑設計中,再富有創意、再優美精湛的建筑,都不能離開技術層面的支持。在實際工作中卻常發現一些建筑師設計創新的意圖強烈,但其設計方案脫離設計原則程度嚴重,存在功能或視覺效果不佳的問題。本文作者通過自身對其的理解,做簡要探討,與大家分享。
二、抽象性新思維
抽象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基礎,它與“機械”思維的方式和形象思維作為實現的途徑相結合而達到創造思維的目標抽象思維是指“脫離了具體事物的事物關系結構的符號式邏輯表達”。
1、所謂創造思維,其實是基于內在格式塔結構維度相似性的新的聯結、組合與賦予新的認知對象的思維。當二者相匹配時(即認識能完滿地表述客觀事物時),這種思維—— —包括其概念、法則等就是正確的。例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中之相對概念、光速、不變等概念的重新組合并用來表述光的運動、時空限定等。任何創新的要領都出自于原有概念或它們的格式塔結構維度之間的不同的組合與客觀事物內在規律性的相匹配。隱喻方式及其內在機制是創造性思維的實質。在隱喻的源體與目標體關系中,相對應的組成元素即相似的格式塔結構維度。找出隱喻的可自動分解的操作模式就解決了創造性思維的可行模式問題。從思維的角度看,創新是隱喻的結果。
2、從元概念出發,按照人的特性和科學邏輯或隱喻邏輯來推測某種事物的演化過程與方式。這種推測要注意邏輯思考的徹底性。
3、對于藝術,利用隱喻邏輯結合人的特性來進行創造性思維環境中的形態與某些概念可構成相應的對應關系,從而形態具有了某種意義,二者建立起了隱喻關系。利用隱喻邏輯并結合人的特性,我們可以高效地完成特定的創新思維成果這種思維模式還可表現為“原型法”—— —即找出原型,然后發散,創造出眾多的引伸的形態來。
4、源自某原型可引發出許多不同的組合,但其原型卻同一由某些基本特征獨有組合構成原型并引發出諸多不同組合形式,形成某種個性風格的建筑。如柯布西埃提出的現代建筑的“新建筑五手法”模式。再如將門定義為“兩種境界的過渡態或中介”,可使建筑入口形態的創新思路大為開闊。
5、創造是某種新的組合過程的產物,由構成因子與(多維的)構成序列關系決定。算法是一組達到某個目標過程的步驟的表述。事物構成因子均是一類集合,而類別劃分是相對的,在更為抽象的層次,異類的事物因相似性而被認為是同類。本文將創造思維的算法模型粗略表述為:建立事物構成因子的集合,在更為抽象的層次,異類的事物因相似性而被歸于同一集合,建立此遞歸的構成結構;對于某構成因子,在更為抽象的層次,通過某些相似特性而形成的兩種門類事物的聯結;選擇原有構成因子的替代物并加入到所要進行的組合過程;依據類別差異度、已組合統計量度、組合因子間親合度、制作成本等尺度作為約束條件制定搜尋算法;通過更為抽象的層次進行搜尋,找出原有構成因子的替代者;不同構成因子的差異組合。從組合要素的數量可知不同組合的數量很大。
[關鍵詞] 原畫設計 創造性思維 審美性 引領性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24.012
引言
“動畫行業中的‘原畫設計’是指原畫設計師按照劇情的發展和導演的意圖,完成動畫鏡頭中角色的動作設計,畫出一張張不同的動作和表情的關鍵姿勢畫面。因此,原畫設計也可以被稱為動作設計。”每個原畫設計者根據角色的特點和情節的需要做各種各樣的活動,然后用繪畫的形式去把它固定下來。原畫設計者除了需要繪畫功底扎實外,還要熟練掌握運動規律,并很自如地應用到動作設計中,了解所畫鏡頭在整個畫面分鏡中的位置及角色的性格特征,擁有控制鏡頭關鍵動作的能力、整體思維能力和合理的時間安排能力,還有表演能力和超強的想象能力也是必需的。然而我們常常發現國產某些動畫片中,人物的角色設定十分活潑好動,動作設計卻過于生硬、簡單,表演索然無趣,人物說話時,出現靜幀,口型與對白不協調,畫面效果呆板,看了前幾秒,腦海中已經出現下一個片段的畫面,這樣導致觀眾們喪失了繼續觀看的興趣。在設計人物動作時,如果我們總是選擇一些常見的、簡單的動作姿勢或表情來完成表演,也就是使用常規思維來設計動作、表情,畫面必然會顯得無趣、毫無生氣。怎樣從我國二維動畫中的原畫創作長期形成的一種思維定勢突圍呢?
