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骨質疏松的治療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絕經后骨質疏松;伊班膦酸;骨密度;鮭魚降鈣素
[中圖分類號] R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3)04(b)-0054-02
絕經后骨質疏松屬于中老年女性的比較常見的骨科疾病,主要臨床表現是骨密度(BMD)下降和骨微結構的破壞,最終導致骨折危險性的增加[1]。中國目前婦女的平均壽命大大延長,這也使絕經后骨質疏松更加引起重視。因此,怎樣在早期診斷和治療骨質疏松,并預防并發癥的發生,以改善絕經后婦女的生存質量,是醫療界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2]。該研究通過對目前常用的治療絕經期后骨質疏松方法進行,并對治療效果進行評價,以探討和分析在不同時期的骨質疏松的科學治療方案,從而達到遏制病情進展和改善生活質量以及有效預防遠期并發癥的目的。現以2008年7月―2011年6月的141例骨疏松的約經期后婦女患者的研究對象,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研究搜集從來該院治療的被診斷為骨質疏松的絕經期后婦女病人共141例,并將其分成三組,其中A組病人共46例,平均年齡為54歲;B組病人共42例,平均年齡為52歲;C組病人共53例,平均年齡為55歲。全部病人經診斷均符合WHO標準,所有入選病例在入院前都沒有進行過治療。并且都排除了軟骨病、惡性腫瘤和慢性腎功能不全等病人。
1.2 治療方法
該研究對A、B、C三組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治療,對A組的46例病人給予600 mg鈣爾奇D3片與0.25 μg的骨化三醇膠丸,口服次/d;對于B組的42例在鈣爾奇D3與骨化三醇治療基礎之上再給予50 IU的鮭魚降鈣素,每隔1 d服用1次,直到疼痛有明顯的緩解,之后改成服用1次/周;C組病人53例在鈣爾奇D3與骨化三醇治療的基礎上,再給予3 mg的伊班膦酸鈉進行靜脈滴注,每隔3個月使用1次。
1.3 評價指標
采用影像學評價進行骨密度(BMD)的測定,對于生活質量評價采用SF-36量表(即健康調查簡表),一般在基線狀態與12月時實施評分評價。疼痛評價VAS量表于基線狀態在12個月時讓病人自己進行評分。
1.4 統計方法
該研究運用SPSS15.0的統計軟件實施統計學分析,并使用均數±標準差(x±s)的方法開展描述統計。各研究組在治療前后的對比均采用配對t檢驗,對于各組之間的治療效果比較均運用單因素方差進行分析。
2 結果
該研究A組病人在經過治療以后,骨密度出現了明顯的改善,但是和基線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B組病人與C組病人在經過治療以后,在隨訪終點時,其骨密度和基線值進行比較有了明顯的改善(P0.05);而B組病人與C組病人在治療12個月時的疼痛有了明顯的改善(P
3 討論
骨質疏松癥屬于全身性的骨骼疾病,它的最大危險性是骨質的脆性增加,造成骨折的風險上升,特別是在絕經以后的婦女。伴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現象的加劇,其絕經后骨質疏松的各種問題更加突出。WHO所推薦的治療骨質疏松的方案措施主要包括補充鈣質和活性維生素D3、降鈣素、雙膦酸鹽和雷諾昔芬(即雌激素替代治療)等,從國外相關研究表明,降鈣素與雙膦酸鹽都可以降低病人骨折的發生率[3],但是多種藥物聯用卻并沒有能表現出協同的綜合效應,此項研究主要研究和對比國內目前比較常用的3種治療婦女絕經后骨質疏松的方法。常規的方法是鈣質進行和活性維生素D3的補充,并在此治療基礎上,增加使用伊班膦酸鈉與鮭魚降鈣素,然后初步觀察它的治療效果。并分析上述幾種藥物對于提高絕經后骨質疏松病人的骨密度和生活質量等方面的效果和作用。通過該項研究結果我們可以看出,每天進行鈣質與活性維生素D3的補充,做為進行絕經后骨質疏松的最經典方案,并且被大部分病人所接受[4]。但是經過隨訪發現,僅僅采用以上兩類藥物,骨痛和BMD雖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改善,卻無法讓更多病人滿意,并且在統計學上與基線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所以很有必要在這個基礎上,另外加用其它的抗骨質疏松類藥物;而鮭魚降鈣素可以較大程度地提高骨密度,在臨床觀察的短期以內甚至使數天內就能達到止痛的效果,屬于比較理想的治療藥物[5]。可是因為其依從性不是很高,所以有部分病人不能做到堅持用藥而致使治療中斷;對于伊班膦酸鈉,它可以減小破骨細胞的活性,降低骨質的吸收,不管是在止痛和增加BMD或者是改善病人的生活質量等方面都具有非常大的優勢,并且其增加BMD的程度非常顯著,每隔3個月進行1次注射,在臨床上使用比較方便,可以提高病人的依從性。
鮭魚降鈣素一般通過對于骨與鈣的平衡作用去影響甲狀旁腺素發揮作用,進而實現減少骨鈣的丟失,并抑制破骨細胞的活性,并刺激成骨細胞的形成。而鮭魚降鈣素和受體的親和力明顯要高于人工合成的降鈣素,所以能夠較好地發揮其作用。通過該研究我們發現,鮭魚降鈣素針對嚴重的骨質疏松病人能夠迅速止痛,僅僅在數天內其疼痛就能得到明顯緩解,這很可能是由于它能作用到中樞神經系統的降鈣素的受體[6]。伊班膦酸鈉屬于第3代的雙膦酸鹽類抗骨吸收劑。骨羥磷灰石和雙膦酸鹽有著較強的親合力,能夠抑制骨內的羥磷灰石的溶解與形成,并發揮抗骨吸收的作用。且能夠通過降低破骨細胞的形成和減少活性促使其滅亡來發揮治療效果。并且,伊班膦酸鈉有效克服傳統雙膦酸鹽類有可能導致腎損害的缺點。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結論,對于絕經后骨質疏松的治療,應當聯合使用藥物,僅僅依靠補充鈣劑與活性維生素D3無法有效地增加骨密度;藥物鮭魚降鈣素的止痛效果非常迅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骨密度和提高生活質量;而伊班膦酸鈉靜脈注射由于使用起來比較方便,其增加骨密度的效果也非常好,并且療效比較持久,所以屬于當前治療婦女絕經后骨質疏松的最為理想的藥物。
[參考文獻]
[1] 曾廣吾.抗骨質疏松治療的研究進展[J]. 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1(1):22.
