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合成材料行業發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添加導電填料
這類方法通常是將各種無機導電填料摻入高分子材料基體中,目前此方法中所使用的無機導電填料主要是碳系填料、金屬類填料等。
(二)與結構型導電高分子材料共混
導電高分子材料中的高分子(或聚合物)是由許多小的重復出現的結構單元組成,當在材料兩端加上一定的電壓,材料中就有電流通過,即具有導體的性質,凡同時具備上述兩項性質的材料稱為導電高分子材料。與金屬導體不同,它屬于分子導電物質。根本上講,此類導電高分子材料本身就可以作為抗靜電材料,但由于這類高分子一般分子剛性大、不溶不熔、成型困難、易氧化和穩定性差,無法直接單獨應用,一般作導電填料與其它高分子基體進行共混,制成抗靜電復合型材料,這類抗靜電高分子復合材料具有較好的相容性,效果更好更持久。
(三)添加抗靜電劑法
1.有機小分子抗靜電劑。有機小分子抗靜電劑是一類具有表面活性劑特征結構的有機物質,其結構通式為RYx,其中R為親油基團,x為親水基團,Y為連接基。分子中非極性部分的親油基和極性部分的親水基之間應具有適當的平衡與高分子材料要有一定的相容性,C12以上的烷基是典型的親油基團,羥基、羧基、磺酸基和醚鍵是典型的親水基團,此類有機小分子抗靜電劑可分為陽離子型、陰離子型、非離子型和兩性離子型4大類:陽離子型抗靜電劑;陰離子型抗靜電劑;非離子型抗靜電劑;兩性型抗靜電劑。
導電機理無論是外涂型還是內加型,高分子材料用抗靜電劑的作用機理主要有以下4種:(1)抗靜電劑的親水基增加制品表面的吸濕性,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子,形成“海一島”型水性的導電膜。(2)離子型抗靜電劑增加制品表面的離子濃度,從而增加導電性。(3)介電常數大的抗靜電劑可增加摩擦體間隙的介電性。(4)增加制品的表面平滑性,降低其表面的摩擦系數。概括起來一是降低制品的表面電阻,增加導電性和加快靜電電荷的漏泄;二是減少摩擦電荷的產生。
2.永久性抗靜電劑。永久性抗靜電劑是一類相對分子質量大的親水性高聚物,它們與基體樹脂有較好的相容性,因而效果穩定、持久、性能較好。它們在基體高分子中的分散程度和分散狀態對基體樹脂抗靜電性能有顯著影響。親水性聚合物在特殊相溶劑存在下,經較低的剪切力拉伸作用后,在基體高分子表面呈微細的筋狀,即層狀分散結構,而中心部分呈球狀分布,這種“蕊殼”結構中的親水性聚合物的層狀分散狀態能有效地降低共混物表面電阻,并且具有永久性抗靜電性能。
二、我國高分子材料抗靜電技術的發展狀況
我國許多科研機構和生產企業已陸續開發出一些品種,以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為主,目前常用的品種有,大連輕工研究院開發的硬化棉籽單甘醇、ABPS(烷基苯氧基丙烷磺酸鈉)、DPE(烷基二苯醚磺酸鉀);上海助劑廠開發目前多家企業生產的抗靜電劑SN(十八烷基羥乙基二甲胺硝酸鹽),另外該廠生產的抗靜電劑PM(硫酸二甲酯與乙醇胺的絡合物)、抗靜電劑P(磷酸酯與乙醇胺的縮合物);北京化工研究院開發的ASA一10(三組份或二組份硬脂酸單甘酯復合物)、ASA一150(陽離子與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復合物),近年來又開發出ASH系列、ASP系列和AB系列產品,其中ASA系列抗靜電劑由多元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化合物等非離子表面活性劑;ASB系列產品則為有機硼表面活性劑(主要是硼酸雙多元醇脂與環氧乙烷加成物的脂肪酸酯)與其他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復合而成;ASH和ASP系列主要是陽離子與非離子表面活性復合而成,杭州化工研究所開發的HZ一1(羥乙基脂肪胺與一些配合劑復合物)、CH(烷基醇酰胺);天津合成材料工業研究所開發的IC一消靜電劑(咪唑一氯化鈣絡合物);上海合成洗滌劑三廠開發生產的SH系列塑料抗靜電劑,已經形成系列產品,在使用效果和性能上處于國內領先地位,部分品種可以替代進口,如SH一102(季銨鹽型兩性表面活性劑)、SH一103、104、105等(均為季銨鹽型陽離子表面活性劑),SH抗靜電劑屬于結構較新的帶多羥基陽離子表面活性劑;濟南化工研究所JH一非離子型抗靜電劑。(聚氧乙烯烷基胺復合物)等;河南大學開發的KF系列等,如KF一100(非離子多羥基長碳鏈型抗靜電劑)、KF-101(醚結構、多羥基陽離子永久型抗靜電劑),另外還有聚氧乙烯醚類抗靜電劑,聚乙烯、聚丙烯和聚氯乙烯專用抗靜電劑202、203、204等;抗靜電劑TM系列產品也是目前國內常用的,主要用于合成纖維領域。
從抗靜電劑發展來看,高分子型的永久抗靜電劑是最為看好的產品,尤其是在精密的電子電氣領域,目前國內多家科研機構利用聚合物合金化技術開發出高分子量永久型抗靜電劑方面已取得明顯進展。
三、結語
我國合成材料抗靜電劑行業發展前景較好,針對目前國內研究、生產、應用與需求現狀,對我國合成材料抗靜電劑工業發展提出以下建議。
(一)加大新品種開發力度
近年來國外開發的高性能伯醇多聚氧化乙醚類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用于聚碳酸酯的脂肪酸單縮水甘油酯;用于磁帶工業的添加了聚氯化乙烯醚醇的磷酸衍生物;適應于聚烯烴、聚氯乙烯、聚氨酯等多種合成材料的多元醇脂肪酸酯和三聚氰胺加成物等,總之國內科研院所應根據我國合成材料制品要求,開發出多種高性能、環保無毒的抗靜電品種,并不斷強化應用技術研究,以滿足國內需求。
(二)加快復合抗靜電劑和母粒的研究與生產
今后要加快多種結構抗靜電劑及其他塑料助劑的復配,向適應范圍廣、效率高、系列化、多功能、復合型等方向發展。另外合成材料多功能母粒作為助劑已經成為今后合成樹脂加工改性的重要原材料,如著色、阻燃、抗菌、成核等母粒在國內開發方興未艾,國內要加快抗靜電母粒的開發與研究,促進我國抗靜電劑工業發展。
參考文獻:
[1]高緒珊、童儼,導電纖維及抗靜電纖維[M].北京:紡織工業出版社,1991.148154.
[2]張淑琴,抗靜電劑,化工百科全書,第1版,化學工業出版社,1995(4):667.
[3]陳湘寧、王天文,用于最佳靜電防護的本征導電聚合物的最新進展[J].化工新型材料,2002,30(11):4750.
[論文關鍵詞]高分子材料抗靜電研究
關鍵詞:織造型土工布;非織造型土工布;生產工藝;應用現狀;建議
中圖分類號:TS176+.5 文獻標志碼:A
Development Status-quo and Outlook of Geotextiles
Abstract: Based on analyzing different production processes and types of raw materials for geotextiles, 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nonwoven geotextiles have broader application fields. It also introduces two kinds of nonwoven geotextiles production processes, one is based on filament spun-bonding and needle-punching technology, and the other is based on staple needle-punching technology. Then, by analyzing the functions of geotextiles, it further points out that current applications, such as seepage prevention projects, the sliding layer of ballastless track of high-speed railway, fly ash dump yard projects, tailings dump yard projects, mine dump leaching projects and ecological bag for slope protection, have posed higher requirements on the tenacity, alkali/acid resistance, corrosion resistance and mildew resistance, etc. of geotextiles, therefore, high-tenacity and environment-resistant polypropylene filament spun-bonded and needle-punched geotextiles represent a key developing trend of the geotextiles industry.
Key words: woven geotextiles; nonwoven geotextiles; production process; status-quo of application; suggestion
1 土工布類型及生產工藝
土工合成材料作為一種新型的巖土工程材料,可以天然或人工合成聚合物(塑料、化纖、合成橡膠等)為原料,制成各種類型的產品,置于土體內部、表面或各層土體之間,發揮加強(加固)或保護土體的作用。目前,土工布己經廣泛應用于公路、鐵路、水利、電力、建筑、海港、采礦、軍工、環保等工程的各個領域。土工合成材料的主要品種有土工織物、土工格柵、土工網、土工膜、土工格室、土工復合材料、土工合成材料膨潤土墊(GCL)、土工管、土工泡沫等。
1.1 土工布類型
土工織物是以聚合物纖維為原料通過熱壓針刺、膠結、編織而成的透水性土工合成材料,又稱土工布,包括織造、非織造等幾種類型。織造型土工布包括編織(平織法、圓織法)、機織(平紋法、斜紋法)、針織(經編法、縫編法)等生產工藝生產的產品。非織造型土工布包括機械加固(針刺法、水刺法)、化學粘合(噴膠法、浸漬法)、熱粘合(熱軋法、熱空氣法)等生產工藝生產的產品。工程應用上可單獨使用土工布,也可與土工格柵、土工膜、土工網等其他土工合成材料復合后使用。
織造型土工布出現于上世紀60年代,其特點是強度高、造價高,反濾、排水功能差,在工程應用中具有局限性。非織造型土工布開始于20世紀60年代末期,我國在80年代初期開始應用該材料于工程實體中。中國的非織造布工業雖然起步較晚,但是發展速度很快,高性能的原料賦予產品高的強力與耐用性,先進的生產工藝賦予產品良好的功能,使其應用范圍不斷擴大。特別是近30年來,隨著針刺非織造、紡粘非織造工藝的推廣,使非織造型土工布應用領域較織造型土工布更為廣泛,得到快速發展,我國已發展成為世界非織造布生產大國,并逐步邁向生產強國。
1.2 土工布原料
目前土工布原料主要以合成纖維為主。各種合成纖維的選用需結合工程實際情況,既要考慮所使用領域對其物理化學性能的要求,又要考慮產品成本,其中應用最普遍的是聚酯纖維和聚丙烯纖維,其次是聚酰胺纖維和聚乙烯醇縮醛纖維。聚酯纖維物理機械性能良好,具有優良的韌度和蠕變特性,熔點高、耐高溫、耐老化,生產工藝成熟、市場占有率高。缺點是疏水性差、用于保溫材料時容易積存冷凝水,低溫下性能差、易玻璃化、強度降低,對酸、堿的耐抗性較差。聚丙烯纖維彈性好、瞬間彈性恢復優于聚酯纖維;耐酸堿性、耐磨性、耐霉變、耐低溫性能優良;具有很好的疏水性和芯吸性能,能使水分沿纖維軸向傳遞到外層表面;密度小、僅為聚酯纖維的66%,經多次牽伸可以得到結構緊密、性能優越的細旦纖維,再配合加固過程可使其強度更加優越。缺點是不耐高溫、軟化點為130 ~ 160 ℃,耐光性差、在日光下易于老化分解,但可以通過添加紫外線吸收劑等助劑使其具備抗紫外線性能。
非織造土工布的原料除采用以上纖維外,還可采用黃麻纖維、聚乙烯纖維、聚乳酸(PLA) 纖維等。天然纖維和特種纖維已逐步進入土工布各個應用領域,如天然纖維(黃麻、椰子殼纖維、竹漿纖維等)在路基、排水、護岸、控制土壤侵蝕等領域都有應用。隨著新材料的不斷開發,非織造土工布原料的選用范圍不斷擴展,加之生產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功能型土工布展露市場,顯示出土工布發展的蓬勃生機。
1.3 非織造型土工布生產工藝
相對于織造土工布,非織造土工布生產工序較少,生產效率較高、生產成本低,同時能制成較寬幅制品,因此近年來非織造土工布發展迅速。按成網方法的不同,常見的非織造型土工布生產工藝包括長絲紡粘針刺技術和短纖針刺技術。
長絲紡粘針刺技術是將聚合物加熱熔融,紡成連續的長絲束,經氣流牽伸,賦予纖維強力,不規則地鋪放在傳送帶上形成纖網,當長絲束還未完全凝固時,用針刺法加固后一步法成形的非織造技術。這種技術工藝流程短、產量高,生產出的土工布在同等規格條件下抗拉強度、撕裂強度、斷裂伸長以及縱橫向比等性能均比短纖維針刺土工布優越得多,適用于增強和加固等工程應用。但紡粘針刺工藝設備投資大,成網均勻度、產品變換的靈活性差,不適合小批量、多品種的生產。
短纖針刺技術是通過聚合物加熱熔融、紡絲、牽伸、卷曲定形、切斷、打包制成短纖維材料,以及短纖維開清、梳理、鋪網、針刺固結成布兩步法成形的非織造技術,該產品厚度大、密度高、結構蓬松,吸水和透水性能好,抗形變能力強,尤其適合做反過濾材料。針刺法非織造布工藝流程短,運用原料品種多,設備結構簡單,一次性投資少,因此以短纖針刺加工的土工布是我國目前用量最大的非織造土工布。
2 土工布主要功能
土工布的用途多種多樣,其主要功能包括過濾、排水、隔離、加筋、防護和防滲等。
2.1 過濾作用
由于土工布具有良好的透水、透氣性,將其置于土體結構中可允許土體內部的液體通過并排出,同時起到保土作用,能有效阻止上游土顆粒、細砂及小石料的流失,防止土體破壞,保持工程的安全穩定。如用土工布阻止土粒遷移滲入排水骨料或排水管,同時保持排水系統正常工作;在海岸和河岸的拋石防護層和其它護岸材料下面鋪設土工布,能阻止土壤的沖蝕,防止河岸塌陷等。
2.2 排水作用
土工布作為一種良好的導水材料,材料本身做為排水通道,可將土體結構內部的水分匯集在土工布內,沿著材料緩慢地排出土體。目前已廣泛用于土石壩排水、地下排水、路基、擋土墻及軟土地基排水等工程。如鋪設于路堤底部墊層中的土工布可作為排水通道排除地下水,也可作為加筋材料提高路堤穩定性。
2.3 隔離作用
隔離作用是指土工布能夠把兩種具有不同性質的材料隔離開來,以免相互混雜而失去各種材料的整體性和結構完整性。如鋪設于普通鐵路道砟與路基之間的土工布可有效隔離碎石道碴與土路基。
2.4 加筋作用
土工布置于土體內部作為加筋材料,或土工布與土相結合形成一個復合體,加筋復合土體與未加筋土體相比,其強度及變形性能都得到明顯的改善。如用土工布加筋可提高土體的抗拉強度,從而能夠建造加筋土陡邊坡或加筋土擋墻;加筋墊層中的土工布可提高路堤的穩定性等。
2.5 防滲作用
將土工布和土工膜等復合后具有較低的透水(氣)性,可阻止液體或氣體流動和擴散,發揮防滲作用或包容作用。如水庫防滲、土石壩防滲以及垃圾填埋場防滲等。
2.6 防護作用
通過設置土工布防護措施,可減少由降雨沖擊和地表水徑流造成的土壤流失。如將土工布與土工網復合后鋪在邊坡土體的表面,可以有效地避免或減輕降水和地表徑流的侵蝕;用土工布制成的泥沙柵欄能夠濾掉渾濁徑流中的懸浮泥土顆粒等。
2.7 其他
除此以外,土工布還能發揮其它方面的作用。如土工布織袋包裹碎石樁可有效提高碎石樁的強度、減小樁體側向位移。土工布也可用作混凝土模袋和沙袋。用土工布制成的圓柱形土工管袋可以采用水力充填方式構成海岸線堤防等。
3 土工布應用現狀分析
隨著社會發展、應用范圍的擴大和使用功能需要的提高,非織造土工布在應用過程中會遇到各種使用環境,進而對土工布的性能要求也越來越高。
3.1 防滲工程
在垃圾填埋場、污染物儲存池、污水處理廠、環保及水工結構防滲等領域,土工布與土工膜復合后可實現其防滲功能。但由于垃圾填埋場垃圾成分較為復雜,同一垃圾填埋場不同區域垃圾滲瀝液的酸堿性也不盡相同,復雜的酸堿性條件對土工布的耐酸堿性能提出了嚴格要求。基于工程的長期性考慮,要求土工布具有耐環境溫度、抗腐蝕、高強度、耐酸堿性能好、耐久性好等特點。
3.2 高鐵無砟軌道滑動層
為了阻斷橋梁因溫度變化而產生的伸縮變形對縱連軌道結構的影響、減小軌道系統與橋梁間的相互作用,確保軌道結構的穩定和平順,我國鐵路客運專線對橋上CRTSⅡ型板式無砟軌道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兩布一膜”滑動層,即 2 層土工布中間夾 1 層土工膜(400 g布 + 1.0 HDPE膜 + 200 g布)的下層土工布以及CRTS III型板式無砟軌道隔離層土工布提出了嚴格要求。通過膠粘劑將該層土工布粘在梁面防水層或梁面上時,由于底座混凝土板呈堿性,土工布應具有優良的耐酸堿性、耐腐蝕、耐霉變性和耐磨性。
3.3 粉煤灰堆齬こ
粉煤灰是電廠的廢棄物,長期堆放時需要進行隔離處置。粉煤灰遇水后pH值會瞬時增加,且隨著時間的延長pH值繼續增長,最大可達12以上,呈強堿性,因此粉煤灰堆場對土工布的耐久性要求非常嚴格。
