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城鄉規劃企業分析范文

        城鄉規劃企業分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城鄉規劃企業分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城鄉規劃企業分析

        第1篇:城鄉規劃企業分析范文

        關鍵詞:畢業生去向 調查分析 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

        中圖分類號:F240;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5)12-255-02

        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的前身是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在2012年教育部頒布的專業目錄中屬于地理學類,可授予理學或管理學學士學位,該專業具有學科基礎廣、專業口徑寬的特點,各高校培養定位存在資源環境規劃、城鄉規劃、數字城鄉規劃管理、土地管理、房地產開發與經營管理等多種傾向,因此畢業生去向也非常廣泛。本文以黑龍江科技大學這所地方本科高校為例,在已有的畢業生跟蹤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基于至今為止9屆畢業生跟蹤調查的數據資料進行分析,為在校生提供有借鑒意義的實用信息,也為本校和相關院校專業定位提供參考。

        一、專業發展現狀

        黑龍江科技大學在2002年設立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2003年首次招生,2013年正式更名為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培養具備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地理信息系統、遙感、測量與制圖等信息化測繪技術,立足于城鄉區域規劃和土地管理,面向城鄉規劃與管理、土地規劃與整治、土地評估、測繪地理信息等行業和領域的企事業單位從事相關專業工作,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應用型專門人才。秉持“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理念,不斷強化學生的能力和素質培養,依托專業實驗室、3S實驗室等校內實踐基地,以及已經建立的20余個穩定的校企合作實習基地,加強實驗、課程設計、綜合實習和生產實習、畢業實習及畢業論文等教學實踐環節,加強學生的基本技能訓練和綜合能力培養,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該專業自2004年第一輪立項建設以來,借助教學評建大好契機,圍繞專業建設指導思想與定位、師資隊伍建設、教學條件與利用、教學管理以及教學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2008年新一輪專業建設達到了校重點專業的要求。

        二、畢業生去向總體分析

        本次調查分析的對象是黑龍江科技大學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2007―2015歷屆畢業生,樣本容量為368人。調查分析內容主要包括畢業生考研、就業等基本情況。調查分析的來源是連續多年建立的畢業生跟蹤調查數據。調查結果顯示了2007―2015屆畢業生去向的總體狀況,畢業生累計考研率達16.3%,就業于機關事業單位的畢業生占14.9%,就業于國土調查規劃、城鄉建設項目管理、房地產評估咨詢、農林礦產資源、地理信息技術開發等企業的畢業生占68.8%,如圖1。

        三、畢業生考研分析

        2007―2015屆畢業生考研總人數為59人。2007屆考研10人,占當年畢業生人數的15.8%;2008屆考研14人,占當年畢業生人數的25%;2009屆考研8人,占當年畢業生人數的14.0%;2010屆考研7人,占當年畢業生人數的14%;2011屆考研2人,占當年畢業生人數的6.7%;2012屆考研5人,占當年畢業生人數的20.8%;2013屆考研3人,占當年畢業生人數的10%;2014屆考研2人,占當年畢業生人數的8%;2015屆考研7人,占當年畢業生人數的27%,歷年的考研率變化趨勢詳見圖2。以上數據顯示歷屆畢業生考研率并不穩定,主要受當年就業形勢、學生意愿和生源質量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把2007―2015屆畢業生考研學科分為地理類、農林遙感類、資源環境類、經濟管理類及其他五類。通過數據分析(見圖3)可知,考取地理類學科的畢業生為28人,占考研總人數的47.4%,所占比重最大,其他如考取土地資源管理、生態學、農林遙感等方向的研究生也占有一定的比重。

        由于地理類學科在本專業2007―2015屆畢業生考研學科中所占比重最大,所以對地理類學科考研情況進行詳細統計分析(見圖4)。地理學科分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信息系統、地理教育四大類。考取自然地理學研究生為10人,占地理學科考研總人數的35.7%;考取人文地理學研究生為4人,占地理學科考研總人數的14.3%;考取地理信息系統研究生為13人,占地理學科考研總人數的46.4%;考取地理教育研究生為1人,占地理學科考研總人數的3.6%。可見地理學科中考取地理信息系統專業研究生的比重最大,主要是因為地理信息系統作為朝陽產業已經廣泛地應用于各個領域而且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四、畢業生就業分析

        對本專業2007―2015屆除考研之外的309名畢業生的就業信息進行分析。通過分析可知:就業于國土調查規劃企業、城鄉建設項目管理企業、房地產評估咨詢企業、農林礦產資源企業、地理信息技術開發等各類企業的人數為254,占總就業人數82.2%;就業于機關事業單位的為55人,占總就業人數17.8%,詳見圖5。

        就業于機關事業單位的去向主要包括行政機關、參軍、事業單位,其中行政機關單位就業人數為42;參軍人數為4人;事業單位就業人數為9人。顯然在行政機關單位就業人數最多,但是由于受國家政策和就業形勢等方面的影響,行政機關單位的就業人數集中在2007―2010年,以后迅速下降,近年來幾乎為零,如圖6所示。

        就業于企業的去向主要有國土規劃類企業、房地產評估咨詢企業、城鄉規劃設計企業、地質勘察類企業、地理信息技術開發企業等。其中在國土調查規劃類企業就業的比重最高,在規劃設計類企業和地質勘察類企業就業的比重最低,由此可見國土規劃類企業是本專業學生在企業就業的重要領域。在各類企業就業的比重詳見圖7。

        五、結論

        通過對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2007―2015屆畢業生跟蹤調查分析得出:雖然歷屆畢業生考研率不穩定,但考研學科方向相對集中,主要以地理學類為主,尤其是地理信息系統和自然地理專業占絕對優勢。在行政機關就業的畢業生集中在2007―2010年;在企業就業的比重較大,且呈逐年上升趨勢,就業的重點領域面向現代企業,而在現代企業就業的歷屆畢業生又以面向國土行業為主,主要從事國土資源調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土地整治復墾專項規劃及項目設計、地籍測繪等方面的專業技術工作。

        參考文獻:

        [1] 國家教育部高教司.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M].北京:高教出版社,2012

        [2] 謝啟嬌.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使用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高等建筑教育,2015(1)

        [3] 吳曉敏,董萍,陸翔,等.地方高校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定位探討[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

        [4] 王蘭霞,王蕾,李巍,等.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畢業生跟蹤調查及思考[J].經濟師,2012(9)

        [5] 王蘭霞,趙喜江,王蕾,等.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的社會需求面向探討――以黑龍江科技大學為例[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4(2)

        (作者單位:黑龍江科技大學 黑龍江哈爾濱 150022)

        第2篇:城鄉規劃企業分析范文

        關鍵詞:新型城鎮化;地域性城鄉規劃;人才培養策略

        一、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城鄉規劃人才需求現狀

        (一)城鄉規劃工作的綜合性需要各層次人才

        城鄉規劃工作在類型上既涉及到城鄉形象空間美化又涉及到城鄉發展策略制定,而在地域級別上從國家到省市鄉鎮乃至山村都需要城鄉規劃工作者參與出謀劃策。多樣化的社會需求要求多層次的人才輸出,既要有具備高精科研能力的高學歷人才,也要有專業技能扎實的本科、專科生,而后者往往是服務地方城鎮發展的主力軍。

        (二)特色城鎮建設需要精通地域背景的專門人才

        在傳統城市化階段,規劃建設中出現了忽視城鎮特色、無視地域文化等問題,使城鎮喪失了原有的地域精神與活力。在新型城鎮化階段,亟需精通地域人文歷史背景、產業發展特點的專門人才參與到城鎮建設中,提出切合地域實際需求、符合地域發展形勢的專業規劃,以建設突出產業特色、彰顯文化傳承、充滿活力的特色城鎮。

        (三)村鎮崛起需要適應本土發展的規劃人才

        根據區域發展的需要,村鎮發展不僅是振興國民經濟的關鍵節點,也是完善城鄉一體化體制機制的重要環節。在村鎮崛起的時代背景下,規劃人才的輸出必須面向區域、聚焦中小城市與小城鎮,并填補當前縣域村鎮層級規劃人才的缺失。

