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對法學專業的理解范文

        對法學專業的理解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對法學專業的理解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對法學專業的理解

        第1篇:對法學專業的理解范文

        一、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高校法學專業改革方向及目標

        (一)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高校法學專業改革方向

        在當前社會形式日益規范發展的背景之下,社會在各個方面的需求對高校教育體系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高校教育人才培養方式開始轉向應用型人才培養方向,即人才培養不僅僅需要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而且需要具備相應的專業實踐技能。法學專業的人才需要適應當前社會主義法治社會的需求,能夠利用其掌握的法律知識解決社會生活中的法律問題。由此可見,基于法治社會實踐需求,高校法學專業人才培養面臨著一系列的挑戰,法學專業的教學改革方向應該是培養高素質、創新實踐型的法律人才,從傳統的法學培養方式向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應用型法學人才培養方式轉變,從而有效實現法學本文由收集整理專業與社會實踐需求的無縫對接。

        法學專業教學模式與社會實踐需求脫節是法學專業教學難以解決的難題,對此高校法學專業可以通過實踐教學的模式培養學生的法律專業知識、職業思維、實踐技能等,實現法學專業理論與實踐教學的充分結合,培養適應社會實踐需求的法學應用型人才。

        (二)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高校法學專業培養目標

        在上述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高校法學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方向的指導之下,我國高校法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應該從如下幾個方面著手:

        1.認知目標是高校法學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目標之一,這就要求法學專業教學首先應該確保學生掌握最基本的法律基礎理論知識,能夠對法學理論體系有一個最基本、最全面的理解認識,因此在教學計劃上需要對法學專業課程進行系統合理設計,并在教學過程中有目的性地進行教學,讓學生能夠全方位的掌握法學基本理論知識,為實踐課程教學奠定基礎。

        2.法學專業能力目標是高校法學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核心目標,旨在通過實踐教學改革讓學生具備將理論應用于實踐的能力,能夠運用法律專業知識有效分析、解決社會問題,為此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利用法律的思維進行獨立思考,實現社會問題與法學實踐課堂的充分結合。

        3.法學職業目標,指的是法學專業應用型人才應該具備公平正義的法律職業道德和法學精神,并將法學職業道德貫穿于整個學習與工作中,培養學生的法律職業道德需要以教書育人的模式,讓學生逐步領會法學正義公平的法學精神。

        但當前我國高校法學專業實踐教學還存在一系列的問題,如何披荊斬棘實現國高校法學應用型專業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改革還需進一步探討。

        二、高校法學專業實踐教學現狀及問題分析

        (一)高校法學專業實踐教學現狀分析

        當前我國高校法學專業實踐教學現狀可以從如下兩個方面進行研究:

        1.從法學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方面來看,主要有案例教學法、庭審觀摩教學法、法庭模擬教學法以及畢業實習等方法,也有部分高校利用其它平臺比如診所法律教學法進行實踐教學。從上述模式中可以知道案例教學法、法庭模擬教學法以及畢業實習等方法是當前實踐教學較為普及的教學模式,多數教師會在法律理論課堂上引入案例教學法,但是實踐教學也往往局限在這一教學模式;法庭模擬教學法也開始成為多數高校的一大選擇;畢業實習是驗證學生學習效果、引領學生走向法學崗位的重要實踐教學路徑。而庭審觀摩教學法和診所法律教學法更加有利于法學應用型專業人才的培養,但是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限制,這兩種實踐教學方式在高校法學實踐教學模式中應用有限。

        2.從法學專業實踐教學特征方面來看,主要有三個方面的特征:第一個方面的特征是法學專業實踐教學多元性,眾多高校根據辦學特色應用了多種類型的實踐教學模式,保障教學模式的層次性和普遍應用性;第二個方面的特征是法學專業實踐教學的廣泛性,法學專業實踐教學模式對于高校來說已經不是一個陌生的概念,在眾多的院校中已經被采納,盡管在實踐效果上還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但是高校法學教學已經認識到實踐教學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性;第三個方面的特征是法學專業實踐教學的依附性,實踐教學在課程設計上已經被融入到理論教學中,在法學專業考核上已經被作為考試范疇內的重要環節,由此可見法學專業實踐教學已經成為法學教學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高校法學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縱觀高校法學專業實踐教學現狀,主要存在如下幾個方面問題值得進行進一步研究:

        1.高校法學專業實踐教學未能以科學合理的形式構成教學計劃體系,當前各大院校在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之下構建了適應辦學特色的教學計劃體系,對法學各個專業課程等都制定了合理的教學計劃,多數的理論課程的實踐教學模式多數都是案例教學法,實踐教學模式并沒有進行專門的教學體系構建,一些法學專業實踐教學也只不過是走形式,在法學專業教學計劃體系中并沒有凸顯出法學專業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2.高校法學專業實踐教學達到的效果與教學目標脫軌。從法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來看,需要對法學專業實踐教學有一個具體的定位,旨在通過法學專業實踐教學讓學生達到對法律專業的認知目標、法學專業能力目標以及職業道德目標等,從而更好地在社會實踐中有效利用法學專業知識分析解決問題。但是傳統的法學專業教學模式更多的是進行理論知識的講授,實踐教學也僅僅是對理論教學內容進行驗證,比如案例教學法往往都是“以案說法”,僅僅是為了深化學

        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難以達到法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能力和精神目標。

        3.高校法學專業實踐教學沒有一個科學合理的教育評價機制,由于我國高校法學專業的實踐教學模式還處以整合實驗的初級階段,因此法學專業實踐教學的評價激勵機制較為滯后。首先是否需要構建一個合理的評價激勵機制沒有被多數院校認可,因為法學專業實踐教學難以進行量化定則的評價考核;其次即使有些高校對法學專業實踐教學提出了一些要求規范,但是多數流于形式,難以通過懲戒激勵方式進行優化革新;再次高校法學專業多數教師往往也是缺乏一定的實戰經驗,對法學專業實踐教學評價激勵機制的構建也是一大阻礙。

        三、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高校法學專業實踐教學改革建議

        在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社會需求之下,針對當前我國高校法學專業實踐教學的現狀及問題,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著手促進我國高校法學專業實踐教學模式優化改革。

        (一)優化調整高校法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從法學專業的特殊性來看實踐教學往往比理論教學更為重要,通過實踐教學加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可以就此適當調整法學專業實踐教學在整個教學體系中的比例。如在教學課程設計中適當增加法律文書寫作、矯正實驗以及司法口才演練等一些實用性較強的課程;在教學模式選擇方面,除了運用以往大眾化的案例教學法、庭審觀摩教學法、法庭模擬教學法以及畢業實習等傳統教學實踐方法,還應該逐步將診所式實踐教學模式引入到教學體系中;在法學專業實踐教學考核方面應該創新考核方式,注重驗證實踐教學效果,避免法學專業實踐教學走過場,促進實踐教學成為法學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據此可以根據法學專業不同的教學階段合理增加實踐教學在教學體系中的分量:在法學入門階段主要引入影像資料教學法以及庭審觀摩教學法,以最為直觀的實踐教學模式讓學生對法律有清晰的感知;在法學理論不斷深入的階段,可以使用案例教學法、法庭模擬教學法等不斷培養學生法律獨立的思維特征;在法學知識鞏固階段,可以適當安排一些診所式實踐教學模式和畢業實習等,促進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中領會法律的精神內涵和社會價值,逐步實現應用型人才各個層次的培養目標。

