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防震減災具體措施范文

        防震減災具體措施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防震減災具體措施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防震減災具體措施范文

        一、認真學習中央《八項規定》及《實施細則》,提出好的辦法、新的思路,結合實際、求真務實、不折不扣、迅速及時地牽頭制定我局層面的具體措施,確保該項工作一以貫之,落實到位。

        二、加強廉政風險防控管理工作,推進部門自身建設,創新內部管理工作機制,樹立部門良好形象。

        三、統籌科技資源,搭建科技信息服務平臺,扶持培育高新技術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落實支持中小微科技企業發展政策措施,促進地區經濟轉型。

        四、重點支持漢長安城遺址保護建設有關工作,組織開展重大技術需求和保護利用調研,凸顯現代科技在保護、利用、傳承歷史文化中的作用。

        五、圍繞市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建設,做好轄區內知識產權運用與保護宣傳、培訓、執法工作。做好科技部對我區的“全國科技進步考核先進區”考核迎檢工作。

        六、強化科協聯系科技工作者橋梁和紐帶作用,加強與區內各類科技學會、協會以及科技工作者和科技企業家聯系,充分發揮其科普和科技工作智囊作用;創新工作,按市、區有關要求,支持組建科技型“企業家協會”,搭建合作交流平臺。

        七、積極開展科普進基層系列活動,加大對重點人群宣傳、培訓工作力度;舉辦好各項大型科普宣傳活動,提高科普參與率和普及率;初步建立科普短信平臺,提升科普宣傳層次;聯合區教育部門在我區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等科技力量集中單位開展面對中小學生的“科學開放日”,打造科普工作獨創品牌,擴大科普宣傳影響力。

        八、做好科普基礎設施建設“雙百”工作,在條件成熟的100%街道,具備科普基礎設施建設條件的100%社區,開展科普畫廊(宣傳欄)、科普圖書室、社區科普大學等科普陣地建設,彰顯我區“全國科普示范區”示范作用。

        九、做好震情監測預報工作。強化管理,確保地震臺網和信息節點運轉正常,做好震情日常分析和月度、年度會商,組織基層群測群防工作人員開展業務培訓,構建宏微結合、專群結合的綜合性地震監測平臺,全面提升區域震情監測預報分析能力水平。

        十、做好抗震設防工作。繼續做好防震減災法律法規宣教、培訓工作,開創抗震設防備案工作新局面,爭取打造全市抗震設防備案及執法工作樣板,為我區打造“現代都市宜居區”做貢獻。

        十一、做好地震應急工作。加強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強化地震現場工作基礎,完善地震應急現場工作辦公裝備及地震應急救援裝備設備建設,組織開展培訓、訓練、演練等活動,打造全市一流的地震應急救援及現場工作隊伍。

        第2篇:防震減災具體措施范文

        關鍵詞:城市建設;避難場所;規劃設計;河北省

        中圖分類號:TU984 文獻標識碼:A

        1 引言

        城市應急避難場所是指在城鎮人口聚集區,能夠為受災群眾提供緊急疏散、應急避難和生活救助的場所,以應對重大突發性自然災害,重大地震災害往往造成房屋倒塌和嚴重破壞,生命線系統癱瘓,居民喪失基本的居住環境和居住條件,造成成千上萬,甚至幾十萬、幾百萬、上千萬人暫時或者較長時間內無家可歸。隨著城市建設的進城不斷加快,重大自然災害或突發性事件時有發生,如何對受災人員進行有效疏散,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是實現城市防災減災的根本目標。

        應急避難場所的建設,正說明政府管理中一個科學、透明的災害處理方式和城市危機管理的意識正在形成。假如發生不可避免的災害,假如災難來臨,比如地震或火災等,那么,這些越來越多的“應急避難所”,就將成為一個能為千萬人提供生命線的避難場所,成為呵護生命的公園。城市應急避難場所的規劃建設是政府應對重大突發災害,并為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重要舉措。隨著河北省城市現代化建設的加快,城市應急避難場所建設已經成為我省公共安全的一項重要內容,而目前我省應急避難場所建設普遍存在著現有數量不足,硬件設施建設相對滯后,配套功能設施不健全,協調管理機制不統一等一系列突出問題。本文結合河北省應急避難場所規劃建設工作,以唐山、邢臺及廊坊等地為例,闡述了我省城市應急避難場所規劃建設現狀,以及應急避難場所規劃設計要點,通過分析為其他省份應急避難場所規劃建設提供參考。

        2 河北省城市應急避難場所建設現狀

        近些年來,國家及省政府高度重視城市應急避難場所的建設,并出臺一系列防震減災法律法規以及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建設標準,各地紛紛響應加強城市應急避難場所建設。通常,在我國城市規劃建設中,以法規形式保證結構具備抗震性能和保護居民生活安全。例如,建筑物的抗震設防要求、建筑物間的通風采光等均在相關法規中進行相應的規定。然而隨著城市建筑物高度不斷增加,應對突發事件、諸如地震、火災等,出現結構倒塌造成占地面面積和埋壓厚度加大,相對建筑物間的安全空間也會降低,以上不利因素都對災害發生時市民的逃生和災后緊急救援造成極大困難。

        2.1 唐山市應急避難場所建設

        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城市的恢復建設遵循建成地震安全城市的目標,具體措施包括城市建設按Ⅷ度設防,提高生命線工程和社會重點工程的抗震設防標準,居住小區設置綠地等措施。然而近幾年來,特別是老舊居民小區的拆遷改造力度不斷加大,出現城市防災減災的功能開始落后于城市經濟建設的發展。

