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大學生心理輔導教育范文

        大學生心理輔導教育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大學生心理輔導教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大學生心理輔導教育

        第1篇:大學生心理輔導教育范文

        摘要: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是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優化大學生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本文探索將團體輔導的理念和技術應用到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以期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開辟新途徑,促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改革和發展。

        關鍵字:團體心理輔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441

        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是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優化大學生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但是,綜觀現有關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研究,對課程設置、內容體系探討較多,而真正探討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創新的研究較少;思辨和描述性的研究居多,進行實證和干預性研究的少。

        團體輔導是在團體情境下進行的一種心理輔導形式。它通過團體內的人際交互作用,促進個體在交往中通過觀察、學習、體驗,調整與改善與他人的關系,以發展良好的適應行為的過程。本文嘗試將團體輔導的理念和技術應用到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以期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開辟新途徑,促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改革和發展。

        一、團體心理輔導的特征和功能

        (一)團體心理輔導的重要特征

        1.團體心理輔導富有專業性

        團體心理輔導綜合了團體動力學、團體心理學、心理咨詢、心理測量等多門學科的專業理論和方法。因此團體心理輔導中的指導者必須要有與團體心理輔導相關的專業理論、技術和方法,并且經過專業的訓練和培訓。

        2.團體心理輔導富有開放性

        團體心理輔導在其形式、方法上都具有開放性。團體心理輔導的形式方面:團體心理輔導不是以傳統的講授式教學為主,而運用多種教學形式(例如:角色扮演、討論等)相結合的形式,其形式具有多樣性和開放性。

        3.團體心理輔導富有互動性

        團體心理輔導是以團體動力學為基礎的,團體內的成員在此過程中是相互作用、相互交流與相互影響的。

        4.團體心理輔導富有目標性

        團體心理輔導以其教育性與發展性為總體目標,每次團體心理輔導也都有其針對特定團體問題的分目標,通過團體輔導來幫助其成員解決各種相對的問題。

        (二)團體心理輔導的功能

        1.團體心理輔導員具有教育功能。在團體心理輔導中,團體成員借助各種語言、非語言的方式進行交流和分享彼此感受,這有利于成員的社會性的發展。

        2.團體心理輔導員具有發展。團體心理輔導的總目的之一就是它的發展目標,通過團體輔導活動有利于個體的社會性發展、心理健康的發展、人格的不斷完善。

        3.團體心理輔導員具有預防。團體心理輔導是預防心理問題發生的最佳途徑。通過團體輔導,可使成員加深自我認識,發現自己的不適,并加以糾正。

        4.團體心理輔導員具有治療。在團體方式下,由于治療的情境比較接近日常生活與現實狀況,因此在團體中處理心理問題更易產生效果(例如,社交障礙問題)。

        二、團體心理輔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運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一)團體心理輔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具有可行性

        大學生正處于個人成長發展的關鍵階段,他們面臨著一些相同或相似的發展問題,如自我意識問題、人際交往問題、情緒控制問題等,在幫助具有類似問題的困擾的人時,團體心理輔導是一種經濟而有效的方法。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特殊性決定了團體心理輔導教學的有效性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門操作性、實用性強的課程,它傳授的是生活經驗,而非刻板的理論知識,如果仍然采用傳統的純接受式教學,很容易使其變成空洞的說教而難以達到預期的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效果。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的特殊性決定了它在教學方法上必須突破原有的教學模式,采取以體驗性為主的模式,引導學生積累廣泛地生活經驗和親身感受。團體心理輔導可以改善單向灌輸式教學的缺點,促進師生互動,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課程的成效。

        (三)團體心理輔導中豐富的活動增強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趣味性

        心理學認為,認得體驗和感受來源于人的活動,沒有自主的活動,就沒有心理的成熟和發展。團體心理輔導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投入到活動中去,具有簡便易行、活潑有趣的特點,符合大學生希望受到尊重、注重自我感受的心理特征,能夠營造出愉快地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三、團體游戲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具體教學設計

        (一)促進大學生社會性發展的團體心理游戲

        課程名稱:心有芊芊結

        課程目標:通過團體協作游戲,增強團體的凝聚力,促進人際交往技能、技巧的發展,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和交往的主動性。

        課前準備:安靜寬敞明亮整潔無干擾的活動室一間。

        活動程序:現場所有同學分兩組,手牽手圍成兩個大圈,指導教師站在圈外指揮。每個同學都要記住自己左右兩邊的人,聽到指導教師說解散的口令后開始隨便相圈內走動,然后指導教師會叫停,學生都得停止運動,然后找到剛開始在自己身邊的人,保持原地不動,重新牽手,形成許多結。緊接著就是要想盡一切辦法(鉆、跨等)恢復到正常的牽手狀態(最快恢復原狀的小組即為勝者,落后的小組則需要受到懲罰,可集體表演節目或者派代表表演)。

        (二)促進大學生自我意識發展的團體心理游戲

        課程名稱:掀起“我”的蓋頭來

        課程目標:使學生更加了解自我,對自我有一個更加完善的概念,更加客觀的評價,形成與客觀自我相符的自我概念。

        課前準備:安靜寬敞明亮整潔無干擾的活動室一間、卡紙若干。

        活動程序:給學生每人發三張卡紙,讓其在第一張卡紙上寫下20個“我是一個……樣的人”,盡量寫一些能夠反映出個人人格、性格特質、觀念的詞語來補全句子。讓其在第二張卡紙上寫下“我的優點有……”在第三張卡之上寫下“我的缺點有……”完成后,組織學生進行討論。

        總之,將團體心理輔導納入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教育課程體系中,發揮其內容豐富、互動性強、朋輩互助等特點,使其成為課程的有效教育方式,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大有可探索的地方。

        參考文獻:

        第2篇:大學生心理輔導教育范文

        關鍵詞:輔導員; 大學生; 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992(2010)08-0201-01

        近年來,我們的高校大學生由于心理障礙、生理疾患、學習和就業壓力、經濟壓力、情感挫折、家庭變故以及周邊環境等等諸多因素,引起大學生自殺、殺人、報復、自殘、自暴自棄等現象越來越難以防范,在人才競爭激烈的今天,如果大學生缺少正常的心理疏通與教育,很容易使原本心理脆弱的大學生產生心理扭曲、人格缺陷、人格障礙,一些學生沒有長遠積極的人生理想和目標,覺得生活無聊、空虛,外界壓力和內心空虛不斷的沖擊學生的心理,常常就會造成心理問題。

        一、 高校輔導員參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高校大學生的心理現狀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他們處于學知識、長身體的關鍵時期。他們生長在改革開放的年代,思想活躍,富有朝氣,好奇心強,善于接受新鮮事物。由于大學生生理和心理上的特殊性,容易出現各種心理矛盾和沖突;加之當今社會競爭激烈,各種矛盾錯綜復雜,更加劇了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嚴重性。大學生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在環境適應、人際關系、情緒控制、學業、就業壓力等方面。目前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