        (二)明確高校法學專業實踐教學培養方向及目標

        傳統的法學專業實踐教學模式往往還是傾向于人才培養的認知目標,忽略了人才培養的能力以及法律精神方面的目標。當然傳統的法學專業實踐教學模式并不能完全被否定,而是應該更加明晰和引導各個階段的人才培養目標,從以往以“驗證理論”為目的的實踐教學方式向以“解決問題”為目的的實踐教學模式轉變,真正提升學生的法律能力和法律精神。比如在法庭模擬實踐教學過程中應該讓學生均參與其中,并獨立完成整個法庭實踐過程,教師對學生的整體表現進行總結點評,可以有針對性的選擇一些案例讓學生通過理論知識深化對法律實踐的認知。同時需要明確的是強化實踐教學并不是對理論教學的否定,而是需要通過明確高校法學專業實踐教學培養方向及目標,強化法律理論知識的同時,達到法律實踐在能力提升和法律精神提升的目標。

        (三)構建法學專業實踐教學激勵體系

        第2篇:對法學專業的理解范文

        (一)培養目標定位逐“新”求“全”

        面對社會不斷發展的新形勢和趨勢,一些地方高校法學專業盲目“趕潮流”,一廂情愿地追求“創新型”“復合型”“全面發展的精英型”的人才培養目標。在確定培養人才的服務方向時,幾乎涵蓋了所有與法學專業相關的工作單位和部門。在培養人才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上,一方面要求學生具有扎實的法學理論素養,對國內現行法的規定較為全面地把握和理解,并且對國外立法的歷史與現狀、理論與實踐也通曉知悉;另一方面要求學生能夠嫻熟地運用所學的法學知識解決實踐中的法律問題,以期讓學生成為能夠自如應對各種法學理論或實踐問題的能手。而事實上,要在有限的大學本科四年內培養出這種法學全才幾乎是不可能的。

        (二)培養目標定位中“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的培養要求缺位盡管大多地方高校法學專業的培養方案中都有“高素質”“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等表述,似乎對培養對象的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有隱含的要求,但卻鮮有明確地指出這兩點要求,而這恰恰是合格法學人才培養的關鍵所在,關系到培養對象在日后的工作和學習中能否堅定政治信仰和堅守職業操守,這也是人才最為核心的素質要求。

        二、地方高校法學專業培養目標定位的依據

        (一)外在依據: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對法學人才的需求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務是為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發展輸送合格優秀人才,其人才培養的規格和標準必須與社會這個“市場”的要求相適應。所以,地方高校法學專業的定位切忌盲目,要培養“適銷對路”的人才,增強辦學的針對性,必須要進行社會對法學人才具體需求情況的深入調研,再以此為依據并結合自身實際來定位法學專業的培養目標。

        (二)內在依據:自身的辦學基礎及辦學條件地方高校法學專業在定位人才培養目標時,必須充分考慮到自身的辦學實際,并注重突出自身的辦學強項和優勢,逐步凝練辦學特色,以特色品牌和優勢項目帶動整體辦學的推進,循序漸進地謀求發展,切忌好高騖遠。此外,應當根據培養對象的個性特點、興趣專長、發展潛力等個體因素,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養方式和目標,切實做到因材施教、因勢利導,實施個性化教育,這樣才能使學生在自己成長成才的同時,滿足社會對人才的多樣化需求。

        (三)可行性依據:法律職業人的素質要求法學專業主要是為培養法律職業人而開設的,其培養目標定位也自然應與法律職業人的素質要求相契合,也只有這樣,法學專業的辦學才是可持續的。目前,我國的法律職業人有三類:一是法律實務型人才,像法官、檢察官、律師、立法工作者、行政執法人員、公證員、仲裁員等,主要側重于對法學知識應用能力和實際操作水平的要求;二是法學理論型或學術型人才,如高校及科研院所從事法學教學及研究的人,主要側重于對法學理論素養的要求;三是復合型法學人才,即從事的行業或職業雖然與法律并不直接相關,但卻對從業人員的法律素養有著較高的要求,如金融、證券、保險、貿易、房地產等行業的工作人員,既要有相應的專業性知識,還應對相關法律規定頗為熟捻并能實際運用。由此可見,地方高校必須將法學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與法律職業人的素質要求緊密結合起來,才能做到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供求平衡。

        三、地方高校法學專業培養目標定位的基本原則

        (一)相對穩定性與發展性相結合的原則地方高校法學專業的培養目標定位應在一定的時期內保持相對穩定,以更好地、明確地指引人才培養和專業建設向既定目標推進。但同時培養目標定位也需要適時地根據自身辦學實力的增強和外部環境的變化而不斷地發展和調整,逐步向更高的目標邁進,從而不斷提升人才培養和專業建設的規格和層次。所以,地方高校法學專業的培養目標定位還應具有一定的發展性。首先,發展是一個漸進的歷史過程。在人才培養上,要循序漸進,打好基礎,創出品牌,形成特色,這樣才能逐步提高辦學水平和層次,增強辦學實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其次,發展是一個不斷向前推進的過程。一所有遠見的地方高校,在確保人才培養質量的前提下,要大力開展科學研究,為高層次人才培養提供學科支撐、創新動力,使人才培養和專業建設不斷向前推進。

        (二)專業技能和學術素養培育有機融合的原則一些地方高校,由于應用型教學是弱項,所以在法學人才培養和專業建設的過程中,往往期望能在這方面有所強化,使培養出來的學生能夠成為應用型人才,實踐動手能力強,能解決現實生活中發生的法律問題,并能在求職就業中得到用人單位的認可。這種愿望雖然好,但卻會在關注實踐教學的同時忽視對學生理論學養的縱深培養和教育,造成學生的專業技能不僅沒有得到有效提升,而且其專業理論素養也得不到較好的積淀和錘煉,從而影響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培養質量。另外,也有一些地方高校由于本身就是高職院校發展而來,其法學專業教育注重實用性,重視學生專業實踐操作技能的培養而忽視學生專業理論基礎的培育,顯然這種人才培養的方式也是不可持續的。地方高校法學專業培養目標定位應兼顧專業技能和學術素養的培育,培養出來的合格法學人才應該是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是一個具有可持續發展潛力的人。在專業知識上,不僅具有堅實的法學理論功底,還應有豐富的法學實踐知識,乃至其它相關方面的知識。在專業能力上,應避免過分重視應用型人才的職業技能培養,要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培育其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因此,地方高校法學專業的辦學應“樹立注重素質教育,融傳授知識、培養能力與提高素質為一體,相互協調發展、綜合提高的思想”,促使法學人才的全面發展。

        第3篇:對法學專業的理解范文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創新法治人才培養機制”,對我國高校法學專業的教育教學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作為經濟社會發展以及法治化水平相對落后的邊疆民族地區來說,如何培養少數民族高素質法治人才,以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的新形勢,是一項緊迫而又必須解決的任務。

         

        塔里木大學作為地處新疆南疆地區唯一的一所綜合性大學,擔負著為南疆多民族地區培養各類人才的重任。我校法學專業自2005年開始,基本每年招收1個民族班,已培養少數民族法學專業學生約300人,現在校民族學生約有100人,主要以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為主,也包括少數柯爾克孜、俄羅斯等族學生。本文以塔里木大學法學專業為例,希望就邊疆高校法學專業少數民族學生教學改革問題求教于廣大同仁。

         

        一、法學專業民族學生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語言障礙嚴重,學習難度較大

         

