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血壓的防治措施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術后;高血壓;出血;腦出血
筆者所在醫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治療92例腦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進行手術治療,其中12例在手術之后再次發生出血,為探討患者再次發生出血的相關因素及預防對策,對其資料進行分析,現總結如下。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筆者所在醫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治療92例腦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進行手術治療,其中12例在手術之后再次發生出血,發生率13%。男8例,女4例,年齡39-82歲,中位為60.5歲。12例患者都有意識障礙的表現,對其進行GCS評分顯示,1例患者分數>8分,7例患者的分值為5-8分,4例患者分值為3-5分。3例患者為雙側瞳孔都出現了散大的表現,7例患者為一側。所有患者都進行了相關輔助檢查明確診斷,12例中有10例發生于術后48h內,2例發生于術后48-72h,手術時間為發病后3-10h。
1.2 方法 所有患者第一次進行手術的術式為血腫穿刺引流術或者去骨瓣減壓血腫清除術或者小骨窗血腫清除術,再次出血的12例患者中,2例病情極危重家屬放棄治療,進行保守治療的有4例患者,進行手術治療的患者有6例患者。2 結 果
恢復良好者3例。重殘5例、植物生存1例,3例患者治療無效死亡,患者發生死亡的原因為肺部感染、吸循環衰竭。3 討 論
對患者再次發生出血的具體原因進行探討并提出預防措施。
3.1 術中操作不當 術中止血不徹底是再出血的原因之一,特別容易發生在小骨窗開顱血腫清除時[1]。患者在術后顱內壓會有降低,腦血管內外壓力差增大,小動脈再出血。因此術中操作應準確、輕柔,清除血腫時,只在血腫內操作,吸引力不要過大,以免損傷周圍組織、對黏連過緊的小血塊可以保留,以防損傷血管再出血,不要求完全清除血腫,如勉強清除,易誘發再出血。在進行穿刺血腫抽吸時,不能過度吸引,術中血壓不能過高,(>27Kpa),速度不能過快,抽出血腫量不能過多,以65%-70%為妥,如遇出血,可向血腫腔內注入血凝酶(立芷血),保留3分鐘,出血多可停止[2]。術后向血腫腔內注入少量生理鹽水,緩沖血腫腔內的負壓,以減少再出血的發生。血腫抽吸量大于術前計算量,術中病人躁動,神經癥狀加重,或瞳孔散大,提示病情加重,如無效應果斷考慮開顱手術。
3.2 高血壓 術后血壓升高或波動的可能原因有:①呼吸道不通暢,患者可因昏迷致誤吸、痰液蓄積、舌根后墜等引起氣道阻塞,②麻醉影響,如麻醉變淺時疼痛刺激,尿管不暢等均可使血壓持續升高;③躁動情緒因素,患者意識從昏迷逐步好轉的過程中往往出現躁動,引起血壓升高或波動。對于手術后血壓升高者,在排除顱內高壓引起的情況外,可給予硝酸甘油、硝普納持續靜脈輸注,或經胃管注入口服降壓藥,避免血壓出現大的波動,煩躁不安時,可適度給予鎮靜藥物。早期氣管切開,可減少氣道堵塞,舌后墜等對血壓的影響,同時氣管切開后,血氧得到保證,增加了對降壓藥的敏感性[3]。
3.3 甘露醇不恰當應用的影響 如患者減壓充分,無腦疝應慎用或少用甘露醇,堅持少量多次原則,減少顱內壓的波動。盡量用甘油果糖及速尿聯合降顱壓。
3.4 血管因素 高血壓腦出血以老年人為多,其血管彈性和凝血機制較差,血腫腔及手術創道很容易再出血。有些病人長期服用抗凝藥物,如阿司匹林引起凝血障礙。術前30min應給予止血劑。此外,既往有酗酒、肝功能障礙者也易發再出血。
3.5 手術時機 手術時間過早,出血尚未停止。國內(2003)一組266例HICH關于手術時機的研究表明:≤7h、7-24h、>24h手術的近、遠期療效、死亡率及生活質量均無顯著差異,但7h以內手術組顱內再出血風險高于另外兩組。如無腦疝形成在7h后手術為宜。
參考文獻
[1] 馬國峽.高血壓腦出血術后再出血臨床治療分析[J].中國醫藥導刊,2009,11(3):362-363.