3.4 尾礦庫堆場工程
為了提高尾礦庫壩體的穩定性并減少對周圍環境的影響,需對尾礦庫堆場進行防滲和加筋防護處理,而金、鉛、銅、氧化鋁、汞、鎘、鉻和鉬等金屬尾礦庫的滲瀝液基本呈堿性,甚至呈強堿性,土工布及復合土工布的耐酸堿性需滿足耐久性要求。
3.5 礦山堆浸場工程
中國礦產資源總量豐富,但具有品位低、礦石復雜難處理等特點,堆浸采礦技術是我國礦冶界應用最廣泛的采礦技術,但選礦廠浸出液滲漏后會對地下水及土壤造成污染,破壞環境。為了有效地阻止呈酸堿性的浸出液滲漏,選用的土工布必須具有良好的耐酸堿性。
3.6 生態袋邊坡防護工程
生態袋是由以聚丙烯為原料制成的高強度、平面穩定的針刺非織造土工布加工而成的袋子。生態袋具有很強的耐腐蝕性、抗紫外線性能,不降解,可以抵抗蟲害的侵蝕,且抗老化、抗酸堿鹽侵蝕及微生物分解。其透水不透土的功能既能防止袋內填充物(土壤及營養材料混合物)流失,又能實現水分在土壤中的正常交流,植物生長所需的水分可得到有效的保持和及時的補充,植物能通過袋體自由生長,根系進入工程基礎土壤中,形成袋體與土體坡面間的再次穩固作用,是公路鐵路邊坡綠化防護、荒山礦山修復、河岸護坡和內河整治中重要的施工方法之一。綜上所述,生態袋也應具備良好的耐酸堿性能。
由于目前常見的聚酯土工布耐酸堿性能較差,在堿性環境中強度和延伸率會下降,影響其使用性能和耐久性。而高強聚丙烯長絲紡粘針刺土工布由于強度高、延伸率低、抗形變能力強,密度小、施工簡便,耐腐蝕性優異、適用于各種酸堿環境,不吸水,透水、導水性能良好等特點,已成為土工布行業的重要發展方向。
4 土工布行業發展建議
依據《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 ―2020年)》,科技部啟動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基礎材料技術提升與產業化”重點專項,提出進行土工材料在應用環境條件下的服役行為與失效機理研究以及高強度、耐老化土工材料研制等系列研究工作。
該專項的目的是以提升大宗基礎材料產業科技創新能力和整體競爭力為出發點,以國家重大工程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需求為牽引,著力解決重點基礎材料產業面臨的產品同質化、低值化,環境負荷重等重大共性問題,推進基礎性原材料重點產業的結構調整與產業升級。通過基礎材料的設計開發、制造流程及工藝優化等關鍵技術和國產化裝備的重點突破,實現重點基礎材料產品的高性能和高附加值,提升我國基礎材料產業整體競爭力,滿足我國高端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發展的急需,槲夜參與全球新一輪產業變革與競爭提供支撐,實現我國材料產業由大變強、材料技術由跟跑型為主向并行和領跑型轉變。
由中國化工企業管理協會和中國化工情報信息協會聯合推出的“中國化工企業500強”活動,自2003年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首次隆重舉行以來,至今已過去整整十年了。協會在化工企業的積極配合和支持下,克服了重重困難,排除了各種阻力,堅持年年,每年都召開會。通過十年努力,我們創立了“中國化工企業500強”這一品牌。期間經過了許多變化,有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本報告著重通過對化工行業及500強企業數據的研究和成功企業案例的剖析、總結500強企業成功的具有普遍意義的經驗,揭示規律,指出企業今后發展的必由之路,使500強企業不僅做大、做強,還要做久。這是本報告的中心內容。
中國化工企業500強的排序工作是以市場經濟為基礎、可以在企業間進行對比的最簡便易行的方法,即以化工企業上一年度的營業收入由大至小依次排序,形成行業的排行榜。這種方法表明企業產品在市場上的占有情況,體現企業在市場中的地位和重要性,符合市場經濟的普遍規律。美國《財富》雜志在1955年首先使用這種方法創立了“美國企業500強”。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展,1995年又推出了“世界500強”,成為全球經濟和企業發展的重要參照和衡量標準,推動了大企業、特別是跨國公司的迅猛發展、為入選企業帶來了全球影響力,形成了巨大的無形資產,得到了社會和企業的肯定,并為有實力的企業都把進入世界500強作為奮斗目標。
規模以上化工企業在全國有兩萬余家,我們開始使用國家統計局數據和協會在行業的調研情況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排序,后來國家頒發統計法后,改為由協會在全行業撒大網調查數據的核實到未報送企業的催報;近幾年又從單一的直接向企業調查,到多渠道向相關的化工專業協會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化工行業協會征求意見并補充數據的方式;從數據的采集統計到500強排序,這不是簡單的排序,而是一項歷史記錄;從排序到統計分析,這也不是簡單的分析,而是對化工行業和以500強為代表的化工企業最權威的發展軌跡的記載。第一次世界500強時,中國只有3家企業,而到2013年,短短的十八年,世界500強中已有71家中國企業,這是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的光輝寫照。2003年至今,中國化工企業管理協會和中國化工情報信息協會“中國化工企業500強”都是利用這種方法,通過中國化工企業500強排行榜和中國化工企業500強發展研究報告為企業和政府主管部門透析經濟發展,研判競爭態勢和戰略方向提供重要參考。
開始對評選范圍,即入選行業、經濟類型、企業層級等幾經變化,后來確定以國家統計局劃分的十大化工行業、42個子行業為評選范圍。凡是這些行業列入統計口徑的規模以上化工企業,包括國有、民營、“三資”、集體、合營企業均可入選。這就排除了原屬輕工口的日用化工、紡織口的化學纖維、衛生口的化學醫藥等行業,也不包括未列入規模以上統計口徑的大企業集團。所以歷次排行榜中,既無中國中化集團公司和中國化工集團公司等中央企業,也無上海華誼化工集團、天津渤海化工集團、重慶化醫集團等地方國有企業集團,而只有其下屬企業。這樣做雖然增強了可比性,使之相對合理,也符合人們的傳統習慣,但石油化工系統的一些大企業就被排除在外了,因此也有缺陷。另外,近幾年來企業多元化發展加快,跨行業并購加劇,企業集團化進程也在加速,許多大型化工企業進入了非化工的大企業集團,更有不少化工上游企業延長產業鏈進入化工領域,致使有些企業已很難確切地來劃分其所屬行業,只能按其主業來判斷,難免有出入,有待進一步完善。在推出500強的同時,我們還分別推出過效益百強、競爭力百強、成長性百強等排行榜。這都是選取與做大做強企業密切相關的指標推出的排名。我們的種種努力,其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推動化工企業做大做強做久。
中國化工企業500強的產生是依照規定范圍進行的。首先,化工500強企業的上榜范圍是,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生產性企業或集團公司,但不包括行政性公司;凡境內的化工企業(除港、澳、臺化工企業)都在排序之列,同時也不分所有制形式,包括國有控股、股份制、民營企業、外資企業、港澳臺資企業等。其次,化工各行業范圍是按原化工部管理的行業和國家統計局制定的行業分類確定的,包括化學礦采選、煉焦、基礎化學原料、化學肥料、農藥、涂料、油墨、顏料及類似產品、合成材料、專用化學品、橡膠制品及化工、橡膠加工專用設備制造。
從上面企業和行業排序范圍可以看出,調查企業范圍之廣、行業之多給調查工作帶來的是極其繁雜的。而且由于調查是采取企業自愿原則,以及近年來企業調整、重組、兼并的情況,遺漏和重復就不可避免了。我們的責任就是把這種情況減少到最低限度,并將成果公布于眾。
過去的十年,是我國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十年,化學工業無論是整個行業,還是各個企業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十年的“中國化工企業500強”排行榜,從一個側面記錄和反映了這種變化?;仡櫴陙淼陌l展歷程,我們高興地看到,中國化工企業500強不斷發展壯大,500強活動的影響越來越大,社會關注度越來越高,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好。許多企業以入圍500強為榮或以入圍500強為奮斗目標?,F在“中國化工企業500強”已成為化工系統有相當知名度的行業品牌,公認為是引領化工企業做大做強做久的一項重要活動。值此十周年之際,讓我們一起為化工行業的發展和500強企業的足跡做一個回顧和總結。
回顧過往,化工500強企業的發展,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化學工業大發展過程中涌現出的光輝業績,化學工業孕育著500強,為此本報告先從化學工業說起。
第一部分 化學工業勵精圖治躍居全球第一
一、中國化學工業躍居世界第一位
2010年是我國化學工業首次趕超美國躍居世界第一的一年。
2010年我國化學工業總產值52413億元,折合美元7622.3億元(按2010年平均匯率6.8275折算),同年美國化學品產值為7340億美元,超過美國282.3億美元。
2011年我國化學工業總產值66097.1億元,折合10469.5億美元(按2011年平均匯率6.3133折算),同年美國化學品總產值8014億美元,超過美國2455.5億美元,繼續領跑世界化學工業。
2012年我國化學工業總產值突破7萬億元大關,達到7.2萬億元,比2011年增長14.2%,雖然目前還未有美國的資料,但是我國化學工業繼續保持了增幅較高的態勢。目前我國化學工業以形成門類較為配套、品種比較齊全、基本可以滿足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需要的工業體系。
二、2012年化工主要行業產值、產量穩中有升
1.主要行業產值
農用化學品產值保持較快增長。化肥制造業產值8047.0億元,同比增長19.1%。農藥產值2440.2億元,增幅達24.4%。
基礎化學原料產值1.93萬億元,同比增長13.4%。
專用化學品產值1.56萬億元,增長12.2%。
合成材料產值1.3萬億元,增長12.80%。
上面三個行業分別占化工總產值的26.7%、21.6%和18.1%,合計占66.4%。
2.主要產品產量
化肥、農藥、合成纖維單體、輪胎等主要產品產量同比都有較大幅度的增長。目前我國重要化工產品產量穩居世界第一位的有:氮肥、磷肥、純堿、燒堿、硫酸、電石、碳黑、農藥、染料、輪胎、甲醇、合成樹脂及共聚物、合成橡膠、合成纖維等。
三、2012年化學工業主要經濟指標
2012年化學工業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在2000萬元及以上企業)23629家,主營收入68909.14億元,資產總計52770.51億元。
從化工主要行業的企業數看,專用化學品企業有6431家,位居第一,其次是基礎化學原料5666家,橡膠制品業3347家,居第三。
從各行業主營業務收入看,基礎化學原料以18958.03億元位居首位,其次是專用化學品15168.54億元,第三位的是合成材料12854.11億元。
從利潤總額看,基礎化學原料業最高為763.50億元,居首位。
四、化學工業投資增速較快
2012年化學工業投資額1.23萬億元,同比增幅為27.9%。其中,合成材料投資1544.3億元,增幅達54.5%;其次是基礎化學原料業4072.5億元,增長43.5%;專用化學品2761.8億元,增長16.3%;橡膠制品1333.1億元,增長5.7%。
五、市場需求總體放緩,不同行業有升有降
這一年,主要化學品表現消費總量大約4.34億噸,增長約7%,較上年回落超過3個百分點。
有機化學原料消費量增長7‰較上年回落超過12個百分點;無機化學原料消費量增長5.7%,較上年回落6.7個百分點;合成樹脂消費量7974.3萬噸,增長4.9%,比上年加快0.8個百分點;合成橡膠501.4萬噸,增長6.6%,加快1.4個百分點;合成纖維單體3668.7萬噸,增幅5.1%,同比回落1.9個百分點。
2012年化工行業疲弱,價格漲幅繼續回落。
第二部分 中國化工500強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2012年,我國的經濟總量已超過日本,躍居世界第二位,僅次于美國。而我國化學工業的經濟總量2010年就已超過了美國,位居世界第一。2011年中國化學工業總產值為66097.1億元,折合10469.5億美元(按2011年平均匯率6.3133折算),而當年美國化學品總產值為8014億美元,我國超過美國2455.5億美元,遙遙領先,穩居世界化學工業的首位。
截至2011年底,中國化學工業重要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大宗產品有:氮肥(4178.99萬噸,折含N100%)、磷肥(1462.40萬噸,折含P2O5100%)、純堿(2303.31萬噸)、燒堿(2466.34萬噸)、硫酸(7416.61萬噸,折100%)、電石(1737.67萬噸,折300L/kg)、炭黑(385.30萬噸)、農藥(264.87萬噸,折100%)、染料(98.00萬噸)、輪胎(83208.82萬條)、甲醇(2627萬噸)、合成樹脂及共聚物(4798.16萬噸)、合成橡膠(348.66萬噸)、合成纖維(1501.30萬噸)等40多種。2011年,全國化學工業規模以上(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以上)企業達25397家,主營業務收入65331.5億元,資產總計48962.2億元,全部從業人員年平均人數532.2萬人??傮w規模已相當可觀。
協會從2002年第一次中國化工企業500強,到2011年的10年間,化工500強企業勵精圖治,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令世人為之驕傲,讓化工人為之自豪。這里,我們以事實為依據,用數據來一一加以解讀。
一、化工500強企業經濟總量快速擴張,成為化學工業的主力軍與領頭羊
衡量經濟總量的指標主要有主營業務收入、資產總計和工業總產值等三項。這些指標可以反映經濟實力及增長幅度。
1.化工500強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0年增長12.7倍。
2002年化工500強企業主營業務收入(未扣除價格因素,下同)1743億元,2011年猛增到23890億元,比2002年增長12.7倍。
2002年化工500強企業工業總產值(現行價格,下同)為1828億元,2011年則高達23609億元,比2002年增長11.9倍。
2002年化工500強企業資產總計為3004億元,2011年已達到20429億元,比2002年增長5.8倍。
這三項指標,即使扣除價格因素,其增長幅度也是驚人的。而且都高于我國工業和我國化工全行業的增長幅度。2011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比2002年增長6.7倍,資產總計增長3.6倍;我國化學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8.1倍,資產總計增長3.62倍。遠低于化32500強的增幅(見圖1、圖2)。
2.化工500強占化學工業的比重大幅度提高。
2002年化工500強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占化學工業當年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為21.6%,2011年提高到36.6%(見圖3、圖4)。2002年化工500強企業資產總計占當年化學工業資產總計的比重為22.1%,2011年提高到41.7%,超過了四成(見圖5、圖6)。增幅之大歷史少有。
一直以來,我們總希望化工企業要做大,從化工500強所占化學工業的比重大幅度提高這個意義上來說,化工500強企業確實是越做越大了,而且企業發展的速度遠大于行業的發展速度。
3.化工500強不同規模企業呈群體性增長。
化工500強企業的規模是各不相同的。如果把500強企業作為一個整體,按照一定的標志把整體分成幾個不等距的組,可以觀察整體的結構變化。這里仍以主營業務收入作為標志,將化工500強企業按主營業務收入的多少分成6個組群進行比較。從中可以發現,2011年主營業務收入高的企業數比2002年呈現群體性大幅度增長,主營業務收入低的企業數呈現出群體性急劇下降。
2002年與2011年比較:
主營業務收入50億元以上企業,2002年沒有,2011年凈增了141家;
主營業務收入10億~50億元企業,2002年為31家,2011年達到359家,比2002年增加了328家;
主營業務收入10億元以下企業,2002年多達469家,2011年已沒有10億元以下的企業。
