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老年康復護理的重要性范文

        老年康復護理的重要性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老年康復護理的重要性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老年康復護理的重要性

        第1篇:老年康復護理的重要性范文

        關鍵詞:常規護理;康復護理干預;腦梗死;老年患者;并發癥

        腦梗死臨床又被稱作缺血性卒中,其病因是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機體腦組織局部出現血液供應障礙,從而導致腦組織出現缺血缺氧,組織壞死[1]。臨床根據腦梗死發病機制不同將其劃分為腦血栓、腦栓塞以及腔隙性腦梗死 等[2]。腦梗死在老年人群中發病率較高,常并發語言障礙及軀體運動障礙等。護理干預對于老年腦梗死患者恢復至關重要,且能有效降低并發癥發病率。我院近年來探討常規護理聯合康復護理干預對老年腦梗死患者及其并發癥的影響,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腦病科住院治療的老年腦梗死患者資料,共72例,按數字表格法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36例,其中觀察組中男21例,女15例;年齡57~75歲,平均年齡(64.4±3.7)歲;按腦梗死類型劃分:腦栓塞患者6例,腦血栓患者20例,腔隙性腦梗死患者10例。對照組中男20例,女16例;年齡56~77歲,平均年齡(64.2±3.5)歲;按腦梗死類型劃分:腦栓塞患者6例,腦血栓患者22例,腔隙性腦梗死患者8例。36例患者結合臨床及相關影像學檢查(CT、MRI)均明確診斷為腦梗死[3]。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類型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無統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繼續給予康復護理干預措施。具體如下。

        1.2.1心理護理干預 老年腦梗死患者由于肢體活動不利不便,疾病恢復比較緩慢,導致生活質量下降,會出現一定的心理問題,如焦慮抑郁等。護理人員在日常的護理工作中應加強心理干預,給予患者足夠的關懷,鼓勵患者建立信心恢復健康。

        1.2.2語言恢復訓練干預 腦梗死患者的重要并發癥就是語言功能的受損,護理人員加強與患者的語言交流,使患者了解語言交流對于恢復語言功能的的重要性,鼓勵患者進行語言交談。

        1.2.3身體功能恢復干預 急性期過后今早進行身體功能恢復。護理人員告知患者進行恢復訓練的重要性,鼓勵患者進行自主活動,積極配合護理干預,進行鍛煉。

        1.2.4并發癥護理干預 ①褥瘡:老年腦梗死患者由于長期臥床,肢體活動不利,無法自主翻身,非常容易并發褥瘡。護理人員定時協助患者進行翻身,保證患者受壓部位正常血液循環。②肺部感染:老年腦梗死患者長期臥床在飲食時容易誤吸引起肺部感染。護理人員定時協助患者變換,并指導患者進行排痰。

        1.3評價標準 臨床癥狀評價分為治愈、好轉、無效,消失[4]:①治愈:患者臨床癥狀體征消失,生活能夠自理,肌力恢復Ⅴ級。②好轉:患者臨床癥狀體征部分消失,生活不能夠完全自理,肌力恢復Ⅲ~Ⅳ級。③無效:臨床癥狀體征無改善或加重,生活完全不能夠自理,肌力0~Ⅱ級。臨床有效率=(治愈患者例數+好轉患者例數)/患者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所得結果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檢驗值P

        2結果

        2.1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痊愈11例,病情好轉21例,治療無效4例;對照組患者痊愈8例,病情好轉16例,治療無效12例。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88.89%,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66.67%,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2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并發癥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肺部感染2例,上消化道出血0例;肺部感染4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觀察組并發癥發病率5.56%,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13.89%,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在我國,老年人群的腦梗死發病率較高,隨著生活方式的轉變以及老齡化的加快,其發病率逐年升高,而且大部分患者會并發不同程度的后遺癥,致殘率較高,甚至引起死亡[5]。

        腦梗死分為急性期、恢復期、后遺癥期,恢復期以后的護理干預至關重要,常規的護理干預措施主要對老年患者提供必要的醫療監護以及生活照顧,而個體化、針對性的康復恢復訓練以及心理護理干預難以引起重視,錯過了大腦功能改善以及機體功能恢復的最佳時機[6]。常規護理聯合康復護理干預對護理人員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護理人員應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制定個性化的護理方案。

        護理干預方案要求護理人員對患者盡早進行康復訓練,針對性加強肢體運動及語言功能恢復訓練,可明顯降低腦梗死后遺癥的發病率。如果恢復時間延誤,臨床效果越差。在腦梗死過程中,心理狀態的好壞對患者病情的預后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護理人員加強與患者的交流,了解患者需求,鼓勵患者積極積極面對疾病,樹立康復的信心。

        本次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痊愈11例,病情好轉21例,治療無效4例;對照組患者痊愈8例,病情好轉16例,治療無效12例。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88.89%,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66.67%,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常規護理聯合康復護理干預可顯著提高老年腦梗死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改善疾病預后,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王金蘭.急性腦梗死后抑郁的相關因素分析[J].山東醫藥,2010,50(13):24-26.

        [2]鄭英華,馮鵬雄,鄭純.腦卒中失語患者的早期康復護理[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09,3(31):538-539.

        [3]張平,魏云.腦梗死患者焦慮、抑郁的調查分析及干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0,13(4):44-45.

        [4]曹婷婷,王小花.腦梗死患者的早期針對性康復護理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1,9(16):33-34.

        第2篇:老年康復護理的重要性范文

        【關鍵詞】老年病人;股骨頸骨折;術后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6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7-4395-02

        股骨頸骨折多發于老年人,隨著人類壽命的延長,股骨頸骨折的發病率逐年上升。目前,手術仍是較有效的治療手段【1】。老年人全身多種臟器功能下降,機體應急能力、代償能力差,戶外活動減少,末梢神經傳導速度低下,內分泌方面的變化,骨與關節退行性變,常伴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多種疾患,因此骨折后合并癥也增多【2】。所以股骨頸骨折患者的術后護理顯得尤為重要。

        1 臨床資料

        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以來我科收治需要手術的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84例,其中男35例,女49例,年齡65~91歲。其中螺紋釘固定術19 例,三翼釘固定術14 例,Moore 型人工股骨頭置換32 例,全髖關節置換19例。

        2 術后護理

        2.1 病情觀察 術后均給予持續心電監護,密切觀察病人生命體征變化,麻醉恢復程度,動態記錄引流液的量及性狀,觀察病人患肢有無疼痛、腫脹,皮膚溫度、顏色、足背動脈搏動情況,以及感覺、運動情況。術后臥床期間均予采取患肢外展中立位,并抬高約300【3】。

        2.2 預防并發癥

        2.2.1 預防褥瘡 定時翻身是預防褥瘡最簡單的方法,應每隔2小時為患者翻身1次。翻身時避免拖、拉、推,建立床頭翻身卡,向患者解釋翻身的重要性,以取得患者的合作。避免使用破損便盤,以免擦損尾骶部皮膚。骨骼隆突處用50%乙醇按摩或每日給予溫水擦浴,促進血液循環。最好采用充氣床墊,夏天可用涼液墊,以減少軟組織受壓。保持床褥的清潔、干燥、平整。加強營養,可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飲食,以增強機體的抵抗力。患者回家后,告訴患者