        唐山市根據“統一規劃、平災結合、因地制宜、綜合利用、就近疏散、安全通達”的建設原則[2],在進行應急場所規劃建設中,借鑒了北京、山東等地的先進經驗,在市區以公園為依托,建成唐山市鳳凰山公園、唐山市抗震紀念碑廣場、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唐山市第一中學以及唐山火車站人防工程等五處首批應急避難場所。唐山市目前已建成的應急避難場所面積約 295 萬平方米,能夠安置疏散受災人員約 130 萬人,逐步完善了城市應急避難場所建設體系。

        針對唐山市自然及地理條件,通過城市總體規劃合理確定應急疏散通道和應急避難場所,同事建設應急避難場所所需費用納入建設工程成本,新建、改建、擴建的應急避難場所按照國家《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場址及配套設施》的要求設計施工。并且由于應急避難場所用于災害重、范圍大、具有突發性災害,唐山市提出了一些具體管理措施或規定。

        2.2 邢臺市應急避難場所建設

        河北省邢臺市已在市區范圍內設立28個應急避難所,專門應對地震、爆炸、雨雪災害和恐怖襲擊等突發公共安全事件。這28個應急避難所分別是:市體育館廣場、邢鋼東區廣場、邢鋼南生活區、勝利北廣場、市八中操場、市體育場、工業學校操場、機電學校操場、財貿學校操場、市六中操場、金華中學操場、達活泉公園、邢臺醫專操場、軍需學校操場、市五中操場、市一中操場、市二十五中操場(礦務局中學)、金牛廣場、仲毅公園、原師部舊址、西外環三角地、牛頭山(邢煤矸石山)、天一城廣場、新世紀、歷史文化公園、新華影院、邢臺縣實驗學校、開發區科技文化廣場。

        寧晉縣針對突發公共事件規劃建設一系列應急避難場所,例如縣體育場、民樂園、第一私立學校操場、鳳城西湖公園、求知中學操場、寧晉一中操場、四季公園、鳳凰鎮中學操場、縣電大操場、實驗一小操場、實驗二小操場、原縣社中學操場、三角公園、縣城各村健身小廣場等,目前已建成的應急避難場所面積約 26.3 萬平方米,能夠安置疏散受災人員約 11.4 萬人。

        2.3 廊坊市應急避難場所建設

        廊坊市政府通過印發《關于推進全市應急避難場所建設的實施意見》,表明正式啟動城市標準化應急避難場所建設,規劃主城區將要建成9 處市級應急避難場所,各縣(市)、廊坊開發區則不少于兩處縣級應急避難場所,各縣(市、區)在轄區重點鄉鎮要建成至少一處鄉鎮級應急避難場所。

        3 城市應急避難場所規劃設計要點

        3.1 城市應急避難場所規劃設計原則

        目前城市應急避難場所是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一項災民安置措施,是現代化大城市用于民眾躲避火災、爆炸、洪水、地震、疫情等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的安全避難場所。其設立應充分利用現有的公園、綠地、廣場、學校操場、體育館等設施,因此,城市應急避難規劃建設的原則應該是平災結合、一所多用、就近布局以及以人為本等。

        3.2 城市應急避難場所規劃設計思路

        城市應急避難場所規劃設計應依據城市行政區劃、人口分布、密度及建筑密度等特點和人員疏散那要求,通常有三個級別的避難場所規劃。場所選址應保證具有一定輻射半徑,同時選址應充分考慮場地的安全問題以及地質情況,避開地震斷裂帶、山體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易發地段,易于排水,適宜搭建帳篷等地形。應急避難場所附近海英有方向不同的兩條通暢快捷的疏散通道。

        3.3城市應急避難場所規劃設計方式

        城市應急避難場所規劃設計方式通常有以下五種:一是公園式應急避難場所,一般利用公園、綠地、學校及廣場改造,增減一些生活設施;二是體育館式應急避難場所,汶川地震中該方式得到充分體現,通過對體育館等大空間結構設置為具有避難功能的場所;三是人防工程避難場所,利用城市人防工程,完善相應生活設施及條件;四是城鄉式應急避難場所,利用城鄉結合部建設應急避難場所;五是林地式應急避難場所,充分利用林地以達到人員疏散、避難和戰士防空等要求。

        參考文獻

        [1] 蘇幼坡,劉瑞興.防災公園的減災功能[J]. 防災減災工程學報,2004,24(2):232-234.

        [2] 王衛國. 唐山市應急避難場所的規劃與建設[J].防災科技學院學報,2011,11(4): 73-76.

        第3篇:防震減災具體措施范文

        關鍵詞:金融支持體系 自然災害 金融手段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縣發生里氏8.0級強地震。截至2010年4月12日12時,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9229人遇難,374643人受傷,失蹤17923人,緊急轉移安置1570.6341萬人,累計受災人數4563.2765萬人,據工業和信息化部初步估算,此次地震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800億元人民幣。

        近幾年我國自然災害的頻頻發生,其已成為阻礙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在面對自然災害時,金融體系顯示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其通過制定和實施應急預案,在實施過程中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來維護災后正常金融秩序和社會穩定。

        一、我國金融支持體系面對自然災害時存在的不足

        (一)我國金融體系應對巨災風險管理是缺少有效的有段

        我國是發展中國家,也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發的國家,自然災害帶來的損失嚴重阻礙了我國經濟的發展。以1976年的唐山地震為例,當時的我國還沒有商業保險,所以災害的全部損失由國家財政災后救濟救災體制和災民自身來承擔。人口的迅速增長,使自然災害帶來的經濟損失遠遠超過國家救助能力。另外,從實際情況來看,中國巨災風險的管理空白很大,這就使我們無法充分發揮金融在不確定性條件下對資源的配置功能,而且對進一步規避自然災害對國民經濟的影響也產生了阻礙作用。

