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能力提升培訓范文

        能力提升培訓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能力提升培訓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能力提升培訓

        第1篇:能力提升培訓范文

        論文關鍵詞:培訓研究能力;培訓需求;培訓方式;培訓評估;培訓價值認同

        人力資源培訓是企業人力資源發展的關鍵內容之一。從個體層面上看,培訓可以使員工具備勝任工作的能力,提升自身的專業知識、操作技能和思想觀念,充分發揮自身的人力資源潛能,更大程度地實現員工的個人價值;從組織層面上看,企業培訓可以提高員工的整體素質與能力水平,從而提高企業的工作效率和經濟效益、降低生產成本、減少事故發生等,進而可以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促進企業發展。在當前的經濟環境背景下,特別是隨著后金融危機時代的到來,企業所面臨的形勢正在以更快的速度發生變化。企業要想永葆生產經營的活力,就必須適應環境變化所帶來的新要求,加強反應速度,迅速調整生產或服務策略,從而不斷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而這一目標的實現,離不開企業培訓的及時跟進。系統、有效的企業培訓可以使企業員工不斷適應新形勢的發展要求,不斷更新自身的知識與技能,從而有效地保證員工能力與企業需要協調一致,促進企業與員工的共同成長,維持企業內部經營運作的穩定和諧,并最終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人力資源的戰略優勢,持續地發展下去。

        一、國內企業培訓存在的問題

        雖然企業培訓對員工、對企業都有著不勝枚舉的益處,但近期卻有研究表明,廣泛地培訓不僅沒有提高企業員工的滿意感,反而使得員工對組織的認同感顯著下降。這一結論大大出乎研究者的意料,進而研究者考察了培訓對企業層面的效用和效果。結果卻并不樂觀,許多企業盡管對培訓投入了不少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但培訓效果依然不盡如人意。實踐結果與管理理論背道而馳,究其根源終于發現,問題并非出自理論本身,而是國內企業的培訓實踐存在許多不盡完善的地方。通過對企業的實地調查和他人的研究綜述,現將其歸納為以下四個方面。

        1.對培訓理念認同度不高

        許多企業對于培訓的作用存在著認識上的誤區,認為企業培訓僅僅是員工對文化知識的學習,沒有實用價值,因此參與培訓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在培訓實踐中,不論是企業高層,還是負責培訓的專員,對企業培訓沒有足夠的重視,對培訓過程不能嚴格把關、敷衍了事,從而導致企業培訓多流于形式,效果不夠理想。培訓效果的不理想造成了企業對培訓價值更大的認識誤區,企業高層對培訓的忽視和不信任態度以及企業員工對培訓的反感進一步阻礙了企業培訓效果的發揮。這種惡性循環使得企業培訓無法有效地改善員工個人工作績效以及企業整體的經營業績。

        2.缺少規范的培訓需求分析

        企業無論為員工提供何種培訓,其目的都應該是為了實現企業的總體目標而服務。然而在企業實際培訓的過程中,許多培訓與企業需求脫節,沒有與企業的總體目標相結合,同時又缺乏對員工自身需要的考慮。企業目前的培訓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著盲目性和隨意性,大部分企業忽略了培訓需求分析的重要作用,不能形成科學的需求分析制度,只憑經驗或想當然地確定培訓內容,對人力資源的需求缺乏戰略眼光,對企業整體的人才需求缺乏全面、系統和長遠的科學規劃,在員工培訓上出現了南轅北轍的現象,從而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資金的浪費、人力資源的閑置和培訓效果的缺失。

        3.缺乏形式上的多樣性、針對性和趣味性

        不少企業培訓存在一些諸如語言晦澀、觀念陳舊、內容膚淺、培訓方式單調等方面的問題,無視企業成年員工的接受方式,依舊采用學校中的灌輸式教育,缺乏互動,缺少有針對性和實用性的訓練。這種缺乏創新和變化的“一貫制”培訓方式,在企業培訓中并不鮮見,許多企業的培訓部門只注重完成培訓任務,忽視了課堂氛圍的營造,忽視了實踐技能的訓練。單調的授課方式勢必使員工難以提起興趣,枯燥的理論知識同樣會難以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培訓課程因此毫無吸引力,培訓效果也大打折扣。

        4.忽視對培訓效果的科學評估和反饋

        許多企業不重視培訓效果的評估和反饋,缺乏對培訓評估的投入,甚至不了解該如何采用有效的評估方法。有的企業培訓隨著課程的結束便戛然而止,對培訓效果絲毫不關心,丟失了對培訓結果的反饋。即便有些企業對培訓進行了評估,所采用的評價方式也并不完全科學,有些只是請員工為培訓師打分,或者口頭詢問員工對培訓是否滿意,并沒有采用科學的方法和技術對培訓效果進行評估;在少量能夠對培訓效果進行一定評估的企業中,大多也僅局限于培訓項目本身,并且多在培訓項目剛結束的時候進行評估,而忽視了用后續的實際工作來進行評價,忽略了培訓項目與企業長期績效的聯系,造成了培訓與實際工作效果的脫節。

        上述問題導致了企業內部培訓多流于形式、不符合實際需求、培訓積極性低落等問題,沒有發揮出企業培訓應有的作用與效果。

        二、基于培訓研究能力的企業培訓效果提升

        針對以上問題,基于組織動態能力的視角,本研究提出培訓研究能力的概念。培訓研究能力是指企業在進行培訓的整個過程中,需要具備對培訓需求、培訓內容和方式、培訓效果等環節進行科學的調查、分析和評價的能力。培訓研究能力有助于企業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可以提升企業培訓的作用和效果,可以對企業培訓進行更科學的監管。

        對企業來說,所處的行業不同會使企業具有特殊的行業性質,即便是同一行業,也會由于企業的發展階段不同、自身資源不同等因素而具有不同的發展要求。市場上能為企業提供的培訓由于其經營性質更多具有通用性,因此,這類忽視了企業特殊性的通用式培訓能為企業提供的幫助一定是有限的。所以企業只有針對自身特殊的發展階段和發展要求,注重和加強企業的培訓研究能力,開發適合企業自身的培訓項目,才有可能使企業培訓真正有效地開展,才能夠通過培訓切實提升企業的業務優勢和競爭力。

        根據培訓發生的不同階段,研究者將培訓研究能力分解為以下幾個環節。

        1.加強對培訓需求的研究能力

        培訓需求是企業培訓工作的起點,需求分析能力對培訓效果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從需求對象上來看,可以分為企業戰略發展的需要和員工的個人需要兩個層面。在企業層面上,需要從戰略的高度著眼,研究企業的發展方向對培訓需求的要求,研究企業的經濟基礎對培訓需求的制約,研究企業的人才結構對培訓需求的影響,從而使企業的培訓工作符合企業的戰略要求,進而有效的促進企業發展。在員工層面上,要深入研究如何將員工的興趣、知識、技能、能力以及員工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與企業的發展需求結合起來,據此培養員工的綜合素質,使員工能夠將自身的職業興趣與企業的發展方向相結合,激勵員工積極主動參與培訓的熱情,使得員工在培訓中能夠充分挖掘個人潛能,從而增強培訓效果、實現培訓目標。

        從需求分析的具體研究內容上來看,可以分為組織分析、工作分析和人員分析三個層次。組織分析應包括組織目標分析、組織資源分析及組織環境與特質分析。工作分析的目的就是獲取有關工作活動的詳細描述,其中包括員工所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務以及成功的完成工作任務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和行為方式。人員分析有助于了解培訓對象的特征,通過分析員工實際工作績效與預期工作績效之間的差別,可以更好地發現培訓的必要性、掌握培訓的重點方向、確立培訓的關鍵知識與技能要求等。這三個層次的培訓需求研究,是使培訓具有針對性原則的根本保證,是取得良好培訓效果的基本前提。

        2.加強對培訓方式的研究能力

        企業的培訓對象都是成年人,不同于高校的學生,在學習方面有其自身的行為習慣與心理特點,對培訓方式的研究應根據成人的知識背景、接受能力和興趣愛好等,開發適合于成人學習的培訓模式,加強培訓的實踐性和趣味性。同時,培訓方式的選擇離不開培訓師對課程的設計。企業應該從引進機制、考核機制、激勵機制等方面著眼,研究如何提高培訓師的能力水平,幫助培訓師積極主動地開展培訓研究,豐富培訓內容,創新培訓方法,活躍培訓課堂。更重要的是,要為培訓師提供接觸企業實踐的機會,讓培訓師切實了解到企業和員工的實際困難,從而開發出有針對性的培訓課程,保證培訓的有效性。

        3.加強對培訓評估的研究能力

        培訓效果的評估是推動培訓工作扎實有效開展的原動力。在培訓評估時,需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排斥主觀臆斷,真實反映培訓的實際效果;需要針對不同的培訓內容,確立科學、可行的評估標準,因為培訓成果具有多因素、多變量、界限模糊等特點,合適的評估標準對于提高評估質量、發揮評估功具有重要意義;需要將反應層、學習層、行為層、結果層等多個層面的評估有機地結合起來,系統地評估培訓的整體狀況;需要發揮培訓評估的診斷功能,以評估結果為基礎進行分析,對今后的培訓工作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進措施。另外,企業還應該加強與培訓師之間的溝通,從不同的側面了解企業培訓的效果與存在問題,從而為培訓工作的提升和企業的發展獲取多方面的建議與支持。

        三、提升企業培訓效果的價值觀保障

        第2篇:能力提升培訓范文

        2019年7月1日至7月5日,東西部協作2019年大通縣信息技術骨干教師能力提升培訓在南京市雨花臺區教師發展中心進行。信息技術素養觀轉變。從技術應用能力轉向信息素養能力,我們不僅要利用技術,更要利用信息素養和信息技術合作。

        人工智能時代的教育變革

        一、人工智能驅動智慧教育

        當前,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技術創新進入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活躍期。當人類社會邁進信息時代的新階段——人工智能時代,這種工業化的教育體系已經無法滿足未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時展迫切需要一場教育變革。換句話說,教育不是由外而內傳遞知識,而是由內而外覺悟智慧。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打破整齊劃一的傳統教育形態,構建與人工智能時代相適應的智慧教育體系,利用智能技術對學習環境、學習內容、教學方式、管理模式進行系統化改造,為學生提供富有選擇、更有個性、更加精準的智慧教育。

        二、智慧教育的理念內涵

        綜合已有研究,我們認為,智慧教育是指以“人的智慧成長”為導向,運用人工智能技術促進學習環境、教學方式和教育管理的智慧轉型,在普及化的學校教育中提供適切的學習機會,形成精準、個性、靈活的教育服務體系,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成長需要。只有把“人”置于教育的最高關注,發掘人的潛能,喚醒人的價值,啟發人的智慧,才能從容應對人工智能時代帶來的挑戰。智慧教育不僅是教育基礎設施的信息化、智能化,而且是教育理念與教育方式的轉型升級,從注重“物”的建設向滿足“人”的多樣化需求和服務轉變。