高血壓(hypertension)是現在非常普遍的一種疾病,特別是對于廣大的中老年朋友來說。高血壓一般是指病人在安靜休息時,其收縮壓超過160毫米汞柱(21.3千帕)或舒張壓超過95毫米汞柱(12.7千帕)而言[1]。很多中老年人時常會因為高血壓的突發,威脅到生命安全。我們可以從飲食方面,加上運動來控制血壓。讓家人可以不要再為高血壓的長輩擔心。血壓病的病因很多,主要有長期精神緊張、身體過胖、常吃含鹽量高的食品、大量吸煙以及有高血壓家族史。高血壓病程緩慢。有些人開始無明顯癥狀,以后逐漸有頭暈、頭痛、耳鳴、失眠;全身無力、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能集中。若不及時治療,到三期高血壓時,可有發生腦、心、腎并發癥的危險。預防醫學以人群為研究對象,是從醫學科學體系中分化出來的,研究預防、消滅病害、講究衛生、增強體質、改善生產環境和生活條件的科學。中國高血壓聯盟名譽主席劉力生指出,中國現有高血壓患者3億余人,但高血壓的知曉率僅為42.6%,治療率為34.1%,控制率為9.3%。高血壓可致頭暈、頭痛、眼花、耳鳴、心悸,實際上,絕大多數高血壓患者在早期感覺不到任何癥狀。現在的高血壓對人的心、腦、腎等人體一些的重要器官的損害都是緩慢、長期,而且還是持續性的,有攝鹽過多、肥胖、高血壓家族史、長期精神壓力大等危險因素的人,應半年測量一次血壓[2]。定期測量血壓是唯一能及時發現高血壓的辦法。“140/90”既是高血壓診斷的分界線,也是高血壓治療的起始線,更是高血壓控制的達標線。我院采用預防醫學的原則,進行科學的護理、預防、治療綜合一體的措施進行治療,總防治措施效果突出,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在2012年4月―2014年10月期間我院住院的22例高血壓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和實驗組各11例。對照組男5例,女6例,年齡分布在42-79歲,平均62±10.8歲,病程2-8年,平均4.1±2.3年;實驗組男4例,女7例,年齡50-78歲,平均68±9.9歲,病程2-7年,平均3.3±2.1年。兩組患者經過相關檢查均具有高血壓的典型癥狀。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病程等方面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明顯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患者均為高血壓患者,經過相關檢查收縮壓≥139mmHg和/或舒張壓≥89mmHg。
1.3 防治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的高血壓防治措施,如限鹽、運動、服藥等方式。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預防醫學原則,從病因預防、發病預防、臨床預防三個方面進行預防,結合相應的護理治療措施,具體措施如下:①改善飲食結構,?限鹽建議每人每日5克以下的標準,增加鉀的攝入,增加鈣攝入,鈣可降低血壓②防治肥胖和超重,一是防止從膳食攝入過多的熱量;二是增加體育活動;③減少飲酒和戒煙④家庭護理,堅持長期規則治療和保健護理,不可隨意添加或停用藥物。定期督促患者測量血壓,以觀察病情。定期帶患者回醫院檢查等等。
1.4 觀察指標
通過患者的血壓狀況及是否又頭疼、頭暈現象判斷臨床療效。①改善明顯:血壓基本恢復正常,頭暈、耳鳴、眼花、失眠等高血壓癥狀基本消失;②好轉:血壓有所降低,離正常值相差不大,已無頭痛、耳鳴、眼花、失眠等高血壓癥狀;③未見好轉:未達到以上兩標準,尚有頭痛、頭暈、眼花、失眠等高血壓癥狀。將明顯改善數和好轉數為總有效病例,計算總有效率。
1.5統計學處理
將統計后的臨床數據資料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
2 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結果結果如下表1
對照組明顯改善占45.45%,總有效率72.73%,實驗組明顯改善占54.54%,總有效率81.82%。實驗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2組比較具有顯著性差異(P
【關鍵詞】農村 老年高血壓 發病率 危險因素
中圖分類號:R161.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515(2011)4-366-02
據2005年WHO/ISH高血壓防治指南,年齡在60歲以上,血壓值持續或3次以上非同日坐位血壓,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可定義為老年高血壓。高血壓病是老年人群中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患病率隨人口老齡化而逐年上升。高血壓是腦中風,心臟事件(心衰、心絞痛、心肌梗塞、猝死)最重要的危險因素[2]。因此,了解農村高壓病的發生率和危險因素,如何提高老年高血壓病人對疾病知識的了解。使血壓得到有效控制,降低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已經成為人口老齡化的21世紀急需解決的問題。
1 對象和方法
1.1 調查對象 運用整群隨機抽樣的方法,以安寧市縣街鎮10個自然村為單位,人數為3800人。年齡在60歲以上(1950-12-30前出生)的人群為調查對象。
1.2 調查方法 由安寧市衛生局牽頭,通過縣街鎮衛生院組織,并與當地鎮級領導聯系,取得當地鎮政府,村委會,村衛生室醫生的支持、配合。成立調查小組,到各自然村進行免費體檢,詢問調查。
1.2.1 調查內容 ①姓名、性別、年齡、聯系電話②是否吸煙、酗酒、是否高鹽飲食,是否高脂血癥,糖尿病等③血壓相應情況,是否知曉高血壓,是否服用降壓藥,血壓控制情況等,④體檢項目包括:測量血壓、身高、體重、血糖、血脂、并進行心電圖檢查。體重指數(BMI)=體重(kg)/身高(m2)。非超重BMI<25kg/m2,超重(肥胖):BMI≥25kg/m2。
