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財務預警流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國際化;人才培養;深海探珠;精品課程;課程建設
隨著經濟全球化,勞動力的國際遷徙和勞動力的國內流動已成為21世紀不可避免的潮流,這向當前職業教育提出了一個共同的職業教育國際化課題。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在高等職業教育實踐中作出了深刻的探索,形成了以“深海探珠”為核心內容的職教思想,這為本學院成功建設國家骨干和省示范院校提供了強大的理論指導。專家學者們已共同認為,國際化人才培養是今后我國高職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大戰略和方向;國際化人才是具有國際化意識和胸懷以及國際一流的知識結構,視野和能力達到國際化水準,在全球化競爭中善于把握機遇和爭取主動的高素質的人才。高職教育國際化既是一種水平,更是一種教育方式和教育形態,它集中表現在開放式的國際化人才培養教育模式上。筆者總結多年高職教育實踐認為,精品課程建設在師資隊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效果和教學特色上實現國際化人才培養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筆者主持了廣東省“十一五”規劃課題《珠三角地區高職高專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和中山市教育教育規劃課題《中山高職教育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并取得了關于“高職高專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成果。筆者旨在將研究成果具體應用到《物流經濟學原理與實務》精品課程建設中進行深化和完善,以此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議題。
一、國內外對高職國際化人才培養教育模式與精品課程建設結合的研究現狀
高等職業教育國際化正成為各國政府、教育行政部門以及高等職業學校關注的課題。對于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來說,高等職業教育國際化就是一個國家面向世界發展本國高等職業教育的基本理論、推動高等職業教育現代化進程以及與他國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過程。
在國內,1998年我國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明確提出了“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國家鼓勵和支持高等教育事業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最近,國務院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第十六章明確提出擴大教育開放。這里面包括了教育國際化的內容,許多專家和學者對此進行了研究。葉傳項提出了“加快改革步伐全面推進高等教育國際化進程”;辛鏡敏從經濟全球化與高等教育國際化方面進行了深入思考;薛光提出了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國家化;王紅悅、陽征對開放式辦學內涵進行了探析;吳忠魁提出了國際化是時代對教育的選擇;顧明遠、孟繁華提出了國際教育新理念;錢穎一從培養一流的國際化人才要求上作了論述;等等。這些論述都是從本科教育及本科以上高層次教育提出高等教育國際化理論以及如何打造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問題。對于高職高專國際化人才培養問題沒有涉及,國內少數學者如萬金保、李春紅對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不同探討,這些也不免脫離本科教育的思維定勢。2010年9月召開的全國高職改革與發展工作會議,提出以提高質量為核心,以“四個合作”為主線,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和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努力建設中國特色現代高等職業教育,形成一批特色鮮明、水平較高、具有國際影響的高等職業院校,這為今后高等職業教育國際化人才培養指明了方向。在國外,早在1966年美國就制定了《國際教育法》,之后《美國2000年教育目標法》又強調教育國際化,明確提出采用“面貌新,與眾不同的方法使每個學生都能達到知識的世界級標準”。而日本在1987年就提出培養國際化人才的目標,日本著名教育理論家喜多村和之教授提出衡量大學實現國際化的標準是“通用性”、“交流性”和“開放性”;德國、英國、法國等也紛紛開展了各式各樣的國際教育。莫里斯?哈拉雷從高等教育國際化內容的歷史發展,從學科普遍化――學科的全球適應性的推廣與驗證過程出發,提出“課程國際化”;韓國成立專門的“21世紀委員會”,提出教育國際化培養目標。高職教育國際化已成為一股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的浪潮。這些也為我國高職國際化人才培養提供了有益參考。
綜觀研究現狀,國內專家學者的研究及相關高等教育政策重在國際化人才培養教育模式的構建,就人才模式而研究模式,較少思考國際化人才培養教育模式一致的課程建設。國外的研究及相關高等教育政策又重在課程選擇上,卻沒有明確的國際化人才培養教育模式的構建。從我國高等學校的精品課程建設來看,2003年教育部正式啟動了“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精品課程建設項目”,7年來已累計評選出國家級精品課程2467門,各個省也評選出眾多省級精品課程,課程建設取得豐碩的成果。精品課程建設項目也已經成為引導教學改革與建設方向的旗幟,引導學校重視教學內涵建設與教學品質的提升,引導廣大教師投入教學建設,得到了政府、社會、學校的廣泛關注。然而,這些精品課程以本科學校的基礎學科為主,雖然近幾年評選出一定數量的高職精品課程,也主要集中在一些實用操作上,但很難展現國際化人才培養教育模式與課程建設結合的一致性,形成不相關的“兩張皮”。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從實踐“深海探珠”職教思想出發,提出“國際化人才培養教育模式在〈物流經濟學原理與實務〉精品課程建設中的探索與實踐”,以期較好地解決國際化人才培養教育模式與精品課程建設的不相容問題。
二、高職國際化人才培養教育模式在《物流經濟學原理與實務》精品課程建設上探索實踐的主要命題
筆者以“深海探珠”職教思想為指導,以“四個合作”為主線,堅持“從企業中來再到企業中去”的思路,將國際化人才培養教育模式與《物流經濟學原理與實務》精品課程建設實踐融合起來;依托《物流經濟學原理與實務》精品課程建設,從實際出發構筑適應國際化人才培養教育的實踐平臺、創新平臺、網絡教育平臺、職業文化和國際交流平臺策略體系;發揮《物流經濟學原理與實務》精品課程在人才培養上的優勢,探索國際化人才培養教育模式中的課程教學設計、教學內容、教學載體、實施教學評估的長效機制,為培養具有民族特色的國際化人才,不斷推動學院高職教育國際化發展作貢獻,重點解決以下命題:
1.高職國際化人才培養教育模式在《物流經濟學原理與實務》精品課程建設中預期價值的命題
筆者從珠三角經濟全球化對高職高專教育國際化人才需求出發,深化與學院所的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外資外貿企業對課程的共建,堅持“精品課程、國際化導向,人才培養、國際化模式”的理念,把高職高專課程建設納入到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戰略的思考中來,把“深海探珠”職教思想落實到精品課程建設上。筆者認為在理論上能夠填補高等職業教育精品課程建設國際化研究空白,為高等職業教育和高職高專院校專業課程建設的內涵發展提供理論參考;在實踐上,筆者認為通過把國際化人才培養教育模式融入到《物流經濟學原理與實務》精品課程建設中和以《物流經濟學原理與實務》精品課程建設實踐來完善發展國際化人才培養教育模式的探索與實踐,提煉和總結高職院校精品課程建設與國際化人才培養教育模式結合的有效性,對本地區高職院校適應珠三角經濟國際化發展需要有著非常重大的實際價值。
