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移動網絡的發展史范文

        移動網絡的發展史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移動網絡的發展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移動網絡的發展史

        第1篇:移動網絡的發展史范文

        關鍵詞: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移動基礎網絡運營商;市場細分

        Abstract: In terms of the global market, mobile virtual network operator (MVNO) has a roughly 1.7% market occupancy of total mobile subscribers. This could reach up to 10% in a mature market. Given the development of MVNO in the foreign market, a collaborative relationship with MNO and focus on market segmentation are the key factors to the development of MVNO in a “30% survival rate” market. Since MVNO launched the business in May 2014, its subscriber has reached more than 7.8 million, yet the existing MNO is still dominating the Chinese market. It is suggested that MVNO in China should seize the opportunities of 4G mobile broadband development, avoid low-prices competition, positioning in the smart terminal and mobile broadband market, and expand the market space of the new business model.

        Key words: mobile virtual network operator; mobile network operator; market segmentation

        自2013年起至今,移動通信轉售業務申請審批工作已全部結束,工信部共發放了5批試點批文,42家企業獲得了虛擬運營商牌照。按照工信部的規定,目前這些企業拿到的只是兩年試點批文,只有完成考核之后才能拿到正式牌照。業內預估,到2015年底試點期結束,至少有60%以上的虛擬運營商將面臨淘汰。業內預計2015年底中國MVNO總用戶數有望達到1 800萬。

        1 全球MVNO用戶占比穩定,

        歐美地區MVNO發展成熟

        虛擬運營的萌芽始于歐洲。1998年,挪威的Sense公司成為全球第一家虛擬運營商,但受當時管制政策限制,致使Sense的經營一直未能取得進展,最終只能宣布破產。隨后瑞典和法國相繼出臺了真正的開放政策,自此虛擬運營商開始蓬勃發展,走向了北美、亞太、非洲等地區。從虛擬運營發展到現在的17年間,其經營主體呈現多樣化趨勢,涉及零售、廣告傳媒、娛樂休閑等行業[1]。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球共有1 300家左右虛擬運營商,其中八成左右集中分布在歐洲和北美地區,亞太地區占比不足10%[2]。

        自2011年下半年全球MVNO用戶首次突破1億大關以來,一直處于穩定而緩慢上升狀態,但始終占總移動用戶1.7%左右的比例。截至2015年1季度末,全球共有移動用戶71.67億,其中MVNO用戶1.21億,占比為1.69%。

        從區域來看,對于管制政策寬松、市場競爭激烈而發展成熟的西歐和北美地區,集中了八成以上的移動虛擬運營商(MVNO)用戶,這兩個地區的MVNO用戶滲透率也達到10%以上,而其他地區MVNO用戶占比均不足1%。

        我們同時應該看到,對于市場成熟的歐美地區,其發展也花費了十余年的時間,2001―2004年,管制機構提供支持使得虛擬運營商們的生存環境得到改善,而且2000年西歐地區的移動通信滲透率為62%,北美在2003年時移動滲透率剛剛突破50%,都為虛擬運營商這一新進入者提供了較大的發展空間。而中國2013年底工信部發放移動轉售牌照時,中國的移動通信滲透率已達到九成以上,趨于飽和狀態,更為虛擬運營商的發展增加了不小的難度。因此,對于剛起步的中國虛擬運營市場來講,短期之內,民營資本不會對基礎運營商造成實質性沖擊,而隨著移動通信市場的不斷飽和,相信長期來看,MVNO也不會對基礎運營商們構成威脅。2013Q1―2015Q1全球MVNO用戶發展情況如圖1所示。

        從國家來看,全球MVNO用戶排名前十的國家中,大多數也集中在歐美地區,其中德國的MVNO用戶占比高達近三成,該國電信市場共有122家虛擬運營商,居全球首位;美國電信市場共有96家虛擬運營商和英國電信市場共有72家虛擬運營商[3]。全球MVNO用戶分區域占比如圖2所示。全球MVNO分區域用戶數及在移動用戶中的占比如表1所示。全球MVNO用戶數TOP10國家及在移動用戶中的占比如表2所示。

        2 MVNO市場淘汰率高

        相關數據表明,全球的虛擬運營商存活率僅為三成,其中實現盈利的MVNO更是少之又少,而導致其經營不善乃至被市場淘汰,除受監管限制外,未與基礎運營商達成良好合作關系、市場細分錯誤及業務創新不足也是重要原因。而研究那些運營成功的MVNO,無外乎都是懂得與基礎運營商開展合作關系從而避開與其直接競爭,以及專注于細分市場的虛擬運營商。

        英國維珍移動作為全球公認最成功的MVNO,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全球已擁有超過2 500萬MVNO用戶。維珍移動在拓展全球市場時,幾乎每到一國都會拉上當地一基礎運營商成立合資公司,以確保本地化和細分市場互補。在英國、澳大利亞、美國、印度等國家,維珍移動與本地運營商成立50∶50的合資企業,將網絡運營商的利益捆綁進MVNO公司,開展MVNO業務,從而獲得網絡運營商的支持。在2001年,維珍移動進入美國發展時,發現了每用戶平均收益(ARPU)較低的低端年輕用戶市場空缺,與美國音樂電視(MTV)網簽訂了多年的內容提供和市場推廣獨家協議,為用戶提供音樂、游戲和其他MTV娛樂內容,打造的手機品牌Virgin Xtras添加了諸如“解救電話”等一系列年輕人喜聞樂見的功能,這都能夠使得Virgin Mobile第一年就在美國市場實現了突破100萬用戶的好成績。

        Amazon在某種意義上也在經營著移動轉售業務,在2012年推出的具有LTE功能的Kindle Fire HD時,與AT&T合作推出了支持LTE網絡的數據流量套餐:一年費用49.99美元,包含每月250 MB流量、Amazon云存儲服務中20 GB的存儲容量,并提供給支付賬戶10美元,可在軟件商店消費。與AT&T每月250 MB的數據流量相比,用戶一年可節省大約130美元。通過這種模式,降低了用戶瀏覽網頁、選購商品的成本,增強了用戶黏性。Amazon開展的此項業務不計較移動服務的成本,但是從整體系統性利益最大化考慮這條策略,值得中國經營移動轉售業務的電商們參考。

        3 中國MVNO發展時間緊

        任務重,4G是發展突破口

        2013年年底,工信部頒發首批“移動通信轉售業務”運營試點資格,2014年被認為是中國MVNO發展元年。自2014年5月份開始陸續放號以來,中國一些虛擬運營的先行者已在中國市場獲得了較大的客戶群。截至2015年6月底,28家虛擬運營商開展了業務,在一年的時間內發展超過780萬的170號段用戶,而這些用戶也集中在蝸牛移動、蘇寧互聯、國美極信等少數前兩批拿到試點批文牌照的MVNO中,后幾批拿到牌照的虛商們預計2015年下半年將陸續展開業務。盡管近期中國虛商用戶數以每月100萬的速度增長,但這一樂觀的數字背后也面臨著用戶離網率高、每用戶平均收益(ARPU)低等關鍵性問題[4]。

        第2篇:移動網絡的發展史范文

        WLAN/Wi-Fi技術已經為用戶提供了真正的寬帶無線體驗,而WiMAX/3G將增強基礎寬帶無線網絡架構,力爭實現真正的移動高速接入以及有保證的服務質量。

        通信服務將以多種方式結合在一起,以便為工業、辦公和小區用戶提供高速數據業務。臺式電腦、電視機、筆記本電腦以及手持終端設備將被賦予更多的功能,如訪問因特網和電子郵件接收、VPN連接、短信業務、視頻會議、媒體流、互動游戲、VoIP、電子商務、遙測、遠程生物測定分析以及其他更多應用。

        發達國家的通信基礎設施已經非常完善。基于光纖的網絡為工業和辦公環境提供了E1/T1接入。有線電視和電話線為小區用戶提供了最后一公里的寬帶數據接入。同時,很多國家目前也正在積極推進光纖到戶。

        無論邊遠地區或城區,都存在對無線寬帶接入的需求。其關鍵的驅動力是流動性大,終端用戶希望在漫游的任何地方都擁有觸手可及的寬帶服務。除了移動設備之外,固定的無線業務可以為新興市場和發達市場中的服務不足區域提供有競爭優勢的寬帶數據。由于寬帶無線接入的自身特性,易于實施,而且不涉及鋪設電纜網絡的高昂成本。目前,可以確定用于寬帶無線接入的有三種主要技術:WLAN/Wi-Fi,WiMAX和3G系統(UMTS、CDMA2000、TD-SCDMA)。

        Wi-Fi網絡致力于公眾場所、辦公和工業環境。覆蓋城市的網狀網絡將在企業用戶和私人用戶的無線應用中發揮重要作用。Wi-Fi經歷了快速但非序的成長,大部分都是相當散落的解決方案。在單個Wi-Fi網絡內可以實現漫游,但是在廣域網不支持漫游。不過,Wi-Fi網絡還是獲得了廣泛的接受,而且經過證明是短距離無線覆蓋的一個高效解決方案。Wi-Fi還是一個多用途選項,就是把WiMAX和3G服務轉向到微蜂窩區域。

        由于所使用的頻譜問題,共駐系統在同一無線頻段操作,會導致Wi-Fi受到射頻干擾。當然,如果很好地協調Wi-Fi配置,則能夠把干擾降到最低限度。

        WiMAX(微波存取全球互通)和未來的3G系統為企業、SOHO(居家辦公)和小區用戶提供無線寬帶數據業務,這將是通信發展史上的另一個里程碑。

        WiMAX旨在為有線網絡(IEEE802.16-2004)和無線移動網絡(802.16e-2005)提供最后一公里寬帶接入,無線業務以及長距離點對點射頻和毫米波回程。WiMAX針對的是普通消費者、辦公和工業領域的應用。WiMAX網絡將在許可的頻段下運行,并確保高速接入服務質量。類似于Wi-Fi聯盟,WiMAX論壇是一個非贏利性組織,旨在推進WiMAX技術,并保障WiMAX產品和網絡部件的互操作性符合IEEE802.16和ETSIHiper無線城域網技術規范。標準化和互操作性是WiMAX成功的關鍵,因為標準化和互操作性將確保一個有競爭優勢的環境,并且通過大規模生產中的集成和規模效益來降低設備成本。

        第3篇:移動網絡的發展史范文

        2010年1月1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加快推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互聯網三網融合。在電信行業改革了十年,下一步不知道再怎么折騰,在廣電部門終于建了自己的NGB(下一代廣播電視網)后,三網融合終于羞羞答答走上了前臺。

        不過,這是一個在十年前應該解開的方程式,但因為行業利益之爭不得不一拖再拖。本來,三網合一是一項事關國家對于技術利用的取向性問題。技術本身是中立的,但為誰所用卻大有講究。

        此次國家對三網融合顯然是寄予了厚望。因為“我國已基本具備進一步開展三網融合的技術條件、網絡基礎和市場空間,加快推進三網融合已進入關鍵時期”。三網融合政策的出臺,將對監管和產業都產生重大影響。

        不過,筆者認為,三網融合能否成功。取決于廣電的進度。因為經過電信業重組后。電信運營商在固網和移動網絡融合、電信和互聯網融合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唯獨廣電網和電信及互聯網的融合困難重重。

        廣電體制如何改變?經過近十年的整合,廣電內部網絡整合進度并不快。廣電系統整合在技術方面問題不大,最主要的就是一個體制問題。除此之外。還包括各省市各部門之間的本位主義。整合勢必會影響到各個部門之間的利益以及諸如人員安置、養老等問題。因此,廣電內部體制如何調整,將是融合能否成功的關鍵。所以,國家為三網融合劃定了5年的時間。

