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風險審計的特征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論文摘 要 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廣泛運用實現了會計工作的信息化趨勢,新會計信息系統的運用給會計人員的工作帶來了較大的挑戰,審計風險則是會計信息系統運行中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诖耍疚膶?a href="http://www.baojiexiang.com/haowen/194880.html" target="_blank">審計風險在會計信息系統下的特征及對策進行了探討。
會計電算化是單位會計信息系統的標志,對于單位財務信息的處理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但新會計模式的推廣給會計人員的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難度,使得了會計信息系統的審計風險增大。由于會計信息系統的審計風險不容易察覺,一旦風險發生后則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這是單位管理中必須要注重的問題。而廣大審計人員在對會計信息系統審計過程中,必須從思想上認識到審計風險的危害性,然后選擇科學的審計方法獲得審計結論。
一、會計信息系統審計的風險
1.誤報風險
(1)會計信息系統里采用了計算機自動化處理技術,對原始信息數據編排處理后自行生成財務表格。盡管整個過程無需會計人員參與完成,但紙面信息變成了只有計算機才能識別的磁性介質上的代碼,而會計人員在磁質代碼的識別上還存在不足,這些往往會導致會計信息系統出現誤報、錯報等問題。(2)計算機是會計信息化控制的主要設備,單位的內部控制則調整為對人和機器的雙重控制。在這種會計環境下,當被審計單位內部缺乏科學的控制制度時,對計算機數據和程序的修改后完全察覺不出來,這些都會給管理者私自修改信息創造條件。并且系統會遭到“黑客”的入侵和“病毒”的侵襲,這些都使得審計重大錯報風險增大。
2.檢查風險
(1)檢查工作的開展是為了避免虛假信息、錯誤信息的存在,其可以通過檢查工作來實現各項數據的科學審計。面對計算機系統運行模式,內部控制融匯于財務軟件之中,這就要求審計人員掌握足夠的業務數據,對軟件的控制能力綜合檢測處理??紤]到大部分審計人員在計算機操作技能、理論知識上還存在不足,若要想通過計算機對相應的數據信息審計檢查,則常常會增加審計檢查風險。(2)信息技術的發展促進了會計軟件的更新,使得歷史文件提取的難度降低。而很多重要的賬戶檢測必須要依賴于單位的歷史數據,若軟件版本不斷更新升級則會阻礙原始數據的處理。既降低了審計效率,也使得審計檢查風險不斷增大。
二、減小審計風險的有效策略
1.制定標準,執行準則
對于會計信息系統制定科學的管理標準,對潛在的風險狀況及時防范處理,這是降低審計風險的前提條件。計算機審計能夠對單位信息進行有效地審查,對內部財務信息系統及會計工作進行科學的監測評估,對單位資金、各種資產實施密切跟蹤,這對于審計風險的評估是有幫助的,可以從事前、事中、事后多方審計。單位制定審計準則過程中,需要將重點放在計算機系統內部控制上,要求會計人員按照標準對原始數據進行處理。此外,還需要構建與新情況相適應的審計準則,如:系統設計、開發、運行、維護等標準,這不僅滿足了會計信息化的要求,也能給審計風險的評估創造條件。 轉貼于 2.定期檢查,了解情況
作為審計部門,應定期對單位開展審計檢查,掌握單位經過管理的實際狀況。在檢查過程中需要把握的內容包括:(1)熟悉被審單位采用的會計軟件情況、業務操作處理流程等,這樣可以及時發現會計操作面臨的風險隱患。(2)考核會計人員的職業素養,特別是會計信息系統的工作者,如:管理人員、操作人員、維護人員等,防止人為因素造成的審計風險。(3)創建審計信息庫,對被審單位的信息系統創建龐大的信息庫,這樣可以方便單位調用資源。信息庫中應涉及到單位各方面的信息,如:采購、銷售、財務等等,從而了解被審單位的背景狀況以及最新動態。利用信息庫查閱資料,可降低審計部門的工作難度,將潛在的審計風險控制在最小。
3.內部控制,優化審計
從目前單位會計信息系統運行的狀況看,內部控制主要涉及到了:制度控制、程序控制等兩大塊,這些主要可采取加強內外部安全機制、權限密碼、完善軟件功能、改進數據錄入、優化信息傳輸等措施粗合理,保證審計風險得到有效控制。審計人員在調查被審計單位會計信息系統內部控制情況時,需注意檢查被審計單位會計信息系統存在的缺陷,避免“假賬真查”的問題的發生。通??蛇x擇抽查原始憑證與機內憑證,通過兩者之間的對比后發現問題?;蛘叱椴榇蛴∪沼涃~和機內日記賬,對被審單位的報表取數公式嚴格檢查,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分析單位提供的財務信息是否屬實。在檢查時若發現各種問題,審計人員有權要求單位負責人配合處理,只有每一筆賬務都檢查到位才能降低審計風險。
4.選擇軟件,統一接口
會計軟件是信息系統的主要工具,單位在選擇會計軟件之后要保證數據結構的統一性。當前,單位要堅持采用會計管理及核算系統的標準數據接口規范,確保會計人員在使用時不會出現信息丟失等問題。標準數據接口規范是對所有正在使用的會計軟件規定統一的數據輸入輸出格式,這樣可以為審計人員的查詢、審計工作提供方便,及時收集到單位相關的信息后進一步審計。制定標準數據接口規范能加快規范信息領域的各種數據信息,給稅務部門的數據統計工作帶來方便,為單位的日常經營工作提供指導。審計人員在操作中只需把會計軟件中的輸入文件調入審計軟件即可,簡單的操作流程可顯著減少審計風險。作為財政部則應及時調整會計軟件基本的功能規范,重視數據接口的標準的規定,這樣可以增強各會計軟件開發商對數據接口的革新優化。
三、結語
總而言之,會計信息系統是未來單位財務工作的新模式,在會計電算模式里,會計人員應不斷調整自己的工作模式,保證各項會計工作都能順利進行。而審計部門在審計過程中,要注重單位各方面數據信息的收集,對審計風險嚴格控制,避免風險發生后給單位造成經濟損失。
參考文獻
[1]馮純純,胡彥斌.淺談會計信息系統審計.商業會計.2009(06).
