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企業風險審計管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風險管理審計 ;標準 ;內容
Abstract: The enterprise want to survive and development in the complicated business environment, it must strengthen risk management. Internal audit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risk management audit is the effective supervision on the operation status of the overall risk management mechanism. This paper firstly clarifies the definition of risk management audit, and expounds the risk management standards and content.
Keywords: risk management audit; standard; content
中圖分類號:F279.23
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的經營環境更加充滿了不確定性,如何識別、控制和利用好風險,完善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提高企業的風險管理水平,已成為當務之急。內部審計是企業風險管理的重要手段,開展企業風險管理審計,對企業的風險管理進行持續監督評價,已成為企業內部審計新的任務和轉型的必然之路。
一、風險管理審計的定義
風險是無法完全規避的,既然無法規避,就需要對其進行管理控制,管理控制的效益、效率、效果如何,就需要對其進行監督評價,就需要開展風險管理審計。所謂企業風險管理審計是指企業內部審計部門采用一種系統化、規范化的方法作為指引或導向,對企業風險管理進行評價、為企業風險管理提供咨詢,對企業風險管理提供合理保證的活動,其目的是提高企業風險管理效率、幫助企業實現風險管理目標、為企業增加價值。風險管理審計是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屬于風險管理要素中的監控要素,主要負責對風險的持續監控、單獨評價和報告缺陷等。
二、風險管理審計的標準
1、風險管理審計評價標準。風險管理審計評價標準應參考并不固化于以下內容:一是COSO委員會新報告《企業風險管理框架》,它是在1992年COSO委員會頒布的內部控制框架基礎上,結合《薩班斯一奧克斯法案》在報告方面的要求,吸收各方風險管理研究成果基礎上提出的,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并為大多數企業所接受;二是政府有關部門結合國情制定的企業風險管理指引等文件規定;三是企業結合本單位實際情況制定的風險管理制度;四是企業制定的發展戰略目標和風險管理目標;五是企業存在的潛在風險管理與內外部環境是否適應,是否影響企業持續經營;六是企業發生的風險損失大小與機會利用程度。
2、審計實務標準。開展企業風險管理審計要遵守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制定的《內部審計實務標準》,遵守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制定的《內部審計準則》,它們“為開展并促進多種不同的,具有增值作用的內部審計活動制定了框架”,為內部審計提供了行為標準,是衡量內部審計工作質量的準繩,是開展內部審計工作的保障。因此,它同樣也是開展風險管理審計的實務標準,是開展風險管理審計的系統化、規范化的方法。
三、開展風險管理審計的主要內容
1、企業內外部風險管理環境。企業的內部風險管理環境是指建立、加強或削弱特定風險管理政策、程序及其效率的各種因素,是其他所有風險管理要素的基礎,是實施風險管理的有力保障,是影響企業風險管理目標實現的核心因素。企業的內部風險管理環境不僅影響企業戰略和目標的制定、業務活動的組織和對風險的識別、評估和反應,還影響企業控制活動、信息和溝通系統以及監控活動的設計和執行。風險從另一個側面也可以看作企業的運營對外部環境的不適應性。不掌握這種外部環境,缺乏足夠的外部信息資源,就難以識別并評價這種不適應性,對風險識別、評估也不會得出正確的結果。因此,企業的外部環境也同樣是風險管理審計的重要內容。
現行的審計準則,無不要求審計人員在組織審計實施時,深入調查了解被審計單位的情況,并把了解熟悉企業的內外部環境,作為確定審計范圍、審計重點、制訂和調整審計方案的前提,作為選擇審計策略的重要方法和途徑。這些要求對開展風險管理審計同樣是使用的,但是它不僅是做好風險管理審計的前提,更是風險管理審計的重要內容,如果把環境放在風險管理要素之外或僅對環境做一般了解,而不是作為一項審計內容深入檢查評價,就不可能從組織的頂端、以一種全局的風險組合觀來看待風險,就不可能找到風險管理缺失或失效的真正原因。
2、企業的風險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效。企業風險管理制度是企業員工在生產經營活動中進行風險管理共同遵守的規定和準則的總稱,如果沒有統一的規范性的風險管理制度,風險管理就不可能在企業管理制度體系正常運行下,企業的風險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效應作為一項重要審計內容。要通過風險管理制度的審計檢查,確認企業中的每個員工都能分享風險的概念,并在日常的生產經營中使用相同的風險語言。要通過制度檢查確信企業是否已建立風險管理機制,風險管理機制是否包含了風險管理各項要素,覆蓋了所有風險領域和風險種類,風險管理策略是否適當,風險管理體系是否健全,風險管理職責是否明確,風險管理文化是否具備、風險信息是否能夠及時溝通、風險是否能夠得到及時和持續監控等。
3、審查企業的風險管理體系是否健全并有效運作。一是企業是否建立和健全風險管理基本流程。主要包括收集風險管理信息、進行風險評估、制訂風險管理策略、提出和實施風險管理解決方案、對風險管理持續監督與改進等工作;二是企業是否建立了內部控制系統。是否圍繞風險管理戰略目標,針對企業內部的各項業務管理和重要業務流程存在的風險事項,制定并執行相關的規章制度、程序、政策和措施;三是企業是否建立風險管理組織體系。風險管理職責是否得到明確規定和履行。主要包括是否建立了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是否設立了風險管理職能部門,各業務職能部門或生產經營單元是否執行風險管理職責,正確執行風險管理流程,內部審計或監督部門是否定期對風險管理進行指導、監督、檢查、評價等;四是企業是否建立了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建立了涵蓋風險管理基本流程、內部控制系統各環節和風險管理全部組織體系,風險管理信息能夠在各職能部門和業務單元之間集成與共享;五是企業是否建立風險管理文化系統;六是企業的風險管理要求是否融入到企業管理和業務流程當中。要通過審查風險管理體系,確認企業的風險管理是否全過程、全方位和全員、全要素的風險管理控制。
關鍵詞:企業 風險管理 內部審計
一、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的內在聯系
企業的風險管理是企業內部審計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內部審計實施的基本內容之一。內部審計主要是要實現企業的內部控制的作用。而風險管理就是針對于企業的風險防范控制在的作用。內部審計主要包含了財務審計、經營審計以及管理審計三個主要部分。內部審計主要是通過對企業的財務,經營和管理當中的現狀進行審查,找出其中存在的漏洞與不足,來實現企業計劃的目標做基礎。風險管理作為內部審計當中重要的基本內容,它的作用關系到企業整體的管理水平,而且能夠體現企業對抗風險的能力,所以企業要想提高市場競爭力,必須要從企業的風險管理以及內部審計入手。