        廣電必須廈清媒體的角色和職能。多少年來,因為體制問題,廣電掌握了輿論的主導權。無論將來廣電系統組建什么樣的運營公司參與三網融合,廣電部門都需要慎用輿論主導權。否則,一有市場競爭不利于自己的時候。輿論的主導將影響市場的公平競爭。特別是在三網融合的初期,市場競爭方面肯定會出現不規范的地方。在適應三網融合的新型監管體系沒有建立起來的時候。輿論的引導特別關鍵。在三網融合政策出臺之前。央視近期大力曝光移動運營業務涉黃內容,批判運營商不作為的行為,已引起業界質疑。當然,涉黃違法,移動運營商需要批判。

        三網融合背景下廣播的轉型。網絡廣播將是廣播技術發展的另一個必然趨勢。它是數字時代的產物。信息傳播的數字化和網絡化。使傳統廣播必須面對數字多媒體的挑戰。網絡上文字和聲音的獲取已非常容易,而傳統廣播受頻率資源和發射功率的限制,使聽眾受到一定的影響,因此,廣播也必須互聯網化,即發展網絡廣播,使受眾全球化。網絡廣播使受眾接受信息的方式發生了變化:“異步性”代替了“同步性”,網上可適時同步收聽。也可下載異步收聽:“互動性”改變了“被動性”,可主動與傳播者溝通、聊天。使“受眾”也可成為“授眾”:人們可隨時自由選擇節目內容和節目形式。具有自由的選擇權。在保存、查詢方面非常方便,它突破了時空的限制。這是潮流發展的產物。另外。無線上網、掌上電腦、網絡由窄帶向寬帶發展、網速的不斷提高,使網絡廣播的聽眾越來越多。網絡廣播既有傳統廣播的靈活性,又有互聯網的交互性。這的確令人心動。

        第4篇:移動網絡的發展史范文

        二十一世紀,人類已經進入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隨著移動通信網絡的不斷發展,出現的矛盾日益繁雜。通過地理信息技術的不斷深入,對網絡進行規劃和優化,使網絡資源得到優化配置,網絡環境得到改善,網絡運行質量得到提高,為移動通信網絡從“量”到“質”的轉變提供了強力的保障基礎。

        【關鍵詞】科學技術 移動通信網絡 地理信息技術 規劃和優化

        隨著移動通信網絡的廣泛運用,越來越多的網絡運營商面臨著不同用戶的不同要求的復雜境況,這就對移動通信網絡的規劃和優化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隨著地理信息技術在移動通信網絡中的不斷深入和不斷運用,它將傳統的紙上作業與現帶高科技的專業化規劃的設計軟件和數字化的系統數據相結合起來,對移動通信網絡進行規劃和優化,從而達到網絡運營商的要求。

        1 地理信息技術在移動通信網絡中的作用

        地理信息技術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空間信息技術,它的工作對象是空間數據,這些空間數據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每一個數據都有屬于它自己的地理坐標。地理信息技術把這些空間數據運用科學的手段進行綜合、管理和評價分析,可以得到許多普通系統難以控制且難以得到的信息數據,從而工作人員知道空間位置。在移動通信網絡中就可以利用地理信息技術對網絡進行管理,利用其空間的定位和分析,為移動通信行業的管理者提供管理決策的數據信息。

        2 地理信息技術在移動通信網絡中的應用范圍

        資金的優化、對干擾信號進行分析、話務量的優化、覆蓋的優化、設備的優化等優化方法組成一個整體的網絡優化,并推動了網絡的發展。對移動通信網絡的業務方面進行分析,地理信息技術的其中的應用一共有五個范圍。

        2.1 在移動通信網絡中的可視化應用

        因為地理信息技術能提供空間定位,它可以體現網絡整體的組織結構和資源的分布配置情況,除此之外,它還可以利用操作專題數字地圖為背景,凸顯出整個移動通信網絡得到規劃和優化后的數據情況,來表現出地理信息技術在移動通信網絡中的可視化的應用。

        2.2 在移動通信網絡中的定位應用

        為地理信息技術中的每個空間數據都有屬于自己專門的地理坐標,根據這些數據可以對實際生活中的地理環境進行模擬,并根據實際的情況進行預測,使建立的無線電波傳播的模型減少誤差,增加準確性。

        2.3 在移動通信網絡中的定量分析應用

        利用地理信息技術的模擬預測的作用和專題數字地圖與相關的參數數據進行結合,可以對網絡的整體進行定量的總體分析,了解掌握網絡基本的情況。

        2.4 在移動通信網絡中的智能診斷應用

        結合對移動通信網絡的檢測數據和地理信息技術的定量化分析的作用,可以了解網絡本身的情況和它在運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從而對網絡進行規劃和優化。

        2.5 對移動通信網絡進行科學的決策

        地理信息技術可以提供體現網絡整體情況的數據,相關的工作人員并進行分析得出最后結果,為解決問題的方案提供決策依據。

        3 基于地理信息技術在移動通信網絡中的規劃和優化

        對于地理信息技術在移動通信網絡的規劃和優化,主要考慮的是移動通信網絡的質量和容量問題,因為這個兩個問題直接對運行效率和效益產生巨大的影響。由于網絡環境的復雜性和多變性等特點,網絡的規劃和優化工作對網絡運營商而言,是重要的工作內容之一。網絡規劃主要是根據網絡發展的趨勢和在未來怎么發展做出預測,為以后建設網絡打下堅實的基礎;網絡優化主要是提高網絡整體的運營效率效益,滿足不同用戶之間的需求。

        3.1 人機交互接口―地圖調用

        地圖調用在傳統的基礎上加以發展運用,形成了智能化的專題數字地圖的查詢顯示。我們不僅可以查詢地理位置的地形、道路、分布特低等,還可以快捷的查出地表覆蓋率、海拔的高度、地理的經緯度等,可根據自己的需求顯示出結果。這樣就使我們更加詳細的了解地理環境特點。

        3.2 網絡的規劃

        利用地理信息技術在移動通信網絡中的綜合運用,得出綜合結果,經過精確的計算,可以計算出周圍環境網絡信號的強弱程度,用來對整個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不僅如此還可以幫助工作人員調整基站,為科學的選擇基站提供決策依據。

        3.3 小區的規劃

        利用地圖調用的規劃軟件,顯示出小區地理環境的數據,并對其進行空間分析,與此同時在對網絡覆蓋率進行預測的基礎上,分析小區網絡信號強弱程度,將兩者結果相結合,并計算出同頻干擾、鄰頻干擾,用來對小區進行有效科學的規劃。

        3.4 對于通道的計算

        什么是通道的計算?它是一種功能,是附屬于小區規劃軟件的功能之一。通過對專題數字地圖和模型的數據的顯示進行分析和計算,并加上地理信息技術在移動通信網絡中可視化的運用管理作用,確定通道兩頭之間的地理位置、空間分布的情況是否滿足兩點之間的網絡傳輸要求。

        3.5 實際操作

        在實際操作中,很多軟件開發商和硬件開發商都能明顯的感覺到地理信息技術對于移動網絡的規劃和優化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與傳統的模式相比,它改變了紙上作業方式,利用現代的科學技術完成了對傳播模型的模擬和計算,并對此進行分析處理,彌補了傳統的紙上作業模式的不足,提高了網絡的設計質量,將移動通信網絡規劃和網絡優化的技術水平和運營效率有效的結合起來了,從而滿足了網絡運營商和客戶不同的需求。

        4 結束語

        在移動通信網絡的發展史上,我們可以清楚明白的看到從2G時代到3G時代,再從3G時代到現代的4G時代,其發展速度迅猛,功能也在不斷的增多增強增大,其中離不開地理信息技術為移動通信網絡作出的巨大貢獻。隨著地理信息技術在移動通信網絡中的不斷發展和深入,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地理信息技術與將會和移動通信網絡融為一體,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缺一不可,為以后移動通信行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唐宇翔.CDMA網位置服務技術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9.

        [2]張欣,劉彥花.地理信息在4G網絡的發展探究[J].大眾科技,2014(03):9-12.

        [3]孫照霞.基于移動通信網絡的GPS應用研究[D].山東大學,2011.

        [4]滕菲,羿宗琪.基于移動通信網絡的監控調度系統[J].晉城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2(6):56-57,92.

        第5篇:移動網絡的發展史范文

        卡地亞為美國納斯達克開市鳴鐘

        卡地亞北美首席執行官Frederic de Narp在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內為慶祝紐約市將2006年6月8日正式命名為首個官方“宣愛日”,而與被稱為“紐約標志”的著名影星Sarah Jessica Parker 和著名導演Spike Lee,共同主持當天的開市儀式,并為卡地亞“宣愛日”鳴鐘。卡地亞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個為美國納斯達克股票交易所開市鳴鐘的國際頂級奢侈品牌。

        AIX迎來20歲生日

        IBM舉行了“AIX見證創新 科技成就繁榮”新聞會,慶祝AIX操作系統二十歲生日。IBM AIX大中國區相關高層和全球技術專家與新聞媒體匯聚一堂,紀念它對UNIX計算、人類計算發展史以及商業繁榮所作出的杰出貢獻,并共同展望在信息技術蓬勃發展的未來AIX和UNIX服務器所扮演的重要角色。1997年,著名的人機大戰中,IBM“深藍”超級計算機在經過多局較量后,最終擊敗了國際象棋冠軍Garry Kasparov,當時的操作系統就是AIX。在中國,采用AIX作為主要操作系統的IBM,其UNIX服務器已經連續8年占據中國UNIX服務器銷售額市場份額第一名。

        SAP推出基于NetWeaver的企業服務并成立專項基金

        SAP宣布基于SAP NetWeaver平臺推出500項標準化的按產品分類的企業服務,這些企業服務在 2006 年 6 月隨最新版本的 SAP NetWeaver 和 mySAP 商業套件一起提供給客戶,以支持客戶不斷變化的業務戰略和加快業務流程創新。此外,SAP公司還宣布啟動一項總額為1.25億美元的全球基金,用于促進獨立軟件供應商(ISV) 基于 SAP NetWeaver 平臺構建下一代的組合式應用系統。

        易車六年華彩 易車會破冰上線

        6月16日,北京易車互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喜迎6周年華誕。來自汽車行業、媒體界的嘉賓和合作伙伴、用戶代表等近500人云集現場,充分展現了易車6年來積累沉淀而形成的優勢地位、豐厚資源和旺盛人氣。值此盛典之際,易車傾力打造的全新個人服務平臺――易車會,亦正式破冰上線。易車會針對個人用戶提供全方位、個性化服務,不僅進一步拓展了易車的市場空間和發展之路,更為各界合作伙伴帶來了新的商機。

        IBM指出SOA五個切入點

        2006年6月6日,一年一度的“IBM WebSphereLive!產品與方案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今年大會的主題為“SOA創新業務 WebSphere整合價值”。根據全球最佳實施經驗、第三方研究結果,以及IBM與各行業、各種規模的企業開展的1800余項SOA合作的心得,IBM發現并指出了5個可以幫助客戶更加容易地著手實施一個SOA項目的切入點。這些切入點包括:以人員、流程、信息為中心的方法、以及系統連接性和重用現有資產的能力。

