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孩子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讓家長認識學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及實施素質教育的必要性
事實上,家長們總是希望自己的子女品學兼優(yōu),辦事能力強,更希望他們出色成才。這些想法是與學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目標一致的,學校只要在教育活動中與家長們建立信息溝通的渠道,就可以避免出現(xiàn)“雙方目的相同而手段各異,造成受教育者茫然不知所措,最終收效甚微”的現(xiàn)象。為了讓家長認識學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在了解家長們普遍關心的重點、熱點和難點的基礎上,利用家長座談會向家長介紹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意義,使家長明確學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重點,使家長在思想上真正與學校達成共識,積極配合學校開展工作。同時還發(fā)揮學生自身的作用,通過學生與家長的交流,讓家長把對子女的愛以正確的方式融入到對學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中。
2請家長參與和協(xié)助學校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動,多渠道實施素質教育
在具體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要充分認識調動家長們積極參與和協(xié)助的重要性,要正確地引導家長配合學校的教育工作,促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相結合,充分發(fā)揮家庭教育的巨大潛力。
2.1請家長走進校園,提高家長對素質教育的認同感,共同做好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家庭教育具有巨大的優(yōu)勢,不僅時間充裕,“師資”力量雄厚,而且可以進行針對性的個別教育,可以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定向培養(yǎng)。但家庭教育也有“雙重性”,父母的不良習慣和不恰當?shù)慕逃椒ǎ矔?a href="http://www.baojiexiang.com/haowen/194065.html" target="_blank">孩子產(chǎn)生不良影響。因此,學校應采取有效措施,開發(fā)家庭教育的巨大潛力。
2.1.1請家長到校參加觀摩活動,讓家長們在觀看活動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自己子女的優(yōu)缺點,從而引起重視,增強育人的責任感。通過比較,使家長找到差距,懂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世界的競爭很激烈”和“山外有山”的道理,認識到必須教給孩子生存的本領、獨立的能力,增加適應社會的本領與機遇。
2.1.2教師與家長彼此之間的接觸,有利于在教育方法上取得共識,形成合力。借活動機會交流學生在校和在家的表現(xiàn),從中相互溝通,共同為下一代的健康成長、為教育的成功創(chuàng)造條件。
2.2通過家訪活動,讓學校思想品德教育走入家庭,體現(xiàn)素質教育的互動性。家庭教育的成功與否決定著孩子的命運與未來。家庭教育不是學校教育的繼續(xù),而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學校教育都是以家庭教育為背景進行的。家庭教育具有終身意義,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而且伴隨孩子的一生。教師的定期家訪活動,使學校的教育要求為學生家長所了解。有家長督促,學校檢查,促進了學生自治、自理能力的提高。同時充分發(fā)揮家長的特長,讓學生在不同的家庭,學會交往,學會合作,開闊視野,鍛煉能力。實踐證明,這樣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09―0028―01
小學生是祖國的花朵,是社會主義未來的接班人,對小學生的教育是社會非常關注的一個問題。小學階段是一個人步入學習、走進社會的第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是學生素質道德初步形成的A段,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中曾提到:“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因此,對小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擺在學校教育面前的首要任務。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思想品德的教育對一個人的一生至關重要,一個人的思想品德決定了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決定了他日后的發(fā)展以及成就。注重對小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能為他們日后的成長發(fā)展奠定一個良好的思想基礎。
現(xiàn)在有一些小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受到一個良好而又系統(tǒng)的思想品德教育,所以導致他們在成長發(fā)育的過程中產(chǎn)生錯誤三觀或者三觀有一定的偏離,如,部分小學生出現(xiàn)出口成臟、打架斗毆、不懂得尊重教師的現(xiàn)象,都是對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不到位所導致的。因此,學校應充分發(fā)揮其教育職責,將學校作為培養(yǎng)學生良好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陣地,結合家庭與社會,共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為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內容
