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護理專業基礎知識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醫用化學;護理專業;實驗能力培養;素質教育
醫用化學也是學好后續醫學課程如生化、藥理、生理、臨床檢驗等的基礎。如何使學生學好這門課程呢?
一、明確教學目標
護理專業的主要課程是護理學,醫用化學是為專業課服務的。教師應重視護理專業崗位與相關化學知識、技能需求的聯系,淡化化學學科意識,注重化學與醫學的相關關系。從知識性、趣味性、關聯性、滲透性、實用性出發,使學生通過學習獲得與護理專業相關的化學知識,為專業課的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中職護理專業學生文化基礎普遍薄弱,化學基礎更弱,且層次不一。學生中有上過高中的,還有初中未上完的。最頭疼的是,不少學生缺乏學習的自覺性,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興趣淡漠。很多學生對醫用化學不夠重視,認為不重要,覺得這門課的知識在以后護士工作中用不到,認為護士只要會發藥、打針、輸液就行了,沒必要學化學。有些學生對化學還有厭學情緒。學生對醫用化學認識不足,學習目的不明確,更談不上認識到醫學和化學的關系,對為什么學習醫用化學缺乏足夠的認識。第一課尤為重要。教師可列舉一些日常及醫療上的實例,使學生意識到化學在醫學中的重要性、在護理專業中的重要性,特別是在生活中化學無處不在,以此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每一個知識點的教學中,教師應以學生感興趣的生活實例或與醫學相關的話題或內容為切入點,逐漸將化學知識滲透進來,讓學生了解到醫學離不開化學,學護理不能不具備化學知識,從而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教師備好每一節課
教師不僅備教材、備內容,更要備學生。教材內容繁多而教學課時少,化學知識的系統性強而與醫學相關內容偏少,缺乏與醫學的密切聯系,實用性不強,導致學生未能體會到化學在醫學、在護理專業中的實用價值,因而很難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教師可適當調整教材的內容,打破其完整性和系統性,降低難度,注重其與醫學的關聯性,突出化學在醫學上的實踐性和應用性。針對學生基礎薄弱的現狀,盡可能地把化學知識講得淺顯易懂,圍繞化學與護理專業的相關性進行教學,努力使每一個知識點都與醫學相關,讓學生易于接受、產生興趣。如講碘的性質時,教師可以注重講碘酊的成分與用途、人體缺碘的癥狀及生活中如何補碘。講到分子的極性及相似相溶原理時,著重講水分子的極性及維生素VC、VB的水溶性和VA、VE的脂溶性。講到配合物時,從NH3與H+可以配位形成NH4+,講到NH3也可以與Cu2+配位形成比較復雜的離子,同時聯系學生熟知的血紅素、煤氣中毒、VB等講配合物的知識及應用。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從生活中領悟化學的魅力及化學與醫學的關系。因為在生活中,化學與醫學無處不在。如甲醛對人的危害人所共知,劣質的衣服中含有甲醛,裝修材料中也含有甲醛等;飲食上要注意營養元素、微量元素的攝入,碳酸飲料不宜多喝等;又如家里的肥皂、洗滌劑、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等等。
四、教師及時充電,補充醫學知識,提高醫學素養
醫用化學應以化學在醫學中的實用性為重點,教師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化學理論知識,還要具備一定的醫學知識,同時要了解護理專業的學科特點及護理工作的性質和內容。對每一個知識點的教學,教師都應通過書籍、期刊、網絡等搜尋相關醫學知識,提高自身的醫學知識水平。醫學知識的積累和提高,有助于教師將醫學知識更好地融入到教學中去,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讓學生潛移默化地學習到醫學知識。
五、教師要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素質教育
對護理專業的學生來說,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備良好的思想品德,要有認真、踏實、刻苦、勤奮的學習態度,更要有助人為樂、與人為善的良好品質。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關鍵詞】 護士執業資格考試;考前輔導;體會
每年國家組織的護士執業資格考試是為學習完護理專業課程的護士獲得國家承認的執業資格而組織的國家級的考試,參加并通過全國護士執業資格考試是新護士從事護理工作所必經的第一步[1]。2009年是國家允許護理專業應屆畢業生參加護士資格考試的第一年,為了提高我院應屆護生護士資格考試通過率,擴大我院知名度,打造良好的學校聲譽,學院領導高度重視此次輔導,由主管教學的副院長親自組織召開由教務處、護理系參加的專題會議,周密部署各項工作,并要求各項工作做到明確分工、責任到人、落實到位。
此次考前輔導由我院護理系承擔包括基礎護理學、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婦產科護理學、兒科護理學在內的五門課程的教學任務。教務處和護理系學生科及班主任互相協助,通過電話通知、網上信息等,元月份就將護士資格考試考前輔導的消息,及時準確地通知到每位在外實習的學生。教務處及護理系領導高度重視各項工作的落實,從教室的分配,授課教師的選擇,到課表的編排,教案課件的質量等各項工作都嚴格把關,逐一落實,為輔導班的正常開課做了充分準備。
經過認真組織、周密安排、詳細計劃、嚴格要求以及個人努力,09屆畢業生參加護士執業考試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據統計,南校區09屆三年高職通過率為94.36%,09屆五年高職通過率為67.04%,09屆中職通過率為52.76%。東校區09屆五年高職通過率為65.29%,09屆中職通過率為54.60%。作為參加此次考前輔導并有多年教學經驗的教師,現將考前輔導體會介紹如下。
