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如何培養小孩的數學思維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小學 數學 創新
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知識,發揮創造性,教師應以訓練學生創新能力為目的。保留學生自己的空間,尊重學生的愛好、個性,以平等、寬容、友善的態度對待學生,形成一種寬松和諧的教育環境。只有在這種氣氛中,學生才能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想象能力。班集體集思廣益,有利于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在班集體中取長補短。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搞好合作教學,使教師、學生的角色處于隨時互換的動態變化中,設計集體討論、查缺互補、分組操作等內容,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一、創新教育在數學中的主導作用
“創新教育”是以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創新能力的培養。從這個意義上理解,即在教學中,通過對中小學生施以教育和影響,促使他們去認識數學領域的新發現、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其一般規律,培養他們具有一定的數學能力,為將來成為創新型人才奠定數學素質基礎。即在全面實施數學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著重研究和解決如何培養中小學生對數學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技能以及創新個性的問題。
二、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為創造能力提供土壤
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自身的素質決定著教育的成敗。創造能力的培養是教師的一個主體。沒有正確的育人觀,教師就不可能在教學中貫徹以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為本的思想,更談不上去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樹立正確的育人觀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前提。教師應時刻保持一個樂觀開朗的心態,積極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努力創造。教師應對學生的一些違反常規的思維持寬容的態度,以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營造寬松的學習環境。心理學告訴我們,處于壓力下的思維往往帶強迫性,很難具有創新性。創造能力的生成需要一個寬松的環境。由于角色的特殊性,學生對教師存有一種天然的敬畏感,如果教師不注意主動引導,學生就很難放松,進而影響教學效果。為此,教師要善于融洽師生關系,調適學生心理,努力營造寬松的學習環境。教師要善于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特別是根據小學生好玩愛動的特點,做好課外的交流;教師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把自身的消極情緒帶進課堂,要努力把樂觀向上的一面展示給學生;教師要理解素質教育的真正內涵,不唯成績論高低,對學生一視同仁,讓學生在一個寬松平等的學習環境中充分展示個性和發揮創造力。
三、積極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
斯托利亞指出:數學教育是數學活動的教育,也就是思維活動的教育。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引導學生主動地創造性地學習數學,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我們認為,應讓每個學生注定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為每個學生提供創造發展的機會,讓學生在合作、探索的情境中,獲取基礎知識和思維方法。小學數學教學跟生活息息相關。因此,為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渴求,是教學設計中應當充分考慮的。教師在課堂里創設一些情景再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更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教學“數學廣角一可能性”時,筆者讓學生進行設計轉盤、摸球游戲等實踐活動,通過實踐、討論、探究后得出概率的相關要素,讓學生在綜合實踐中,掌握概率這一內容的數學知識。這既可以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又能滿足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堂課也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從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創新提高。
四、創新作業設計,提供創新平臺
作業練習是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基本途徑。為此,練習設計首先要注意層次性,主要分為基本練習、綜合練習和拓展練習。基本練習側重的是鞏固所學知識;綜合練習側重于深人理解知識,加強知識的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結構;拓展練習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其次,練習設計要注意形式多樣,可以設計口頭作業,加強說解題思路,說算理、看圖編題等,讓學生真正”學會”知識;操作實踐作業,如量一量、畫一畫、稱一稱或者進行社會調查等,讓學生能夠將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綜合作業,將學科知識匯總、聯網,以鍛煉學生的綜合思維、分析能力等;開放性作業,設計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問的等開放性題等,較好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學生思考從各種設想出發,不拘泥于一種形式,不局限于一種途徑,盡可能地作出合乎條件的多種解答,培養學生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和獨特性,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另外,新課程標準指出:”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因此,作業設計時,我們應從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生活經驗出發,設計具有童趣性和親近性的數學作業,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意識。
換言之,數學課堂應該是開放的,教學方法應該是多變的。應該努力做到:“解放小孩的大腦”,讓孩子多想一想;“解放小孩的眼睛”,讓孩子多看一看;“解放小孩的雙手”,讓孩子多做一做;“解放小孩的嘴巴”,讓孩子多說一說。想、看、做、說都是在教師靈活的、綜合的策略引導下展開的。可以說,教學策略的活,將激發學生學習的新,激發學生學習的創新。所以,創新是當今教育的必由之路。只有讓課堂教學充滿快活的氣氛、鮮活的知識、靈活的教法,把每節課都作為學生探索創新的一次歷程,才能真正使課堂教學活起來——充滿快活,實現鮮活,展現靈活!