1. 行為舉止。從一個人的行為舉止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思想品行,對小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應該重點關注小學生的行為舉止方面。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在家中被家長嬌慣,所以一些日常行為禮貌方面都做得不夠優(yōu)秀,見到教師不知道主動問好;班級集合時大都按照自己的想法,不能做到“快、靜、齊”;升國旗時不能做到認真升旗;對于一些日常禮貌用語像“對不起”、“謝謝”之類的,并不能很好地運用。因此,在小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應該注重小學生的行為舉止問題,一個擁有良好行為舉止的人,才是一個擁有良好教養(yǎng)的人,當行為舉止高雅起來的時候,這個人才會真正得高雅優(yōu)秀。
2. 遵守規(guī)則。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一個團體中有合適的規(guī)則才能讓這個團體更加優(yōu)秀進而走向成功。正如之前所說,現(xiàn)在的學生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對于規(guī)則的遵守并不是看得很重要,在小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中應該通過適當?shù)慕虒В屗麄冎雷袷匾?guī)則的重要性。如,每天佩戴紅領巾;上下樓梯,輕聲慢步,靠右邊行;上下學排路隊;紅燈停,綠燈行,不亂穿馬路,不在馬路上追跑打鬧;日常生活中自覺排隊,不插隊;在公共場合遵守紀律,不大聲喧嘩;愛護花草樹木和公共設施,不亂踩綠地,不隨手折花枝,不亂涂亂劃。
3. 思想道德。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決定了一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思想道德的重要性在一個人一生的發(fā)展中占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為此,學校要加強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如誠實守信、尊重他人、學會感恩等等。
三、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方法
1. 教師樹立良好的榜樣。小學生最擅長也最喜歡的就是模仿,尤其是模仿學校教師的言行舉止,在這個階段,他們還沒有形成自己固定的行為習慣。因此,作為一名教師,應該為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以身作則。比如,剛剛進入校園的小學生通常在課堂上尤其是自習課上不能安靜地去進行學習,這個時候如果教師去大聲地制止往往是沒有什么效果的,不妨認真地去看書,久而久之,學生也會跟隨著老師安靜下來。
一、目的任務:
家長學校是對家長傳授家庭教育理論知識與方法、提高家長素質的業(yè)余學校。家長學校的任務是:宣傳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法規(guī),傳授家庭教育知識,提高家長素質,溝通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聯(lián)系,提高家教水平,促進少年兒童的全面和諧發(fā)展,推動家庭和社區(qū)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教學目的是:通過向家長講授兒童教育學、心理學、生理學、營養(yǎng)學等有關家庭教育知識,宣傳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和政策,介紹小學階段對學生的基本要求,從而提高家長的自身素質和科學性,促進家長主動配合學校把孩子培養(yǎng)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組織領導:
社區(qū)書記、主任巢鳳英任組長,社區(qū)副書記葉明芳任副組長,同時由轄區(qū)退休老教師和志愿者等擔任組員,切實加強家長學校管理,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三、教學內容:
1、中小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1)學習《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家長教育行為規(guī)范》等有關法律、法規(guī),明確思想品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點,掌握在家庭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2)了解新的《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的基本內容,知道學校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內容,懂得如何配合學校搞好孩子的品德教育。
(3)知道對孩子進行社會公德教育和行為規(guī)范訓練,掌握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家庭禮儀行為的方法,教育孩子熱愛集體、遵守紀律、尊敬師長、團結同學、遵守社會公德、熱愛社會主義祖國。
2、中學生的智育
(1)知道為孩子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條件的重要性,明確加強對孩子進行學習指導的意義,掌握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2)掌握培養(yǎng)孩子正確學習態(tài)度、良好學習習慣的方法,激發(fā)學習興趣,減輕過重學業(yè)負擔。
(3)知道如何安排孩子的課余生活,指導孩子過好雙休日、寒暑假。
3、中學生的健康教育
(1)了解中學生身心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和特點,了解中學生常見的心理衛(wèi)生問題,掌握預防和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
(2)知道中學生睡眠、衛(wèi)生、飲食和用眼等方法及生活習慣的要求和內容,掌握良好生活習慣養(yǎng)成訓練的方法。
(3)知道為孩子選擇適宜的體育鍛煉項目、時間和運動量,知道體育鍛煉時應注意的事項。
4、中學生的審美教育
(1)知道中學生衣著打扮要整潔、美觀、大方、有中學生特點,并幫助選擇適宜的影視、書籍、音樂等。
(2)了解中學生審美教育的內容,掌握家庭中審美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5、中學生勞動教育