1.2.2 血壓測定方法及診斷標準 統一采用省項目辦指定的歐姆龍431c血壓計采取右上肢連續三次測量,間隔至少一分鐘,取3次平均值。按照《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即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 90mmhg.或2周內正在服用降壓藥者診斷為高血壓。
1.3 統計方法 將所有資料核對整理,輸入計算機,應用SAS及SPSS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作t檢驗和x2檢驗。
2 結果
2.1 高血壓的發病情況 不同性別、年齡高血壓的發病情況見表1。
表1 不同性別、年齡高血壓的發病情況
2.2 高血壓患病率、知曉率、治療率、控制率:調查3800人中2500人血壓正常,占總調查人數的65.7%;檢出高血壓總人數1300人,占總調查人數的34.2%;總患病率為34.2%;其中男性780人,患病率為25.3%;女性520人,患病率為13.7%。高血壓的知曉率、治療率、控制率分別是21.5%、16.4%、3.5%。
2.3 高血壓與各種危險因數的關系 高血壓與各種危險因數之間的關系見表2。
表2 血壓與各種危險因數之間的關系
3 討論
3.1 高血壓是威脅我國農村老年人健康與生命的主要疾病,在廣大農村,高血壓發病率日益劇增,由于人口老齡化,高血壓導致的心、腦血管并發癥造成的致死率,致殘率不斷上升,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村生活條件與生活方式的改變,高血壓的發病率也漸趨增高,且發病年齡也漸趨年輕化。因此,對農村加強高血壓的危險因數的研究十分必要。
3.2 通過本次調查資料顯示:農村老年高血壓男性>女性,且隨著年齡增大增加,高血壓的知曉率、治療率、控制率分別是21.5%、16.4%、3.5%。高鹽、高脂、高膽固醇飲食,吸煙、酗酒,精神緊張,睡眠過少,缺少鍛煉的高血壓患者的發病率明顯高于正常人群。說明高鹽、高脂、高膽固醇飲食、吸煙、酗酒,精神緊張,睡眠過少,缺少鍛煉,是高血壓的主要危險因素。
3.3 同時本次隨訪調查表明,一是農民對高血壓的認識水平還比較低,尤其是農村老年人文化層次低,經濟狀況偏差,常食腌肉、腌菜等腌制品,造成鈉攝入量過高,這與本地農村老年高血壓患病率有很大關系。二是農民對高血壓的各種危險因數缺乏認識,健康教育工作滯后,各種有效防治措施未能普及,腦中風,心血管事件成了致死、致殘的主要原因,增加了農民個人及家庭和社會的負擔。三是農民對高血壓的危害認識不足,知曉治療率、控制率低,人們普遍使用低價、短效的降壓藥治療。且在治療過程中,不規范服藥、不監測血壓、不注意合理飲食的現象普遍存在,甚至有好大一批農民年近半百還未測過一次血壓。
為此,加強縣街鎮農村老年高血壓的防治工作勢在必行。制定高血壓的防治措施時側重于一級預防,綜合性防治措施可以降低高血壓的發病率和死亡率[3]。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服務工作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應進一步加強健康教育宣傳力度。首先,加強對農村高血壓等慢性疾病進行規范管理,對農村高血壓患者進行定期血壓檢測,建立健康檔案,建立隨訪管理制度,建立并完善行之有效的高血壓防治機制。同時要加強農村人群的健康教育,加強普及高血壓等疾病對人體危害的衛生知識的宣傳力度,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推行正確的膳食,控制鈉的攝入量,少吃脂肪含量高、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多食蔬菜、水果,適當鍛煉身體,戒煙限酒,使人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足夠的睡眠,消除抑郁、緊張的情緒,保持愉快的心情。要注意提高中老年人群、肥胖和超重人群的測壓率,提高高血壓病人的治療率,包括非藥物治療和藥物治療。只有采取綜合措施才能真正提高農村人群對高血壓的知曉率、治療率、控制率,降低健康人群高血壓水平,減少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
參考文獻
[1]顧東風、姜河等,中國老年人高血壓患病率、知曉率、治療和控制狀況[J].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03.37(2):84.
[2]張水青、鄭黎強等,遼寧省農村人群高血壓的流行病學特征及危險因素調查,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35:74-76.
[3]劉靜、趙冬等,1984-1993年北京城鄉心血管病危險因素變化趨勢的比較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0,28(4):108-11.
心腦血管疾病一級預防 是指控制好各種心血管病危險因素,干預的靶點通常是那些尚未發生腦血栓、腦栓塞、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病但存在危險因素的人群,以防止首次事件的發生。
心腦血管疾病二級預防 是指對已經發生了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采取防治措施,日的是降低病死病殘率,同時防止心肌梗死、腦卒中等事件的復發。二級預防的措施包括一級預防的所有措施,要積極尋找和控制危險因素,另一方面是可靠持續的藥物治療。
二級預防提倡“雙有效”,即有效藥物、有效劑量。不連續服藥、吃吃停停,是心腦血管病二級預防的禁忌,不但效果不好,而且危險性增加。
二級預防措施的“ABCDE”原則
A:阿司匹林 主要是抗血小板凝集和釋放,改善前列腺素與血栓素A2的平衡,預防血栓形成;近年主張長期服用小劑量(至少75 mg/日)阿司匹林可有效減少血小板聚集,預防冠心病的發生;當然,預防缺血性卒中阿司匹林也具有重要地位。研究提示在年齡/>45歲的女性,應用小劑量阿司匹林可以降低首次卒中的風險。對于已經有冠心病的患者,為了預防腦卒中,應該使用小劑量阿司匹林。對于急性缺血性卒中,若不進行溶栓治療,應該使用阿司匹林,劑量為100~300mg/日,應用2~4周后調整為二級預防長期用藥劑量75~150 mg/日。溶栓治療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應該在溶栓治療24小時后使用阿司匹林,劑量為100~300 mg/日。除非有阿司匹林使用禁忌證,否則不能用其他抗血小板藥物代替阿司匹林。