[2] 郭華平,郁嫣嫣,陳文華,等.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發病相關危險因素分析及預防措施探討[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1(5):116.
[3] 張惠英,馬立旭,馮秀娟.絕經后婦女營養狀況與骨質疏松[J].中國婦幼保健,2010(6):153.
[4] 楊惠光,唐天駟,李忠澤,等.鮭魚降鈣素治療老年骨質疏松癥的臨床研究[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08(10):47.
[5] 賈冰,孫祖鳳,張曉樂,等.伊班膦酸鈉與阿侖膦酸鈉對絕經后骨質疏松療效的比較[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5):59.
關鍵詞:傳統開放手術;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脊柱骨質疏松壓縮性骨折;療效
[中圖分類號]R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602(2015)04-0108-01
脊柱骨質疏松壓縮性骨折是中老年常見的一種骨折類型,老年人由于各項身體機能都在不斷退化,骨質比較疏松,在日常的活動中很容易發生脊柱骨質疏松壓縮性骨折。臨床上治療該疾病的主要方式有保守治療、手術治療等,其中手術治療又分為很多種。本研究中,我院分別采用傳統開放手術和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脊柱骨質疏松壓縮性骨折,對比分析兩種手術的臨床療效。
1 一般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從本院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間所收治的脊柱骨質疏松壓縮性骨折患者當中選取80例為研究對象,按照手術方法的不同將其隨機分為傳統組和微創組兩組,每組各40例。傳統組中男23例,女17例,年齡40-69歲,平均年齡(52.3±7.1)歲;微刨組中,男22例,女18例,年齡40-70歲,平均年齡(59.3±7.1)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傳統組采用傳統開放手術治療,患者全麻之后在c型臂X線機的引導下對骨折進行復位,并根據損傷程度進行椎板減壓,最后采用椎弓根釘棒進行系統固定。微創組采用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患者局部麻醉之后,在c型臂X線機的透視下進行定位,插入導絲,鉆入精細鉆,插入球囊擴張器進行擴張,復位椎體。復位完成后將骨水泥從兩側注入椎體,待骨水泥凝固之后,移除工作通道,做好消毒處理,結束手術。
1.3評價標準
(1)觀察指標:觀察患者的手術時間、術后恢復時間、椎體改善情況、并發癥發生情況等。(2)療效評價標準:顯效:椎體高度、壓縮率、Cobb角以及脊柱功能均恢復正常;有效:椎體高度、壓縮率、Cobb角有所改善,脊柱功能所有恢復;無效:椎體各項指標沒有任何改善情況。
1.4統計學分析
本次使用SPSS17.0軟件對所收集的相關數據資料加以分析處理,計量資料表示為(x±s)形式,計數資料統計學處理方法為x2檢驗法,若兩組之間數據資料P
2 結果
2.1兩組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微創組手術各項指標和傳統組相比較,明顯短于傳統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2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微創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92.5%)顯著高于傳統組(8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微創組無發生嚴重的并發癥,傳統組有1例出現切口感染、2例出現血腫、1例出現腦脊液漏,總并發癥發生率為10.0%。微創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少于傳統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脊柱是由很多的脊椎組成,當脊柱相應部位椎體前半部分受到上下位椎體、椎間盤擠壓的時候,很容易發生壓縮性骨折。脊柱骨質疏松壓縮性骨折是脊柱壓縮性骨折的一種,是由于骨質疏松造成的脊柱壓縮性骨折,多發生在中老年身上。
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的危害 骨折發生后,有1/3的骨折不愈合,從而造成慢性腰痛,久治不愈。只要脊柱發生一次骨折,那么其他椎體再次骨折的發生率比正常人高出5倍。不論骨折是否愈合、疼痛與否,兩或多個椎體骨折后,脊柱形態發生改變,會造成長期的慢性腰痛,嚴重地影響生活、日常活動和健康。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對老年人生活的影響,幾乎相當于股骨頸骨折后所造成的影響。據有關資料介紹,因為年老而死亡的人群中,有30%患有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調查顯示,由于胸腰椎的嚴重變形、駝背,對原有肺部疾患的病人,每一節骨質疏松性椎體骨折,就會減少生命預測值的9%。總之,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可以引起慢性腰痛、形態和姿勢的改變、日常活動的減少和增加死亡率等,是一個嚴重的臨床問題和社會問題。
如何發現老年人患有骨質疏松性壓縮性骨折 根據前述特點,如果老年人患有急性或慢性腰痛或腰背痛,不論是否有受傷病史,都應該想到有椎體骨折的存在,應該及時到醫院進行拍片或CT檢查,以排除椎體骨折;當普通拍片不能完全確定的時候,最好做磁共振檢查,以明確診斷。
怎樣防止或避免老年人發生椎體骨質疏松壓縮性骨折 這是一個困難的問題,因為這種骨折不同于一般的外傷性椎體骨折,后者都有一個明顯的受傷情況;而椎體骨質疏松壓縮性骨折的發生是由于骨密度和骨強度的降低所引起,有些患者甚至沒有外傷史。因此,防止或者避免老年人發生椎體骨質疏松壓縮性骨折是相當困難的。但是下面的建議或許有所幫助。1)治療和預防骨質疏松,并且要長期堅持治療;2)為老年人的日常活動提供無障礙設計的建筑、道路;3)洗澡時,由于地面濕滑,容易發生趔趄或者摔倒,應特別小心;4)坐車時避免劇烈顛簸,突然起步或突然剎車;5)老年人進行身體鍛煉時,應該量力而行;6)減輕體重。總之一句話,要時刻牢記骨質疏松癥容易發生骨折,要時刻小心,才有可能減少骨折的發生率。
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都有哪些治療方法
因骨質疏松而發生椎體壓縮性骨折后,可根據患者的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療辦法,包括非手術治療方法和手術治療辦法。