        據了解,目前全國有300萬青少年有心理問題,其中大學生有心理障礙者占16%至25.4%。大學生心理衛生狀況呈現出以下特點:精神疾病成為休學、退學、死亡的主要原因;精神疾病呈上升趨勢;神經癥是主要的精神疾病,而重性精神病危害極大;心理健康狀況不良者比例頗高;自殺犯罪頻頻發生。可以說,每個大學生從入學到畢業,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其中某個或某些間題的困擾。

        2.高校輔導員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優勢

        大學生心理健康越來越受到我國師生的重視,心理健康教育也越來越普及。對于如何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我們高校輔導員有著很好的優勢。

        (1)溝通優勢

        當前我國高校輔導員隊伍中絕大多數都是從高校畢業的研究生、本科生,他們年輕,與高校大學生很容易接近,屬于同輩群體。師生之間基于成長背景的差別小,溝通的防御性低、有效性高、互動性強,所以輔導員大學生的整體素質,包括心理素質的培養、塑造、提高和發展具有最直接、最持久的影響和作用,很多學生比較信賴輔導員,學習、生活中出現問題愿意主動與輔導員溝通,征求意見,尋求支持。

        (2)信息優勢

        輔導員負責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管理,對于學生適應環境能力、情感狀況、人際關系和諧程度等情況都比較了解,加上學生干部團隊的輔佐,使得輔導員與專業任課老師和行政工作人員相比,無論在與學生接觸的時間還是工作內容的性質方面,都有十分獨特的資源優勢。

        (3)功能優勢

        我國目前的高校輔導員一般都接受過心理學和教育學的培訓,了解了大學生群體生理、心理的發展特點,他們對學生的心理變化、情緒反應比較敏感,在一定程度上能引導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二、輔導員自身應具備的素質

        1.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

        在個人道德素質上,輔導員應該誠信、公正、無私、熱情、勤奮、正直、善良、寬容、廉潔、謙虛、守紀,以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道德品質、祟高的道德風范去影響學生,感化學生。在個人行為上,應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實事求是、求真務實、說到做到;嚴禁大話,空話、假話。在工作上要勒勤懇懇、任勞任怨、兢兢業業、一絲不茍。

        2.具備健全的心理素質

        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培養一批生理和心理健全的接班人是輔導員的工作職責。那么,作為引路人的輔導員,如果自身都無法保證擁有健全的心理,又如何能夠培養出健康、健全的接班人?因此,輔導員必須具備健康的心理素質,樹立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原則、方法和技巧,這樣才能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這是輔導員自身工作職責的要求,也是學校育人工作的要求。

        3.掌握得當的工作方法

        輔導員在做任何事情時都要遵循公平正義、誠實守信的原則,要時刻記住用自己的真心去面對每一位學生。用心相處,用愛傳遞你的思想,學生會更加容易接受,輔導員也會備受學生的歡迎。輔導員在對學生干部的培養中,要針對不同的面向分別培養出具有所需能力的學生干部,并堅持輪換制度,即在每學年都進行一次學生干部的改選,擇優上崗,加強對所有學生能力的培養。總之,輔導員要學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把工作做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境界。

        三、輔導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措施

        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需要調動各種教育渠道才能完成的。輔導員的重要性體現在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心理發展環境以避免學生經常地陷入危機狀態,維持其心理的平和、積極、順暢。

        1.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傳授心理保健技能

        根據大學生共有的心理問題,及時舉辦各種專題講座。如:健康的自我形象、人格健全、人生觀、人際交往、情緒健康與調適、心理健康的標準、戀愛心理、擇業前的心理準備等。充分利用校報、櫥窗欄、廣播,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大學生心理保健的意識,增長心理健康的知識。鼓勵大學生選報《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等類似選修課。

        2.心理輔導

        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大學生面對生活環境中的種種問題,輔導員進行社交輔導就是要幫助形成正確的社交心理,學會恰當的社交禮儀包括男女生交往禮儀,學會緩解人際關系沖突處理口角等等,健康的社交心理有助于班集體的建設,也對學生走入社會有幫助。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完美的健康人格,使學生自強、自信和自律,輔導員在日常生活中要針對大學生成長中出現的心理問題進行治療,發揮學生個人的潛能,預防心理問題的發生。輔導員在實際工作中,要高度重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將思想育人和心理育人緊密地結合起來,發展大學生的健康心態,開發大學生的潛能,保持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大學生應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這是時代的客觀要求,也是輔導員的重任。おお

        參考文獻:

        [1]王麗麗. 對新時期輔導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 南京醫科大學學報,2008(02).

        [2]王雪穎.試論如何提高輔導員心理輔導工作效果[J]. 科技信息,2008(20).

        第3篇:大學生心理輔導教育范文

        關鍵詞:團體輔導;心理教育;實踐探索

        進入大學以后,每一位大學生都是懷揣夢想,對未來充滿著向往與期待,希望能夠在這里施展自己的才華,實現一直以來孜孜不倦的追求目標。然而,遠離父母和家人后所面臨的全新生活環境也極易導致諸多心理問題,既有對新環境的適應較慢,也有人際關系交往中的障礙,更有面對就業壓力所帶來的焦慮和困擾。這些問題處理不當,極易導致學生產生抑郁心理,對未來發展產生迷茫的情緒,甚至自暴自棄,不思進取,這也為高校輔導員的工作開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結合筆者多年的工作實踐,對團體輔導在大學生心理教育中的應用展開積極探索。

        一、團體輔導的內涵

        團體輔導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心理輔導方式,主要應用于團體情境下,具有預防與治療相結合的雙重功效。以教育、職業輔導、社會交往或個體發展為標準進行劃分,不同團體輔導也呈現出不同特征,具有各自不同的工作重心。總體來說,團體輔導強調對個體情感、思維和行動的綜合考查,以問題為導向,注重成員間自由互動交流,鼓勵成員自行決定對問題的目標定位和解決方案,無需進行深度重建人格,更加關注與個體畢業相關的自我潛能挖掘,具有發展性。在必要的情境下,團體輔導也會提供必要的援助和共情手段,營造一種輕松、愉悅、信任的氛圍環境,讓個體通過傾聽、交流和合作來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對此,常用的技術手段有“反映”“澄清”“角色扮演”和“解析”,教師在此過程中多以輔助角色出現,力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和引導學生進行交流、學習和合作,并能積極有效地付諸實際行動,做到知行合一。