2.高職國際化人才培養教育模式在《物流經濟學原理與實務》精品課程建設上總體目標的命題
筆者在《物流經濟學原理與實務》精品課程建設上進行國際化人才培養教育模式探索與實踐的總體目標就是,促進高職高專人才培養適應經濟社會國際化發展需要。近年來,珠三角地區的高職院校經濟管理類專業在人才社會需求調查研究中突出地對國際化人才需求給予了關注,特別了解并認識到了中山及本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國際化問題的深層原因和巨大影響。高職院校要在充分認識人才需求國際化發展趨勢的同時,對促進高等職業教育國際化問題有個正確認識:要深入探索高等職業教育經管類國際化人才培養的路徑,在《物流經濟學原理與實務》精品課程建設中探索和實踐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為拓寬經濟管理類的國際勞務就業,推進經管類教材的國際化,建立珠三角經管類的國際化職業教育標準,實施經管類學生跨國交流,加大經管類職業教育合作辦學,加快本區域職業教育國際化進程提供有力支持。
3.高職國際化人才培養教育模式在《物流經濟學原理與實務》精品課程建設中選取內容的命題
主要是指高職國際化人才培養教育模式在《物流經濟學原理與實務》精品課程建設中探索與實踐主要研究解決的內容:一是提升《物流經濟學原理與實務》精品課程建設的國際化程度與高職教育國際化的互動性。二是定位《物流經濟學原理與實務》精品課程建設的國際化課程目標。要以國際化經濟的人才需求為導向設計《物流經濟學原理與實務》精品課程培養目標,這是教育的前提。三是構建《物流經濟學原理與實務》精品課程內容。根據國際化人才培養目標,必須要有與之相對應的《物流經濟學原理與實務》精品課程建設體系,這是高職教育精品課程建設國際化的中心內容。這也是探索與實踐中要研究和解決的重點內容和創新點。四是造就國際化人才培養的師資隊伍。國際化人才培養要有《物流經濟學原理與實務》精品課程建設的國際化師資,這是人才培養質量的保證。五是建設國際化人才能力持續成長的實踐崗位平臺。《物流經濟學原理與實務》國際化崗位實踐技能培養,這是保障經濟管理國際化人才培養充足技能供給的重要環節。
4.設計高職國際化人才培養教育模式在《物流經濟學原理與實務》精品課程建設上的技術路線
筆者從審視近幾年本地區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與課程建設入手,對比分析發達國家和地區高等職業教育發展模式,結合高職高專精品建設實際與區域經濟國際化發展定位,按照“深海探珠”職教思想的要求,精心建設,精細運作,全面建設《物流經濟學原理與實務》精品課程,多層梯隊、多元團隊、多方合作保障《物流經濟學原理與實務》精品課程發展,實現國際化人才培養與區域經濟社會的“對接、合作、共贏”。探索與實踐應該采用的技術路線是:①沉入國際化電商企業;②完成經濟管理的崗位任務;③搜集《物流經濟學原理與實務》精品課程資源;④分析原有《物流經濟學原理與實務》精品課程建設與人才培養模式現狀;⑤設計國際化人才培養的《物流經濟學原理與實務》精品課程建設方案;⑥開展國際化人才培養教育模式的《物流經濟學原理與實務》精品課程建設;⑦《物流經濟學原理與實務》精品課程建設評估與改進。探索與實踐應該采用的實施步驟是:國際化教育思想的學習輔導――經濟管理崗位工作――課程建設引領――突出重點培育――建立機制推進――累積資源建庫――課程運行驗證――修改持續提升。
三、高職國際化人才培養教育模式在《物流經濟學原理與實務》精品課程建設上的設計實施
筆者對本人主持的廣東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珠三角高職高專教育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已取得的重大成果進行了大膽推介和運用,對經管類相關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改革。當前筆者通過調研、與企業專家研討、教學團隊論證,完成了《物流經濟學原理與實務》課程建設國際化的基于工作過程為導向的典型工作任務分析,并轉化為學習領域課程;初步完成《物流經濟學原理與實務》精品課程建設國際化的教學大綱的修訂、校本教材、多媒體課件、網頁及試題庫的制作思路;同時,本課程團隊進一步加強了與本地區相關的鎮區國際化企業的合作,探索工學結合的課程教學模式;特別是,學院創建了國際學院班,并每年招生在校學生近100人,制定了國際化教育的人才培養方案和國際化教育的課程體系,國際學院與澳大利亞、馬來西亞及我國香港、澳門部分教育機構建立了合作交流辦學的平臺。以上這些為《物流經濟學原理與實務》精品課程建設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提供了設計載體。主要應處理好三個問題:
1.創新設計《物流經濟學原理與實務》精品課程建設國際化的教學模式
一是要針對國際化企業需求的特點,合理地設計國際化教學內容。二是要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國際化行業企業需求納入教學評價體系。三是要有“國際化合作育人,情境化實踐導學”的開放式國際人才培養教育理念。四是要構建國際化實戰真實的學習情境,實施科學的情境教學。五是要校企合作,工學交替,實施項目導向的項目教學法,真正達到校企合作,工學交替的效果。六是要靈活運用國際化案例教學。七是要結合國際市場區域優勢,整合國際化企業資源。針對現階段的經濟國際化現狀,加強與區域國際化企業的聯系。八是要立體式多媒教學。九是要借助全國各類商務大賽創業實踐平臺,開展實踐性教學。
2.深化貫通《物流經濟學原理與實務》精品課程建設國際化的實踐教學環節
其一是引用國際化案例分析,教師在課堂上講解。通過國際化企業經營管理應用分析,深刻理解國際化商務和商務系統的概念、理論和方法,培養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初步訓練學生的科研能力和表達交流能力,培養團隊協作精神。做到理論教學與案例教學相結合;課堂教學與課后學習相結合。強化實際動手能力,強化主動國際化學習意識。其二是國際化經營管理的真實和模擬系統實訓。教師在實驗室指導。通過這一環節,學生能掌握各個平臺的經濟管理技術和流程,將抽象的理論具體化。其三是學生在國際化企業實習,聯系國際化企業,讓學生能一對一地實習(一個學生或兩個學生對應一個企業)。國際化企業的經濟管理引導學生承擔,教師只起指導和咨詢作用。完成國際化企業業務的項目教學,有助于他們了解國際化企業的經濟管理的需求,并提高其獨立運營和管理的能力,鍛煉學生的全面管理能力,為他們將來從事現代國際化商務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礎。其四是鼓勵學生網上開店,讓學生熟練掌握網絡開店流程,熟悉國際化網絡商務環境,通過國際化貫通管理,融合各種商務知識,培養學生良好的信譽,鍛煉其動手能力和國際化商務技能,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和國際化自主創業能力。
3.省略.2010-03-01.
[2] 馮新廣.開放辦學是美國社區學院的活力之源[J].國際教育交流,2010,(18).
[3] 朱運利,虞未章.教育課程模式創新與實訓基地的“概念重建”[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8).
[4] 小威廉姆E,多爾.后現代課程觀[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5] 江偉.發達國家職業教育的新理念[EB/OL].省略/zong-he-293/2006-03-23.
[6] 黃堯,劉京輝.國際職業教育發展趨勢[EB/0L].http://WWW.省略/zong-he-293/2006-03-23.
[7] 吳雪萍.發達國家職業教育發展趨勢及其啟示[DB/0L].省略/2006-03-23.
[8] 薛穎.發達國家職業教育改革特點[J].上海教育,2006,7B,26-28.
