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根據教育部的心理健康總綱來看,心理健康的整體目標是全面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使得他們具有積極樂觀的心理狀態。為了達到促進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許多學校紛紛開展了多樣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課,旨在提高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全面提高素質教育。但是從心理健康教育課開展的現狀來看,心理健康教育課并沒有起到很好的效果,最根本的原因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教師無法真正掌握開展教育課的設計原則,將心理健康課當成傳統課程來授課,導致心理健康課成為了心理學知識的教育課,失去了心理健康教育課設置的根本目的。
許多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的設置是按照傳統課程的時間來設置的,學生沒有自和控制權,教學活動是由教師發起和推動的,學生僅僅是課程的參與者,不是課程的主導者,任課教師也沒有過多的關注學生的情緒和情感。心理健康教育課形同虛設,沒有起到實質性的作用。和教育部要求以及學校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初衷相背離。
心理健康教育課初衷是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體現了對人的精神關懷,是以人為本的教育。所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應該放在學生的心理上,而不是心理學知識的學習上,從實際出發,對學生的現實生活和心理進行關注和關懷,這對于促進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義。下面來介紹設置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基本設計原則。
一、一致性原則
在設置一堂心理健康教育課之前,教師需要設計一個初步的教學大綱,圍繞一個主要的目標對學生展開教育,圍繞整體的教學目標開展各項活動,為了遵循一致性原則,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環節設置時充分考慮到以下的問題:第一,通過本教學環節的設置,學生可以收獲到哪些知識,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是否有積極作用;第二,本環節的教學任務的設計怎樣才能夠起到良好的效果,細節應該如何把握;第三,當教學環節的設計逐步清晰時,教師需要對教學效果進行預估計,通過這樣的活動能否使學生獲益,是否需要前期鋪墊,教學活動是否需要進行改動等等問題都需要教師進行掌握,避免出現缺乏實踐意義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的現象。只有這些問題都得到解決,才能夠保證教學活動目標的一致性,學生才能夠專注于課堂的教學活動,調動學生的情感,層層深入,突出教學的重點,達到良好的教學目標。
二、普遍性原則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則是全體和個別相結合,既要考慮全體學生的心理特征,進行積極的心理健康教育,又要關注個體之間的差異,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所以,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課的設計時,教學內容和教學素材的選擇要具有普遍性,要來源于高中生的日常生活,只有貼近學生的生活,才能更好的引起學生的共鳴,從而起到教育的作用。選取的內容要符合高中生的發展,集中體現高中生的需求,從日常細節出發,而不是找尋具有極端性的案例進行學習,這樣很可能會起到反作用,引起學生的排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要以高中生的心理為主,要在學生感覺身心愉快的基礎上,和學生一起分享和體會,引導學生自主進行收獲的總結,從而促進心理成長。這樣才能達到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初衷,引導高中生有積極樂觀的心理狀態,做好學生人生路上的心靈導師,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三、趣味性原則
眾所周知,現如今的高中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課程學習緊張并且面臨著升學壓力,所以一周一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應該起到讓學生放松的目的,使學生放松自己緊繃的神經,如果心理健康教育課枯燥無味,或者和傳統課程無異,從側面給學生增加了無形的壓力,那么會嚴重阻礙學生的發展,所以高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課要遵循趣味性原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要具有自己課程的特色,需要著重和傳統課程區別開來,有趣的課堂才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幽默有趣的課堂互動才能夠讓學生暫時忘記學習上的重大壓力,身心得到放松,壓力得到緩解。但有一點要注意的是,不能盲目的增加課堂的趣味性,要根據課程設計的原則,圍繞課程目標努力使課堂變得充滿趣味。
四、知識傳授性原則
心理健康教育課開展的依據是心理學知識,但是并不僅僅指心理健康教育課要單純的傳授心理學理論知識,心理學知識具有高深的理論,有些知識需要反復的推敲,對于高中生來說,學校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的目的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而不是培養專業的心理學人才,所以對于高中生來說,他們只需要在我們設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中積極參與課程活動,深入體驗,得出自己的收獲即可。這也要求教師在設計心理健康教育課時,主要關注的是學生的心理而不是心理學概念的講解,要淡化心理學理論知識,對于高深的理論一帶而過,著重于學生情感的體驗與收獲。將心理學教學理論作為授課的理論支撐,注重心理學原理在中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設計有趣的教學活動,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結語
綜上所述,簡單概括了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課設計的基本原則,希望這些教學原則能夠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的開展起到一定的作用。教育部大力倡導學生全面發展,注重提高學生的素質教育,這就要求教師要著重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高中階段學生具有很大的升學壓力,極有可能出現各種心理健康問題,希望學校開設的心理健康教育課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促進學生向著積極、樂觀的狀態發展。
參考文獻:
[1]白曄.積極心理學取向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設計與實施研究[J].基礎教育研究,2016,19:66-70.