        用友ERP聯姻IBM

        近日,IBM與用友軟件共同宣布用友將采用全球領先的IBM WebSphere應用服務器作為中間件平臺,開發新一代用友ERP-NC管理軟件產品。此次合作是國內領先管理軟件提供商與國際領先中間件平臺的首次聯姻。據悉,用友ERP-NC產品從2002年就開始嘗試與IBM WebSphere的適配,2004年開始大規模的技術合作,最終,通過雙方的共同努力,用友ERP-NC產品實現了對WebSphere的完全支持,并支持J2EE技術規范,能更好地適應集團企業不斷擴展的需求。

        Citrix NetScaler 12000提升業界標準

        Citrix系統有限公司推出全新Citrix NetScaler 12000系統。該系統專為大型網絡應用而設計,能夠幫助其支持數百萬的并發用戶,并在每秒處理數十萬個事務。思杰此次推出的 NetScaler應用程序高端產品具有更為突出的應用處理性能,比其它供貨商的最佳高端產品的處理速度高出四倍之多,再次提升了網絡應用交付業界的標準。

        Citrix NetScaler 12000針對復雜和高需求的網絡應用專注提升應用程序的性能,每秒可處理超過275000個網絡(HTTP)請求和28000項安全(基于SSL)交易。

        產品

        用諾基亞N92觀看足球世界杯

        芬蘭艾斯堡市與德國移動網絡運營商E-Plus、O2、T-Mobile、Vodafone今夏聯合啟動商用測試,將為諾基亞N92手機及其它支持DVB-H的手持設備無線傳輸實時移動電視廣播。參與此次商用測試的城市包括柏林、漢堡、漢諾威與慕尼黑。本次DVB-H商用測試在世界杯期間提供面向手機的實時電視廣播服務,E-Plus、O2、T-Mobile與Vodafone的用戶將能收看到電視實況。

        諾基亞多媒體事業部總監Harri Mnist傅劍骸胺淺8咝四芴峁┡禱92手機參與世界杯期間的DVB-H商用測試。諾基亞已經參與了全球眾多DVB-H商用測試,此次測試是通往手機電視商用階段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我們相信實時手機電視將成為受消費者歡迎的令人欣喜的新服務,我們期待這一市場實現快速發展。”

        宇龍酷派打造高端加易用的產品基因

        酷派688的軟切換技術和其本身極強的抗干擾性能兩大優勢保證了688語音品質的高質量和幾乎不掉線的性能;通過CDMA1X最高可達163kbps的傳輸速率,遠遠超過當時GPRS和GSM的速度,讓消費者在體驗視頻點播、無線高速上網的過程中更方便、更快捷。

        第6篇:移動網絡的發展史范文

        4G的概念

        4G是第四代移動通信及其技術的簡稱,是集3G與WLAN于一體并能夠傳輸高質量視頻圖像,以及圖像傳輸質量與高清晰度電視不相上下的技術產品。4G系統能夠以100Mbps的速度下載,比撥號上網快2000倍,上傳的速度也能達到20Mbps,并能夠滿足幾乎所有用戶對于無線服務的要求。4G可以在DSL和有線電視調制解調器沒有覆蓋的地方部署,然后再擴展到整個地區,有著不可比擬的優越性。

        4G的發展背景

        通信技術日新月異,給人們帶來不少享受。隨著數據通信與多媒體業務需求的發展,適應移動數據、移動計算及移動多媒體運作需要的第四代移動通信開始興起,因此有理由期待這種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給人們帶來更加美好的未來。

        所有技術的發展都不可能在一夜之間實現,從GSM、GPRS到第4代,需要不斷演進,而且這些技術可以同時存在。人們都知道最早的移動通信電話用的模擬蜂窩通信技術,這種技術只能提供區域性語音業務。隨著移動用戶增長迅速,傳統的通信模式已經不能滿足人們通信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就出現了GSM通信技術,該技術用的是窄帶TDMA,允許在一個射頻(即“蜂窩”)同時進行8組通話。它是根據歐洲標準而確定的頻率范圍在900~1800MHz之間的數字移動電話系統,頻率為1800MHz的系統也被美國采納。

        GSM是1991年開始投入使用的。到1997年底,已經在100多個國家運營,成為歐洲和亞洲實際上的標準。不過它能提供的數據傳輸率僅為9.6kbit/s,和以前用固定電話撥號上網的速度相當,當時的Internet幾乎只提供純文本的信息。而時下正流行的數字移動通信手機是第二代(2G),一般采用GSM或CDMA技術。第二代手機除了可提供所謂“全球通”話音業務外,已經可以提供低速的數據業務了,也就是收發短消息之類。雖然從理論上講,2G手機用戶在全球范圍都可以進行移動通信,但是由于沒有統一的國際標準,各種移動通信系統彼此互不兼容,給手機用戶帶來諸多不便。

        針對GSM通信出現的缺陷,人們在2000年又推出了一種新的通信技術GPRS,該技術是在GSM的基礎上的一種過渡技術。GPRS的推出標志著人們在GSM的發展史上邁出了意義最重大的一步,GPRS在移動用戶和數據網絡之間提供一種連接,給移動用戶提供高速無線IP和X.25分組數據接入服務。 在這之后,通信運營商們又要推出EDGE技術,這種通信技術是一種介于現有的第二代移動網絡與第三代移動網絡之間的過渡技術,因此也有人稱它為“二代半”技術,它有效提高了GPRS信道編碼效率的高速移動數據標準,允許高達384KbPs的數據傳輸速率,可以充分滿足未來無線多媒體應用的帶寬需求。EDGE提供了一個從GPRS到第三代移動通信的過渡性方案,從而使現有的網絡運營商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現有的無線網絡設備,在第三代移動網絡商業化之前提前為用戶提供個人多媒體通信業務。

        在新興通信技術的不斷推動之下,象征著3G通信的標志技術WCDMA也可能成為未來通信技術的主流。該技術能為用戶帶來了最高2Mbit/s的數據傳輸速率,在這樣的條件下,計算機中應用的任何媒體都能通過無線網絡輕松的傳遞。WCDMA通過有效的利用寬頻帶,不僅能順暢的處理聲音、圖像數據、與互聯網快速連接;此外WCDMA和MPEG-4技術結合起來還可以處理真實的動態圖像。

        人們之間溝通的瓶頸會由網絡傳輸速率轉變為各種新型應用的提供:如何讓無線網絡更好的為人們服務而不是給人們帶來騷擾,如何讓每個人都能從信息的海洋中快速的得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如何能夠方便的攜帶、使用各種終端設備,各種終端設備之間如何更好的自動協同工作等等。在上述通信技術的基礎之上,無線通信技術最終可能邁向4G通信技術時代。

        從無線通信系統的發展歷程來看,第一代移動通信系統的任務已經達成,而現階段是第二代移動通信系統的時代,今后十年會是3G移動通信系統正興的時期,或許到了十年以后會是第四代移動通信的天下。但人們不難發現每一個不同的移動通信系統均會有重復性的時間點,大約每十年就有一項技術更新,不過隨著通信科技的日新月異,或許轉變會更快、時間也會更短。對于移動通信服務業者、系統設備供貨商或其他相關產業來說,必須隨時注意移動通信技術的變化,以適應市場需求。

        4G的網絡基本特征

        (1)支持現有系統和將來系統通用接入的基礎結構;

        (2)與Internet集成統一,移動通信網僅僅作為一個無線接入網;

        (3)是一個可重構的、自組織的、自適應網絡;

        (4)智能化的環境,個人通信、信息系統、廣播、娛樂等業務無縫連接為一個整體,滿足用戶的各種需求;

        (5)用戶在高速移動中,能夠按需接入系統,并在不同系統間無縫切換,傳送高速多媒體業務數據;

        (6)支持接入技術和網絡技術各自獨立發展;

        (7)具有開放、靈活的結構,易于擴展。

        4G的技術特點

        4G是多功能集成寬帶移動通信系統,比3G更接近于個人通信。其特點主要有:

        (1)高速率

        4G的信息傳輸速率要比3G高一個等級,從2Mbit/s提高到10Mbit/s。

        (2)靈活性強

        4G擬采用智能技術,可自適應地進行資源分配。采用智能信號處理技術對信道條件不同的各種復雜環境進行信號的正常收發。有很強的智能性、適應性和靈活性。

        (3)兼容性好

        目前ITU承認的、已有相當規模的移動通信標準有GSM、CDMA和TDMA三大分支,可通過4G標準的制定來解決兼容問題。

        (4)用戶共存性

        4G能根據網絡的狀況和信道條件進行自適應處理,使低、高速用戶和各種用戶設備能夠并存與互通,從而滿足多類型用戶的需求。

        (5)業務多樣性

        未來通信中所需的是多媒體通信:個人通信、信息系統、廣播和娛樂等將結合成一個整體。4G能提供各種標準的通信業務,滿足寬帶和綜合多種業務需求。

        (6)技術基礎較好

        4G將以幾項突破性技術為基礎,如OFDM、無線接入、軟件無線電等,能大幅提高頻率使用效率和系統可實現性。

        (7)隨時隨地的移動接入

        4G利用無線接入技術,提供話音、高速信息業務、廣播及娛樂等多媒體業務接入方式,用戶可隨時隨地接入系統。

        (8)自治的網絡結構

        4G網絡將是一個完全自治、自適應的網絡。可自動管理、動態改變自己的結構以滿足系統變化和發展的要求。

        4G的關鍵技術

        (1)OFDM調制技術

        未來無線多媒體業務既要求數據傳輸速率高,又要保證傳輸質量,這就要求所采用的調制解調技術既要有較高的信元速率,又要有較長的碼元周期,OFDM技術正滿足這一需求。OFDM是一種無線環境下的高速傳輸技術。無線信道的頻率響應曲線大多是非平坦的,OFDM技術的主要思想就是在頻域內將給定信道分成許多正交子信道,在每個子信道上使用一個子載波進行調制,各子載波并行傳輸,這樣盡管總的信道是非平坦的,但每個子信道是相對平坦的。且在各子信道上進行的是窄帶傳輸,信號帶寬小于信道帶寬,大大消除信號波形間的干擾。OFDM技術的最大優點是能對抗頻率選擇性衰落和窄帶干擾,從而減小各子載波間的相互干擾,提高頻譜利用率。

        (2)軟件無線電技術(SDR)

        軟件無線電是將標準化、模塊化的硬件功能單元經一通用硬件平臺,利用軟件加載方式來實現各類無線電通信系統的一種開放式結構的技術。通過不同軟件程序,在硬件平臺上實現在不同系統中利用單一終端漫游。其核心思想是在盡可能靠近天線的地方使用寬帶A/D和D/A變換器,盡可能多地用軟件來定義無線功能。其軟件系統包括各類無線信令規則與處理軟件、信號流變換軟件、調制解調算法軟件、信道糾錯編碼軟件、信源編碼軟件等。軟件無線電技術主要涉及數字信號處理硬件(DSPH)、現場可編程器件(FPGA)、數字信號處理(DSP)等。

        (3)智能天線(SA)

        智能天線具有抑制信號干擾、自動跟蹤及數字波束調節等功能,被認為是未來移動通信的關鍵技術。智能天線成形波束可在空間域內抑制交互干擾,增強特殊范圍內想要的信號,既能改善信號質量又能增加傳輸容量。其基本原理是在無線基站端使用天線陣和相干無線收發信機來實現射頻信號的收發,同時,通過基帶數字信號處理器,對各天線鏈路上接收到的信號按一定算法進行合并,實現上行波束賦形。

