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臨床護理與實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基礎護理;實驗教學;臨床實踐
基礎護理學作為護理專業中一門獨立而重要的學科,要求從學校教學到臨床實踐中都強化對學生的"三基"教育,即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尤其是基本技能(即護理技術操作)的強化教育。但是目前在基礎護理實驗教學與臨床實踐應用的過程中,二者的差異性與矛盾日益突出。筆者以無菌技術、靜脈輸液、肌肉注射三種常用護理技術操作為例,與臨床實踐相比較,提出自己的看法與建議以供同行們共同探討,旨在不斷提高基礎護理實驗水平,促進護理專業教育的發展。
一、基礎護理實驗教學與臨床實踐的差異
1.1用物不同。
1.1.1無菌技術無菌技術操作在學校實驗教學過程中的所有用物均為非一次性物品(如包布、手套、治療碗等),而在現代醫院臨床實踐中為了控制醫院感染率已經基本摒棄非一次性物品,幾乎所有臨床科室都是使用一次性物品進行患者的治療。
1.1.2靜脈輸液由于種種原因,多數護理學校在進行靜脈輸液的實驗教學時都是采用傳統靜脈輸液法(即頭皮針一次性輸液法),而在現代臨床實踐中,為了減輕患者痛苦,絕大多數醫院所采取的都是靜脈留置針輸液法,兩種針頭的構造和形狀、型號等完全不同。
1.1.3肌肉注射傳統的肌肉注射法教學中所采用的吸藥安瓿需要用鋸片切割以后才能折斷,這種傳統安瓿由于使用時費時費力在臨床已基本摒棄不用,現在所采用的均為不需鋸斷的易折型安瓿。
1.2方法不同
1.2.1無菌技術傳統無菌技術操作法中的鋪治療盤法、無菌容器使用法、無菌溶液取用法以及戴無菌手套法由于用物的不同,在臨床實踐中的操作已經大大簡化,甚至有些技術在臨床實踐中已經沒有采用,而在學生的實驗教學過程中卻依然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反復練習。
1.2.2靜脈輸液在臨床實踐中,經過實踐研究靜脈穿刺時進針角度約45°角,可以有效減輕靜脈輸液穿刺時給患者帶來的痛苦,患者感覺無痛或微痛。而在傳統的靜脈輸液教學中由于所有版本的護理教材都寫明要求學生以15~30角進針,導致學生在靜脈輸液這項重要的護理操作技能上會存在一定缺陷。
1.2.3肌肉注射按照傳統教學方法,肌肉注射時要求學生將注射器內所有空氣排盡才能給患者注射,而在臨床實踐中已經明確發現在排氣時留取少量空氣在注射器內可以在注射時減輕患者疼痛并使藥液能更加充分的進入患者肌肉組織。實驗教學中所采用的方法與臨床實踐有一定脫節之處。
二、問題分析
2.1護理專業教材編寫滯后與于臨床多年。
2.1.1《基礎護理學》的教材編寫
現行人民衛生出版社所出版的《基礎護理學》教材均為2005年~2006年之間所修訂,而修訂之前的參考版本多為我國80年代所出版的中專教材,明顯已經不能適應現代臨床護理實踐的快速發展。
2.1.2常用護理技術操作規程的編寫
我省現行的常用護理技術操作規程是由省衛生廳在2005年所編寫的操作規程。據楊新月對基礎護理教學現狀調查結果報道:教學中涉及的8O項操作中有7項臨床上基本不做,占8.75%;有25項由他人完成,占34.25%;由護士獨立完成的操作48項,占65.25%。在實驗教學與臨床實踐中存在重大矛盾。
2.2護理教學與臨床實踐相脫離
從事護理教學的人員長期脫離臨床實踐,而在臨床工作的護士僅負責臨床實習帶教。護理教材部分內容過于繁瑣,而臨床實際則需簡便有效,護理實驗教學現有的不科學、不切實際削弱了護理教學的效果和操作常規的權威性。
2.3現有課程設置不利于學生開展臨床教學
我國護理學專業學生的傳統培養模式為集中在校學習3~4a,在臨床實習8~10個月。在校學習階段以教材為藍本,幾乎沒有到臨床實際操作的機會與時間,以至于臨床實踐中最新的技術與方法學生完全不知道。
2.4傳統理論跟不上醫療新技術的發展
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新技術、新器材不斷開發并應用于臨床,使傳統的理論與技術操作在某些方面出現了不相適應的現象。如目前氧氣吸入、電動吸痰等已逐漸被中心控制、管道化所取代。
三、意見與建議
3.1營造護理教學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氛圍。
護理教學必須以護理臨床實踐為基礎,護理教學人員應參與護生實習帶教,參與在職護士的技術培訓和操作考核。
3.2教材與操作常規要適時進行研討、修訂,注入新觀念、新內容,以符合現代護理教育。
3.3掌握操作的目的和操作原則。要求護生在學習操作技能時靈活掌握操作目的與原則即可,不死記硬背,教者與學者都用操作目的、操作原則來衡量,而不是刻板地按操作步驟執行,這樣才不會使護生進入臨床以后感到困惑和束手無策。
3.4針對護理專業的教學特點,進一步完善《基礎護理學》實驗教學條件。在實驗教學中應該增加與臨床使用的新技術新方法密切相關的內容,培養學生接受新技術新方法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智光媛.靜脈輸液相關技術的新進展[J].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09,12(6):57~58.