財務風險預警是綜合風險預警方法,是醫院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財務風險預警是指對單位可能發生的財務風險的經濟活動進行提前的報警或提醒的一種財務管理活動。財務風險預警系統是通過分析單位的財務活動和財務環境的潛在財務風險預測活動監控財務風險的工具,如果發現危機信號可以準確及時地做出預警和做出相應的措施,減輕財務危機帶來的損失。而財務風險預警系統的監控離不開財務指標,因此,財務人員應該結合公立醫院的情況,建立財務監控指標,并實施監控,如發現財務指標超出財務風險警戒線,應及時分析原因、尋找對策并報領導團隊,以便領導團隊做出準確的判斷及決策,盡可能地減輕財務危機帶來的損失。在我國,一部分的公立醫院已經建立財務風險預警系統,一部分公立醫院尚未建立。公立醫院還沒建立財務風險預警系統。對于公立醫院來說,面對千變萬化的內外部環境,構建一個切實可行的財務預警系統,就如同構建一道有力的防風墻。構建一個切實可行的財務預警系統,關鍵的地方就是建立財務風險預警流程以及財務預警指標臨界點。因此,財務風險預警流程是否嚴謹、及時、有效,財務預警指標的是否可靠、相關、及時,直接影響著財務風險預警系統操作的有效性和準確性。下面對財務預警指標臨界點以及財務預警系統流程進行介紹。
(一)根據自身情況設置財務預警臨界點指標。
財務預警指標能夠反映公立醫院當前的財務狀況,體現公立醫院當前的償債能力、營運能力以及經濟效益能力,這些指標都能夠反映公立醫院的財務管理的質量。而財務預警指標臨界點就是公立醫院根據自身實際需要以及領導團隊對風險的容忍程度,將上述財務預警指標設定一個臨界值,一旦實際的財務預警指標超過這個臨界值,就意味著存在財務風險的情況,應當做出應對措施。
(二)根據公立醫院的實際情況建立財務預警系統流程。
財務預警系統流程主要包括財務預警指標臨界點的設定,財務預警指標超出臨界值時的應對措施,以及時反饋以及進一步修訂。
2如何防范和管理財務風險
新醫療改革的不斷深入,公立醫院將逐步面對市場,面臨著日趨復雜的生存和發展環境,無疑增加公立醫院的財務風險的可能性。因此,公立醫院的全院上下都應當建立起財務風險意識,盡可能的降低財務風險給公立醫院帶來的損失。結合公立醫院的實際情況,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增強領導團隊的風險意識
公立醫院的領導團隊應當掌握國家的相關規章制度,及時掌握行業的相關信息,熟悉公立醫院的內部情況,在這個基礎上,增強財務風險的意識,把財務風險意識貫穿公立醫院管理工作的全過程,同時,做到主次分明,對容易給公立醫院帶來財務風險的科室和業務應當重點管理和監督。
(二)嚴格的預算控制系統
隨著2009年新醫改方案的出臺,確定了公立醫院財務管理的前進方向,就是關于相關制度的完善以及預算管理的嚴格控制。醫院應當加強對財務人員的預算管理的教育,使得預算管理從編制、執行、分析到考核有序的有效的進行。具體來說,在財務預算的編制上,應該采用全面預算的編制方法,細化預算項目,結合當前的實際情況和未來發展需要,將醫院的近年來就診患者人數變化趨勢、醫療市場行情、醫院整體建設、科室發展規劃、醫療設備的建設等信息進行研究分析、做出嚴謹評估。
(三)加強公立醫院內部管控力度
每位職工和領導團隊和財務管理活動有著密切的聯系,將每位職工管理好,那么內部管控力度控制好了。建議公立醫院可以從下面幾方面加強醫院的內部管控:首先,完善公立醫院的財務管理系統,充分利用先進的管理系統,將財務管理的相關制度進行完善,以此為基礎從而能更好地將財務管理活動順利進行。其次,逐步提高公立醫院的財務人員的素質,通過引進管理能力和工作能力強的新員工,以及對現任的職工進行在崗培訓,增強財務風險意識,逐步健全和完善財務風險預警系統,以提高財務管理工作的效率。再次,改善決策機制,改變傳統的領導決定制的決策方法,在投資之前,認真調查與分析投資環境,科學研究和預測財務風險,以保證決策的科學性、可靠性、有效性。最后,在投資項目前,增加項目的可行性分析程序,對項目的可行性和效益進行綜合考慮,并且選用科學的決策方法,對項目進行評價,以降低投資帶來的財務風險。
(四)強化流動資產的管理
[關鍵詞]財務預警體系 構建與拓展
一、企業財務預警體系的概念、內容及方法
財務預警是根據企業經營和財務目標,分析資金流動運行規律,即時捕捉資金管理過程中的堵塞、浪費、過度滯留等影響財務收益的重大管理失誤和管理波動信號,并對企業的資金使用效果進行分析評價,及時發出警報,采取相應措施,建立免疫機制,不斷提高企業抵抗財務風險的能力,使企業的財務管理活動始終處于安全、可靠的運行狀態,從而最終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財務目標。
企業財務預警是在企業財務環境相對穩定的條件下,對資金流動過程和效果的預警。企業資金流動過程主要是籌集、運用、投資和分配,其中分配環節風險因素較少,因此財務預警體系主要是對資金籌集、投資和運用的預警。其中,資金運用的預警又可根據企業的性質和價值鏈的組成細分為營銷、生產、采購及基礎管理活動等各個方面的預警。由于控股公司并不參與生產經營,其業務流程主要涉及投、融資活動和控股本部的管理活動,因此我們選擇投資、籌資和管理費用控制三個方面來選擇財務預警指標,構建財務預警體系。
建立財務預警體系的主要方法是通過分析企業的資金管理業務流程,調查了解企業資金管理業務流程的薄弱環節,確定企業財務預警體系的指標構成、指標標準值、合理波動區間和臨界點,規定預警指標的收集渠道、口徑和報警規則。當指標發出警報信號時,企業就可以在分析警報原因的基礎上建立決策反應機制,制定財務預警對策。
二、企業財務預警體系中存在的問題
1.對財務指標的關注點不全面
傳統的財務預警更多的是偏重對財務指標的分析與研究,再使用財務指標構建模型,而忽略了不易量化的但非常重要的非財務因素。這樣就會導致因財務數據不符合事實而錯誤估計企業財務狀況,或者在察覺財務狀況有所惡化時,該企業早已發生嚴重的財務危機。
2.財務預警通過財務指標來反映,對于危機的過程缺乏關注
傳統的財務預警方法一般只根據相關模型中相應的財務指標來反映,其利用的數據大多來源于會計報表,如資產負債表反映的是某一時點的財務狀況,損益表反映的是一定期間的經營成果,而沒有反映危機量變的過程及其產生危機的直接因素。也就是說只注重研究企業的經營結果即質變的問題,而忽視量變的問題研究,忽視對警義和警源的分析,從而對企業危機產生的本質特征缺乏深入了解,不利于內部管理者提出應對風險的防范措施。
3. 財務風險預警的時效性較差
傳統的財務預警方法依賴會計報表數據,然而會計報表一般在當期結束以后一個月甚至三個月才能公布,時間比較滯后,財務預警分析的時效自然就較差了。而對于風險預警,時間就是生命,由于所采用的數據及方法限制,對于未來情形的變動,適應性較差。
三、完善企業財務預警體系的構建與拓展
1.完善企業財務預警體系基礎工作
加強信息管理。財務預警系統必須以大量的信息為基礎,這就要求強有力的信息管理向預警系統提供全面的 準確的 及時的信息 要建立信息管理組織機構,配備必要的專業人員,要明確信息收集、處理、貯存到反饋各環節的工作內容和要求以及信息專業人員的職責,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
協調好各子系統之間的關系。企業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財務預警系統應該與其他子系統保持和諧的合作關系 應當考慮不同子系統的數據傳遞和各個子系統對各種數據的不同要求,實現企業數據共享,使各子系統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
完善內部控制制度。財務預警系統向內部控制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內部控制制度應該包括法人治理結構完善、組織建設權責分明、交易處理程序適當、信息記錄真實、披露及時等內容。
2.構建適合我國企業的財務預警模型
分析行業是處在朝陽行業還是夕陽行業,是處在競爭充分還是保護壟斷的行業,是成熟規范的行業還是缺少必要監管的行業,是新業務層出不窮還是業務相對簡單的行業,因為行業風險是企業無法回避的風險。一般而言,朝陽行業 保護壟斷行業 缺少必要監管的行業新業務層出不窮的行業出現財務舞弊的風險較高。所以,應特別注意行業的風險如果行業出現危機,企業也必然受累。另外,還要注意產業政策的變動,市場 技術等給企業帶來的不利因素,綜合分析行業環境因素對企業發展影響程度和范圍。