        智慧教育包括三個組成部分:一是相互融通的學習場景,利用智能技術打通物理空間與網絡空間之間的壁壘,讓萬物互聯,讓世界互通,所有學生都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刻獲取所需的任何信息;二是靈活多元的學習方式,注重學習的社會性、參與性和實踐性,打破學科之間的界限,開展面向真實情境和豐富技術支持的深度學習;三是富有彈性的組織管理,破除效率至上的發展理念,釋放學校的自主辦學活力,利用人工智能提高教育治理的現代化水平,讓學生站在教育的正中央。

        虛擬和增強現實(VR/AR)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與前景展望

        一、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的起源、概念和應用領域

        (一)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的起源

        虛擬現實(VirtualReality,簡稱VR)技術描述的就是我們現在熟悉的“虛擬現實”。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簡稱AR)是指在真實環境之上提供信息性和娛樂性的覆蓋。

        我國虛擬現實技術的研究起步于20 世紀90 年代初。隨著計算機圖形學、計算機系統工程等的高速發展,虛擬現實技術得到相當的重視。2016 年3 月17 日全國兩會授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指出:“大力推進先進半導體、機器人、增材制造、智能系統、新一代航空裝備、空間技術綜合服務系統、智能交通、精準醫療、高效儲能與分布式能源系統、智能材料、高效節能環保、虛擬現實與互動影視等新興前沿領域創新和產業化,形成一批新增長點。”

        (二)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的概念、特征和應用領域

        1. 虛擬現實技術

        虛擬現實,是一種基于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傳感技術、仿真技術的沉浸式交互環境。具體地說,就是采用計算機技術生成逼真的視覺、聽覺、觸覺一體化的特定范圍的虛擬環境,用戶借助必要的設備以自然的方式與虛擬環境中的對象進行交互作用、相互影響,從而產生親臨等同真實環境的感受和體驗。

        虛擬現實具有特性,即沉浸性(Immersion)、交互性(Interaction)、構想性(Imagination),是一個學科高度綜合交叉的科學技術領域。虛擬現實與人工智能 (AI) 技術及其他相關領域技術結合,將會使其還具有智能(Intelligent) 和自我演進演化(Evolution) 特征。頭戴式虛擬現實設備,即可觀看虛擬現實視頻介紹。

        虛擬現實涉及門類眾多的學科,整合了很多相關技術。虛擬現實是未來科技發展的方向之一,它可以從人的感覺系統上改變現有的空間感。虛擬現實現有的產業鏈大致可分為硬件設計開發、軟件設計開發、資源設計開發和資源運營平臺等幾種類別。通過虛擬現實關鍵技術的突破以及“虛擬現實+”的帶動,會產生大量行業和領域的虛擬現實應用系統,為網絡與移動終端應用帶來全新發展,將會推動許多行業實現升級換代式的發展。虛擬現實可以應用于國防軍事、航空航天、智慧城市、裝備制造、教育培訓、醫療健康、商務消費、文化娛樂、公共安全、社交生活、休閑旅游、電視直播等領域中。

        2. 增強現實技術

        增強現實是在虛擬現實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新興技術。增強現實技術基于計算機的顯示與交互、網絡的跟蹤與定位等技術,將計算機形成的虛擬信息疊加到現實中的真實場景,以對現實世界進行補充,使人們在視覺、聽覺、觸覺等方面增強對現實世界的體驗。

        增強現實具有三大特點,即虛實結合、實時交互和三維配準。

        增強現實具有三種呈現顯示方式,按距離眼睛由近到遠劃分分別為頭戴式(head-attached)、手持式(hand-held)、空間展示(spatial)。增強現實智能眼鏡,掃描二維碼可以觀看Magic Leap 增強現實演示視頻。

        增強現實的應用領域非常廣泛。如在教育領域增強現實可以為學生呈現全息圖像、虛擬實驗、虛擬環境等;在旅游業增強現實可以幫助游客自助游玩景區,以虛擬影像的形式為游客講解景區概況、發展歷史、人文景觀等內容;在零售業中增強現實技術可以實現一鍵試穿,在網上銷售中具有極大的應用空間。增強現實在工業、醫療、軍事、市政、電視、游戲、展覽等領域都表現出了良好的應用前景。

        二、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在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潛力巨大、前景廣闊,主要體現在運用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具有激發學習動機、創設學習情境、增強學習體驗、感受心理沉浸、跨越時空界限、動感交互穿越和跨界知識融合等多方面的優勢。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的應用,能夠為教育工作者提供全新的教學工具,同時,能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讓學生在動手體驗中迸發出創新的火花。因此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應用于教育行業是教育技術發展的一個新的飛躍, 它營造了自主學習的環境,由傳統的“以教促學”的學習方式演變為學生通過新型信息化環境和工具來獲取知識和技能的新型學習方式,符合新一輪教學改革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設備有多種,這里分別介紹各種設備在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頭戴式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設備在教學中的應用

        頭戴式虛擬現實設備一般包含頭戴式顯示器、位置跟蹤器、數據手套和其他設備等,分為移動虛擬現實頭盔和分體式虛擬現實頭盔。國外有臉譜、谷歌、微軟、三星等公司的虛擬現實頭盔產品,國內有微視酷、蟻視、暴風魔鏡、中興、樂視、華為、小米等100 多種虛擬現實頭盔產品。結合國內外的研究報告以及目前虛擬現實教育實踐情況,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在生物、物理、化學、工程技術、工藝加工、飛行駕駛、語言、歷史、人文地理、文化習俗等教學中均可應用。

        學生使用頭戴式虛擬現實設備體驗學習時具有置身真實情境的沉浸式感覺,能給學生以絕佳的真實體驗, 使人如身臨其境,讓書本中的內容可觸摸、可互動、可感知。例如地理學科講述關于宇宙太空星際運行的課程時,在現實生活中學生無法遨游太空,如果戴上頭戴式虛擬現實設備,就可以讓學生從各個角度近距離觀察行星、恒星和衛星的運行軌跡,觀察每個星球的地表形狀和內部結構,甚至能夠降落在火星或月球上進行“實地” 考察、體驗星際之旅等。虛擬現實頭戴設備, 手機掃描二維碼觀可看虛擬現實效果視頻。

        (三)手持式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設備在教學中的應用

        手持式增強現實設備多采用移動設備與APP 軟件相結合的方式。APP 有視+AR、AR、4D 書城、幻視、視AR、尼奧照照等,另外有多種增強現實圖書都有相配套的APP,如《機器人跑出來了》《實驗跑出來了》《恐龍爭霸賽來了》這套“科學跑出來”系列增強現實科普讀物有iRobotAR、iScienceAR、恐龍爭霸賽來了等多個APP,它們的原理都是采用手機攝像頭獲取現實世界影像,通過手機在現實世界上疊加虛擬形象的形式,實現增強現實的特殊顯示效果。有的APP 中提供了豐富的教育資源,如安全教育、科普讀物、識字卡片、益智游戲等,特別適合兒童教育。使用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手機APP 與相配套的紙質圖書一起使用,用手機攝像頭掃描圖書上的圖片,在手機屏幕上即可呈現出演示效果;另一種使用方法是運用APP 下載增強現實資源并與外界實景疊加即可呈現出演示效果。增強現實特效非常逼真,利用這些APP 進行學習,學習過程具有真實感、體驗感、沉浸感,增強了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可以達到寓教于樂的教學效果。

        三、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技術在教學中應用的優勢分析

        (一)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技術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有利條件

        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教學資源存在形式多種多樣, 根據采用的設備不同,可以將教學資源保存在網絡運營平臺、桌面式設備、移動設備和紙質圖書里,學生可以在不同的地方采用不同的設備調用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教學資源進行隨時隨地的自主學習。如果學生在課堂上有些知識點未能掌握,可以重新學習一遍,增加對知識的鞏固和理解,有時學生因為特殊原因未能在課堂上學習,也可以課后彌補,同時可以將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設備作為載體采用“翻轉課堂”或“微課導學”教學模式組織教學,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條件,教師也可以從繁重的重復性講解中解脫出來,有針對性地為學生答疑解惑,有助于傳統教學方式的變革。

        (二)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技術為學生提供更加真實的情景

        在傳統的教學課堂上,知識的傳輸主要通過文字、圖片、聲音、動畫和視頻的形式呈現。遇到比較復雜的情況,比如數學課的立體幾何、地理課的天體運動、物理課的磁力線和電力線、化學課的微觀粒子結構、生物課的細胞結構等,教師用語言很難把這些知識點表達得非常清晰,同時由于每個學生的理解力不同,教學效果也會因人而異,甚至初次學習這些知識的學生會得到“盲人摸象”般的感受。而采用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組織教學,三維立體效果的呈現可以彌補這樣的缺憾,能夠把知識立體化,把難以想象的東西直接以三維形式呈現出來,讓學生直觀感受到文字所表達不出來的知識,真實的情景可以幫助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使學生的想象變得更加豐富。

        (三)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由于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具有視覺、聽覺和觸覺一體化的感知效果,學生具有真實情境體驗、跨越時空界限、動感交互穿越的感受,能身臨其境般在書海里遨游,讓書本中的內容可觸摸、可互動、可感知。身臨其境的感受和自然豐富的交互體驗不僅極大地激發了學習者的學習動機,更給學習者提供了大量親身觀察、操作以及與他人合作學習的機會,促進了學生的認知加工過程及知識建構過程,有利于實現深層次理解。傳統的學習方式讓很多學生覺得枯燥乏味, 為了應付考試不得不去死記硬背,但很多知識學生考完之后很快會忘得一干二凈,而采用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組織教學,新穎的學習方式和豐富多彩的學習內容能夠極大地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生動形象的場景會加強學生的記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也是學生學習新知識的不竭動力。

        (四)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應用能促進優質資源均衡化

        我國幅員遼闊,地區之間貧富差距較大,存在教學資源分配不均的情況。經濟發達地區無論是軟硬件配置, 教學師資和教學資源都非常豐富,而經濟落后、地域偏遠的山村學校學生連接受最基本的教育都難以實現。各級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都在大力推進教育均衡發展,加大教育投資力度,而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應用將是解決城鄉教育資源不均衡問題的一把金鑰匙,有利于緩解教育資源兩極分化,擴大優質資源的分享范圍,能讓教育資源不再受限于地區和學校,讓教育發達地區的名教師通過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課堂走進山村學校,能通過整體優化教育資源配置,來縮小城鄉差距,實現教育公平,同時這也是教育扶貧的較佳途徑。

        四、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在教學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可以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習興趣、實現教育均衡發展,但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發展還處在初級應用階段,在技術瓶頸、資源開發、教學內容和推廣普及等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