非手術治療方法 1、臥床休息,休息時間為6~12周;2、佩帶特制的塑料支具,佩帶時間一般為3個月;3、服用止痛藥物;4、治療原發性骨質疏松癥,可服用鈣制劑、針劑,女性患者可以采用激素替代療法,男性病人可以采用激素補充療法;5、飲食療法和理療等。經過這樣系統的保守治療,大約有2/3的病人腰背疼痛癥狀可以消失,大約1/3的患者存在慢性腰疼或腰背疼痛,需接受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方法 患有骨質疏松壓縮性骨折的老年人應選擇椎體成型術或椎體后凸成型術進行治療。
骨質疏松癥的特點是慢性、全身性、逐漸發展的疾病,由于多發生在老年人群中,而老年人群常常有心臟病、高血壓、肺部疾病、腎臟疾病等其他系統的疾病,不能夠耐受大的手術創傷。而上述兩種手術創傷非常小,手術時間短,局部麻醉下就可以進行,對全身其他系統干擾小,因此大部分病人都可以耐受這項手術操作。椎弓根螺釘固定技術等,是目前常常用來治療年輕人椎體骨折的辦法,就不適合老年人,因為固定用的螺釘旋入疏松的椎體后,螺釘容易松脫或者拔出,起不到固定的效果。椎體成型術和椎體后凸成型術,是將骨水泥直接注射到骨折的椎體內部,從內部加強與固定骨折,骨水泥凝固后和周圍的骨質緊密結合,所以沒有固定物松脫,更沒有螺釘拔出的危險。
常規的保守治療方法 如臥床休息、腰圍或者定制塑料背心固定、服用止痛藥等方法,老年人也可以采用。但是長期臥床,會造成骨質更加疏松;塑料背心固定時間需要6~12周;長期服用止痛藥對胃部刺激大,有引起胃部大出血的危險,更重要的是要堅持6~12周的保守治療。但其中有1/3的骨折不愈合,只好再接受椎體成型術。
椎體成型術和椎體后凸成型術治療效果良好,并發癥相對較少。采用椎體成型術治療后,患者8~12小時就可以下床活動,90%~95%的疼痛消失或明顯減輕。經過大宗病例的觀察,手術后3個月及半年,無論疼痛情況、活動情況、生活質量均好于保守治療的效果。目前已成為世界上治療骨質疏松壓縮性骨折的主要或者重要的治療手段。
目前,這兩項技術又取得了新的進展,即在術前根據病變椎體體積,科學地計算出恢復椎體強度所需注入骨水泥的量。這樣,術中骨水泥用量比以前大幅減少,更為有效地避免了潛在的、可能的并發癥,使這兩項技術更加完善。這兩項技術均具有明顯的止疼效果,還可以治療椎體的原發性腫瘤或轉移性腫瘤,從而為腫瘤的進一步治療提供幫助。
相關鏈接
椎體成型術手術:醫生在X光透視引導下,經過皮膚穿刺,將一個導管放置在病變椎體內;骨水泥是一種特制的多聚聚乙烯材料,使用前調制成半液體狀態,用注射器通過預先放置的導管將它們注射到病變椎體內;半流體的骨水泥在椎體內沿著骨質缺損的縫隙擴散,5~10分鐘后凝固成固體,從而將骨折的和疏松的椎體加強,起到穩定脊柱,治療疼痛和增加功能活動,改善生活質量,等目的。
【關鍵詞】骨質疏松癥 骨密度治療儀
骨質疏松癥(Osteoporosis,簡稱OP)是骨量減少、骨顯微結構破壞、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險度升高的一種全身骨代謝障礙的疾病[1]。隨著人口壽命的不斷增長及老年人口不斷增加,骨質疏松癥及其所引起的骨折已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而備受老年病學者的關注。WHO已把骨質疏松癥列為僅次于心血管病的第二大公眾健康問題。人們對傳統的治療方法如活性維生素D、降鈣素、雙磷酸鹽、雌激素替代療法等所產生種種不良反應感到不滿,不斷尋求新型的非藥物治療方法,電磁場無毒副作用的顯著優點而在骨質疏松癥的防治中受到人們的重視。我院采用骨密度治療儀治療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療效滿意,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所有樣本選自2008年10月至2009年6月在太和縣中醫院進行骨密度檢查的64例門診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病例選擇標準:①對于64例患者中的36例患者治療前后測定平均腰椎腰2~4(均值)、股骨頸、髖部Ward三角區的骨密度。②對于64例患者中的54例患者治療前測定平均腰椎腰2~4(均值)、股骨頸、髖部Ward三角區的骨密度,并在治療后3個月隨訪上述部位骨密度。③對于64例患者中伴有疼痛的43例患者通過專人詢問,了解治療前、后疼痛的改善情況。④所有患者治療前、后測定血總AKP(堿性磷酸酶)、血清BGP(骨鈣素)、PINP(I型原骨膠原氨基端前肽)、ICTP(I型膠原羧基端吡啶并啉交聯肽)。⑤所有患者治療前、后測定血鈣、血磷。
1.2 診斷標準
診斷標準參照1994年10月第三屆全國骨質疏松研討會制定的骨質疏松癥綜合診斷方法[2],結合2000 年中國老年學學會骨質疏松委員會制定的中國人骨質疏松癥建議診斷標準(第二稿)[3]。臨床表現為: 全身無力或疼痛,疼痛進行性加重,可伴有關節腫脹和晨僵;X 線檢查示:骨質密度減低,骨小梁變細、減少、呈縱行柵欄狀排列,或有壓縮性骨折,椎體呈魚尾狀、雙凹狀改變,椎間隙增寬; BMD 減低。同時檢查血清鈣、磷及堿性磷酸酶(ALP)含量, 以除外繼發性骨質疏松癥。
1.3 排除標準
符合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診斷,排除由糖尿病、甲亢、血液性疾病、營養性疾病、多發性骨髓瘤、腎性疾病等疾患所致的繼發性骨質疏松癥; 除外合并有嚴重的心腦血管、肝、腎、造血系統等原發疾病及精神病患者。
1.4 治療方法
1.4.1 儀器
PEMFs治療儀器為江蘇天馬高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提供的TM―OTS―02骨質疏松治療康復系統;骨密度測定:用美國NORLAN 生產的XR―36型雙能X線骨密度儀。
1.4.2 治療方法
每例患者每天接受1次PEMFs治療,20分鐘/次,30次為1個療程。強度5mT,頻率50Hz;同時每日補充元素鈣500mg和維生素D800U以上,從治療開始至治療后3個月。
1.5 療效判定標準
參照1998 年北京市中醫藥管理局制定的療效評定標準。顯效: 骨密度檢測較前有所提高, 主要臨床癥狀完全消失或明顯好轉;有效:骨密度檢查無明顯增加或改變,主要臨床癥狀明顯緩解;無效: 骨密度檢測與癥狀、體征與治療前相比均無改善。
1.6 統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或秩和檢驗,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 治療結果
經統計學處理, 治療前、后具有明顯差異性。隨訪中發現患者依從性較好,無明顯不良反應發生。具體見表1、2、3、4和表5。
與治療前相比:*P>0.05;P>0.05
3 討論
