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道德修養文化素養范文

        道德修養文化素養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道德修養文化素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道德修養文化素養

        第1篇:道德修養文化素養范文

        當代世界日新月異,人類文明發展程度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人力資源開發利用的更加重要,高校作為各國未來人才培養的基礎地位顯得更加重要,高校教師的職業素養要求就更是各國教育關注的重點。在國際化、全球化的今天,人才的技術性培養已沒有了國界,但人才的精神和道德培養卻愈加受到各國重視,能否培養出一批批有全球眼光、又立足本土、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家后備人才成為各國高等教育成敗的關鍵,這一場境即是當代高校教師職業道德素養建設的時代背景。

        二、當代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建設的必要性及其意義

        (一)當代教育宏觀教育價值取向的要求。20世紀50年代科技取向思潮興起,科學技術治國的功能被強調,英、法、日本和聯邦德國以及亞洲“四小龍”都搶抓機遇掀起教育科技取向的,科技教育的確帶來了經濟提升。然而,這是把雙刃劍,70年代這種教育取向弊端開始出現,教育的經濟化取向,教育培養“經濟動物”開始受到指責,青少年犯罪、道德水準降低和精神文化素質跌落。全面教育發展重新成為熱點,教育必須尋求同社會、同人的精神、道德層面協調發展。社會教育學功能論、沖突論學派的興起和對科學技術主義、經濟主義弊端的批判,這一宏觀教育價值取向成為對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建設的根本要求。

        (二)當代教育人才培養內容的要求。198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召開“面向二十一世紀教育的國際研討會”,會議報告《學會關心:21世紀的教育》成為了繼20世紀70年代初提出的“學會生存”之后的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的又一重大變革和更新。內爾•諾丁斯認為學會關心的哲學基礎就是人文人道主義,以關心為內容并以關心為目的。“學會關心”要做到將德育和智育、將個人發展和社會發展統一起來,解決人類的道德危機和精神危機。這一教育內容和目標對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建設提出了新要求。

        (三)當代大學生品德修養和心理健康發展的要求。市場經濟和各種外來文化沖擊下,大學生品德修養和心理健康發展日益成為當前高校人才培養的焦點。培養大學生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促進大學生對他人的共感理解、加強對大學生不良行為的矯正和德行養成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程的重中之重。由此,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建設的任務更成為亟待解決之問題。

        三、當代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建設的途徑和方法

        (一)塑成教師對教育事業熱愛的情感。愛的情感――對教育事業和學生的熱愛,是教師重要的心理素質,它是教師無私奉獻、嘔心瀝血、誨人不倦的原動力。只有教師心中有愛,他才可能做到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他才有可能進行更好的教書育人,所以塑成教師對教育事業熱愛的情感是當代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根本前提。如何塑成教師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呢?首先,我們高校教師要做到愛的自覺性,即把自己終生的希望、終生的追求寄托在學生的成才上,心甘情愿地付出自己的全部心血。其次,要做到愛的自覺性,即對學生的愛是嚴格要求學生,嚴慈相濟,培養學生心靈中閃光的智慧、思想和品德,幫助克服不足,成就國家人才。再次,愛要具有普遍性,即愛學生的整體發展,愛全體學生,盡可能拋開個人成見和偏見,全心愛每一位學生的成長。最后,愛的恒久性,愛學生是長久的事,這是一個老師的不變的心境,不能為一時的情緒或者其他因素而不停擺動。

        (二)加強教師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培養教師的職業責任感和使命感是當代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重要保障。高校教師要擔當社會交給的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的重任,把學生培養成國家忠誠合格的接班人,這是每一位高校教師的義務、責任和使命。為此,當代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就要求教師有對社會、對歷史的負責任的態度,這樣才可能內化為教育工作的內在不解的動力。

        (三)加強教師的“義-利辯證統一”觀。面對市場經濟帶來的各種利益和誘惑,作為當代高校教師,要正確處理自己的“義利觀”,這樣才能更加牢固地提升和完善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水準和內涵,所以,正確、科學“義利觀”的確立是當代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實踐中關鍵的一環。堅持正確的“義利觀”就是正確、科學地認定在教育實踐中的“義”與“利”,即最大的“義”就是愛學生、愛教育、對社會負責、對國家負責,最大的“利”就是培養出多少有益社會和國家的人才、培養出多大對人類和歷史有重大價值的棟梁。誠然,在國家和社會逐漸提升教師的身份地位和物質生活的現實下,我們的高校教師要堅持正確的“義利觀”,因為這是我們的職業道德的要求,只有在心中樹立起正確的“義利觀”,我們的職業道德修養才能順利進展。

        (四)加強教師的業務和專業學習提升職業道德修養。21世紀教育的重要呼吁之一就是“終生學習”,面對社會的紛繁復雜和人類精神、物質生活的迅速變化,面對新事物、新問題的曾出不窮,面對個人和社會發展的多元化,只有加強高校教師的業務和專業學習,才能更好適應工作的要求,才能提升自己的職業道德修養。加強教師的業務和專業學習是提升職業道德修養的重要途徑,通過業務能力進而內化為職業道德修養。加強業務學習包括思想政治領域的學習和專業知識的更新,用專業知識的深入研習來提升思想政治學習、用思想政治學習來引領專業知識學習,最后將知識和能力內化為職業道德實踐。

        (五)在教學科研的實踐中完善職業道德修養。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就是一個“內化-外展”的過程,而這一過程就直接體現在高校教師的教學科研活動中,所以提高教師的科研教學實踐能力是完善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最主要的途徑和方法。這一途徑和方法就是要求高校教師一方面教學和科研“以學生為本”,一方面教學和科研尤其是科研要給學生作成表率和榜樣,用教研活動完善自己的職業道德素養

        結語:

        第2篇:道德修養文化素養范文

        提高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途徑

        (一)從教師本身來說高校教師要做到:

        1.加強理論學習和研究,提升職業道德素養人們的每一項客觀實踐活動,都是在一定的主觀意識或者說理論的指導下進行的,教師的道德行為也不例外。因此,高校教師必須認真學習各種倫理道德規范,不僅要將其傳授給學生,自己也要潛心的研究和修煉,明細各種倫理道德規范的要求,在不同的道德情景中做出符合道德的行為選擇。教師在學習、研究職業道德理論時,不能僅僅限于課本,不能僅僅滿足于掌握某種艱澀難懂的理論,而應該緊密聯系實際,重現現實生活當中的道德情景,深入體會和提高。在平時的學習、工作、生活中,用倫理道德思想和理論指導自己的行為,去關心幫助他人,去自我錘煉提高。

        2.實踐職業道德理想,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實踐是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根本途徑。美國學者特拉弗斯說過,“教師角色的最終塑造必須在實踐環境中進行”。為人師者在學習、工作、生活等實踐活動中,必須注重自身形象的塑造和品質的陶冶,因為在其舉手投足間,教育影響學生的活動就已經悄然開始了。一個高校教師處在多種關系網絡和多個事務鏈條中,不同的角色和職責需要教師做出不同的道德行為選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深入挖掘知識內涵,掌握過硬本領,認真備課授課評課,將有關知識和技能悉數傳授給自己的學生,這是高校教師教學道德的要求。在科研活動中,教師必須尊重學術,不抄襲剽竊、弄虛作假,不謊報科研基金項目、唯利是圖,要深入研究探索,力求學有所得、勞有所獲,做出可喜的項目成果。

        (二)從學校管理者的角度來說,學校本身也應該加強制度建設來提高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水平。