        二、應用團體輔導開展大學生心理教學的實踐探索

        1.團體輔導與知識講解完美融合

        隨著城市生活節奏的日益加快,就業競爭壓力的不斷增大,也導致在廣大學生當中流傳著一句話:“畢業就是失業。”當然,一方面能夠有效激發部分學生的激情與斗志,以更加激昂的精神狀態參與激烈的市場競爭。另一方面,也會給部分成績較差、意志較弱的學生帶來畏難情緒,甚至會被這種壓力所擊垮,導致學習興趣不高,上課心不在焉。針對這一現狀,很多大學輔導員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為了充分有效地活躍課堂氣氛,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以考慮將團隊輔導引入大學心理課堂教學實踐,以生動活潑的教學案例向學生灌輸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實現對現有課堂教學知識的深度拓展,充塞并活化課堂知識,讓學生能獲得身臨其境的感受和體驗,積極傳遞與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的正能量。當然,團體輔導活動的開展也應與課堂知識教學相一致,結合后者來設定團體活動開始與結束的時間點,做到相互配合、相互協作。

        2.團體輔導有助于增強團隊協作能力

        大學生是一個充滿旺盛斗志與激情的群體,對各類活動的參與熱情度高、積極性強,因而有別于傳統教學實踐的團體輔導活動在形式上也受到了廣大大學生的熱烈歡迎與積極參與。團體輔導活動為廣大學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溝通交流平臺,對新環境的適應與體驗,以及在團隊活動中的協作交流,都有助于廣大學生的全面成長。在與各類主體相關心理輔導活動中,通過彼此之間的交流合作,不僅個體自身可以收獲成功的喜悅,更能幫助他人建立信任感,以團體輔導活動中的“信任背摔”為例,要想在保護好自身安全的同時最大限度地降低合作伙伴的壓力,就要我們建立彼此間的信任,要克服內心的恐懼,保持好自己的身體狀態。再以“同舟共濟”為例,每個人都要牢記團隊的愿景與目標,在團隊利益面前寧愿犧牲自己的利益,當進入沼澤地的時候,也必須秉承“一個也不能放棄、一個也不能拋棄”的原則,只有這樣才能最終收獲團隊協作所帶來的信任感與歸屬感,享受成功的喜悅。

        3.有助于引導團隊成員的自我探索

        將團體輔導應用于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課時,在互動交流活動中,教師一定要定位好自己的輔助引導角色,學生才是開展團體輔導教學法的主人翁,才是活動的真正參與主體。課堂交流活動在形式上也多種多樣,有集體之間的互動,也有個體之間的互動,有師生之間的互動,也有學生之間的互動,通過開放的互動交流形式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將生活、學習、情感中所遇到的問題以游戲的形式釋放出來,得到身心上的緩解與放松,并在互動交流過程中借鑒學習他人的長處,在自我探索中不斷完善調整自己的認知,發展自己的個性,培養主動、自主的行為習慣。

        與傳統的心理知識灌輸式教學方法相比,團體輔導教學方式在形式上更為活躍,在寓意上更為新穎深刻,并能引起廣大大學生的情感共鳴,得到了廣大大學生的熱烈歡迎與積極參與,本文在介紹團體輔導概念內涵的基礎上重點探討了其在大學生心理教育中的積極功能,希望借此推進其在大學生心理教學實踐中的更好應用。

        參考文獻:

        [1]錢利清.團體輔導在大學新生心理教育中的應用[J].教育戰線,2011(9):123.

        [2]李明.“團體輔導式”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應用初探[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10(6):60-65.

        第4篇:大學生心理輔導教育范文

        [關鍵詞]心理輔導 思想政治教育 方式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2)06-0208-02

        一、高校輔導員在大學生心理輔導中的地位

        高校輔導員是高等學校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扮演著多重的角色,他們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班級學生事務服務者,是心理輔導咨詢顧問,是班級的領導者和管理者,是國家和地方黨政后背干部的重要來源。因此,輔導員在大學生心理輔導中的作用相當重要。

        (一)輔導員的多重角色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輔導工作占據優勢

        輔導員是因地制宜地開展學生日常管理,因人而異地為學生提供相應的輔導和服務,是對學生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領導者和組織者,是學校領導與學生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輔導員有計劃有目的地利用集體活動最大程度地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天賦、潛能,增加大學生的閱歷,促進大學生的成長,激勵大學生的精神,領導大學生的黨團班級班級建設。所以輔導員的多重角色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輔導工作占據相當的優勢。

        (二)輔導員的職業素質可以提高心理輔導的效果

        輔導員需要具備一定的職業素質,它對心理輔導有很強的影響。具體說來,輔導員的職業素質可以分為:政治素質、業務素質和道德素質。不同的信仰、認識、興趣和利益決定了不同的政治立場,所以輔導員應具備明確的政治立場,具有明確的政治方向以及較高的政治覺悟;作為高等學校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輔導員需要具備基本的科學和人文素養、較強的學習、工作、溝通以及管理能力;此外,輔導員的多重角色決定了輔導員需要具備愛心、責任心、誠信意識等道德素質。所以,輔導員具備了職業素質容易對學生產生無形的凝聚力和感召力,甚至可以觸發學生的創造性,贏得大學生的信任和尊重。

        (三)輔導員良好的心理素質可以提高心理輔導的影響力

        輔導員在面對當代大學生的自主意識、競爭意識、創新意識的明顯增強,面對學習、就業、生活等各方面的壓力等一系列復雜、繁瑣的工作,這些都要求輔導員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輔導員要針對這些特點,準確把握學生的問題,并且從生活上開導,學習上指導,人際關系上疏導,為學生提供更多更有針對性的建議,提供更廣更大的舞臺,提高大學生的自主、自強的意識。所以,輔導員的工作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

        二、利用心理輔導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具有不同的層次,從一般的適應問題或發展性問題到嚴重的心理障礙或精神疾病都有可能存在,因此幫助大學生解決心理問題也應該采取多種方式進行疏導,高校輔導員利用的主要方法有:團體心理輔導、班級心理輔導以及心理輔導技術引入大學生主題班會等方式。輔導員利用以上方式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思想、心理、行為等特點,再結合他們豐富的思想教育工作經驗,對于學生面臨的心理問題給予解決或幫助,達到最佳效果

        (一)團體心理輔導

        團體心理輔導是通過團體內人際交互作用,促使個體在交往中觀察、學習、體驗,認識自我、探討自我、接納自我,調整、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度與行為方式,以發展良好的適應或解決他們共同的心理問題的一種形式。

        團體心理輔導通常由一位或兩位咨詢員指導者主持,多個團體成員參加。團體心理輔導可以以聚會的形式,營造一個輕松和諧的環境,通過幾次或十幾次團體聚會、活動,參加成員相互交往,共同討論大家關心的問題,彼此啟發,相互支持鼓勵,使成員了解自己的心理,了解他人的心理,以便改善人際關系,增加社會適應性,促進人格成長。