看企業處在行業中的地位如何,企業產品是成熟產品還是剛研制出來的新產品,企業在消費者中的口碑如何,企業的內部管理是否完善,企業的產品受市場歡迎程度如何,企業員工的精神面貌如何,企業管理層變更情況如何。在信息非常發達的今天,企業無法完全壟斷信息,我們可以通過新聞、廣播、報紙互聯網等媒體了解一家企業的經營狀況一般而言,企業內部管理不健全、員工精神面貌差、管理層更換頻繁等,都是企業出現失敗的跡象。
一看戰略目標,企業制定的戰略目標是否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是否符合企業的實際情況;二看企業投資策略,企業投資業務是否過于分散、金融投資業務比重是否過大、是否過度大規模擴張等。一般而言,企業戰略目標如果制定得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企業的發展企業的投資過于分散,也會影響企業戰略實施,分散企業管理的精力,不能及時解決企業所產生的問題。
四、結語
綜上所述,文章首先探討了企業財務預警體系的基本管理觀念,接著分析企業財務預警體系存在的問題,最后探討了完善企業財務預警體系的對策。在現實生活中,相信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市場經濟制度的健全,隨著法律監督能力不斷增強,企業財務預警體系會越來越完善。
參考文獻:
[1]薛菲:《我國上市公司財務預警系統應用研究》,北方經濟,2010.30
[2]錢光明:《淺論現代企業財務預警系統構建》,財會通訊,2010.02
[3]張瓊心:《淺談如何建立財務預警系統》,技術與市場,2009.18
[4]李俊秀:《財務風險管理的危機預警系統》, 科技與創業,2007.23
關鍵詞:鋼材 貿易企業 可視化風險 庫存預警
1 前言
鋼貿公司是全國大型鋼鐵銷售企業之一,主要銷售寶鋼碳鋼類產品,其銷售量占寶鋼國內市場銷售份額的三分之一。鋼貿公司依靠寶鋼股份制造廠為后盾,在鋼材貿易方面具有品種齊全、資源量豐富的優勢,再加上良好的服務團隊,很快在全國各地形成了廣泛的客戶群。目前客戶已遍布全國20多個省市,直接客戶達到1萬余家。
2 項目背景研究
隨著08年金融危機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內外部經營環境的嚴峻及諸多不確定因素給公司的經營帶來極大地挑戰,加強風險管理刻不容緩。針對上述情況及公司的自身發展需要,公司提出了從銷售合同簽訂開始進行庫存控制的管理思路,大力推行定金合同定時提貨管理,合理控制定金合同訂貨比例,加快定金庫存的周轉速度,實現庫存規模的合理、有效控制。通過控制與降低商定金合同比例、加快存貨周轉效率、加強庫存賬齡比例控制等管理要求的提升,實現對庫存總量、總額、賬齡的事前、事中及事后管理,降低庫存風險、減少庫存資金占用。如何直觀的反映庫存現狀及風險情況,不能光靠拉數據,需要建立一個標準化直觀的系統,盡可能在風險發生前進行事先預警,為公司的總體業務決策提供數據支持,使庫存量經常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減少庫存空間占用,降低庫存總費用;控制庫存資金占用,加速資金周轉,基于上述考慮,建立一個可視化的庫存預警分析系統勢在必行。
3 項目主要內容
3.1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公司從開業至今已經積累了海量客戶交易數據。現有ERP數據庫中,銷售合同有超過41萬條記錄,庫存信息有超過440萬余記錄, 客戶資金帳更是超過1650萬條記錄;并且,客戶交易涉及的付款方式與提貨方式多種多樣。如此龐大的數據規模和錯綜復雜的各類交易,如何準確將實物庫存與財務庫存的最小單位統一是后續對庫存風險分類的基礎。在實際的業務中,我們發現,公司經營的最小單位是鋼卷對應的捆包,任何一個捆包都會關聯合同信息,貨款收付,發票結算等業務環節。因此,能夠建立基于捆包的業務流程對照體系,是我們創新的方向。通過分析發現,公司的實物管理是基于實捆包的,但是公司的財務管理是基于資源,而非捆包管理,因此,能夠實現財務數據的捆包化是關鍵。要實現財務數據的捆包化跟蹤,又不能改變現有財務核算規則,給財務管理體系帶來沖擊,是我們一大難題。最后通過反復討論提出了將財務結算數據反寫到捆包表的設想。經過驗證,這一方法可行。因此庫存可視化預警系統需解決如下關鍵問題:
①直發捆包――為了消除捆包數據差異,規范直發操作流程,以股份三單結齊為依據,系統定時自動按照實捆包生成出入庫, 減少人工操作帶來的錯誤。
②發貨環節--直發提單生成支持手工與自動并存,并允許欠款直發。
③資金環節―為了能跟蹤到捆包的資金情況,系統支撐提單按捆包補欠款功能。
3.2具體實施方式
①根據考核目標及公司自身管理要求,庫存主要分為三大類:業務庫存、實物庫存、財務庫存,最常用的是實物庫存及財務庫存的差異分析。根據實物庫存及財務庫存的定義,結合實際工作中的業務點,庫存預警從實物、發票、資金三個方面進行排列組合,分析出可能發生的風險情況,并最終關聯到捆包明細上。
②公司的主要業務包括三部分:采購、庫存和銷售,而在這三個業務操作過程主要涉及三個流的處理:物流(貨物)、信息流(發票)和資金流(資金),將企業的業務流程和三個流進行整合提煉出風控九宮圖(見表1)。每份采購合同都涉及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而其經過的業務流程主要是采購流程和庫存流程,當這三個流全部進入庫存流程,則表示該合同已執行完畢,若其中某項或某兩項處于采購流程,則表示這一項或這兩項還未執行完成。而供貨合同與采購合同的不同之處在于其經過的業務流程是庫存流程和銷售流程,當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全部進入銷售流程時表示該銷售合同已執行完畢,若其中一項或者兩項合同處于庫存流程,則表示這一項或這兩項還未執行完成。根據不同情況可選擇組合不同的控制風險點,通過Google地圖可視化的展現出各個供應商及客戶的風險情況,并用不同的顏色標示出來,詳細的展示每批貨的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流轉情況。
表1 風控九宮圖
③根據已知的風險分類,設置合理的KPI值,區分風險的程度。引導管理者聚焦紅色的“高風險”,關注黃色的“風險”;系統呈現,一目了然。
3.3跟蹤處理手段
對于已經提示風險的數據,只預警不處理,這個項目的意義就減少了很多。建立以風險責任人為管理緯度的預警報告推送,通過ERP操作系統的工作流平臺,將各類風險預警信息以數據報告的形式,定時推送給風險責任人;系統流轉,及時準確; 在系統發出預警報告的同時,通過短信平臺以手機短信方式提醒接受人關注,確保風險預警報告責任人及時接收到預警信息。對于系統推送的數據限期反饋,無法劃分責任部門的數據由專人統一協調跟蹤處理。系統對于所有數據將做留存。
4 項目成果及意義
4.1項目成果
①確立了以捆包為最小單位的可視化庫存預警系統。
②實現了風險類型、風險級別的可視化。
③建立了風險識別9宮格的邏輯圖 。
④根據實物、發票、資金的排列組合歸納出基于捆包為單位的庫存風險種類。
⑤建立了基于時間緯度面向全業務流程的庫存評價指標體系。
4.2項目創新點
①建立基于捆包的業務流程對照體系根據鋼鐵行業的特點,將各風險要素分解到最小單元―捆包,可以更加精密的控制庫存。
②可視化庫存預警系統為公司的差異化營銷服務提供有效依據。根據系統提供的每日庫存數據變化圖,可以反映不同客戶對市場行情波動的反應,并可據此適當調整營銷策略,使庫存量保持在一個合理的數值上。
③可視化庫存預警系統可以反映市場的變化,根據系統提供的庫存變化數據,可以一目了然的反映市場對產品的需求及使用情況,便于公司做為調整戰略的依據之一。
④將GOOGLE地圖和客戶風險有機結合起來,實現了業務經營風險的可視化。
4.3項目意義
①通過構建基于庫存的全流程風險管理,加強公司的風險管控能力。將內控自查變成常態化的日常管理,通過系統預警,提高對風險的關注,從而干預風險的積聚,有效控制和避免風險從量變到質變,規避風險可能給企業帶來的損失;
