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體育教學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改變觀念,樹立創新的體育觀
創新教育是終身教育,是以全面、充分發展學科創新能力為核心的教育,是適應知識化社會發展的新的教育思想,是教育理念的具體實踐形式,是對現有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模式的根本性變革。只有時刻貫穿創新教育才能提高人的創新能力,使我們的民族富有創新精神。
二、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
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態度,體育教師必須轉變教育觀念,改變以往習慣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方式。首先,體育教師要成為富有創新精神的人,只有自身具有創新精神才能培養出具有創造能力的學生。其次,體育教師要有深厚的專業知識技能和較強的授課技巧作為實踐的基礎,把理論升華為實踐的高度以指導教學實施,實現教學的最優化。再次,體育教師應具備先進的教育思想,因為先進的教育思想指導教育改革,它是創新精神的體現。
1、 建立民主的師生關系。傳統的體育教學中師生關系是專斷的,教學氛圍是沉悶的,學生學習處于被動狀態。在新型的教學模式中教師要營造一種自由、活潑、寬松、有趣的教學氛圍,師生之間形成一種平等、和諧、民主的關系,學生會對教師產生信賴感和親切感,從而形成有益于課堂教學的親和力,使學生感受到對教師的期待和愛,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同時教師要以飽滿的熱情上好每一節課,讓學生從教師的一舉一動中感受到激勵和熱愛,為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打好基礎。
2、樹立成功教育意識。人人都有創新能力,但往往缺乏創新精神。精神源于動機,要想培養創新精神必須激發學生的創新動機,樹立成功意識。在體育教學中每當教師在示范一個新的動作時,有的學生躍躍欲試去模仿動作;有的學生卻默不作聲。作為教師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即使是后一種學生,他們內心也會有一種想做好的想法,這就要求教師要細心觀察,用心指導。例如:教師在教授實心球技術時,對扔的比較遠的學生要多表揚,對扔的比較近的學生要多鼓勵,使每一個學生都能體會到運動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
3、改革體育教學模式。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興趣更是學生探索與創新的力量源泉。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的前提,是教學中重要的手段。傳統的“講解―示范―分組練習―巡回指導―終結評價”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教學目標單一,教學形式僵化,學生被動學習。我們只有在體育教學中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思維方式,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例如:在健美操教學中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分組創編新的動作組合,再以比賽的形式進行表演與交流,學生自我分析,互相評價,教師鼓勵與指導。這樣的教學方法無疑會促進學生創新精神的發展。
4、改革教學方法。體育教學有很多種方法,體育教師可以通過各種教學手段促進學生全面素質和創新能力提高。比如以生活展現情境,以實物演示情景,以圖、錄像、多媒體再現情境等都是很好的教學方法。另外,體育游戲也是一種特殊的課堂活動和運動練習方法,它是一定的情節、形式、規則和結果等幾個部分組成的,具有特殊目的綜合性活動。如“信任后倒”、“攔網捕魚”等游戲,學生參與積極性極高,可以有效地激發團隊精神,合作精神,有利于智力發展和創新能力的提高。還有,學生在參加體育活動中經常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與困難:體育鍛煉的方法;提高成績的途徑;各種體育項目的戰術、技術、規則、練習方法、場地器材等,教師要鼓勵誘導學生大膽提出問題,可以讓學生通過“觀察―提高―假設―推理―驗證”五步思維法對問題反復進行探索、實踐,逐步形成勤思好問的良好習慣,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全力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1、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在教學中應將學生按性別、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的不同實行區別對待,因材實教,讓每一個學生在自己的“最近發展區”得到切實的提高。對素質好的,能力強的學生增加難度,提高要求。對體質稍差,能力稍弱的學生降低難度與要求,使其完成練習,體會成功。只有這樣充分發揮和挖掘學生的個性潛能,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主性,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關鍵字: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社會適應能力;培養
高職院校相對于普通高校來說技術還不算成熟,教學方法不夠先進,自2000后,高職院校數量發展雖是如火如荼,但教學質量的發展卻沒有如數量那樣迅猛,大多數高職院校對學生的教育僅停留在專業技能的傳授,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課程安排的極少,目前,體育教學已然成為教學中培養學生適應能力的最佳方法。
一、高職院校對學生社會適應性培養的必要性
(一)社會適應性是高職學生在當前社會環境下必備的能力
在國家將計劃經濟體制轉變為市場經濟體制后,企業對人才的要求也從單純的技能型人才轉變為全面性人才。同時,國家教育部對高職院校的教學目標也作出了指導,明確指出“社會適應”是高職教育中的教學目標之一。
(二)高職院校學生具有多樣性特點
高職院校生源涵蓋面廣,“三加二”模式下的初中生、經過高考考取的高中生與中專晉升的中專生,因此,高職院校中的學生年齡、文化層次等多方面都不盡相同。因此,高職院校的學生相對于普通高校的學生而言無論是文化基礎、心理素質、學習自覺性、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都不及普通高校學生,如果不進行全面的培養,在走出校園后會感覺自身與社會格格不入,難以適應。
二、體育教學對學生社會適應能力作用探究
每個人的社會適應能力都需要學習而來,學習社會適應能力的方式有多種,但利用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進行培養的手段較少,目前,體育教學是提高學生社會適應能力最為有效的教學手段。
(一)提高學生團隊協作精神
體育教學中絕大部分體育活動都是團體活動,在體育競賽中,需要學生緊密配合,互相合作才能贏得比賽。非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而團隊協作精神在企業當中同樣需要,企業工作人員只有充分發揮協作精神,才能大幅提高工作效率。
(二)增強學生人際交往
目前的大學生人際交往極少,“人機交往”卻占據了生活中大部分時間。體育活動中,是需要不斷交流、溝通的,在體育運動中能很好地建立起人際交往,而其他教學活動如專業課程的教學上是無法促進學生人際交往的。
(三)增強學生克服困難的能力
無論何種體育活動都需要學生付出努力才能得到效果,在體育教學中,通常是在室外進行,不論夏日高溫還是冬日寒風。所以學生只要是在體育課堂上進行了體育活動,必然是付出了自己的努力。因此,體育活動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學生克服困難的能力。
(四)提高學生自我控制力
