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簡述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保護學生自信心
在新的《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數學學習活動中要使學生能夠獲得成功的體驗,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同樣需要勇氣和信心。在教學中,我十分重視保護學生的自信心。例如,在比較15和9兩個數的大小時,我讓學生小組討論如何比較大小。同學們說出了很多方法,有的用數數的方法,9往后數6個才是15,所以15大于9;有的認為9再添上6才是15,所以15大于9;有的說15是兩位數,9是一位數,所以15大于9。有一個學生的想法十分獨特,他在9的前面加上1個0,這時15十位上的1比0大,所以15大于9。許多學生對他的想法大為不解,我也覺得這樣做簡直就是畫蛇添足,但轉念一想,這不正是同位數比較大小的方法嗎?于是我對這位同學的想法給予了肯定,并告訴大家這種方法在同位數比較中用途更大。正是這一次肯定,保護了他創造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從此有勇氣和信心戰勝困難,勇于說出與他人不同的見解。
2.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
和諧的教學氛圍可以有效地減輕學習給學生帶來的不必要的心理壓力。教師要使學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就要創設輕松、愉快活躍的課堂氛圍。如教學“位置順序”這一單元時,教材中創設了小動物賽跑這一生動活潑、富于童趣的情境。我便充分利用這一情境,發揮想象,用一段引人入勝的導入語使每個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我是這樣說的:“同學們,今天動物王國的國王邀請我們去觀看小動物賽跑比賽,并請我們大家當解說員。(出示主題圖)看,我們已經到了比賽現場,誰能介紹一下場上比賽的情況。”這時,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在認真觀察之后爭先恐后地說出自己觀察到的比賽情況。這充分證明興趣是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原動力,開放的教學情境更能夠使學生迸發出創造性思維的火花。
3.捕捉生活現象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所以,老師要善于挖掘數學內容中的生活情景,讓數學走進生活。要盡量地去創設一些生活情景,從中引出數學問題,并依次讓學生感悟到數學問題的存在,引起一種學習的需要,從而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探索之中。例如,在教學“積的近似值”時,我們可以模擬到商店購物時的情景,讓學生輪流當顧客,也可以讓學生當營業員。這樣,用學生身邊的事情,呈現教學內容,增加了數學教學的趣味性和現實性,使學生在學習“積的近似值”時,不再感到枯燥乏味,增強了教學實效性。
4.保證學生主動參與和練習
美國教育家彼得克萊恩說:“學習的三大要素是接觸、綜合分析、實際參與。”學生要實現主動發展,參與是基本的保證條件。然而,專家提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只滿足于學生表面的、形式上的參與。什么是參與?每一個學生都發言就是參與嗎?專家認為:“參與關鍵要看學生的思維是否活躍,學生所回答的問題、提出的問題是否建立在第一個問題的基礎之上,每一個學生發言是否會引起其他學生的思考;要看參與是不是主動、積極的,是不是學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學生交往的狀態,思維的狀態。不能滿足于學生都在發言,而要看學生有沒有獨立的思考。”
例如,在初步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球體后,有一個活動課——你說我擺,就是用學具中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球體擺你最拿手的東西,同桌之間互相合作共同完成。我把要求說完,還掛出了一些參考圖,讓學生看圖模仿,并提示他們:可以自己設計、創新。學生就迫不及待的進行了,過了10分鐘,我請一組一組的同桌來表演。其中有一組是這樣說的:我們要擺一個小狗吃骨頭,先擺一個大長方體,再把小長方體放在大長方體短的一面的前面,當小狗的嘴巴,然后把2個小正方體放在小正方體的上面當作眼睛,最后把圓柱體放在小狗的嘴巴前面當骨頭。有一組表演以后說:我們擺的是4人抬轎子,把小長方體放在大長方體的上面,還有一個球放在小正方體的上面做轎身,小棒放在大長方體的兩側做轎竿,最后用4個小正方體做4個小人抬轎子。還有許多有趣的動物啊、房子啊、恐龍啊……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充分地應用所學的知識,如上下、左右、前后,還有各種圖形,和同學相互交流合作。同學們在玩中不僅學習了知識,還培養了學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 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高中數學教學作為我國在義務教育中的基礎性教育課程,更應該增強其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使得學生的思維模式不僅僅只局限于傳統的書本教學,而更多的是將理論與實踐更好的結合起來,以滿足市場對于當代社會人才精英的需求。
一、簡述傳統高中數學教學中所存在的弊端
數學教學作為我國義務教育中的基礎學科性教育,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理論性,數學的發展是經歷過長時間的考研而得出的真理,它的存在是經過了很多著名的數學家經過無數次的反復試驗認證而得出的一些推理和論斷,因此,數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而對于傳統的數學教學中,在傳授關于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漏洞和弊端,傳統的數學教育首先將教育的重點定位于學生最后的考試成績高低,通過權衡學生的基本數學成績而去斷定學生是否能夠真正的掌握了數學這門學科,因此學生在學習數學這門學科的時候也僅僅注意了最終的數學成高低,而忽視了自己是否真正的將數學變成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是否能夠很好的將數學應用到實際生活中。而對于數學的學習方法也是通過大量的“題海戰術”去將數學成績提高,這樣的教學模式不適用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得同學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積極性都有所下降。因此,我們應當改變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模式,使得高中數學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起到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模式的作用,使得學生所學到的知識能夠真正的應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將理論與實際真正的結合起來,以滿足當今市場上對于人才的需求。
數學作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我們對它進行一定的創新與改革,使得數學的應用能夠更好的適應于我們的日常生活,滿足我們生活中的需要。培養學生在學習高中數學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使得學生的各方面素質要求能夠更好的符合現在教育中所提出相關的素質教育理念,從而更好的滿足市場需求,為我國市場上提供更多的實用性人才精英。
二、如何培養學生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隨著教育部門所提出的教育創新與教育改革,因此在高中數學的教學中也應當提出相應的教學改革措施方案,以此來滿足教育過程中人才的培養能夠更加符合市場上對于人才的需求。因此,如何在高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變成了現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需要面臨的重要問題。因此,我們應當從教師和學生兩方面分別進行分析,以得到更好的方式方法去培養學生在學習高中數學的過程中去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首先,針對于教師本身的教學方式上。我們應當改變教師傳統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師自身的創新能力。我們都知道,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模式便是將公式理論進行一定的梳理、講解,之后,便通過一定量的例題對學生進行講解,課下,同學們通過對習題的大量練習而滿足于對高中數學知識的吸納,這樣的教學模式容易使得學生造成一定的依賴心理,學生缺乏一定的主觀能動性和創新性。因此,教師在傳授課程的過程中就應該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通過不同的講課方式和不同的理論知識講解,提高學生對于學習高中數學的興趣,運用啟發式教學培養學生在學習高中數學過程中的創造性思維;其次,教師應當注意對學生的求異心理的培養,我們都知道,一種數學題型可以有多種不同的解法,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多多思考,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進行一定的思維擴展,從而在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再則,教師還應當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高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學會對數學知識的思考和分析,在幫助學生培養創造性思維模式上起到了很大的輔助作用;最后,我們應當學會鍛煉學生的逆向思維,讓同學們懂得所有的解題思路并非知識單單的通過一些正向思維得到的,還有相應的逆向思維,從而擴寬學生的思維。
>> 大學物理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 大學物理實驗課程改革中學生綜合實驗素質的培養 大學物理教學中物理素質培養的幾點思考 應用型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中學生能力培養探索 大學物理緒論教學的分析 大學物理實驗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途徑 大學物理實驗課程的教學改革及學生綜合實驗素質培養 淺析大學物理教學如何進行能力培養 大學物理習題教學和思維創新能力培養 大學物理實驗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大學物理教育中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大學物理多媒體教學策略分析 大學物理教學中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大學物理》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能力培養的探索 探討大學物理化學教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途徑與方法 大學物理實驗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探索與實踐 大學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研究 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研究 在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談大學物理教學中創造性思維的培養策略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2]王士彬,.:培養造就大批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EB/OL].http:///reports/201107/yxhy/2011-07/14/content_42
52985.htm.