由于風險存在于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當中,所以風險管理工作也必須落實得到其中。但是由于實施風險管理的環節過于繁瑣,也給風險管理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但是風險管理工作對企業內部控制的影響十分巨大,所以企業的內部審計人員必須要對風險管理有獨特的認識,掌握最先進的風險管理方式,改變傳統的管控觀點,從思想的層面來提高對風險管理的認識,將風險管理作為自己的基本職責。為了能夠有效地發揮出風險管理的作用,必須要加強對風險管理重視程度,保證風險管理的審查評估工作的充分落實。對于內部審計人員而言,必須要通過科學有效的風險管理方式來保證企業能夠對風險進行及時的規避。
二、現階段,我國企業風險管理當中存在的不足點
(一)企業風險管理的意識較弱
對于現階段企業的風險管理過程當中,對于基本的操作規范的缺乏以及復雜的內部控制環境等因素,致使企業對于風險管理的意識缺乏,風險管理工作得不到落實,企業風險管理的作用得不到有效的發揮而失效。而且對于企業的領導者而言,風險管理意識更是未得到重視,對風險管理的實質意義含糊不清,限制了企業風險管理的有效進行,對于企業收集內部信息以及對信息的分析評估機制的建設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二)風險管理過于形式化
風險管理的關鍵是要找準風險的控制點,這樣才能加強企業的風險管理,才能有效的對風險進行控制,發揮出風險管理的作用。要想將風險管理控制的作用發揮到極致必須要通過企業全體人員的積極參與,但是我國很多企業當中員工之間的配合難以實現,員工之間的協調意思較弱,企業的管理者只從自己的角度去治理和控制企業的風險管理,導致企業的風險管理工作過于形式化,而為真正得到落實。
(三)風險管理制度不夠完善
企業由于注重經營與生產但是去忽視了對風險管理的全面落實,也是企業風險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的根本原因。很多的企業由于缺乏重視和嚴格的風險管理制度,導致了企業風險管理過程當中的漏洞比比皆是,造成風險無法得到規避。而且還由于企業缺乏風險管理制度問題,使企業的風險管理人員的管理工作中出現很多的問題,導致企業風險管理不能及時的實行以及風險管理的力度不能滿足規避風險的需要。出現財務風險或者經營風險等得不到有效的控制或風險再次發生的現象。
三、加強企業風險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加大對企業風險意識的培養
企業要想提高風險管理的水平,必須要加強風險管理理念的建設,但是在加強風險管理理念之前的首要任務是要加強對風險意識的培養。缺乏意識,就是管理方式再前衛,都無法帶動整個管理水平的進步。做好風險意識培養的第一步是要從企業的管理層做起,所謂上梁不正下梁歪的道理,必須先要糾正管理層的錯誤思想。要加強他們對風險管理的重視,學習科學先進的管理手段,起到有力的帶頭作用,這樣才會形成學習的潮流,帶動整個企業來關注風險管理工作,風險管理的地位才會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做好了風險管理意識的建設,為后續的管理工作打下基礎。
(二)加強內部控制制度建立和健全
在多變的經濟市場條件下,復雜的市場競爭以及激烈的外部環境因素,導致企業所面臨的風險很多。企業必須要通過改善自身的治理機制來加強企業內部控制的建立和完善,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提高企業的自身風險管理水平,使企業內部控制得到有效的發揮,為了能夠保持企業的競爭力,必須要加強企業內部監督與管理的改革。完善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能夠有效地提高風險規避能力,加強企業對風險的免疫能力,降低風險的發生概率,提高企業全面風險管理的能力,保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三)將企業風險管理和內部審計相結合
為了能夠有效的提高企業的風險管理水平,風險防范意識的建立是關鍵點之一,企業需要樹立風險防范意識來加強員工對風險防范的意識。除此之外,企業將內部審計于風險管理有效地結合起來,能夠使風險管理得到很好的控制,通過內部審計控制,能夠及時地發現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有效的應對措施。企業內部審計人員也要對風險管理有著喝高的認識,積極投入到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的工作當中,及時地對企業經營當中存在的各種風險作出準確的判斷,并采用有效的應對措施。通過將企業的內部審計和風險管理結合起來,實現企業風險管理的有效加強落實,加強企業風險管理的監督工作。
參考文獻:
[1]趙叢林.加強內部審計事后整改監督淺議[J].經營管理者.2011
1風險管理有利于企業的生存和長期的發展,在如此激烈的市場競爭大環境之下,要站穩自己的腳跟。企業不但需要預測和預防各種經濟風險所造成的威脅和損失,而且還需要對各種突發性的經濟風險進行預防,如金融風險、市場風險、投融資風險等。企業應該對各項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全面的了解和預測,并對這些風險產生的原因加以分析,并實施相應的拯救措施,盡最大可能減少企業的損失,讓企業能夠在市場競爭中接受考驗,最終得到發展壯大。2風險管理對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有著巨大的作用,企業在發展的過程當中不可能會是一帆風順的過程,只有積極對企業風險進行了預防和減少損失的措施,進而進行開拓創新,才能真正為企業謀得發展的出路,如果只是一味回避風險,不但會造成企業的巨大經濟損失,而且將失去各種機遇,最終失去企業生存的機會。這是因為風險和機遇總是并而存在的。企業在尋求機遇和發展的同時就免不了風險的到來。所以必須要重視企業管理的作用,只有這樣才能使得企業能夠穩步前進。3加強企業的風險管理對整個國際經濟市場的發展起著促進作用,同時它于國家經濟的經濟強大或者弱小是息息相關的,而企業的成敗也將影響到國家經濟的發展。縱觀我國企業存在的問題,從深層次的原因來講,依舊是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所承擔的各種風險,如債務風險、政策性風險、技術風險、市場風險等。因此,要使企業在整個經濟發展中步入正軌,只有正確認識風險管理。
2、內部審計在企業風險管理中的作用
1內部審計參與企業風險管理的必要性審計利用自身的技術優勢、信息優勢、人才優勢等,有效的開展企業風險管理,這是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需要,也是審計的生存和發展。2內部審計在防范企業風險中具有直接作用隨著經濟時代和信息時代的到來,外部環境中各種復雜因素對發展現代企業都提出了各種新的要求。除此之外,當前我國許多企業依舊是粗放型的發展和經營模式,沒有在國家的法律要求之下進行資金和財務的運作。由于當前企業發展加快了國際化進程接軌的步伐,這些因素必將加大企業發展的風險。怎樣才能保證企業在這些復雜因素下得以發展和壯大,風險管理就顯得更加重要。而實現內部審計在對風險管理的作用則體現在:一是對各項業務活動進行正規性和合法性的檢查,及時發現和停止背離法規監管措施的薪給,充分保障各項活動能夠在法律的允許范圍之內進行,從而降低業務經營的風險。二是對企業內部的控制盒管理制度,以及各種章程進行評價,尋找到不合理的地方,從而預防控制制度產生的風險。三是對財務進行日常監控,及時發現問題,防止財務風險。3內部審計在提升現代企業管理水平上具有輔助作用隨著諸多國外資本的注入,我國的大、中、小企業若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發展和壯大,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是比不可少的戰略。完善內部審計制度和機構對企業內部各項機制的控制具有推動作用,它通過日常的監管找到弊端,發現企業在發展中的薄弱環節,披露風險較大的關鍵控制點,并提出合理的建議,從而讓企業達到自我發展、自我約束、自我遵循、自我積累。最終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實現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當前,我國的企業內部審計主要方式是通過經濟效益審計、財務收支審計、分支機構全面審計、經濟活動全過程審計等,找到企業在管理上的問題和錯誤,并與被審計者共同探討出所可能出現的影響。充分利用管理的作用,找出一個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財力的最佳使用方式,以經營管理員的角度對企業的經營管理、內部控制進行完善,完成其自身的責任,為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和經營效益做出貢獻。