體育運動是建立在規則之上的,學生要進行體育活動,必須要遵守體育運動中的規則,違反了規則,就要受到規則中的處罰。學生在進行體育活動時會對自己進行約束,長期如此能提升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五)增強學生抗挫折能力
在學生步入社會后,在工作或是生活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各種失敗與挫折,同樣,在體育競賽中,有第一就有第二,學生在進行體育競賽的時候,不免會遇到失敗,在學生走出社會前,使其嘗試到挫折的感覺,以免步入社會后不能接受工作或生活中的許多挫折。
綜上所述,能得知體育教學對提高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完成教學目標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
三、高職體育教學中需要注意的方面
(一)提高體育教學針對性
因為高職院校學生層次的不同,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教學方式也需要有所變更,要在符合高職院校教學目的的情況下開展不同形式的體育教學活動。引進既能引起學生鍛煉興趣,又能滿足對學生適應性培養的活動如籃球、足球等。除此之外,高職院校對體育的項目對學生要有針對性,能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走上以后的職業崗位。
(二)結合社會情況,培養學生社會意識
在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將體育運動中的角色任務系統地分配給學生,如裁判、教練、比賽選手等不同的角色,并讓學生輪流地擔任不同的角色,使學生能感受與適應不同角色的不同任務,既能為學生創建一個微型社會的縮影,亦能將體育活動與實際生活對接,對提高學生社會適應能力非常有效。
(三)體育教師積極發揮作用
學生在進行體育運動時,需要承受一定的心理負擔量與生理負擔量,因為學生需要付出努力與含水,承受一定心理負擔,部分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的學生會產生非常強烈的挫敗感,教師如果不能及時進行疏導,會打擊學生運動熱情,埋下心理隱患,因此,教師在授課時,需要認真觀察學生,揣摩學生心理,積極引導與鼓勵學生,防止出現反效果。
四、結束語
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是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極為重要的一環,體育教學對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的作用暫時還沒有其他課程能將其替代。因此,高職院校對體育教學需要不斷地發展與探索,提高體育教學對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促進作用,為社會培養出一批全面性人才。
參考文獻:
[1]丁斌,馬馳.高校體育對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培養的成因分析及措施[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03).
[2]羅建軍.高職體育教學中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培養的思考[J].職業時空,2009(06)
高職體育社會適應能力培養
一、高職院校體育教學對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培養的意義
1.就業形勢過于緊張所決定
隨著我們國家教育事業不斷發展,高職院校也在改革中不斷成長。高職院校是中國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但是,和普通院校比較,高職院校在各方面,如師資力量、科研能力都比較弱,而且在管理和理念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問題。目前我們國家的高職院校和社會是脫節的,學生無法充分感受到相關能力的鍛煉。一個高校的綜合素質與學生的素質是緊緊相連的,如果一個學校的就業力和社會適應力越強,那么學校也會具有一定的社會影響力,其也有更大的發展空間。高職院校培養的是高級素質的技能型人才,學生的崗位一般屬于藍領階層,工作環境比較辛苦,這就對學生的心理承受力、身體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有更高要求。學生一定要在短期內去適應新工作環境,以最好狀態投入工作。最近這些年的經濟壓力,造成企業間競爭加大,就業形勢非常嚴峻。
2.高職院校自身特點所決定
一個國家的強大是無法離開本國的優秀人才,所以人才的培養就顯得非常重要。一般來說,教育根本的任務以及終極的目標就是為了社會發展培養更多的素質型人才。隨著社會的發展,國與國的競爭表現在人才的競爭。由高職院校的自己特點分析,其就是需要培養和經濟社會建設所急需的,有著豐富專業能力的人才。高職院校教育目標更為突顯出學生的實踐與實用性特點,高職院校體育就要以此原則進行。
二、高職體育教學對學生社會適應力培養的方法
1.根據學生職業特點,科學、合理地設置教學內容
高職院校體育教育要考慮學生專業,以科學角度設置內容,對學生進行各類素質綜合培養,讓學生畢業后可更好地與社會進行結合。而且高職院校的生源是復雜的,學生年齡、學習基礎各有不同。所以,需要采用相應的分層教學法,根據不同學生特點進行微調。在授課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和學生的職業特點結合,根據職業特點對于人體帶來的不良影響,讓學生身體發育成長和職業技術以及職業體能的發展保持同一步伐,改變原有單一體育課的類型,按照學生專業特點分成各自的體育教育體系,主動去適應社會發展需要。
2.構建相應的社會情景,培養學生社會意識
體育教學課堂在某一個程度上就是一個小型的社會縮影,有競爭、合作、挑戰、機會,也有失敗有成功的滋味,每一個人在這個小小的社會當中,都扮演著不同的各種角色,隨時去和不熟悉不了解人組成一個團隊,成為合作伙伴;隨時可能把合作朋友變成競爭的對手。他們是參賽人員,也是合作和競爭的人員。在體育教學的競賽當中,體育游戲中可扮演各種不同角色,隨時適應自己角色,適應不同任務環境,讓體育科學家和實際生活接軌,學生情感和外部世界對接,為提升學生合作、交際等能力提供一個交流的平臺。
3.重視學生意志力的增大,提升社會的適應力
在體育教學中,學生在參加鍛煉時,都會承受一定生理負荷、心理壓力,每一步都是對于人的心理與身體的考驗,都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所以,體育教學可以有效培養學生吃苦的品質。同時,在教學比賽當中,失敗是和成功一起的,成功的感受可以讓學生精神振奮;而失敗的壓力會讓學生的意志力受到打擊,這時對學生進行挫折后的教育就顯得非常重要,學生承受了心理壓力。在教學當中,教師要講究教學藝術,觀察學生心理活動。在傳授教學內容同時要注意教學技巧;在學生感覺到累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在精神上的幫助與支持。而在學生感覺到退縮的時候,一定要多幫助他們前進;在學生感到困難的時候還要及時幫助他們,鼓勵他們要有追求、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教會學生在不斷磨練當中,面對現實,用積極的心態戰勝困難,提升對社會的適應力。
三、結束語
伴隨我們國家高職院校教育進一步發展、完善,高職學生綜合素質越來越得到社會、人們的關注,尤其是在學習期間高職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和繁重的學習壓力、就業壓力等,需要針對“社會適應力”作出有效正面指引。高職體育需不斷和時代同步,不斷進行培育與創新,讓其和時代社會與社會的進步一起相適應,才可促使高職學生社會適應力提升。
按照社會發展需要和學生身體、心理特點,準確掌握好不同類型、不同層次高職學生思想、心理特點,運用體育教學中包含的道理、精神等,引導并幫助高職學生構建起正確、良好的健康價值觀,構建起做人基本原則,培養和提升學生社會適應力,是高職院校和高職學生服務社會和發展的重要保證。
參考文獻:
[1]宣鳳霞.論學校體育對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J].浙江體育科學,2004,(3):81-83.