        家屬盡量按住院期間護士教的護理辦法照顧老人,并定期回訪患者。

        2.2.2 預防墜積性肺炎 由于疼痛限制了老年患者的變換,長期臥床導致墜積性肺炎。每日應定時給患者叩背,叩背時手呈握杯狀,由胸廓的底部向上輕叩,3~4次/d,5~10min/飲;指導患者每日定時吹氣球、深呼吸、作有效咳嗽,增加肺活量,必要時霧化吸入以利痰液排出。在進行護理操作時,要注意患者的保暖,以防患者受涼。

        2.2.3 預防便秘 老年患者長期臥床由于活動量減少容易出現厭食,攝入纖維素和水分減少,胃腸活動減弱,加之不習慣床上排便,易出現便秘。可指導患者多食清淡可口、營養豐富含纖維素高的食物,多食水果、蔬菜等。提供合適的排便環境及姿勢,指導患者進行腹部按摩。腹部按摩應按順時針方向,延著結腸走向,從右下腹開始環形按摩至左下腹,每日按摩1次,每次按摩5~10 min,以促進排便。必要時按醫囑給服緩瀉藥物。

        2.2.4 預防泌尿系感染 護士要耐心向老年患者說明飲水的重要性,鼓勵患者多飲水,每日飲水量在2 000~3 000 ml。對不愿喝白開水者,根據病情可選用果汁、茶水等。做好留置導尿患者的護理,會陰護理2次/d,保持引流通暢,注意觀察引流量、性質,并記錄。盡可能不采取留置導尿,因留置導尿可增加尿道感染率,應鼓勵并指導患者床上自行排尿【4】。

        2.3 術后康復護理

        2.3.1 早期康復護理(6 h ~ 7 d)。術后穿防旋鞋,患肢外展中立位。術后生命體征平穩后,我們教會老年病人在下肢制動情況下行患肢肌肉自主、充分的等長舒縮鍛煉。開始3 次/ d,5 min / 次,收縮5 s,舒張3 s。以后逐漸增加次數和延長時間,從每日數次到數十次,10 ~ 15 min / 次,以可耐受為度。疼痛緩解后,協助病人進行小范圍髖、膝、踝關節屈伸活動,8 ~ 10 次/ d,5 ~ 10 min / 次。踝關節背屈、跖屈和旋轉運動,目的是防止足下垂和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2 d 后協助病人進行下肢直蹬或縱行叩擊,防止因臥床而出現的骨質廢用性萎縮。

        2.3.2 中期康復護理(8 ~ 14 d)。仰臥位屈髖屈膝運動(主動為主,被動為輔),8 ~ 10 次/ d,10 min / 次。側臥位外展運動,一手托病人臀部,一手托膝部,將患肢與身體同時轉為側臥,并在兩腿間墊軟枕,禁內收內旋。

        2.3.3 晚期康復護理(2 周以后)。根據全身情況及存在骨質疏松癥的程度決定何時下床活動及負重量的大小,一般術后2 周指導患者持雙拐下床,負重重量約10 ~ 15 kg。行走步幅不宜過大,一般為20 ~ 30 cm,移動的速度< 20 步/ min。初始2 次/ d,5 ~ 10 min / 次,以后視情況逐漸增加行走次數,延長行走時間,鍛煉以肢體不感疲勞為標準。術后8 ~ 12 周,X 線攝片有大量的骨痂生長,可以完全負重【5】。

        3 體會

        通過對術后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進行積極的護理具有加快患者康復速度,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存率。

        參考文獻

        [1] 許繼剛.股骨轉子問骨折療效分析.中華骨科雜志,1994。14(3):150.152.

        [2] 張仲文,湯成華,滿毅.股骨頸骨折高齡患者的外科治療[J].中國綜合臨床2005:5(19):462-463.

        [3] 楊瑩,楊旭,于春杰.人工關節術后假體周圍骨折病人的圍手術期護理[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8:14(25):2677-2678.

        第3篇:老年康復護理的重要性范文

        【關鍵詞】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康復護理干預;效果評價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種常見的、嚴重的呼吸系統疾病。由于病程長、肺生理功能進行性損害,如果不能有效控制,將嚴重損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COPD患者的康復治療日益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重視。呼吸康復主要目標有:(1)減輕癥狀;(2)盡可能恢復肺功能;(3)減少殘障的發生[1]。2007年4月起我們對收治入院的76例緩解期COPD患者的呼吸困難程度、呼吸頻率、血氧飽和度和ADL進行調查,并進行8周的康復護理干預,效果滿意,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選擇我院2007年4月至2008年6月收治入院的老年緩解期COPD患者[2],所有患者均進行肺功能測定,診斷標準為FEV1/FVC

        1.2 評價方法與內容 評價指標包括呼吸困難改善程度、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血氧飽和度、呼吸頻率等。呼吸困難程度簡易分級[3]:1級登高或體力勞動時氣短,尚能勝任日常工作;2級一般行走或輕體力勞動時氣短;3級穿衣、洗臉、說話等輕微活動時氣短,不能勝任工作;4級安靜時氣短,完全喪失勞動力。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采用Barthel指數量表[4],評估患者康復前、后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狀況。

        1.3 統計學處理 全部資料應用SPSS 13.0軟件分析,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配對t檢驗,P

        2 護理干預

        2.1 健康宣教 使用我們自制的《COPD的康復指導手冊》對患者及家屬進行教育,內容包括COPD的相關知識,吸煙的危害和戒煙的策略,飲食習慣和營養結構改變對康復的作用,運動鍛煉的重要性、技巧和方法,氧療有關知識的教育,藥物治療(包括內服藥和吸入藥)的教育,尤其是氧療、呼吸康復和戒煙的重要性,提高患者對呼吸康復的認知度。

        2.2 運動訓練 運動訓練主要有全身運動,上肢和下肢鍛煉,呼吸肌鍛煉等內容。呼吸訓練包括縮唇呼吸和腹式呼吸。縮唇呼吸指的是吸氣時用鼻子,呼氣時縮唇輕閉呈吹哨狀緩慢吐氣,腹式呼吸是患者把手放在腹部上,另一只手放在胸部,吸氣時腹部膨隆,護士發出指令讓患者放置于腹部的手輕輕上抬,呼氣時腹部塌陷,右手隨之向胸、背方給予一定壓力,幫助膈肌回復。吸氣和呼氣的比例為1∶2~3。每次5 min,每日3次,共15 min。呼吸操是我們專門針對老年COPD患者設計的,在縮唇呼吸下配合肢體訓練,包括上下肢和胸廓運動。每日30 min,每周3~5次。有氧耐力訓練包括蹬車、步行等。我們采用間歇式訓練法,做每一項運動后要休息5 min,運動后心率控制在100次/min以內。做每項運動表1 干預前后呼吸困難程度的變化表2 干預前后呼吸頻率、血氧飽和度、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變化前后需測心率和血氧飽和度、使患者運動過程中維持SpO2>90%。

        3 結果

        干預前、后各項指標變化見表1,2。

        4 討論

        4.1 呼吸康復的必要性 如今COPD研究和工作重點多定位在急性發作期的救治上,很多進入緩解期的COPD患者得不到進一步的康復干預[5],使疾病反復發作,病情加重,而反復入院增加患者的醫療費用,老年人機體免疫力低下,更易反復發作。我們入選的病例平均年齡(80.38±9.49)歲,月收入并不高,而呼吸康復治療則在這些方面顯示出其卓越的優勢。呼吸康復是通過呼吸功能鍛煉(有氧鍛煉和力量訓練)、患者教育、心理應激疏導療法的治療。Emery等[6]認為呼吸康復能提高患者的機體免疫力及生活質量,使COPD的急性發作次數減少,醫療費用下降。>80歲的高齡老人對呼吸康復理念了解少,而且對呼吸康復宣教的接受程度差,影響老年COPD患者呼吸康復的因素很多,衰老和多種合并疾病是內在的影響因素,也是最主要因素,而且存在動作緩慢,協調性差,認知功能減退,記憶力差等個體差異。因此,對我們來說,制定簡單易學的康復治療方案至關重要,能使更多的老年COPD患者能進行呼吸康復訓練并從中獲益。