②提升庫存周轉,減少庫存資金占用,有效降低庫存風險。可視化庫存預警系統通過對庫存情況的可視化展示,使各類庫存風險一目了然,為更好的開展庫存管理提供了有效地依據。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a、庫存周轉加快
通過對庫存全流程各階段預警信息的持續關注和處理,在途庫存周期從去年年初的4.6天降低到目前的2.5天,定金庫存周轉天數也有所下降,平均總庫存周轉天數下降4.3天;
b、庫存資金占用降低
通過加強庫存全流程的關注,庫存的總體水平有效下降,在今年較去年同期鋼材總體價格基本持平的基礎上,庫存資金占用減少近10億元,全年庫存資金日均占用額減少超過3億元;
c、由庫存周轉加快及庫存資金占用降低帶來的間接效益
通過加快庫存的周轉、庫存資金占用減少,提高了資金的周轉效率;按同期資金平臺貸款利率5.04%測算,資金占用減少帶來間接收益:
=(2012年月資金占用-2013年月資金占用)×庫存周轉下降天數×貸款利率/12
=(18.68億-15.59億)×4.3 天×5.04%/12
= 3.09億×4.3天×4.2‰
= 557.7萬元
③通過對風險數據的反復確認,對系統中的滾動庫存數據實現了全面的清理,避免了數據垃圾的持續影響。大大提高了風險的識別率,加速了風險的處理效率。實現了降本增效的效果。
④通過系統,識別出頻繁出現在高風險庫存類別的客戶,公司將通過調整對其的付款政策等的營銷策略,降低庫存風險。對于某類客戶群及數量比較集中的風險,公司將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流程或營銷方案。
5 結束語
一、全面風險管理的必要性與緊迫性
近年來,我國的商業銀行對信用風險的防范作了大量工作,但形勢仍然嚴峻,特別是不良資產,并未從根本上解決。面對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形勢,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深入,商業銀行的利率風險必然加劇。同時隨著業務,操作風險問題也越來越嚴重。形勢的發展越來越需要城市商業銀行具有全面風險管理的體系。
的城市商業銀行缺乏全面風險管理的思想觀念,目前實行的是部門分散管理的風險管理方式。各個部門從上到下制定了不少的規章制度,但這些制度很多變成了墻上貼著的制度和書本上寫著的制度,而不是實際運行中的制度。構筑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就是要克服目前的這種混亂狀態,將風險管理變成流程管理和系統管理。
二、全面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
(一)全面風險管理的內涵與層次
按照監管部門的風險層次劃分,商業銀行的風險可以分為信用風險、操作風險和市場風險。
信用風險是指交易對手或債務不能正常履型合約或信用品質發生變化而導致交易另一方或債權人遭受損失的潛在可能性,是商業銀行面臨的重要風險。
市場風險又稱價格風險,是指由于被用于交易的資產或可交易的資產的價值發生變化而導致損失的風險。可以分為利率風險、匯率風險、股市風險、商品價格風險(期貨風險)。對于商業銀行來說,市場風險主要是利率風險和匯率風險。
操作風險是指由于不完善或失靈的內部控制、人為的錯誤、制度失靈以及外部事件給銀行帶來直接或間接損失的可能性。操作風險包括諸如控制風險、信息技術風險、欺詐風險以及和商譽風險等。與信用風險、市場風險相比,操作風險有顯著不同支出:操作風險大多是在銀行可控范圍內的內生風險,與收益無關;而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更多表現為外生風險,與收益相關。
就當前來說,信用風險是最主要的風險,直接表現就是不良貸款上升,業務指標惡化。按照新的監管標準,不良貸款率不得高于5%.操作風險則主要取決于日常管理的效率。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和匯率改革的推進,市場風險離城市商業銀行越來越近。
(二)全面風險管理下的內部控制
實施全面風險管理的關鍵在于構筑商業銀行內部控制系統,來落實風險管理的要求。在構筑內控體系時,要運用現代金融工程的成果,創造性運用各種金融工具和策略解決金融財務問題。
城市商業銀行的內部控制體系的標準應達到:風險內控有標準、部門有制約、操作有制度、崗位有職責、過程有監控、風險有監測、工作有評價、事后有考核。在這樣的標準下設計的風險內控體系,要做到覆蓋事前、事中、事后各個風險管理關鍵環節。這也是監管部門對商業銀行風險內控體系建設的基本要求。
未來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側重點應放在事前預測與事中控制方面,決不會在事后風險處置上。風險管理落腳點是在于建立相應的內控體系方面,一個完整的內控體系包括:內部控制組織體系、內部控制崗責體系、內部控制業務流程和管理流程體系、內部控制工具體系和內部控制考評體系。
三、構筑符合全面風險管理要求的內控體系
(一)內部控制體系的總體思路
1、基本要素。一個完整的內控包括五項要素:內部控制環境、風險識別與評估、內部控制措施、信息交流與反饋、監督評價與糾正。
2、基本框架。按照以上基本要素要求,設計的城市商業銀行內部控制體系的具體,應按如下路徑展開:內部控制組織體系、內控崗責體系、內控業務流程和管理流程體系、內部控制工具體系、內部控制考評體系。在設計過程中,可以考慮按總行、分支行兩個層次展開,并始終保證與巴塞爾協議和銀監會的要求一致,力求體現績效考核、內部審計和外部監管三者的一致性。
(二)業務流程、管理流程與風險點
無論是業務流程的風險控制平臺,還是管理流程的風險控制平臺,都必須依賴崗位責任的設置來實施銀行內部風險管理的控制。作用在于,提示管理者根據風險預警信號設計和實施風險攔截的對策。
建立并不斷優化流程,目的就是在于建立一個有效有效控制風險的平臺。按照這一思路,業務流程的建立應按照產品線來設計,并貫徹以下幾個原則:1、品種完全覆蓋。2、內控操作完整獨立。3、可計量并有預警功能。目前城市商業銀行的業務流程運行體系基本上按照這一思路設計并運行,需要強化的是評價與預警功能。
管理流程建立在業務流程之上。管理流程設計按照管理部門層面特征,按管理級次設計。城市商業銀行按照總行和基層行兩個層面設計,并結合業務流程。分領導班子管理流程、人力資源管理流程、計劃財務管理流程、信貸審批流程、與核算管理流程、法規管理流程、安全保衛管理流程、稽核監察管理流程、機管理流程、公司業務管理流程、個人銀行業務管理流程、房地產業務管理流程、國際業務管理流程、中間業務管理流程、資產保全業務管理流程。各行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合并設計。
在業務流程和管理流程的設計中,通過文字圖表來明示風險點。內部控制的關鍵就在于管理行為覆蓋全部風險點,從而控制風險。比如,銀監會關于加強操作風險管理的通知中提到的“13條”,就是13個風險管理的關鍵風險點。風險管理說到底,就是要貫徹“全面覆蓋、重點監控”的思想。
(三)內部控制與崗責體系
崗責體系存在于一定的組織結構下,崗責體系的設計必須服從于內部控制組織結構體系。它是風險管理信息傳遞和全面風險管理具體的實現途徑。
1、崗責體系設計原則。根據城市商業銀行崗責體系現狀,結合銀行業趨勢,主要遵循全面風險管理、風險管理與業務管理平行作業原則、矩陣式報告制度原則、精簡效率原則、相互牽制原則、協調配合原則、程式定位原則等7條原則。
2、崗責體系分層設計。根據管理級次,分總行和分行(支行)兩個或三個級次設置。與常規設置不同的是,總行層面的風險管理崗位設置,除了設置風險管理委員會、風險管理部之外,為了將全面風險管理思想貫徹于全部業務活動中,必須在所有業務職能部門設置風險管理科室或崗位,明確負責對部門所負責業務的風險的監測、記錄、報告、考核等工作。各分支行的風險管理,主張僅設立風險管理部統一實行風險控制與管理,只有業務規模較大支行在各業務職能部門內設立風險管理崗位。
3、風險管理職責必須明確。之所以考慮通過組織體系來管控風險,主要是通過組織與人力保證管理責任的落實。風險管理職責的明確,主要通過崗位職責描述和授信授權書進行,授權范圍內事項分別由風險管理崗和風險管理部負責,風險管理委員會則主要是制定規則和處理例外事項。風險管理的關鍵則是,一是所有業務必須進行風險監控,絕對不能有游離于管理之外的業務;二是符合重要性要求的業務必須貫徹集體決策的原則,集體決策的規則必須有效。