參考文獻:
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尊重學生、做學生歡迎的教師
作為教師,要有較高的思想覺悟、道德修養、知識水平和文化修養,更重要的是應具備跟學生交流、溝通的能力。常言道: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受學生愛戴、歡迎的教師在與學生交流、授課時往往能做到事半功倍,這就為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做好了思想上的前期準備。為此,教師要做到因材施教,平等對待學生、尊重學生、熱愛學生,進而了解學生。陶行知先生說過:“我們要跟小孩學習,一個人不懂小孩的心理、小孩的困難、小孩的愿望、如何能教小孩?如何能知道孩子的力量,而讓他們發揮出小小的創造力?”所以老師只要有愛心,學生便會認同你,覺得你可親、可敬、可信,愿意聽你的課,愿意按你的要求去做,這也就為將來提高堂效率做好了心理上的準備。
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蘇霍姆林斯基說:“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作為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啟發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學生對學習對象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其學習效率將會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時在興趣中學習,還能有效地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使其將學習當作一種愉快的享受,從而產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動機,表現出極大的學習熱情。可以利用多媒體等多種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隨著計算機及其網絡的應用普及化,各類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和自制教學課件已成為教師教學的得力助手。這種現代化教學技術手段,極大地豐富了教學內涵也擴展了教學外延。教師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需要,不斷地創設科學情境,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使學生的興趣由弱到強,從而極大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課堂效率
課程改革的關鍵是充分調動主體――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作為主導的教師,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把自己的教法和指導學生的學法有機統一起來,同步進行。現在的學生還是比較喜歡填鴨式的教學方法,自己根本不會閱讀也不喜歡閱讀。實際上課本是學生學習的最基本的依據,是培養學生樹立科學精神的重要材料。因此,作為教師,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使他們能抓住每一節的中心內容。在科學的課本中,有許多實驗,有許多寫結論的填空題,有思考題、討論題、讀圖、活動、課后閱讀,這些都能刺激學生的思維,如學生能認真思考,則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活躍思維,提高獨立思考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發現自己的潛能,獲得自學成功的快樂體驗,從而給提高課堂效率奠定基礎。
四、抓綱扣本、因材施教制定出符合客觀實際、操作性強的教學目標
為了避免在數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出現隨意性、盲目性和片面性,教師要根據大綱要求,深入鉆研教材,對教材要逐字逐句地推敲和理解,挖掘出它的深層含義,深刻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根據每章節教材內容、特點和學生實際,制定出包括知識領域、能力領域、情感領域的目標,使各方面的素質教育內容能夠有計劃、有步驟、分層次地進行,這樣才能使得一節課有章可循、有感而發,不流于隨意和點到為止,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一個重要環節。
五、突出例題的分析過程、歸納總結規律,落實教學的全員性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例題的教學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導學達標的關鍵,例題的講授效果直接關系全體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為此,對于每一節課的例題選講,教師必須有充分的準備,講授時必須突出例題的分析過程,使每一應學生在了解教師思維過程的同時,激發自己的思維動能,通過這樣經常的訓練,逐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和能力。