教育最重要的資源之一就是課堂資源,因此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資源是充分利用課堂教學資源的重要任務。既要著重在課堂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又要充分發(fā)揮其他學科的豐富的德育資源,如語文、品德和社會、綜合實踐等學科要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人文學科優(yōu)勢,在同教學目標相結合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其他的一些學科如數(shù)學、音樂、美術、體育,也可以結合學科的特點,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和頑強拼搏精神的教育,有利于學生愛國主義情感的形成,又有助于學生科學的思考能力的形成,還能磨練學生的心理素質和意志品質。除了對不同學科的品德教育的滲透,教師還應該有效地利用不同的多媒體技術,以使學生能直接快速的獲得信息資料。這主要是基于小學生的理解力較薄弱但想象豐富的特點,教師應該靈活運用現(xiàn)代技術,采取靈活的教學手段。Flas、PPT課件以及有教育意義的電影等,都是可以充分利用的品德教育道具。可以從網(wǎng)絡上下載相關資料來為學生提供豐富全面的學習資料。通過這些方式,可以很快地抓住他們的注意力,在觀看這些多媒體資源的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到學習中去,迅速抓取到正確的品德教育資源,以使德育教育避免死板的教條主義,更生動具體有助于理解。除此之外,在課堂中,老師還可以通過對身邊學生的優(yōu)秀事跡進行表彰,來為大家樹立正確的目標榜樣。這樣,能夠增強學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優(yōu)秀學生會繼續(xù)發(fā)揚好的品質,多做好事。同時,又能激勵其他學生向這些榜樣們學習,使德育工作落到實處。
二、學校德育教育要與家庭教育相結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父母的言行舉止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孩子的品德形成。因此,德育教育應該將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結合,在家長的配合下,使思想品德教育貫徹到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方面,學校需要及時通家長溝通交流,使家長了解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也了解到自己子女在學校的品德表現(xiàn)情況。這樣,才能實現(xiàn)學校和家長的互動,提高家長的教育責任感,為提高學生德育水平打下堅實基礎。另一方面,學校需要定期組織家長和學生一起參加教育活動。通過這些活動,讓家長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缺點。可以定期組織家長開放日,讓學生家長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以讓家長切實體會到教育活動中孩子的品德需要改進的地方,認識到品德教育的重大作用和意義。同時,學校也要向家長貫徹學校的德育目標和德育方針,使家長了解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和規(guī)范化管理。也讓家長可以吸取到學校教育制度的精華,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以正確的德育培養(yǎng)方向為指導,采用正確的管理方式,做到家長和學校共同參與,共同研究探討切實可行的德育教育方法。只有學校和家長積極溝通交流,才能為學生形成良好的德育教育環(huán)境,使小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形成新的互動模式,從而將德育教育落到實處。
三、加強綜合實踐活動
進行德育教育,單純地靠外界的說服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學校還要不斷地開拓創(chuàng)新,努力尋找德育的新方法,讓大家在實踐活動中提高道德修養(yǎng)。只有通過綜合實踐活動,才能讓學生們真正領會到品德教育帶來的益處。小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比較簡單,而他們卻憧憬比較豐富多彩的生活,希望能更多的同這個社會和大自然接觸,因此,學校老師應該多安排適當?shù)纳鐣嵺`活動,一方面,滿足孩子們的意愿;另一方面,可以把品德教育滲透到實實在在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學校應該定期地組織安排一些社會實踐活動,如帶領學生去養(yǎng)老院探望老年人,親手制作一些小禮物送給他們,這樣既可以給老年人帶來溫暖,又能讓學生們在同老年人的接觸中得到思想品德的提升。再就是帶領大家到大自然中,進行環(huán)境觀察記錄活動。讓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切身體會到亂扔垃圾對環(huán)境造成的不良影響,從而學生們會自然而然地形成正確的環(huán)境保護觀念。還還可以組織學生到農(nóng)田去勞動,這樣既可以讓他們體驗豐收的喜悅,又能讓他們認識到勞動果實的得來不易,從而讓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節(jié)約糧食的好習慣。類似的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為孩子們提供了非常好的身臨其中的體驗經(jīng)歷,而且能提高學生獨立動手能力和吃苦耐勞能力。
目前由于多數(shù)家長期望孩子能早于其他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識,有個較高的起點,導致幼兒教育走入一個誤區(qū),即重視科學知識的教育,忽視思想品德教育,使幼兒大多養(yǎng)成脾氣大、個性固執(zhí)、不懂禮貌、心理承受能力差、叛逆心理強等不良的品行。可見幼兒園教育的偏重,以及家庭教育的缺失,導致學前品德教育失衡,極大影響幼兒良好品德的養(yǎng)成。
二、學前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思想家孔子曾告誡人們:“少若成天性,習慣如自然。”可見一個人的良好行為習慣和優(yōu)秀的道德品行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幼兒時期的培養(yǎng)。因此,在幼兒時期,有目的、有計劃地加強實施道德品質教育,塑造幼兒良好的思想品行和優(yōu)秀的個性,使他們從小懷有感恩的心,懂得尊重,成為有文明、有道德的人,為其一生的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幼兒學前品德教育不僅依靠幼兒園的力量,同時需要家庭環(huán)境熏陶和教育,以及幼兒自身的努力,才能取得成效。
三、德育在學前教育中有效滲透的途徑
1.營造濃厚的德育環(huán)境。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的威力,在學前教育中滲透德育,應當創(chuàng)設有效的環(huán)境,營造輕松和諧的德育環(huán)境,使得品德教育處處體現(xiàn)。
