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骨質疏松健康宣教總結范文

        骨質疏松健康宣教總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骨質疏松健康宣教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骨質疏松健康宣教總結

        第1篇:骨質疏松健康宣教總結范文

        [關鍵詞] 戶外運動;骨質疏松癥;精神分裂癥;心理健康;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 R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6)10(c)-0156-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outdoor exercise on mental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Methods Random selection our hospital 60 cases from February 2014 to February 2016. with bone osteoporosis schizophrenia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30 cases in each group, giving control group conventional dietary an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the observation group in the control of outdoor exercise intervention group;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sychological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improvement.Results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each factor score of SCL-90 i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after the intervention of each factor sco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

        [Key words] Outdoor sports;Osteoporosis;Schizophrenia;Mental health; Quality of life

        近年來骨質疏松的發病率正日益上升,成為嚴重影響我國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疾病;而精神分裂癥病因尚末完全明確,目前普遍認為由易感素質和外部不良因素通過內在生物學因素共同作用而導致。而伴骨質疏松癥精神分裂癥發病率逐漸增加,對患者帶來嚴重的生理、心理及正常生活等影響[1-2]。因此科學有效的臨床護理干預對伴骨質疏松癥精神分裂癥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質量的改善至關重要。該文主要以2014年2月―2016年2月60例患者為對象探討戶外運動對伴骨質疏松癥精神分裂癥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該院收治的60例伴骨質疏松癥精神分裂癥患者,根據臨床表現及相關檢查確診,病情穩定且伴發不同程度的伴骨質疏松癥。均已排除肝腎功能不全者,呼吸和循環系統疾病者,有器質性病變如高血壓、糖尿病等合并癥者及病歷資料不全者。其中男25例,女35例,年齡51~75歲,平均(59.89±8.07)歲,精神分裂癥病程3~24年,平均(15.90±5.60)年,住院時間(6.11±2.47)年,受教育年限(9.03±5.08)年;隨機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程、住院時間、受教育年限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①對照組給予常規膳食和心理護理干預,膳食調整主要增加菜品及搭配,調整葷素比例,提供肉類和豆類,以植物油烹調為主;增加動物血、內臟為原料的菜品,提高維生素A、D等,食用蔬菜品種多樣化。心理護理包括心理支持法、積極引導暗示法、松弛訓練法等。②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戶外運動干預。戶外運動護理準備:安排責任護士和與精神分裂癥患者有良好的溝通能力的資深護理人員一起培訓,熟練骨質疏松癥、精神分裂癥相關醫學知識及運動相關知識,在掌握飲食、疾病知識宣教、心理等護理基礎上,側重戶外運動指導,護理人員培訓后可很好的完成示范動作,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制定戶外運動指導方案。運動強度:患者有規律的參加戶外有氧運動6月,運動頻度3次/周,運動時間持續30 min左右/次,活動強度為安靜時心率+(20%~30%)的安靜心率,指導患者選擇運動方式。運動形式:根據患者身體實際狀況組織有規律的有氧運動,包括戶外晨跑、戶外散步、太極拳、太極劍、放風箏、跳廣場舞、有氧健身操、種植花卉或蔬菜等;每次將運動運動時間和完成情況向主治醫生匯報,并定期隨診。

        1.3 觀察指標

        干預前后對患者發放相關問卷進行相關調查。①心理狀態參考癥狀自評量表(SCL-90)[3]:共90個條目,分為9個因子: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每個因子1~5分,分值越高,心理健康狀況越差。②生活質量評價參考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量量表(SQLS),共30個條目,包括心理社會、動力和精力、癥狀和不良反應3個維度,每個維度為0~100分,得分越高代表生活質量越差[4]。

        1.4 統計方法

        選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對比進行t檢驗,以P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干預前后SCL-90評分

        兩組治療前SCL-90各因子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各因子評分明顯降低(P

        2.2 比較兩組干預前后SQLS評分

        兩組干預前SQLS各維度評分及總均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SQLS各維度評分及總均分明顯降低(P

        3 討論

        精神分裂癥患者病程遷延、進展緩慢,病情反復發作,加之極易伴發骨質疏松癥,社會功能下降,常難以維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因此易導致心理健康問題,嚴重影響生活質量。近年來研究發現精神分裂癥與骨質疏松癥有著密切的聯系,體現在:①精神分裂癥可大大增加骨密度改變及骨折風險,精神分裂癥患者長期服用相關治療藥物如利培酮可對骨質造成影響;精神分裂癥患者骨密度明顯低于常人,且患者更易出現營養不良,加之其接觸陽光減少、活動減少,影響體內鈣的沉積,而更容易出現骨質疏松;患者骨折率高于健康人群,尤其是精神分裂癥患者骨密度及血清維生素D水平均低于健康人群,其晚年髖部骨折風險高于一般人群。②精神分裂癥可影響機體正常骨代謝,精神分裂癥患者皮質醇濃度高,可對海綿骨造成影響,進而直接抑制骨形成,減少骨沉積,同時減少腸道鈣吸收,增加尿鈣排出;有研究證實精神分裂癥患者空腹葡萄糖耐量受損,其胰島素抵抗、血糖、胰島素水平較正常者高,而高血糖可導致成骨細胞功能降低;同時胰島素缺乏影響骨吸收,導致腸鈣及磷吸收減少,骨鈣化受抑而引起骨質疏松等[5]。此外,精神分裂癥患者運動意愿降低,運動量減少會影響骨密度及骨代謝而繼發性骨質疏松,因此對精神分裂癥骨密度及骨代謝的改善尤為重要。

        膳食干預及康復訓練干預可改善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骨質疏松的治療效果,其康復訓練主要為預防骨質疏松運動練習法,戶外運動即為不可缺少的一項[6]。該研究兩組首先均給予心理、膳食調整干預,保證充足的鈣、磷 、維生素及適量的蛋白質攝入量是骨質疏松患者膳食干預原則,尤其對于中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增加鈣攝入量能減緩骨鈣丟失,進而減少骨質疏松的患病風險。而戶外運動護理干預計劃科學,方式多種樣,不同戶外運動強度搭配適合不同病情的患者進行鍛煉,針對性、科學性強。故結果顯示觀察組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戶外運動與心理、飲食等護理聯合干預可顯著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狀況;觀察組心理社會、動力和精力及總均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可見觀察組在心理社會、動力和精力等生活質量方面均得到更明顯的改善,提示戶外運動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劉露[7]總結戶外運動干預的機制主要包括:戶外運動可調整心情、放松身心尤其肌肉放松,增強肌肉力量,保持平衡感和穩定性;可預防骨量的丟失和骨密度的減少,促進活性維生素D合成,從而促進鈣質吸收,減少骨丟失等。郭宏燾[8]的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給予戶外負重有氧運動結合局部肌力訓練干預后仰臥推舉力、負重屈肘力、負重蹲起力、握力均明顯優于對照組,表明長時間進行堅持的運動能有效防止骨質疏松癥的發生,改善老年骨質疏松患者骨密度的情況。上述研究結論與本結論大致相符,但其研究對象多為單純的骨質疏松患者,故戶外有氧運動對伴有骨質疏松精神分裂癥的干預效果與機制有待進一步探究。

        綜上,戶外運動有利于改善伴骨質疏松癥精神分裂癥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質量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顧靜蓮,閔海瑛,沈穎,等.低強度運動療法對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6,22(19):2700-2703.

        [2] 劉紅,李和彪,徐明.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的防治研究進展[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4,27(8):1074-1077.

        [3] 吳文源,王征宇.癥狀自評量表(SCL-90)[J].上海精神醫學,1990,(2增刊):68-69.

        [4] 陳瓊妮,劉莉,張丹,等.社會支持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量和康復的影響[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6,24(1):185-187.

        [5] 冒雷明,徐健,繆海燕,等.精神分裂癥與骨質疏松癥的相關性研究進展[J].臨床精神醫學雜志,2015,25(4):277-278.

        [6] 夏孟紅,張周周.膳食干預及康復訓練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骨質疏松的治療效果[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5,12(19):2955-2956.