六、注重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埃德加?富樂在《學會生存》一文中指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學習的方法對學習成績有著很大的影晌,正確的學習方法是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對于提高學習成績和培養具有自學能力與創新精神的新型人才都有重大意義,因為在教學過程中,教與學是矛盾雙方對立的統一,“教”是外因,“學”是內因,外因通過內因才起作用,教學效果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達爾文曾說:“最有價值的知識是方法的知識”,學生一旦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就能主動汲取自己所需的知識,培養獨立自覺的能力,對提高誤堂效率所起的作用那更是不言而喻的。
七、做好課堂小結,提綱挈領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育教學;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2)10-156-01
數學教學看似繁瑣,實則樂趣無窮,感受神奇的數字游戲,感受變化莫測的數形轉變,感受不成功便成仁的嚴謹性。而小學教學考察的不僅僅是簡單數字的算法,更多的是智力的開發和和心態的培養,提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衷。
一、小學數學存在的問題
小學數學教學過于單一化
現代小學教育基本處于加減乘除等一些簡單運算,每天做著重復事,缺乏創新性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僅僅局限為任務型教學,以純粹的任務教學作為教育教學的基礎。小學數學既是一種科學學科也是一種能力的培養過程。曾有人云:數學的世界沒有可能,還好,一般這類字眼,小數點的差異也會導致結果的全盤否定,可以看出數學的嚴謹和規范化。
過于單一化的教學模式會使小朋友對一項新知識新學科產生厭倦厭學思想,從而導致教育效率的降低,大腦開發的失敗。根據《新課程標準》指出小學階段數學教學的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數字教學熱情,培養其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使其具有一定對數字的敏感性能力,會簡單的加減乘除運算,為以后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而在現教育制度責任制的制度下,在社會競爭壓力下,眾多小學教育一味的重視學生數字學習的能力,不考慮學生自主創新能力和自我興趣特點的開發,導致中國教育制度存在“肯德基”式模式,單一化,不注重個性培養。
小學數學教育系統缺乏對學生正確心態培養
遇事心態的波動度,思考問題的角度,解決問題的方式思維皆體現其對心態把握控制的能力。心態是一個人立足社會之內在根本,好壞的心態會決定其喜怒哀樂的變化波動,反應內心真實想法。現代教學中普遍存在的現狀,既教師盡力把所要教學的任務知識點傳授給同學,并針對相應問題做出解答,盡管也會采取不同教學方式,但收獲的教學效果不盡人意,因為其忽略學生學習心態教育,把被動性的知識點想的太過主動化。心態是對學習接收的態度,對生活的態度。
學習是一個主動的過程,相傳,地球上最聰明的猶太人教育小孩的方式是讓其舔一滴滴落在圣經上的蜂蜜,面露虔誠之色。這是一種文化的形成,一種心態的培養。
社會教育制度對小學教育的侵害
“你家小孩今年期末考多少分”這是中國人最常問到的一句話,“你家小孩在學校過得舒服嗎”這是美國家長常問的。中國人喜歡以點代面,總認為一個階段好,以后才會好,缺乏一種能輸能贏的大家風范,導致攀比現象的層出不窮。現今教育制度規定小學要取得多少成績要求,規定的量化管理系統使教育壓力逐級下壓。
美國先進教育系統小學老師到大學老師學歷是逐漸遞減的,可能小學教師是研究生,博士生,美國重視學生自主創新完善能力,自我思考判決能力的培養,不會以量化的要求去衡量,重視思維的發揮和想象能力。而中國卻與之相反,限定思維方式,令思維較早固定得不到擴散空間。
二、小學教學的對策分析
1、教師要傳授正確教育方式
現階段在中國教育機制和社會經濟特定發展下,中國的教育停留在任務教學的階段。著名學者赫爾巴特說過“教學的最高的、最后的目的和教育的最高目的一樣,就是培養德性”。 教育是長久之道,并非短時間追求成績的高低,打破過去以成績來衡量個人發展的迂腐思想。小學數學教學對學生價值觀,人生觀,心智等多方面具有重大作用。因此,教師扮演著學生發展道路的導師。
如何去除迂腐,傳授正確教育方式?首先,因材施教,從過去的以老師教學為中心改變為以學生自主學習為導向的教育模式。越來越多學者認為迂腐的任務教學會使學生大腦機械化,而采取以學生為中心,思維任意擴散的教學模式是提升教學質量,提升學生自我價值觀的保證,是學生成長道路上極為重要的教育形式。
其次老師根據學生興趣愛好將數字化教育夾雜在游戲中開展任務教學,或在學生接受能力強的方面摻雜教學任務,將傳統任務教學個性化,分散化,便于學生吸收與掌握。再次老師可以將數字知識現實化,故事化,通過講故事這種小朋友喜愛的情景模式將數學教育貫徹其中,起到寓教于樂之目的。眾所周知,當我們神經處于放松階段時吸收知識最快,好比海綿只有在完全松弛中才會吸收最多養分。即達到任務教學目的,又激發學生學習熱潮,形成主動吸收模式。
2、培養學生正確學習之心態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心態養成非一天兩天。心態是一切事情之根源,伴隨人的一生。學生心態養成一方面通過自我認知來培養,另一方面通過外界引導來培養。但在小學階段教育中,學生處于“原生態環境”中,這段時間學生心里波動很大,自己的言行舉止會受到外界干擾,很少有學生能做到自我認知。因此,外界引導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創造性思維;創新意識;培養
創造性思維是一種主動地、獨創地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見解,具有創見的思維。創造性思維是思維活動的高級形式,是創造力的核心。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呢?