關鍵詞:風險管理 內部審計 動因
一、風險管理及作用
風險是在一定環境和限期內客觀存在的,導致費用、損失與損害產生的,可以認識與控制的不確定性。它具有客觀性、普遍性、必然性、可識別性、可控性等特點。在風險的形成過程中,要涉及到風險因素、風險事故和損失三個方面。
風險管理作為一種特殊的管理功能,它是為人類追求安全和幸福的目標,結合前人的經驗和近代的科學成就而發展起來的一門新的管理科學。
風險管理的作用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檢查和評價職能;管理和協調職能;顧問與咨詢職能;報告與防范職能。
目前,中國企業風險管理現狀概括起來主要表現為三個特點:一是風險管理意識有待進一步增強;二是風險管理體制有待進一步建立;三是外部環境有待進一步完善。
二、內部審計參與風險管理的動因
內部審計之所以涉足風險管理領域,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內部審計自身的發展要求。
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關于內部審計的定義是:內部審計是一種獨立客觀的保證與咨詢活動,目的是為機構增加價值并提高機構的運作效率。它采取系統化、規范化的方法對風險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進行評估和改善,從而幫助機構實現它的目標。
(二)企業面臨的風險日益增大。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特別是經濟全球化及國際化程度的加深,使企業經營環境變得日趨復雜,經營風險也大大增加。知識經濟的到來,更使企業的風險雪上加霜。
(三)內部審計對發展的渴求。
內部審計對風險管理的介入,將會使內部審計在企業中成為一個重要的角色,并將其在企業中的作用推向一個新水平。
(四)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目標的一致性要求。
內部審計的目標是為企業增加價值并為提高企業的運營效率。風險管理是采取適當的內部方法,達到企業效益的最大化。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內部審計和風險管理的目標是相一致的。
(五)內部審計能夠在風險管理中發揮獨特的作用。
1、能夠客觀地、從全局的角度管理風險
風險在企業內部具有感染性、傳遞性、不對稱性等特征,即一個部門造成的風險或疏于風險管理所帶來的后果往往不是由其直接承擔,而是會傳遞到其他部門,最終可能使整個企業陷入困境。
2、控制、指導企業的風險策略
由于內部審計部門處于企業的董事會、總經理和各職能部門之間的位置,內部審計人員能夠充當企業長期風險策略與各種決策的協調人。通過對長期計劃與短期實現的調節,內部審計人員可以調控、指導企業的風險管理策略。
3、內部審計部門的建議更易引起重視
內部審計部門獨立于管理部門,其風險評估的意見可以直接報給董事會,這會加強管理當局對內部審計部門意見的重視程度。 三、內部審計如何參與風險管理
與一般的風險管理部門進行的風險管理相比,內部審計部門所進行的風險管理既與其有聯系又有區別。正如此才導致了內部審計部門進行的風險管理過程與一般風險管理過程具有相同點和不同點。
內部審計部門所進行的風險管理是在一般部門所進行的風險管理基礎上的再監督,其風險管理過程應包括三個方面:評估風險識別的充分性;評價已有風險衡量的恰當性;評估風險防范措施的充分性,并提出改進措施。
(一)評估風險識別的充分性。所謂風險識別是指對企業所面臨的、以及潛在的風險加以判斷、歸類和鑒定風險性質的過程。內部審計部門和人員要對原有的已識別風險是否充分進行評價。采用的方法包括決策分析、可行性分析、統計預測分析、投入產出分析、流程圖分析、資產負債分析、因果分析、損失清單分析、保險調查法和專家調查法等。
(二)評價已有風險衡量的恰當性。風險衡量是指應用各種管理科學技術,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式,最終定量估計風險大小,并評價風險的可能影響,以便對風險采取相應對策。采用的方法主要有:調查和專家打分法、風險報酬法(又稱調整標準貼現率法)、風險當量法、解析方法、蒙特卡羅模擬方法等。
(三)評估風險防范措施的充分性,并提出改進措施。風險的防范措施是指為降低已識別出并已衡量的風險所采取的措施,也稱風險管理工具的選擇。內部審計部門和內部審計人員對有關部門針對風險所采取的防范措施進行檢查,檢查其是否充分、得當。采用的方法有:避免風險、損失控制、分離風險單位、非保險方式的轉移風險(包括轉移風險源、簽訂免除責任協議、利用合同中的轉移責任條款)、保險等。
綜上所述,內部審計涉足風險管理領域有其客觀必然性,是環境因素和其本身因素使然。在風險管理中,內部審計部門主要是對風險管理部門和其他相關部門所進行的風險管理的再監督。但這絕不意味著內部審計部門不能作為直接的風險管理人,在必要的情況下,它可以直接進行風險管理。內部審計介人風險管理是一個嶄新的事物,對內部審計如何在風險管理中發揮作用是一個需要進一步深入探討的課題。
參考文獻:
[1] 呂麗. 內部會計控制的現狀和對策[J]. 中國鄉鎮企業會計 , 2007,(06)
[2] 田朝陽. 內部會計控制有效性研究[J]. 中國鄉鎮企業會計 , 2008,(07)
一、風險導向型內部審計的含義及特點
(一)風險導向型內部審計的含義 狹義的企業風險指有礙于組織目標實現的威脅因素,通常分為三大類:外部環境風險、經營過程和資產損失風險、以及信息風險。由于事后補償的保險難以發揮對組織風險結果予以彌補的作用,因此,風險管理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行的?;诖耍珻OSO委員會于2004年正式提出《企業風險管理框架》(簡稱ERM),將企業風險管理定義為:是一個受機構的董事會、管理層以及其他人員影響的過程,它可以運用在戰略設定并貫穿于企業當中,設計企業風險管理旨在確認影響機構的潛在事件,并在風險偏好內管理風險,為機構目標的實現提供合理的保證。企業風險管理(ERM)由以下八個要素構成:內部環境、目標設定、事件確認、風險評估、風險回應、控制活動、信息和溝通、監控。這八個方面組成要素是一個有機的整體,體現的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一種觀點認為,風險導向型內部審計的風險就是審計風險;而另一種觀點則認為,所謂的“風險”不是單純意義的“審計風險”,更大意義上是指企業風險。在《布林克現代內部審計學》第六版中提到“現在的內部審計人員要運用前后一致的方法來理解和評估審計風險,包括與單個被審計機構有關聯的風險以及整個組織所面臨的整體風險”,可見,風險導向型內部審計是以審計風險模型為審計方法,以對整個組織的風險進行評估與改善為最終目的的一種審計理念。
(二)風險導向型內部審計的特點 與制度導向型內部審計相比,風險導向型內部審計具有以下特點:一是風險導向型內部審計的基礎是內部控制。COSO將內部控制定義為:內部控制是一個過程,受機構的董事會、管理層以及其他人員的影響,設計內部控制是為以下類別的目標的實現提供合理的保證:運營的效果和效率、財務報告的可靠性、以及遵守適用的法律和法規。對內部控制評價的過程就是內部審計的過程,一個企業內部控制的好壞,與審計風險的高低直接相關,所以內部控制始終都是內部審計關注的重點;同時,內部審計也是內部控制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對其它內部控制環節的再控制。重視日??刂苹顒?,抓住內部審計監督評價環節,為企業目標實現提供合理保證。此外,構成內部控制的五個要素是: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和溝通、以及監控。內部審計要對公司的風險管理加以評估與改善,首先要從內部控制領域中的風險做起??梢姡L險導向內部審計是以內部控制結構為內容,關注風險發生的可能性。所以,內部控制是風險導向內部審計進入公司治理、評估改善組織風險的基礎。