        (二)我國未廣泛建立災后金融機構應急處理機制

        我國目前的金融機構整體現狀是全國一級金融機構雖然已經建立了災害備份系統,但他們的水平都未達到央行或其他行業監管機構對災難策略和管理的要求。至于其他下級和地方的金融機構,還未建立起災難備份系統。這對我國在小災不斷,大災頻發的自然現狀下的金融體系持續運作是非常不利的。

        (三)中國金融體系在自然災害長效機制方面的問題

        盡管金融體系在應急救助中展現了不可或缺的實力,但是,我國這一體系起步較晚,尤其是在應對自然災害長效機制方面的問題比較突出。

        (1)我國災害救助的資金來源比較單一,這不僅使政府的財政負擔過重,而且也給廣大老百姓帶來了巨大壓力。通過行政手段來進行災害救助,不僅難以發揮市場的作用,而且也使資金的使用效果和效率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2)金融機構災難備份系統的建立還不健全。如果當地的金融機構沒有建立完善的災難備份系統,災難一旦發生,由于金融機構的抗災和災后數據恢復能力不足,這必然對災難的應對產生阻礙影響。

        二、中國金融支持體系應如何因自然災害而構建

        (一)進一步充實自然災害風險管理的金融手段

        我國金融支持體系在此次汶川地震之后的救援過程中,相對單一的資金來源在此次巨災的災后重建中,資金的使用效果和效率受到很大的影響。完善自然災害管理的金融手段,對于自然災害的救助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完善自然災害相關法律法規,使得金融支持體系在面臨災害的時候會顯的游刃有余,可以在災后的重建中發揮金融的支持手段,為災后的建設起到十分重要的支持作用。

        (二)建立完善的金融體系以應對自然災害

        汶川地震的影響十分巨大,我們應該從災害中認識我們自身存在的問題,完善金融支持體系對災后地區的金融保障。

        (1)完善應對自然災害的相關法律法規。在完善《突發事件應對法》、《防震減災法》的基礎上,總結《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條例》,制訂一般性救災法律,對自然災害發生后政府部門向災區群眾提供緊急救助的具體措施、懲治違規使用救災款項、災后重建援助等方面做出具體的規定,為救災和災后重建資金的籌集和使用提供保障。

        (2)建立自然災害應急基金,穩定財政預算。舉例來說,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發生,政府通過財政撥款設立“救災重建基金”。這就是專門劃撥一部分財政資金設立常態型的自然災害應急基金,完善基金的長期管理、資金補充、資金使用以及監督機制具體實例,其積極作用和效能在災后重建和降低災難損失方面充分展現。

        (三)完善金融機構災難應急處理機制

        (1)到目前為止,我國銀行還沒有做到分行級的整體災難恢復預案和災難備份。所以擴大應急預案網點覆蓋范圍勢在必行。

        (2)擴大應急預案本身的覆蓋范圍。要把災害的損失降到最低,就應該對可能的自然災害做必要的前提準備。我國應從金融體系等多角度入手,注重創新,努力建立起覆蓋災前、災時和災后的全面的自然災害應急機制。

        參考文獻:

        [1]苗興壯.突發事件應急靜態系統構建.人民出版社.2006

        [2]張智富.論自然災害金融支持體系的構建 2008.第七期《 金融與經濟》

        第4篇:防震減災具體措施范文

        關鍵詞:抗震設計;新抗震規范;精髓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 A

        0.前言

        地震是威脅人類安全的主要自然災害之一,根據中國地震局的預測,目前我國大陸已進入了第五個地震活躍期。近幾年來,一些國家和我國部分地區相繼發生了強烈地震,造成很大的損失。地震具有突發性強、破壞性大和比較難預測的特點,目前地震的監測預報還是世界性的難題,很難做出準確的臨震預報,而且即使做到了震前預報,如果工程設施的抗震性能薄弱,也難以避免經濟損失。因此,實施有效的抗震設防仍然是當前防震減災的關鍵性工作,必須繼續執行預防為主、平震結合方針。貫徹執行新修訂的建筑抗震設計規范就是執行這一方針的重要手段。

        國內外的地震經驗教訓表明,嚴格執行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搞好新建工程的抗震設計,對原有未經抗震設計工程進行抗震加固等,是減輕地震災害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徑和方法。這方面有很多成功的經驗,在我國新疆伽師地區,嚴格按抗震規范設計建造的工程,經歷了近幾年多次地震均未發生損壞;云南麗江地區經過抗震加固的房屋,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一直把提高工程結構的抗震能力作為最大限度地減輕地震災害的基本手段。許多震害分析表明,雖然人類目前尚無法避免地震的發生,但切實可行的抗震措施使人類可以有效地避免或減輕地震造成的災害。新修訂的《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0-2010就是將一系列的抗震技術措施以技術標準的形式確定下來,作為結構工程師進行建筑工程抗震設計和抗震防災部門進行抗震設防管理的依據。

        1 現行抗震設計規范的主要特點

        我國現行《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0-2010是對近年來我國在建筑物抗震防災領域的研究成果和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制定的,和GB50011-2001相比在抗震理論和設計方法的主要變化如下:(1)2010規范對抗震設防依據、場地劃分和地基基礎設計的規定做了調整和改進。

        (2)2010規范對地震作用和抗震驗算方法做了較為具體的規定,提出了長周期和不同阻尼比的設計反應譜,并對建筑結構分析適用模型作出了較明確的規定,增加了彈性分析和彈塑性分析的要求,當側移附加彎矩大于水平力作用下構件彎矩的110時,應考慮重力二階效應;明確了按樓蓋剛度、扭轉效應等的區別對待劃分平面結構和空間結構分析的要求;對結構分析計算軟件的選擇和對電算結果的分析判斷提出明確要求。