1 嚴格要求、統一管理
學院要求在外實習的學生全部返校參加考前輔導,班主任協助考勤,對參加培訓的人員嚴格管理,并做好人性化服務,安排食宿、教室。明確考試不合格者將不被醫院聘用,影響就業使學生們充分意識到通過考試的重要意義。從考試的結果我們發現參加考前輔導出勤率高的班級本次考試也有較高的通過率。
2 端正態度、正確認識
考生要想在短時間內通過考試,必須端正自己的態度:既要強調動手能力的培養,又不能忽視理論的學習;既要重視專業知識,又不能忽視基礎理論。另一方面,護士資格考試內容涉及面廣,只有全面復習護理學基礎知識及臨床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等知識,方能考出好成績。學校在著重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不能忽視理論學習。學生進入臨床實習后往往只重視實踐和動手機會而忽視基礎知識的再提高。因此,要教育他們改變重臨床、輕基礎的觀念,注意基礎知識與臨床實踐的雙向滲透[2]。
3 集中講解、明確重點
為了保證學習質量,我院將參考人員集中,利用兩個星期的時間進行授課、測試、輔導。每位輔導老師準確把握考試大綱的重點,將往年的真題摸透,找出出題方向和出題思路,詳細地講解需要重點掌握的學習內容,將知識點進行串講,并注意串講要點時要有一定的輻射性。比如講到兒科護理學當中小兒生長發育時,就要將該要點輻射展開講解,要細講小兒的體格發育的各項指標的正常值、計算公式和意義以及小兒動作語言發育等。
4 多做真題、適應考試
通過讓學生做題來了解她們的薄弱環節,從弱項著手重點輔導。資格考試分為四場共四個科目,即基礎知識、相關專業知識、專業知識和專業實踐能力,從學生做題反饋的情況來看,相關專業知識這一門是她們較薄弱的環節,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對各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治療原則等知識點不太重視,通過做題讓她們意識到自己的薄弱環節并引起重視。同時我們還注意教會學生一些答題技巧,讓學生把平時復習的知識點轉化為考點,能更好地適應考試。
5 小組討論、重點突破
對基礎知識較薄弱,測試成績不合格的同學開小灶,系統的、有重點地進行輔導,并讓成績優秀的同學采取結對子的方式,互幫互助,共同提高。
6 心理疏導、增強信心
為了讓學生能有良好的心態參加考試,我們在輔導的同時注意心理疏導,與學生進行思想交流,教育大家正確對待壓力,變壓力為動力,增強信心。使學生能明確學習的目標,加強了對本次考試的認識,以積極的態度參加考試。
我院學生在本次考試中有較高的通過率體現了考前輔導的有效性及可行性,上述的經驗和體會的歸納將對我們今后的考前輔導工作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目前醫學高職院校為使護理專業畢業生在工作崗位上能夠盡快適應崗位群的要求,在護理專業教學中注重和加大了實用性、技能性知識的學習和訓練。為此,人體解剖學教學內容改革的出發點,除強調解剖學在醫學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與其他醫學課程的緊密聯系外,還應有體現臨床護理診斷、操作、治療、病情觀察和生活護理等需要有關的解剖學理論、操作技能的知識點。
二、圍繞護理專業培養目標,改革教學內容
人體解剖學教學內容要體現護理專業的特點,首先應樹立為臨床護理課程服務的整體教學觀念,理論教學內容以“必需”“夠用”為原則。具體表現在優化系統解剖學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增加與護理專業緊密聯系的局部解剖學和臨床應用解剖學內容,形成一門內容充實、應用性更強的解剖學課程。該課程既體現解剖學知識的系統性,又體現護理專業的特點,同時重視了護理技術操作的解剖學應用。目的是利于基礎醫學知識向臨床知識的過渡,為后續的臨床護理學習做鋪墊。
1.綜合和刪減系統解剖學的內容
如運動系統中綜合講解各骨和關節的位置、形態、結構,略講肌肉的起止點,刪減頭頸、軀干、四肢遠端的細小肌肉等;內臟學中重點講解與護理專業有關器官的形態、結構和位置,與該專業關系較少的器官則簡要介紹;脈管學中要對部分血管的細小分支、淋巴系部分內容進行刪減,但臨床靜脈穿刺、輸液的常選部位,與介入治療有關的動脈走向、分支要深講、精講;感覺器官中刪減內耳的部分內容等;神經系統在明確基本概念后,扼要介紹腦和脊髓的形態結構和位置,刪減其內部結構中過多過深的內容,周圍神經系刪減細小的神經分支和分布等。通過刪減使護理專業系統解剖教學內容得到了優化。
2.把部分局部解剖學內容融入系統解剖學中
專科護理專業,由于受學制、學時的限制,課程設置中沒有開設局部解剖學,但局部解剖學中的部分內容又是護理專業在臨床工作中必須應用的基礎知識,為此需精選局部解剖學里與護理臨床應用關系密切的內容,與系統解剖學教學內容融會貫通后講解給學生,如表面解剖(重要的體表標志和體表投影);額、頂、枕區軟組織的層次結構;臂部、臀部等部位肌肉的層次結構與血管、神經的位置關系;頸部氣管、甲狀腺與血管、神經的位置關系;腹壁和腹股溝區的層次結構等。目的是使學生在學習系統解剖學內容的同時,又了解與護理操作技術相關的局部解剖知識。
3.增加與護理專業密切相關的應用解剖學內容
從護理系實習學生和剛走上護理崗位的人員調查中發現,目前有相當一部分護理人員在實際操作中不是不敢操作就是盲目操作,究其原因是對護理操作技術密切相關的解剖結構不清楚。因此,在教學過程別應重視增加與護理技術密切相關的應用解剖學內容,包括:(1)與注射相關的解剖學知識;(2)與穿刺相關的解剖學知識;(3)與插管技術相關的解剖學知識;(4)與沖洗、各種用藥技術相關的解剖學知識;(5)與變化相關的解剖學知識。
增加應用解剖學內容一方面使學生對護理操作中必須掌握的解剖學要點能夠做到心中有數,另一方面又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改革實驗教學內容