        二、地域性城鄉規劃人才培養研究與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一)人才培養的學歷層次配置不合理

        當前,高校城鄉規劃專業的開設多集中于本科院校,并以五年制教育為主要培養形式。但在實際就業中,四年制本科教育與三年制專科教育的畢業生更為傾向于回歸地方、扎根基層。面對多元化的社會需求,不應只重視專業高精人才的培養,還應將不同學歷的人才培養機制納入到專業教育建設體制中,根據崗位特點,合理配置相應層次人才。

        (二)專業課程架貪圖知識面的“大而全”

        城鄉規劃是一門綜合性強的專業,既要掌握傳統工科知識,又要拓寬地理、生態、社會等相關知識面。傳統的本科教育往往大包大攬,力圖課程架構中涵蓋所有知識點。這樣一方面壓縮了專業主干知識的精深學習,另一方面也扼制了學生自學的興趣,降低了后期專業方向專門化拓展的意愿與機會,從而使得畢業生在選擇工作方向與崗位上感到茫然,難以做出合適的職業規劃。

        (三)教學中忽視地域性規劃的學習實踐

        于教學內容上而言,專業教學注重將理論結合實際項目來進行學習運用,而一般教學中更傾向于以大城市規劃建設項目作為案例來學習先進規劃思想與設計方法。這種固然具有相當的教學意義,但若不同時注重地方城鎮規劃的案例教學,會誤導學生在未來學習實踐中盲目模仿大城市的規劃建設模式,而缺乏研究地域性規劃特點的方法與理念。

        三、地域性城鄉規劃人才培養改革策略探析

        (一)構建適應地域性城鄉規劃建設的“訂單式”人才培養目標

        相對于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地域性城鄉規劃人才的培養目標應更有針對性,以適應當地建設需要。在對地域相關企業及建設管理部門進行深入調研后,分析規劃設計師、規劃管理人員等相關職業崗位和典型工作任務,總結不同崗位的能力內涵和人才需求標準,并主動邀請行業專家、技術能手,共同制定適應地域城鎮發展的“訂單式”人才培養目標,明確專業教育的指導思想與教學目標。

        (二)優化豐富教學課程體系

        為切實培養出適應地域性城鄉規劃工作的畢業生,必須在傳統課程體系上進行架構的優化精簡與內涵的豐富提升。一是在基礎課程階段,了解地方傳統建筑特點與城鎮發展歷史,引導學生發掘傳統地方文化。二是在專業課程階段,在注重城鄉規劃主干知識體系學習的基礎上,引入當地城鎮特色規劃項目作為輔助教學案例,引導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地方發展需求與規劃思路,激發學生對地域性城鄉規劃的思考與興趣。三是在畢業設計階段,主動與地方企業、建設管理部門合作,帶領學生參與到當地建設項目中去,利用實際項目考察學生的專業技能,增進學生地域性城鄉規劃能力的提升。

        (三)重視特色教師隊伍建設

        在教師隊伍建設上,不僅要外引高學歷教師、內培高職稱教師,還要注重建立穩定的兼職教師資源庫,聘請當地行業技術專家、能工巧匠為兼職教師,提升專業教學與地域規劃行業發展的融合。同時,加強教師的社會服務能力,建立和完善專業教師評聘與評價制度,將教師的社會服務能力納入績效考核,鼓勵教師帶領學生開展服務地域工業化、城鎮化建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與技術咨詢服務工作,實現師生專業能力的提升與地域性行業服務意識、責任意識的增強。

        四、結語

        在新型城鎮化的背景下,城鄉規劃呈現出多元化的人才需求,而于傳統城鄉規劃教學體制下,地域性城鄉規劃人才顯得較為缺乏。針對這一形勢,高校必須提出相應的人才培養策略改革,以培養出能切實高效為地方城鎮建設服務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第3篇:城鄉規劃企業分析范文

        關鍵詞:城鄉規劃;空間發展;策略分析

        在我國當前高速發展的社會主義經濟體系之中,我國大量的城鄉規劃事業也得到了承租的進步。并且在如今的新環境形勢之下,城鄉規劃工作也已經不再僅僅只是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同時還對于城鄉環境空間體系塑造,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如何針對當前新形勢之下所面對的城鄉規劃工作以及空間發展進行正確的處理,也就成為了這兩者是否能夠得到協調的關鍵所在。下文主要針對新形勢下城鄉規劃應對空間發展問題的策略進行了全面深入的探析。

        1. 新形勢下城鄉規劃形成的三次變革探析

        實際上,對于當今高速發展的新形勢下的城鄉規劃工作而言,其發展的形態是與當今社會的經濟變化與政治的發展是離不開關系的。因此,要想徹底的解決新形勢下城鄉規劃與空間發展的問題就必須對城鄉規劃的演變過程進行探討分析,然后找出其本質發展的原因,從而做到解決二者存在的問題。對于現今新形勢下的城鄉規劃而言,其主要有三個階段的發展歷程。

        1.1從書本美學的規劃逐漸發展成為功能主義城鄉規劃

        該階段主要是通過城鄉的自身功能進行的轉化,其主要包括了城鄉工作的政治政策、軍事安排以及宗教活動等等,其通過一系列的安排與改變,最大程度的將原本在書本中的城鄉規劃美學逐漸發展現實生活中的功能主義城鄉規劃。

        1.2從功能主義規劃逐漸演變成為社會主義導向的城鄉規劃

        該變革其主要發生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人們對自身的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使得人們也逐漸開始注重自身城鄉事業的規劃工作,這在一定的程度上給城鄉規劃工作帶去了新的規劃任務與目的,最終使得城鄉規劃事業由功能主義逐漸向社會導向規劃發展。

        1.3從社會導向的規劃轉向生態導向的城鄉規劃

        該次轉換主要是由于現今人們逐漸對生態保護認識的逐漸上升,使得人們在發展任何事業的過程中都逐漸開始注重生態系統的保護作用。因此為了能夠更好的保護我們共同存在的生態系統以及日后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城鄉規劃工作由社會導向的規劃轉向生態導向的城鄉規劃是社會發展的必然之路。

        2. 中國城鄉規劃的角色扮演以及其目前的現況分析

        2.1城鄉規劃角色扮演的關系

        對于我國當前高速發展的社會來說,城鄉規劃工作實際上在各個城鄉發展的過程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這三種不同類型的角色分別屬于:城市生產力、城市技術工具、公共政策等角色。這三種角色本身實際上就是城鄉規劃發展過程中能夠對于自身能夠予以實現的重要功能、措施。人們對于城鄉規劃的整體性認識,實際上還是從這幾個角色扮演來進行的,我國早期所形成的城鄉規劃雖然說有著較為濃郁的民族特色存在,但是其自身發展實際上根本沒有對于真個社會的生產體系以及社會發展做出任何有效的推動貢獻,但是對于后期所出現的城鄉規劃工作來說,就必須要加以重視,在規劃的過程中,要盡可能的將三種不同的規劃角色融入到規劃工作之中,之后在依據不同城鄉規劃發展的需求。來采取適應的功能選擇,促使角色扮演能夠在城鄉規劃過程中做出巨大的貢獻。

        2.2中國城鄉規劃工作的現狀

        對于我國當前飛速發展的城鄉規劃工作以及空間發展現狀來看,這其中主要涉及到了連個方面內容:首先,由于我國當前的城鄉規劃工作,實際上就是極為復雜的城鄉發展變化過程,那么這在某種程度到就導致城鄉規劃的具體空間發展受到了約束,再因為大量矛盾因素的存在,直接導致我國的空間發展不順暢;其次,由于現今城鄉規劃工作具有多角色并存的特點,這在一定的程度上勢必會使得其空間發展受到不必要的限制。