        [7] 劉露.老年骨質疏松癥病人運動干預的研究進展[J].全科護理,2013,11(14):1323-1324.

        第2篇:骨質疏松健康宣教總結范文

        方法:我們選取2010年2月―2012年2月在院跌倒老年患者30例,將其發生跌倒的原因進行回顧性的分析與總結,并制定出相應的防范措施。

        結果:住院老年患者發生跌倒的主要原因有:生理因素、環境因素、疾病因素、藥物因素、護理因素等。

        結論: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間發生跌倒,是由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其預防措施不能單一化,應采取科學方法給予綜合性的干預與防范,從而降低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間跌倒的發生機率。

        關鍵詞:老年患者跌倒預防措施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8801(2013)03-0175-01

        目前,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的社會,其住院的老年患者不斷增多,由于老年患者因其疾病因素的影響,加之行動遲緩,感覺遲鈍,環境的改變,易在住院期間發生意外跌倒的情況。有資料報道顯示[1],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間跌倒的發生率達到30%,已經成為護理安全的重要隱患。本文選取2010年2月―2012年2月在院跌倒老年患者30例,將其發生跌倒的原因進行回顧性的分析與總結,并制定出相應的防范措施,現將具體內容匯報如下:

        1一般資料

        我們選取2010年2月―2012年2月在院跌倒老年患者30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齡在59―82歲,平均年齡為71.4±3.5歲。疾病類型分為:糖尿病9例;高血壓8例;慢性支氣管炎3例;冠心病4例;腦血管疾病3例;骨質疏松癥3例。排除標準:患者有語言障礙或智能障礙。

        2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間發生跌倒的因素

        ①生理因素:第一,老年患者由于聽覺、視覺功能的減退,不易聽到或看到跌倒的有關警告信號。第二,機體在老化過程中,肌肉的強度與張力明顯的減弱,運動范圍在縮小,關節僵硬,骨質疏松等,致使老年患者肢體的協調能力不斷下降,行動不靈活,從而使平衡的控制能力降低[2]。第三,老年患者因其神經傳導功能減慢,使中樞反應的時間增長,不能夠及時規避危險,從而增加了跌倒的危險性[3]。從本組病例中看出,女性患者跌倒發生率明顯高于男性患者,這可能同女性患者絕經后,雌激素的水平下降,致使患者出現骨質疏松與代償性的骨質增生有較大的關系。②疾病因素: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的老年患者,均會出現體力下降、頭暈等癥狀,易發生意外跌倒情況;腦血管疾病會影響患者的肌張力;反應的時間;協同運動的能力等,易造成跌倒。③藥物的因素:麻醉鎮痛藥、抗精神病藥、鎮靜催眠藥等在臨床上已經被公認為致跌倒的危險藥品[4],此類藥物患者服用后,可出現頭暈眼花現象,造成跌倒。另外利尿藥物,患者服用后,夜尿增多,若患者長期服用,會導致低血鉀或高血鉀癥,造成患者跌倒;抗高血壓藥物會引發降壓不良的綜合征;降糖藥物會引發低血糖癥,均會造成患者跌倒。④環境因素:老年患者或使用助行器的患者,會因對醫院環境與地面的設施不熟悉,比如:地面不平、有障礙物、潮濕、破損、地毯松動、樓梯不規則、光線不足等,均會造成患者跌倒。⑤管理因素:第一,護理人員經驗不足,不能及時發現跌倒的危險因素。第二,護理人員缺乏責任心,對跌倒風險安全防范的意識較淡薄。

        3防范對策

        ①加強健康指導:首先護理人員應對有跌倒風險老年患者給予評估,向其講解如何預防跌倒及跌倒后如何處理等。指導患者在臥床休息時,要將病床兩側的欄桿拉起,在清醒半分鐘以后再起床,起床半分鐘后再站立,站立半分鐘后再行走等。加強患者的自我保護意識,比如:患者行走時要穿防滑、合腳的鞋子;穿脫衣褲時要坐著進行;衣褲不可過長;對躁動不安或意識障礙的患者留人陪護。②心理干預:老年患者由于長期生病,易產生悲觀、絕望的不良心理,尤其在跌倒以后,更會增加恐懼的心理,護理人員要主動幫助老年患者分析發生跌倒的原因,另外也要有針對性給予心理疏導,幫助患者渡過精神上難關。③用藥與生活指導:入院前部分老年患者會服用較多種類藥物,對此類患者,護理人員應了解其病情與用藥史,給予用藥和安全評估與指導,并協助醫生為患者制定科學、合理的用藥計劃,盡量減少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對服用降糖藥與精神類藥物的患者,護理人員要協助其上床服藥。對骨質疏松癥的患者,在補充鈣劑的同時,要指導其多曬太陽、食用排骨湯以及適量的運動等[5]。④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定期檢查輪椅及照明設施,使其能夠良好運行。確保地面清潔干燥,應用防滑地板,衛生間與走廊安裝扶手,門檻位置注明紅色的標識。過道內不可堆放雜物。⑤加強護理人員的安全防范管理:對護理人員采用健康教育講座的方式,提高其防范的意識,使其在護理工作中,能夠對跌倒因素給予準確性的判斷,并且將跌倒知識宣教落實到位,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跌倒有關注意事項整理成冊,供患者及其家屬閱讀。

        4討論

        患者在住院期間發生跌倒,是由多種原因相互作用而產生的結果,所以,在護理中應從多渠道、多方面給予預防。老年患者因其器官功能的衰退,及疾病影響,加之環境的改變,易發生意外的跌倒情況。跌倒護理重在早期預防,在護理中要正確評估老年患者的身體狀況,采取針對性的預防措施給予干預,因此,在臨床護理中預防老年患者跌倒的措施不能單一化,應采取科學方法給予綜合性的干預與防范,從而降低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間跌倒的發生機率,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延長老年患者的壽命。

        參考文獻

        [1]張艷平.住院患者跌倒與墜床高危因素及應對措施[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3(05):55

        [2]翟秀玲.住院患者跌倒相關因素分析及對策[J].齊魯護理雜志.2012(36):13―14

        [3]毛沫波.血液科患者跌倒原因及防范對策[J].醫院管理論壇2012(12):1147―1148

        第3篇:骨質疏松健康宣教總結范文

        全髖關節置換術可以達到解除髖部疼痛、保持關節穩定、關節活動較好及調整雙下肢長度等治療目的[1]。適宜于部分新鮮性股骨頸骨折、陳舊性股骨頸骨折、三、四期股骨頭缺血性壞死、退行性骨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慢性髖關節脫位等患者。2006年1月-2011年12月筆者所在科共收治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173例共182髖。隨訪170例共179髖,收到良好療效,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170例中男103例,女67例,其中9例為雙髖關節病變,年齡25~81歲,平均56.3歲。疾病分為新鮮性股骨頸骨折10例,陳舊性股骨頸骨折25例,髖關節骨性關節炎13例15髖,股骨頭缺血壞死87例94髖,類風濕性關節炎5例,髖臼發育不良20例,先天性髖關節脫位7例,感染所致陳舊性脫位3例。合并高血壓病40例,冠心病19例,糖尿病17例,慢性肝功能不全5例,慢性腎功能不全7例,心肺功能不全13例,貧血10例,低蛋白血癥7例,并存兩種以上疾病31例。

        1.2 治療方法

        1.2.1 術前準備 術前進行系統體格檢查,無手術禁忌證者一般入院第3天進行手術,有合并內科疾病患者進行相關科室會診,并有效治療,病情穩定后進行手術。新鮮性股骨頸骨折入院后即行脛骨持續骨牽引減輕疼痛,先髖、感染性脫位者均在術前進行股骨髁上持續骨牽引1周左右。