解剖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臨床護理診斷、治療技術操作方面有較強的實用性。為了突出學以致用的原則,必須調整解剖學實驗的教學內容,實驗內容以突出常用護理技術操作內容為重點。適當減少與護理操作技術無關的實驗內容。如體循環系實驗可以設計與靜脈輸液術、心內注射、深靜脈穿刺術相關的內容;內臟系實驗設計與導尿術、灌腸術、氣管切開術、氣管插管術相關的內容;運動系實驗設計肌肉(臀肌、三角肌)注射術、骨折固定術相關的內容。實驗中教師首先在實用解剖標本或示教人上講解、演示解剖層次結構、毗鄰關系和相關實驗內容,然后讓學生模擬臨床技術進行練習,教師對其練習的效果進行評價,最后歸納總結出操作練習中所應用的解剖知識,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
【關鍵詞】中專 醫用化學 改革
一、中專護理專業醫用化學教學現存問題
醫用化學教學是中專護理專業最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面對當前快速發展的醫學護理專業教育,出現了一些問題,這些問題直接阻礙了中專醫學護理專業教育的進步,因此必須高度重視。
1、教學內容繁多,課時不夠用。根據調查,實際教學中出現了一學期用90課時完成化學無機部分和有機部分的教學,堪稱高度緊張的教學安排。面對如此多的教學內容,教師要講述完整,根本就沒有分析、探討的時間,僅講教材上內容時間就很緊張了,因此,在中專的醫用化學課上,教師一般只能直接快速灌輸知識,而不問學生的實際掌握情況。教師的壓力大,學生的學習壓力就更大。醫用化學專業課原本就比較晦澀難懂,僅憑課堂上所學根本不能真正掌握要點知識。而當前的醫用化學讓原本就艱難的學習變得更加艱難,已學的知識沒有理解迎面而來的就是新的學習內容,學習沒有了反饋的時間,學習效果明顯變差。
2、內容跳躍度大,理解難度大。雖然很多中專學校用的都是經過多次刪改的教材,但教學內容并沒有變得輕松易懂。許多學生反映,教材上的許多概念之間缺乏聯系,有時候突然出現的一個概念會讓人摸不著頭腦,學習過程覺得很吃力。由此,我們可以發現,醫用化學教材本身具有瑕疵,忽略了教學對象,教學內容應當利于理解,專業概念的難度應當適量降低,充分考慮學生的接受程度。
3、教學內容一成不變,缺乏新穎性。中專醫用化學教學內容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至今,一直保持著一貫的傳統形象,內容與最初的教材相差無幾,并沒有加入新的知識。當前科技日新月異,醫用化學應當是與時代接軌的,應當在傳統知識網絡中加入新時代的成果,促進醫用化學的發展。
二、中專醫用化學的改革對策
1、合理安排課時,減輕教學負擔。前面已述及課時較多,課程量大的問題,要合理安排課時,目的是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消化。將每一課時的知識量適當減小,保證學生當堂所學知識能當堂消化,強調對已學知識的掌握,這樣就避免了學生因為知識過多而缺乏真正的理解的弊病。
2、加強內容的聯系性。學生之所以覺得摸不著頭腦是因為教材中的概念缺少聯系,過渡階段太僵硬。應當保證新知識與舊知識之間的聯系性,這個聯系切斷了,教學內容就沒有真正投入到學生的認知結構當中去,導致學生出現認知斷裂,一時難以理解。要解決這個問題要從教材編寫者和教育教學工作者兩方面入手:一方面,教材編寫者在教材的編寫過程中要注意,組織教材結構和適用專業用語時,適當地通俗易懂些,充分考慮編寫的學生的接受能力,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上編寫教材,做到既能學到專業的醫用化學知識,又能快速理解這些知識的內涵,利于學生能真正運用到實踐當中去。另一方面,身為傳遞知識的直接工作者教師,負有很大責任。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要注意做好講解工作,注意運用適用的講解辦法,比如在講到新的比較難懂的知識點時,可以先從簡單的已經學過的基礎知識點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再慢慢過渡到要講的新的知識點上,這個過程中要注重引起學生對新知識的疑問,和渴望挖掘原因的心理的把握,順利達到教學目的。
3、加入科技成果,與時代接軌。社會在發展,科學技術也在進步,教育應當跑在時代的前列,最起碼不能落伍。但如今的中專醫用化學卻瀕臨落伍,因為缺少了新的東西。不能否認,傳統的知識體系具有一定的科學性,不能全盤否認,因為新的東西根植于傳統。但面對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面對醫用化學這一本身就該與科技密切相聯系的專業,改革刻不容緩。嘗試加入一些新的科研成果在教材里或課堂上,讓學生不再只面對枯燥乏味的概念,換來新的醫用化學課堂氛圍才是可取的。
4、形成專業的特色,建構內容體系。
(1)明確學科的特殊性。
醫用化學的主要研究對象就是生命的物質基礎,這門課程拉近了生命與化學的距離,學生在學習這門課時,不僅應當了解化學的基本常識、熟悉基本概念,更應當培養他們站在生命的高度上審視這門學科,引導學生從整體把握這門課程,全面深入理解每個概念所隱藏的真正含義,并在理解的基礎上建立起整個學科體系。不僅要教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還有讓他們看到這門課程的特殊性。醫用化學雖然也學習一定的化學知識,但其本身具有特殊性,區別于普高化學,普高化學注重對化學基礎知識的學習,僅僅要求學生掌握化學知識,教學目的比較單純。而中專教育中的醫用化學課則要從生命的角度出發,探索生命力的化學知識,并不是簡單的化學知識的學習和應用。因此,學生要注意把握該課程的特殊性,才有助于掌握這門課的課設目標,從而學懂、學透該課程。
(2)建立特色的教育教學模式。
傳統的教學模式過于刻板,只一味地考察學生的理論知識,僅僅通過各種考卷來確定學生的學習成果。要改革就要打破這種教學模式,探索出靈活、科學的模式。建議應當根據該課程的特點,比如醫用化學課應當在學習理論的基礎上,與臨床試驗和個人的生活實際相結合,腦手并用。學校可以合理設置實踐課,把握好理論課與實踐課之間的時間差,最大程度地引導學生將理論和時間相結合,保證學習效率。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認為醫用化學課對于中專教育來說至關重要,要重視當前教育階段存在的問題,并找出恰當的解決辦法,及時挽救醫用化學專業的教育,因此要進行改革。改革就要從當前的教育模式出發尋找弊端,推進科學改革,培養出更多更高水平的醫護人員。
參考文獻:
[1] 于俊美.淺議高職醫學院校醫用化學教學改革[J]. 學周刊A版, 2013, (3):67-68.