        通常情況下,邊疆高校法學專業根據國家政策以及師資、教學資源情況,專業課程教育均以漢語進行,而民族學生一般來自邊遠偏僻地區,從小生活在民族語言氛圍當中,雖然在中小學階段也開設了漢語(現在一般稱國語)的課程,具備一定的漢語基礎,但由于教學水平以及語言環境問題,漢語水平通常較低,部分學生甚至用漢語進行日常交流都存困難,連專業課教材都無法完整閱讀,部分學生整個大學期間都在為通過MHK(中國少數民族漢語水平等級考試)而努力,在法學專業教學中由于既有法律專業詞匯,還可能牽涉其他專業用語,對民族學生來說更是難上加難。

         

        (二)民族學生知識面總體較窄,影響對法學理論和法律條文的理解

         

        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筆者注意到,相對于漢族學生,民族學生法學專業教學難度大的另一原因就是其知識面相對較窄。民族學生大多來自較為偏遠的農村,基礎教育薄弱,對許多問題缺乏認識,這對于學習像法學這類需要有較廣泛知識儲備的專業尤為不利。在法學專業教學中,比較容易出現諸如學生對經濟知識欠缺,影響到對經濟法、稅法、證券法等課程的理解,國際法、國際經濟法、國際私法等課程的講授難度就更大。

         

        (三)教師在給民族學生專業課程講授方面缺乏針對性措施

         

        從教師這一方面來說,許多教師在法學專業課程教學方面,較少針對民族學生研究、采用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基本與漢族學生一樣。首先是多數教師在課程教學中仍多用傳統教學方法,多理論講解,輕實踐教學,致使民族學生解決問題、分析問題能力不夠。其次是在課堂上使用的一些案例,較少針對民族學生做適當調整,遠離了民族學生的生活實踐及理解能力,甚至與民族學生的民族習慣與風俗禁忌相沖突,致使效果不盡如人意。

         

        二、提高法學專業民族學生教學效果的建議

         

        (一)進一步強化民族學生的漢語水平,特別是理解專業術語的能力

         

        1.加快民族地區中小學國語(漢語)教育,提高其漢語水平。民族學生學習的最大障礙是語言問題,要提升法學專業民族學生的教學效果,首先應該提高其語言文字能力。而這一能力的提高,如果待其進入大學再來進行,顯然為時過晚,效率較低,也會影響高校教育的進程和質量。最好的措施就是國家加強對邊疆民族聚居地區中小學漢語教育的支持力度,由“(民漢)雙語教育”逐步過渡到完全的“國語教育”,將語言能力問題在中小學階段就予以解決,力爭在基礎的聽、說、讀、寫能力上達到與內地學生一致的水平。

         

        2.完善邊疆高校民族學生語言教育,特別是專業漢語教育。為解決民族新生語言困難的問題,邊疆高校針對民族新生,一般采取了特別的措施。塔里木大學的做法是實行預科教育,即民族學生入校后,第一學年集中在人文學院統一以漢語學習為主,使其漢語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大二才分流到其他各學院,開始專業學習。

         

        實踐證明,這一做法效果良好,大部分民族學生通過一年的預科,漢語水平有了較為明顯的提高。但與此同時,也存在著一些的問題,突出表現在民族學生間漢語水平也參差不齊,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實際上仍未達到專業學習的要求,應該有較為科學而嚴格的評價機制,對民族學生語言能力進行分層,因材施教,對語言不過關的進一步采取措施,比如延長預科的時間。

         

        就法學專業來說,因法學理論較為抽象,法律文本絕大多數都是以漢語言為載體,法律術語與日常用語有較大的出入,這對僅具基礎漢語能力的民族學生來說,學習這些法律概念、法學理論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更何況在法學專業教學中還要分析、解決問題,難度就更為巨大。解決這一困難的對策就是要加強法學專業漢語的教學力度,尤其是注重學生用漢語進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二)改革民族學生培養模式,提高其綜合素質

         

        1.適當調整法學專業民族學生培養目標,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當前國內各高校法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一般有復合型和應用型兩種,前者一般強調一定的學術研究基礎的培養,為考研深造做準備,而后者要求相對較低,更側重于培養基層法律工作者。就邊疆高校法學專業中的民族學生來說,顯然,定位于培養民族地區用得上的應用型人才是更現實、更符合社會需求的目標。

         

        2.拓寬民族學生知識面,提升其綜合素質。要使民族學生較好的理解法學理論、分析法律案例,特別是諸如經濟法、證券法、商法、保險法以及國際法等與學生日常生活關系不那么緊密的課程,需要拓寬其知識面,掌握基本的政治、經濟、商業等方面的知識。個人建議在民族學生培養方案中應該適當增加一些邊緣性、交叉性課程,同時,在選修課程上做出一定要求,從而提高民族大學生的綜合素質,這反過來也會促進其法學專業課程的教學效果。

         

        (三)改革法學專業教學模式,提升民族學生法學教育的針對性、適用性

         

        在法學專業教學上,傳統的教師講授、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運用能力。對民族學生來說,尤為如此。在邊疆高校法學專業民族學生教學改革上,筆者有以下幾方面的建議:

         

        1.加大案例教學和實踐教學比重,促進民族學生更好的進行專業學習

         

        法律是一門實踐性、應用性的學科,非常強調案例教學。案例教學法,又稱蘇格拉底式教學法,最早于1870年由當時擔任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院長的克·哥·朗道爾教授創立,已經成為美國乃至整個英美法系國家法學院最主要的教學方法,國內各高校也非常重視案例教學。對于邊疆高校法學專業的民族學生來說,對法學理論與概念的理解相對困難,就更應該多采用相對通俗易懂的案例來進行教學,從而提高法學專業學習的效果。

         

        2.對教學內容進行適應性調整,使之契合民族學生生活實踐,便于理解

         

        邊疆民族學生的成長環境、知識背景與內地漢族學生不一樣,現有的法學教材通常對他們來說并不是特別合適。我們的經驗是,對教學內容做適當調整,增加有關民族法、習慣法以及法律與宗教等相關教學內容,同時對教學素材特別是相關案例進行針對性改編,例如,對司法考試試題中的案例進行適當改編,使之從語言上、形式上接近少數民族學生生活實踐,但在法律適用上并不改變,這樣經過一段時間之后,就形成了本地化、生活化的案例集,很受民族學生的歡迎。

         

        3.法學專業教學模式多樣化,增加學生參與度

         

        法學專業教學需要形式多樣,注重學生參與,具體來說,除了傳統的教師講授以外,還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式:

         

        第一,課堂討論模式。教師在講完一部分教學內容后,布置一個或若干思考題以及典型案例,結合授課內容提出若干個問題和民族學生共同討論,使其進一步理解所學內容,掌握如何運用法律來處理案件和解決問題。

         

        第二,多媒體教學模式?,F代化多教學媒體教學的優點是圖文聲像并茂,可以克服純語言教學的障礙。例如使用《今日說法》、《庭審現場》和《經濟與法》等電視節目視頻,其案例選取來源于社會現實生活,具有典型性,且表現形式豐富全面,沖擊力強,有助于民族學生理解案情,同時還有專家點評,常常具有良好的教學效果。

         

        第三,加強第二課堂教學。法學教學不應死板地固定在教室的課堂上,尤其是對民族學生教學,應當拓寬法學專業教學的渠道與形式,如開展模擬法庭,通過模擬真實案例,增強民族學生對案例的理解;采用法律義務咨詢形式,組織民族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無償回報社會,走上街頭,通過實際法律問題來提高其解決實際案例的能力。

        第4篇:對法學專業的理解范文

        答:一言概之,法學是一門專門研究法律和法律現象的學科。它既要研究法律規范、法律關系和法律體系的內容、結構和要素,又要研究法的時機效力、效果、作用和價值,是一門涉及社會規范、社會關系、社會問題的實用型社會科學。一個合格的“法律人”應具備三大基本技能:一是掌握系統的法律知識;二是具備縝密的法律思維;三是具有解決爭議的能力。學生具備了上述三方面的技能,大可以經國濟世,小可以維護權益、化解矛盾,有能力在社會生活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問:本科階段的核心課程有哪些?