        1.2.2 手術方法 均選用硬膜外-腰麻復合麻醉,健側側臥位,后外側切口,股骨頭脫位后截骨再處理髖臼,選用適當大小髖臼假體,以骨水泥或生物型固定,一般男性

        1.3 護理措施

        1.3.1 術前護理

        1.3.1.1 心理護理:患者入院后均存在懼怕疼痛,擔心手術效果及治療費用等問題,因此護理人員需積極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病情、治療方案及手術效果,減少其顧慮,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1.3.1.2 積極協助患者完善各項常規檢查,對患者的健康狀態及手術的耐受性進行評估,全面了解患者的健康狀態,密切觀察病情及生命體征的變化,并及時向醫生反應。術前給予積極的生活護理,指導患者深呼吸鍛煉,協助翻身,指導正確服藥,正確使用便盆,指導患者進行患肢股四頭肌等長收縮及踝、趾關節屈伸鍛煉,對合并內科疾病的患者給予實施個案專科護理。

        1.3.1.3 督促患者搞好個人衛生,剪頭發、術前洗澡,骨折行牽引患者護理人員指導家屬進行床上擦澡,更換干凈寬松內衣,減少手術交叉感染風險。

        1.3.2 術后護理

        1.3.2.1 術后去枕平臥6 h,吸氧,患肢保持中立位,防止髖關節脫位,脫位原因與術后搬動不正確、早期功能練習不得當及患者的自身條件等有關[2]。早期在患者兩下肢間放三角枕,使雙下肢外展,禁止術肢內旋、屈曲、盤腿。筆者體會,要保持正確,要做到“三防”:一防,防過度屈曲和伸直,術后在膝關節下墊一軟枕;二防,防內旋,術后穿防旋鞋或下肢皮牽引,保持外展30°中立位;三防,防內收[3]。

        1.3.2.2 觀察血壓狀態及負壓引流球引流量,保持引流球負壓狀態,如血壓穩定及引流血性液體

        1.3.2.3 術后在治療已有的內科疾病情況下積極防止各種并發癥的發生:(1)心肺功能不全是老年人術后易出現的并發癥,本組術后6 h即抬高床頭30°~60°至斜坡臥位,減輕心肺負擔,合并有肺部疾病患者鼓勵其深呼吸、拍背、進行有效咳痰,促進痰液排出,必要時予以霧化吸入。(2)預防泌尿系感染的發生:臥床患者泌尿系感染發生率為6%~8%,留置導尿者更易發生,術前患者均予以導尿,術后需進行膀胱訓練,注意會衛生,鼓勵患者多飲水,日飲水量達1500~2000 ml,起到自然沖洗膀胱的作用,盡早拔除導尿管,減少尿路感染的發生率。(3)注意觀察排便情況:術后患者進食少,且長時間臥床,腸蠕動功能減弱,易引起便秘,用力排便加重患者心臟負擔,是引起心肌梗死的一種誘因。因此,術后給予易消化清淡食物,少食多餐,進行腹部按摩,及時應用通便藥物,必要時行清潔灌腸。(4)預防壓瘡形成:長期受壓致局部血液循環差,容易形成壓瘡,所以應耐心向患者解釋以取得患者配合,做到勤翻身、勤擦洗,在受壓部位墊一水墊,防止局部受壓,教會患者正確使用便盆,以免便盆蹭破皮膚。(5)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由于長期臥床,血液流動緩慢,血液處于高凝狀態,易形成深靜脈血栓。且人工關節置換術后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高達47.1%,形成的早期主要并發癥是肺栓塞,死亡率高[4]。本組患者術前即開始進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及足部活動,指導和督促患者做患肢的股四頭肌、外展肌、踝背伸跖屈等肌肉的等長收縮鍛煉,3次/d,5~10 min/次。膝關節充分伸直做壓床動作,以促進下肢血液循環,消除患肢的腫脹,增強肌肉力量,為下地做好準備。健側肢體也適當鍛煉,術后麻醉消退后即可開始進行功能鍛煉,術后8 h應用低分子肝素鈣。(6)抗骨質疏松治療:女性大于50歲、男性大于60歲患者需抗骨質疏松治療,與患者解釋抗骨質疏松治療的理由,入院后即應用降鈣素,術后配合阿法骨化醇口服。

        1.3.2.4 對手術后雙下肢長度問題亦需重視,全髖關節置換術原則上需雙下肢長度相等,但慢性髖關節脫位患者術前存在患肢嚴重短縮。本組有3例術前短縮超過5 cm,且為年輕患者,術后仍有1 cm左右的短縮,患者擔憂術后仍有跛行,筆者充分向患者解釋術后通過代償步態可以恢復。

        1.3.2.5 功能鍛煉:術后麻醉作用消失后即可開始進行踝關節屈伸,再逐漸進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和距小腿關節屈伸,第2天即可進行髖關節屈伸鍛煉,術后48~72 h拔引流管后即可端坐床邊,雙膝關節置于床旁,進行伸膝鍛煉,術后5~6 d即可在攙扶下下床行走,生物型固定型扶雙拐不負重行走3個月,開始時需有人陪伴,防止摔倒,骨水泥型扶雙拐行走2個月。

        1.3.2.6 出院指導:對于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后的患者,讓其出院后做到有效的功能鍛煉和自我護理,并從以下幾方面給予指導。(1)睡姿:睡覺時要放枕頭在兩腿中間,平臥時兩腿打開,側臥時要以患肢朝上。(2)坐姿:坐椅是要注意髖關節屈髖不大于90°,避免坐矮椅或軟沙發,不應屈身向前,墊高腿或交疊雙腿。(3)自行上、下床:將助行器放在健側腿旁,向床邊移動身體;將健腿移到床下,防止手術髖外旋;健肢在前,患肢在后,雙手扶住助行器,利用健肢和雙手的支撐力挺髖站起。(4)如廁:如廁時使用坐便器,不可蹲著,站起及坐下時要先把患肢伸直,好腿慢慢屈膝坐下。(5)正確更衣:穿褲時先健側后患側。退褲時,把褲頭推到低過臀部,慢慢坐下,將褲推低過膝,先把健肢抽出,然后把另一邊褲管抽出。(6)揀物:揀物時不能彎腰,而應向前跨出健膝,屈曲病腿蹲下揀物。(7)預防假體松動:安全康復后可適當進行體育活動,如散步、騎車、游泳,避免快跑、跳躍等對人工關節產生過度壓力造成磨損的運動,并保持適當的體重[5]。

        2 結果

        本組170例179髖,無死亡病例出現,術后翻身時出現髖關節脫位2例,均經醫生手法復位成功,術后加強護理未再脫位,出現淺靜脈血栓3例,深靜脈血栓1例,均經內科藥物治療及肌肉收縮鍛煉好轉,無切口感染,無褥瘡發生。

        第4篇:骨質疏松健康宣教總結范文

        [關鍵詞]老年人;股骨頸骨折;護理

        1發病原因

        股骨頸骨折比較常見,多發生于老年人。因老年人股骨頸骨質萎縮、疏松,輕度間接外

        力即可導致骨折。如果跌倒時大粗隆部先著地,暴力直接作用在大粗隆部,也可造成股骨頸骨折。因此對于老年人跌倒后,主訴髖部疼痛的都應考慮有股骨頸骨折的可能性。偶爾也可見到年輕人或兒童發生股骨頸骨折,但多需要比較嚴重的暴力。股骨頸骨折可能發生在股骨骨下、頸中部或基底部。

        2護理措施

        2.1對患者身體狀況的綜合評估

        老年人身體狀況差異大,有的患者身體較好,有的身體很差,有的老年人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肺氣腫等老年性疾病,對患者的身體狀況進行綜合評估,制定出相應的護理計劃。

        2.2做好心理護理

        老年人股骨頸骨折后,多數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焦慮或抑郁情緒,要針對患者的不同表現做好心理護理,骨折后患者因疼痛,生活不能自理,擔心從此一病不起,不久人世,又怕拖累家人,此時患者心里非常痛苦,應耐心地安慰患者,向患者介紹成功治療現在完全康復的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的事例,來鼓勵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同時要老年人的子女們關心體貼患者,幫助患者渡過難關。