隨著近年來青少年犯罪率的不斷上升,對于高中生的心理教育已經成為社會和教育界共同關注的問題。傳統的心理教學容易使學生產生一定的逆反心理,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新形勢下,采用幽默心理學教育方法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作用十分明顯。本文對幽默心理學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進行了相關探討。
關鍵詞:幽默心理學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 應用
隨著當今社會的不斷進步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當代的高中生在高考的壓力和繁重的課業的逼迫下,產生了一定的心理問題。高中生的心理發育尚未完全成熟,因此,對高中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就顯得十分重要。為了能讓處在青春期的高中生能夠接受學校的心理教育,很多學校開展了幽默心理學教育。
1幽默心理學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應用的重要意義
1.1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近年來,社會競爭壓力的加強,使得部分高中生心理壓力過大,同時,學校和家長的過度否定又使他們失去了學習興趣。當前高中學生的心理問題已經變得十分突出,高中校園中的暴力事件也時有發生。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將幽默心理學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進行應用,能夠讓高中生在輕松娛樂的氛圍中對自身的心理問題進行調節,并逐漸走出心理陰影,讓高中生能夠樂觀、積極地進行生活,能夠適應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標準。
1.2促進高中生的全面發展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社會各界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開始逐漸增強。當前形勢下,部分高中生由于受到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的影響而顯得有些特立獨行。采用幽默心理學教育方法對高中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夠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有力疏導,并提高高中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協調發展,為社會培養出一批高素質人才。
1.3幫助學生創建良好的人際關系
高中生正處于青春期的叛逆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都有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希望引起別人的注意,這就使他們盲目地去追求個性,喜歡沖動。因此,當代的大部分高中生不能正確地處理人際關系。在對高中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將幽默心理學應用其中,能夠讓他們學會換位思考和理解別人,進而建立良好、和諧的人際關系。
2在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運用幽默心理學的具體措施
2.1幫助高中生正確理解幽默的含義
對于“幽默”,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幽默要適度,恰到好處的幽默可能會打破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僵局,使溝通變得更加容易,而過度的幽默和調侃就可能會傷害到他人的自尊心,使人際關系變得惡化。因此,在對高中生進行幽默心理健康教育時,要讓他們正確認識幽默并理解幽默的含義。一方面,要區分“幽默”和“貧嘴”,一個幽默的人必然是有品位且寬容大度的人,而不是一個喜歡遇事鉆牛角尖的人;另一方面,幽默是一個人擁有豐富的知識和人生閱歷的外在表現。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在課堂上讓同學們談談對“幽默”二字的理解,讓同學們充分參與其中,并將最終答案告訴他們,加深學生對幽默含義的深刻理解。
2.2在教會學生幽默技巧的同時對其進行健康教育
社會生活中的幽默總體來說有著不同的種類,運用幽默心理學對高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讓學生掌握必要的幽默技巧,正確掌握幽默的各種形式。首先,幽默可以是社會性的幽默,掌握社會幽默的技巧能夠幫助學生處理社會生活中各種復雜的人際關系,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可以設定特定的場景,鼓勵學生用幽默的方式彼此進行交流。其次,自勵性幽默就是鼓勵學生處在尷尬的環境中,要利用一種自嘲的方式將窘迫的局面進行化解,這樣通常能夠將被動轉化為主動,并能夠避免不必要的沖突。例如:某校一學生由于成績下滑而產生了嚴重的自卑心理,教師鼓勵該學生采用自嘲的方式鼓勵自己,找到問題所在,使學生逐漸走出了自卑的陰影,不僅整個人變得非常開朗,而且成績也有了顯著提高。再次,幽默種類中有一種不值得鼓勵的幽默就是“敵對性幽默”,這種幽默方式是利用他人的弱點進行人身攻擊,容易讓別人產生消極情緒。例如:某校一班級學生之間經常開傷害對方的玩笑,班級學生將這種行為當作幽默的一種,針對這種情況,班主任老師對學生間的這種幽默行為及時予以制止,并讓學生認識到這種幽默是不可取的,促進了本班學生的心理健康。最后,回彈性的幽默是在面對別人的攻擊時做出的回應,但是這種回應往往不是具有攻擊性的,而是用睿智來進行回擊,幽默感本身就是一種心理防御,它能夠讓人的心理壓力得到緩解,使緊張的心情最大程度的放松。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利用幽默心理學對學生進行幽默教育的滲透,可以建立相應的“幽默室”,讓學生學會用幽默的心態去面對來自家庭、社會和學校各方面的壓力,這樣不僅能夠使高中生變得越來越獨立,還能有效地對他們的心理健康進行培養。讓當代的高中生能夠掌握緩解壓力的有效手段。
3結語
總而言之,幽默心理學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加以運用,能夠讓高中生在掌握幽默技巧的基礎上緩解自身的心理壓力,促進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隨著幽默心理學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應用得越來越廣泛,高中生的心理問題將會得到更好的解決,從而降低校園暴力事件的發生率,也帶動了當代高中生的身心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宜艷.幽默心理學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學園,2013,(26).
[2]曾云靚.試論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幽默心理學應用[J].新課程學習(下),2014,(7).
