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能力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摘要:文章重點介紹教師如何才能熟練的駕馭語文教學課堂,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益,結合自身教學經驗,提出看法。
關鍵詞:課堂教學;激發興趣
目前很多學校的初中語文教學存在著教學模式僵化,缺乏靈活性;教師與學生的角色定位模糊;這就割斷了語文與生活的聯系,抑制學生的思維,削減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如何提高自身教學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語文的興趣,把學生重新拉回到課堂。成為語文老師要深思的問題,我經過多年教學探索與實踐,總結出以下幾點:
一、教師要著力提高備課的能力
1、以“文”為本是根本
李海林先生說過:語文教學的中心就是“學生與語文的接觸”,語文教學的一切設計都是圍繞“學生與語文的接觸”來進行的,語文教師的作用就是為實現“學生與語文的接觸”提供幫助,指導學生完成這個過程。沒有實現“學生與語文的接觸”就沒有實現語文教學的目的,就不是一堂好的語文課。
2、“吃透”教材是關鍵
吃透教材,表現為“廣、準、深、巧”。廣,一是將文本放在廣闊的知識背景之中去學習,讓課有廣度──作者的生平經歷,思想歷程,寫作背景等都可以信手拈來增加文本底蘊;二是拓展延伸,擴展視野。準,對語文新課程標準做到心中有數;深,是對教材理解深,教師對文本應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深刻的體悟。巧,一巧在設問;二巧在選準突破口;三巧在問題來自于學生。
3、“材料”的選取要合宜
如果沒有合宜的教學內容,就很難上成一堂成功的課。合宜的教學內容涉及一系列的問題,我想最起碼有兩個要求:一是教師對自己的教學內容要有意識,即知道自己在教什么,并且知道自己為什么教這些內容;二是一堂課的教學內容要相對集中,因而使學生學得相對透徹。由此,在選擇、取舍教材時,要因人制宜,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文本制宜,因目標制宜,可以千變萬化,千姿百態,不拘一格。
4、模式,要靈活多變
教師要靈活變換備課模式,讓學生的思維處于積極運作狀態,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
二、教師要著力提高駕御課堂的能力
有些教師為了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的僵化,在課堂上把大部分時間留給學生,只讓學生自己讀、自己寫、自己想。這看起來是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但讓學生自己自由的學習,很容易忽略教師的主導地位,使教師很難把握課堂教學效果。教師應打破“師道尊嚴”的圣框,在課堂教學中重視師生的交往與對話。語文課堂應該處處體現出教師對學生的激勵與喚醒,體現出一種情感的熏陶,一種思想的啟蒙,一種習慣的養成,一種信念的獲得。同時,在課堂中充分發揮教師的親和力,給學生一種潛在的向心力、感染力。這種力量,使學生對老師產生親切感、信任感,最大限度地縮短了師生之間的距離,營造出一種親近祥和的課堂氣氛。因為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
三、教師要著力提高學生參與的熱情
初中生在很大程度上是憑著興趣學習的,對學習一旦產生興趣,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是語文教學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自主愉快的學習氛圍,才能讓學生成為學習語文的真正主人。
1、創設情境,激勵興趣。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應創設多種多樣的教學情境,運用情境引入、啟發式談話引入等,激勵學生主動參與,用外部刺激引起學生學習的直接興趣。如在教《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課文時,我用錄音機播放《童年》這首歌,讓學生在優美的音樂中,再現童年美好的生活。一上課就把學生引入美的境界,使學生與讀者產生共鳴,也有利于教學情景的進行。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我讓學生一邊聽錄音,把握朗讀節奏,一邊積極開動腦筋,品味文章遣詞造句之精。學生說出了自己的見解,主動與老師交流,與同學爭論,整堂課氣氛活躍。朗讀課文更是抑揚頓挫,有聲有色,語言積累水到渠成,達到了優化的效果。
2、分層要求,激勵信心。
學生是存在差異性的,他們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因而設計問題,布置作業時都要照顧到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充分激發他們的探究意識和進取精神。特別對于后進生在學習上的障礙,教師要千方百計地積極引導,幫助他們度過難關。課堂上常有這樣的情形發生,后進生的發言或因吞吞吐吐或因不夠貼切,引起同學的哄笑,使他們的自尊心受到沉重的打擊,此刻激勵心理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決不能采取責難排斥的態度,要看到學生的差異,尊重學生的人格,因材施教,因材施“勵”。教師要善用顯微鏡和望遠鏡,用顯微鏡看學生的閃光點,用望遠鏡看學生的潛力。當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了學習中的障礙時,教師要及時給予鼓勵。如贊賞的目光,親切的話語,直接表揚,讓他們為自己感到驕傲,充滿自信。在嘗到甜頭之后,他們便會自覺地想去再啃“甘蔗”,產生一種躍躍欲試的勁頭。教師要適時地給予指導,為學生創造自我表現的機會,讓學生感到“我能行”、“我很行”,看到成功的希望,樹立了克服困難的自信,學習就變成了輕松的事情,享受的事情,變成學生自覺的行為。
在課堂上,我總是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并對他們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布置作業時實行“作業超市化”,也就是針對教學的重難點,結合學生實際,分層布置作業,讓學生自由選擇,自主探究。
四、教師要著力提高激勵質疑,啟迪思維的能力
質疑問難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表現,優化語文課堂結構,激活學生的主體意識,必須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教師要創造和諧融合的課堂氣氛,允許學生隨時“插嘴”、提問,爭辯,甚至提出與教師不同的看法。以前,對待學生的這類插話,我認為是“耍小聰明”“出風頭”,甚至是“目無師長”,“破壞課堂紀律”,往往惱羞成怒,加以斥責。這樣做,有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但扼殺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思維的創造性,而且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也大打折扣。