二是風險導向型內部審計的內容是風險管理。內部審計介入風險管理是內部審計職業發展的要求,也是企業發展的需求。從ERM框架可知,它關注包括公司治理領域和內部控制環節的風險在內的一切風險,因此,風險管理不僅要求全面識別風險,而且要熟悉本單位的經營戰略、工作程序、組織結構等,而內部審計人員的獨特地位與專業知識滿足了以上要求,風險管理必然成為內部審計的主要業務之一。風險導向內部審計要求內審人員在審計過程中自始至終都關注企業風險、識別風險,依據風險選擇項目,以降低風險為導向,進行內部控制制度的符合性測試、實質性測試,并進行監督檢查和評價,提出建設性意見和建議,其審計報告可以作為揭示企業風險、防范風險以及信息交流的信號,協助企業管理風險。風險導向內部審計以風險為出發點,不僅能夠使其服務范圍與企業發展戰略與經營目標直接聯系,而且以其在企業中的獨特地位和專業知識能夠從根本上解釋和評估風險管理措施,從而提高風險管理的有效性。
三是風險導向型內部審計是提高審計資源利用效率的途徑。風險導向內部審計不僅重視會計信息,而且重視經濟信息、產業信息和財務信息等,其審計模式是:在對企業所有風險進行徹底了解后,內部審計人員對風險進行排序,根據風險大小來確定審計范圍,對于有證據表明風險較低的領域,應依賴內部控制或分析性復核;對于被認為風險較高的領域,分配更多的審計資源,可實施大量的實質性測試和余額細節測試。這樣恰當、有效地分配內部審計資源,使得更多與風險管理相關的控制和活動得到關注,將審計手段與審計目標更好地結合在一起,可以提高審計的科學性、針對性和績效性。所以,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提供了一種既能保持審計效果,又能提高審計效率的工作思路。
二、風險導向型內部審計在企業風險管理中的作用及其途徑
(一)風險導向型內部審計在企業風險管理中的作用 一是在風險環境分析中的作用。風險環境是指影響組織經營目標不能實現的經營環境,包括內部風險環境和外部風險環境。外部環境因素主要包括法律、政治和經濟等環境因素;內部環境因素主要有:企業的風險偏好與風險文化、誠信與道德價值、管理理念與經營風格、組織結構與權責劃分等,其是企業設定經營目標和戰略計劃的基礎。由于經營環境是風險的根源,因此內部審計應從著眼于風險轉到著眼于經營環境,通過對經營環境(包括一般環境和社會環境、創業環境、內部審計應用環境和組織環境等)的分析,以進一步評估組織的“固有風險”和“剩余風險”,并通過對企業各項環境因素變化的分析,將分析結果以審計報告的形式反映給管理層,以便管理層更加有效地管理風險。正是由于內部審計熟悉企業的內部環境、并具有相對獨立的職能地位,可以全面客觀的判斷企業的固有風險、評價企業目標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二是在風險事件識別活動中的作用。ERM框架要求識別出所有可能發生并對企業目標實現產生不利影響的重要狀況,該步驟非常重要,因為未被識別的事件不會在風險回應中得到處理,可能導致意外風險的發生。內部審計針對現有環境與經營過程,通常以各種類型的戰略或各種形式的商業活動為基礎的模板,觀察同行業內其他企業的經營情況及整個市場的經營風險水平,同時,內部審計人員以其專業知識和技術,獨立地推斷潛在的重大風險。因此,在風險事件識別活動中。內部審計人員要判斷管理層是否完全識別了單位的所有風險。
三是在風險評估中的作用。風險導向型內部審計通常要求采用風險評級和計分的方法進行風險評估,并根據量化的風險水平排定優先次序,盡量找出風險存在的根本原因,以尋求最好的解決方案。對難以客觀量化的風險事件,則采用主觀估計風險發生的可能性,此時,內部審計人員的職業判斷最得尤為重要,其可以幫助
管理者做出比較正確的選擇??梢?,在風險評估中,內部審計人員需要從客觀的角度分析風險的假設條件、計算方法的適當性來評價風險,以向管理層提供專業意見。
四是在風險反映和控制活動中的作用。對于經過識別和評估后的風險,企業都要經過風險與收益的權衡。ERM將風險反映分為j類:可接受風險、規避風險和減少風險。規避風險超出了企業的風險偏好,企業不能接受且無法經濟有效地加以抑制,則須放棄該項目或計劃從而避免風險帶來負面影響。對于大部分風險,需要企業采取一定的行動,轉移或分散風險,以達到企業可接受的水平。為此,企業需要對其風險加以控制,即將不可接受的“固有風險”轉化為可接受的“剩余風險”,由于控制活動本身是很復雜的,內部審計人員通常采用分析性程序和詳細測試,評估控制活動的有效性,使風險得以管理。因此,在風險反映和控制活動中,內部審計人員通過分析、評估風險回避的合理性、減少風險措施的有效性,以降低組織承受的風險。
五是在風險信息溝通和風險管理系統監控中的作用。風險管理涉及企業各個職能主體,是各管理部門共同承擔企業的綜合風險。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從評價各部門內部控制制度人手,在各領域查找管理漏洞,以獨立第三方的身份驗證信息的準確性和及時性,幫助企業管理當局進行風險的管理與協調。為此,內部審計人員需要采用風險監控方式,將經營計量系統記錄的業績與計劃和預算中的預期業績以及同一時期的競爭者業績進行比較,來判斷風險環境中新的風險和變化,便于管理者及時做出反應??梢?,在風險信息溝通和風險管理系統監控中,內部審計人員通過審計報告以向董事會和審計委員會傳遞風險是否得到有效管理的信息,保證單位對風險的管理是一直有效的。
(二)風險導向型內部審計在企業風險管理中發揮作用的途徑風險管理框架(ERM)下的內部審計關注的核心是企業的風險管理過程和剩余風險水平,由于內部審計部門所進行的風險管理是對剩余風險的確認并提出咨詢建議,因此,內部審計參與風險管理的途徑是開展風險導向型審計。通過開展風險導向審計,內部審計將事后評價轉變為更為及時和主動的事前事中的風險審查和事后的動態反應,全過程控制和管理企業風險,從而能夠客觀評價風險管理系統,以降低風險損失。因此,剩余風險是風險導向審計需要關注的重點領域。內部審計部門所進行的風險導向審計就是通過系統的分析、認定和評價被審計對象各個領域的固有風險及其管理狀況,評價其得出的已量化的剩余風險水平,并據此確定進一步審計的范圍、重點和方法。因此,在審計實務中,內部審計部門要從審計的過程和整體角度分析審計風險在審計中的作用。把審計基礎工作大量放在對被審計對象業務過程的調查,對內部控制要素進行控制測試,并對財務報表和業務操作程序、審計環境等進行科學分析、判斷上,從而使期末需要審查的結果,在期初和期中得到判斷。對剩余風險審計的主要目的是將剩余風險降低至可接受水平,為此,需要通過以下途徑實現風險導向型內部審計在企業風險管理中的作用:了解管理層確定可以接受的剩余風險水平;確認業務活動領域的剩余風險并進行優先排序,將主要審計資源分配到高風險領域;審計師需要將在審計過程中發現企業尚未對某些重要風險采取管理措施,應同被審計單位或被審計對象的管理層進行溝通,并向其提出管理建議,從而協助被審計單位預防或檢查將來可能出現的錯弊。最后,內部審計師以經過核實的審計證據為依據提出風險審計報告。風險審計報告是針對剩余風險提出相關建議,以幫助管理層采取必要措施改進控制系統所形成的書面文件,它是內部審計參與企業風險管理的集中表現,也是內部審計發揮風險管理作用的重要形式。
三、風險導向型內部審計應注意的問題
(一)責任問題 企業風險管理作為風險導向型內部審計的主要業務,內部審計人員并不參與風險管理的建立和運行過程,而是在企業已有風險管理的基礎上實施再監督,以促進風險管理過程的建立或使風險管理的有效性成為可能。
關鍵詞:內部審計;風險管理;參與途徑
一、我國企業風險管理現狀
由于風險管理意識淡薄,企業內部根本沒有設置專門的風險管理部門,沒有專門的人員對企業風險進行專門管理。由于法律并未將風險評估列入企業風險管理內容之中,所以部分企業沒有對風險評估給予足夠的重視。缺乏科學的風險管理理念,沒有建立風險評估與風險管理所必需的數據庫,管理層依賴經驗或者主觀感覺決策,可能造成企業承擔不該承擔的風險,同時又可能錯過機遇。
二、內部審計參與企業風險管理的必要性