        3. 新形勢下城鄉規劃對空間問題發展的責任探析

        3.1空間發展方向分析

        在當前全球經濟體系一體化的過程中,呈現規劃工作本身不應當局限在傳統的規劃形式之中。務必要對于自身的發展道路進行改革,從樹立起一個更加具有社會發展戰略意義的空間發展體系,任何不良的發展方向最終都必然會造成城鄉規劃發展的限制,從而人導致城鄉競爭力發展以及經濟體系的發展受到直接的約束;此外,城鄉規劃工作,還能夠要與城鄉自身各個不同環節的特色相結合進行發展,如此才能夠最大的提升城鄉規劃工作執行過程中的資源利用效率以以及部分功能的拓展。

        3.2構建一個完善的可持續發展城鄉空間結構體系

        作為城鄉規劃的工作人員與設計人員,其一定要最大限度的構建一個相對比較完善的可持續發展的空間結構體系,借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城鄉規劃的要求,為以后城鄉的發展提供可持續的發展空間;另外,城鄉規劃在最大限度的保障自身發展的同時,還要努力制定一個能給社會主義經濟帶去更大效益的發展方針,確立一個城鄉發展最優的結構模式,借以最大程度的促進城鄉規劃事業的發展以及經濟效益的迅速實現。但是隨著世界人口數量的大幅度上升,使得現今居民的住房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現象,因此,城鄉規劃必須制定一個合理的改善方針以及有效的可持續發展空間結構體系才能在本質上確保公司企業等的順利發展。

        3.3各個地方人民政府要嚴格實現城鄉規劃戰略性空間資源布局的合理性與有效性

        對于一個城鄉政府的合理布局而言,其不僅僅深深影響整個城鄉規劃發展前景,還深深影響著整個城市整個功能、經濟以及一些其它外在因素的變化,而一個城鄉規劃的空間發展合理布局不僅僅可以使得整個城鄉規劃可以順利的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還可以最大程度的發展整個城鄉經濟,為城鄉的經濟水平帶去增長,并間接的提升了國內生產總值GDP的上升。

        3.5采取高明的城鄉規劃對整個城鄉房屋建設有著促進社會空間公平性的構建的作用

        在國際市場經濟的不斷促進作用下,社會中存在的空間分異現象逐漸變得嚴峻起來,尤其是當面臨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以及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不斷變更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最大程度的采取高明的城鄉規劃方法,借以來最大程度的促進社會空間公平性的構建,借以達到最大程度的進行空間資源的分配、空間的合理布局,來促進社會的融合。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由于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是當前世界上最大的規模、最復雜的社會主義城市化進程建設。那么在這期間,城鄉規劃工作以及相應的空間發展也就成為了負擔我國社會經濟體系發展以及人口高速增長問題的關鍵所在,在這樣的情況下,務必要最大限度的保障城鄉規劃工作以及空間發展的順利性,同時,在發展的過程中還應當要適當的進行長遠目標考慮,從而構建出一個更加深刻的社會角色,來達到實現呈現規劃創新、轉型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明.城鄉規劃監督機制的創新研究[J].福建建筑,2010,(03).

        第4篇:城鄉規劃企業分析范文

        關鍵詞:城鎮化、城鄉規劃、思考

        中圖分類號:TU984文獻標識碼: A

        一、前言

        隨著我國城鎮化率的快速提升,給城鄉規劃帶來了發展,同時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以城鄉規劃在城鎮化進程中的作用為出發點,在分析現階段城鄉規劃因主體性導致城鄉景觀建設缺乏多樣性、系統性引起協同性問題等社會問題的基礎上,也引導規劃從注重經濟建設向資源保護和合理利用的轉變、推進公眾參與、縮小城鄉差距等提出促進城鎮化進程發展。

        二、城鄉規劃在城鎮化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城鄉規劃是用于促進區域發展的實際操作的政府行為,是政府科學決策的基礎。科學的城鄉規劃作為城鎮化健康協調發展的關鍵,是城鎮建設的藍圖與基本依據,首先它對城鎮建設具有宏觀調控和指導作用。決定了城鎮未來一段時期內發展的形態、布局,能夠對人口結構、資源利用和收入分配結構等進行合理的城鄉配置,從而改善區域產業發展結構、加快工業化進程、合理引導勞動力轉移、擴大城鎮就業率、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和基礎設施建設等,發揮城鎮中心輻射帶動作用,實現城鄉經濟良性循環,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快速健康可持續發展。其次,城鄉規劃在城鎮化進程中遵循適度超前、量力而行的原則,可以避免城鎮建設中低水平多次拆建反復帶來的浪費,并通過預期規劃城鎮交通線路、地下空間等緩解交通擁擠、高風險土地利用等城市病,優化人居環境。當然,這種適度超前必須是建立在科學預測社會經濟發展前景和地方財政承載能力基礎之上的。再次,城鄉規劃為城鎮化進程中區域發展提供充足的產業支撐力和基礎設施供應。通過土地集約利用保證產業充足的空間;通過對當地比較優勢、工業布局和功能分區等的分析,制定產業結構轉型等計劃。保證“每增長1個百分點的城鎮化率,為帶動GDP增長15個百分點,就能夠創造出相當于發達國家相應進程中的5-10倍的就業崗位800-1000萬個。”最重要的是城鄉規劃是解決三農問題、協調發展城鄉二元體制建設,縮小城鄉差距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關鍵因素。是改造城中村、緩解農民工“貧困化”現象的關鍵。

        三、目前城鄉規劃中面臨的問題

        1、城鄉規劃的指導思想出現較大偏差

        有些地方政府在城市建設問題上,指導思想存在很大偏差,片面強調地面基礎設施建設,如修建柏油馬路、大型廣場,人造景觀、人造古董等,造成嚴重的人力、自然資源損耗, 而相對來說,地下基礎設施卻得不到重視,甚至嚴重失衡, 致使群眾斥責。例如,某一座人口約40萬不到的城市,興建了一幢9萬平米的辦公大樓,不僅占地面積大,而且樓房資源也得不到充分利用,可謂既勞民又傷財。

        2、規劃工作的功利性較強

        現今,城鄉規劃機構趨向于業主化方向發展,強調功利主義目標,這實質上就變成政府的一種工具、投資方的代表。規劃工作中,不少設計單位及人員只考慮自身利益,責任意識不強,未深入考察和了解城鄉發展狀況,將領導的意圖及思想當作設計依據,過于強調技術性的規劃細節,而忽略了規劃區域的社會、政治等基本狀況。規劃建設過程中,有的甚至直接抄襲別人的規劃模板,不以區情、當地發展實況為基礎,導致所制定的城鄉規劃內容及方法與當地情況嚴重脫節。這種概念規劃工作,既無法突出當地的特色文化,也損耗了大量基礎設施資源,最終只會出現城鎮周邊空間失衡,耕地、農田被毀,農村剩余勞動力遷移并滯留城鎮,失業率上升等多種社會問題。

        3、城鄉規劃調控職能減弱,未健全規劃監督機制

        有些地方下放權力,將市一級規劃管理權限轉交給區縣, 有些政出多門、審批程序復雜, 開發區搞封閉式建設, 未經過地方規劃部門的集中管理。這種現象實質上是對城鄉規劃管理調控職能的削弱, 將不利于城鄉建設的健康和諧發展。此外,未建立、健全科學的規劃監管機制,各級規劃管理部門間未進行有效溝通。規劃工作未積極吸引公眾參與,發揮其監督作用,針對不合理的規劃管理行為未形成有效的獎罰、行政糾錯與處理制度,使得規劃管理監督工作處于力度小、效率低的窘境中。

        四、保障城鄉規劃促進城鎮化的發展建議

        1、降低規劃主體及人為因素的影響

        在規劃過程中,要充分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積極研制能預測規劃地區發展動態的信息系統,提高規劃的科學、合理性。要在政府、規劃單位中廣泛利用3S 技術和信息化設施,如電子政務、信息系統等,推進各規劃單位信息化、網絡化建設,在規劃前通過網絡全程把控區情,深入探究各類信息,分析和科學預測城鄉空間的未來變化,并實時監測規劃落實情況。第二,注重各規劃部門的溝通與銜接。可成立跨部門計劃制定組、協調溝通小組等開展關于規劃、土地利用、保護環境等方面的論證與審批工作,促進各部門間有效交流、及時聽取有關部門的意見。