        1.實行崗位競爭制,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實行崗位競爭制,關鍵在于遵循社會發展和學校發展的客觀實際,本著服務社會的目的,設置崗位競爭制的規則。在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中,要建立優化教師隊伍的有效機制,全面實施教師資格制度,引入競爭機制實行教師職務聘任制。教師的聘任和教師的職稱評定徹底分離,根據具體情況,允許高職低聘或低職高聘。教師的聘任應當遵循學校和教師雙方地位平等的原則簽訂聘任合同,在聘任合同中明確規定雙方的權利、義務和責任,實行聘用制管理。建立和完善順應世道要求的人才流動機制,促進教師合理流動。通過實行崗位競爭達到激勵教師自覺提高自身修養以適應教學的要求,從而達到提高職業道德修養的目的。

        2.建立道德評價與道德激勵機制。

        道德評價就是對教師的教書育人工作效果的評價,是否達到合格教師的要求。健全和完善教育評價制度,對于消除師德失范現象,促進良好師德的形成、鞏固和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道德評價機制的內容包括:

        (1)評價主體應盡量覆蓋到與教學相關的人員,如領導、其他教師、學生以及參評教師自己。

        (2)評價內容主要是教師的“教書育人”工作,具體說是教師的文化視野和價值取向兩方面。

        (3)評價的標準是教育效果和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兩者的結合明確了教師作為一個“文化人”的責任感與使命感。道德激勵機制是對工作業績突出的教師給予表彰鼓勵的激勵措施。可以按照道德評價的結果樹立鼓勵先進的導向,帶動更多的人爭取先進的;也可以通過學校的辦學理念來顯示高校組織的特色與優勢,激發教師積極向上的工作熱情。

        3.加強對教師隊伍的教育管理工作。

        要提高教師素質,學校領導必須要把師德教育放在首位,抓緊抓好,制訂本校的師德教育工作方案,明確師德教育的目的、內容和要求,并要訂出貫徹落實方案的措施。結合實際,有針對性開展師德教育,使教育落到實處,收到實際效果。師德教育在不同時期,有其不同的內涵與外延,有其不同的目的要求,有其不同的學習內容,高校教師要常學常新,不斷學習,自覺接受教育,才能提高自身素質,搞好本職工作。每個教職工要把為人師表作為一個重要標準,來衡量檢點自己的教育行為是否合符規范,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高校教師的師德對大學生的影響重大深遠

        《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的意見》中明確指出:“加強和改進師德師風建設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合格人才的根本保證。高校是高素質人才成長的搖籃,是知識創新和成果轉化的基地,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學校辦學以教師為主體,教師素質以師德為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是社會主義大學的本質要求,也是對合格的大學教師的根本要求。教師是黨的教育事業的實施者,是學生成長成才的引路人。

        廣大教師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素養,忠誠黨的教育事業,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愛崗敬業,樂于奉獻,自覺履行教書育人的神圣職責;廣大教師以身作則,為人師表,以良好的師德風范引導和影響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大舉措和根本保證。”

        高等教育發展的實踐表明:學校教學質量的高低,能否培養造就大批優秀的人才,關鍵在教師。而良好的師德則是對教師的根本要求。缺乏良好師德的教師,即使個人的業務能力再強,科研水平再高,也不可能為學校的發展、為培養人才作出貢獻。高校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直接影響到青年學生乃至整個民族的素質,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命運和民族的未來。

        為此,作為教師既要加強自身修養,又要追求自我完善,不斷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在社會生活中吸取營養,不斷充實自己、完善自己。因此加強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提高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途徑相關文章:

        1.提高教師職業道德修養途徑和方法

        2.教師提高職業道德修養的途徑和方法

        3.教師提高自身職業道德修養的途徑

        第3篇:道德修養文化素養范文

        道德修養:校長的基礎所在

        目前大多數校長都是從一線優秀教師成長起來的,教師所從事的教育教學活動不同于社會的其他活動,它的顯著特點是塑造人、培養人、改造人,即把一個活生生的自然人塑造成為一個社會人,是實現個體社會化的過程。身為校長首先要提高對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認識,要正確理解和掌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內涵和要求。可以通過學習先進模范典型,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提高師德認識和師德修養。

        校長道德修養體現在“熱愛學生”。熱愛學生是校長最重要的職業情感,也是處理校長與學生之間關系的準則,是校長職業道德的基礎和精髓。一個校長只有熱愛學生,才會認真執教,無微不至地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才會敬業愛崗,樂于奉獻,竭盡全力地教育學生,才會自覺自愿地約束自己、規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為人師表。

        校長道德修養體現在“優待教師”。在目前的教育體制中,教師的物質待遇主要由政府負責解決,校長對教師的關愛,更多的是體現在關心教師的專業發展上。只有滿足教師正當合理的發展要求,當教師真切地感受到校長在乎他們的發展,關心他們的發展,支持他們的發展,才能激勵他們對教育事業的不懈追求,鞭策他們自我完善,自我實現。

        校長道德修養體現在“尊重家長”。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多方面的教育力量,其中最重要的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可信賴的教育力量。尊重家長,是整合教育力量的需要,是樹立學校、教師良好形象的需要,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需要,同時也是提升校長職業道德修養的重要部分。

        文化修養:校長的內涵體現

        校長的文化素養是一種綜合的心理特征,是校長職業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校長在擁有一定文化知識并加以內化的基礎上形成的,反映校長的人格、氣質、情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的個性品質。文化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它的內涵有很多種表述和解讀,這里重點談談知識文化方面的修養。知識文化修養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提升:理論知識修養層面、專業文化修養層面、綜合文化修養層面。通過“多讀書、讀好書、會讀書”的方式可以讓我們在不同程度上提升自身的知識文化修養。

        理論書籍雖很枯燥,看似“高深莫測”、“不可捉摸”,但學習一定的理論知識可以更好地指引我們更好地進行實踐,可以更好地把握事物的鼓勵。理論書籍雖很高深,但其中的營養豐富、回味無窮,所以定期有計劃研讀理論層面的書籍對于我們提高自己的政治修養、運用理論更高效地指導實踐工作是大有裨益的。

        通過專業類書籍的閱讀,可提升校長的專業文化修養。要想真正在專業文化修養上有所提高,閱讀與學科知識相關的專業類書籍是一種不錯的方法,歷經“讀書-思考-內化-整合-重組-實踐”的過程,再加之多向身邊的名師請教,長此以往,專業文化修養定會獲得飛躍式的提升。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社會,據調查,“工”字型人才即綜合性人才是現代社會最受歡迎的人才。現代校長只做到術業有專攻,已不能很好地勝任當下高標準高要求的教育教學工作,怎么辦?校長應本著海納百川的學習態度,廣泛地涉獵各種知識、汲取多元文化,豐富自己的頭腦、提升綜合文化修養。

        氣質修養:校長的魅力綻放

        氣質是指一個人內在涵養或修養的外在體現。在知識分子高度集中的教育殿堂里,以人為本,人文關懷的需求顯得更為強烈也更為重要。因而在學校里,一個校長的非權力影響比權利影響更為重要。在師生特別是教師的心目中,校長的權威不是來自職位和權力,而是來自校長的學識與人格力量。可以說,一個優秀校長的人格結構和文化底蘊,是其事業成功必備的元素級的基地。因此,校長應特別重視自身氣質修養的錘煉,以人格魅力影響全校師生。

        校長的角色既代表校長在社會關系中的地位與身份,也包含社會要求校長所采取的行為模式;既包含社會對校長行為的期待,也包含校長對自己應有行為的認識。目前,僅僅把校長作為學校行政負責人,學校集體的組織者,學校的法人代表、言傳身教的教育者的角色已經不能適應二十一世紀社會發展的需要。