        團體心理輔導教育的重要意義在于讓大學生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質,使其工作、生活的充實,內心世界豐富,激發學生的潛能以及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體現。團體心理輔導能充分地利用現有具備的資源,對學生的身心健康起到更積極的作用。

        (二)班級心理輔導

        班級心理輔導是以團體動力的理論和團體心理輔導的技術為基礎,以班級為單位、以解決班級心理輔導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為主題內容,開展的一種心理輔導活動。它強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互動性,具有兩個突出的特點:一是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組織相應有意義的活動才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參與活躍度,使他們在班級心理輔導中更好地展現自己,讓自己的內心世界敞開。這種活動方式打破了政治教育長期以來存在的“以教師為中心”的固有模式,增強了班級心理輔導的參與性。其中,在活動中精心穿插的活動形式如班級內部辯論賽、課堂教學等是成功的關鍵。班級心理輔導需要促成一種氣氛,讓每一個學生在此次活動中都有話說。班級心理輔導是師生互動的過程,是在老師與學生的互動中,為了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從而使學生能對老師的意見作出評價并能通過最后總結形成自己的觀點。這個過程對團體成員及整個團體的力量產生影響,對促進班級的凝聚力有重要作用,并且讓老師與學生的距離拉近,更利于相互間交流。

        (三)心理輔導技術引入大學生主題班會

        高校主題班會是輔導員或班團干在輔導員的指導下策劃的圍繞一定主題開展的一種班會活動,主題班會是用來指導大學生在大學期間如何解決遇到的各種問題,提高大學生的認識、開展教育,最大限度地對大學生的潛能進行開發,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運用心理輔導的理念來提高大學生主題班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學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目標之一。由于各種原因,有的班級變成了一個松散的組織,班集體的觀念逐漸淡化,這不利于大學生的集體責任感、社會責任感和三觀的培養。輔導員可以通過主題班會來培養同學間的集體觀念以及一些品性的扭曲。心理輔導理念引入大學生主題班會,強調通過相互交流、自我反省、師生互動等方式,巧妙地將對大學生的諸多期望和要求變成他們的內在需要,促進大學生的自我意識、健全人格、人際交往、戀愛心理等方面心理健康知識的提升,提高學生認知水平,以便更好地應對各種問題,將思政教育的內容真正地融入他們的內心。例如,主題班會的目的是將我們所希望的想法通過此次班會變成從學生的口講出來他們內心所需要的,大學生們通過聽報告、辯論、自由發言等方式,促進了班級內部的交流,充分發揮主體的能動作用,有利于大學生的人格完善、健康完善,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結論與討論

        綜上所述,高校輔導員作為高校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起大學生心理輔導的重任。在競爭激烈的今天, 大學生健康的心理、良好地應付能力尤為重要。心理輔導工作者以積極的工作態度管理學生,以進取的精神狀態影響學生,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化學生,以真摯的內心情感關愛學生,對大學生進行有效激勵,促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為學生的生活、學習服務,圓滿完成多種又多樣的崗位而努力,把他們真正培養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樊富珉.團體咨詢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6.

        [2]黃遠春.論高校心理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和滲透[J].西昌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3).

        [3]樊富珉.團體心理咨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楊能山.心理健康教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修課[J].零陵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1).

        [5]簡世德.運用心理學原理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J].高教論壇,2003(6).

        第5篇:大學生心理輔導教育范文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心理健康;輔導員;途徑

        中圖分類號:G47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11)02-0218-01

        一、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

        自從教育部在2001年下發了《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以后,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提高到了一個新高度。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方式進行了各方面的探索與討論。有部分人把心理健康教育與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劃等號,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能順利、有效的開展。由部分人認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只是輔導員的工作。筆者認為這些都是有失偏頗的。筆者在本節中擬從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出發,談談自己對輔導員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幾點思考。

        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一樣,同屬大學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兩者都有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這個共同目標。但是這兩者卻不能等而論之,在形式與方法、工作內容上兩者都存在著明顯分別。思想政治教育著重關注的是培養學生建立起正確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側重于大學生道德、政治、思想的發展。而心理健康教育側重于調適、矯正、幫助學生塑造出健康的人格,培養他們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同時也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心理背景。

        二、輔導員在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分析

        大部分輔導員都是本科生或者研究生剛剛畢業就加入輔導員隊伍,他們的年齡與大學生相仿,知識閱歷、生活經驗與大學生接近,這種角色可以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角色淡化,使輔導員更容易與大學生交流,發揮榜樣示范的功能。從時間上講,相較于其他教師,輔導員與學生相處時間更長,對學生各方面的了解也更加全面、及時,能在第一時間發現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使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實踐性與時效性得到保證。

        此外,高校配置輔導員的方式一般是以院系為單位。高校學生的心理問題因專業、年齡、家庭情況的不同存在一些差異。這種配置方式可以使學生的輔導與管理更有針對性。同時,輔導員既是學生的學長,也是學生的朋友,可以將自己的成長經歷與學生共同分享。在學生遇到問題的時候,他們可以幫學生出主意、想辦法,這些會在無形中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起到潛移默化的促進作用。

        三、高校輔導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一)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

        要做好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要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輔導員作為教育工作者產生的疲憊、苦悶情緒會嚴重影響教育質量,導致對學生缺乏應有的耐心,甚至出現侮辱學生的惡性事件。因此,提高輔導員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題中之義。這需要個人、學校與社會多方面的努力,學校要提供條件,能夠經常對輔導員進行心理輔導、心理教育;社會要理解輔導員,不能給輔導員過大的壓力;輔導員自身要對壓力本身有著辯證看待的態度,不斷充電充實自身,端正職業理想,教育信念,不僅對學生負責,更要對自己負責,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才能對學生起到榜樣示范作用。

        (二)多角度了解學生,重視從心理角度分析問題

        傳統教育觀念習慣從組織紀律,道德品質方面分析學生存在的問題,從心理角度認知、了解學生存在的問題往往受到忽視。譬如學生撒謊的問題上,輔導員一般會從學生思想品德上分析,認為學生不誠實。但是從心理的角度出發,這是學生因為害怕責罰采取的心理防御措施;再如輔導員鼓勵學習優異的學生參加競賽活動或者競選班干,學生卻不參加,輔導員一般認為這是因為學生孤傲自大或者不愿為同學服務、缺乏服務意識,但是從心理的角度去分析,這是因為學生在這樣面缺乏自信、害怕遭遇到失敗的結果,了解學生的角度不同,教育方法就不同,當然教育效果也不一樣。輔導員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看待學生的問題不能停留在表面,應該多從心理角度了解學生,重視從心理角度分析問題,使工作更加理性化、科學化、使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樹立平等意識,進行心理換位