[3]周志堅,等.“以學生為主體 教材為載體 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探討――以大學物理為例[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
教育游戲 問題設計 高階思維
所謂高階思維,是指發生在較高認知水平層次上的心智活動或認知能力[1]。它在教學目標分類中表現為分析、綜合、評價和創造。高階思維是高階能力的核心,主要指創新能力、問題求解能力、決策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學習過程和高階思維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學生通過思維活動學習,并反向學習高階思維,利用同一過程的雙向性,將高階思維活動應用到學習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對課堂內外的知識更有效地進行掌握。具有良好的高階思維是學生處理綜合事件成功的關鍵。
一、高階思維與問題設計的融合
高階思維具體展開為敏覺力、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精進力、領導力、交換力等。從斯騰伯格分析性思維、創造性思維和實用性思維的思維三元理論考慮,高階思維可歸結為分析性思維、創造性思維和實用性思維的融合。分析性思維涉及分析、判斷、評價、比較、對比和檢驗等能力,創造性思維包含創造、發現、生成、想象和假設等能力,實用性思維涵蓋實踐、使用、運用和實現等能力[2]。分析性思維是傳統教學中運用較多的思維方式,其過于強調分數的教學評價,在這種模式教學下,學生左腦活動高于右腦,過分依賴分析性的思維,致使教師、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實用性思維被忽視,甚至阻礙學生創新意識的發展。
思維的層次決定其運用問題的方向。高階思維與問題設計的融合不外乎面臨各種問題時的反應。理論學術的問題通常采用分析性的思考進行解決,但邏輯性不強的推理有時會將問題推向反面。具有創造性思維的人長于在普通問題中發現新意。而實用性為主導思維的人則在操作問題中發揮作用。思維技巧和學習技巧的共同體現是良好的思維方式的表征,其既可解決理論問題又可解決普通問題。斯騰伯格給出了七種技能,來應對各種環境下的教育游戲中的內容如何問題化,問題化過程應用何種策略和思維模式,這些是每個教師在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思維時必須考慮的問題[3]。
二、教學目標三元高階思維的問題設計
我們都知道因材施教,但還是有很多教師在面臨實際教學時沒有提出適合所有學生的教學法和評價法。如果教師對于教學法希望采用通吃的做法,那就大錯特錯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各種不同的能力,任何單進單出的教學法和評價法都不利于整體教學,必須因人而異。應該說,斯騰伯格的三元理論都是教學中需要鍛煉、運用、提高的能力,可以應用于教育游戲的課堂,在設計的游戲活動中,包括一個分析的、一個創造的和一個實用的問題,這也正是三元高階思維問題的設計。
游戲教學的目標著重分析性能力時,引導學生從比較、對比開始,通過問題最終深入到綜述、評價。如圖1所示。
圖1
游戲教學的目標強調創造性能力時,引導學生不斷進行創造、發明、想象。如圖2。
圖2
游戲教學的目標強調實用性能力時,引導學生在應用的基礎上深入實踐、使用工具、運用自如。如圖3。
圖3
通常情況下,教師強調學生已有知識的鞏固,會安排一系列的提問,諸如說話的是誰、做了什么事、這事發生于何時何地等問題,很少看到他為什么要做、這是有什么其他的結果、你對這事的其它想法等如何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解決問題的深層次分析的提問。但是如果教師要發展學生的思維技巧,關鍵不在于學生知道什么,更重要的是學生運用分析性、創造性、實用性的高階思維方式對這些知識的應用。
根據羅伯特?F?馬格設計的情境、表現和評價標準的三個目標形式,教學中進行的教學目標設計可以通過陳述的方式把教學內容和標準作為學生的表現性目標。主要是指學生在什么樣的情境下表現什么,能夠達到怎樣的程度。學生的行為目標可以通過設定以下問題來實現:比較或對比……(分析性思維);你的選擇是……(創造性思維);如果……你的選擇是……(實用性思維)。這樣的安排剛好與游戲多分支的設計相統一,給學生盡量多的機會,同時可以用于任何內容的教學。
三、教學過程的三元高階思維問題設計
問題的提問是教學進行的關鍵。其要求教師在掌握問題構架的基礎上才能設計三元高階思維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的思考過程應該是有意義和有技術的方式,這意味著教師設計的優秀問題可以直接引導學生達到既定的課程目標。
教學過程中良好問題的提出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深入,“三位一體”的問題觀即“以學科問題為基礎、以學生問題為起點、教師問題為引導”的問題設計模式適合高階思維的提升[2]。問題的設計以學科問題為基礎,將掌握基礎知識的學科目標作為主要問題提出,設計分析性思維的問題。以學生問題為起點,教學過程圍繞強調學生“學”的中心,創造性思維及實用性思維的問題可以貫穿整個過程。教師問題為引導的過程,決定了教師的教學地位,教師是教學的協作者、引導者。學生的“學習問題”是教學過程的起點,這時考慮三元高階思維的分析性思維,用分析性的問題作為引導,以“學科問題”為基礎,充分預估學生,從起點問題到生成問題,逐步過渡到創新性問題及實用性問題。
四、基于問題的高階思維教學評價設計
教師的評價是建立在教師教授哪些內容和學生學習哪些內容的基礎上的。評價的依據來源于教師的教學目標。前期目標表述得清晰,后期評價就容易得多。在前面我們已提到學生的表現目標是用陳述的方式來說明的教學目標,根據陳述的推理,可以明確學習者在接受教學之后發生的行為變化。當然,陳述的課程目標需要層次化,這樣才能幫助教師很好地從眾多的課程目標中找準方向。教育游戲的教學目標是與課程目標相統一的,這樣便于教師設計問題,完成評價。游戲的獎勵機制是三元高階思維導向的具體表現,教師“如何評價”學生的學習,可以從學生從教師提供的答案中選擇正確的答案領取任務或完成任務來體現;另一種是從學生獨立應用選擇性反應和建構性反應來綜合多個任務在游戲中獲得相應等級來體現。
五、基于問題的教育游戲思維教學實例
高階思維方式和技巧在教學中如何運用、問題化設計策略如何把握、游戲教學思維方式中問題化如何融入其中、如何聚焦于教學目標、怎樣來設計和有效評價……這些是我們面對的問題,以小學教育游戲教學設計來簡述其過程。
1.問題化教學目標
與斯騰伯格三元方式相結合,將高階思維融合其中,來看以下表1。根據閩教版六年級下冊信息技術課程第9~11課內容書寫的教育游戲教學設計案例的教學目標。
分析性思維、創造性思維和實用性思維三種思維方式在表1列出的六個教學目標中都有體現,可以加以整合,學生進入教育游戲教學之后,讓學生扮演其中一個角色,角色要在游戲中完成組裝一個機器人的主任務,及其他分支任務。角色通過與智慧博士接觸,分階段領取任務,到城外打怪物獲得怪物身上掉落的配件(卡片),收集完成三大部分的配件(分析性思維),然后到機械師那里去完成組裝機器人(實用性思維、創造性思維)。角色在領取任務前要回答智慧博士的問題,回答正確才可以領取到任務,否則只能重新對話(分析性思維、實用性思維、創造性思維)。
2.問題化教學過程
“三位一體”的問題如何切近上述的教學目標?來看學科問題是“認識機器人、了解機器人發展過程、認識傳感器”;學生的問題則是對新技術、圖片信息和機器人文化有不同程度的探究和好奇心,教師如果擅于利用,就能讓學生更好地貼近教學主題;教師的問題應該關注的是有效地選取游戲中的信息資料、有效地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將游戲與教學內容相關、如何設計游戲評價機制,讓學生的學習過程留有定性定量的數據足跡……同時,在教學中運用行為目標設計的方式,設計有利于學生高階思維發展的教學活動,可以將教師問題轉換為學科問題。
3.問題化思維模式