        (一)虛擬現實設備應用中的眩暈問題

        人們在使用虛擬現實設備時會出現眩暈感,從硬件結構來看,由于現在的科技還無法做到高度還原真實場景,許多用戶使用配置達不到要求的虛擬現實產品時會產生眩暈感;虛擬現實界面中的視覺反差較大,實際運動與大腦運動不能夠正常匹配,影響大腦對所呈現影像的分析和判斷,從而產生眩暈感;虛擬現實設備的內容有相當一部分資源是從PC電腦版上移植過來的,UI 界面不能很好地匹配虛擬現實設備,不同的系統處理上也無法達到協調統一,畫面感光線太強或太弱都不能讓用戶接受;虛擬現實設備幀間延遲跟不上人的運動,會有微小的延遲感,當感官與幀率不同步時也會讓使用者產生眩暈感。

        (二)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在教學中資源短缺

        目前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產業剛起步,軟硬件設施不完備,開發人員技術力量不足,很多學校未配備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設備;中小學校的很多教師還沒有接觸過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不知道如何在教學中應用,更談不上如何去開發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教學資源。因此,針對中小學教學所開發的虛擬現實資源很少,課程資源短缺是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在中小學推廣的最大瓶頸。但隨著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的迅猛發展,將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應用于教學勢在必行,未來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勢必帶來課堂教學方式的顛覆性改變。

        (三)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教學平臺和資源的設計重形式輕內容

        當前很多虛擬現實教育平臺都只是在一個3D 視頻或虛擬現實軟件游戲的基礎上構成虛擬現實教學。雖然學生在虛擬世界玩得津津有味,課堂氣氛很活躍,學生互動、交流和討論很熱烈,表面上看學生得到了沉浸式的體驗感,但是有些虛擬現實教育平臺所提供的知識點講解還停留在現實世界中,課本內容的單調、枯燥并沒有因軟件的存在而得到緩解,知識要點的講解沒有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和有針對性,這種只重視形式而不重視內容、教與學完全脫節的虛擬現實課堂只能稱為“偽虛擬現實課堂”。

        (四)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設備價格較高和技術條件限制導致普及困難

        企業的前期研發成本較高、設備銷售量較少,導致多數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設備銷售價格居高不下, 很多學校因資金問題望而卻步,無力購買售價高昂的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設備,進而導致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在學校的推廣普及步履艱難。大多數虛擬現實軟件普遍存在語言專業性較強、通用性較差和易用性差等問題。受硬件局限性的影響,虛擬現實軟件開發花費巨大且效果有限。另外在新型傳感應用、物理建模方法、高速圖形圖像處理、人工智能等領域,都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三維建模技術也需進一步完善,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的融合處理等都有待進一步提升。以上諸多原因的存在制約了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在中小學教學中的推廣和普及。

        五、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在教學應用中的前景展望

        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發展對未來教學形式的影響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在云計算、霧計算、物聯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突飛猛進的新時代背景下,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與人工智能、大數據和物聯網融合,將會讓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應用如虎添翼。

        隨著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軟硬件設備的性能提升和價格降低,會有更多的教育投資公司開發出更加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讓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快速走進中小學課堂,在教學中大面積應用普及。依托其具有的沉浸性、交互性、構想性、虛實結合、實時交互和三維配準等超級體驗感的優勢,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都將會發生改變。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普及將會顛覆傳統的教育方法和教學形式,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與應用前景。

        第3篇:能力提升培訓范文

        本期,我們發掘民間智慧,讓一線校長、教研員、教師為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支招。

        湖北黃石市馬家嘴小學 衛才友

        2012年,教育部頒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2013年又決定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在教育信息化發展中,一套套改變教育現狀的組合拳打出,為教育現代化吹起了沖鋒號。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越來越顯示出它的重要作用。一些經濟和教育發達地區教育信息化已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而一些經濟和教育欠發達地區,還是處在一個“羨慕嫉妒恨”的階段。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學校信息化硬件建設跟不上,二是校長信息化領導力不足,三是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低下。所以,除了必要的投資外,如何開展有效的培訓,來提高校長的信息化領導力,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學科教學能力和專業自主發展能力,推動每位教師在課堂教學和日常工作中有效應用信息技術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把握培訓內容,使培訓更有針對性

        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不等于信息技術操作能力,它應該是指教師在具有一定的教學能力的基礎上,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有效教學的能力。從現階段的新課堂教學改革的趨勢看,很多地方更多的是注重教師信息技術技能的提高,而忽視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提高。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不等于信息技術技能,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應該包含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應用意識、應用技能、應用責任、應用創新”四個方面。

        1. 應用意識

        應用意識是指教師對信息技術應用的一種自我認識、認可與認同。有部分教師對信息技術的認識是不到位的,在應用上是不認可的,甚至是排斥的。認識不到位,提高應用能力就是一句空話。所以,在應用意識上,應該讓教師實現三個方面的轉變:一是從注重技術向注重教法、學法轉變;二是從注重工具向注重資源轉變;三是從信息技術向信息與通信技術轉變。讓教師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的功能和作用,他們才會樂于接受、樂于應用。

        2. 應用技能

        應用技能是指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使用信息技術的專業水平。在應用技能上,除了一些系統軟件和應用軟件必須掌握之外,對一些支撐軟件也應該有所涉及和了解。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讓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能夠進行教學應用設計、教學應用實施、教學應用評價、教學溝通、教學反思等。在軟件的學習上,要求通過某些軟件的學習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掌握學習軟件的一般方法,做到遇到新軟件也能自己摸索使用。在教學應用技能的培訓上,要通過一些課例、案例進行參與式診斷分析,觀摩它的優勢,揣摩它的用途,琢磨它的發展,這樣才能提高教師的應用技能。

        3. 應用責任

        應用責任是指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的崗位職責、社會義務、教學責任。只有教師把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當成一種社會進步中的職責,當成日常教學中的一種義務和習慣,當成教學改革發展的一種趨勢,才會去有效地使用信息技術和合理地分配各種資源。它要求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努力做到使不同性別、不同經濟狀況的學生有均等的學習資源、均等的機會,并正確地使用學習資源和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使信息技術的應用成為一種必然,絕對不會把信息技術的應用當成一種負擔或累贅。

        4. 應用創新

        應用創新是指教師在新課堂教學改革中,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優勢,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各種變革。注重信息技術與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是我們應用創新的目標。

        教師應用能力的培訓應該是一個系統工程,應該有一個比較統一的衡量標準,使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培訓方向正確、目標明確、內容具體、要求統一、考核科學,才能使培訓更有針對性。

        注重培訓方式,使培訓更有實效性

        從教育部到各省、市教育部門都已經開始注重要提高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但各地方、各學校在如何提高的策略上各有自己的看法和做法,提高的方式方法也比較單一,就怕又和以往的培訓一樣,實行“一刀切”的模式,大大阻礙了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高的實效。面對上述問題,我們應該采取多種模式,發揮教師的主動性、主體性,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建構提高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方法與途徑,達到全面提高教師素質、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在培訓上,我們可以采用“三三六三”培訓模式:即“三個不同組別”、“三個不同要求”、“六點培訓原則”和“三大培訓方式”,讓教師在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上得到全面的提升。即在教師分類上,按照不同的水平分為“提高組”、“骨干組”、“師傅組”;在培訓要求上,三個組別分別按照“普及”、“拔高”、“幫教”的要求進行,照顧差異;在內容選擇上,堅持以“教師能學得會的、教師能用得上的、能讓教師感興趣的、能減輕教師負擔的、能提升教師勞動創造性的、能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為原則,讓教師“愿學、樂學、好學”;在培訓方式上,堅持“補足培訓”、“轉型培訓”和“個性培訓”相結合,全方位地給教師以講授、引領、指導與幫助。

        1.補足培訓,幫助教師查漏補缺

        補足性培訓是指既要肯定教師目前的知識、技能和觀念,還要肯定我們的教師是符合當前教育要求的,即使不使用信息技術,教師們也可以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他們僅僅是對信息技術這種新技術的相關知識和技能的缺乏,而培訓就是對這一個不足進一步補充。

        當下很多有關信息技術應用的培訓往往只注重技術本身,而忽略了參與培訓的教師主體因素,造成培訓過程在教師心智上映射的不連貫,降低了培訓的有效性。該階段的培訓要以滿足教師需求為出發點,對所有教師進行目標性的補足培訓。從某種意義上講,滿足教師的學習需求,既是培訓的出發點,也是培訓的目的地。面對新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教師從最初的陌生、懷疑、好奇,到主動嘗試、熟練應用,再到教師思考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融合,整個過程是層次分明的、連貫的、清晰的。在培訓教師時,每一個階段都針對教師的不同需求,所對應的培訓目標也有所不同。

        通過這一階段的培訓,教師對信息技術軟件的操作、應用等基本上可以做到在原有的教學理念下較熟練地進行課堂教學,并且在心理上開始依賴于信息技術。

        由于這個階段的培訓并沒有過多地改變教師原有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所以,教師內心深處是安全的,他們依然可以保證日常教學的正常進行。

        2.轉型培訓,幫助教師角色轉變

        轉型性培訓是指在教師經歷過補足性培訓,并且各個教學環節開始受到信息技術的深刻影響之后所進行的培訓,它主要著眼于先進的教學思想和理念的學習,幫助教師實現自身角色的轉變,從課堂教學的主宰者開始轉變為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從課堂教學中不使用信息技術到逐漸使用信息技術,最后到依賴于信息技術。這個角色的轉變過程是漫長的,所以轉型性培訓不是那種通過集中培訓幾次,就可以達到培訓效果的,必須通過培訓者有計劃、有步驟、有目的、有充足的時間來慢慢地、潛移默化地轉變教師。只有慢工才能出細活。

        補足性培訓是轉型性培訓的基礎,轉型性培訓是補足性培訓的高層次的發展。

        在轉型培訓中,可以從通過如下途徑進行:一是觀摩優秀教學視頻光盤,觀看優秀的融合課例,琢磨和反思別人是怎樣教學的;二是學習優秀的信息技術應用論文,汲取他人之長;三是以教研組為單位開展信息技術教學設計研討、課堂教學研討、教學評價研討和教學反思,進一步反思和提高自己的教學行為;四是加強自我研修,自我拔高,采取對教師給任務、給要求的方法,讓他們“惡補”相關理論和知識,讓他們帶著一定的任務去強行提高自己,要求他們在短期內轉變教學理念,并儲備一定的應用理論,使他們的教學水平有一個質的飛躍。

        這個階段的主要培訓途徑應該是著眼于課堂,通過觀課、研課、磨課等形式進行更有實效性。

        3.個性培訓,幫助教師形成風格

        個性培訓是在補足培訓和轉型培訓之后,教師個人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后的一種成型培訓。它將更多地依靠學校、教研部門去發現和培養一批骨干教師,通過同伴互助、專家引領、自我反思等方式,讓他們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并由他們以點帶面地去帶動其他老師,以此推動每位教師在課堂教學和日常工作中有效應用信息技術,以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現代化才會成為一種可能。