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IIA)在2004年1月修訂的《內部審計實務標準》中對內部審計的定義重新做了修訂,即“內部審計是一種獨立、客觀的確認和咨詢活動。旨在增加價值和改善組織的運營。它通過系統的、規范的方法,評價和改善風險管理、控制和治理過程的效果,幫助組織實現其目標。”新定義將內部審計的范圍延伸到風險管理和公司治理領域,認為內部審計是針對風險管理、控制及治理過程的有效性進行評價和改善所必需的。風險管理已發展成為內部審計的一項重要內容。
(一)企業需要內部審計
加入WTO使我國企業也卷入了全球經濟金融一體化的浪潮,競爭日益激烈,企業經營風險大大增加。不能隨著環境的變化而做出相應的調整,固然可能產生經營風險,但是調整的過程中也可能導致經營風險。內部審計的目的在于增加組織的價值和改善組織的經營,內部審計人員是企業的管理咨詢師。因此,內部審計部門及其人員參與企業的風險管理也就成為必然的內在需求。
(二)內部審計需要更廣闊的平臺
內部審計參與風險管理也是內部審計本身發展的需求。內部審計在我國現代審計體系中具有相對獨立的地位,它可以將風險評估的意見直接報告給董事會。內部審計部門不從事具體業務,其活動獨立于業務管理部門。這就使得它們可以從全局出發、從客觀的角度對風險進行識別,及時建議管理部門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風險。所
以,內部審計有必要參與風險管理。
三、內部審計參與企業風險管理模式探究
(一)與公司治理互動
健全的公司治理需要董事會、管理層、外部審計師和內部審計師之間的有效互動。所有上市公司都應該設立一個有效的內部審計職能部門。該部門應該具備專業能力的人才,并且直接向董事會或審計委員會匯報工作,以保證其獨立性。內部審計師應協助管理層完成企業風險管理的初步建立工作,包括參與制定風險戰略,指導風險評估和風險分析,協調實施風險管理措施等。但必須明確風險管理責任由管理層承擔,內部審計協調風險管理的工作計劃應經過董事會或審計委員會批準,計劃要規定明確的目標及將責任轉移給管理層的時間,并且內部審計機構應向董事會或管理層聲明其對協調事項因不具有獨立性而無法提供保證服務。
(二)滲入各風險管理的各個領域
內部審計師應確認企業的風險管理是否滿足實現戰略、高效運作、客觀報告、遵守法規的目標,從總體上對風險管理體系的準確、可靠、充分和有效發表審計意見。根據企業所處行業不同內部審計具有不同的側重點,在制定審計計劃時也會有所區別。
1、總體目標復核審計。內部審計人員在深入了解本企業及其環境下,確定特殊領域所需的詳細測試程序。
2、財務審計。旨在通過適當的審計程序驗證企業的財務報表的合法性與公允性,是對歷史的財務信息的一種在認定。財務審計目標與外部審計一樣,所以這種審計經常聘請獨立的會計師事務所進行。
3、合同審計。其是指對合同及相關財務事項進行審核和評估。有些企業在簽訂對公司有重大影響的合同時,內部審計部門應該對其進行必要的審計程序,以確定合同訂立的合法性、可操作性以及利潤分析等,減少企業由于決策失誤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損失。
4、內部控制系統審計。內部控制系統本身就是為防止、發現或糾正風險事項。但是由于內部控制自身的局限性,需要內部審計對其設計、執行、一貫性及其變化情況進行測試。所采用的審計方法主要是觀察、詢問、穿行測試和重新執行。
5、后續審計。一般是選擇性的進行,在完成審計后的半年或一年內進行。內部審計部門應當制定一個標準,對何種審計程序需要進行后續審計,以確保之前實施審計發現的問題管理層是否采取了及時的跟進措施、提出的建議是否得到了切實的執行。
由于內部審計工作領域寬廣,不僅要求審計人員了解財務、會計知識,還要求他們掌握風險管理、信息技術、概率統計、金融等方面的知識。
(三)提供咨詢服務
內部審計機構可以接受委托或在提供保證服務的同時就風險管理有關問題提供咨詢服務。具體的服務內容和形式取決于企業的內部環境、企業擁有的資源、企業面臨的風險和內部審計報告關系,并根據企業風險管理的發展而不斷變化。內部審計機構應該就執行審計項目時發現的風險問題提請管理層和董事會注意,管理建議書形式就發現的問題提出管理建議。
參考文獻:
1、黃曉霞.企業風險審計[M].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5.
關鍵詞:內部審計;內部監督;風險管理;風險評估
在國家當前的新經濟形勢下,企業的規模日益擴大,其機構和業務日益繁雜,所面臨的風險也不斷增加。內部審計作為一種獨立、客觀的保證與咨詢活動,是企業自我約束和自我監督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管理層也迫切需要內部審計機構協助其更有效地履行其職責,提高企業的運作效率和經濟活動的附加值。
1 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的含義
(1)內部審計的含義。內部審計是指由本部門和本單位內部專職的審計機構或人員所實施的審計。這種專職的審計機構或人員,獨立于財會部門之外,直接接受本部門、本單位主要負責人的領導,依法對本部門、本單位及其下屬單位的財務收支、經營管理活動及其經濟效益進行內部審計監督。內部審計的目的是糾錯防弊,促使企業改善其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
(2)風險管理的含義。企業風險管理是從整體企業的宏觀角度來辨識及分析風險的過程。其方法不只是將企業所有風險整合,而是將企業面臨的所有不確定性轉化為可通過策略及運作優勢達到營運目標的一種方法。COSO對風險管理的定義是:“全面風險管理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受董事會、管理層和其他人員的影響,這個過程從企業戰略制定一直貫穿到企業的各項活動中,用于識別那些可能影響企業的潛在事件和管理風險,使之在企業的風險偏好之內,從而合理確保企業實現既定的目標?!?/p>
2 內部審計與企業風險管理的關系
(1)內部審計在風險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內部審計是企業內部監督與控制的關鍵環節,可以協助公司辨別及評估重大風險的披露,對改善風險管理及控制制度做出重要貢獻。企業內部審計機構在規劃審計工作時,應評估各種管理活動的相對風險,并將風險按照重要性進行排序,對風險較大的項目優先考慮開展相關審計工作。對管理層的風險管理流程效果和效率方面進行檢查、評價、報告并提出審計建議,幫助企業識別、評價風險及實施風險管理方法。
(2)內部審計在風險管理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風險管理是一個系統的過程,對風險的防范和控制需要從整體出發。而內部審計機構在企業中不從事具體業務活動,獨立于業務管理部門,使其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因此,在進行風險管理的過程中,能夠客觀地、從全局的角度管理風險,正確地識別和評估風險,并及時建議相關部門采取措施應對風險。
(3)風險管理是進行內部審計工作有效的工具。風險管理是企業管理層的職責所在。為了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管理層應當確保企業具備良好的風險管理流程,并且在經營過程中正常運轉。內部審計可以通過制定正式的行為規范,經常檢查公司風險管理流程是否健全等措施有效地降低企業風險。風險管理作為內部審計工作的有效工具,很多企業和部門已將其應用于機構的持續性、財務管理、資產管理和舞弊等各項風險管理中。
3如何發揮內部審計在企業風險管理中的作用
(1)確認風險識別的充分性。在企業進行風險識別的過程中,內部審計人員應該對風險管理流程進行審查與評價,確定企業在風險識別的過程中風險歸類的正確性以及分析方法的適當性。內部審計可以采用多種風險分析方法對企業內部和外部的風險要素進行識別分析,判斷企業管理層是否對主要風險均已識別和分析,并充分考慮風險可能造成的影響,為進行風險評價奠定基礎。
(2)確定風險評估的恰當性。在企業進行風險評估的過程中,企業要對已識別的風險事件進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分析風險產生的重要性及可能性。內部審計應首先對風險性質及程度的衡量與界定進行評價,這關系到進行風險處理的依據是否可靠。其次,應對管理層的風險評估過程的適當性、執行的有效性進行評價,找出需要修改完善的地方,為各級管理層提供專業審計意見。
轉貼于