        作為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角色。在新形勢下,校長必須轉變觀念。要變傳統的嚴密監督的強制觀念為充分調動教職工積極性的激勵觀念,變傳統的集權觀念為分權并重的觀念,變學生單純客體地位為主體地位。因此,校長要大膽改革創新,設法使自己具有創造性。

        作為既是教育理論工作者又是教育實際工作者的角色。由于中國教育進行大膽改革,校長僅有貫徹執行“紅頭文件“的操作性水平是根本不夠的。在新世紀,校長應具有獨特的辦學思想和教學的理論修養,要大膽實踐,爭取在辦學治校方面有創見。

        作為學校公關行家的角色。由于辦學的開放性,要求校長成為“外交家”,即學校公關專家。因此,校長要具有出于公心的職業道德,堅持原則的政策水平,廣交朋友的熱忱,駕馭各種情況的本領和寬大的胸懷。

        專業修養:校長的實戰檢驗

        校長專業化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它催生了校長的專業發展。如果說“校長是一個學校的靈魂”,那么校長的專業精神就是一個校長的靈魂。校長的專業修養是指校長具有強烈的使命感、責任感以及對社會、對民族、對每個學生發展的強烈追求,概括地說,就是“識大勢、明大事、成大師”:

        “識大勢”,即具備戰略發展思想,了解社會發展的趨勢,了解社會對教育的需求,具有對教育發展的敏銳的思維和深刻的洞觀力,緊緊把握學校的發展;“明大事”即善于用正確的教育理念和先進的管理理念引領學校的發展,積極開展學校的教育改革,做到學校發展高起點,高規格,高品位,把學校打造成響亮的品牌;“成大師”即具有本我的教育教學思想,既會管理,又會教學,成為教育的“大師”,教學的“大師”,管理的“大師”。

        校長的專業修養首先和主要體現在教育思想觀念上,主要包括戰略思維能力、科學決策能力、管理創新能力三大板塊:

        第4篇:道德修養文化素養范文

        當前的職高課堂以知識傳授為主,這本沒有錯,但普遍存在的淡化甚至放棄學生德育工作的現象,已經對職高人才的培養帶來了不良的影響。具體表現在:

        1、教師只是知識的傳授者,別的什么都不是

        很多的專業課教師認為:我們只要把自己的專業知識教給學生,學生就能成為合格的形象設計師,自己也就盡到了責任,這其實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想法。任何一個學科的教師都不僅僅是一個教書匠,而是一個教育者,教育者的天職是學生的全面發展,要對學生的終身發展負責。

        其實,即使是從專業的角度來看,我們形象設計專業有著一個與其他專業不同的地方,就是我們的學生的專業素養不僅僅取決于技能的高低,更取決于學生思想道德修養的高低。一個沒有較高的個人修養的學生,就很難做到“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境界,這會從一個人的言談舉止上反映出來,這樣的人怎么能夠去指導別人去設計良好的形象呢?

        2、設計師職業等于錢,別的什么都不要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文化繁榮尤其是物質文明繁榮的同時,出現了信念危機、價值偏失、道德淡漠等問題,這些問題有著客觀的、外部情境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職高學生都面臨著就業的壓力,未來如何參與社會的競爭,在社會上立足,這在大學生就業都很困難的條件下,確實是一個問題。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如果我們急功近利地把目光緊緊地盯在金錢至上,結果可能適得其反。所謂學校就更不能這樣做,學生沒有一個良好的道德修養,不但形象設計師的職業修養上不去,就業的壓力更大,而且一個沒有良好道德心理素質的學生也很難正確看待人生、社會以及未來面臨的一切矛盾。

        實際上,這些現象的存在也反映了學校德育工作的失誤。目前的職高專業課堂以及專業課的教師,他們緊緊把專業知識放在首位,而專業學習的動力直接就是就業、金錢,而從不強調道德修養以及良好的職業形象在其中的重要性,這對學生的發展是一種誤導。

        3、德育就剩形式,別的什么都沒有

        在職業中學的教學中,德育教育就是政治思想教育。這使得德育教育的目標只停留在“社會主義接班人與建設者”這一宏觀層面上,而不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接受能力將之具體化與層次化。在此指導下,德育內容與課程教材存在嚴重的政治功利主義傾向。這使一些學生在理想與現實的巨大落差之間常感失落和迷茫。職業高中的學生年齡不大,但是面臨著更復雜的人生與社會問題,其思想極易受社會影響,而社會又是紛繁復雜的,這必然使學生的價值觀呈現出多元化。因此,在這一時期的德育教育關鍵是教給學生判斷是非的能力,而不是教給學生空洞、抽象的內容。

        但是在我們的職高道德教育中,政治課是主要的德育陣地,這個陣地基本上沒有對學生的道德產生有效的影響,而是變成了簡單的知識灌輸與政治宣傳。我們的專業課堂基本上沒有德育,形象設計專業必須的審美能力與溝通能力沒有和道德教育很好地結合起來。在道德教育活動中,搞一些宏觀的、新穎的活動,把校園搞得活躍起來成為德育活動的主要目的,德育成為了一種擺設。

        職業高中要培養出真正的高素質人才,就要在加強知識技能學習的同時,加強學生的道德教育,這不僅僅是領導的事情,也不僅僅是政治教師的事情、班主任的事情,其實我們的專業老師可以起到更好的作用。這就要求我們專業教師在教學中既重視學生專業素養的培養,也要重視學生的素質全面發展。

        二、專業課教學應貫穿的德育原則

        1、德育與專業相統一

        就是要堅持在進行專業課教學的同時,進行道德教育。在形象設計專業的教學中,必然要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以及溝通能力的教育,這其中蘊含著非常豐富的德育資源。與德育課教師相比,專業課教師更有條件把德育與這些知識能力的教學結合起來。

        例如:講審美,到底什么是美?這是一個非常有意義而又敏感的問題,學生對這個問題是有積極興趣的。新一代學生對美的理解可能與我們老師不同,比如在發型上等,但是美的內涵是永恒的,教師要教育學生認識到美的本質,向學生講授傳統的美、現代的美、外在的美以及內在的美,學生深刻地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美,這不僅有利于學生的專業素養的提高,也有利于道德的成長。再如:溝通能力的培養,在形象設計師的職業生涯中,與人溝通是重要的。那么什么樣的人才是受歡迎的呢?怎么去為人著想呢?沒有一個良好的道德修養的人,一定是做不好這些的。

        2、德育內容的滲透性

        由于種種原因,職業高中的生源素質相對較低,知識水平和思想水平不高。因此,職業高中的教學,任重而道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須貫徹循序漸進、逐步滲透的原則,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另一方面,學科課堂教學是在教學內容基礎上的教育。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是知識傳授,課堂不可能有單獨的時間來對學生進行德育,課堂德育必須要貫徹滲透性原則,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選擇最佳的切入點,把握時機實施教育。德育能容可以安排在文化課教學中,也可以穿插在專業理論課、實踐操作課教學中。

        如何去滲透呢?就需要把做人做事的態度始終與知識的傳授結合,把實踐活動與做人做事結合。專業課滲透德育內容的最大優勢就是有條件“不空談”,因為時刻有實際的案例與任務做為基礎。同時要注意德育的分寸,德育不要超過學生的發展范圍。最近發展區的理論告訴我們,無論什么教育都要去了解學生的實際,尋找準確的起點。所以了解職業高中學生的實際情況,尋求合適的起點是非常重要的。