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的發生原因,主要由于骨質吸收大于形成,骨量減少,重建呈負平衡,骨的微觀結構破壞,脆性增加,極易因壓縮變形,而產生脊柱失穩,支撐作用減低,導致腰背疼痛及骨折的發生[4]。我國約有骨質疏松癥患者8000~9000萬。調查資料顯示,老年人骨質疏松癥患病率男性為60.72%,女性為90.47%,女性患病率尤為突出,隨著年齡增長,患病幾率上升,其終身患病危險度超過40%[5]。骨質疏松目前的治療,以藥物治療為主,西醫主要采用雌激素、抗骨吸收藥、促骨生成藥、鈣劑等治療藥物,雖有一定療效,但有較大的副反應,且遠期療效不滿意,有一定的局限性。自1977年bassett證實電刺激能促進骨組織生長,此后進行的不少脈沖電磁場對骨代謝影響的研究得出低頻脈沖電磁場(PEMFs)通過磁電效應改變人體生物電與改善生物磁場這一原理,抑制破骨細胞、促進成骨細胞,影響骨的代謝和骨重建來治療骨質疏松癥;同時,利用磁場鎮靜止痛、抗炎消腫的治療作用,迅速緩解患者腰背疼痛等臨床癥狀。現代研究表明,低頻脈沖電磁場可以直接和間接地影響生物體的生理功能,其主要效應有:(1)通過釋放內啡肽和復合胺調整疼痛的敏感性;(2)通過對鉀、鈉元素的調整,再平衡細胞膜的功能;(3)對基本的新陳代謝過程的影響;(4)增強免疫系統功能和組織修復功能;(5)增加膠原質合成;(6)活血和促進骨骼生長。低頻脈沖電磁場上述作用為治療骨質疏松癥的提供了一種非藥物治療的可能途徑[6]。本研究表明,低頻脈沖電磁場能促進原發性骨質疏松患者的骨轉換,使骨的形成作用大于骨吸收,從而增加骨量,改善骨密度;同時,本研究也表明,低頻脈沖電磁場對緩解骨質疏松性疼痛有較好的療效,但對于遠期療效,特別是能否降低骨質疏松性骨折的危險性尚待觀察。
目前雖然對于低頻脈沖電磁場作用于骨質疏松癥的機制還不是完全清楚,但通過科學研究和臨床試驗已經證實它是一種不可多得的治療骨質疏松方法,而且相對藥物療法來說。它具有見效快、維持時間長、無副作用等優點,并有顯著增加骨密度的能力。但是目前治療骨質疏松所用的參數,諸如治療強度、頻率、脈沖、療程等缺乏合理的標準,到目前還沒有證明哪種參數配置為最佳配置,如何使治療規范化,以求發揮最大的療效,是值得今后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隨著電力事業和電子技術的發展,超低頻磁場與人類的關系越來越密切,國外學者應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觀察指標、進行了大量的在體和離體實驗研究,分別在信號轉導、基因表達、細胞間通訊等多個細胞水平層面開展研究,但迄今尚無定論。因此就目前的認識來說低頻脈沖電磁場(PEMF)仍不失為一種安全有效的骨質疏松癥的選擇。
參考文獻
[1] 葉任高,傅祖植.骨質疏松癥. 內科學[M].第五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885.
[2] 劉忠厚. 骨質疏松癥的診斷和篩選[J].中國老年學雜志, 1995,15(1):53-55.
[3] 中國老年學學會骨質疏松診斷標準學科組. 中國人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診斷標準(第二稿) [J]. 中國骨質疏松雜志, 2000, 6(1):1-3.
[4] 胥少汀, 葛寶豐, 徐印坎. 實用骨科學[M]. 北京: 人民軍醫出版社, 2004 : 1085.
關鍵詞 中西醫結合治療 骨質疏松癥 分析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30.173
2003年以來根據骨質疏松的臨床特點,應用中西醫結合治療骨質疏松能有效的減輕或消除患者疼痛,預防了老年人骨折的發生,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質量,不良反應少。介紹如下。
資料與方法
年齡50~90歲,平均70歲,女性多于男性,療程長。誘因:吸煙、嗜酒、長期臥床、有慢性心肺等基礎疾病史,以及骨折。主要臨床癥狀骨痛,肌無力,發生骨折、駝背等。
診斷標準,以全國高等學校教材《內科學》和《中醫傷科學》制定的診斷標準為依據,確診均依賴于X線照片或骨密度的測量。
治療方法:杜仲20g,牛膝20g,鎖陽10g,蘇木10g,地龍10g,狗脊20g,澤蘭10g,當歸20g,黃芪20g,丹參20g,赤芍15g,鹿角10g,龜板15g,熟地20g,干姜10g,陳皮6g,臨證辨證加減,用法日1劑,每劑煎2遍分早晚2次服,配合阿法骨化醇0.25,2次/日,葡萄糖酸鈣0.5g,2次/日,頑固性疼痛時加用降鈣素制劑。
療效判斷標準:①治愈:骨痛消失,門診隨訪無復發;②好轉:在服藥情況下癥狀緩解,骨痛減輕。
結 果
總有效率93%。
例1:患者,女,70歲,2008年7月門診,腰背痛,乏力,駝背反復發作數年,X線片顯示腰椎骨骨小梁稀疏,椎體內骨小梁呈柵欄狀排列,椎體呈楔型,皮質骨變薄,診斷骨質疏松癥,用上述治療方法,治療1個月骨痛消失。鞏固治療3個月后門診隨癥無復發,極大提高她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西醫;中西醫;骨質疏松;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681【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7-8517(2014)02-0087-01
骨質疏松是現代社會一種常見的全身代謝性的疾病,主要臨床特點是患者的全身骨量少以及骨組織顯微結構被破壞,骨基質和骨礦成分比例明顯變小,患者骨脆性增加,容易發生骨折,此類疾病多見于絕經后的婦女以及老年群體[1]。我國的人口老齡化日益加劇,病患者有增加的趨勢,需加強該類疾病的防治。骨質疏松作為一種代謝性的骨病,它并不是單純的缺少鈣元素,不能只靠簡單的補鈣來治療,而需要通過綜合性的治療,調節骨代謝,促進骨細胞增殖,形成新骨等措施來治療。目前,西醫治療骨質疏松癥已經取得了較大的進步,但尚未達到滿意的效果,近年來中醫的發展為其治療提供了一個新的途徑。本文將探討利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治療骨質疏松癥的療效。
1資料與方法
1.1診斷標準根據我國骨質疏松癥的診斷標準[1]進行分類,基本正常:骨量丟失率在1%~12%之間,丟失在1 SD內;骨量減少:患者的骨量丟失率在13%~24%之間,丟失1~2 SD之間;骨質疏松:患者的骨量丟失率≥25%,丟失≥2 SD。
1.2一般資料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共收治了80例骨質疏松癥患者,隨機分配到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西醫療法治療,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齡在40~77歲,平均(54.1±10.6)歲;觀察組采用中西醫療法治療,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齡在38~75歲,平均(53.8±10.2)歲;兩組骨質疏松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3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西醫療法治療,口服樂力,1粒/次,1次/d;阿法 D3,1粒/次,1次/d。觀察組患者采用中西醫療法治療,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服用中藥,其配方是: 麻黃10g,熟地30g, 細辛10g,補骨脂20g,枸杞子15g,骨碎補15g,羊藿20g,制附子45g。如有血虛者,則補加丹參;如有氣虛者,則補加黃芪;如有陰虛者,補加黃柏;如有脾虛者,補加白術和干姜。水煎服,1劑/d。