1.二維動畫原畫設計中的創造性思維與表達
從事動畫片制作的時間越長,容易產生一些思維慣性,這又會導致一些誤區,兩者相互關聯,原畫技巧中簡單的預備、緩沖往往有其深刻的內涵,它涵蓋了自然界許許多多共通的自然規律。在原畫設計中運用創造性思維,讓動畫短片更加具有魅力和藝術鑒賞力,這正是創造性思維的意義所在。
1.1打破傳統束縛,運用新藝術手法
《金色的海螺》采用雕鏤刻剪的工藝,使靜止的刻剪形象變得栩栩如生,利用剪紙這一歷史悠久的民族藝術表現形式來生動而完美地表現了原作的思想內涵。在動作設計上,動畫師借鑒了傳統戲劇的表演程式,融入了皮影,木偶等藝術表現手法的精華,色調五彩斑斕極具裝飾性,創造出獨特的畫面效果和濃烈的民族色彩。該片在原畫設計上突破傳統和顛覆了傳統思維,用一種新的藝術手法打破了觀眾對以往動畫片中原畫的看法,體現了人類藝術最基本的審美觀念,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和生活情趣。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墨色濃淡把握十分貼切,畫面有韻律和層次感,該影片的原畫設計不再是傳統的單線平涂的效果,沒有邊緣線,意境優美,氣韻生動,視覺效果明顯比傳統的單線平涂的動畫豐滿和有張力。
1.2逆向思維的運用
逆向思維是對司空見慣的似乎已成定論的事物或觀點反過來思考的一種思維方式。我們要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讓思維向對立面的方向發展,從問題的相反面深入地進行探索,以“出奇”去達到“制勝”,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動畫的動作設計是一個復雜的思維過程。“動畫中人物的動作,一方面要遵循運動規律,另一方面,動畫中的事物運動的形態、速度、強度、力度和幅度可以根據需要自由變化,包括動畫中的自然景物和環境設置等也是可以配合運動,甚至可以與主角同步運動的。”我們可以運用動作夸張變形這種手法來對傳統的角色動作設計進行改造。例如動畫片《貓和老鼠》中具體的行為表演、幽默方式都是標準的美國動畫風格,家貓湯姆和老鼠杰瑞在打鬧中,杰瑞用力扯湯姆的胡須,湯姆努力掙脫中使身體不斷拉長變形,以夸張的運動語言放大了動畫表現的戲劇性效果。動畫中讓人物身體的變形,使用旋轉速度線,都可以很有趣味性地表現動畫的喜劇效果。當然動作夸張必須要適度。過分的夸張會看起來不合情理,不利于恰到好處的表現影片內容。為了與藝術處理過的造型和運動相配合,動畫片中的說話聲、音樂聲也要相應地加以夸張、變形,使畫面更有看頭,引人入勝。
2.二維動畫原畫設計中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性
2.1創造性思維使原畫設計更具審美性
二維動畫中原畫設計運用創造性思維模式后,還要具有畫面的藝術效果即審美性。觀眾在接受動畫作品時,因其不同的文化素養、知識結構、社會地位,他們原先已有的各種經驗,情感和審美理念等,在觀賞過程中就表現為一種潛在的審美期待。不同國家、不同時代的觀眾,對動畫藝術的審美要求肯定有不同看法,即使是同時代、同民族的人,也會因各種不同的立場而提出不同的見解。盡管人們審美視角有所不同,但是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美與人的愉悅感知相關聯。所以真正的核心問題是審美情感。迪士尼動畫《小美人魚》、《花木蘭》、《獅子王》等等,這些動畫片的情感上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并且故事輕松歡快,讓各個年齡的觀眾層都各有各的體會和感悟。視覺的娛樂性固然重要,但刻意的娛樂效果,作品的藝術品質就容易流于表面。視覺娛樂性效果的作品至多屬于淺層次的審美品味。所以,一部經典的動畫作品優劣關鍵在于是否經得起長久的審美品味。這就需要通過獨具魅力的藝術手段把戲劇性的情感真實地共鳴到每個觀眾的心里去。有以下三種藝術手段:
物體形態轉換
“通常對物體運動狀態的夸張表現是對運動趨勢或結果的視覺理解和心理預期,所以即使它與現實不完全相符,也能讓觀眾產生共鳴。”例如動畫片《大力士》中,一個包裹從空中掉了下來,在和地面撞擊的一瞬間,包裹的形態變形,變成了一個帳篷,有一設計出乎意料但又富有趣味性。
視覺節奏
動畫影片應與觀眾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心靈溝通,讓觀眾在欣賞的過程中通過動畫所傳達的視覺節奏的變化進行情感體驗,激發審美情感,以達到情感的共鳴和升華。節奏感的表現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整齊平均排列,形成一種機械性的節奏感,也有的不整齊、凌亂的排列,但有規律的節奏感,也有的通過靈活而又自由組合而成的節奏感。比如在藍色的天空中如果有一只鳥在飛翔,只給人以突出醒目之感,如果有數只鳥疏密相間地排列著,就能給人以強烈的視覺節奏感。
色彩心理效應
