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土地利用規劃心得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首屆岷江論壇始于2007年,由成都城市河流研究會發起并承辦,今年已是連續6年被納入四川省對外友協與德國艾伯特基金會年度合作計劃。
一
本屆論壇上,多名省內知名專家教授、水源地保護社區行動項目參與者和高校環保社團代表等在論壇上與其他與會者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實踐心得;水利專家、三農問題專家、社會學家、濕地專家、環境政策專家、環境工程專家、環境人類學家、旅游與城鄉規劃專家等也參與討論并作出點評;成都城市河流研究會會長艾南山教授作了總結。
本屆論壇圍繞“水與未來城市綠色發展”主題,從“綠色城市發展和水資源的承載力的關系”、“城市規劃與水資源調配”、“城市節水新思路新技術”,以及“構建人水和諧的新城區”等多個角度,立足岷江流域水資源現實困境,從理論到實踐探討了解決城市發展與水資源問題的路徑和可行性解決方案。
二
有專家著眼天府新區發展規劃,引用翔實的數據資料深入解析了新城市規劃中水問題的解決之道。也有學者從城市化工業的生態演變角度,論證了盲目追求城市化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強調應該尊重自然規律、制定合理的規劃。有高校環保社團代表則從微觀著眼,以江安河水體水質調查為切入點,關注生活周邊的水體環境,思考河流環境與城鄉發展的沖突原因,尋找城市規劃與河流治理之間的平衡點。有水利專家在點評中指出,都江堰灌區灌水東擴、天府新區挑戰和城市供水擴展的挑戰將使今后大成都地區水資源供給面臨大的挑戰,建議把天府新區規劃水問題的解決方案研究與都江堰整個供水問題捆綁起來一起研究,并積極開源,有效節水,調整產業結構、優化配置,嚴格管理、合理調配水資源。
三
我國當前面臨的水問題主要包括:水污染、水資源短缺和環境破壞。造成以上水環境與水資源危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人們缺乏對自然的尊重,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工程至上觀念。論壇上,有學者介紹了美國水管理經歷的由大肆開發到合理保護過程,提出可以借鑒國外水管理及其綠色基礎設施建設,來解決中國水污染與環境問題;有專家建議要建立整體水環境治理的概念,將水管理和土地利用規劃相結合,利用自然條件、尊重自然規律,恢復自然界的水循環。還有的學者以收集的歷史上岷江與成都平原的生存環境的大量史料,以風險視角關注成都歷史上的洪水災害、干旱災害問題和生態環境問題,進而認為都江堰正常運轉會保障成都平原的平安繁榮。有城市建設專家指出,我國現有的堤防工程設計規范,對指導堤防工程建設、防止洪水災害起到了重大作用,但護岸防護工程的設計,在滿足工程安全的前提下,應該盡量注意保護生態和景觀,維持河岸形式多樣性,盡可能地減少對生態系統的沖擊。
在論壇的討論及點評中,有成都活水公園項目參與者指出,國外的水資源管理實際上也走了很多彎路,這些年的努力也是在糾正之前的錯誤;生態效益是無法衡量的,但是在實際社會環境中,影響政府決策制定需要具說服力的量化標準;中國有希望探索出自己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四
水資源管理與城市快速發展之間的矛盾日益加劇,是我們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本屆論壇希望可以提供平臺討論、論證解決岷江流域水問題與城市發展矛盾的理念方法,為決策者提供參考。
園林綠化、城鎮污水處理和污水資源化處理是節水節能的重要突破口。論壇上,有人工濕地專家結合自己幾十年的行動實踐,介紹了生態家園循環模式,集中居住區生活污水人工濕地系統處理與資源化利用,以及國外污水處理的成功案例。
來自省內濕地保護社區行動項目地的村民代表及項目人員用具體生動的故事,與其他論壇參與者分享了可持續生態項目給生活及家園帶來的巨大變化。有專家在點評時指出,大型污水處理廠是污水資源化處理的載體,同時也是一個污染和耗能的主體;小型家園系統式的污水就地化處理,已被證明是城鄉結合節水具有推廣意義的工程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