        (3)對建筑結構地震作用的取值,從特征周期、最小地震力、偶然偏心和雙向水平地震等四個方面來控制建筑結構地震作用。

        (4)增加了結構彈塑性變形驗算的規定,層間變形可采用靜力的彈塑性計算方法,即所謂推覆(push-over)方法予以簡化計算。

        (5)提出增加各類建筑結構延性的設計和構造要求。

        (6)新增了若干類結構的抗震設計原則,如配筋混凝土小砌塊房屋、鋼筋混凝土筒體結構、高強混凝土和預應力混凝土結構、高層和多層鋼結構等。

        (7)規定了隔震結構設計的具體要求和技術措

        施。

        (8)規定了消能減震結構的具體措施。在建筑結構中設置消能器以吸收和耗散地震能量是實現基于性能要求的抗震設計的一種技術措施。

        (9)明確了非結構構件抗震設計的要求。

        從以上幾點可以看出,現行新規范GB50010-2010比GB50011-2001在抗震設計理論和計算方法以及抗震構造等方面做了更詳細的規定,并對減震消能設計等均做了規定,使得這些新技術能夠得到有依據的推廣。

        2 新抗震規范對抗震設計的影響

        目前各國抗震設計規范中普遍采用的是“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三水準設防的抗震設計方法,是以保證生命安全為單一設防目標。盡管它可以做到在大震時主體結構可以避免倒塌以保證生命的安全,但是對一些現代建筑,內部設備的價值遠遠超出結構自身的價值,且由于建筑物功能的不同重要性,如醫院、核電站等重要建筑,建筑物破壞所導致的直接經濟損失、間接經濟損失以及人員傷亡等方面的損失將是巨大的。因而現代建筑不僅要防止結構倒塌還要考慮控制經濟損失、保證結構使用功能的延續等問題。正是基于這種情況,美國學者率先提出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設計概念(performance-based Design),引起整個地震工程界極大的興趣?;谛阅茉O計的理念在于根據災害荷載的不確定性(發生時間、強度、作用歷時等的變化)以及抗力的不確定性的特點對不同風險度水平的災害荷載作用(地震等),將建筑物設計成滿足不同功能要求,保障建筑物在整個運行期充分發揮功能,方便維護和改建,符合經濟目的。

        結構構件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壞程度與結構的位移響應和構件的變形能力有關,用位移控制結構在地震作用下的性能更為合理。因此在提出基于性能的結構抗震設計概念時,將地震作用下結構位移(變形)反應作為衡量結構性能的重要指標。

        基于性能抗震設計制定的設計規范與基于性能進行工程抗震設計的主要區別是:基于性能制定抗震設計規范,確定其目標性能水平時要充分考慮全社會的經濟發展狀況,以及所有可能涉及到的結構形式,建筑物的用途,最后綜合確定規范抗震性能水平,這也是抗震設計必須達到的最低要求,且在實現基于性能抗震設計時,規范必須要做到明確且簡單實用。而基于性能抗震工程為某一工程項目從開始提出,一直到最后包括使用期間維護在內的整個使用壽命的全過程。它包括選擇設計標準,恰當的結構形式和布局,結構細部設計和非結構構件的設計,保證和控制施工質量和長時間的維護,使之在使用期間,在可能遭受的不同水平地震作用下,能達到預先確定的不同性能水平。在這里,結構目標性能水平需要業主根據建筑功能、用途和經濟條件,以及和結構工程師相互討論決定。而結構工程師也應該提供初始造價、維護造價、以及在地震后可能的損壞以及修復費用,使結構在整個生命周期內費用達到最小。

        3新抗震規范的精髓歸納為以下幾點

        3.1 建筑選地

        選擇對建筑抗震有利的場地,宜避開對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不應在危險地段建造甲、乙、丙類建筑。對于不利地段,結構工程師應提出避開要求,當無法避開時,應采取有效措施,這就考慮了地震因場地條件間接引起結構破壞的原因,諸如地基土的不均勻沉陷、地震引起的地表錯動與地裂。

        3.2 建筑的平立面布置

        建筑的平立面布置應符合概念設計的要求,不應采用嚴重不規則的方案。不規則的建筑,在結構設計時要進行水平地震作用計算和內力調整,并應對薄弱部位采取有效的抗震構造措施。借鑒國際的通行做法,參考外國規范,使我們的設計更加完善合理。

        3.3 結構材料選擇與結構體系的確定應符合抗震結構的要求

        采用哪一種結構材料,什么樣的結構體系,經技術經濟條件比較綜合確定。同時力求結構的延性好、強度與重力比值大、勻質性好、正交各向同性,盡量降低房屋重心,充分發揮材料的強度,并提出了結構兩個主軸方向的動力特性(周期和振型)相近的抗震概念。

        3.4 盡可能設置多道抗震防線

        地震有一定的持續時間,而且可能多次往復作用,根據地震后倒塌的建筑物的分析,我們知道地震的往復作用使結構遭到嚴重破壞,而最后倒塌則是結構因破壞而喪失了承受重力荷載的能力。適當處理構件的強弱關系,使其形成多道防線,是增加結構抗震能力的重要措施。例如單一的框架結構,框架就成為唯一的抗側力構件,那么采用“強柱弱梁”型延性框架,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梁的屈服先于柱的屈服,就可以做到利用梁的變形消耗地震能量,使框架柱退居到第二道防線的位置。