10年間,化工500強企業各群體的主營業務收入急劇擴張,企業做大的態勢十分明顯(見表2)。表2化工500強按主營業務收入分組的企數增減情況(單位:個)
4.化工500強入圍門檻與平均主營業務收入大幅度提升
2002年化工500強第一名主營業務收入為35.8億元,2011年達到347.9億元,比2002年增長8.7倍。
2002年化工500強第500名主營業務收入為1.01億元,2011年達到11億元,500強的入圍門檻10年間提高了11倍。
再從化工500強企業平均主營業務收入看,同樣呈現了大幅提升的畫面:
2011年化工500強企業平均主營業務收入47.8億元,比2002年的3.49億元增長12.7倍(見圖7)。
2011年化工500強前10名企業平均主營業務收入237.8億元,比2002年的25.4億元增長8.4倍;
2011年化工500強前50名企業平均主營業務收入143.0億元,比2002年的13.7億元增長9.4倍;
2011年化工500強前100名企業平均主營業務收入108.7億元,比2002年的9.8億元增長10.0倍。
化工500強企業名次越往后,平均主營業務收入增長越快。
從以上各個方面分別觀察,可以得出的結論是:10年來,化工500強經濟實力大大增長,500強企業的發展是跨越式的發展,對化學工業的平穩快速增長起到了核心支撐作用。化工500強企業不僅僅是化學工業的主力軍,也是領頭羊,更有一批是常青樹。
二、化工500強企業經濟類型、行業結構。地域分布日趨合理
在化工500強經濟總量快速擴張的過程中,企業的所有制組成、行業結構和地域分布也隨之發生變化。這些變化是否符合國家的有關方針政策,是否符合科學發展觀,結構是否不斷優化,也是業內十分關心的問題。
1.多種所有制形式共同發展,尤以“三資”和民營企業發展更快。
目前企業所有制形式主要有國有控股、民營、三資以及集體、集體聯營和其他股份制企業,本研究報告為更透徹分析不同所有制企業的變化,選取了化工行業最具代表性的國有控股企業、民營企業、及三資企業進行分析。2002年與2011年化工500強企業中,主要經濟類型的企業數和主營業務收入的變化(見表3)。
上表表明,化工500強企業所有制結構出現了重要變化:
國有控股企業數從2002年的279家,下降到2011年的127家,減少了152家;民營企業數從2002年的26家,增加到2011年的93家,增加67家,“三資”企業數從2002年的10家,增加到2011年142家,增加132家。民營和“三資”企業數達到235家,占500強的47%,接近1/2。
國有控股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由2002年的1175.9億元,增加到2011年的6736.1億元,增長4.7倍;民營企業由2002年的44.5億元,增加到2011年的4169億元,增長91.6倍;“三資”企業由2002年的25.2億元,增加到2011年的7061億元,超過了國有控股企業,增長281倍多。民營和“三資”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1230億元,占500強的47.01%,也接近1/2。
國有控股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占500強比重由2002年占67.5%,下降到2011年的28.2%,下降了39.3個百分點;民營企業由2002年占2.6%,上升到2011年的17.5%,上升了近15個百分點;“三資”企業由2002年占1.4%,上升到2011年的29.6%,上升了28個多百分點。
10年間,我國化工500強企業多種所有制經濟呈現了共同發展的大好局面。國有經濟結構調整取得了明顯效果;民營企業快速發展壯大;“三資”企業發揮重要作用。
2.化工500強企業行業結構加速調整。合成材料工業躍居首位。
首先,看化工500強企業中各行業企業數變化情況(見表4)。
各行業企業數變化的顯著特點是:
2011年化工500強企業中,合成材料企業數,由2002年的第五位上升至第一位;基礎化學原料和專用化學品企業數,繼續處在第二、三位;化肥企業數則由2002年的第一位降至第四位。其余,輪胎、力車胎企業上升1位,化學農藥下降2位,化學礦和涂料等行業位次維持不變。
其次,以各行業主營業務收入進行比較,也有顯著變化(見表5)。合成材料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占500強企業全部主營業務收入的1/5以上。
在主營業務收入中,2002年化肥企業高居榜首,占500強比重接近1/4;其次是基礎化學原料,占17%;第三位是合成材料企業,占10%;輪胎制造企業排在第四位,占8.4%;第五位是專用化學品,占7.5%;接下來的是化學農藥、涂料等企業。
2011年發生了很大變化。合成材料企業躍居第一位,占500強主營業務收入的1/5以上;基礎化學原料仍處在第二位,占18.2%;專用化學品由第五位升至第三位,占15.9%;輪胎制造企業仍在第四位,占11.9%;而化肥企業則從第一位降到了第五位,占11.8%;其他行業位次未發生變化。
這里還要強調的是,在化肥行業中,2002年與2011年比較,氮肥企業主營業務收入仍在化肥工業中處于首位,但其在化肥行業中的比重由2002年的72.0%下降至2011年的45.0%;磷肥由10.0%上升至13.0%;鉀肥由1.2%上升至3.5%;而復混肥由16.4%猛增至34.9%。說明化肥品種結構大有改善,特別是復混肥在化肥中的比例由不到六分之一發展到超過了三分之一,農用化肥的需求趨于合理。
以上表明,10年來化工500強行業分布無論是企業數還是主營業務收入都有了重大變化。這是我國在執行“十五”、“十一五”規劃期間,積極調整化學工業行業結構、產品結構,大力發展合成材料工業以及專用化學品工業,優化化肥產品結構等方面所取得的驕人成績。
3.化工500強企業按地區分布,山東、江蘇2省持續領跑,中西部地區比重上升。
首先看企業數的分布。
化工500強企業個數從地區分布看,2002年和2011年山東省均居首位,都超過了100家。江蘇省位居第二,但2011年也超過了100家,比2002年增加了22家,是各省市中增長最多的。這2個省入圍企業數遙遙領先,充分顯示了化工強省的實力,是名副其實的領跑者。
按2011年排序,接下來的是浙江省、河南省、山西省、上海市、河北省、四川省、湖北省、廣東省、和遼寧省,這又是一個梯隊,企業數都在10家至30多家,而且位次比較穩定。其中山西省由2002年12家,增加到2011年的28家,增多了16家,增加數僅次于江蘇省。上海市由2002年的15家,增加到2011年的24家,增多了9家,位于增多省市的第三位。由2002年的8家,增加到2011年的12家,在增多地區中緊隨上海市之后。
其余各省、區、市2011年進入500強的企業數在10家以下,與2002年比較,起伏也較大。這里要特別指出的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寧夏回族自治區由2002年沒有企業進入500強,到2011年分別有7家和4家進入,占有了一席之地,從而也開啟了我國各省、區、市(除外)都有化工企業進入500強的新局面(見表6)。
再看各省、區、市化工500強企業主營業務收入情況。
化工500強中,各省、區、市入圍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的發展變化與企業數的變化情況近似。2011年山東省入圍企業主營業務收入以5660億元位居第一,占化工500強主營業務收入總額的23.7%,其次是江蘇省,4227億元,占17.7%,浙江省2353億元,占9.9%。這3個省入圍500強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占500強主營業務收入總額的51.3%,支撐了半壁江山,而且比2002年所占比重46.7%,提高了4.6個百分點,出現了加速快跑的姿態。
緊接著的是上海市、河南省、山西省、河北省、湖北省、四川省、廣東省、江西省、遼寧省、、貴州省、安徽省。這12個省、區、市入圍化工500強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在400多億至1300多億元之間,占500強主營業務收入總額的38%。
其余15個省、區、市入圍化工500強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占500強主營業務收入總額約10%。這里還要提到寧夏回族自治區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2002年沒有入圍化工500強的企業,到2011年不僅有企業進入,而且實現了主營業務收入分別達到103.4億元和212.2億元的成績,一躍排在30個省、區、市中的第25位和第21位(見表7)。
表中數據顯示,東部地區化工500強企業數減少了11個,西部地區減少1個,中部地區增加了12個。在主營業務收入增長速度方面,也是中部增長最快,增長14倍多,其次是東部增長12倍多,西部增長10倍多。在主營業務收入占化工500強比重方面,中部地區由17.3%提高到19.2%,增加了1.9個百分點;西部地區由13.8%降到11.9%,下降了1.9個百分點;東部地區持平??偲饋砜?,東部地區在化工500強中仍占有明顯優勢,中部地區正在加速追趕,西部地區追趕步伐不如中部。
總之,化學工業的十年巨變在化工500強中得到了充分體現。化工500強入圍門檻的大幅提高和在化工全行業中所占比重的快速增長,既說明了化工500強企業的跨越式發展,也說明化學工業的集中度有了明顯提高。這都是化工人的杰出貢獻,值得載入史冊。
在討論化工500強企業地域分布時,要特別關注在我國大力促進中部地區發展總體戰略和推進西部大開發指引下,在化工企業500強中的體現。10年來,化工500強企業無論是企業數,還是主營業務收入,在東、中、西地區都發生了變化,東、中部差距在逐漸縮小(見表8)。
第三部分 中國化工500強整體素質不斷提高
前面已講了,十年來,化工500強的規模有了飛躍發展,那么在做大的同時是否也做強了呢,也就是說其整體素質是否提高了呢?讓我們還是以數據來說話。下面以利潤總額、總資產貢獻率、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凈資產利潤率、資產負債率和勞動生產率等反映企業經濟運營質量的主要指標分別加以描述,窺視企業的盈利能力和水平,觀察十年來化工500強企業在做強過程中發生的巨大變化。
一、化工500強利潤總額高速增長
以主營業務收入排序的化工500強企業,2002年利潤總額為66.05億元,2011年猛增到1745.2億元,增長25.4倍之多,大大高于同期化學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12.7倍的速度。
與此同時,化工500強創造的利潤占化學工業的比重也從2002年25.3%,提高到2011年的37.3%,提高了12個百分點(見表9)。
利潤的高速增長是化工500強在做大企業征途中向著做強企業奮進的有力支撐。
化工500強利潤的大幅度增長,充分說明了在科學發展觀指引下,不斷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從快字當頭到好字當頭,為化工500強企業帶來了豐碩的成果。十來年,盡管受到國際金融危機及各種自然災害的沖擊,化工500強企業堅持在做大同時努力做強。整個化工行業大力推進行業結構、產品結構調整,行業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明顯提升。化工500強企業就是集中表現。
以下對化工500強利潤增長在各行業、各地區和不同經濟類型的表現分別作一描述。
1.精細化工行業利潤比例增長,化肥行業利潤比例下降。
在化工500強各行業中,合成材料制造企業利潤由第四位進到第一位,化肥制造企業由第一位退至第四位。
2011年,合成材料企業利潤為394.9億元,比2002年的5.9億元增長了65.9倍,在各行業中由2002年排在第四位躍進到第一位,占化工500強利潤總額比重也由2002年的8.9%升至2011年的22.6%;
2011年,化肥企業利潤238.1億元,雖然比2002年的16億元增長了13.9倍,但在各行業中則由2002年的第一位降至第四位,占化工500強利潤總額比重也由2002年的24%降至2011年的13.6%。
2011年,專用化學品和基礎化學原料企業利潤總額均有36倍和46倍的增長,分居各行業的第2和第3位,都超過了化肥企業。
輪胎企業利潤增長34倍,由第六位升至第五位,涂料等企業和化學農藥企業利潤排在第6、第7位。
十年來,化工500強利潤總額中各行業企業的變化,進一步說明了化工行業結構不斷優化,一改以往化肥行業老大的局面(見表10)。
2.民營和“三資”企業利潤已占到化工500強利潤的一半以上。
2002年國有控股企業利潤27.5億元,2011年為383.6億元,增長12.9倍;
2002年民營企業利潤3.1億元,2011年為337.3億元,增長了107.8倍;
2002年“三資”企業利潤1.9億元,2011年增加到576.4億元,增長302.4倍;
2002年國有控股企業利潤總額占500強利潤的41.7%,2011年下降到21.9%;
2002年民營企業利潤占500強利潤的4.7%,2011年增加到19.3%;
2002年“三資”企業利潤占500強利潤的2.9%,2011年占到33%。
這就是說,民營和“三資”企業利潤合計已從2002年占500強的7.6%上升到2011年的52.3%。這是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在經濟效益上的集中體現,也說明民營和三資企業經濟運行質量高于國企。
3.沿海三省利潤最高,比重有所下降;中、西部地區比重快速提升。
由表12可知,2011年與2002年比較,化工500強企業各省、區、市企業利潤都有較大增長。需要指出的是,2002年山東、江蘇、浙江三省利潤最多,這三個省占500強利潤總額的67%;2011年這三個省仍然處于遙遙領先地位,但占500強利潤總額的比重下降到56.6%,降了10.3個百分點,說明其它省份500強利潤不斷上升,尤其是河南、內蒙、遼寧、湖北、新疆等上升較快,所占比重也相應提高。
化工500強企業所在地區經濟效益水平變化出現東部向中、西部傾斜的趨勢。
從增長速度看,中部地區增長77倍,西部增長45.6倍,都高于東部增長20.6倍。從占500強利潤總額比重看,2002年東部地區占85.8%,中西部合起來占14.2%。2011年,東部地區比重下降到70.2%,中西部合起來已占29.8%,接近三成(見表13)。
二、化工500強企業總資產貢獻率和凈資產利潤率同時增長
總資產貢獻率反映的是企業全部資產的獲利能力,是企業經營業績和管理水平的集中表現,也是評價和考核企業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傎Y產貢獻率是企業利潤總額、稅金總額、利息支出三項指標之和與資產總額的比率。
凈資產利潤率反映的是投資者擁有所有權的凈資產獲利能力,是企業發展能力的集中表現,指標越高,表明同樣的凈資產取得的盈利越高。凈資產利潤率是利潤總額與資產總額減去負債所得差額(即所有者權益)的比率。這兩項指標的高低是衡量企業經濟效益、企業是否做強的重要依據。
1.總資產貢獻率大幅提高。
2011年化工500強企業總資產貢獻率為16.53%,2002年為8.38%,提高了8.15個百分點,接近一倍,是較高的資產獲利水平。
2011年化工500強總資產貢獻率比全國規模以上工業總資產貢獻率16.1%高出0.43個百分點,比化學工業總資產貢獻率15.82%高出0.71個百分點。
總資產貢獻率在行業、地區和企業規模方面的表現如下:
①在各行業中,專用化學品工業總資產貢獻率最高。
專用化學品總資產貢獻率一直處于各行業之首,2011年為21.5%,比2002年的15.7%提高了5.8個百分點。涂料、油墨、顏料、染料行業位居第二。這些行業一般都屬于加工工業,又是精細化工,產品附加值相對較高。合成材料、基礎化學原料位居第三、四位?;A化學原料、合成材料、專用化學品位居增長最快的前三位(見表14)。
②民營企業總資產貢獻率高于“三資”和國有企業。
2011年500強企業中,民營企業總資產貢獻率為19.81%,比2002年下降6.4個百分點,仍處于領先水平。“三資”企業為18%,比2002年上升1.4個百分點。國有控股企業最低,為11.9%,但也提高了1.5個百分點。
三種經濟類型比較,無論2002年或者2011年,國有控股企業總資產貢獻率均低于民營和“三資”企業(見表15)。
③黑龍江、福建、山東、重慶、江蘇等五省總資產貢獻率處于領先位置,中、西部地區最高。
統計資料顯示,化工500強中,各省、市、區企業的總資產貢獻率無論在2011年和2002年,黑龍江、福建、山東、重慶、江蘇一直處于領先地位,高于或接近500強平均水平。湖南、青海、新疆、廣東、浙江、內蒙處于中游。值得提出的是,新疆由2002年沒有企業進入500強,2011年不僅進入而且并列排在全國資產貢獻率的第五位(見表16)。
按地區看,東、中、西部總資產貢獻率出現了戲劇性變化。2002年東部總資產貢獻率最高,為10.4%,西部和中部分別為5.8和5.6%。2011年情況就相反了,西部地區最高,達15%,中部為12.1%,分別增長6.5和9.2個百分點,呈快速升高態勢,東部地區下降5.2個百分點(見表17)。