        4.2 呼吸康復的有效性

        4.2.1 運動訓練的有效性 活動能力和運動耐力下降是COPD的特征性表現,骨骼肌功能失調是一個重要的原因,表現為肌肉重量的減輕,肌纖維萎縮,力量和耐力下降等。系統性炎癥,合成代謝激素水平降低,氧利用能力不足和失用性萎縮等是骨骼肌功能失調的主要機制[7]。運動訓練是呼吸康復的主要內容,盡管運動鍛煉不能提高患者的肺功能,但它能提高運動耐力,改善呼吸困難和COPD患者的生存質量[8]。急性加重緩解后及時進行運動康復鍛煉仍可使患者的運動耐力短期內得到提高,可減少急性加重發作次數,延緩肺功能的惡化。吳學敏等[9]認為縮唇呼吸能降低呼吸頻率,本研究為了激勵患者每天堅持運動訓練,把患者每天的訓練成績告訴他們,給訓練中的患者以信心和成就感。表1顯示,訓練后患者呼吸困難程度減輕。另外,縮唇呼吸加腹式呼吸使老年COPD患者呼吸頻率降低,由原來的每分鐘21.99次減少到每分鐘19.62次。

        4.2.2 氧療的有效性 經過治療后處于COPD穩定患者,休息狀態下存在低氧血癥,其動脈血氧分壓

        4.3 呼吸康復的可行性 本研究專門針對老年患者制定了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手冊和簡單易行呼吸操,在縮唇呼吸下配合肢體訓練,包括上下肢和胸廓運動。無創無痛,無論在醫院、家中都能進行,COPD患者活動后往往出現氣促癥狀加重,我們在做呼吸操時配以優美的音樂,音樂能改善患者對體力活動的恐懼和焦慮情緒,放松全身肌群,減少不必要的耗氧,改善癥狀和減少并發癥,改善患者身心的健康狀態。因此值得向老年患者推廣。

        4.4 呼吸康復的困難及建議 目前,COPD患者急需要呼吸康復治療,開展適合這些患者的康復治療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國內呼吸康復醫療才剛剛起步,患者呼吸康復治療和管理的最佳成本效益模式尚未建立,患者和某些醫護人員的認識明顯滯后,呼吸康復治療缺乏規范化的治療和評價原則。本研究由于本科醫護人員圍繞著患者及家屬采用個別或集中、醫患交流、壁報、多媒體等多種方式,根據患者接受理解能力的不同,提供個體化的指導使患者得到了現有醫療條件下最好的幫助。因此,我們希望在今后能為老年COPD患者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

        5 小結

        COPD的康復干預是一項長期、艱苦的工作,而且其效果有時不能立竿見影,特別是對高齡老人。在緩解期對患者進行合理有效的康復護理及干預非常重要,能防止疾病進一步發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延長患者壽命。

        (致謝:本文承蒙呼吸科主治醫師任蕾的悉心指導特此感謝!)

        參考文獻

        1 周靈,李慶云,時國朝.呼吸肌鍛煉在COPD肺康復治療中的意義.臨床肺科雜志,2007,3(12):271-272.

        2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7,30(1):8-17.

        3 李樹貞,趙曦光.康復護理學.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1,352-353.

        4 孟申.肺康復.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49-50.

        5 張建華,劉惠俐,富麗芳.呼吸康復訓練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生活質量的影響.中華護理雜志,2004,39(7):504-505.

        6 Emery CF,Schein RL,Hauck ER,et al.Psychological and cognitive outcomes of a randomized trial of exercise among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Health Psychol,1998,17:232-240.

        7 劉華,王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康復治療進展.實用醫學雜志,2007,23(9):1275-1276.

        第4篇:老年康復護理的重要性范文

        [關鍵詞] 2型糖尿病;康復護理;研究

        [中圖分類號] R587.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7210(2011)04(a)-115-02

        Research on recovery and nursing of type 2 diabetes

        WEI Qiong

        TCM Hospital in Hechuan District of Chongqing City, Chongqing 40152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n recovery and nursing of type 2 Diabetes. Methods: Our hospital's 126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normal group and rehabilitation group, 63 cases each group. Normal group was given Hypotensor and normal nursing, rehabilitation group was give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based on the normal nursing.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with HAMD and HAMA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FBG, PBG, HbA1c of tow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score of HAMD and HAMA after nursing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score before nursing,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nd the score of HAMD and HAMA in rehabilit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normal group,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wo groups after nursing . After nursing, FBG, PBG and HbA1c of the rehabilitation group were (7.2±1.4) mmol/L, (8.2±1.6) mmol/L, (6.3±1.9)%, those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normal group (P

        [Key words] Type 2 Diabetes; Rehabilitation nursing; Research

        糖尿病是一種病因及發病機制未完全闡明的內分泌-代謝疾病,是慢性的、非傳染性的終身性疾病,以多飲、多尿、多食、消瘦及容易疲乏等為特征[1]。2型糖尿病是非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隨年齡增長而發病率增加。康復護理能夠有效地避免水腫、瘡瘍、癰疽、中風等并發癥,對于糖尿病患者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質量,具有顯著意義。筆者選取我院住院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126例,對其中的63例進行康復護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11月~2010年12月我院住院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126例,隨機將其分為常規組和康復組,每組各63例。其中,男72例,女54例;年齡30~60歲,平均51.5歲;病程5~20個月;均確診為2型糖尿病。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及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1.2.1 常規組

        遵醫囑服用降糖藥物并進行常規護理干預。

        1.2.2 康復組

        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健康教育、心理護理、飲食護理、運動康復、環境護理及用藥指導等綜合康復護理措施。

        1.2.2.1 健康教育糖尿病是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需要終身治療[2]。根據患者年齡、環境及文化程度的不同采取不同方式進行宣教教育,讓患者明白糖尿病必須長期規則服藥,消除對藥物副作用的恐懼感,鼓勵其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講解自我監測血糖的注意事項,預防低血糖的方法和處理措施。

        1.2.2.2 心理護理糖尿病患者因病情長,多有思想包袱重、煩躁、抑郁、易怒、悲觀等消極情緒,醫患及家屬要加強心靈溝通,增進感情交流,使患者消除不良情緒,保持良好心理狀態,積極地配合治療,以減輕對身體影響。

        1.2.2.3 飲食護理糖耐病治療的基礎和關鍵是飲食治療。護士應首先讓患者了解飲食治療的重要性,根據患者性別、年齡、體重給予患者每日1 800~3 000 kcal熱量不等的食物,其中50%~60%的糖類,15%~20%的蛋白質,30%~35%的脂肪,提倡用粗制米、面和雜糧,使用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選擇粗纖維高的含糖量少的綠葉蔬菜,忌食單糖類食品及煙酒[3]。識別低血糖及防治,外出時隨身攜帶糖果或點心、糖尿病卡,如發生低血糖應及時處理。