        答:法理學、憲法學、中國法制史、民法總論、物權法、債務法總論、刑法總論、行政法、行政訴訟法、商務總論與公司法、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經濟法、國際法、國際經濟法等。

        問:法學專業的學生需要什么樣的特質?

        答:一是具備較好的溝通能力;二是有較強的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能力;三是有嚴密的邏輯思辨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需要學生多進行實例研討,多進行社會實踐,多進行文書寫作。書面表達能力對于一個法律人而言尤為重要。比如,作為一名律師,你的思維要通過清晰明了的語言文字準確地表達出來,才能讓你的當事人、法官明白你的意思。而口頭表達能力在與當事人的溝通中顯得非常重要,否則就很難獲得當事人的信賴。

        小編插話:無論是《離婚律師》還是《律政俏佳人》都告訴我們,正義、聰明、勤奮加能言善辯,是優秀法律從業者的標配呀!

        問:社會上是否有對法學專業的認識誤區?

        答:社會上不太了解法律專業的人,可能會認為學習法律就是背條文,很枯燥。其實這是一種誤解。研習法律,固然要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識,這需要一定的熟記,但更重要的是對法律原理的理解和運用,以及法律思維能力的培養,這些離不開對實例的研習。而討論案例、研討法律問題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我相信同學們學習了法律以后會體會到的。

        問:在法學專業的學習過程中,有可能遇到的困難是什么?

        答:我認為最主要的困難是社會經驗的缺乏。法律是調整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帶有很強的社會性、倫理性。對于缺乏生活經驗的年輕學生而言,要理解這些規范并予以正確的使用會面臨很多困難。這就需要學生在進行專業學習的同時,多學一些社會學、倫理學、心理學、管理學的知識,以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同時應多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盡可能多地了解現實社會,這樣就可較好地將規范應用到實踐中。另外,法學學生還將面臨被稱為“世上第一考”的國家司法考試。

        國家司法考試是國家統一組織的從事特定法律職業的資格考試。學生想要做法官、檢察官和律師必須通過國家司法考試。司法考試的范圍很廣,很難考,如果不下苦功是很難通過的。這對學生來說是壓力,也是一種鞭策。法學教育是一種職業教育,通過司法考試的復習,學生也能鞏固所學知識。

        小編插話:“世上第一考”,聽起來是不是“鴨梨山大”?學習法律是一條漫長的辛苦的道路,但在路的盡頭,是自身明辨是非,是社會更加和諧,是國家長治久安。

        問:法學專業畢業生,就業主要是面向哪些行業,哪些職業種類?

        第5篇:對法學專業的理解范文

        關鍵詞:法學;實踐教學;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2)15-0215-02

        一、法學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法學教學目標定位模糊

        我國法學人才培養目標較為模糊,通常采用“社會主義法制事業接班人”、“高素質、高層次”之類的模糊概念描述我國法學人才培養的目標。學術界在法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方面往往爭論不休,有的主張“素質教育”、有的主張“通識教育”、有的主張“職業教育”、有的主張“精英教育”等等眾說紛紜。長期以來,我國傳統的法學教學模式在法律職業與法學教育之間存在斷層,切斷了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必然聯系,使法律職業與法學教育長期處于分離的狀態。一方面法學院校越來越自給自足,自我辦學、自我完善和自成一體,中國法學教育學院化成為主流,法學教材上理論性的探討越來深入。另一方面中國的法律職業難以形成專門分工,法律從業人員難以走上職業化發展道路,也難于適用市場對法學專業人才的需求,社會的發展不僅需要有一大批受過高等法學教育的法官、檢察官、律師以及從事立法、行政執法的職業法律人,更需要大批在一線企事業單位從事與法律相關工作的法律人才,諸如法律顧問,法律秘書,從事內部規范管理、知識產權管理、合同管理、賬務管理、勞動管理工作的人員等。法學專業目標定位不適應新時期法律職業對法律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應加以改革。

        (二)專業實踐性課程教學形式化

        法學實踐性課程教學活動趨于形式化,如模擬法庭和畢業實習等實踐課程問題較為突出,模擬法庭的實訓過程,老師導演,學生被動參與,模擬過程就是在背臺詞,缺乏角色意識,你說你的,我說我的,訓練過程沒有有機地結合案情本身的需要進行設計。學生很難體會作為法官、檢察官或律師審理案件的感受,也不能運用其掌握的知識靈活地處理問題。畢業實習更是有名無實,由于實習往往安排在大四下半學期,而此時多數學生迫于就業壓力開始考研的準備、找工作,實習管理不到位,實習對于許多學生來講只是“找個單位蓋章”的代名詞。教學安排與實際情況完全分離,導致教學安排形同虛設。

        (三)專業教師實踐教學能力有待提高

        擔任實踐性法學課程的教師除了要具備一般法學教師必備的法律專業知識外,還應該具備實踐能力,有辦案的實際經驗,而不能只是紙上談兵。除傳授專業知識外,還要講授執業技巧、職業道德、關注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目前在我國的法學院校中,兼職從事法律職業的教師比例雖然不低,但實踐能力強并能將實務操作能力應用于實踐教學的教師卻很少。教師雖然具有一定的學術造詣,但是教師本人更多注重理論研究,缺乏實踐經驗,有些甚至缺乏相應的從業資格,難以滿足實踐教學的需要。

        二、國外法學實踐教學

        (一)美國法學實踐教學

        美國的法學教育屬于職業教育,學生入學后主要進行職業訓練,注重法律案例分析,以教授分析問題的技能、口頭辯護以及語言表達的技能為主要形式。因為學生將來的培養方向為執業律師,所以美國法學專業對法律實踐教學尤為重視。開設診所課程培如:家庭法、移民法、行政法等培養學生實際辦案的能力;開設民事法案例課堂實踐訓練、爭議解決的選擇方式、多方協商訓練等課程培養學生分析、辯論解決問題能力;開設法律職業規范和倫理課程培養學生未來的執業意識。

        (二)德國法學實踐教學

        德國的法律教育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進行基礎教育,學制四年,學習法學基礎知識和理論,學生通過各州進行的考試成績達標以上者即通過第一次國家考試的資格,結束第一階段的專業學習。這一階段通過設置專題討論課程、練習課程培養學生對法學理論的理解能力。2003年法學教育改革后將談判理論、辯論、調解糾紛和聽證等實踐課程加入法學教育中,作為法律專業學生附加的技能。第二階段是見習期,為期二年,在法院、檢察院和政府機構等部門進行,每個學生可以在不同部門實習,通過學習使學生熟悉法律實務工作,培養學生具備法官、檢察官等的職業能力。

        (三)日本法學實踐教學

        日本的法學教育側重理論訓練,是一種通才式教育即普及式教育而非職業教育。因為法律專業學生畢業后不僅僅想成為職業律師,還想成為國家公務員、記者和公司經理人等。同時法律考試通過率極低僅為2%~3%,教師教導學生時是站在法官的角度看待法律。但在上世紀90年代,法學實踐教學的理念滲入法學教育中,日本各公立和私立大學均將公司法、會計法等課程納入課表之中,通過其起到職業培訓的作用。