關鍵詞 醫用化學 護理專業 教學方法 實驗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x.2016.10.045
Research for Teaching of Medical Chemistry in the Nursing Major
LI Minghua, LAN Ting, WANG Baolong, GAO Peng, ZHANG Junna , HE Wei*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32)
Abstract Medical Chemistry is a required course for the nursing major, in order to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alyzed the situation of students, explored teaching methods, and combined with experiments to enhance the cognitive, good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Keywords Medical Chemistry; nursing major; teaching methods; experiments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護理觀念也發生了轉變,高級護理人才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還要有合理的知識結構,同時具備一定業務能力。“醫用化學”是護理專業的必修課,對于這門課程的學習,力求使學生全面了解醫用化學的內容,拓展知識面,為之后的學習提供必要的基礎知識和技能。這篇文章從學生現狀入手,對教學方法進行探索,同時注意加強實驗教學,在實踐中取得良好效果。
“醫用化學”是我校護理專業的必修課,覆蓋面廣,知識繁多,總課時6時,其中理論課60學時(無機部分26學時,有機部分34學時),實驗課時,通過醫用化學的學習,同學們既掌握了溶液、原子結構、分子結構、膠體等基礎化學的知識,又掌握了有機化學的知識,含有不同類別官能團的化合物在本課程中逐一講到,包括鏈烴、環烴、鹵代烴、醇酚醚、醛酮醌、羧酸、含氮化合物、糖類化合物等等,對于學生后續的課程及實踐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如何加強護理專業學生的化學理論基礎,提高她們對于化學知識理論與實踐的應用,是高等教育工作者需要探索和思考的問題。然而,我校的護理專業的同學根據學前情況分析可知,護理專業的學生學習程度層次參差不齊,一少部分學生高中學的理科,有一定的化學基礎,另有一部分學生高中學的文科,化學基礎相對薄弱。此外,課程的學習主要以講授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為主,缺乏和臨床實踐的緊密聯系,而導致學生對醫用化學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基于上述問題,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1 教學方法研究
教學過程是由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構成,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是每一位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針對學生自身及思想上的問題,筆者認為應采取適合的教學方法來克服學生在學習中的困難,因此對教學方法進行研究。
1.1 激發學生興趣,注重醫學和化學的聯系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一種特殊的意識傾向,是產生學習動機的重要因素。上課的時候針對重點內容提出一系列問題,引起學生興趣。例如講授醇類物質時,可以從較為簡單的乙醇入手,乙醇是學生都十分熟悉的物質,具有特殊氣味,臨床上可以用于消毒,它的結構中有一個羥基,羥基的存在使得乙醇具有特殊的化學性質,它怎樣影響化學性質呢,從此引入醇類物質化學性質。學生從自己熟悉的物質應用開始,增加她們學習化學性質的興趣。
1.2 改善授課方式,避免灌輸式教學
“醫用化學”這門課程內容繁多,包括無機化學部分和有機化學部分,有大量的基礎知識和理論,按照課本純粹講授這些內容,學生會覺得枯燥乏味,所以授課時要避免灌輸式教學。在教學中要改善授課方式,可以多運用一些教學方法,在教學中可以對學生進行啟發,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可以進行舉例,增強學生的認識;可以在課堂上與學生通過提問進行互動,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通過比較增加學生記憶。在教學中將幻燈片和板書聯合使用,力求將知識點講得清楚透徹。
隨著信息化教學的日益發展,教育信息化給教育領域帶來了巨大的變革,教育者和學習者可以借助越來越多的現代媒體,教育資源和方法進行雙邊活動。網絡課程是較為傳統的信息化教學方式,我校已建立了醫用化學的網絡課程,同學們可以用學號登錄網站,在線答題,復習課程,向老師提問;同時,老師也定期登錄網站,給同學們答疑,這樣一來學生和老師不用去教室就可以解決學習中的問題,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除網絡課程之外,一些新興的信息化教學方式也逐漸發展起來,微課、慕課、電子書包更是信息化教學發展的新熱點,對于新鮮的教學方式老師和學生都需要進一步的學習和了解。微課是一些短小精悍的視頻,這些視頻可以用于同學們的自主學習,我校網站上有微課的教學資源,同學們在課后可以通過微課復習或預習知識點,起到很好的自學作用。
1.3 教授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
任何課程的學習都需要及時的歸納總結,醫用化學亦是如此,尤其是其中的有機化學部分,有機化合物的種類繁多、結構復雜且與生產生活聯系密切,因此有機化學是醫用化學的難點之一,但是通過學習,同學們會發現有機化學有很多共性的東西,所以在學習中需及時復習,并且多歸納總結。在學習中,老師和同學們總結出了許多有趣的學習方法,如比喻記憶法、比較記憶法、聯想記憶法、口訣記憶法等,通過歸納總結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比如在含氮有機化合物中講到的氨基酸,通過學習同學們都知道氨基酸是一類具有特殊意義的化合物,它是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所有器官組織都有蛋白質,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因此,氨基酸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在學習中對于氨基酸的學習,同學們要掌握它的結構和8種必需氨基酸,這8種必需氨基酸在記憶的時候,同學們反映不是很好記,就算當時記住了過后也會忘記,如何能夠讓同學們簡單輕易地牢記呢?老師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可以將8種氨基酸變成一句簡單的話語“笨蛋來宿舍晾一晾鞋”采取諧音的方式讓同學們牢記,“笨”對應苯丙氨酸,“蛋”對應蛋氨酸,“來”對應賴氨酸,“宿”對應蘇氨酸,“舍”對應色氨酸,“晾”對應亮氨酸,“一晾”對應異亮氨酸,“鞋”對應纈氨酸,這樣一來,同學們對于這8種氨基酸的記憶就非常深刻。
2 理論聯系實踐 注重實驗教學
化學實驗是化學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內容,如何使學生快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化學實驗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通過實驗教學集中體現學生的知識、技能和各種能力。實驗課程的設置可以激發同學們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將實驗現象和理論課知識結合起來,比如阿司匹林的合成實驗,理論課上已經講過了鄰羥基苯甲酸,酸酐和乙酰水楊酸的結構式,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通過實驗,同學們可以實際觀察原料鄰羥基苯甲酸的顏色,性狀,再通過與乙酸酐的反應生成乙酰水楊酸(阿司匹林),實驗完畢再對酚羥基進行鑒別,理論課上講過酚羥基遇到三氯化鐵會呈現紫色,同學們在實驗中可以實際觀察到顏色變化,結合理論知識進行解釋,這樣一來,同學在實驗中有更加深刻的感性認識,同時鍛煉了同學們的實驗操作能力。
2.1 實驗組織階段
在實驗課上課之前,同學們要了解本次實驗的實驗目的和實驗條件,熟悉本次實驗的理論知識,在規定的三個學時內按照要求完成實驗教學任務。
2.2 實驗進行階段
實驗課開始后,教師要對各位同學的實驗進度以及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進行講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實驗中出現的現象要能夠讓同學們自己聯系理論知識,以理論聯系實踐,實踐驗證理論的方式掌握課本中的知識。
2.3 實驗總結階段
實驗課結束后,對實驗中出現的問題,教師要及時總結歸納,與學生進行探討,最終以實驗報告的形式提交。通過實驗總結,可以理清學生的思路,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培養學生良好的科研素質。
參考文獻
[1] 謝夏豐,孫東.護理專業醫用化學教學改革探索[J].醫學教育探索,2009.5.8(5):523-526.