        2.3牽引的護理

        經常巡視病房,檢查牽引裝置,避免扭轉,使患者保持正確的牽引。牽引重量因人而異,一般為體重的1/7,并適時調整牽引重量,避免牽引力過大使骨折端發生分離錯位,引起血管痙攣收縮,造成慢性血循環障礙,同時防止過小牽引力達不到復位固定的目的,而使骨折畸形愈合。牽引過程中注意保持牽引錘懸空,且牽引繩應被牽引的肢體長軸成一直線。75%酒精沖洗針眼,2次/日,10―20ml/次,由淺入深使之滲入骨釘處。牽引鋼針的兩端插上有蓋無菌小瓶,針孔處用無菌紗布保持清潔干凈,并注意觀察針眼周圍有無紅腫、疼痛,以防感染,同時觀察下肢及足跟部皮膚有無受壓及異常情況,且針孔處的痂皮不可移動或變曲。骨折牽引后患者往往自訴疼痛,應及時檢查骨針螺絲的松緊度、垂直度及方向是否正確,不可盲目使用鎮痛劑。

        2.4便秘護理

        便秘的防治:患者骨折后臥床,排便習慣發生了改變,加上患者病后食欲減退,飲食量減少,很容易造成便秘,排便困難,此時應囑患者多食纖維素含量高的易消化的食物。每日順時針按摩腹部,促進腸蠕動。

        2.5褥瘡的預防

        患者股骨頸骨折后因手術治療等創傷后身體衰弱不能自主活動,患者很容易發生褥瘡,應加強護理,仔細觀察身體受壓部位皮膚情況,減少骨突處的受壓,保持床鋪的整潔干燥,做好皮膚的清潔護理,對皮膚受壓處進行熱敷與按摩,促進全身血液循環,防止褥瘡的發生。

        2.6呼吸道感染的防治

        發生股骨頸骨折后,患者抵抗力降低,易發生呼吸道感染,要鼓勵患者在床上做擴胸運動,深呼吸,輕微活動上身,拍背,及時咳出痰液,增加肺活量。天涼時特別要注意保暖,以防著涼,保持房間空氣新鮮,地面濕式清掃,防止塵土飛揚。

        2.7泌尿道感染的防治

        老年人抵抗力降低,容易發生泌尿系的感染,應做好會的清洗工作,每日消毒外陰2次,每日更換尿袋,囑患者多飲水,增加尿量。

        2.8飲食護理

        由于老年人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質疏松癥,應多食含鈣豐富的食物,如牛奶、豆腐、蓮子、魚類等,并可適當補充鈣劑及維生素D,多進高蛋白、高維生素及果膠成分高的食物,如水果、蜂蜜等,保持營養豐富。

        2.9康復護理

        老年股骨頸骨折是一種需要較長時間康復的疾病,術后康復大多在家中進行,因此要向患者及患者家屬講解相關醫學知識,遵醫囑為患者制定功能鍛煉的方案,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減少負性情緒,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骨折早期:局部腫脹、疼痛明顯,骨折斷端不穩定,應指導并協助患者進行股四頭肌的舒縮運動及足趾的伸屈運動,并逐漸活動踝關節、膝關節。骨折中期:局部疼痛消失,腫脹基本消退,骨折斷端初步穩定,骨痂開始生長。可指導患者做引體向上運動,膝關節伸屈拉牽引錘運動,以及髖、膝、踝關節的運動。骨折后期:可用雙拐下床,患肢逐漸負重。待骨折進入骨化塑形期,骨折達臨床愈合。根據骨折愈合情況逐步由雙拐改為單拐步行。注意要循序漸進,并保證患者的安全。

        3小結

        老年人股骨頸骨折是一個致命性的損傷,常常因股骨頸骨折引起的嚴重并發癥造成死亡,通過對股骨頸骨折患者的護理,體會到加強心理護理、健康宣教、有效綜合護理和正確功能鍛煉是預防老年股骨頸骨折并發癥,減少臥床及住院時間的重要保證。

        參考文獻:

        [1]許學猛.高齡患者人工股骨頭置換圍手術期應注意的問題的探討[J].實用醫學雜志,1997,3(13):145.

        第5篇:骨質疏松健康宣教總結范文

        關鍵詞:支氣管哮喘;護理

        支氣管哮喘是一種常見的反復發作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臨床特點是反復發作性喘息、氣急、胸悶及咳嗽等癥狀,常在夜間或凌晨發作、加劇。由于疾病反復發作,給患者和家屬帶來沉重的精神和經濟負擔。但是,只要進行適當的治療,加強預防,則癥狀可以消失,并保持長期相對穩定。因此,要加強哮喘的預防及護理,從而使患者能長期合理、有效地治療,達到沒有哮喘癥狀或僅有輕微哮喘癥狀的目標。

        1 支氣管哮喘病因與病理

        哮喘發病的危險因素包括宿主因素(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兩個方面。 遺傳因素在很多患者身上都可以體現出來,比如絕大多數患者的親人(有血緣關系、近三代人)當中,都可以追溯到有哮喘(反復咳嗽、喘息)或其他過敏性疾病(過敏性鼻炎、特應性皮炎)病史。大多數哮喘患者屬于過敏體質,本身可能伴有過敏性鼻炎和/特應性皮炎,或者對常見的經空氣傳播的變應原(螨蟲、花粉、寵物、霉菌等)、某些食物(堅果、牛奶、花生、海鮮類等)、藥物過敏等。哮喘的發病機制包括:目前還不完全清楚,包括:變態反應、氣道慢性炎癥、氣道高反應性、氣道神經調節失常、遺傳機制、呼吸道病毒感染、神經信號轉導機制和氣道重構及其相互作用等。哮喘患者的支氣管狹窄與正常人支氣管的差異。哮喘急性發作是指喘息、氣促、咳嗽、胸悶等癥狀突然發生,或原有癥狀急劇加重,常有呼吸困難,以呼氣流量降低為其特征,常因接觸變應原、刺激物或呼吸道感染誘發。其程度輕重不一,病情加重,可在數小時或數天內出現,偶爾可在數分鐘內即危及生命,故應對病情作出正確評估,以便給予及時有效的緊急治療。如果患者出現休息時即氣短、端坐呼吸、講話單個字、大汗淋漓、呼吸次數超過每分鐘30次、心率超過每分鐘120次、吸入支氣管擴張劑(沙丁胺醇氣霧劑)后作用持續時間小于2小時、未吸氧時動脈氧分壓低于60mmHg或動脈二氧化碳分壓大于45mmHg或氧飽和度不超過90%等,這些癥狀或輔助檢查指標只要符合一項或一項以上,就說明患者病情嚴重,需高度重視,應盡快開始快速、有效的治療。

        2 環境護理

        環境中的過敏原是引起氣道反應的主要因素,因此,應避免接觸一切可疑變應原,有明確過敏原者,應盡快脫離。

        1.1 保持室內空氣清潔、流通,溫、濕度適宜。

        1.2 室內不宜放置花草,不養寵物,不噴灑香水及空氣清新劑。

        1.3 不用羽絨制品、羊毛毯、地毯等。經常清洗床上用品。

        3 飲食護理

        忌食易致過敏的食物,如魚、蝦、蟹、蛋類、乳制品等。發作期宜進食清淡、易消化、高維生素、足夠熱量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避免進食硬、冷、油膩食物。鼓勵患者多飲水,以補充水分,稀釋痰液。

        4 病情觀察

        哮喘常在夜間發作,故夜間應加強對哮喘患者的觀察,注意哮喘發作的前驅癥狀。多數患者發作前有一些先兆癥狀,如咳嗽、連續打噴嚏、呼吸加快、鼻及眼瞼發癢、咽癢、流淚、流速值下降等。一旦出現癥狀,應立即按哮喘治療原則用藥,對于控制哮喘發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5 用藥護理

        由于吸入療法藥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局部濃度高且作用迅速,全身不良反應小,常為首選用藥途徑。因此,正確掌握氣霧劑的使用方法十分重要。在對哮喘患者的護理過程中,不僅要使患者及其家屬認識吸入療法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要讓患者及其家屬掌握正確的氣霧劑使用方法、用藥劑量及注意事項。