如前所示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活動,是普通的設計手段,如果應用于教學,只是簡單機械地完成,效果不會如意,這時教師借助提問的策略,與教學主題或學科基礎知識結合起來,適當地引導學生思維,可以達到優良的效果。具體來說,教育游戲教學案例可以借助高階思維的模式,教師從多維度、多視角拋出多個問題,如表2所示。
表2分析具體的教學實例,有效地聯結思維方式和提問策略。
4.多元化教學評價建構
在表1的教學目標和表2的教師活動設計下,教育游戲教學案例的主要目標是知識與技能目標,即傳感器功能的理解和作用的理解,同時,在游戲中設計評價活動,游戲結束統計結果評價學生。運用“內容標準”量規來評價知識目標、情感目標,則應該設計“綜合性標準”,包括課堂表現情況及圍繞教學目標問題化中提出的游戲任務完成情況來設計量規。內容性標準和綜合性標準均衡分配,同時做到自評、互評、師評相結合,讓評價更加多元化。
――――――――
參考文獻
[1] 乜勇,王蘭蘭.認知學徒制在高階思維能力培養中的應用研究――以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為例.現代教育技術,2010(4).
[2] Robert J.Sternberg,Louise Spear-Swerling .思維教學――培養聰明的學習者.趙海燕,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
1教育與生產力之間的關系
(1)生產力對教育的制約作用:(龜速構防守)(規、速、構、方、手)
①
生產力決定教育的發展水平
②
生產力決定教育的規模和速度;
③
生產力制約著人才培養的規格和教育結構
④
生產力發展水平制約著教學內容、方法、組織形式和手段
(2)教育對生產力的促進作用:(兩再一新促生產)
①
教育是勞動力再生產的基本途徑
②
教育是科學知識再生產的最有效形式
③
教育是進行技術創新的一個重要手段
2簡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兩傳選新促文化)
①
教育具有傳遞、保存文化的作用
②
教育具有傳播、交流文化的作用
③
教育具有選擇、提升文化的作用
④
教育具有更新、創造文化的作用
3學校教育在人的身心發展中起主導作用的表現
①學校教育按社會對個體的基本要求對個體發展方向做出社會性規范;
②學校教育具有加速個體發展的特殊功能;
③學校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對個體發展的影響有即時和延時的價值;
④學校教育具有開發個體特殊才能和發展個性的功能。
4簡述確立我國教育目的的依據
(1)特定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是確定教育目的的主要根據
①教育目的受生產力的制約;
②教育目的也受生產關系以及政治觀點與政治制度的制約;
③教育目的的制定還受到各國傳統文化和世界先進文化的影響。
(2)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規律
(3)人們的教育思想
(4)我國確立教育目的的理論依據是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
5簡述美育的主要任務和意義
美育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健康審美觀,發現學生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培養他們的高尚情操和文明修養。
美育在全面發展中起動力的作用,是全面發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美育能夠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擴大和加深學生對客觀世界的認識,美育能夠促進學生科學世界觀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美育能夠促進體育,具有健身怡情的作用。
6簡述課程內容的三種文本表現形式
課程內容的設計包括課程計劃、課程標準和教材三個層次。
(1)課程計劃是由國家教育主管部門指定的有關教學和教育工作的安排的指導性文件,對學校的教學、生產勞動、課外活動等做出全面安排。
(2)課程標準課程計劃的具體化,是課程計劃中每門學科以綱要的形式編訂的、有關學科內容的指導性文件。它規定了學科教學的目的和任務、知識范圍、深度結構,教學進度一級有關教學法的基本要求。
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價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編寫教科書和教師進行教學的直接依據,是衡量各科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
(3)教材是教師和學生據以進行教學活動的材料,包括教科書、講義、講授提綱、參考書、活動指導書以及各種視聽材料。其中,教科書和講義是教材的主體部分,因此人們通常把教科書與講義簡稱為教材。
7
簡述課程標準的含義及作用
課程標準課程計劃的具體化,是課程計劃中每門學科以綱要的形式編訂的、有關學科內容的指導性文件。它規定了學科教學的目的和任務、知識范圍、深度結構,教學進度一級有關教學法的基本要求。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價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編寫教科書和教師進行教學的直接依據,是衡量各科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
8
簡述我國現階段的教學任務
(1)使學生系統的掌握現代科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首要任務)
(2)發展學生智能特別是培養學生的能力和創造力
(3)發展學生體力促進學生身體健康
(4)培養學生學科科學的世界觀、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質。
9
簡述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
(1)間接經驗和直接經驗相統一的的規律
①
學生學習以間接經驗為主
②
學習間接經驗以直接經驗為基礎
(2)掌握知識與發展能力(智力)相統一的規律
①
掌握知識是發展能力(智力)的基礎
②
能力發展是掌握知識的必要條件
(3)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相統一的規律
①
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②
充分發展學生的主體能動性
③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4)傳授知識與思想教育相統一的規律
①
知識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礎
②
品德的提高是知識學習的基礎
③
兩者有機結合
10
簡述直觀性教學原則的含義及貫徹要求
含義:通過觀察或描述對所學知識建立清晰的表象獲得感性認識
貫徹要求:(1)正確選擇直觀教具和現代化教學手段
(2)直觀教具的演示要與語言講解相結合
(3)重視運用言語直觀教學
(4)防止直觀教學的不當和濫用
11簡述啟發性教學原則的含義及貫徹要求
含義:是指在教學中教師要承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注意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地能力。
貫徹要求:1)加強學生目的性教育,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發展學生地邏輯思維能力
3)讓學生動手,培養獨立解決問題地能力
4)發揚教學民主。
12