(四)內控體系的衡量與評價
1、風險管理技術與工具
(1)信用風險。信用風險管理技術包括風險識別、度量、管理策略等多個方面。傳統信用風險度量技術包括:專家評定制度、信用評分、信用評級和貸款風險度測算。,城市商業銀行主要采取上述方法一種或多種組合。這些方法盡管具有簡便明了,易于理解,對實踐操作環境要求不高的優點,但缺點也十分顯著:一是主要以會計賬面價值為基礎,但會計數據并不能全面反映公司的實際狀況和前景,因而難以發現借款人經營狀況中更細微、更快速的變化;二是主要借助定性,主觀隨意性較大,在防范道德風險上有缺陷;三是效率較低,耗費人力時間過多。因此國際銀行業開始采取開發數學模型來度量信用風險,《巴塞爾新資本協議》提出了相應的內部評級法。目前國際金融界較流行的內部信用風險模型有:KMV公司的信用監控模型、JP摩根的信用度量術模型、麥肯錫公司的信貸組合觀點模型等。
(2)市場風險。主要包括利率風險和匯率風險,利率風險是指由于利率的變化,可能導致的資產的回報率變得更低或負債變得更為巨大。這種風險針對利率敏感型資產和敏感型負債而言,它直接利差,從而影響盈利。匯率風險又稱外匯風險,當商業銀行經營外匯業務時,匯率變化可能導致銀行相關資產變低或負債變大,從而對銀行形成虧損。市場風險的綜合度量技術主要有風險狀況圖、VaR方法、壓力測試法、情景分析法等。
(3)操作風險。對操作風險的度量,國際上一些銀行開始對風險因素進行跟蹤,但多數銀行的跟蹤還處于初級階段。只有少數銀行采用程度不同的統計技術來評估風險,方法主要有基本指標法、標準化方法、內部衡量法、損失分布法等。但關注操作風險的度量及管理無疑對城市商業銀行具有特別重要的前瞻意義。
上述問題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預算編制不細的問題,也有預算執行不力的問題。部分項目經費缺乏使用細則,隨意性開支過大;也有一些項目經費的管理辦法或細則得不到有效落實,致使已經制定好的預算成了一紙空文。
二、實施財務精細化管理的具體做法
(一)再造財務制度及工作流程
學校財務雖然有很多制度,但不夠細,難于實施,也沒有相應明確的工作流程。為了使財務制度容易實施,對學校財務制度進行重新再造,主要是制訂實施細則及明確工作流程。每條制度都配工作流程,有的制度配一個工作流程,有的制度配多個工作流程。
(二)建立100個經濟控制點
根據學校經濟業務和管理的特點,將學校的費用支出分成人員支出、日常公用支出、項目支出和其他支出四大經濟控制點,每一大類經濟控制點又分成若干小項的經濟控制點,共建立100個經濟控制點。這100個經濟控制點落實到學校各主管副校長及其管轄各部門上,也就是說學校每一個主管副校長及各部門均按這100個經濟控制點來進行控制費用開支。
(三)實行部門預算
實行部門預算,主要是為了將100個經濟控制點落實到每一個部門,讓每一個部門負責人參與學校的財務管理,充分發揮其當家做主的主人翁精神,使學校財務管理公開化、民主化,樹立節約意識。主要做法是將100個經濟控制點列入預算中,采用零基預算編制方法,各部門根據學年度本部門工作計劃等情況,預計本學年度可能發生的各項費用支出進行編制。編好后上交財務部,由財務部匯總,財務部根據學校資金情況、費用支出的輕重緩急,提出預算建議方案,然后召開預算編制說明會議,各部門根據本部門編制的預算和預算建議方案對各項費用支出進行辯論說明。學校領導聽取辯論說明后再根據學校收入情況平衡各部門預算,交教代會通過后下達預算指標。財務部按部門預算嚴格控制支出,無預算、超預算不開支。
(四)成立預算委員會
成立預算委員會,主要是強化我校民主理財、財務公開和財務決策參謀,更好地實施財務精細化管理。預算委員會主要負責學校預算的審議和修改。學校部門多,每個部門都按100個經濟控制點來編制預算并以此控制支出,財務人員由于沒有參與其業務開展,難免無法全面了解其支出的必要性和合理性,通過預算委員會來審議,可以充分發揮預算的監督作用,使預算編制更合理、更科學。預算委員會由學校領導、中層干部代表和教職工代表組成。預算委員會定期召開會議審議預算。年度預算至少每年召開一次,月份預算每月召開一次。
(五)建立財務支出預警控制系統
為了更好地落實部門預算,使各部門做到支出心中有數,防止超支,建立財務支出預警控制系統。財務支出預警控制系統主要包括,一是制定《部門預算實施辦法》,對預算內支出、預算外支出和超預算支出的執行做出了規定,特別是對超預算支出進行嚴格控制,要求超預算的支出由部門填寫《追加預算審批表》,交財務部匯總,由校長會議研究批準后方可執行;二是制定《控制點財務控制和分析制度》,對部門的各項支出編制《部門支出預警分析表》,按月發送給各部門負責人及其主管副校長,使各部門負責人及其主管副校長對支出進行有效控制。
三、實施財務精細化管理取得的效果
(一)學校財務管理流程化和科學化
通過再造財務制度及工作流程,實施財務精細化管理,掃除了財務管理盲區,并將財務制度及工作流程上墻張貼和掛網供教職工學習,使每一個教職工都清楚報賬的流程,任何財務人員在財務的任何崗位都明白該崗位的工作方法及流程,使得財務管理清晰化和科學化。
(二)預算編制和控制更加精細化
將學校收支大項目,通過預算分解細化指標,并落實到學校各主管副校長及其管轄各部門上,通過明細的預算編制和執行的控制點,使預算編制和控制更加精細化,更具操作性。
(三)預算編制和支出更加合理化、科學化,費用開支降低效果明顯
實行部門預算,不僅讓部門負責人參與學校的財務管理,樹立節約意識,同時也使預算編制和支出更加合理化、科學化,通過層層控制預算,費用開支浪費現象大大降低,有效降低成本。
(四)財務管理更加民主化、公開化
學校成立了預算委員會,預算委員會成員參與學校財務管理,對民主理財、財務公開和財務決策起到參謀作用,使財務管理更加民主化、公開化。
(五)大大加強了學校財務風險控制
摘要:隨著經濟不斷發展,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施工企業面臨的市場壓力越來越大,粗放的財務管理方式逐漸不能適應日益嚴峻的市場環境,單純進行規模擴大化無法使企業在競爭中獲得有利機會。本文簡單分析財務精細管理的意義與財務精細化管理內容,最后提出了一些對策。
關鍵詞 :財務;精細化管理;施工企業;預算;成本
精細化管理的概念最早形成于日本豐田汽車公司,經過多年的完善、總結,目前已成為企業廣泛運用的管理手法。“精細”即通過精確細致的管理,將目標、任務、標準、流程、實施進行細分。“天下難事始于易,天下大事始于細”,這句話對精細化管理進行了最好的詮釋。結合知名企業總結出的經驗,施工企業財務管理導入精細化管理,可以提高管理水平與企業競爭力。為企業提供精確、有效的財務信息,最大限度降低企業財務風險。
一、實行財務精細化管理的意義
所謂精細化財務管理,以細為起點,對每一項流程與業務都做到“零死角”管理。在經營決策、人力資源、生產加工、產品服務、質量監督各流程中都有體現。精細化財務管理以精益求精、準確無誤、強調細節、嚴格執行為管理理念。對財務管理過程進行細化、標準化、程序化,在施工企業各項工作中貫穿執行。施工企業實行財務精細化管理,能為企業經營者提供真實、有效、詳細的財務狀況。利于經營者及時發現問題,對企業結構、經營方式做出調整。通過不斷改善和提升,實現企業經濟效益。
其次,經營管理者帶動全體員工參與到財務管理過程中,通過精細化管理落實企業管理行為,為財務目標的實現發揮重要作用。現階段,一些施工企業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得到機會而低價投標,對企業運營資金、成本費用、投資效益等產生巨大壓力與風險。企業只有不斷對管理理念進行優化,創新經營模式才能突破局限取得發展。財務管理作為企業最重要的職能部門,要起到全面預算、控制成本、促進收入的作用,為企業發展與進步提供重要保障。
二、施工企業財務精細化管理內容
1.進行全面預算、健全財務機制
全面預算作為現代化的企業管理模式,以戰略化、系統化及人文本化理念為一體。為實現資源優化配置,通過整合信息、業務流程對資金進行合理、明確的分配。施工企業通過投標后,根據標書對人力、物力和財力各方面資金分配進行費用評估,預算出工程利潤。財務部門要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分析準備,并提出調控措施。各職能部門負責人對預算資金執行情況進行合理管控,與財務部門配合一起對預算計劃的實施進行調整。