        (4)多入多出天線(MIMO)技術

        多輸入多輸出技術(MIM0)是指在基站和移動終端都有多個天線。MIM0技術為系統提供空間復用增益和空間分集增益。空間復用是在接收端和發射端使用多副天線,充分利用空間傳播中的多徑分量,在同一頻帶上使用多個子信道發射信號,使容量隨天線數量的增加而線性增加。空間分集有發射分集和接收分集兩類。基于分集技術與信道編碼技術的空時碼可獲得高的編碼增益和分集增益,已成為該領域的研究熱點。MIM0技術可提供很高的頻譜利用率,且其空間分集可顯著改善無線信道的性能,提高無線系統的容量及覆蓋范圍。

        4G的主要優勢

        如果說2G、3G通信對于人類信息化的發展是微不足道的話,那么未來的4G通信卻給了人們真正的溝通自由,并徹底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甚至社會形態。

        1.通信速度更快

        由于人們研究4G通信的最初目的就是提高蜂窩電話和其他移動裝置無線訪問Internet的速率,因此4G通信給人印象最深刻的特征莫過于它具有更快的無線通信速度。從移動通信系統數據傳輸速率作比較,第一代模擬式僅提供語音服務;第二代數位式移動通信系統傳輸速率也只有9.6Kbps,最高可達32Kbps,如PHS;而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數據傳輸速率可達到2Mbps;專家則預估,第四代移動通信系統可以達到10Mbps至20Mbps,甚至最高可以達到每秒高達100Mbps速度傳輸無線信息。

        2.網絡頻譜更寬

        要想使4G通信達到100Mbps的傳輸,通信運營商必須在3G通信網絡的基礎上,進行大幅度的改造和研究,以便使4G網絡在通信帶寬上比3G網絡的蜂窩系統的帶寬高出許多。據研究4G通信的AT&T的執行官們說,估計每個4G信道會占有100MHz的頻譜,相當于W-CDMA 3G網路的20倍。

        3.通信更加靈活

        從嚴格意義上說,4G手機的功能,已不能簡單劃歸“電話機”的范疇,畢竟語音資料的傳輸只是4G移動電話的功能之一而已,因此未來4G手機更應該算得上是一只小型電腦了。而且4G手機從外觀和式樣上,會有更驚人的突破,人們可以想象的是,眼鏡、手表、化妝盒、旅游鞋,以方便和個性為前提,任何一件能看到的物品都有可能成為4G終端,只是人們還不知應該怎么稱呼它。未來的4G通信使人們不僅可以隨時隨地通信,更可以雙向下載傳遞資料、圖畫、影像,當然更可以和從未謀面的陌生人網上聯線對打游戲。也許有被網上定位系統永遠鎖定無處遁形的苦惱,但是與它據此提供的地圖帶來的便利和安全相比,這簡直可以忽略不計。

        4.智能性能更高

        第四代移動通信的智能性更高,不僅表現于4G通信的終端設備的設計和操作具有智能化,例如對菜單和滾動操作的依賴程度會大大降低,更重要的4G手機可以實現許多難以想象的功能。例如4G手機能根據環境、時間以及其他設定的因素來適時地提醒手機的主人此時該做什么事,或者不該做什么事,4G手機可以把電影院票房資料,直接下載到PDA之上,這些資料能夠把售票情況、座位情況顯示得清清楚楚,大家可以根據這些信息來進行在線購買自己滿意的電影票;4G手機可以被看作是一臺手提電視,用來看體育比賽之類的各種現場直播。

        5.兼容性能更平滑

        要使4G通信盡快地被人們接受,不但考慮到它的功能強大外,還應該考慮到現有通信的基礎,以便讓更多的現有通信用戶在投資最少的情況下就能很輕易地過渡到4G通信。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未來的第四代移動通信系統應當具備全球漫游,接口開放,能跟多種網絡互聯,終端多樣化以及能從第二代平穩過渡等特點。

        6.提供各種增值服務

        4G通信并不是從3G通信的基礎上經過簡單的升級而演變過來的,它們的核心建設技術根本就是不同的,3G移動通信系統主要是以CDMA為核心技術,而4G移動通信系統技術則以正交多任務分頻技術(OFDM)最受矚目,利用這種技術人們可以實現例如無線區域環路(WLL)、數字音訊廣播(DAB)等方面的無線通信增殖服務;不過考慮到與3G通信的過渡性,第四代移動通信系統不會在未來僅僅只采用OFDM一種技術,CDMA技術會在第四代移動通信系統中,與OFDM技術相互配合以便發揮出更大的作用,甚至未來的第四代移動通信系統也會有新的整合技術如OFDM/CDMA產生。

        7.實現更高質量的多媒體通信

        盡管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也能實現各種多媒體通信,但未來的4G通信能滿足第三代移動通信尚不能達到的在覆蓋范圍、通信質量、造價上支持的高速數據和高分辨率多媒體服務的需要,第四代移動通信系統提供的無線多媒體通信服務包括語音、數據、影像等大量信息透過寬頻的信道傳送出去,為此未來的第四代移動通信系統也稱為“多媒體移動通信”。第四代移動通信不僅僅是為了因應用戶數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必須要因應多媒體的傳輸需求,當然還包括通信品質的要求。總結來說,首先必須可以容納市場龐大的用戶數、改善現有通信品質不良,以及達到高速數據傳輸的要求。

        8.頻率使用效率更高

        相比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來說,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在開發研制過程中使用和引入許多功能強大的突破性技術,例如一些光纖通信產品公司為了進一步提高無線因特網的主干帶寬寬度,引入了交換層級技術,這種技術能同時涵蓋不同類型的通信接口,也就是說第四代主要是運用路由技術(Routing)為主的網絡架構。由于利用了幾項不同的技術,所以無線頻率的使用比第二代和第三代系統有效得多。按照最樂觀的情況估計,這種有效性可以讓更多的人使用與以前相同數量的無線頻譜做更多的事情,而且做這些事情的時候速度相當快。研究人員說,下載速率有可能達到5Mbps到10Mbps。

        9.通信費用更加便宜

        由于4G通信不僅解決了與3G通信的兼容性問題,讓更多的現有通信用戶能輕易地升級到4G通信,而且4G通信引入了許多尖端的通信技術,這些技術保證了4G通信能提供一種靈活性非常高的系統操作方式,因此相對其他技術來說,4G通信部署起來就容易迅速得多。同時在建設4G通信網絡系統時,通信運營商們會考慮直接在3G通信網絡的基礎設施之上,采用逐步引入的方法,這樣就能夠有效地降低運行者和用戶的費用。

        第7篇:移動網絡的發展史范文

        關鍵詞:網絡消費 網購 網絡營銷 電子商務 商業

        網絡消費的產生

        網絡消費廣義的解釋包括對互聯網(應為因特網Internet,通常的中文表述為互聯網,嚴格的學術概念互聯網為internet,與首字母大寫的Internet不同。本文中,互聯網即因特網)本身的消費,以及借助互聯網實現的消費。前者主要指對3G通訊網絡和互聯網的消費,如通話、短信、微信、網上社交等,為此需要支付通話費、上網費等,這一類網絡消費亦稱網絡信息消費;后者指人們通過互聯網實現的消費,主要的消費形式是通過互聯網購買商品和服務。只包括后者的網絡消費,被定義為狹義的網絡消費,本文專門討論狹義的網絡消費,主要指網絡購物,簡稱網購。

        網絡消費是由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造就一種新的消費形態,其產生過程歷經如下的時序:網絡消費發端于互聯網的出現及其商業化,其次是網絡營銷促生了網絡消費,然后是電子商務使網絡消費迅猛發展,目前已經成為現代消費的主導型消費方式。

        互聯網最早起源于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署的前身ARPAnet,該網于1969年投入使用,成為現代計算機網絡誕生的標志。最初,ARPAnet主要是用于軍事研究目的,作為互聯網的早期骨干網,ARPAnet奠定了互聯網的基礎,較好地解決了異種機網絡互聯的一系列理論和技術問題。1983年,ARPAnet分裂為ARPAnet和純軍事用的MILNET兩部分。同時,局域網和廣域網的產生和應用對互聯網的進一步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其中關鍵是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建立的NSFnet。NSFnet的最大貢獻是使互聯網向全社會開放,而不僅供計算機研究人員和政府機構使用。NSFnet于1990年6月徹底取代了ARPAnet而成為互聯網的主干網。1990年9月,由MERIT、IBM和MCI聯合建立了一個非盈利組織—先進網絡科學公司ANS(Advanced Network & Science Inc.)并建立起全美范圍的主干網,它能以45Mbps的速率傳送數據。到1991年底,NSFnet的全部主干網都與ANS提供的主干網相聯通。此后,商業機構進入互聯網這一全新領域,很快發現它在通信、信息檢索、客戶服務等方面的巨大潛力。于是世界各地的無數企業紛紛涌入互聯網,帶來了互聯網發展史上的一個新的飛躍。

        中國科學院1987年開始介入互聯網,于1988年實現了與歐洲和北美地區的E-MAIL通信,1993年3月開通到美國斯坦福大學直線加速中心的高速計算機通信專線,1994年5月正式進入互聯網。以清華大學為網絡中心的中國教育與科研網,也于1994年6月正式聯通互聯網。1996年6月,中國最大的互聯子網 ChinaNet正式開通并投入營運,從此中國真正進入互聯網時代。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On-line Marketing或E-Marketing即網絡營銷應運而生。網絡營銷是以互聯網為基礎,利用數字化的信息和網絡媒體的交互性實現營銷目標的一種新型的市場營銷方式。簡言之,即以互聯網為手段的營銷方式,亦稱線上營銷或者電子營銷。其主要特點是成本低、傳播面廣泛而及時、效率高、效果好。

        網絡營銷是在信息技術的發展、消費者價值觀的變化和商業競爭加劇的背景下產生的。互聯網的應用改變了信息的分配和接收方式,企業需要利用網絡技術開展網絡營銷,占領新興市場,實現飛速發展。在個性化消費日益強化的同時,互聯網為買方市場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消費的便捷性成為消費者新的追求目標。于是,促進和迎合個性化并給予消費者更大選擇自由的網絡營銷應運而生。網絡營銷產生的另一重要原因在于日趨激烈的商業競爭,為了在競爭中占有優勢,企業想方設法吸引顧客,而網絡營銷不受時空和場地規模的限制,可以使企業降低經營成本和費用,縮短競爭周期,增強企業的競爭優勢,從而增加盈利。網絡消費是網絡營銷誘導產生的一種新的消費方式,網絡營銷先于網絡消費,而不是相反。

        電子商務是從網絡營銷中脫穎而出的一種商業模式。電子商務在全球的發展只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事情,起初只是少數大公司通過EDI開展電子商務活動。普遍認為亞馬遜公司是全球最早的電子商務企業(俗稱“電商”),杰夫·貝佐斯Jeff Bezos于1995年7月16日成立一家起初名為Cadabra的網絡書店,在互聯網上賣書,開創了電子商務時代。從1996年開始,電子商務發生了質的飛躍,成為全球性的經濟現象。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充分說明了制造商與經銷商的渠道之爭,傳統銷售渠道與新型虛擬渠道之爭,以及電商之間的渠道之爭。電子商務不僅打破了傳統的渠道形態結構,成為一種嶄新的商業模式,更顛覆了傳統的消費者行為,將網絡消費推至新的階段。移動互聯時代的到來,使網絡消費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網絡消費的特征

        互聯網給社會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活動空間,使人類的消費呈現出質的飛躍。全新的網絡消費具有不同于傳統消費的顯著特征,對商品生產、市場營銷和經營模式等所產生的巨大影響有別于傳統消費。