簡述循序漸進教學原則的含義及貫徹要求
含義:指教學要按照學科的邏輯系統和學生認識發展的順序進行,使學生系統地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形成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
貫徹要求:
1)教學要有系統性
2緊抓主要矛盾,解決好重點和難點教學
3)按照學生認識順序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進行教學
4)將系統連貫性與靈活多樣性結合起來。
13
簡述理論聯系實際教學原則的含義及貫徹要求
含義:指教學要以學習基礎知識為主導,從理論與實際的聯系上去理解知識,注意運用知識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達到學懂會用、學以致用。
貫徹此原則的要求:
(1)書本知識的教學要注重聯系實際(2)重視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3)正確處理知識教學與技能訓練的關系(4)補充必要的鄉土教材。
14簡述教學方法選用的依據
(1)教學目的和任務的要求
(2)課程性質和教材特點
(3)學生的年齡特征
(4)教學時間、設備、條件
(5)教師業務水平、實際經驗及個性特點
15簡述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
①
備課——上課前的準備工作,是教好課的前提
②
上課——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
③
課外作業的布置與批改
④
課外輔導
⑤
學生學業成績的評定
16簡述上好課的具體要求
目的明確、內容正確、方法得當、結構合理
語言藝術、氣氛熱烈、板書有序、態度從容
17簡述如何培養中學生的注意力
①
培養學生善于與注意分散做斗爭的能力
②
培養學生穩定而廣泛的興趣
③
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④
培養學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
⑤
使學生能分析自己在注意方面的優缺點,發揚優點,克服缺點
18簡述如何有效的組織復習(防止遺忘的方法)
時間:及時復習,經常復習,合理分配時間
方法:分散復習與集中復習相結合,反復閱讀與試圖記憶相結合,復習方法多樣化
運用多種感官參與
次數:數量要適當,不宜過多;適當過度學習,過度學習50%
19簡述有意義學習的實質及條件
(1)有意義學習的實質:有意義學習的實質是將新知識與已有知識建立起非人為
(內在的)的和實質性(非字面)的聯系
(2)有意義學習的條件:
①學習材料的邏輯意義
②有意義學習的心向
③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必須具有適當的知識,以便與新知識進行聯系。
20
簡述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1)建構主義知識觀
①知識并不是對現實的準確表征,也不是最終答案,而只是一種解釋、一種假設。
②知識并不能精確地概括世界的法則。
③對于知識的理解由學生自己的經驗背景建構。
(2)建構主義學生觀
①建構主義強調學生經驗世界的豐富性,強調學生的巨大潛能。
②建構主義強調學生經驗世界的差異性。
(3)建構主義學習觀
①學習的主動建構性。
②學習的社會互動性。
③學習的情境性。
21
簡述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創情境、控水平、妥獎懲、善歸因)
(1)創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式教學;
(2)根據作業難度,恰當控制動機水平;
(3)充分利用反饋信息,妥善進行獎懲;
(4)正確指導結果歸因,促使學生繼續努力。
22簡述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
(需要勵志,自我歸因)
(1)了解和滿足學生的需要,促使學習動機的產生;
(2)重視立志教育,對學生進行成就動機訓練;
(3)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自我概念,獲得自我效能感;
(4)培養學生努力導致成功的歸因觀。
23
簡述有效促進學習遷移的教學
(1)精選教材;
(2)合理編排教學內容;
(3)合理安排教學程序;
(4)教授學習策略,提高遷移意識性。
24簡述學習策略的類型
學習策略分為三類:
(1)第一類是認知策略,認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術,即信息加工的策略。包括復述策略、精細加工策略、組織策略。
(2)第二類是元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是學生對自己認知過程的認知策略,即對信息加工過程進行調控的策略,包括對自己認知過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學生有效地安排和調節學習過程。包括計劃策略、監控策略、調節策略。
(3)第三類是資源管理策略,是指有效地管理和利用環境和資源,以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包括時間管理策略、環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資源利用策略。
25簡述最近發展區含義及啟示
(1)最近發展區的含義:維果斯基認為,兒童有兩種發展水平:一是兒童的現有水平,二是即將達到的發展水平。這兩種水平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展區。
(2)最近發展區的啟示:
教學應著眼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把潛在的發展水平變成現實的發展水平,并創造新的最近發展區。維果斯基特別提出:“
教學應當走在發展的前面。”
26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1)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有關課程
2)開設心理輔導活動課。
3)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4)結合班級、團隊活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5)個別心理輔導或咨詢6)小組輔導。
27
品德的心理結構
(1)道德認識:對道德行為準則及其執行意義的認識,是個體品德的核心部分,是學生品德形成的基礎。
(2)道德情感:根據道德觀念來評價他人或自己行為時產生的內心體驗,是產生品德行為的內部動力,是品德實現轉化的催化劑。
(3)道德意志:個體自覺地調節道德行為,克服困難,以實現道德目標的心理過程,是調節品德行為的精神力量。
(4)道德行為:實現道德動機的行為意向及外部表現,是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集中體現,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標志。形成良好的道德習慣是道德行為培養的關鍵
28
促進品德形成良好方法
(說服榜樣群體獎懲價值)
(1)有效的說服(2)樹立良好的榜樣(3)利用群體約定
(4)給予恰當的獎勵與懲罰(5)價值辨析
29
德育過程的基本規律
1)德育過程是具有多種開端的對學生知、情、意、行的培養提高過程
2)德育過程是組織學生的活動和交往,統一多方面教育影響的過程
3)德育過程是促使學生思想內部矛盾運動的過程
4)德育過程是一個長期的、反復的、不斷前進的過程
30疏導原則的貫徹要求
(講正‘正面教育’道‘因勢導利’)
①講明道理,疏導思想;
②因勢利導,循循善誘;
③以表揚激勵為主,堅持正面教育
31
尊重與嚴格要求原則的貫徹要求
①