幽默一詞起源于humor,最早由林清玄音譯過來并以“幽默”兩字釋義,而幽默心理學作為心理學的一個組成部分,一直以來沒有一個統一的完全被認可的定義。正如馬丁所認為的那樣,幽默是一個無處不在、無所不包的,因而給予一個具體而精準的概念是難上加難的。而有的相關專業人士認為,幽默可以通過輸出和輸入兩個方面來界定。一種是對于幽默的輸入,即“解碼”過程,是指人們對于幽默的感知和理解;另一種是幽默的輸出,即“編碼”過程,即對于幽默的創造和向外傳播的過程。
二、幽默心理學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
1.幽默心理學促進高中生人際關系的和諧
高中是學生發育的青春期,這時期的學生都比較獨特和叛逆,因而在學生和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以及學生與家長之間都會存在著或多或少的摩擦,如果不能夠將這些小的摩擦化解,可能會因此造成學生在人際關系上的大困擾。而幽默心理學能夠教會學生以一種幽默輕松的方式化解矛盾,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說過,幽默是通過把一個充滿能量和緊張的有意識過程轉化為一個輕松的無意識過程。
2.幽默心理學健全高中生人格品質的作用
高中時期作為一個人性格和品質逐步發育健全的時期,對于一個人今后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生長環境和家庭教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有些高中生存在著一定的心理問題和心理陰影。而幽默心理學作為一種具有幽默樂觀及積極精神的心理學,會引導學生以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看待這些心理問題,并且能夠將這些心理問題進行積極的改正。正如某位心理學家所說,一個具有幽默感和幽默精神的人,一定是一個積極、樂觀、向上且具有幽默精神的人,因而通過幽默心理學不斷培養學生的幽默精神和幽默品質,有利于學生積極向上,對于學生完善人格具有一定的作用。
三、幽默心理學增強高中生面對壓力的能力
對于高中生來說,高考就像一座大山一樣,以沉重的壓力矗立在每個學生的心頭,如果不能夠將這種壓力及時排解,很有可能會造成高中生因為壓力過大而做出一些過激的事情。這些悲劇引起了社會各界對于學生心理教育問題的廣泛關注,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緩解壓力呢?我們可以讓學生以一種自嘲的方式來面對自己在某次考試當中的失利,這種自嘲實際上是幽默的一種,通過對于自身水平或者現狀的自嘲,實際上是學生自己所面對現實的一種接納,而這種清楚的自身認識又避免了學生由于外界刺激帶來的更大壓力和負面影響,達到了有效減壓的作用。
四、幽默心理學讓高中生學會幽默的反諷
關鍵詞: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 問題 加強對策
一、問題的提出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提出:“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關心每個學生,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動地發展,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1]《綱要》還提出,在高中教育階段,要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2]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人才素質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高中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也是學習壓力比較大的時期,因高考受挫而引發的高中生自殺事件屢見報端。有些心理問題如果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則不但會對學生的學業和健康成長產生不良影響,還會給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困擾。近年來,高中生的任性、偏激、冷漠、孤獨、自私、嫉妒、自卑等心理問題越來越普遍,由于病態心理而導致的問題行為甚至暴力現象時有發生,不僅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發展,而且對家庭、社會構成了傷害。因此,探索、構建科學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切實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學生心理素質,應成為學校心理教育的主要目標,也是學校教育的重要職責。[3]
二、當前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學校重視程度不夠,完全用德育替代心理健康教育。
長期以來,我們一直把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德育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德育在學生教育體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心理健康教育借助德育的教育地位,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學生個體人格的完善和發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具有促進學生個體發展的共同目的。而且這樣的定位,對處于起步階段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有積極的推動作用的,借助于德育工作的成熟體制和有效推動,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積極的進展。同時,心理健康教育也有效地豐富了傳統德育的手段,增強了德育工作效果。但是,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對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傳統的關于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的關系的理解,給實際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帶來了諸多不利影響。目前,很多高中學校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視程度不夠,完全用思想政治工作代替心理健康教育,在強大的升學壓力下,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只停留在口頭上,導致高中生心理問題層出不窮,甚至出現惡性突發事件。這些問題的根源就在于對處于全面發展階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關系認識不深,定位不準確。這是國家雖然越來越重視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但實際工作效果卻不盡如人意的主要原因。
(二)心理健康教育定位不準確,工作缺乏前瞻性。