通過敏銳的美感,用顏色來觸動人的情感因素以此強化渲染劇情。在動畫影片制作過程中對于情感互動因素的挖掘和靈活運用,會使動畫影片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美國木偶動畫《僵尸新娘》一片中,故事里的人間世界基本上只有黑白灰三個層次,充滿著刻意營造的壓抑、灰暗的氣氛,只有在象征男女感情的小花上面,才使用了一些粉色。而在地獄,則完全是另一幅景象,各種光怪陸離的角色造型與場景充溢其間,穿著各式彩色服裝的骷髏海盜,燈光閃爍的地下舞場,正好表現了兩種極端,觀眾的心情也因劇情由壓抑轉為歡快。
2.2創造性思維使原畫設計具有引領性
二維動畫中原畫設計使用多元的藝術手段,使動畫片具有一定的審美性,要使這種審美性更有持久性,原畫設計就要具有引領性。它不僅反映了真正的審美情趣而且反映審美理想。在創作過程中常常會遇到同一個角色,同一種情況下有很多種可供選擇的、正確合理的而又與眾不同動作設計。而怎樣的動作設計才具備這樣的特質呢?這就需要在創作者頭腦中對多種動作設計來進行篩選,通過準確的判斷力,豐富的經驗和想象力來輔助。如:動作設計具有協調、互動性。具體表現在:動作與時間、動作與環境、動作與角色。首先是動作與時間,它影響著環境與角色的展示與表達。一些動畫公司在制作動畫片時,沒有重視動作設計與時間的關系,影響了影片的質量。比如鏡頭間的動作設計與時間分配過于平均,這就導致動作節奏感的缺失;動作中某個關鍵幀被分配到錯誤時間中,破壞了整套動作的流暢性;角色的口型與字幕對白不協調、對不上號等。動作設計要與時間安排得當。在動畫片中,每一個動作設計都要被時間控制,同時劇本因素又影響著動作時間的設定。動作設計和時間的關系猶如左右手,缺一不可。動作時間也多接近生活中的時間,接近真實的生活狀態,展示人物的細膩感情。如果忽視人物說話所需時間,將會給配音帶來同步麻煩。安排合理的動作設計和時間,就會更好地展示角色特性和襯托環境氣氛,使角色內在性格外化,凸顯劇情的節奏感,畫面流暢性和感染力,烘托主題,達到語言所不能達到的那種厚重的特質,讓觀眾持久的從心理上認同、喜愛這部影片。
結語
二維動畫中原畫設計需要個性化發展。個性的設計可能是來自扎跟于本民族悠久的文化傳統和富有民族文化本色的設計思想。未來的動畫設計師不再是狹隘的民族主義者,而每個民族的標志更多的體現在民族精神層面,民族和傳統也將成為一種圖式或者設計元素。擁有扎實的制作二維動畫的功底對創造三維動畫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在二維動畫中,原畫設計打破常規思維,創造性的動作與表情設計,使動畫片具有審美性、引領性,在吸納外來先進的技術、藝術手法的同時,對民族本源有更有深刻的思考和挖掘,創造具有現代意義的民族符號的優秀動畫作品。
參考文獻
[1] 汪瓔.《原畫設計》[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10
[2]湯曉穎,吳羚翎.《動畫創作思維與表達》[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
[3]薛鋒,趙可恒,郁芳.《動畫發展史》[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
[4]張弓.《運動規律與原畫設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5]喬晶晶,盧紅.《動畫創作》[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6]浦計,浦稼祥.《動畫技法與原畫設計》[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
【關鍵詞】批判性思維 初中英語閱讀 技能
一、批判性思維概述
批判性思維最早起源于哲學,歷史上哲學家們并沒有提出批判性思維這一術語,在20世紀80年代,國外的學者們對批判性思維進行了界定,其中最著名的有Paul和Elder提出的三元結構模型,以及Facione提出的雙維結構模型,這些定義的提出對后來我國研究批判性思維提供了導向。我國對批判性思維的研究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對國外著作的議介,進入21世紀,國內的批判性思維研究學者增加,到現在已逐步形成了正式的研究隊伍和機構,例如中國外語教育研究中心的文秋芳團隊等。但是我國對批判性思維的研究僅限于理論的階段,缺乏實踐的探索和檢驗,目前在批判性思維的研究領域中,對大學和高中的研究較多,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卻缺乏相關的研究和探索。
二、英語閱讀的重要性
國家教育部頒布的《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 的教學目的強調:義務教育結束時,學生應能從口頭和書面材料中獲取所需信息。并且能夠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由此可見,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必要性日益突出。在我國當下的教育現狀中,傳統教育模式仍然鉗制著當下學生的思維模式――被動的吸收和接受老師及課本所傳授的知識,鮮有學生能夠真正的運用自己的思維對知識進行創造性的吸收和學習。因此尋求高效的,辯證的,綜合的英語閱讀方法,提高學生獲取有效閱讀信息的能力,成為每一個英語教師需要切實考慮的問題。