學生有疑而問,質疑問難,是用心思考、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可貴表現,理應得到老師的熱情鼓勵和贊揚。現在對學生的隨時“插嘴”,提出的各種疑難問題,我總是抱歡迎、鼓勵的態度給予肯定,并盡量做出正確的解釋。
五、提高教師文學素養迫在眉睫
關鍵詞:職業學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高措施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20-025-01
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說過:“現代工業因為各種科學發明而日趨復雜,渴望真正成功的工人,必須要有一種普通教育的良好基礎,在這個基礎上培養他的專業技能。”正因如此,現代教育越來越重視職業教育,而職業教育的發展離不開教師的教學能力。然而職業教育的特殊性使得青年教師自身的教學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專業課教師,許多專業課教師是畢業于普通工科類大學,沒有接受過正規的師范教育,進入職業學校也沒接受多少針對性的教學訓練,所以課堂教學容易走入了一個教學誤區,雖說不會造成什么重大失誤,但對于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是沒什么幫助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教育就是社會改造,教師就是社會改造的領導者。在教師手里操著幼年人的命運,便操縱著民族和人類的命運。”作為青年教師,肩負著教育事業的未來,我們的任務尤為艱巨。我們不僅要掌握有關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還必須具備一定的得當的教學能力,才能在課堂教學中游刃有余,最終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每一個青年教師的成長過程都是不斷地總結經驗和不停地自我反思的過程,都離不開對自我和他人的教學實踐活動的經驗總結和成敗反思,如何能上好一堂課,結合自身的成長過程、這兩年的教學反思,以及這段時間的培訓,我認為需要循序漸進地做到以下幾點:
一、認真做好課前的準備工作
在進行課堂教學之前,教師首先需要做好上課前的準備工作。首先要對課堂教學的目標、內容、方法等重要的教學因素進行詳細地計劃和安排,這需要鍛煉教師自身的課堂設計能力,課前的設計是否合理對課堂教學的效果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作為青年教師,需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首先第一步是要寫好教案,設計出合理的教學目標;第二步是要備好學生,注意對教學對象的定位,是給什么樣的人講課,不同的授課對象要求不同的層次和深度;第三是要將教材和學生相結合,合理地使用教材,教案不是教材的翻版,每一個概念和方式要從多種教科書中選擇適合學生的教法,研究利用何種講法使學生更明白,理解得更透徹;第四是要對教案進行預演,對于青年教師來說,因為教學經驗不足導致自身對課堂的把控力不足,因此最好能夠在每次課前自己試講一下;最后是要備好課后作業以及課后輔導,這是使學生快速理解和掌握本次課內容的最好方法,所以必須對這項工作引起足夠重視。
二、課堂上應該注意的一些事項
在做好課前準備工作的情況下,對于青年教師,要真正上好一堂課也并非那么簡單,課堂教學能否按計劃實現達到較理想的教學效果,除了與教學設計本身的精確程度有關,重點還要看教師自身課堂教學的掌控能力。實際教學中,任何突況都有可能發生,學生對課堂的反響也會與課程設計有所出入,因此青年教師要著重鍛煉自己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對教學設計的執行能力與臨場發揮水平,包括語言能力、板書能力、教具使用能力、思維分析能力、注意力的分配與協調能力、教學的組織及應變能力等。我們可以從以下及方法來進行重點強化以期盡快取得進步:
1、提高自身課堂教學的操作能力,講臺如舞臺,做好課前的準備就好比一個演員在表演前背熟吃透了劇本但能否取得較好的舞臺效果,還要取決于演員的表演技巧和臨場發揮。教師講課如同演員表演一樣,講課的方法技巧以及臨場發揮都決定了教學效果。為了提高教學效果,我們應該盡量提高自己以下幾方面能力: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教學組織能力;其次,要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再次,要注意培養自己的板書能力;最后,青年教師要熟練適應多媒體進行教學,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教學的輔助設備也不斷更新,教學手段也隨之發生了變化,我們可以借助這些新技術新手段來提高自己的課堂操作能力,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作為青年教師,提高自身的課堂操作能力還有其他許多需要提高的地方,為了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我們需要不斷總結,不斷反思,并且需要更多地和學生進行互動,不斷引發學生思考。
2、提高自身對課堂教學的管理能力。首先,作為青年教師,一項非常重要的學習任務是對學生注意力的培養管理,注意力是影響學生聽課效果的重要因素。課堂教學中的學生的注意力狀況與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的重要性、趣味性有關,還與教學速度、難度等教學因素有關,另外還與教師對學生注意力的培養有關,青年教師不僅要學會引導學生多種注意交替使用,還要針對學生的不良狀態采取某些策略,比如課堂提問,或者提出具體的學習任務,這些都有利于引起學生注意。
其次,要學會恰當地進行表揚。教師要對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各種反應進行恰當其份,靈活多變的表揚使學生增強自信心,增強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自覺維護課堂秩序。
再次,要對不良行為進行控制,課堂教學無論怎樣成功,也難免會有愛“開小差”的學生,教師除課下關心幫助,課堂中也要及時提醒制止,可以采取多種形式:①不點名批評或用眼神提醒②讓開小差的學生回答問題做示范③表揚其他同學,提供榜樣④表揚開小差學生某個階段或某些方面的較好表現,增強其榮譽感和自我約束力。
三、課后反思,豐富青年教師自身的知識
關鍵詞 語文教師 素養 教材 反思 探究
中圖分類號:G71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08-0040-02