實際工作中,很多學校將心理健康教育定位為“救火”,而不是“防火”,認為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個別問題學生,而不是面向全體學生,導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出現很多短視行為,缺乏前瞻性。作為升學壓力特別重的普通高中學校,這一問題表現得尤為突出。從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老師們都明白,心理健康教育本應重在預防,重在全體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和全面發展。但由于人員不足、精力投入不足等問題,心理健康教育者往往只能把精力放在少數問題學生身上,扮演“消防員”的角色,忙于“救火”。隨著社會的發展,高中學生心理問題不斷呈現新的情況和態勢,必須加強有針對性的研究。而我國目前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隊伍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成果非常有限,并且理論與實踐相脫節,不能充分發揮指導實踐的作用,難以滿足形勢發展的需要。目前,在相當多的普通高中中,心理健康教育還難以做到惠及全體學生,也難以做到在學生成長的全過程發揮作用,有的甚至在學生出現心理問題之后,都難以給予及時有效的干預和幫助,更不用說防患于未然了。
(三)心理健康教育缺少監管,機制不健全。
關于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主管部門出臺了不少文件,地方教育行政部門也有相關的要求,但由于督察、監管力度不夠,有些學校這方面的工作開展得相當不力。相關文件雖然對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和重要性講得很多,但涉及經費、人員、機構等具體問題時,缺乏明確的指導和要求,也沒有明確責任,監管工作不到位,導致很多學校模糊執行,甚至不執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受到嚴重影響。目前高中學校管理工作,基本上還是圍繞高考、升學這一目標開展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只是應付檢查的門面。很多高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機構掛靠或者直接屬于政教部門。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機制存在問題,因此工作很難有效開展。上級的文件往往要求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與德育工作一起規劃、共同落實,但實際情況是,規劃中考慮到心理教育,但落實中往往以德育代替心理健康教育。
三、加強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一)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
建立高中生心理健康檔案,是高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最基本的工作。但就是這樣一項最基本的工作,很多學校都沒有做到。學生心理健康檔案是指對個體心理發展變化特點、心理測驗結果、學校心理咨詢與輔導記錄等材料的集中保存,這些資料應按照一定的程序排序,組成一個有內在聯系的體系,如實反映學生的心理面貌。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為學生個人心理健康發展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條件,它是每個學生心理成長的軌跡,學生可以通過心理健康檔案,了解自己的心理狀況,在發現自己有心理問題時,積極尋求心理咨詢與輔導,通過一段時間的調整與矯治,仍可通過心理健康檔案來考察效果。因此,它能對每位學生的心理成長、心理潛能開發提供幫助,為解決學生心理問題或心理障礙提供重要保證。高中生學業受挫導致的情緒低落、抑郁、自卑問題比較常見,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可以從中篩選出高危人群,從而對那些可能處于心理危機的學生進行重點幫助。
(二)開展豐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個基本原則是立足教育,重在預防。高中學校要針對高中生學業壓力大的特點,加強挫折教育和生命教育,引導學生正視成功與失敗,正確認識學業、生活中的各種挫折,熱愛生命,善待人生。學校要采取選修課、講座、團體輔導、個別輔導等豐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普及應對心理危機的基本知識,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危機教育,積極引導學生樹立預防心理危機的意識,提高應對心理危機的能力,使學生能夠以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面對學業挫折及各種各樣的生活挑戰。
(三)建立高素質的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和多元化的學生社會支持網絡體系。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度專業化的工作,需要工作人員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豐富的專業經驗和嫻熟的專業技術。高中生在學生的學業負擔之下,精神壓力比較大,也比較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因此,高中必須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制訂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培訓計劃,列入學校師資培訓的總體規劃,不斷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另外,建立健全高中生社會支持網絡體系,對于預防高中生心理問題,幫助其成功度過心理危機,是非常重要的。高職學生社會支持網絡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指學校建立的能給予學生物質和精神幫助的支持系統,這些支持主要來自學校和社會支持的網絡體系。另一方面是指學生自身的社會支持系統,主要是指學生在自己的社會關系網絡中所能獲得的、來自他人的物質和精神上的幫助與支援。對于高中生而言,交往最多的就是家長、老師和同學;尤其對于大部分住校的高中生而言,同學和老師的支持是其面臨危機事件時最易于求助和獲得幫助的資源。因此,學校要尊重學生的同伴關系,增進師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并盡可能多地尋求社會資源的支持和幫助,建立更加多元化的學生社會支持網絡體系。
參考文獻:
【關鍵詞】網絡 高中心理健康 要素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174
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網絡的普及,不少高中生過于沉迷網絡而出現輕微或嚴重的心理問題。在解決學生心理問題方面,學校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高中應當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嚴格踐行心理健康教育六要素的要求,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
一、網絡環境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隨著網絡開放程度的深入發展,高中生接觸網絡的機會越來越多。由于高中生正處在價值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長期接觸網絡會對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態產生深刻影響。正如一個硬幣有兩個面,網絡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分為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面。