        3、有始有終的德育

        德育不僅要體現在課堂教學中,還要貫穿于教學、實習、生產的各個環節中。教育不只是班主任的事,也不只是政教、團委等專門機構的任務,每一位教學工作者都是德育工作者,都應承擔對學生的德育任務。他們可以從多角度、全方面的對學生進行教育,最終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學科教師要有意識的把教育思想貫徹到自己的全部工作中,備課時,既要備教學內容,也要備教育內容;上課時,既要重視知識傳授,也要重視思想教育;既要教會學生學習方法,有要教會他們培養品德修養的方法。這就要求有關部門在對教師教學質量的考核時,也要可和教師的教育質量。

        三、職業高中形象設計專業教學如何滲透德育內容

        1、專業教師要認識到德育在形象設計專業教學中的重要性

        專業課教師要關注學生的發展,就要為學生長遠發展做打算。學生的道德修養不僅關系到學生的業務素質,也關系到未來是否能夠在社會上長遠立足的問題。尤其是形象設計專業,沒有一個良好的道德修養,很難成為一個出色的設計師。所以,專業教師要把一個良好的設計師形象與道德形象結合起來要求學生,讓學生通過提高道德修養來改變自己的形象,改善自己的氣質。當然,這一點不僅是專業老師要重視,班主任與學校德育工作的分管領導都應該注重這一點。

        談到這一點就不得不提到專業教師隊伍的建設問題。職業高中的專業教師不僅要有良好的技能,更要有良好的職業修養與育人理念。我們的一些職業學校,從社會上高薪聘請一些高級技師擔當專業課的教師,但是忽視了對這些人的思想道德修養的考察與要求,這會直接影響學校的育人目標。畢竟,學校不是社會上的培訓班。

        2、開展積極的活動促進德育與專業的同步發展

        德育活動是進行道德教育的,其實形象設計的專業活動也是對道德的滲透教育。學校可以邀請一些技能水平高、道德修養好的形象設計師到學校給學生做講座,讓學生從一個成功人士身上了解成功的因素,就一定能知道成功與一個人的非智力因素的極大關系,這樣的教育做到了專業與德育并行的目的。相反,我們也可以讓學生走出校園到一個正規的形象設計公司見習,他們一定也會發現在社會上就業與一個人的道德修養之間的關系。這里要注意的是:不能讓學生到一個不正規的地方去,這樣會走向反面。

        同時,我們可以開展一些需要學生集體協作的活動,把學生分成一些小組去集體完成一項工作,讓學生在專業活動中去互相幫助,這樣既有利于專業的提高也培養了學生的溝通協作能力。

        3、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形成熏陶的環境

        德育應該深入到校園的各項文化建設中去,在校園的文化建設中貫穿帶過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和革命傳統的教育,激發學生的愛國、愛校、愛班的熱情,充分發揮德育工作在各種教學和校園文化活動中的導向作用。另外,學校可以通過開展以社會主義文化和優秀民族文化為主題的、內容健康的、格調高雅的、積極向上的、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把學校建成精神文明的園地。學校要為德育工作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為德育工作提供必要的場所與設備,建立一系列德育基地,如:德育活動室、電教室、圖書館、閱覽室、資料室等;建立校廣播站及閱報欄、板報等。

        第5篇:道德修養文化素養范文

        關鍵詞:大學生 文明修身教育 引導策略

        當代的大學生接受者高等的教育,是國家未來發展的人才的基礎。當代的大學生肩負著祖國振興的重任,但在復雜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生的文明素養存在著很多方面的問題,大學生的修身教育還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和諸多的問題。因此高校應當充分的重視大學生的文明修身的教育,將大學生的文明修身作為大學生素養和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和基本的任務當中,通過對大學生的文明修身的教育引領全社會的文明修身。

        一.加強大學生傳統文化的教育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經過五千年的經久不衰有了很深的文化積淀和精神的中華文化的內涵。但在對傳統文化的傳承過程中,嚴重的忽視的對傳統有些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導致大量的優秀的傳統文化流失。因此在對當代的大學生進行修身教育的同時要灌輸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以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為基石進行大學生的修身教育。充分的發揮傳統文化對道德情感的陶冶的作用,培養大學生的道德情感以及愛國的情感,增強大學生的歷史責任感以及民族的自尊心,使得自己的行為符合大學生的行為標準,符合中華傳統的道德行為標準和禮儀規范。對于大學生中的藝術學習者,要在藝術的學習中,傳輸民族的傳統文化,以專業知識作為依托,在專業知識的學習中,加強對傳統文化的學習,這樣不僅能夠拓寬藝術類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還能在藝術的學習中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者的繼承者,從而創造出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蘊。雖然在大學生的課程上開設了有關道德修養的課程,但這些課程沒有充分的認識到加強大學生自身道德重要性。課程的課本雖然有有關大學生文明禮儀以及傳統文化方面的知識,但知識的內容參差不齊,質量不高。很難從根本上對大學生的修身教育起到指導作用。

        二.學校應大力的開展文明修身的教育,充分發揮教育主陣地的作用

        1.課程設置

        面對大學生修身教育而迫切性,高校必須采取一切措施加強大學生修身教育的引領。各大高校可以向教育部門申請∩縹拿饜奚斫逃的課程,把文明修身教育落實到課堂的教育中,而不能單純的依靠校園的活動。把大學生的文明修身課程變為學校的一門必修的課程。對藝術專業的學生更加的要注重修身教育,傳授修身教育的知識。

        學校的思想政治教師應當承擔起學生的良好的德行的培養,讓學生發展為德才兼備的人。在高校的政治教育中,要創新高校的思想政治的教學理論,在教學中以真實的情景引導學生良好的品行的形成。在學生的認識上,提高學生對思想道德的認識。

        2.宣傳策略

        傳統的高校的思想道德宣傳僅僅依賴海報和宣傳標語,但這樣的方式在實際的宣傳中并沒有實際的作用,而且缺乏新意,對于學生的吸引力不夠,顯得古板老套。因此消防應當創新海報的宣傳方式,在學生中集思廣益,找到好的海報宣傳的策略。在學生開展海報宣傳比賽,讓學生親自動手參與到學校的道德海報的宣傳中來,既提高學生對海報宣傳的設計,又讓學生從行動上加強對學生的道德修養。學校的有關部門也要不斷地對學校的修身教育工作進行自我的評價,找到自己的不足,進行改進。在開展修身教育的活動,要達到知曉度高,調動學生的廣泛參與的積極性。在學校的修身教育中,大多的依靠學生自身對自己的道德培養,以及學生中的自治組織,沒有長遠的規劃和策略,又缺少相應的組織和部門以及合理的規章制度,所以實施起來顯得十分的困難,很難達到一定的效果。因此,學校應當當對大學生的修身教育報著長久的規劃和打算,對學生額修身教育有長遠的發展目光,建立長效的修身教育的機制,并制止以恒的堅持下去,通過實踐的積累,學生的修身教育一定會取得長遠的發展效果。

        3.教師師德

        教師是一個神圣的職業,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學生的日常行為以及良好的道德的養成。因此教師不但肩負著育人責任,還肩負著德育的功能。在校教師在課堂中的任何舉動都會受到學生的關注和模仿,在課堂上有些教師有些不良的嗜好,雖然是很小的毛病,但卻給學生帶來很大的影響的干擾,造成學生不良品行的養成。如果教師的品行端正,在課堂以及生活中有良好的道德操守,就能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讓學生也養成良好的道德修養,從而加強大學生的修身教育。因此學校在實行修身教育的同時對教師道德的修養不能忽視。高校要培養一批道德高尚的教師團隊,提高教師自身的道德修養,并把道德修養貫穿到平時的課堂教育中,注意自身的修養。讓學生從教師的身上去模仿良好的道德品質,這樣回避簡單的從課本上獲得知識要有效果。