一、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誘發創新意識
數學課堂教學必須為學生創設一種和諧、自由、充滿生命活力的民主氛圍,使學生作為一個極富獨創性的主體來積極參與到數學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師與生、生與生之間形成多元交流的統一體,互相作用、互相影響。
二、激發興趣,培養創造的欲望
1.利用“學生渴求他們未知的、力所能及的問題”的心理,培養學生的創新興趣,讓學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引發學生強烈的興趣和求知欲,使他們因興趣而學、而思維,并提出新質疑,自覺地去解決、去創新。
2.合理滿足學生好勝的心理,培養創新的興趣。如:針對不同的群體開展比賽、晚會、故事演說等等,感受自己勝利的心理,體會數學給他們帶來的成功機會和快樂,培養創新的興趣。
3.利用數學中的美、教學中的美(語言美、意境美、方法美、和諧美等)培養學生的興趣。在教學中宜充分利用線條美、色彩美等給學生最大的感知,使他們充分體會數學給生活帶來的美。維持長久的創新興趣。
三、注重探究,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
1.探究數學應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學習數學的目的在于應用,在教學中應該用數學的觀點去觀察和分析問題并加以探究和解決,只有讓學生體會到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現實,即“生活即數學”,才能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探究開放型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開放探索性問題的特征是題目的條件不充分或沒有確定的思路、結論,所以其解題策略往往也是多樣的。它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合作與探究的機會,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創新思維。
3.探究新穎解法,培養學生的創新靈感。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跳出常規解法的圈子,通過轉換題目的結構、變更問題視角,來探究新穎的解法是培養學生破舊創新,產生靈感的有效途徑。
4.探究解題途徑,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教學中,哪怕學生對問題已作出一種解答,也不應讓其淺嘗輒止,而是要引導他們廣開思路,用盡可能多的方法去處理同一個問題,即一題多解。這樣,既能促進知識之間的滲透和遷移,又能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孕育出奇思妙想,催生出創新的碩果。
四、鼓勵質疑,激發創造性思維
教育家陶行知曾說:“小孩子得到言論自由,特別是問的自由,才能充分發揮他的創造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努力創設情境,激起學生思考,鼓勵學生大膽質疑,使他們敢于向課本挑戰,敢于向教師挑戰,敢于向權威挑戰。質疑時機不限,可以是課前預習后的質疑,課中沖突性的質疑,或課后延伸性的質疑。
【關鍵詞】初中數學 實踐活動 培養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1-0178-01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是以解決問題為抓手,在實踐活動過程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綜合運用數學思想方法,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數學精神。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為學生創造條件,讓學生通過參加教學實踐活動,發現、理解和掌握知識,使思維能力和智力水平得到提高。
一、動手操作感知數學
這種數學把學生的手的作用和腦的思維結合起來,改變了耳聽口說的簡單的學習模式,讓學生各種感官都參與學習,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識,積極實踐“做中學”。例如:在教學“圓錐的側面展開圖”這一小節時,課前讓學生先找一個空心圓錐體的實物,預備一把剪刀,課堂上讓學生沿著底面圓周和一條母線剪開觀察得出結論,圓錐的側面展開圖是一個扇形,這個扇形的半徑等于圓錐的母線長,弧長等于底面圓的周長。通過親手操作學生容易理解和掌握這部分知識,而且無論如何做變式練習學生也不會混淆概念,減少“想當然”而出現的錯誤。
有人斷言:如果我們將繞地球赤道一周的繩子,再接上10米就能允許一個1.5米的小孩繞地球行走而不碰到繩子,你認為這句話是真的嗎?學生一時想不出具體情境,為了驗證真偽讓學生自制地球模型,假設半徑為R,找繩子繞赤道一周算出周長為2πR,接上10米后,再撐開得到另一個圓,因此周長為2πR+10,可以計算半徑為:(2πR+10)/2π=R+1.59,而1.59>1.5,所以允許1.5米的小孩行走而不碰到繩子是真的,通過操作學生才真正的明白此題的意義。
二、開展競賽游戲體驗數學
學生比較喜歡有一定主題和角色的社會化游戲,數學有較深的趣味,如果把它和游戲競賽巧妙的結合起來,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講頻數和頻率一節中,組織學生做一個游戲:一個袋子中有大小相同的5個球,其中3個紅球,2個黃球,從中任意摸一球,摸到紅球記作A,摸到黃球記作B,4人一組,輪流從袋子中摸球,記下它的顏色后放回袋中,重復20次實驗,記錄A和B發生的次數,然后匯總全班各小組的實驗結果,統計摸到紅球和黃球的次數,計算A和B發生的次數所占百分比的大小有什么規律,從而抽象出頻數和頻率的概念。
適當的開展競賽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手段,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中經常組織各種比賽,如:“看誰解法多”、“比誰的方法更巧妙”等等,使學生大顯身手。例如:在《四邊形》一章中四邊形的性質及判定定理很多,所以關于四邊形題目的解法不止一種,我就經常組織男女生比賽、分組討論,讓他們不止比速度,而且要比質量。積極參與,找出更多更好的多種解題思路,激發他們參與的興趣,培養他們對數學的濃厚的學習興趣。
三、親手測量驗證數學