        5.1 正確使用定量霧化吸入器

        先打開蓋子,搖勻藥液;然后在深呼氣末含住吸入器的噴嘴,頭稍后傾,在開始吸氣的同時按壓吸入器噴藥;在緩慢吸氣末屏氣 10 秒,使藥物較小的霧粒沉降在氣道遠端,然后緩慢呼氣。休息 3 分鐘后可再重復 1 次。間隔一定的時間是為了使“第 1 噴”的藥物起效后,再次噴入的藥物,能夠到達更遠端的氣道。對不易掌握定量霧化吸入器的吸入方法的兒童或重癥患者,可在吸入器上加儲藥罐,簡化操作。首先將吸入器和儲藥罐連接好,然后口含儲藥罐的吸嘴,按動吸入器,將藥物噴入儲藥罐后呼氣,然后緩慢吸氣至吸氣末屏氣 10 秒。氣霧劑可以在儲藥罐中懸浮 3~5 秒,所以,藥物進儲藥罐后應及時吸入,否則將影響療效。噴藥后立即洗臉、用清水充分漱口,避免噴藥后引起的干咳和可能引起的口咽部念珠菌感染。

        5.2口服給藥

        適用于中度哮喘發作、慢性持續哮喘吸入大劑量吸入激素聯合治療無效的患者和作為靜脈應用激素治療后的序貫治療。一般使用半衰期較短的激素(如潑尼松、潑尼松龍或甲潑尼龍等)。對于激素依賴型哮喘,可采用每天或隔天清晨頓服給藥的方式,以減少外源性激素對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的抑制作用。潑尼松的維持劑量最好每天≤10 mg。長期口服激素可以引起骨質疏松癥、高血壓、糖尿病、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的抑制、肥胖癥、白內障、青光眼、皮膚菲薄導致皮紋和瘀癍、肌無力。對于伴有結核病、寄生蟲感染、骨質疏松、青光眼、糖尿病、嚴重憂郁或消化性潰瘍的哮喘患者,全身給予激素治療時應慎重并應密切隨訪。長期甚至短期全身使用激素的哮喘患者可感染致命的皰疹病毒應引起重視,盡量避免這些患者暴露于皰疹病毒是必要的。

        5.3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宣教。

        講解哮喘的基本知識,使患者及其家屬明白,防治哮喘最有效的方法是立即使患者脫離變應原接觸,幫助患者尋找并盡量避開變應原。指導患者識別哮喘發作的先兆和先兆加重的征象,學會發作時的緊急自我處理方法。囑患者隨身攜帶支氣管舒張氣霧劑,出現哮喘發作先兆時,立即吸入并保持平靜,以減輕哮喘的發作。

        第6篇:骨質疏松健康宣教總結范文

        1研究對象和方法

        在我校2015級護理大專班中選取2個班做為實驗班和對照班,對照班(52人)實施傳統的教學方法,實驗班(50人)在教學過程中引入“科普小講座”環節。兩班學生均為參加高等院校統一招生考試入學,入學成績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兩班使用同樣的教材,同一位教師授課。授課教師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廣泛收集素材,認真制作教學課件,設計教學環節。實驗班的教學方法:①宣傳教學理念:向學生講解實施這種教學方法的目的和具體實施程序,讓學生心中有數,積極配合。②學生分組:將實驗班50人分成5個小組。③布置講座主題:以系統為單位,每系統教學任務完成后,要求學生選取生活中與本系統知識有關的事例做為科普主題,形式不限,可以口頭描述、可以做成PPT,也可以是科普小文章,時間長度在10分鐘以內。考慮到學生一開始不熟悉這種形式,會感到無從著手,開始的兩個章節運動系統和消化系統先提供給學生幾個主題。運動系統是:骨質疏松、骨髓移植、枕頭與頸曲的關系、人魚線等。消化系統是:唾液的成分與效用、生活中如何保肝、酒與肝病、切除闌尾對身體有無影響、早餐與膽結石等,后面的章節就放開手讓學生自己去尋找相關的、感興趣的主題。④資料查詢,整理分析:課后學生帶著問題,通過圖書館、網絡收集相關資料。每個小組負責一個主題,小組成員分工協作,對資料進行整理、分析。⑤成果匯報:每個小組指派一個代表宣讀本小組的工作成果。⑥成績評定:當一個小組的成員發言時,其他小組打分,取平均分作為成績。教師不參與評分,所有小組完成后教師進行總結評價。對照班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即以教師為主的講授方式,當講授到相關知識時,教師會列舉出具體的事例,并分析與解剖知識的關系,以加深學生的印象。

        2教學效果評價和討論

        學期結束后實驗班和對照班采用同一份試卷進行理論考試,考試成績用SPSS17.0軟件進行分析,兩班的成績進行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1)。教學原則中重要的一條是理論聯系實際,讓學生從理論和實際的結合中理解、掌握知識,學會運用知識。身體作為解剖學研究的對象和人類存在的物質基礎,在生活的時時刻刻、方方面面都發揮著作用,其功能的體現也隨處可見,比如傷心之時淚涕俱下、牙疼之劇要人性命,這些現象司空見慣。植物人、腦死亡、骨髓捐獻、骨質疏松等這些詞也是屢見報端、耳熟能詳,但是這些現象和名詞背后的知識和原理就不是每個人都能說得清楚,要有扎實的解剖學知識做基礎。此種教學方法要求學生針對這些問題進行相關知識的普及,闡述清楚與解剖學知識的關系,實踐證明這種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首先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將解剖學知識與日常生活中的現象相聯系,用解剖學知識揭示這些現象的奧秘會使解剖學知識不再枯燥,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平時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也會列舉一些實例,但是這些內容由教師說出的時候,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印象不會深刻。當學生通過自己查詢資料、思考、討論獲得這些知識的時候,不僅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印象更為深刻和持久。尤其學生再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清晰流暢地表達出來的時候,對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就更上了一層臺階。事實證明學生參與的熱情高漲,后來應他們要求舉行了一次科普講座競賽。再次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學生在校期間不僅要進行知識的學習,更重要的是進行學習方法的學習,才能滿足終身學習的需要。善于發現問題,帶著問題在浩如煙海的資料里找到自己需要的答案,這個過程就是對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提升。護士以后工作的對象是病人,健康宣教、心理護理是護理工作的重要內容,對護士的語言表達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科普小講座給學生提供學習和鍛煉的機會。巧合的是很多科普小講座的內容就是健康宣教和心理護理的內容,比如枕頭與頸曲的關系等,有的學生在講座中甚至具體到枕頭的高度多少為宜,以及嬰幼兒頸曲未出現前不宜用枕頭等這些很細節的知識,為以后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再比如,闌尾切除后對身體有何影響,不僅是病人關心的問題,也是學生想知道的問題。至于正確的刷牙時間、次數和方法,是很多人生活中的誤區,也是口腔護理的一項重要內容。最后加強了課堂互動和師生交流,活躍了課堂氣氛。解剖學的知識屬于描述性知識,每個器官都從位置、結構、系統去描述,課堂氣氛容易沉悶。實施這種教學方法后,學生課前課后查閱了大量的資料,能主動思考、積極發言提問,課堂氣氛活躍,師生互動加強。

        結語

        將科普引入課堂,對提高學習興趣及學習效果、培養學生的科學文化素養和科學精神有著[3-5]重要的作用。將科普教育和課堂教學充分融合,極大地豐富和充實了教學內容,使師生及時了解醫學前沿動態;引導學生掌握解剖學的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讓學生多角度、多層面地掌握解剖學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科普教育能力,為以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更重要的是突破了常規教學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局限性,延伸了課堂職能,深化、拓展了教學內容,鞏固了書本知識。教師要對學生講述的內容進行講評和指導,這對教師的知識結構和知識儲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進了教學相長。在實施的過程中有一些問題需要注意,比如要求學生講座的主題既要涵蓋學習內容,又要結合生活實際,才有現實意義;主題不要太難或是太寬泛,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和理解能力。

        【參考文獻】

        [1]李中原,吳嫻,高譽銘.淺析科普教育對初中物理課程學習的正遷移作用[J].大眾科技技,2014,178(16):191-193.

        [2]張慶祥.中醫科普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中醫藥,2004,10(2):39-40.

        [3]高明亮.論中學生科普教育中科學精神的培養[J].廈門教育學院學報,2004,9(3):64-66.