1.前言
為評估精神科護理管理工作中落實人性化管理相關措施的必要性,研究篩選2014年1月―2016年5月入住該院精神科接受救護的113例患者,予以隨機分組的同時,在兩組中分別實施不同管理措施,期待提升精神科護理管理整體質量,現報道如下。
2.資料與方法
2.1 一般資料 研究隨機篩選2014年1月―2016年5月入住該院精神科接受救護的113例患者,分析所選患者臨床資料,再參考隨機數字標準進行分組。分析組,共58例,性別男30人,女28人;年齡16~70歲,中位值(47.2±6.0)歲。常規組,共55例,性別男28人,女27人;年齡17~68歲,中位值(45.5±5.2)歲。將兩組精神科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對比,其結果表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對比。
2.2 護理管理方法
2.2.1 常規組:常規組55例管理工作中實施基礎性管理措施:給予患者輸液護理、心理護理、專科護理以及飲食護理等。
2.2.2 分析組:在常規組基礎上,分析組加以人性化專業管理措施:(1)人性化健康指АD托慕精神類病癥專業病理知識、預防方法、治療常用藥物、注意事項、應激處理等等告知患者家屬。同時,護理人員還應詳細查閱患者病例資料,告知患者家屬發病前后應注意的事項等,進而提升患者及家屬的治療依從性。(2)人性化心理支持。精神類病癥往往給患者生理、心理造成較大的負擔,致使患者產生焦慮、憂郁等負面情緒,嚴重情況下甚至失去持續治療的信心。因此,護理人員應熱情接待患者,詳細為患者及看護家屬講解成功案例,進而消除患者的恐懼心理。(3)人性化放松訓練。護理人員應認真評估精神科患者心理狀態,根據不同評估結果給予患者放松訓練,如對于存在自殺傾向者,護理人員應鼓勵患者參加集體活動,包括打撲克、唱歌、看電視等;對于有嚴重恐懼及焦慮者,護理人員應鼓勵患者參加文體活動,如合唱表演,以擴大患者活動的范圍。(4)人性化家庭支持。精神科內患者較為特殊,患者家屬大多會出現緊張、焦慮,甚至是絕望的不良心理情緒,這在一定程度上不僅會影響到患者的康復,而且還會增加患者家庭的負擔。因此,護理人員應及時給予患者家屬心理干預和疏導,告知患者家屬的陪伴、鼓勵和安慰,對患者病情恢復的重要性。
2.3 效果指標 向患者及其看護家屬發放該院自擬的滿意程度調查卷,以評估兩組病例對該護理管理工作的滿意情況,評分的內容包括服務態度、病房環境、管理規范性、服務及時性以及綜合素質5項,每項分值為20分,滿分為100分,分值越高說明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管理工作質量的滿意度越高。
2.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19.0版統計軟件處理研究數據,計量資料用(±s)表示,行t檢驗,P
3.結果
管理工作中落實不同管理措施后,分析組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管理工作的滿意度評分是(95.06±1.28)分,常規組為(80.46±1.98)分,表明分析組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管理工作的滿意度高于常規組(P
4.討論
作為醫療機構中具有特殊性的一個科室,精神科所接收的患者病情危重、風險較大且流動性較強;加之,精神疾病患病原因復雜,患者治療的依從性較差,使得單純靠藥物治療的療效欠佳。不僅如此,患者大多存在著發病誘因復雜、疾病種類繁多以及臨床表現各異等問題,同時護理管理工作的難度也普遍偏大,不僅影響患者救治效果,而且還可能會給社會帶來諸多不穩定性因素,所以需要優化管理手段。
“人性化管理”強調充分以患者為中心,尊重患者權利并關心其情感變化曲線,立足于護理人員角度思考各個環節的管理運作問題。在展開護理服務工作時,始終以患者為中心,除了要為患者排憂解難以外,還要為其提供心理安慰,并充分尊重患者隱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護理原則,將患者放于服務工作的第一位,同時盡可能滿足患者及其家屬的合理需求,在尊重患者生理條件以及心理特征的基礎上,積極采取相應措施解決患者的擔憂與隱患,使得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自尊、人格等多個方面均得到尊重,通過獲得患者及其家屬的信任,同時為精神科患者提供細致性、及時性、充分性、科學性、系統性以及有針對性為一體的護理服務。除此以外,“人性化管理”工作還強調減少外界對精神科患者的刺激,通過提升患者心理應激應對的能力,進而促進患者的康復,大幅度提高患者及其陪護家屬對護理管理工作的滿意度。此次管理工作中落實不同管理措施后,分析組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管理工作的滿意度評分是(95.06±1.28)分,常規組為(80.46±1.98)分,表明分析組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管理工作的滿意度高于常規組(P
5.結束語
綜上所述,臨床精神科展開護理管理工作時,實施人性化的專業管理措施效果突出,有助于提升精神科患者及其家屬的滿意度,因此值得推薦。在今后的過程中,應該加強對人性化護理關鍵環節與重點要素的重視程度,并注重其具體實施措施與方法的科學性。
參考文獻:
[1] 張敏.精神科護理員參與崗位知識培訓體驗的質性研究[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6(10):60-62.
江蘇省無錫市濱湖區中醫院呼吸科江蘇省無錫市214121
【摘 要】目的:對我院采取中藥穴位貼敷的肺炎患者進行護理的研究,了解中藥穴位貼敷對治療肺炎疾病的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3-2014年收治的肺炎患者80例進行研究。將8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患者40例,對照組患者4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的肺炎治療和護理方法,實驗組在常規的治療以及護理的基礎上,另外進行中藥穴位貼敷的治療,在治療一段時間后,對比兩組患者肺炎發作次數以及護理效果。結果:實驗組患者肺炎發作次數明顯小于對照組患者,實驗組的護理效果也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表示統計學有意義。結論:中藥穴位貼敷在治療肺炎患者的時候,能夠有效的減少肺炎發作次數,同時促進炎癥消失,中藥貼敷治療肺炎的方法能夠促進患者恢復,在臨床上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 中藥穴位貼敷;肺炎治療;護理干預
肺炎是因為多種因素引發的呼吸系統疾病,患者臨床表現為咳嗽、咳痰等情況,嚴重的患者還會出現發熱或者引發哮喘疾病。因此,肺炎在臨床上是重點突破的疾病。在對肺炎患者進行臨床診斷的時候,可在患者肺部發現絮狀物,炎癥的形態呈斑塊或片狀,肺部可見啰音和痰鳴音。肺炎在臨床上治療時間長,在治療過程中易發生并發癥,發病反復,因此,治療難度加大,我國目前治療肺炎的方法主要采用的西醫藥物治療,在對肺炎患者進行護理的時候,也是按照常規的護理方法進行操作,但是在治療上并沒有得到很樂觀的效果。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2014年收治的肺炎患者80例進行研究。將8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患者40例,對照組患者40例。實驗組患者中有男性21例,女性19例,患者年齡在16~7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1.8±2.7)歲,病程在1~10天之間,平均病程為(5.3±1.1)天。對照組患者中有男性18例,女性22例,患者年齡在17~8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5.8±1.7)歲,病程在1~11天之間,平均病程為(5.4±1.3)天。
1.2方法
將8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患者40例,對照組患者4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的肺炎治療和護理方法,實驗組在常規的治療以及護理的基礎上,另外進行中藥穴位貼敷的治療[1]。