        在個性培訓上,要積極引導教師深刻理解“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這個內涵,緊緊圍繞著“促進學生發展”這個中心,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這個發展,核心是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我們知道,在人的學習、實踐、交往、創新、生存與發展等能力中,核心的占主導地位的能力就是思維能力。思維能力影響和引導著其他諸多能力的形成、發展與發揮。一個人如果沒有一定的思維能力,就只能是自然人而無法成為社會人。所以,要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這個中心不能變。

        第4篇:能力提升培訓范文

        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心得體會范文一 我懷著激動的心情來到長春市東北師范大學參加2017年農村中小學教師 教育技術應用能力省級培訓,培訓時間是7月4日至7月13日,為期10天。七月的天氣格外悶熱,一百多人坐在一起聽講座,上機練習,可想而知,每天都是大汗淋漓,但沒有一個人中途退卻。為什么?因為本次培訓內容的安排非常豐富,都是我們在實際教學工作中能夠運用,并能指導我們實際工作的一些知識與理論,真的是給我們補充了能量,也開了眼界,也讓我們感觸頗深。同時也是因為這些扎根在農村學校的老師們都非常珍惜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每個人都爭分奪秒地努力地學習。經過10天的緊張學習,在傾聽教授、老師們的經驗傳授的同時與全省各學校眾位老師在一起學習、交流,對現代教育技術條件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深刻的認識和理解,也促使了自己在以后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積極運用。在幾天學習中,讓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轉變:

        1、在學習中,我最大的體會是我在教學思想上的轉變教師必須具備的先進的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十分注重用未來教育的先進思想武裝每一位老師的頭腦,從而達到使老師們的思想和技術融為一體。說實話,參加本次培訓的老師們絕大多數是來自比較偏遠的農村,有的老師甚至連什么是郵箱、怎么制作幻燈片等極其基本的信息技術知識都不懂,很難想象那里的孩子們將比生活在大城市的孩子們失掉多少開闊眼界的機會呀!培訓使我更深刻地認識到了語文學科與信息技術整合的重要性,深深地感悟到在語文教學中適當地使用信息技術可以激發學生 的學習興趣,充分地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積極、主動投入學習,幫助學生理解學習內容,強化學習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學習讓我認識到了繼續教育的重要性,樹立了終身學習的目標。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作為一名教師,尤其是一名來自農村的教師,本次的學習讓我在思想上深刻地認識到只有不斷學習,不斷地充實自己,才能適應時代與教育的需要。在現如今這個信息化的時代里,只有樹立了終身學習的目標與觀念,才會激勵自己去努力學習,不斷進步。

        3、學習讓我認識到,雖身處農村,但思想不能落后,不能每天只坐在那慨嘆技術的落后,應努力有效地利用好學校的現有資源,讓它服務于學生,服務于教育,努力縮短我們的孩子與城市孩子的距離!

        總之,在學習中我克服了天熱、想家、身體不適等很多困難,每天都積極、按時參加培訓中的各種活動。學習中我時刻牢記,我不僅僅是我自己,還是十小和琿春市的代表,我為能夠參加這次學習我感到非常的榮幸。十天的努力學習我不僅順利結業,還被評為了優秀學員。在最后的成果匯報交流種,我代表小組進行交流,把我們琿春市的信息技術水平與以學為主,當堂達標的教學模式介紹給了來自全省各地的老師們,收到了極好的評價,尤其是我們培訓班班主任 東北師大鄭燕林老師的贊揚。

        新的學期開始了,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我要真正將先進的教育技術合理地融入自己的教學中,使之轉化為教學工具,以進一步吸引學生、激勵學生,在拓展自己教學創造力的同時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努力將信息技術整合于學科教學之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心得體會范文二 隨著信息技術逐漸在保教活動中得以廣泛應用,我越來越感到自己懂得太少,掌握的知識不足。作為一名幼教戰線的青年教師,在培訓過程中,我一直懷著飽滿的熱情,認真學習,大膽實踐,在學習之余和同事姐妹們交流學習體會, 所以彼此的信息技術能力進步很快。

        通過這次信息技術遠程培訓,我深有體會:

        1、提高了我們幼教的教育信息技術素養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第一周的遠程教育培訓,對本人現有信息技術狀況的測評就讓我感覺到:做為一名教師要做的還遠遠不止這些,教師的教學是一門科學,需要研究。教育信息技術也是一門科學,更要研究,教師要成為研究者,研究教育教學的規律與教育信息技術整合的問題。同時,我們也認識到教師的成長也離不開教育信息技術,特別是我們青年教師。

        通過此次培訓,讓我認識到,學會把信息技術應用在保教活動中能使自己的教學過程條理清晰, 幼兒興趣濃厚、明白易懂, 使我對課程發展、 教育信息技術有了新的認識。

        2、提高了專業知識水平 。這次給我們培訓的老師,他們的教學經驗,專業知識水平,敬業精神都是一等一的。經過他們耐心細致的講解,讓我認識到學無止盡,自己的專業知識、學科理論等水平還有待于不斷地提高。要在今后的教學生活中不斷地復習、鞏固、運用。真正的把保教活動和教育信息技術整合,融會貫通。

        3、教育理念不斷得到更新 。通過這次培訓理論與實踐的學習,使我逐步更新了遠程教育教學觀念,了解了先進的教育科學基本理論,在教學活動中更能如魚得水、調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學方式、方法。在培訓期間,老師們組織我們分小組研討優秀的教育教學課例、教學設計、課題研究等,使我們能夠理論聯系實際,切實提高教育教學的能力和水平。

        也使我們發現了自己在教育教學中需解決的根本的問題, 發現了各自在教育教學中的差距與不足。

        4、教育教學理論掌握得更為系統。通過這次培訓, 使我對遠程教育教學的理論與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統,使我感到比原來站得高了,看得遠了,有一種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的感覺。這個培訓,我是得益最多的,是老師們讓我對一些教育觀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對 教學理論的認識更加明晰; 對開展教研活動的方式更加明確; 對投身教育改革的激情更加充沛。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一定把這些感悟用在以后的教育教學中,并不斷的完善它。把教育技術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合理地融入一日保教活動中,提高保教活動的質量。

        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心得體會范文三 在這次培訓當中,通過對《中小學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解讀的學習,讓我對教育現代化的發現有了新的認識,當今以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技術正飛速的發展,改變我們的學習方式。信息的獲取、分析、處理、應用的能力將作為現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質的標志,同時對我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別是對信息技術的綜合運用能力,現在已不只停留在課件的制作上。

        一、理念上的更新

        此次培訓雖然是網上學習,但是培訓都使我在觀念上有一個更新。在平時我都停流在基本應用上,然而通過此培訓,才真正的認識到自我在信息技術的運用上還有許多的不足,在今后的業務提升方面還有大量的知識要學習,只有這樣隨時為自我更新,補充新識,更新觀念,從根本上提升專業素養。另外隨著信息化快速發展,作為一名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是終生學習、不斷完善自身的需要。同樣作為一名教師應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熟練運用信息工具(網絡、電腦等)對信息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組織、運用;這些素質的養成就要求信息技術教師不斷地學習,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要;信息素養成了終生學習的必備素質之一。

        二、專業知識方面

        通過聆聽專家教授對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標準解讀、信息化教學環境專題與案例分析的學習,使我充認識到做為老師,首先要具備基本的信息素養,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獲取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還應具備信息收集處理以及表達的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深刻的認識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明白什么是教育信息化發的發展情況,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學環境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掌握了幾種常用的教學模式和軟件的基本應用。通過聆聽專家們對資源檢索與獲取、多媒體素材的處理、辦公軟件綜合應用、多媒體課件設計與制作、微課設計與制作,等等的解析,才真正的意識到自己在專業知識方面太落后與不足。

        三、細節上的滲透

        本次培訓中,專家教授們都注重細節上的教學滲透,他們通過專題講與案例分析和演示操作的方式,不僅教給我們知識和技巧,更在無形中用自己的言行來引導大家,在一些細節的講解上十分細致,恰當地滲透一些學科常識,使不同程度的老師都能得到提高,正真的學有所獲。

        通過這次培訓我受益匪淺,這將在我今后的工作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一定扎實工作,努力學習,把用所學到的教育技術知識更好地應用到現代化的教育教學中,做一名對學生負責,對學校負責,對社會負責的優秀教師。我會一如既往的學習各種關于信息技術的專業知識、持之以恒,不懈的努力優化自我的專業技能,更好的適應現代化社會的發展需求,培養新時代所需要的具有高信息技能的新興人才。這將是我努力奮斗的目標!

        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心得體會范文四 8月10日至16日,我有幸參加了2017年海南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培訓地點是在三亞進修學校里。通過6天的信息技術培訓學習,我對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聽了培訓老師的指導后,我感觸最深的是Flash課件制作技巧與白板的使用與管理。培訓中,老師一方面要求我們以超脫姿態,踏實前行,堅持遵循教育規律,研究教育手段新思路;另一方面也要求我們自覺培養自學發展意識,力求適應現代教育技術的要求,促進學校的信息技術教學上新的臺階。通過深入學習,下面談一談這次培訓學習的一些感悟。

        一、深入掌握Flash課件制作技巧

        通過兩天學習Flash,使我對Flash的動畫制作有了比較深入的了解,了解動畫原理,了解幀與層的概念,通過多個簡單的動畫制作實例,為我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我原先學會了一些簡單的Flash知識,制作過作品參加比賽評比,但制作出的作品不理想,技術含量不高,此次培訓,老師從淺入深,從基本的概念理解開始,以實例入手,給我印象深刻的知識點是音樂的播放與停止、遮罩層的使用、動畫制作等技巧。這些技巧的應用,將大大提高我今后制作課件的水平及效率,學就能用,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二、初步學會電子白板的使用與管理

        原來我對電子白板的認識幾乎無從下手,其中一個原因是我校并沒有這些設備,但通過這次學習,我才明白:交互式電子白板就是集傳統的黑板,計算機,投影儀等多種功能于一身的新興的多媒體教學設備。作為教師的我們,首先就是要學習好電子白板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才能學以致用,真正地發揮它強大的功能。通過專業教師的講解,以下幾點是我的小小收獲:

        1、利用電子白板來輔助教學,可以省去許多傳統的教學工具,如粉筆、刻度尺、三角板,圓規、掛圖、電視(DVD)等。

        2、恰當地選用交互式電子白板來輔助教學,以逼真、生動的畫面來創造教學的豐富情景,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形象化、清晰化,使教學知識由靜態的灌輸變為圖文聲像并茂的動態傳播,一方面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熱情;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師以教為主變成學生以學為主,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優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效果。