        1.2.2.4 運動康復體力鍛煉是糖尿病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患者性別、年齡、體力等不同情況,堅持餐后不同強度的體力鍛煉,有利于促進身體對葡萄糖的利用,降低血糖、血脂、體重,增強人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減輕胰島的負擔,對糖尿病患者十分有效。

        1.2.2.5 用藥指導控制血糖的有效方法是合理用藥。嚴格按照醫囑服用降糖藥物,注意藥物的用法和配伍禁忌,以保證藥效,減少副反應[4]。堅持每周測空腹血糖2~3次,測餐后2 h血糖2~3次,2周后根據血糖情況調整降糖藥物,觀察3個月為1個周期。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分析,一般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χ2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前后HAMD和HAMA評分比較

        康復組護理后的HAMD和HAMA值明顯低于護理前,與護理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1 兩組護理前后HAMD和HAMA評分比較(x±s,分)

        Tab.1 Comparison of score of HAMD and HAMA before and after nuring in two groups(x±s,score)

        注:與護理前比較,P

        2.2 兩組護理前后的FBG、PBG及HbA1c比較

        護理前,康復組與常規組在FBG、PBG及HbA1c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常規組的FBG、PBG較護理前明顯降低;護理后良復組的FBG、PBG及HbAlc明顯低于護理前,也明顯低于常規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2 兩組護理前后的FBG、PBG及HbA1c比較(x±s)

        Tab.2 Comparison of FBG、PBG and HbA1c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in tow groups(x±s)

        3 討論

        糖尿病是目前社會的常見病、多發病,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齡化、生活方式的改變及診斷技術的進步,其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并逐漸年輕化。糖尿病并發癥嚴重影響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質量,并且有文獻報道認為,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及抑郁等不良心理,這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治療和恢復[5]。筆者對63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康復護理措施,經研究發現,康復組治療后護理的FBG為(7.2±1.4) mmol/L、PBG為(8.2±1.6) mmol/L及HbA1c為(6.3±1.9)%明顯低于常規組的FBG(8.7±1.6) mmol/L、PBG(10.1±1.9) mmol/L及HbA1c(8.5±1.5)%,且康復組護理后的HAMD評分為(14.9±2.4)分和HAMA評分為(14.8±1.9)分,也明顯低于常規組的HAMD評分(22.9±3.8)分和HAMA評分(22.9±3.2)分,這表明對糖尿病患者實行康復護理能夠顯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況、臨床癥狀及血糖水平,具有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黃潔蓮.98例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的康復護理醫學理論與實踐[J].2010,23(1):94.

        [2]徐中菊,陳曉玫.糖尿病的家庭治療與康復護理[J].中華臨床醫學研究雜志,2005,11(18):2667-2668.

        [3]申小紅,加米拉?艾尼西.社區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與康復護理[J].中國當代護理雜志,2010,20(4):45-46.

        [4]趙培秋,單宗濱,鄧召梅.老年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及康復護理[J].中國民間療法,2007,15(2):45-46.

        第5篇:老年康復護理的重要性范文

        [摘要]目的:探討高齡股骨頸骨折病人的康復護理。方法:通過對股骨頸骨折病人43例,有針對性加強關節活動和股四頭肌功能鍛煉等康復護理。結果:43例患者經皮膚牽引及實施全關節置換手術治療后,恢復良好,無發生傷口感染和關節脫位等并發癥,43例病人均康復出院。結論:康復護理可縮短住院天數,有利于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是老年人股骨頸骨折愈合及康復的重要保證。

        [關鍵詞]高齡;股骨頸骨折;康復護理

        股骨頸骨折常見于老年人,該病占骨折病人總數的5%,隨著人口不斷老齡化,該骨折發生率有逐漸升高趨勢。由于老年人全身各系統生理功能老化,再加上骨折后需要長期臥床及被動,易引起一些危及病人生命的并發癥,從而增加了護理的難度。為避免并發癥的發生;促進骨折的愈合。因此做好股骨頸骨折病人的康復護理具有重要意義。我院自2002年至2004年共收治股骨頸骨折病人43例,有針對性實施了康復護理,取得了滿意效果,現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

        高齡股骨頸骨折病人43例,男15例、女28例,年齡70歲~92歲,其中60%術前有伴發病、如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

        2護理措施

        2.1心理康復指導突如其來的骨折,給老年人的心理造成沉重的打擊,因失去活動的獨立性而恐懼、焦慮不安、并發生危機感。由于老年人年齡大,又加上骨折后長期臥床,生活不能自理,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一定的負擔,造成患者心理壓力很大,情緒低落;常常會產生孤獨無助,不積極配合治療。結合老年人的心理特點,護士必須以心理護理為主導,功能鍛煉為核心,針對具體問題,講解相關醫學知識,積極進行衛生知識宣教,介紹本科醫護人員和技術水平,多與病人交談,協助老年人做到與老年人之間相互溝通,相互了解,彼此熟悉,以增加其對醫護人員的信任,從而減輕心理壓力,解除后顧之憂,使其保持最佳心理狀態積極配合治療,爭取早日康復[1]。

        2.2飲食護理老年人由于消化系統機能減弱,加之骨折后臥床,腸蠕動減弱,因此要加強飲食護理。早期飲食宜清淡,富營養,易消化,可給鯽魚湯、豆湯、少量水果及蔬菜;早期宜食高蛋白及富含鐵、鈣的食物,如豬肝、瘦肉、牛奶等;后期宜進高熱量,補肝腎的食品,如多喝骨頭湯,適量增加水果及蔬菜量。對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的病人,應結合病人具體病情而合理安排飲食。

        2.3牽引的護理術前必須讓老人了解牽引制動十分重要,骨牽引是股骨頸骨折常用的牽引方法,牽引時位置正確與否與肢體的功能恢復關系很大,牽引時將患肢置于輕度外展15°~20°中立位,防止內收、穿防旋鞋控制傷肢外旋。同時指導健側做伸屈下肢及上肢的活動,雙側踝關節背伸和跖屈交替運動,每天5次,每次20下。雙側股四頭肌做等長收縮運動,同時做好皮膚等基礎護理。每天定時檢查并按摩骨突部位、每2h~3h翻身1次。保持衣服床單位整潔干燥,以免發生褥瘡。教會陪護正確使用便器,每日清潔尿道口,達到清潔舒適,促進血運,預防并發癥的目的。牽引重量為體重的1/10~1/7,牽引錘必須懸空,牽引繩與患肢長軸平衡防止斷裂或滑脫。每小時巡視病房1次,發現問題及時糾正[2]。

        2.4術前并發病的控制與護理高齡病人術前伴發病多,本組病人中伴發病的占60%,常見的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如高血壓病人術前予降壓藥物治療時,要密切觀察血壓的變化,定時測血壓,發現血壓異常應及時報告醫生處理,本組1例患者術晨因情緒較緊張血壓驟升為200/120mmHg(1mmHg=0.133kPa),即報告醫生后用降眼壓藥治療,并暫停手術等處理后血壓趨于穩定。對血糖升高者,遵醫囑予口服降糖或應用胰島素三餐前測血糖并記錄。

        2.5防止意外傷害病人手術后髖部肌肉松弛,如搬動或給病人翻身不當,不正確,以及不適當的功能鍛煉都會造成錯位或畸形愈合,在病人回病房過程中用中單托住骨盆整體搬運,避免用力向前方托抬患肢髖關節,造成髖脫位。翻身時患肢在上,避免術側髖關節置于伸直外旋位,盡量伸髖。協助腿部肌肉按摩,踝關節和膝關節的被動活動,幫助托起上身及臀部做引體向上運動,每小時1次,同時自編床上體操做擴胸深呼吸,有效的咳嗽和排痰。