關鍵詞:抽樣風險 風險防范 控制措施
隨著我國審計環境的不斷變化,審計風險已成為各單位不可回避的問題。近年來審計人員在執行審計業務中,因種種原因而引發的訴訟事件不斷出現。因此,重視審計風險、掌握防范措施已刻不容緩。本文將圍繞審計風險中的抽樣風險產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等相關問題進行論述。
一、審計抽樣的概念及形成原因
(一)審計抽樣的概念
審計抽樣,指的是內部審計人員在審計活動中,采用適當的抽樣方法從被審查與評價的審計總體中抽取一定數量有代表性的樣本進行測試,以樣本審查的結果推斷總體特征并作出相應的結論的過程。審計抽樣必須符合如下基本特征:
一是對某類交易或賬戶余額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項目實施審計程序;
二是所有抽樣單元都有被選取的機會;
三是審計測試的目的是為了評價該賬戶余額或交易類型的某一特征。
(二)審計抽樣形成的原因
產生抽樣審計的主要原因包括:
1、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及企業的規模的不斷擴大,經濟業務不斷的增多,會計記錄日趨復雜,審計人員如對所有經濟業務進行全面的詳查需耗費大量的時間及人力物力,這樣成本太高而且也十分困難。為適應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需要,審計抽樣技術得以產生與發展。
2、符合成本與效益的原則。按審計重要性原則,審計人員無需對所有經濟業務進行全面判斷,只要能恰當運用抽樣技術,通過對局部樣本進行審查,就可推斷總體的特征。
3、審計結論可靠性較高。統計抽樣是按經濟統計數學概率論原理科學的確定抽樣規模,抽樣風險不但是可預知的,也是可控的。
二、抽樣風險的形成與防范
所謂抽樣風險指的是注冊會計師根據樣本得出的結論,與對總體全部項目實施與樣本同樣的審計程序得出結論存在一定差異的可能性。
(一)控制測試中抽樣風險的形成與防范
控制測試中的抽樣風險包括兩種:信賴不足風險及信賴過度風險。首先,對控制測試中信賴不足風險的防范。信賴不足風險指的是推斷控制有效性低于其實際有效性的風險。這一風險與審計的效率有關。但信賴不足風險對審計結論并不影響。防范這一風險的有效方法是注冊會計師要客觀公正的進行抽樣審計評判,并不斷增強職業道德修養,努力提高其個人經驗及職業判斷力。
(二)控制測試中信賴過度風險的形成及防范
信賴過度風險指的是將審計抽樣用于控制測試時,推斷控制有效性高于其實際有效性的風險。這一風險盒審計效果有關。對于注冊會計師來說,這一風險更易導致其發表不恰當的審計意見,所以對這一風險要予以關注。只有在一定的可信賴程度即一定的信賴過度風險水平下才可以科學地確定可容忍誤差水平。
注冊會計師在采用統計抽樣對內部控制進行符合性測試時,可根據概率論原理設計并選取樣本,根據樣本結果推斷內部控制)特征。確定審計對象總體特征的可信賴程度與可容忍誤差水平。只有在一定信賴過度風險水平下,才可科學的確定可容忍誤差的水平。所以只有統計抽樣才可科學的建立信賴過度風險和可容忍誤差間的關系,將信賴過度風險控制在5%-10%之間比較適宜。
(三)細節測試中抽樣風險的形成與防范
通過檢查財務報表各項目數據的真實性與正確性,來取得做出審計結論的直接證據,這是細節測試的主要目的。誤受風險與誤拒風險是細節測試的抽樣風險類型。
首先,誤受風險的形成
所謂誤受風險指的是抽樣結果表明賬戶余額無重大錯誤實際上卻存在重大錯誤的可能性。如賬面金額實際上存在重大錯報而注冊會計師判斷無重大錯報,注冊會計師一般會停止對該賬面金額進行繼續測試,并根據樣本結果做出賬面金額無重大錯報的結論。誤受風險影響審計效果,因此對誤受風險進行防范就需注冊會計師予以特別關注。
其次,誤拒風險的形成
所謂誤拒風險指的是抽樣結果表明賬戶余額存在重大錯報而實際上并無重大錯報的可能性。誤拒風險對審計效率將產生一定影響。在這一風險中,注冊會計師會擴大細節測試的范圍,并考慮獲取其它審計證據,最終得出恰當的結論,因此,審計效率就可能降低。
對這兩種風險進行防范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首先,是建立健全風險責任制度,明確職責范圍。做到事事有人審核、有人操作、有人監督、有人考核。這樣在降低審計風險的同時,還可提高工作效率,節約審計成本。
其次,是提高注冊會計師的綜合素質。會計師事務在招聘專業人員時,要嚴把入口關,并注意對現有注冊會計師進行不斷的后續教育。讓每個注冊會計師都有機會吸取新的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還要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強化其法律意識、責任意識及風險意識,以免給事務所帶來巨大的審計風險。
再次,是制定科學合理的審計方案。事務所要針對每一個審計項目的具體情況作出詳細的規劃,使注冊會計師有章可循,對審計質量的考核也有所依據,規避審計風險。
一、B2C模式下的審計風險特征
1.審計風險
審計風險主要指的是由于財務報表存在重大錯報而導致注冊會計師有瑕疵或者錯誤的審計意見的可能性。審計風險包括重大錯報風險和檢查風險,用數學模型表示如下:
審計風險=重大錯報風險×檢查風險
重大錯報風險(risk of material misstatement)是指財務報表在審計前存在重大錯報的可能性。此類風險與控制環境有關,但也可能與其他因素――如經濟蕭條有關。檢查風險是指某一認定存在錯報,該錯報單獨或連同其他錯報是比較嚴重的,但注冊會計師未能及時發現這種錯報。檢查風險與審計程序設計的合理性和執行的有效性密切相關。
2.B2C模式下審計風險的特征
B2C模式下,審計以實時的數據庫為基礎,與傳統的控制制度和流程區別較大,審計風險更加多樣化、復雜化,主要特征如下:
(1)重大錯報風險的特征。在B2C模式下,財務數據由計算機進行集中處理,傳統會計流程中成熟的職權分割清晰的人為控制作用近于消失;數據存儲介質及存儲方式實的數字化,致使傳統的賬簿控制體系控制失靈;電子商務系統自身安全性、可靠性和開放性,對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及其運轉提出了新的挑戰。
(2)檢查風險的特征。在B2C模式下,原始憑證都以電子數據形式呈現,審計人員收集的審計證據也是數字化的。審計人員很難保證收集的審計證據的相關性、有效性、有用性和充分性,而且與傳統證據相比,數字審計證據的還具有易破壞性。
二、B2C模式下的審計風險
1.軟件風險
審計軟件風險是檢查風險,主要是指審計軟件系統自身的缺陷造成的風險。首先,審計軟件的更新滯后于會計軟件的升級速度,導致審計效率和質量下降。第二,部分軟件開發人員不熟悉審計、會計業務,或者不了解計算機編程知識,會導致軟件自身存在運行穩定性缺陷,有可能會導致審計計算或者分析結果。
2.取證風險
在B2C模式下,企業會計信息與其他業務信息共存于企業信息化系統,互相交叉,客觀上加大了審計人員取證工作的難度。
3.操作風險
操作風險指由于技術、研發及操作人員的實際操作造成的風險。目前大部分審計崗位的從業人員,傳統審計經驗有比較豐富的積累,但是電子商務及互聯網知識和技能比較缺乏,實際工作中存在人員操作風險。
4.安全性及可靠性風險
在電子商務環境下,數字化身份驗證和識別準度低于傳統驗證的精度,內部控制的技術和方法是通過會計軟件實現的,系統環境復雜,內部控制可能出現漏洞,不能徹底杜絕會計數據造假、舞弊行為,存在重大錯報的風險。
5.審計準則風險