        三、我國法學實踐教學的設計與選擇

        (一)專業認知式的實踐教學

        1.專業認知實習

        通過專業認知實習使學生初步了解國家立法、司法機關、法律服務機構等相關機構的性質、設置、任務、職責等,明確法律職業(律師、法官、檢察官、公證員、企業法律顧問等)的特點、種類、任職資格、工作范圍、內容等。使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有的放矢、明確目標,為自己未來職業發展方向進行規劃奠定基礎。

        2.課堂案例教學實訓

        課堂案例教學是老師根據教學進度和需要精選案例。也可以聘請優秀的法官、檢察官或律師為客座教師,定期為學生開設案例課,他們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生動的案例分析,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法律思維、法律推理、分析技能和法律實踐能力。

        (二)理論應用式的實踐教學

        1.模擬法庭實訓

        模擬法庭教學是對學生所學基礎知識、專業知識靈活運用的實地檢驗與訓練,推行模擬法庭教學,實現學生之間模擬角色的輪換互動。模擬法庭是一種系統的全過程的專業技能的訓練。教學目的是通過審判實務的模擬,培養學生的法律職業技能,是將法學通識教育與法律職業教育相結合的有效手段。

        2.法律辯論實訓

        法律論辯實訓是指法學專業學生運用專業理論知識、職業語言和思維,根據案件事實進行論證、辯駁以說服對方及裁決者的技能,是其語言表達、邏輯思辨等能力在法律業務中的具體運用。掌握嚴謹的說理技術、雄辯的口才對律師等法律職業者來說無疑是一項相當重要的技能。

        3.診所式法律實訓

        診所式法律實訓強調職業教育,主要是教授學生如何去做律師工作,樹立律師的職業責任心,為社會提供法律服務。主要是把學生所學的專業基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培養學生理論和實踐結合的能力,也是對學生所掌握的基礎理論的檢測,是學生走向社會的前期工作準備。

        4.企業法律事務實訓

        企業法律事務實訓是使學生初步了解企業法律顧問事務實體與程序的基本問題、難點問題及操作實務中的有關問題。了解企業基本法律實務的特點、種類和基本內容。了解企業法律事務機構的設立、職責業務范圍、工作程序。培養學生處理企業法律事務的實踐動手能力。

        5.畢業實習

        法學專業學生畢業實習是法學專業本科生培養與教育中的一個主要教學環節,是法學專業教學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法學專業學生綜合運用本專業所學的基礎理論、基本技能和專業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教學過程,也是法學專業學生走出校門、適應社會、順利就業的排演和前奏。根據畢業實習的性質目的與任務,結合本次實習實行分散實習與集中實習相結合,實習單位有法院、檢察院、政府機關、企業單位、高校事業單位等不同性質單位的特點,學生在實習中存在具體的崗位差別,學院對學生的實習內容只作必須與法律事務和行政事務有關的統一要求,對每個學生的具體實習任務不作統一的具體要求,每一個實習生的實習工作內容由實習指導單位和指導教師具體指派。

        (三)理論研究式的實踐教學

        1.法律問題調查實訓

        法律問題調查實訓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觀察和認識社會的能力,提高學生對法律理論與實踐的理解力,同時也為學生寫作畢業論文提供選題思路。它不僅要求學生對所學知識和技能進行綜合運用,而且使學生通過關鍵或焦點問題進行社會調查,圓滿完成學習計劃,實現教學目標。

        2.學年論文實訓

        學年論文綜合實訓的基本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運用法律邏輯思考法律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嚴謹求實的工作作風;培養學生從事科學研究和專門技術工作的初步能力,為將來畢業論文的寫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3.畢業論文實訓

        對法學專業的畢業生進行畢業論文實訓學習的目的在于使學生在專業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和運用知識能力、文獻檢索能力、外語能力以及文化素質、思想品德素質、業務素質等方面得到綜合訓練。通過撰寫畢業論文,可以使學生了解科學研究的過程,掌握如何收集、整理和利用材料;懂得如何圍繞選題進行調查、對掌握的材料進行科學的分析;掌握如何利用圖書館收藏的資料,如何檢索文獻資料,如何運用文獻資料等方法。畢業論文實訓是進行科學研究學習的一個極好的機會,因為它不僅有教師的指導與傳授,學生本人還直接參與和親身體驗科學研究工作的全過程及其各環節,是一次系統的、全面的實踐機會。撰寫畢業論文的過程是訓練學生獨立進行科學研究的過程,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研究能力,使學生初步掌握進行科學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法學專業人才既要有較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專業基本技能,又能發揮無限的創造力,不斷解決實際工作中出現的新問題。同時,通過畢業論文綜合實訓可以有效地檢驗以往教學質量存在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崔艷峰.法學實踐教學問題研究[J].學理論,2009,(21).

        第6篇:對法學專業的理解范文

        一、非法學專業經濟法課程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內容設置不合理

        首先,非法律專業的經濟法課程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課程,要達到在實際工作中應用的目標,重點應放在法律的應用上。不同的經濟領域,不同的行業在經濟法的適用層面上是有差異的,所以在教學中應該體現這種差異。由于課時限制不能將不同經濟領域的經濟法規都納入教學內容,而學,統一考試時又不可能分專業設置教學內容,因此很難實現因材施教。其次,教學內容重復。大部分經濟法規已經融合到專業課程或者其他課程當中。比如,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所系的《國際商法》,很多內容與經濟法的內容有重復,所以很多學生在學了經濟法之后,在學習國際商法的時候就表現得不夠認真;金融專業的由于學習了貨幣銀行學,保險學,及專門學習了金融法律法規,而經濟法課程里同樣也涉及了證券法,保險法,造成了教學的重復。

        (二)教學方法不完善,側重實踐,忽視理論

        非法學類經濟法一般開設在大一或者大二。由于低年級的非法學專業學生缺乏基本的法學基礎,不具備或鮮少具備法學基礎知識,如關于民事行為能力的認定、商法的基本理論等,沒有這些基礎知識的積累,會使原本就屬于法學門外漢的學生更加迷惘。有的財經院校甚至安排沒有法學背景的教師來講授經濟法課程,有時竟把經濟法講成經濟學,或者保險法講成保險學。有些教師認為,既然是非法律專業,就不可能對經濟法的理論有多高的造詣,課上講一些案例就足夠了。但是,法學的教育與其他學科不一樣,更加注重邏輯思維的培養,所以這樣重實踐,輕理論偏離了經濟法的教學方向。

        (三)考核方式有待合理化

        對于非法律專業經濟法考試,大多數以閉卷考試作為主要的測評手段,考核中存在以下問題:一時考試形式單一,考試題型簡單。經濟法課程考試多為閉卷考試,考試題目多為知識的再現,客觀題較多,主觀題較少,由于考試題型以客觀為主,考生容易作弊的現象就很難避免;二是注重學生的卷面成績。這種方式可能會造成學生考試前幾天集中背題,達不到課程設置的目的。

        二、非法學專業經濟法課程教學的思考與建議

        (一)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通常非法學專業經濟法課程包括:經濟法概述、公司法、個人獨資企業法、破產法、票據法、證券法、金融法、經濟仲裁與經濟司法等。綜觀全部課程,主要內容包括經濟法或者商法,筆者認為,經濟法內容的安排上應該遵循以下三點:第一,課程的設置上,非法學專業對法律基礎知識基本是缺乏的,而經濟法的專業性比較強,課時有限,所以為了增強時效性,在其他課程方面應該做好銜接,比如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另外還有一些選修課可以在基礎知識方面給予補充,以便學生更好地理解。第二,課程設置總體上還是必須堅持理論基礎與實踐相結合,尋找一個合適的經濟法理論體系,該內容不僅包括經濟法內容,也包括商法內容。比如關于公司法,一般財經院校都是作為重點內容來講,而法學專業這個是不講的,是放在商法里來講。所以,在講公司法的時候,不能僅停留在法律法規的介紹上,而是要先講一下商法中關于公司法的理論,包括公司的產生發展,讓學生了解整個市場經濟運行的內在的邏輯性。第三,教學內容上,針對不同專業要有所不同,根據專業的特點做適當的增減,形成相互呼應的統一體。比如,會計專業,對于《稅法》,《財經法規》就可以不講,而市場營銷專業,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以及合同法、擔保法就要重點講。