教學能力是指教師為成功地進行教育教學活動所必須具備的能力。教學質量的高低與教師教學能力的高低有著必然的直接的聯系。特別是作為百科之母的語文教師,擁有良好的教學素養是評價一個教師教學成敗的關鍵之點,提高語文教師的教學能力是教師自身發展的要求。現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如何提高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
一、自我更新,在更新中重樹知識新素養
不斷地學習新的知識,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使自己更加豐富和完善。首先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具備基本的語文專業知識,如現代漢語、古代漢語、語言學概論、中國文學史、外國文學史、文藝理論、寫作學等,是評價一個語文教師功底如何的基本標準。另外語文課程涉及的面極廣,作為語文老師要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博學多才的“雜家”,豐富自己的閱歷,關注我們生活里的熱點、焦點,尋找能引起學生心靈共勉的切入點。未來的語文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是知識的構建者和創造者。這樣的角色要求促使語文教師自身應具備豐厚的知識素養。在對新知識追求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不斷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這樣才能夯實你的文化知識基礎,才能使你在語文課堂上信手拈來,最終促進師生共同發展。語文老師只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才能造就“學識寬厚智如源泉”的大智者,才能修成“行可以為表儀”的大德者,才能帶領學生在語文的大海里自由遨游,從平庸走向杰出。
二、提高理解教材與處理教材的能力
獨立理解教材與處理教材的能力是語文教師最重要的一項教學能力。理解教材的能力要求,首先是“正確”,就是要講求科學性,字詞句章,聽說讀寫,均不發生差錯。其次是“深入”,就是要多問幾個為什么,不只淺層次地弄清文章寫了什么,還要深層次地進而清楚文章是怎樣寫,為什么這樣寫,應該引導學生學什么等問題。在正確深入地理解單篇課文的基礎上,還要正確深入地理解單元課文的量、序、度。即單元教材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思想教育結構,全冊教材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思想教育結構。處理教材的能力要求首先是“合理”,教學目標的科學合理,課時切割的合理,一節課的密度容量的合理。再次是“巧妙”,教學突破要選擇得巧妙,小設計得巧妙,啟發引導得巧妙。再次是有新意,課堂教學結構的新意,聽說讀寫能力組合訓練方式的新意等。理解教材與處理教材,是備課的兩項基本任務,應該在培養和提高理解教材與處理教材的能力上下功夫,真正把語文課上得有序、有理、有趣、有味,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教學風格。
三、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
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來自教師對學生的充分了解和理解。作為教師,在教學中首先應考慮學生這個“人”的因素,了解和理解自己的教學對象。理解是教育的基礎,真正的教育存在于人與人心靈距離最短的時刻。教師的心只有與學生的心貼近了,我們的教學才能打動學生,才能撞擊出學生心靈的火花,才能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來自教師對學生人格的尊重。作為教師要一視同仁地對待學生,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要為學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和空間,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尊重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獨特體驗;要欣賞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能在成功中獲得自信。
四、確立開放的師生關系,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
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確立開放的師生關系,積極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以適應素質教育的發展要求。開展探究性學習,是改革和發展的一個新內容、新形式、新探索。無論如何,形式的多樣性都應以激發學習興趣、拓展研究空間、開啟創新思維、營造民主氣氛、培養富有個性的學生為出發點,這一切都取決于教師要更新觀念,敢于讓學生暢所欲言。因此,要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景交融的、全面開放的師生關系,就要抓住學生的心,放開學生的手,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敢于開口,樂于實踐,使學生獲得成功感。這樣就更能發散學生的思維,這樣就能讓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得到更好的發展。新的課程理念、新的教學方法、新的評價體系,都讓我對語文教學有了新的認識和思考。
五、注重在反思中提高教學能力
著名教育心理學家波斯納為人們歸納了一個教師成長的公式:經驗+反思=成長。反思就是把自己作為研究的對象,研究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實踐.以便對自己教育觀念進行及時的凋整.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效果。“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兩者相輔相成。語文教師在實踐教學中不斷提高自己教學能力的同時,也應常常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反思的目的在于發現教學中的存在的不足與問題,并加以改正,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活動。
思;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33.33〔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1)09(B)―0087―01