2.精細化管理預算資金
可以把施工企業正在進行的業務目標轉化為具體的財務指標,把業務目標分解為施工企業管理的財務預算計劃,分配各部門對企業資金使用情況進行監督。實行精細化的資金預算,需要各部門通力合作。同時,財務預算管理注重合理、有效、真實。通過總結當月或當季度的資金情況,合理調整下月、下季度的資金指標,同時,對企業可能面臨的風險與挑戰進行合理評估。通過動態資金管理,為管理者的運營決策提供依據。
3.各崗位實行成本精細化管理
降低成本費用是企業營利的基礎,成本費用管理是一項全方位、全過程、全員參與的管理過程,需要全公司各崗位對成本控制進行精細化管理。施工企業在項目中標后,項目部首先應對工程清單、工程情況進行施工預算編制。預算中的材料費、機械費、人工成本等盡量精細化進行分項編制。對預算指標進行責任分層,并與員工績效考核掛鉤。結合施工預算,建立成本控制、核算、分析、考核記錄。財務部門在成本控制過程中發揮主體作用,負責審核控制費用支出,平衡資金調度,對工程成本進行精準記錄,及時反饋給項目管理層,使項目成本偏差控制在最小。
三、施工企業實施財務精細化管理的措施。
1.企業實際管理工作與財務精細化管理與檢查緊密聯系。施工企業進行財務精細化管理,需要進一步加強企業財務管理制度的建設與實施。對業務流程進行梳理與規范。并借助信息化的手段把管理方式固定,確保管理制度的有效執行。
2.加強資金管理,降低資金風險,提升資金使用效率。企業內部應建立以會計核算為基礎、資金流動為支線的資金保障體系,使資金管理工作標準化、精細化。首先,在公司全面預算框架下,加強資金計劃審批,對業務行為過程加強控制。其次,對資金管理的風險控制力與管理效率進行提升。實現企業內部各層級、各部門之間信息反饋與傳遞的及時性、準確性。并通過與銀行之間進行結算系統互聯,使企業內部與外部資金合理流通。
資金運轉受到實時監控,資金效益實現最大化,風險才會得到有效控制。
3.對資金計劃管理進行監督。施工企業財務精細化管理,應建立一套細致、嚴格、符合實際的考核與監督機制。對資金支出過程進行控制,對超預算計劃行為進行預警。各部門之間實現數據共享,并嚴格審批流程,實現資金計劃能夠實時有效查詢,有利于提高企業精細化財務管理,提升財務工作效率,同時使管理層簡易直觀的進行業務審批與數據查詢,實現業務流程規范化。
4.財務信息精細化。財務作為企業管理的核心部分,應在企業內部建立一套完整、精細的財務信息反映平臺。對信息的收集與分析處理應做到精細化,并與企業內部其它系統協同運行,使企業財務信息實現數據化、共享化。用精細的財務信息為管理層進行科學、有效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5.建立合理的財務風險預警系統。隨著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各種財務風險、金融風險以及經濟環境不確定因素逐漸浮現,對施工企業的經營運轉造成負面影響。要保證施工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安全生產施工,必須對企業財務危機進行全面科學的分析。預警指標的設置以企業賠償能力與盈利能力為基礎,綜合現狀,考慮系統的可操作性,劃分主要與輔助指標。資產負債率、資金流動、收益率等為主要指標。存貨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等為輔助指標。財務風險控制可通過市場情況與行業平均水平,制定各單位財務風險預警區間。各部門定期制訂財務風險控制指標,并編制風險預警報告。
6.實現財務精細化管理保障措施。首先,營造與企業精細化管理相符合的企業文化氛圍。其次,公司管理層與各部門領導重視與協調。再次,建立監控、責任、考核機制,全方位把控精細化管理過程。最后,增強企業信息化水平,提高技術支持與保障。
施工企業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全面預算、成本控制、資金運轉進行有效管理,能降低企業經營風險,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推動企業財務管理邁上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賀育鋒,劉銀.實施資金精細管理實現企業財務目標[J].北京:交通財會,2008(9).
[2]陶薇薇.淺析企業財務精細化管理的實現途徑[J].江蘇:商情,2012(52).
做好全面財務決算工作是當前各損財務工作的重中之重,確保全年各項經營指標的穩定增長,保證收入既定指標的高效實現,保障企業的穩健運營是財務決算的主導精神,扎實做好會計基礎工作,保證經濟業務真實、合理、有效是做好財務決算、確保會計信息質量的首要任務,各單位要著重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做好日常會計基礎工作
要求各核算單位根據“會計基礎工作規范”中的相關規定,準確地做好日常賬務處理,對全年已經處理完的會計業務要進行全面自查,對前期賬務處理有瑕疵的業務,要在年終結賬前及時進行賬務調整,全年各類內外部管理票據、會計憑證及賬簿等要及時打印并裝訂成冊,全年發生的各項費用要進行配比測試,超市費用、運儲費用要進行準確預提,要確保收入、成本、費用及利潤指標記錄準確、依據充分。
二、做好收入的確認和復核工作
從各方審計過程中所掌握的情況來看,會計師審計會重點關注各單位收入確認的真實性、合理性。因此,要求各核算單位要審慎對待,拓展收入要嚴格把握風險、完善配套手續,做到“四流看一線”,即資金流、票據流、物流和信息流最終構成收入的主線,要完整的業務流程,完善的購銷手續,充分保障資金和存貨的安全完整,各環節的賬務處理要經得起推敲和檢驗,對于公司下達的收入指標,各核算單位應在防控風險的前提下,快速行動,快速周轉,確保指標超額完成。
三、做好存貨的計量和盤點工作
從各核算單位目前存貨資產占用情況來看,存貨資產已成為各核算單位比重最大,管理難度較高的一項資產,要求各核算單位要在年底前對本單位的各項存貨資產進行全面盤點,對在發出商品科目中核算的各類產品要及時周轉和確認,對于存貨質、量、價格等情況變動要準確把握、充分估計,避免潛在損失的進一步放大。
四、做好各項往來核對和詢證對賬工作
各核算單位與集團公司內部單位之間的往來要及時核對,定期清理,對有爭議的產品和貨物要及時與公司相關主管部門溝通,劃分責任,準確落實;對與購銷客戶之間發生的往來業務,各單位要及時對清賬務,并取得合法的對賬手續。
五、防控風險,確保企業穩健運營
防控風險將作為公司今后發展不變的主題,企業只有在確保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才能保證企業穩健經營,這一經驗的總結讓我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因此,我們應該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樹立風險意識,建立風險預警機制和內部控制機制,要層層把關,全程管控,確保企業穩健高效運行。
(一)防患未然,建立風險預警機制
l.做好應收款風險預警工作,對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和預付賬款等三項應收款應進行全面、細致梳理,積極主動與客戶溝通對賬,對于違反合同約定,超賬期的欠款要及時提示預警,對于存在潛在風險款項要及時上報公司備案,必要時公司可以第一時間作出反應和決策,將損失降至最低點。
2.做好存貨資產的預警工作,對于存貨數量、價格和質量等信息要定期檢查盤點,尤其是高端產品,沉淀時間較長,周轉速度偏慢,產品品質降低的存貨資產要提前預警。
3.做好稅務風險的評估預警工作,隨著購銷業務的不斷加大,稅務的關注程度也在不斷提升,各單位應提前做好相關準備工作,對潛在的稅務風險及時提示預警,將風險扼殺在萌芽之中。
(二)優化流程,完善內部控制體系
從各核算單位本年經濟運行情況來看,各單位在內部流程建設和內部風險控制方面普遍存在著較為突出的問題,物流的周轉、應收款的回收,資金的快速回籠,原始單據不完整,賬務不清晰等現象依然存在,現在看是某些管控點上或者管理流程上有問題,但如果不及時解決和梳理,將來有可能衍變成。系統性風險,鑒于此,公司要求各核算單位要盡快完善并優化業務流程,建立健全內部控制體系,節點管理、明確權責,防控風險,強化流程制約力,強化管控執行力,為下一步全面推進承包體制和企業發展奠定良好的經營環境。