        (一)網絡消費與生產一體化

        由于生產和消費在空間、時間和信息上的不同一性,造就了傳統的商業模式和營銷模式。在傳統的模式中,消費者所選擇的產品和服務是企業已經設計制造出來的,產品和服務通過各種銷售渠道,最終到達顧客的手中。在這種模式下,消費者是產品的被動接受者,而且由于技術、資金等各方面條件的限制,企業難以滿足顧客個性化的需求。商業流通循環由生產者、中間商和消費者共同完成,商業機構充當生產者和消費者連接的共同紐帶。但在網絡消費模式中,由于生產者直接面對消費者,縮短甚至省去了中間商環節,消費者和生產者直接構成商業的流通循環。網絡消費使“訂制營銷”成為現實,消費者可以通過網絡,及時地將自己的需求信息傳遞給廠商,使消費者的消費趨于個性化,消費成為生產的出發點與歸宿,與生產有了直接的同一性。

        (二)網絡消費與享受一體化

        消費者在網絡世界中,不僅可以方便、快捷地消費,而且通過對網絡信息的占有以及對網絡的應用,在消費的同時得到前所未有的享受。在網絡世界里,消費和享受相互依存、相互轉化,消費與享受一體化成為網絡消費的一大特色。消費者所追求的“體驗式消費”不僅包含對實物和實體服務的體驗與享受,更追求“唾手可得”與“無不可及”的精神享受。“唾手可得”與“無不可及”的消費需求可以通過網絡實現,使消費進入以發展型、享受型消費為核心的新階段。網絡消費在改變人們的社會關系、提高生活質量和豐富人們的日常生活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網絡消費全面提高消費水平,進而推動社會文明的進步。

        (三)網絡消費無邊界

        傳統消費在消費內容、消費空間和消費時間上都存在明顯的邊界。由于網絡技術在網絡消費過程中的成功運用,這種有形的邊界被打破,網絡消費已經成為一種無邊界消費。

        首先,網絡消費在購物的選擇上是無邊界的。電子商務起初只是在網上銷售標準化商品,最早的電商亞馬遜僅僅是一個網上書店,但是如今的亞馬遜為客戶提供數百萬種獨特的全新、翻新及二手商品,如圖書、影視、音樂和游戲、數碼下載、電子和電腦、家居園藝用品、玩具、嬰幼兒用品、食品、服飾、鞋類、珠寶、健康和個人護理用品、體育及戶外用品、汽車及工業產品等,大量個性化突出的非標準化商品在網絡上大行其道。在網絡環境下,可以不受貨架限制,以無限的貨架,無限的商品滿足大眾化的人性化需求。

        其次,消費者的購物行為不再受空間距離的限制。通過在線方式,消費者可以在全國各地的網店購買商品和服務,甚至可以在全球購物。互聯網所提供的超越地域邊界的強大功能,使網絡消費成為一種沒有空間邊界的購物行為。

        再次,消費者可以不受限制的提高購買效率。網上購物更加簡單、便捷,消費者可以在任何移動終端使用語音或者其他方式,很容易地找到所需要的商品;消費者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在任何時間和任何地點高效率地實現網絡消費。

        最后,網絡消費的消費信息來源是無邊界的。隨著網絡技術的日新月異,數量巨大的、多樣化的消費信息的收集、和傳播不再受到邊界的限制,消費者的需求信息和數據在網絡上被迅速地搜集和傳播,比傳統商貿形式提供的需求信息更及時、更廣泛、更完整,網絡消費的供求信息時刻處在流動狀態,不受時間、空間和載體運轉的限制,有利于在生產與消費領域之間、企業與消費者之間,形成良好的互動關系。

        (四)網絡消費邊際效用遞增

        傳統消費應符合“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即在一定條件下,連續消費每一單位的該商品,消費者所得到的邊際效用呈遞減趨勢,但是容許在整個過程中某個區間內邊際效用遞增(陳威,2011)。現階段,網絡消費是效用遞增的,邊際效用遞增是網絡消費最基本的特征之一。這是因為:第一,由于網絡信息技術進步速度倍增,同類網絡消費品的技術含量始終處于不斷提高的過程中,消費者可以在同一消費品的連續消費中獲得遞增的邊際效用;第二,網絡消費是包含信息的消費,消費的信息含量和信息流的不間斷性,使網絡消費在信息增殖過程中獲得遞增的邊際效用;第三,由于網絡消費的高智能要求,消費者在網絡消費過程中通過“學習”而提高自身的網絡消費能力,從而更好地發揮網絡消費品的潛在功效,直接導致邊際效用遞增。

        網絡消費的發展趨勢

        (一)網絡消費規模不斷擴大

        由于3G智能手機的普及,網絡消費由PC端為主的網購,演化為以移動終端(主要是智能手機和iPad)為主的移動網購。為了打發時間或消除寂寞而通過移動終端在網絡上“閑逛”,是消費者通過移動終端瀏覽商品的最初動機,但在“閑逛”過程中往往會伴隨著購買行為,這是移動網購一大特征,與通過PC端較有目的的網購過程有著本質區別。市場研究機構對北京、廣州、深圳、上海、武漢、成都6個城市2015名16-54歲消費者在線調研顯示,86%的被訪者有通過移動設備網購的經歷,53%的被訪者表示利用碎片化時間瀏覽,然后沖動購物是其選擇移動網購的主要原因。

        2012年,我國網絡購物市場交易金額達到12594億元,較2011年增長66.5%,2012年網絡零售市場交易總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6.1%。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到2.42億,網民使用網絡購物的比例提升至42.9%。我國網購用戶人均年網購消費金額達到5203元,與2011年相比增加1302元,增長25%。用戶網購頻次有了顯著的提升,用戶半年平均網購次數達到18次,較2011年增加3.5次,而購物網站用戶流失率明顯減少。

        我國六大區網絡購物滲透率最高的是華東地區,達到47.1%;第二位的是西南地區,滲透率為41.3%;第三位的是中南地區,滲透率為41.2%;華北、東北的網購滲透率分別為41.1%和40.8%;西北地區網購滲透相對最低,為38.8%。網絡購物用戶支付方式最多的是網上銀行支付和第三方支付帳號余額支付,分別為63.1%和61.6%,使用貨到付款的用戶比例為32.4%。

        (二)網絡消費服務水平不斷提高

        互聯網是網絡消費的載體,電子信息技術的創新和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為網絡消費提供了根基堅實的載體,奠定了網絡消費的穩固基礎。互聯網在中國的進一步普及,將繼續擴大網上用戶的數量,不斷提高網絡消費服務水平,使網絡消費呈井噴發展之勢。

        三網合一使電視用戶進入網絡系統,更大范圍地擴大了網絡消費群體;網絡寬帶提速,進一步方便網絡用戶的使用,提高網購效率;互聯網更新換代,移動網絡快速普及,擴大了網絡零售市場的輻射范圍,進一步激發居民的網絡消費熱情,大大增強網絡消費對消費者行為的引導力;微博、微信、易信等各種社交網站,以新型的網絡信息傳播方式為網絡消費開辟了新的途徑,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網絡消費渠道,比如圖書音像制品、餐飲娛樂、服飾箱包已成為消費者從微博出發購物的前三大選擇;云計算為網絡消費平臺提供技術服務支持,極大地提升了大規模面對消費者的服務能力,降低了網絡消費成本;物聯網技術的應用,進一步提高信息、支付、配送、物流等服務領域的水平,促進網絡購物模式進一步創新,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網絡消費服務。

        (三)網絡消費領域不斷擴大

        網絡消費領域擴大首先表現在商品種類和品種的擴大,比如京東商城在線銷售的商品就超過3.6萬種。2012年,網絡消費用戶的81.8%最近半年在網上購買過服裝鞋帽,31.6%的用戶購買過日用百貨,29.6%的用戶購買過電腦、通訊數碼產品及配件。網購量大增的同時,網絡消費的種類,正在由快速消費品向珠寶配飾、文體用品、化妝品及美容產品等選擇性商品延伸,由大眾化的日常用品向汽車、家私等耐用消費品擴展,由實體商品向訂餐、購票、保險、旅游、家政等服務產品擴展。

        網絡消費領域擴大還表現在消費空間的擴張。網絡消費者不再受所居地域的限制,通過網絡空間的無限延展性在全國范圍甚至全世界范圍內購買商品,實現異地消費和無國界消費。調查顯示,有4.7%的網購用戶最近半年在網上參加過海外代購商品。海外代購的商品類型,第一是服飾,占50%;第二是化妝品及美容產品,占26.8%;第三是奶粉、嬰幼兒用品,占15.2%。用戶最近半年海外代購平均次數是4次,平均金額為1698元,12.5%的用戶每次消費3001-5000元。但是,目前海外代購的頻次還較低,超過一半的用戶(55.9%)半年海外代購為1-2次,3-4次的僅有28.4%。57.1%的用戶在國內網站使用網絡海外代購服務,30.4%直接上海外網站購買,由海外直接快遞或通過轉運公司遞送。

        網絡消費與電子商務

        電子商務從EDI開始,起初不過是從網絡營銷脫穎而出的一種商業模式。電子商務是網絡消費的產物,網絡消費的勃興助長電子商務模式不斷創新發展;電子商務又是網絡消費的推手,強力推進網絡消費井噴式發展。目前,電子商務已經不再是一種單純的電子交易方式或一種新的商業模式,電子商務正逐漸成為一種新的生產方式,甚至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成為一種全新的生產力。

        電子商務與網絡營銷密切相關,網絡營銷是電子商務的組成部分,電子商務以網絡營銷為前提。但是,沒有實現網上電子化交易的網絡營銷,不等于電子商務。狹義的電子商務E-Commerce是指:以計算機網絡為基礎所進行的各種商務活動,包括商品和服務的提供者、廣告商、消費者、中介商等有關各方行為的總和。廣義的電子商務E-Business,指通過互聯網等電子工具,使公司內部、供應商、客戶和合作伙伴之間,利用電子業務共享信息,實現企業間業務流程的電子化,配合企業內部的電子化生產管理系統,提高企業的生產、物流、商流、資金等各個環節的效率。對電子商務形成更多共識的定義(聯合國國際貿易程序簡化工作組定義)是:采用電子形式開展商務活動,它包括在供應商、客戶、政府及其他參與方之間通過任何電子工具,如EDI、Web技術、電子郵件等共享非結構化商務信息,并管理和完成在商務活動、管理活動和消費活動中的各種交易。

        如果將1999年阿里巴巴電子商務平臺誕生作為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的起始點,至今10多年間,始終保持極高的年增長率。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的生產方式,它貫穿于商務活動、管理活動和消費活動之中,因此,電子商務不僅可以運用于商業,幾乎可以滲透于所有的產業。國務院印發的《“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中,提到“加快新一代信息網絡技術開發和自主標準的推廣應用,支持適應物聯網、云計算和下一代網絡架構的信息產品的研制和應用,帶動新型網絡設備、智能終端產業和新興信息服務及其商業模式的創新發展”,以及“加強以網絡化操作系統、海量數據處理軟件等為代表的基礎軟件、云計算軟件、工業軟件、智能終端軟件、信息安全軟件等關鍵軟件的開發,推動大型信息資源庫建設,積極培育云計算服務、電子商務服務等新興服務業態……”強調了信息技術對商業模式創新發展的促進意義,以及電子商務作為“新興服務業態”的重要作用,而根本沒有將電子商務視為“新興產業”或“戰略性新興產業”。電子商務是一種新的生產方式,它有許多關聯產業,但是電子商務本身并不是一種產業,把電子商務視為“新興產業”或者“戰略性新興產業”都不準確,是對《“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的誤讀。如果權力部門將電子商務視為“產業”,則會誤導產業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貽誤宏觀經濟。