2.凈資產利潤率快速增長。
2011年化工500強企業凈資產利潤率為22.7%,比2002年的5.4%提高了17.3個百分點,比化學工業凈資產利潤率21,86%高出0.84個百分點(見表18)。
從上表可看出,各行業企業凈資產利潤率全面提高,其中以專用化學品、合成材料企業最高,2011年分別為31.2%和26.3%,其次是基礎化學原料、化肥、農藥等企業。提高幅度最大的是合成材料企業和基礎化學原料企業。根據凈資產利潤率指標含義,在資產中不包括負債,反映的是凈資產創利水平,這個指標越高,資本投入的獲利也越高。化工500強在各個行業的良好表現是吸引投資者的一大優勢。
在不同類型企業中,民營企業凈資產利潤率最高,2011年為31.4%;其次是“三資”企業,為24.56%;國有控股企業為14.62%。三種類型企業均比2002年有較大增長,“三資”和國有控股企業增長更快,但國有控股企業遠低于民營企業和“三資”企業(見表19)。
在各省、市、區中,化工500強企業凈資產利潤率西部地區最高,有十一個省區高于500強平均水平。
在所有省份中,2011年比2002年凈資產利潤率全部提高。內蒙古、山東、江蘇、福建、浙江、河南、青海位居前列(見表20)。
凈資產利潤率依然是西部地區增長最快。2002年東部地區凈資產利潤率為8.2%,遠遠高于中、西地區。2011年,雖然東部地區提高到24.6%,增長了16.4個百分點,但西部地區增長更快,增長21.3個百分點,已經接近了東部地區的水平(見表21)。
三、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成倍增長
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反映的是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創造利潤的能力,說明產品銷售收入獲得了多少利潤,同時,由于是利潤總額與主營業務收入的比率。產品銷售的實現是取得利潤的前提,而產品銷售收入本身包含了銷售成本和利潤,降低了成本就可以提高利潤。因此,該指標在一定意義上包含了成本費用高低的因素。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也反映了企業承受價格降低和銷售下降風險的能力,銷售收入高則能力強,反之承受風險的能力就較弱。以上借助其它指標可以作進一步分析。
2011年化工500強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7.3%,2002年為3.8%,提高了3.5個百分點,比化學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7.16%高出0.14個百分點,說明化工500強生產經營水平在不斷提高。
1.涂染料和專用化學品制造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高于其他行業企業。
2011年各行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均有提高,其中涂料、油墨、顏料、染料企業達到9.97%,專用化學品企業達到9.13%分居第一位和第二位。與2002年比較,增長最多的是基礎化學原料、化肥及合成材料企業(見表22)。
2.“三資”企業和民營經濟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高于國企。
2011年,“三資”企業和民營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在2002年和2011年都高于國有控股企業,說明在企業營銷策略、能力以及降低成本、費用等諸多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但也要看到,在這十年間,500強中的國有控股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提高了3.36個百分點,而“三資”企業和民營企業僅提高了0.3和0.68個百分點,差距正在縮?。ㄒ姳?3)。
3.青海、新疆和西部地區500強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最高。
十年間,化工500強企業所在省份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青海、新疆躍居前兩位,排在下面的北京、內蒙、寧夏、福建、陜西、江蘇、四川、貴州居各省份的前十位(見表24)。
從東、中、西部地區看,西部地區增長最快,其次是中部地區、東部地區(見表25)。
四、資產負債率處于合理區間,但不平衡
負債經營是企業通過負債的方式獲得借入資本,擴大資本來源的有效途徑。負債經營既有利益又有風險。負債資產比率高,會對企業生產的穩定性造成嚴重影響,說明企業自有經濟實力弱;負債資產比率低,說明企業自有資產比重大,經濟實力強,債權的保證程度也高。由于負債利息一般都低于股息,所以負債可以降低融資成本,增加資本的收益率。負債資本比率過低,意味著融資成本加大,過高又意味著債權人的安全又缺乏保障。因此,負債資產比率高要有一個合理的界限,在我國經濟環境下,一般保持在40%~60%之間比較合理。反映負債資產比率的常用指標是資產負債率,即負債總額與資產總額之比。
為了反映化工500強企業負債經營狀況,擬從負債規模及資產負債率兩個方面加以說明。
1.化工500強企業負債規模及其分布。
2011年化工500強企業負債總額為1.27萬億元,比2002年的1769.5億元增長6.2倍,企業平均負債25.4億元,比2002年的3.5億元快速增長。這里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500強負債規模均已達到當年工業總產值或主營業務收入的一半以上,相對較高。
在各行業中,2011年基礎化學原料與合成材料企業負債最高,分別為2445.9億元和2436億元,其次是化肥,化學專用品和輪胎企業;在各經濟類型中,2002年國有控股企業負債1525.4億元,民營企業負債13.2億元,“三資企業”負債10.8億元,2011年分別增長了2.1倍、146倍和304倍,在地區中,東部地區最高,達7533.5億元,增長也是最快的,達8.2倍,其次是西部地區(見表26)。
2.化工500強資產負債率。
2002年化工500強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8.9%,處于合理區間,2011年為62.22%,略高于合理區間。
①涂料企業資產負債率處于合理區間,化肥等行業處于不合理區間。
2002年涂料、油墨、顏料、染料工業處于合理區間,其他行業均略高,其中輪胎、化肥工業最高,2011年涂料、油墨、顏料、染料工業處于合理區間,其他行業均略高,其中仍是化肥行業資產負債率最高為63.4%,基礎化學原料工業為62.1%(見表27)。
⑦“三資”企業資產負債率處于合理區間。
2002年和2011年“三資”企業資產負債率一直處于合理區間。國有控股企業和民營企業2002年處于合理區間,2011年均處于略高區間(見表28)。
③2011年8個省份500強企業資產負債率處于合理區間。
2002年有15個省份資產負債率處于合理區間,11個省份處于不合理區間。而2011年只有9個省份處于合理區間,20個省份處于不合理區間(見表29)。
2002年資產負債率東、中、西部均處于合理區間;2011年東、中、西部資產負債率均超過60%的合理區間。其中,東部處于接近合理區間的邊緣,西部略高,中部地區最高(見表29)。
五、全員勞動生產率大幅提高
全員勞動生產率是企業平均每個職工在單位時間內創造的工業生產最終成果,反映企業的生產效率和勞動投入的經濟效益。這里是使用工業總產值與全部從業人員平均人數的比率。
2011年化工500強企業勞動生產率達到2081.5千元/人年,比2002年的220.8千元/人年提高8.4倍,比2011年化學工業勞動生產率1241.9千元/人年高出839.6千元/人年。
1.合成材料行業勞動生產率最高。
統計顯示,2011年所有行業勞動生產率全部提高,合成材料和基礎化學原料工業分別增長11倍和9.5倍。
2002年勞動生產率最高的行業是專用化學品和涂料工業;2011年勞動生率最高的行業是合成材料和專用化學品(見表31)。
2.“三資”企業勞動生產率最高。
2002年和2011年“三資”企業均比民營企業、國有控股企業勞動生產率高,但是從增長速度看,民營企業快,正在接近“三資”企業(見表32)。
3.廣東、上海、浙江等省市勞動生產率最高。
2011年勞動生產率最高的省市依次是廣東、上海、浙江,福建、山東、江蘇、重慶、黑龍江、天津、河北等省市(見表33)。
在東、中、西部地區中,東部地區勞動生產率最高,中部地區增長最快(見表34)。
綜上所述,我們欣喜地看到,十年來化工500強在以大促強發展中,表現出色。不但做大了,而且也做強了。2011年比2002年上述所有指標大幅提升,尤其是利潤指標增長速度超過了主營業務收入的增長速度,標志著化工500強企業做強的速度超過了做大的速度。各項利潤率指標全面超過了化學工業全行業的同期水平,經濟實力空前提高。
通過比較、分析,我們觀察到化工500強企業在做強過程中不同側面的發展變化。
從各行業看,專用化學品、合成材料制造企業在利潤及各項利潤率指標中均處于前沿;
從經濟類型看,“三資”企業利潤額已占據首位,民營企業快速增長,國有控股企業利潤占500強利潤比重下降較多。在各項利潤率指標中,民營和“三資”企業也處于領先位置;
從地區看,山東、江蘇、浙江三省利潤額遙遙領先。在各項利潤率指標中,福建、內蒙古、新疆、青海等省區后來居上;
一、2013年行業經濟運行概況
主要經濟指標基本實現增長預期。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11月,全行業規模以上企業28303家,實現主營收入約12.0萬億元,同比增長9.0%,占全國規模主營收入的13.0%;利潤總額7761.4億元,增長9.0%,占同期全國規模利潤總額的14.6%;上繳稅金8122.2億元,增長4.9%;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84萬億元,增長19.0%,占全國工業投資總額的11.2%;資產總計9.91萬億元,增幅12.2%。前11個月,實現進出口總額5883.6億美元,同比增長1.4%,占全國進出口總額的15.6%,其中出口1634.3億美元,增長3.9%,占全國出口總額的8.2%。1~11月,全國石油天然氣總產量(油當量)同比增長3.9%;主要化學品總產量增幅約5.8%。
預計2013年主營收入約13.3萬億元,同比增長9.2%;利潤總額約8900億元,增長8.8%;出口總額1805.6億美元,增長4.0%。
石油天然氣開采業 1~11月,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規模以上企業277家,實現主營收入1.21萬億元,同比增長1.6%;利潤總額3585.2億元,下降6.8%;上繳稅金2124.3億元,下降4.5%;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559.6億元,增長27.6%;行業資產總計2.08萬億元,增長6.1%。前11月,全國原油產量1.90億噸,同比增長1.6%;天然氣產量1020.2億立方米,增長8.9%。
原油加工業 1~11月,原油加工業規模以上企業1320家,實現主營收入3.15萬億元,同比增長3.8%;利潤總額343.4億元,去年同期為虧損129.8億元;上繳稅金3764.0億元,同比增長7.8%;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950.1億元,同比增長27.4%;資產總計1.51萬億元,同比增長11.4%。前11個月,全國原油加工量4.36億噸,同比增長3.6%;成品油產量(汽、煤、柴油合計)2.70億噸,增長4.7%。
化學工業 1~11月化工行業規模以上企業25321家,實現主營收入7.29萬億元,同比增長12.6%;利潤總額3598.5億元,增長12.1%;上繳稅金2131.7億元,同比增長10.3%;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9萬億元,同比增長15.4%;資產總計6.25萬億元,同比增長12.6%;進出口總額3003.4億美元,同比增長3.0%,其中出口1323.6億美元,增長4.3%。前11月,全國乙烯產量1475.4萬噸,同比增長8.4%;燒堿產量2603.3萬噸,增長5.9%;化肥產量6926.2萬噸,增長5.5%;合成樹脂產量5306.5萬噸,增長10.9%;輪胎外胎產量8.79億條,增長7.5%。
預計全年主營收入約8.07萬億元,同比增長12.5%;利潤總額約4270億元,同比增長11%。
專用設備制造業 1~11月,行業規模以上企業1385家,實現主營收入3447.8億元,同比增長14.4%;利潤總額234.3億元,同比增長21.5%;上繳稅金102.3億元,同比增長11.2%;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69.9億元,同比增長33.1%;資產總計3399.1億元,同比增長14.7%。前11月,生產石油鉆井設備41.9萬臺(套),同比增長18.2%;煉化專用設備190.4萬噸,下降2.8%。
二、經濟運行主要特點
(一)經濟實現平穩增長
2013年,石油和化工行業經濟克服了諸多不利因素,實現了平穩增長。前11月,全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4%,其中化工行業增幅12.2%。從運行走勢上看,上半年行業經濟有較明顯波動,下半年轉入平穩增長。統計局數據顯示,一季度全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0%,上半年為9.1%,其間最低月累計增幅為8.8%;1~7月上升至9.4%,此后一直穩定在這一增長幅度。預計全年增幅9.4%,高于去年約1.1個百分點。其中,化工行業增長12.2%,與上年持平。
主營業務收入增長基本平穩。一季度全行業收入增幅最高,同比達9.5%,上半年為9.3%,前三季度為9.0%,1~11月為9.3%,預計全年增長9.2%,較上年回落約1.5個百分點。其中,化學工業前11月主營收入增幅12.6%,全年預計為12.5%,增幅與上年持平。
(二)產業結構調整繼續深化
2013年,行業繼續扎實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
一是投資結構繼續優化。2013年1~11月,全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9.0%,基本符合預期。三大投資領域中,對化學工業的投資明顯減緩。前11月,油氣開采、煉油業投資增幅分別達27.6%和27.4%,均較上年大幅加快;而化學工業增速只有15.4%,為歷史最低增幅之一,也是近些年來首次低于油氣開采和煉油業增長。
從化工各行業看,有機化學原料、涂(顏)料制造等精細化學品和合成材料投資增長較快。1~11月,上述三個子行業投資增幅分別達到30.1%、25.9%和19.2%,大大高于化工行業平均增速;占該行業投資比重分別為19.7%、6.0%和13.0%,均較上年上升,投資繼續向技術含量較高、附加值較高的領域傾斜。同時,一些過剩行業投資持續回落。前11月,無機酸行業投資增幅只有1.7%,無機堿則是下降3.2%,磷肥行業投資降幅更是超過32%。
二是產品結構調整加快。數據顯示,產業鏈長、技術含量和附加值較高、市場前景看好的產品產量增長較快,在行業中所占比重大幅上升。從上游能源生產領域看,頁巖氣、煤層氣、煤制氣等非常規油氣產量大幅增長,所占比重持續攀升。2013年,天然氣產量占油氣比達到32.6%的歷史新高,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煉油領域,成品油結構發生明顯變化。汽、煤油在生產和消費中的占比持續增加,2013年的產量比重分別達到33.2%和8.5%,比上年提高1.3和1個百分點。在下游化工領域,新材料、新技術、新型煤化工等產品產量快速增長。2013年,合成材料產量增幅達到9%,在主要化工產品中占比超過21%,同比分別提高2和1個百分點;有機化學品增幅7%,占主要化工產品的比重近12%,同比提高1.2和0.6個百分點。其中,特別值得關注的是,代表新型煤化工的標志性產品――甲醇,在“甲醇汽車”、甲醇制烯烴技術推動下,近年來飛速增長。2010年以來,平均增幅超過21%,2013年在統計局公布的主要有機原料產量中占比達到51%,比2010年提高逾10個百分點。此外,輪胎行業產品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繼續加快,引領橡膠制品業結構升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3年子午胎產量增速達到18%,占比較上年提高近10個百分點。