B:控制血脂、血壓高血壓、高血脂是腦卒中、冠心病的致病誘因,屬原發性高危因素疾病。有效治療可預防心腦血管病的復發;戒煙、控制血壓和血脂異常對于已有心肌梗死和心絞痛的病人特別重要。國內外幾乎所有研究均證實,高血壓是腦出血和腦梗死最重要的危險因素。有研究顯示,收縮壓每升高10 mm Hg,腦卒中發病的相對危險增加49%;舒張壓每增加5mmHg,腦卒中發病的相對危險增加46%。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對預防高血壓非常重要,是防治高血壓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治療高血壓常用的藥物包括幾大類,如ACEI/ARB類、CCB、B受體阻斷劑、利尿劑和n受體阻斷劑。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s)能夠有效地控制血壓,并可以降低高血壓伴有糖尿病、心房顫動、左室肥厚、頸動脈內膜硬化等患者發生卒中,推薦ARBs作為高血壓患者預防卒中的一線用藥。
血脂異常是缺血性卒中、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的升高使得缺血性卒中險增加。他汀類藥物是治療高膽固醇血癥和防治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的最重要藥物。對于有確切的大動脈粥樣硬化易損斑塊證據,或有動脈-動脈栓塞證據和伴有多種危險因素的缺血性卒中/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的極高危患者(伴有冠心病、糖尿病、不能戒斷吸煙、代謝綜合征之一者),無論膽固醇水平是否升高,均推薦強化他汀類藥物治療。
C:中醫藥 中醫藥預防心腦血管病有確切的臨床效果,包括具有傳統醫藥特色的活血化瘀類中成藥,如五福心腦清軟膠囊等。這些中成藥具有降血壓、降血黏度、改善微循環、抗氧化、抗血栓、消除血瘀等作用。尤其是臨床常用的五福心腦清軟膠囊具有三大藥理特點:降血脂、通血管、抗血栓,這是傳統治療心腦血管中成藥中的優秀藥物。
中醫認為,調降血脂是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的根本措施,疏通血管是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的基本措施,抗栓溶栓是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五福心腦清軟膠囊三重作用方式,對于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和治療取得滿意的臨床療效。三高患者的輔助治療,可選擇五福心腦清;三高患者預防冠心病和腦卒中,選擇五福心腦清,藥性平和有效,可以長期使用;冠心病、腦卒中恢復期治療,也可選擇五福心腦清,緩解冠心病癥狀,改善卒中后遺癥。五福心腦清療效確切,安全性也高,使用方法是3次/目,2粒/次(偏癱患者3粒/次),3個月為1個療程。這些中成藥對冠心病、心絞痛和腦卒中、腦梗死的預防和治療有積極的意義和作用,很值得臨床的推廣和應用。
D:控制糖尿病 糖尿病治療一般采用糖尿病飲食-低熱量、低糖,適當應用降糖藥。
【關鍵詞】 老年人;高血壓;臨床特征;防治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258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9-5003-01
高血壓是一種臨床常見的慢性疾病,也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其主要并發癥有腦卒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及慢性腎病等。據有關資料統計,全世界約有6億高血壓患者,我國占其中的1/5,且隨著我國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高血壓的發病率也呈遞增趨勢[1]。經國內外的臨床實踐表明,高血壓屬于可防治的疾病,改善血壓水平可以明顯降低患者心臟病及腦卒中發生率,提高生存質量,同時也減少了疾病所帶來的負擔。為此,本文對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間休所治療的120例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以此探討高血壓的防治措施,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間休所治療的老年高血壓患者120例,男58例,女62例;年齡60-85歲,平均年齡71.5±3.5歲;病程2個月-22年,平均15.5±4.5年;對本組患者進行調查發現18例無明顯的不適癥狀,肢體麻木65例,頭暈頭痛68例,胸悶氣短24例,偏癱22例,左心室肥厚42例;本組中有138例患者伴有并發癥,其中腦梗死21例,腦出血12例,冠心病18例,糖尿病10例,高血壓心臟病118例;101例合并伴發病,其中肺心病、肺氣腫10例,高血脂癥35例,慢性支氣管炎30例,糖尿病21例,腫瘤5例。
1.2 診斷標準 根據1999年WHO制定的防治高血壓標準中高血壓診斷及治療原則作為診斷標準[2]。目前,我國對高血壓診斷采取國際標準: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若僅是收縮壓≥140mmHg,舒張壓