電子商務時代,無論國際審計準則還是我國《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633號-電子商務對財務報表審計的影響》中的相關規定,都存在實施細則缺失或不完善的問題,不能很好地適應新時期審計實務的客觀需要,審計風險加大。
三、規避B2C模式下審計風險的對策
1.以人為本,加強人才隊伍建設降低檢查風險
(1)B2C模式的商務信息流程與技術。B2C模式下,虛擬貨幣、電子支付、在線結算存帶來了安全性和內部控制問題。因此,審計人員要熟練掌握B2C模式商務信息流程與技術,用信息化手段審查被審計單位業務流程和財務數據是否被非法篡改,鑒別會計數據的真實、可靠和準確性等。
(2)B2C模式審計程序與操作方法。對B2C模式下電子商務進行審計,審計人員需要使用審計軟件系統對傳統審計進行輔助審計,這就要有新的技術手段和方法體系。電子函證及遠程審查工作的重點是鑒別通過網絡在線獲取的回函的真偽。實時監測的關鍵是用人工計算結果驗證數據處理系統數據處理的正確性。勾稽關系測試,根據不同情況用不同的技術和方法。
2.充分評估B2C模式的經營風險降低財務報表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
(1)提高系統安全性降低審計風險。在專業工程技術人員協助下,審計人員對被審計單位的電子商務系統進行測評,降低審計風險。這包括是否制定了健全的與會計信息系統相關得管理制度等。
(2)提高審計軟件性能提高抗風險能力。審計人員應從現實情況和科學性出發,自行開發或與財務軟件公司合作,研制B2C模式下的審計測試軟件。
3.多層面審查B2C企業內部控制降低認定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
第二條本準則所稱審計抽樣,是指審計人員從審計對象總體(以下簡稱總體)中選取一定數量的樣本進行測試,并根據測試結果,推斷總體特征的一種審計方法,包括統計抽樣方法和非統計抽樣方法。
第三條審計人員應當運用專業判斷,決定采用統計抽樣或非統計抽樣方法,以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
第四條審計人員在進行符合性測試和實質性測試時,可以運用審計抽樣方法。
第五條審計抽樣通常不適用于下列情況:
(一)以檢查總體完整性為目的的;
(二)審計事項總體數量較少的;
(三)單筆業務金額超過重要性水平的;
(四)可接受檢查風險過低或要求審計保證程度過高的;
(五)有特殊風險或需要特別關注的事項;
(六)使用審計抽樣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則的。
第六條審計人員在運用審計抽樣方法時,應當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并考慮抽樣風險。
抽樣風險,是指審計人員依據樣本測試結果形成的審計結論,與對總體進行詳細審計所形成的審計結論不一致的可能性。抽樣風險與樣本量成反比,樣本量越大,抽樣風險越低。
第七條審計人員在確定樣本規模時,應當考慮下列因素:
(一)審計目標;
(二)總體及抽樣單位;
(三)可接受的審計檢查風險;
(四)可容忍誤差;
(五)預計總體誤差。
第八條審計人員在確定總體時,應當保證總體項目的完整性和相關性,對于特殊或異常事項應當從總體中剔除,單獨實施檢查。
第九條審計人員對于由若干具有不同特征層次組成的總體,應當實施分層抽樣。
第十條審計人員在設計樣本時,應當考慮抽樣風險是否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審計人員可接受的抽樣風險越低,需要的樣本量越大。符合性測試中抽樣的可接受風險是指評估的控制風險水平,實質性測試中抽樣的可接受風險水平為計算的檢查風險水平。
第十一條可容忍誤差是指審計人員認為抽樣結果可以達到審計目標,所愿意接受的總體的最大誤差。審計人員應當根據審計重要性原則,合理確定可容忍誤差。符合性測試時,可容忍誤差一般以個數表示。實質性測試時,可容忍誤差一般以金額表示,其金額不能超過總體的重要性水平。
第十二條預計總體誤差是指審計人員對總體的誤差的一種預先估計。審計人員通??梢愿鶕酝鶎徲嫷那闆r、被審計單位經營和管理環境的變化、內部控制的評價及分析性復核的結果等,來確定審計對象的預期誤差。
第十三條審計人員可以運用統計公式或者其他方式計算所需樣本量。
第十四條審計人員選取樣本時,應當充分考慮樣本的代表性,保證總體中的所有抽樣單位具有均等的被選取機會。
抽樣單位可以是金額單位,也可以是實物單位或其他單位。
第十五條審計人員可以采用統計抽樣方法選取樣本,也可以運用專業判斷,采用非統計抽樣方法選取樣本。
第十六條審計人員采用統計抽樣方法選取樣本時,可以運用下列方法:
(一)隨機選樣,即對總體或每一層次內的所有項目,按隨機規則選取樣本;
(二)系統選樣,即先根據總體數量和所需樣本規模,計算出抽樣間隔,然后隨機確定選樣起點,按照間隔、順序選取樣本。
第十七條如果總體特征不適合進行統計抽樣,或者采用統計抽樣會降低效率時,審計人員應當采用非統計抽樣。
第十八條審計人員應當根據測試目標,對選取的樣本實施恰當的審計方法。
第十九條審計人員實施審計時發現選取的樣本不恰當,應當選擇替代樣本進行審計。
審計人員按設計的方法選取了樣本后,不能按個人意愿取舍,應當保證樣本的真實性。
第二十條審計人員所抽取的樣本無法實施實質性審查,或采用替代審計方法也不能實施審計的,應當將該樣本視為誤差。
第二十一條審計人員對樣本實施必要的審計后,應當按下列步驟評價抽樣結果:
(一)分析樣本誤差;
(二)推斷總體誤差;
(三)重估抽樣風險;
(四)形成對所審計事項的審計結論。
第二十二條審計人員在分析樣本誤差時,應當根據預先確定的誤差存在的條件,分析誤差的特征和形成的原因,以及對測試目標和其他審計事項的影響,考慮誤差對財政收支、財務收支真實、合法和效益的直接影響。
第二十三條對具有共同特征的樣本誤差項目,審計人員應當將其作為一個整體,追查誤差形成的原因,并單獨進行評價。
第二十四條審計人員應當根據樣本誤差,采用適當的方法,推斷總體誤差。
第二十五條如果推斷總體誤差超過可容忍誤差,經重估后的抽樣風險不能接受,審計人員應當增加樣本量或采用其它審計檢查方法。
第二十六條審計人員應當根據抽樣結果對總體特征作出評價,就所審計的事項作出結論。
一、審計專業判斷的涵義、必要性及其特征
盡管審計專業判斷理論研究取得重大成果,但迄今為止,國內外沒有一個公認的審計專業判斷定義。正是由于會計信息發生了變化,導致審計的角色變化也就決定了審計專業判斷存在的必然性。審計專業判斷存在的充分性的重要因素在于審計對象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使得審計專業判斷成為審計活動重要組成部分,并具有自己的特征。
(一)審計專業判斷的相關定義Giibins和Emby認為,“(審計判斷)是導致決策和行動的過程,判斷是決策和行動的基礎”;Keaehel認為“(審計專業)判斷是個體思考決策問題相關方面的過程”;秦榮生認為“注冊會計師的專業判斷是指注冊會計師從多種可能方案中,運用審計及相關學科知識和經驗,做出取舍的決策?!?;張繼勛認為“審計判斷是審計人員根據其專業知識和經驗,通過識別和比較對審計事項和自身的行為所作的估計、斷定和選擇”。這些定義從不同方面界定了審計專業判斷,為認識審計專業判斷提供了基礎,但仍需完善。筆者認為,審計專業判斷概念中必須包含如下因素:一是判斷的主觀性,這是審計專業判斷的根本屬性;二是判斷的重要性,審計師的專業判斷不僅影響審計效率和效果,而且還影響審計職業的發展;三是判斷的全程性。由此筆者對審計專業判斷定義為:審計專業判斷是指審計人員為了實現一定審計目標,依靠其專業知識和經驗,將審計事項和審計行為與一定的標準進行比較、識別的思維過程,并最終形成各種意見的審計結論。