1.4療效評定[2]根據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癥狀的變化,評定治療的療效。顯效:患者的腰痛、背痛癥狀顯著改善,積分下降大于2/3,檢測患者的骨密度(BMD),治療后的BMD值升高≥0.06g/cm2;有效:患者的腰痛、背痛癥狀有明顯的改善,積分下降1/3到2/3間,治療后的BMD值升高
1.5統計學分析數據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X2檢驗。當P>0.05時,表示數據無統計學差異;當P
2結果
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77.5%,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0.0%,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骨質疏松癥是老年人群體中常見的疾病,我國的人口特點使骨質疏松疾病逐漸成為一種嚴重的社會問題。研究發現,骨質疏松的發生機制主要由以下幾個因素影響[2-3]:①遺傳因素:近年來,利用分子生物學等技術發現與骨質疏松發生有相關性的基因有Ⅰ型膠原基因、雌激素受體基因以及維生素D受體基因等;②激素因素:患者常見缺乏降鈣素、雌激素、甲狀腺素、生長激素和活性維生素D等,其中雌激素是最大的影響因素,各激素分泌過少,最終造成骨量減少。③營養因素:患者因營養缺乏,造成血鈣水平下降,影響骨的形成。
近年來隨著中醫的推廣和應用,為骨質疏松的治療提供了一種新的途徑,并取得較好的效果。中醫認為骨質增生癥的發生主要與腎虛精虧以及邪滯經絡有關,因此可通過補腎祛邪進行治療。中醫治療骨質疏松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4]:①調節內分泌平衡:如羊藿等的中藥調節女性降鈣素、雌二醇等激素;②調節微量元素的平衡:如許多中藥具有開胃健脾的功效,它能促進鈣吸收;③調節細胞的活性:許多中藥能夠促進成骨細胞增殖,抑制破骨細胞增殖。
總的來說,通過常規西醫治療,配合中醫的補腎祛邪,能夠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骨質疏松的有效治療率。
參考文獻
[1]鄧振陽.中西醫結合治療骨質疏松癥的臨床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8):49.
[2]朱慧鋒,王珠美,王維佳.骨質疏松癥相關基因的研究進展[J]. 實用醫學雜志,2008,24(11):1863-1864.
[3]巫波榮.中西醫結合治療骨質疏松癥的臨床分析[J].亞太傳統醫藥,2010,6 (11):34.
關鍵詞:脊椎壓縮性骨折;中西醫結合;骨質疏松
隨著我國老齡化趨勢逐漸增加,骨質疏松的發病幾率也隨之上升[1],而骨質疏松最常見的并發癥是脊椎壓縮性骨折。筆者針對骨質疏松造成脊椎壓縮性骨折的治療方式進行分析,取得了顯著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2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因骨質疏松而導致脊椎壓縮性骨折的72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是自愿參加治療,并簽署同意書。隨機分為參照組和結合組。參照組患者為36例,男性患者為19例,女性患者為17例;年齡范圍52~87歲,平均年齡為(65±2.4)歲;有12例患者為骨質疏松Ⅰ級,有11例患者為骨質疏松Ⅱ級,有13例患者為骨質疏松Ⅲ級。結合組患者為36例,男性患者為16例,女性患者為20例;年齡50~89歲,平均年齡為(62.4±3.3)歲;有14例患者為骨質疏松Ⅰ級,有10例患者為骨質疏松Ⅱ級,有12例患者為骨質疏松Ⅲ級。兩組患者從上述基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參照組參照組患者單純采用手術進行治療[2],患者選取俯臥位,對其手術的部位進行細致的消毒,采用全身麻醉的方式。一般在胸腰段采用經椎弓根入路,中胸椎采用椎弓根入路,由骨折的部位決定探針的位置,利用鉆頭將針道擴大,擴大到可以使膨脹氣囊通過后停下,將氣囊插入,隨后調制骨水泥,將調制好的骨水泥吸入注射器中,排出氣泡,在嚴格的監視下將其注入椎體中,在操作的過程中需要密切觀察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與滲漏情況。
1.2.2結合組結合組患者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式進行治療,在患者進行手術治療后加用中藥熏蒸的方法進行治療。中藥方為:透骨草30g、伸筋草15g、牛藤15g、紅花15g、桃仁15g、澤蘭10g、乳香10g、細辛10g、沒藥10g、川椒10g等。將上述藥物熬成氣體,然后對患者的疼痛部位進行熏蒸,每劑藥物可熏蒸3~4次,1次/d,時間為30~40min/次,12d為1個療程。
1.3療效判定療效判定結果根據平林測法評價分為優、良、差。其中優:JOA(日本矯形外科協會評分)的改善情況在75%以上。良:JOA(日本矯形外科協會評分)的改善情況在25%以上。差:JOA(日本矯形外科協會評分)的改善情況小于25%。
1.4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分析處理,計數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結合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明顯高于參照組,其中結合組患者的優良率為94.44%,參照組患者的優良率為69.44%,兩組患者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即P
2.2基本功能評分兩組患者治療前基本評分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結合組患者的視覺模擬評分及日本矯形外科協會評分情況明顯優于參照組患者,兩者比較具有統計學差異,即P
3 討論
骨質疏松是指骨微結構[3]、低骨量破壞,最后導致患者骨質變脆或發生骨折。骨質疏松的患者由于丟失骨量,致使小梁骨變薄,厚度與吸收的程度出現不均勻,使小梁骨的表面不光滑,形成了吸收的陷窩,由于椎體需承擔一定的重量,骨質疏松易導致椎體病理性壓縮性骨折。目前治療方法繁多,但效果大不相同,本院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治療取得了顯著效果。
本次實驗的藥方中,細辛在治療中作為君藥有散寒止痛、祛風勝濕、溫通經絡等功效,具有極強的止痛功效。配方中的沒藥、乳香、紅花具有祛瘀活血的功效。木瓜、透骨草、伸筋草可以起到溫通經脈及舒筋活血的作用,作為輔助藥物。與高粱酒與醋進行配伍起到了溫通經脈、活血祛瘀與散結止痛等功效。
研究顯示,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的結合組患者治療效果高于單純實施手術治療的參照組患者,結合組患者的優良率為94.44%,參照組患者的優良率為69.44%,兩組患者比較具有統計學差異,即P
參考文獻:
[1]李千一.骨質疏松易造成脊椎壓縮性骨折的臨床分析[J].內蒙古中醫藥,2011,12(3):6-7.