1.2.1常規治療
兩組患者都進行常規的治療和護理,通過西藥進行癥狀緩解。在護理方面,護理人員要囑咐患者按時服用藥物,并適當的進行健康宣教的講座或者宣傳活動,讓患者自覺約束生活中的不良行為,防止肺炎反復發作[2]。
1.2.2中藥穴位貼敷
實驗組患者在進行常規的治療以及護理的基礎上,再進行中藥穴位貼敷的治療[3]。首先制作貼敷用的中藥,榨取新鮮的生姜汁,倒入準備好的吳茱萸粉末中攪拌至粘稠的膏體,每個藥膏直徑為1厘米,厚度為1厘米。在治療肺炎患者的時候,選取的穴位一般為天突穴、雙定喘穴、雙肺腧穴、雙豐隆穴、大椎穴[4]。在進行穴位貼敷前,先用生姜汁擦拭選定的穴位,讓患者的毛孔張開,在選定的穴位上進行拔罐,等到患者的皮膚發紅就可以除罐,一般留罐兩分鐘左右,除罐后就可以進行中藥的穴位貼敷,成年人貼敷時間在2~4小時之間,每天進行一次。
1.2.3中藥穴位貼敷護理
首先要做好護理的健康宣教,向患者說明貼敷治療中可能出現情況以及在治療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得到患者及其家屬的同意以及配合后,再對患者進行治療。患者貼敷后不能劇烈運用,防止貼敷藥物脫落,同時對于過敏體質的患者來說,可能會出現灼痛還有起水泡的現象,如果發生這種現象就用碘酒擦拭灼痛和起水泡的部位進行消毒清潔。在中藥穴位貼敷治療的過程中,患者的飲食要以清淡為主,忌食生冷、油膩、刺激的食物。一般在進行中藥穴位貼敷以后會出現貼敷部位的色素沉淀,要患者說明是正常現象,在治療痊愈后可自行恢復。
1.3評價指標[5]
護理效果可以分為三個不同的標準。患者在進行護理后,7天內沒有出現咳嗽、咯痰的情況,三個月內沒有發作肺炎,進行檢查后肺部炎癥基本消失,肺部啰音和痰鳴音基本消失,為有效。患者在7天內出現咳嗽、咯痰的情況在原來的30%左右,三個月內肺炎發作次數明顯下降,檢查結果顯示炎癥大部分消失,肺部啰音與痰鳴音程度減輕,為好轉。患者在7天內發生咳嗽、咯痰的情況在原來的60%左右,三個月內,肺炎發作次數沒有下降,肺部炎癥面積沒有減少,仍存在肺部啰音與痰鳴音,為無效。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表示統計學有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肺炎發作次數對比兩組患者經過一段時間的護理后,實驗組患者的發作次數較實驗組有明顯的降低。P<0.05表示統計學有意義,見表1。
2.2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兩組經過一段時間的護理后,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實驗組患者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表示統計學有意義,見表2。
3討論
中醫中,認為肺炎是由于腎陽虛、肺陽虛以及脾陽虛導致,肺部痰濕蘊結阻礙氣機運行,寒邪引動伏痰,因此,在西藥治療的基礎上,配合中藥調理臟腑氣機,從而能夠幫助患者盡早的康復[6]。
在本文的研究中發現,在進行治療和護理以前,兩組患者肺炎發作次數都在5次以上,對照組經過護理下降為3次,實驗組組下降為2次左右,因此,兩組在肺炎發作次數中有明顯的差異,實驗組的治療和護理效果要明顯高于對照組。
在中藥貼敷選取的穴位中,雙定喘穴、雙肺腧穴可以宣肺理氣,化痰解郁,天突可以促進人脈氣血運行,豐隆可以沉降胃濁,大椎能夠振奮陽氣[7-8]。中藥方面,生姜汁和吳茱萸都可以溫肺散寒,化痰利氣,從而促進患者起到止咳平喘,祛痰抗炎的效果,緩解患者肺炎的情況,對患者的康復有重要的促進作用,能夠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在臨床上大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王亞蓮,梁君妃,馬立海等.中藥穴位貼敷輔助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的效果觀察[J].護理與康復,2012,11(3):290-291.
[2]金軼.中藥穴位貼敷治療小兒肺炎機制探討及護理體會[J].河北中醫,2012,34(10):1562-1563.
[3]帥粉榮.穴位貼敷膏外用治療小兒肺炎療效觀察[J].陜西中醫,2013,34(8):1051-1053.
作者單位:454000 河南省焦作市婦幼保健院 以問題為基礎教學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 是80年代以后引入我國醫學教育的方法,是運用科學的方法發現問題,尋找信息和知識的空白點,達到加強自學、相互協作、解決問題的目的,是一個綜合的、動態的、不斷拓展的過程[1]。PBL教學的典型模式包括: 提出問題建立假設收集資料討論總結,我科自2010年1月以來將PBL教學法運用到臨床帶教中,現將體會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焦作市衛校2010年1月至2011年 6月在我科實習的護理大專生共16人,均為女生,年齡18~21歲,在婦產科共實習3個月。
1.2 方法 ①對象:凡在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我科實習的護理大專生均列為實驗對象。②帶教老師要求:教與學的關系是一桶水與一碗水的關系,教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在知識的深度、廣度方面應有“一桶水”[2]。PBL模式以心理學、醫學、人文學知識需求為主[3]。要求帶教老師不斷加強心理學、醫學、人文學知識的學習擴大知識面,提高自身專業素質。③學生要求:學生入科后,帶教老師根據情況安排學生分管若干名患者,結合各自主管患者的病情,提出問題。如“宮外孕的主要癥狀和體征?” “宮外孕的主要護理問題?” “如何對宮外孕保守治療的患者進行護理?” “如何對宮外孕手術治療的患者進行整體護理?”。要求學生必須結合所管患者做好回答問題的準備。給予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去翻閱書籍、專業雜志、上網搜索新文獻,讓其掌握教科書上疾病基礎知識、相關要點、重點,同時也了解該領域的最新動態,因為教科書相對而言觀點比較保守,知識較陳舊,而各種醫學期刊及專業醫學資料庫的知識既新又廣。
專科操作方面:護理工作重在實踐,只有理論不懂技術的護士是紙上談兵。在指導學生專科操作時,例如陰道灌洗技術,我們要求帶教老師現將流程講給大家:患者取膀胱截石位,暴露會陰,備好41℃~43℃ 1∶ 40絡合碘沖洗液盛于一次性腸道沖洗袋內,掛于60~70 cm高處,先用灌洗液沖洗外,然后將窺器插入陰道內,將灌洗頭沿陰道縱壁插至后穹窿開始沖洗,沖洗時輕輕旋轉窺器更換位置,使灌洗液能達到陰道各部位,直至沖凈為止,扶患者坐起,使陰道內液體流出,協助患者擦凈外陰,穿好衣褲。 然后讓同學們分別討論整個流程的注意事項及操作方法,并讓同學模擬操作,直到整個過程都掌握,再觀摩一下老師的實際規范操作,加深理解和記憶。第一次操作,老師示范,學生協助,待逐漸學習掌握操作方法后,由學生操作,老師指導。
2 結果
90%的學生認為PBL教學法能夠改變原有“滿堂灌”或“填鴨式”教學思維模式,學會把問題“放下去”的多相思維,強調以實際的理論或臨床問題為導向,以與學生互動而形成活躍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效果滿意。
3 小結
PBL教學法在我科應用以來,我們認為總體來說是成功的,尤其在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鍛煉學生的思辨能力方面優于傳統教學模式[4,5]。能夠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在解決問題的時候需要將知識融會貫通,使學生更有緊迫感。它需要學生不僅要從教科書上掌握基礎理論,還要閱覽大量學術期刊、網絡資料,以緊跟醫學日新月異的腳步。PBL教學法較傳統的帶教方法需要更多的護理老師資源,但是,目前各家醫院護理人員配置有限,能夠讓這種科學的方法得以推廣有一定難度。
參 考 文 獻
[1] Mezlnow J. Fostering critical reflection in aduithood. San Francisco:Jossey bass Publishers, 1990:4.