[2] 韓美芬.化學實驗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J].新課程改革與實踐,2011.6(10):168-169.
[3] 劉慶昌.論教學活動藝術化的實質[J].教育學報,2010.8.6(4):43-48.
[4] 吳芳輝.大學基礎化學教學研究[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9.27(5):119-120.
[5] 胡榮華,隋巖,方小牛.探究教學在大學有機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化學教育,2011(9):39-41.
[6] 李小紅,沈雁英,孫繼紅.完善教學質量控制管理體系對臨床護理教學的作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1.9.46(9):937-938.
[7] 徐偉,凌偉堅,林珠燦.中藥化學教學方法改革探討[J].基礎醫學教育,2011.5.13(5):433-435.
【關鍵詞】人體解剖學;護理專業;討論式自主學習;課程設計
護理學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護理實踐能力的高低與人體解剖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密切相關。長期以來,南京醫科大學本科護理專業的人體解剖學課程設置及教學內容均與臨床醫學專業相似,未能體現本科護理專業特色,也未能滿足臨床護理實踐對解剖學知識的需求,不利于應用型護理專業人才的培養。為此,我們以提高勝任力為目標,改革護理解剖學的教學內容和模式,為后期課程的學習和臨床護理技能的需求奠定堅實的解剖學基礎。
1編寫護理解剖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組建護理
解剖教學團隊南京醫科大學在本科護理的教學改革中,以召開解剖學教師、護理專業教師及臨床護理人員研討會為契機,討論護理專業解剖教學中的薄弱環節,并根據學時要求,圍繞護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以勝任力為基礎的解剖教學需求,共同制訂適應護理本科生的解剖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組建專門的護理專業解剖學教學團隊,加強解剖學教師與護理專業教師的聯系與交流,共同探討各護理操作的解剖學基礎,以明確解剖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2整合教學內容,加強教材建設
由于本科護理專業只有一門系統解剖學課程,而護理實踐技能離不開局部解剖學的應用,因此在系統解剖學的教學中,應加強與局部解剖學、護理應用解剖學的橫向綜合,合理整合教學內容,在現行的解剖學教學中強化護理解剖學基礎,突出護理學專業特點,是一個既易于實施且效果較好的方法。南京醫科大學以人體解剖學為基礎,以臨床護理應用為目標,根據教學大綱要求,精心設計護理解剖“自主學習討論提綱”和實驗學習指導。共設計討論題目300個,覆蓋護理解剖學課程全部重點與難點,主要包括:運動系統中的骨性標志、肌性標志、體表投影,臀區、肩區及表淺靜脈、皮下、皮內、注射區表面應用解剖;消化系統中的口腔護理、胃管、結腸鏡及灌腸等相關的解剖內容;呼吸系統中的氣管插管、氣管切開、支氣管鏡等應用解剖;心血管系統中的心內注射、心包穿刺、動脈與靜脈穿刺解剖,感覺器中的淚道沖洗應用解剖;神經系統中的椎管穿刺等。
3優化實驗教學資源,建設護理解剖實驗室
由于目前護理專業與其他專業共用解剖室,而且教學標本匱乏、缺乏針對性,所以需優化實驗教學的資源,參照最新出臺的解剖學實驗室建設標準,結合護理專業特征,優化解剖實驗標本,同時配備皮內、皮下注射標本,與肌內注射有關的臀區層次標本,股動、靜脈穿刺標本,腰椎穿刺術標本等。啟發學生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具體的實物標本以及活體組織,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
4改革教學方法,強化自主學習
4.1理論教學方法改革
在課程開始前,要求師生充分認識“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課堂以學生為中心”、“教師不教知識,教方法”的理念,形成全新的教學情境。教師在每次課結束前10~15min將下一次課討論內容,以問題的形式布置給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上課時,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發言,圍繞討論題展開討論;教師幫助學生將問題引向深入、解決學習過程所遇到困難、掌握重點內容的意義、理解難點內容的方法、相關知識的臨床意義,并適當介紹學術界對相關知識點認識的歷史演變、研究現狀以及發展趨勢,以拓展學生的視野,同時鼓勵學生對教科書的內容進行大膽質疑,從而激發學生養成主動思考、勇于探索、自由表達思想的學習思維習慣。這種基于問題的教學方法能讓學生體驗到學習和討論的快樂,充分發揮他們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能夠顯著提高自主學習的效果。
4.2實驗教學方法改革
護理學和人體解剖學都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科學探索和人文精神的重要環節。①實行“執行組長負責制”。每自然班分為6個實驗小組,每組有4~6名同學組成,每次實驗課由1名同學輪流擔任的執行組長,根據自編的《護理解剖學實驗指導》實習的內容及標本的辨認方法,組織本組同學標本觀察和討論。教師“不示教”,負責答疑和考核。這種實驗教學,改變了教師示教,學生再觀察標本的傳統實驗教學方法,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和探究力,而且培養了學生集體學習、討論交流、團結協作的良好自主學習氛圍與學習習慣。②增加與解剖學知識相關的護理操作介紹。例如:在胸膜實驗時,引入胸膜腔穿刺的解剖學基礎及操作要點;在進行泌尿系統實驗時,結合男女性尿道的特點,利用男女性導尿模型,介紹男女性導尿術的操作要點;在動脈標本實驗時強調肱動脈的走形特點及血壓測量的注意事項;在腦和脊髓的被膜實驗中結合脊柱的韌帶,強調腰穿的部位、層次等解剖學基礎和操作要點。③體表解剖學實驗和護理實驗模型相結合。將護理專業實驗室的模型應用于解剖學實驗教學。如:利用“女性護理模擬人”結合活體進行解剖體表標志的定位;利用“半截人透明模型”結合活體進行重要臟器的體表定位;利用“手部靜脈穿刺模型”結合活體進行上肢淺靜脈的定位;利用“臀部肌內注射模型——帶監測警示系統”結合活體和標本進行臀部血管神經定位;利用“口護模型”結合活體進行口腔解剖實驗;利用“分娩機轉模型”結合標本強化骨盆解剖學知識等。④強化醫學倫理和感恩教育。護理學是極具有人文精神的傳統學科,根據人體解剖學的學科特點,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強調醫學人文精神的滲透,將護理解剖學與人文教育相融合。加強“尊重遺體標本,珍惜實驗機會”醫學倫理和感恩教育,培養敬畏生命、無私奉獻的醫學人文素質。