        隨著年齡的增長,高校學生自我意識逐步發展,自我人身觀與價值觀逐步確立。這就要求輔導員在工作中要樹立平等意識,從學生的眼光、從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問題、看待問題、處理問題。輔導員要不斷了解學生的思想、體驗學生的感情、走進他們豐富而又敏感的內心世界。這就要求輔導員要加強學習心理學知識,加深對人的理解、加深對學生的理解,只有在理解的基礎上,才能做到尊重學生。只有做到換位思考,才能更好地了解到學生問題的癥結。在工作中,輔導員要放下教育者的架子、淡化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角色、與學生建立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和諧的師生關系,為做好輔導員工作奠定穩固的心理基礎。

        (四)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

        心理輔導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被輔導者。輔導員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時候,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學生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的。對于發展不好的學生,要相信學生仍有積極的一面,努力發覺他們的潛能;對于發展較好的學生,要鼓勵他們再接再厲,更上一層樓。

        (五)重視網絡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網絡的出現與發展。為輔導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新思維、新方式。有人戲言“學生不一定都會去上課,但學生一定會去上網”。如果教室寢室家里找不到學生,通過QQ 我們很有可能找到他。網絡已經成為學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過QQ空間、個人博客輔導員可以了解學生的交友狀況、心情狀況、心理問題。網絡上層多次出現在博客等流露出自殺傾向的學生及時得到教育者干預的案例。通過網絡這張心情晴雨表,輔導員可以更加及時了解學生真實的心理狀況。這需要輔導員提高運用網絡的技術能力。輔導員可以開辟QQ班級群、心理信箱、飛信群幫助那寫需要心理咨詢的學生訴說困境,有針對性地在QQ群上開展有意義的討論,對學生的焦點問題進行歸納、總結。網絡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魅力, 不僅在于它的方便和快捷,更在于它這種無聲的文字交流方式,能喚醒人心底最真實的情感, 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最佳效果。實踐證明,網絡這種不受時間與空間限制的方式是廣大學生最能接受、最受歡迎、效果最好的心理輔導與教育的方式。

        (六)以班級建設為支撐,重視朋輩輔導的作用

        良好的同學關系是進行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基礎。故而,輔導員應該把加強班級建設,增強班級凝聚力作為開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力支撐。輔導員應組織豐富多彩的體積活動,協助學生在集體中尋找自我認同,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幫助他們與同學建立良好的同學關系。輔導員要重視學生干部的重要作用,學生干部可以更好的深入到同學中間,及時發現違紀,展開朋輩輔導。

        參考文獻:

        [1]吳少怡.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狀況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9,7:37-40.

        [2]邱顯清、李龍.高校輔導員應當積極參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4,10:64-66.

        第6篇:大學生心理輔導教育范文

        一、感恩團輔的簡介

        感恩是一種積極品質、能力,也是一種心理活動,它體現為人的知、情、意、行相統一的心理活動過程,是對自然、社會和他人給自己的恩惠和方便由衷認可,并意欲真誠回報的一種認識、一種感激的情感以及行為。

        “積極心品質,感恩能力提升”(以下簡稱感恩團輔)是我國著名心理輔導與治療專家樊富珉教授所設計開發的,曾多次在國際性心理學會議中開設過學習工作坊,活動目的是引發成員感恩的情懷,提升自己與他人的感恩能力,與他人更和諧地相處。運用積極心理學的原理,闡述感恩的理念和結構,并采用小團體的形式體驗提升感恩能力的具體操作方法,使感恩成為我們生活的主旋律、積極人生的快樂種子、人生幸福的有效促進劑。

        在2011年5月蘇州大學第六屆大學生心理健康節活動中,作為蘇南地區大學生心理健康中心的一名咨詢師為多個院系帶來了感恩團輔。活動過程主要包括:①熱身與破冰;②團體形成-建立信任;③團體訓練-感恩主題繪畫、“我想對你說”“人生金三角”;④結束-《感恩的心》手語歌曲合唱。其中,第三部分活動又各分為自我內省探究和團體成員探討的兩個環節。

        二、感恩團輔的積極作用

        感恩團輔對提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高校的大學生自殺、自殘行為的出現正是由于抑郁、焦慮等心理問題的加重所引起的,同時,也說明了當代的大學生缺乏生命教育。研究表明,忽視感恩或者不會感恩往往會被看成是一種心理病癥的表現,個體常常體驗不到積極情緒。

        (一)有利于提升主觀幸福感

        通過活動,參與者認識到生活的美好、生命的重要,面對挫折困難時也應該心懷感恩、坦然面對,從而形成良好積極的生活心態。一次感恩行動能大幅提升快樂、減少抑郁癥狀長達一個月。

        (二)有利于樹立正確的自我意識

        大學生正處于自我同一性形成的重要時期,他們渴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從中得到激勵、自信和歸屬感。但現實中的“理想我”必定會受挫, 當“現實我”無法滿足自身需要, 便產生失望、羞愧和痛苦的消極體驗。感恩團輔中運用內省的方式,幫助參與者深刻認識到真實的自我,幫助解決“理想我”和“現實我”之間的矛盾沖突。

        (三)有利于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感恩團輔可以幫助改善人際交往的羞怯、交流恐懼、社交回避等現象。活動中通過“生日線”方式分組為參與者們增加了相互認識的機會;小組成員之間分享自己的感恩故事,加深了相互的了解;參與者通過活動領悟心懷感恩式的生活,不僅會使自己體驗快樂,也會給身邊的人帶來積極的感受。

        (四)有利于增強團體的凝聚力

        成員間的親密關系決定了團體的凝聚力,一個高凝聚力團體內的成員比低凝聚力團體的成員將獲得更多的社會支持,社會支持是保護團體成員免受壓力事件影響的有益人際交往。在感恩團輔中,小組成員在組內進行了生活經歷的自我表露,有些信息甚至牽涉隱私,成員間的自我表露能夠促進相互間的交流,通過交流加強彼此之間的了解,有利于促進成員形成親密關系,增強了團體的凝聚力。

        三、感恩團輔中的問題和反思

        在此次“感恩”團體心理輔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節系列活動的實踐過程中也涌現出了一些問題,各個參與的班集體所取得的活動效果各不相同。對整個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反思,總結出了以下幾點限制活動效果的因素:

        (一)被動性參與影響活動效果

        由于我國基礎教育階段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忽視,導致了大學生對心理健康存在認知盲區,對心理輔導活動存在著抵觸情緒。多數大學生參與團輔的目的都是迫于完成學校任務。團體輔導的參與者在活動中所投入的精力和感情與收獲是成正比的,活動的過程中注意力不集中、不配合指令,這不僅導致參與者自己的收獲大打折扣,也影響了小組其他成員,影響著整個活動的總體效果。