嚴要有度
②
嚴要有方
③
嚴要有恒
④
尊重學生人格個性,充分信任學生
32依靠積極與克服消極因素原則貫徹要求
(一分為二的轉變認識)
(1)教育者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全面分析,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優點和不足。
(2)教育者要有意識地創造條件,將學生思想中的消極因素轉化為積極因素。
(3)教育者要提高學生自我認識、自我評價的能力,啟發學生自覺思考,克服缺點,發揚優點。
33
班集體的發展階段
(組核成發)
(1)組建階段:具體標表現為一個個孤立的個體,靠教師組織
(2)核心形成:這個階段班級會涌現一批積極分子,出現核心人物
(3)發展階段:這個階段學生逐漸學會自我管理
(4)成熟階段:這個階段班級會形成平等、和諧、上進的氛圍,學生個性發展
34班集體形成標志
(健全班風是組織目標)
(1)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與明確的奮斗目標。
(2)健全的組織機構與堅強的領導核心。
(3)嚴格的規章制度與嚴明的組織紀律。
(4)正確的集體輿論與良好的班風。
35
個別教育工作
(恒心才能發光)
(1)關心熱愛與嚴格要求相結合。
(2)培養和激發學習動機。
(3)善于發掘后進生身上的“閃光點”,增強其自信心和集體榮譽感。
(4)針對后進生的個別差異,因材施教,對癥下藥。
(5)對后進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
36
教師成長與發展的基本途徑
(看別人,看自己,多練習,多反思)
(1)觀摩和分析優秀教師的教學活動。(2)開展微格教學。
(3)進行專門訓練。(4)反思教學經驗。
37簡述20世紀以后教育的特點
(全、民、多、現、身)
①
教育的終身化(包括各年齡段的各種教育)
②
教育的全民化(必須面向所有人,人人有接受教育的權利)
③
教育的民主化(對等計劃、特權化、專制化的否定,強調平等)
④
教育的多元化(培養目標多元化、辦學形式多元化)
⑤
教育的現代化(現代科技在教育教學中的運用,并由此引起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的變化)
38教育與政治經濟制度之間的關系
(1)政治經濟制度對教育的制約。(體內性質兩權一目的)
①
政治經濟制度決定教育的性質,
②
政治經濟制度決定著教育的領導權;
③
政治經濟制度決定著受教育的權
④
政治經濟制度決定著教育目的
⑤
政治經濟制度決定著教育內容和教育管理體制;
(2)教育對政治經濟的影響:
①
教育能為政治、經濟制度培養所需的人才
②
教育可以促進政治民主
③
教育創造一定的社會輿論為政治服務
④
完成年輕一代的政治社會化。
39簡述個體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
1.順序性,個體身心發展是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由量變到質變的連續不斷的發展過程。
2.階段性,個體在不同年齡階段表現出身心發展不同的總體特征及主要矛盾面臨著不同的發展任務。
3.不平衡性,個體身心發展的同一方面以及不同方面發展速度不同。
4.互補性,機體在某一方面的機能受損甚至缺失后,可通過其它方面超常發展得到部分補償。
5.個別差異性,每個人由于遺傳、環境、教育等因素的不同,其身心發展的實際面貌總會表現出一定的個別差異。
40簡述學校教育在人的身心發展中起主導作用的原因(三有一訓練,控制很全面)
①學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培養人的活動;
②學校教育是通過專門訓練的教師來進行的,相對而言效果較好;
③學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響學生發展的各種因素。
④學校教育給人的影響比較全面、系統和深刻
41簡述教育制度確立的依據
(1)社會依據
①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科學技術發展狀況。
②受社會政治經濟制度的制約,反映一個國家教育方針政策的要求。
③受文化傳統制約。
④要考慮到人口狀況。
(2)人的依據
學制的建立,要依據青少年兒童的年齡特征。確定入學年齡、修業年限、各級各類學校的分段,都要考慮兒童和青少年身心發展的特點,適應他們智力和體力的發展水平。
(3)學制本身的依據
本國學制的歷史發展和國外學制的影響
42簡述現代教育制度發展趨勢
(1)義務教育年限延長;
(義務要延長)
(2)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朝著綜合統一的方向發展;(職業要綜合)
(3)高等教育的大眾化;
(大眾要高等)
(4)終身教育體系的建構;
(終身要構建)
43簡述教育過程的結構
(1)引起學習動機
(2)領會知識,這是教學的中心環節,領會知識包括使學生感知和理解教材
(3)鞏固知識
(4)運用知識
(5)檢查知識
44班級授課制的優缺點
(1)優點
①
用嚴格的制度保證教學的正常開展,達到一定質量
②
有利于大面積培養人才
③
能夠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④
有利于發揮集體教育的作用
⑤
有利于學生獲得系統的科學知識
⑥
有利于進行教學管理和教學檢查。
(2)缺點
①
不利于學生主體性的發揮
②
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
③
不能很好地適應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多樣化
④
不利于因材施教
⑤
不利于學生之間真正的交流和啟發。
45
教師備課的基本要求
①
要深入準確的把握學科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
②
要有針對性,適應學生的特點
③
要根據社會發展,科技發展和學生對象的變化,不斷更新備課的內容
④
要充分和周密考慮教學設計諸因素的關系和結構,并做好課前的各種準備
46簡述布置課外作業的要求
①
內容符合課程標準規定的范圍和深度
②
分量適宜,難易適度
③
有助于啟發學生思維,力求理論聯系實際
47簡述影響遺忘進程的因素
①
學習材料的性質
②
實際材料的數量和學習的程度
③
實際任務的長久性與重要性
④
實際的方法
⑤
時間因素
⑥
情緒和動機
48中學生記憶發展的特點
①
記憶容量逐漸增大,短時記憶的廣度接近成人
②
記得有意性加強
③
意義識記成為主要技術手段
④
抽象記憶逐漸占據主導地位
49簡述創造性的培養
1)創設有利于創造性產生的適宜環境
a創設寬松的心理環境b給學生留有充分選擇的余地c改革考試制度與考試內容
2)注重創造性個性的塑造
a保護好奇心b解除個體對回答錯問題的恐懼心理c鼓勵獨立性和創新精神
d重視非邏輯思維能力e給學生提供具有創造性的榜樣
3)開設培養創造性的課程,教授創造性思維策略
a發散思維訓練b推測假設訓練
c自我設計訓練d頭腦風暴訓練
50簡述影響問題解決的主要因素
(1)問題情境。(2)心理定勢與功能固著。
(3)已有的知識經驗——遷移。(4)原型啟發。
(5)情緒與動機。
除了上述因素,個體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認知風格和世界觀等個性心理特性也制約著問題解決的方向和效果。
51簡述提高問題解決能力的教學
(1)提高學生知識儲備的數量與質量。
(2)教授與訓練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
(3)提供多種練習的機會。
(4)培養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
52簡述培養學生想象力的方法
(1)引導學生學會觀察,豐富學生的表象儲備。
(2)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有利于打開想象力的大門。