三是技術結構進一步優化。資源類產品在經濟增長中的比重呈現持續下降、技術類產品保持上升的趨勢。2013年,無機化學原料、化肥等傳統化工產品在經濟增長中的占比持續下降,有機原料、專用化學品、合成材料等呈上升趨勢。2013年,無機化學原料和化肥行業主營收入占化工行業比重分別較上年下降了0.5和0.8個百分點;而有機化學原料和專用化學品則上升了2和0.6個百分點。
一批核心技術取得突破。2013年,石油和化工行業在傳統行業技術升級加快,如化肥行業的煤氣化技術裝備的發展,染料生產工藝的突破與創新;在頁巖氣的開發也取得技術和產量的突破;在化工裝備領域,國產化裝備取代了國外進口設備等等。其中,最值得一提出的是現代煤化工技術取得新的進展。
2013年,我國現代煤化工行業發展穩步前行,煤化工技術也不斷取得新的突破。煤氣化技術國產化進程穩步推進,以航天爐為代表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氣化爐技術正在行業內得到廣泛認可,與國外引進技術“水土不服”的情況相比,國產氣化爐更加“接地氣”。另外,在工藝路線方面也進行了新的嘗試和探索,如煤制芳烴和煤-油混煉新技術的首次嘗試,煤制乙二醇全流程打通并生產合格產品,以及焦油加氫煤炭分質利用新工藝等,這些工藝路線的嘗試和探索,都為我國現代煤化工行業發展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在技術和工藝路線取得新進展的同時,對現代煤化工產品的開發也收獲了新的果實。甲醇蛋白的生產不僅開拓了現代煤化工下游產品,還填補了我國在這一領域的技術空白,成為國際上為數不多的掌握此項生產技術的國家之一。甲醇蛋白的開發,為解決飼料供應和提高農畜養殖率提供了新的可能。
(三)經濟效益明顯改善
2013年,石油和化工行業利潤和收入基本實現同步增長,而上年利潤則為負增長。同時,企業虧損狀況也有顯著好轉,盈利能力穩中回升,行業整體效益明顯改善。
利潤同步增長,煉油業貢獻最大。2013年1~11月,全行業利潤增幅9.0%,與收入增幅持平,預計全年增長8.8%,利潤總額約8900億元。其中,煉油業由上年虧損轉為盈利,利潤總額約400億元,對利潤增長的貢獻率最大,達70%;化工行業貢獻率次之,超過60%;由于利潤下降,占比最大的油氣開采業利潤貢獻率為負值。利潤增長的結構正在改善。
化工行業中,農藥、橡膠制品、涂(顏)料和專用化學品等精細化學品利潤增速較高。1~11月,農藥制造業利潤同比增幅35.2%,位居化工各大子行業增幅之首;橡膠制品業利潤增幅22.2%,居第二;涂(顏)料和專用化學品利潤增速分別為17.1和16.9%,排名第三和第四位。從對化工行業利潤增長的貢獻率看,專用化學品、基礎化學原料(主要為有機原料)和橡膠制品占前三位,分別達到38.2%、27.3%和25.5%;占化工行業利潤總額的比重分別為28.6%、21.2%和15.2%。
虧損企業虧損狀況持續好轉。前11月,全行業虧損企業虧損額同比下降14.5%,虧損面由年初的21.3%縮小至13.7%。其中,油氣開采業虧損企業虧損額同比增長28%,虧損面為21.7%;煉油業虧損企業虧損額同比下降43.4%,虧損面為18.3%;化工行業虧損企業虧損額同比增長9.4%,虧損面為13.5%。
盈利能力回升。1~11月,全行業主營收入利潤率6.47%,同比持平,比1~6月提高0.21個百分點。其中,化工行業主營收入利潤率4.94%,同比持平,比1~6月上升0.42個百分點。進入下半年后,行業毛利率也出現明顯企穩回升趨勢。前11月為16.25%,比前三季度回升0.2個百分點。其中化工行業毛利率12.44%,比前三季度回升0.3個百分點。
(四)行業出口逆勢增長
2013年,面對世界貿易增長放緩,貿易壁壘和摩擦加劇等復雜嚴峻的外貿形勢,行業出口實現逆勢增長。海關數據顯示,1~11月,全行業進出口總額5883.6億美元,同比增長1.4%。其中,出口1634.3億美元,增長3.9%,比上年同期加快3.5個百分點,占全國出口總額的8.2%。預計全年出口增長4.0%,2008年以來,出口增長首次超越進口。
橡膠制品出口一枝獨秀。1~11月,橡膠制品出口金額430.9億美元,同比增長8.9%,增幅比上年提高1.7個百分點,占石油和化工行業出口總額的26.4%,是行業貿易順差的主要來源。在其它主要出口產品中,農藥和成品油出口額大幅增長。增速分別達到32.1%和33.4%,分別占全行業出口總額的2.1%和9.2%,均較上年明顯上升。前11月化肥出口1758.5萬噸(實物量),同比增長12.0%,出口總額57.2億美元,下降10.5%。
中、西部地區出口增速相對較快。1~11月,東部地區進出口總額5142.9億美元,同比增長2.1%,其中出口1365.5億美元,增幅3.8%;中部地區進出口總額284.3億美元,下降10.1%,其中出口146.1億美元,增長4.4%;西部地區進出口總額456.5億美元,增長1.6%,其中出口122.7億美元,增幅4.1%。中、西部地區出口增速持續加快,占出口比重也有上升的趨勢。
貿易國進一步拓展,區域結構繼續改善。近年來,石油和化工行業對外出口地不斷擴展,2013年,上升至230個國家和地區,較上年又增加5個,遍布全球各地。在貿易面拓展的同時,區域貿易結構也得到改善。傳統出口最大目的地美國、中國香港、日本等國家和地區占比繼續下降,金磚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占比持續上升。數據顯示,2013年對美出口額占比為14.5%,較上年下降0.3個百分點;對香港地區出口額占比7.3%,同比下降0.6個百分點;對日出口額占比降至5.9%,降幅最大,達0.8%。對金磚國家出口占比保持穩中上升趨勢,2013年占比首次超過11%,較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2013年出口增量主要來自其它地區和發展中國家。
(五)區域經濟結構繼續改善
東中西部產業布局進一步優化,特別是西部的原材料產業和東部的高技術產業發展加快。2013年,東部地區純苯產量占全國比重達到70%,子午胎占比超過82%,合成纖維單體超過92%,產品加快向中高端、精細化發展;中部地區根據自身優勢,大力發展化肥、精細化學品等產業。其中,尿素占全國總產量的39%,化學試劑占29%,農藥占31%;西部地區天然氣產業、煤化工等發展迅速。2013年,西部地區天然氣產量占全國比重達82%,電石產量達88%,甲醇占比近50%。各區域的優勢和特點進一步顯露。
西部地區投資增速繼續領先。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石油和化工行業投資重點繼續向中、西部地區傾斜。前11月,西部地區投資增幅達24.5%,東部和中部地區投資增幅分別為20.7%和12.9%,西部地區增速明顯領先;中西部地區投資額占全行業比重保持在51%以上,投資繼續向中西部地區傾斜。
區域經濟增長趨于平衡。1~11月,東部11省市主營收入7.92萬億元,增長9.6%;中部8省主營收入2.10萬億元,增長8.4%;西部12省市區主營收入1.97萬億元,增幅7.2%。在區域經濟條件差別較大、宏觀經濟形勢艱難的背景下,地區收入增長保持了基本同步,中、西部地區經濟在行業中的占比保持穩中上升趨勢,地區經濟發展更趨協調、平衡。
三、當前行業經濟運行中的主要問題
一是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問題依然突出。今年以來,部分行業產能擴張仍在繼續,裝置開工率持續走低,市場競爭激烈,價格長期低位徘徊。最新數據顯示,2013年,尿素產量裝置平均利用率維持在80%左右,即便如此,由于產能釋放過大,供需失衡,市場競爭十分激烈,價格持續走低。監測顯示,尿素市場年均價只有1920元/噸,三年來最低,同比跌幅達13.4%;受此影響,氮肥行業效益大幅下滑,利潤同比降幅達65%。無機鹽、無機堿行業市場競爭更為殘酷,價格連連下挫。全年燒堿裝置平均利用率在75%左右,純堿裝置平均利用率80%上下;燒堿(片堿)市場年均價為2650元/噸,同比下跌18.4%,液堿(32%離子膜)均價706元/噸,跌幅23.3%;純堿(重灰)市場年均價1440元/噸,同比下跌7.1%,輕灰均價為1340元/噸,跌幅8.7%。1~11月,無機堿行業利潤在去年同期大幅下降的基礎上,再度下降4%,無機鹽行業降幅為5%。數據還顯示,2013年聚氯乙烯裝置利用率不足65%,甲醇更低,不足60%,聚氯乙烯和甲醇價格長期低位徘徊,行業處于虧損邊沿。部分行業的產能過剩,已成為影響全行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平穩運行的突出風險。
二是成本管理差距較大。這一問題在化工行業表現尤為突出。盡管化工行業自身進步明顯,但與其它行業相比,成本管理差距較大。統計數據顯示,1~11月,化工行業100元主營收入成本87.56元,同比增加0.61元,高出全國規模工業100元主營收入成本近2元,差距很大。盈利能力也明顯低于全國規模工業平均水平。前11月,化工行業主營收入利潤率為4.94%,全國規模工業為5.77%,低了0.83個百分點。
三是創新能力還不能適應產業結構調整的要求。近年來,行業的創新能力雖然穩步提高,但與產業和產品結構調整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面對快速發展變化的市場,難以應對,一些暢銷產品,很快變得過時、過剩,又不得不大量進口。海關數據顯示,1~11月,我國凈進口有機化學品達2420萬噸,同比增長10.5%;凈進口合成樹脂2428萬噸,比去年同期小幅下降3%,但卻是同期國內合成樹脂總產量的45.7%。兩者之和接近5000萬噸,如此巨大市場,我們卻長期徘徊在。從進口來源地看,主要來自中東地區的伊朗、沙特,以及周邊的韓國、日本和我國臺灣地區。我產品無論是在質量,還是在品種、檔次上與上述國家和地區都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有機化學原料領域,質量和技術差距近年來有擴大的趨勢。關鍵在于國內不少企業創新意識、創新能力較差,這種現況應引起行業內的高度重視與反思。
四是安全環保形勢嚴峻。2013年,有關行業安全生產和環境責任事故頻發,據不完全統計,僅下半年來較大事故就多達15起,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巨大損失,也給行業發展帶來不利影響。日前,工信部又了對《石化和化學工業節能減排指導意見》公開征求意見?!兑庖姟诽岢?,到2017年底,石化和化學工業萬元工業增加值能源消耗比 2012 年下降 18%,重點產品單位綜合能耗持續下降,全行業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減少 8%、8%、10%和 10%,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30%,廢水實現全部處理并穩定達標排放,水的重復利用率提高到 93%以上,新增石化和化工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5%,危險廢物無害化處置率達到 100%。為達成上述目標,《意見》還提出,2015年底前要淘汰200萬噸/年及以下常減壓裝置、380 萬噸電石落后生產能力;控制氮肥、磷肥、“三酸兩堿”、電石等高耗能、大宗基礎化學品的總量,淘汰或改造其中部分能耗高、污染重的產能和裝置,提高新建項目的能效和環保門檻。短期內,安全環保將會大幅提高行業的運營成本,并對經濟增長產生重大影響;但長遠看,對行業轉型升級,提高經濟運行質量意義深遠。
四、2014年主要市場和經濟增長指標預測
展望2014年,盡管宏觀經濟運行還存在下行風險,但是,促進行業經濟平穩運行的有利條件仍大于不利因素。黨的十三中全會描繪了我國社會經濟兩個一百年的宏偉發展藍圖。隨著全面改革的不斷深化,新型城鎮化建設和農業現代化的推進,以及環保產業的崛起和國家創新驅動戰略的實施,都將為石油和化工行業提供新的需求,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內需將是石油和化學工業保持長期平穩較快發展的不竭動力。
根據當前宏觀經濟發展狀況以及行業經濟運行趨勢,預計2014年石油和化工主要產品市場需求將保持適度增長,行業價格總水平較今年持平或有所反彈;行業經濟運行總體保持平穩。
(一)國際原油市場
2013年,世界原油價格總水平雖較上年有所回落,但仍維持在100美元/桶上方,自2011年突破100美元后,連續第三年保持高位。主要市場中,WTI原油年均價(普氏現貨,下同)為97.8美元/桶,同比漲幅3.6%;布倫特原油年均價108.6美元/桶,同比跌幅2.7%;大慶原油均價104.1美元/桶,同比跌幅8.4%。三地原油平均價格為103.5美元/桶,同比下跌2.9%,是2009年以來的第二次下跌。
全球原油消費保持低速增長。BP能源報告顯示,2012年世界原油消費量41.31億噸,增幅1.2%。根據全球經濟增長和原油消費情況,預計2013年世界原油消費量在41.71億噸上下,增幅1.0%;2014年世界原油消費增幅約為1.2%,略有加快。全球石油消費增長進入一個相對較緩、相對平穩的時期。
2014年國際油價將保持大體穩定。目前,國際石油供需基本平衡,供給相對寬松,熱點地區局勢總體趨向緩和,美國能源自給率快速上升,這些為未來國際油價保持基本穩定奠定了基礎。根據當前市場情況及油價運行走勢,預計2014,國際原油現貨價格總水平與上年大致持平。其中,WTI原油均價在95美元~100美元/桶上下;布倫特原油均價在105美元~110美元/桶左右;大慶原油均價大約在100美元~105美元/桶之間。
(二)國內油品市場
截至2013年末,我國一次性原油加工能力逾7億噸/年,已顯現出過剩的跡象。2006~2012年,我國原油表觀消費量年均增幅為6.8%。隨著宏觀經濟增長放緩及新能源的開發利用、能源效率的提高,國內油品的市場需求增速減緩將成為長期趨勢。根據目前我國宏觀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費之間的變化情況,預計2013年國內原油表觀消費量約4.89億噸,同比增長約3%;天然氣表觀消費量約1645億立方米,增長15.5%;成品油表觀消費量約2.87億噸,增長3.5%,其中柴油表觀消費量約1.70億噸,與上年大致持平。2014年,原油表觀消費量約5.1億噸,同比增長4%;天然氣表觀消費量約1880億立方米,增幅15%;成品油表觀消費量約為3.02億噸,增幅4.5%。
2014年國內成品油價格主要隨國際原油價格波動。根據對2014年國際油價的基本判斷,以及近10年來成品油價格運行特征,預計國內成品油價格總水平大致與2013年持平。其中,0#柴油年均價在8510元/噸上下,同比持平;93#汽油均價約9950元/噸,漲幅0.2%。
(三)農用化學品市場
2013年,受天候、科學施肥技術推廣等綜合因素影響,化肥市場消費增速較上年顯著回落,預計全年化肥表觀消費量約為7370萬噸(折純,下同),增幅為4%,其中尿素表觀消費量約2850萬噸,增長5%。2014年,國家對“三農”的政策扶持力度將繼續加強,農業對化肥的需求將保持平穩增長,預計化肥表觀消費量約7700萬噸,增幅4.5%左右,基本接近常年平均增長水平。
2014年在消費增長相對平穩的情況下,化肥的市場價格主要取決于成本(煤炭、天然氣價格)、產能釋放程度、出口增長情況等三大因素。當前,化肥市場供需總體上嚴重失衡,市場跟蹤顯示,化肥生產企業平均開工率越高(超過85%),市場競爭就越激烈,價格也越低。分析認為,化肥行業產能的釋放程度將是決定2014年市場價格走勢的最主要因素。如果行業產能利用率控制在80%以內,將會對產品價格形成支撐,在此條件下,預計尿素年均市場價格將重返2000元/噸上方,漲幅4%左右;磷酸二銨年均價在3100元/噸上下,漲幅約3.5%;國產氯化鉀均價在2700元/噸左右,漲幅約8%?;市袠I的整體效益也將會好于上年。
(四)基礎化學原料市場
2013年,基礎化學原料市場需求增長總體上較上年略有加快。其中,無機原料表觀消費量增幅約6%,同比提高0.5個百分點;有機原料表觀消費量增幅約7%,比上年加快1個百分點。預計主要基礎化學原料中,乙烯表觀消費量約1785萬噸,增長9.5%;甲醇表觀消費量約3300萬噸,增長5%;燒堿表觀消費量約2690萬噸,增幅6%。2014年,基礎化學原料市場需求總體上將會延續平穩增長態勢。預計無機化學原料表觀消費量增幅約為6%,與上年基本持平;有機化學原料增幅約8.5%,較上年有所加快。其中,乙烯表觀消費量約1945萬噸,增長9%;甲醇表觀消費量約3550萬噸,增長7.5%;燒堿表觀消費量約2850萬噸,增幅6%。
2014年,根據目前市場走勢判斷,我國無機化學原料市場受成本支撐會有所反彈,由于上年深度下跌,所以顯得反彈力度稍有大些,但在產能過剩重壓之下,市場競爭激烈,整體上仍將是相對低迷的局面;有機原料市場總體將繼續穩中趨升的格局,價格主要隨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走勢而波動。預計燒堿(片堿)的市場年均價格在2800元/噸上下,漲幅5.5%;純堿(重灰)年均價在1550元/噸左右,漲幅7.5%;電石均價約3100元/噸,漲幅6%;丙烯市場均價約為10400元/噸,微漲0.6%;純苯(石油級)年均價約為9500元/噸,與上年大致持平;甲醇(一級,凈水)年均價約2900元/噸,漲幅4%?;A原料市場總體上可能好于2013年。