        3、政府教育部門應加大財力投入,盡快普及白板教學,作為教師,人人應會用巧用白板進行上課,這樣的教學手段才能創設出高效的課堂。

        三、認識了新的課程微課

        在一天老師的講解下,我初步認識了微課這一門新的課程。他們指出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的全過程。微課具有教學時間較短、教學內容較少、資源容量較小、資源使用方便等特點。

        通過學習,本人從別人的身上學習到一些有關微課設計的知識。一節微課能否設計得好、教學效果佳,知識點的選擇和分析處理非常重要。因此,在設計每一節微課時,我首先慎重選擇知識點,并對相關的知識點進行科學的分析和處理,使它們更符合教學的認知規律,學習起來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嘗試做到如下幾點:

        1、知識點盡量選擇教學的重點、難點。

        2、知識點的選擇要細,十分鐘內能夠講解透徹。

        3、知識點要準確無誤,不允許有文字、語言、圖片上的知識性錯誤或誤導性的描述。

        4、要將知識點按照一定邏輯分割成很多個小知識點。

        四、初步認識思維導圖

        老師重點講授21世紀全球革命性思維工具、學習工具思維導圖,介紹思維導圖的由來與思想方法,展示典型的思維導圖范例,介紹思維導圖軟件工具用法及其特點,并利用思維導圖解決實際問題。

        制作思維導圖的流程大致為以下幾點:

        1.將需要解決的問題的基本單位一圖文的形式放到中間。

        2.圍繞基本單位來做放射性的思維發散。

        3.將放射線思維標注關鍵詞。

        4.對關鍵詞再做進一步的發射型分解。

        5.對最后得出的詞進行連線。

        6.當找到最終多次出現的詞匯時,可以以此詞匯作為基本單位來在做一個思維導圖。

        7.對所用的導圖要有主次之分,字體,整潔,清晰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8.如果能以圖像形式作圖,效果更佳。

        作為一名初學者,通過此次培訓的學習,我基本上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在工作中把握重點、精煉想法,讓自己成為不可或缺的教師能人。

        總之,培訓時間雖然短暫,但使我受益匪淺,其感觸非一言能盡。在以后的工作崗位上,我一定扎實工作,努力學習,把用所學到的信息技術知識更好地應用學校的信息技術教學中,做一名對學生負責的優秀教師。

        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心得體會范文五 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以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技術,越來越深刻的改變著我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方式。信息的獲取、分析、處理、應用等能力,已成為現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質的標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對教師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只有高素質的教師,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學生,為了適應工作的需要,教師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提高,才能適應當今教育發展的需要。從小培養學生掌握和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是信息社會對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增強綜合國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現代教師而言,運用現代教學技術進行多媒體教學是現代教育的一大趨勢。信息技術教育培訓給我帶來了一次與現代技術接觸的機會。

        通過學習我的最大收獲是:

        1.通過培訓,結合了教師應掌握的大部分內容(powerpoint多媒體展示,教學設計,個人博客的創建,文字處理軟件,電子郵件)。這種任務驅動式學習,更營造了一種學習的氛圍。沒有大而空的理論闡述。師生平等,使我更易于理解與接受。使我認識到怎樣從學生的角度,將自己的課設計好和上好,并且很大程度的彌補了我的計算機知識的缺陷。

        2、通過培訓使我收獲最大的是教育觀念的更新

        培訓之前對于什么是計算機、什么是信息技術以及計算機教師和信息技術教師的認識相當模糊,通過培訓發現原來計算機只不過是處理信息的一個工具而已。授課的關鍵在于幫助并培養學生良好的采集、加工、處理信息的意識、方法和能力等。要想上好,上成功信息技術課,信息技術教師對此必須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3、互相幫助,合作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取長補短,集思廣益,共同進步。在學習的過程中學員們能夠就學習方法、內容、資源等進行積極交流、認真切磋、熱情幫助。

        培訓后的打算:

        1、將本次培訓所學到的知識運用于日常教育教學工作,力爭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2、為鞏固并擴大培訓成果,我將做好校本培訓工作,讓更多的教師掌握信息技術,并能充分利用。

        3、利用本次培訓成果,積極開展學科教學活動,探討新的教育理論,新的教學模式,努力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心得體會范文六 作為教育戰線的一員,我有幸參加2011年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師遠程培訓項目國培計劃信息技術培訓。其培訓的模式新穎,充分發揮了遠程教育的作用,讓廣大教師足不出戶即可享受到優質的學科培訓資源,共享網絡學習資源,大大提高培訓的質量。在本次河北農村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培訓中,我們從觀看視頻、閱讀資料班級交流討論、集中答疑交作業這三個環節來細化學習任務,感覺有點像玩游戲闖關,為我們搭建了一個學習、交流、提高的平臺。在本次信息技術培訓中,我轉變自己的學習觀念,高度重視、認真負責的按照每個模塊的要求去學習、完成學習任務,促進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理論水平。通過培訓學習,覺得收獲頗多:

        一、 轉變觀念,提高自身素養

        多年來由于思想認識的偏差及學校條件的限制,在農村中小學中難以開展正常的信息技術教學活動。我一直認為信息技術如同勞動技術、美術、思品等課程一樣可有可無。信息技術就是單純的電腦操作,教師上信息技術課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學會操作電腦,特別是對于農村的小學生來說,學會正確開機、關機就算是完成了教學任務。之間的很多信息 技術課時就用來給學生觀看視頻,學生不用呆在教室里學習就覺得非常高興。從學期開始到學期結束,沒有一個領導聽過一堂信息技術課,沒有一個領導對信息技術教學活動的開展提過合理化建議。作為農村中小學的信息技術教師,即使沒有按照大綱完成教學任務,還是很受到學生的歡迎的。

        自從參加了培訓學習,對照各個模塊的培訓知識,發覺自己以前的想發異常幼稚。針對我校的實際,我認為在農村中小學中,要按照大綱要求上好一節信息技術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我們農村小學還有很多學生家庭沒有電腦,很少有機會與電腦接觸。學校的計算機少,電腦配置低,難以保證學生正常上機實踐的問題,給正常的信息技術教學帶來了諸多不便。在此次培訓中,我轉變自己的學習觀念,堅持每天都上網學習,參與在線交流并高質量完成作業。并且注重學思結合,把所學知識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在不斷反思中促進自身素質的提高。讓我在學習中感覺到農村信息技術教師如何成長,如何應對等都是一個新問題。就像我們鄉鎮小學的教師,只有轉變教育觀念,通過各種形式的培訓學習提高自身素養,更加努力地工作,才能實現一名農村信息技術教師應有的價值。

        二、提高專業理論知識水平

        此次培訓是通過電腦、網上課堂自學,雖然是這樣,但是聽著老師的講解,讓我懂得了很多以前所不了解的知識,讓我感覺到真是學無止盡,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還有待于提高,要在今后的教學生活中還需不斷地學習,充電。在培訓中,我了解信息技術基本工具的作用,認識了多媒體,了解計算機在其他學科學習中的一些應用。掌握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教學設計方法,能夠用信息技術有效設計學科教學方案。掌握有效課堂教學方式方法,準確診斷和切實解決學科教學問題,提高課堂教學實施和評價能力。了解學科教學最新動態與發展趨勢,能夠在各個學科教學中選擇運用,改進課堂教學及其研究行為。明確課程改革與發展對教師職業道德的新要求,能夠在備課、上課、作業批改、學生輔導、學業測評中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掌握教學研究理論和學科教學研究方法,能夠進行學科課堂教學案例研究,并形成初步成果。

        三、提高課件制作水平

        掌握多媒體技術,熟悉多媒體軟件的使用,了解多媒體課件制作流程已成為當代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而制作課件既要講究精美又要講究實用。制作課件是一個艱苦的創作過程,優秀的課件應融教育性、科學性、藝術性、技術性于一體,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習者的潛能,強化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所以通過此次培訓使我學會從網上等多種途徑下載視頻、圖片、flash等資源,以及截取網頁和視頻等,并將它們整合到課件中等技術操作,從而制作出更加豐富多彩的多媒體課件,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信息技術理論掌握得更為系統

        這次培訓使我們對信息技術的理論與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統,使我感到比原來站得高了,看得遠了,有一種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的感覺。通過培訓學習,不但提高了我對新課程的認識,還使自己的信息技術教學能力與技術得到了提高,為了真正推信息技術的發展,我將會把所學知識應用于日常教學工作中,推進學校信息化建設。同時,學無止境,我也將繼續努力學習,認真鉆研學習業務知識,提高業務水平,為教育信息化建設做出自己的努力!

        學以致用,才是根本。本次信息技術培訓的內容很實用,培訓結束后,我要把培訓中獲得的知識運用于教育教學工作實踐中。今后,我將一如既往,踏踏實實地繼續學習,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個人信息素養,多學習相關的知識,爭取使自己的計算機技能能夠更長時有效的為教學工作服務。

        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心得體會范文七 感謝河南省教育廳開展這次河南省中小學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 這次我有幸參加了河南省中小學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通過培訓學習,讓我對教育現代化的發現有了新的認識,當今以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技術正飛速的發展,改變我們的學習方式。信息的獲取、分析、處理、應用的能力將作為現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質的標志。同時對我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別是對信息技術的綜合運用能力,現在已不只停留在課件的制作上。使我們認識到作為一名教師應積極主動吸納當今最新的技術,在這短短的培訓中我收獲頗多。

        一、重新樹立教學觀念

        1、以往教育教學,僅僅是對照教案,給予傳統性的灌輸教學。此次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者培訓,使我在觀念上有一個更新。讓我真正的認識到網絡教學在小學數學教育中的重要性,反思農村教育于城市教育差距的落腳點,補充知識,更新觀念,從根本上提升專業素養。

        2、隨著信息化快速發展,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是終生學習、不斷完善自身的需要。應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熟練運用信息工具(電子白板)對信息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組織、運用;這些素質的養成就要求信息技術教師不斷地學習,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要;信息素養成了終生學習的必備素質之一,如果教師沒有良好的信息素養,就不能成為一名滿足現代教學需要的高素質的數學教師。

        二、新的教學模式

        通過聆聽專家教授對中小學幼兒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標準解讀的解讀學習,使我充認識到作為老師,要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獲取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還應具備信息收集處理以及表達的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深刻的認識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明白什么是教育信息化發的發展情況,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學環境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掌握常用的教學模式和軟件的基本應用 。

        三、全面的知識涵養

        第5篇:能力提升培訓范文

        加強培訓學員作風建設的必要性

        第一,基于省公司加強作風建設的要求。根據中央關于加強作風建設的相關要求,2013年,國家電網公司、國網浙江省電力公司分別下達了關于加強作風建設的規定,對作風建設提出明確、具體的要求。