        (二)強調理論傳授與案例教學并重

        經濟法雖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課程,但單純的法律條文十分枯燥,結合適量的案例會使教學內容豐富且生動。因此,案例教學是經濟法教學的一大特色。案例多是為了適應教學目標的需要,圍繞一個或幾個問題,從周圍的實際生活或者書刊報道中選取,在講授完理論部分后,結合所講內容,可以采用留思考題或課堂討論的方式進行案例分析,最后由老師進行總結講評,由學生撰寫案例分析報告。案例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所學法律條文的理解掌握,激發學習熱情;同時,案例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分析、表達、爭辯及理淪聯系實際的能力,為他們今后就業提供一個練兵場所。此外,案例教學將教學方式由單向轉變為雙向,活躍了課堂氣氛,充分調動了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和學習的主動性,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跨世紀的合格人才具有深遠意義。例如在講授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時,關于消費者維權,可以講華碩筆記本高價索賠案件,案件的當事人也是學生,更能感同身受,要講清楚以下三點:一是這是一起消費者維權案件。二是這個事件涉及的法律問題,三是這個案件應由什么法律來管。弄清這三個點基本上就能深刻理解經濟法的重要作用。另外,經濟法屬于法學教育,應當安排到律師事務所,公司參與實踐或到法院旁聽,或模擬法庭,讓學生身臨其境,學習致用。

        第7篇:對法學專業的理解范文

        非法學專業的學生由于欠缺法學專業的知識基礎,在學習經濟的過程中,會存在一些問題,那么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并且及時調整這些問題就非常的重要了

        1.學生對法學的專業術語不熟悉,接受經濟法知識,需要一個過程,這與教學目的中的應用性的目的有矛盾。

        非法學專業的學生對法律知識不熟悉,比如“破產財產”這個專業詞語,在講授過程中就要專門的進行講解,這個專業詞匯不像我們一般生活中想當然的認為的意思,而是在經濟法中有他獨特的意義,破產財產不是破產時擁有的所有財產,這就要把不屬于破產財產的情況講解清楚,學生們就能在以后的練習中明確的區分破產財產的范圍,在教學過程中還需要給一定的例子或者講解一些習題讓學生加深理解,這是一個需要學生跟著老師思路的過程,由于課時有限,在課堂上既要理解明白專業詞語,還要會應用到實際的案例中,會做題,會舉一反三,這就與課時和教學重點有矛盾。

        2.教學過程中需要用形象化的案例,身邊的事情甚至影視劇中的人物情節幫助學生加深記憶,但是很多學生只是聽到表面的例子,但是不能真正掌握知識點。

        由于非法學專業的學生們對課上的知識點不是很熟悉,那就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加入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的,聽到的,再加上一些在當時很流行的影視劇,游戲等流行元素作為案例的主人公或者舉例子的內容,學生中普遍反應很熱烈,但是學生們只是對這個主人公,或者游戲很有興趣,就很愿意討論,還是有很多學生只記住了舉的例子和人物,而對涉及的知識點沒有真正掌握,形象化,興趣化的教學很重要,但是如何讓學生們在熱鬧歡快的氣氛中學會知識,學會處理案件,能夠學會解決經濟法考試的客觀題和主觀題,才是培養學生能力的主要目的,那么如何安排教學內容,如何緊密結合知識點,就是教學改革的重要關注點了。

        3.學生在課堂上剛剛接受知識點,要求學生馬上就能應用,對案例正確的分析和做出結論,對剛剛學會知識點的學生還是有困難。

        學生在課堂上主要培養的目的為應用性能力的培養,這就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對法律是如何規定的,和在案例中應該如何處理進行細致的講解,一方面,非法學專業的學生法學專業基礎知識薄弱,對法學的思維方法陌生,在課堂上跟隨老師思路的能力不強,遇到不熟悉的知識點或者自己不懂的問題就會很容易放棄,就會思維開小差,沒有很好的課堂效果。另一方面,學生可能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各種各樣的法律問題,或者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內發現一些經濟法范圍內的法律問題,這些問題學生們很感興趣,但是由于課時的局限性,不能在課堂上把所有的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都講到,這些問題就應該鼓勵學生主動研究,或者課下解答學生們的個別問題。

        對于以上這些問題,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經過一些實踐和思考,提出以下幾點對策:

        1 在教學內容方面,結合不同專業的不同特點,有針對性的安排教學內容。

        由于非法學專業的經濟法課程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這其中有會計學專業的,在未來的任職要求中,需要考有關于經濟法的上崗證和注冊會計師證等入職和工作需要的證件,對經濟法的學習需要深一點,知識點的廣度和應用性的要求都很高,因此在課程的設置上得比其他專業知識點和練習更深一些,而其他專業學生們對經濟法很多概念性問題還在領悟階段,就應該多注重一些基礎知識,多加上一些他們專業有關的例子,貿易專業就在合同法中加入一些貿易的合同相關的知識,管理系就在公司法中模擬一些他們未來可能會碰到的董事會召開和表決的情形,這樣對于他們未來發展有幫助的知識,學生們就會更愿意跟隨老師學習,課堂氣氛就會很熱烈。

        2 在教學方法方面,教學過程中注重啟發式教學,讓學生們不僅能學會老師教的東西,也能對經濟法產生興趣。

        非法學專業的經濟法的課時是有限的,在課堂教學范圍內把重點的教學內容講授完成之外還要兼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保持互動,但是要使學生在學過經濟法這門課程之后就能增強自身的應用性能力,只靠教師在課堂的講授是不夠的,這就需要學生自己在課后更加對經濟法這門課感興趣,在社會生活中真正能應用上經濟法的知識,教師在課堂上用案例和思考題的方式啟發學生對自身在社會生活中和未來工作中會碰到的事情進行思考,引導學生步步深入,激發學生對各種情況法律上應該如何認定的探究熱情,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思考,老師的教學只是拋磚引玉,大學高等教育不能像義務教育的填鴨式教學,如果與學生自身不主動學習,自主學習能力差產生矛盾,就應該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種情況的案例,簡單易懂的讓學生知道在日常生活中這種情況的法律認定,也可以在課堂里一些思考題,當做作業,考查學生課后的思考和學習能力,都可以幫助學生增強應用性能力。

        3 在教學成果考察方面努力加強學生應用型能力的培養,在期末考察中可以把實際存在的問題結合在題目中。

        由于非法學經濟法這門課程不是學生們的專業課,屬于擴展學生社會知識的基礎課,很多學生重視性不夠,覺得就在期末考試中通過就可以了,不愿意花費很多的時間在這門非專業課上,這些同學聽講的目的就是通過考試,這就需要在課堂講授中注重考察的重點,但是培養學生的應用性能力也是教學目的之一,那就應該在在期末考查的項目中應該適當加上一些考察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題目,讓學生們為了自己的成績而去研究老師的思考題和案例的解決,既能對課上講授的知識點有一定了解,加深記憶,又能適當的對課上沒涉及到的知識點和具體案件如何解決產生興趣,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脫離了之前作業抄抄就可以,期末背背就可以的學習模式;這些問題可以在課堂上以思考題的方式留給學生,在期末卷子上體現出來,這樣學生的功利性的覺得這類題既能對平時分有提高,也會對期末考試有加分,就會更好效果的完成,當然,應該在課上留十分鐘左右給學生一些思路,很多問題沒有統一的答案,只要學生運用自己學到的知識解答,邏輯清楚,語言流暢,運用法律知識正確,就可以給予鼓勵。