        [4]李成芳.關于加強大學生科普教育的幾點思考[J].理論觀察,2013,80(2):119-120.

        第7篇:骨質疏松健康宣教總結范文

        病人安全管理是臨床護理管理的重要內容,病人安全已成為衡量護理服務的重要質量指標之一。隨著老齡化社會進程的不斷加快,住院的老年病人逐漸增多,老年人因身體各器官功能及應急反應與免疫能力日趨下降和衰退,由于老年人生理機能退化,機體的總體功能下降,加之老年病人慢性病多、病程長、病情重、用藥復雜等特點,使得影響老年病人安全的危險因素大大增加,成為老年病人疾病康復的極大障礙。總結分析導致老年病人安全問題的各類因素,有針對性地加強安全管理措施,從而更有效地預防老年病人各類意外發生,降低疾病的潛在風險,能更有效地提高老年病人的護理安全管理效能。

        1 臨床資料:2007年~2012年共收治老年患者184例,其中發生安全問題28例,男10例,女18例,最小年齡61歲,最大年齡92歲。

        2 導致老年病人安全問題的因素

        2.1病人方面

        2.11生理因素 老年人由于各器官生理機能退行性變化,往往反應遲鈍,行動遲緩,感覺遲鈍,平衡能力下降,使發生意外事故的幾率增加。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喉腔粘膜萎縮、變薄,喉的感覺減退,咽縮肌活動作用減弱,咳嗽反射與喉反射減弱而導致誤吸、易噎、易嗆,造成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女性絕經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導致骨質疏松,易引起跌倒,約為男性的2倍。王晶等的研究顯示,跌倒與餐后血壓下降有關,是高齡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原因。而餐后收縮壓顯著下降,是老年人常見的現象。另外,步態的穩定性和平衡功能下降是機體生理功能下降的結果,它會隨年齡增加而不斷增加。

        2.1.2 病理因素 ①老年病人患腦血管病后,肢體活動障礙,平衡能力差,導致身體適應性、協調性差,易發生意外損傷。②老年癡呆是指多種原因引起的一組大腦器質性疾病,其臨床特點為記憶認知功能障礙,精神病性癥狀和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由于病人的自理能力喪失,易導致意外損傷。③疾病使機體對藥物的吸收、排泄、生物轉化均有一定的影響,加上藥物的副反應等會誘發跌倒,如抗精神病藥氯丙嗪常會引起性低血壓;抗癲癇藥引發共濟失調;擴血管藥導致血管擴張,心排血量減少,腦供血、供氧不足而出現頭昏跌倒。④老年病人多病情重、病程長,長時間臥床易導致皮膚壓瘡,墜積性肺炎等臥床并發癥。

        2.1.3 心理性因素 焦慮、抑郁是老年人常見的心理精神問題,現今社會常見的空巢現象,離退休綜合證,高樓住宅綜合征,使老人與外界接觸機會減少,導致孤獨、壓抑等負性情緒,如果處理不好,則可能出現自殺、自傷等意外情況。

        2.1.4 藥物性因素 老年人對藥物的耐受性和敏感性與成年人不同,用藥后可能產生眩暈、低血壓等不良反應,也是不安全的顯著危險因素。這類藥物包括鎮靜、催眠、抗焦慮、抗抑郁藥、抗心律失常藥、鐵劑以及任何影響人體平衡的藥物。

        2.1.5環境因素 當個體功能下降時,環境因素所起的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由于衰老和器官功能減退,老年人常有視力模糊,四肢活動協調性差,記憶力、理解力下降,對新環境的適應性差。病區環境因素常常是導致老年人發生跌倒、損傷的重要因素。

        2.1.6 其他因素 老年人酒后熱水澡時間過長、較長時間臥床、久蹲大便后突然改變等情況都會引起意外損傷。

        2.2設施器材方面病房燈光昏暗或直射;地面不平或有障礙物,積水,太滑;家具多棱角;病床高度不適;無床檔;痤椅不穩,無扶手靠背;廁所地面濕、滑或廁內無扶手;床旁無呼叫器等。

        2.3護理人員方面:告知、健康宣教不到位,缺少溫馨提示等等

        3健康教育

        3.1制定防范病人安全問題的預案及措施

        針對病人安全問題制定詳細切實可行的防范措施,如防范跌倒、管道滑脫、藥物不良反應、燙傷等的預案及措施。以防為主,做好相應的防范工作。

        3.2建立病人安全問題評估制度,對新入院的老年病人進行安全問題評估,根據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評估分值,對存在的安全隱患落實有針對性的護理防范措施。認真做好環境的安全評估,對潛在的傷害性因素進行整改,使病房環境安全舒適。如對濕滑地面的處理、床腳輪椅的穩定性、走廊扶手、如廁的方便程度、冷熱水調節等各方面的安全管理舉措。病人有事能隨時與醫護人員聯系等。

        3.3建立病人安全問題免責報告制度,實現信息共享。

        3.4護理人員從自身做起,做好健康宣教,告知內容盡量詳盡,認知風險,管理風險,降低風險。對老年病人加強巡視,觀看安全教育錄像,黑板報,談心等方式對老年病人進行安全教育,以提高老年病人自我檢查和防范意識。安全有效的宣傳教育和交流溝通往往會引導一些潛在危險因素向安全方向轉化。對病人及直系親屬進行安全問題風險及后果的告知,清楚講解并強調留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講清家屬的責任,并讓家屬在護理記錄單或醫生談活記錄上簽名。了解病人的心理狀況和情緒波動,及時發現心理問題,做好情緒疏導工作。

        3.5 設立醒目的安全警示標識 使用警字標識能提示病人注意某個安全環節,明確告知病人應注意的問題,同時也能提醒醫護人員對存在安全隱患的老年病人隨時做好安全防護措施。

        第8篇:骨質疏松健康宣教總結范文

        隨著人口老齡化,我國帕金森病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調查資料顯示,在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群中,帕金森病的患病率為1.7%。照此估算,我國目前約有帕金森病患者200萬人,每年預計新增約10萬人。

        過去,由于醫學知識相對匱乏,普通群眾對帕金森病知之甚少。許多老年人在出現肢體抖動、動作緩慢等帕金森病的典型癥狀時,常將其歸因于“年紀大”的緣故,沒有引起重視,也沒有及時去醫院就診,任由疾病發展。在醫院能見到的,大多是出現了非常嚴重的運動障礙,甚至生活已不能自理的帕金森病患者。如今,隨著科普宣傳的不斷深入,“帕金森病”在中國老百姓心目中的“知名度”越來越高,因手抖、動作慢來醫院咨詢自己是否患了帕金森病的人越來越多。特別是每年“世界帕金森病日”之后的幾個星期,上海各大醫院的神經內科門診總會迎來就診“小高峰”。不少就診者會對醫生說:“醫生,我發現自己的情況與報紙上描述的帕金森病的癥狀很像,您幫我看看,我是不是患了帕金森病?”這是一個好現象,說明大家對帕金森病越來越重視了,對自己的健康也越來越關注了,同時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我國民眾的科學素養有所提高。當然,在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人們對帕金森病的認識和重視程度,與大城市居民還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帕金森病的健康宣教工作仍應不斷加強和深入。

        2 漏診誤診情況有所改善

        過去,由于部分基層神經科醫生及多數非神經科醫生對帕金森病了解不多,一旦遇到臨床癥狀不典型的患者,很容易發生誤診或漏診。2005年,由北京協和醫院流行病學教研室主任張振馨教授牽頭,北京、上海、西安三地專家共同參與完成的一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北京,上海、西安三地帕金森病的平均診斷率僅為47.6%,平均治療率僅為45.1%。在偏遠地區及農村,帕金森病的誤診率更高。臨床上,因脖子硬、手臂僵、動作慢、易跌倒等癥狀去醫院就診,結果被誤診為頸椎病、肩周炎,骨質疏松,甚至腦血管病的帕金森病患者不在少數。我曾經接診過一名帕金森病患者,他最初的癥狀是上臂有點僵硬、脖子有點不舒服。他以為自己患了頸椎病,便去骨科就診。骨科醫生讓他拍了張頸椎x線片,發現其頸椎有退行性改變,便診斷他患了頸椎病,按頸椎病給他治療,結果可想而知。還有一位70多歲的老太太,有反應遲鈍、走路不穩,容易摔跤等癥狀。在被確診為帕金森病前,她曾去多家醫院就診,醫生給出的診斷五花八門,如骨質疏松癥、腔隙性腦梗死,骨關節病等,藥吃了不少,癥狀卻越來越嚴重。