        作為國網浙江省電力公司的培訓中心,響應并積極貫徹落實省公司工作部署是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對國網浙江培訓中心而言,加強作風建設應體現在教育培訓工作的各環節中,體現在教育培訓實施者的言傳身教上,也應體現在對培訓學員的管理上。

        第二,基于培訓中心教書育人的職責。作為浙江電網員工教育培訓的重要基地,通過培訓使培訓學員汲取新知識、提高技能水平,是培訓中心一項重要職責和任務。同時,培訓中心也肩負著對培訓學員進行好習慣、好作風、好品質教育及培養的重要職責。

        第三,基于嚴格管理培訓學員的需要。目前,國網浙江培訓中心每年承擔著大量的培訓辦班、比武競賽承辦及技能鑒定等工作,培訓、集訓、調考等人員涵蓋一線技能人員、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面對較大規模的培訓學員管理,存在培訓學員素質參差不齊、管理難的情況,也存在著管理思路、管理手段單一等情況。部分培訓學員上課遲到、早退甚至曠課,晚上遲歸等現象時有發生,這對嚴格管理培訓學員提出了新要求,加強培訓學員作風建設迫在眉睫。

        加強培訓學員作風建設的模式及實踐

        “三層聯動”構建培訓學員作風建設管理體系

        (1)實現培訓學員作風建設管理上下聯動。在推進培訓學員作風建設過程中,國網浙江培訓中心也在員工中開展了轉變工作作風大討論,并積極付諸實施。國網浙江培訓中心領導、中層干部更是在作風建設中帶頭作榜樣,要求員工、培訓學員做到的,首先自身帶頭示范。將追求卓越、精益求精、高效有序、遵紀守規的要求體現在具體工作中,在培訓學員、員工中起到表率作用,影響了培訓學員,影響了員工,形成作風建設進校園、進課堂、進辦公室的良好氛圍,形成培訓中心作風建設領導與員工、領導與培訓學員上下聯動管理。

        (2)實現培訓學員作風建設管理內外聯動。在推進培訓學員作風建設中,國網浙江培訓中心對培訓學員嚴格管理,嚴格按照《培訓學員八不準規定》等規定執行和檢查,每期培訓辦班過程中,班主任每天都要對培訓學員出勤紀律、作業完成、有否外出聚餐等情況進行了解查實,并將此作為培訓學員在培訓期間考核、評優的重要依據。另一方面,還及時與送培單位聯系,反饋培訓學員培訓期間的評價鑒定。對培訓學員在培訓期間有違反“八不準”規定等制度的,以書面形式反饋給送培單位,通過與送培單位的有效合作,形成培訓學員作風建設內外聯動管理。

        (3)實現培訓學員作風建設管理教管聯動。在推進培訓學員作風建設中,國網浙江培訓中心多措并舉顯成效。一方面,發揮培訓師言傳身教、教育引導的作用;另一方面,發揮培訓管理人員特別是班主任嚴格管理的作用,實現了“硬”管理和“潤物細無聲”式的“軟”管理的有效結合,促使培訓學員將管理要求自覺化作遵紀守規、自覺學習、不斷進步的內在要求和動力。

        “三個環節”確保培訓學員作風建設管理到位

        (1)抓培訓前宣貫教育。即在每個培訓班開班前,各培訓班班主任均要到培訓班上作“培訓學員八不準”等作風建設方面的制度和規定宣貫,為此還專門制作了“培訓學員八不準”視頻短片及課件,開班前由班主任播放;還將“八不準”規定擺放、張貼到培訓學員報到的大廳、住宿房間、培訓教室等醒目處,使培訓學員一進校園即感受到紀律、制度的約束,明確“八不準”要求。

        (2)抓培訓過程管理。主要是通過對培訓學員在培訓期間的學習成績、培訓紀律、培訓態度、培訓行為規范、培訓安全等方面情況的一攬子記錄和考核,全面反映培訓學員的培訓學習效果、作風建設成效。同時,對培訓期間對有違反培訓紀律、違反作風建設要求的培訓學員視情況作出教育、書面說明、聯系送培單位等處理,使培訓學員意識到抓作風建設是“動真格”的。

        (3)抓培訓結束前考評。即對每位培訓學員在培訓期間的表現,按細化的考核要求進行逐項打分、總體評價,并反饋至送培單位,形成培訓學員作風建設的“閉環管理”。

        加強培訓學員作風建設的主要成效

        培訓紀律明顯好轉

        據統計,目前培訓學員遲到、曠課、早退等情況明顯減少;培訓學員晚上外出聚餐喝酒、遲歸等情況基本杜絕。培訓學員自覺遵守課堂紀律、培訓紀律,“八不準”規定已成為培訓學員的自覺行為,培訓實效切實提升。

        培訓風氣明顯改進

        自加強培訓學員作風建設以來,培訓風氣有很大改觀。培訓學員在培訓期間自覺把培訓學習和健康的娛樂活動相結合,杜絕了原來一些不良的學習和娛樂習慣。培訓課堂上,培訓學員積極參與討論、互動;培訓課余時間,培訓學員積極參加各項體育健身和文藝活動,培訓校園中勤奮學習、刻苦訓練的風氣日漸濃厚。

        培訓質量不斷提升

        培訓學員作風建設的成效,促進了培訓工作提質增效。據2013年培訓項目滿意度測評,國網浙江培訓中心培訓教學質量滿意率保持在98%以上。同時,2013年由國網浙江培訓中心承辦的省公司參賽國網競賽集訓工作也取得顯著成效,助力省公司在國網公司比武競賽綜合成績位列前三。

        培訓作風固化延伸

        培訓學員在國網浙江培訓中心嚴格管理下養成的良好作風和習慣,很多已固化成他們的自覺行為,即使培訓學習結束,這些好作風、好習慣也在培訓學員所在的各供電企業得到延伸和傳承。

        完善培訓學員作風建設工作的思考

        第一,探索將培訓作風建設教育納入培訓教學體系。在前期進行培訓學員作風建設管理和教育引導的基礎上,擬從作風建設的系統理論、管理實踐和本單位的培訓實踐中提煉并形成作風建設教育培訓教材,納入培訓教學體系。并在每個培訓班中安排一定的教學課時進行宣講,切實推進作風建設進校園、進課堂,入腦入心,使之成為培訓教育的重要內容。

        第二,探索形成培訓學員作風建設常態化管理模式。將對培訓學員作風建設的有效經驗和做法進行提煉、不斷完善并予以固化,使之成為培訓學員培訓學習、培訓管理的重要內容和方面,成為加強培訓學員管理、打造培訓學員“精氣神”的重要抓手,成為培訓學員自覺、長期踐行的準則。

        第三,探索建立培訓學員作風與培訓考核掛鉤的評價機制。使培訓學員在培訓期間的培訓紀律、培訓表現等通過量化或細化的考核方式得到較客觀的評價或反饋,形成閉環的學員作風建設的實施、檢查、考核、反饋的完整體系和機制,強化作風建設的執行力。

        第6篇:能力提升培訓范文

        參加了學校組織在浙江大學舉辦的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培訓班,為期一個星期的培訓,這個星期的每一天都過的很充實,沒想到輔導員培訓會如此豐富多彩。本次培訓課程安排科學合理、內容豐富、實用性強,涉及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學生安全教育與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以及大學生職業發展教育等內容。通過學習我才知道,以前對輔導員這個職業的理解是多么的膚淺,培訓下來,使我受益良多,收獲很大、我相信,經過系統培訓,我為我選擇做輔導員感到驕傲。現將幾天來的學習感悟陳述如下:

        一、加深工作認識,擺正工作心態

        很多人恐怕都會有這樣一些認識:輔導員工作似乎人人都能做,對素質的要求不高;輔導員工作很辛苦,工作很難出成效;輔導員不是教師,無足輕重。對于一個剛入職場就從事輔導員工作的我來說,也對自己的職業感到困惑,對自己在學生工作中的作用認識不夠,對自己擔負的重任認識不清,工作定位于學生管理不落后而已。我也曾迷茫過,困惑過,不知如何使自己的工作更有成效,使學生能夠學有所成。在剛開始工作的那一段時間,對學生管理工作有很深的恐懼心理,剛開始接觸心理臺賬上的同學時心里也會緊張,但在培訓后,頓然思路開闊,也解除了對自己職業的困惑,做好輔導員工作很不容易,但是,如果用“心”去做,也很容易把這份工作做好。作為大學生的輔導員老師,工作需要有激情,如果多些理性的頭腦,更能夠科學地來開展工作。

        我們在開展各項學生工作時,首先應該對自己嚴格要求,從自身做起。 在學生管理這個連續性強的工作崗位上,只有踏實做好每一步,才能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礎。需要自己做的事情認真做,能夠做到的事情勇敢去做,才能有成長有收獲。要有堅定的政治立場,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質和思想境界;其次,我們要加強業務學習,了解教育管理學、教育心理學、領導學等相關學科的知識,注重實踐鍛煉,加強工作研究,不斷地提高工作能力。我們要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因為作為輔導員,我們的身教重于言傳;要切實發揮我們的職能作用,深入細致地開展思想教育工作,認真組織好校園文化活動和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加強網絡思想教育,幫助解決大學生的實際問題,及時了解并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真正的成為大學生成長路上的指導者。

        最后,讓優秀成為一種習慣。輔導員工作雖然辛苦,雖然很平凡,但是能夠出彩的,要抱著要做就做好的心態,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優異的成績。本次培訓之后,我對輔導員工作的地位和責任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輔導員工作不但要做,更要做好,只要用心去做,定能做得優秀。

        二、提高業務水平,加大實踐力度

        輔導員的工作任務有很多,我們大多數時候只重視學生的日常管理工作,而忽視了其他許多重要的方面,比如說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大學生的職業發展教育等等方面。其實,這些工作才是我們的重中之重,因此,我們應該充分重視這些方面的教育,做到工作細致,態度端正,責任心強,富有成效,真正成為一名名副其實的教育者,而不僅僅是一名管理者。

        同時,做學生管理工作,也必須發揮集體智慧的力量,而不能搞單幫,因為一個個小小的經驗也可能在團隊的作用下變成大智慧,從事輔導員工作的同事們可以經常交流經驗,互相學習,加深對教育規律的認識。

        積極引導學生遠離有害的信息,防止沉溺于網絡。對于網貸詐騙以及一些網絡信息安全的排查,不能是為了避免才去做,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大學生的思維有很強的可塑性,告訴學生如何不放錯也要教會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科技總是雙刃劍,關鍵是如何更好地利用它,網絡在開闊學生視野的同時,也將一些黃色、暴力、迷信等有害信息傳給了廣大青年學生,大學生的思維還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是非辨別能力還有限,所以要積極引導學生遠離網毒,真正通過網絡學習到一些有意義的知識。開闊視野,讓網絡真正成為學習的得力助手。