(3)評估風險對策的有效性。內部審計在企業風險對策活動中發揮的作用,直接反映在審計成果中,是審計價值的重要體現。企業根據對風險的評估和判斷,應采取相應的措施和方法來進行風險處理,以降低和抑制風險損失,獲取風險收益。在風險對策活動中,內部審計應分析風險回報的合理性、評價風險措施的有效性。
(4)評價風險監控的合理性。對企業風險管理的監控是指評估風險管理要素的內容和運行以及執行質量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內部審計首先應當從評價企業各部門的內部控制制度入手,審查企業經營活動中重要環節相關控制制度設置的合理性以及執行的有效性,識別并防范風險。其次,應當密切關注可能引致風險的重要事項,了解企業的風險偏好,與相關管理層討論部門的目標、存在的風險,并評價管理層采取的風險監控活動的有效性。再次,應當以企業總體風險組合的觀點看待風險,協調各部門共同管理企業,從全局角度識別并評價風險,提出改進建議來協助企業管理層履行其職責,以保證企業目標的實現。
4結束語
內部審計參與企業風險管理是內部審計的發展方向,是環境因素和內部審計自身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這不僅為內部審計的發展提供了契機,也有利于企業在風險管理的過程中采用先進的審計方法和技術手段,強化內部審計職能,積極探索,勇于創新,使企業在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實現管理最優、效益最佳的發展目標,并開創審計工作的新局面。
主要參考文獻
[1]徐宏峰,李洪天。內部審計與公司治理的改善[J]。財會月刊:會計版,2007(9)。
關鍵詞:風險管理 現代審計 作用機理
1 企業風險管理的含義和目標
1.1 風險的含義
現代審計學中的許多風險概念是從其他學科引進的,但現代審計學研究這些風險概念的目的、視角與方法均與其他學科存在差異[1]。在現代審計學中,研究相關風險的目的是為了有利于注冊會計師更好地實現審計目標,其研究視角和研究方法均服從于這一研究目的?,F代審計學中的相關風險概念或者與審計目標相關,或者與審計對象相關,或者與審計技術的運用有關。因此,盡管現代審計學借鑒了其他學科中的有關風險概念,但這些風險概念已經與現代審計學溶為一體,成為現代審計學的有機構成部分。
什么是風險?按iia(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的定義,風險是指可能對目標的實現產生影響的事情發生的不確定性。風險的衡量標準是后果與可能性,對待風險關鍵在于監控。
企業風險,可以理解為未來發生的不確定性對企業實現其經營目標的影響,企業風險種類一般可分為行業、組織、溝通、法律等方面的風險,具體分為:
1.1.1 戰略風險:不符合宏觀經濟政策、產業、行業政策;戰略與規劃錯誤,經菅目標不明確,并購失敗,技術落后,沒有戰略合作伙伴等失誤。
1.1.2 財務風險:現金流不暢,資金回籠慢、債務困擾、直至資金斷鏈(此類情況多且較為嚴重,稱之為企業癌癥),負債率高、應收賬款高、產品存貨高(企業“三高癥”),內控不完善,效率低、利潤低等。
1.1.3 經營風險:企業內部管理混亂、銷售不暢、費用超高,股東撤資、銀企關系不協同、客服不到位、資產沉淀,造成資不抵債或虧損的困境。
1.1.4 產品風險:產品不合格,產品有質量和缺陷問題,新產品、服務品種開發不對路,產品陳舊,或更新換代不及時、產品積壓、產品不保險等導致的風險。
1.1.5 體制風險:企業因選擇企業制度、法人治理結構、組織體系、激勵機制不當而運作困難或內耗增大,或公司期限屆滿而面臨解散清算。
1.1.6 公關危機:企業因多種原因,如產品質量不合格、勞資糾紛、法律糾紛、重大事故案被公眾媒體曝光,而使企業公信力和美譽度急劇下降。
1.2 風險管理的含義
風險管理從1930年開始萌芽,最早起源于美國。關于風險管理較為全面而又確切的定義,最早是由美國學者威廉斯和漢斯于1964年提出來的,在其著作《風險管理與保險》中指出,風險管理是通過風險的識別、衡量和控制而以最小的成本使風險所致的損失達到最低程度的管理方法。而英國學者對于風險管理的定義,則把重點放在經濟控制方面。1981年,班尼斯特和鮑卡特在他們的著作《實用風險管理》中給出風險管理所下的定義是“風險管理應對威脅企業資產和收益的風險進行識別、測定和經濟的控制”。
中國對于風險管理的研究開始于1980年。一些學者將風險管理和安全系統工程理論引入中國,在少數企業試用中感覺比較滿意。中國大部分企業缺乏對風險管理的認識,也沒有建立專門的風險管理機構。作為一門學科,風險管理學在中國仍舊處于起步階段。目前,我國理論界比較接受的也是類似比較全面的定義:風險管理是研究風險發生規律和風險控制技術的一門新興管理科學,各經濟單位通過風險識別、風險衡量、風險評價,并在此基礎上優化組合各種風險管理技術,對風險實施有效的控制和妥善處理風險所致損失的后果,期望達到以最少的成本獲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目標。
為防范各種各樣、不同等級的風險,企業管理者應利用現代審計手段,強化風險管理,企業通過對潛在的意外或損失進行識別、衡量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有效控制,用最經濟合理的方法處理風險,以實現最大安全保障。
1.3 企業風險管理的目標
風險管理的目標就是指在識別與衡量風險的基礎上,控制與處置風險,防止和減少損失,保障企業各項經濟活動的順利進行[2]。風險管理的目標一般包括兩部分:一是損失前的目標;二是損失后的目標。損失前的管理目標是避免或減少損失的發生;損失后的管理目標則是盡快恢復到損失前的狀態,兩者結合在一起,形成風險管理的完整目標。
1.3.1 損失發生前的管理目標 ①經濟合理目標。它是指風險管理者用最經濟節約的方法為可能發生的風險做好準備,它要求運用最合適的、最佳的技術手段來降低管理成本。只有注意各種效益與費用支出的分析,嚴格核算成本和費用支出,才能實現這一目標;②安全系數目標。將風險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圍內,減少憂慮心理和恐懼心理,提供安全保障。風險給人們帶來了精神上、心理上的緊張不安,而這種心理上的憂慮和恐懼會嚴重影響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造成工作效率低下甚至無效率。損失前的管理目標之一就是要減少人們的這種焦慮和不安情緒,提供一種心理上的安全感和有利于生產生活的寬松環境;③社會責任目標。實施風險管理必須遵守政府法令和規則以及各種公共準則,履行必要的社會責任。
1.3.2 損失發生后的管理目標 ①維持企業生存的目標。這是損失發生后風險管理的首要目標。只有保持住經濟單位的存在,才有企業將來恢復與發展的可能性;②保持正常生產經營的目標。損失發生后風險管理的第二個目標就是保證企業生產生活的盡快恢復和正常運轉,達到損失發生前的水平。對企業風險管理來說,保證生產服務持續這一目標有時帶有強制性或義務性;③維持穩定收益的目標。在成本費用不增加的情況下,盡快實現穩定的收人有兩種方式:一是維持生產經營活動,二是提供資金以補償因生產經營的中斷而造成的收人損失;④實現持續發展的目標。它包括生產服務的持續和盡快實現穩定收人兩個目標。實施風險管理,不但使企業在遭到損失后能夠求得生存,恢復原有生產水平,而且應促使企業在受損后,采取有效措施,處置好各種損失,繼續堅持并盡快實現持續增長的計劃,以求得企業的連續發展;⑤履行社會職責目標。企業實施風險管理時,應盡可能減輕企業受損給其他人和整個社會帶來的不利影響。
2 現代審計的內容和特點
2.1 現代審計的概念
現代審計學是以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模式為核心的審計理論。風險、證據與重要性是現代審計學中的三個核心概念(w.r.knechel,2001),將“風險”引入審計理論與實務是審計發展史上的里程碑(larry f.konrath,1993),它使注冊會計師由被動接受風險轉為主動控制風險。審計的定義表述為:審計是資源財產的擁有者或者是主管者,授權或者委托專門機構或人員,對于資源財產的管理人承擔和履行的經濟責任,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效益性進行審查,并向授權人或者委托人提出報告,以維護授權人或委托人權益的具有獨立性的經濟監督。審計人員仔細分析被審計單位及其現有的內部控制,確定可能產生財務報表錯誤的風險最大的領域,并將審計資源分配到這些領域。