        2、完善城鄉規劃實施的監督機制,積極培育、監管規劃師

        針對城鄉規劃建設中的違紀行為,應進一步完善城鄉規劃監督機制及責任追究制度,做到有獎有罰、獎罰得當, 對于嚴重違反規定的地方政府及其行政管理部門,要明確其處理、處罰條例及規定。并通過法定程序批準該規定, 使之成為受公眾監督、執行力強的公共政策。同時,要提高規劃隊伍的專業水平及職業道德,幫助其有效融入決策程序,科學行使各項權利,要科學監督和管理規劃師,將經濟、土地集約利用率等作為審核指標及考評標準,針對考評結果未達到或超出預期成果一定比例的規劃師和單位,應依法予以獎勵或懲處。

        3、注重公眾監督,推進民主規劃

        要積極聽取公眾對規劃設計的看法和積極建議,并在規劃前予以采納。如在規劃設計人員調研階段,要讓規劃人員應聽取公眾對當地民俗、民風等及未來發展的看法,使之充分了解城鄉規劃內容、步驟及意義,加大企業與民間多個主體、多層面的相互合作,發揮其對該規劃和實施建設工作的監督、管理作用;規劃后應形成民情考察評估體系,并采取公眾聽證制度,讓百姓在規劃落實過程中發表言論,推進區域民主規劃與建設。

        4、減少城鄉居民貧富差距及生活差異性

        首先,應健全城鎮化進程中的補償機制。例如,針對規劃中房屋被拆除的當地居民、個體戶,要分析房屋類別、面積并核算應得的補償金額或在后續購買新房屋時予以適當優惠。針對那些無力支付和購買新住房的居民,要給予貸款優惠。在土地補償方面,要上調農村土地的征用價格,避免因土地征用雙軌制而使得征地價格同出讓價格之間差距明顯,要實現資源共享,讓遷移后的農民也享受土地級差收益中的一杯羹。其次,要對居民積極開展就業培訓工作。政府部門應根據現有規劃計劃及產業需求,興建統一的勞動力市場,推進就業的公平性,興建人力資源免費培訓基地,提高群眾的就業水平。積極發展三大產業尤其是服務業,幫助因規劃中的勞動力人口順利就業;大力發展集體經濟,提高轉化群體的生產、生活和受教育水平。同時,要優先安置轉化后居民的工作,給予他們公平的薪資及福利待遇。再者,增加福利投資。針對轉化后的居民,要建立和落實醫療、教育等保障體系。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對我國城鎮化進程中城鄉規劃的有關問題進行分析,目前,我國處于城鎮化加速期,城鄉規劃在城鎮化進程中的作用及地位將日益突出。但是各種社會問題、矛盾也隨之出現,給政府及有關部門的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難度。因此,城鎮化進程中的城鄉規劃工作必須以國情、區情為基礎,創新城鄉規劃體制,完善城鄉規劃實施的監督機制,這樣才能推動城鎮化健康運行。

        參考文獻

        [1]黃燕,吳瑞琴,《淺論城鄉規劃與城鎮化發展中的若干問題》,科技信息,2010.09

        第5篇:城鄉規劃企業分析范文

        關鍵詞: 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 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專業設置

        引言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迅速,生產和生活對各類資源的消耗量及污染物排放量日益增加,為社會經濟健康、持續運行埋下嚴重隱患[1],同時城鎮體系建設、城市規劃缺乏長遠目標,嚴重滯后于經濟發展,土地利用盲目化導致人地矛盾尖銳,旅游人數增加導致旅游地資源過度開發利用等,這一系列問題的解決都急需具備地理學、資源環境科學、城鄉規劃科學專業技能的綜合應用型人才。按照普通高校專業目錄,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是地理科學類的主要應用專業,上述問題的產生與深化對該專業辦學要求、人才培養模式、教學質量等提出了更高要求[2]。

        目前,在高等教育大眾化和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情況下,該專業人才培養面臨嚴峻挑戰,面向多樣化的社會需求培養應用型人才是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培養目標的合理定位,深入專業應用型人才模式探究、創新實踐教學環節是體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基本策略。

        1.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究的必要性

        1.1人才教育概念的轉變。

        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人們在培養目標、教育時間、方法觀上都在不斷變化,促進了我國現代教育觀念的形成,培養目標也由傳統的“高級專門人才”培養轉變為現代的“通才教育”,著重點放在寬基礎、高素質人才培養;教育時間觀方面,學校教育開始終身制,更重視在社會實踐中獲取知識能力的培養;教育觀方面,由傳統“應試教育”逐漸轉變為“素質教育”的綜合化質量觀。現代大學教育觀的形成,對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人才教育提出新的要求。

        1.2教育改革的需要。

        教育部針對我國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和學科分化日益嚴重等問題,對許多高校專業設置調整之后,在1998年7月頒發《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目錄》[教高[1998]8號]文件,將原來學科分化為特征的地理專業,調整為地理科學、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地理信息系統三大專業。受傳統地理專業課程體系及片面追求學科完整性的影響,諸多院校在課程體系中存在隨意性,多數本專業課程體系與目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人才市場需求之間存有差距。

        1.3相關專業研究稀少。

        以“應用型人才”和“培養模式”作為題目進行論文檢索并分析可以看出,研究的主體對象集中在地方院校、高等職業院校及其他企事業單位等,研究學科專業則多集中在工商管理、心理學、法學、新聞、旅游管理等專業。缺少單獨對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相關理工科專業(如環境、城市規劃)的相關研究也鮮有成果發表或出版。

        2.資環專業應用型人才內涵、培養模式特點與培養目標

        2.1內涵分析。

        人才培養模式是學校為學生構建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以及實現該結構的方式,包含辦學定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教學實施和評價體系等部分。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以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和轉化能力為培養目標,以行業的內在結構和實際需要選擇教學內容、進行課程設置,以鮮明的實踐特色貫穿教學過程,以多元化的評價主體和手段構建評價體系。不斷優化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以此培養知識應用和轉換能力強、職業適應面寬、可持續發展能力突出的高水平應用型人才[3]。

        2.2培養模式特點分析。

        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有三個重要特點:

        2.2.1培養規格應該是寬口徑、厚基礎、多方向、應用型;

        2.2.2培養目標應該是高素質、應用型、創新能力;

        2.2.3培養過程中應該注重基礎教學、加強實踐環節,注重個性化培養。

        2.3培養目標分析。

        2.3.1學習目標。

        (1)系統掌握地理學、資源環境科學、規劃和管理科學基本理論,及遙感、地理信息系統、計算機制圖等方面的基本技能;(2)了解相關專業如地理學、環境科學和管理科學的一般原理和方法;應受到良好的科學思維和科學實驗的基本訓練;(3)初步掌握一門外語,基本能閱讀專業外文期刊。

        2.3.2能力目標。

        (1)有較強研究與決策、組織管理和文字表達能力,同時兼備獲取知識、理性創新的能力;(2)具有調查研究和綜合分析城市與區域問題,以及城鄉區域規劃工作的能力;(3)對本學科發展動向有所了解,具有一定獨立工作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4)熟悉文獻檢索,具有一定歸納、整理、分析實驗結果、撰寫論文、參與學術交流的能力。

        2.3.3思想素質目標。

        首先,具有正確的人生觀、良好的科學世界觀、高尚的道德素質;其次,有良好的品行修養;最后,要有艱苦求實、善于合作和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同時注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文化素質教育堅持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與專業教育、體育活動和多種形式社會實踐相結合。