(五)合成材料市場
2013年,我國合成材料表觀消費總量約為1.41億噸,增幅3%,同比回落2個百分點,需求增長減緩。其中,合成樹脂表觀消費量約8500萬噸,增長6.5%;合成纖維單(聚合)表觀消費量約5100萬噸,降幅2%。預計2014年,我國合成材料表觀消費總量約為1.47億噸,增幅4.5%,雖較上年有所加快,但仍是歷史的較低增幅之一。其中,合成樹脂表觀消費量約9100萬噸,增幅7.5%。
2014年我國合成材料市場進口依存度較高,市場潛力較大。目前,合成樹脂進口依存度超過30%,合成纖維單體達到35%左右,合成橡膠超過24%。我國通用合成材料市場面臨周邊和中東地區的嚴峻挑戰,競爭異常激烈。展開差異化競爭,鞏固通用料市場,重點爭奪中高端市場,是我國合成材料產業未來發展的必然戰略取向。根據目前市場走勢和未來原油價格的判斷,預計2014年合成材料市場價格總體或穩中趨升。其中,聚氯乙烯(LS-100)年均價在7200元/噸左右,漲幅約3%;高密度聚乙烯(5000s)均價在11600元/噸上下,漲幅約0.5%;聚丙烯(F401)均價約為11400元/噸,漲幅約2.5%;己內酰胺均價可能回升至19000元/噸,漲幅約3.5%;丙烯腈回升幅度稍大,約為7%,均價達14000元/噸左右;丁苯橡膠(1500)均價可能反彈至14500元/噸上下,漲幅5%;順丁橡膠均價約為15000元/噸,升幅6%。
(六)2014年主要經濟增長指標預測
初步預測,2014年石油和化工行業主營收入約14.56萬億元,同比增長9.5%;其中,化學工業主營收入約為8.91萬億元,增長10.5%,
2014年,預計全行業利潤總額約9800億元,增幅約10%。其中,化工行業利潤總額約4800億元,增幅約12%;
2014年,預計原油表觀消費量約5.1億噸,同比增長4%;天然氣表觀消費量約1880億立方米,增幅15%;成品油表觀消費量約為3.02億噸,增幅4.5%。預計主要化工產品表觀消費總量增幅約5%。其中,化肥表觀消費量約7700萬噸,增幅4.5%;乙烯表觀消費量約1945萬噸,增長9%;甲醇表觀消費量約3550萬噸,增長7.5%;燒堿表觀消費量約2850萬噸,增幅6%;合成材料表觀消費總量約為1.47億噸,增幅4.5%,其中合成樹脂表觀消費量約9100萬噸,增幅7.5%。
五、2014年行業重點工作
2014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完成十二五規劃至關重要的一年。石油和化工行業要繼續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緊緊抓住調結構、轉方式這根主線,抓住機遇,迎難而上,把各項工作推向新的高度。
(一)切實做好農用化學品市場的保障服務工作
2013年,我國農業糧食生產連續實現了“十連增”,農用化學品的保障功不可沒。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切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為2014年工作第一要務。剛剛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也明確提出,要堅持以我為主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維護我國農業穩定、持續發展,做好農用化學品的保障工作,是石油和化工行業的首要任務。
一要堅決保證國內市場化肥、農藥、農膜等重點農資產品的充裕供應,促進供需平衡,穩定市場價格。2014年國內化肥、農藥的產能還會增加,結構性過剩仍將存在,而且運價、水價、人工等成本上升,氣價上漲,供應季節性短缺等,都將對企業的生產經營產生較大影響;隨著國家環保力度進一步加大,生產企業的壓力也會繼續增加。從需求看,2014年,國內化肥農藥的需求仍將保持穩定增長;國際農化品市場需求將進一步復蘇。不久前,國家降低了2014年化肥產品的出口關稅,預計化肥農藥的出口將繼續加快。因此,明年國內農化產品企業需認真組織安排好生產經營,合理調節出口比重。聯合會將積極引導企業生產銷售,及時反映企業訴求,協助解決生產、銷售中的矛盾和問題;做好國內市場供需監測和協調工作,力求資源總體平衡,價格基本穩定。
二要加快推進化肥農藥產品的技術進步和結構調整。引導、鼓勵企業發展增值肥料、緩控釋肥、生物有機肥料、高效低毒農藥以及測土配方技術等,積極向農業部等主管部門建議,將尿素硝酸銨溶液等的推廣、使用納入水肥一體化工程中,在施肥設施建設方面給予必要扶持,降低或免征新型生態高效化肥、農藥的增值稅。支持鼓勵生產企業發揮創新主體作用,重視現有生產工藝、裝備等的技術改造,節能減排技術措施的優化和提升。
三要繼續加大打假力度,凈化市場,保護好農民利益。農資打假不僅關乎企業和農民的切身利益,也是關乎食品安全、農業持續穩定發展的全局問題。因此,我們要從戰略高度加強這方面的工作,積極配合政府相關部門,采取有效措施,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農資等違法犯罪行為,規范市場秩序,確保農資供應質量可靠,從源頭上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二)加快推進以化解產能過剩為重點的產業結構調整工作
產能過剩是影響當前行業經濟平穩運行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2013年,我們在化解產能過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年初成立了由各專業協會、相關研究機構、企業組成的專題工作組,通過實地調研分析、與企業深入交流,對行業進行把脈會診,完成了《化解產能過剩矛盾專題研究報告》的編制工作,并將煉油、氮肥、磷銨、氯堿、純堿、電石、甲醇、氟硅等八個行業化解產能過剩的對策建議上報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國家能源局、國資委等相關部門,抄送地方行業主管部門及協會。這八行業目前在整個石化行業中產能過剩問題比較突出,是未來我們化解產能過剩工作的重點。
應當看到,部分行業的產能過剩問題,是在過去長期快速發展中形成的,原因也很復雜。因此,必須緊密結合行業發展實際,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提出的“尊重規律,分業施策,多管齊下,標本兼治”的方針,努力化解產能過剩。一要積極配合政府加強產業政策和標準的制定、修訂,提高準入門檻,完善產業政策。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堅持通過市場機制解決產能過剩問題。二要利用產能過剩契機,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產能過剩也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方向和動力。三要強化對過剩行業產能情況的監測預警,對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提出對策建議。通過化解產能過剩矛盾,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創新能力的突破,產品的脫胎換骨,競爭力的全面升華。
(三)全面提升安全環保工作水平
2014年我們要把安全環保管理和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實抓好,抓出新成效。一是要嚴格安全環保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減少重大安全生產和環保事故,努力提高全行業安全生產和環保管理水平。二是要進一步加大對責任關懷宣傳的力度,進一步提高企業對責任關懷與SHE安全管理體系的認識,集中力量開展責任關懷與綠色石油化工的宣傳活動,引導企業深入實施責任關懷,把安全環保工作從圍墻內擴展到圍墻外。三是繼續推進和完善行業能效“領跑者”制度,增加一批產品企業行業的能效“領跑者”,推進企業能源管理中心建設,培養一批企業責任關懷典型,創建一批“化工清潔生產綠色園區”。
(四)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近年來,隨著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結構調整加快,石油和化工行業中的傳統產業和產品需求出現放緩趨勢,特別是一些大宗類的石油和化工產品,收入增速降低,效益明顯下滑,很大程度上影響到行業整體增速。培育新的增長點,成為行業實現經濟持續平穩健康運行的關鍵所在。
首先,要緊跟需求結構變化,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十報告指出,要“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健康發展。” 目前我國經濟正處在增長階段轉換和尋求新平衡的關鍵時期,處在傳統競爭優勢逐漸削弱、新興優勢逐漸形成的過程中,石油和化學工業要由大變強,必須抓住這個機遇,贏得主動。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高端化、差異化和專用性化學品的終端消費市場增長勢頭強勁,環保、航空航天、汽車制造、計算機、電子產品等領域急需的特種、高端化學品供給嚴重不足。我們的結構調整,要緊緊盯住市場發展的前沿,圍繞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配套需求,主動調整產業和產品結構,加快企業轉型升級,發現和培育新的增長點。一是大力發展化工新材料,二是加快發展高端專用化學品,三是配套發展新能源產業,四是積極發展生物技術替代傳統工藝。
其次,要大力發展生產業,特別是能夠為行業的結構調整、產業升級、清潔生產、節能減排等提供技術支撐的服務業,如科研創新、工藝優化、設備升級、能源合同管理服務等。現階段及今后時期,行業對這些方面的服務需求會越來越大,一方面我們要通過鼓勵企業加強投入,自主創新;但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積極培育市場力量,推進創新服務體系建設,搭建戰略合作聯盟等平臺,強化知識產權的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加強對外科技交流與合作,大力培育和發展中介性的生產服務組織和機構,注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再創新,更好地支撐行業由大變強。
(五)創新經濟運行監測工作
隨著世界石油和化學工業走向復蘇,近年來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也獲得迅速發展。在需求持續增長、價格穩步上揚的背景下,全行業經濟運行質量不斷增強,景氣水平顯著提高。由于國內外經濟環境向好,這種景氣狀況有望進一步持續到2008年。
一.2008年效益創歷史新高
2008年行業經濟效益大為提高,特別是三季度以來,全行業效益增長較上半年進一步加快,盈利能力繼續增強,實現利潤創歷史新高。
據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預計,去年全年石化行業可實現現價產值22000億元,同比增長20.8%;可實現工業增加值6710億元,增長20.8%;利潤總額2240億元,增長27%;利稅總額3590億元,增長24%。
二.未來石化行業發展展望
1.今年石化行業發展的積極因素:
(1)今年世界經濟繼續增長
國際方面,世界經濟仍處于進一步復蘇中,盡管由于國際油價大幅上漲,全球經濟增長幅度受此影響將有所回落,但從美國、日本、亞太、歐盟等各經濟體的表現來看,無可否認,經濟正處于繼續增長過程中,對石油和化工產品的需求穩定增加。去年石油和化工行業的景氣狀況有望持續到今年。
(2)全球新增產能增長率有限
預示著今后3-5年,世界新增產能增長率較為有限(石化項目的建設周期為3-5年),根據摩根斯坦利2008年5月全球化工行業報告預測,2008-2008年全球乙烯產能增長率分別為:1.2%、3.5%、2.4%與3.6%。
(3)由于需求增加石化行業將迎來超強上升周期
過去15年,全球石化需求增長率平均為全球GDP的1.33倍,假設未來幾年的需求增長倍數為1.3倍。IMF、EU等國際權威機構均報告,認為去今兩年的世界經濟增長率將在3.6%-5%之間,較高的經濟增長率、配合較低的產能增長率,預計石化行業開工率將快速上升。
當未來兩年,全球GDP低于2.5%時,石化行業開工率難以上升,周期將提前見頂;而當全球GDP介于3%-4%時,石化行業開工率穩步上升,周期高峰預期在2008-2008年;當未來2-3年,全球GDP增長率持續高于4%時,石化行業開工率快速提升,將迎來超強上升周期,時間上也將延續到2008年以后。
我們認為,本次石化周期,有可能與前兩次周期都不同,國內石化公司的盈利周期性可能被弱化,受益于國際化產業分工、持續的需求增長與不斷增長的規模效應,國內石化公司盈利的持續性與穩定性將明顯增強,上升趨勢持續的時間更長。
(4)國內價格仍將持續高位
盡管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影響將逐漸深入,使得部分下游行業需求增長放慢,但是國內經濟持續、較快增長的勢頭毫無疑問,預計2008年GDP保持7%-8%的問題不大,不少跨國巨頭紛紛加大對華投資,外資的火熱加入有利于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的加快發展。預計2008年石油和化工行業可能保持15%-20%左右的發展速度,石油需求由于汽車工業的繼續發展、汽車保有量的增加、新增大型乙烯裝置的正式投產而繼續增長,但增幅會較去年明顯放慢,原油加工量可能達到2.9億噸,價格受國際油價影響也將維持較高水平,石油和天然氣工業經濟效益仍可期待;化肥行業在國家”三農”政策的實施下將繼續趨旺,需求穩定增長,價格可能在成本、需求、國際市場的多方面推動下保持較好水平,經濟效益將繼續好轉;農藥行業雖然面臨供大于求、市場混亂、高毒有機磷農藥逐步退出市場等問題而步履艱難,但是由于結構調整加快、新產品推出能力增強、出口勢頭強勁,2008年也可望向好的方向發展;由于需求旺盛,合成材料行業的景氣勢頭今年有望繼續持續下去;基礎化學原料將隨著化學工業景氣上升周期而穩定發展;輪胎行業由于產能擴張過快、國內需求平緩、成本大幅提升,效益面臨考驗。
2.今年石化行業發展的不確定因素:
油價的走勢對行業未來的景氣狀況至關重要。隨著遭受颶風打擊的墨西哥灣石油生產逐漸恢復正常,以及歐佩克國家著手提高石油產量,特別重要的是,從全球石油市場供需來看目前實際上處于供略大于求的狀態,因此我們認為2008年石油價格終會有所回落。
但是考慮到美元貶值,歐佩克有意提高油價調控區間,伊拉克等重要產油國局勢仍不穩,布什連任后美國與伊朗的關系以及國際游資在石油期貨市場的嚴重投機等因素,預計今年油價仍會保持在35美元/桶左右的較高水平。
三.重點上市公司分析
齊魯石化(600002):去年10月10日公司72萬噸/年乙烯打通所有裝置流程,建成投產。乙烯改擴建工程建成后,公司上下正全力以赴投入生產,其主導產品產銷率達百分之百,聚氯乙烯、合成橡膠等產品價格穩步上升,處于歷史最高點位。雖然近期由于所得稅提高等利空消息股價大幅下跌,但毛利率提高和產能擴張所帶來的利潤提升仍大于所得稅稅率提高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股價企穩之后反倒是買入的機會。
揚子石化(000866):國際石油價格持續上漲。原油價格的高漲給揚子石化這樣的煉油企業形成了巨大的成本壓力。因為我國原油價格隨國際石油市場波動,但成品油價格卻是由國家定價,雖然去年國家發改委分別上調汽油、航煤和柴油價格,但總體上成品油上調幅度不到10%。受此影響,揚子石化去年上半年的油品業務毛利率下降到-0.16%,處于虧損的邊緣。但目前油價的持續回落有望改善公司煉油業的盈利狀況,而且該公司動態市盈率只有6倍,下跌空間有限。
上海石化(600688):公司努力在”十”內達到150萬噸/年的乙烯產能,與此同時,原油加工能力達到1500萬噸/年。按照現有的標準來衡量,乙烯超過100萬噸就屬世界級規模,現在達到這一規模的,全世界也不過24家。公司800萬噸煉油改造項目預計將在今年年底完成,屆時公司將成為國內最大的煉油企業和最大的石化基地,行業地位將進一步顯現。
關鍵詞:水利水電工程;防滲墻施工;技術;質量控制
中圖分類號:TV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當前,我國對水利工程基礎設施的建設不斷加大,特別是中小型水利和水電工程不斷增多。雖然我國水利工程的質量有所提高,但滲透破壞的現象還是時有發生,而這不但會對水利和水電的使用造成威脅,影響其實際工作的效率,甚至還會威脅下游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所以我們應在水利工程的防滲處理工作中根據工程以及滲透問題的實際情況,采取合理、有效的處理措施,及時進行施工處理。