三、批判性思維的分項技能對提高英語閱讀的重要性
我國著名的邏輯學博士楊武金認為:批判性思維能力包括對各種信息的理解,識別,分析,綜合,比較,判斷等方面的能力,這些能力的界定最早出現在國外――由Ennis、特爾斐和Paul為主導的,掀起了對批判性思維分項能力的界定。我國著名的教育家文秋芳教授在對國外三種分項能力的分析基礎上,并借鑒國內林崇德教授三棱結構模型,提出了思辨能力層級理論模型,在該層級理論模型中界定了三項核心技能,分析、推理和評價技能,批判性思維的分項技能可以較全面的體現批判性思維在人思維活動中所起到的作用,英語閱讀中的批判性思維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及訓練學生的高級思維,幫助學生快速、準確的提取所需信息。筆者以文秋芳教授思辨能力層級理論模型為例(2008),來具體說明各技能對培養初中生英語閱讀能力的重要性,介于初中生思維層次發展較低,因此筆者在此對其分項技能做了適當刪減。
1.初中階段,在批判性思維的分析技能中,歸納、識別、比較、區分等技能有助于初中學生在英語閱讀中快速提取所需信息信息,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找出段落中心句,此項技能的提升可以為學生省去盲目瀏覽全文所耗費的時間,并能在類似于Open Question中整合所需信息。
2.推理技能是文秋芳闡述的另一個思辨技能,主要包括:質疑、假設、闡述、論證等。在初中英語閱讀中指運用邏輯分析,為一種結論提供支持,在英語閱讀中,常常體現在根據上下文推理猜測詞義,或則推斷主旨大意等,推理技能有助于學生敢于面對權威提出自己的觀點,也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批判性的吸收知識,不再把自己的思維局限于單純的吸收課本知識。
3.評價技能是指對假定論證過程結論等的評判技能,即回過頭審視批判性思維的過程,進一步檢查其思維的正確與否,在初中英語閱讀中主要體現在對所得信息的思維論證,檢查其正確性和科學性。
四、總結
盡管批判性思維的分項技能較全面的拆析了批判性思維的各個技能的表現方式,以及他們具體的體現,但是我們在使用時要注意,批判性思維的分項技能并不是獨立使用的,在進行閱讀時,我們可能需要同時使用若干個技能進行綜合的分析和判斷,從而更好地理解文章,深入了解文章主旨,在剖析文章的基礎上,面對英語閱讀的各種題型時,才能夠使我們思維清晰,精準的找到答案,少走彎路,因此,批判性思維對英Z閱讀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視的。
參考文獻:
[1]黃芳.大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方式實踐探索[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3.
關鍵詞:語文教學 創新思維 創新能力
思維定勢是指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只考慮一種思路,一條道走到黑,鉆牛角尖,它是妨礙學生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最大障礙。為克服思維定勢,我們首先應提倡讓學生用不同的思路和方法去解決同類型的問題,培養思維的靈活性。這種靈活性怎么培養?下面我們看個教學案例:
某教師在教古詩《賦得古原草送別》的最后一句:“春風吹又生”時,他在黑板上畫出了小草剛發芽的樣子。一位小學生提出意見,認為老師沒有畫出“春風”,老師請同學們一起來思考:如何畫出春風?那位小學生自己上臺把小草全改成了向右微微彎曲的樣子。這位聰明的小學生打破了一般人認為繪畫要畫事物本身的思維定勢,通過改變小草的形狀,從側面畫出了“春風”。這個簡單的教學案例這就是創造性思維開出的花朵,美麗、動人。我們在日常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打破思維定勢,從多種角度去思考問題,學生才能活躍思維,學得靈活。
教學過程中求異思維的培養也是非常重要的。求異,即堅持答案結論的多維性。學科教學中,尋求“標準答案”、“正確結果”似乎是一種定勢了的思想模式和僵化了的操作程序,這樣的教學活動,完全是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扼殺。培養學生求異思維,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力,讓學生從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問題,有自己的獨立見解,不人云亦云。