(三)鎖定風險、高度重視、認真整改
公司對制米廠基礎核算、資金管理、成本控制、預算執行、涉稅風險及拓展經營等方面進行了重點檢查,檢查過程中發現,我們的基礎管理還存在較多的問題,我們風險控制意識和方法措施還不夠嚴密,檢查存在的問題突出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基礎工作不夠扎實,基礎票據使用不清晰,項目登記不完整,票據流轉不規范,基礎賬簿登記不完整,個別單位還存在管理不用的票據、賬簿未啟用的現象,從而導致基礎工作混亂,基礎核算不到位的問題。
二是原始憑證不完整,入賬依據不充分,賬務處理不科學,科目使用不正確,不利于整個集團核算口徑一致性的管理需要。
三是資金管理不到位,資金閑置、滯留和無效占用情況嚴重,造成集團公司整體資金成本居高不下,產品價格對接困難,資金回籠速度減慢等一系列不良影響。
四是收購成本超標,整理費用超標,有些單位未能按公司成本控制原則嚴格控制收購成本及整理費用,存在請款報告與收糧實際嚴重偏離的現象,造成公司信息采集和合理定價偏離,不利于公司準確定位。
五是涉稅風險嚴重,留底進項稅嚴重與存貨不配比,個別單位已經被稅務機構予以重點關注,涉稅問題各單位應提前預警,時刻關注和把握企業風險。
財務風險預警機制是指企業在財務管理過程中所形成的相互依賴和制約的預警體系。通過財務風險預警機制,將風險預警機制引入企業內部管理,形成風險承擔和管理制度。財務風險預警機制主要包括財務信息收集傳遞機制,財務預警分析組織機制,財務風險分析機制和財務風險處理機制。預警組織機構是財務預警的核心部門,主要由技術人員、財務人員和管理咨詢專家組成。良好的財務風險預警機制,需要信息傳遞收集技術,將財務信息及時傳遞到相關分析系統,進行數據分析。財務預警分析系統是核心,主要將財務數據信息進行核實和比對分析,通過環比和橫比的分析,發現財務風險問題,及時評估相關損失。財務分析機制應該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做到不偏不倚,客觀真實。財務風險處理機制是關鍵,不怕出現問題和風險,要在出現問題和風險之后及時處理和應對,盡可能降低風險所帶了的影響。
二、施工企業所面臨的財務風險分析
(一)施工企業債務風險較大
施工企業施工周期長、資金需求量大,投資回報率低。部分施工企業需要墊付資金,資金缺口較大,財務風險較高。在舉債過多的同時,容易造成流動性過低,償債壓力較大,施工企業的項目部和事業部一般都是非獨立法人,不可從金融機構貸款,一旦自有資金周轉不開,就要向銀行籌借新債償還舊債,本金利息較高。
(二)施工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的增長高于利潤的增長,施工企業獲利能力較差
項目工程競爭力不強,最近幾年,勞務價格和原材料價格不斷攀升,總成本過高,項目存在虧損風險。
(三)資金周轉效率較低
尤其是應收賬款的周轉速度較低,營運能力不夠高,應收賬款轉為壞賬的風險較大,企業存貨庫存較高,企業財務風險加大。施工企業管理不善,粗放式管理,導致公司生產開支較高,施工成本居高不下,還未竣工就已經虧損嚴重。
(四)現金流量偏低
部分生產經營設施老化,銀行資金需求量大。由于盲目擴張,攤子較大,施工企業效益較低。
(五)籌資風險和投資風險和經營風險
主要涉及財務風險中的利率風險、負債結構風險、決策風險和監督管理風險,投資風險涉及投資周期風險、投資回報風險,施工企業往往陷入經濟糾紛和意外事故,涉及的金額都較大,給企業帶來一定的經營風險。因招投標風險的存在,在經營過程中很容易形成一定的財務風險。
三、施工企業財務風險成因分析
一方面國家宏觀經濟政策調整形成的風險。國家節能減排、擴內需措施的不斷實施,國家對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較大,施工企業的業務量較大,涉及資金較多。與此同時,施工企業人員較多,人員和企業相對過剩。我國施工企業在進入國際施工市場的同時,國外施工企業也進入國內市場,加大了國內施工市場的競爭,后金融危機時代,建筑市場萎縮,施工企業較多,部分企業為中標不惜以低價競標,財務風險較大。金融危機對施工企業產生的影響具有一定的滯后性,導致在后金融危機時代財務風險較為凸顯。另一方面,由建設合同、法律形式形成的風險。施工企業涉及的法律合同較多,期間涉及眾多法律法規,包括施工合同、物業合同、資金管理合同、資金墊付合同以及安全施工、廉政合同等等。部分施工企業可能有時需要變更臨時合同,導致雙方權利義務不對等,在結算賬款和合同履行上引一系列的糾紛,合同金額一般較大,形成財務風險的可能性較大。
四、施工企業財務預警管理體系的建立
(一)建立施工企業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體系
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體系的建立是充分發揮財務風險預警作用的關鍵。施工企業財務預警指標體系的建立主要目標是建立完善的預警指標體系,快速、準確識別和評估相關財務風險,為施工企業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財務基礎。財務風險指標體系的建立原則主要有重要性原則、開放性原則和風險零容忍原則。建立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體系首先要識別和評估施工企業面臨的財務風險,對關鍵財務風險指標進行相關分析,篩選出關鍵的財務預警指標,合理確定關鍵財務預警指標的閥值。及時發現新的風險點,將財務風險指標動態管理。財務風險預警指標主要包括盈利性預警指標、償債預警指標、周轉速度指標和持續發展指標。
(二)建立施工企業財務風險預警責任機制
為應對施工企業財務風險預警責任制度,要建立財務風險預警組織機構,使風險預警的功能得到正常發揮。要成立財務預警組織管理委員會,成員可以為兼職人員,由技術骨干、專職財務人員、審計人員和管理人員組成,同時,要積極吸納一定的外部專家學者,制定風險管理機制,落實相關風險責任,搭建風險管理平臺,研究相關預警方案,將財務預警相關責任考核落實到位。要進一步加強施工企業財務預警風險的監測和預報工作。要逐步建立財務風險預警責任層級,明確財務風險預警指標的責任部門和責任人員,確定不同的預警等級和責任崗位,遇到財務風險預警能夠及時反饋和應對。要區別設置財務預警級別,一般財務預警由一般工作人員處理,中度財務預警由中層管理人員負責,高度財務預警由高級管理人員負責處理。
(三)建立施工企業財務風險預警處理機制
1、要嚴格規范財務預警信息的審核和警報
及時有效地預測可能發生的財務預警信息,要加大對財務會計信息的系統分析,抓住相關財務風險關鍵審核點,對比相關內部數據和外部市場、行業數據,從市場、原材料、人工成本等方面系統分析,排除由于人為原因產生的相關偏差,確保財務預警信息的準確真實有效。相關責任人要根據已審核的相關財務數據,確定預警等級,將相關信息及時發送到責任崗位。
2、加強財務風險預警指標分析
通過分析財務預警指標的各組成要素,及時評估風險大小和敏感性,確定預警產生的原因,評估相關損失。將控制重點放在重大風險的防控上。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因素分析法、敏感性分析和趨勢分析法。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要透過現象看本質。
3、建立財務風險應對機制
預測出相關風險后,風險相關責任人要根據風險預測結果,制定風險防范和處理方案,報風險管理委員會審批,采取轉化、化解和處理等措施,減少風險帶來的損失。要做好應對風險的準備工作,明確分工,制定詳細的處理流程,明確處理時限和階段性目標,嚴格督導相關方案的執行情況,處理相關責任人員,出具風險防控報告。
4、建立財務風險預警報告制度
通過相關處理程序之后,要使全體員工明確相關處理流程,及時了解企業整體的財務風險指標。財務預警報告主要包括財務預警體系的運轉情況、重大財務風險的處理和應對情況、針對重大風險采取的應對措施、風險造成的損失、重大財務風險對施工企業的影響分析等。
5、建立財務風險保障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