        4.培養模式

        高校的學生由于年級的限制,身心發展以及個性差異會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學校應當根據專業的教育情況對學生進行分班級的教育,這樣的教育更具有針對性。針對大一的新生來說,大一新生剛剛脫離高中時期繁重的有壓力的升學考試,因此在思想上會常常出現放松的狀態,導致紀律渙散,思想上容易懈怠。往往因為年齡的差距在生活上不能缺少自理的能力。因此在對大一新生的教育上要注意加強大一新生的對自我的管理能力,加強紀律教育,同學之間進行團結互助,以免引起矛盾。大二的學生已經進行了一年的大學生活,在自我的管理上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但對于未來卻很迷茫。在人生的目標上缺少相應的指引。因此教師在教育中要加強對學生人生目標的引導,往正確的方向引導,對自己的人生有一個合理的規劃,從而更好地約束自身的行為。在對大三、大四學生的教育上要充分考慮到學生要面臨工作的壓力以及找工作的現實。因此在對學生的引導上應當注重對學生的專業知識以及職業規劃上進行引導,為大學生提供就業指導,明確大學生的就業方向,調整大學生的心態,避免出現焦慮等不良的情緒影響。防止大學生中出現拜金主義的不良風氣,導致大學生不勞而獲,走上犯罪的道路。要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上的引導,給學生灌輸吃苦耐勞的職業精神以及服務社會的優良作風,加強大學生的職業素養。

        5.校園文化環境

        良好的教育環境對大學生的思想會起到一個良好的引導和熏陶。因此學校的修身教育應當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校園環境,形成校園的優良的文化,幫助大學生樹立良好的積極向上的文化素養。學校要利用廣播站以及校園的網絡平臺進行宣傳教育。建立和列的評估體系,對學學生中的道德模范進行及時的鼓勵和倡導,引導學生發掘身邊的道德模范,從而在學生中形成一種良好的道德風氣。讓學生從墊底的小時做起,努力踐行自身的道德行為,從根本上凈化校園的環境。

        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基地,應當切實踐行大學生的修身教育,培養大學生的良好的道德素養,為國家的發展提供高素質的人才。我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高校大學生應在培養自己傳統文化修養的基礎上,努力提升自己的整體素養。尤其是在思想政治課中,高校教師應該承擔起培養大學生品德教育的責任,同時,教師、學校的培養模式以及校園文化等都是影響大學生文明修身的重要因素。

        參考文獻

        [1]呂會慶,張巍.大學生文明修身教育探析[J].世紀橋,2012,(05):124-125.

        [2]任穎.淺談文明修身與大學生全面發展[J].企業導報,2012,(05):211-212.

        [3]劉格,牛偉.淺議大學生文明修身教育[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0,(07):133+135.

        第6篇:道德修養文化素養范文

        【關鍵字】道德;社會公德;法律;和諧社會

        一、前言:

        大學是通往社會的必經之路,也是通往社會的最后一座象牙塔,因此,大學就毫無意外地成為一個初步打造社會人士的小社會,在大學中,每一位大學生都不只需要學習專業課知識,更需要加強思想道德修養,了解法律基礎知識,為日后走向社會、回報社會做好準備。然而剛進去大學的大學生面臨著初入人生新起點的迷茫,可能面對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困擾著學生,可能使其產生不利于自身發展的思想。因此,如何引導大學生更好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增強法律基礎知識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大學生普遍認知現狀

        剛進入大學生活的學生面臨著從高中的幼稚到大學的成熟轉變,絕大部分學生擁有較好的思想道德修養。但非法學專業的學生在法律基礎知識方面令人擔憂,因此,增強法律基礎知識培養不容忽視。只有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知識兩手抓,才能更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三、造成認知現狀的原因

        1.個人因素在調研中,不少學生表示不會主動去了解道德模范相關事跡,基本上都是老師或者學校要求了解就去找資料,缺乏主動性。很少有同學主動去了解法律基礎知識。甚至有同學認為沒有必要去了解這些與自己專業不相關的知識。2.學校因素大學與高中不同,大學生活更多考學生自主性學習,因此,大學的課程不可能去強制安排一些道德修養課程以及法律基礎課程。除此之外,大學采用專業學院式教學,在師資、教學、管理方面無法滿足學生要求。3.社會因素據不完全統計,在老人倒地應不應該扶這一問題上居然有80%的人主張“不扶”,只有20%的人主張“扶”,而且還有15%的人主張“扶”,是有前提的,“在有證明不是自己撞倒老人的證人或者其它證據的情況下可以扶”,僅有5%的人愿意“無條件去扶”。近年來層出不窮的道德“淪陷”問題讓大眾慌了手腳。除此之外,道德綁架、電信欺詐、傳銷等活動的猖獗也為社會問題蒙上一層紗。

        四、提高思想道德修養與加強法律基礎知識的必要性

        1.道德屬于上層建筑的范疇,它通過社會輿論、傳統習俗和內心信念來維系,對于社會發展具有獨特的功效。中華民族擁有優良的道德傳統,大學生要想走向社會,必須在學習生活中培養誠實守信的言行舉止,端正學習態度,堅守學術道德規范,真正做到“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奠定立足于現代社會的道德基石,才能成為高素質人才,承擔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2.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規則維系的人們共同生活的一種有序化狀態,而良好的公共秩序需要每一個公民的努力,這就離不開每一個公民高尚的思想道德修養。我們所倡導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安定有序的社會離不開人民群眾的共同努力,同時,一個安定有序的社會能夠滿足不同利益群體各自的利益,各得其所而又和諧共處。因此,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建設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促進社會發展。3.一個國家的穩定發展不可能一直依靠道德的約束,更需要法律的支撐,這就需要我們增強公民特別是大學生的法律基礎知識,培養學生的法律思維方式,樹立和維護社會主義法律權威。只有及時抓起法律知識教育,才能減少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才能人人知法、人人懂法、人人守法,才能減少道德綁架的發生,才能真正做到法律至上,才能更好地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五、如何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增強法律基礎知識

        1.大學生應當努力學習,同時在學習中結合自身經驗進行思考,提高思想道德修養的自覺性,積極主動去認識不足,彌補不足之處,自覺主動了解道德模范的先進事跡,堅持吧學習道德模范活動放在重要位置,同時應當自覺慎獨自律,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大學生還應當樹立法律信仰,確立法律權威,認同法律規范體系的價值。遵法守法充分發揮法治通過確保權利的非人情化來處理自由社會緊張關系的作用。2.學校可以增設相關課程,通過教學幫助大學生了解社會公公生活和公共秩序的基本特點和要求,指導大學生自覺加強道德修養、增強法律意識,提高法律素養,使其在實際生活中能夠自覺遵守法律規范。3.國家應當倡導良好的社會風氣,引導國民增強維護社會主義法律權威的自覺性,牢固確立“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的觀念,樹立法律信仰。

        六、總結

        道德、法律,這兩個看似不相關的社會關系定義實際上有些不可分割的關系。加強思想道德修養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道德理念,才能走大局觀念,進而遵守社會公德,維護公共秩序,而公共秩序更離不開法律的支持,這就需要大學生思想道德與法律修養兩手抓,只有這樣才能成為全面發展的大學生。大學生作為即將步入社會的人員,只有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觀念,才能從根本上緩解社會矛盾,才能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參考文獻:

        [1]宋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學習指導[M].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2]張文顯.法理學-理論、方法和前沿[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第7篇:道德修養文化素養范文

        關鍵詞:素質教育;項目化教學;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9255(2015)03-0077-04