網絡環境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積極影響表現在四個方面。首先,互聯網擴充了高中生的信息@取面,符合他們認知發展的需求。其次,互聯網豐富了高中生了解社會的方式,他們可以通過社交軟件同朋友交流,有助于豐富自己的生活閱歷和情感。再次,互聯網能夠幫助高中生釋放生活和學習方面的壓力,舒緩不良情緒,有助于良好心態的養成。最后,網絡生活和文化改變了高中生獲取知識的途徑、方式,更大地激發了他們的潛能,有助于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和進取意識。
另外,網絡環境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消極影響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互聯網中充斥的各種信息未經篩選,高中生的辨析能力不強,如果長期接觸不良信息,會對他們的身心健康構成威脅。其次,互聯網既是一個開放的世界也是一個虛擬的世界,長期沉浸在互聯網營造的與現實社會脫節的世界中會對高中生價值觀的形成產生消極影響,不利于形成樂觀、開朗、上進的性格。最后,互聯網是一個相對自由的空間,高中生可以在掩飾身份的情況下自由發表自己的觀點和言論,由于缺少正確的引導和必要的道德約束,長期地沉浸在網絡世界中會對高中生的人格發展產生不良影響,不利于正確價值觀的形成。
二、網絡環境下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六點要素
為了消除互聯網開放對高中生心理健康方面帶來的消極影響,高中需要改變過去一味重視升學率,忽視學生心理、生理特點變化的教育機制,開設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在網絡環境下,高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學習、情感意志、人際關系、個性、青春期、補救性心理健康教育六大要素。
1.學習心理健康教育。學習是高中生的天職,在互聯網消極學習、學習無用論等觀念的影響下,有些學生可能會對學習產生厭煩、消極態度,教師不應當將這種情況歸結為學生良好學習態度的缺失,采用打罵的解決辦法,而應當從更深層次的心理健康角度入手,分析學生在學習心理方面遇到的困難,做好疏導工作,轉變學生對學習的認識態度,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和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夠辨識網絡世界中錯誤的學習觀念,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對待自己的學業。
2.情感意志心理健康教育。高中生處在人格塑造的關鍵時期。由于網絡開放程度的逐漸發展,互聯網中的充斥的各種信息對高中生的人格、情感、意志產生了深刻影響,不少意志不堅定的學生會變得沖動、不受控制,不懂得用正確的方式表達感情,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很容易放棄。面對這種情況,學校需要同家庭一起,從學生成長的角度來關心他們的情感意志變化情況,多于學生進行心靈上的溝通,幫助他們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做一個理智的人,同時在面對困難時不會輕言放棄,逐漸養成適應社會的良好心理素質和情感特點。
3.人際關系心理健康教育。如何處理人際關系是高中生普遍想要了解的問題。他們在處理網絡世界中的人際關系時表現得游刃有余,卻不知道如何在現實世界中與他人交往。為了改變學生的人際交往現狀,學校首先需要讓學生區分網絡虛擬社會同現實社會之間的關系,使他們能夠正式現實、接受現實;其次需要培養學生人際交往的基本規范和技巧,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堅持真誠、克制的原則,尊重他人,從而逐步在現實生活中構建良好的人際關系網絡,豐富自己的日常生活。
4.個性心理健康教育。新課改要求學校教育需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網絡世界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他們得以表達自己的看法、發表自己的觀點、了解自己感興趣的事物。但是過分且不良的個性發展可能會對學生自身以及周圍同學的生活產生不良影響,因此學校還需要在學生個性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學生認識到自身個性發展不應該以犧牲周圍其他人的利益為前提,學會正確處理好個性發展與正確價值觀念之間的關系,使個性在合情合理的范圍內塑造并成為自己獨特的亮點。
5.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高中生處在青春期階段,這一時期,學生的兩性意識萌發,生理和心理不斷成熟,一些特殊的生理變化成為困擾他們的主要因素。特別是在網絡環境深刻影響的背景下,學生在瀏覽信息的過程中可能會接觸到消極、錯誤的兩性知識,給他們的身心帶來不良影響,不利于青春期成長。針對這一情況,學校需要對學生進行過專門的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傳授青春期性知識、性道德、性法律,進行性心理教育,使學生能夠從科學的角度看到兩性問題,學會正確處理與異性同學之間的關系,做到自尊和互敬。
6.補救性心理健康教育。學習壓力、家庭環境、社會環境等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有時是十分隱蔽的,一旦教師意識到學生出現了心理健康問題,可能這些問題已經對他們產生了嚴重影響。此時,教師需要運用心理學的原理和方法,對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指導、治療和矯正,減輕或消除心理問題對他們正常生活帶來的影響。指導、治療和矯正包括兩個階段。其一,要盡早發現學生的異常行為表現,避免問題加重,及時消除學生心理上的癥結。其二,當心理問題已經嚴重成為抑郁等心理疾病時,學校、家長要積極采取心理治療和護理方法,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愛,抑制甚至消除心理疾病,使他們能夠健康成長。
關鍵詞:高中階段;心理教育;策略
高中階段是學生人生中重要的發展階段,這一階段,學生的發展和進步關系著學生的未來,所以,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往往會重視學生知識和能力的發展,而忽視了學生的其他方面和其他問題。在緊張的學習環境中,很多學生因為心理素質不強等原因阻礙了自己的發展和進步,所以說心理是學生發展其他方面的基礎,只有學生在心理方面得到健康的發展,學生才能在其他方面也得到提高。
一、加大宣傳力度,高度重視思想教育工作
由于學生處在應試教育的環境中,學生的精力都投入到學習上,所以學生有時候并不會注意到心理問題,要想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就要讓學生意識到心理問題的存在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這樣才有利于接下來的教育。在學校教育中,學校可以通過學校網站、校刊、班會等形式進行宣傳,在宣傳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從正面和反面兩個方面進行宣傳,通過對比可以提高宣傳效率,讓學生對心理健康有更深刻的意識和見解。比如,學校可以在校園官網上設置一個“心理天地”,讓學生通過這一欄目了解什么是心理,在學習的過程中應怎樣保證自己的心理健康發展。當然在這個板塊中還要增加一些小故事,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心理問題離我們很近,還可以起到警示和指導學生的作用。在學校網站上進行宣傳,學生在進入校園網站的時候就會很容易地看到;在班會上宣傳心理教育,對學生進行指導,可以豐富班會的內容,讓班會內容不僅僅只是知識學習,還有學生的發展。由此可見,宣傳是教育的第一步,也是在給學生提個醒,在宣傳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意識,為接下來的教育工作打好基礎。