        3.專業設置存在問題分析

        從社會發展對人才需求和學校培養目標要求看,該專業目前存在較多問題。

        3.1專業特色不夠突出,研究范圍廣而不精,缺乏主干方向。

        由于根據“厚基礎,寬口徑”的要求及片面追求學科完整性影響,各學校按照師資優勢開設了不同方向并設置不同課程體系,在構建專業課程體系中存在許多盲目性和隨意性。比如有的院校在設置課程體系時專業課程設置土地管理、城市與區域規劃、房地產開發經營、環境科學、地理學、管理學概論等學科,涵蓋了地理學、土地科學、城市規劃、管理學等多專業的部分課程,課程體系過于苛求全面,內容繁雜,無法體現專業主干方向。

        3.2專業定位不夠明確。

        有學者指出,該專業培養出來的人才遭遇以下尷尬境遇:論規劃繪圖功底,不如城市規劃及建筑學專業學生;論空間綜合分析能力,不如地理科學專業學生;論資源環境評價及管理能力,不如資源科學、環境科學及資源經濟學等專業學生[4]。可以看出,其專業定位不夠明確,另外還存在課程體系欠缺、實踐能力不足、畢業生去向不明確,高校難以回答該專業培育什么樣的人才,需開設什么樣的課程,人才培養如何滿足社會市場需求等問題。

        4.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分析

        4.1明確專業辦學理念,準確定位學科方向。

        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需要學生掌握專業基本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能解決資源環境評價與管理及城鄉規劃中存在的實際問題。教學中,該專業開設課程多而雜,但教學方式形成了什么都學卻都不精通的境遇,一定程度地掩蓋了教學目的。因此,應根據學校特色和師資狀況,確定實踐教學環節主干課程體系,加強動手和實踐能力的鍛煉,增強實踐教學環節的應用性,增加實習和集中實踐環節的學時,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4.2與地理學結合。

        該專業隸屬于地理學課程體系,應結合地理科學、地理信息系統專業,培養學生具備地理學知識體系,亦具備城市規劃學動手能力,以及良好的計算機基礎。

        4.3根據學校特色完善課程設置。

        該專業作為地理學的學科方向,培養學生應對區域規劃、地理區劃等有清晰認識,并能與區域社會、經濟實際相結合。比如東中部經濟發達地區該專業更注重城市建設、土地及房地產市場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創建、循環經濟的發展、人居環境的改善,而西部高校專業更應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如山地生態保護、地質災害勘察、荒漠化防治、水土流失防治、資源環境調查、城鎮建設等。

        4.4倡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

        在教學模式上,要借鑒各高校成功經驗,改變傳統的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的單向傳授方式,向有互動、有交流、有討論、有思考的雙向學習模式發展,突出以學生為主體,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創造性。

        4.5校企合作,培養應用型人才。

        通過校企合作構建實驗平臺,鍛煉并加強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爭取有效措施,使學生服務于企業,企業也能為學生提供更多鍛煉機會。應用型人才培養更注重建立與行業的密切聯系,走校企合作道路,一方面聘請與專業相關從業人員進行技術指導,同時參與教學目標的設置,另一方面在企業設立實習基地或實訓中心,學校和企業共同組織學生校外實踐教學環節。

        結語

        我國擁有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院校很多,但資源環境與城鎮化問題仍然無法因而緩解,且該專業畢業學生就業形勢亦不容樂觀。培養該專業應用型人才依然是一項艱巨任務,這就需要各院校結合地方經濟發展特點進行深入探究、大膽改革,合理構建培養目標和專業課程設置,使學生掌握專業知識,提升各項能力,成為社會急需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趙小鳳,黃賢金,陸汝成.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教學改革探究[J].高等農業教育,2009,07:58-60.

        [2]宋戈,袁兆華.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問題的探索[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3(2):81-82.

        [3]秦學,丁哲學.地方院校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11.

        第6篇:城鄉規劃企業分析范文

        關鍵詞:兩型社會;城鄉規劃

        中圖分類號:TU984文獻標識碼: A

        1 前言

        長株潭城市群作為我國中部的重要城市群,正經歷著快速城市化的深刻變革。在這一時期,城市經濟社會高速發展,城郊結合地區迅速擴張,城鄉多元利益矛盾加劇,對城市規劃與管理的挑戰也慢慢凸顯。2007年底,長株潭城市群獲批國家“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目標是打造長株潭經濟增長帶,實現區域戰略轉型和區域協同發展,同時通過實驗區的建設打造中部崛起引領極,推動湖南率先崛起。在建設“兩型社會”的新形勢下,城鄉規劃的編制工作面臨著更高的要求和更新的挑戰。基于此,湖南省對城鄉規劃編制進行了許多有益探索和嶄新實踐,產生了《長株潭城市群區域規劃(2008-2020)》、《湖南省“3+5”城市群城鎮體系規劃》、《長沙市大河西先導區空間發展戰略規劃》等一大批體現“兩型社會”建設理念的優秀規劃成果。本文對城鄉規劃理念的突破與實踐創新進行了研究, 探索了“兩型社會”城市規劃建設發展更好更快的道路。

        2 對“兩型社會”內涵的認知

        “兩型社會”指的是“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資源節約型社會是指整個社會經濟建立在節約資源的基礎上,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核心是節約資源,本質是在城市建設中降低自然資源消耗,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環境友好型社會是一種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社會形態,其核心是人類的生產和消費活動與自然生態系統協調可持續發展,本質是遵循自然規律,根據環境承載能力,倡導生態文明與環境文化,降低人工環境對自然生態環境的消極影響,實現二者的協調發展1。前者包含了探索資源節約(節地、節水、節材)方式、建設循環經濟示范園區、深化資源價格改革等內容;后者包括建立城市主體功能區,制定環境評價指標體系、生態補償機制和環境保護政策等內容。“兩型社會”思想是實現長株潭城市群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原則,是城市建設脫離“污染―治理―再污染―再治理”惡性循環巢臼的必要保證。

        3 “兩型社會”背景下城鄉規劃編制的理念突破

        在構建“兩型社會”的背景下,城鄉規劃的編制工作面臨著更高的要求和更新的挑戰,我們必須突破以往的規劃理念,強調集約式發展、節約、生態友好的規劃原則,探索以節約資源、生態文明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規劃體系。在新的形勢下,“兩型社會”城鄉規劃編制的理念應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突破創新:

        3.1 貫徹科學發展理念,建立“兩型社會”綜合性指標體系

        “兩型社會”發展的目的是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需要有健全的指標體系來衡量與制約社會、經濟、環境的發展。判斷一個區域是否為“兩型社會”必須綜合應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來,因此,應以量化的形式來統領城鄉規劃的編制工作。

        長沙市積極開展“兩型社會”建設專題研究,深入探索建立“兩型社會”綜合性指標體系。在經濟、社會、科技、環境、能源、資源等方面,初步形成了對“兩型社會”綜合試點進行有效監測的一整套共計40項的統計指標體系。既確保了產業經濟量的增長,又保證質的提升,確保經濟發展成果被全體人民共享,城鄉發展統籌協調,把生態環境作為現代化發展的優先考慮因素,提升城市生態環境水平,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2。

        《長株潭城市群“兩型社會”示范區益陽東部新區片區規劃(2010-2030)》以“環境友好”、“資源節約”、“經濟發展”、“城鄉統籌”、“社會和諧”作為5個分目標,提出指標52項,突出了生態保護、人工環境與自然環境相協調、污染治理、節地節能節水、產業發展、科技創新等理念,既體現了創新性和包容性,又注重操作性和可復制性3。

        3.2 樹立生態優先理念,建立科學、完整、連續的生態保障體系

        在城鄉規劃編制過程中,應樹立生態優先理念,將生態保障體系規劃作為獨立完整的專項規劃同步開展。通過生態資源、生態敏感性、生態空間布局等方面的進行系統性研究,通過禁限適建分區的劃分明確城鄉建設用地邊界,“底”“圖”同步研究,建立科學、完整、連續的生態補償保障體系。