1臨床資料
一般資料本組男28例,女147例,年齡 57-94 歲,其中 175例診斷為胸腰椎壓縮性骨折,16例診斷為股骨頸及粗隆間骨折。入院時都給予骨密度測定,結果診斷為不同程度的骨質疏松。本組病例除有47例合并高血壓外,其他無嚴重并發癥。84例采用手術治療,91例采用保守治療,38例均采用經皮球囊椎體成形術,均給予骨質疏松癥的治療與護理干預。
1.2治療方法除骨折治療外,采取針對骨質疏松的治療。一般會在一個骨代謝循環后,視病情的變化來進行調整,注意將抑制骨代謝和促進鈣吸收相結合,達到最佳治療效果。肌肉注射鮭魚降鈣素50IU,1次?Md,10-14日,口服鈣劑,選用鈣爾奇D600.
1.3護理措施
1.3.1生活護理
1.3.1.1對椎體骨折,須絕對臥床休息,臥硬板床,腰部加墊,協助患者平板樣翻身,協助滿足日常生活需要,將常用物品放在患者易于取放的地方。
1.3..1.2對肢體骨折,協助患者采取舒適,減輕疼痛,患肢制動,其它部位均應進行正常的活動,促進血液循環,利于骨折恢復。協助滿足患者部分生活需要。
1.3.2疼痛護理
1.3.2.1 教會患者學會緩解疼痛的放松技術,如緩慢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轉移注意力等方法。
1.3.2.2遵醫囑給予鎮痛劑,觀察用藥效果及不良反應或采用按摩、理療等方法減輕疼痛。
1.3.2.3遵醫囑給予鈣劑、降鈣素及 補充維生素D,或采用激素替代療法。
1.3.2.4癥狀綏解時須保持適量、適度的運動,防止骨量進一步丟失,加重骨質疏松,從而疼痛癥狀加重。
1.3.3飲食護理
1.3.3.1傷后1-2周為炎癥消退期,飲食宜活血祛瘀、清淡易消化之品,如田七田雞湯,田七瘦肉湯,食療方:三七10克,當歸10克,肉鴿1只,共燉熟爛,湯肉并進,每日1次,連續7-10天。忌辛辣刺激之品,
1.3.3.2傷后3-5周為骨痂形成期,飲食宜接筋續骨,高營養、高蛋白、高熱量飲食,用于增加全身營養,滿足骨痂生長的需求。如排骨湯、燉水魚湯、乳制品等,還應補給更多的維生素A、D、C鈣及蛋白質。鈣豐富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蝦皮、芝麻、海帶等。補鈣的同時,注意補充維生素D,可增加腸鈣吸收,減少尿鹽排出,多進食動物肝臟、蛋黃等,另外應每天接受光照30min.。蛋白質攝入不足,也容易發生骨質疏松、骨折不易愈合,含豐富蛋白質的食物主要是動物性食物,如肉類、奶類、蛋類、豆類。食療方:當歸10克,骨碎補15克,續斷10克,新鮮豬排及牛排250克,燉煮1小時以上,湯肉共進,連用兩周。
1.3.3.3傷后6-8周為骨痂成熟期。飲食宜滋補肝腎,強壯筋骨之品,如杜仲豬骨湯、水魚湯、冬蟲草燉雞、枸杞骨碎補燉牛排湯等,由于骨折后需臥床,宜出現便秘。因此飲食配以粗纖維食物及水果,同時鉀能防止鈣流失,特別是對尿鈣有吸收和排泄有重要作用。多進食香蕉、橙子、李子、葡萄干等水果和西紅柿、土豆、菠菜等蔬菜以及紫菜等海藻類食物。
1.3.4健康教育
1.3.4.1讓患者及家屬了解骨質疏松的病因、癥狀,治療方法及藥物不良反應。通過疾病教育來加深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識,提高防護知識。
1.3.4.2讓患者及家屬了解藥物的作用、用法、不良反應及適應癥。特別強調鮭魚降鈣素是一類生物制劑,在應用之前,詳細詢問過敏史,給予皮試,說明皮試的目的和操作方法。用藥同時觀察患者有無惡心、嘔吐、頭暈和面部潮紅等不良反應發生。注射型唑來膦酸是臨床治療骨質疏松、骨轉移的一線藥物,可以有效地對破骨細胞活性進行抑制,緩解骨質疏松帶來的疼痛。向患者講解唑來膦的治療效果、藥理作用及可能出現的各種不良反應。使患者心中有數,并積極配合治療。
1.3.4.3對患者進行安全教育,腰椎骨折教會患者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腰椎前屈,特別注意離床起身和彎腰提物等動作,外出最好使用助步器,戴腰圍不宜超過6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出院后3個月內避免側臥患肢,避免下蹲、坐低蹬,術后1個月內扶拐行走,需有人陪伴,防止跌倒,避免再次出現骨折。
1.3.5功能鍛煉
1.3.5.1股骨頸及粗隆間骨折手術后患者,術后麻醉過后進行足背屈伸、趾踝關節活動,第2天開始進行患肢股四頭肌收縮鍛煉,以促進血液循環。術后第2-3天開始用CPN機進行屈伸膝、髖關節鍛煉。用間歇性充氣氣壓泵進行機械物理治療,以防止深靜脈血栓形成。全髖置換術后一周練習半坐臥位,二周后坐床邊,練習髖關節的屈伸,術后3-4周漸離床活動,扶拐不負重行走,避免意外。
1.3.5.2胸腰椎壓縮性骨折保守治療患者:①指導絕對臥床休息,臥硬板床4-6周;②傷后臥床1-2周內試行五點支撐法鍛煉:以頭、兩肘及兩足支撐,抬起腹部即“五點式”支撐背伸肌鍛煉。③傷后2-3內可試行三點支撐法鍛煉:用頭及兩足支撐“三點式”支撐背伸肌鍛煉。④傷后3-4周可行飛燕式鍛煉:俯臥位背伸,方法將上肢放在腰背部,背伸肌用力使頭和下肢都能翹起離開床面,如燕子起飛,故日“飛燕式”鍛煉,每日反復做幾次,每次5-10分鐘。⑤傷后6-8周后可佩戴腰圍下床活動。