這類實踐活動,主要針對數學教學中的“做一做”或“一起探究”等。例如:在講“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時,我設計了一個問題“如何測量一列飛速行駛的火車的速度?”對這樣一個問題學生非常感興趣,提出很多種方法,但這些方法要么不能實現,要么雖然能實現但得不到正確的結果。于是我帶領學生到距學校幾公里的京九鐵路上的一座鐵路橋附近,先讓學生測量橋的長度,然后一部分同學等待觀測一列火車從開始上橋到完全通過這座橋的時間,一部分同學數車廂的節數,另一部分同學上網查一節火車車廂大約有多長,從而計算出火車的車身的長度,然后根據“(時間乘以速度)=橋的長度+車身的長度”公式計算出火車行駛的速度。再如:學習相似三角形的性質后,為讓學生對同一時刻物高與影長成比例有一個切身的體驗,我提出如何測量我們學校的旗桿的高度,學生踴躍參加,每二人一組在中午時刻分別測量對方的身高和影長,再共同測量旗桿的影長,然后利用“身高/影長=旗桿高/旗桿的影長”,分別計算出旗桿的高度,兩個同學計算的結果大致是相同的。
四、統計調查中應用數學
數學源于實踐,教師應創設條件讓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了解數學在生活中的運用,體驗數學的價值。教學統計內容時,為了讓學生對恩格爾系數有一個全面的了解,我把學生分成5組,分別進入事先約好的幾個不同的家庭,進行調查一年中收入和支出的方式、各項支出的情況,食品支出是重點,然后匯總各項數據,根據公式:(食品支出/總支出)乘以100%等于恩格爾系數,計算出每個家庭的恩格爾系數,通過這一活動,學生在“提倡節約反對浪費”消費觀念上有了很大的改變。
水資源缺乏是全球性的,號召學生到圖書室或上網調查,全球缺水的國家有多少,我國缺水情況又如何?學生反饋信息,全球100多個國家缺水。而1999年顯示我國660座城市水資源情況分為三類,第一類:暫不缺水城市,第二類:一般缺水城市,第三類:嚴重缺水城市。我由具體情況提出問題:如果一般缺水城市是嚴重缺水城市的2倍,暫不缺水城市是嚴重缺水城市的4倍少40座,有多少城市嚴重缺水和一般缺水?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學生很容易求出。嚴重缺水城市是100座,一般缺水城市是200座。通過這一調查活動學生“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意識增強了。
總之,設計富有情趣、意義的實踐活動,能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和理解數學,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徐利治,漫談數學的學習和研究方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王尚志,初中數學知識應用問題[M],湖南教育出版社,2010.
關鍵詞: 數學 創新思維 培養方法 實踐活動
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教學,使學生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創新教育已成為教學的一個重點。下面我就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談談看法。
一、數學創新思維的含義
思維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思考,創新思維就是與眾不同的思考。數學教學中所研究的創新思維,一般是指對思維主體來說是新穎獨到的一種思維活動。它包括發現新事物,提示新規律,創造新方法,解決新問題等思維過程。盡管這種思維結果通常并不是首次發現或前所未有的,但一定是思維主體自身的首次發現或超越常規的思考。創新思維就是不受現成的常規思路的約束,尋求對問題的全新的獨特性的解答和方法的思維過程,其實質是求新、求異、求變。創新思維就是創造力的核心。它具有獨特性、求異性、批判性等思維特征,思考問題的突破常規和新穎獨特是創新思維的具體表現。只要我們有意識地加以培養,學生就可以具備這種思維能力。
二、數學創新思維的培養方法
數學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其關鍵在于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生機制,在培養過程中首要的便是觀念的創新,要用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的數學創造性思維。
1.一題多解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有效手段。
任何一個創造性活動的全過程,要經過集中、發散、再集中、再發散多次循環才能完成,在數學教學中不能忽視任何一種思維能力的培養。
一題多變,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轉向機智及思維的應變性,提高發散思維的變通性。把習題通過變換條件,變換結論,變換命題等,使之變為更有價值、更有新意的問題,從而應用更多的知識解決問題,取得“一題多練”“一題多得”的效果。從而使學生的思維能力隨著問題的不斷變換、不斷解決而得到不斷提高,有效地增強思維的敏捷性和應變性,使創造性思維得到培養和發展。
如教學“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時,設置題目:某初一學生在做作業時不慎將墨水瓶打翻,使一道作業只看到如下字樣:“A、B兩地相距150米,一輛汽車以50千米/時的速度從A地出發,另一輛汽車以40千米/時的速度從B地出發?搖?搖?搖 ?搖”(橫線部分表示被墨水覆蓋的若干文字)請將這道題補充完整,并解答。解:如補充:兩車同時出發相向而行,問經過幾小時兩車相距30千米?等等。本題沒有給出結論,因而蘊涵了多種可能,同學們可根據條件推出不同的結論,課堂氣氛非常活躍。
2.加強操作,挖掘學生創新潛能。
在教學中讓學生動手操作,能促進大腦左右半球和諧發展與協同活動,使學生容易從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容易產生智慧的火花,發揮創新潛能。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一些實物、模型、教具、教學軟件等豐富的學習材料,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對具體事物進行操作,使他們獲得學習新知識所需要的具體經驗。
如在講“有理數的乘方”時,我從“折紙問題”入手開展教學,提出問題:“有一張厚度為0.1mm的紙,將它們對折一次,厚度為0.1×2mm,對折10次,厚度是多少毫米?對折20次厚度是多少?”在動手折疊紙張進行計算厚度的過程中,大部分學生計算對折10次時的厚度顯得很困難,他們表現出渴求尋找一種簡便的或新的運算途徑的欲望。此時,教師適時引出“乘方”的概念,用乘方表示算式比用20個連乘簡潔明了得多,其值為104.8576米,比30層樓(每層3米)還要高。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邊操作邊思考,其創新思維得到了充分發揮,極大地促進了智力的開發。
3.善于應用現代教育技術,讓學生樂于創新。