        《長沙市大河西先導區空間發展戰略規劃》在生態資源分析與生態敏感性調查研究基礎上制定了基本生態控制線規劃,劃定城鄉生態功能區域,確定須嚴格控制的生態保育次區域界線,建立起“工”字型生態廊道和城鄉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生態安全格局,使生態系統在未來不因經濟發展、城市開發建設等因素而受到破壞,為維持城市生態平衡和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為建設成“兩型社會”提供重要的生態環境基礎4。

        湖南省城鄉統籌示范鎮蓮花鎮在《蓮花鎮“兩型”示范鎮總體規劃修編(2008-2020)》中依照保護性開發的原則,在空間上把鎮區劃分成禁止建設區、限制建設區、適宜建設區、建成區等四種類型,其中:禁止建設區包括價值的區域;限制建設區主要是低山丘陵區;適宜建設區主要為城市發展優先選擇的地區域生態敏感區、基本農田保護區、支撐區域發展的基礎設施廊道、歷史文化保護區;建成區包括現狀鎮區及獨立工礦點。對各區域進行分區管制,制定管理策略5。

        3.3 引入緊湊城市理念,倡導高效節約的土地利用模式

        “兩型社會”節約資源最首要的便是關注土地資源。在城鄉規劃的編制中,要注重高效利用土地資源,緊湊開發城市是實現城鄉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途徑。規劃中注重結合TOD土地利用模式,高效利用土地資源。進行用地高強度開發,實現土地節約。在提高居住環境品質的前提下,適當采取高容積率開發,提倡綜合用地使用。創新立體開發模式,發掘地下空間利用價值。

        《長沙市大河西先導區空間發展戰略規劃》通過生態分析,確定“生態綠色邊界”(EGB),也就是所謂的“綠線”。這條邊界是城市開發的底線,邊界范圍是需要嚴格保護的生態用地;通過經濟、產業、人口與土地規模的分析,確定城鄉開發的優先級和城鎮組團的建設用地規模,從而劃定“城市增長邊界”(UGB);在確定了城市增長邊界與生態控制線邊界后,通過對規公共服務設施的服務半徑分析,確定城市設施的服務邊界,并據此調整規劃用地布局,同時也為規劃方案實施后的城市再生長提供發展方向依據。按照“用地節約、建設節儉、設施節能”的要求實施緊湊組團式開發,使人口密度、土地開發強度與生態環境的承載力相協調,綜合開發利用城市交通樞兩型社會紐與中心區的地下空間。

        3.4 堅持循環經濟理念,發展資源集約利用的循環模式

        堅持循環經濟的發展理念,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核心,建立“資源―產品―廢物―再生資源”的循環模式,以盡可能少的資源消耗和環境成本,實現城市與鄉村區域經濟的循環,三次產業之間及內部的循環,最終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蓮花鎮“兩型”示范鎮總體規劃修編(2008-2020)》提出了建立以常規能源為主,生物質能源、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為輔的能源結構。推廣普及太陽能技術,在有條件的地區試點建設風能發電站;加強沼氣等生物質能源技術的提升和改良;建立生態補償機制,逐步淘汰一批能源利用率低、污染排放高的工業企業,建成一批農業循環經濟的示范企業和生產基地。

        3.5 貫徹城鄉統籌理念,構建城鄉一體的基礎設施支撐服務體系

        城鄉統籌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以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為目標,建設“兩型社會”必須堅持貫徹統籌城鄉發展理念,城鄉規劃的編制中要構建城鄉一體的基礎設施支撐服務體系,形成城鄉良性互動,共同繁榮的格局。加強農村道路、交通、水利、電力、能源、垃圾處理、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城鄉公共基礎設施的覆蓋、延伸和共享。建立城鄉綜合公共交通網絡,依托高速公路、快速路、城市道路與農村地區的縣道、鄉道、村道連成網絡,形成由城際快速公交、城市公交、鄉村公交和特色旅游公交線路組成的低碳高效綜合交通體系,有利于城鄉物流和人流的便捷通達。統籌建立安全、穩定、經濟的城鄉一體化的供水、供電、供氣、通訊網絡,滿足城鄉居民對資源能源的需求。

        4結語

        在構建“兩型社會”的背景下,城鄉規劃的編制工作面臨著更高的要求和更新的挑戰。迫切需要更廣泛更深入的不懈探索與研究。我們要從實際出發、以現實為導向,對傳統城市規劃理念和實踐進行不斷突破與創新,從而在建設兩型社會的道路上,實現有效規劃、科學發展。

        參考文獻:

        1.兩型社會的哲學思考;

        2. 長株潭城市群“兩型社會”示范區益陽東部新區片區規劃(2010-2030);

        第7篇:城鄉規劃企業分析范文

        一、總體要求

        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推進城鎮面貌三年大變樣為主線,以加快城鎮化建設為重點,抓編制、成體系,完善城鄉規劃;抓質量、上水平,加強城鄉統籌;抓建制、促執行,嚴格規劃落實。確保三年大變樣目標實現,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二、工作目標

        完善縣(市)、鎮、鄉、村各層次規劃,實現城鄉規劃全覆蓋;健全城鄉規劃制度體系,建立科學管理長效機制;加強規劃實施管理,提高規劃執行質量;加大規劃執法力度,保證城鄉建設正常秩序;推動城鄉規劃上水平,實現城鎮面貌大變樣。

        三、主要任務

        (一)突出重點,深化完善城市規劃

        1.加強區域統籌。按照《中心城市空間發展戰略規劃》,科學確定市主城區與相鄰組團的職能,統籌中心城區與周邊地區城鄉建設用地、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加強對城鄉結合部和規劃區范圍內鎮、鄉、村的規劃引導。深化新區城市總體規劃,完成《區生態城規劃》,推動新區加快發展。

        2.做好規劃銜接。在規劃設計集中攻堅行動的基礎上,加強對各項規劃的研究,做好各項規劃成果之間的銜接和深化,提高規劃成果的科學性和實用性。

        3.打造城市亮點。圍繞“一河、兩岸、西文、中商、東工、滿城綠”的發展思路,結合新城建設和舊城改造重點,成片打造城市亮點。完成“一場三館”和“一中心兩總部”規劃。完成市區個重點區域城市設計或景觀整治規劃。在近期城市開發建設中,積極開展帶電梯的多層住宅試點工作,進一步改善人居質量。

        4.培育精品工程。加強歷史、人文、建筑風貌等方面的研究,深入挖掘地方特色和文化內涵,圍繞市區“十大工程”,培育至少—個標志性工程。年內組織開展全市規劃設計評優活動。通過方案比選、專家論證、公眾參與等環節,把好規劃設計方案審查關,篩選一批規劃設計佳作,建立規劃設計精品庫,為參加全省、全國的評優活動打好基礎。

        5.提升城市品位。完成《市城市雕塑設計規劃》,組織開展主題雕塑創作活動。依據現有規劃技術導則,完成主城區候車亭、電話亭、廢物箱、道路護欄、燈具、座椅、花缽等城市家具規劃設計和城市匾牌標識規劃設計,充分展現城市魅力。

        (二)統籌城鄉,實現城鄉規劃全覆蓋

        1.縣(市)。在完成總體規劃審批的基礎上,完成規劃建設用地范圍內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和備案。按照城市總體規劃,重點完成項專項規劃,包括:縣(市)域村莊空間布局規劃、城市景觀風貌規劃(總體城市設計)、綠地系統規劃、綜合防災規劃、給水工程規劃、排水工程規劃、供熱工程規劃、燃氣工程規劃、供電工程規劃和電信工程規劃。完成項技術導則,包括:總體城市設計導則、建筑外觀設計導則、廣告牌匾設置導則和城市家具設置導則。在此基礎上,結合實際需要,編制其他專項規劃和技術導則。完成-個重點地段的城市設計和景觀整治規劃,至少培育個標志性工程。開展城鄉統籌規劃試點工作,實施城鄉一體化規劃編制管理,推進人口向城鎮集中、工業向園區集中、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