(二)審計專業判斷的必要性審計人員需要審計專業判斷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企業財產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在財產所有者和經營者之間形成了一種委托關系。經營者是決策或控制的人,而所有者作為委托人成為風險承擔者,由于委托人和人各自所追求的目標不一致,兩者對企業的信息不對稱,對經營成果責任也是不對等的,這一系列原因形成問題,導致成本,使得所有者的利益受到損害(Jensen和Meckling,1976)。為了保護所有者的利益,必須采取有效的激勵和監督措施,審計就是其中的監督措施之一,通過與任何一方無利害關系的審計人員對企業進行查賬、公證,監督人的行為。此時審計所起的作用是提供人履行經濟責任狀況的可信信息,審計主要不是進行專業判斷,而更多的是進行驗證(謝志華,2000)。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股份有限責任公司和資本市場的出現,使得會計信息已由反映經濟責任為主轉變為投資人決策服務為主(staubus,1953),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受到更大的關注。由于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可靠性直接關系到投資人決策的成敗,審計的角色已悄然發生變化,成為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真實性、可靠性提供合理的保證。而此時會計信息不僅僅是反映過去歷史成本信息,還包括企業未來的獲利能力等預測信息。所以,審計的合理保證更多是來自于對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狀況進行合理評價、估計。
(三)審計專業判斷的影響與特征審計對象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對審計造成以下影響:一是審計方法的變革。由于經濟環境的復雜性和現代審計考慮成本效率,使得現代審計方法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抽樣審計在實踐中得到大量的運用。審計抽樣是指審計人員在實施審計程序時,從審計對象總體中選取一定數量的樣本進行測試,并根據測試的結果,推斷審計對象總體特征的一種方法(李若山、劉大賢,2000),主要包括統計抽樣和非統計抽樣。在審計實務中,無論是統計抽樣還是非統計抽樣都需要運用審計專業判斷,只是非統計抽樣更依賴于審計專業判斷,所以審計方法的變革需要大量運用專業判斷。二是會計的影響,它間接影響審計專業判斷。由于企業面臨的經濟環境越來越復雜,企業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使得企業會計處理變得紛繁復雜。同時由于經濟業務不確定事項的增加,未決訴訟、銷售退回等的出現,大大增加了企業會計處理的難度,這些不確定事項需要會計人員作出合理的判斷,而作為會計信息可靠性的合理保證者,因此也必須對這些事項進行判斷,即對會計人員所作的判斷進行再判斷。所以,會計業務處理復雜化需要審計專業判斷。審計專業判斷具有以下特征:一是主觀性。審計專業判斷是建立在客觀實踐和感性認識基礎之上的一種思維運動過程和智力活動,具有強烈的主觀色彩。相同的事物,由于審計人員的主觀因素的影響不同,作出的專業判斷可能會大不相同。所以,作為體現審計人員綜合素質、專業能力以及衡量審計人員專業水平的核心指標一審計專業判斷,對審計人員的專業素質要求較高。審計人員一方面不但需要具備必要的會計、審計、法律、經濟等相關的專門知識,而且要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另一方面還必須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能夠面對實踐問題作出正確的判斷。二是獨立性。獨立性是審計的靈魂和本質。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在1947年的《審計暫行標準》中指出:“獨立性的涵義相當于完全誠實、公正無私、無偏見、客觀認識事實、不偏袒,”審計過程實質是一個審計專業判斷的過程。因此,獨立性應該是審計專業判斷的本質特征。一個不具有獨立性的審計人員作出的審計結論是不可信的,一個不具有獨立性的審計專業判斷結果同樣是不具有可信性的。獨立性準意味著審計人員的專業判斷的行為、行動和結論不受外界影響或控制。所以,對審計人員的專業判斷是否獨立首先要看審計專業判斷人員是否獨立,這種獨立性既是實質上的,也是形式上的。三是目標性。審計專業判斷都是具有明確的審計目標,審計目標為審計專業判斷確立了基本審計框架,這有助于審計人員在最少的成本條件下收集充分有力的審計證據,提高審計效率,判斷審計對象的本質。四是風險性。即審計專業判斷有出現差錯的可能,存在一定的風險。這主要是由于審計專業判斷畢竟是審計人員的主觀活動,不可能保證完全的正確。審計專業判斷既受到審計人員本身性格、知識、技能、經驗、記憶的影響,又受到審計對象的復雜程度,審計內容的廣泛性,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的完善程度,審計環境的影響。所以審計專業判斷存在一定的風險。五是全程性。審計專業判斷貫穿于審計項目的全過程。在計劃階段,審計人員要調查了解被審計單位的基本情況,初步評價被審計單位的
內部控制,確定重要性,分析審計風險,編制審計計劃;在審計實施階段,要確定審計重點,考慮審計證據;在完成階段,要形成審計結論和審計意見。所以審計過程可以看作是審計人員對審計對象逐步認識、不斷作出專業判斷的過程。
二、審計專業判斷與審計風險
審計風險是指財務報表存在重大錯報而注冊會計師發表不恰當審計意見的可能性。審計風險取決于重大錯報風險和檢查風險,而重大錯報風險又可以進一步細分為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從定量的角度看:審計風險=重大錯報風險×檢查風險。在審計風險的三個要素中,重大錯報風險與被控制單位有關,審計人員無能為力,檢查風險與審計人員有關。因此,當重大錯報風險的綜合性水平較高時,審計人員必須擴大審計范圍,將檢查風險盡量降低,以便使整個審計風險降低至可以接收水平,反之亦然。在現代審計中,審計風險的評價作為一切審計工作的起點,并始終貫穿于審計過程,從被審計單位的選擇、內部控制測試結果的評價、重要性原則的運用、審計抽樣方法的選擇以及其結果的評價到最后審計意見的類型和措辭,都伴隨著審計風險,同樣該過程也是審計人員專業判斷的過程。所以審計風險最終取決于審計專業判斷的正確性,審計專業判斷越高,審計人員可接受的審計風險就越低,反之亦然。審計專業判斷與審計風險的關系具體如下:
(一)審計專業判斷與固有風險的關系所謂固有風險是指假設不存在相關的內部控制,某一認定發生重大錯報的可能性,無論該錯報是單獨考慮,還是連同其他錯報構成重大錯報。所以,固有風險是被審計單位產生的風險,審計人員對此無法控制,但審計人員可以通過對被審計單位的了解,運用專業判斷評估與會計報表層次有關的固有風險和賬戶余額或交易層次有關的固有風險。因此在簽訂審計業務約定書之前,審計人員應對被審計單位的經營環境、管理人員的品行和能力、業務性質和容易出現差錯的賬戶余額或交易類別等因素進行評估,并結合會計師事務所的專業勝任能力、審計收費等情況,運用專業判斷確定是否承接該項業務。由于固有風險是審計風險模型中首先考慮的,審計專業判斷在確定固有風險就顯得尤為重要,如果判斷失誤,被審計單位的經營風險就會轉化為審計風險。所以,審計人員和會計師事務所必須慎重接收業務委托,運用專業判斷,謹慎的選擇被審計單位,以降低審計風險。