教學中,逆向思考依舊不能忽視。逆向思考即拋開總是所提供的條件和習慣的思路導向,進行反向思維的一種方法。在解決一些特殊問題時,這種逆推的方法往往會收到異乎尋常的效果。在語文教學中,可從課文結尾處往前逆推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設計板書時理出貫穿課文的因果鏈條,讓學生明白逆推過程。如《看月食》一課,教學月亮復圓的一部分,就可以讓學生自學,借助板書從“紅銅色的圓影子”開始往前遂層逆推。《驚弓之鳥》一課要求學生復述課文,可讓學生變序復述,逆向前推,在逆向復述中訓練學生思維的獨創性、靈敏度、流暢性和快速組織語言的能力。而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評價時不要爭于進行評價,而是讓它處于一種自然發展狀態,這對于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會使新的想法等緊接著出現,原來的想法本身等也會變得更加深入,對所學知識的掌握也會更加完整。在教學中,教師不要輕易對學生所回答的問題或提出的建議做出否定的評價,更不要輕率給予批評,要允許學生有思考時間,鼓勵學生進行自我判斷和評價。
思維的新穎、獨特不是單靠異想天開所能得到的,應該是深刻地認識客觀事物的發展規律,實事求是地解決問題的結果。規律反映的是事物的普遍性,每個事物反映規律的具體方式又各有自己的特殊性,新穎、獨特性正是按照事物的發展規律、根據它的具體條件實事求是地解決問題的結果。沒有實事求是的思想作風,就不可能有新穎性和獨特性,也就不可能有創新。因此,要想孕育學生的聚合思維,就要讓學生拓寬知識面,認識客觀事物,深入理解所學知識,理解事物的本質屬性。在語文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利用課外參考書,收集好的詞、句、段,開展語文課外活動,上網查詢資料等多種方法拓寬知識面,讓學生在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中不斷深化理解知識,把自己的知識系統加工、完善、縱向加深。這樣,學生才能通過對已有信息分析比較,從多種答案中找出一個最佳答案,作出最佳選擇。如果學生自己的已有信息都不夠,分析、比較、選擇就無從談起了,更無法著手培養學生的聚合思維。
例如《五彩池》一課,可放手讓學生自學,想象五彩池還有什么顏色和什么形狀。學生們紛紛發揮想象力,說出了各種顏色和形狀。這樣創新教育就算成功了,可以停止了嗎?不,筆者認為,這個環節還可能進行下去――接著,讓學生在句子的開頭或結尾加上一句:“五彩池多么神奇呀!”或“五彩池真是神奇無比!”使句子變成“總――分”或“分――總”結構。這樣,讓學生在發散思維以后,又歸結到“神奇”這個課文的中心詞上來,在鼓勵學生發散思維之后,又引導學生聚合思S,并在訓練口語表達能力的同時,深入理解了課文。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鼓勵學生放手學習后,引導學生回歸課文中心,做到發散思維與聚合思維的統一,才能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事物的本質。我們要鼓勵學生在分析比較中增強探索性的思考力。比較分析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也是學生認識事物的基本方法。通過對事物內部本質屬性的比較,思維在各事物多角度的本質上游弋,就能增強識別能力,達到“從這一點想開去”,從而產生思維的悟性或靈感。在教學過程中,時時注意運用比較分析法,經過長期訓練,就能形成學生思維的廣泛聯系、多方比較、深入探索的良好習慣和能力,特別是通過質疑后進一步比較,發揮學生的創新精神,引導學生邁向創造性思維的境地。
關鍵詞:創新思維;實驗創新;自制教具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6148(2008)4(S)-0027-2
物理學是一門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科學。實驗教學是物理教學實施創新教育的重要基礎和手段,是使教學直觀化和形象化的重要措施。在教學中要充分實現實驗的教學功能,就必須根據教學實際來進行創新。實驗不僅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實踐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也是為學生創設創新氛圍,培養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提高科學素質的有效途徑。在物理教學中,我們就要充分發揮學生思維的主體性,改革實驗教學,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1 通過改進演示手段,演示方法或演示技巧進行實驗創新