        弘商必先厚德,成才必先成人!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我院”)建校110多年來非常重視對學生“德”的培養,一直擁有重視學生素質教育的傳統。因此,《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在我院有更深層次的重視與定位,除了是由、教育部規定的所有高等院校都必須開設的公共必修課外,還被定義為幫助我院高職學生提升道德修養與法律素質的人文素養課;指導各專業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認識自我、發展自我的成才“基礎課”;更是一門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導學生明辨是非、適應社會的成人“專業課”。

        為了更好地提升《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教學效果,結合高職學生學習的自身特點和我院學生的實際,從2010年開始以我院思政部所有老師作為一個教學團隊,由學校其他相關部門聯合參加,構建起一個立體的思政教育教學網,力求顛覆以往的傳統授課模式,在項目化教學模式中找到更好的育人之路。在不斷地嘗試與調整中,取得了些許成果與心得。

        一、高職《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項目化教學的必要性

        項目化教學是以項目為載體,以工作任務為驅動,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和技能的一種教學模式。[1]結合具體操作指的是教師按照教學的目標與要求,把講授的內容按需要分列為若干項目任務,然后在老師的指導之下,將一個個獨立的項目交由學生自己處理,學生在進行信息收集、方案設計、項目實施以及最終評價等環節后完成教學內容的學習與技能的掌握。項目化教學是對傳統教育“老師講,學生記”模式的顛覆,在項目化教學模式的課堂中,學生擁有更加自主的學習空間,學習變被動為主動,在主動參與中學會提問與思考,形成以“項目為主線、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的教育局面,有效地提升了教學的效果。

        (一)理論上的必要性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開設的目的和宗旨非常明確,就是要通過開展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社會主義榮辱觀以及社會主義法制觀教育實現個體社會化的完善,教會個體做一個德行兼備的溫暖的人。就高職院校而言,《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學目的更加突出,旨在提高高職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職業素質與法律素質,著重培養學生形成明確的職業理想、良好的職業道德、科學的職業價值觀和較完善的職業法律素質,為高職學生成長成才和終生發展打下堅實基礎,最終完成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與此同時,《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在教育的過程中要遵循人的思想認識轉化的內在規律,即實現在一定外界環境條件的影響下人們內在的知、情、信、意、行諸要素辯證運動、均衡發展。[2]因此,在教育中,重視“教”,更強調“育”,突出在知行合一中關注個體,把思想品德的知識有機地轉化為自己行為處事過程中表達出來的情感、信念、意志和行為。

        (二)現實上的必要性

        其一,從社會的綜合環境以及時展的特點上分析,這是一個文化多元的時代,知識的大爆炸,取得知識的多元渠道加深了教師授課的難度,教師除了要在知識的寬度上有要求外,更要有意識地幫助學生學會對于知識、價值觀等進行判斷與選擇,幫助學生構建積極向上而又科學的“三觀”。更要學會利用新媒體時代的優勢,把學生的手機和電腦變為學習的工具與媒介。

        其二,從教學對象特點上分析,高職學生特點鮮明,他們頭腦靈活,動手的能力較為突出。學習的習慣沒有得到很好的訓練,喜動不喜靜,很難堅持長時間安心的理論學習。自主學習的意識沒有構建,需要教師耐心的指導。思維非常活躍,喜歡天馬行空,很容易產生驚喜的創意。正處在旺盛的青春期,很喜歡得到別人的關注,很期待自己動手做事后得到別人的肯定,證明自己的價值,喜歡主動不喜歡被動。

        其三,從以往的教學經驗對比分析,學生對于“理論到理論”的教學很抵觸,而對于課堂中的案例解讀很感興趣,此外,學生對于學校的活動,比如演講比賽、唱歌比賽、辯論賽等也非常喜歡,故可以感受到學生比較容易接受“鮮活的”、“有生命的”、“可參與的”教學模式。也通過問卷調查以及“寫給授課教師一封信”的方式了解過學生對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學習體會以及建議。經過問卷分析和資料整理后發現,學生對于活動的興趣遠大于對于理論的講解,在建議中接近80%的同學建議開展活動,在活動體驗中感悟人生,體會成長。

        二、高職《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項目化教學的方案制定

        (一)構建一個平臺,實現課堂教學與生活體驗的聯動

        為了提升我院育人的水平,構建更加完善的育人網絡,構建了“輔導員與思政老師合作一體化平臺”,該平臺以思政教師與輔導員共同的育人任務為目標,旨在將思政教師的教學工作與輔導員的日常學生管理工作緊密結合在一起,力求形成課上理論教學與生活實踐指導的結合,通過輔導員與思政教師結對子的方式,要求輔導員在平日的班級活動與主題班會中邀請思政教師參加,同時,輔導員也可以隨時走進相關班級旁聽《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實現課上“教”與課下“育”的有機結合,最終達到“知行合一”的育人效果。

        (二)借助兩大輔助課程,實現心理與素質的拓展

        我院結合實際,除了有《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概論》以及《形勢與政策》這三門課之外,還借助了《心理咨詢中的團體咨詢輔導》、《體驗式教學中的素質拓展訓練》這兩門課,實現學生素質的全方位拓展。心理咨詢中的團體咨詢輔導和體驗式教學中的素質拓展訓練,每個學期都會根據有些專業和學生的需要分批以實訓的方式,邀請本校相關專業老師開展。通過幾年的課程開展,學生真切地感受到通過素質拓展訓練與團體咨詢學會了團隊協作,端正了自己的學習態度,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找到了自己的學習目標,有效地增加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的育人效果。

        (三)利用三個課堂,實現課內與課外的結合

        我們在傳統課堂教學的基礎上增加了學生課下網絡自學以及校外實踐活動,力求在三個課堂的統一中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首先,傳統的課堂教育是本,是學生各方面素養提升重要的認知環節。其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作為我院的核心課程,從課程介紹、課程標準、課程信息到教案、參考資料、課后練習、自評試卷、答疑等諸多環節在網絡中都有完整的信息,并且內容會定期更新。此外,我們還有自己的mooc課程,微課視頻等充分滿足學生課下自學的要求。同時,為了更好讓學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網絡資源,授課教師會以布置任務的方式,要求學生在網絡上進行自主的學習,完成知識的拓展。最后,每年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授課期間會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以及課程安排的需要,選擇適合的地方帶領學生進行校外實踐活動,大約每班選拔2―3名同學,要求去的同學要帶上項目任務,參觀完畢后回來要形成文字資料、視頻資料向班級和學校進行成果匯報,例如,2011年以“體驗自主創新”為項目任務帶學生參觀了蕪湖的奇瑞汽車生產車間,2012年以“我與社會發展”為項目任務帶學生參觀了小崗村,2013年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項目任務參觀了紀念館,2014年以“感受徽文化”為項目任務參觀了安徽渣濟古村落。通過走出去的方式讓學生做到知行結合,激感體驗,在情境教學中使理論知識變得鮮活和有生命力,尤其在班級匯報過程中進行朋輩的經驗交流與體會分享,讓沒有去的同學也有鮮活體驗,在書本與生活的交融中,達到最佳育人效果。

        (四)采用四維評估機制,實現育人效果的綜合評定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結束后的成績為綜合成績,計算方式較為復雜,總分=課程分(占70%)+輔導員評分(占30%);課程分=平時成績+項目成績+卷面成績。在這個復雜的評定系統中其實包含四個維度的評定即學生自評,項目小組互評,輔導員評定以及授課教師的評定,這一立體的評價模式凸顯了該門課特殊的教學要求,除了認知外,把學生的情感、意志、信念、行為都做了較為量化的評價。