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是推動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即由被動接受性學習向主動探究性學習轉變。要實現這一轉變,除了教學評價方式的轉變外,還必須推動教師和學生角色的轉變。同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并在此基礎上,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對閱讀產生了興趣,在閱讀過程中就會處于高度的自覺狀態,會以驚人的毅力去學習,也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因此,閱讀教學過程應該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應伴隨著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獲得理解與體驗、感悟與思考。
學習方式的轉變是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征,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探究式學習方式,自然成為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教師對課堂的設計應充分考慮到以人為本的理念,以多樣的形式創設合理生動的情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
二、鼓勵創新,啟迪心智
作為學習的主體,學生不是被動地機械復制,而是積極地對客觀世界能動反映。這就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應該是一種滿足內在需求的主動探索過程,而不是簡單地把學生視為加工對象,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與創新意識。在傳統課堂教學中,“重結果輕過程”是一個十分突出的問題,教師在教學中只重視知識的結論、教學的結果,教師喋喋不休的講授扼制了學生對新知識學習的思維過程,同時為了適應考試的需求而讓學生機械地記憶標準答案,這樣,以人為本的理念就難以體現,學生充當的角色也不再是學習的主人,而是“知識拷貝機”。
在閱讀教學課堂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留足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時間,放手讓學生探索,把發現問題的機會留給學生,在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各抒己見,真正做到“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三、科學閱讀,積極反思
讀與思歷來為古人所重視。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在他的讀書治學理論中,素來強調學與思不可偏廢。而目前中學生普遍存在的一個現象是讀而不思,只流于追詞逐句,不動腦筋地泛泛而讀,照本宣科。事實上,閱讀時有兩大任務,一是理解把握文章的字詞句和修辭,一是通過比較、歸納、思考,以洞悉文章的特別之處。事實上就是要做到科學閱讀,積極反思,做到閱讀與思考相結合。
四、釋疑點撥,鞏固提升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強化閱讀方法的指導,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1)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2)要有一套符號系統,畫法要簡便,意義要明確、固定。(3)圈點勾劃,要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進行,要根據每次閱讀的目的來運用有關的符號。目的不同,標劃的重點也應不同。如,學生在預習語文課文時,課文的段落層次、生字詞、中心句可作為標劃的內容。標劃要正確,書面應美觀。(4)要結合批注勤記。以期互為補充,相得益彰。
農村學校美術教師在學校教學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如今自主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發展的過程中,美術教師理所當然應該起到主力軍作用,運用多種途徑提高農村美術課堂教學能力。
1 積極參加上級組織的技能培訓
提高美術教師的學習意識。經常組織學校美術教師參加上一級組織的中小學教師培訓。通過培訓提高美術教師的認識,使他們掌握新的美術教學理念,找到自身的差距和不足。
通過培訓提高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每一名美術老師更要關注那些蘊藏在美術課堂中只可意會的知識,使美術課堂更加真實、自然。
通過培訓共同探究、交流。美術教師不但要傳授知識,而且要善于發現美,不斷提高學生們的熱情,點化孩子們的學習方法,豐富孩子們的學習經驗,激發孩子們學習美術的興趣。
一節好的美術課要有美術教師新的理念、巧妙的板書設計。美術教師只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關注學生美術認知水平,關注學生已有的美術基礎知識和生活經驗,才能上好美術課。
2 美術教師之間多學習、多探討
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美術教師教師,就要努力地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理論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課堂教學能力等。美術教師要向同事學習、多探討并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努力學習美術教育理論,并經常到課堂上去實踐,及時對自己的美術教育教學進行反思。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收獲知識。不斷學習是提高自我素養的良好基奠。 同事間要經常交流,直言不諱的意見與建議是美術教師發現自身不足的有效途徑。
3 經常觀摩美術優質課
經常觀摩美術優質課是提高美術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有效途徑。通過觀摩可以使美術教師切實感到自身與優秀教師課堂駕馭能力之間的差距。美術教師要根據自己的特點,結合學生及課堂的要求,汲取其他美術教師好的經驗和方法,將其融入到自己的美術課堂中去。同時美術教師通過觀摩優質課還要改正自身的不足,完善自己的知識業務水平,多讀書、多聽課、學會如何整合教材、反思、總結,抓住美術的本質,結合課堂教學生活實際,認真備好每一堂課。使得美術課堂更有情趣,促使美術教師有更多的進步。
4 美術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各項能力