(二)審計專業判斷與控制風險的關系
所謂控制風險是指某項認定發生了重大錯報,無論該錯報是單獨考慮,還是連同其他錯報構成重大錯報,而該錯報沒有被企業內部控制防止、發現或糾正的可能性。控制風險也是被審計單位產生的風險,審計人員只能運用判斷評價控制風險,審計人員在了解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并對固有風險進行評估后,應對重要性賬戶或交易類別相關的認定所涉及的控制風險作出初步評估。如果審計人員擬信賴內部控制,應當實施符合性測試,以評估控制風險,進行符合性測試后,審計人員應當根據符合性測試的結果評估內部控制的設計和運行是否與控制風險的初步評估結論相一致。審計人員在評估控制風險時,對取得有關控制風險的有效性和報表中重要錯報或漏報兩方面的審計證據,應合理運用審計專業判斷,謹慎分析。所以控制風險的評估,也就是審計人員運用審計專業判斷來確定相關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過程。
關鍵詞:消防部隊;審計風險;成因;防范
審計風險的定義是注冊會計師在審計會計報表時發現重大錯報或漏報后發表的不恰當審核意見的可能性。那么結合消防部隊的實際情況來看,消防部隊審計風險就是指消防部隊審計機關與人員在進行審計工作中發現問題后發表的不恰當審計報告,從而導致審計人員或者機關要承擔相關責任的可能性。注冊會計師在國內都是非常少的,因此現如今我國的注冊會計師業務范圍越來越廣,同時所擔負的法律責任也越來越大。注冊會計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審計被審計單位的會計報表等資料,確保財務會計資料具有真實性,避免被審計企業或單位偷稅漏稅,隨著審計風險的發生率越來越高,加強對審計風險的防范也成為注冊會計師的主要任務。
一、消防部隊審計風險的特征
(一)客觀性
現代審計風險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客觀性,抽樣審計是我國使用非常普遍的審計方法,抽樣審計就是抽取樣品進行審計之后從而來推斷總體的特征,這樣的審計方式常常會存在一些誤差,數據并不是十分的準確,雖然可以把誤差控制到最小,但是卻很難消除。
(二)普遍性
消防部隊的審計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可能導致審計風險的出現,內部控制、數字遺漏、財務狀況、抽樣審計、外部經濟影響等是導致審計風險出現的因素,并且每一個風險都是由多個因素組成的,因此審計過程中都存在著審計風險,具有普遍性。
(三)潛在性
消防部隊審計風險形成的一個基本因素即審計責任,審計責任即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發表錯誤審計結論導致審計風險出現而要承擔的責任。如果審計人員發表了錯誤審計結論但是沒有造成不良后果,沒有引起審計責任,那么審計風險就處在一個潛伏期,因此審計風險是存在潛在性的。
(四)可控性
雖然消防部隊審計風險在審計的每個過程中都有體現,但是我們不必害怕,因為審計風險還有一個特性,即可控性,只要讓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意識到風險的危害性,了解到導致風險發生的因素,然后采取合適的措施有效地防范審計風險,就能將審計風險控制在一定范圍內。
二、消防部隊審計風險的成因
(一)被審計單位影響的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
被審計單位的基本情況與固有風險的產生有直接的關系,影響固有風險的根本原因是被審計單位的會計制度是否健全和會計人員工作是否規范。如果被審計單位的會計制度存在很多不足之處,那么就不能使會計人員的工作變得具有規范性。如果被審計單位提供的資料不具有真實性,那么將會導致審計人員做出錯誤的判斷,從而導致固有風險的發生。審計的控制風險受到被審計單位的內控情況影響,內部監督是被審計單位內控制度的主要職能,主要作用就是使控制風險處在一個合適的范圍內,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與控制風險有著密切的聯系,如果沒有內控制度或者被審計單位內控制度不完善,那么控制風險就會增加,反之則可以減少控制風險??刂骑L險具有獨立性,因此與固有風險并沒有相互的關系。
(二)法律環境對消防部隊審計風險的影響
隨著法律環境的不斷變化,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利用審計服務的人也越來越多,消防部隊也不例外。消防部隊的審計有利于消防部隊對內部經濟活動的監督,促進部隊規范化建設。現階段我國為了完善法律制度,新出臺了一些與審計工作有關的法律法規,這些法律法規的出臺對審計工作的規范性有一定的影響,但是這些法律法規仍然不夠完善,在時代不斷進步的過程中已經不能滿足于現有的審計工作,因此使得會計的不確認性增加,隨之審計風險也不斷加大,造成了審計工作處理處罰無法可依、有法難依的現象。
(三)消防部隊內部審計人員的素質對審計風險的影響
審計人員是審計工作的主體,沒有審計人員審計工作就無法正常地進行,因此挑選合適的審計人員是審計工作的關鍵所在。審計對個人專業能力及黨性、道德、職業修養都是非常高的。審計人員應該具有充分的審計工作經驗和工作能力,如果不具有這兩點的話,那么在審計工作進行的過程中可能很難發現問題從而造成判斷失誤。現我國消防部隊內部審計人員稀少、專業力量配備不足,相對較易導致審計風險出現。
三、消防部隊審計風險的有效防范措施
(一)完善健全消防部隊相關制度,規范審計人員的工作
消防部隊內部的基本情況和內控情況是導致審計風險出現的重要因素,因此消防部隊內部應該建立健全會計和審計制度,并且對審計人員的工作進一步規范,降低審計的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有效地防范審計風險。
(二)國家政府建立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
在法律環境方面,需要國家政府的力量完成,現階段我國審計工作某些具體方面普遍存在無法可依、有法難依的現象。政府需要根據審計的實際進行過程制定和審計工作相符合的法律法規,從而使審計工作順利地進行,并且有利于提高消防部隊審計內部的監督和服務,使審計程序變得更加規范。
(三)提高審計人員素質
消防部隊審計人員的素質與審計風險的出現有著密切的聯系,提高審計人員的素質是防范審計風險出現的關鍵所在。因此,在選擇審計人員的時候一定要嚴格把關,確保審計人員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經驗,滿足審計工作中不同的審計對象和審計內容。審計人員的責任心和職業觀念在審計工作中也是很重要的,如果審計人員的責任心和職業觀念強的話,那么審計風險出現的可能性將會大大降低。
四、結語
本文簡單地分析了影響消防部隊審計風險的因素,并且對防范審計風險提出了幾點建議,希望對審計工作的順利進行有一定的幫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避免審計風險。
作者:馮文菁 單位:公安消防部隊高等??茖W校
參考文獻:
[1]王敏.部隊審計風險的成因和防范措施探析[J].經濟師,2011,(8):187.
[2]劉志強.關于消防部隊財務監督審計的幾點思考[J].經濟師,2014,(3):141-142.