【關鍵詞】體育教學學生創新能力對策
【中圖分類號】G8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8-0145-01
體育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點內容,承擔著塑造學生健康體質以及培養全面發展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因此,在體育教學中重視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很有必要的,筆者就本文對該問題進行了簡單的闡述。
一 培養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
眾所周知,學生的能力及智力與學生對此所具備的興趣具有重要的關系。這主要是因為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可以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這樣就能夠保持清晰的感知以及縝密的思維,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倘若在體育教學活動中,體育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較為單一,教學氛圍較為枯燥,這樣就會降低學生學習體育的熱情。因此,體育教師在課堂中保持課程的趣味性和娛樂性是很有必要的,這樣可以為學生營造出輕松、活潑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培養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
二 改變傳統的教學思想和理念
傳統的體育教學中,過分看重教師以及書本知識,尤其在體育教學的組織方面,將教師的“教”作為重點,未重視學生主動去“學”的重要性;過分地看重教學取得的結果,忽視了教學過程;過分看重知識的傳授,未重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從而不利于學生創造性的培養。然而,現代體育教學認為,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在教學環節中,教師不僅要將知識傳輸給學生,還要重視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即讓學生學會學習,幫助學生構建自身的認知結構。因此,就需要體育教師更新教育模式,轉變教學觀念,有機地將體育教學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以及自主思考的能力結合在一起,改變過去的競技式的教學模式向著素質教學理念發展。
三 重視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
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前提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需要注意以下問題:(1)當學生掌握了一定的體育知識、技能以及鍛煉方法后,通過教師的指導開展一些創造性活動。反之,不僅不能幫助學生開展創造性活動,甚至還會帶來的事故。(2)教師在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時候,要注意避免方法上的隨意性。也就是說,教師不能讓學生放任自由,但應該保護有益的創造活動,盡可能地避免不利于學生身心發展的創造活動。(3)教師要堅持從實際出發以及實事求是的原則。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實際心理以及生理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由于不同年齡的學生心理發展水平存在差異,從而就要求在不同的學習階段學習不同的內容,而且要科學地運用教學方法,做到重難點、層次性均分明。(4)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要把達到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以及提高教學質量作為重要目標。
四 營造出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
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重要基礎,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號召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教學活動中,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思維,以便在教學活動中建立起平等、友好、尊重的師生關系。與此同時,組織學生開展交流和討論是很有必要的,這樣就可以逐步完善學生的學習方法,然而,若課堂氛圍較為嚴肅,就會制約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也帶來了不利影響。從而要求教師要努力為學生營造出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將微笑帶入課堂,將快樂帶入課堂,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學到知識。
五 實施多元化的教學方法
要想在體育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采取多元化教學方法也是很有必要的。如主體參與式學習法、合作性學習法、發現式教學法等。具體來講,主體參與式教學就是充分尊重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性地位,改變傳統教學活動中學生被動學習的現狀,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便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合作性學習法就是指在體育教學活動中,將學生組成小團體來進行共同學習,這樣可有效地提高學習的效果。這種學習方法更加重視學生之間的互動,屬于一種集思廣益的學習方式,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個體在小組中的聰明才智;發現式教學法則要求在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盡可能地和教學內容呈現出一致的思維價值。由于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會遇到一系列問題,從而就要求教師倡導大家敢于提出問題,鼓勵學生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通過“觀察――提問――假設――推理――驗證”的思維方法對問題進行探究、實踐,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養成勤問善思的良好習慣。
總之,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發展成為當前素質教育活動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作為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思想和理念、重視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營造出輕松的氛圍,培養學生在體育教學活動中的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康茹萍.體育與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策略[J].體育科研,2004(4)