        (五)設立六個模塊,實現教學內容的整合

        為了實現教材體系和授課體系的完美結合,在把握教學規律和學生學習要求的基礎上,我們將教材原本九章內容整合為相應的四個模塊,并根據課程特點和教學心得在學期的開始和結束時分別增加“新課開篇”和“課業典禮”兩個模塊。模塊一:新課開篇。利用“開學第一課”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模塊二:適應環境。講述“緒論適應大學”的內容并融合人際交往和心理健康教育;模塊三:幸福生活。整合愛國主義、人生價值和道德理論的內容開展相關教育;模塊四:快樂工作。將理想信念教育與個人的職業理想相結合,并融入職業道德教育;模塊五:守法維權。將“法律意識”和“法律制度”的內容相整合,開展法制教育;模塊六:課業典禮。利用最后一次課設置“教學反饋、課程總結、個人分享”三個環節。這六個模塊實為幾個項目任務,我們會在授課開始時把班級分為六個項目任務組,每個小組自領項目,通過對于項目資料的收集,活動的安排,成果的課堂展示等實現自主學習。

        (六)實行頂崗實習期的跟蹤輔導,實現育人的延伸

        頂崗實習期是我院學生在校期間比較重要且很特殊的時期,由于部分學生很難在短時間內實現職業角色的轉變,學院會安排思政教師參與學生在頂崗實習期的思想輔導,保證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結束后,學生思想在生活中有進一步提高,幫助學生適應實習,為畢業后走向社會奠定思想基礎。

        三、高職《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項目化教學的經驗總結

        通過我院近年來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項目化教學的改革,在理論與實踐上都取得了較為寶貴的經驗。

        首先,在公共課教學中使用項目化教學本身就是一個新的嘗試,項目化教學最初被廣泛地使用在專業課教學中,目的是通過一個具體項目的構建實現專業知識與技能的掌握,作為一門公共課,尤其是針對人們思想、意識、信念等教育的課程,很難把無形轉化成有形,在實踐的操作中難度更大,項目的設計更復雜,更需指出的是,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項目化教學設計中,我院更凸顯育人網絡的集體努力,在多角度、多項目任務的聯合努力中實現教育效果的加倍。

        其次,多年的項目化教學中一直秉持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真正把課堂轉化為以學生為主,更好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課堂的氣氛更加的融洽,學生聽課的抬頭率更高,課后學生也愿意主動與教師分享感受。在每個學期的教學質量反饋中,我院的思政部老師是學生最為喜歡的,我院思政部也被譽為“美譽系部”,俗話說“親其師,才可信其道”,在潤物細無聲中實現了教學相長。

        最后,在項目化教學中要更加注重教師自身理論水平的提升,因為在項目過程中教師的職責和功能是調動學生強烈的行動意愿,引導學生形成并建構學習的意義[3],因此,以學生為主的項目化教學,不代表放棄教師的教育功能,不是放手而是更加強調,教師在學生項目設計的基礎之上,按照課程要求,對項目進行總結和升華,達到更高高度的教育效果。

        總之,項目化教學在我院《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改革,是一種必要的新的嘗試,在立體的項目化教學網的推進下,我院學生的人文素養、品德規范、個體修養都在穩步提升,這對于我院是一筆財富,也是高職教育在當今時展對人才素質、培養方法的嘗試,必將對高職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有所幫助,對高職院校相關課程建設有所啟發。

        參考文獻:

        [1]程英鑫.高職學生實習過程中項目化教學之我見[J].文學界,2012(6):254.

        [2]陳萬柏,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20.

        [3]易克薩維耶?羅日葉.整合教學法:教學中的能力和學業獲得的整合[M].汪凌,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109-110.

        Exploration on the Project Teaching Mode for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Legal Basis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aking Anhui Business College as an Example

        ZHANG Min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Theory Education, Anhui Business College, Wuhu 241002, China)

        第8篇:道德修養文化素養范文

        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要求高職畢業生必須具備相應的操作能力和禮儀素養,在具備過硬的專業知識儲備的同時,也要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質和禮儀素養。然而,目前部分高職生的禮儀失范行為卻不容樂觀,與人才培養目標和社會需求標準不相適應。高職生行為禮儀缺失現象已經成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容忽視的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只有接受系統的禮儀教育,才能促使大學生按照規范性的要求來約束自己在人際交往中的舉止、談吐、著裝、儀容等方面的表現。這對于提高高職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就業競爭力和塑造良好的職業形象,為其個人職業生涯發展打下堅實基礎是極為有益的。同時,禮儀教育能引導高職生修身養性,約束自我,尊重他人,進而提升其內在的文化修養、道德品質和思想境界等綜合素質。因此,禮儀教育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觀要求,也是大學生個體發展的實際需要。

        2高職禮儀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關聯

        思想政治教育包含著培養學生文明行為和道德修養等方面的內容,這也是禮儀教育的內容。禮儀教育是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實效的橋梁和基礎,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和載體。它們在教育內容、教育目標和教育效果方面存在一致性、相通性和互饋性,二者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

        2.1高職禮儀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內容存在相通性

        禮儀素養是高職人才培養目標之一,是影響高職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的重要因素。高職禮儀教育主要通過傳授高職生人際交往、各種社交場合的相關禮節、禮貌和禮儀知識,使他們在接受指導或技能訓練中,潛移默化地積淀為一種習慣性的禮儀行為和穩定的道德素質。思想政治教育是社會或社會群體用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對其成員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使他們形成符合一定社會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其中培養學生文明行為和道德修養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禮儀教育的內容。實際上,道德修養與禮儀修養的關系是息息相通的,良好的道德修養、優雅的文明舉止,是一個人有著較高思想道德水平的標志。而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是支配個人禮儀修養的內驅力量,將個人內在的思想道德素質外化為具體行為表現的外顯形式。由此可見,高職禮儀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內容存在相通性。

        2.2高職禮儀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目標存在一致性

        黨的十報告首次提出,要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高職禮儀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目標都是為了立德樹人,培養出適應社會主義社會需要,具有良好品德之人。在高職院校,禮儀文化育人是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為了幫助高職生學會表達對交往對象的尊重、謙讓、大度和禮貌,養成良好的禮儀行為和素養以應對日后的職業生涯發展,同時促使他們樹立健全的心智與健康的人格。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國精神文明建設的首要內容,也是解決社會矛盾和問題的主要途徑之一。思想政治教育通過對大學生灌輸科學理論和崇高品德,促使其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出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一個思想境界高的人,應該是一個有禮儀修養的人。人們擁有高尚的思想品德,不僅是社會得以穩固和發展的內在動力,也是人們貫徹執行社交原則的重要內在素質。因此,從本質上說,高職禮儀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幫助大學生成為一個具有高尚的理想情操和良好品質的人。

        2.3高職禮儀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效果存在互饋性

        高職院校將禮儀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內涵發展的需要,又是高職生提升思想品德修養和禮儀素養的實踐需要。這兩種教育的融合存在互饋性,和諧統一,相得益彰,既有利于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和吸引力,又有助于提升禮儀文化教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科學性。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不斷強化禮儀教育,從言行舉止抓起,系統地開展禮儀、禮貌、禮節的理論學習和實踐指導,言之以情,曉之以理,使學生在愉悅的心境中接受教育和訓練。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養成優雅的舉止和文明的習慣,幫助他們掌握社交技巧,積累人際交往經驗,使之順利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和心理保健功能,有利于形成良好社會心理氛圍。因此,開展禮儀教育是深化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載體,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進而有助于實現高職院校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借助這個途徑,可以進一步拓寬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使思想政治教育進一步形象化、實在化和可操作化,促使學生產生主動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性,增強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3思想政治教育視閾下高職禮儀教育的路徑探析