        2.鎮鄉。按照規劃一步到位、建設分步實施的原則,年底前全面完成鎮、鄉規劃。對已經完成的,要重新梳理,凡是規劃已到期或期限不到年的,都要重新編制。重點是明確城鎮性質、發展目標、村鎮體系、村鎮建設用地規模,以及工礦企業、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設施布局,提出空間管制措施。同時,年底前要全面完成重點鎮鎮區規劃建設用地范圍內的控制性詳細規劃。

        3.村莊。在縣(市)域村莊空間布局規劃指導下,年底前全面完成村莊建設規劃。重點抓好個農村新民居示范村規劃月底前,完成省重點支持的個示范村規劃。月底前,完成其余個示范村規劃。加強村莊規劃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新民居建設、基礎設施改造、容貌環境整治工作的指導,滿足村莊建設發展的需要。年內,編制完成 村歷史文化名村規劃,搞好歷史文化名村保護。充分挖掘鄉村歷史文化遺產,劃定歷史街巷、傳統民居、文物古跡等核心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提出建設控制要求和保護修繕措施。

        (三)加強管理,切實維護城鄉規劃權威

        1.健全規章制度體系。市區:開展《市城鄉規劃管理實施細則》的研究起草工作。制定《市經營性建設用地容積率管理規定》、《市建設項目日照分析管理規定》等規章制度。按照《城鄉規劃法》對現行的規劃管理制度進行清理,進一步修訂和完善。各縣(市):制訂符合本地實際的規劃管理辦法。制定出臺土地使用和建筑規劃管理技術規定及規劃條件管理辦法。在此基礎上,根據城市發展需要,制定建設用地容積率管理、建筑間距和退地界管理、建筑退道路紅線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形成較為完備的規劃管理制度體系。健全村鎮規劃評審和公布制度。組織村鎮規劃評審委員會,特別要注意聽取農民意見,增強村鎮規劃的可行性。在村鎮顯著位置建立規劃成果展示牌,加強廣大農民對村鎮規劃實施的監督,維護村鎮規劃的嚴肅性。

        2.提高城鄉規劃水平。市區:完善城鄉規劃專家咨詢委員會制度,加強對大中型公共建筑設計的管控,以綠色、低碳、生態、可持續理念為原則,實現建筑大師領銜的設計要求。各縣(市):組織開展“建筑大師進縣城”活動,積極引進一流設計單位,提高規劃設計水平。重點提高農村新民居規劃水平,突出當地特色,落實節地要求,引導有條件的村莊建多層住宅。

        3.加強規劃實施管理。在中心城市規劃統籌范圍內實行規劃統一管理。嚴格按照批準的城市總體規劃進行項目選址,核發選址意見書。嚴格依據批準的控制性詳細規劃,提出規劃條件、審批建設項目,核發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和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鄉鎮企業、鄉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的建設項目核發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做到所有城鄉建設項目依法依規審批,不開“天窗”。嚴格管理各類項目的容積率,控制居住用地容積率上限,杜絕隨意調整容積率的現象。強化城市近期建設規劃的引導作用,處理好新城開發和舊城建設的關系,統籌土地開發儲備、市政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保障性住房和重要功能區的建設時序,保證規劃的有效實施。

        4.完善規劃修改程序。建立規劃定期檢查制度,按照總體規劃兩年一次,控制性詳細規劃一年一次的原則,年內對城市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執行情況進行評估,形成評估報告。制定出臺《市縣城總體規劃修改工作規程》,明確總體規劃修改的條件、程序、工作標準和要求。修改縣城總體規劃,應向市政府申請,并提交總體規劃實施情況的總結評估報告,經市政府同意后,組織編制修改方案。

        5.嚴格城鄉規劃執法。成立市城鄉規劃局規劃督查大隊,加強規劃審批項目的日常巡查。探索派駐規劃督查員制度。開展規劃執法大檢查活動,對治理違規變更規劃和調整容積率問題進行集中檢查,及時糾正檢查中發現的問題,依法嚴肅查處違法違規行為,為全省規劃執法大檢查做好準備。

        6.開展“零違工程”行動。市區和各縣(市)要把“零違工程”作為開展“城鄉規劃年”活動的一項重點,對建成區范圍內的各類違法建筑和超期臨建進行清查,在摸清底數的基礎上,全部拆除、處理。通過日常巡查、電話和信件舉報等多種渠道,及時發現并核查處理有關違法建設行為,嚴肅維護城市建設的正常秩序。

        7.深入推進“陽光規劃”。市區及各縣(市)都要建立規劃展館,展示城市規劃建設發展成果。積極開展規劃“三進”活動,通過規劃“進社區、進街道、進單位”,擴大公開、公示范圍,保證廣大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成立“市開展城鄉規劃年活動領導小組”,制定任務分解方案,明確責任分工、工作步驟、完成時限和工作要求,確保各項任務保質、保量、按時完成。各縣(市)要高度重視,成立專門班子,制定開展“城鄉規劃年”活動的實施方案及任務分解表,并報送市城鄉規劃局。

        (二)加大規劃投入。各縣(市)要把規劃編制、管理經費列入財政預算,保證規劃投入,多渠道籌措資金保證規劃編制和管理工作的正常有效開展。建立健全覆蓋縣、鄉、村的規劃管理機構,基本形成城鄉規劃統籌一體化的管理體制。

        第8篇:城鄉規劃企業分析范文

        一、進一步加強城鄉規劃工作

        突出規劃引領作用,積極推進城鄉規劃全覆蓋,并以此聯動推進城市化和新農村建設,是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根本要求。一是抓緊編制市域總體規劃。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為指導,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協調,做細規劃編制的基礎工作,科學預測城鄉發展規模,合理確定市域空間布局結構,統籌安排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協調處理港口物流、臨港產業、海洋旅游、歷史文化、風景名勝和城市建設的空間關系,明確空間規劃管治的目標和措施。同時,指導岱山、嵊泗兩縣完成縣域總體規劃編制,實現城鄉規劃的市域全覆蓋。二是進一步完善城鄉規劃編制體系。在市域總體規劃的指導下,進一步深化完善分區規劃,加強近期建設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專業規劃的編制。著眼于迎接大橋經濟時代的新要求,編制**本島公交站場和社會停車場規劃,著力解決交通擁堵和停車難的問題,編制完善大陸連島工程及本島主干道景觀建設規劃,打造富有海島特質的景觀交通線,合理規劃設計城市建筑形態和色彩,積極開展城市特色研究,努力提升**城市的品位和形象。三是抓好鄉鎮和村莊規劃編制。根據漁農村小康社區建設要求,結合實施“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加快中心村和保留村建設規劃編制,促進農村居民點的合理布局。指導全市26個鄉鎮開展農房防災能力普查工作,完成300戶農村困難家庭危舊房改造救助任務。四是加強城鄉規劃監管。認真落實理順規劃管理體制的各項工作,切實抓好城鄉規劃的“藍線”、“綠線”、“紫線”、“黃線”管治制度,進一步強化建設項目的規劃選址許可管理和建設項目許可后的規劃監管,健全城鄉規劃實施的監督機制。

        二、進一步推進城鄉建設

        根據“量力而行、合理布局、有序推進”的原則,加快推進城鄉建設。一是加快推進新城建設。大力推進市政道路、管網、環衛、綠化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學校、醫院、文化、體育、商業、菜場等配套設施,積極推進新城商務區和高星級酒店建設,努力促進新城形成規模,完善配套,集聚人氣。力爭到2010年,新城的建成區面積達到10平方公里以上,可容納8萬以上人口,初步成為我市政治、文化、教育和服務中心、現代化的海島生態新城。二是繼續完善定海老城區功能。不斷完善市政公用基礎設施和公建設施。大力實施市政道路建設改造工程,提高交通承載能力。加快排水系統及低洼地段的改造和病危橋梁維修建設,加強河道水域管理,綜合提高城區抗臺防汛排澇能力。加強道路綠化建設和維護管理,抓好環衛公共設施建設及對現有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的改造,提升人居品質。三是指導縣區推進城鎮建設。重點是加快推進高亭、菜園兩個縣城和金塘、六橫、衢山、白泉、洋山等中心鎮建設,完善城鎮功能,優化人居環境。四是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加強對全市漁農村小康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整治的指導和服務,重點抓好新城的9個漁農村社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改造工作。