信息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普及,提高并豐富了當今人類獲取、傳遞、再生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和手段,改變了人們生活、學習、工作方式。尤其在教學活動中的地位作用日趨重要。信息技術作為重要的教學手段進入中學課堂,顯示了它的優勢。
如教學“圓的認識”時,先讓學生舉出生活中的圓形物體,讓學生感知“圓”,再通過多媒體演示幾只猴子騎著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梯形、圓形等輪子的自行車賽跑的情景。開始讓學生猜測,誰跑最快,然后多媒體演示賽跑過程。結束時,問學生為何騎圓形輪子的自行車的猴子得了第一,讓學生弄清自行車的輪子為什么做成圓形的道理,讓他們感到學習數學很有用,自發產生探索的興趣,萌發出一種“自我需要”的強烈求知欲,樂于創新。
4.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想創新。
數學是一門研究現實世界中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學科。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滿數學。學生的數學知識與才能,不但來自于課堂,還來自于現實生活。
如我在上初中第一節數學課時就讓學生解決這樣一個生活問題。你和爸爸媽媽準備在國慶節外出旅游,快樂時光旅行社的收費標準為:大人全價,小孩半價;而華夏旅行社不管大人小孩,一律八折。這兩家旅行社的基本價一樣,你認為應該去哪家呢?如果你能計算正確出結果,就可以為家里節省開支,成為父母的小幫手。
又如在教學“求長(正)方體的體積”后,我設計了這樣一道題:把一個蘋果擺在講臺上,要學生求出蘋果的體積是多少?學生起初都愣住了,而后議論紛紛,有的說如果將蘋果捏成橡皮泥那樣捏成長(正)方體那樣就好了……在老師的啟示下,學生終于悟出了可以將蘋果這個不規則的體積轉化為規則的體積,用一個長方體或正方體的容器盛一些水,將蘋果放入,只要量出水面升起的高度,就可以算出蘋果的體積。以此類推,不僅蘋果這個不規則的物體的體積可以計算,其他一切類似物體的體積也都可以計算。
總之,培養有創新意識和創造才能的人才是時代的需要,我們在教學中必須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激勵學生創造性的心理機制,促進學生多講、多動手、多猜想、多發現、多創造,在積極思維的過程中,體驗發現真理、解決問題的甘苦,體驗創造的樂趣,獲得解決問題的愉悅感受,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學會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一、一例多說,養成解題的思維習慣
語言和思維密切相關,語言是思維的外殼,也是思維的工具。語言可以促進思維的發展,反過來,良好的邏輯思維,又會引導出準確、流暢而又周密的語言。在教學實踐中,不少老師只強調“怎樣解題”,而忽視了“如何說題(說題意、說思路、說解法、說檢驗等)”。看似這是重視解題,實則這是忽略解題能力的培養。由于缺少對解題的思維習慣、思維品質的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只囿于題海戰術、死記硬背的機械記憶中,這與當前的素質教育格格不入。
另外,從學生解題的實際表現看,學生解題的錯誤,一般是由于缺乏細致、周密的邏輯思考和分析。特別是當作業量稍多時,這種表現更為突出。從教師教學實際看,教師為了強化對學生解題思路的訓練,往往要求學生在作業本上寫出分析思路圖,或畫出線段圖。但這項工作,對于小學生來說,一方面難度比較大,另一方面因費時多,學生持久性不夠,往往收效并不大。筆者認為加強課堂教學中的“說題訓練”,即采用“順逆說”、“轉換說”和“辯論說”等幾種訓練形式,養成學生解題的思維習慣,從而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要貫穿在小學數學教學的全過程
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學過程不是單純的傳授和學習知識的過程,而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包括思維能力的發展)的過程。從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來說,數學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與思維能力的發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學生在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的過程中,不斷地運用著各種思維方法和形式,如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判斷、推理;另一方面,在學習數學知識時,為運用思維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體的內容和材料。這樣說,絕不能認為教學數學知識、技能的同時,會自然而然地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數學知識和技能的教學只是為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提供有利的條件,還需要在教學時有意識地充分利用這些條件,并且根據學生年齡特點有計劃地加以培養,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如果不注意這一點,教材沒有有意識地加以編排,教法違背激發學生思考的原則,不僅不能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反而還有可能養成學生死記硬背的不良習慣。
三、進行說理訓練,推動學生思維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是思維的外殼,加強數學課堂的語言訓練,特別是口頭說理訓練,是發展學生思維的好辦法。在學習“小數和復名數”這一章節時,由于小數與復名數相互改寫,需要綜合運用的知識較多,這些又恰恰是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怎樣突破難點,使學生掌握好這一部分知識呢?我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加強說理訓練。在學生學完例題后,啟發總結出小數與復名數相互改寫的方法,再讓學生根據方法講出做題的過程。通過這樣反復的說理訓練,收到了較好的效果,既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又推動了思維能力的發展。
四、聯系生活中尋求積極的數學思考