        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的生產方式和商業模式,可以創造較大的價值,產生較大的效益。但是電子商務和任何一種生產方式或商業模式一樣,并不是萬應的良藥,不能必然盈利,同樣需要科學的管理和精明的經營,而且與傳統模式相比,它還要求更專業、更先進的網絡信息技術。電子商務必須面對市場經濟大浪淘沙的無情選擇,盡管有淘寶、天貓、京東商城、當當網、凡客誠品、亞馬遜、唯品會、蘇寧易購等成功案例,但不知還有多少虧損者和失敗者。

        截至2010年底,美國有2億多網民,網絡購物用戶規模已達到1.4億,網絡購物滲透率高達71.2%,但是美國網絡消費只占全社會消費的8%。通過對2010-2012年我國網絡市場交易規模及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見表1)的對比分析可以看出:2010-2012年3年間,我國網絡市場交易規模的平均增速為70.4%,可謂發展迅猛。但是,網絡市場交易量對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占比卻僅僅以平均不到1個百分點的速度增加,而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速因為受到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反而是下降的。這說明:第一,網絡市場交易量目前還只占有全社會零售總額的很小比重;第二,電子商務帶來的交易量的增加并非全部是經濟增量,其中絕大部分還是傳統消費領域存量的轉移。當此網絡消費和電子商務迅猛發展之時,線下的傳統交易和傳統消費,從絕對數量上仍然占據主流。

        無論如何,電子商務不僅使網絡消費的特征更加明顯,更有利于促進消費、擴大內需,有利于拓展商業空間和提高交易效率,有利于工業企業實現柔性化的大規模生產,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電子商務的發展不僅推進商業的巨大變革,還直接推進物流業和金融業的變革,以及由這些產業變革引發的產業融合。電子商務在虛擬空間的無限延展性,還有利于打破長期存在的商品市場區域分割,加速區域經濟融合,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網絡消費對商業的影響

        網絡消費促進商業變革,推動現代商業不斷深化發展。網絡消費對商業的影響集中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網絡消費提升商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

        網絡消費促進商品、資金、信息等市場全要素的無障礙流動,對地方保護主義和市場分割產生巨大的沖擊作用,促進形成多層次的區域流通網絡系統和城鄉一體化的全社會覆蓋的商品流通系統。有利于實現商業從產品的交易者向生產的組織者轉變,從市場的接受者向消費的引導者轉變,從價值的實現者向價值的提升者轉變,使商業成為引領經濟結構調整、加快轉型升級、擴大內需以及保障經濟運行速度、效益和質量的先導。

        (二)網絡消費改變商業的營銷模式

        網絡消費使實體商店和傳統營銷模式面臨嚴重挑戰,實體商店加速轉型,商業趨向分為線上和線下兩大類型。同時,線上線下又出現融合趨勢。一方面,像淘寶、天貓、京東商城、當當網、凡客誠品、亞馬遜、唯品會等電子商務平臺商和垂直商逐漸與傳統商業企業成鼎立的競爭之勢,而蘇寧易購“觸電”后加速轉型,最近干脆脫離傳統電器行業,經營的商品品種擴展到母嬰、玩具、護理、服飾、箱包、居家、美食以及服務等領域,由蘇寧電器到蘇寧易購,再到蘇寧云商,徹底實現蛻變。另一方面,線上線下相互融合的O2O模式嶄露頭角,O2O模式即從線上Online 網店到線下Offline消費,商家通過網店將商家信息、商品信息等免費展現給消費者,消費者通過線上篩選,線下比較和體驗后選擇商品,在線下支付,實現消費。O2O把線上的消費者帶到實體商店,消費者無需余額支付,實體店的優勢依然得以充分發揮。

        (三)網絡消費沖擊原有的商業秩序并改變商業的組織管理模式

        2004年商務部的《零售業態分類標準》中,網上商店歸屬于無店鋪零售業態,僅僅是5種無店鋪零售業態之一,可見當時的網絡消費需求之少、水平之低。經過10多年的迅猛發展,網絡消費已經成為當代消費的主導形式之一,網上商店無論從數量規模還是發展水平都已經今非昔比。當初在2004年版《零售業態分類標準》的引導下,商業主管部門做商業網點規劃時,網絡消費和電子商務還沒有進入主管部門的視野。目前,商業網點規劃工作遇到新的挑戰—實體空間的商業網點布局如何適應虛擬空間的商業發展?實體店和虛擬店如何協調發展?傳統的商業組織管理模式應如何創新?如何規管網上的無序競爭?同時,面對實體商業關于公平征稅的訴求,如何向網商征稅?總之,網絡消費所帶來的這一系列問題,都敦促傳統的商業組織管理模式盡快改變。

        (四)網絡消費使商業產業鏈向兩端延伸

        由于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商品流通環節和生產環節的對立愈演愈烈,流通環節通過“通道費”、“促銷活動費”等手段擠壓生產環節和供應商的利潤空間,以至于嚴重到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實體經濟良性發展。網絡消費促進的電子商務,有利于商家和生產廠家聯手針對消費市場需求變動的即期信息,有針對性地及時調整生產和銷售計劃,使商業產業鏈向生產環節延伸,以及生產環節的產業鏈向中間環節延伸。在網絡消費井噴式發展的促動下,第三方物流企業主動嵌入商業供應鏈的意識在逐漸增強。一些先進的物流企業及時將物流管理嵌入供應鏈管理,進而由物流服務提供商蛻變為商業供應鏈管理服務提供商,實現了向現代物流和高端物流的轉化,不僅擴大了物流服務的領域,更有助于實現商業產業鏈向下游的延伸。網絡銷售與傳統銷售相比,節約60%運輸成本、30%運輸時間、55%營銷成本和47%渠道成本,客觀上大大縮短了生產與消費的距離,對生產、流通和消費都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2012年中國網絡購物市場研究報告,2013.3

        2.北京正望咨詢有限公司.2012年中國網上購物消費者調查報告,2012.4

        3.新浪公司,北京大學市場與媒介研究中心,第一象限公司.2012年新浪微博用戶發展調查報告,2012.10

        4.洪銀興.消費需求、消費力、消費經濟和經濟增長.中國經濟問題,2013(1)

        5.陳威.論邊際效用遞減規律.金融經濟,2011(8)

        6.廖英敏.我國網絡零售業的發展趨勢與影響.中國市場,2012(33)

        7.蘇芷庭.消費需求的時代特征.廣東社會科學,2011(2)

        8.孫立平.中國開始進入耐用消費品時代.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7-1(B04)

        9.孫立平.再談中國進入耐用消費品時代.經濟觀察報,2010-7-19(041)

        10.閆群.網絡環境下消費者行為模式研究.中國電子商務,2010(10)

        11.吳瑾,張紅偉.消費結構與經濟增長相互影響機制研究.現代經濟探討,2010(10)

        12.張敏,申峻霞.網絡消費空間的性質與生產.中國地理學會,2012年學術年會

        13.席廣亮,甄峰.中國網絡信息消費的空間格局與影響機制研究.中國地理學會,2012年學術年會

        14.杜新麗.網絡消費行為影響因素與網上商店營銷策略研究.河南社會科學,2009(3)

        15.強.網絡消費的發展及特征解析.商業時代,2008(16)

        16.戴景南.網上購物消費心理及營銷策略分析.中國商界,2009(9)

        17.程華.論互聯網對商業模式的影響.商業研究,2002(2)上半月

        第8篇:移動網絡的發展史范文

        摘要:文章基于移動互聯網終端類型、主流智能操作系統、人機交互界面及熱點應用等方面的技術進展,分析了當前主要的移動互聯網終端技術。文章認為由于移動互聯網終端在系統硬件技術、人機交互技術、操作系統技術、商業模式和應用開發上的跳躍性發展,將帶動移動互聯網終端以及移動互聯網應用服務市場的高速擴張;云計算概念的出現、應用服務概念的推廣將進一步推動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移動互聯網終端市場亦將呈現繁榮景象。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移動終端;人機交互;應用服務

        Abstract: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for mobile Internet devices, operating systems,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user interfaces, and applications. Markets for mobile Internet terminals and applications will expanded rapidly in line with innovation in system hardware,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embedded OS architecture, business model, an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As cloud computing emerges and mobile Internet applications are deployed, mobile Internet and terminals will reach their potential.

        Key words: mobile Internet; mobile terminals;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applications and services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出版的《移動互聯網白皮書》[1]定義,移動互聯網的3要素為:移動網絡、移動終端及應用服務,其中移動終端是應用服務的載體。終端的接入類型、硬件系統配置、用戶界面(UI)以及提供給第三方開發者的開放程度,決定了終端給予用戶的服務質量和用戶體驗。

        由于能提供更多、更貼合用戶需求的應用,移動互聯網應用商店模式已將之前電信運營商的“封閉花園”[2]模式徹底顛覆,而作為移動互聯網應用的載體和連接渠道,移動互聯網終端扮演著更加重要的角色。本文將就移動互聯網終端的類型、操作系統平臺、人機交互和移動應用幾個方面來分析當前的移動互聯網終端技術。

        1 移動互聯網終端的類型

        移動互聯網終端是一種能夠連接移動互聯網并搭載應用服務的終端設備,依據需求及市場定位的不同,移動互聯網終端可劃分為功能型移動互聯網終端(簡稱功能型終端)和智能型移動互聯網終端(簡稱智能型終端)。功能型移動終端專注于完成一種或幾種功能,對系統的要求沒有智能型終端那么高,如當前的無線POS機、低端手機和物聯網終端等;智能型終端則搭載了開放的應用編程接口(API),使第三方應用能夠更好地與操作系統及底層硬件整合,性能表現更加出色,常見的智能型終端主要包括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

        1.1 功能型終端

        功能型終端具有相對固定的功能和較低的運行環境要求。它的軟硬件系統較為簡單,更多地使用嵌入式芯片及嵌入式操作系統,因此其成本、功耗、體積都能得到更精細地控制,也能更多地在多種簡單任務場景下使用。目前在遠程信息錄入、交通管理、工業控制方面都有廣泛應用。根據Cisco公司的預測[3],2016年機器對機器(M2M)間產生的網絡流量將占到移動網絡總流量的4.7%,達到每月508 022 TB。可見功能型終端在未來將有極大的發展空間。

        1.2 智能型終端

        Cisco公司預測,將來的移動互聯網網絡流量主要由智能手機、筆記本、平板電腦產生。這些移動設備的硬件及操作系統都支持豐富的第三方應用,能夠滿足用戶工作、娛樂、社交等各種需求,它們的主要配置如圖1所示。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主要采用基于精簡指令集(RISC)的ARM架構,在保持性能的同時減少了功耗,電池總量不需太高也能維持長時間地使用;筆記本等高性能電腦則使用基于復雜指令集(CISC)的X86架構,性能優異但是能耗較高,即使使用高容量電池仍然無法維持長時間使用。

        (1)智能手機

        智能手機從開始只是通信模塊和個人數字助理(PDA)功能的組合,到逐漸能夠支持第三方應用程序,再到目前成為其價值所在的第三方服務應用。智能手機的CPU從100 MHz左右演變為當前的1.5 GHz雙核甚至四核,攝像頭也成為了標配,諾基亞甚至推出了4 100萬象素的智能手機。在過去的10年中智能手機經歷了多種演變:與掌機融合以增加手機游戲體驗、在手機上提供視頻服務等,但是最終由iPhone帶領到了大屏幕、高配置、觸摸屏、支持第三方應用的方向上。未來手機的突破性方向將是豐富的附屬配件及外設、創新的人機交互界面和強大的計算能力。