【關鍵詞】 風險導向內部審計; 經營杠桿; 財務杠桿
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是指內審人員在審計過程自始至終都以企業風險分析評估為導向,根據量化的分析水平排定審計項目優先次序,依據風險確定審計范圍與重點,對企業的風險管理、內部控制和治理程序進行評價,進而提出建設性意見和建議,協助企業管理風險,實現企業價值增值的獨立、客觀的鑒證和咨詢活動。內部審計人員出具的審計報告涵蓋了企業或組織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全方面,可以作為揭示企業風險、防范風險以及信息交流的預警信號。
一、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特征及目標
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吸收了注冊會計師外部審計、制度基礎導向內部審計等審計方法的優點,也考慮了關鍵經營目標、管理層風險承受水平以及關鍵風險計量和績效指標。
(一)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特征
1.系統性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系統,同時也是企業管理系統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優化企業風險管理的關鍵部分,在企業核心能力的生成和運行中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2.增值性風險導向。風險導向內部審計作為一種新的內部審計模式,它能充分調動全體員工的積極性來發現風險事件或潛在機會,將風險轉移或控制在企業風險承受水平內或對潛在的機會加以利用,這種從下至上的合作能為企業減少損失甚至帶來收益,直接帶來企業價值增值。
3.依存性風險導向。內部審計依賴審計主體所依存的審計環境、資源、能力的狀態水平,且隨時空的變化而變化,實現路徑的不同而不同。
4.創新性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是對審計技術和方法的創新。首先,將審計重心前移,從以審計測試為中心轉移到以風險評估為中心,審計程序上包括風險評估程序、審計測試程序(包括符合性測試和實質性測試),重點是風險評估。其次,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在以往內部審計的基礎上大大加強了風險評估程序,真正體現了以風險管理為基礎的審計理念。
(二)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目標
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目標在于通過對風險評估來提出風險管理對策,有效降低所在組織的風險,從而增加企業價值,為所有者或經營者提供決策。
二、杠桿系數的概念及特征
借助杠桿系數,使其作為風險識別工具,對風險進行科學評估,能從經營和財務風險方面快速、準確地發現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問題,有效防范或控制風險,更好地實現企業增值目標。
(一)經營杠桿系數的概念及特征
經營杠桿系數(DOL),是指息稅前利潤(EBIT)的變動率相對于銷售額變動率的倍數。
經營杠桿系數(DOL)=(息稅前利潤+固定成本)/息稅前利潤=(銷售收入-變動成本)/(銷售收入-變動成本-固定成本)
經營風險又稱營業風險,是指企業由于戰略選擇、產品價格、銷售手段等經營決策引起的未來收益不確定性,特別是企業利用經營杠桿而導致息稅前利潤變動形成的風險。
一般而言,經營杠桿系數越大,對經營杠桿利益的影響越強,經營風險也越大。
在市場繁榮業務增長很快時,公司可通過增加固定成本投入或減少變動成本支出來提高經營杠桿系數,以充分發揮正杠桿效應。
在市場衰退業務不振時,公司應盡量壓縮酌量性固定成本的開支,以減少固定成本的比重,降低經營杠桿系數,降低經營風險,避免負杠桿效應。
(二)財務杠桿系數的概念及特征
財務杠桿系數(DFL),是指普通股每股稅后利潤變動率相對于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的倍數。
財務杠桿系數(DFL)=(EPS/EPS)/(EBIT/EBIT)
式中:EPS為普通股每股利潤變動額;EPS為變動前的普通股每股利潤;EBIT為息稅前利潤變動額;EBIT為變動前的息稅前利潤。
財務風險是指企業因使用債務資本而產生的在未來收益不確定情況下由資本承擔的附加風險。企業財務風險的大小主要取決于財務杠桿系數的高低。
如果企業經營狀況良好,使得企業投資收益率大于負債利息率,則獲得財務杠桿正效應,如果企業經營狀況不佳,使得企業投資收益率小于負債利息率,則獲得財務杠桿負效應,甚至導致企業破產,這種不確定性就是企業運用負債所承擔的財務風險。
三、杠桿系數在風險導向內部審計中如何應用
杠桿系數應用于風險導向內部審計中,可以用圖1說明。
內審人員通過對企業的經營杠桿和財務杠桿進行計算、分析,可以發現企業的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再通過歷史和行業數據對風險進行分析性復核和專業判斷,從而確定審計風險的重點,并對此展開實質性測試,得出客觀、合理的審計結論。
實現杠桿系數在風險導向內部審計中的應用,還需要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創造杠桿系數的應用環境
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模式,以確認和評價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的審計風險為重點,但為了更好地利用杠桿系數識別風險,首先必須依靠企業所有者和經營管理者,以其“獨立性”實施“控制性”,通過“控制性”維護“獨立性”。其次要強化全員風險意識,調動職工參與到企業的風險管理中來,重視內審報告,發揮內審風險管控作用。
(二)構建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
現代內部控制功能是在公司管理活動各個方面都建立風險管理機制,根據已經制定的公司目標識別、控制、管理風險,為公司目標的實現提供合理保證;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功能是以風險為出發點,通過確認和咨詢活動為內部控制提供能動的反饋,將反饋控制向事中實時反應以及事前前饋延伸。杠桿系數應用于風險導向內部審計,需要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和現代內部控制兩個要素以風險作為共同的語言,相互協同,以此來增加企業價值。
(三)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素質
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模式對內部審計人員要求高。在信息化框架下,ERP系統的廣泛采用,審計人員要具備廣博的知識和多元化技能,通曉行業、市場、產品競爭、企業內部各職能和流程全貌;審計人員要善于洞察風險、評估風險、尋找機會,成為增值業務的推進器;審計人員要具有溝通人際關系的技巧,使內審工作得到被審計單位、企業管理層和內部各個職能部門的支持。
(四)本地化應用杠桿系數
杠桿系數作為風險導向審計的風險識別工具,分析性復核發現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問題,需要企業根據自身實際,進行多案例分析論證,建立起適合企業實際的生產銷售和信貸規模,從而使企業風險趨于可控、合理的預警狀態,為企業穩步發展積累經驗。
四、結論及展望
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是隨著企業管理理論與實踐的發展變化而產生的。杠桿系數作為一種科學、成熟的管理方法已被人們所廣泛接受和應用,內部審計人員通過使用杠桿系數,能準確、可靠地發現風險,并得出客觀合理的審計結論,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和適用性。相信越來越多的企業會把杠桿系數應用于風險導向內部審計。
【參考文獻】
[1] 謝榮,吳建友.現代風險導向審計基本內涵分析[J].審計研究,2004(5):26-30.
[2] 陳毓圭.對風險導向審計方法的由來及其發展的認識[J].會計研究,2004,98(2):58-63.