1.3 方法 高血壓在治療的同時還應積極改善日常中的不良生活習慣,這對治療起到推動及輔作用。限鹽飲食、控制脂質攝入及采取長效穩定的藥物治療是高血壓最基本、最見效的治療方法。此外,加強運動及戒煙戒酒也是不可缺少的防治行為,通過以上干預可以有效的穩定及控制血壓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同時正確、有效的藥物給予也是高血壓治療中不可缺失的重要方式。在藥物選擇方面,應盡量應用服用方便、持續24h、副作用及不良反應小的緩釋制劑,如利水劑吲達帕胺、氫氯噻嗪等;鈣離子拮抗劑尼莫地平、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硝苯地平控釋片及非洛地平緩釋片等;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纈沙坦、坎地沙坦等。采取藥物治療時,醫務人員應根據不同患者情況有目的性、有針對性的用藥,對危險因素給伴發病進行有效的預防及治療。
2 結果
經過4周治療后,本組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情況均有所降低,血壓控制在(130-138)mmHg/(86-89)mmHg。治療過程中有65例患者需聯合應用2種或2種以上的降壓藥物治療。
3 討論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高血壓在老年人中的發病率逐顯著上升的趨勢,醫學工作者應對此給予足夠的重視。因老年高血壓患者合并癥較多,其致死率要遠遠高于同齡正常人群,因此高血壓防治工作意義重大。
治療高血壓的臨床藥物均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醫務人員應適當降低用藥起始劑量,放緩降壓速度,若部分患者需長期服用利尿劑,為了避免不良反應發生,應定期監測血糖、尿酸、血脂質及水電解質等指標水平,一旦發生異常情況應立即停藥并采取有效的處理措施;老年高血壓者應在平穩的狀態下控制血壓,如急癥高血壓患者應先采用短效藥物或靜脈給藥,再采取長效口服藥物治療,以此保證血壓能夠平穩的過渡,便于提升治療效果。老年高血壓因起病緩慢、患病率高、病程長等特點,加上癥狀輕微或無明顯癥狀,使之易被忽視,從而延誤了最佳的治療時機。本組老年高血壓者資料表明,10年以上高血壓病程者77例,占64.17%,18例無明顯癥狀,占15.00%。因此,對老年人血壓情況給予定期監測,對防治高血壓有著重要意義。老年高血壓因動脈粥樣硬化、動脈彈性降低而呈現出的收縮期高血壓,因此老年高血壓主要以單純性收縮期血壓增高為主要表現。
老年高血壓雖然以藥物控制為主要的治療方式,但飲食及運動治療也不容忽視。因此,醫務人員應在對癥治療的基礎上,指導老年高血壓患者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如戒煙戒酒、控制體重、合理運動、科學飲食等。因為老年高血壓患者在用藥治療時,多以2種或2種以上藥物聯合治療才能有效控制血壓指標,所以在選擇藥物時也應以長效拮抗劑,血管緊張轉化酶抑制劑、受體拮抗劑等為主。治療老年高血壓的基本原則為:藥物治療應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加大劑量,聯合用藥,選擇具有長效制劑的藥物治療,放緩降壓速度。在治療時應根據患者是否伴有其他合并癥狀來調整治療方案,加強合理用藥。
總之,隨著我國生活水平的提升及老齡化人口的不斷增加,老年高血壓已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重視。因老年高血壓患者發病率高、病程長、合并癥較多、無明顯的臨床癥狀,易被忽略。因此,老年人應定期監測血壓情況,以便做到早發現、早治療,通過聯合用藥,保護靶器管,降低血壓波動,從而有效的控制高血壓與其它疾病合并,降低致死率,保障老年人的健康及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關鍵詞: 高血壓腦出血;術后出血
術后再出血是高血壓腦出血術后最為兇險的并發癥,且是術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為探討高血壓腦出血術后再出血的相關因素和防治措施,現就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手術治療的136例腦出血中的18例術后再出血病例資料進行臨床分析。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高血壓腦出血(136 例)手術后再次出血 18 例(其中去骨瓣 72 例再出血 6 例,小骨窗 64 例再出血 12 例),男11例,女 7 例,年齡 42~73 歲,平均 53歲。臨床表現:再出血時多數表現意識障礙加深,GCS評分3~5分5例,5~8分10例,大于 8 分 3 例;一側瞳孔散大 6 例,雙側瞳孔散大 2 例。影像學表現:18 例再出血均經CT掃描確診,出血部位在基底節 12例、腦葉5例、小腦 1 例。再出血時間:18 例中有 14 例發生于術后48 h內, 2 例發生于術后48~72 h,2 例術后再出血時間大于術后72 h。
1.2 方法
首次手術方法采用直切口小骨窗血腫清除或去骨瓣減壓血腫清除。18 例再出血患者中: 10 例再次行開顱手術,再次手術指征同高血壓腦出血手術指征,術中盡量向中顱窩底擴大骨窗,徹底清除血腫;另8 例無明確手術指征者行保守治療,經原血腫腔留置的引流管注入尿激酶治療,尿激酶 1~2萬U/次,夾閉 2 h 后開放,24 h 后可重復1次。
2 結果
恢復良好者 6 例, 5例隨訪 1 年,生活均能自理。重殘 6例、植物生存 l 例均轉入康復醫院繼續治療。死亡 5 例,死亡原因:4例因再出血量較大發生腦疝致中樞呼吸循環衰竭死亡, 1 例死于嚴重肺感染合并腎功能衰竭。
3 討論
3.1 高血壓腦出血的原因
高血壓腦出血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其致殘率及病死率高,嚴重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健康。再次出血后,患者預后更差,病死率更高,生存質量更差。高血壓腦出血術后再出血的原因,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3.1.1 術中止血不徹底
術中止血不徹底是不容忽視的現實問題,特別容易發生在小骨窗開顱血腫清除時[1]。過度清除血腫所致血腫壁周圍腦組織損傷,由于手術視野局限而反復止血操作使小動脈痙攣出血暫時停止,在血腫清除之后,致血管痙攣的化學物質消失,痙攣減輕,術后顱內壓降低,腦血管內外壓力差增大,小動脈再出血。本組小骨窗開顱血腫清除術后再出血12例(64例,18.8%),明顯高于去骨瓣減壓血腫清除術后再出血(72例,8.3%)。