二、開展活動,通過實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宣傳只是讓學生通過老師了解心理問題,引導學生健康地發展,所以說只有宣傳是不能達到心理教育的目的的,在高中階段,學校要給學生創造學習的機會。高中階段的學生都在爭分奪秒地學習,所以要想在高中階段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學校就要主動地開展活動,激勵學生參與,為學生的心理教育創造機會。在學校教育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學生舉辦一些競賽性質的和心理有關的活動,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心理健康的興趣和積極性;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深入地了解心理問題。比如,學校可以開展心理劇大賽,讓學生以班級或是自由隊為單位進行比賽,學生要選擇一個心理現象,然后自己謀劃出一個簡單的心理劇,通過表演的形式向同學和老師展示,要求學生通過心理劇體現心理健康問題,并在劇中體現解決方案。通過這個活動,一方面讓學生親身經歷問題并解決問題,這對學生來說有更好的教育效果;另一方面,以這樣的形式進行教育能大大地調動學生的熱情,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并意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教師還可以通過其他的活動對學生進行教育,活動可以調動學生的熱情,對心理教育有很大的促進和幫助作用,使學生有更深的理解。
三、建立心理咨詢室,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
高中階段的孩子對事物已經有了自己獨特的見解,高中生已經被家長和老師看成半個大人,但是這個階段的學生在很多時候仍需要老師的引導和鼓勵,為了讓學生的心理問題得到解決,在學校應該建立一個心理咨詢室,學生有了心理方面或是學習、生活等方面的問題都可以向老師尋求幫助。在高中階段,學生的自尊心也是很強的,所以很多學生即使有心理方面的困惑也不敢向老師求助,因為他們擔心同學知道后會覺得自己有問題,怕同學嘲笑或是被同學孤立。為了讓學生能積極地面對自己的問題,打消心理上的憂慮,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勇敢地去解決問題,讓學生明白在青春期有一些心理問題是很正常的,只要勇敢地面對就可以了。同時,也要引導學生正確地看待心理咨詢,讓學生不要用有色眼鏡去看待進行心理咨詢的學生,學校也應采取一定的措施來保護學生咨詢的隱私。作為教師,要引導學生多關心身邊的同學,努力創造和諧、健康的校園環境。作為心理輔導老師,要把心理咨詢室布置得溫馨一點,溫馨的環境更容易讓學生放松下來,在和老師交流的時候說出自己的問題,比如教師可以把心理咨詢室裝扮成以橙色為主題顏色的溫馨小屋,暖色會讓房間變得溫暖。同時,采用平易近人的溝通態度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地敞開心扉、暢所欲言。
在學生成長和學習的階段,學生不僅在身體上成長,心理上也在變化,所以,在進行學校教育的時候,心理教育是不可缺少的。高中階段學生有很大的學習壓力,所以難免會出現一些心理問題,只有認識到其重要性并且勇敢地面對、解決,才能促進學生的學習和健康發展,使學生在高中階段能更好地提升自我。
參考文獻:
關鍵詞:高中 地理教學 心理健康教育
在以往的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注重的是基礎知識的講解,忽視了教材中所隱含的心理健康知識。這樣就使得高中生只是單純地學習地理知識。無法通過此學科知識的學習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強化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面對這樣的情況,地理教師應該對教學進行重新認識,深入挖掘教材中潛藏的心理健康知識,將心理健康教育和地理教學相結合,以此來實現精英人才的培養目標。
一、樹立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高中地理教師想要在地理教學中更好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那么首先教師就要樹立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教師是教學活動的執行者。教師的思想^念對其教學行為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當教師具備了心理健康教育觀念之后。教師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就會注重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反之,教師則會忽略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因此,教師要從自身人手,樹立心理健康理念。其次,教師要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進行培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當學生具有了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之后,就能夠積極地配合教師,在學習地理知識的時候對其中的心理健康知識進行挖掘。這樣學生不僅可以提高自己的地理學習成績。同時還能夠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力。這對學生以后的成長有著積極的意義。
比如說,當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講解《地球上的水》這一課內容的時候。教師就應該從兩個方面進行知識講解。一方面是講解地理知識。對地球上的水資源組成進行講解。讓學生知道地表水、地下水的區別,之后教師可以通過“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這一思想的引入來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應該讓學生知道水的重要性。然后滲透節約用水的觀念。以此來促使學生能夠在學習地理知識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二、以教材為基礎挖掘心理教育知識
教師想要在地理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那么就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對地理教材進行深入挖掘,以教材為基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若是教師脫離教材,引用課外資料來為學生講解心理健康教育,這樣就出現了本末倒置的情況,教師必須在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懂得教學的主要內容是傳授學生地理知識,附帶的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因此,教師在開展地理教學過程中。應該深入挖掘教材中隱藏的心理教育知識。
比如說,當教師想要為學生講解《旅游開發中的環境保護》這一課內容的時候,教師首先要從地理知識人手,為學生講解在旅游開發中為什么要保護環境。如何保護環境,當教師講解完地理知識,教師就應該對教材進行深入挖掘,為學生講解一下當前我國旅游業的發展現狀,旅游中出現的環境問題等。然后通過這些知識的講解讓學生樹立環境保護意識,促使學生能夠認識到旅游過程中對環境進行保護的重要性。這樣學生在以后旅游過程中就會自覺地不亂扔垃圾,不在景觀建筑上亂寫亂畫,進行文明旅游。