        第8篇:對法學專業的理解范文

        [論文摘 要]經濟法是應用型本科高校非法學專業學生的專業基礎課程,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針對在經濟法教學過程中出現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了對非法學專業經濟法課程改革的若干建議。

        在我國,應用型本科教育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的轉變應運而生。為培養出適合社會與市場需要的應用型本科人才, 在專業方面下功夫必不可少, 而其中作為向專業方向發展的專業基礎課的地位也是至關重要, 在學生知識能力構建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目前,專業基礎課已成為制約專業延伸、發展的瓶頸。如何推動專業基礎課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中的改革,已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

        經濟法課程作為高校的專業基礎課, 面向除法學專業以外的大多數專業本科生開設,是經濟學、管理學以及工學等專業的必修課。由于經濟法課程的實用性,各高校尤其是應用型本科高校非常重視經濟法的教學工作,在教材編寫和教師培養上都給予了大力的支持。但不容否認的是,在經濟法的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許多問題需要我們改進,以適應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培養。

        一、經濟法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學定位不準確,內容欠缺針對性

        在應用型本科高校,開設經濟法課程的專業很多,比如國際貿易類、工商管理類、財務管理類、金融類等。不同專業的學生對經濟法知識的需要有所側重,更不同于法學專業的本科學生。而目前,一些高校在經濟法的教學名稱和內容設置上與一般的法學本科專業相近似,即使有所改動,也只是法學專業課程的壓縮版。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也容易忽略不同專業學生的差異性,對不同專業學生講授相同的內容,忽視學生的需求,導致教學效果不佳。

        (二)教材選用不合理,缺乏專業適用性

        目前,市面上出版的經濟法教材版本繁多,但很多都缺乏專業適用性。比如,有的教材只是對現行法律條文的羅列,缺少對法律條文的分析和應用;有的教材涉及面過廣,重點不突出;有的教材只是純理論分析,缺少相應案例。而教師在選用教材的時候也不夠慎重,不同專業往往選用同一種教材,在教學的過程中又往往按照自己的講義進行授課,導致教材成為擺設,學生缺少課下進行預習和復習的范本。

        (三)教學方法欠缺靈活性,考核方式陳舊

        目前,高校傳統的經濟法教學多以講授為主,教師往往只注重對法律條文的解釋,而在教學方法上也不重視案例教學和多媒體教學。經濟法的教學內容豐富但抽象,理論性強但又需要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如果只是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很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此同時,學生也只是被動地接受,為了完成任務或修滿學分,很難真正地參與到經濟法的教學活動中來。

        另外,經濟法的考核方式也較為陳舊,多以試卷為主,題型穩定。而學生往往為了得高分,只是在備考時對所學內容進行強化記憶,不利于思維的開拓,很難達到期待的教學效果。

        (四)教學對象的法律基礎知識薄弱

        法學專業的經濟法課程一般在高年級開始,學生在學習過法理學、民商法、刑法、經濟法等課程后才能學習經濟法課程。但非法學專業的經濟法課程一般在第三、第四學期,甚至在第一學期開設。許多學生在學習經濟法之前都沒有學習過基礎的法律知識,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花大量的時間去解釋法的基本知識、法律術語,加大了教師的教學難度,而學生在學起來也較為吃力。

        二、對經濟法教學改革的思考

        (一)根據專業需要,調整教學內容

        經濟法課程涉及內容眾多,教師在有限的學時內不可能將全部知識一一講解,因此可以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有選擇有側重地進行介紹。針對不同的專業,結合其專業特色選取不同的章節進行重點講解。例如,對于財務會計類學生,可以重點講解《會計法》、《稅法》,并可以和會計師等考試相結合;對于市場營銷專業學生,可以重點講解《合同法》、市場規制法律制度;對于人力資源專業學生,可以側重講解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律法規;對于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可以側重講解《公司法》等商主體方面的法律法規。這樣,在同一結構體系下與不同專業結合并有所側重,使基礎課融入到整個專業知識體系中,才能更好地體現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向,有利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二)合理選擇教材,凸顯專業適用性

        教材對于大學教學至關重要。教材的選擇:一要有利于教師授課;二要可供學生自學。目前,經濟法的教材很多,有適用于法學專業學生的教材,有專門為財經、管理類學生編寫的教材,還有適合各種資格考試的輔導用書。因此,教師在選擇教材的時候要多比較,針對不同的專業特點,選擇不同的教材。同時,在進行選擇時還要關注教材的質量。一是要選擇最新的經濟法教材,能及時反映我國新頒布或修改的法律法規。二是在選擇的內容上,對于非法學專業的學生要選取實際應用型的教材,特別是有大量典型案例支撐的教材。這樣才會有利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增強他們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材選擇是否合理,直接關系到課程改革的成功與否。

        (三)改良教學方法,改革考試方式

        教學方法的改革是整個教學改革的關鍵環節,傳統的教學方法以講授法為主,而在經濟法的教學過程中,要嘗試將多種教學方法靈活結合。針對應用型高校非法學專業的學生,可以重點采用以下方法:

        1.案例法

        案例法是國外較為流行的教學方法,可以變注重知識為注重能力, 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實踐能力。經濟法是一門理論性、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對非法學專業學生,如果只是單純地分析法理、羅列法條,學生會覺得難以理解且枯燥無味。因此,在經濟法課程教學中,切勿照本宣科,使學生喪失對本門課程的興趣。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引入大量的案例,對現實問題進行討論和分析,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案例教學法中,案例的選擇也十分關鍵。教師要選擇有針對性、代表性、啟發性的案例,確保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2.課堂討論法

        課堂討論是師生進行溝通的有效方法, 每一次課,可以選取一個當前與經濟法有關的熱點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并讓每組同學推薦代表將討論結果進行總結匯報。在這一環節,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幫助學生提高其表達能力和思辨能力。在組織討論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充分感知教材,豐富學生的直觀經驗和感性認識, 啟發學生對材料進行比較、分析和概括。最后,還要注重組織和引導學生對問題的分析和總結,使學生的討論有始有終。另外,也可以讓學生自己選擇感興趣的案例進行討論分析。作為大學教師,除了給學生講授理論知識外,還要培養學生的研究興趣和學習能力,啟發他們延伸和加強課堂學習的內容。課堂討論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動性。

        3.多媒體教學法

        目前,在各高校多媒體設備已經普及,教師在教學中應積極使用現代化教學設備,充分利用網絡技術等新型教學手段,將有關經濟法的典型案例以視頻等多種形式直觀地傳遞給學生。這樣,不僅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活躍課堂氣氛,增強教學效果。

        同時,還可以對經濟法課程的考核方式進行一定的改革,加大實踐環節在期末分數中所占的比例,使學生在課堂討論和實踐操作中的表現在期末成績中都有所體現。

        (四)調整教學計劃,適應非法學專業學生

        對于非法學專業的學生,在開設經濟法課程之前要先開設法律基礎課程。最好在高年級進行開設,如大三的第一學期、第二學期。高年級的學生理解能力較強,學習目的也較為明確。另外,針對對不同專業、不同的教學對象開設的學時也應有所區別,如對經濟管理類的的學生可開設54學時課時,對工學類專業的學生可開設36學時課時。教師針對不同的授課時數和內容,可靈活把握,張弛有度。

        [參考文獻]

        [1]王玉華.非法學專業經濟法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j].法制與社會,2010(2).