3.1.2 高血壓
高血壓是引發出血的重要因素,也是術中、術后發生再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2]。血壓越高,血流沖擊力越大,當血流沖擊力超過出血部位血栓附著力時,即穿破而再出血。從再出血的時間上看,本組18例中有14例發生在術后48 h以內,因此圍術期排除血壓升高的因素很重要。此外,引起術后血壓升高或波動的原因還有: ①呼吸道不通暢時血壓易波動,可引起再出血,患者可因昏迷致誤吸、痰液蓄積、舌根后墜等引起氣道阻塞,故昏迷患者應盡早行氣管切開術;②麻醉復蘇過程的影響,如麻醉變淺時頭皮縫合,氣管切開、氣管插管的異物和疼痛刺激均可使血壓持續升高;③躁動情緒因素,患者意識從昏迷逐步好轉的過程中往往出現躁動不安,全身用力而引起血壓升高,意識好轉后常因失語、偏癱、生活不能自理而產生急躁、憂慮、恐懼致情緒易激動引起血壓波動。
3.1.3 甘露醇不恰當應用
術后過早大量應用甘露醇使顱壓進一步下降,壓迫止血作用減弱,同時甘露醇的應用早期可使血容量短暫性增加,升高血壓誘發出血。本組有 2 例再出血可能與早期大量應用甘露醇有關。
3.1.4 血管因素
高血壓腦出血一般均為細小血管或微型、粟粒樣動脈瘤出血,血腫清除后,血腫腔內壓力下降,易引起減壓后血腫腔周圍組織過度灌注水腫,造成腦組織缺血缺氧,進而軟化壞死,微動脈瘤缺少原有正常結構的支持,使其內外壓力失衡,增加了再出血的危險性。出血的制止也依賴于良好的血管彈性,高血壓腦出血以老年人為多,其血管彈性和凝血機制較差,血腫腔及手術創道很容易再出血。同時部分患者長期服用抗凝藥物也增加了再出血的危險性。
3.1.5 手術時機
高血壓腦出血的血腫變化大多在發病后3~6 h。如果在發病3 h內進行手術,血腫腔減壓后發生再出血的可能性較大,而在發病6 h后進行手術,其安全系數增高[3]。
3.2 高血壓腦出血的預防措施
高血壓腦出血術后再出血所形成的顱內血腫,使尚未恢復的腦組織再次受壓,腦功能被嚴重破壞,病情加重,預后差,是導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因此,針對再出血的相關因素,積極干預,對改善患者的預后有重要意義。
3.2.1 術中操作應準確、輕柔,以防損傷血管再出血
無論哪種術式,首次血腫的清除量以60%左右為宜,因為手術的目的是解除血腫的占位效應,故不要求完全清除血腫,如勉強清除,則失去了血腫的壓迫止血作用,易誘發再出血。在進行微創血腫粉碎抽吸時,負壓不能太大,速度不能過快,抽吸過程應有一定的間歇,避免血腫腔內壓力在短時間內下降過多。術后向血腫腔內注入少量生理鹽水,緩沖血腫腔內的負壓,以減少再出血的因素。本組有3例在微創術后復查CT血腫反而增大,與血腫清除過快過多有關。
3.2.2 保持血壓穩定
術后應嚴防血壓升高或波動。對于手術后高血壓者,在排除顱內高壓引起的情況外,可給予硝酸甘油、酚妥拉明或硝普納持續靜脈輸注,嚴格控制藥物的濃度和速度,避免血壓出現大的波動,患者意識好轉后可給予口服降壓藥。
3.2.3 術后甘露醇的應用要適當
若減壓充分,在術后早期(6~8 h)可暫不應用甘露醇。要根據顱內壓情況酌情使用,堅持少量多次原則,減少顱內壓的波動。
3.2.4 選擇手術時機
若病情許可,可盡量在出血6 h后行手術治療。
【關鍵詞】 高血壓; 心理健康狀況; 社會支持; 效果觀察
高血壓在全球范圍內普遍存在,其常常又會誘發冠心病、腦血管疾病、心臟病、腎功能衰竭等,因此對于高血壓需要進行及時有效的護理,以避免出現不必要的嚴重后果[1]。在社區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下,人性化的支持、管理模式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使得社區的衛生服務工作的安排能夠更快地通知到每家每戶,這使得信息延誤的情況大大降低[2-3]。本文主要對高血壓患者心理干預以及社會支持的方法展開討論。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高血壓組(觀察組):本組患者82例,男46例,女36例,平均年齡(55.1±12.5)歲。正常血壓健康組 (對照組):本組患者82例,男45例,女37例,平均(53.8±12.7)歲。兩組在性別、臨床癥狀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1)年齡≥60 歲;(2)有正常的意識及表達能力。排除標準:(1)有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礙;(2)存在意識障礙;(3)老年癡呆癥患者。
1.2 方法 觀察組在試驗前、試驗期內直到停藥,都需要每天觀察和記錄脈搏、體溫、呼吸、血壓、血糖等體征的變化。在患者的用藥前后還要進行常規的血壓、脈搏的檢查[4]。
1.2.1 建立檔案 由醫院、社區服務中心、醫療教育機構對所有居民進行系統完整的登記,其中包括高血壓前期患者的姓名、年齡、聯系電話、家庭住址、教育內容、病情情況,以幫助各組織在進行走訪教育、集中培訓時能夠及時告知各位居民,并且能夠通過多方的力量來對居民的行為、病情進行監督[5]。
1.2.2 按照工作卡規范不健康行為 高血壓患者在生活中根據社區服務中心下發的健康保障卡,盡量保證自己按照其中的較為標準的健康方式進行生活。比如高血壓前期患者在社區生活中保障卡記錄著患者每天的運動要求量,用藥的時間以及劑量,自我保健的情緒管理方式,這就能約束高血壓患者要根據卡上的內容嚴格管理自己的行為,改變原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這樣的保障工作卡可以更好地提醒患者對其自身的病情要多加注意。高血壓患者在血壓穩定后,社區衛生工作者還要每3個月進行一次回訪[6-8]。
1.2.3 衛生服務管理實施程序 每月都對居民進行1~2次講課,醫護人員以及健康教育機構要在活動中對高血壓的保健、防治等知識進行生動、深入淺出、便于理解的講述,要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并且曉之以情,動之以理,使居民知道該病防護的重要性。課程的內容主要包括居民在生活中的飲食注意事項、運動要求、用藥指導、簡單的自我病情監督手段、血壓的測量方法以及判斷標準以及自我保健的情緒管理方式等[9]。該教育課程還有家屬的培訓課程,以使居民的家屬能夠更好地監督其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對于特殊的居民,醫療機構、街道還要增加探訪的次數,居民一旦發現自己身體有何不適,可以直接撥打醫院的高血壓專線電話加以咨詢。