        (二)盲目性參與影響活動效果

        在參與活動前對活動目標不了解,只是盲目機械地參與,使得團體輔導效果打折。很多大學生在前來參加活動時根本不知道是來進行什么活動,更不用說是了解活動實質;其次,學生們習慣了老師講學生聽的灌輸式學習,對于體驗式學習感到無所適從,使得活動效果打折。

        (三)集體氛圍影響活動效果

        良好的團體氛圍是班級團體輔導產生作用的關鍵。在一個充滿溫馨、信任、真誠的團體氣氛中,參與者將會產生濃厚興趣和參與的積極性,輔導過程會充滿生機和活力;相反,如果團體內部離心離德、歪風盛行,人際互動中充滿了嘲諷、奚落、冷言冷語,參與者在其中覺得自己無能、自卑、不被信任或不被理解,整個輔導過程就會顯得阻力重重甚至混亂不堪。

        (四)團隊成員同質性影響活動效果

        大學生的閱歷有限,團隊成員生活經歷的相似性使得活動效果受限。感恩輔導中要求每位小組成員介紹感恩經歷,目的是使參與者從他人經歷上習得經驗。大學生們還處于人生的起步階段,對生活的真諦感悟還不深刻,社會閱歷較少,經歷過風浪曲折的學生也只占少數。若在活動中存在著年齡較長、生活經歷豐富者,那么大學生們便可以習得更多的人生經驗,從而更好的把握前進方向、樹立未來目標。

        第7篇:大學生心理輔導教育范文

        【關鍵詞】輔導員;90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策

        一、90后大學生不健康心理狀態表征

        (一)利己主義傾向

        利己主義(egoism),一譯“自我主義”,指將個人利益凌駕于他人利益和社會利益之上的價值定向系統,也即在觀念和行為上只考慮個人利益而不顧讓人利益的傾向或人格特質。其思想核心是自私自利,最初表現為對他人、社會和國家利益的漠不關心,進而把他人當作達到自己個人目的的對象和手段,最后形成個人自我中心主義。[1]90后大學生雖然價值觀念主流積極向上,社會責任感強,積極投身于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以及抗震救災中。但是90后大學生的集體意識卻很淡薄,功利化傾向明顯。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事情先要考慮到是否對自己有利,會給自己帶來哪些回報,做任何事都是以利己主義為前提。

        (二)依賴取向

        依賴取向亦稱“依賴性格”,其特征:凡事依賴他人,生活靠別人供給,聽憑他人支配,被動、屈從、怯懦、貪婪、輕信。具此性格者的人生信條是“一切依賴外界”,當其“供應來源”受到威脅時,便感到焦慮不安。[2]90后大學生有較強的依賴心理,在日常生活中主要表現為,經濟、生活上依賴父母,精神、學習上依賴網絡。父母是90后大學生的主要經濟來源,但凡各種費用皆由父母來承擔,所以在生活上遇到問題與困難時也傾向于首先向父母尋求幫助。

        (三)自卑心理

        自卑,即一個人對自己的能力,品質等評價偏低,總覺得自己不如人、輕視自己、悲觀失望、喪失信心等。在心理學上,自卑屬于性格上的一個缺點。自卑通常有兩種表現:正向表現,反向表現。正向表現是指該心理特點的適切的表現,如自我封閉,不喜歡與人交往和溝通,不喜歡發言,羞于表現,不喜歡參加集體活動等。這一正向表現往往會引發空虛感、孤獨感和無助感。反向表現是指與自卑心理反向適切的表現,是一種反向補償心理,如愛炫耀,過度張揚,經濟不富裕卻喜歡揮霍,攀比嫉妒,標新立異,這種反常舉止暴露出他們心理上的自卑,害怕失敗受挫,以此來掩飾自己的弱點。反向表現的同學一經師長或同學“教導”便容易引發其叛逆情緒。自卑心理是一種消極的心理狀態,是實現理想或某種愿望的巨大心理障礙。

        二、90后大學生不健康心理狀態產生的原因

        (一)價值觀多元化

        90后大學生成長的時代正值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時期,過分追求經濟發展的高速度和高效率,使社會浮躁之風悄然盛行,人們的生活方式、行為風格等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價值觀念的多元化幾乎成了必然結果。90后大學生對新生事物的好奇心和接受能力都很強,但同時也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他們生長環境比較優越,沒有經歷過祖輩父輩的生死與貧苦,加之西方各種思潮及實用效益思想的傳播,使他們更加追求經濟物質的獲益和精神享受,重實用、求實惠,強調個人利益,形成相對錯位的價值觀人生觀,利己主義傾向明顯。

        (二)家庭因素

        90后大學生各種心理問題的出現與家庭的教養方式密切相關。家長的過度保護90后大學生的父母經歷過經濟波動和艱苦奮斗,知曉其中的艱辛與不易,不愿子女再受到委屈和挫折,且90后家庭一般都是“四加二加一”模式,隔代的祖父母對獨子更是寵愛有加,把他們當成整個家庭的中心,幾乎有求必應,從幼兒園到高中都給予最優越的生活及教育條件,一切事務一手包辦。現代社會家長的雙職工現象普遍,導致他們沒有足夠時間與子女交流,形成對子女的情感忽略。而富有家庭學生衣食住行上表現出來的優越感讓貧困家庭的孩子望塵莫及,給他們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導致不健康心理狀態的出現。

        (三)自身因素

        90后大學生求知欲強,有遠大的志向和目標,對于自我發展的期望也普遍比較高,但由于心理發展還不成熟,社會閱歷比較淺,各種能力積淀不足,在面對學習成績下降,甚至掛科、班干部競選失敗、人際關系緊張、就業形勢嚴峻等與自身發展相關的問題時,壓力增大,無助感、失望情緒滋生,自卑焦慮等不健康心理隨之產生。90后大學生從小成長于家長的過度保護下,自己的要求往往都能得到滿足,經受挫折和失敗的機會少,與人交際溝通的能力及自我心理調適能力都沒有得到應有的鍛煉,心理相對脆弱,不能積極面對問題,主動的解決問題,長期積聚,導致不健康心理現象的出現。

        三、輔導員對90后大學生不健康心理狀態的應對之策

        (一)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創新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

        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就是要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消除師生間主客體地位關系,變師為友,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輔導員應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將直接輔導和間接輔導相結合。直接輔導主要以面對面的談心為主,談心是一種可以深入到主體個人特殊問題的針對性較強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通過有效的交流,輔導員能夠更加的了解學生,從而為學生開展具有針對性、實效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間接輔導是非面對面的接觸,借助于一定人或媒介的輔導。間接的輔導方式可以減少學生面對面交談時的緊張感,避免不必要的尷尬,同時給學生更多理性思考空間。