[2] 張金池, 郭平凡, 林永方. PBL教學法在外科見習教學中的應用. 福建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3, 4(2): 2021.
[3] 任蔚虹, 來鳴. 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方法在護理查房中的應用. 護理學雜志, 2002, 17(4):307309.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clinical nurse with hierarchical level nursing and responsibility system nursing in NICU health education.Method:120 newborn children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6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raditional nursing mode,whil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hierarchical level nursing and responsibility system nursing,the nursing effects of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Result: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the satisfaction and satisfaction score of nurses’ and doctor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NICU; Hierarchical level nursing; Responsibility system nursing
First-author’s address:Central Hospital of Zhumadian,Zhumadian 463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19.019
建立臨床護士分層級護理與責任制的目的主要為以護理人員的不同作用為基本依據,設立不同層級護理崗位,包括初級責任護士、專科護士、助理護士以及高級責任護士等,其工作權限和崗位津貼不同,崗位職責與工作任務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從而使不同病情、疾病以及不同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得到滿足,使護理質量得到有效提高[1-2]。由于NICU病房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臨床護理難度較大。因此,本文對NICU健康教育中運用臨床護士分層級護理與責任制護理的臨床效果進行了探討,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8月-2015年8月期間本院收治的120例新生患兒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每組各60例。對照組中女25例,男35例;平均年齡為(11.2±2.1)d;其中10例為早產兒生活力低下,30例為新生兒吸入綜合征,20例為新生兒病理性黃疸。觀察組中男38例,女22例;平均年齡為(11.4±1.8)d;其中11例為早產兒生活力低下,32例為新生兒吸入綜合征,17例為新生兒病理性黃疸。兩組患兒在年齡構成、原發疾病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兒入院后,主要接受常規治療和護理。觀察組則運用臨床護士分層級護理與責任制護理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2.1 職責及管理 根據NICU病房的實際情況,構建兩大護理管理架構,分別為技術管理體系(主要由初級責任護士、專科護士、助理護士以及高級責任護士組成)、行政管理體系(主要由科護士長、主管護理院長、護理組長、護理部主任以及區護士長組成),并且與各級護理人員的工作內涵、功能特點以及職能定位相結合,設置相應的護理崗位,包括助理護士、責任護士以及護理組長等[3]。
1.2.2 設置崗位 科室將護理人員的臨床技能、職稱、管理能力、學歷、臨床經驗以及專業技能等作為基本依據,選擇專科工作經驗>5年且具備主管護師職稱的高級責任護士5名擔任護理組長,并且每名護理組長負責1名助理護士和4名責任護士,每名責任護士負責一定數量的患兒,一般為5~6例,除護理組長外,其余護理人員都應該輪流參加N班和P班值守[4-5]。
1.2.2.1 護理組長職責 一般來說,護理組長職責如下:(1)負責醫護交班與醫療查房;(2)定期組織護理會診與護理查房;(3)評估患兒病情:對于新入院、危重、需要特殊治療以及存在特殊需求的患兒,需要及時對其進行全面評估,包括專科評估、特殊評估、基礎評估以及安全評估等,并且將患兒的實際病情和需求作為基本依據,制定針對性護理計劃,確保臨床治療和護理的順利進行;(4)實施健康教育:患兒入院后,責任護士應該及時對患兒家屬進行健康教育,主動向患兒家屬介紹和講解治療、病因、預后以及病情等疾病相關知識,使其正確認識疾病,緩解不良情緒,提高疾病認知能力,使患兒家屬的依從性提高,為治療的順利進行提供有效保障;(5)持續質量改進:對疑難、專科性以及關鍵性的護理技術進行質量監控,尤其是對死亡、危重癥、存在糾紛隱患以及特殊治療或者監察患兒的護理記錄進行質量管理和改進;(6)對護理計劃、護囑以及醫囑的落實情況進行跟進,同時協調和溝通各個團隊,確保護理團隊的正常運作;(7)認真落實上報制度:護理期間,一旦出現糾紛、不良事件、針刺傷以及突發事件等情況,應該嚴格按照相應要求,及時上報;(8)加強與患兒家屬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幫助患兒家屬解答疑問,避免發生護理投訴或者糾紛[6-7]。
1.2.2.2 責任護士和護理護士職責 通常情況下,責任護士在護理期間的職責主要為全面關注患兒的生命體征和病情變化,一旦發現異常,及時上報,并且在開展臨床護理工作時,嚴格按照護理程序進行,根據護理評估報告,及時采取有效護理措施[8]。助理護士在開展護理工作時,應該根據責任護士的指導要求,完成相應的工作。