1.3.5.3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手術患者,術后指導患者平臥6h后協助患者軸線翻身,術后3d指導患者戴腰圍坐起,2周內應以輕柔的鍛煉為主,術后5d指導患者行腰背肌鍛煉。
1..3.3結果通過對 例骨質疏松骨折患者的綜合整體的護理,統計分析: 例患者通過住院治療及完善的護理均好轉出院,對他們進行隨防1-6個月,無一例發生骨質疏松性再骨折。
[中圖分類號]R68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5-0515(2010)-7-081-01
社會日益發展進步,人們越來越重視女性生活水平和對身體健康的需求,女性在進入中年后,內分泌逐漸紊亂失調,雌激素水平明顯下降,致使骨密度減少,骨強度降低。婦女絕經后骨質疏松發病率顯著高于男性。骨質疏松癥常引起腰背及全身骨骼疼痛、牙齒松脫、駝背、身材變矮。常有原因不明的骨折或因輕微外傷引起骨折。因此而嚴重影響中老年人的健康及生活質量。引起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的主要原因是雌激素缺乏、VitD3形成不足、繼發性甲狀旁腺激素不足。骨是處于不斷更新之中的活組織,這一過程稱為骨重建(動態平衡過程),骨重建過程受到很多因素的調節,其中激素調控、營養及生活習慣、遺傳、免疫機能、運動鍛煉等因素對于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的發生起著重要作用,這一點同中醫所講腎氣虧虛,陰陽失衡理論一致。
目前尚無一種治療方法能徹底有效地逆轉已丟失的骨量,及早預防顯得更為重要。中醫依據骨質疏松的容易疲勞、腰背疼痛和骨折的臨床主證,認為病機屬中醫的“腎虛腰痛”“骨痿” “骨痹”等范疇。本病的根本原因是正虛,病位在骨,與腎、肝、脾胃等臟腑有關。骨質疏松癥屬于祖國醫學中“骨痿”“骨痹”的范疇。中醫認為“腎主骨” “腎藏精,精生髓,髓生骨,故骨者,腎之所含也。“《素問?痿論篇》”腎氣弱則腰不舉,骨枯而髓減,發為骨痿。即骨的生長發育與腎精的盛衰關系密切,腎精充足則骨髓生化有源,骨骼得以滋養而強健有力,骨的生長發育以及修復功能均依賴于腎臟精氣的滋養和推動。若腎精虛弱[1],骨骼失養而致痿弱無力。因腎為先天之本,寓元陰元陽,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腎所藏之先天精依賴于脾胃運化的水谷精微的充養,若脾失健運,脾精不足,腎精虧虛而骨骼失養則骨骼脆弱無力,必然導致骨質疏松。血瘀為其促進因素。根據中醫學“腎主骨”的理論,補腎法在治療原發性骨質疏松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絕經期女性,由于腎氣衰弱,天癸枯竭,腎精虧少,精不生髓,髓不充骨,骨髓空虛,骨骼失養,除了喪失生殖功能外,臟腑功能亦相對減弱。中醫認為“腎”藏精,主生長、發育、主生殖,與西醫內分泌系統,如甲狀腺、腎上腺、性腺、腺垂體、腎臟的內分泌功能及下丘腦一垂體一靶腺軸不同環節有關。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是在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調節紊亂因素參與下的骨代謝疾病。骨代謝的調控過程以神經內分泌軸的功能形式存在,這可能是中醫腎主骨的病理生理基礎。臨床研究已證明,以補腎為主治療骨質疏松癥具有肯定的療效,通過對機體的整體調節,作用于多個環節、多個層面,改善神經內分泌功能,提高體內雌激素水平,從而抑制破骨,加強成骨,具有延緩和治療骨質疏松的作用。往往病人在骨指標尚無明顯改善前,臨床的腰腿疼痛、腰膝酸軟等骨質疏松癥狀已明顯改善或消失。在治療上應以補腎法為主,兼顧肝、脾等臟,并應根據其病機特點及患者體質特點適當變通。但中藥制劑多較粗造,有效成分尚未提取,不利于病人長期服用,需要進一步研究改進。
中醫臨床多以補腎的中藥為基礎而組方的,再根據各自的癥候特點,辨證分析,酌加藥物治療骨質疏松的,其理論依據為“腎主骨”,結合現代醫學研究,“腎主骨”主要表現在腎的羥化酶系統,垂體分泌的生長激素,甲狀旁腺激素以及降鈣素等對骨的調節功能,有研究顯示,腎虛癥發病率隨年齡的增長而增高,而腎虛患者的骨礦含量(BMC)較非腎虛者低,補腎的中藥可提高動物性腺對促性腺激素的反應,可緩解卵巢,子宮,等性腺組織的衰老趨勢,提高老年人性激素水平從而預防骨骼的退行性變化[3]。中醫的辨證治療(1)腎陰不足者治宜滋補腎陰,益精養骨,方用左歸丸,六味地黃丸加減;(2)肝腎陰虛,虛火上炎者,治宜滋陰降火,左歸丸與知柏地黃丸加減,若寒甚者加肉蓯蓉,羊藿,仙茅;若腎虛風寒濕邪痹阻者,左歸丸與獨活寄生湯加減:若脾胃氣虛者,治宜健脾益氣,填精益髓,方用參苓白術散加減;(3)氣血兩虛者,治宜氣血雙補,養髓壯骨,方用八珍湯加減;(4)脾胃氣血俱虛者,治宜補氣血,強腰膝,壯筋骨,方用八珍湯加龜板,鹿角膠或上方與獨活寄生湯加減,并且根據有無肝腎陰虛及氣血虛弱的輕重以養陰,益氣養血,扶正的同時,進行驅邪的治療,如溫化寒濕,養陰清熱,活血化瘀,化痰通絡等,例證:李煜明[4]用補腎活血劑治療骨質疏松癥:羊藿15g,當歸15g,丹參30g,紅花12g,川芎10g,水煎服,一日一劑,每服6日停藥一日,連用6個月,治療前骨密度0.502±0.047,治療后0.585 ±0.0090。