1.3 問卷調查 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SQ)、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SDS)評定各被測的心理健康狀況。由于問卷針對的是老年人,故研究者逐一向被試者進行面談式問卷調查,以便視力不佳、文化程度較低的老年人能順利完成問卷[10-11]。發放問卷 164份回收問卷164份,有效問卷164份,有效回收率為 100%,將兩組各82份的資料進行分類比較,統計不同組別患者心理健康水平。
3 討論
高血壓患者與體檢健康的居民在情緒、心理上有以下不同:(1)焦慮、恐懼。其實這種情緒是對恐懼的一種應激反應。這種由恐懼而產生的情緒變化,主要表現為焦慮、失眠、情緒低落等一系列行為及生理反應,如胸悶、心悸、呼吸急促等。(2)懷疑否定。大部分居民在體檢前認為自己體檢一致正常,平時也沒病沒災的,突然被查出是高血壓,第一反應往往是不相信,因而對醫生及家屬的言行十分敏感,甚至經常與家屬發生爭執,出現怒眼相對,暴踢易怒等情緒[13-15]。
雖然在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許多疾病已經不再是一個難以攻克的科學難題[16]。但是,人們還是應該在社區工作人員的幫助中,自己的約束下,更好地規范自己的生活習慣,從生活上,盡可能養好身體,有一個健康的生活方式[17],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盡量遠離老年疾病。居民也應該積極的理解、盡全力配合家庭成員的日程表,體諒彼此的心理和情緒,給予其更多的心理慰藉[18]。社區的工作人員要及時對社區高血壓治療工作的開展情況進行匯報,并且盡可能準確、高效地進行新資料的交流和傳遞工作[19]。本次研究結果顯示,高血壓患者心理問題發生率較高,顯著高于對照組。高血壓前期患者在癥狀自評量表各分量表、社會支持評定量表、焦慮自評量表、抑郁自評量表等方面的評分顯著差于對照組的正常健康人群,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高血壓患者存在心理問題,應針對心理問題和相關因素采取綜合的防治措施。加強心理干預和社會支持,可穩定病情,為患者疾病康復和身心健康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邊小春.高血壓患者的社區干預體會[J].中國醫學創新,2012,9(20):107-108.
[2] 孫高峰,阿麗婭?買買提熱依木.我國高血壓社區綜合干預方法及效果評價研究進展[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7,15(5):509.
[3] 李燕,黎順芝,譚穎媚.社區護理干預對高血壓患者的影響[J].實用醫技雜志,2008,8(15):2980-2982.
[4] 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Inc. Diseases of the Heart and Blood Vessels Nanenclature and Critera for Dignoses[M].Sixth Edition.Boston:Little Brown,2009:114.
[5] Cohen S. Psychosocial models of the role of social support in the etiology of physical disease[J].Health Psychol,2008,7(3):289-297.
[6]徐玉葉.高血壓社區管理效果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0,27 (27):158-159.
[7] 魯萍.老年高血壓病患者的生活護理[J].當代護士,2010,38(3):70.
[8] 惠平.老年高血壓患者的心理護理[J].華北煤炭醫學院學報,2011,5(6):780.
[9] 王文.第三屆國際高血壓及相關疾病學術研討會簡介[J].高血壓雜志,2011,14(1O):63.
[10] 李永昆.社區干預對高血壓患者行為改變的影響[J].吉林醫學,2011,32(5):919.
[11] 劉春芝,馮曉艷.高血壓患者健康知識的教育體會[J].吉林醫學,2011,32(34):7391.
[12] 張文博.高血壓個體化防治初探[J].中國醫學創新,2011,8(19):77-78.
[13] Glennv V,Ivonne M,Kyriakos S,et a1.Hypertension in Older Adults and Role of Positive Emotions[J].Psychosomatic Medicine,2009,68(12):727-733.
[14] 肖水源.《社會支持評定量表》的理論基礎與研究應用[J].臨床精神醫學雜志,2010,4(2):98-100.
[15]張柏芳,曾愛瓊.生活事件與老年抑郁癥發病的相關研究[J].實用老年醫學,2009,22(5):386-387.
[16] 景艷鳳.原發性高血壓病的治療及護理[J].中國醫學創新,2012,9(19):149-150.
[17] Saito E,Sagawa Y,Kanagawa K.Social support as a predict-tor of health status among older adults living alone in Japan[J].Nurs Health Sei,2009,7(1):29-36
[18] 崔一敏.社區老年高血壓分級管理的體會[J].中國醫學創新,2012,9(23):157-158.
[19] 黃儉強,陳琪爾,舒小芳.社區老年人生存質量與社會支持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5,14(8):725-726.