        (二)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引導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90后大學生出現不健康的心理狀態,究其原因是未形成正確完備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沒有科學理論作指導,只關注當下的感受和一時得失,未能從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待當前面臨的問題,未能充分理解現在的經歷之于人生長河中的作用和意義。面對西方各種思潮以及效益思想在我國的滲透,輔導員應注意心理健康教育的時代性,注重進行信念教育,將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從大學生的認知、情感、意志、行為的全過程,引導他們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重提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引導學生樹立為人民服務的信念,集體主義的信念,以及愛國的信念等。

        (三)加強信心教育,培養人際交往能力

        一個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挑戰自我的成功。因而自信心教育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環。針對90后大學生中存在的自卑現象,輔導員應鼓勵大學生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加大實踐的力度、廣度和深度,使大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找到自身發展和社會需求的契合點,培養起與人交往的能力,獲得存在感和成就感,形成對自我的積極評價,擺脫不健康心理。對于貧困學生,要注意培養其積極的壓力認知和心理品質,宣講逆境成才事例,引導其正確看待貧困與逆境,同時要做好扶貧助困工作,通過明確國家獎、助學金對象,幫助學生申請助學貸款,給予特困補助、增加勤工助學崗位等方式,為大學生提供經濟上的扶助。只有經濟上的壓力得到緩解,精神上的壓力才能更快解體。

        參考文獻:

        第8篇:大學生心理輔導教育范文

        1.溝通優勢

        輔導員的年齡優勢使其容易和學生溝通。當前我國高校輔導員隊伍中絕大多數都是從高校畢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年齡、價值觀、生活模式與在讀大學生都很接近,屬于同輩群體。師生之間基于成長背景的差別小,溝通的防御性低、有效性高、互動性強,所以輔導員對大學生的整體素質,包括心理素質的培養、塑造、提高和發展具有最直接、最持久的影響和作用,很多學生比較信賴輔導員,在學習、生活中出現問題時愿意主動與輔導員溝通,征求意見,尋求支持。

        2.資源優勢

        就工作內容來看,輔導員負責學生學習、生活的管理工作。小到學生的生活起居,大到畢業生就業,對于學生適應環境能力、情感狀況、人際關系和諧程度等情況都比較了解,加上學生干部團隊的輔佐,使得輔導員與專業任課教師和行政工作人員相比,無論在與學生接觸的時間還是工作內容的性質方面,都有十分獨特的資源優勢。同時,輔導員要伴隨大學生走完大學求學的幾年時間,相較于專業課教師,他們是“任課”時間最長的老師,也是“上課”門數最多的老師,和大學生接觸最廣泛、最具體、最有機會深入了解本班學生的思想動態、情緒、困惑、壓力等,知道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心理需求,這有助于他們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

        3.自身優勢

        我國目前的高校輔導員隊伍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師范院校畢業的,數年師范教育的熏陶,使得這部分輔導員對學生的心理變化、情緒反應較為敏感,而心理學、教育學的專業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幫助輔導員引導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或有能力提供正確的實現成長的其他途徑。非師范教育專業出身的高校輔導員,在正式參加工作前,也接受了當地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崗前培訓,了解了大學生群體生理、心理的發展特點,結合自身經歷,進入職業狀態也比較容易。總之,高校輔導員已經基本具備了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同伴功能、顧問功能和疏導功能。

        二、輔導員參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1.開展心理健康調查,建立學生心理檔案

        輔導員開展好學生工作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學生心理的狀態,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工作措施與方案。而要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態,就要進行心理健康普查,主要采用“心理健康問卷”從中篩選出有異常心理癥狀的學生,主動與他們面談、分析,區別不同的問題類型與程度,采取不同的應對措施,做到心理問題早期發現、及時預防。上課學習階段,任課老師也要觀察學生情況,反映給班主任、輔導員,結合學生心理檔案,記錄學生心理變化,再及時反映到心理咨詢機構,或者做統一的心理知識講座預防、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或個別進行指導、幫助。對學生的心理問題及早發現,及早解決。增強工作的針對性,提高工作效率。

        2.培養學生骨干,建設和諧班級

        班風的好壞也是影響學生心理的重要因素之一。每一位在校大學生都組合在不同的某一個班級內,班內同學彼此熟悉,沒有較大的距離感。而和諧的班集體能夠促進學生們的心理健康發展,輔導員應引導大學生在班內建立一些愛心小組,同學間互幫互助,互敬互愛,這種對心理的關愛往往能落到心坎上,并能讓人動情、感觸深,甚至終生難忘。相反,若一個班級的風氣是消極的、互不配合,像一盤散沙,那么班級的每個學生就會感到孤獨無助、緊張壓抑,班集體名存實亡,久而久之不僅影響每個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效率,而且也會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因此,輔導員在日常班級管理中要注重班級建設,要把班風建設作為班級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規范學生行為,培養和發揮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充分發揮班干部的作用,抓好班風建設。輔導員可以在學生中建立起很好的信任感,做學生的知心人,以“情”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影響力。

        3.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大學生心理障礙的排除關鍵還要靠培養學生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而社會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心理承受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輔導員要積極引導大學生走向社會,深入基層,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要創造更多的社會實踐機會,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增長見識,調適心理,認識社會,把自己融入社會,從中接受鍛煉、磨練意志,增強心理承受能力。

        4.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重視家庭教育的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對孩子起著表率作用。父母應該而且必須配合學校,關心青年學生的成長,父母有責任了解與關心自己孩子的心理問題,尤其在一些年輕人情感糾葛問題上,家庭的處理往往比其他機構更有效。輔導員首先應使家長明確家庭對學生心理支持的作用,讓家長認識到預防學生陷入心理危機的重要性。其次應定期與學生家長聯系,及時了解學生在校外的表現;向家長反饋學生在校內的思想狀況和行為表現;最后對于發生心理危機的學生,輔導員應在第一時間通知其家長,使家長配合干預,對其實施監控。

        5.切實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

        輔導員要學會傾聽藝術。傾聽藝術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順利開展的有效途徑。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時期,情感復雜動蕩,有些學生性格內向,遇到問題時不愿意將其真實感受表達出來,這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輔導員在同學生的溝通與交流中,不僅僅是老師對學生說,認真地傾聽學生訴說也很重要。如果輔導員能夠以學生為中心,理解和體會學生的感情,認真地聽取學生的陳述,并啟發學生陳述,讓其在述說中表明自己的觀點,宣泄自己的情緒,才能真正地、客觀地了解到學生的內心世界。