數學教學中,如果把數學知識放在一個生動、活潑的情景中去學習,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都知道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數學問題情境不僅包含與數學知識有關的信息,它是溝通現實生活與數學學習、具體問題與抽象概念之間聯系的橋梁。同時,我們也認識到:數學知識是抽象的,學習數學是枯燥的,為此結合教材特點、學生特點以及學生的生活環境,讓學生在問題情景中積極地進行數學思考。
五、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激發思維
俗話說:“興趣是學習的老師”。這句話說得很有道理!根據小孩的天性,只要他對數學產生興趣,他就會很積極地去研究它、探討它,并且會越來越喜歡它。記得我教二年級的時候,在教學乘法口訣時,我先出了一道這樣的題目:4+4+4+4+4=(),3+3+3=(),2+2+2+2()。師生一起計算,看誰算得又快又準。我用乘法口訣很快就做出了答案,而學生用連加的方法只計算了一道題。此時此刻,學生感到驚奇產生了疑問:“為什么老師算得這么快?”這時,我看目的達到了,馬上抓住時機,告訴學生:為什么老師能算得這么快呢?原來是因為老師利用乘法口訣來計算的,同學們想知道乘法口訣是什么嗎?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內容。這里我利用了小學生的好奇的心理,激發他們渴求知識、探索奧秘的深厚興趣。這節課學生學得主動、生動,達到了這節課的學習目的。
六、提供材料,注重學生逆向思維的培養
1. 數學建模與數學建模意識
著名數學家懷特海曾說:“數學就是對于模式的研究”。所謂數學模型,是指對于現實世界的某一特定研究對象,為了某個特定的目的,在做了一些必要的簡化假設,運用適當的數學工具,并通過數學語言表述出來的一個數學結構,數學中的各種基本概念,都以各自相應的現實原型作為背景而抽象出來的數學概念。各種數學公式、方程式、定理、理論體系等等,都是一些具體的數學模型。舉個簡單的例子,二次函數就是一個數學模型,很多數學問題甚至實際問題都可以轉化為二次函數來解決。而通過對問題數學化,模型構建,求解檢驗使問題獲得解決的方法稱之為數學模型方法。我們的數學教學說到底就是教給學生前人給我們構建的一個個數學模型和怎樣構建模型的思想方法,以使學生能運用數學模型解決數學問題和實際問題。
培養學生運用數學建模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關鍵是把實際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必須首先通過觀察分析、提煉出實際問題的數學模型,然后再把數學模型納入某知識系統去處理。這不但要求學生有一定的抽象能力,而且要有相當的觀察、分析、綜合、類比能力。學生的這種能力的獲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把數學建模意識貫穿在教學的始終,也就是要不斷的引導學生用數學思維的觀點去觀察、分析和表示各種事物關系、空間關系和數學信息,從紛繁復雜的具體問題中抽象出我們熟悉的數學模型,進而達到用數學模型來解決實際問題,使數學建模意識成為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和習慣。
2. 構建數學建模意識的基本途徑
(1)為了培養學生的建模意識,數學教師應首先需要提高自己的建模意識。這不僅意味著我們在教學內容和要求上的變化,更意味著教育思想和教學觀念的更新。高中數學教師除需要了解數學科學的發展歷史和發展動態之外,還需要不斷地學習一些新的數學建模理論,并且努力鉆研如何把中學數學知識應用于現實生活。
(2)數學建模教學還應與現行教材結合起來研究。教師應研究在各個教學章節中可引入哪些模型問題,如講立體幾何時可引入正方體模型或長方體模型把相關問題放入到這些模型中來解決。要經常滲透建模意識,這樣通過教師的潛移默化,學生可以從各類大量的建模問題中逐步領悟到數學建模的廣泛應用,從而激發學生去研究數學建模的興趣,提高他們運用數學知識進行建模的能力。
(3)注意與其它相關學科的關系。由于數學是學生學習其它自然科學以至社會科學的工具而且其它學科與數學的聯系是相當密切的。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注意與其它學科的呼應,這不但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其它學科的理解,也是培養學生建模意識的一個不可忽視的途徑。
(4)在教學中還要結合專題討論與建模法研究。我們可以選擇適當的建模專題,如“代數法建模”、“圖解法建模”、“直(曲)線擬合法建模”,通過討論、分析和研究,熟悉并理解數學建模的一些重要思想,掌握建模的基本方法。甚至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對日常生活的觀察,自己選擇實際問題進行建模練習,從而讓學生嘗到數學建模成功的“甜”和難于解決的“苦”借亦拓寬視野、增長知識、積累經驗。這亦符合玻利亞的“主動學習原則”,也正所謂“學問之道,問而得,不如求而得之深固也”。
3. 把構建數學建模意識與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過程統一起來
(1)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培養學生的直覺思維。
眾所周知,數學史上不少的數學發現來源于直覺思維,如笛卡爾坐標系、費爾馬大定理、歌德巴赫猜想、歐拉定理等。應該說,它們不是任何邏輯思維的產物,而是數學家通過觀察、比較、領悟、突發靈感發現的。通過數學建模教學,使學生有獨到的見解和與眾不同的思考方法,如善于發現問題,溝通各類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等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核心。
(2)構建建模意識,培養學生的轉換能力。
恩格斯曾說過:“由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不是無聊的游戲而是數學的杠桿,如果沒有它,就不能走很遠。”由于數學建模就是把實際問題轉換成數學問題,因此,如果我們在數學教學中注重轉化,用好這根有力的杠桿,對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靈活性、創造性及開發智力、培養能力、提高解題速度是十分有益的。
(3)以“構造”為載體,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個好的數學家與一個蹩腳的數學家之間的差別,就在于前者有許多具體的例子,而后者則只有抽象的理論。”我們前面講到,“建模”就是構造模型,但模型的構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又需要有足夠強的構造能力,而學生構造能力的提高則是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創造能力的基礎:創造性地使用已知條件,創造性地應用數學知識。
如:在一條筆直的大街上,有n座房子,每座房子里有一個或更多的小孩,問:他們應在什么地方會面,走的路程之和才能盡可能地少?