        3.5 具有合理的剛度和承載力分布以及與之匹配的延性

        提高結構的抗側移剛度,往往是以提高工程造價及降低結構延性指標為代價的。要使建筑物在遭受強烈地震時,具有很強的抗倒塌能力,最理想的是使結構中的所有構件及構件中的所有桿件都具有較高的延性,然而實際工程中很難做到。有選擇地提高結構中的重要構件以及關鍵桿作的延性是比較經濟有效的辦法。例如上剛下柔的框支墻結構,應重點提高轉換層以下的各層的構件延性。對于框架和框架簡體,應優先提高柱的延性。在工程設計中另一種提高結構延性的辦法是結構承載力無明顯降低的前提下,控制構件的破壞形態,減小受壓構件的軸壓比(同時還應注意適當降低剪壓比),提高柱的延性。

        3.6 確保結構的整體性

        各構件之間的連接必須可靠,符合下列要求:① 構件節點的承載力不應低于其連接構件的承載力,當構件屈服、剛度退化時,節點應保持承載力和剛度不變。② 預埋件的錨固承載力不應低于連接件的承載力。③ 裝配式的連接應保證結構的整體性,各抗側力構件必須有可靠的措施以確??諉枀f同工作。④ 結構應具有連續性,注重施工質量,避免施工不當使結構的連續性遭到削弱甚至破壞。

        3.7 規范與設計新抗震規范已將設計中常出現的問題做出了具體規定

        ① 體形復雜的建筑不一概提倡設防震縫。②對規則結構與不規則結構做出了定量的劃分。并用強制性條文對建筑師的建筑設計方案提出了限制。如規范規定,“建筑設計應符合抗震概念設計的要求,不應采用嚴重不規則的方案”。③ 預應力混凝土的抗側力構件,應配有足夠的非予應力鋼筋。④非結構構件與其結構主體的連接,應進行抗震設計,如幕墻、附屬機械、電氣設備系統支座和連接等需符合地震時對使用功能的要求。⑤ 投資方愿意通過增加投資來提高安全要求的抗震建筑,采用隔震和消能減震設計。⑥ 結構材料的選用應減少材料的脆性,優先采用延性、韌性和可焊性較好的鋼筋和規定強度等級范圍內的混凝土。通過執行新抗震規范中的各項規定,來保證抗震概念設計的完成通過遵循抗震概念設計的原則,使建筑物具有可靠的抗震性能。概念設計決定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如果概念設計不適宜于抗震 那么不管多“精密”的計算也無濟于事。當然,在做好概念設計的基礎上也要認真計算做好定量分析。新抗震規范對于各構件在抗震計算中的作用及各項參數的選取作了詳盡的規定,并且提出了在建筑物內設置地震反應觀測系統的要求,這標志我國建筑工程抗震科學的發展進步。

        3.8 鋼筋混凝土結構是常用的結構形式

        目前城市中正在建設和擬建的多層、高層建筑物大都是鋼筋混凝土結構,地震是一種自然現象,為避免它給人類帶來大的災難,要求結構工程師根據新抗震規范運用好抗震概念設計。做到:① 結構功能與外部條件一致;② 充分發展先進的設計理念;③ 發揮結構的功能并取得與經濟的協調;④ 更好地解決構造處理;⑤利用定量的計算進行抗震分析;⑥ 用概念來判斷計算的合理性。

        第5篇:防震減災具體措施范文

        精細科學設計 有序有效實施

        北京教育學院教授 李雯

        應急疏散演練是中小學幼兒園安全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提升學生安全教育實效的有效途徑。對于如何設計和實施應急疏散演練,中小學幼兒園急需科學、明確的規范來指導實踐演練活動。《中小學幼兒園應急疏散演練指南》對于應急疏散演練的各個環節、步驟提出明確的指導性意見和規范性要求,對于中小學設計和實施應急疏散演練有重要指導作用。

        《指南》按照演練準備、演練實施和演練總結等三個階段,對中小學幼兒園應急疏散演練活動的全過程進行系統、清晰的規定,既明確了精細、科學的方案設計,又突出了有序、有效的實施過程。

        《指南》從制定演練方案、成立演練組織結構、演練前安全教育、演練前師生身體狀況問詢檢查及其他準備工作等五個方面,明確了中小學幼兒園在演練準備階段需要完成的各項任務,特別是對于制定演練方案和成立演練組織機構這兩個方面的關鍵工作進行了細致的界定。在制定演練方案部分,明確規定了制定演練方案的依據、演練方案的各個內容要素和設計演練方案的幾點具體要求;在成立演練組織機構部分,明確規定了應急疏散演練領導小組的人員構成、工作職責和領導小組下設的若干專項工作小組的具體任務。

        《指南》按照中小學幼兒園演練實施的實踐過程,分避險科目、疏散科目兩個方面,明確了中小學幼兒園在演練實施階段需要完成的各項任務。這些不僅明確了每個環節做什么,而且明確了在哪里、誰來做、用多長時間等,對演練活動的具體操作規范和標準進行了精準、精細的闡述。

        總體來說,《指南》對于指導和改進中小學幼兒園應急演練活動有重要意義,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能夠提升中小學幼兒園應急疏散演練活動設計的規范性和科學性;二是能夠提升中小學幼兒園應急疏散演練活動實施的有序性和有效性;三是能夠最終落實中小學應急疏散演練活動的實效性,提高學生的緊急逃生和安全自護能力。

        解讀2

        有序迅速開展應急疏散演練

        吉林省教育廳學校安全處處長 盧林

        學校安全是做好學校各項工作的基礎、前提和保障,安全教育又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基礎。安全教育是一項終身受益的教育,同時又具極強的實踐性。通過安全教育,培養學生安全素養,切實提高安全避險能力,則是安全教育的重要目的。做好應急疏散演練,正是提高安全避險能力的有效途徑。《中小學幼兒園應急疏散演練指南》的,為學校做好應急疏散演練指明了方向。