一、小學體育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現狀
1.教學方法陳舊,教學模式落后
想要實現小學體育課程的創新,能夠在體育課程的教學中培養與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這首先需要教學方式及教學模式上有所革新。然而,在很多小學內這一點卻成為學生創新能力培養與發展的桎梏。很多學校在教學方法上仍然十分陳舊,教學模式上也非常落后。體育課程的教學仍然像是教師領著學生們展開的一場游戲,體育課程應當有的規劃性、針對性及目的性都得不到體現。在這樣的前提下不僅絲毫無法推動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與鍛煉,體育課程的教學目的也完全得不到顯現。
2.體育教師教學方式存在問題,學生學習興趣低
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需要教師給予正確的指引,然而,在很多小學內教師在教學方法上卻存在著很多問題,這不僅有礙于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甚至會極大降低學生對于體育課程的學習興趣。很多教師都不注重與學生的溝通與互動,在展開具體教學項目時教學目標也不明確。例如,在進行跳繩訓練時只是單純的讓項目訓練展開,過程中沒有注重對學生的引導,讓學生意識到自己訓練方式的不得當,也沒有給予學生相應的鼓勵,讓學生能夠不斷努力挑戰自己。教師教學方式的僵化與單一不僅會很大程度制約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也會降低學生對于體育課程的學習興趣。
3.缺少體育教學評價體系
想要在體育課程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很重要的一點在于教學評價體系的建設。很多小學的體育課程中教學評價體系的建設都很缺位,這不僅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對于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也會產生阻礙。很多小學都沒有針對體育課程的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教師給與學生教學評價時非常抽象與籠統,這樣的評價不僅不夠準確,也缺乏一定的針對性。在這樣的評價體系下,學生無法清楚意識到自己在完成某項教學任務的好壞,也無法讓學生在已有水平上實現創新與突破。這樣的評價方式對于高效體育課程建設無疑是一種阻礙。
二、體育課程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對策
1.轉變體育教學理念,提高教師體育教學水平
想要讓體育課程中能夠更好地培養與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轉變體育課程的教學理念,提高教師教學水平。體育課程的教學不再是一味地為了鍛煉學生的體能,教學過程中應當將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及創新能力也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只有具備這樣的觀念與意識才能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做出相應革新。此外,提升教師的施教水平也是很重要的,這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樣有著很重要的指引。教師只有自己具備創新意識才會將這種理念傳達給學生,才會在教學過程中更多地鼓勵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下學生創新能力才能夠得到顯著提升。
2.做好科學籌劃以及認真備課工作
想要在課程教學中有所革新,做好科學的教學籌劃與備課工作是很有必要的。在教學展開前教師應當針對相應的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設置更有創意的教學展開過程,這不僅能夠趣味化課堂教學,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也會是極大的推動。小學體育課程中的很多訓練項目都是較為靈活的,對于這類項目,在展開教學時教師應當給予學生們更多創新能力發展的空間。以扔沙包的游戲過程為例,在組織跳皮筋的游戲中首先有必要根據現場人數來決定游戲的場地及模式,是用一條皮筋還是用多條,是一次一個人跳還是一次多個人跳等等,這些規則一旦制定學生們就必須嚴格按照規則來執行。然而,不同創意模式下制定的規則體系卻能夠讓游戲有完全不一樣的感覺。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我會有意識讓學生們參與到規則的制定過程中來,學生們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能力構思出不同的游戲模式,這不僅能夠讓游戲更富趣味性,整個過程中學生的創新能力也得到了極大的鍛煉與提升。
3.創新體育合作教學方法,提高學生體育興趣
體育課的主旨在于讓學生們的身體得到有效鍛煉,針對的是全班每一個同學這個大群體。課堂上應當將學生作為主體,盡量設置能夠讓大家共同參與的活動,活動難易適中,讓學生更容易接受,只有讓更多的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學生的創新能力才能夠有更大的施展空間。此外,課堂內容的設置上應當更鼓勵同學間的合作,這不僅能很好地培養同學間的團隊合作精神,也能夠讓讓游戲模式及合作模式得到創新。可以設置相應的游戲或項目,項目是以團隊的形式參與的,團隊間展開競爭。競爭的過程不僅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好勝心,從而促進了學生的參與,同時團隊合作的過程中也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及團隊力量的強大,也能培養學生們的集體榮譽感,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可以取得勝利。
關鍵詞:體育教學;創新能力;基本途徑;方法
中學是培養和輸送高級人才的重要基地,肩負著培養和造就創造性人才的歷史使命。中學體育教學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其自身鮮明的特征,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供了獨特開闊的學習和活動環境,以及充分的觀察、思考、實踐的機會。因此,作為體育教師,必須緊跟時代教育的步伐,更新教育思想和觀念,改革傳統的教學形式與方法,積極探索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途徑,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體育教學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學習體育知識、掌握運動技能的過程中,使創新能力得到培養和提高。