分析:如何表示房子的位置?構造數軸,用數軸表示筆直的大街,幾座房子分別位于x1、x2 、… 、xn ,不妨設x1 < x2
從上面例子可以看出,只要我們在教學中教師仔細地觀察,精心的設計,可以把一些較為抽象的問題,通過現象除去非本質的因素,從中構造出最基本的數學模型,使問題回到已知的數學知識領域,并且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課堂氣氛要要快活。
心理學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人聯想活躍、思維敏捷、激情勃發,濃郁的激情能充分有效的調動智力因素,釋放巨大的學習潛能,極大的激發創新敏感性。可以說,激情是進行創造活動的心理動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創設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努力做到"教得輕松,學得愉快",讓課堂充滿:情感的碰撞、情緒的體驗、生命的交流。
首先,教師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多給他們一些微笑;尊重學生的意見,保護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平等的對待學生,以人文的關懷珍愛每一個學生,讓學生在愛的心境中快活。其次,教師要"討好"學生。所謂"討好"學生,就是與學生做朋友,以一個大朋友的身份融入到學生之中,和學生一起觀察,一起操作,一起討論,打成一片,融為一體。教師不僅要作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而且要成為教學活動的參與者、合作者,與學生平等交往,傾心交流,讓學生在自信中享受快活。
最后,教師要支撐學生。教師要作為學生心靈與學習的支撐者,使喪失興趣的學生興趣盎然,有興趣的學生更加充滿激情;使學習障礙者柳暗花明,學習成功者敢問新路。當學生出現錯誤的認識和偏差時,教師不能全盤否定,要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發現錯誤所在;當學生緊張、壓抑時,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鼓勵,使學生情緒飽滿,敢想敢說,樂于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當學生思維受阻時,教師要給予適時"點撥",幫助他們克服思維障礙;當學生經過思考得到正確的結論時,教師要給予熱情的贊賞,讓他們體驗成功的歡樂和駕馭知識的樂趣。讓每一位學生在教師智慧的支撐中,自我成功,自我快樂。
二、教學內容要鮮活。
創新不是憑空的臆造,而是靠知識的翅膀才能騰飛。"學習數學唯一正確的方法是讓學生進行再創造,也就是由學生本人把學的數學知識,自己去發現或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就是幫助和引導學生進行這種再創造工作,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小學數學課本知識早已是人類的現成財富,但對于小學生來說,通過自己的探索而獲得,仍不失為"新發現",也是一種創新。可見,創新教育要求教師不能機械的照本宣科,而要動態的傳授知識,使教學內容生動、鮮活。
但是,大多數教師在教學時,其精力主要放在如何擺布課本,如何把課本知識講清,很難做到教學內容的鮮活,更談不上根據培養創新精神的需要科學的選擇和設計教學內容。因而,我們應該重建"教材觀念",革除"惟書唯上"的陋習。在選擇和設計教學內容時,做到以教材為基本素材,以現實生活為保鮮劑,以歷史和科學為催化劑。
其一,課本也好,教參也好,都應是供選材的基本素材,都可以進行加工處理。教師要善于調整和重組教材,充分挖掘創新因素,補充創新內容。
其二,選擇和設計的教學內容必須注重以學生的生活實踐為基礎,是他們看得見、聽得見,摸得著的,是他們感興趣、樂意做的,是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是能夠使他們提出問題、產生想象的。
其三、要把數學這一歷史財富和現代的科學技術相結合,使陳舊的教學內容變得生動、鮮活,讓學生在歷史與現代的碰撞中產生靈感。
三、教學策略要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