        編制依據是《指南》的法律依據;目的意義強調了應急疏散演練的靈魂是:發生緊急情況時,有序、迅速地安全疏散,確保安全。《指南》明確了適用范圍,強調了“精心準備,科學組織;著眼實戰,注重細節;明確目標,循序漸進;立足實際,務求實效”四項基本原則。從演練的準備階段、實施階段、總結階段等全過程提出了具體、明確的要求。

        《指南》就是應急疏散演練的教學大綱,中小學幼兒園進行應急疏散演練應嚴格遵循《指南》的各項要求。同時,要注意處理好以下關系:一是處理好有序和迅速的關系。應急疏散演練的核心是有序、迅速,目的是確保安全。有序強調約束、規律,是動態的,應急疏散決不能發生擁擠踩踏。迅速即速度快,確保疏散演練既安全有序又有效快速。二是處理好實戰與目標的關系。應急疏散演練的最終時間目標一般是2分鐘左右,這需要通過常態化的演練來實現。演練要立足實戰,模擬地震、火災、校車事故等,通過實戰循序漸進地實現目標。三是處理好演練頻次與常態的關系?!吨改稀芬笾行W每月至少要開展一次應急疏散演練,幼兒園每季度至少要開展一次應急疏散演練。應急疏散演練從根本上講,應常態化。通過常態化的應急演練,真正做到熟能生巧、以不變應萬變。

        《指南》就是安全教育實踐環節的教學大綱。要使參加演練的廣大師生嚴格按照《指南》的各項要求,結合實際,精益求精,切實收到實效。通過應急疏散演練,牢固樹立安全意識,切實提高安全能力,確保廣大師生的生命安全。

        解讀3

        強化管理夯實校園安全工作

        北京石油學院附屬小學校長 肖 英

        《中小學幼兒園應急疏散演練指南》的頒布,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中小學生、幼兒健康成長的關注,是對安全教育防患于未然意識的強化?!吨改稀丰槍δ壳皩W??赡艽嬖诘奈C進行預設,并指出避險和疏散的具體流程,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和現實意義。

        《指南》凸顯以下幾個特點:

        一、實。《指南》的編寫突出一個“實”字。時間就是生命,應急疏散演練重在實戰,事故發生時在最短時間內能有序、迅速地安全疏散是關鍵?!吨改稀穬热萑?,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如第五部分演練準備,《指南》列出演練階段應包括:制定演練方案,成立演練組織結構,演練前安全教育及其他準備工作。特別是在制定演練方案時,關于場所等的具體安排更是翔實具體,操作性非常強,包括如何保證應急疏散場所的安全性、如何維護應急疏散通道的暢通、如何科學制定應急疏散路線、如何規范應急疏散用語、如何完善應急警報信號、如何科學規定疏散時間、如何制定應急演練次數等。學校應針對這些要求,進一步完善演練方案,重視對演練效果及組織工作的評估和總結,及時整改存在的問題,務求達到實效。

        二、細?!吨改稀返木帉懲癸@一個“細”字。如在制定演練方案時,分別針對地震、火災、校車事故有不同的演練要求,把演練分為避險項目和疏散項目,細化了每一個項目的要求,如《指南》要求,疏散引導組在第一時間趕到指定位置(樓梯口、轉角處、樓門口等)引導疏散,指揮學生保持秩序,控制速度,逐次疏散。同時視實際情況可喊“大家注意腳下,防止滑倒;保持秩序,不要擁擠;注意保護頭部,小心墜物;有人摔倒了,大家小心;不要向回跑、不要撿東西”等提示語。這些對一線教師具有很強的指導性。

        我們要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原則,按照《指南》要求營造全校教職員工關心和支持學校安全工作的新局面,從增強師生安全意識、強化學校安全管理入手,夯實安全工作,切實維護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

        解讀4

        科學規范演練為學生安全保駕護航

        北京市西城區福州館小學黨委書記、校長 王玉芬

        教育部印發《中小學幼兒園應急疏散演練指南》,為中小學幼兒園組織應急疏散演練工作提供了科學、規范、全面、具體的指導,為強化師生安全意識和應急避險能力,促進學生平安健康成長,提供了有力保障。

        《指南》以相應的法律法規為依據,為中小學幼兒園制定應急疏散演練應急預案、組織應急疏散演習的科學性和規范性提供了保證,讓我們基層學校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在基本原則中,《指南》從“精心準備,科學組織;著眼實戰,注重細節;明確目標,循序漸進;立足實際,務求實效”四個方面為學校組織者提出了具體而明確的要求。任何演練都要有計劃、有準備,演練方案要科學合理,實際演練要保證安全,演練結束要及時總結,要循序漸進不斷提高目標,這是組織好演練的基礎和保障。

        《指南》不僅有明確的要求,最讓學校受益的還有具體的指導。如從演練準備階段:如何制定演練方案,演練方案應包括哪些具體內容;演練組織結構應該有哪些,主要職責是什么;演練前的安全教育應講哪些;演練前應選擇怎樣的疏散場所,對疏散通道、疏散路線、疏散用語、警報信號、疏散時間以及演練次數,都有明確而具體的要求和細致的指導,非常有利于學校對照指南修改和完善自己的演練方案。

        特別是演練實施階段,從避險科目、疏散科目兩方面,從宣布演練開始到結束,一步一步做什么、怎樣做,對師生的要求、各個組織機構的分工,甚至口令說什么、怎么說,演練過程中要提醒學生什么,都非常具體地寫了出來,給基層學校提供了一個非常翔實的范本。