4.3應用網絡平臺輔助教學
網絡教學是基于計算機網絡平臺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它突破了傳統課堂教學的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具有數字化、多媒體、信息量大、交互性強、覆蓋面廣等特點,已經成為現代遠程教育的主要形式,也成為普通高等學校課堂教學的輔助和延伸。①開設護理解剖學網絡課程,明確提出本科護理專業解剖學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要求。②網絡教學平臺提供護理學操作視頻,使學生通過視頻提前了解相關護理學操作規程,強化對相關的解剖學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構建和完善學生自主學習平臺與評價體系——“人體解剖學網絡自主學習考試系統”,包括解剖標本結構辨認,單項、配伍和多項選擇題目。有利于促進學生對解剖學教學內容的全面掌握,徹底做到考教分離,更客觀地反映教學效果。
5采用過程性學習評價,提升學習主動性
傳統的“結果性評價”方法“一卷定乾坤”,嚴重制約學生的主動學習熱情和學習能力。改革評價方法,制定相對合理的“過程性評價”方案,采用多種形式的考試方法,并體現在課程學習的全過程。學習成績由四部分組成:①課堂討論分:理論課根據學習小組參與討論情況,師生共同評分,主動參與以得分制記分,被動參與以得、扣分制記分,占總分10%。②實驗技能分:實驗課根據實驗小組每次標本學習效果考核,以得分制記分,執行組長的組織情況以得、扣分制記分,占總分10%。③階段考查分:全課程分四個階段,利用“人體解剖學自主學習考試系統”上機考試,占總分20%。④期末考試分:以主觀題形式進行筆試,客觀題和標本結構題形式進行上機考試,各占總分30%。護理學高等教育中傳統的解剖教學與學生對專業基礎知識需求之間的矛盾已成為解剖和護理教師的共識,護理專業本科解剖學教學改革,最根本目標是培養合格的臨床護理應用型人才,以適應臨床護理崗位勝任力的需求。所以,南京醫科大學探索和實踐本科護理專業的人體解剖學教學模式,轉變教學理念,實行基于問題以學生為中心的討論式自主學習模式,以培養應用解剖基礎扎實的具備崗位勝任力的本科護理專業人才。
作者:張露青 丁亞萍 李雷 靳建亮 單位:南京醫科大學人體解剖學系
參考文獻
1Aversi⁃FerreiraT,LopesD,ReisS,etal.Practiceofdis⁃sectionasteachingmethodologyinanatomyfornursinged⁃ucation[J].BrazMorpholSci,2009,26(3-4):151-157.
2張露青,肖明,張永杰,等.人體解剖學自主學習教學體系的構建[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4,34(4):563-564.
3李雷,孫偉偉,袁小琴,等.本科護理專業人體解剖學實驗教學的特色研究與實踐[J].西北醫學教育,2014(6):1162-1164.
1因地制宜,調整教學內容
1.1選用或制訂適合護理專業的教材做好護理
專業病理學教學工作的第一步是合理選用教材。我校目前護理專業與普通臨床醫學專業使用同一套教材。鑒于學制和專業均有所不同,教學的內容也應該作出相應的調整,因此,應該選用適合護理專業學生使用的教材。然而,目前還沒有專門為護理專業制訂的病理學教材,在這種形勢下,可以將現有的教材進行調整和改變,以簡化難點、突出重點、強化要點為原則[4],側重對病理學總論部分內容的講解,適當刪減各論中的內容。
1.2結合臨床護理工作,調整病理學教學內容
病理學屬于形態科學,其專業術語多而雜,需要學生花時間去記憶并掌握。為激發學生學習病理學的積極性,在病理學教學過程中,要將病理學的地位形象地加以說明,并強調其在臨床中的實用價值,使護理專業的學生重視病理學的學習。此外,應該將病理學與臨床護理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刪減教材中一部分與護理專業關聯不大的內容,補充與臨床護理相關的知識,并結合護理臨床內容進行強化。通過與護理臨床工作相聯系,學生能提高學習興趣,滿足專業實踐的教學需要,為培養具有高水平的護理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比如在講到血栓的形成,授課時可結合臨床實踐講授從專業角度如何護理或者指導患者才能達到預防血栓形成的目的。如避免同一位置反復穿刺可減少血管內皮損傷;對于外科術后長期臥床的患者,應鼓勵其盡早下床運動,以改善血液循環;對于無法下床活動的患者,應對其勤翻身,從而避免血流動力學改變;此外,臨床上合理補充液體,以增加血容量、稀釋血液濃度,對防止血液凝固性增高有積極意義[5]。
2提高專業能力,豐富教學方法
2.1加強病理學教師的專業能力
我們病理教研室的教師在承擔教學任務的同時兼任附屬醫院的病理學診斷工作,臨床知識較為豐富,能夠做到把病理學教學與臨床工作緊密結合,增加教學的趣味性。但是,由于授課教師缺少臨床護理經驗,因此缺少專門針對護理專業的授課方案與教學內容。為了有效開展護理專業的病理學教學,病理學教師應加強臨床實踐[6],增加與護理專業老師的交流和溝通,深入臨床觀摩或學習相關護理內容,使教學內容與臨床護理工作相結合。
2.2結合PBL教學方法
由于護理專業的學時較少,而病理學的教學內容繁多,因此,無法對每個知識點都加以詳細講授。隨著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PBL)的廣泛開展,我們結合護理專業的特點和內容,借鑒了一線護理工作者的工作經驗,精選了一些臨床上的典型病例,讓學生自主查閱相關文獻,做好課前預習工作,運用已學到的病理學基礎知識,聯系臨床護理工作,開展PBL課堂討論,使每一位同學都“主動”地參與病理學的學習。
2.3應用微課、翻轉課堂、數字化切片等多種教學手段
傳統的病理學教學多采用的是板書結合圖譜及標本的教學模式。近些年來,多媒體的使用為教學提供了許多便捷條件。但是,很多所謂的教學課件只是簡單地把教學內容照搬到PPT課件中,課件中除了讓人煩躁的文字就是一些讓人看不懂的模式圖,整體上缺乏趣味性。學生在課堂上只是機械性地做筆記或者對課件內容進行拍照,無法調動學生興趣,更無法達到簡明扼要講述教學內容的目的。為了能在有限的課時數內提高教學效果,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拓展教學資源,讓學生主動學習[7],可以充分發揮微課、翻轉課堂的優勢,多角度、多形式地傳授教學內容,把教學內容賦予藝術性,這樣可以極大地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病理學的教學質量[8]。當然,傳統的板書也可適當地得以運用。教師通過在黑板上的寫板書或者手繪畫,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復習之前的基礎內容,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和記憶。如講解某一系統的疾病時,可以在黑板上先畫出該系統的正常解剖結構,再結合疾病特點,畫出其病理變化和臨床表現,這樣可以使學生對所學疾病的病理表現有更為直觀的認識。當然對于繪畫水平不高的教師,可以用簡單的示意圖來輔助教學。此外,傳統的CAI圖片或者不夠清晰,或者不夠形象,缺少整體感。隨著數字化切片的普及,學生可以不再受限于理論課中身邊沒有顯微鏡的約束;傳統教學中配圖缺乏整體感的問題迎刃而解;授課教師可以對一張切片和學生進行更為直觀而全面的交流。