(3)引導學生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擴大學生的知識經驗以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4)結合學科教學,有目的地訓練學生的想象力。
(5)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幻想。
53
簡述操作技能的培養要求
(1)準確的示范與講解;
(2)必要而適當的練習;
(3)充分而有效的反饋;
(4)建立穩定清晰的動覺。
54
簡述心智技能的培養要求
(1)激發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2)注意原型的完備性、獨立性與概括性;
(3)適應培養的階段特征,正確使用語言;
(4)注意學生的個別差異。
55簡述學習動機與學習效率的關系
(1)學習動機與學習效率的關系呈現倒U型曲線關系,即中等強度的動機最有利于任務完成;
(2)在復雜的任務中,較低的動機水平有利于任務的完成;
(3)在簡單的任務中,較高的動機水平有利于任務的完成。
56簡述影響遷移的主要因素
(1)相似性;
(2)原有認知結構;
(3)學習心向與定勢。
除前面所涉及的影響遷移的一些基本因素外,諸如年齡、智力、學習者的態度、教學指導、外界的提示與幫助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遷移的產生。
57簡述前運算階段的特點
皮亞杰的前運算階段的年齡是
2
~
7
歲
,此階段的特征有:
(1)“萬物有靈論”
(2)一切以自我為中心
(3)思維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
(4)沒有守恒概念;
(5)做出判斷時只能運用一個標準或維度
58
簡述榜樣示范法的貫徹要求
①選好學習的榜樣。選好榜樣是學習榜樣的前提。
動手操作能力是技術課程培養優生的一個重要手段,是進行發明創造的前提。要想一項發明創造獲得成功,必須具備哪些基本要素呢?筆者在此簡述個人看法。
知識
發明創造是在前人的知識與成果的基礎上,進行某些改進,使其逐步完善、提高,以適應各種新的需求;發明創造如果離開了現有的技術,或者說不繼承前人的科技成果,就不可能在已有的技術水平上有所創新與發展。
有些人認為,搞發明創造靠的是靈氣和運氣,只要心靈手巧,加上一定的天時地利人和,即使知識不多也會有所成就。這是一種誤解。筆者在教學過程中,會提醒學生,進行發明創造之前,應系統學習有關項目方面的知識。這樣,通過多年的學習與積累,學生就會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
能力
發明創造的能力,即人們通常所說的“創造力”。創造力包括創造性思維能力與意識、創造的毅力與意志、創造技巧與方法、對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利用能力、組織與協調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等。
其中最關鍵當屬創新意識。有了這種意識,才能調動各種機能,通過適當方式開發創造力,最終完成作品。發明創造應該從小處著手,從實際出發,不斷獲得進步提高,獲得成功的愉快體驗,從而形成良性循環,再向更高的目標前進。
條件
發明創造需要參與者具備內在的條件,即一定的知識和能力;此外,還需要具備外在的條件,即一定的經濟基礎、技術裝備和社會環境。
進行發明創造需要一定的資金,進行試驗需要一定的材料與設備;這些條件若不齊備,發明創造就可能半路夭折。
發明創造的成功與推廣還要以一定的社會需求為條件,沒有相應的社會環境,單靠發明家的個人奮斗很難成功。例如,我校學生龍超澤在2008年8月全國第二十三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憑借《葉脈網式凝霧集水裝置》一舉獲得工程學優秀項目一等獎、英特爾英才獎,以及本屆大賽的最高獎——中國科協主席獎。
輝煌背后有著常人看不到的種種困難,他個人的成功也包含了學校教師以及家長的付出,一個人單打獨斗,不經過千百次的試驗,成功就會漸行漸遠。
信息
發明創造者必須信息靈通,準確、及時地了解有關的研究動態、社會需求動向,同類課題研究隊伍的狀況等信息,以保證發明創造成果的新穎性、實用性和先進性。
在瞬息萬變的信息時代,“兩耳不聞窗外事”,關在屋子里搞創造發明,一定會被時代拋棄。在這方面,我做了一些基礎工作,如:購買了上千元的科技方面的書籍,訂閱《發明與創新》、《科學大眾》、《動手做》等雜志報刊,購買與科技創新有關的光盤。
論文摘要:民間美術是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筆者簡述了中國民間美術的種類、特征及其藝術價值,并提出了民間美術應融入到現代美術教育教育中,以及中國民間美術對當代美術教育發展的價值和意義。
民間美術是組成各民族美術傳統的重要因素,是一切美術形式的源泉。民間美術直接來源于人民大眾,它在傳承的過程中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自誕生之日起就融合在人們生活之中。作為中國文化民族性最為傳統與純粹的載體,它不再是單純的藝術形式,而是一種濃縮歷史的記憶、質樸的民族信仰及情感,與中國文化的血脈同根同源。
一、中國民間美術的概念
1.1 中國民間美術的種類
民間美術是相對于宮廷美術、文人美術、宗教美術而存在的,民間美術雖然來自民間,但卻為其他美術提供了營養,成為民族文化的基礎之一,從民間美術的實用性和審美性的角度出發,即從滿足人們物質生活和精神需求的角度將民間美術大致歸納為八類:民間剪紙、民間木版年畫、民間皮影、民間玩具、民間陶瓷、民間雕塑、民間印染、民間刺繡與織錦。民間美術是民間勞動人民群眾創作的,與人們的衣食住行密切相關,它主要通過物態形式直接反映生活,并滿足人們的審美需要,體現服務于生活、美化生活的實用目的。
1.2 中國民間美術的基本特征
1)象征與抽象概括的互動。所謂象征,是以感性事物本身所顯現的形態、色彩或生態習性,聯想到某種與感性事物相似或相近的抽象涵義,從而附加了許多人格化的意愿。 “以象寓意”、“以意構象”、“借物抒懷”,是民間美術造型中最常見的手法。 民間美術善于將自然中的事物與美好的愿望相結合,并賦予吉利喜慶、迎祥納福的意義。
2)實用與審美的協調發展。民間美術不僅具有良好的實用性,同時也具有裝飾生活、美化環境的審美性特點。 實用性是民間美術的最基本的特征、而審美是在實用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反映著民間質樸的審美觀念。 民間美術的實用性和審美性兩者互為補充協調發展。
3)區域與原發工藝的創造。民間美術的區域特征與地理環境、自然生態密切聯系,并具有鮮明的個性特色。 勞動人民往往把自己的藝術創作看成是一個民族、一個村落、一個家庭的才智象征。它不僅反應了這個民族的生產和習俗,也反應了他們的美學觀點。就是同一個民族,由于地理環境的差異,各個區域的美學觀點不同,作品也各異。
1.3 中國民間美術的藝術價值
中國民間美術是民族美術中群眾性最廣泛、與社會生活關系最密切、歷史文化內涵最豐富、地域最廣闊、民族地域特征最鮮明、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形態,它是中華民族從原始社會到今天的長達七八千年的歷史文化積淀的產物。諸如那些神話傳說的鵲橋相會、女媧補天、八仙過海等,還有民間故事武松打虎等題材,通過民間能工巧匠的制作設計,將勞動人民的愛憎和對美好生活的愿望,對理想和未來的追求都融入到民間美術造型中,可見中國民間美術作品既有豐富的精神內涵又有深刻的審美寓意。
二、中國民間美術教育的價值與現實意義
2.1 培養學生民族的審美趣味和能力
中國民間美術有著自己獨特的審美趣味和品質,比如對裝飾性的重視,對圓融和諧的追求,以及在線條、造型、結構、色彩、材質等方面就明顯地區別于其他民族和國家的美術。 此外,中國民間美術特別重視寓意和象征,如剪紙形象中的“喜鵲登梅”,外國人看到的只是喜鵲和梅花,但不知道這里的深層含義是象征吉祥。培養學生的民族的審美趣味尤為重要,同時,還要幫助學生學會理解民間美術作品的內涵和意義。正是在學習和理解民間美術的特殊審美趣味和品質以及對民間美術作品內涵理解的過程中,學生的審美理解力與審美判斷力才能得到逐步地提高,形成獨特的民族審美意識。 因此中國民間美術在當代美術教育中, 是培養學生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不可或缺的內容。