三、結合課外實踐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開展地理教學過程中,因為地理知識較為抽象,所以教師在進行知識講解過程中會采用實踐活動的方式。這樣的方式能夠促使學生通過親身感受來習得知識。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課外實踐是比較常見的,其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在開展課外實踐活動過程中,可以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通過理性的認識來影響學生感性的認識。從而促使學生在學習地理知識過程中心理也能夠健康發展。結合課外實踐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從兩個方面人手。一方面是以教材中的活動探究課題為基礎,教師讓學生對課題進行自主探究。然后在探究過程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是教師將學生帶入到自然環境中,讓學生能夠通過切身的感受來了解自然。清楚自然和人類社會和諧相處的意義,以及如何和諧相處。同時通過野外實踐活動的開展,還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心理健康教育也能夠起到更好的作用。
比如說,當教師想要為學生講解《環境污染與防治》這一課內容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活動,讓學生對城市垃圾清理情況進行調查。當學生在調查過程中發現垃圾對環境的危害之后,學生就能夠認識到自己不應該亂扔垃圾,就會在日常生活中從自身做起,對環境進行保護。同時,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垃圾清理活動,讓學生通過親身實踐來知曉任何一件工作都有其難處,想要做好就必須克服重重困難。以此來培養學生艱苦奮斗的精神。
新課程標準中心理健康被定義為關于心理健康,新課程標準對其有著相對明確的表述。從其內涵來看,可以從兩方面予以判定:一是指心理健康狀態。即學生在自我感覺極為融洽,心理不存在長期性的恐懼、憂慮及仇視等情緒時,我們可以認為該學生心理處于健康狀態。二是指對心理健康的診視、保持性規則及策略。
二、現階段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現狀
當前我國大多數高中,學業負擔上顯得較為突出。學生既要適應學校的課程安排,還要滿足家長對于學生的課外要求,更要迎接大大小小的考試與處理好人際關系。2014年5月,蘇瑞思高中教育網絡曾經做過一個關于“心理健康自我認知度”的問卷調查。參與此次調查的高中生達到3.4萬人。結果顯示:存在心理障礙的高中生比例,竟然高達31.4%。且這一問題呈現逐年上升趨勢。而在高中,由于心理障礙所導致的學業荒廢,甚至退學問題也日益嚴重。有相關調查顯示:認為自身人際關系存在很大缺陷的高中生占34.1%;認為自己目前正在遭遇著心理障礙,且影響到學業的學生高達39.2%。而在高壓的學習安排下,存在性困惑的學生比例竟然也達到15.7%。這些都在反映著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相對薄弱的現狀,更體現著高中生極為緊迫的需求。
三、體育教學過程中心理健康教學缺失調查
我們選擇石家莊市普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作為調查內容,對石家莊市轄區內5所高中進行問卷調查或走訪調查,從而了解了當前體育教學心理健康教學缺失的情況,為相關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現實依據。此次調查共發放問卷400份,教師及學生各200份,收回教師有效答卷198份,有效率為99%;收回學生有效答卷為192份,有效率為96%。
(一)教師問卷的調查結果與分析
從調查情況來看,體育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100%的認同;而在心理健康教育目標及內容的認識上,顯得參差不齊,不過完全不了解的教師占12.1%。同時,選擇身體健康重要的體育教師要比選擇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的教師多出6.5個百分點。這樣相對分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認知,必然導致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時,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度不夠,且課堂效率受到限制。鑒于心理健康教育認知存在不足,且在一些學校領導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度也存在問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執行規范受到影響。所示,其中將近一半的體育教師對課程設計并沒有放在與主科相同的重視地位。同時,心理健康教學僅僅局限于理論講授,實操性講解嚴重缺失,導致心理健康教育效率值大大降低。
(二)學生問卷的調查結果與分析
調查可以看出,高中生對于心理教育的了解程度較高,99%的學生認為自己對心理健康教育了解,且對心理健康教育開展的需求也較為強烈。明確表示需求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生比率達到80.7%。整體來說,心理健康教育在學生中間的受歡迎程度較高。可以看出,在高中階段,大多數學生沒有聽過專題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講座,而在校本教材的開發中,學生也沒有享受到心理健康課程的針對性教育服務。相對來說,高中體育教育課程更為偏向于體育理論知識及實踐技能,對于心理教育的重視度及執行度嚴重短缺。這種現狀值得重視,更急需改善。
四、高中體育教學過程中心理健康教學優化思路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體育課程同為重要部分。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對于學生心理的及時探知與糾正,對其學業發展具有積極的價值。高中體育教師應該積極參與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與實踐中去。
(一)樹立體育教育理念,優化心理素質
在傳統體育教學中,體質教育是重點。大多數教師只關注學生運動技能是否提高,運動技巧是否掌握。這種高關注度的投入,淡化了差異化、個性化的高中生心理問題。在體育教育越加關注“學生主體”的現在,教師應該及時更新體育教育理念。首先,要樹立身體教育與心理教育和諧發展的理念。教師在執行體育教育時,要將心理教育與生理教育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教師要以學生積極心態培養作為常態化教學目標,要鼓勵學生在遇到困難時,做到敢打敢拼、樂觀向上。其次,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體。在高中,除了體育特長生的重點照顧外,教師更要關注全體學生。教師要以全體學生的身心健康為大局,積極利用體育心理課程的特點,幫助其達到心理素質提升。
(二)積極開展趣味活動,緩釋思想負擔
在高中階段,學生從一年級開始即為三年后的高考而努力拼搏。學生的學習壓力是很大的。教師應該以體育課堂為著力點,嘗試性地開展富有趣味的體育活動,以轉移或緩釋學生學習壓力。競技活動方面,如舉辦拔河比賽,培養學生團結意識;開展籃球技巧比拼,讓學生在運動中體驗體育樂趣。趣味游戲方面,如開展袋鼠跳活動,能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熱愛。教師通過多方位、立體式的活動設計,讓學生從體育課堂體會到不同層次、不同觸感的趣味與魅力。這樣,學生之間的交流機會增多,一些不善于交際的學生也因此得到相互理解與支持,為其陽光積極心態的培養創設條件。