2.4開展病理知識競賽
我們教研室每年都會在學生中舉辦病理學知識競賽。此前只是針對臨床專業開展,近年來,護理專業的學生也被邀請參賽。護理學生參賽熱情高,參賽選手準備充分,自學了很多課堂上沒有講過的內容。賽后學生普遍反映,病理學知識競賽的舉辦讓學生既提高了學習病理學的興趣,又能加深了對病理學知識的掌握,還能增強學生查閱文獻的能力,可謂一舉多得。
3采用多種評價體系,全面評價教學效果
教學效果的評價可以通過多種角度進行評價,主要分為以下幾方面。
3.1制訂適合護理專業學生的考試內容
學生對一門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僅與教師的講授方式有關,還與這門課程結業時的考核方式有關[9]。我們將學生的總成績分成三個部分:課堂成績、實驗成績和期末成績。其中課堂成績包括平時提問、PBL病例討論及作業;實驗考試成績包括對大體標本及數字化切片的診斷與描述;期末考試則結合病理基本知識,聯系護理學內容,提出相關問題。傳統的考試僅僅從名詞解釋、簡答、簡單的臨床病例分析等方面對病理學基本內容進行考試,完全沒有結合護理學內容。因此,增加與護理專業相關的考核內容,有利于學生掌握病理學知識,為以后學習護理專業課奠定基礎。
3.2學生對教師的評價
與其他專業學生一樣,我們在每學期末對學生進行調查反饋,調查以匿名問卷的形式開展。從教師的教學設計、授課內容、授課方式、語言表達能力、學生接受程度等多方面進行調查反饋。找出優點以發揚,同時發現缺點以便及時改正。
3.3同行聽課互評
教研室同事之間開展聽課互評。每個授課教師準備一個“聽課記錄本”,規定每名教師每個月聽課1-2次并詳細做好聽課記錄。學期末進行匯總和討論,彼此找出優點和不足,最終取得共同進步。總之,對于護理專業的病理學教學,要重視護理專業的專業性質,結合其專業特點制訂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不斷提高授課教師的專業能力,加強與學生的溝通與反饋,健全和完善護理專業病理學教學體系,加深病理學在護理專業的實用性,為培養理論知識扎實、操作能力過硬的全面型護理人才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恩華.病理學[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
[2]于紀棉,曾斌,張玉琳,等.對比式教學在護理專業人體形態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浙江醫學教育,2016,15(2):17-18,31.
[3]闞晶,劉瑋,錢善軍,等.以職業能力為核心,探討護理專業藥理學教學改革[J].西北醫學教育,2015,23(2):327-329.
[4]蔡恩麗,王雷,武煜明.整合式教學模式在外科護理學實驗教學中的對照分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5,(6):61-62.
[5]馬光,張玉華,王寧.優化教學模式,提高護理專業病理學教學質量[J].價值工程,2013,4:273-274.
[6]龐楠楠.高職護理專業病理學教學方法及現狀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18):12-13.
[7]龐玉艷,甘彬良,馮振博,等.微課在病理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基礎醫學教育,2015,17(5):431-433.
[8]王曉蔚,李芳,朱萌.翻轉課堂在高職護理專業病理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9(2):31-33.
內科護理學是護理專業臨床課中重要的一門課程,是其他臨床學科的基礎,學生學好內科護理學對于今后的臨床實習、工作都是至關重要的。但內科護理學涉及疾病種類復雜多樣,相關醫學基礎知識較多,內容瑣碎難懂,學生學習時難度較大。現代護理觀念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已發生了重大改變,由過去的以疾病為中心的護理模式轉為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模式。整體護理模式是一種科學的、現代的護理模式,對病人實施身體的、心理的、社會的及認為的多方位護理,是一種身心護理模式。為了使大中專護理專業的學生在以后的臨床實習、工作中盡快適應整體護理模式,也便于學生理解內科護理學的相關知識,筆者在教學工作中,將案例教學法貫穿其中,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案例教學法是將臨床護理病例應用于課堂教學,通過教師講授、學生參與討論以及教師總結歸納實現臨床護理學課程的教學目的的教學方法,是現代護理教學的重要方法之一。案例教學法能將枯燥的內科護理學理論轉化為具體形象的病例,閆蕊的研究表現,案例教學法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鞏固所學知識,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利于發揮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助于理論聯系實際。但由于中專生和大專生自身特點的不同,案例教學法在中專內課護理學教學和大專內科護理學教學應用中既有共同點,又有不同點,結合筆者近兩年講授這兩類群體內科護理學的體會,現對比分析如下:
一、兩者的實施過程是類似的
1.教師提前選好具有針對性、適用于所學內容的案例,并展示給學生。案例選擇應符合以下標準。(1)典型性,案例來自臨床實踐,不可太復雜。(2)知識性,必須將課堂教學的知識點融合在護理案例中。
2.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學生基礎水平設置難度各異的問題,問題的設計注意啟發性,誘導性和可爭辯性,使之能激發學生的興趣。
3.學生分析探討病例并回答問題。
4.老師詳細分析總結病例,并點評學生的回答。
5.學生書寫病例報告。
二、兩者具體步驟中學生分析探討病例的主要方法是不同的。
根據中專生和大專生共同要求掌握的知識內容,給予其同一病例,提出相同問題,結果發現中專生更適合于小組討論法,尤其是要求各小組先給自己命名一個代號,中專生的課堂氛圍頓時就活躍起來,小組成員積極地尋找能代表小組特色的代號。代號環節完成后,教師鼓勵小組之間就分析病例是否正確全面、回答問題是否正確全面進行比賽,實行獎懲制度。小組成員就會積極查閱資料,展開激勵的討論。