1.3 觀察指標 運用自制護士滿意度評分表評價兩組的護士滿意度情況,包括工作效率、團結合作、專業知識以及工作積極性等多個方面;運用自制醫生滿意度評分表評價兩組的醫生滿意度情況,包括醫護關系、執行醫囑及時性等[9]。同時調查兩組的患者滿意度,滿意、一般、不滿意3個等級可供患者選擇。滿意度=(滿意例數+一般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的護士滿意度評分比較 對照組的護士滿意度評分均低于觀察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的醫生滿意度評分比較 對照組的醫生滿意度評分均低于觀察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3 兩組的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中2例不滿意,5例一般,53例滿意,滿意度為96.67%;而對照組中10例不滿意,15例一般,35例滿意,滿意度為83.33%,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關鍵詞:賞識教育;臨床護生;實踐能力;培養
伴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護理模式不再是過去的以疾病為中心的功能制的護理模式,而是轉變為以護理程序為框架、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模式,并且通過對護理程序進行系統的運用,從而對病人的問題加以解決。這就要求我們的臨床帶教老師在培養護生的實際操作技能力的同時,還要注重對護生溝通技巧的培養,同時將賞識教育應用到對臨床護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之中。
1 護生實習面臨的問題
1.1 緊張不安的心理
護生剛從學校出來,在面對陌生環境的同時還要面臨陌生的人際關系,這些全新的學習環境會使護生感到極其的不適應,同時心情也會緊張和不安;護生從先前每天在教室學習到忙碌于病房中,對操作規程沒有做到熟練的掌握,這些新的學習方法給護生的心理帶來了巨大的壓力,護生因此也就常處于焦慮狀態。
1.2 心理應對能力不足
護生剛進入社會,其溝通交流能力還有所欠缺,當遇到問題時更是不知道該如何去應對,擔心會受到老師的責備,就不敢去請教老師,也不善于把帶教老師當作心理支持的對象;護生處理事情的經驗不足,雖然很想為患者服務,但是又不知道該如何去關心患者,表現出來的膽怯容易使患者產生不滿的情緒,對呼聲學習的主動性產生影響。
1.3 自卑心理
護生臨床知識缺乏,多數人不能將理論和實際很好的結合起來,不善于對病情的觀察,導致護生對自己的能力不斷產生懷疑。
1.4 職業倦怠
護生在醫院封閉的環境中工作,負荷過大,頻繁的倒夜班,使護生的身體經常處于極度疲憊的狀態;在病區內經常感受臨終病人的痛苦以及病人家屬的悲傷情緒,容易導致情緒的低落。
2 培養護生的自信心
帶教老師首先應該對學生的能力加以肯定,在心理上對護生予以支持。在帶教老師自己的操作過程中,可以上護生做一些輔的工作,然后帶教老師幫助護生選擇那些修養好的病人作為護生開始面對的病人,這樣可以使護生產生成就感,自信心也就隨之自然而然的增加了。最后帶教老師可以放手不放眼的讓護生自己獨自操作,伴隨著護生操作實踐能力的提高,病人也會對護生自然而然的認同并且接受。在此基礎上,病人與護生在溝通上也就變得比較容易了。 轉貼于
帶教老師還應鼓勵護生加強理論跟實踐的結合,不斷對自身的理論和技術水平加以提高。在臨床實踐操作中,要對護生的技術操作規范加以深化,要求她們對各項技術操作規程要嚴格的進行遵守,盡量讓護生進行直接的操作訓練,同時運用先進的理論對其加以指導。使護生的操作水平得到不斷的提高,也就使呼聲的自信心得到了提高。
3 帶教老師以身作則,做護生的楷模
帶教老師是護生的角色榜樣,應該以學生為中心,主動去與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帶教老師應該對護生的共同心理以及個體心理的差異進行掌握,對不同實習階段護生的心理特點加以了解,有針對性的對護生加以指導。同時帶教老師還應該用點頭、鼓勵的目光、微笑,以及鼓勵的語言等,對護生的實習興趣加以充分的調動,使護生主動配合,積極參與。
病人會信賴那些具有人格魅力的人。而帶教老師作為護生學習的榜樣,在實習中,會對帶教老師進行模仿,這就要求帶教老師應該具備美好的護士形象,寬恕的心態,良好的護理語言,以及與世無爭的處理態度,這些都會在不知不覺中對護生加以影響。
4 護士長對護生臨床實習過程的督導作用
護士長不僅是病房護理質量的管理者,也是臨床帶教質量的管理者。因此,護士長應該根據護理部的安排,指導帶教老師對護生實習計劃進行詳細的制定。
護士長自身必須擁有寬廣的胸懷、健康的心理,能對個體差異加以承認,既能對真善美加以接受,也能對假惡丑加以正視。護士長要學會對賞識眼光的使用,對護生的每一處優點以及每一個進步加以關注,同時抓住時機,及時的進行鼓勵,以此來對護生的潛能加以激發,使她們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感覺得到了信任以及受到了賞識,對馬斯洛需要層次自我實現的需要加以滿足,使護生逐步進行自我完善。
每輪護生應該召開兩次由帶教老師,護生以及病員代表參加的座談會,對多方面的意見進行征求。同時對于表現好的護生,應該做到及時的表揚,使其產生成就感以及認同感,從而對她們的實習熱情加以激發。當護生得到帶教老師的賞識時,自信心就會得到提高,學習效果也就會變得越來越好。對于表現不佳的護生,同樣也應該用賞識的方法對其實習加以指導,切記不要對護生進行嚴厲的批評,將其說的一無是處,應該讓護生在臨床實習中保持積極以及穩定的心態。對于帶教老師中出現的帶教問題,護士長應該做到及時的調整或者限期對其加以改進,直到護生對此滿意為止。
5 總結
本文對護生面臨的實習問題加以分析,提出了賞識教育在臨床護生實踐能力培養中的應用,從培養護生的自信心開始,對帶教老師以及護士長應該履行的職責以及他們的作用等進行了分析與闡述。賞識教育作為信任、激勵、尊重、寬容、理解以及提醒的教育,要求相關人員在臨床帶教中,要對護生尊重、關心以及愛護等,對護生的自信心加以提高,激發護生努力學習和工作,并且使護生的潛能得到最大極致的發揮。
參考文獻
[1]陳雪君.賞識教育在護士臨床帶教中的應用[J].現代醫院,2004(03):54.