在美術課上華麗的語言、歌曲、動畫、錄像成了激發學生興趣的時尚手段。可是美術教師一定要牢記,美術課不能表面看熱熱鬧鬧,但內容空洞蒼白,給人浮光掠影的感覺。美術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繪畫能力,要真正發揮學生的情感熏陶作用,努力提高學生的修養,鑄造學生的人格。美術教師應把握美術教學內在規律,讓形式為內容服務,讓理念為實效服務,把美術課堂時間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走進美術課堂,感受美術教學的美。美術課上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讓學生在聲情并茂的多媒體教學中擴大視野,獲得更多的知識。
5 參加各級比賽,提高自身能力
美術教師經常參加各級比賽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
(1)經常參加各級優質課評選。(2)經常參加各級美術技能大賽(3)經常組織學生參加各級書畫賽。
美術教師如果有好的比賽機會就要牢牢抓住。這樣,美術教師才會有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參加各級比賽為美術教師提供了實踐機會,利用比賽可以展示美術教師的風采,鍛煉美術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因此,每位美術教師都要好好把握難得的比賽機會。
6 征訂美術教學期刊雜志
當今社會,隨著互聯網滲透、充斥到社會的每個方方面面、各個角角落落,隨之而來的各個層面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當然學生之間也不例外。目前大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就對其十分溺愛,有求必應,不少孩子更是惟我獨尊,目中無人,甚至夜郎自大,養成了自私、孤僻、高傲的性格。因此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錯誤地認為競爭與合作是水火不容的關系,覺得有了家長的庇護,一切便無所不能,從而忽視了與同學之間的合作。這種認識一定要引起教師的注意,我們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們的合作意識,因為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的不僅是今后合作學習的最佳途徑,更是未來走向社會、通往成功的必經之路。
作為一名小學教師,如果在孩子最初的學習階段就注意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那么在未來的學習之路上會省老師不少事情。這就是會教書與不會教書的區別,說到底也就是常說的“磨刀不誤砍柴工”,或者是事半功倍了。
小學生的心靈清澈如水,積極向上,不甘服輸是他們的天性。一朵小紅花,能讓孩子樂得開了花,即使他們付出很多。假如把孩子們合理地分成若干學習小組或者是活動小組進行評比,我想他們同樣會為“心中的小紅花”而樂此不疲的。并且到時候小組每得的一朵小紅花,他們會覺得更加彌足珍貴。的確,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然而,我覺得意識和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過程,沒有捷徑可走,只有讓學生多討論,多實踐,多操作才能達到目的,老師也只能多給學生創造這樣的機會,學生就會在不斷的學習、探索中得到提高。下面根據我的工作實踐,談幾點淺薄的看法,供大家借鑒:
首先,作為教育的組織者――教師,要積極地給孩子們營造合作學習的學習氛圍,喚醒合作學習的學習意識。尤其作為小學生,上課有意注意的時間很短,能做到全神貫注地聽課也只是那么幾分鐘、十幾分鐘,他們沒有強烈的求知欲,當然也就不會產生強烈地自主合作學習的意識。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認真探究學生的心理,創設恰當的情境,使學生在學習的起始階段就對學習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特別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創設活動情境,讓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動口,在寓教于樂的環境中學習。在進行教學時,讓小組內成員發揮群體優勢,團結協作。小組成員會充分認識每個人的重要性,知道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學習負責,因為學習成效的大小同個人是否盡責直接聯系在一起。每個人都承擔一定的特定任務,誰也不是旁觀者,誰也不能偷懶。
其次,分組不能簡單、隨意,一定要注重合理組合。習慣上,老師總是不自覺地帶上有色眼鏡或者是簡單地把附近的幾個學生分為一組,其結果就是優等生與優等生一組,后進生與后進生一組,組與組之間沒有可比性,課堂還是那些優等生的舞臺,所謂的合作學習也就有其名而無其實。這種做法是非常錯誤的。教師應把握“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來對學生進行分組,使組與組之間有可比性,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誘發學生積極主動的根據各自的特長學習新知,這樣既能發揮每個學生的優勢,有利于組內成員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又便于開展組間競爭,發揮小組群體智慧,從而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 青年教師 教學技能 理論課堂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高校教師隊伍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教師隊伍規模持續擴大,青年教師已成為高校教師隊伍的主體。許多才走出校園的碩士生、博士生加入了高校教師的隊伍,大大提高了教師年輕化程度。作為一名剛博士畢業就踏入一線教學崗位的青年教師,不僅個人在面對陌生的講臺,會有緊張、不自信的表現,而且學生對于年輕教師也會帶著懷疑、不信任的心態來聽課。內因外因都不同程度地加大了青年教師早日勝任課堂教學工作的困難。我第一年承擔主要有《環境管理》、《環境規劃》等理論性很強的課程,而這些課程對于工科背景的青年教師來說卻是個弱項。第二年,隨著《環境倫理學》、《環境醫學》等新課程的相繼開出,對我來說,更是加大了工作量和快速提高教學技能的難度。對于一線教學崗位的教師,教學質量關是必須闖過的。通過本身不懈努力,我在2011年的教學測評中獲得全系第一名的成績,也申請到大一新生的班主任一職。在此,我通過自身的學習經歷來談談工科背景的青年教師如何提高理論課堂教學技能。
一、工科背景青年教師的特點
具有工科背景的青年教師,不僅具有系統全面的專業知識訓練,而且知識面廣、思維活躍、善于接收新鮮事物。能以較新的知識、較強的現代教學輔助手段應用于現代課堂教學中,并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由于年齡優勢,大部分青年教師都是告別學生時代不久,具有與大學生相近的思維方式、價值觀,能較容易與學生進行溝通,擁有更多的共同預言,具有較強的學生親和力。