        (2)平板電腦與上網本

        平板電腦最初是作為書籍與記事本的替代品,但是由于觸控筆輸入及芯片技術的不成熟,早期平板電腦價格高昂且不易使用。2007年Amazon公司了電子閱讀器——Kindle。Kindle作為書籍的替代品有良好的使用性。當時的Kindle只能算是功能型終端,主要用作電子書閱讀,直到產品kindle fire的出現,才使得Kindle系列終端轉為智能型終端,但是主要功能仍然是電子閱讀和多媒體娛樂。蘋果公司iPad的出現是平板電腦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iPad采用高主頻專用CPU,配合iOS系統,外觀華麗且性能流暢。iPad作為易攜帶的閱讀、娛樂、展示終端,并以蘋果應用商店為平臺,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商業生態鏈。正因iPad的極大成功,各方均群起效仿,例如三星的Galaxy系列、聯想的樂Pad系列等。

        上網本是一種低價、體積小、功能精簡的小型筆記本,但是無論從價格、便攜性、性能表現、功能應用還是外觀設計上,上網本都難以和平板電腦比肩。平板電腦覆蓋了上網本的市場,上網本的前景堪憂,如果沒有突破性的改變,很難再有轉機。

        (3)筆記本電腦

        筆記本電腦是在具有高性能、大屏幕、快速的鍵盤鼠標輸入、能滿足用戶所有工作娛樂所需的同時兼顧便攜性的一類電腦。未來的筆記本在性能、UI界面上會有更大地變化,續航性、可攜帶性和數據交互速度也將有更明顯地提高,將是用戶第一臺電腦的主要選擇。

        2 智能終端操作系統及

        應用技術

        智能終端操作系統主要有諾基亞公司的Symbian、蘋果公司的iOS、谷歌公司的Android、微軟公司的Windows Phone和RIM公司的黑莓OS。根據StatCounter公司的統計,雖然Symbian系統仍占全球手機市場份額第一,但是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及新興終端的領域,Symbian將逐步被淘汰,iOS、Android以及Windows Phone將被廣泛采用。

        2.1 iOS系統

        iOS[4]是蘋果公司系列終端產品的操作系統。它分為輕觸層、媒體層、核心服務層和核心操作系統層。底層為所有應用程序提供基礎服務,高層提供復雜服務和技術。iOS為基于Unix微內核的操作系統,常用的輕觸層的功能采用Object-C語言實現,可以自行管理內存,具有流暢的運行速度。

        iOS的優勢在于引入了itunes應用商店模式,使用戶可以自行編寫或定制軟件,同時也可以在應用商店將此軟件推廣而獲得收益。該模式吸引了眾多軟件公司進入應用市場開發軟件,擴大了終端應用的來源,也使用戶有了更多選擇。而后期多平臺系統(iPad、iPhone、iTouch)上購買的應用及多媒體資源能夠進行多次復用,更將使得itunes應用商店體現突出優勢。

        iOS的設計理念非常出色。iOS用傻瓜相機的理念設計UI,用戶不需要接觸安裝位置、安全、隱私等問題,而多點觸控技術的使用更是使這些操作都非常簡單,所以極受普通用戶的歡迎。從系統角度看,iOS和硬件契合度高,由于是蘋果公司自主設計的軟硬件,在獲得性能提升的同時也確定了系統的封閉性。對于多媒體資源和應用,只能從應用商店獲得,并且蘋果公司實行較為嚴格的應用審核制度,惡意軟件無法通過安裝方式進入系統,這樣它不僅確定了一個封閉循環的商業模式,也同時在安全性上得到了保證。

        2.2 Android系統

        Android[5]是谷歌公司的一款基于Linux系統的移動終端操作系統。與iOS的封閉性相反,Android秉承了谷歌自由、開放的風格,鼓勵用戶及軟件開發商自由地裁剪系統和開發應用。這一點讓各個智能終端廠商能夠按照自己的需求對Android進行二次開發,也能夠讓用戶選擇或者開發最適合的操作系統及應用。開放的系統帶來了大量的搭載智能終端及用戶。2011年8月Canalys公司統計數據,Android已占領全球智能手機50%的市場,成為智能手機的最大操作平臺。

        由于是開源、開放性的系統,Android在應用市場上沒有采用準入制度,在安全性上有所缺失,無法控制應用可能帶來的入侵。雖然安全性軟件能夠提供一些保障,但Android還是可能隨時面臨病毒的威脅,將成為殺毒軟件和病毒的主要戰場。

        Android系統除了底層的Linux內核及函數庫,應用層建立在被劃分為Android Runtime的核心庫和Dalvik虛擬機上,應用程序使用Java開發。Android架構如圖2所示。但是Java的內存自動管理機制會使得Android系統的內存在任意時間釋放,導致了Android應用的不穩定。在Android2.3引入C/C++ NDK之后,這個問題才有所好轉,但是NDK功能上仍不完整,仍需進一步地完善。

        2.3 Windows Phone系統

        Windows Phone[6]是由微軟公司的操作系統,該操作系統基于Windows CE內核,由硬件層、內核層、系統層和應用層4個部分組成。Windows Phone架構如圖3所示。Windows Phone是一種基于.Net CLR虛擬機的運行應用程序。

        Windows Phone明確分開了本地和云端的應用,并分別為兩種不同的應用提供不同的支持。同時,它明確分開了高性能應用及普通應用,并為之提供了兩種不同的開發平臺。Windows Phone同樣采用應用準入制度,在安全性上相對有保證。可以預計,隨著諾基亞的加入,Windows Phone未來的表現也許將會令人耳目一新。

        3 人機交互技術

        人機交互技術(HCIT)是指通過輸入/輸出設備,實現人與計算機通信的技術,它是計算機用戶界面設計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最早的人機交互方式是打孔紙帶,然后有了鍵盤和鼠標,1973年施樂公司(Xerox)的第一臺圖形界面電腦使得讓人與機器的交互更加簡單直觀。

        現在的人機交互規則是機器學習人的思維與行為習慣,多點觸屏技術讓機器按照人的習慣進行指令輸入,即使沒有經過訓練的人也能迅速學會使用。語音識別技術能識別人的語言,再加上遠端的云,能讓人僅動動嘴就能完成人機交互。體感識別技術則能夠讓人的身體變為機器可識別的控制器。更多的人機交互技術還在研究開發中,例如增強現實技術、腦波讀取技術等。新型人機交互技術示例如圖4所示。

        3.1 觸屏技術

        觸屏技術的主要原理是用戶在使用工具碰觸前端的觸摸屏時,所觸摸的位置會被觸摸屏的控制器檢測到,并通過接口送至CPU,從而確定輸入的信息。觸屏技術包括電阻技術觸摸屏、電容技術觸摸屏、紅外線技術觸摸屏、表面聲波(SAW)技術觸摸屏。當前的移動終端主要使用的是電容技術觸摸屏。

        世界上的第一款觸控移動終端是蘋果公司的個人數字助理(PDA)——Newton MessagePad,今天在蘋果公司的iOS界面中仍能找到Newton界面的影子。觸屏技術的使用意味著人們不僅只有使用鍵盤這樣一種人機交互方式,還能通過觸屏使用戶以更貼近人體習慣的方式操作終端。

        觸屏技術讓大眾接受并倍受追捧是在iPhone后。完全為手指操作而設計的屏幕界面和軟件運作命令給觸屏技術帶來了革命性變化,同時由于移動終端商業模式的改變,各種基于觸摸的新型應用大量出現,又使觸屏技術被更多人所喜愛。

        當前的觸屏技術在輸入方式上只有點擊與滑動,反饋方式只有屏幕顯示。其實觸屏技術還有很大的潛力,如觸屏技術的軟件支持及人體工程學的研究,都還有很多工作可做。

        3.2 語音處理技術

        語音撥號及語音控制其實早就是移動終端的配置之一。它可以通過對移動終端接收的語音信號進行簡單處理。當前典型的語音處理應用是iPhone 4S的Siri,它能夠識別從移動終端收到的語音,并將信息通過網絡發回計算中心進行匹配處理,然后發回移動終端給予用戶相應的反饋。Siri的前身據稱即是五角大樓的能學習組織的認知助手(CALO)[7]項目,目的就是為了探索如何把語音、自然語言理解、視覺、演說、機器學習、制訂計劃、理性思考等全部融合到一個模仿人類的助理中,幫助人們完成不同的事情。通過對自然語言理解的進一步發展,Siri已經從語音識別的領域擴大到了人工智能。Siri在云端對語音識別結果進行機器學習、服務搜索、自然語言處理,再加上與各種各樣的應用API的連接,在未來將形成一個基于語音的智能事務處理平臺。

        3.3 體感動作識別技術

        2009年微軟公司公布了Xbox360游戲機的外設——Kinect。不需任何控制器,Kinect能捕捉三維空間中玩家的動作,以完成指令輸入。Kinect原理[8]是利用連續光(近紅外線)對測量空間進行光斑編碼,通過感應器讀取已編碼的散射后光線,然后解碼生成一張有深度的3D圖像,再對連續的3D圖像進行解析,濾除干擾噪聲,提取人體模型,記錄人體動作,并通過機器學習理解使用者的肢體動作,最終生成一個有20個關節的人體骨架,從而理解人體動作。在游戲中,玩家只需要在Kinect前做出相應的動作,Kinect就能夠做出相應的反應。體感動作識別技術不僅只是用于動作偵測,細化之后甚至可以對臉部表情、肌肉、唇語進行解讀,也可以同面部識別技術結合,或者與虛擬現實結合使用,甚至用于外部環境感知。

        對于當前的移動終端來說,Kinect的耗電量仍然太大,暫時只能用于筆記本,且需要接入電源。但是這并不阻礙將其列入移動終端的人機交互技術中,就像其他計算機技術一樣,體感識別技術必將進入移動終端領域。

        4 熱點應用

        社交網絡服務(SNS)是一種可以構筑并反映人與人彼此之間的網絡關聯關系的一種在線平臺服務。在SNS平臺上,每個用戶都有自己的展示網頁,可以上傳照片、視頻、文字,用戶之間可以基于社會關系、個人興趣等因素連接到一起,形成用戶黏度。用戶通過即時消息、電子郵件等方式進行在線交互。當前熱門的SNS網站Facebook、Twitter、Google+都推出了各自在不同操作系統上的無線移動客戶端,以爭奪移動用戶市場,據Ender analysis公司統計,使用移動設備登入Facebook的用戶已超過3億人。

        基于位置的服務(LBS)是一種能夠通過移動設備獲取用戶地理信息,并以此提供信息或娛樂的服務方式。由于LBS在商業、娛樂、社交和工作等領域有較大的應用前景,目前各個操作系統都提供了LBS支持,也出現了各種基于LBS的移動應用,例如Foursquare、Google Latitude等。

        SNS、LBS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組成了一個新詞:SoLoMo。2011年,KPCB[9]公司的John Doerr指出未來人們使用移動設備的時間將增加,其中通過移動SNS建立友好的連接,共享位置、音樂,進行交流等社交活動的時間也將加速增長,并通過分析日本SNS網站Mixi’s的月訪問來源、手機功能的平均時間消耗比例,以及各種SNS網的訪問量增長比率證明了這一觀點。因此,各大SNS網站都在各自的領域內開始將這3個概念統一,開發新的產品,爭取獲得更多的潛在用戶。與此同時,挖掘互聯網的新型商業模式也是移動互聯網領域的創新熱點。