關鍵詞:胃鏡;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768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5-0515(2013)6-151-01
在消化系統的檢查當中,電子胃鏡檢查具有強大的功能,方便可靠成為治療消化疾病的重要治療手段。但是由于在廣泛的使用胃鏡檢查的同時出現了較多的問題,如絕大多數的患者由于缺乏對胃鏡的正確認識,出現了很多不同程度的情緒心理,惡心、嘔吐、緊張甚至是拒絕治療等已經成為患者不可避免的狀態了,這樣容易導致病情的延誤。而護理干預措施能夠有效地提高患者對于胃鏡檢查的認識程度,對于胃鏡的檢查接受度明顯提高,能夠讓患者順利的完成檢查,達到良好的檢查效果。
一、護理干預的方法
在護理干預當中有以下幾種方法能夠很好的處理胃鏡檢查:
1、認知干預
認知干預主要是有責任護士對患者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讓患者以及家屬對胃鏡檢查的認知提高從而消除他們的疑慮,并有針對性的實施心理干預,把胃鏡的長處、檢查人員的治療水平、檢查的安全性以及在檢查的過程當中出現的心理狀態都一一的對患者及其家屬詳細的介紹清楚,讓患者對于胃鏡檢查有充分的認識。由于疾病會引起身體的諸多不適會對正常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所以在檢查之前責任護士帶患者熟悉胃鏡場地、檢查儀器設備、與患者建立較為良好的關系,用親切的語言來激勵患者。
2、行為干預
在檢查的時候盡可能的讓患者轉移其注意力,如聽音樂法、全身放松法、平穩呼吸法、穴位按摩法等等,用這樣的方法來緩解患者的恐懼、緊張的心理,轉移注意力能夠對不適的反應免疫提高,讓患者適應胃鏡的檢查,從而順利檢查完成。
3、情感干預
責任護士在與患者的溝通過程當中,要注入情感,態度和藹真誠,對于患者所提出來的疑問要及時耐心的解答,盡可能的消除患者對于胃鏡檢查的恐懼心理,這樣能夠提高患者對護士的信賴程度。并且在必要時能夠使用肢體語言來激勵患者,向患者傳遞親情的溫暖,使患者能夠得到心理和情緒上的滿足感,責任護士要營造輕松的氛圍讓患者能夠緩解緊張的情緒,使患者能夠積極主動地配合胃鏡的治療,到達顯著地治療效果。
二、效果討論
有些初次檢查的患者在接受胃鏡檢查時對于胃鏡存在嚴重的認識不足,在他們的意識當中認為胃鏡檢查是一項特別痛苦的檢查,因此常常是處于被動檢查的局面。與此同時這樣的心理因素容易導致患者的生理情緒、心理反應會表現的十分異常,恐懼、緊張、害怕、焦慮、敏感等等一系列的癥狀發生。假如檢查的過程當中,如果出現不適當的呼吸方式以及身體肌肉不適當的收縮,容易使得接受胃鏡檢查的患者比胃鏡檢查出現更大的心理承受痛苦的感受,甚至會出現患者拒絕胃鏡檢查導致病情得不到有效地控制。
因而,護理干預主要是追求在患者接受胃鏡檢查前能夠最大程度的解除患者對于胃鏡檢查的恐懼心理,讓責任護士和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基礎和相互理解的關系,這樣能夠有效地緩解患者的焦慮緊張的情緒,從而讓患者能夠積極的配合胃鏡的檢查,讓疾病得到有效地控制。有效地護理干預通過語言、行為的交流,有目的地實施心理誘導,提高患者的對胃鏡的認知程度。因此,不同的年齡患者要根據不同的心理問題進行護理。雖然胃鏡檢查安全系數相對較高,但是由于胃鏡檢查是一項侵入式的檢查,因此對某些患者很有可能會引發一些并發癥,如咽喉受損、上消化道出血等等,因此在檢查前就要對患者進行詳細的解釋。為了避免一些病發癥的發生,需要醫生和護士進行密切的配合,在檢查時要抓住時機,熟練檢查操作,提高檢查效率,縮小檢查時間,運用心理學的知識對患者進行干預,消除其緊張感,確保胃鏡檢查順利實施。
三、總結
胃鏡技術是目前診斷和治療消化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仍存在不足之處,在診斷的過程當中會引起患者的不適應感,因此,胃鏡檢查在臨床的診療上很多患者難以接受。目前護理干預能夠在胃鏡檢查過程中較好的干預患者的情緒發生,減少患者的不適應感,增加患者的耐受能力。而護理干預最主要的是運用三種方式,認知干預能夠幫助患者增加對胃鏡的認識程度,較為詳細的了解胃鏡技術;行為干預能夠幫助患者轉移其注意力,消除患者對胃鏡檢查的緊張恐懼感;情感干預能夠讓護士與患者建立較為親切的關系,讓患者體會到親情的關愛,激勵患者勇敢的面對胃鏡檢查。這樣的護理干預在臨床胃鏡檢查中能夠達到顯著地效果,從而讓胃鏡技術日益成熟。
參考文獻:
[1] 梁蘭萍, 文若蘭, 賴敏貞, 等. 護理干預對胃鏡檢查的成年患者的心理影響[J].現代護理, 2004, 10(6):527-528.
論文摘要:目的探討護理專職教師臨床實踐現狀及影響因素,為提高護理專職教師的臨床實踐質量提供依據。方法采用自制問卷對5所醫學院校專職從事護理教學教師59人進行調查。結果59人中,47人愿意參加臨床實踐(占79.66);護理專職教師年均臨護理是一門以實踐為基礎的學科,需要護理理論與臨床實踐密切結合。臨床護理實踐發展迅速、書本知識相對落后,護理教師需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防止學校教育與臨床實際的脫節。英國NMC組織床實踐時間為(5.33土3.44)周;教學任務重、缺乏適當的激勵機制、無歸屬感、無連貫臨床實踐時間、科研任務重位于影響因素的前5位。結論護理專職教師臨床實踐現狀不容樂觀,可能與教學任務重、缺乏適當的激勵機制、無歸屬感、無連貫臨床實踐時間、科研任務重等因素有關;需建立個體化臨床實踐模式和有效的評價體系,以增加護理專職教師的臨床實踐時間,從而提高臨床教學效果。
論文關鍵詞:護理;專職教師;臨床實踐;影響因素;調查
要求護理教育者2O的授課時間從事臨床實踐以保證其操作知識是當前的,其技能是有效而安全的。臨床實踐可以提高護理教師的臨床實踐能力和信心,提高護理理論和實踐的授課能力。筆者通過對浙江省部分護理專職教師臨床實踐情況及影響因素進行調查,旨在為提高護理專職教師的臨床實踐質量提供依據。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以浙江省5所醫學院校(2所本科院校,2所專科院校及1所民辦本科院校)專職從事護理教學的教師59人為調查對象,其中男2人、女57人,年齡26~38歲。均主要從事護理學專業基礎課程及臨床課程的理論及實驗教學工作,工作年限1~13年;其中,1~年i6人,3~年27人,6~年14人,10~13年2人。有臨床工作經歷者(不包括實習及進修經歷)26人,臨床工作年限0.5~16.0年;其中,1~年13人,3~年6人,6~年4人,1O~16年3人。中級職稱(講師)31人,初級職稱(助教)28人。
1.2方法自行設計調查問卷,首先結合專家意見并在5名護理專職教師中進行預調查,最終確定正式問卷。問卷包括護理專職教師一般資料(性別、年齡、職稱、工作年限等),臨床實踐現狀(臨床實踐時問、方式、態度及效果)及影響臨床實踐的因素(教學任務重、科研任務重、缺乏適當的激勵機制、無連貫臨床實踐時間、無歸屬感、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效果不佳、角色定位不明確、家庭原因、不適應臨床工作方式、工作環境差、沒必要臨床實踐12個可能影響臨床實踐的因素)三部分內容,所有內容以填空或選擇形式作答。于2008年12月至2009年1月將問卷以郵遞的方式發放給省內5所院校已聯系的調查員,并委托其在解釋調查目的并征得被調查者同意的情況下,進行問卷的發放與回收。共發放問卷59份,收回問卷59份,有效回收率100%。數據錄入SPSS 16.0,采用Fisher確切概率法及Y檢驗。
2結果