同時,工科背景的青年教師也有很多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對于課程背景及應用等知識的重視程度不夠。雖然青年教師從角色上進行了由學生向教師的轉變,但在教學實踐中缺乏經驗,如教學方法欠妥,對教學內容的與重點、難點把握不是很到位。緊張僵硬、表現為不自信,背誦式教學,對學生在學習、解決問題等能力培養方面的投入力度不夠大。臨場教學經驗不足,致使無法將知識很好地轉達出去,無法調動學生主動些。在理論分析上,顯得枯燥乏味,無法調動學生主動性,課堂失去吸引力。
二、工科青年教師理論教學能力的自我提升
青年教師是現今高校教師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素質人才培養的中堅力量,理論課堂教學能力又是青年教師最為重要的素質之一。因此研究和探討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高的途徑,對提高高校師資隊伍整體素質、深化教學改革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從一名工科背景青年教師的視角,探討青年教師應如何進行理論教學能力的自我提高。
1.教學自信心的自我培養。
當代大學生的思維方式已從經驗型轉向理論型,而且思維的獨立性、批判性和創造性都在增強。表現為有主見,不盲目服從,不人云亦云。他們會對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有自己的一番見解。教師在講臺上所有的行為,即使是一個小小的眼神,都將是學生作為評判教師的依據。我曾經在授課過程中,做過一個課堂教學的匿名調查。當時有一份答卷我記憶很深,學生提到:老師在課堂上不要害羞。這堂理論課已經是第二次接觸了,我自認為很有信心,對課堂內容也把握得很好。但課中的確有過幾秒的害羞的表現。一晃而過,本以為學生不會注意到這么短暫的表達,沒想到這次調查結果卻給我好好上了一堂課。
因此,要提高教學質量,教師一定要進行自信心的自我培養。自信心與教學能力是相輔相成的,有了自信心,教學能力就會不斷提高;教學能力的不斷提高又會促進教師自信心的形成。精通專業知識是樹立自信心的基礎,不能經常抱著商量或詢問的語氣和學生說話。一個合格的、充滿自信的青年教師,必須具有比較精深、堅實的專業知識。如果經常性口誤,然后再說對不起,這樣就很容易讓學生看不起。要求對自己從事的學科能徹底吃透,并能整體把握所教學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結構與學科體系等。此外,提高教學能力是增強教學自信心的關建。隨著教學能力的不斷增強,青年教師的理論課堂教學自信心會一天比一強,教學效果也會一天比一天好。
2.優化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方法,提升課堂教學吸引力。
青年教師主觀上出于緊張、不自信,客觀上由于對新課程內容陌生、教學技巧缺乏等,在從教的頭個學期采取的教學方式會比較保守。在教學內容上,一般采取完全遵循教材,教學方法上普遍是“填鴨式”教學,出現念書、背書的情況,或者人為地增加許多過難、過深的內容,其初衷是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結果卻事與愿違。我在講授環境與公共衛生學院環境科學的專業課《環境規劃與管理》過程中,由于該課程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專業基礎課,再加上選用的教材是面對理科學生的,因此內容就顯得尤為抽象。在第一輪授課后,發現學生上課積極性很低,對此門課程興趣不高,課堂上睡覺的學生很多,課堂氣氛過于死板,學生對教師的學期教學效果評測也很差。歸結原因,就是對課堂內容不熟悉,上課時,大多是在讀PPT,再講解前面讀過的課程內容。整個教學過程枯燥乏味,教學方法過于單一。此外,沒有對教學內容事先進行優化整合,對于單個的知識點也沒有進行很好的前后貫通。
工科背景的青年教師在第一輪授課時,碰到此類理論性極強的課程,課堂教學中難免都會出現類似的問題。因此,在再次講授這門課時,考慮在不損害課程必要的系統性和理論的嚴謹性的前提下,不追求對理論的全面性介紹,而是盡可能做到理論知識的實際應用,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第二輪授課過程中,將“對抗式”案例教學法應用在《環境規劃與管理》課程中。案例教學法使教師與學生同時從枯燥而單調的純理論知識中解放出來,能夠將部分現實生活和環境規劃或環境管理實踐引入課堂。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身臨其境地面對一系列環境規劃與管理的事件和問題。改變教學方法后,課堂氣氛明顯活躍起來,針對案例中的問題,學生都積極提出自己的解決辦法,提高了課堂互動性。課后,學生在我的QQ空間中留言,對我的教學提出了贊揚,也大大鼓勵了我。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追求更大的進步,在教學上從容自如,敢于創新,勇于探索新方法,在理論和實踐上不斷追求完善,從而實現教學相長,從容地把教師的講授和學生的思考結合起來,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環境,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此外,青年教師要保證每堂課有充足的教學素材。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廣博的知識是教師最大的魅力。有一位優秀的歷史老師在一節公開課上,他的精辟講授連評委也被吸引了。有人問他備這節課用了多長的時間,他說自己一生都在備這節課。我覺得這個老師說得并不夸大,他的一生都在為自己的課堂積累素材,一生都在充實自己。厚積才能薄發,上課才能游刃有余,旁征博引,才能魅力無限。
3.注重教學教態,營造良好氣氛。
課余期間,我與學生進行了一次交流,請他們講講對教師上課有哪些不滿意的地方,有什么好的建議。發現學生對于教師的教學教態看得非常重,認為課程是否吸引人,是否有趣,內容并不占據很重的分量,最重要的是教師本人在授課過程中,其言語、神態、舉手投足是否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如果一個教師一堂課下來就只有一種聲調,即使課程的內容多么重要,課堂反應也不會很好。我認為,課堂就像一個舞臺,教師是主要演員,在鏡頭面前,一些小小的毛病都會被放大。因此,在整個授課過程中,都需要精神飽滿,用滲透情感的語言,用富于激情的動作,將學生帶入到預想的境界,再挖掘出課程的內涵,表現出本課程的特色,從而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我認為,在授課過程中,想獲得預期教學效果,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服裝
教師的儀態是學生對教師的第一印象。從進門一開始,學生就會打量教師,此刻最先熟悉的就是教師的儀容。教師的服裝忌諱過于刻板,這樣會讓學生覺得老師特別嚴肅,課堂氣氛會變得凝重,會使學生不積極表達自己的意思,教學互動環節將受到嚴重干擾。因此,教師的服裝也應該更加“fashion”,雖然不能過于夸張,但在款型、色澤方面可以選擇輕松型,平易近人型的。從開始就將學生牢牢吸引住。