2.在課堂中滲透德育,在日常生活中養(yǎng)成習慣。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是指在進行知識教學的過程中,結合教材內容進行道德品質的教育,使得德育與教學有機結合。
3.德育在家庭中延續(xù)。學前德育應當充分調動家長的因素,在幼兒園與家庭雙重努力下,使得德育教育有效進行。比如幼兒園課堂教學應當積極與家長溝通,安排幼兒完成一項家務活,培養(yǎng)幼兒熱愛勞動、獨立完成任務良好習慣。
陶行知先生說:“教人要從小教起。幼兒比如幼苗,必須培養(yǎng)得宜,方能發(fā)芽滋長,否則幼年受了損傷,即不夭折,也難成材。所以小學教育是建國之根本;幼兒教育尤為根本之根本。”這說明德育教育在幼兒階段極其重要。孔子曰:“少成若成天性,習慣如自然。”一個人小時候養(yǎng)成的習慣是非常穩(wěn)固的,將終身受益。幼兒園一日生活及各個環(huán)節(jié)都蘊涵著德育因素,“時時有德育,處處有德育”。如何在教學中進行切實有效的品德教育呢?我主要通過以下五個途徑來實施。
一、在一日生活中滲透品德教育,為幼兒的社會性發(fā)展打好基礎
幼兒園的一日生活及各項活動是實施幼兒園品德教育的主要途徑,而“滲透”是實施幼兒園品德教育的主要特點。即品德教育是可以滲透在幼兒游戲、學習、勞動、娛樂和日常活動的整個過程之中,滲透在幼兒與同伴及與成年人的各種交往關系之中。可以始終把品德教育貫徹在幼兒日常生活中,從而達到培養(yǎng)幼兒良好行為習慣與個性、提升幼兒品格的目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結合各個生活環(huán)節(jié)對幼兒進行良好生活習慣教育。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從常規(guī)教育入手,使品德教育與生活實踐相結合。針對幼兒接觸過的各種事物,隨時隨地地進行引導,使幼兒在具體的行為中,逐漸產(chǎn)生愛家鄉(xiāng)、愛祖國、愛集體、愛勞動的情感,培養(yǎng)幼兒誠實、勇敢、好問、友愛、愛惜公物、不怕困難、講禮貌、守紀律等良好的品德、行為、習慣及活潑開朗的性格,真正地為幼兒良好品行的形成打下堅實的基礎。比如,當有的孩子幫助別人穿衣服、系扣子,游戲時玩具或頭飾主動讓給別人,孩子偶爾說出有禮貌的話語時,教師都應及時表揚鼓勵,樹立好的典型。對于那些搶別人東西、打架、罵人的孩子要引導、安撫,使其明白并積極遵守日常行為規(guī)范,并養(yǎng)成辨別是非的好習慣,于潛移默化中凈化孩子的心靈。這些典型的日常小事,是孩子親眼目睹、親耳所聽,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徑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它的重要性和效果都是顯而易見的。
二、創(chuàng)設良好環(huán)境,渲染品德教育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環(huán)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fā)展。”幼兒正是在某種環(huán)境的變化中,潛移默化地鑄造著自己的個性心理和品格,發(fā)展著社會性情感。我們應當從幼兒的年齡特點出發(fā),從創(chuàng)設良好的富有教育意義的活動環(huán)境入手,達到全面提高幼兒的身心素質的目標。
教育環(huán)境中滲透品德教育內容,往往是一種無聲的教育,而它對幼兒的作用及影響是巨大的。教師和兒童群體是學校環(huán)境的主要組成部分。教師是學校教育環(huán)境的核心,教師的言行舉止、待人接物、穿著打扮都在有意無意地影響著兒童。兒童通過觀察、學習、談話、交往,被教師所影響,并模仿教師的做法,學習限制和調整自己的行為方式。教師只有具有良好的素質,健康的情操和真、善、美的行為習慣,才能激發(fā)兒童良好的道德情感。同時,教師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對兒童進行正面教育。在我園舉辦的“東方雄雞圖”——中國地圖及“可愛的家鄉(xiāng)、可愛的祖國”等展覽活動中,幼兒共同收集、布置展覽,并在老師真實的、健康的情緒的感染下,熟悉了可愛的家鄉(xiāng),熟悉了偉大的祖國,從而自然地激發(fā)起幼兒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真情實感。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播下建設家鄉(xiāng)、振興祖國的種子,從而潛移默化地受到愛國主義的啟蒙教育。
三、在主題活動中深化品德教育,對幼兒的心靈產(chǎn)生影響
3—6歲對于人的一生來說,是個性傾向和道德觀念形成的萌芽時期,是培養(yǎng)幼兒良好品德行為的黃金時代。現(xiàn)在的幼兒絕大多數(shù)是獨生子女,在家備受寵愛,從而養(yǎng)成很多不良習慣。教師應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注意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衛(wèi)生習慣、生活自理能力、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使幼兒獲得好的發(fā)展。我們設計、組織的活動,注重綜合運用各種教育手段,從而發(fā)揮教育的整體效益。寓教于樂,讓幼兒在玩樂中,在輕松愉快的活動氣氛中,懂得道理,受到熏陶,實現(xiàn)教育過程的最優(yōu)化。
教師在設計教育活動時必須從知識、智能及品德三方面去考慮。抓住各科特點,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因素,進行有機滲透。2012年“三八”婦女節(jié)之際,我園組織了“我?guī)蛬寢屪鳇c事”、“我愛媽媽畫展”等一系列活動。幼兒通過說和做,親身體驗媽媽的辛苦與對自己的愛。這種愛的體驗會對幼兒產(chǎn)生影響,從而引導他們去愛身邊所有的人。2011年“十一”國慶節(jié),我們結合親子活動,設計了“愛祖國—愛家鄉(xiāng)”的主題活動。通過了解家鄉(xiāng)日新月異的城市建設,幼兒產(chǎn)生愛祖國、愛家鄉(xiāng)的情感。我園還堅持每周一升旗制度,著重對幼兒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四、在游戲活動中鞏固,逐步養(yǎng)成優(yōu)良品德
游戲活動是幼兒最為喜愛的一種形式,也是培養(yǎng)孩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重要形式。許多游戲活動都是模擬社會環(huán)境、社會角色的活動。在游戲中,幼兒懂得了真、善、美,也在解決問題或糾紛的過程中,揭示了正確的道德要求和行為規(guī)范,提高了道德認知水平。