當前實驗教學中普遍存在著只重視簡單的操作練習的現狀。教材中的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從器材、方法到表格設計都是按照規定好的步驟和方法所進行的,教師很少去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索,學生也就根本不能領會實驗的原理和思想。這樣的做法很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比如,在演示力的合成實驗中,很多老師的做法都是在一個方木板上固定三個滑輪,如圖1所示:在P點固定一條橡皮筋,橡皮筋的另一端固定兩條細繩,分別通過B、C兩滑輪懸掛三個和四個鉤碼,畫出拉力方向。然后只用一根細繩通過A滑輪懸掛五個鉤碼。這樣就證明了力的合成滿足平行四邊形定則。我認為這種做法,效果不太好,可信度較低,思維有局限性。可將這些缺點列舉出來,然后引導學生思考改進的方法。我在做這個實驗時,在黑板上邊緣相隔一定距離的地方釘了兩顆鐵釘A、B,直接將兩條橡皮筋分別懸掛在鐵釘上。然后叫兩組學生(每組兩人)在教師的引導下各做一次實驗,如圖2、3所示。F1和F2是兩把彈簧稱拉動皮筋時的讀數大小和方向,F′是一把彈簧稱將橡皮筋同樣拉到O點時的讀數大小和方向,引導學生利用力的圖示作出F1和F2的合力F,最后比較F和F′的大小和方向。由此得出結論:力的合成滿足平行四邊形定則。
2 利用自制教具創新實驗器材
自制教具在教學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自制教具本身是一種富有創造性的科技實踐活動。通過這種活動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想象能力,活躍思維,讓學生真正體味到觀察和實驗是學習科學的基本方法,而且還能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如,平拋運動是學生接觸曲線運動的第一個實例,平拋運動的豎直分運動是可以通過實驗來證明的,但水平分運動的情況課本上是通過頻閃照片分析而得,在課堂上是無法演示的,因此我做了如下圖4所示的平拋運動演示儀應用于課堂中,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演示器材結構如圖4:右端上、中、下是三根完全相同的斜槽軌道,它們由兩塊豎直鐵片固定。斜槽軌道底端水平,這是為了使小球離開軌道后做平拋運動。在斜槽軌道右端相同位置固定三個電磁繼電器,三個電磁繼電器的接線端用并聯的方式連接在兩根接線柱上。底端也是用兩塊鐵片固定在水平軌道上,并在鐵片上標出刻度,刻度的零刻線在斜槽軌道末端,其目的是為了能直接讀出小球做平拋運動的水平位移。而水平軌道左端向上彎曲,則是為了防止小球在運動中運動得太遠。
在平拋運動的授課過程中,豎直分運動是由兩顆小球在同一高處分別做平拋運動和自由落體運動來演示。實驗時讓兩個小球同時開紿下落,由于它們同時落地,可知平拋運動豎直分運動為自由落體運動。但水平方向的運動如何通過實驗來完成呢?
首先將兩根電線通過一個開關接在電源上,閉合開關,將兩顆小球放在中、下兩斜槽軌道上,讓電磁繼電器吸住。然后斷開開關,兩小球同時下落,并在水平軌道上相撞。由于兩小球通過斜槽軌道末端時速度大小是相同的,只是上面一顆小球做平拋運動,下面一顆小球離開斜槽軌道末端后做勻速直線運動。兩小球相撞就說明它們水平方向上的運動是相同的,即證明小球平拋運動的水平分運動是勻速直線運動。這是不是一種巧合呢?我又做了一次,只是這一次我是將另一個小球分別放在上、下兩個斜槽軌道上,也就是改變了兩小球間的高度差,兩小球最后還是相撞了。因此充分說明了平拋物體水平分運動是勻速直線運動。
另外,由于水平鐵片和豎直鐵片上都有刻度,由刻度可知上、中兩斜槽軌道的高度差為H1:H2=1:4。引導學生思考:只用一顆小球能否證明平拋運動的水平分運動是勻速直線運動呢?答案是可以的。其做法是先將小球置于中斜槽軌道,讓小球運動,由水平鐵片上的刻度直接讀出小球的水平分位移S1。然后再將小球置于上斜槽軌道,讓小球運動,由水平鐵片上的刻度直接讀出小球的水平分位移S2。因高度差H1:H2=1:4,故可知它們在空中運動的時間之比T1: T2=1: 2,因此,只要讀出S1:S2的值就可知道,如果比值等于1:2,則也可證明平拋運動的水平分運動是勻速直線運動。
3 打破常規,多角度思考,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許多物理定理、定律都是通過實驗得來的。在目前中學物理教學中仍舊存在著注入式教學模式,一些教師在教學中只注重學習的結果,而忽視學習的過程。學生缺少自主學習的思維空間,就很難談得上創新思維的培養。要真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在教學中就要重視設計,去引導學生的學習活動,打破常規,多角度思考,以相應的創新思維熏陶,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要不斷激勵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實驗、歸納、類比等手段提出種種假設或猜想,使學生逐步學會運用假設或猜想的方法解決問題。如伽俐略的理想實驗;牛頓推導萬有引力定律時的“月――地檢驗”實驗等。他們都是在實驗的基礎上,通過打破常規,通過邏輯推理而得出的結論。
如,在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中,我們的目的是通過已知加速度去驗證機械能是否守恒。那么,我們能否反過來思考:在不計一切阻力的情況下,能否由機械能守恒定律得出當地的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呢?