        縱觀整個《指南》,既有明確要求,又有具體做法;既有科學規范的要求,又有全面細致的指導,為中小學幼兒園更有實效地開展應急疏散演練,提高演練實效和學生自我保護能力,提供了一個實用、操作性非常強的指導性、服務性文件。

        解讀5

        提高學校應急演練效能的“及時雨”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 徐美貞

        學生安全一直是黨和政府十分重視和關注的問題。《中小學幼兒園應急疏散演練指南》的印發,對中小學幼兒園的安全工作提出了更具體化、可操作化的要求,為廣大師生的安全提供了一道堅固的屏障。

        《指南》是教育行政部門指導和評價學校應急疏散演練活動效果的基本準則。長期以來,由于缺乏應急疏散演練標準,各地各校的演練內容、演練水平參差不齊,質量難以保證。有些不規范的演練既浪費時間,浪費精力,還使部分師生把演練當兒戲,產生了懈怠情緒,違背了通過演練提高師生防范能力的初衷。有了應急疏散演練指南,教育行政部門不僅可以以此來指導和規范學校的安全演練內容,同時,可以把《指南》落實情況作為安全工作目標考核、責任追究和實施獎懲的重要依據,切實提高學校安全管理工作水平。

        《指南》是中小學幼兒園提高應急疏散演練活動質量的重要指導。近年來,學校安全工作雖然日漸受到重視,但是許多學校的安全工作還停留在經驗類模式上。無論是學校管理人員的安全管理,還是一線教師的安全實踐,都缺乏成熟的標準和指南進行參照,大家往往都是根據以往的工作經驗開展學校安全工作。這樣的工作方式,往往缺乏科學性和實效性?!吨改稀穼笔枭⒀菥毜臏蕚潆A段、實施階段、總結階段全過程提出了明確要求,學校按照這些要求,不僅能保證應急疏散演練活動的科學性,也能保證演練活動的有效性。學校安全管理工作實現了從經驗式管理向專業化管理的轉變,提高了學校安全工作的規范性。

        總之,《指南》是中小學幼兒園安全工作專業化的重要保障,在提高學校安全工作水平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和全局性的作用。它的制定與頒布是一項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工作,是提高當前學校安全工作效能的“及時雨”。我們期盼著《指南》為師生的生命安全保駕護航。

        解讀6

        多方面具體規劃布置應急演練

        北京市西城區教委保衛保密科科長 楊興瑞

        《中小學幼兒園應急疏散演練指南》以國家出臺的幾項重要的安全事故條例、安全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為藍本,將法規中的條文具體化為富有指導意義的操作指南,從幾個方面對疏散演練的步驟進行規劃布置,把這項工作的操作過程落到實處,從而成為一本實用性強的疏散演練工作手冊。

        《指南》對演練實操的準備階段和實施階段做出了具體指導,對演練準備階段的指導工作非常細致周全,對保證演練順利開展的各種客觀因素做出周密部署。首先,對演練場所的安全要求。演練場所要通風開闊,沒有安全隱患,疏散通道禁止不暢,教室與實驗室、宿舍等逃生出口要禁止堵塞。其次,落實組織人員職責,提高對演練安全的保障。《指南》要求建立由相關校領導負責的演練組織構架,并將組織機構分設成組織協調、宣傳報道、疏散引導、搶險救護等各個小組,分配專人負責,明確各組分工。再其次,對參與人員的宣傳教育。通過多種方式使參與人員明確疏散演練的步驟和方法,熟悉疏散程序、信號、路線、順序等,有針對性地組織師生掌握避險、撤離、疏散和自救互救的方法、技能。

        在演練實施過程中,《指南》重點對參與者在避險與疏散操作時的方式方法給予了充分指導。第一,避險實施階段的安全要求。避險過程中,參與者要充分理解信號提示,聽從指揮,根據險情特點做出相應的避險動作。第二,疏散實施階段的安全要求。風險發生暫停后,參與者要根據指揮信號從疏散通道迅速撤離,根據所處位置的不同,選擇安全可靠的逃生路徑。

        總之,“生命不保,何談教育”,各級各類的學校領導干部要牢固樹立“一崗雙責、黨政同責、齊抓共管”的安全意識,充分發揮校園安全宣傳教育主陣地的作用,從小讓孩子樹立安全意識,培養良好的安全行為。

        解讀7

        建立機制注重實戰增強安全意識

        北京市第十九中學校長 余曉靈

        北京市第十九中學特色部主任 吳寬宇

        《中小學幼兒園應急疏散演練指南》對應急疏散演練的準備階段、實施階段、總結階段等全過程提出了明確的指導性意見和規范性要求,具有以下特點:

        《指南》要求應急演練建立機制、長效發展?!吨改稀芬笾行W每月至少開展一次應急疏散演練,幼兒園每季度至少開展一次應急疏散演練。在校生較多的城鎮、中小學農村寄宿制學校要適當增加應急疏散演練的次數。在實踐中,應急疏散演練應該與學校升旗、課間操、大型聚會活動相結合,明確學生活動的集合程序、集合時間、集合路線,在每天的活動中提高學生應急意識,養成學生疏散習慣,建立應急演練長效發展機制。

        《指南》要求應急演練注重實踐、著眼實戰?!吨改稀芬笱菥毩⒆阌谀M緊急事件發生時的真實情景,要著眼于提高學校應急指揮人員的指揮協調能力、各部門的應急處置能力和師生的應急避險與自救互救能力。實踐中,各學校要結合不同的事故類型(包括火災、地震、校車事故)、不同的天氣狀況(如晴天、陰雨天、冰雪天等)、不同的事故地點(如宿舍、教室、實驗室、集體活動地點等)模擬緊急事件的真實情景,既要確保各個環節沒有遺漏,又要簡潔明了便于學生掌握,提高學生應急自救能力。