例如幼兒玩桌面游戲時,容易因爭搶玩具而產(chǎn)生糾紛。這時,教師要教育幼兒團結友愛,知道玩具是大家的,小朋友要在一起友好地玩,不獨自占有。需要別人的玩具時,要征得他人的同意后才能拿,培養(yǎng)幼兒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質。讓幼兒學會與人和諧相處,很重要的一點是要讓幼兒學會觀察、體驗、理解別人的情緒情感,利用“移情”來引導幼兒,使其具有內在的自我調節(jié)力,有助于其人格的完善、良好行為品格的形成。在建構游戲時,幼兒之間需要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從而使游戲順利進行下去。合作常常會帶來積極愉快的結果:活動成功,事情完成,增進友誼。這對鞏固、強化合作精神,進而產(chǎn)生更多的合作行為是極為重要的。
體育活動不僅使幼兒全面鍛煉身體,增強體質,而且培養(yǎng)他們機智勇敢、遵守紀律、團結協(xié)作等優(yōu)良品德和活潑開朗的性格。嚴格遵守游戲規(guī)則,不僅是順利進行游戲、提高質量的保證,而且是在游戲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方法。比如,在各類競賽性體育游戲中,教育幼兒團結一致,激發(fā)上進心和勝不驕、敗不餒的品德;在以高蹺、拋雙球、跳繩、玩皮球等為主的小型游戲中,教育幼兒互諒互讓,不爭搶活動器具,合作游戲;在“給叔叔送水”的游戲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遵守紀律,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頑強、不怕困難的優(yōu)良品質。在游戲中幼兒不慎突然摔倒時;當活動場地受到干擾時;幼兒注意力不易集中時;當幼兒要鉆過障礙物,走過獨木橋,個別幼兒產(chǎn)生畏懼情緒時,老師都要及時而恰如其分地進行品德教育,寓德育于體育活動中。教師要采用“寓教于樂”的方式,把道德素質教育的內容納入到游戲教學中進行,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
五、家園互動中發(fā)展,提高幼兒品德教育的實效性
關鍵詞:小學生;思想品德;角色扮演
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是對小學生的社會常識、日常行為規(guī)范和社會公德等方面的教育。由于小學生的認識意識還比較模糊,懵懵懂懂還不穩(wěn)定,而且小學生在小學時期是個性品格形成的重要時期,也是可塑性最大的時期,因此,在小學時期對學生的思想品德進行培養(yǎng),有助于學生良好品德的養(yǎng)成。雖然小學生的社會經(jīng)驗偏少、閱歷尚淺、認識能力較差,但是有很強的模仿能力,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對學生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形成起著非常大的作用,所以,老師的言傳身教是學生良好品德逐漸形成的基礎。
在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我根據(jù)教學課本的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特點,從多方面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因材施教,盡可能地給每一個學生充分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并運用社會上的真人真事、有趣的寓言故事等與生活密切相關的知識方法,在教材的基礎上,拓展知識面,既豐富了教學內容,又能激發(fā)學生對思想品德學習的興趣,促進他們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
一、角色扮演,學會換位思考
教學中,抽出一部分課堂時間讓學生自行分組來扮演課本中的人物,表演出書中的故事情節(jié)。學生可以通過角色的扮演親身體會書本內容,使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活潑,更具有趣味性。通過實現(xiàn)角色的轉換,學生可以從中體會到課本中的思想內涵,使學生身臨其境,深切感受人與人之間情感的互動,增強社會中對角色的認識,喚起責任感。學生表演后再逐一進行評價,在評演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的言談舉止,學生的道德認識也會在潛移默化中變?yōu)閷W生的行動并且表現(xiàn)出來。
二、展開辯論,加強理解
學生的道德認識不能僅僅局限于課本內容。通過設置活動拓展認識,開展激烈的課堂辯論,是達到源于課本而高于課本這一目的的有效途徑。在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搜集一些適合小學生辯論的有關思想品德的問題,讓學生采用辯論的方法解決問題,更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他們積極思考、主動研究,從而達到在辯論過程中,使學生得到啟發(fā),提高他們的道德判斷能力與道德行為能力的目的。在辯論后,老師對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總結并給予正確的引導,表揚學生善于辯論、勤于思考的精神,更加可以加深他們對問題的理解,將思想品德教育學以致用。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誘
每位學生的實際情況是不同的,作為一名思想品德老師,應該了解班級學生的情況,因材施教,正確引導,讓學生互相幫助,充分發(fā)揮學生自身的優(yōu)點,取長補短。例如,班級里有一個學生,上課時思想總是不能集中,作業(yè)完成得不夠用心,而且字跡潦草。了解了他的情況之后發(fā)現(xiàn),他在課堂互動中的表現(xiàn)不錯,他需要的是對他的肯定,這樣他就會積極地去表現(xiàn)自己,帶動其他同學,將優(yōu)點展現(xiàn)出來,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即使課上沒有互動內容,他也能夠思想集中,一段時間之后,他的作業(yè)不再是以前潦草的樣子,學習的積極性也更加突出,作為老師看到他的改變,我很是欣慰。這件事也充分說明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
四、融入集體,培養(yǎng)集體榮譽感
集體活動可以培養(yǎng)一個人的品質。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家長也盡可能地滿足他們的需求,進入校園后,他們就不再是家中的王子、公主,而是要在集體中生活和成長,每個人都是集體中的一員,沒有在家中的優(yōu)越感,真切感受集體的力量。從集體中受到教育,得到激勵,充分培養(yǎng)學生為他人、集體著想的精神,鼓勵學生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學校組織的運動會和才藝比賽等,都是培養(yǎng)學生集體榮譽感非常好的集體活動,有意識地調動每位學生參加比賽的積極性,讓他們感到集體的榮譽與每個人的努力是分不開的,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比賽,為班級增光添彩,一定會產(chǎn)生勝利帶給他們的自豪感和榮譽感,享受集體榮譽感帶來的喜。