        把以情感人與以理服人結合起來。教師處理一些學生問題要有理有據,并且要用真心誠意去打動學生,真正做到讓學生心服口服。"德高為師,身正為范”,只有輔導員老師具備一定的素質,言行一致,具有崇高的人格魅力才會使他的學生敬佩他,尊敬他。

        三、明確發展重點,找準努力方向

        很多時候我感到困惑和異常無助,因為我所從事的是一份在旁人眼里很空洞的工作,知識性不強,職業地位不明確,流動性高。如果沒有“殺手锏”很容易被淘汰。為此,我們應該掌握職業發展教育理論知識,參加職業發展教育技能培訓,學習相關理論知識,如心理學、人力資源學、法律學、社會學、管理學、行為學、市場學、創業教育、公關禮儀等,了解就業技術方面的有關知識,提高自身的含金量。使我明確了自己今后應該走的路和努力方向。

        “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在在各種思想意識斗爭異常激烈的今天,顯得尤為重要,因為西方敵對勢力從來就沒有放棄過對我國年輕一代的爭奪。培養政治堅定的大學生的責任,是我們每一位大學輔導員老師的使命;但如何加強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更好地勝任這一重任,無疑向我們每一位老師提出了挑戰。為此,我們自身需要加強政治修養,不斷的學習和實踐,以自己的高尚品質去教育學生,感化學生。唯有如此,才能讓更多的學生受益,更多的家長放心。

        樹立輔導員觀,具備政治觀、影響力、群眾觀和團隊觀,努力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做一名有理念、有隊伍、有激情、有責任的輔導員。首先,做到職業合格化。簡單地說就是做事情時要想清楚、說明白、做到位。想清楚就是具備決策、謀斷能力,說明白就是要具備與人談話的能力,做到位就是要完善。做到這些,才會是一個合格的輔導員。其次,爭取專業化優秀。這就要求輔導員在處理日常事物的同時,加強理論學習,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習思想政治領域的經典著作,深入學習教育學、管理學、心理學、行為學等的與職業相關專業的知識,為日常工作提供理論支撐。最后,努力成為一個專家學者。輔導員作為一個高校教師,在學術研究上也應有一番作為。這樣才能完善自身,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學術知識給學生樹立一個榜樣。新時期高校輔導員應成為集教育管理、服務和科研于一體的教師。輔導員的素質關系著高校人才的質量。

        四、牢記大學的初心和使命,倡導求真創新的科學精神

        第7篇:能力提升培訓范文

        【關鍵詞】導醫護士 預檢分診 培訓

        中圖分類號:R197.3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515(2011)4-284-02

        門診預檢分診是指護士根據病人主訴及主要癥狀和體征,分清疾病的輕重緩急及隸屬專科,進行初步診斷,安排就診次序及分配專科就診的技術過程[1]。我院作為一家三級甲等醫院,日門診量4000~5000人次,門診設立專科達50多個,分布于門診4層樓中。門診患者進入醫院首先接觸到就是導醫護士,掛號前的預檢分診主要由導醫護士承擔,因此門診預檢分診是否準確及時,不僅直接影響患者是否能夠得到快速準確的診治,也反映了護士的業務能力和門診的管理水平。因此從2009年開始我院門診采取多種方式對負責預檢分診工作的導醫護士進行了系統培訓,取到了較好的效果,現匯報如下。

        1 對門診導醫護士進行提升預檢分診能力的規范培訓

        1.1 門診預檢分診相關知識的培訓

        因醫學診斷學知識的缺乏是導致預檢分診失誤的主要原因,因此我們邀請預檢分診專家對導醫護士進行門診預檢分診知識的培訓,強調分診的要點及原則,就門診病人主訴和常見癥狀指導護士如何進行快速思考和科學分析,然后做出初步判斷,指引患者準確掛號。同時邀請各專科的主任和護士長對門診護士進行各專科知識的講座和答疑,豐富和更新導醫護士臨床醫學知識,熟悉各化驗單及特殊檢查報告的正常標準,結合臨床準確預檢分診,為病人提供最優的診檢程序,實現門診病人“快看病,看好病”內心期望。對亞學科或醫院新成立的臨床科室及時組織導醫了解相關信息,向病人做一些有針對性的介紹和引導。參加臨床科室門診典型病例診查、診療過程,增加感性認識。同時將導醫護士預檢分診能力納入業務考核,不斷提升門診導醫護士的預檢分診能力。

        1.2 預檢分診溝通技巧的培訓

        因門診預檢分診失誤而導致誤診的另一個原因是護士與患者溝通不暢。因此門診邀請護理專家對門診導醫護士進行溝通技巧和醫學心理學方面的專項培訓,指導護士如何在與患者短暫的交流中,能根據患者的敘述,不同癥狀和體征來進行快速準確的預檢分診,逐步提升導醫護士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技巧。要求護士在與患者溝通交流時應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微笑服務,目光平視,給患者親近、親切和信賴感,反之則可增加患者的緊張感和不信任,無形中加大了護患之間的距離[2],不利于患者準確表述自己的病情,給導醫護士的判斷產生錯誤導向,易導致誤診,影響預檢分診的效果和質量。

        1.3 開展現代服務理念和護士禮儀的培訓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求醫看病的認識也有了新的變化,不僅注重就醫的結果,更看重就醫的過程和感受。門診作為醫院的前沿陣地,導醫護士作為患者的第一接觸者,其主動服務意識和人文素養的高低直接影響護患之間的相互信任和溝通交流,影響預檢分診的準確性和有效性。因此門診部采取授課和聘請禮儀教師現場指導的形式對導醫護士進行現代服務理念和服務禮儀的培訓,同時對預檢分診的語言和行為進行規范和指導,使護士的主動服務意識和人文素養不斷提升,能心懷尊重,以同情、仁愛、幫助的心態對待患者。預檢分診過程中的人文關懷,使患者不僅感受到專業的就診指導,更感受到被人尊重,被人關愛的內心滿足。

        1.4 提升導醫護士對急危重癥預檢分診能力的培訓

        門診患者病種繁雜、病情多變。加之隨著醫保制度的改革,長期在門診就醫治療的患者越來越多,但因患者的醫療知識缺乏使在門診就診的急危重癥患者比例日益增多,易出現病情突發變化而引發意外事件的發生。因此門診部對導醫護士進行急危重癥預檢分診專項能力的培訓。在傳統急診急救知識和技能培訓的基礎上,加強對急診醫學診斷學基礎知識的學習,特邀急診專家對導醫護士進行急危重癥癥狀的快速評估和初步診斷的培訓,組織現場模擬演練,同時安排門診護士到急診門診輪轉,使導醫護士能夠在第一時間對急危重癥做出快速準確的判斷,采取必要的應急救治措施并正確選擇搬運工具護送患者到急診科就診,確保患者得到及時救治。

        1.5 對導醫護士進行預檢分診常用維語的培訓

        新疆是一個多民族地區,而我院又地處少數民族人口比例較高的區域,因此在門診就診的病人中有一半以上是以維語為主要交流語言的少數民族患者,多數存在漢語交流困難,為方便導醫護士與少數民族患者溝通交流,確保預檢分診的準確性。門診對負責預檢分診的導醫護士在人員安排上實行民漢搭配,同時采取“每周一句話” 的方式對導醫護士進行預檢分診常用維語的學習和實踐考核,不斷提升漢族護士的維語聽說能力,方便漢族護士與少數民族患者進行溝通,在提升預檢分診效果的同時有效縮短了與少數民族患者之間的距離,易使其對護士產生親切感和信賴感。

        2 效果

        2.1 門診預檢分診失誤率明顯下降

        在2007年至2008年度中因預檢分診不準確導致的投訴為 11例,而自2009年對導醫護士進行規范的預檢分診能力培訓后,2009年至2010年度因預檢分診不準確導致的投訴僅為3例,下降73%。

        2.2 導醫護士的價值感提升

        導醫護士在傳統觀念中就是一個“指路者”,而通過對導醫護士進行規范的預檢分診能力培訓后,明確導醫工作重點是為患者進行準確、科學、快速的預檢分診,然后為患者提供最佳的就診指導,這使導醫護士感到能運用自身的專業知識和能力幫助病人是很有價值、很有意義的。

        3 討論

        門診是醫院面向社會的窗口,預檢分診工作是門診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及時性、準確性體現和反映醫院綜合服務水平和管理水平,是體現“病人第一”宗旨的最直接表現[3]。導醫作為門診患者的第一接觸者,進行提升預檢分診能力的培訓勢在必行,導醫護士運用自身的經驗、專業知識和能力進行預檢分診工作,幫助和指導門診患者準確及時的就診,在患者認可和滿意的同時,進一步促進了導醫護士的學習熱情和工作積極性,使護士自身價值得以體現,形成護患情感的正性循環和門診服務質量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 汪桂芳,陳夢春 . 門診預檢分診失誤原因的探討及對策. 現代醫院管理,2010,6(3):47-49

        第8篇:能力提升培訓范文

        10月23日至11月2日期間,我有幸與10位同事一道,參加了重慶交通大學“省公共交通系統現代管理能力提升專題培訓班”的學習,感謝領導給了我這次學習的機會,我倍加珍惜。滿懷對知識的渴求,重返校園再學習,認真聆聽各位教授的精彩講授。學習的日子令人難忘,感想頗多,收獲滿滿,使我增長了見識,拓寬了視野,啟迪了思路,激發了思維,找準了差距,明確了學習的方向。現結合學習收獲談談幾點體會:

        一、  學習體會

        這次培訓管理方面的課程較多,教授們豐厚的知識底蘊

        和豐富的實踐閱歷,條理清晰的明銳思維、恰到好處的案例分析等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既有引人深思的深厚學理,還有使人探究的專業知識,又有催人奮進的認生智慧,提高了我的認識能力,使自己能以全新的理念去看待問題、思考問題。教授們對講授的內容都有獨到的分析和精辟的見解,從不同的科學領域、不同的觀察角度出發,既有很強的理論指導,又有成功的實踐經驗,抓住要點,層層剖析,讓人豁然開朗。結合自身工作,從而進一步理清了思想和工作思路,解開了很多工作的疑難問題。

        1、這次學習我接觸了《運輸經濟學》這門課程,它是研究如何有效的利用可供選擇的稀缺資源,以求人類現在和將來的欲望得到最大滿足,通過選擇和決策在一定的約束條件下實現效用的最大化。結合我們的工作。我們常說的提升服務質量。那么我們怎么提升服務質量呢,我認為要提升服務質量,首先我們應該了解乘客的需求,然后針對乘客的需求提供與其需求相匹配的產品。這樣乘客才有可能選擇我們的服務,才會滿意、有好的體驗。現在都在談創新、談轉變服務觀念,現在網約車都可以接送到家門口了,我們的公交呢,設個站臺到那,管你離家遠不遠,方便不方便,愛上不上。其實我想說的是,我們應該對我們的站點好好進行規劃,我們的公交站點是否方便乘客乘車、站臺是否小區出入口附件,這些都需要去細化,乘客方便了,自然就會選擇我們的交通方式。