        《指南》要求應急演練立足自身、不斷完善。《指南》要求應急演練結合學校自身實際,及時整改存在問題,務求達到實效。實踐中,各學校要結合本校學生規模、校舍布局、單體建筑特點和室外空曠場地等具體情況開展應急疏散演練,并聘請專業人員診斷演練的各個環節,及時解決演練中暴露出的問題,不斷提高本校的應急疏散水平。

        總之,《指南》立足于提升應急疏散演練的實際效果,能指導學校通過實戰型應急疏散演練進一步增強師生安全意識,提高逃生自救能力,在發生緊急情況時能夠有序、迅速地安全疏散,確保師生的生命安全。

        解讀8

        讓師生樹立“我要安全”的意識

        天津市教委保衛處處長 趙 璞

        《中小學幼兒園應急疏散演練指南》在提升中小學幼兒園組織和管理應急疏散演練方面具有較強的政策性、指導性、規范性和操作性。

        《指南》強調“明確責任”的原則。應急疏散演練是學校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內容,編制依據中的《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第十六條規定,學校應當建立校內安全工作領導機構,實行校長負責制;應當設立保衛機構,配備專職或者兼職安全保衛人員,明確其安全保衛職責。所以,校長(園長)是落實《指南》各項規定的第一責任人?!吨改稀吩谘菥殰蕚潆A段中強調,建立演練機構并落實,演練指揮部及組織協調組、宣傳報道組、引導疏散組、搶險救護組、后勤保障組的職責和工作內容,都做出了詳盡的規范。

        《指南》強調“準備工作要細”的理念。《指南》對演練準備階段的工作做出大量的規范:制定演練方案,強調了7項要求;建立演練組織機構,規定了指揮部和5個專業組的職責和工作內容;演練前宣傳教育;演練前師生身體問詢檢查;其他準備工作等。力求做到詳盡無失,最終目的很明確,就是要求學校在此基礎上,根據學校實際,拓展準備工作內容和具體措施。

        《指南》強調“靈活機動”的原則。《指南》規定,應急疏散演練可與學校升旗、課間操、集體活動等相結合。在就餐、午休時間和夜間疏散演練,是要求學校在各種時間和地點進行演練,包括在放學等時段進行,有利于學校處理好演練與教學等工作的矛盾。

        《指南》強調學校要“積淀安全文化”的理念。在演練實施階段,規范了避險科目和疏散科目的7項工作內容,包括各類人員在科目中的臨險態度、指揮口令、規范動作、處置辦法,涉及安全知識和技能等。學??赏ㄟ^大量的演練工作,培養師生的安全文化意識,培養師生的安全行為習慣,改變傳統安全管理模式的自上而下、師生是被動的服從,從而使師生樹立“我要安全”的意識。

        解讀9

        基層教育部門應加強學校演練指導

        浙江省教育廳校園安全管理處 潘偉川

        《中小學幼兒園應急疏散演練指南》明確了學校開展應急疏散演練的具體規程和要求,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對于提升學校應急疏散演練的組織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義?,F就基層教育行政部門如何指導學校貫徹落實好《指南》談幾點想法。

        一、加強對學校應急演練預案科學性的評估。學校應急演練預案是否科學、是否符合學校實際是保證演練成功、達到既定目標的基礎。實踐中,應急演練預案和實際操作“兩張皮”、應急演練預案成為“紙上畫畫,墻上掛掛”的擺設現象還是比較多的。有的應急預案設置得不科學,在突發事件應對處置過程中難以起到保護師生生命安全的作用。為此,教育行政部門要會同相關部門加強對學校應急演練預案制定工作的指導,學校在根據自身實際制定演練預案后,應邀請消防、公安、防震減災等相關部門的專家,對演練預案的有效性、科學性進行評估,并根據實際情況變化,定期修訂預案,使預案真正符合“實戰”需要,科學指導“實戰”。

        二、督促學校加強應急演練預案學習和模擬演練。基層教育行政部門要指導督促學校抓好應急預案的學習,各崗位人員要熟悉發生突發事件時各自的工作職責。在演練開始前要指導學校進行“紙上談兵”,通過口頭或模型模擬演練,使參與演練人員都能熟悉自己的工作崗位和各時間節點的工作任務。學校在開展演練前要加強對學生的教育,讓學生明白各警示信號的意義、牢記各自的疏散路徑和要求,教育學生在演練時不能嬉鬧,確保安全疏散。

        三、積極組織開展應急演練觀摩活動?;鶎咏逃姓块T要根據《指南》的要求,定期組織多種類型和形式的應急演練觀摩活動,提高學校應急演練的規范性和有效性,提高學校的安全應急水平。教育部門要重點指導學校針對易造成師生群死群傷的火災、地震、校車事故等領域開展演練。

        解讀10:

        定期開展演練提高自救自護能力

        中國教育學會中小學安全教育與安全管理專業委員會名譽理事長 鄭增儀

        教育部日前印發了《中小學幼兒園應急疏散演練指南》,這是對廣大中小學幼兒園如何應對突發事件和自然災害的及時、具體的指導,也充分體現了教育以人為本、安全高于一切的理念。每所學校都要拿出具體方案,實實在在地定期開展應急疏散演練,進一步提高全體師生的自我保護意識,提高面對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提高逃生和自救、自護的能力。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小片 | 天天摸天天碰天天添中文字幕 | 日本高清一级婬片A级中文字幕 | 亚洲成高清a人片在线观看 综合国产亚洲专区 | 日韩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重口另类在线播放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