2.1護理專職教師臨床實踐現狀調查59人均有到醫院或社區進行臨床實踐的經歷,平均每年臨床實踐時間為(5.33±3.44)周。臨床實踐科室包括內科、外科、兒科、婦產科、急診、營養科、感染科等。其中助教實踐時間(7.78±2.67)周,講師(3.13-!-2.41)周,兩者臨床實踐時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一7.O4,P
2.2護理專職教師臨床實踐影響因素分析在12個可能影響臨床實踐的因素中,位于前5位的影響因素是教學任務重(50人,84.75)、缺乏適當的激勵機制(44人,74.58)、無歸屬感(39人,66.10)、無連貫臨床實踐時間(36人,61.O2)、科研任務重(34人,57.63)。不同職稱護理專職教師臨床實踐影響因素的差異分析,見表1。
3討論
3.1結果分析
《護理、藥學和醫學相關類本科及高職高專教育專業指南(2003年)》中提出,高職護理教育雙師型專職教師比例不低于6O,并且每兩年教師有不少于個月時間參加臨床實踐活動或臨床帶教。本調查結果顯示,護理專職教師平均每年臨床實踐時間為(5.33±3.44)周,顯著少于指南的要求,提示目前護理專職教師臨床實踐時間嚴重不足。其中,講師臨床實踐時間少于助教,可能與講師承擔更多的教學任務有關。臨床實踐是護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多數教師認為有必要而且愿意下臨床,但目前臨床實踐現狀及效果并不理想,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3.1.1教學、科研任務重,缺乏臨床實踐時間本調查顯示,84.75教師認為教學任務重、57.63認為科研任務重是影響臨床實踐的重要原因。隨著高校不斷擴招,學生數量增長較快,教師相對缺乏,導致教師教學任務重,沒有足夠時間和精力參與臨床實踐。同時現行的職稱評審制度也主要考慮教師的教學和科研情況,很少涉及臨床實踐工作,也缺乏相應的臨床實踐績效考核評價體系,導致教師將主要精力投入到提高教學質量、課題申報和論文撰寫上。高校對教師的科研能力要求較高,而護理專業起步相對較晚,護理教師科研能力較弱使其在科研上有更大的壓力,也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在被調查的部分院校中,教師在臨床實踐期間,仍需按時參加學校的會議及活動,承擔課程負責人、班主任等工作,導致臨床實踐時間不連貫或無法安心臨床實踐,從而影響臨床實踐效果。
3.1.2缺乏適當的激勵機制74.58教師認為學校缺乏適當的激勵機制,助教較講師更多地認為需要適當的激勵機制。合理適度的激勵滿足了人的需求,能充分挖掘人的內在潛能、激發人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目前學校缺乏相應的專職教師參與臨床實踐的激勵政策。激勵制度缺失,教師缺少參與臨床實踐的壓力和動力,影響了教師參與臨床實踐的積極性。助教較講師更多地希望有適當的激勵機制,可能與講師處于職業生涯的穩定期,這一時期的教師已經具有從事教學工作所需要的有效的基本技能,同時對新知識、新技能有著強烈的需求,因此主動參與臨床實踐的意識更強,而助教大部分還處于職業生涯規劃的適應期,處于角色轉變與適應的過程,對自己的目標與規劃不明確,他們需要更多的外界刺激如適當的激勵機制來促進其參與臨床實踐。
3.1.3無歸屬感66.1O教師認為在臨床實踐基地無歸屬感,助教較講師有更強烈的無歸屬感。歸屬感缺乏會對自己從事的工作缺乏激情,責任感不強。歸屬感缺乏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①臨床實踐相關制度不完善、工作內容不熟悉、技術不熟練,在臨床實踐過程中不能很好實現自我價值,缺乏成就感和自我存在感。②陌生的工作環境、與臨床同事溝通少、強烈的孤獨感以致難以對臨床實踐基地產生歸屬的感覺。助教無歸屬感更嚴重可能與講師從事臨床實踐的時間相對較長,對臨床實踐環境、內容較熟悉,適應性較好,而助教相對從事臨床實踐的時間短,對自己的定位和目標不明確,臨床實踐環境陌生及與臨床教師不熟悉,易造成無歸屬感。
3.2對策.
3.2.1建立個體化臨床實踐模式根據教師的個體化需求,制定臨床實踐目標、方式及內容。對于工作年限較短的教師,如助教,制定臨床實踐目標時,應主要著眼于提高教師的臨床實踐能力與信心,提高理論授課的能力;在臨床實踐方式的安排上,應提供相對較長并連貫的時間,以護士角色參與臨床工作;在實踐內容上,以教材理論知識為基點,提高專業知識及技能。對于講師及以上職稱的教師,應以更新臨床知識、提高科研能力為目標;實踐時間安排可較為靈活機動,以教師及護師雙師型角色開展工作,以學習新技術新進展為主,同時與護理科研相結合。
3.2.2制定有效的評價體系評價體系可由教師自評、實踐單位評價、學生評價三部分組成。通過該評價體系,旨在構建與實踐單位及其他參與臨床實踐的教師的交流渠道,完善臨床實踐過程中存在的不足,提高臨床實踐質量,并可對實踐中存在的困惑進行討論。同時也為教師工作業績考核、晉升等提供參考。
關鍵詞:《兒科護理》;臨床實踐;教學質量;相關性;研究
臨床護理教學作為護理教育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既是培養與提升學生臨床護理實踐能力的一個重要階段,也是促進學生良好職業素養的一個關鍵時期。近年來,隨著衛生學校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國家對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免學費及助學金的發放,越來越多學生就讀中等衛生職業學校。學生數量增多與見習基地缺乏形成矛盾,加上患者依從性差,傳統的臨床護理教學方式根本不能滿足于現代教學的要求和臨床教學的需要,無法安排到醫院見習,《兒科護理》的課堂必須要進行相應的改革,要創建新的教學方式,完成實踐教學,并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以提升教學質量。為此,在這里基于兒科護理學特點及學生的具體情況,以我校2011級護理專業學生的學習資料作為研究對象,現報告結果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研究資料均源于我校2011級護理專業學生的學習資料,調查對象為我校2011級護理專業的護士生,年齡16~19歲,平均年齡17歲,本組調查對象在性別、年齡、生命體征、受教育程序、社會經歷、家庭情況等方面P>0.05,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具有臨床可比性。
1.2方法 以我校2011級護理專業學生的學習資料作為研究對象,對本組學生的教學情況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采用回顧性分析法對目前護理臨床實踐教學質量進行綜合評價,從中探討臨床實踐教學質量方法。
1.3兒科護理臨床教學方法的改革 在教學中,基于現代教學技術手段,與傳統教學手段相結合的設計思路,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具體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1.3.1多媒體演示 ①引進數字化多媒體設備:在兒科護理教學中,主要用到的多媒體設備主要有數據壓縮設備、視頻、音頻、數碼相機、攝像機、電動屏幕等,并且與輔助設備等結合,同時,與現代計算機技術有效的結合起來,進行多媒體展示;②多媒體演示: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直觀的操作、講解與演示,多媒體計算機能夠將教學內容通過聲音、文字、影像、圖像等展現出來,集光、聲、色和動畫為一體,這是一種現代教學手段,不僅可以幫助學教師解決護理課堂教學中所無法表達的難點與重點,而且可以將抽象的知識直觀化,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充分地使得護理操作理論知識轉化動態演示,化抽象為具體,在激發學生的興趣的同時,還可以提高教學質量。③由于學生數量多,難以去醫院見習,我們可以利用數碼相機到醫院進行拍攝,將患者的體征,醫生對患者的診治過程及分析拍下,利用多媒體在課堂上進行播放,這樣可以彌補不能見習的缺陷,又能讓學生見到更多的病種,使學生對疾病的印象更深刻。