一、水利水電工程防滲墻施工的概述
水利水電工程作為我國基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充當著提供電能和水能的重要作用。除此之外,還可以為民除害,預防洪澇災害。在以往建成的水利水電工程中,滲漏是威脅到水利工程安全的最重要因素。因此來說,防滲墻的發展有著重要地位,可以提高工程的安全性能。通過添加防滲材料或者使用鉆孔技術來提高防滲墻的防滲能力。防滲墻的施工工藝有抓取法、鉆劈法和鉆抓法三種。抓取法針對防滲墻中的較小粉塵層,為了節省時間,這是最快速的一種辦法。鉆劈法指進行施工時要按照長度對墻的軸線進行化劃分,分成各種長度的段,然后兩個段組成一組,進行分步施工;鉆抓法是針對土層密度高和深槽處防滲墻施工,把沖擊鉆和抓斗進行結合施工,根據施工的實際情況可以選擇兩鉆一抓或者三鉆兩抓的方式進行。
二、水利水電工程防滲墻施工技術
防滲墻是指使用專用機具鉆鑿圓孔或開挖槽孔,然后在孔內澆灌混防滲材料或安裝預制混凝土構件形成連續的地下墻體。一般要求防滲墻的墻體厚度小、滲透系數低、柔性強、耐久性好以及單位面積造價低。
1、多頭深層攪拌水泥土成墻工藝。該工藝是指將多頭深層攪拌樁機一次多頭鉆進,并把水泥漿噴入土體并攪拌,使得土體與水泥漿液混合固結成一組水泥土樁,最后樁與樁搭接形成水泥土防滲墻。多頭深層攪拌水泥土防滲墻具有質量可靠、經濟效益高等優點。
2、鋸槽法成墻工藝。鋸槽法成墻工藝是指用鋸槽機的刀桿以一定的傾角在先導孔中一邊作上下往復的切割運動,一邊以一定的速度向前移動開槽,并采用泥漿作為護壁的成墻工藝。其具有施工效率高、連續成槽、質量好及墻體連續等優點。
3、鏈斗法成墻工藝。鏈斗法成墻工藝是通過鏈斗式開槽機排樁的旋轉鏈斗裝置取土,并將斜放的排樁下放到成墻深度,并用開槽向前推進挖取溝槽進行泥漿護壁施工的成墻工藝。
4、射水法成墻工藝。射水法成墻工藝是利用造孔機成型器內的噴嘴射出高速水流來切割土層,同時成型器上下運動切割并修整孔壁,并用泥漿護壁的成墻工藝。這種成墻工藝適用于粘土、砂土等地層。
三、水利水電工程建筑防滲墻施工質量控制措施
1、加強維修管理
針對水利水電工程建筑施工技術,如果想要在管理領域做出卓越的表現,要不斷加強對水利水電工程建筑的維修管理。水利水電工程需利用新技術新材料來不斷實現水利水電工程建筑施工技術的現代化水平,施工技術現代化是一種未來該行業發展的大趨勢,必定要順著趨勢而為,加強科技力量的轉化。所以,為了提高管理水平,未來需要著重對維修管理方面進行強化提高,增加水利水電工程更長久的發展空間。
2、利用泥漿做好防滲墻施工質量控制
利用泥漿做好防滲墻的良好控制,對于固定護壁的泥漿選擇很重要,選擇的泥漿要有良好的物理特征,穩定的化學特征,在透水性較強的墻段要選擇粘黏性好的泥漿,排出細沙顆粒,視情況加入添加劑,這樣就可以穩定鉆孔壁。泥漿的使用可以循環,減輕了對環境的污染,也節約了建設成本。安裝工程的保證措施是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有許多的工作人員都忽略掉了該層面,導致施工過程中各種問題的發生。在安裝之前,提供最佳實施方案,設計出合理的工作接口,便于保證安裝工程的順利開展。其次,在各類安裝之中要想做到靈活自如,忙而不亂,需要協調每個安裝點的安裝時間,解決好土建工程和安裝工程兩者之間的矛盾。安裝工程的保證措施一來可以化解矛盾,二來可以讓施工技術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3、利用劈裂灌漿防滲施工
運用水力劈裂原理來進行劈裂灌漿防滲施工,需要依靠到壓力,在壓力較大的情況下,灌漿力把土地劈裂之后,泥漿就順利自然灌入,建成加固的土體或者防滲的一面墻。防滲作用是防滲墻的主應力面,泥漿和墻體融合,有效提高了防滲墻整體的密度,加固了墻體,在以后的實際工作中就不容易產生變形情況,同樣的具有就地取材,工期短,成本低,施工過程易于控制的幾大顯著優點,運用的比較寬泛。劈裂灌漿,給防滲墻以恰到好處的壓力,劈開處正好作業。
4、利用高壓定向噴射灌漿進行防滲工作
高壓定向噴射灌漿防滲施工是對高壓旋噴灌漿防滲施工的改進,可用于病險水庫的基礎層防滲層面,效果非常好。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該技術經歷多年發展工藝有了質的飛躍,不僅專業的設備豐富了,而且噴射的形式也更加多樣化。高壓定向噴射灌漿技術的運用層面也在逐漸擴展,由土層沙層等縫隙較小的石層逐步擴大到縫隙大的砂卵石,漂石等石層當中去。在該技術出現之前,人們采用的往往是旋轉鉆,不但能耗大,工效低,主要是建成的工程質量還不高。現今的新式鉆孔法孔斜率易于控制,成功率大,泥漿不會肆意擴散,這就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能量的消耗,提高了工作效率。除此之外,利用新式鉆孔法鉆出的防滲板墻更厚,防滲的直徑大幅度延長,對設備的損壞小,節約了施工建設的資金。
5、利用土木合成材料施工
依照水利施工的特性,土木合成材料防滲施工有兩種,第一種是采用土工復合膜來進行防滲施工,第二種是利用透水性土工織物來進行防滲施工。土工復合膜有著非常好的截滲防水效果,是取代傳統防滲材料的最佳之選。而取代傳統沙礫石的透水性土工織物的反濾排水功能異常顯著。土木合成材料的一大優點在于,密度小,重量輕,較輕的重量非常有利于便利的鋪設,對于重疊部分可以用焊接技術簡單處理就好,工期短,質量有保證,而且施工造價的成本比沙礫石和黏土防滲的造價要低,對于施工單位來說想必是大好至極。同時整個土木合成材料施工簡單方便,需要的設備不多,易于施工人員掌握。土工復合膜具有很高的柔軟性,對于抗腐蝕抗變形,防老鼠螞蟻的侵蝕具有好的特性,該水庫完工之后,經歷3年汛期防洪考驗,背水坡沒有出現任何的滲漏現象,防滲效果可圈可點。
6、施工中的異常情況處理
在防滲墻的施工建設中,受到泥漿質量,槽壁土體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在造孔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漏漿或孔塌的情況,如果發現這種情況發生時,要立馬采取填充合格泥漿,或者填補堵漏材料,對導墻進行加固處理。
結束語
科技的不斷發展,給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巨大的便利,水利水電工程中防滲墻技術在水利水電工程中得到了充分的運用,其工期短,簡單方便,成本低廉的特性讓它鶴立雞群。防滲墻的施工技術關系到水利工程未來的發展,相關行業的工作人員應該不斷學習專業知識,向西方先進國家學習防滲漏施工技術,加以創新,使得整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質量更加完美,防滲漏效果更加顯著。利用機械化設備進行生產施工,改進防滲材料,同時注重設計環節的應用,給我國的水利建筑行業添磚添瓦。
參考文獻
[1]吳歡.簡論水利水電工程中混凝土防滲墻施工技術[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3(22):149.
【關鍵詞】:化工建設項目;環境影響;技術評估要點;策略
化學工業本身發展具有獨特的特點,環境影響評估是指對規劃和建設項目實施后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進行分析、預測和評估,提出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進行跟蹤監測的方法與制度。在對化工行業建設項目進行評估時,需要根據化工行業的特點來進行評估,從國家政策、清潔生產等各方面進行技術性審查。化工項目順利開展的關鍵因素就是國家產業政策以及該項目的規劃選址,所以在進行評估時應當重點加以關注。
1、化工建設項目的特點
1.1環境危害及其風險大
根據有關部門調查顯示,在世界上有超過600萬種的化學物品,而其中70%以上具有強烈的腐蝕性,比如說,甲醛,硫化氫已經氨苯化合物等,以上化學物品具有強烈的致癌以及導致基因突變的危險性。醫學證明,在已知的致癌因素中,80%是由于環境因素,含有毒性的化學物質達到80%以上。盡管化工建設項目能夠有效地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但是也給我們的生活環境帶來了巨大的危害和風險。
1.2品種復雜、“三廢”處理難度大且數量多
現代化工建設項目所需要的原材料品種比較復雜,而且大多數具有強烈的毒害性,與其他行業相比較而言,化工建設行業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以及環境風險。化工項目所釋放的“三廢”物質具有復雜的成分且處理難度大。在生產過程中釋放的有害氣體以及難降解的工業污染物,是造成環境污染以及存在環境風險的關鍵因素。
1.3生產工藝具有連續性、生產技術穩定性差
化工行業與其他行業相比生產連續性較強,具有一定的流程性。生產工藝也比較復雜。一旦投入到生產狀態,就只能進行周期循環,進行周期性停止,否則就會污染環境,甚至產生安全事故。就我國當前化工行業技術水平來看,許多企業仍然處于起步階段,客觀條件較差,工業設計水平以及相關設施質量比較低。在這種情況下,生產設備事故頻發,造成環境污染。
2、化工建設項目環境影響技術評估存在的問題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技術評估是環境影響審批前的一個重要環節,其責任比較重大。它主要是通過整合社會各種技術資源與力量,再根據現場調查進行科學的判定,最后作出合理的選擇,提出公平、公正以及公開的建設觀點和要求。而對化工建設項目環境影響技術進行評估,需要,結合化工行業自身的特點,以確保評估的合理有效性。以廣州某化工建設項目為例,簡要闡述化工建設項目環境影響技術評估中存在的問題:
2.1技術評估標準覆蓋面不廣
化工產品種類眾多,用途也比較廣,然而當前的化工項目環境評估技術只能在農藥、石油以及制藥等方面這些研究,無法實現環境影響因素的全面覆蓋,也無法滿足環境評估技術方面的需求。
2.2技術標準不完善
就環境影響技術評估方面的導則中還沒有對專家庫建設規范性的要求,很多問題無理可循、無據可依,化工建設項目的規劃發展以及相關評價的方面內容過于簡化,導致相關導則中沒有明確的提出相關的要求與標準。
2.3工程技術評估不深入
技術評估的重要參考指標就是對化工建設項目環境的評估,只有具備基礎資料、特征參數以及具體污染物的排放的相關數據才能得到工程分析的結果,但是當前環境評估中所涉及到的基礎資料較少,導致無法深入地進行工程技術評估。
3、化工建設項目環境影響技術評估要點
化工生產行業具有自身特有的屬性,因此,需要從多個方面來分析化工建設項目環境影響技術評估要點,本文主要從環境風險評價體制、項目定性、規劃選址、清潔生產以及國家產業政策這五個方面來對其進行分析,同時,這也是確保化工項目正常建設的關鍵點之所在。
3.1技術評估標準覆蓋面逐步擴大
隨著行業的整合與發展,未來化工項目環境評估的技術也會逐步實現環境影響因素的全面覆蓋,包括農藥、石油以及制藥以外其他行業也會受到影響與有效控制。這些要素需要覆蓋化工生產過程中的所有環節,所以化工建設項目環境影響技術評估的要點的關鍵主要是建立環境風險評價體制。
3.2完善技術標準的制定
要想提升技術標準的制定水平,促進行業的整體規范化程度,首先就要根行業發展現狀對項目的規劃發展以及技術評價方面的內容進行約束與技術標準制定。其次是做好物料平衡狀態分析標準制定工作,嚴密監控不同環節的輸入和輸出信息,然后進行整合,進行綜合性分析。
3.3深化工程技術評估環節
化學項目建設一定要滿足施工區發展、土地利用、行業發展以及環境保護等各項規劃的整體需求,否則就會產生安全隱患以及環境問題?;ろ椖拷ㄔO的選址是非常重要的,要根據當地政府有關部門的領導進行項目選址,否則就會產生不必要的麻煩,給企業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3.4加強對污染的有效預防與治理
在化工項目生產時,三廢物質的產生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怎樣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預防與治理是至關重要的,其在化工建設項目環境影響技術評估中也占據重要的位置。
3.5嚴格響應國家產業政策
在化工項目的建設過程中,國家產業政策對該項目的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引導作用,它主要包括限制淘汰性與鼓勵發展性政策。限制淘汰線政策主要是針對資金投入多、生產效率低并且污染嚴重的化工企業,禁止此類企業的生產活動并加速其淘汰進程。而鼓勵發展性政策主要是針對部分高新技術產業,對倡導降耗節能、節能減排以及超低污染的新興企業采取支持的態度。比如說,重點開發新分離、先催化、聚合物改性以及生物化工等各項先進技術,大力支持化工新材料、新型合成材料等生產技術的研發。因此,化工建設項目需要緊跟政府的步伐,嚴格按照國家相關產業政策的規定進行建設,這也是化工建設項目環境影響技術評估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注意事項。
總結:
綜上所述,化工建設項目一旦操作不當就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威脅。因此,我們要正確面對我國化工產業發展的特點,制定科學合理的環境影響評估體系,確保現代化工產業的持續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關鍵詞:菏澤市;工業經濟;發展;研究
中圖分類號:F4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26-0083-03
工業在經濟發展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笆濉逼陂g,菏澤市工業經濟將面臨著國際、國內經濟環境的深刻變化,既將經受嚴峻的挑戰,更將面臨難得的機遇;既存在著現實的困難,更充滿著光明的希望。需要我們深入思考、認真研究、勇于探索、持之以恒的抓好,才能推動菏澤市經濟社會更好、更快、更健康的發展,最終實現科學趕超、后來居上的奮斗目標。
一、鞏固、提升基礎產業
(一)鞏固基礎產業
菏澤市目前的產業和重點企業是幾十年摸索和打拼出來的成果,也是全市的臺柱子、財稅收入的主要源泉。在當前大背景下,各級都要千方百計幫助企業克服困難,像保護自己切身利益一樣保護它們,保住了這些企業就等于守護住了菏澤市的“家業”,就為菏澤市在新一輪工業經濟競爭中積累了沖擊高地的實力。
一是維護好企業的資金鏈安全。在菏澤市前幾年工業經濟高速增長過程中,一批大企業發揮了巨大引領帶動作用,不僅自身增加項目投資幾億元、幾十億元,而且在全市上下形成了強烈的激勵、拉動和追趕效應。但在大投資、大建設的同時,這些企業自身也積累了不少問題,主要是戰線過長、投資過大,不僅擠占了流動資金,而且增加了企業的財務費用、影響了企業的盈利能力,使菏澤市大企業遭遇了發展的“寒冬”。在這個關鍵時期,最容易發生的問題是銀行壓縮貸款規模,只收款不放貸,造成企業資金鏈斷裂。所以,各級政府應引導銀行樹立與企業共渡難關的思想,加強對信貸資金的監測、預警,搞好與企業的溝通,逐筆做好大額信貸資金的風險防范預案,避免由于關聯擔保而引起的“多米諾骨牌”效應,維護企業資金鏈安全。
二是維護好要素供應。用電方面,要科學實施好有序用電方案,優先保障大型企業集團電力需求,盡快實現大型企業集團電力供應雙電源雙回路,爭取更多的企業實現直購電,降低電力成本。用地方面,優先考慮重大項目、新興產業、高產出項目的用地。園區配套方面,必須加快速度建立和完善熱力中心、集中治污、供排水等公共服務設施,降低企業成本,提高企業市場競爭能力。
三是要切實搞好服務。各級各部門要自覺強化服務意識,主動提供信息、技術、人才、用地、資金等多方面服務,幫助企業及時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要深入基層、深入企業、深入一線,了解掌握企業面臨的新情況、新困難,幫助企業破解難題,真正做到“耐心服務、用心服務、貼心服務”,急企業之所急、解企業之所難。
(二)提升基礎產業
在當前的大背景下,資源環境不堪重負,人口紅利優勢逐漸消失,過去那種拼資源、拼環境、拼投資的老路再也走不通了。在這種情況下,菏澤市的企業只有全面提升自已,才能主動適應并引領新常態,才能取得新發展。
一是政府要設立基金引導。圍繞菏澤市產業發展戰略,按照“政府引導、市場導向、防范風險、滾動發展”的原則,盡快設立菏澤市產業提升發展基金,充分發揮基金的導向、杠桿、帶動和放大作用,構建財政資金與金融資源、社會資本之間的系統聯動,用財政資金撬動社會力量和民間資本,共同推動產業提升。
二是企業在競爭中要轉變發展理念。菏澤市大部分企業發展時間都不長,還是創業者管理企業,他們是自己創業的,當然不想失去控制權,肯定想控制整個企業,帶動整個企業的發展。但是他們也很想引進資本和其他的資源、知識。我們要引導這部分企業家摒棄小農意識,登高望遠,敢于對外開放合作,借助外力協作共贏。