        近年來,為規范帕金森病的治療,提高帕金森病早期診斷的準確性,減少誤診及漏診,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帕金森病及運動障礙學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2006年,學組制定了《中國帕金森病治療指南》(第一版),并于2009年進行了修訂;2009年,學組啟動了一項名為“中國帕金森病治療指南萬里行”活動,在全國40個城市陸續開展面對神經內科醫生及相關學科醫生的繼續教育活動,以提高臨床醫生(包括非神經科醫生)對帕金森病的認識和鑒別診斷能力。與過去相比,臨床醫生對帕金森病的認知程度已經有了很大提高,一旦遇到疑似帕金森病者,一般都會建議其去神經內科就診,誤診、漏診的情況已經有所改善。

        3 早期診斷方法研發加速

        目前,由于帕金森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確,現有的各種治療手段均僅能控制癥狀、延緩疾病進展,無法阻止病情進展,也無法治愈疾病。同時,由于人們對帕金森病的危險因素知之甚少,故迄今為止還沒有一種措施被證實可以有效預防帕金森病的發生。因此,對帕金森病患者而言,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延緩疾病進展、提高生活質量的關鍵環節。

        過去,診斷帕金森病主要依靠臨床癥狀,特別是“運動癥狀”,如靜止性震顫、肌肉僵硬、動作遲緩等。然而,當患者出現這些運動癥狀時,病變已不是早期階段。

        近年來,各國科研人員都在大力研究帕金森病的早期診斷方法,如影像學檢查(如頭顱磁共振,PET、SPECT、超聲等)、帕金森病相關生物標志物等,以便發現更早期的帕金森病患者,及早采取干預措施。

        目前,影像學檢查(神經功能顯像)已被部分大醫院用于帕金森病的診斷,其臨床價值已初步顯現。一般地說,若影像學檢查發現腦部,特別是中腦部位有異常信號或異常代謝的表現,常提示帕金森病可能。同時,帕金森病相關生物標志物的研究工作正在積極進行中。2011年,由首都醫科大學王曉民教授擔任首席科學家、我科參與的“973計劃”項目《帕金森病發病機制和干預策略的基礎研究》已正式立項。將在今后五年中更深入地研究帕金森病的發病機制,尋找生物標志物和新的藥物作用靶點,推動帕金森病防治干預新措施的建立。

        4 “非運動癥狀”備受關注

        近年來,帕金森病的非運動癥狀備受醫學界關注。研究發現,帕金森病患者不僅有靜止性震顫、肌強直,動作遲緩及姿勢平衡障礙等運動癥狀,還存在精神障礙、睡眠障礙、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等非運動性癥狀(NMS),如便秘、抑郁、嗅覺減退,失眠等。2008年,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在全國14個城市、19所醫院進行的一項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質量調查結果顯示,10.1%的患者伴有抑郁癥,45.5%的患者伴有抑郁情緒。帕金森病患者年齡越大,接受治療時間越長,其運動情況和情感狀況越差。帕金森病的非運動癥狀不僅會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還會加重帕金森病患者的運動癥狀。若能在控制帕金森病運動癥狀的同時,積極治療其伴隨的非運動癥狀。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研究還發現,在帕金森病的運動癥狀出現之前,非運動癥狀就已存在,非運動癥狀對早期發現帕金森病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作為《帕金森病發病機制和干預策略的基礎研究》的子項目,我科已于近期啟動“帕金森病非運動癥狀發生機制和早期臨床預警指標的研究”,計劃用5年時間,總結出各種非運動癥狀在60歲以上老年人中的分布頻率,以及這些非運動癥狀對預測帕金森病發生的敏感性和特異性,以期建立有助于帕金森病早期診斷的綜合指標體系。簡而言之,就是觀察有睡眠障礙、抑郁、便秘、嗅覺減退等癥狀的老年人,將來發生帕金森病的風險是多少;同時有上述兩個癥狀的,將來發生帕金森病的風險又是多少;同時有三個癥狀的,將來發生帕金森病的風險是不是更高等。當然,大家也不必過分緊張,有便秘,嗅覺減退,睡眠障礙等問題并不意味著將來一定會發生帕金森病。

        5 神經保護性治療成熱點

        近年來,被認為具有一定的延緩疾病進展、改善癥狀作用的神經保護性藥物在帕金森病治療中的地位日益凸顯。原則上,一旦被確診為帕金森病,就應及早接受保護性治療。目前臨床常用的保護性藥物是單胺氧化酶B型(MAO-B)抑制劑。有報道稱,應用該類藥物可延緩疾病發展(約9個月),推遲左旋多巴使用的時間。此外,多巴胺受體激動劑、大劑量輔酶Q10也可能有一定的神經保護作用,但其療效需進一步證實。

        6 癥狀性治療更注重“長遠利益”

        當被確診為帕金森病以后,患者應立即接受正規治療,治療措施主要包括:康復治療(加強運動,如游泳、打太極拳等)、藥物治療(如神經保護性藥物、癥狀控制性藥物)和心理治療等。由于目前所有治療帕金森病的手段均只能改善癥狀,不能阻止病情發展,更無法治愈疾病,故在治療方案的選擇上,應更加注重“長遠利益”,在“以最小劑量達到滿意療效”的基礎上,強調個體化治療,即根據患者的病情特點、年齡、就業狀況、經濟承受能力等因素,制定最佳治療方案,盡量避免或減少藥物副作用和并發癥的發生。

        第9篇:骨質疏松健康宣教總結范文

        骨科年度工作計劃【一】為了更好地發展和繼承中醫骨傷科專業特色,更好地為人民健康事業服務,我科以骨傷發展為重點,發揮中醫骨傷專業優勢,強化以病人為中心,提升中醫骨傷科診療技術和中醫藥在骨傷專業的應用,根據醫院發展計劃,特制定20xx年度我科工作計劃。

        一、 指導思想

        以國家及各上級主管部門衛生工作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為指導,嚴格按照衛生相關部門、醫院以及本科室相關診療規范和規定各司其職,堅持以人為本,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發展思想,理清發展思路,樹立危機意識,把握發展機遇;通過引進和培養科室專業人員,加強先進醫療設備的購置,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和醫療服務水平,努力為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

        二、加強醫療管理,提高醫療質量

        1、我們將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重點科室建設為目標,以服務質量贏市場,為求醫療質量發展,做到“四禁”、“五多”,即禁態度冷漠,禁作風推諉,禁接診草率,禁診療粗心;多解釋,多安慰,多理解,多溫暖,多幫助,使醫療服務質量處在領先地位。

        2、質控小組認真按各自的職位負責管理工作。

        建立各級切實可行的質量控制方案和定期效果改評制度,使我科三級查房、會診、討論等各項制度得到落實,使各項醫療質量得以充分保證。

        3、要經常教育醫護人員明確崗位責任制的重要意義,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定期不定期檢查各項醫療情況和崗位責任制的落實情況。

        對新上崗人員必須進行崗前教育。明確醫院的各項制度和職業道德準則,并不斷總結經驗,揚長補短,改進管理制度。建立醫療缺陷防范措施,醫療事故防范即處理預案,實行醫療缺陷責任追究制,教育全院醫務人員將醫療安全放在首位。

        4、加強醫療文書的管理,使各科醫療文書標準化、規范化。

        定期檢查,對不足之處及時反饋,提高改進,使醫療文書的書寫達到衛生部指定的要求和目標。開展知情選擇活動,個體化服務,認真填寫好各項知情同意書。使科室的甲級病歷書寫合格率達到98%,無丙級病歷;處方合格率要求達到98%以上;各項輔助檢查報告單達到衛生部門的要求。