1.3.2仿真模擬 ①仿真技術設備的引進:現代的實驗室陳設與臨床醫院的完全相同,且每一個病床單元都相應地配置了固定的設備,并且配置了相應的模擬患者,通過與計算機系統的連接。②仿真模擬:比如現有由美國METI公司所生產出的一款模擬系統,集中了現代各種高科技術尖端技術,硬件:綜合護理模擬人;血壓測量模塊;創傷救護與評估模塊(選配);創傷、截肢包扎練習(選配);子宮底檢查訓練評定模塊(選配);控制出血大腿/控制出血手臂(選配);交互式止血手臂模型; 軟件部分包括局域網內的教師機應用軟件、局域網內的學生機應用軟件;心電圖;教學與考核軟件;護理情景病例編輯器;模擬心電監護軟件等等,可進行病例更新下載并運行,可運行預設病例和新生成的病例,同時,還可以真實模擬重癥兒童患者的各種生命體征,方便于學生在仿真情景中完成對患者的搶救,如給藥、除顫、吸痰、插管等。
1.3.3綜合設計 在兒科護理教學中,實驗室配置了各種氣管插管設備、參數監護儀、輸液泵、成人復蘇器、除顫儀、微量注射泵、雙功能高效洗胃吸痰機、胸外心臟按摩板、胃腸減壓器、新生兒黃疸治療儀等。在護理操作中,通過模型人為操作對象,結合教學要求,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但是由于模擬人的設計還是不同于真實的患者,這樣就會與臨床實踐存在著一定的差距,為此,在這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針對系統的模擬病例,制定具體的教學方法,確定具體護理問題和護理措施,指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角色模擬,再現臨床真實情景,從而有效地完成各項護理技能的訓練和培養。
1.3.4系統回放 在課堂教學中,對于一些教學案例,可以通過回放的方式指導學生學習,尤其是對于一些微小的操作,可以通過畫面顯示的方法,加強學生的了解和認識,這樣,既可以讓學生了解整體的操作程序,而且可以對局部操作放大,并且在放慢的過程中,能夠有效地將相關的動作分解,強化學生對關鍵步驟的掌握,從而有效的提高教學質量。同時,學生還可以通過網絡視頻回放上課時的整個情況,復習以前沒有掌握的課程和操作,有助于學生技能的鞏固,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操作習慣。
1.4觀察標準 以學生總成績、最高成績、平均成績及溝通能力等各項指標作為評價。
1.5統計學分析 采取SPSS13.0軟件實施統計分析,計數資料是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來表示,方法為t檢驗,差異有統計意義,即P
2結果
本組學生的臨床經驗均得到全面的提升,效果良好。學生的總成績、最高成績、平均成績及溝通能力等各項指標都有突出表現,且與教學改革前相比較,P
3討論
社會對護理人才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因此,如何加強護理教學,提高學生護理能力就成為臨床教學的主要問題。臨床護理教學作為護理教育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既是培養與提升學生臨床護理實踐能力的一個重要階段,也是促進學生良好職業素養的一個關鍵時期。近來隨著醫學院校規模的不斷擴大,學生數量不斷增加,加上患者依從性差,見習基地缺乏,傳統的臨床護理教學方式根本不能滿足于現代教學的要求和臨床教學的需要,因此,必須要創建新的教學方式,以提升教學質量。
如本組研究結果顯示:本組實習學生的臨床經驗均得到全面的提升,效果良好。學生的總成績、最高成績、平均成績及溝通能力等各項指標與教學改革前相比較,差異顯著,這充分說明了教學方法改進的有效性。高級護理情景仿真訓練系統是根據目前醫療教學市場的需求,創新思路,第一次將網絡、情景、考核的概念引入護理模擬教學中,自主開發研制的高級護理教學與考核訓練系統,本系統與計算機相結合,除可練習基礎護理中各項相關操作外,還可系統學習護理相關理論知識、基礎護理及專科護理的練習與考核、軟硬件交互的止血練習,另外教師機還特有護理情景病例編輯功能。教師可在局域網范圍內同時管理、控制多臺學生機,實現課堂講解、教學演示、病例下發、實時監控、操作指導、生成報表、報表查詢管理等多項功能;學生可自我學習相關護理操作的理論內容,并運行系統內病例進行基礎護理和專科護理相關技能的操作練習及考核。
另外,在本組研究中,通過教學的綜合設計,強調以學生主動學習為主的基礎上,將學習與實際的任務或問題掛鉤,通過學習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來解決問題,從而學習隱含在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好奇心和欲望是學生產生興趣的基礎,以問題為導向的 PBL 教學方法正是有了這種心理需要萌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增強了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和興趣,且采取傳統教學方式與現代教學手段相結合的方式,組織臨床護理病例討論,可以幫助學生在同伴身上直接學到一些態度、價值觀、技巧及信息,學會以正確的觀點分析、解決問題,全面提升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因此,提出以下建議:①設立婦兒專科教研室,并配備相應的教研室主任和秘書。教研室作為集教學、實習、培訓、技術支持于一體的教學實體,全面實施教學目標管理,負責落實和承擔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任務。②利用現代化手段,提高教學質量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手段就成了臨床教學不可缺少的輔助工具,通過形象的圖片,可使學生在短時間內將各種常見病發病機理、臨床表現、治療方案及新進展記住,效果比傳統的教學方法好。
總而言之,通過臨床教學方法的改進,有利于規范學生臨床實踐教學操作,完善的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推進臨床實踐教學質量的提升,效果顯著,值得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高正春.兒科護理臨床實習教學質量影響因素分析及處理對策[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1,01(12):118-119.
[2]陳莉軍.關于提高護理臨床實踐教學質量的相關性研究[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1,04(10):347-348+365.
[3]楊巧菊.護理本科臨床實踐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應用評價[J].護理學雜志,2009,05(11):71-72.
[4]勵如波,陸麗芳,應愛青.兒科護理臨床帶教的難點及對策[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0,02(10):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