2.2 培養學生基于民間美術素養的創新能力
每一代人的文化創造都以因教育為中介而不用從零開始,但傳承文化的目的在于創造新的文化。 創新人才必須具備創新能力,而創造能力的核心就是創造性思維。 通過借鑒民間美術的方法,汲取民間美術中的優秀特點,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并以此進行創新活動。 一切偉大的智慧,都來源于群眾之中,民間美術既然是民眾化的藝術,它里面所蘊含的智慧自然是最豐富的了。通過民間美術的欣賞,注重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感知力和科學態度,以及頑強的意志力和果敢的行為。尊重學生的創新激情和豐富的情感,鼓勵學生銳意進取的冒險精神和批判精神。重視培養學生的藝術想象力,滿懷熱情的構建新思想、新觀念,形成一種創造性的思維模式。審美教育的價值也恰恰在于此。美術發展史上的許多先驅無不是新思想重建的先行者,再才是身體力行的實踐者。只有這樣才能從真正意義上推動知識經濟和創意文化的發展,才能實現人的發展“和而不同”的最高境界。
2.3 培養學生基于民間美術素養的實踐能力
民間美術融于當代美術教育中,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其與培養創新精神相結合,學生在學習與實踐中體驗創新思維所帶來的成功與喜悅。 在具體探究中,尋找民間美術與其他學科知識的關聯,在跨學科的學習與探究中,鍛煉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探究能力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將個人的創造潛能最大限度地開發出來。思維是動作的內化,動作是思維的外化。 “心靈”與“手”是密切聯系著的,心靈推動手巧,手巧又促進心靈。民間美術融于當代美術教學活動中, 基本都需要一些工具和材料,學生必須通過親自動手實踐去體驗民間美術的真正內涵。 其教學方法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以學生手腦并用的操作性學習為主。 通過民間美術的教學與實踐,增強學生動手能力,并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想象能力和創新精神,促使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三、結束語
中國民間美術擴展了當代美術教育的課程內容,豐富了學生的美術體驗,在其教學過程中,能讓學生接觸到許多優秀的中國民間藝術作品,這是一個文化積淀的過程。民間美術融于當代美術教育是凝聚民族意識的粘合劑,對當代美術教育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關鍵詞 藝術美 創新人才 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1 美的規律有利于創新思維的提高
美是藝術本質的特征。那么什么是美?或者說美的本質是什么?任何事物只要它符合美的規律,它就是美。
那么,什么是美的規律?列寧指出“規律是本質的現象”,任何事物的規律都關系到事物內在的本質特征、內容和普遍性關系到外在的現象、形式和個別性。因此,美的事物也同任何客觀存在的事物一樣,都是本質和現象、內容和形式、普遍性與個別性的統一。總的來說,任何事物,凡是以非常突出、鮮明、生動、確切的現象、形式和個別性,充分表現出事物的本質、內容和普遍性,那么它就是美的。
早在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的過渡時期,人類就已經在磨制石器的過程中表現出對光滑與對稱等的審美追求,經過漫長時間的應用和實踐,積累了許多掌握美的規律的經驗,并逐步形成創造美的法則。現僅就在科學技術領域中的幾種美的規律及其創造法則簡述如下:
1.1 和諧
美在和諧這個命題,遠在西方古希臘和中國春秋時代就提出,許多關于美的本質的命題,都有爭議或被駁倒,只有“美在和諧”顛簸不破,并成為人類孜孜不卷追求的最高境界,創造美中的和諧具有重要意義。
和諧是指任何事物構成和諧整體的各個元素,既保持各自的個性和獨立,又互補,既對立又統一,即美在和諧整體。
在科學技術領域,如藝術設計要處理好人性化和生態化。人性化既要滿足人的物質和精神需要,又要發揮人的能動性和創造力,使人體現出完美合度的人性。生態化就是人對自然既要索取又要回報,使自然不被破壞,使自然成為自然,保持可持續發展。
1.2 調和對比
任何事物都存在既調和又對比的關系,如物體的形狀有大小、長短、厚薄等對比;空間位置有上下、左右、前后、高低等的對比,色彩上有明、暗、黑、白、鮮、濁等的對比等。當對比不均稱時,要用呼應、重復、次序等手段進行調和,使其均稱美觀。所以只有對比才有生氣,有調和才能有秩序。任何事物只有當其局部與局部,局部與整體之間相互適合時,自然和諧的美才能產生。
1.3 均衡對稱
均衡主要指對事物的平衡,具有穩定感。在藝術處理中主要對重、厚、大等的物體,使其穩定而不笨重;對輕薄、巧小事物使其穩定而輕巧。對稱是指由兩個以上單元形狀組成物體,在一定秩序下向中心點,軸線或軸面構成對稱,或旋轉對稱。均衡對稱富有沉著而安靜的美,和諧的美。
1.4 節奏韻律
任何事物不同要素有秩序,有規律的變化,均可產生節奏韻律美。如在音樂舞蹈中,節奏韻律表現為一定的節拍、快慢、強弱。在藝術處理的事物中,節奏韻律主要表現為對不同要素作出有秩序、有規律變化的重復律。還有起伏律、回轉律等顯示節奏韻律美。
2 美的規律有利于創新人才培養
美的規律和事物內在規律具有許多一致性,可以直接應用美的規律進行科學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如人性化及生態平衡已作為可持續發展的方針進行國家經濟建設。建筑工業及工業品的藝術已廣泛應用上述美的規律進行設計。如建筑物及工業產品的形體設計廣泛應用黃金分割技術,處理物體局部與局部,局部與整體的比例關系,成為人們一致認同的美的比例關系。
應用美的規律可提高創造性思維能力,特別是直覺、靈感等創造性思維形式和美的規律有著緊密的聯系。如直覺思維是省略復雜的綜合歸納、演繹、抽象概括等過程,往往只按照已儲存在大腦中的概念系統、經驗以及事物的規律直接作出判斷。
其中有些直覺判斷是按美的規律進行的。如馬克思深刻指出“動物只按照他所屬的那個物種的標準和需要在創造,而人還要按照美的規律來創造”,這就是說人的創造活動,無論是物質生產還是精神生產,是科學創造還是藝術創造,都是遵循美的規律,還是因為物質世界普遍存在的統一性、和諧性、同美的規律的一致性。
應用美的規律時,要注意美的規律與事物內在規律的一致性,否則只是單純追求美,符合美的規律創造,但不符合事物的內在規律,會產生不良后果。如20世紀50年代英國生產的“慧星”客機,具有當時世界最先進的速度性能和非常新穎的流線型外觀,但在窗戶設計時為了照顧人們習慣心理獲得美觀的外形,把符合機身外殼受力規律的圓形窗口改為方形窗口,使飛機在反復起降時氣壓的急劇變化引起應力集中,導致機殼金屬疲勞破壞,最終在1953年和1954年連續兩次發生飛機外殼斷裂事故而失敗。
3 審美情感有利于創造性人才培養
3.1 情感對創造性人才培養的重要作用
任何科學家、技術人員進行創造活動,取得重大的創造成果,不僅需要有豐富的知識、創新思維能力,還需要有情感。所以對創造者,有的心理學家研究認為要取得創造性活動成功、情商比智商更重要,總體來說需要知、情、意的有機結合,依靠“智商”和“情商”的共同作用,才能達到自己的理想目的。
情商一般包含觀念、情感、欲望、愛好、喜怒、哀愁、情緒等,能了解和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必要時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和欲望,能了解別人的情感并作出適當的反應;能以堅定樂觀的態度和情緒對待挑戰;能較好地處理個人、集體和國家以及人際關系等。人的情感是人的內在思想和外部情境結合產生的一種意識形態,本質上也是客觀世界規律的一種反映,它是一種非理性因素。