        高職院校禮儀教育作為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關系到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質量。因此,要在高等教育改革與實踐中,切實增強高職禮儀教育的實效性,真正發揮禮儀教育在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中的作用,探索出一條思想政治教育視閾下適合高職禮儀教育特色的方法和思路,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培養出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優雅得體的禮儀風范和良好道德品質的高等技能應用型人才。

        3.1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增強禮儀教育實效

        無論從外在行為方式還是內在禮儀素質來說,一個接受過良好禮儀教育或禮儀行為訓練的人,都會與缺少教育和訓練的人截然不同。因此,加強高職禮儀教育首先必須把禮儀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把禮儀教育的內容納入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對高職生系統地進行基本禮儀理論和具體規范的教育。具體來講,禮儀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就是在思想政治理論課體系中引入禮儀文化內容,在具有較高禮儀修養素質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教育實踐中,將禮儀文化與大學生思想品德修養結合起來,突出大學生素質教育,增強禮儀教育實效。同時,將禮儀教育中生動形象的行為引導性教學法運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過程,有助于培養學生創新型思維,調動學生主動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性,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兩者之間相互融合,相得益彰,有助于提高高職學生人際交往的素質,培養出具有現代禮儀素養和思想道德品質的高職院校畢業生,也有助于引導學生及早掌握不斷發展的現代信息社會人際交往的禮儀原則和要求,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增強就業競爭力和為將來的職業生涯的順利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3.2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禮儀氛圍

        從文化的起源來說,文化是“人化”,即人的主體對象化;從文化的功能來說,文化是“化人”,即教化人,塑造人,熏陶人。校園文化建設的主旨就是“化人”,即通過內化、融合、升華和超越,促使大學生養成內在的禮儀素養和道德品質,從而有力地推進高校良好學風、校風的建設和大學生禮儀素質的整體提升。校園文化建設是禮儀教育的有效載體,加大校園文化建設,營造健康和諧的禮儀環境氛圍,有助于引導高職生形成良好的禮儀習慣,使他們感受到禮儀必須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有利于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校內外各種禮儀活動和社會公共活動,不斷積累人際交往經驗,展示良好的禮儀風范和魅力,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禮儀素養。為此,高職院校要建立健全校園禮儀道德規范,從制度層面約束高職學生的行為方式和禮儀表現;要在教學樓、食堂、圖書館、宿舍樓等公眾場所張貼提示性標語,隨時提醒高職學生注意自身言談舉止和禮儀風貌;要大力開展形式多樣的禮儀文化活動,既豐富校園文化內涵,又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學生在活動中提升禮儀文化素養,營造出良好的校園禮儀氛圍。

        3.3提升教師禮儀素養,發揮教師示范作用

        教師本人是學校里最重要的師表,是最直觀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學生活生生的榜樣。教師在教學過程和日常生活中的言談舉止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隱性教育內容,對學生人格修養和禮儀素養產生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是影響教育活動和教育效果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也是形成教師威信和產生良好示范作用的巨大教育力量。這正如車爾尼雪夫斯基所言:“教師把學生造成一種什么人,自己就該是這種人。”因此,高職院校應該重視廣大教師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師資隊伍的禮儀教育,以師德建設為抓手,強化教師禮儀培訓,努力建設一支能夠適應現代高職禮儀教學和研究的思想政治教育師資隊伍,真正發揮教師的示范作用,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實現廣大師生共同努力營建和諧禮儀校園。從教師自身來講,應主動將禮儀知識融入到課堂教學中,通過自我學習努力提高禮儀教學水平,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禮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教師要把自身榜樣示范作用寓于教學過程、主體性學生活動和日常生活中,將理論與實踐結合,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時時向學生展示良好的禮儀風范,發揮教師榜樣示范作用,不斷進行禮儀教育的滲透。

        3.4拓寬禮儀活動視野,加強禮儀教育實踐

        禮儀修養關鍵在于實踐,要想養成良好的禮儀習慣,就必須在日常生活中進行不斷的禮儀實踐和積累。高職院校應通過主題鮮明、豐富多彩的禮儀實踐活動來開拓高職生視野,加深他們對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和禮儀文化學習的理解和領悟。一是創新禮儀課程考核方式,加強禮儀課堂實踐,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開展互動式教學,使禮儀教育課堂更加生動化。二是加強課外禮儀實踐,將禮儀實踐常態化、規范化、組織化。針對高職院校特點,采取參觀、課題研究、調查報告、社會實踐等多種形式促進課外禮儀實踐效果,尤其要加強學生假期見習、頂崗實習和就業擇業過程中的禮儀實踐。三是根據高職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和未來所從事的職業需求,設計一系列校園禮儀活動來加強禮儀教育實踐。可通過開展各類場景模擬、專題訓練,如開展“校園禮儀”“課堂禮儀”“求職禮儀”等各種社會基本禮儀的模擬訓練,使學生在活動中受到鍛煉,從而在日常生活中慢慢養成良好的禮儀行為和素養;通過設計一些既有傳統特色,又符合高職學生特點的生日慶賀和成人禮儀活動,使高職學生在生動、直觀、形象、多彩的民俗文化中感受和把握傳統禮儀的內涵。

        3.5發揮網絡陣地優勢,完善禮儀教育模式

        第9篇:道德修養文化素養范文

        ***主席在十七大的報告中提出:“全黨同志特別是領導干部都要講黨性,重品行,做表率”。 黨性是檢驗是否是一名真正***員的標準,它讓我們方向明確,行為規范。通過黨課的學習,我深刻的明白了黨性修養對于一名***員的重要意義。

        在課上,老師舉出了一些關于領導干部應為丟棄了黨性修養,而走入了罪惡深淵。從一名受人尊敬的***員,墮落到一名階下囚的事例。這讓我深刻的體會到,作為***員,我們不斷加強自己的黨性修養,堅定自己的立場,時刻不忘記黨的宗旨。不能因為貪圖名利而放棄自己的原則,放棄作為一名黨員的行為準則。而作為學生黨員的我們,更要從現在起就要加強對自己的黨性修養的培養,讓良好的作風,堅定的意志力,成為一種習慣,今后才能擔當起建設祖國和服務人民的重要任務。

        黨性修養的基本內容體現在理論、思想意識、政治、道德、紀律、作風、科學文化修養六個方面,同時也具有與時俱進的特點,在不同的時期對***人的要求都不一樣。而我們對黨性修養的追求永不止步。加強黨性修養,首先需要加強對理論知識的學習。理論清醒是政治堅定的前提,理論先進是思想進步的根基。只有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明確黨的思想路線,我們才能進一步提升自己的黨員素質其次是加強道德修養。道德修養直接關系到社會的進步和國家的安危。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加強自身修養的建設,是實現理想和目標的根基。道德是立身之本,是成才自己。所以,道德修養不僅關系到我們個人的未來發展,也關系到黨和國家的發展。我們要不斷學習,注重自醒自律,自警自勵。再者,黨性修養,最重要的就是進行思想意識的改造。思想意識的改造才是本質的改造,加強思想思想意識的修養,是黨員修養的核心問題。加強思想修養,必須要堅定黨的理想信念,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三觀”問題。最后,我們還要加強自己的政治素養。講政治是實現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路線的要求,是***員進行思想意識修養的體現。一個人政治上的墮落往往是從生活上打破缺口的,所以,在平常的生活中,我們就要養成良好的作風和嚴謹的工作態度,處處嚴格要求自己。黨性修養,需要一點一點積累。需要我們通過不斷的實踐去獲得,同時也讓我們實現作為一名***員的人生價值。

        匯報人:###

         

        2011年4月15日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尤物在线官方网站 | 亚洲人成久久播播 |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久久人人澡 | 亚洲国产人物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另类欧在线美 | 日本精品中文字幕阿v免费 中文字幕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