        6.心理學在輔導員思想教育工作中的運用

        雖然輔導員很難既是一個“管理者”,又是一個“心理咨詢師”。但是,高校輔導員學習一些心理學的知識仍然是必要的。廣博而豐富的理論知識不僅使他們能從容地解決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和難題,而且便于他們與學生進行近距離的交流,建立融洽、和諧、相互信賴的師生關系。而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輔導員就必須不斷加強心理教育的相關理論學習,提高自身的心理教育素養與心理咨詢水平,在原有專業知識結構基礎上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有效地運用心理學理論和心理效應,將其融入到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說服力。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心服、口服,以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以自己的知識素養引導學生的健康成長。

        第9篇:大學生心理輔導教育范文

        關鍵詞: 大學新生 教育管理 輔導員助理

        大學新生的教育與管理歷來為各高校所重視。如何引導新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幫助他們盡早完成從中學生到大學生的角色轉換,是廣大高校教育工作者一直在努力思考和探索問題。因此,深入研究當今大學生的思想特點,以及對其正確教育引導,構建有效的教育工作模式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我院自1999年開始在新生班級中設立輔導員助理這一新型的學生工作管理模式,實踐證明,為新生配備輔導員助理這一模式是行之有效的新生教育管理方法。

        所謂輔導員助理制度,就是為每個新生班級配備一至兩名從高年級同學中選出的品學兼優的優秀學生黨員或干部,協助輔導員做好新生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

        一、輔導員助理模式的優勢

        輔導員助理這一模式在新生的教育和管理中具備以下優勢。

        1.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

        輔導員助理與低年級學生之間年齡差距不大,他們的價值觀念、興趣愛好接近,又生活在相同的環境中,有較多的共同語言,溝通起來比較容易。另外,學長的身份又能使低年級學生對助理的認可程度增加,能夠與他們袒露心扉,也就方便輔導員助理更加深入細致地與新生進行溝通,更加真實地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因此,輔導員可以依托輔導員助理這一平臺更真實地了解新生的思想動態,通過助理及時反饋新生在思想、學習、生活各方面的問題,盡可能使問題在萌芽狀態就得到發現和解決。

        2.有利于輔導員助理自身綜合能力的提高

        輔導員助理由于需要協助輔導員處理各類日常事務,如軍訓、召開班團委會、組織班會、確定新生干部、學風班風建設等各項工作。輔導員助理有著特殊的身份,一方面是學生,與新生是平等的,另一方面又是管理者,行使輔導員的部分權力,如何讓學生自覺服從管理,這中間是要做許多工作的,也是要講藝術的。通過這樣的鍛煉,輔導員助理既能極大地提高組織協調和溝通管理的能力,又能促使學生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3.有利于發揮輔導員助理榜樣示范作用

        輔導員助理是高年級學生中的佼佼者,他們成功的經驗,滿足了新生渴望成才的需要,無形中起到了良好的教育作用。新生剛進大學,對學校的種種情況處于未知的狀態,他們愿意也更容易從同齡人群體中接受有價值的觀念,模仿有益的行為方式。因此,輔導員助理對新生的成長、成才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新生中起著良好的示范作用。

        4.有利于新生迅速適應新的環境

        從高中到大學,是人生的一大轉折,新生初入大學,對大學生活有著許多的憧憬與向往。同時,由于大學是獨立生活的開始,大學的學習又和中學階段的學習有本質的區別,因此在初入大學的新鮮感消失后,就會有許多對于學習、專業、未來發展的困惑和迷茫。由于輔導員助理都有過大學一年級的經歷,他們知道新生剛入學時最容易碰到的思想、生活問題,因此在與新生交流的時候,可向他們講述自己或其他同學在大學一年級時的所思、所獲、不足與遺憾,讓他們從中吸取經驗教訓,調整心態,在最短的時間內適應大學生活。另外,對于學習而言,輔導員助理對本專業課程也較為熟悉,知道每門課程及每章節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也從學習中概括出一些適合本專業的基本學習規律和方法,他們把這些規律和方法告訴新生,讓他們再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就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可以幫助新生提高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避免學習的盲目性。

        5.有利于輔導員更好地開展工作

        通過輔導員助理的反饋,輔導員能掌握更多、更新、更為準確的信息,增強工作中的預見性和針對性,并且能從瑣碎的日常事務中解脫出來,對學生工作進行更多的思考與調研,更好地以學生成長成才為導向開展學生工作。同時,也促使輔導員加強自身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從而能夠站在更高層次上,提供更高層次的教育管理服務,有利于高素質人才的培養。

        二、輔導員助理模式的運行機制

        1.嚴格選聘

        我院在選聘輔導員助理時,一向嚴格把關,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統籌兼顧考慮。

        (1)一般在高年級(三、四年級)的學生中選拔,因為這部分同學有較充足的大學生活經歷,對大學的學習、工作、生活和努力的方向有較清楚的認識。

        (2)品學兼優,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能在日常行為中以身作則,起到榜樣示范作用;學習成績優秀,能對新生適應大學學習起到幫助和指導作用。

        (3)對黨務工作有一定了解,能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生黨建工作,學生黨員優先考慮。

        (4)具備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和領導協調能力,有擔任主要學生干部的經歷。

        (5)有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識。

        (6)有較強的責任意識和助手意識,能積極配合輔導員開展新生工作,并且工作有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2.加強培訓

        在輔導員助理開展工作之前,需要對他們進行崗前培訓。開展專題如《如何認識和對待輔導員助理工作》、《學生工作方法與技巧》、《如何進行有效溝通》、《新生心理特點》等專題講座,使輔導員助理們統一思想,明確工作內容和目標,更有效地開展新生工作。

        3.交流激勵

        組織曾任輔導員助理的同學與現任助理之間進行交流,介紹開展工作的思路,需要注意的問題,應該具備的素質等,進行傳、幫、帶的工作。學期末,需要對輔導員助理進行考核與評比,表彰先進,鼓勵學生的積極性。

        4.全程指導

        輔導員助理畢竟是學生,他們同時扮演著“老師”和“學生”這兩種角色,因此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輔導員一定要對助理加強指導,定期進行工作的交流,幫助他們總結前一階段的工作,指導開展其他各項工作,以保證和所有的輔導員助理達成思想和口徑上的一致。

        總之,在新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實施輔導員助理制度不僅有其必要性、現實性,而且有其可行性、實效性。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勇于探索,勇于改進,不斷完善該項制度,就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自我教育管理能力,使其在自我教育管理中成長成才,從而真正實現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方紹正,鄧靜.論學生輔導員助理在高校學生管理中的作用[A].科技資訊,2009,(31):187.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中国精品久久久久国产 | 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强乱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制服丝袜 | 亚洲色欧美色2019在线 | 一区二区在线免费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