        經濟學還講到一個有意思的概念,虛擬價格。每個人對同一產品有各自的心理價值,也就是我們長說的,覺得劃不劃算。結合我們的工作,我認為我們提供的出行服務其實就是一種產品,乘客從 A點到B點,他根據自身情況如耗時、票價、乘坐體驗、舒適度等相關因素進行綜合衡量,覺得坐公交劃算,他就會選擇公交。如果覺得不劃算(說明我們沒能滿足他的需求),他就會找替代產品。找替代品就會出現了新的市場,就會出現新的交通方式,就會分走原本屬于我們的客流。

        2、企業管理方面,根據老師講授的內容,結合我們公司的管理來比較思考,其實我們公司的管理,是符合現代企業的管理制度與理論的。比如人力資源管理、薪酬管理(根據工種的不同,多種薪酬制度并行)、考核制度等。

        3、關于公交大數據,其實公交有很多數據,如每天的刷卡數據、線路、站點數據、車輛的定位數據、故障數據、維修數據、事故的相關數據(如肇事時間、地點路段、事故類型、車型、駕駛員姓名、年齡等等)。我們知道數據有用,但是不知道怎么來用,所以目前我們迫切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把我們所有的數據進行整合,變成我們需要的信息。

        二、建議

        1、目前我司積累的公交數據較多,但也僅僅停留在數據層面,知道數據有用,但是不知道怎么用。

        建議:建立公交數據綜合模型,請第三方軟件單位進行技術支持,已凱里公交為研發示范基地,探索公交大數據應用應用推廣,通過IC卡刷卡數據、智能調度數據、時間、線路、車號等數據進行擬合,精準的推到出乘客的上、下車位置。分析出乘客的出行OD規律,為組織企業運營生產,線路、線網優化提供科學決策的依據。這既符合當前大數據發展政策,又是可推廣應用的項目課題。

        2、線路、站點設置合理與否,對收入的多少有很大關系。

        建議:第一步,先優化公交站點,站點盡量設置合理,便于乘客出行。比如就近設置在小區出口,商場附近等,總之就是讓乘客少走路就能坐上車。第二步,優化線路,當然這需要數據進行說話,待客流出行OD、每條線路或組團區域客流分析出來后可對現有線路做優化。比如超長線路、穿主城區到開發區的線路是否可優化成城邊接駁、換乘線路。非直系數、重復系數較大的線路是否能進行優化。

        3、可參照定制公交開通特色線路,線路、票價、發車時間、服務模式等與常規線路區分開來,滿足特殊人群的出行服務。

        第9篇:能力提升培訓范文

        關鍵詞:社區社會工作者;能力提升導向;培訓實踐

        中圖分類號:G726 文獻標識碼:A

        伴隨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居住方式和生活方式已經從“單位化”逐步過渡到“社區化”,社區和社區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滕尼斯對社區的經典定義為社區是由共同習俗和價值觀念的同質人口組成,出入相友、疾病相撫、富有人情味、關系密切的社會共同體。根據我國實際情況,社區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圍內的人們所組成的社會生活共同體,城市社區一般指經過社區體制改革后作了規模調整的居民委員會轄區,農村社區一般指村委會轄區。經濟社會的發展,尤其是人口的頻繁流動,社區日益呈現多樣性、復雜性的特點,對社會工作者的需求更加旺盛。

        社區社會工作者及其解決社會問題的能力引起各界廣泛關注。政府在《關于加強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中強調培養和造就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大力加強社會工作專業教育培訓,重點對城鄉基層居(村)民自治組織、社區服務組織等直接從事社會服務的人員進行大規模、系統化的社會工作專業知識培訓,切實提高其職業素養和專業水平。有學者對重慶市社區社會工作項目中的人才培訓進行研究發現,職業能力導向下的社會工作人才培訓模式是現實的選擇。在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背景下,本文以北京市Z區社區社會工作者能力提升培訓項目為例,探討社區社會工作者培訓的需求、培訓實踐及相關思考。

        一、社區社會工作者能力提升培訓的現實需求

        (一)社會工作專業的特點

        社會工作是應用型的社會科學,是從實踐中逐漸成長起來的,其本質是實踐的。社會工作理論和方法的應用伴隨著實踐的發展不斷深化,需要通過教育培訓的方式提升社會工作者的能力,更好地提供社會工作服務解決具體問題。在加強建設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的現實要求和社會問題日益復雜的形勢下,社會工作從業者的數量和質量都有待于提高。

        (二) 社區社會工作的需求

        首先,社區日益呈現多樣性和復雜性的特征,社區中的矛盾和沖突是社會問題的重要體現,對社區社會工作的需求日益增加。其次,社區層面涉及的領域相對廣泛,包括社會救助、社區建設、婚姻家庭、人口計生、糾紛調解、應急處理、居家養老、醫療衛生等領域,對社區社會工作者能力的要求更為綜合。

        (三) 社區社會工作者隊伍現狀

        社區社會工作者主要包括三類群體,從事社區實際工作的人員和近幾年從學校、社會招聘的社區社會工作者、熱心社區社會工作的志愿者。社區實際工作人員有豐富的工作經驗,但在社會工作理論和專業實踐方面需要繼續提高;招聘的社區社會工作者,所學專業相對廣泛,包括社會學、心理學、法律等專業,需要社會工作專業實踐知識。Z區開展社區社會工作者能力提升培訓項目主要培訓對象為社區實際工作人員和招聘的社區社會工作者。

        (四) 社會工作專業人才評價機制的要求

        社會工作專業人才職業水平評價制度日益完善,社區將取得職業水平證書的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納入專業技術人員管理范圍。持有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證書的社區社會工作者,薪酬將根據證書等級有一定的提升。從職業水平證書的考取和能力提升兩個維度來看,社區社會工作者對教育培訓有旺盛的需求。

        二、社區社會工作者能力提升培訓實踐――以北京Z區社區社會工作者培訓為例

        (一)主辦方、師資方、場地提供方三方合作開展培訓

        北京Z區社會工作者能力提升培訓項目由Z區社會工作委員會牽頭組織,由高等院校專業的社會工作教師作為培訓師資開展培訓,考慮到社區社會工作者的工作及實際交通問題,由Z區相關學校提供培訓場地。培訓由主辦方、高校社會工作師資方、培訓場地提供方相互配合,主辦方Z區社會工作委員會負責組織協調工作。

        (二) 社區社會工作者培訓需求調研

        在培訓項目開始前,培訓組織方及培訓教師通過問卷調查、座談、深入基層實地考察等形式對培訓需求開展調研。結果表明,即將參加社區社會工作者培訓的學員大多數未受過社會工作專業教育,通過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考試的比例很低。學員希望培訓能夠對職業資格考試有幫助,化社會工作專業理念和專業技巧等,將專業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培訓需求調研的開展及分析為制定針對性、實用性的培訓課程安排提供參考。

        (三) 培訓項目師資配備

        承擔北京市Z區社區社會工作者能力提升培訓項目的師資主要來自高校資深的社會工作專業教師。教師長期從事社會工作專業教學和科研工作,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技巧,掌握社會工作發展的前沿,能夠為社區社會工作者帶來新的工作理念;教師對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考試相對熟悉,能夠滿足社區社會工作者對職業資格考試培訓的需求。高校資深社會工作專業教師能夠確保培訓項目的教學質量。

        (四) 培訓內容及課程設置

        社區社會工作者培訓項目緊密圍繞社區社會工作者的工作內容及社會工作職業資格考試的需求設計培訓內容及課程。社區社會工作者能力提升培訓項目課程設置主要包括社會工作概論、社區社會工作、社區糾紛及調解、社區殘障社會工作、社區的個案工作、小組工作等。值得關注的是,小組工作以小組活動開展為主要方式并由專業培訓教師聘請資深的小組活動專家一起開展,凸顯實務課程特色。

        (五) 培訓課堂組織形式

        由社區社會工作者作為學員組成的課堂,學員在年齡、知識構成、工作經驗等方面都存在差異,需要采取多樣化的授課方式。首先,傳統課堂講授方式是學習理論知識的重要形式,培訓課堂需要將理論知識和實踐相結合,更好地提升學員的專業技能。其次,小組工作是重要的課堂形式,使學員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獲得小組工作的基本知識和體驗,為將來在社區開展小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再次,討論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形式,社區社會工作者結合所學的知識分享和交流社區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在鞏固所學的知識的同時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最后,情景模擬、現場展示也是重要的培訓形式,使學員能夠深刻地體驗和感悟,激發積極性。

        (六)培訓項目效果評估

        培訓項目效果評估在全面了解本期培訓的實際效果和滿意度的同時,也為培訓的繼續開展提供新的需求、經驗和教訓,優化培訓設計。培訓項目效果評估一般分兩個階段開展:一是在培訓項目課堂即將結束階段,對參與培訓項目的社區社會工作者開展培訓效果的問卷調查;二是在培訓結束后一段時間,對參與培訓的學員繼續進行有效的跟蹤調查,了解培訓內容在實踐中的應用情況和學員實際能力的提升程度。

        三、社區社會工作者能力提升培訓項目的思考

        (一)關注社區社會工作者的實際需求

        培訓課程設計和師資配備方面,注重社區社會工作者實際能力提升的同時也關注社會工作專業的理論知識,滿足學員社會工作職業資格考試的需求;在培訓場地安排方面,充分考慮社區社會工作者多數居住所在轄區的現實。以社區社會工作者為本,關注其實際需求是能力提升培訓項目得以順利開展的重要因素。

        (二) 加強主辦方、師資方的溝通和合作

        主辦方與師資方之間的溝通和合作能夠使培訓內容、課程安排、授課形式等方面更有針對性,提高培訓效果。在培訓需求和效果評估方面的及時溝通可以提高培訓質量,獲得更好的培訓成效,優化后續培訓工作。

        (三) 培訓項目促進教學相長

        參加社區社會工作者能力提升培訓項目的學員大多熟悉基層社區的真實情況,課堂中的討論交流或是案例都體現真實和生動的特點,社區社會工作者的奮斗、工作經歷也是寶貴的財富和可供學習資料。專業教師在給社區社會工作者授課的同時,能夠豐富基層實踐知識,促進教學相長。

        參考文獻

        [1]民政部.關于加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EB/OL].http:// /article/zwgk/fvfg/shgz/201111/20111100197275.shtml.[2]陳仙歌.職業能力導向下的社會工作人才培訓模式探討[J].中國成人教育,2014(18).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一区二区免费国产在线观看 | 一级做a的视频在线观看 | 最新国产精品精品视频 | 亚洲中文字幕欧美高清 | 亚洲精品欧美在线综合国 | 精品成年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