五、家庭教育同等重要
關鍵詞: 小學思想品德教育 養(yǎng)成教育 問題 對策
小學思想品德教育是我國小學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徑之一,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自1981年在小學開設思想品德課程,并一直受到國家與學校的高度重視,《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三十六條明確規(guī)定,學校應當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學之中,開展與學生年齡相適應的社會實踐活動,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體系,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
現(xiàn)今的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在學科上分為《品德與生活》和《品德與社會》。1-2年級為一階段,3-6年級為一階段,二者相輔相成,承上啟下,在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習慣并在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形成上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但也必須看到,目前的小學思想品德教育還存在諸多方面的不足和問題,嚴重影響了德育教育的實施,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1.小學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重視程度不夠,貫徹落實難。
小學思想品德教育是對小學生進行社會生活常識p政治法律常識p日常行為規(guī)范和社會公德等方面的教育,是小學生成長過程中必須汲取的精神營養(yǎng),也是義務教育法明確規(guī)定了的內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德育教育并沒有得到應有重視。突出的表現(xiàn)是:一些學校對思想品德教育有安排,沒落實,把它放在了可有可無的位置;一些學校存在口號多、宣傳多而實際行動少,教學形式多而教學內容少等現(xiàn)象;一些學校對素質教育的認識存在偏差,重視學生的身體素質,而對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重視不夠,使得素質教育存在簡單化、片面化與形式化的問題。同時,在當前教育體制下,受社會形勢、升學率學生家長等因素影響,許多學校把應試教育放在了首要位置,重“智”輕“德”,嚴重忽視與應試教育和升學率關系不大的思想品德課程,認為思想品德課程是副課,隨意擠占思想品德課課堂和時間,從而一定程度上剝奪了小學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權利。
1.2忽視學生個體需求,違背少年兒童發(fā)展規(guī)律。
一方面,小學階段是小學生長身體、學知識、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時期,這個階段,他們的學習模仿能力很強,絕大部分學生具有積極的進取心和求知欲,自尊心很強。另一方面,每個小學生的個性差別也比較大,其學習能力、接受能力和行為習慣上的差距往往較為明顯。但許多教師在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對小學生的這種行為特征和個體差異注意不夠,仍然采取大眾化、灌輸式與填鴨式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很少開展差異化教學,不僅忽視了學生的精神自由及主體性,而且違背了開設思想品德課的初衷與原則,會對小學生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及天性的正常發(fā)展產(chǎn)生不利影響,使之很難自覺接受德育教育。
1.3課程設置不夠完善,教學方法缺乏創(chuàng)新。
首先,由于一些小學對思想品德課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因此在思想品德課程的設置上,從師資力量的配備到課程課時的安排上,都與其他課程存在較大差距。比較極端的事例是,一些學校經(jīng)常出現(xiàn)語文課、數(shù)學課老師以各種理由占用思想品德課課時,以加快其授課進度、強化應試教育的現(xiàn)象。還有一些學校將思想品德課安排在下午的最后一節(jié),而這個時間往往是小學生學習精力不足的時間,因此其學習積極性和參與熱情必然受到一定影響,學習效果也就不會很好。
其次,一部分思想品德課任課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比較注重抽象化的思想品德理論的傳授,而忽略了課改綱要,也忽視了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及接受程度和內化效果,使思想品德課教學成效受到一定影響。一些教師在教學方法上也多以傳統(tǒng)模式進行思想品德教學,使得小學生一直處于被動接受位置,缺乏對小學生進行引導、啟發(fā),過多地壓制了小學生對思想品德課堂所產(chǎn)生的疑問與質疑等,不但沒有從思想根源上引導、幫助學生,反而容易引發(fā)小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的抵制、反感情緒,影響思想品德教育的實效性與針對性。
1.4利用社會資源不夠,家庭、學校、社區(qū)、社會四者有機整合不足。
我國是個人口多、地域廣闊的多民族國家,歷史文化十分悠久,因此,在思想品德教育的過程中可資利用的歷史文化資源和社會資源很多,差異化現(xiàn)象也比較普遍。而我們很多思想品德課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對這些資源和差異的重視程度不夠,沒有將之很好地運用到思想品德教育中,也沒有向學生展示這些差異性,從而使得德育教育脫離實際、無的放矢,不能使學生產(chǎn)生正確的民族觀、歷史觀和國家觀念。
同時,思想品德教育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小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會在家庭、學校、社區(qū)和社會的不同環(huán)境中潛移默化地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家庭、學校、社區(qū)及社會這四個相關因素對小學生良好品德、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常常不能很好地將這四種環(huán)境或者說四種相關因素考慮進來、結合起來,造成思想品德教育脫離實際,與現(xiàn)實社會脫節(jié),從而不能對學生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德育教育,嚴重影響了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