創新能力目前較為一致的看法是,根據一定的目的和任務,運用一切已知信息,開動能動思維活動,產生出某種新穎、獨特,有社會或個人價值的產品的智力品質。體育學科是學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個方面,它不僅與學校的其他課程在很多方面具有一致性,更具有自身的鮮明特性。體育學科為學生提供了獨有的、開闊的學習和活動環境,以及充分的觀察、思維、操作、實踐的表現機會,對于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開發提高,具有其他學科所無法比擬的優勢。
一、體育學科具有極其鮮明、突出的特點
1.實踐性。指“寓教于動”。體育課需要通過身體實踐活動。
2.整體性。指課內外的有機結合。
3.社會性。體育課程本身具有顯著的社會性。
4.差異性。指個人身體條件、性別、地域、氣候、場地設施條件、學校體育傳統等。
5.復合性。指體育課程目標非單一性,體育課程融知識、技能、身體、精神及各種能力的培養、教育為一體,開發智力,培養創新能力也是體育教育的重要任務。
6.非階梯性。指體育課程內容、手段的非階梯式排列。
二、體育學科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途徑
1.利用體育教材內容價值。創新能力是人腦高級心理機能,其形成和發展都受到人腦生長發育水平及活動特點的影響。體育學科教材內容體現時代性、健身性、趣味性、實用性,不僅著眼于掌握體育技能、技術,更是通過體育教學活動,有助于學生從生理、心理、社會精神文明等方面促進提高,使“生命之樹”長青,有充沛的精力去攀登科學高峰。
2.加強左側肢體練習。許多較高級的知識功能都集中于右半腦,右半腦在創造性思維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左手運球、投籃、打排球、打乒乓球,左側平衡等。實現對全腦的開發尤其右腦機能的促進,培育和左、右腦密切配合協調發展,利于人的潛在創新能力得到發展。
3.自行創編成套動作。體育課在體操、韻律操、武術項目的教學過程中,首先由易到難系統掌握,復習教學大綱規定的技術動作;其次可充實教材中沒有安排,但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簡單易學的各種技術動作。
4.學生自選技評項目。全日制中學體育教學大綱體育成績考核辦法,規定技評項目必須三項,而其中一項可讓學生任選自己感興趣、有特長的體育項目進行技評考核。
5.更新觀念,提高教師自身綜合素質。教師是學生的一面鏡子,是學生學習的榜樣,教師的素質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知識、身體心理素質的提高,是建立在教師良好素質基礎上的。因而,教師作為教學過程的主導者。不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過硬的運動技術,還要有廣博的知識,較好的表達能力和科研能力,具有開拓性的思維觀念、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三、體育學科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方法
1.發現法。發現法用于體育教學,其突出特點是不把現成的答案告訴學生,而讓學生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發揮主觀能動性,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較快地掌握所學技術的動作和相關知識、方法及原理。
2.問題教學法。愛因斯坦提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學生在參加體育活動中,會遇到種種困難和問題。如體育鍛煉的方法,提高成績途徑,各體育項目的技術、戰術、規則、練習方式、場地器材等,老師要鼓勵誘導學生大膽提出問題,并可以解釋性地回答問題,讓學生通過“觀察――提問――假設――推理――驗證”五步思維法對問題反復、持續地進行探究、實踐,逐步養成善思、勤、問好學的良好習慣,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3.情境教學法。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要經常有意識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和形象生動的具體場面,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通過各種教學手段,以生活展現情境,以實物演示情境,以圖畫、錄像、多媒體再現情境,以音樂渲染情境,以表演體會情境,以語言描述情境。例如:各種體育節、單項運動會、球類比賽、野營軍訓、郊游,從而激勵學生的情感,幫助學生理解體育教材,促進學生全面素質和創新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體育教學;創造能力;思考創新
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已成為當今世界教育發展的主流,國內外教育學家都強調要在各學科的教學中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因此,為了適應未來社會的人才需求,我國的體育教育將會更加重視對學生的創造能力的培養。
一、創設新型的師生關系和民主氣氛
創造民主的教學氛圍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首要前提,在教學的過程中,創立愉快的教學環境,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精神。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過程中,營造創新環境才能更好地激起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以權威者的身份對待學生,要提倡學生自我學習,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積極提問。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引導學生得出科學性的答案,為學生營造自由寬松的學習環境。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并不是絕對正確的,如果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提出了一些錯誤的觀念,要做到及時改正,要與學生相互幫助,教師與學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學實踐的經驗告訴我們,學生如果在良好的民主氛圍中善于發現自己,并且能夠積極表現出自己優秀的一面,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不斷地摸索改變自己不利于學習的一些缺點,在課堂上能夠大膽地闡述自己的見解,才能成為一個善于探索的人。
二、轉變觀念,樹立創造智能觀
傳統的教學觀念注重的只是對學生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現在的教學模式應該朝著“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培養創造能力”這種模式進行轉變,同時,體育教學也要按照這個教學模式進行轉變,在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以知識為基礎的創新能力。當前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不是對傳統的知識傳授觀念的否定,知識是能力的基礎,創造性思維離不開雄厚的知識基礎,傳授知識依舊是當前教學的首要任務。我們只是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上,對學生進行了更深層次的培養。