(2)眼神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是一種無聲的交流。在上課鈴聲過后,教師可先用眼神跟學生交流,全班看一遍。此時無聲勝有聲。很多在玩手機的,在吃東西的,在聊天的學生慢慢就會被這無聲的指責而正襟就座,進入學習狀態。當學生有了些許進步的時候,你用贊許的眼神去看他,則會起到表揚鼓勵的作用。當學生因為膽怯慌張而回答不暢甚至語無倫次的時候,你用熱切期待的眼神去看他,則會使他氣定神閑、滔滔不絕。眼神是教師授課的好助手,教師切勿在授課過程中,埋頭苦干,不與學生進行眼神的交流。
(3)表情
沒有人喜歡對著一個面無表情的人一兩個鐘頭。一個表情嚴肅、不茍言笑的教師,其課堂效果必然會大打折扣。表情刻板的教師,自然地拉大了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學生稱這些教師為擺師威。現在的學生都是有個性、思想活躍的,想與老師交流溝通,急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如果授課過程中,教師神情凝重,那么課堂氣氛會如一潭死水,水波不興,死氣沉沉。而作為青年教師,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與自己年紀相差無幾的學生進行順暢的交流。運用適當的肢體語言,可以增進師生情誼,活躍課堂氣氛。在談笑風生中,教師的講課內容也就這樣輕而易舉地被學生接受了。教師教得興致盎然,學生學得余味未盡。
(4)語調
語調的高低、語速的快慢、音量的輕重都會直接影響語言的感彩。在一次跟學生的交流中,學生提到有位老師從頭到尾都是一種語調,覺得不夠有激情,乏味。然后我開玩笑地跟他們說:“如果特別有激情的教師,你們也受不了吧。”學生馬上表現得很有感觸。有位老師就是激情過度,導致學生耳膜一直處于興奮狀態,特別累。因此,教師說話的語調也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如果教師的課堂語言抑揚頓挫,跌宕有致,一詠三嘆,引人入勝,那么學生一定會聽得津津有味,興致勃勃。
(5)動作
青年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使用恰當的動作、手勢,必然能增強說話的力度,渲染課堂的氣氛,促進學生對課堂的理解。譬如在指出物件大小的時候,用雙手來比劃,把平面的東西馬上變成了立體的,增加了課堂的色彩,加深了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印象。
三、結語
總而言之,工科青年教師除了備課充分,調整心態外,還應在課堂上生動形象恰如其分地調動全身各種器官,積極運用諸如眼神、表情、語調、動作等教態語言。那么必將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愉快,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且師生互動配合默契,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習情緒高漲。這些將是促進工科青年教師迅速成長的良師益友。
參考文獻:
[1]牛志成.關于提高青年教師課堂教學技能的幾點思考[J].考試周刊,2008,(1).
一、高一學生在地理知識遷移運用能力方面存在較大的問題
(一)初中階段知識遺忘,高一新授知識理解不透,學科知識體系亟待重建
(二)知識遷移運用訓練少,知識遷移運用的動機不強
(三)不能熟練掌握各知識點間的橫縱聯系,難以靈活地進行知識的遷移運用
(四)思維定勢遏制了學生解決新問題的能力,使之不能進行有效的知識遷移,因而在變式問題和新情境面前學生往往手足無措,或生搬硬套知識點,或東拼西湊、胡亂編造,地理知識的遷移運用效果不理想
二、提升學生知識遷移運用能力的舉措
為了解決高一學生在地理知識遷移運用方面存在的上述問題,結合教研組諸位同仁的成功經驗,我不斷嘗試優化課堂教學,最后發現在提升學生知識遷移運用能力方面,以下課堂教學舉措的效果喜人。
(一)復習已學,夯實知識基礎
地理在本區中考分值中所占比重不大(滿分30分),受此影響,初中地理教學長期得不到應有的重視,通常是初中三年的地理課程壓縮在初三一年學完。短時間內靠死記硬背識記的知識點在中考完后基本已經遺忘,這對于重理解的高中地理教學而言無疑是釜底抽薪。因此在講解高一地理教材之前,應當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復習初中地理知識,尤其注重加深學生對經緯網、地球內部結構、天氣和氣候等已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為即將展開的新課學習奠定知識基礎。
(二)聯系實際,激發和強化學生的知識遷移運用動機
教育的作用在生活中彰顯得愈明顯則受教育者學習和運用知識的動機愈強烈。地理學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各部分知識點都能在生活中找到例證。教師在教學中要做的就是引導學生發現并巧妙地將這些例證與具體章節、特定知識點聯系起來,使學生切身感受到生活中時時有地理、處處有地理,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強化其進行知識遷移運用的動機。
(三)靈活選用教學方法,講解基本概念和原理
準確地理解知識要領是學好地理的前提與基礎,也是學生進行知識遷移的首要條件。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采取相應方法淡化概念的抽象性,使之能被學生所理解和接受。結合本區客觀條件,可嘗試從以下方面著手:
1.聯系實際,進行言語直觀教學
言語直觀教學是指在教學中教師用語言生動地講解、形象地描述,給學生以感性的知識、生動的表象和想象。例如,在講授第二章第三節“地殼的運動和變化”這一部分時,為了方便學生區分理解背斜的概念、判別特征及其在生產建設中的影響,讓學生聯想現實生活中駝背者的形象,以期識記背斜巖層上拱的判別特征以及其地質穩定適合進行工程建設、是理想的儲油構造等特性。
2.打破教材內容結構,引導學生自主構建知識體系
學習者自己發現的東西才是最重要的和最富有個人特色的知識,因此在構建新知識體系時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打破既有的教材內容結構,綜合運用列表比較法、繪圖法、編寫提綱等方法將存在橫向和縱向聯系的知識歸結在一起構建屬于學生自己的知識體系。
3.甄選測驗,促進和檢驗知識遷移
課堂教學中適時適量地提供經過甄選的測驗可以促進和檢驗學生的知識遷移運用能力。呈現的隨堂測驗應當是學生已經學過、較為熟悉或有豐富相關生活經驗的,對學生具有一定挑戰性且盡可能綜合其他學科或其他章節知識的。
例如,在講解地方時和區時的計算這部分內容時,給出隨堂練習:
如右圖,本圖為某日全球極地俯視光照圖的一部分,根據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①圖中的極點為___(N/S)極,乙地的地理位置___。
②此時太陽直射點的位置___。
③該日全球的晝夜長短狀況和太陽高度角呈現怎樣的變化規律?