        2.6預防墜積性肺炎及血栓形成墜積性肺炎是老年人股骨頸骨折常見并發癥之一,由于臥床患者肺部活動量減慢,肺功能下降,咳嗽反射能力差,易發生吸入性或墜積性肺炎,護士應鼓勵病人練習深呼吸及拍胸運動,增加肺活量。給予叩背,5min/h~10min/h,必要時給予霧化吸入,以利痰液排出。囑病人戒煙酒,指導病人咳嗽,在咳嗽前必須先作深呼吸,而咳嗽盡量使痰咯出,同時利用肺部聽診來了解分泌物所在部位,作針對性的拍胸叩背,每2h~3h1次。痰液黏稠不易咯出時,可用超聲霧化吸入,每日3次~4次,做好口腔護理,保持呼吸道的通暢及足夠的濕潤。60歲以上的老年人腦血栓形成的患病率很高,尤其是牽引時間長者,應適當應用血管擴張劑。如低分子右旋糖酐和抑制血小板凝集的藥物。如腸溶阿司匹林50mg口服每日1次,同時對患肢進行適當按摩及活動,促進全身血液循環,預防血栓形成。

        2.7床上功能鍛煉術后搬動病人時小心托起臀部,注意合適[3]。手術后1d~5d患肢外展于30°中立位,穿中立位鞋,囑病人取平臥位,禁止盤腿及患肢垂于床邊,以防假體脫位及傷口滲血。因手術后疼痛,多數病人對抬動患肢有恐懼感,我們在給病人有效的藥物止痛后,術后48h~72h即可做被動或主動的功能鍛煉。如腿部肌肉的按摩,踝關節膝關節的被動活動等。指導進行腿部肌肉等長收縮練習,上午、下午各5min~10min[4]。鼓勵病人做臀收縮活動,保持10s,重復20次。每日2次~3次做仰臥直腿抬高運動(主動為上,被動為輔),抬高小于30°保持時間由15s開始,逐漸增加到30s。指導,臥床時采取平臥,3個月內避免側臥,3周內屈髖小于45°,以后逐漸增加屈髖度,但避免大于90°,6周內不要交叉盤腿,不要坐沙發或椅子,坐位時不要前傾,不要彎腰拾東西,不要在床上屈膝而坐[5]。

        2.8離床功能鍛煉術后7d~10d,病人體力恢復,骨水泥型假體也可逐步練習下床活動鍛煉,但不能負重,在恢復期功能鍛煉時,要指導患者不要做盤腿動作,不宜久坐,睡覺時,平臥或半臥,3個月內避免側臥。護士務必把術后有關注意事項向病人及家屬詳細交代以取得合作。術后制定康復計劃時必須遵循三大原則:即個體性、漸進性、全面性,才能達到滿意效果。

        3結果

        本組43例患者經皮膚牽引及實施全髖關節置換手術治療后,恢復良好,無發生傷口感染和關節脫位等并發癥,43例病人均康復出院。

        4討論

        本組高齡股骨頸骨折病人,大都因突然失去活動的獨立性而焦慮不安。另因骨折引起疼痛,對手術不了解,怕手術不安全,而心存疑慮。因此術前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如說明骨折愈合的一般規律,介紹同種疾病手術成功病例,能使患者獲得精神上的支持,增強治病信心。

        高齡股骨頸骨折病人,由于行動不方便且普遍存在對患肢功能鍛煉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錯誤地認為“要醫生幫我把骨接好,患肢功能恢復是理所當然的事”,有的則因疼痛而不愿進行功能鍛煉,因此,要耐心向患者解釋功能鍛煉的意義及骨折不同時期功能鍛煉的方法。如在患肢制動期間指導患者加強肌肉和關節的鍛煉,逐步恢復功能,本組43例高齡股骨頸骨折在責任護士的耐心指導下能進行康復鍛煉,出院均能借助輔助器下地行走。

        出院指導:出院前教會老人及家屬自行康復護理的有關內容,繼續進行正確的功能鍛煉,逐漸增加訓練時間及強度,根據肌力的恢復和骨折的愈合情況決定運動量和負重時間。不盤腿,避免屈髖。出院后要注意合理飲食,保證足夠營養以促進骨愈合。

        通過對43例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從基礎護理到心理護理,從心理護理到整體護理,43例病人都達到預期目的,真正體現了三分治療,七分護理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秦霞.老年股骨頸骨折康復護理[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1999,14(3):134.

        [2]葛智純.全髖關節置換的康復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00,15(7):513.

        [3]楊慶銘,錢不凡,蔣森,等.234例全髖骨關節置換術臨床資料復習[J].中華骨科雜志,1991,11:322.

        第6篇:老年康復護理的重要性范文

        [關鍵詞] 腦出血;偏癱;康復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74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2)12(c)-0139-02

        腦出血是中老年人群好發疾病,患者多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腦出血起病突然,進展迅速,嚴重者可短時間內死亡[1]。偏癱是腦出血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若不積極進行康復護理則可能遺留肢體功能障礙。本文主要分析腦出血偏癱患者康復護理干預后運動功能恢復臨床效果,具體情況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淮安市第二人民醫院2009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110例腦出血偏癱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經相關影像學檢查確診為腦出血,同時排除腦外傷、腦梗死等其他腦部疾患。兩組患者均給予相同的急癥臨床治療,按照是否給予偏癱患者針對性康復護理將11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5例。觀察組患者中男31例,女24例,年齡39~61歲,平均(45.23±6.89)歲;對照組患者中男29例,女26例,年齡38~61歲,平均(45.85±6.28)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情嚴重程度等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采用臨床腦出血偏癱常規護理,關注患者生命體征變化,及時采取對癥護理。

        1.2.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采用偏癱患者針對性康復護理干預,具體如下:

        1.2.2.1 心理安慰 護理人員在患者接受手術后,第一時間告知其手術情況,打消其對于手術失敗的顧慮,并告知其術后可能出現的情況,使之積極配合術后康復治療,樹立戰勝病魔的信心[2]。

        1.2.2.2 肢體鍛煉 患者進入恢復期后應進行積極的起床、站立、站姿、行走以及日常生活練習。訓練患者抬頭、收腹、挺胸,腰部和下肢盡力伸直,放松肩頸部肌肉。訓練強度循序漸進,在患者下肢肌力達到Ⅳ級及以上后進行行走訓練。注意頻率適中,步幅均勻,重心轉移要跟上足部的轉移,同時利用帶護欄的防滑木梯進行上下樓訓練[3]。

        1.2.2.3 積極的心理暗示 患者在進行術后康復時,難免會遇到康復效果不佳的暫時情況,是術后康復的正常階段,但患者可能會因一時康復進程停滯而對其自身病情產生疑惑,失去繼續康復治療的信息,消極應對,產生術后抑郁等不良心境。護理人員應及時與患者進行溝通,告知其術后康復是一個往復前進的過程,只有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才能順利度過這一時期,取得最佳康復效果,樹立患者康復信心。