2.2 現代審計的內容
按審計的內容分類,可分為財政收支審計、財務收支審計和經濟效益審計三類。財政收支審計是指國家審計機關對本級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和下級政府財政預算的執行情況和決算,以及預算外資金的管理和使用情況的真實性、合法性進行的審計監督;財務收支審計是對金融機構、企事業單位的財務收支及有關的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所進行的審計監督。以企業財務收支審計為例,審計內容主要有:企業制定的財務會計核算辦法是否符合《企業財務通則》、《企業會計準則》以及國家財務會計法現、制度的規定,對企業一定時期內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進行綜合性的審查并做出客觀評價;經濟效益審計是對財政、財務收支及其有關經濟活動的效益進行監督的行為。而現代審計是通過加強內部審計從而強化企業風險管理的。
2.3 現代審計特點
現代審計引進風險概念,強調為組織增加價值服務,并且同企業的會計制度和內部控制系統有著密切的聯系[3]。當企業內部控制系統較為健全、有效時,則資產、會計資料出現錯誤的可能性就大大減少,審計風險也較小。因此,審計工作開始注重會計制度和內部控制系統的可信性方面。審計工作開始從評審內部控制制度著手,然后根據評價的結果,確定審計查賬的要點、規模和方法。同時,采用統計抽樣法或判斷抽樣和統計抽樣相結合的抽查法,從而提高了抽樣審計的科學性。在審計的實踐中,逐漸形成了具有現代意義的審計方法。
現代審計與傳統的審計方法相比,現代審計方法的特點是:①審計基礎不同。會計資料是一定的會計制度和內部控制制度所產生的結果。直接檢驗法只強調直接審查制度所產生的結果,而不能深入到制度本身進行審查;現代審計法則注重調查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存在,是否有足夠的控制環節,評估其是否充分發揮作用,來證實會計資料的可信度。②審計程序不同。直接檢驗法在查賬步驟上比較單純;現代審計法則需通過制度健全性調查、制度符合性測試、制度有效性評價后,再進行實質性的查賬工作。③抽樣技術采用不同?,F代審計是以健全有效的內部控制為依據,采用統計抽樣或判斷抽樣與統計抽樣相結合的方法。④審點不同?,F代審計注重的是內部控制系統內各個控制環節,審查的目的在于發現控制制度中的薄弱環節,以便在這些薄弱環節上擴大審查范圍,看其是否造成了重大錯誤。
現代審計方法的出現,使審計工作從單純的日常經濟業務的審查發展到對內部控制制度的評價,這無疑是審計查賬技術發展史上的一大進步,既節約審計資料,提高功效,還能發現業務處理程序上的錯誤和控制系統上的不合理現象,促使企業不斷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從薄弱控制環節入手,保證審計的工作質量,減少審計風險。
3 現代審計在企業風險管理中的作用
現代審計的目的之一就是幫助企業防范各類風險,實現經營目標[4]。它在風險管理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3.1 統籌全局的作用。風險在企業內部具有隱蔽的傳遞性,即一個部門造成的風險或疏于風險管理所帶來的后果往往不是由其直接承擔,而是會傳遞到其他部門,最終被發現時可能已經使整個企業陷入困境,損失如同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因此,對風險的識別、測度、評價和處理需要從全局的角度考慮,而企業的各業務部門卻很難做到這一點。審計部門不參與企業具體經濟活動,獨立于業務管理部門之外,這使得它們可以從全局角度出發,客觀地對風險進行識別,及時建議管理部門采取防范風險的措施來統籌全局。
3.2 協調作用。通過咨詢服務的方式,積極協助企業建立風險管理。風險管理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在一個組織內部應有明確的責任分工,各司其職,從董事會到具體的操作人員都應有明確的規章條例賦予的權利和應承擔的責任。如果管理層提出建立風險管理系統的要求,審計部門可以協助,但不能超出正常的咨詢范圍,以免損害其獨立性。審計部門可以促進、協助風險管理過程的建立,但不擔負風險管理的責任。
3.3 指導作用。積極持續地支持并參與風險管理過程,對風險管理過程能夠進行全面的指導。現代企業制度下,在公司建立風險管理過程中,審計部門能夠擔負起指導風險管理的職能。首先,審計部門從評價各部門的內部控制制度入手,在生產、采購、銷售、財務會計、人力資源管理等各個領域查找管理漏洞,識別并防范風險,可以提出相關建議;其次,審計部門可以深入到企業管理的細微環節查找問題,分析其合規性。審計人員更多的是以風險發生可能性大小為依據,深入到經營管理的各個層次,進行查找并防范風險;第三,內部審計在部門風險管理中還起著監督作用。不僅各部門有內部風險,而且各管理部門還有共同承擔的綜合風險,審計部門的獨立性,可監督企業內各業務部門共同管理企業,對企業風險管理給予指導。
3.4 評價作用。審計部門能夠對風險衡量的準備工作——資料的收集和整理進行審評,審評資料的完整性、統一性、相關性和系統性,評審風險管理組織結構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審計部門獨立于管理部門,其風險評估的意見可以直接報給企業高層管理者,這樣能夠加強管理層對內部審計部門意見的重視程度,為風險管理起到評價的作用。
4 現代審計在企業風險管理中的作用機理
4.1 對企業風險管理成本進行審計
審計人員應根據風險部門領導層及主要相關人員的以往工作業績和個人資料,分析他們對公司的忠誠度及個人能力、品格和進取心。審核在風險管理中投入的物力和財力的資源的合理性。在審計過程中應與人事部門進行充分協作,著重分析大筆支出的合理性,達到以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安全保障。
4.2 對風險管理預期績效進行審計
風險管理的預期績效審計,即風險管理成本必須小于期望損失,審計風險是否可控及可控性的大小,否則進行風險管理沒有價值。風險并不是在進行風險管理后就能完全消除的,各風險管理部門在進行風險管理時必須對本部門存在風險的可控程度進行預測。而審計部門就是要對部門風險可控程度預測值的合理性進行審計,最終對各部門的風險管理效率進行審計并出具審計意見。
4.3 對風險管理方法與管理步驟進行審計
企業經營風險多種多樣,針對不同的風險應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如風險回避、風險控制、風險隔離、風險轉移等。審計部門要審核其方法選用的合理性,重點比較不同風險管理方法的差距,對各種方法數據反映的費用及效率的真實性進行考核,對方案的可行性進行審核。通過借鑒企業歷年風險控制方法及效果,同行業相似風險成功控制所采取方法,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對企業風險管理制定的合理目標進行層層分解。
4.4 對風險管理實施績效進行審計
在風險管理年度計劃實施完成后,審計部門應對風險管理部門的工作績效進行考核。審計部門應考核風險管理部門的風險控制效果是否達到預期計劃目標。對風險管理部門預測與實際差額進行分析,分析差額產生原因,企業是否存在實質的風險損失,考查風險管理部門的總體工作績效,發現其不足之處,提出合理的建議。
4.5 對風險發生責任歸屬進行審計
由于風險的不確定性和不可完全規避性,企業在進行風險管理時,風險管理部門應對其進行分析判斷,確定風險管理失誤責任歸屬。而審計部門應對風險責任歸屬情況進行審計,協助風險部門分清責任,及時確定損失額度,并對風險事故原因進行審查,界定風險事故的性質,為企業新的決策提供有效的依據。
綜上所述,在風險管理中,審計部門主要是對企業風險管理成本進行審計,預期績效審計、管理方法與管理步驟審計、實施績效審計以及責任歸屬審計。對企業進行的風險管理的指導、監督、評價,但這也只是審計參與風險管理的雛形。相信金融危機之后的今天,現代審計在強化企業風險管理的過程中的機理會越來越得到補充和完善,發揮的作用將越來越大,更加有利于保證企業的利益。
參考文獻:
[1]汪壽成,劉明輝.論現代審計學的風險概念體系[j].會計之友,2009(21):1-3.