三、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同時,興趣也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必要條件。濃厚的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可以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積極去思考、觀察與探索。在體育教學中,激勵是一種最常見的教學方式,它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如果課堂上教師的教學方式死板、毫無生氣,那么,學生只會感到沮喪,甚至對教師的教學內容感到厭煩。反之,如果教師對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式進行創新,在教學的過程中,創設有趣的教學環境,這樣就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才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四、創設積極思考的教學氛圍
動腦思考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關鍵環節,目前很多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過于死板,只是一味地接受教師講解的內容,對教學內容中的一些疑點不愿進行思考。對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進行思考,為學生創設積極思考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在思考中獲取知識。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可以選擇先不教授學生動作要領,而是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動作,從而跨越障礙,這樣才能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出各種各樣的學習方法,從而選擇出最適合自己的一種學習方式。
五、加強實踐性教學,強化創造能力的培養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只有通過不斷的實踐才能認識到事物的根本,才能在實踐中獲取知識,所以,實踐是培養創造能力的首要條件。體育是實踐性非常強的一門學科,在教學過程中要用實踐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和創造能力。在教學中為學生創設實踐環境,加強實踐性教學,讓學生在實踐中進行摸索。在體育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創辦各種競賽活動,讓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同時,通過思考想出獲勝的方式。在課堂上,教學過程的準備階段和結束階段讓學生去組織,讓學生在實踐中提高能力,鼓勵學生在自行探索中學習知識,從而引導學生學會創造性學習、思考和工作,培養出具備創造性思維的人才。
六、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不斷提高教師的自身素養
在教學中,教師是學生的榜樣,所以,教師首先要端正自身的教育思想,確立體育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教育者必須先受教育,改變以前不重視體育教學的觀念,要知道體育是促使人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教師要在工作中不斷去學習,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總結經驗,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以身示范,才能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關鍵詞:美術學 教學能力 現狀 關鍵問題 對策
美術學(教師教育)專業,專門培養基礎教育美術教師和社會美術教育工作者。十多年來,各地方新建院校對該專業的增設與擴招,高密度培養的美術師資涌入市場就業行列,教師行業就業壓力劇增。同時,國家基礎教育新美術課程改革發展的不斷深入,對美術教師完備的專業素養培養提出新的挑戰和要求,師資培養滯后性情況日趨嚴重。由于各方面主客觀原因,導致美術師資培養方向不明,培養目標不明確,學生教學能力低,缺乏社會就業競爭力。
一、美術學專業學生教學能力現狀
1.學科知識面窄,知識運用單一
作為地方高校美術學(教師教育)專業,辦學歷史不長優勢特色不鮮明,生源品質不高。面對需要廣泛涉獵藝術各門類和其他學科知識的教師教育專業人才要求,學生的學習能力很有限。長期地避重就輕和重技輕理,形成了對學科基礎理論知識把握不深、對教育理論知識理解不透、對其他學科知識疏于學習的現狀。由于存著知識缺陷,教學中對知識的綜合概括、拓展運用能力較低,知識講授單薄,缺乏說服力。
2.教學技能水平低,方法技巧老套
四年美術教師專業培養,學生教學技能仍然較差,主要還是缺乏學習訓練。學生對新美術課程教學理論與方法學習不夠,對教育理論知識缺乏靈活運用,以至于教學實踐缺乏較強的針對性,不可能創造性地解決美術教學活動過程中的關鍵問題,最終導致美術課程教學設計、教學活動組織和方法技巧的運用趨于簡單化和粗糙應對。學生上課陳詞濫調、照本宣科,缺乏新意、激情和感染力。
3.教學研究意識差,解決問題不佳
按規定,美術學(教師教育)專業學生培養應具有初步的教育教學研究能力和開發、設計美術課程的能力。而在四年培養中,學生開始正視學校美術教育教學也是大學三年級下學期以來的事。對學校美術教學識見太少,分析思考相應問題不多,對教學實踐問題缺乏一定的分析能力,不可能創造性提出解決問題方案和實施解決。再者,平時對綜合專業知識技能的鉆研學習就不夠,很難給教學注入新思路新方法,也缺少研究解決教學問題的能力。
4.創新教育意識弱,創新能力不強
“創新教育的關鍵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技能、創新情感和創新人格。”美術學生由于不能準確把握新美術課程的教師觀、學生觀、課程觀,課程教學是照搬別人的教學方法模式,并且相當時間內是在復制別人的教學范式,難求個人創新意識。以至于課程教學設計不合理,課堂教學組織意圖不明,教學掌控處理不當,統籌管理課堂的信心不足。所以,課堂授課環節松散,目標不明確,師生互動內涵膚淺,課堂活力缺乏。
二、影響學生教學能力培養的關鍵問題
美術學(教師教育)專業學生的教學能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培養問題。然而,四年的教師教育培養,學生的師德修養、教學能力、交流合作能力等尚未全面獲得提高,其中有一些關鍵性的問題所在。
1.美術教師的培養目標不明確,培養模式簡單劃一
美術學(教師教育)專業人才培養一直在探討究竟是以學術性的專業還是以師范性的教育為主要目標,亦或兼取二者。近些年來各地新建院校陸續開辦美術教育專業,更使這種探索中的師資培養呈現多樣化傾向。新辦專業對美術師資培養的專業底蘊本來就不深,師資培養目標與措施的實施存在著試驗性的一面。大部分院系遵循先用三年左右時間學習學科專業課程,再用一年時間學習教育類課程的培養模式,結果往往是學生專業知識技能水平無法作較大突破,教學能力素養又不能良好形成。師資培養目標不明,課程重心移位,配套培養措施又間斷性實施乃至不到位,所培養的師資難以勝任學校美術教育教學,也缺乏初步的教育教學研究能力和開發、設計美術課程的能力。
2.重美術學科知識與技能實踐,輕美術教學理論與方法探究