總之,教學中要充分實現實驗的教學功能,就必須根據教學實際進行創新。隨著信息化社會的發展,培養創新型人才,變得尤為重要。在中學物理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科學創新精神和提高創新能力,它不僅可以幫助教師對教材內容進行具體而生動的講解,還可以啟發學生的思維,發揮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促進他們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因此實驗教學在整個物理過程中是必不可少的,是落實素質教育的核心。在物理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思維的主體性,改革實驗教學,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教學 創新思維 作用
在二十一世紀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怎樣使創新思維教育在教學實踐中發揮其作用,更能落實到語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中去,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鍛煉他們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增強他們留心觀察、提出質疑、理性判斷、合理推理的能力,引導他們去有新的見解,新的發現,新的突破,進行創造性思維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具有極其重要和深遠的現實意義。
一、教學中要調動學生的激情,目標適當。
語文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只有在良好的學習氣氛中,才能因勢利導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而適當的目標,又能恰到好處地調動學生的激情,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在教學小學語文第九冊的《小站》時就根據“小站的設備簡陋”這一內容,請同學們想象一下“五年以后的小站又將是什么情景?”這時同學們的思維一下子就活躍起來,有的大膽幻想,有的是根據自己見過的火車站來設想,這時我就表揚了他們的敢于創新,讓他們逐個到前面來說,同學們都踴躍參加。接著我又提出:“現在小站的設備先進了,我們的工作態度又將如何?”同學們有了前面的學習氣氛,話匣子就一下子打開了,然后我總結了他們的發言:一種是以前的小站,但熱情的服務卻給旅客們帶來了溫暖的春意;另一種是設備先進了卻不與旅客見面,不再動手修假山、造噴泉了。最后請同學們根據教師的提示討論一下這兩種做法的優劣。這樣通過教師的啟發,許多同學見解獨特,富有創意。
改變課堂教學機械,激發學生的質疑精神和問題意識。問題產生于學習者的已知和未知之間,因此,學習就是解決怎樣解決問題的活動。學生具有好奇多問的特點,但到課堂上反而沒有了問題。究其原因,實際上是我們的課堂沒有鼓勵學生質疑、提問的機制。應當承認,學生的問題往往多種多樣,有的不具備思維、推究的價值,有的甚至存在明顯的漏洞。必須明確,學生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都是自己思維探究過程的展示,對學生個體來說,這或許就是他內心的全部。因此,教師必須慎重對待并認真處理,保護學生的問題意識并培養其質疑的能力。
二、讓討論成為語文課堂的主體。
討論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在閱讀教學中適當穿插討論,可使課堂氣氛活躍,使學生竭力思考,暢所語言,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如教學中,講《舍身炸暗堡》一課時,提問學生:“如果不舍身能炸掉暗堡嗎?”學生就會議論紛紛。接著再問學生:“既然你們有這么多辦法,那么為什么還要舍身呢?”學生就會再次回到討論中去,整個教室熱鬧了,打破了串講串問的沉悶氣氛。學生的學習熱情就會特別高漲,他們主動進入語文學習和語言思維的鍛煉中。在充分的討論中,學生認識到在當時千均一發的時侯,只有“舍身” 才能快速炸到暗堡,從而理解勇于獻身的偉大精神。
討論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從心理學上講,討論學習也是一種人際交往,交往的前提就是進行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而就課堂的討論學習而言,語言是學生進行溝通的最主要的工具,要很好的進行溝通,就必須很好地解決信息傳遞和信息接收兩個環節,這也就是提高學生聽和寫的能力。為此,在討論中學生首先要學會掌握“會說”、“會聽”的能力,這在討論學習中同樣十分重要,首先要聽別人發言,其次是要聽老師的指導。
教師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對于所謂的“鉆牛角尖”學生應慎重對待,保持他們的求異思維,并適時進行引導,從而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在教學《凡卡》一文時,有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凡卡家里很窮,沒上過學,他怎么會寫信呢?這個問題比較難答,這時就要老師適時發動學生進行探論:“這位同學問題提的很好,老師希望同學們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替老師回答好嗎?”經過討論,答案會很多:①凡卡是和阿邁娜放羊時一起自學的。②凡卡是跟財主的兒子到學堂偷學的……在熱烈的討論中,學生無窮無盡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都得到了盡情的發揮。