        1.3 觀察指標

        1.3.1 護理效果

        觀察兩組患者的偏癱肢體肌力恢復程度,分為基本痊愈、顯效、有效、無效4類。基本痊愈:患者偏癱肢體肌力恢復至Ⅴ級;顯效:患者偏癱肢體肌力恢復至Ⅲ~Ⅳ級;有效:患者偏癱肢體肌力恢復至Ⅱ級;無效:患者偏癱肢體肌力Ⅰ級或者與護理前無改變。總有效率=(基本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

        1.3.2 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和肢體功能

        采用ADL量表(Barthel指數)評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得分越高,獨立生活能力越強。采用Harris肢體功能評分從疼痛程度、功能、畸形與活動度4方面對肢體功能進行評價,得分越高,肢體功能越理想。

        1.3.3 負面情緒

        觀察兩組患者接受不同護理前后的負面情緒,采用HAMD量表評價患者的抑郁情緒,采用HAMA量表評價患者的焦慮情緒,分值越高,負面情緒越劇烈。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接受針對性康復護理后的護理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兩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和肢體功能比較

        觀察組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和肢體功能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2.3 兩組負面情緒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接受治療后的負面情緒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腦出血俗稱腦溢血,是由于腦實質內血管破裂產生,該病起病迅速,病情進展較快,是一種臨床急癥。近年來,由于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習慣不佳,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等疾病多發,導致腦出血的發病率急劇增高[4]。腦出血的最常見病因為高血壓、顱內血管畸形、腦動脈硬化,患者多于情緒激動、用力等情況下發病,主要表現為活動的突然中斷、意識障礙、肢體偏癱、失語等神經系統功能損害。腦出血的病情兇險,死亡率十分高,是中老年患者的健康大敵[5]。

        肢體癱瘓是腦出血患者最常見的臨床表現,許多患者接受治療后仍遺留不同程度的肢體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給家庭和社會均造成了負擔,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部分患者甚至因無法接受肢體癱瘓而采取極端措施,后果嚴重[6]。許多腦出血偏癱患者的運動功能障礙并不是偏癱引起,而是由于沒有進行早期正確的康復訓練,致使最終產生性痙攣、關節攣縮、畸形、肌肉萎縮等。可見正確的康復護理對于腦出血偏癱患者肢體運動功能恢復的重要性。

        本文主要分析腦出血偏癱患者康復護理干預后運動功能恢復臨床效果。觀察組患者接受針對性的肢體功能康復護理后,總有效率為96.36%,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83.64%,可見針對性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護理效果。觀察組患者接受康復護理后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和肢體功能評分分別為:Barthel(72.63±8.14)分,Harris(65.21±6.96)分,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Barthel(53.54±5.86)分,Harris(55.74±6.27)分,可見針對性的康復護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和肢體功能。觀察組患者接受康復護理后的負面情緒評分為HAMA(27.31±4.51)分,HAMD(30.31±4.43)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的HAMA(45.92±5.93)分,HAMD(47.52±6.31)分,可見針對性的康復護理可以明顯減輕患者的負面情緒。

        綜上所述,對腦出血偏癱患者進行針對性康復護理可以有效提高其護理有效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及肢體功能,減輕負面情緒,具有積極的臨床意義,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汪莉,張燕燕,張千,等.急性腦卒中偏癱病人行早期康復護理干預的效果觀察[J].護理研究.2009,23(4):890-892.

        [2] 李留芝,魏紅艷.綜合護理干預對急性腦卒中病人康復的影響[J].家庭護士,2008,6(4):946-947.

        [3] 李佩意.腦卒中急性期營養護理對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J].家庭護士,2008,6(5):1366-1367.

        [4] 代鮮鴿,別小寧,徐翠玲,等.60例高血壓腦出血偏癱患者護理及早期肢體康復訓練體會[J].臨床護理雜志,2011,10(3):17-18.

        [5] 吳亞麗,任蕾蕾,廖穎.腦出血偏癱病人康復綜合護理措施探討[J].護士進修雜志,2011,25(18):1688-1689.

        第7篇:老年康復護理的重要性范文

        關鍵詞: 髖關節置換術;護理;體會

        髖關節是人體最穩定同也是最大的關節之一,是典型的球臼關節。髖關節內在存在良好的穩定性,但同時他的活動性也不容忽視。因此,一些患有髖關節、骨關節及股骨頸骨折的患者,因為以往在治療上的瑕疵,而引發髖疼痛,而且也會因為長期臥床患有諸多的并發癥。目前,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已被廣泛的應用于臨床,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善髖關節功能,緩解患者的痛苦,從而使患者獲得生活上的獨立。

        1 臨床資料

        從2007~2009年元月共有60例患者得到收治,其中患者的平均年齡為59.3歲,其中男41例,女19例;多數患者是外傷引起的,其中多數為外傷所致,其中股骨頭壞死23例,骨性關節炎患者25例,風濕性關節炎12例。32例進行全髖關節置換,12例行半髖關節置換;骨水泥型10例,生物型6例。經精心治療護理60例全部痊愈出院。

        2 護理

        2.1  術前護理準備:制定護理計劃,提出護理問題。指定責任護士,要求責任護士根據患者病情、精神狀況、體質、對手術的期待度、經濟情況和手術耐受程度等實行有計劃的護理措施[1]。①術前的心理護理:此類患者一般由于長期受髖關節疼痛折磨,生活習慣也被擾亂,并且因為缺乏醫學常識,又擔心術后有不良反應從而產生悲觀、恐懼以及焦慮等一些負面情緒針對這些情況,在護理過程中要特別關注患者的心理護理,要求護理人員以積極交談的方式解除患者及家屬的思想負擔;②術前康復護理:應該使患者認識早期活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術前康復護理重點,同時還應該及時的給患者講述術后康復鍛煉的相關知識以及鍛煉方法,確保患者可以積極主動配合康復鍛煉;③皮膚準備THR手術后若出現感染,將會導致手術失敗,皮膚破損是造成術后傷口感染的潛在因素之一。因此應注重患者術前的皮膚準備,剃除毛發時注意不要刮破皮膚;術前徹底清洗手術部位,有壓瘡者應積極治療控制,促進壓瘡愈合。

        2.2  術后護理:①病情觀察:該手術暴露范圍廣,出血較多,術后應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及SpO2,注意切口敷料滲血情況以及切口引流管引流量,術后24 h內引流量在200~300 ml屬正常,術后2 h內超過350 ml應及時通知醫生處理,此外還應密切觀察患者的意識狀態并經常詢問病情,早期發現處理異常癥狀;②術后心理護理:幫助患者克服害怕傷口裂開等負面情緒,鼓勵患者主動進行肢體鍛煉,時常積極主動的與患者進行交談。在康復護理過程中,要準確把握患者的心理動態,及時在心理上給予患者支持和幫助,確保患者積極主動的配合康復護理。同時,要求醫護人員耐心細致的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術后應用抗生素等藥物的作用以及它所帶來的不良反應的現象等,讓患者可以輕松主動接受藥物治療;③術后康復護理:手術當天活動要盡量避免。不得已要活動身體時要注意合適。從第二天開始,幫助患者加強腿部肌肉的等張收縮、等長訓練和及關節活動。凡是離床活動,要求患者在健側床邊,利用健側腿先離床并使足部著地,患肢外展、屈髖<45°,幫助患者抬起上身使患側腿離床并使足部著地;隨后再拄雙拐杖站起[2]。