        移動支付是指用戶使用移動互聯網終端對其消費進行在線支付。隨著移動互聯網應用的拓展,用戶會有在任何地點進行支付的需求,所以這個領域亦被認為是未來很有前景的移動互聯網應用領域之一,甚至PayPal公司預測2016年人們不再需要現金和錢包。但是當前的發展仍不明朗,目前的移動支付有多種解決方案,例如運營商代扣、手機錢包、手機信用卡讀卡器等。

        根據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的定義[10],云計算就是允許用戶在任意地點按需接入一個共享的、可定制內容(例如網絡、服務器、存儲、應用及服務)的計算資源池,而此計算資源池可以進行快速部署,并能夠將管理內容和與服務提供商的交互過程最少化。云計算主要有3種服務模型:軟件級服務(SaaS)、平臺級服務(PaaS)和基礎設施級服務(IaaS)。其中PaaS及IaaS主要向企業用戶提供服務,而主要面對移動用戶終端的是SaaS,向互聯網終端用戶提供存儲及計算服務(例如谷歌提供的系列移動互聯網應用,以及蘋果公司新的語音交互Siri服務等)。三星等其他公司也陸續開始提供SaaS服務,爭奪移動互聯網終端用戶市場。

        5 結束語

        由于谷歌、蘋果等公司的強勢介入,移動互聯網終端在人機交互技術與理念、操作系統技術、性能展現與外觀設計、商業模式和應用開發上都有了跳躍性的發展,進而達到移動互聯網終端以及移動互聯網應用服務的高速擴張;由于云計算概念的出現,應用服務概念的推廣,以及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可以預見未來若干年都將是移動互聯網終端高速發展和彼此激烈競爭的時期,各種創新技術或商業模式的不斷涌現,必將使移動互聯網終端市場呈現百花齊放的繁榮景象。

        6 參考文獻

        [1] 移動互聯網白皮書 [R]. 北京: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 2011.

        [2] LUO Junzhou, WU Wenjia, YANG Ming. Mobile Internet: Terminal devices, networks and services [J]. Chinese Journal of Computers, 2011, 34(11), 2029-2051.

        [3] Cisco visual networking index: Global mobile data traffic forecast update, 2011-2016 [R]. San Jose, CA, USA: Cisco Systems Inc, 2011.

        [4] iOS developer library[EB/OL]. [2012-03-22]. .

        [5] Android developer library [EB/OL]. [2012-03-22]. .

        [6] Application platform overview for Windows Phone [EB/OL]. [2012-03-22]. msdn.省略/en-us/library/ff402531%28v=vs.92%29.aspx.

        [7] BERRY P, MYERS K, URIBE T, et al. Task management under change and uncertainty: Constraint solving experience with the CALO project [C]//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Constraint Solving Under Change and Uncertainty (CP'05), Oct 1, 2005, Sitges, Spain, 2005:4-8.

        [8] FRATI V, PRATTICHIZZ D. Using Kinect for hand tracking and rendering in wearable haptics [C]//Proceedings of the 2011 IEEE World Haptics Conference (WHC’11), Jun 21-24, 2011, Istanbul, Turkey. Piscataway, NJ, USA: IEEE, 2011:317-321.

        [9] MOBILE Internet trend [R/OL]. 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yers(KPCB) [2011-02-10]. 省略/kleinerperkins/kpcb-top-10-mobile-trends-feb-2011.

        [10] MELL P, GRANCE T. The NIST definition of cloud computing ( Draft ) [S]. SP 800-145. Gaithersburg, MD, USA: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NIST), 2011.

        收稿日期:2012-03-28

        作者簡介

        第9篇:移動網絡的發展史范文

        [關鍵詞]互聯網新媒體;公共性;三個維度

        中圖分類號:G20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06-0121-01

        隨著互聯網不斷深入到各個領域中,互聯網新媒體也迅猛發展起來。互聯網的特點使得媒體信息傳播的公共性相對來說得到一定程度的擴大,又因為互聯網的新媒體是依托互聯網的開放性平臺發展而來,所以互聯網新媒體的公共性的發展深度是傳統媒體無法企及的。公共性的特點對互聯網新媒體來說是極為關鍵的,尤其對公共的信息傳播產生重要影響。然而,互聯網新媒體的公共性并不足夠自覺,這就凸顯出從三個維度的角度研究互聯網新媒體公共性的必要性。

        一、從技術維度的角度探討互聯網新媒體的公共性

        互聯網新媒體的信息傳播屬于開放性信息傳播的領域,其本身就具備了公共性的特點。從互聯網的新媒體的不斷發展中可以看出,根據其自身公共性的特點,決定了互聯網新媒體在公共信息傳播領域的重要地位,下面就從互聯網技術的三個方面來探討互聯網新媒體的公共性。

        (一)互聯網的本質

        在1969年,美國的國防部授權ARPANET進行互聯網的相關試驗,互聯網由此誕生。至2015年,互聯網已有近46年的發展史。互聯網一路發展以來,隨著互聯網技術在各領域的不斷深入發展,在當今社會傳播等公共性領域獲得了不可替代的關鍵性地位。社會大都認可,互聯網的本質是自由與開放。就互聯網的本質而言,互聯網的開放與自由性特點促進了其技術傳播與創新發展,并且為信息化的網絡傳播平臺的建立奠定了技術基礎。

        (二)互聯網的開放性架構

        互聯網的開放性架構是由IP或者TCP的互聯網協議所開始確立,即網絡的互聯與通信量的路由及在計算機中符合網絡標準的通信相關細節的協定。一般情況下,在信息傳播時,互聯網最基礎的原則是TCP/IP的協議。時至今日,互聯網的信息傳播盡管還存在一定的不足,但這更顯示出其發展的巨大潛力。互聯網的開放性架構是互聯網新媒體發展的依托,互聯網技術的不斷完善與發展,對互聯網新媒體公共性領域發展的意義不言而喻。

        (三)互聯網發展的開放性歷程

        互聯網技術從端計算至云計算的發展,即互聯網從大量信息至信息的聚合的發展,是其開放性發展的歷程。當今社會,互聯網接入端主要有網絡數字電視、4G手機、筆記本、掌上電腦以及臺式電腦等,在這些終端互上進行互聯網信息傳播尤為重要且不可替代,值得指出的是,計算機在互聯網的信息化傳播領域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互聯網公共信息的傳播主要通過網絡信息的相關平臺進行,如一些網絡信息搜索引擎:百度、谷歌等。總的來說,互聯網發展的歷程具有開放性特點,也正是這個貫徹整個互聯網發展歷程的特點決定了互聯網新媒體發展信息傳播的公共性。

        二、從媒介維度的角度探討互聯網新媒體的公共性

        互聯網新媒體的公共性發展是否自覺是決定其發展是否成熟的關鍵,因此,從媒介維度的角度來具體探討互聯網新媒體的公共性發展。

        (一)互聯網新媒體公共性的自覺意識

        研究者一般認為,互聯網新媒體是指通過將互聯網絡作為信息的傳播媒介達到傳播信息目的的相關機構。這里的互聯網新媒體主要有兩種:一是組織性,如官網等;另一種是私人性,如個人微博。互聯網新媒體的公共性是在信息傳播公共領域內人們對相關事件的自覺批判性與自覺思考的基礎,根據互聯網的自由與開放性的本質特點,互聯網新媒體才有了對公共信息進行公開討論與批判思考的可能。一般而言,大型官方網站,如百度,其公共性自覺意識就較為強烈。由此看出,培養互聯網新媒體公共性的自覺意識對互聯網新媒體走向成熟具有關鍵性意義。

        (二)互聯網新媒體發展成熟的標志

        從1969年至2015年的46年間,互聯網新媒體公共性的發展經歷了無覺到自覺的過程,這是互聯網新媒體發展日益成熟的標志。互聯網新媒體公共性的發展經歷了無覺到自覺,既是互聯網自由與開放性本質的體現,也是互聯網新媒體不斷發展的內在要求,還是互聯網大眾即網民的自覺意識成長的必然結果。因此,互聯網新媒體發展的自覺程度是其自身發展的客觀性要求。

        (三)互聯網新媒體公共性的缺失

        伴隨著互聯網新媒體公共性的不斷深入發展,互聯網公共領域也越來越受大眾所關注。但是,互聯網新媒體的商業化與市場化不斷深入,致使其公共性缺失。互聯網新媒體公共性的缺失一般是由于信息傳播的監管不力所導致,如:在互聯網信息的傳播過程中,手機移動網絡運營商對其所提供的互聯網絡內容監管不到位,就會導致手機聯網用戶收到詐騙短信、騷擾短信、垃圾推送短信,更甚至導致個人信息流失泄露,這種公共性缺失的現狀,會強烈的引起公眾對互聯網信息安全的擔憂,引起公眾強烈不滿與抨擊。

        三、從制度維度的角度探討互聯網新媒體的公共性

        互聯網新媒體公共性缺失的現狀,使得我們不得不正視互聯網信息安全性保障力度不足的問題。要建立強大的制度保障以及互聯網平衡機制,以保障互聯網新媒體的公共性,我們需要從制度的維度,對互聯網新媒體公共性進行探討。

        (一)互聯網新媒體公共性的理性發展

        隨著互聯網新媒體的公共性的成長發展不斷成熟,其信息傳播的監管機制也必然逐步改革創新,跟上互聯網的發展。隨著互聯網進程的深入,互聯網信息的融合監管既是信息傳播的各監管機制的互相協調,也是互聯網服務與監管的結合,更是監管理念與模式的變更與革新。如:互聯網產生之后,計算機、電視廣播、電視等都不斷結合互聯網的發展而發展,形成新的形態。因此,互聯網新媒體公共性的保障則是利用信息傳播的融合監管方式,這也是互聯網新媒體公共性的、理性的必然發展。

        (二)互聯網新媒體公共性的均衡發展

        對互聯網新媒體來說,其信息傳播領域的公共性已在不斷發展成熟,其在信息傳播的公共領域的核心是自身的公共性。互聯網新媒體公共性的缺失,就意味著互聯網的信息傳播公共領域存在本質的缺失。因而對互聯網新媒體信息傳播的公共領域來說,應從技術、媒介以及制度的三個維度來保障其公共性的均衡發展,進而促進互聯網信息的安全,使互聯網信息的公共領域得到健康發展。

        總結

        隨著互聯網進程的不斷加快,互聯網新媒體的公共性也在不斷的成熟,但在互聯網信息傳播的公共領域,其監管若不到位,信息安全性在受到挑戰的現狀下,也揭示了互聯網新媒體公共性缺失的發展問題。針對這一現狀,我們需要從技術、媒介以及制度的維度方面來分析互聯網新媒體的公共性,創新互聯網公共領域的監管機制與保障機制,保障互聯網新媒體的公共性,使互聯網新媒體的公共性能夠得到理性與均衡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付玉輝,劉. 論確立互聯網新媒體公共性的三個維度[J]. 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10,061-7.

        [2]馬妍妍. 社會性媒體的私人性與公共性從Usenet到Twitter[J]. 新聞界,2012,0113-16+46.

        [3]陳進華,張壽強. 論自媒體傳播的公共性及其道德底線[J]. 江海學刊,2012,06107-111.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制服丝精品在线精品 | 色一伦一情一区二区三区 | 婷婷中文视频在线 | 欧洲免费精品视频在线一品道 | 在线观看3级AV | 日韩一区二区欧美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