2.加強思想品德教育的對策
2.1思想品德教育要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小學生。
人的思想品德源于社會生活,也只有在社會生活中才能表現(xiàn)出來。小學生對世界的認識首先是從其面對的日常生活開始的,他們通過對日常生活中所面對的人和事的思考,形成對與錯、好與壞、善與惡的認識與判斷,進而形成正確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因此,緊貼生活、緊貼社會實際構建思想品德的大課堂,是深化思想品德教學改革的必然要求。小學思想品德教育要針對小學生日常生活中接觸的各種事情隨時隨地進行教育,把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到小學生的言談舉止、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使他們從小就萌發(fā)愛家鄉(xiāng)、愛祖國、愛集體、愛勞動的情感,培養(yǎng)他們誠實、勇敢、講禮貌、守紀律等良好品德及活潑開朗的性格,真正地為他們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思想品德教育又要適應未成年人身心成長的特點和接受能力,從他們的思想實際和生活實際出發(fā),深入淺出,寓教于樂,循序漸進。要多用鮮活通俗的語言,多用生動典型的事例,多用喜聞樂見的形式,多用疏導的方法、參與的方法、討論的方法,進一步增強思想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
2.2構建完整的德育體系,形成學校教育與社會家庭教育的合力。
學校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但家庭和社會對孩子思想品德的形成也有重要影響,因為德育的成果很大程度上要靠個體用自覺的實踐最終落實和完成。首先,家庭是孩子接觸的第一個環(huán)境,父母是學生的第一位老師,因此,家庭教育是孩子人格成長的搖籃,父母的言傳身教,他們的人格因素尤其是誠實、進取、勤奮、吃苦耐勞等優(yōu)良品質對于孩子的健康成長意義重大。同時,家庭教育既是啟蒙教育,又是終身教育,如果沒有家庭教育的配合,則思想品德教育將大打折扣。其次,小學思想品德教育不應只是局限于課堂和校園內部,而應該讓小學生走出校門、走出家門、走向社會。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多參與合適的社會活動,比如,參與環(huán)保活動,參與小區(qū)的幫老、助老活動等,讓他們體驗、感受在社會生活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實踐中體驗社會、觀察社會,并對思想品德教育內容加以探究。
2.3從規(guī)范行為習慣做起,注重養(yǎng)成教育。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在小學階段養(yǎng)成的良好行為習慣和規(guī)范非常穩(wěn)固,甚至會使其終生受用。如果能夠長期對學生進行嚴格訓練,就會在頭腦中建立起一系列條件反射,形成道德行為上的高層次定型,即反復的行為實踐會使學生形成一種行為定勢。因此,從規(guī)范行為習慣入手,注重養(yǎng)成教育,是小學階段的一個重要任務。所謂養(yǎng)成教育,就是從行為訓練入手,綜合多種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從而達到其最終的目的――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正如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所言:“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養(yǎng)成教育就是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教育,好習慣讓人受益終身,因此養(yǎng)成教育是管一輩子的教育。所以,小學德育教育不僅僅是上好思想品德課,更重要的是,要在小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活中都重視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行為習慣。要使所有小學老師和家長一起努力,全面實施校內外的養(yǎng)成教育,通過養(yǎng)成內在不斷自我更新的習慣,把學生從低級的學習行為習慣中解放出來,從而引導、激勵學生主動學習,最終實現(xiàn)教育的終極――不教而教。同時,要從孕育良好的品質與道德行為入手,健全人格,協(xié)助學生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識,培養(yǎng)平和穩(wěn)定的心理狀態(tài)。
2.4以活動為載體,實施開放式教學,構建新型的思想品德課教學模式。
新的時期,我們必須從社會發(fā)展和兒童身心發(fā)育的現(xiàn)實出發(fā),全面改革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構建開放式教學模式,以學生自主為前提,以活動為載體,實施教育性、探索性與創(chuàng)造性的開放的教學形式,從而引導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思索、主動操作與自主活動,促進學生認知、情感、個性的全面和諧發(fā)展,把思想品德課教學從基本封閉的狀態(tài)轉入較為開放的狀態(tài)。要通過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感悟能力、變革知識客體的能力以及建立新型的生活觀的能力;要發(fā)展學生自己的自立性、創(chuàng)造性,形成參與、合作與競爭的意識,鍛煉其應變能力;要通過活動促進學生獨立人格的發(fā)展,強調和突出未來社會對人素質的綜合性、全面性要求,以生動活潑的形式為學生提供多種教育渠道,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
總之,我們要以轉變教育觀念為前提,以更新教育方式為手段,從教育的實施機制、教學內容的創(chuàng)新、課外實踐活動的開展及營造全社會的文明氛圍入手,全面加強小學思想品德教育,不但要讓小學生學好知識,而且要讓小學生學習做人,使之健康成長,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參考文獻:
[1]牛慧麗.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方法淺探[J].學周刊,2014(02):25.