        三、進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加強城市管理,建設和諧城市,是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重要內容。一是進一步完善城市管理體制。以組建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為契機,切實轉變職能,推進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改革和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工作。結合建設系統事業單位改革和“作風建設年”活動,加強園林、綠化、建筑、房地產等行業管理,積極推進市政公用事業的市場化改革,強化為民服務意識,提高城市管理效率。二是著力抓好“數字城管”試點工作。今年重點做好新城實施“數字城管”的籌備工作,指導普陀山風景名勝區開展“數字城管”試點。積極創造條件,逐步向定海城區、普陀城區推行,加快實現城市管理由傳統粗放模式向數字化精細模式的轉變。力爭“十一五”末,中心城市全面實現數字化城市管理。三是深入開展國家衛生城市創建工作。針對創衛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制定整改方案,倒排達標計劃,加強督查指導,確保創衛各項指標要求如期完成。四是繼續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切實加強市容監察、環衛工作,重點抓好“城中村”、城鄉結合部、建筑工地、農貿市場等環境整治。積極推進城鄉環衛一體化,完善漁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處理網絡,確保漁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處置率達到國家規定標準。

        四、進一步發展壯大建設產業

        第9篇:城鄉規劃企業分析范文

        關鍵詞測繪城鄉規劃地理信息系統發展趨勢

        “規劃是龍頭,測繪是基礎”。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城鄉建設日新月異,城鄉規劃正發生著重大變革,這些變革對測繪行業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一、城鄉測繪的主要內容

        城市、鄉鎮、地籍以及房產測繪是城鄉建設中具有交叉的四大塊,測繪數據主要是反映城市鄉鎮地表的自然、經濟、社會諸多要素的特征、形態、位置、大小、分布、類別、名稱以及其他的重要信息。城鄉測繪資料直觀反映城鄉的面貌,城鄉規劃都需要測繪提供基礎資料,測繪資料的完整性和準確性將直接影響和決定城鄉規劃的制定和城鄉建設的實施。城鄉測繪內容包括:城市鄉鎮現狀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城市鄉鎮平面、高程控制網測量、地下管線的測量、建筑用地界線拔定、建筑物的施工放樣、竣工測量、城鄉規劃道路定線、大型建筑物的沉降測量等。地籍測繪內容包括:地籍平面控制測量、地籍要素調查、地籍要素測量、地籍圖繪制、面積量算、地籍數據庫建設、地籍信息管理系統建立等等。地籍測量的成果包括數據集(控制點和界址點坐標等)、地籍圖和地籍冊。房產測繪的基本內容包括:房產平面控制測量、房產調查、房產要素測量、房產圖繪制、房產面積測算、房產權屬、變更測量、成果資料檢查驗收、房產信息系統建設等等。

        二、測繪的社會需求

        測繪工作的主要作用體現在:對于行政區域的識別劃分;布設和加密城市控制網,使城鄉的規劃建設在一個共同的平臺下有序進行;為各級政府機關、企事業用戶提供可靠的多比例尺的地形圖,滿足各行各業的使用要求;根據設計要求準確劃分相應建設用地,并對用地情況的監控提供可靠的依據。

        社會對測繪信息的需求量很大的,其中大多數是各級政府機關,其次是企業單位。當然,這其中的絕大多數資料都被用于城市鄉鎮基礎設施的規劃和建設。規劃管理始終是城鄉管理工作的熱點,規劃管理工作程序中無不與測繪工作緊密相聯,需要測繪工作有力的支持,從工程建設前的選址用地,建設工程的設計、實施以及最終的規劃驗收,以及規劃行政執法,都離不開地形測量、綜合管線測量、工程測量(建筑放線、驗線)、規劃竣工驗收測量等工作,這些工作貫穿在整個規劃行政管理的每個環節。因此,重視和促進依法測繪才能確保城鄉規劃的連續性、完整性和統一性。

        三、測繪在城鄉規劃管理中的作用

        1.紅線管理。紅線管理分規劃紅線和建筑紅線,規劃紅線包括道路紅線和用地紅線,要求1∶500~1∶2000地形圖,是規劃管理的重要手段;建筑紅線包括放驗紅線和竣工驗收,要求1∶500地形圖,對圖紙的精度要求比較高。

        2.市政管理。包括市政道路設施和地下管線。市政道路管理要求掌握完備的現狀道路,需要建立專題的現狀道路數據庫,細分道路等級、路面組成和路面設施。地下管線管理不僅要重視各類管線的水平位置關系、縱向交織關系,還要細分其區域結構,反映出供電配電區域、排水匯水區域劃分等界線。

        3.舊城改造與拆遷管理。拆遷補償是舊城改造的關鍵,需要建立舊城改造拆遷估算系統,對整片街區改造、道路沿線拓寬涉及的拆遷量進行準確測算,要求調查表格輸入計算機,在GIS平臺上建立拆遷管理信息系統。

        4.智能交通。智能化交通涉及的關鍵技術有3個方面,一是衛星定位系統(GPS),為車輛跟蹤、出行路線規劃和導航、信息查詢、話務指揮、緊急援助等提供支持;二是電子地圖,為區域、城市、街區道路系統及周邊環境提供實時的無縫漫游和信息查詢。

        四、測繪的成果體現――地理信息系統

        1.地理信息系統屬于地理學研究領域,是以各種測繪數據為基礎,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為地理研究服務的計算機系統。城鄉規劃信息系統以地理信息系統各種技術為基礎,綜合各種城市測繪數據,目前應用已初見成效。在城鄉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測繪機構的地理信息應用技術、基礎地理數據庫正在發揮著“基礎設施”的巨大支撐作用。隨著這些新技術的不斷出現,測繪在城鄉建設中所占據的作用和地位也越來越高,也使得我們的工作和學習變得越來越輕松。地理信息系統不僅可以服務于城市的規劃與管理工作,如果能增加統計分析功能、計算幾輔助設計結合交通規劃信息,則地理信息系統完全可以獲得更大的拓展,如可以應用在智能交通、現代物流等相關行業。

        2.各種測繪數據亟待整合以發揮更大功用。地理信息系統主要是為了查詢、分析方便以提高管理、決策的效率、質量、水平。有了數據庫,有了分析工具就可以輔助管理、輔助決策,可以說誰掌握了信息,誰就掌握了決策的主動權。在現實工作中,規劃、建設管理常用的地形信息比現行的標準地形圖簡單,而非地形信息,如土地使用、地籍、房產、管線往往很重要,需要和地形信息結合在一起使用。

        集成公開化的數據服務從理論上說可避免各個部門重復性地收集與輸入數據,大大降低費用,獲得明顯社會效益。因此,為了更好地發揮測繪保障服務水平,發揮地理信息系統在城市建設管理中的作用,應由政府測繪主管部門牽頭,規劃管理、土地管理、房產管理、路政、水利、交通和市政建設等部門共同擔綱,制定統一的數據標準和相關政策,確定唯一的地理信息基礎數據的作業要求、精度、成圖質量,整合現有測繪力量,制定相應的維護、更新機制,確保地理數據的正確性和現勢性,進行統一的城市大比例尺基礎圖提供,各部門在基于一個共享數據平臺的基礎上掛接本部門的專業數據,直接獲得數字化的地形信息,從而極大地減少重復勞動,降低全社會的信息收集與輸入成本,保持空間位置的統一性和精確性。

        五、現代測繪在城鄉規劃工作中的發展方向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vr综合夜夜 | 午夜一级国产经典欧美日韩 | 色鬼色无需播放器在线视频 | 亚洲片中文字幕在线 | 亚洲视频之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长篇连载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