        [2]黃勇,王刻銘.經管類本科專業經濟法教學質量探析[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4).

        [3] 彭金冶.高校經濟法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j].繼續教育研究,2009(9).

        [4]張新莉.立足于財經類專業職業能力培養的經濟法實訓教學[j].中國成人教育,2009(16).

        第9篇:對法學專業的理解范文

        關鍵詞:非法學專業;《經濟法》;課程改革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經濟法律在社會經濟活動中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視。高職院校經濟管理類非法學專業一般會開設《經濟法》的課程,并成為其專業基礎課。它為培養具有較高法律素質的復合型經濟管理人才做出了突出貢獻,但其作用地位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教學方法也到了迫切需要改革的階段。目前,高職院校非法學專業《經濟法》課程大多由法學專業教師講授,非法學專業的《經濟法》課程授課對象的特殊性使其在實際教學活動的組織中受到困擾。為實現有效教學,強化非法學專業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習興趣,本文就非法學專業《經濟法》課程目前存在的問題,探討這門課程的改革方向。

        一、非法學專業《經濟法》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授課教師認知結構矛盾突出。經濟法是一個強調社會本位與國家調控的法律部門。經濟法具有自己獨立的調整對象。經濟法主要包括:市場規制法、宏觀調控法、經濟法總論。經濟法具體制度主要分為:一類是反不正當競爭制度、消費者保護制度、反壟斷制度、特別市場規章制度等市場規章制度;一類是金融調控制度、財稅調控制度、計劃調控制度等宏觀調控制度。非法學專業的經濟法是與經濟管理有關的法律制度,它包括了民商法、刑法和訴訟法的一些基礎知識。非法學專業經濟法課程的特殊性沖擊著法學教師的原有認知結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會造成教學重點內容移位的現象。

        (2)缺乏有針對性的實用教材?,F行教材大多是由法學專業教師針對非法學專業經濟法課程編寫。非法學專業《經濟法》內容容量大,不僅僅包括部門法意義上的經濟法,還涉及了《民商法》基礎知識,《刑法》《訴訟法》部分知識。非法學專業《經濟法》教材編寫人員忽視了這門課程授課對象的特殊性,堆砌法條,有意簡化經濟法之外的知識,致使教師在實際授課中偏離重點。非法學專業學生初次接觸經濟法,對簡單堆砌的法條理解困難,造成認知結構上的混亂,學習興趣下降,學習效果差強人意。

        (3)缺乏非法學專業《經濟法》課程的專業教師團隊。非法學專業《經濟法》課程內容無須更多理論分析,有的學院師資力量緊張,于是就出現了非法學專業經濟法教師配備的隨意性。經濟管理類的教師被安排講授經濟法,其不具備足夠的法律知識,在進行案例教學中顯得底氣不足;法學專業教師,尤其是行政法、民商法教師被安排講授非法學專業經濟法課程,很可能在教學實踐中將非法學專業經濟法課程混同于法學專業經濟法課程,從而偏離經濟管理類人才培養目標,造成授課表面化。經濟管理專業的學生有考取會計師、企業法律顧問的需求,由于法學專業的教師缺乏相關的經濟知識,在授課時很難有針對性。

        (4)非法學專業學生學習《經濟法》課程缺乏學習動機。首先,由于非法學專業學生不具備基礎法律訓練,他們在短時間內很難快速培養起法律思維。煩瑣的法條使得學生在理解上出現困惑,自我效能感降低,對這門課程產生抵觸情緒。其次,實踐性教學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所占比例過低。非法學專業學生對法律基本理論的理解欠缺,因此在案例討論中會偏離法律的視角,不能真正實現學以致用的目的。

        (5)《經濟法》課程在非法學專業邊緣化。由于《經濟法》課程不如專業課程與職業所對應的崗位的工作任務聯系緊密,所以在非法學專業的課程開發與課程體系構建過程中,《經濟法》課程被人為邊緣化。有些學校在確定非法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沒有將《經濟法》置于核心課程的行列,甚至還壓縮課時,降低這門課程在專業課程體系中的地位。

        二、非法學專業《經濟法》教學的改革方向探析

        (1)強調《經濟法》課程在非法學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中的突出地位。非法學專業《經濟法》課程培養的是具有一定法律知識的復合型經濟管理人才。培養和提高非法學專業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養成用法律思維解決問題的行為習慣,促進了人才的全面發展。意識決定行為,具備一定的法律意識,人們就會自覺遵守法律規定?,F代社會要求每個具有完全行為能力的社會成員都應知法、懂法、守法。我國高職院校目前的生源質量不斷下降,其法律教育極其薄弱,主要表現在法律知識不夠豐富、法律意識不夠健全。國內目前會計行業存在的會計執法環境差、會計信息失真、假賬泛濫等現象要求經濟管理類專業尤其是會計專業學生不僅僅要具有法律意識,還要具有較高的法律素質。因此就必須強化非法學專業《經濟法》課程在其專業課程體系中的地位,加大《經濟法》教學力度。

        (2) 以學生為本,強化學生學習動機,提高學習效果。1)《經濟法》課程的教學要服務于專業技術資格證書的考試,促進人才可持續發展。高職教育就是就業教育。我國的市場準入制度要求就業上崗和職稱的晉升都需要資格證書。目前我國高職學院大部分經濟管理專業尤其會計專業都實行“雙證書”制度。會計人員的從業資格職稱有初級、中級、高級會計師,在不同級別資格考試中,《經濟法》均是必考的內容。所以在《經濟法》課程的實際教學中要服務于從業資格考試,為學生順利畢業及高質量上崗提供保障。2)《經濟法》課程的教學要服務于就業、創業教育。高職生就業形式主要有兩大類。一是就業,二是創業。必要的經濟法律知識是高職生就業、創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內容?!督洕ā氛n程的教學內容要為學生畢業后就業、創業提供足夠的經濟法律支持。所以要加強《勞動合同法》、市場運行法律制度、企業法律制度的講授,在保護學生合法就業權益的同時,又可以使學生熟悉企業設立程序,在企業運行中能依法、合理開展市場競爭,真正體現了職業教育人的本性。

        (3)非法學專業《經濟法》課程考核方法的改革。傳統的《經濟法》考核方式是閉卷考試。學習知識分為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程序性知識主要指智慧技能和策略性知識,也就是動作經驗的掌握。閉卷考試考察的只是學生陳述性學習的掌握情況,不能有效的考察學生的實踐運用、動作經驗的積累能力。要不同角度考核學生的技能水平,既考查學生的陳述性知識掌握水平,又考察學生的智慧技能的掌握情況;既對學習結果進行考察又要對學習過程進行考察??己司唧w應分為兩個部分:筆試和實踐能力考核。其中,筆試成績占40%,實踐能力成績占60%。這種考核方式強調了學生對經濟法實務的實際操作能力和應用能力的考察??己朔绞降母母飫荼貢恿私虒W方法和教學內容的改變,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更加強調學生對實際操作的主動參與性,使學生在畢業后能快速進入工作角色。

        參考文獻:

        相關文章閱讀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天堂网免费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网曝流出久久 | 婷婷色五月中文在线字幕 | 久久久免费视频精品视频 | 中文字幕无卡高清视频 |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第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