        3 結論

        細致周密的臨床護理是全髓關節置換手術成功的有效環節,下面利用兩組的統計數據來對康復護理的療效進行說明。觀察組術后3、6個月全髖關節Harris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①兩組患者Harris髖關節評分比較,兩組患者在術后1、3、6個月之后髖關節的恢復程度觀察組和對照組相差14~16例,兩組比較,P<0.05;②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術后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出現低血壓、感染、術后脫位、術后下肢靜脈血栓等并發癥的比例分別為:2:3、0:2、0:5、0:4,兩組比較,P<0.05。

        4 討論

        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是治療股骨頭壞死及中老年股骨頸骨折,恢復髖關節功能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時它是一項技術難度較大、創傷大、出血量較多的手術。所以,認真做好患者的術前心理護理,正確指導患者在不同訓練時期進行不同程度的功能鍛煉,才能保證THR的成功,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事實證明,接受全髓置換術的患者多為長期受疾病所困而體質較弱者或者是老年人,而且有時由于術后的不當護理容易引起多種并發癥的產生,例如泌尿系感染、肺不張及肺炎以及壓瘡等。顯而易見,骨科疾病治療的最終目的是使患者功能盡可能早的最大限度地得到恢復。而在當今社會作為被認為是髖關節疾病和股骨頸骨折的最佳治療手段之一的髖關節置換術,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除疼痛,并在恢復關節功能方面效果顯著。

        5 參考文獻

        第8篇:老年康復護理的重要性范文

        腦血管病是當今世界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有其發病率高、致殘高和死亡率高的特點。由于目前醫療技術的提高,死亡率明顯降低,但致殘率很高,將近有2/3的病人遺留不同程度的神經損害所致的肢體功能障礙,給病人、家屬帶來諸多不便,給社會造成負擔。因此,對腦血管病偏癱患者進行早期的康復護理是十分重要的[1]。

        1 臨床資料

        50例均經頭顱CT確診的急性腦血管病患者。男28例,女22例。發病年齡38~89歲,平均年齡58歲,腦梗塞39例,腦出血11例。左側偏癱26例,右側偏癱24例。住院25~70天,平均47天。50例病人肢體肌力均在I-III級。

        2 康復護理程序

        2.1 急性期康復護理 無意識障礙的缺血性腦血管病在發病的第二天和腦出血患者病情穩定后5~10天,即可進行早期康復護理[2]。①臥姿 采取仰臥位,健側臥位,患側臥位。每1-2個小時翻身1次,并配合被動運動,如上下肢各關節的屈伸、內旋、外展、每個動作做10次,根據病情逐漸增多,每天1-2次。本文50例病人均按三種臥位交替進行,無一例發生褥瘡,肌肉萎縮,關節攣縮等并發癥。②患肢的擺放 仰臥位時,患肩墊枕,使肩胛骨處于前伸位,同時患側上肢也要墊枕,使肘、腕伸直,掌心向上;健側臥位時,肩胛骨處于前伸位,患側上肢應支撐,肘關節伸直,掌心向健側。下肢的正確擺放可預防髖關節的內收、內旋。這些措施為早期恢復、康復打下良好的基礎。③按摩 包括按、摩、揉、捏四法。順序應從遠心端至近心端,掌握原則為先輕后重,由淺及深,由慢而快。每日兩次,每次20分鐘。對病人的上肢從手指至前臂,肩關節周圍,下肢從腳趾到小腿,大腿,髖關節周圍用樟腦酒精進行輕緩的按摩。通過按摩,有32例病人甚覺舒適滿意,其余較良好。

        2.2 恢復期康復護理 恢復期康復護理與急性期明顯不同。恢復期護理的主要任務是增加患肢的運動,對患肢進行坐、立、行的訓練及各種日常生活訓練。

        ①被動運動:在50例偏癱患者中、患者肢體肌力尚不足以進行主動運動時,主要進行各肢體和關節的被動運動。如前臂的外旋,腕及手部關節的伸展、拇指的外展,髖的伸展及內旋等。在被動運動同時可配合意念主動運動。即鼓勵患者思想上有一個強烈的想法,肢體可以活動。一旦患肢有主動運動能力,即應鼓勵其進行積極的主動訓練。②主動運動:訓練動作由簡單到復雜,著重訓練癱瘓肢體較弱肌群。如屈肘關節,內收肩關節。屈伸肘關節的同時,并用小皮球練手指的屈伸、并攏。分開動作,反復屈伸膝關節和髖關節及活動足趾關節。逐漸達到能上抬癱瘓肢體等。鼓勵病人加強健側肢體主動運動的同時,配合患肢活動。③坐、站、走等康復練習[3]坐位練習:先抬高床頭30度,再逐漸增大角度并延長時間,防止直立性低血壓。幫助病人床邊坐位,健手扶床欄,兩腿下垂或椅坐位,增加脊椎骨和髖關節的肌肉。韌帶功能和坐位平衡能力。起床動作宜慢不宜過快。站立位練習:患者坐于床邊如無不適即試行站立。站立時護士站在患側保護,讓病人身體靠床邊,健手扶床欄,身體重心置于健側。站立時間可由幾秒鐘逐漸延長致數分鐘。在此基礎上練習前后擺動患肢,前擺時伸膝,踝背屈;后擺時屈膝,足趾屈。然后逐漸將重心移向患側,反復練習直到獨立站立。行走練習:護士站立于患側,病人健手扶持手杖。囑病人先出手杖,邁患腿,向患側移動身體重心,護士輔助患膝關節支撐重力,再邁健側,完成一個步行周期,反復多次練習,至到獨立行走。本文29例能獨立行走。④日常生活訓練:該項訓練的目的是使患者達到生活自理或半自理。其中包括吃飯、穿衣、洗漱,上廁所及室外活動等。在鍛煉中必須有人照顧,當患者有獨立日常生活能力時,才能逐漸脫離助手。

        50例偏癱患者在精心護理下,29例自行完成康復訓練動作,達到“自我護理”。自我護理是高訓練效果的措施,也是防止患者依賴心理,體現自身價值的好方法。

        2.3 心理康復護理 偏癱病人的心理護理,也是重要的一個康復程序。患者從發病之時起,就面臨著健康到殘疾的心理過程,因而康復護理應針對偏癱患者不同的心理問題,給予相應心理護理[4]。常見的有:①焦慮抑郁。患者表現為沉默不語,煩躁多慮,痛苦失望,甚至悲觀厭世。護士應首先為患者做好生活護理,同時對患者語言安慰,關心體貼,增加患者對護士的信任感,通過談心了解患者的心理需要及情緒變化,鼓勵患者樹立戰勝偏癱的信心,消除焦慮抑郁心理;②寂寞孤獨,護士應多與偏癱患者交談,耐心傾聽患者的心聲,盡量幫助患者擺脫孤獨的境地,督促家屬按時到醫院探視;③擔心病情惡化死亡而心理有恐懼感,護士應對偏癱患者耐心說服解釋,明確答復患者提出的有關病情問題;④因偏癱生活不能自理,對治療喪失信心,對肢體鍛煉不熱心,甚至不配合。護士應主動地偏癱患者介紹病情,治療情況和康復期肢體鍛煉重要性,增強患者的信心,從而以積極的態度接受訓練。當肢體功能訓練出現效果,家屬要配合醫務人員鼓勵患者指導其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再訓練。

        3 結果

        本組50例患者,出院時均能翻身,起床,無一例褥瘡和因護理不當發生意外。29例能獨立行走,21例借助手杖行走。

        4 討論

        腦血管病是發病率高,致殘率也高的疾病,好發于中、老年人[5]。其預后、殘疾程度取決于病變部位和及時有效的治療及其病情穩定后的行之有效的康復護理,而殘疾程度,生活自理能力取決于:

        4.1 早期將偏癱肢體置于功能位,且積極按摩,以保證局部血液循環,引起機體內部功能的自身調節,以及刺激其本體感受器,誘發反射沖動等。正規而系統的功能康復訓練,積極有效地起到預防肌肉萎縮、關節僵硬及提高肢體肌力等作用,加快了康復進程,有助于提高患者自理生理水平和生存質量。

        4.2 早期功能訓練,可以縮短康復時間,減少后遺癥。這與患者主動參與意識有關,早期病人迫切要求能站立起來,往往主動參與意識強烈。主動參與意識是早期康復護理的關鍵,也對肢體運動功能的恢復起著決定性作用。

        4.3 適當的心理康復,有助于患者保持健康而穩定的情緒,還要求滿足患者合理的需要,使之身心得到休息,從而使患者的神經、內分泌和免疫功能增強。

        總之,腦血管病偏癱早期的護理在整個康復中起著決定性作用。需要護士與病人、家屬密切配合,從生活、心理、功能鍛煉各方面給予正確的指導和精心照顧,幫助病人減輕因疾病導致的身體和心理創傷,使功能恢復到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從而使患者以良好的身心狀態回歸家庭和社會[6]。

        參 考 文 獻

        [1]孟祥榮.老年人腦血管意外的康復護理[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1996,11(2):98.

        [2]王興中.急性腦血管疾病恢復期治療[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1991,6(3):116.

        [3]趙明倫.腦血管的搶救與康復[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3.

        [4]朱巧鳳.腦血管患者癱瘓肢體的功能康復訓練[J].護士進修雜志,1995,10(5):36-38.

        第9篇:老年康復護理的重要性范文

        【關鍵詞】 親情護理; 腦出血; 康復; 應用效果

        腦出血多發于中老年人,具有起病急、進展快、死亡率高的特點。隨著近年來人們的飲食結構和生活節奏的改變,以及人口老齡化的加快,該病的發病率明顯增加[1]。有研究證明,對腦出血患者及早行康復治療可降低發癥發生率,縮短病程,改善預后[2]。筆者所在科室近年來采用親情護理模式對腦出血患者進行康復護理,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擇的研究對象共132例,均經臨床及頭顱CT檢查確診,符合腦血管疾病診斷標準。其中,男82例,女50例;37~79歲,平均(53.6±4.5)歲。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66例,兩組在一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干預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用親情護理模式,具體內容如下。

        1.2.1 護理人員的親情護理 (1)健康宣教:根據患者的理解能力,溫和、耐心地向患者及家屬講解相關疾病、治療知識及配合事項,提高遵醫依從性。(2)加強護患溝通:規范護理人員的言語、護理行為及禮儀,注意溝通過程中的主動、耐心、體貼、細致[3]。(3)心理護理:腦出血起病急、進展快,患者及家屬往往難以接受,易出現急躁、焦慮、悲觀等不良情緒[4]。護理人員應主動關心體貼患者及家屬,進行針對性心理疏導,消除恐懼和焦慮心理,樹立治愈疾病的信心。同時向家屬強調家人支持、鼓勵對患者康復的重要性。(4)出院指導:建立專門的愛心康復檔案,依據康復檔案適時對病情及預后進行關心、隨訪,督促其按時復診和合理用藥,并提出針對性的康復建議。

        1.2.2 家人的親情支持 腦出血預后較差,治療費用高,其家屬的心理及經濟負擔較重,因此家屬對患者的理解支持和關心愛護顯得尤為重要[5-6]。家人應給予患者充分的鼓勵,盡量避免在患者面前流露出煩躁、不耐煩、恐懼等情緒,促進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勇氣和信心,克服自卑、孤獨、絕望等不良心理狀況。家人在細心照料患者飲食、起居時,要盡量避免一切誘發疾病惡化或影響治療的不良因素,如感冒、疲勞、熬夜、煙酒、過度悲傷等[7],使患者身體、心理處于盡可能的溫馨和諧的狀態。

        1.2.3 社會的親情關愛 腦出血幸存者中大多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遺癥,如偏癱、全身癱瘓、四肢功能障礙、口眼歪斜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8-9]。由于人們缺乏對腦出血科學的疾病認知,易產生恐懼、誤解甚至歧視、嘲笑的心理,使患者及家屬受到心理傷害。社會應給予患者及家屬充分的理解、同情,讓他們感受到溫暖與關愛,用親情和愛心去關注患者,家長應教導孩子不要歧視疏遠患者[10],應予以熱情幫助,使患者有一個溫暖的生活環境。

        1.3 效果評價 (1)采用李克特量表,分5級調查患者及家屬滿意度,即很滿意、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很不滿意。總滿意度=很滿意度+滿意度,其他皆被認為“不滿意”。(2)比較兩組患者的生存率、再出血率及死亡率。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3.0統計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及家屬滿意度比較 干預組患者及家屬滿意度為87.88%,明顯優于對照組的59.0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患者生存率、再出血率及死亡率比較 隨訪6個月至5年(平均3.2年),干預組患者的生存率、再出血率及死亡率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腦出血是中老年人常見腦血管疾病之一,早期正確診斷、有效治療、精心康復護理是降低患者死亡率及改善預后的關鍵[11]。親情護理模式作為“以人為本”是現代護理理念發展的重要內容,它要求護理人員把患者當做親人,理解關愛患者,強調護理人員與患者、護理人員與家屬的良性溝通,從心理、生理關愛患者,營造出和諧溫暖的氣氛,讓患者及家屬感受到親人般的愛護與支持。研究表明,在護理工作中注重樹立親情護理模式可促進臨床治療效果,提升患者滿意度[12]。本次研究中,干預組患者及家屬滿意度為87.88%,明顯優于對照組的59.09%(P

        綜上所述,在腦出血患者康復護理期應用親情護理模式,能顯著提高患者的臨床治愈率,降低再出血率,提升患者及家屬滿意度,促進早日康復,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湯柳珍.康復護理對腦出血患者恢復效果的觀察[J].當代護士,2012,(3):40-43.

        [2]李翠霞,王建寧,于淑平,等.親情護理在腦出血病人康復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1,25(22):1009-1011.

        [3]董久耀.護理干預對腦出血康復的影響[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7,7(20):378-380.

        [4]劉倩.腦出血患者的心理護理及分析[J].心理醫生,2012,(7):1007-1009.

        [5]姜青竹.腦出血患者實施全程康復護理的體會[J].中國醫藥導報,2008,5(26):1000-1003.

        [6]張志娜,池蕾.腦出血康復護理[J].中外醫學研究,2011,9(29):232-234.

        [7]林正飛.親情愛護在腦出血患者康復中的作用[J].醫學文選,2003,22(6):1954-1957.

        [8]邵艷.腦出血偏癱患者康復綜合護理措施的探討[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21):40-42.

        [9]張鳳霞.淺談人性化護理在老年腦出血患者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J].求醫問藥,2012,10(4):1000-1003.

        [10]蘇雅云,阮小芳.康復護理干預對腦出血患者術后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30):1672-1674.

        [11]吳慧玲,吳會瓊.實施個性化親情護理服務的有效措施[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z1):2017-2020.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午夜久久久精品视频 | 夜夜夜久久久综合视频 |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国产精品 | 自拍偷拍视频一区二区 | 青青国国产视在线播放观看91 | 最新Av不卡免费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