(三)構建分類教學模式,促進心理素質提升
在體育課堂,不同年齡、不同性別及不同素質的學生,其心理層次是存在差異的。教師應該在心理健康教學過程中,做到對其個體差異的及時掌控,所設計的教育方案策略要有針對性,要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在身體上達到健康,在心理上做到積極向上。1.摸清學生情況。教師可從身體素質、運動技能、心理素質等方面,分別對學生的情況進行差異性分類。根據素質優劣依次分為A、B、C三個類別。2.實施分類教學。對于C類學生,教師進行體育教育時,主要以心理健康教育為主,積極培養其學習信心;可實施“一對一”幫扶體制,積極開展針對性輔導,以疏通心理障礙,夯實體育基礎。對于B類學生,要將心理教育放在與體質教育并行的位置,要時刻提醒其保持進取心態,要積極趕超自我,爭取晉升A行列之中。A類學生,一般在各方面素質都體現地較為優秀,不過也極易因自身成績的優越感,造成其傲慢與其他異化心理,進而與同學間關系趨于緊張。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看待暫時的優勢,要將A類學生的運動技術優勢及心理優勢等利用起來,使其成為B、C類學生的好幫手。如此分類式指導,協調式發展,學生將處于相對良好的成長環境中。
五、結語
關鍵詞: 高中政治課 心理健康教育 分析原因 制定措施 完善反饋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社會競爭激烈,生活節奏加快,人們的心理壓力加大,心理健康受到威脅。據報道:專家稱中國有4000萬青少年兒童心理處于亞健康狀態,約20%的青少年兒童有抑郁傾向。因而,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教師和家長的疏導。需要在各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塑造完善、健康的人格。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更應如此。
一、分析原因
1.高中生的心理現狀分析。經調查,在素質教育的今天,無論是較富裕還是略貧窮的家庭,高中生較普遍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問題。不同程度地存在自卑、攀比、虛榮等心理問題,從而影響他們的生活、學習與交友等。可見,我們應多關注他們的心理動向,不能只是忙于向學生傳授知識。讓政治教學課堂成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戰場,是每位政治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2.《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課是以基本觀點為指導的公民教育課程,是提高學生認識和參與社會生活能力的綜合課程。高中思想政治課是對學生進行馬列主義、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基本觀點的教育,以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常識為基本內容,引導學生緊密結合經濟、政治、文化生活,經歷探究學習和社會實踐的過程,領悟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切實提高參與現代社會生活的能力,逐步樹立起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為終身發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質基礎。
3.高中思想政治課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的重要途徑。在高中政治課本中,穿插了很多心理健康教育素材。特別是在必修課程《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與哲學》等章節的教學中,注重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教材分別從不同方面滲透著對學生的人格培養要求和智能訓練要求,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政治教師通過課堂教學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幫助學生進行自我意識的調節,心理障礙的排除,從而保障心理健康,實現“1+1>2”的整體效應。
二、制定措施
1.努力挖掘教材中心理教育的重要資源。高中政治教材中有許多知識點直接或間接地與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有關。我在教學中充分發掘和利用這些資源,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狀態和心理素質。如在《哲學常識》“意識的能動作用”這部分內容的學習中,提到意識對于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奮進;萎靡的精神,則會使人悲觀、消沉、喪失斗志。課堂上,我介紹相關心理常識:不良情緒容易導致心理障礙,從而影響學習和工作。在持續的消極情緒反應作用下,首先受到影響的是神經系統的功能,抑制大腦皮層高級心智活動,破壞大腦皮層興奮性與抑制的平衡,使得正常的判斷力下降,甚至使人的大腦功能嚴重失調。介紹常見的抑郁癥、神經衰弱等生理、心理疾病。通過相關知識的介紹,學生體會到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的重要性。
2.注重言傳身教,憑借個人魅力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教師用積極的情感和真誠的愛心感染和打動學生,給每個學生以寬松、尊重、支持、鼓勵的發展空間,可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積極的思維活動,保持學生健康愉悅的心境,從而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康發展,這種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不僅有利于傳授知識,而且能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
首先,感染法。良好形象感染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在政治課教學過程中,教師把微笑帶進課堂,用積極樂觀的情緒夠感染學生,用激昂、奮進的語調和具有幽默感的語言活躍課堂氣氛。生機勃勃的課堂,拉近師生距離,以化解學生心中焦慮、自卑、孤僻等不良情緒,增強了教育教學效果。
其次,合作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多提問、分組討論、辯論、點撥等不同形式,給同學們提供均等的回答機會。以愉悅的學習環境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回答問題中,使學生充分認識自身價值,正確評估自己和他人,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又提高情感目標、心理素質目標的達成度。
再次,自信法。目前不少高中生或多或少地存在自卑心強、自信心差、個性張揚、無所禁忌等各種心理問題。在政治教學中,我們密切關注學生的思維活動和課堂表現,認真傾聽學生的各種意見與要求,先不管對與錯,都充分肯定并給予贊賞。讓學生在良好的心理氛圍中發現自我價值,在愉悅的氛圍中張揚個性,從而消除自卑心理,提升自信心。
三、完善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