美術學(教師教育)專業雖然已從過去那種精英教育的美術家模式演變為現在全能型美術教師模式,但以美術學科知識技能掌握為出發點的課程體系構建,從根本上確立了美術教師培養的專業課程中心地位。前三年左右時間先進行學科專業課程學習,學生深受美術知識技能學習觀念的影響,而教師教育思想觀念的熏陶培養則勢微。地方新建院校藝術專業生源品質較差,無耐選學該專業的學生本來就對專業學習前途茫然,對過于嚴謹和專業化的課程學習又缺乏良苦用心,使他們對于學科專業知識技能不會有太高的建樹,反而形成重技能實踐輕理論知識學習的習慣。后一年左右時間學習學校教育教學理論方法與實踐,學生只是馬虎應對,不會主動去把握學習教育方法技巧規律,最終導致了學生對美術教育認識不到位,教學實踐能力差的現實。
3.缺乏全程化的教師職業技能實踐訓練,教師職業素養培養滯后
四年美術教師教育專業培養,專業課程體系被公共課、專業基礎和專業課、選修課占據著主導地位,教育類課程所占比例很小,并且是大學三年級才逐步介入。有限的教育類課程只能從教育理論方法上給學生一些理性知識啟發,而教師教育專業面向所需的職業能力與基本素質,僅靠高年級階段一兩次見習、實習是談不上有效培養的,這就說明教師職業技能全程化培養的重要性。地方新建院校美術學(教師教育)專業,在沒有優良辦學傳統和鮮明辦學特色支撐的前提下,確立四年全程化的教師職業技能實踐訓練,使教師職業素養從進校澆定根水那天就開始,可以從根本上扭轉前三年教師職業思想素質培養不見經轉,后一年速成教師職業技能培養的被動局面。而當前則是按專業培養計劃中規定的課程開展進行完畢就了事,這種不考慮能力體系職業素養的長期培養機制,對本來就無耐從事該專業學習的學生來說,成效不會太大。
4.專業教師缺乏新美術課程觀,教學指導脫離中小學美術教學實踐
美術教學法教師辦學院系一般1~2人,而且大多是由一些專業教學經驗的教師擔任。畢竟教師術業有專攻,主要研究方向是高等教育理論與技能實踐,必然對中小學美術教育教學把握不透,對新美術課程觀念與標準缺乏真正的理解。所以,美術教學法教師在不解新課程目標、講授方法技巧的情況下,教學大多會脫離中小學美術教學實踐,而成為多理論空談少教學方法技巧指導的教法課。以至于學生對教法課學習沒興趣,更不會深入思考一些前沿的教學能力技巧的知識,也沒有自主提高教學技能訓練的動力。而對于教育實踐指導教師,雖然有一年一度的教育實習指導閱歷,但新課程改革的價值標準體系的不明,指導方式方法與態度及責任心的差異,只會使這種問題更顯嚴重。
三、加強學生美術教學能力培養的對策
1.確立四年培養長效機制,解決全程化培養學生教學能力的問題
學生美術教學能力培養絕非一朝一夕之功,應根據專業特點,結合學校及當地教育實際,制定一個教師職業技能四年培養實施方案,把學生教學能力的培養全程化。對于這四年一貫制的培養方案,應有計劃重點按學年學期分階段進行。一年級以教學基本功訓練為主,如三筆字、教師口語、演講與口才等,穿插職業思想、教學觀摩等輔助內容。訓練內容屬專業課程的納入相應考核,屬日常有組織強化訓練的由專門指導教師考核。二年級以教學觀摩和評教為主,可深入中小學校一線教學進行觀摩,并有針對性地組織評教活動,每學期1~2次。中間穿插了解學習中小學教材、觀看名優教學錄像等形式。可在教學法教師、班主任的組織下進行考核。三年級以見習、試講和熟悉中小學教材為主,可以每學期2次左右不同學校的見習,試講則根據教學法專題而定。中間穿插現代教育技術運用、微格教學使用、美術教具制作、課件制作等內容。可在教學法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考核。四年級以實習為主,穿插見習、專業調查、職前教育、求職面試技巧等內容。可以在實習指導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并按規定考核。通過這樣有目標分階段分層次的著力培養,美術學生教師教育培養目標不明確的問題可望得到規范解決。
2.提高教學技能實踐訓練的質量,解決學生教學技能差的問題
學生教學技能差,主要是缺乏訓練,尤其從見習、試講到實習的實踐訓練。“師范生通過美術教育實習,可以達到以下目的:考察中小學美術教學的現狀,了解中小學教育改革的方向,提高對教育以及美術教學的認識;學習開展美術課堂教育與課外教學的方法,提高從事教育和美術教學的實際能力。”
一是見習工作日常抓。可以采取在大學一至三年級各學期都有側重點不同的教育見習、觀摩與評課研習。一年級見習、觀摩,是為了職業熏陶。二年級見習、觀摩與研習,是為了深入體驗,提高認識。三年級進行見習、研習與教學試講,是為了加強中小學教材觀、課程觀與教師觀的形成。結合教學法課程,組織每個學生進行教學試講,為四年級教育實習做好基礎工作。
二是教育實習工作重點抓。作為一項綜合性的教育實踐活動,教育實習對師資培養中的教學技能訓練無疑是一次難得的全面訓練機會。因此,應重點抓好實習前、中、后三個階段的主體工作。實習前,主體是學生撰寫教案和試講,這是為實習奠定良好基礎的準備階段。應根據實習小組在責任指導教師的帶領下,對學生從備課、設計美術教學過程、安排教學內容、選擇方法手段等進行悉心指導,并精心組織教學試講。實習中的主體工作,是按實習任務全面開展美術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輔導。應該在兩校指導教師的精心指導下,對每一位實習生從備課撰寫教案、教學試講、課堂授課和課后總結評價層層把關。教案不合格不準試講,試講通過才可以上講臺,講課以后有評課。實習后的主體工作,是各方面的實結。應組織學生深入地分析總結成效和不足,以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3.提高指導教師隊伍的美術教育專業素養,解決脫離中小學美術教學實踐的問題
一是要重視美術教學法教師和教學實踐教師的遴選。要求是具有現代教育教學理念、理解中小學美術教學和把握美術教學實踐內涵,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指導經歷。這些教師可以是本專業的,也可以聘請中小學校美術教師和地方教科所教研教師。也只有從根本上確保美術教育與教學實踐訓練指導教師的最優化,才能改變學生對美術教育理論與方法的學習興趣,才能把中小學美術教學與實踐訓練方法技巧教給學生。
二是要重視指導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可以采取定期與不定期的方式,通過學習培訓、參觀交流、觀摩研討等多種方法,提高指導教師美術教育的專業素養。同時,應規范指導教師的職責,對四年教師職業技能培養實施方案中的各項工作開展,都應有專人負責指導管理,確保實踐訓練工作質量。對工作成效應獎優罰劣,鼓勵創新和實績,表彰優秀。
4.整合校內外有利條件和資源優勢,解決教育實踐活動開展的地利人和問題
一是辦學院系要積極創造基礎條件,為學生開展教學技能實踐訓練提供方便。培養具有從事基礎教育美術教學的能力,除了學科專業教育理論知識的學習,就是針對性極強的教學實踐訓練。辦學院系應根據教學實踐訓練基礎設施設備的需求,專設一些演練場所,比如多媒體教室、微格教室、錄播教室、中小學教學資料室、現代教學技術應用制作室,使教師指導示范和學生強化訓練有“現身說法”的專門場所,并為資源共享、資料下載、技術應用提供方便。
二是與中小學校建立交流互動平臺,提高學生對教育及美術教學的認識。學生美術教學能力的培養不可能只在大學課堂內閉門造車,一蹴而就。必須要“走出去”深入到中小學校一線教學去觀摩、感受、體驗、實踐,在真實課堂中歷練自己和反思不足。同時,對一些成功的教學案例與實踐經驗,可以采取“請進來”的方式進行專題講座和對流。辦學院系也應為教學法教師和學生深入中小學學習交流打通環節,使教師學生深入學校及課堂有“通行證”。
我國美術學(教師教育)專業辦學已有一些歷史,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服務于各級文化教育戰線的美術教師和社會美術教育工作者。在當今教育改革發展日新月異,藝術教育內涵不斷深化的教育形勢下,如何加強美術學(教師教育)專業學生教學能力培養,使專業師資培養跟上當前學校美術教育教學的發展步伐,是各辦學院系要努力為之奮斗的。相信新時期美術學(教師教育)專業的師資培養,經過長期不懈的努力,學生美術教學能力與水平會上一個新的臺階,人才培養的社會適應性也會煥發新的光彩。
參考文獻:
[關鍵詞]: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 學生思維 能力培養現在,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和發展,我國小學在數學課堂教學中也做了相應的調整,對學生培養的目標也有所轉變。在我國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充分結合教材的特點,以及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征,與此同時,還要結合我國新課改的相關要求,教學方式和目標上進行了一定的轉變和調整。當前,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越來越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而且,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還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進行了一定的探討,就針對這一點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希望在今后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可以加以利用,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一、我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發展現狀
由于傳統的教學觀念根深蒂固,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老師一般就是注重對知識的傳授,然而,會在一定程度上護士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因此,這就導致我國現在的很多學生都缺乏一種思維能力,不善于思考,所以,為了更好地改變這一現狀,我們就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培養這一方面進行了一定的探究,并且還結合實際提出了相關的建議和策略,希望可以在具體的實行過程中,將這些策略運用到位,可以改變數學教學過程中的這一現狀,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小學數學課堂中對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問題
第一,小學數學的教材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有一定的制約作用,不利于小學生思維的培養和鍛煉。我國小學數學課本的編排中存在著一定的不合理性,在進行教材的編排過程中,其知識的結構體系的編排沒有結合我國小學生思維發展的基本現狀,沒有根據小學生認知結構的特點以及思維發展特點來安排教材知識,現在,我國小學數學教材在知識的安排上存在著一定的跳躍性,處于小學階段的孩子在思維上跟不上教材的編排順序,不能夠適應小孩子的身心發展的基本規律,小孩子難以適應教材的難易程度。小孩子聽不懂就會嚴重影響這些小朋友在學習數學方面的自信心和興趣,會大大挫傷孩子們的內心。現在,小學數學教材中的思維是以固定的文字方式表達的,所以,這樣就會顯得非常的抽象,讓同學們很難理解。
第二,我國教材的編排結構與同學們的知識結構不相符合,有一定的差異,使得同學們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就會顯得極為困難。小學教材在進行知識點的編排和解釋的過程中具有抽象性、概括性、跳躍性一些特點,教材中包含著大量的知識內容,會傳遞出大量的信息,但是,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他們的認知能力是很有限的,對知識點的理解能力也是很有限的,因此,在面對如此復雜的教材時,學生能夠接受的知識是很有限的,學習效率也是很難提高。所以,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會顯得極為困難,認知結構跟不上,對同學們的思維培養就顯得更為艱難。
第三,我國小學教材在知識點的編排和解釋時具有復雜性,晦澀難懂,這就給同學們理解教材,掌握知識點造成了更大的困難。教材沒有根據小學生思維發展的特點來進行安排,在進行教材的編排時沒有根據同學們思維發展的順序來,從而,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同學們與教材之間的內在聯系。
三、小學數學課堂對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對策
第一,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教學技能,要將小學的教材內容轉變為教學的內容。我國小學數學老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的做好備課工作,結合同學們的認知結構特點以及思維發展的基本特點,合理的設計教案,靈活的運用教師語言對教材知識進行生動的講解,還有就是老師一定要盡可能多的結合我們的小學生的生活實際來進行知識的講解,老師要學會在生活中教會同學們知識點,引導同學們進行積極地思考,不斷地運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有目的的培養同學們的發散性思維。比如說:小學課堂中“直線、射線和線段的相關知識”,如果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僅僅依靠教材的解釋進行教學,這就會顯得晦澀難懂,老師應該要結合同學們在現實生活中經常會見識到的東西來講解,這樣就可以更好地促進同學們對這些知識點有一個生動形象的了解了。其實就是老師要幫助同學們進行建模,讓同學們切實感受建模的過程,這樣不但可以促進同學們對知識點的理解,還可以很好地幫助同學們記住知識點。
第二,老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建構符合小學生思維模式發展現狀的教學結構,只有構建有利于學生思維發展的知識結構,才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把握。由于小學數學課本安排的缺陷,知識點編排的不合理,因此,老師就需要充分發揮其自身的作用,將教材的缺陷加以彌補。老師在進行知識點的講解過程中,一定要按照難易程度來進行,由易到難。老師在進行知識點的設計時一定要讓其既有連續性又具有跳躍性,讓知識點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再聯系較強的課程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學習起來會容易很多,學生的思維模式也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總之,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對知識點進行合理的整合,設計出適合同學們身心發展的教案,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培養同學們的思維能力。
四、結語
加強對小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我國新課程的基本要求,也是更好地促進我國學生發展的需要,因此,一定要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注意教學方式的轉變,加強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張月琴.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