        三、防止醫療事故,確保醫療安全

        要認真做好醫療質量考核工作,嚴格按醫院制定的管理規范、工作制度和改評細則,開展管理工作。嚴格執行醫療防范措施和醫療事故處理預案及防范預案,實行醫療缺陷責任追究制,嚴格按醫療操作規程標準開展醫療活動。把醫療

        質量管理工作的重點,從醫療終未質量評價轉換到醫療全過程中每個環節質量的檢查督促上來。 1、繼續抓好醫療安全教育及相關法律法規學習,依法規范行醫,嚴格執行人員準入及技術準入,加強醫務人員醫療安全教育,舉辦醫療糾紛防范及處理講座、培訓、考試。

        2、加強醫療安全防范,從控制醫療缺陷入手,嚴格執

        行《醫療糾紛、醫療事故處理及責任追究制度》,對于給醫院帶來重大影響的和考慮為醫療事故的糾紛,要進行責任追究。著重吸取經驗教訓。

        3、從控制醫療缺陷入手,強化疑難、醫源性損傷、特殊、危重、嚴重并發癥、糾紛病人等的隨時報告制度。

        4、定期召開醫療安全會議,通報醫療安全事件及醫療糾紛的處理情況,總結經驗。

        四、強化專業技術人員業務培訓,抓好繼續教育

        根據我科情況,本著缺什么,補什么,學什么的原則,學以致用,按需培訓的原則,在醫院經濟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選派醫護人員到省內外級醫院學習和培訓,吸收先進技術,提高技術水平。

        中級職稱專業技術人員要緊密結合自己的專業,通過自學、脫產學習,自覺嚴格的補充,增長本專業技術的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掌握交叉學科和相關學科的知識。初級職稱的專業技術人員要結合本職崗位,進行專業技術知識和技能的職務培養,熟練掌握專業技術,參與科研,

        能解決較復雜的疑難病癥。通過邀請市級專家對我科進行專業技術指導、做手術、講課等形式,提高我科業務人員的水平,不斷開展新技術、新業務。科室內定期安排講課,由科主任負責。積極鼓勵專業人員自學,科主任督促查閱業務筆記,并將業務學習納入定期效評的范圍內。

        五、實施中醫診療方案,規范治療程序,提高臨床診療水平

        進一步優化中醫診療方案,并實施中醫臨床路徑,規范優勢病種的治療程序,重點掌握優勢病種的治療手段,不斷總結和分析,提高臨床診療水平。

        1、根據我科實際情況,以常見多發病為重點,參照衛生部的臨床路徑管理文件,遵照循證醫學原則,制定骨傷科中醫診療方案,確定重點病種:橈骨遠端骨折、單純性胸腰椎骨折及膝痹病為優勢病種,定期組織醫護人員實施教育培訓,提高優勢病種診療技術。

        2、建立臨床路徑統計工作制度,定期對進入臨床路徑患者進行住院人數,臨床治愈率、臨床好轉率、臨床未愈率、臨床有效率等質量與安全指標進行統計分析。

        3、定期進行臨床優勢病種臨床治療療效評價,總結影響治療的不良因素,制定診療方案優化改進措施。

        4、總結分析影響病種實施臨床路徑的的因素,不斷完善和改進路徑標準。

        六、突出中醫藥傳統特色,以中西醫結合為方向,努力加快專科建設

        突出中醫特色是我科發展、建設的根本。我科將繼續堅持把繼承和發展中醫藥的傳統精華、突出中醫特色、發揮中醫骨傷科的特長優勢作為立科之本,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不斷提升中醫藥臨床療效。發揮中醫藥特色和優勢的具體措施:

        ①充分利用和發揮中醫正骨手段和小夾板固定的優勢,對臨床常見的肩肘腕關節脫位和肱骨外科頸骨折、肱骨干骨折、肱骨遠端各類型骨折、尺橈骨骨折等中醫骨傷治療優勢病種,進行手法復位小夾板固定治療,指導功能康復鍛煉,在減輕病人經濟負擔的同時,降低了因傷致殘的發生率,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同時做好門診住院登記和隨訪工作,進一步改進和完善中醫診療手段。

        ②規范和完善骨科協定方的使用和管理:骨傷科已制定了科內協定方,其中接骨藥水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促進軟組織修復和骨折愈合的功效,主要治療各種骨折和軟組織損傷;骨關節熏洗方具有舒筋活絡、消腫止痛、補益壯骨的功效,主要治療老年性慢性骨關節炎和骨質疏松癥。本年度將通過對各協定方療效的觀察、比較、分析和總結,進一步改進和提高協定方的療效。

        七、總體目標任務:

        1、病床使用率≥85%;2、平均住院日≤10天;3、入院三日確診率≥95%;4、入出院診斷符合率≥95%;5、三基考

        骨科年度工作計劃【二】在新的一年里,隨著科室條件的改善,對護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要以此為契機,狠抓護理服務質量,嚴格落實規章制度,加強業務、技術訓練,打造一支高素質的護理隊伍。圍繞護理部總體目標,骨科制定工作計劃如下:

        一、突出專科特色,打造護理品牌。

        護理作為專業技術行業,應在機會與挑戰中找準合適的位置,走專業建設之路是骨科護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科內重點培養2名責任護士對病人進行功能鍛煉指導工作。進一步完善功能鍛煉指導的手段和方法,采取多樣形式的宣教,務求達到效果。準備在XX年制定骨科常見病功能鍛煉,配以彩色圖畫,制作成冊,讓病人更好的理解功能鍛煉的意義和方法。

        二、抓好質量管理。

        1、針對護理工作中存在的難點、焦點問題,設置工作重點,堅持把以"病人為中"的人文護理理念融入更多實際具體的工作細節。

        2、使規范化護理質量標準落到實處,滲透、貫穿、落實到每個護士全程工作中去,使護理質量管理有章可循,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從病人的角度評價護理質量,把病人的滿意度作為評價護理質量的重要指標,讓患者真正從質量管理中得到實惠。

        三、進行規范化培訓。

        1、配合護理部,建立護士規范化培訓。不同年資、能力的護士進行不同的培訓,讓大家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

        2、持續抓好專科知識的培訓,提高護士專業素質,采取有效的學習方式如:護理業務查房、床邊演示,完善業務查房的形式。讓有經驗的老護士為新護士講課,傳授護理經驗。如遇模糊概念,大家一起討論,共同解決問題。

        3、每天進行床邊護理業務查房,每月進行二次業務學習,每月進行一次護理操作示范和考核,每月進行一次教學查房。

        4、鼓勵各位護士參加院內、外的培訓,交流經驗,學習新技術、新知識。

        四、整理好護理流程和告知。

        1、合理的護理工作流程是日常工作順利實施的基礎,我們在基礎護理、專科護理、健康宣教方面要有合理的工作流程,指導護士進行日常工作。計劃在本科現有的工作流程的基礎上,細化每個環節,真正做到符合臨床工作實際、切實可行。

        2、有效的護理告知是病人配合的必備工作,我們將完善入院、、治療、特殊注意事項、專科康復的告知。

        五、切實落實"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

        1、完成護士觀念上的轉變,把過去的"要我服務"轉變為"我要服務"。提高護士的禮儀與素養,創自己的護理名牌。

        2、把"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具體到護理行為的每一細節。

        建立從入院到出院每一個工作環節的標準。

        六、培養優秀的團隊。

        1、發科內護理人員的優點,利用其優點,指導其工作,發揮個人專長。

        2、建立團隊精神,要讓他們在協同工作中取得成績,充分發揮個人力量。

        讓每個人都參與管理,以增強其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

        七、做好信息的傳達和文件的整理。

        每次參加醫院開會的第二天晨會時對內容進行原文傳達,科室人員進行傳達簽到。對下發文件分類進行存放,以便查閱。擬指定專人對文件進行管理。努力做到思想與醫院同步,積極融入醫院文化建設中。

        八、開展護理成本效益的研究。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AV第一成肉网在线观看 | 亚洲中文字幕人成乱在线 | 色妞亚洲欧美在线 | 日本一道久久精品国产 | 午夜亚洲人人精品一区 |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麻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