臨床研究發現,直接應用性激素治療效果更顯著,但補腎中藥在改善癥狀方面療效也顯著且副作用小,并兼有維持骨量的作用。對應用性激素替代治療有禁忌或顧慮及不能耐受性激素替代治療副作用的人,是一種有效的治療途徑。骨質疏松癥是一種多基因、多因素的復雜病證,將中醫整體調整治療和西醫對因治療相結合,將有助于提高療效。治療目的首先緩解病痛治標;再則抑制骨吸收過快;降低骨折率;最后促進新的生理性骨質形成;改善骨質量。
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常規模式:基礎治療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3。增加營養食補(多食奶豆制品、蝦皮紫菜、蛋白質類及富含鈣磷食品)。止痛:臨床接診的病人多有骨痛,以腰背酸痛為主,位置固定,夜間或清晨明顯,嚴重的疼痛常持續數周后,變為慢性疼痛。對嚴重的疼痛,沒有性激素替代治療禁忌的首選:降鈣素+雌激素+消炎止痛藥;有性激素替代治療禁忌的首選:降鈣素+雙膦酸鹽類+消炎止痛藥。不能使用這些藥物者,可用中藥補腎壯骨,養血活血止痛。方用二仙湯合四物湯,可加骨碎補、莪術、雞血藤等。慢性痛時重用補腎藥,如杜仲、續斷、桑寄生等,常用成藥有仙靈骨葆、天麻壯骨丸、右歸丸等。
抑制骨吸收中醫治療和西醫治療之間存在互補性,治療本病的中西藥物可以交替使用,也可以同時使用,還可先用西藥控制癥狀,繼以中藥維持,以實現安全有效、價廉方便的醫療目的。特別是出現有性激素替代治療禁忌或不愿接受激素治療者,補鈣出現明顯腹脹、便秘,維生素D3引起高鈣血癥、高鈣尿癥,甚至有腎功能損害與腎結石,雙膦酸鹽出現明顯胃腸道等副作用時更應考慮結合中醫治療。
本病是以“虛”為本,以“瘀”為標,“多虛多瘀”為主要病機。臨床治療以補腎為主,健脾為輔,佐以活血。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后天之本。脾之健運,化生精微,需借助腎陽溫煦,而腎中精氣亦有賴于水谷精微的培育和充養。中醫脾胃包括了西醫消化系統的主要功能,消化系統的衰老不利于鈣和維生素D,等的吸收,健脾補氣改善消化功能是中醫治療的特色之一。“久病多瘀”,腎虛血瘀是本病的重要病理機制,臨床研究證實補腎活血法是有效治療方法。這可能與骨質疏松癥的病理性改變為骨小梁變細,數目減少,常發生顯微骨折,導致骨內瘀血,以及衰老時血液流變學改變有關。當辨證為由虛致瘀,本病的病機實質亦為本虛標實。有目的地選擇一些能夠影響骨代謝的中草藥,可以使治療更具有針對性。如二仙湯有類似性激素作用。巴戟天能調節性腺軸,有利于維持和提高本病患者的雌激素水平,從而糾正過高的骨轉換率。黃芪、白術、甘草益氣健脾,能改善胃腸道的功能,有利于鈣的吸收。羊藿能夠抑制破骨細胞功能類似降鈣素效應,同時又促進成骨細胞功能,特別是使鈣化骨形成增加。羊藿苷和羊藿次苷II均可顯著增強RBMSCs的ALP活性,促進鈣鹽沉積和骨鈣素的分泌,通過口服途徑給藥,其代謝物可發揮抗骨質疏松作用[6]。骨碎補能提高血鈣、血磷水平,改善軟骨細胞功能,推遲骨細胞退行性變。牡蠣與胃酸作用后能生成可溶性鈣鹽,促進血鈣水平的提高。異補骨脂素能促進ROB分化成熟,為中藥補骨脂抗骨質疏松的有效成分[7]。
此外,除藥物治療方面中西醫結合提高療效外,在對患者日常生活及運動鍛煉方面,中醫和西醫見解也是基本一致的,中醫的養生保健可以同西醫的運動醫學相互借鑒。確定合理評價方法,總之,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是一種常見病、難治病,確定對中西醫結合方法防治骨質疏松癥療效的合理評價方法非常必要,在西醫對女性絕經后骨質疏松認識基礎上,加入傳統中醫醫學理論辨證論治特點,找準切入點將中醫宏觀理論與西醫醫學微觀認證協同統一起來,相須相用而在對此病防治方面有所創新突破,也進一步開展多中心、前瞻性及臨床遠期療效的研究觀察,才有希望篩選出防治骨質疏松癥更加安全有效、價廉、方便、療程短的中西醫結合方法。
參考文獻
[1] 任穎,劉靜蘭. 長春中醫學院學報,1996,02.
[2] 黃云澤.退行性骨質疏松的成因及危險因素[J].中國骨傷,1993,6(3):148.
[3] 方朝暉.骨質疏松癥的中醫治療評論[A].全國老年骨質疏松專題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2000.
[4] 李煜明.補腎活血劑治療絕經后骨質疏松癥60例[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5,21(1):56.
[5] 韓麥鮮,杜良杰.綜合療法治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的臨床觀察[J].中醫正骨,2004,16(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