3.2 情感的重要作用
3.2.1 情感和意志對支配人的行為有著重要的作用
人的行為往往是受思想情感所支配的,情感往往又是動機形成的原因,意志則是行為的動力。如偉大科學家錢學森懷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愿意舍去美國優越的生活條件,冒著生命危險沖破美國政府的種種阻攔,毅然回國,以堅強的意志克服了各種困難,使導彈研制成功,為我國航天事業作出了卓越貢獻。
3.2.2 對人的思維有著重要的導向作用
人的思維是按照思維的客觀規律進行思維活動,屬于理性因素。但它會受到個人利益、道德觀念、情感等非理性因素的重要影響,在一些特定場景下,有時起決定性作用。經過一些心理學家實驗表明,當被試者,作不同道德兩難抉擇判斷時,個人道德主要激活情緒腦區,而非個人條件,多激活認知腦區。因此,人的情感和理性思維常常是結合在一起起作用的。如對房地產價格的問題,房地產開發商建了房子是為了賺錢,房價漲得越高越好,思想情感是趨向漲價。因此,對漲價的因素如成本高等,就考慮得多,甚至形成漲價傾向的思維定勢;而急需購房者,希望房價降得越低越好,所以對房價高的成本因素等就考慮得少,甚至形成降價的思維定勢;那么既不是房地產開發商,也不是急需購房者,會考慮房價太低,會影響房地產業發展,對國民經濟建設不利,房價太高了,人民買不起房子,改善不了生活,因此,房價適當為宜。所以,對同一事物,由于各種不同的利益、不同情感加入會產生不同的思維傾向。
3.2.3 藝術情感對培養創新人才有重要作用
情感是藝術的又一個審美的重要特征。科學是以理服人,藝術則是以情動人,沒有情感就沒有藝術,情感貫穿藝術創作和審美的全過程。
藝術創造是藝術家根據現實生活和自己的審美認識而看審美的,按照美的規律進行藝術創造。在創造活動中注入藝術家全部真誠的情感,把現實生活中的美,以更加集中、更加鮮明的生活典型形象塑造出藝術的審美對象,更富有美感情感,更具有感染力。
藝術家創造出的藝術作品,即審美對象。人們在審美過程中欣賞藝術作品,首先在精神上感受到和愉悅,進一步理解美的精神,得到理性的滿足。如對鄭板橋的“墨竹”首先感到美、好看,使精神上得到和愉悅,進一步分析理解竹的挺拔、頑強、不畏嚴寒的特性,表現出人的氣節和進取精神。在美感中滲透情感、美感和情感的緊密結合,情感是美感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藝術作品以豐富的情感,具有很強的感染力,使人們從中吸取精神營養,振奮精神,鼓舞人們以堅強毅力去為國家、人民的事業奮勇前進,取得卓越成就。
創新人才不僅需要豐富的知識,很強的創新思維能力,同樣也需要情感,需要從藝術美中接受教育吸取精神營養。錢學森、錢三強等老一代科學家熱愛祖國、熱愛科學的刻苦鉆研精神,感染教育人們,影響著人們的思想感情,向他們學習,去為祖國建設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因此,通過藝術審美教育,幫助人們明確創新目的,增進動力,也從美感中誘發思維因素,增進創新思維的提高。因此,創新思維模式包括知識、思維等理性因素,也包括各種觀念、信仰、意志、情感等非理性因素,是一個知、情、意有機統一的完整的系統。
4 藝術審美特征有利于創新人才樹立創造性觀念
創新人才應具有獨立的創新精神,即要具有不滿足于現狀,不滿足已有知識和已取得的成效,要具有不斷進取的創新精神;要敢于突破常規習慣思路的舊秩序,敢于采取新穎的思路、新方法、新秩序,要不斷進行改革創新;敢于突破過去已知的、現成的思路和形式,以新思路、新方法解決新問題;要敢于突破常規思維,能以超常思維提出新穎的思路創立新的理論方法等。藝術審美的另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創造性,就其審美本質而言,任何藝術應該是獨特的審美創造,每一個藝術作品都應該是新穎的,既不雷同他人,也不重復自己。藝術家的認識和審美實踐是不斷向前發展的。在公共藝術課教育及藝術的創新和審美活動中,大力提倡創新精神,培養獨立自由的創新觀念,有利于創新人才的培養。
參考文獻
[1] 崔偉.公共藝術教育與大學生創新人才培養[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08.
關鍵詞:口語教學,語音,課堂,口語能力
從多年口語教學經驗的積累,筆者發現,口語測試中,多數學生英語發音過重且元音發音不太準確,語調也極不自然,沒有語感,沒有按意群停頓;口語測試且完全靠突擊背書,回答問題過于簡易、模式化。眾多學生簡述話題簡述也很流利,但全是機械背書的結果,并不能真正顯示學生口語的準確性和流利性。如何改進口語教學,提高學生口語能力,是初中英語教師應深入探究的課題。
一、抓好語音
1.把好語音環節
語音環節是英語啟門教學的首要關。尤其是初一新生入學后,需全面學習字母與音標。教師需經對比和閱讀活動,進一步帶學生發準字母與音標。課中如,在復習音標/ai/過程中,可利用my,cry等引出生詞“try”,可把它們編成朗朗上口的歌謠,這樣學生易讀、易背。還可,通過表演對話,分角色朗讀,跟錄音讀等諸多形式,進一步完善學生的預感、語調。
2.循序漸進的進行語音教學
初中學生在學會四十八個音標后,還要進一步讓學生學會元音字母在重讀開音節和閉音節中的讀音規則,因此更易熟練記住英語單詞。在學習過程中如five[f1v]是個開音節單詞,元音[1]就是元音字母i其本身的讀音,根據讀音寫出,輔音[f][v]分別與f,v相對應,以這些發音規則,很快很容易就背會單詞了,還可杜絕字母錯位的問題。
由此可見,英語語音的教學不但有助于學生記住單詞,還可促進學生學習英語其他知識。在學習過去進行時的中,現在分詞的變化也充分用上了語音規則比如在重讀閉音節時,詞尾的后面如果只有一個輔音字母,就要雙寫最后一個字母,后加ing,這樣學起現在分詞非常容易。因此,英語語音的教學在英語教學中具重重之重的地位。學生一旦掌握好的語音規則,就會伴隨有相應的自學能力,獨立會拼生詞,接著迅速記住單詞,進而加快學習步伐,順利完成教學任務。
二、營造寬松氛圍,緩解焦慮心理
1.激勵可增強學生信心
英語教師應以表揚、鼓勵學生為主,這樣才促進學生大膽說、大膽交流并以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學習英語。如可培養學生英語課前大聲朗讀: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Today we are proud of our class.Tomorrow our class will be proud of us.又可進一步要求學生“快、流、準”。
2.分組活動
小組可分3-6人一組,每組選一人做組長,進行督促、檢查。分組活動可有助于學生緊張與膽怯,分角色扮演、對話、復述、辯論、討論等眾多形式活動,可有助于師生、生生交流與互動,從而學生能與愉快的氛圍中說出,增強口語訓練的有效性。
3.及時反饋
教師對學生的口語交流作出積極的反饋。最好盡可能使用鼓勵的語言。比如:You are great!Your voice sounds nice.Practice more,and you will be better next time.針對不太嚴重的口誤,教師盡量不要中斷其進行,更應進一步鼓勵學生多說,引導向正確的方向說,增強學生說的信心,使他們不再膽怯,從而杜絕“啞巴英語”。
三、 注重英語課堂活動
英語口語課在初中課程中沒有專門開設,因而口語教學僅僅是穿插于閱讀與寫作等課型,與此同時,還與聽、讀、寫訓練相結合的過程中習得。筆者在英語教學中有心設計多樣化方式來提高英語課堂的口語訓練。
1.積極使用游戲
教學中貫穿游戲,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比如,現在完成時是初中英語教學中比較難的時態。在課堂教學中,筆者呈現幾個游戲:第一個游戲是呈現周杰倫不開心一張圖片,引導學生猜測: Why does he look so unhappy?進一步學生用現在完成時引導提問、回答:Has he…?學生分組討論后積極回答,答案各具特色:第二個游戲是讓學生表演一幕劇,關于河水一直被環境污染的,導致如今各種不良結果。學生扮演各種生物,引導學生說出,含有現在完成的句子。學生踴躍參與,課堂效果非常好。
2.多提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