摘要:在市場經濟競爭條件下,由于受到盈利動力的驅動和不斷高漲外部高度期望的壓力,世界范圍內重大的管理欺詐及審計失敗案例屢見不鮮,注冊會計師的所面臨的壓力也逐步增大。如何有效的識別出被審單位所面臨的風險關鍵領域并準確地評估及做出相應的措施,成為業內人士備受關注的問題。
在眾多審計方法當中,風險導向審計模式作為一種重要的審計理念和方法, 隨著國內外審計失敗事件的爆發,受到行業內外新的關注。但是目前我們對風險導向審計還缺乏全面的認識。審計方法的發展既有跳躍性一面,更有連續性一面,目前它仍然處于發展完善中。本文將對它展開詳細的討論。
關鍵詞:風險導向審計 產生背景 應用情況 改進措施
一、風險導向審計的含義和模型
風險導向審計是由世界五大會計師事務所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面臨大量的訴訟威脅下開發的以審計風險評價為中心的審計程序,是以被審計單位的重大錯報風險為導向,對被審計單位可能引起重大錯報的內外部風險因素進行評估,以確定審計的重點和范圍,并對其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序的一種審計方法。
1983年,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AICPA)提出傳統審計風險模型:審計風險=固有風險×控制風險×檢查風險。但是如果存在戰略和宏觀層面的風險,運用該模型時便會捉襟見肘。2003年10月,國際會計師聯合會下屬的國際審計和保證準則委員會(IAASB)提出新的審計風險模型:審計風險=重大錯報風險×檢查風險。這便構成了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的基本審計模型。
二、風險導向審計的特征
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的特征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是以被審計單位的重大錯報風險為導向,合理配置審計資源,對風險較大的環節或區域實施重點審計,提高效率保證效果的一種審計方法?,F代風險導向審計具有以下特征:
(1)現代風險導向審計從宏觀上把握審計面臨的風險?,F代風險導向審計將被審計企業置于社會經濟體系中?,F代風險導向審計則側重于對整個企業的經營環境和經營過程的分析,并將被審計企業置于社會經濟體系中,分析其面臨的經營風險及對風險的控制措施,從而形成對會計報表的預期,根據預期對會計報表進行判斷。它從企業的戰略分析入手,通過“戰略分析――環節分析――會計報表剩余風險分析”的基本思路,決定實質性審計程序的性質、時間和范圍,并建立了企業會計報表風險與企業戰略風險之間的邏輯聯系,使這一方法更科學、有效。
(2)現代風險導向審計運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結合的審計思路。從源頭上,從企業的治理結構、發展戰略、經營決策、外部環境上來分析、發現、把握風險。從企業的戰略管理分析入手,通過戰略風險和經營風險的導向和嚴密的邏輯推理,一步一步地推導和落實審計的范圍和重點,從而確定相關的審計目標和審計程序,然后通過實施審計程序及取證的結果,結合重要性的判斷“自下而上”地歸納和判斷整個財務報表的風險并形成最終的審計意見。
(3)現代風險導向審計以系統論作為指導思想,運用戰略管理分析工具。審計師運用戰略系統觀對企業風險進行分析、測試、評價和決策,將被審計單位置于廣泛的經濟網絡中進行考察,并通過對企業保持和加強競爭優勢與核心能力的戰略及其恰當性的分析評價。
(4)現代風險導向審計能運用分析性程序,識別可能存在的重大錯報風險源。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為注冊會計師整體上把握和控制審計風險提供了基礎。注冊會計師可以從風險源分析入手,以風險源為導向,在風險導向審計過程中充分運用分析性復核程序,進而確保更好地識別潛在的重大錯報風險源。
三、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改進措施:
目前現代風險導向審計在我國中小事務所使用的情況不盡人意,究其原因是我國目前的審計環境存在著諸多的制約因素。那么如何提高它在我國的使用情況呢?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措施:
(1)強化內外部執業環境建設,明確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
目前我國追究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的行政責任的相關規定較為完善,而對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的相關條款太籠統,不具有可操作性。明確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當審計失敗可以依據法律條文根據不同性質進行定性。健全注冊會計師民事賠償制度,通過立法或行業準則來明確注冊會計師的民事賠償責任。
(2)提高注會綜合素質
2005年6月,中注協制定《關于加強行業人才培養工作的指導意見》,全面、系統地提出了注冊會計師行業人才建設發展戰略,明確了培養和造就注冊會計師行業高級專業人才和管理人才兩類領軍任務。指導意見中出了一些具體措施,如開辦行業EMBA,培養具備國際水平的會計師事務所管理人才,都具有可操作性。會計師事務所應該加大對注會全面素質的培養。
(3)建立新型同業互查制度
為了防止在會計師事務所行業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解決高質量執業的注冊會計師比低質量執業注冊會計師需要付出更大成本的反向激勵問題,應考慮推行會計師事務所之間進行定期的同業互查制度。如一旦會計師事務所被查出存在造假行為,其所得收益全部劃歸實施檢查的會計師事務所。在新型同業互查制度下,通過專業機構實施互查,結合經濟激勵,能夠擴大檢查范圍的廣度與深度,也有助于會計師事務所之間相互交流。
參考文獻:
[1]謝榮.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的基本內涵辨析[J].審計研究,2004(5)
摘要:注冊會計師審計是一個高風險、高社會責任的行業。隨著審計環境的變化,我國獨立審計行業逐步感受到了審計風險的壓力,特別是隨著相關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涉及注冊會計師及會計師事務所的訴訟案件也越來越多。與西方國家的會計職業界相似,中國的審計職業界也將面臨“訴訟爆炸”的挑戰。面對這些問題,重視和防范審計風險已成為注冊會計師行業的當務之急。
一、審計風險的特征
審計風險的特征主要表現為:第一,客觀存在性。審計風險存在于整個審計過程是一種客觀的現實,它不會因為人的意志而轉移或者消失,因而,審計人員只能采取有效的審計方法,經過有效的審計程序,去抑制、降低或控制審計風險。第二,不確定性。審計風險的不確定性具體表現為:經濟后果發生與否的不確定性,造成的經濟損失嚴重程度不確定性,審計人員承擔審計責任的大小不確定,等等,因而它也是一種潛在風險。第三,經濟損失的嚴重性。審計風險一旦發生,就會造成嚴重的經濟后果。就會計事務所而言,審計風險的發生,必然會降低其可信度,影響注冊會計師的形象,嚴重者還會招惹官司。就被審計單位而言,審計風險發生后,企業某些重大的經濟事項信息必然會被披露,這就可能嚴重影響企業的形象、企業的資信度,尤其是上市公司,其股票價格必然會產生劇烈的震蕩。就社會公眾、廣大投資者而言,他們是審計風險最直接的受害者,他們在不恰當的審計報告的誤導下,可能會做出錯誤的投資決策,使自己的經濟利益受損。第四,可控性。
二、審計風險的成因
第一,客觀方面。一是政府職能部門對注冊會計師審計進行干預。脫鉤改制后,會計師事務所盡管在形式上實現了與政府部門分離,但實質上與原掛靠部門仍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政府部門不僅能夠在審計業務的委托、審計收費上對事務所施加影響,而且還能夠干預審計范圍及審計報告的內容。這樣必然造成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的降低,從而加大審計風險。二是企業經營風險的不斷加大,引起審計風險的增加。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在給企業提供了發展機會的同時,也使企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電子商務、信息技術、網絡經濟等新興行業的發展,使企業的競爭環境日趨激烈,企業失利和倒閉的風險逐漸加大;金融創新又增加了企業的投資風險。這些都使企業的經營風險越來越大。而對高風險企業的審計也就必然增加審計風險。因為,盡管經營失敗并不等于審計失敗,但注冊會計師往往難逃訴訟。三是企業內部控制系統的變化,導致審計風險的增加。隨著信息系統與網絡技術的發展,企業內部控制的重點由會計人員和會計業務部門轉移至電子數據處理部門,財會人員對交易的直接監督減弱,未經授權存取、修改資料可能會不留痕跡。人工作業的減少會導致人工發現錯誤與舞弊的機會變低,所以通過設計、修改應用程序或系統軟件所發生的錯誤與舞弊可能長時間存在而不被發現。網上無紙交易,更會因缺乏審計線索而成為注冊會計師最大的審計風險。