[2]王曉群.風險管理[m].上海:上海財經出版社,2003,5:23-27.
在企業競爭中,有的企業經營困難甚至倒閉,而有的企業卻在危機中不斷改進和完善自己,取得了新的突破。由此企業也意識到風險管理的重要性,那怎樣才能更加有效的進行風險管理,以縮減成本、規避風險呢?這正是企業在危機中求得生存和發展的關鍵。本文從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本質、目標、職能幾方面介紹了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相關理論,并分析了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產生的外部原因和內部原因,進而得出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模式引入是內部審計現實選擇的結論。
【關鍵詞】
風險導向;內部審計
一、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相關理論
1. 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本質
內部審計的本質是確保受托責任有效履行的管理控制機制。在風險導向階段,受托責任關系以及管理控制發生了一些變化,與風險結合起來,使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成為確保受托責任有效履行的能動的管理控制機制,它用一種系統化的方法評估并改進風險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并且通過識別和評價重大風險以及幫助改進風險和管理控制系統來支持組織的發展。這就是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本質。
2. 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目標及職能
內部審計目標是審計主體通過內部審計活動所期望達到的境地,體現的是主觀的要求。內部審計職能則是內部審計內在的功能,體現的是客觀的能力。內部審計目標隨著環境變化而變化,隨著受托責任關系及管理控制的變化而調整,但是不能超越內部審計職能所能及的范圍。同時,目標也會反作用于職能,內部審計職能會隨著人們認識的變化而不斷發展與充實。從財務導向到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目標經歷了從傳統的查錯防弊向增值服務的發展。在風險導向階段,內部審計更注重與企業目標的直接關聯,在創造價值的企業目標作用下,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目標就是識別關鍵風險點,為組織的總體目標服務。風險導向內部審計采取的路線可以分為三步,首先確認企業目標或某項交易的目標,然后分析對這些目標產生影響的風險以及能夠管理這些風險的控制,最后測試實際的控制考慮其能否切實管理這些風險。內部審計人員關注的并非控制的充分性和遵循性,而是風險是否得到適當管理和控制。這樣,內部審計人員通過風險與企業目標的實現直接聯系起來,其服務對公司治理層及管理層而言非常有價值。
二、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模式產生原因分析
1. 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模式產生的外部原因
我國內部審計由于目前仍存在著諸多缺陷的賬項基礎審計和制度基礎審計,審計目標和范圍不能根據經營中的主要風險和問題確定,這樣就無法有效地為組織增加價值,因此,內部審計本身在企業內部逐漸地不被重視。與此同時,外部審計已將風險評估、會計咨詢、投資咨詢及管理咨詢等業務納入了工作范圍,并且不斷地擴展服務領域,向企業提供內部審計服務。企業為了節省成本和開支,也不斷地削減內部審計機構或部門,或將內部審計的業務部分或全部地對外承包給外部審計公司,這使得內部審計的發展變得更加艱難,生存危機問題已成為內部審計職業界面臨的最大風險。與此同時,單位對審計人員的期望和審計人員對自身職業認識上的差距越來越大,內部審計人員訴訟案件不斷增多,使得內部審計人員不得不以積極的態度,思考所面臨的各種風險,努力降低審計風險,這些是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產生的外部因素。
2. 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模式產生的內部原因
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模式產生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降低內部審計成本的要求。由于賬項基礎審計模式和制度基礎審計模式本身固有的缺陷使得內部審計的審計效率低下、審計結論缺乏可操作性。在這兩種模式下審計資源在高風險低風險的領域分配上不十分有效,常常使低風險審計項目的審計工作過量和高風險審計項目的審計項目不足,往往容易使內部審計達不到理想效果。在賬項基礎審計模式下,審計人員將精力主要放在被審計單位會計記錄及其有關憑證的審查上,著重去驗算其會計金額,以證實賬簿和報表數字的正確性。這種審計方式只適用于小規模企業的財務審計,要運用其對規模較大的企業進行內部審計,則存在著嚴重的缺陷。在制度基礎審計模式下,內部審計人員通常把精力集中在對內部控制的審查上,通過制定計劃進行符合性測試和實質性測試,由此對企業經營活動的內部控制做出評價,并向管理層提出加強內部控制的措施。
三、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模式的優勢
1. 有利于轉變內部審計觀念
內部審計實踐愈益表明,我國審計在國民經濟宏觀控制中的作用不斷增強,審計效益也不斷提高。但也應當看到,目前的內部審計效果與單位對內部審計的期望目標有很大差異。原因之一就是內部審計工作承受多方面的壓力和干擾,從而形成了“內部審計難,審計結果處理更難”的局面。另外,內部審計人員實際承受的法律責任小和職業道德規范及專業標準的約束力弱等也消極地影響了內部審計實施良好的審計實務。因此,為了使內部審計監督更好地發揮作用,就必須使內部審計人員樹立風險意識,增強內部審計風險責任感。
2. 有利于提升內部審計工作效率
內部審計風險、內部審計質量與內部審計效率之間有內在的聯系,內部審計風險存在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內部審計質量不高,在其他條件都一樣的情況下,片面追求內部審計效率有可能導致內部審計風險增加和內部審計質量下降。因此,通過內部審計風險管理可以提升內部審計質量和審計效率。而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模式是迄今最科學、最完備的風險管理手段。
3. 有利于單位內部控制制度有效性的建立和完善
內部控制制度有效性建立與完善是與內部審計理論相結合直接推動了內部審計模式的變動。隨著國際經濟一體化形成,單位之間競爭程度加劇,企業的經營管理日益復雜,管理控制水平越來越高,內部控制概念內涵不斷擴大,內部控制理論研究成果也不斷涌現。
參考文獻:
[1] 馬正吉.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探討[J].對外經貿財會雜志,2005(12)
[2]程景鴻,閆志濤.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應用[J].中國農業會計,2008(9)
[3]COSO,方紅星,王宏譯.企業風險管理整合框架[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