三、以情境構建輕松的教學課堂,使創新成為一種自然有效的過程。
創設語文課堂教學情感和認知相協調的情感情境。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肩負的重要使命之一是激發學生的情感,促進學生情感和認知的協同發展,情感情境的創設尤其重要。而在教學課堂中應當結合教材和學生情感實際來創設情境,要符合學生的認知和心理發展規律,避免無病的說教。《鳥的天堂》一課,可以創設一種審美情境,給學生一種美的情感陶冶,讓學生享受大自然動與靜的和諧之美。
創設語文課堂教學工具性和人文性相交融的交際情境。課堂教學多維互動,小學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別是無法割裂的,應實現師生之間生命與生命的互動交往與溝通,能夠全身心投入并不斷有激情生成。這種交際情境體現與不同知識結構之間的交互性,也體現為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學生與其它語文教材等課堂因素的和諧統一性。以生態學觀點來看,就是要實現課堂教學各因素之間的平衡。
【關鍵詞】語文教學 思維品質 培養 方式方法
有一位教育評論家說過這么的一段話:劣等的教師向人奉送真理,優等的教師教人發現真理;發現真理比奉送真理的人更聰明,更受人崇敬。但愿我們的教育工作者都能做一個教會學生發現真理的好教師。要想發現真理,就要具有正確而科學的思維方法。所以教學中,教師必須教給學生正確的思維方法,培養他們的思維品質。什么是思維品質呢?思維品質是人類思維活動的一種表現,內涵十分豐富:包括人的思維廣度、深度和靈敏度,對事物具有科學的批判性。那么,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呢?筆者在實踐中的見解有如下幾點。
一、在閱讀語段中培養思維品質
教學中,教師應多設計一些針對性強、訓練目的明確的語段,對學生進行訓練,要求學生快速閱讀、認真領會、總結出語段的中心內容。與此同時,還要教給學生如何進行快速閱讀,如何過濾篩選、如何總結和確定語段的中心思想等方法。如閱讀時,不要被語段的一些細節所干擾,不要來回反復地讀,而要從眾多信息中迅速選擇出語段的中心信息。這種語段訓練,要經常化,持之以恒,不能虎頭蛇尾,走走過場,擺擺樣子就了事。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和總結概括等思維能力。
二、在提問學生中培養思維品質
心理學理論告訴我們:人類的思維是從疑問開始的。教學中,教師應結合課文重點、難點,巧妙設置一些能拓寬學生思維深度和廣度的問題給學生思考,激發學生求知欲,發揮學生想象力,從中尋求多種解答問題的方法,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如有位教師教學《青海湖,夢幻般的湖》時,他曾提出這樣的問題:1.作者筆下的青海湖,有如稀世的珍寶一樣,長期以來,它都未被世人發現,這實在是一件令人遺憾的事。所以,十分希望青海湖美麗的風景能讓更多的人所了解、所熱愛、所享受,但又擔心人多利用它了,它的生態環境就會遭到破壞,因此內心充滿矛盾。請問:作者的這種心理正常嗎?為什么?2.實際上,現在的青海湖,人為性的污染已十分嚴重,因而,面積逐漸縮小,水質也日趨下降。如果再加大利用力度,必將給青海湖帶來更嚴重的污染。請大家想想:如何才能使美麗的青海湖既要得到更好的開發和利用,又要使它的環境得到保護,不受污染,讓它越來越美?3.請大家把老師提出的這些問題,寫好發言提綱,下一節語文課時,互相交換,共同提高。教師所提出的這些問題,大大地促進和開發了學生思維,結果,學生提出了許多富有創意的想法,迸出了許多創造性的智慧火花。
三、在聯想對比中培養思維品質
教學中,老師可有針對性地設置一些問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質疑,提出自己的見解和主張,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如教學《賣火柴的女孩》一課時,我便向學生提出這樣的三個問題:1.我們現在的生活環境與當年賣火柴的女孩相比,有什么不同?你心里有什么感受?2.請你分析思考一下:造成兩種不同生活的原因是什么?3.如果你是當年那個賣火柴的女孩,你會怎樣面對當時那種悲慘的生活呢?4.,你覺得作者在課文中所表現出的是一種什么樣態度?反映出他對窮苦人民的一種什么思想?
四、在分析語言中培養思維品質
要促使學生的思維深化,老師在教學中應根據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設計一些具有開放性和探索性的問題,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處。如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文章的語言特點,揭示作品的深層含義,體會作者的獨具匠心,感悟作者遣詞造句之奧妙等。值得注意的是,所設計的問題,其切入點要適合學生的知識水平,不宜偏深或太淺。如教學《湖心亭看雪》一文時,我向學生提出這樣的幾個問題引導學生探索、思考。1.你怎樣理解課文中的這樣幾個語句:①“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人兩三粒而已。” ②其中的“痕”“點”“ 粒”三個量詞的用法與現代漢語的用法有什么區別?③如果把上面的語句改成“長堤一座,湖心亭一座,人兩三個而已”。這與原來的語句相比,你認為哪一種更為確切?更為動人?為什么?④從上述的遣詞造句中,可體現出作者在觀察和用詞煉字方面有什么獨到之處?
五、在人生觀的對比中培養思維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