第二,主觀方面。一是審計人員能力和素質的有限性是影響審計風險的重要因素。審計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活動,很多時候需要依賴審計人員的專業判斷。如果審計人員的責任意識不強或不具備應有的執業能力,在審計過程中未做到應有的謹慎,就有產生審計過失的風險。另外,如果審計人員缺乏職業道德,違反獨立原則、客觀性原則、公正原則和廉潔原則,制造虛假審計報告,就會產生嚴重的舞弊和欺詐風險。二是目前審計中廣泛采用的抽樣審計方法,是審計風險產生的另一主觀因素。抽樣審計方法是在企業規模日益擴大、注冊會計師受成本和精力所限無法對客戶進行詳細審計的情況下產生的。抽樣審計僅測試一定審計對象總體中的部分項目,而不是測試全部項目,因而樣本性質不能反映總體性質的可能性,雖然提高了審計效率,但難免會遺漏報表中的一些重大錯誤和舞弊問題,增加了審計風險。三是會計師事務所的質量控制制度不健全,也是審計風險形成的一個主觀原因。審計報告的形成過程中有許多環節,經手人多,工作繁重,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如果會計師事務所的質量控制制度存在漏洞,沒有對審計結果實行必要的監督和復核程序,就可能導致出具的報告質量偏低,形成審計風險。
三、審計風險的控制
第一,控制由客觀因素造成的風險。一是凈化執業環境,減少政府干預。政府職能部門的干預是目前職業界審計風險過高的原因之一。降低審計風險,必須真正切斷政府部門與會計師事務所的利益聯系。確保職能部門的事務所在人事、財務、業務與名稱等方面真正脫鉤,防止出現“名脫暗掛”、“權力加盟”現象。一旦查出政府部門通過行政干預注冊會計師獨立審計而產生權力尋租行為,就應當嚴懲不貸,以形成注冊會計師良好的執業環境。同時,注冊會計師協會也要進一步加強行業自律,嚴格審計質量管理,充分發揮其應有的行業自律作用。二是深入了解客戶情況,謹慎接受業務委托。隨著審計行業競爭日趨激烈,幾乎每一家事務所都在爭取客戶以謀求自身的發展壯大。但盲目接受客戶委托,過度追求業務收入會給事務所及注冊會計師帶來極大的審計風險。為規避審計風險,事務所在接受審計業務前必須對客戶的基本情況進行深入全面的了解。如果發現企業處于夕陽產業或瀕臨倒閉或存在內部控制極度混亂,管理人員操守不端等情形,事務所應權衡利弊,謹慎接受業務委托。為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事務所對新的客戶必須有所選擇,對于現有客戶的持續審計,也應定期加以評估,最好是能制定書面計劃以規避審計風險。三是網絡審計?;ヂ摼W絡的出現,為審計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審計人員可以通過Intemet查詢、追蹤被審計單位的每一筆可疑的經濟業務的來龍去脈,可以更方便地了解企業經濟業務的全貌。同時,通過收發電子郵件,與有關第三方取得聯系,進行電子函證、電子查詢,可以提高審計工作效率。另外,審計實時報告系統的應用,也便于審計人員隨時垂詢企業最新的財務報告,比較分析重大經濟業務事項或異常變動事項,及時生成審計報告,形成審計結論,實現審計的實時跟蹤性。為此,事務所應加大資金投入引進、研究和開發有效的審計軟件,以適應客戶內部控制系統的變化,降低審計風險。四是增強社會公眾對審計的了解,縮減期望差距。通過廣泛宣傳,加強與社會公眾的溝通,增進公眾對會計審計知識與工作的理解,提高公眾的認識水平。尤其應使公眾理解和區分會計責任與審計責任,理解由于內部控制的局限性、串通舞弊的特殊性、檢查舞弊的復雜性和較多的成本代價,使得審計人員無法承擔專門檢查舞弊的責任,從而減少對注冊會計師的訴訟。
第二,控制由主觀因素造成的風險。一是提高審計人員素質和能力,這是規避審計風險的最重要的根本條件。知識經濟時代,審計的業務范圍越來越廣闊,對審計人員的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廣泛、全面、多樣,要求審計人員不僅要有深厚的業務知識,還必須有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能力、職業判斷能力、綜合控制能力、創新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同時還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嚴格按照《獨立審計準則》的要求執業,切實提高審計工作質量,降低審計風險。因此,事務所應重視對審計人員的后續教育,定期組織審計人員進行經驗交流。注冊會計師也應注重自身能力的培養,主動學習和掌握與審計業務相關的法律、法規和制度。在此基礎上,建立嚴謹踏實的工作作風,認真負責地對待每一項審計業務,嚴格依照獨立審計準則進行審計,以確保業務質量。注冊會計師還應加強風險意識,在審計工作中,不得為降低工作成本而隨意放棄、變更擬定的審計程序,在滿足審計準則中審計程序要求的基礎上,提高對財務報告中欺詐、舞弊或其他錯誤的警惕性。二是廣泛采用分析性復核方法,以便有效地提高審計效率,降低審計風險。分析性復核是風險要素分析的重要手段,應貫穿審計全過程。在制定審計計劃階段,進行分析性復核,可了解客戶基本情況,評價審計風險;在實施審計階段,進行分析性復核,可以明確審計重點,合理分配審計資源,降低審計風險;在審計結束前,通過對工作底稿和財務報表進行分析性復核,可以發現審計漏洞和財務報表上的重大錯誤,以確定審計報告類型。三是合理確定細節測試的性質、范圍、時間和抽樣方法,改善證據的客觀性,降低審計風險。審計實踐中,對各類經濟業務、事項和賬戶余額的具體測試所收集的證據,構成審計意見的重要基礎,在這方面所投入的審計資源比重最大。然而,在檢查覆蓋范圍、抽查數量與方法上卻存在很大隨意性,要求的細節測試覆蓋面很高,但實際操作缺乏可行性,存貨盤點工作即是一例。另外,抽查時大多使用隨意抽樣法,若抽到的樣本不易檢查,通常是改抽新的樣本。抽樣的根據缺乏客觀性。在這種狀況下,一旦出現訴訟或其他問題,注冊會計師很難解除自身的責任。因此,細節測試中樣本的選定,應盡可能采用統計抽樣方法,以提高抽樣檢查結果的客觀性。四是建立職業風險基金,辦理職業保險,防患于未然。注冊會計師即使有內部機制的約束,并嚴格執行審計標準,恪盡職守,但其審計行為很難絕對避免出現風險和引起法律訴訟,會計師事務所提高審計風險承受能力是很有必要的。目前,國內多數的事務所只提取職業風險基金,購買職業保險的還較少。提取職業風險基金是把審計風險引起的損失平均分攤到各個時期,是在事務所內部化解所遭受損失的辦法,而且大部分事務所目前的職業風險基金對巨額的罰款或賠償可能只是杯水車薪。而參加注冊會計師職業責任保險是國際上事務所抵御風險的一種通行做法,它可以將注冊會計師行業的資金積累起來,由全行業共同承擔職業風險事故造成的損失,發生事故后的賠付能力可以滿足社會公眾的需要。因此,尚未參加職業責任保險的事務所應盡快投保,這樣不僅可以提高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也是對社會公眾負責的表現。同時也要注意到保險條款中有保險期限、賠償限額和免賠額的規定,保險公司并不能全額賠償事務所的一切損失,事務所決不能參加了保險就放松對審計風險的管理。通過提取風險基金,購買責任保險,盡管不能免除受到法律訴訟,但一旦出現風險,訴訟失敗,就可以及時地補償并避免會計師事務所當期的重大損失??傊?,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注冊會計師事業要取得發展權,事務所要爭得生存權,就必須謹慎地對待審計風險,認真及時地加以防范。
參考文獻:
[1]劉力云。審計風險與控制[M].北京:中國審計出版社,1999.
[2]張艷。淺議獨立審計風險及其控制[J].事業財會,2003,(04)。
[3]謝志華。審計職業判斷,審計風險與審計責任[J]審計研究,2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