[2]王亞琳.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的生活化路徑[J].華夏教師,2013(03):91-92.
家長的意識是基礎
在中國傳統(tǒng)的教育分工中,家庭主要承擔德育教育的任務,學校主要承擔智育教育的任務。現(xiàn)如今,孩子智育教育的重要性被高度重視,學校、家庭和社會都在關注孩子的智育教育,自然就忽視了品德教育。而品德教育的內容十分豐富,倫理即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內容。
孩子的品德教育是父母責無旁貸的教育責任。在父母的意識里,要把品德教育放到和智力開發(fā)同等重要的地位。輕視品德教育的后果我們已經(jīng)看到了,很多“有才無德”的例子都在提醒父母――好品德是孩子成才的基礎。
做孩子最好的老師
“媽媽,洗腳!”大家一定都對這個孩子給媽媽端洗腳水的公益廣告印象深刻,是的,父母是孩子模仿的榜樣:年輕的爸爸媽媽是怎么對待自己的父母,他們的孩子就極有可能以相同的方式對待他們。
對于幼兒來說,說教式的言語太抽象,他們也許理解不了,例如父母一邊對孩子說“要尊重長輩”,一邊又把剛拿回家的月餅首先遞給孩子,讓他先挑最喜歡的口味……
在只有兩代人的家庭里,父母也許不能時時給孩子做出榜樣,但是父母仍然有方法向孩子傳達“尊敬長輩”的信息,比如媽媽帶孩子在家,爸爸下班回到家時,媽媽可以用孩子的口吻問候:爸爸,你回來了?吃飯的時候,注意不要讓孩子形成一些特殊的習慣,例如喜歡吃的菜放在自己的面前,喜歡吃的東西不給別人等等。
人倫教育,隨時隨地
在生活中,孩子有很多機會接受傳統(tǒng)的倫理教育,例如公共汽車上給老者讓座,孩子第一次看到時也許并不理解,爸爸媽媽可以給孩子做解釋:老人行動不方便,年輕人身體好,應該把座位讓給老人坐等等。
看電視的時候,孩子也會接觸到家庭倫理教育的題材,父母也應該及時對孩子進行教育,表揚好的做法,批評不好的行為。
給孩子講一些宣揚家庭倫理的傳統(tǒng)故事,例如孔融讓梨,臥冰求鯉。
對待孩子的成長有耐心
孩子的成長有一個過程,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接受水平還很有限,孩子學會一些行為的時間也許比我們預想中要長,家長對孩子的成長要有足夠的耐心,這樣才能幫助孩子最終獲得進步。例如,對孩子說“和老人玩的時候,注意不要捏鼻子、抓頭發(fā)、掐臉蛋”,可能這話說了很多次,孩子一玩起來還是會瘋得沒有界限;孩子有困惑:為什么爺爺奶奶能捏我的臉蛋,我就不能捏他們的臉蛋?對于和長輩玩、和同伴玩之間的不同,孩子需要時間去慢慢理解。
運用行為塑造的一些技巧
行為塑造技術是運用行為心理學的原理來改造人的行為的一種技術,在幼兒行為的塑造上,用的最多的就是獎勵和懲罰。當孩子做出父母期望中的好行為時,例如對父母表現(xiàn)出體貼時,父母要立刻對孩子的這個行為做出表揚,比如“你幫媽媽拎東西,真是好孩子!”同樣,對于孩子不恰當?shù)男袨椋惨皶r給予批評“你不給爸爸吃雞肉,是不對的,這些菜是給全家人準備的的,不是給你一個人的!”
TIPS:運用行為塑造技術時,要注意有很多細節(jié)問題,例如:
獎勵和懲罰要及時,時間長了孩子就不知道被獎勵或被處罰的行為是哪一個了。獎勵和懲罰的手段要恰當,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微笑的效果也許比一塊兒糖、一個玩具的作用更好。同樣,懲罰方式也要考慮孩子的年齡特點,不要為了孩子一個錯誤而懲罰他一個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