難治性高血壓有真性與假性之分,應注意區別。假性難治性高血壓多為白大衣高血壓,以及病人上臂較粗、使用的袖帶不合適,應注意避免。真性難治性高血壓原因可見于未發現的繼發性高血壓,治療依從性較差,應用有升壓作用的藥物,體質量增加,酗酒,利尿劑治療不充分,進展性腎功能不全,高鹽攝入等情況。應認真分析原因和處理。
可采用規范血壓測量方法,正確使用降壓藥物。明確診斷,找出原因,對癥治療等防治措施。及時請專科醫生會診或轉院診治。加用安體舒通對部分患者可能有效;可用利尿劑+ 長效鈣拮抗劑+ ACEI 或ARB聯合治療。
高血壓急癥 原發性和繼發性高血壓在疾病發展過程中,在某些誘因作用下,血壓急劇升高,病情急劇惡化,稱為高血壓急癥。收縮壓>220 mm Hg 和(或) 舒張壓> 130 mm Hg無論有無臨床癥狀都應視為高血壓急診。常見高血壓急癥包括以下情況:高血壓伴有急性腦卒中、高血壓腦病、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室衰竭伴肺水腫、不穩定型心絞痛、主動脈夾層動脈瘤等。
不論是何種類型的高血壓急癥均應立即處理,在緊急處理的同時立即呼叫120,聯系盡快轉診。對于急性腦卒中、高血壓腦病,應慎重降壓,注意降壓的速度和幅度;對于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室衰竭伴肺水腫、不穩定型心絞痛、主動脈夾層動脈瘤等,應立即降壓至安全范圍。視病情考慮口服短效降壓藥,如卡托普利、拉貝洛爾、烏拉地爾、可樂定、硝苯地平等。在密切可監測血壓的情況下,有條件的可緩慢靜脈滴注硝普鈉、硝酸甘油、艾司洛爾或靜脈注射尼卡地平、烏拉地爾。應注意降壓的速度和程度,最初可使血壓在原血壓水平的基礎上下降20%~ 25%或降至160/100 mmHg。慎用或不用舌下含服硝苯地平。不推薦短效二氫吡啶類鈣拮抗劑用于急性冠脈綜合征或心力衰竭。
附件7 高血壓基層防治參考方案(表14) (僅供給基層醫生參考)
附件8不同人群健康教育內容(表15)
附件9 高血壓患者分級管理隨訪記錄表 (表16,見下期)
【關鍵詞】
高血壓;腦出血;術后再出血;原因;防治
高血壓腦出血病死率、致殘率高,出血量較大、中線移位明顯者多需要手術治療,但術后再出血發生率遠高于其他開顱手術[1]。而術后再出血則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病死率。我科2002年5月至2006年5月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198例,其中42例再出血,現回顧分析臨床資料,旨在為其臨床防治提供依據,將術后再出血的原因及防治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42例高血壓腦出血術后再出血患者,男29例,女13例,年齡38~78歲,平均56歲,均有明確的高血壓病史,術前血壓180~260/110~145 mm Hg,經顱腦CT證實血腫位于基底節區29例,腦葉9例,小腦5例,血腫量50~130 m,手術據發病時間:≤6 h的24例;7~12 h的12例;12~72 h的6例。手術方法均采用開顱血腫清除術,其中31例患者去骨瓣減壓。
1.2 再出血時間 再出血距手術后時間3 h~6 h之內的29例;24~48 h的10例;48 h后3例。
1.3 臨床表現 術后意識清醒轉入昏迷者25例,一直昏迷者12例,意識模糊5例。均經顱腦CT掃描確診,再發血腫均位于原血腫腔及手術路徑上,出血量40~100 ml。再出血治療再次手術清除血腫24例,保守治療18例。
2 結果
出院時意識轉清醒的12例(28.6%),再次手術組10例,保守組2例;仍昏迷10例(26.2%),再次手術組9例,保守組2例;死亡20例(47.6%),再次手術組6例,保守14例。
3 討論
高血壓腦出血術后再出血原因:①手術中止血不徹底,尤其對于深部血腫無法在直視下止血,而只能用明膠海綿或止血紗布壓迫止血,導致術后因血壓升高等因素而再出血[2];②血腫清除后,由于機械性的血腫排空,血腫腔內壓力迅速下降,易引起減壓后血腫腔周圍組織過度灌注水腫,造成腦組織缺血缺氧軟化壞死,增加了再出血的危險性[2];③手術后血壓仍偏高且波動幅度大是引起再出血的另一重要原因[3];④過早手術在目前超早期止血問題尚未得到完全解決的情況下有導致再出血的風險,據報道:4 h內開顱血腫清除術后再出血率可高達36%;24 h內手術者再出血率34%明顯高于48 h手術者3%;3~6 d進行手術者再出血率降至1.6%;⑤年齡、性別、出血部位、糖尿病、高血脂、心肌供血狀態等與腦出血的再次發生無明顯相關性。把握手術時機及超早期止血治療雖然早期手術治療能增加再出血風險,但在理論上血腫清除應越早越好,在血腫帶來的毒性產物對周圍組織發生損害之前清除血腫有利于腦出血患者的恢復。況且目前超早期止血治療已成為臨床研究的熱點,一些止血藥物如6氨基已酸、止血芳酸已成為早期止血的理想藥物。如果超早期止血治療有效,則超早期手術有可能更為安全。重視手術操作要求細致、準確,視野清晰,術中血腫腔暴露充分,清除血腫時嚴格做到只吸血腫,而不吸血腫壁,不要過分清除血腫,以免增加再出血的危險性;術中止血要可靠,避免過度電凝,血腫腔滲血創面用明膠海綿及止血紗布貼敷,關顱前一定要正確做好壓頸、鼓肺試驗,檢測止血的可靠性;術后要保持患者安靜,有效控制高血壓,防止血壓波動,同時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嗆咳、嘔吐,保持大便通暢。嚴密觀察術后的病情變化,嚴密觀察意識、瞳孔及生命體征變化,必要時應果斷復查顱腦CT,以及時發現和處理術后再出血[2]。總之,只要及時采取上述有效措施,能明顯降低再出血的發生率,改善預后。總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術后再出血發病率高、患者多預后不佳,臨床應采取合理選擇手術時機、術中徹底止血、術后保持血壓平穩等綜合預防措施,只要及時采取上述有效措施,能明顯降低再出血的發生率及改善預后。
參 考 文 獻
[1] 陳錚立.高血壓腦出血術后的再出血.臨床神經病學雜志, 2000,13(1):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