④此時北京時間是___北京的地方時是___。
4.重視地圖教學
地圖是地理語言的濃縮,是學生獲得直觀地理知識的源泉,也是進行地理教學必不可少的工具和教材,甚至可以說沒有地圖就沒有地理學。因此在地理教學中必須把地圖和課堂相結合,讓學生正確認識地圖、使用地圖和繪制地理簡圖,使其具備依托地圖進行空間推理判定和地圖轉繪的能力,尤其應該注重向學生傳授讀圖、判析地圖、提取有效信息、科學繪圖的方法、技巧和程序。
(四)注意引導學生打破思維定勢
研究型課程教學,彌補了傳統課堂教學在內容方面的缺憾,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改革課堂教學,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課堂教學充滿探究的美趣,是時代的必然趨勢。
研究性課程,重實踐、探究,在做中學,在討論中學;重學習過程,對“研究”過程的體驗;重學習多元化、多學科的綜合型知識。因此,要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盡力培養學生的能力;倡導師生、學生間的交流、合作、探究。比如《語文課程標準》重新明確了語文學習的五大目標: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這在學習任務上是有所發展的。另外,對學習方式也有了更清楚的闡述。比如,讀書方法,有精讀、略讀和瀏覽;課堂讀書,有朗讀、默讀、速讀、跳讀等,強調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尊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獨特體驗。這就自然而然地明確了“關注人的發展,即學生的發展”這一教學目標。
因此,在課堂上要把“學生知識的掌握,智力及態度、情感和人體觀的發展”作為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方面,全面地加以關注。同時,注重學生潛力的發掘,發展學生的特長,揚長避短,從而在課堂上不同層次、不同程度地培養、提高學生的能力和素質。
以語文課堂為例,具體說明如下。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首先要考慮學生的學習狀況,怎樣讓學生興致勃勃地參加學習活動,而不是我要講什么,我就教給他們什么。也就是說,語文課堂必須體現兩個核心問題:學生怎么學和教師怎么教。
具體來說,一是要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消除學生的緊張恐懼心理,讓學生以積極的心態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在學習進程中,要不斷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發問的興趣和熱情。有時,教師要有意營造寬松和諧的氣氛,真正使學生感到與老師之間是“零距離”,這樣課堂上師生之間才會配合默契,不會有陌生感、距離感。二是要為學生提供合作學習的機會和活動空間,設計好討論方案,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效地參與討論。比如,老師一開始就設計好小組合作學習方案,把班內學生分成幾組,團團圍坐,并安排分工,每次討論有人主持,有人匯總,有人記錄,有人代表大家交流發言。三是要讓學生認識一堂課的學習目標,自我定位,自我檢查,教師指導督促實施。目標過多,會“貪多嚼不爛”。所以,要確定學習目標,確定必須重點解決的一兩個問題,在上課結束前,小結完成情況,這比教師布置一大堆任務而完不成效果要好。四是要立足語文能力的培養,在課堂教學細微之處注意積累。語文能力和素質不一定非要通過考試反映出來,還體現在平時寫字、讀書、回答問題和課堂交流的細節上。比如,學生讀書讀錯了字,要及時糾正;上黑板寫錯了字,要明確指出;回答問題語句不通,或讀白字,要及時提醒。優秀的語文教師往往在這些方面“較勁”,注重學生的本位發展,進而達到一定的知識能力和實踐素質。五是要以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等形式活躍課堂氣氛。比如,可以結合時事例子,進行課堂教學。有一位打工青年在外國老板制造的罰跪事件中,寧愿被開除也絕不下跪。多數人贊揚這位青年有骨氣,然而也有一些人說:“只要有錢,跪一次又有什么了不起!”你怎么看待這個問題?與同學們交流一下。
所以,教師在課堂中應該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高質高效的成功課堂離不開教師的精心備課和對教材的深刻理解,無論是“深文要淺教”,還是“淺文要深教”,都離不開教師對課文的深入理解和把握。
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引領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飛向自由王國。首先營造民主、自由、寬松、平等的教學環境,才有利于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但不能僅停留在這一步,課堂教學要向橫向和縱向拓寬,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多媒體設備和校園文化等開拓學生的思維廣度,引領學生向未知領域發展。
教師的評價反饋是“啟迪課堂”生成的有效手段。課堂中,教師絕不僅僅是課堂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參與者,更應在恰當評價學生發言的同時,適時地點撥,促進新的亮點的生成。
教師個人魅力展示,如果有助于學生理解,則不妨偶爾為之。在新課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誠然不錯,但我們要看到,實際學習活動中學生不會做主人,也做不像主人,這種課看著熱鬧,學生開心,老師輕松,但學習效果卻不好。因此,“教師自身的功底和魅力的展示也是教學成功的關鍵”。當然不是說老師都要滿腹經綸,講起課來滔滔不絕,完全是“傳播器”,而學生只要記筆記聽講,完全沒有思考的時間、理解的余地,就成為名副其實的“接收器”。教師不能“以教代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代替學生學習,這個度,教師應該把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