大專生則更適合隨機發言,任意補充,沒有小組的概念,大家暢所欲言,不斷地分析、探討,查找相關資料,使病例材料逐漸清晰明了。
三、兩者具體步驟中學生分析病例,討論問題的結果是不同的
相同的病例,針對提出來的護理診斷、護理措施等相關問題,中專生討論的結果偏重以教材為主,照搬教材相關知識點,整體護理觀念淡薄,不考慮患者的實際情況。大專生則以教材相關知識點為參考,以患者為中心,運用整體護理的理念分析患者各項體檢指標,查閱相關資料,提出較完整又貼合患者實際病情的護理診斷和護理措施。
四、兩者實施的最終效果是不同的
第二次課反饋上一次課案例分析涉及的相關知識點,中專生明顯沒有大專生掌握得牢固、全面。期末考試中涉及利用案例分析法學習的知識點,中專生的正確率沒有大專生的高。
通過以上的對比分析可知,案例教學法在中專內科護理和大專內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是有一定的差別的。劉博、馬艷玲指出,當前中專生學習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學習基礎差,學習興趣低,自制力差,學習目標、動力不明確,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使用案例教學時,要先提高他們參與小組討論的興趣,調動他們參與案例分析的積極性。同時,教師應加強巡視,給予適當的提示和引導。大專生相較于中專生,學習的自主性較高,學習的基礎較好,邏輯推理能力較強,有一定的學習方法。在使用案例教學法時,不拘泥于小組形式,鼓勵個人隨機發言,教師適時引導,提高課堂效率。
綜上,在內科護理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法時,教師應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有的放矢,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
根據《護士條例》、《護士執業注冊管理辦法》和《護士執業資格考試辦法》精神,護士崗位實行準入制度,護士必須通過護士執業資格考試才能申請執業注冊。自2011年起,護士的執業資格考試由原來的四個科目改變為專業實務和實踐能力兩個科目,考試涉及臨床工作初期的是護士可能遇到的各種常見疾病的護理,其中就包括了精神障礙這一類新增的疾病類型。但在護士職業資格考試的結果中發現,精神障礙的相關考點五年制的學生大多沒有得分。這個現象不得不令教育工作者去深思,究竟哪些原因使得學生精神科護理學學習效果較差。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和臨床實踐,分析原因如下:
一、學生基礎良莠不齊
五年制護理專業的學生是初中畢業后進入職業院校學習的群體。有的學生是自主選擇進入職業院校學習,希望能學習職業技術獲得謀生技能。有的學生是聽從父母的意愿來職院校學習,希望能通過學校的教育盡早進入社會工作。而就社會的大形勢而言,就讀職業院校的學生可能學習成績都不夠理想。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基礎問題就會涌現出來。護理專業的學生同時也要學習所有的醫學基礎課程,比如生物化學、生理學、組織胚胎學、微生物與免疫等。在初中課程中,學生們初步接觸過化學、物理、生物等課程,對于醫學基礎課程的學習還是有一定幫助的。如若基礎打不牢,那么建立在基礎科目上的專業課程的學習也會有一定的問題。而《精神科護理學》也是專業課中的一門,也需要例如生物化學,生理學這些課程作為基礎才能掌握精神疾病相關知識。
學生的基礎雖然有差別,但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每一位教師應該考慮到所有學生的需求,不斷的改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幫助每一位學生理解掌握工作中需要的知識點,提高教學質量。
二、教學手段相對單一
現代生活日新月異,科技也在不斷進步。無論是基礎教育還是高校教育,多媒體的教學手段屢見不鮮。通過多媒體PPT、影像資料的展示,可以將每一節課的教學的重點,難點精確的講述給學生,借此來向學生們說明疾病的相關知識,但是就目前實際來看僅僅是單一的傳統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護理的要求。精神疾病護理的學習不僅僅需要理論知識,還需要像其他專業課程例如內科、外科、兒科、婦產科護理學一樣進行一定的實訓和見習課程,通過實訓和見習將課堂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技能。精神疾病作為相對特殊的一類疾病,實訓課程可以教授一些常見精神疾病的護理技能及處理突發事件的方法,避免以后在工作中遇到此類疾病不知所措。見習課程可以讓學生真正的接觸到精神類疾病,直觀認識精神疾病,加深對于精神疾病的學習和掌握。此外,學生的想法也是多種多樣的,教師還可以設置一些教學情景讓學生們以短劇表演的形式來學習精神疾病患者護理的過程。為了幫助學生在課余時間繼續學習精神疾病相關知識,還可以與時俱進的增加一些先進的教學手段,如在學校的網站上上傳教學課件或微課視頻,將學習過程中得知識點展現出來方便所有人的學習。另外,有條件的老師可以建立個人微信公眾平臺,利用現在普遍的智能手機隨時隨地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問題。
社會在不斷的進步,《精神科護理學》的教學手段也應該不斷的更新,適應學生學習的需求,真正將職業教育的優勢凸顯出來。
三、師資水平參差不齊
現代科學的發展導致了生物醫學技術的不斷革新,從而使我們對許多疾病的生物學問題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認識。有識之士提出了醫學模式應該向“生物――心理――社會”三合一的模式轉變,這種新的醫學模式,在精神病學中顯得最恰當、最適用,也最需要。 同時,越來越多的人主張精神病學不僅要研究傳統意義上的精神疾病,也要(或者是更要)關注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和行為問題;精神病學不僅要服務于精神病院之內,也要(或者是更要)著眼于全社會的心理健康。但我們課程體系下的精神疾病知識相對落后,外出培訓機會較少,圖書館書目相對更新慢,甚至部分教師怠于繼續深造學習均導致了精神科護理學的相關教師師資水平常年保持不變。更為嚴重的是很多教授《精神科護理學》的老師本身就沒有真正的接觸過精神疾病,只能靠書本的知識來講解精神疾病的相關知識,缺乏一定的經驗和實踐技能。
對于每一位教師而言,如若知識結構不更新,教學方法不改進,就如一潭死水永遠沒有生氣。那么學生的學習熱情也可能會因為教師的不思進取而逐漸的消磨殆盡。希望每一位教師不要停滯不前坐井觀天,而要不斷通過提高自我素質來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四、學校管理體制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