三是要在管理水平上提升。企業要學會在低增長中發展,在低價位下生產,在低成本上競爭。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指揮、監督、審核平臺,加強對兩項資金、三項費用分析核算,強化采購價格審核、銷售成本控制,推M精細化管理,增強市場不景氣下的生存能力。
四是要加大研發投入。要引導企業增加研發投入,從產品的粗放型加工向精細化制造轉變,從低附加值產品向高附加值產品發展,從普通產品制造向新材料研發和專業設備研制延伸。同時,要注重品牌的樹立,做好品牌定位,發展專利產品、高端產品,搶占產品制高點。
二、大力培育新興產業
發展新興產業是今后工業發展的必然選擇。但新興產業是“貴族”產業,發展條件要求高,對菏澤市這樣的欠發達地區來說難度更大。我們應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從規劃和優化環境入手,通過培育本地企業和招商引資兩種手段,逐步發展壯大。
(一)要借“根”培育
要支持、引導現有企業根據市場導向和先進技術,拉長、延伸產業鏈,開發更新、更高產品,培育老樹發新枝、發新芽。農副產品加工企業要改變目前粗加工、低附加值的狀況,充分運用新型滅菌、無菌包裝和貯運保鮮、生物轉化、超臨界流體提取分離等技術,生產出新型環保、衛生保健、品質高端、高附加值產品。如堯舜牡丹深加工、巨鑫源蘆筍深加工、華瑞多功能面粉深加工等。化工行業要在整合的基礎上,使目前的化工原料向新型合成材料和最終產品方向發展,充分運用新技術、新工藝生產合成橡膠、合成塑料、合成纖維三大合成材料,進而運用合成材料進行服裝、建材等多領域的產品加工制造。機電制造業由目前的零部件生產向整機整車整套生產轉變,從低端產品向高精度、大型化和重型化裝備等轉變,重點突破關鍵智能技術、核心智能測控裝置與部件,開發智能基礎制造裝備和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裝備。生物醫藥行業要追蹤國內外生物技術發展趨勢,采用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生化工程等高新技術和現代合成技術,加快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和新產品的產業化。
(二)要招商引資
要快速膨脹經濟總量和企業規模,必須靠招商引資。欠發達地區、后進地區發揮后發優勢,跨越趕超,后來居上,沒有一個不是通過招商引資來實現的。同樣,發展新興產業也同樣需要招商引資,通過招商引資來完善產業鏈條,優化產業結構。要加快轉變招商理念,摒棄撿到籃里都是菜的招商觀念,從更長遠的發展著眼,根據發展規劃、產業政策謀劃項目,引進一些新興產業和創新型企業。要明確招商重點,把新興產業項目作為招商的重點,明確任務目標,落實工作責任,努力引進更多新興產業項目,逐步培育壯大自己的特色產業。要注重結合當地產業發展,有針對性地進行“拉鏈”和“補鏈”式招商,不斷完善延伸產業鏈條,引導企業集群式發展。比如,招商引資招來的步長制藥,通過幾年發展,已成為年收入過百億元的大型企業,成為菏澤市、山東省重點企業,成為全國醫藥行業發展龍頭。
三、大力推進全民創業
全民創業是一個地方發展的富民之舉、穩定之基、轉型之要和活力之源。創業對個人來說是成功之道、致富之本,對一個地區來說是發展之策、繁榮之路。通過開展全民創業活動,進一步激活創業主體、拓展創業空間、強化創業支撐、優化創業環境,充分激發全社會的創業激情,使更多的勞動者成為創業者,加快催生一批產業能手,興辦一批產業項目,發展一批民營企業,建設一批特色鮮明的創業小區,形成“個個有事干、人人有錢賺、家家上項目、戶戶忙增收”的全民創業格局。當前,寧愿苦熬、不愿苦干,甘于就業、不愿創業,是菏澤市很大一部分人的心理寫照。因此,要在全社會大張旗鼓地弘揚創業文化,增強全民創業意識。
(一)打造創業文化,充分激發全民創業熱情
文化氛圍和社會心理對一個區域發展來說非常重要。經濟發展快慢從表象上看是一種經濟行為,究其根源卻是一個思想和理念問題。實踐已充分證明,發展環境好的地方往往是創業氛圍十分濃厚的地方,也是創業文化非常強烈的地方;反之,一個區域、一個城市缺乏先進的創業文化,就難以促進本地區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反而可能成為深層次的制約因素。我們要積極引導廣大干部群眾把創業作為自己的第一選擇,敢于在創業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真正形成農民向商人轉變、打工者向老板轉化、個私業主向企業家轉型的濃厚氛圍,讓廣大干部群眾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中大顯身手,樹立起敢冒風險、敢創大業的拼搏意識,帶頭創大業,帶頭大發展,盡快把小企業發展壯大成大企業,把小事情做成大事業。
(二)打造創業主體,突出抓好產業集群
民營經濟是百姓經濟,全民創業的積極性有多高、參與程度有多大,民營經濟的發展就有多快。要推進全民創業,就要抓創業的主體,就要抓產業集群。各縣區應該立足本地實際,選擇具有特色和優勢的產業進行培育,著力做好集群的發展規劃,建立專業化的產業集群園區。比如,鄆城紡織、鄄城人發、曹縣林木加工等產業集群的龍頭企業可以采取參股、兼并、收購、重組等形式,剝離部分生產工藝,發展專業化配套企業,促進以龍頭企業為核心的產業集群內部多層次、全方位的聯合協作,充分發揮其產品輻射、技術示范和銷售網絡中的“領頭羊”作用,實現提質擴規,擴大企業群體,提升工業總量。
(三)搭建創業載體,做優做強全民創業平臺
發展需要空間,創業需要載體。要通過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等多種形式,建好建優各類創業載體,為廣大創業人員提供足夠的空間舞臺,為全民創業深入推進提供良好的承載條件。一是加強創業興業載體建設。要充分利用閑置廠房、樓宇、各類園區、孵化設施推動小企業創業基地建設,著力培育一批國家創業示范基地。二是開展創業興業人才培訓。要實施好中小企業銀河培訓工程,組織好山東省中小企業巡回大講堂,開展創業興業、電子商務等方面的培訓,努力形成“人人搞經濟、個個忙創業、家家有項目、戶戶奔小康”局面。三是抓好公共服務平臺建設。要以市縣兩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為抓手,通過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等方式,推動模式創新,集聚融資、擔保、管理咨詢、培訓等社會服務資源,構筑有利于促進民營企業發展的社會化服務體系,改善中小企業發展環境。四是加快園區建設。要把11個省級工業園區作為推動全民創業的重要載體,進一步完善發展規劃,強化配套設施,增強其承載聚集能力。突出抓好園區集中供熱中心和重點企業雙回路電源建設,著力解決統一供水、供電、供熱、供氣和集中治污問題,促進工業園區盡快創建省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
四、著力推動“兩化融合”
“兩化融合”是指工業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活動與信息化技術結合起來,創造出比原有模式更強大的新型工業企業,形成新的企業核心競爭力,使企業在實現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的基礎上進行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改造,把工業化與信息化全面整合為一體的過程。兩化融合有利于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一方面,“兩化融合”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迫切需要,是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基礎。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采用先進技術裝備,能夠有效扭轉產業技術裝備水平低的局面,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能夠提高資源利用程度和產品加工深度,節能降耗,提高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另一方面,“兩化融合”是提高工業國際競爭力的必然選擇。發達國家在實現工業化后,利用在信息技術領域的領先優勢,加快向信息社會邁進。而我國工業化的加速期正逢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與廣泛滲透,這就為我們發揮后發優勢、縮短工業化進程提供了難得機遇。我們必須抓住信息化深入發展的戰略機遇,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實現經濟從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從規模速度型向創新效益型轉變,全面進入科學發展的新階段。全國各地都非常重視兩化融合,出臺過很多的的政策和措施。菏澤市要從智慧菏澤建設、工業產業帶、信息化載體、信息化公共服務等4個方面加大“兩化融合”的推動力度。
(一)扎實推動智慧菏澤建設
重點推進發展聯盟、服務平臺、體驗中心、融資機制“4個1”建設,即推動IT服務商、電信運營商、科研機構、投融資企業以及項目建設主體等組建智慧城市產業發展聯盟,實現資源共享、協同推進;進一步整合政府、企業、社會各方優勢,建立涵蓋資金、技術、管理的一體化、專業化、協同化的智慧城市產業發展服務平臺;以新業務、新應用、新產品、新服務為主題,建成智慧城市產業發展體驗中心;積極試點推行PPP、BOT、BT等運營機制,依托各類投資機構和大型企業等的社會資金,形成智慧城市產業發展融資機制。
(二)全力推動工業產業帶項目實施
“阿里巴巴菏澤產業帶項目”是菏澤市利用電子商務助推工業轉型發展的重大舉措,目前已研究制定了菏澤產業帶運營方案,選擇了第三方運營商,組織部分工業企業開展了上線應用對接。下一步將組織和指導重點企業編制電子商務實施計劃,將硬件建設、人員配置、財務協同、購銷種類、分步實施等各環節具體化,全力推進菏澤市工業企業網絡銷售平臺建設。
(三)全面運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
進一步加大與電信、移動、聯通等通信企業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圍繞工業產品研發設計、生產過程控制、企業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開發、新型業態培育和企業技術改造等七個關鍵環節全面推進兩化融合。加大信息技術在關鍵環節的融合滲透,提高產品質量和附加值,提升自動化、智能化和管理現代化水平,形成新型的工業生產模式,推動各環節的綜合集成應用。
一、新材料
材料是社會進步的物質基礎和先導,對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起著關鍵的支撐作用。新材料是高技術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信息、生命、能源并稱為現代文明和社會發展的四大支柱。加強新材料的開發,對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促進傳統產業升級換代和增強綜合國力,具有重要的意義。本年度重點支持新材料領域中下列五個方面的技術和產品:1.金屬材料;2.無機非金屬材料;3.高分子材料;4.生物醫用材料;5.精細化學品。本刊重點介紹后三種技術和產品。
高分子材料
高分子材料是新材料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其具有優良的物理、化學性能和優異的加工特性,被廣泛應用于信息產業、航空航天、生物醫藥、交通運輸、機械儀表、建筑和能源等國民經濟重要領域。隨著新型高分子合成、改性與加工等高技術的發展,高性能高分子材料迅速崛起,新產品、新技術不斷涌現。新型高分子材料的開發和廣泛應用,對于推動傳統產業的升級換代、新興產業的發展壯大會起到積極的作用,必將對推動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發揮重要的作用。
本年度重點支持的方向如下。
高性能高分子結構材料
高性能高分子結構材料具有機械性能好、比強度高、耐熱性好、耐腐蝕、耐磨損和易加工等特點,在各行業應用廣泛,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和國家安全具有重要意義。本年度重點支持:具有高強、耐高溫、耐磨、高韌的高分子結構材料和復合材料;低成本化的特種工程塑料;具有特殊功能、特殊用途的高附加值熱塑性樹脂。
新型高分子功能材料
高分子功能材料由于其特有的功能性和專用性,在生態環境保護、信息功能化、生物醫用器材、物質分離膜、能量轉換和儲能技術等工業領域有著極為廣泛的應用。本年度重點支持:先進功能膜材料及支撐材料;光電信息高分子材料;液晶高分子材料;形狀記憶高分子材料;高分子相變材料;具有特殊功能性、高附加值的高分子材料。
高分子材料的低成本化和高性能化
通用塑料的高性能化和工程塑料的低成本化,仍然是當前高分子材料領域研究、開發的重點之一,同時也是擴大通用塑料和工程塑料應用范圍的一個重要措施。鼓勵開發產業化制備技術和工業化應用技術。本年度重點支持:通過化學改性和/或物理改性(含納米技術改性),性能顯著提高或獲得特殊性能的高分子及其復合材料;高剛性、高韌性、高電性能、高耐熱或導熱性聚合物合金與改性材料;新型高性能熱塑性彈性體;具有特殊用途、高附加值的新型改性高分子材料。
本年度不支持:普通塑料的一般改性專用料;普通電線、電纜專用料;流延、吹塑、拉伸法生產的通用薄膜;普通管材、管件及異型材(如普通塑鋼窗);以聚乙烯、聚丙烯為基材的部分降解材料;普通的PS和PU泡沫塑料等。
新型橡膠材料
新型橡膠作為三大合成材料之一,在國防工業、航空航天和交通運輸等方面具有廣泛的應用。為滿足現代汽車工業高速、耐熱、減震、密封、耐老化、耐介質、耐脈沖性的要求,優化橡膠工業產品結構,采用高性能材料,可以有效緩解資源不足和環境污染的壓力。本年度重點支持:特種合成橡膠;新型橡膠功能材料及產品;為高速安全交通配套的橡膠輪胎和制品。
本年度不支持普通橡膠制品項目。
新型纖維材料
纖維是高分子材料的重要組成部分,廣泛應用于紡織、信息、航空、汽車、環保、衛生、建筑等領域。我國纖維、紡織品及服裝的產量均居世界第一,但產品性能檔次低、附加值低,常規產品產能過剩,高檔產品需進口,技術進步和產品創新仍以跟蹤國外為主。新型纖維品種及其成纖高分子新品種的開發及產業化是紡織新產品創新的源頭,因此必須加大技術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的新技術和新品種開發力度,加快產業化進程,推進全行業產品的升級換代,重視環境友好和清潔生產,重點支持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同時支持有較高技術含量的集成創新。本年度重點支持:新型成纖聚合物開發,及應用新型成纖聚合物制備的具有特殊性能或功能的纖維;高性能纖維及其原料、半成品;環境友好及可生物降解型纖維;在確保環境保護的前提下,申報差別化纖維開發及應用項目(僅限于西部欠發達地區申報)。
本年度不支持服裝面料、襯布、紗線、常規或性能僅略有改善的纖維(如:有色、異形、細旦、功能粉體添加、簡單的化學改性、常規的共混等)及服裝項目;不支持常規的非織造布、涂層布或層壓紡織品、一般功能性纖維材料產品項目。
生態和環境友好高分子材料
隨著高分子材料的迅速發展,傳統高分子材料在使用過程及廢棄后對環境的危害逐漸顯現,白色污染已經引起了社會的關注。發展生態和環境友好高分子材料是高分子材料新的方向之一。本年度重點支持:以生物質來源的高分子材料及制品;全生物降解塑料及其制品。
本年度不支持:淀粉填充的不完全降解塑料及其制品、單純填充的材料、廢舊高分子直接回用、單純降解塑料制品常規制備項目。
高分子材料的加工應用技術
現代科技進步迫切需要成型加工具有優異性能和特定形態的高分子材料及制品,成型加工工藝及設備也正在向高效、節能、省料、優質方向發展。通過某些物理化學和機械手段將各種形態的聚合物成型為不同用途的制品;通過對高分子材料制品表面進行改性,可制備出具有導電、磁性、壓電、屏蔽、耐蝕、耐磨等單功能或多功能應用產品。本年度重點支持:具有微孔結構的復合注射成型;高比強度、大型復雜熱塑性制品成型;模內優質修飾注塑成形;先進的高分子材料制品的表面改性與應用;CAD及氣輔CAE輔助等高分子加工新工藝;具有顯著節能減排效果的新工藝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