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教師教育教學思想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生活教育自主創新注重實踐
1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幾點精髓
“生活就是教育,教育是生活原有的、自營的、必需的教育,教育的實質則是生活的變化,生活的教育也是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的”,是陶行知一直所主張的思想。
1.1生活就是教育
陶行知強調,教育取決于生活,生活自身是很重要的,他認為教育應該以生活為前提,并以之為中心,使其自身發揮教育的意義,而且通過“生活自身的摩擦才是教育的真正意義所在,同時也是引導進步的力量,即“什么樣的人生就是教育”。在生活和教育之間,他不是將生活和教育完全等同,他認為我們不應該把那些落后的東西當作教育的一部分,而且我們還要摒棄這些對生活會產生不利影響的事物,真正體會到良好的生活教育。通過我們自己的努力,創造美好的生活。此外,教育可以改變生活。劉建英認為陶行知的教育理論中心是生活,而教育則是改變生活的一種手段。生活教育有改變和轉化的功能,它實現了社會的轉型,教育離不開生活,只有在生活中教育才能充分發展[1]。
1.2“教學與做相結合
生活就是教育要求“教學做合”,同時這也是生活教育的途徑。教學的方法是以學習方法為基礎的,有了實踐便會知道如何學,那么知道如何學習就會知道如何教,所以“做”可以說是教學和學習的基礎和中心。“做”即一種思想和實踐相結合的活動,它是人的精神力量以及體力的體現,是用一種精神力量不斷探索和創新的一個過程。陶行知認為雖然書本知識很重要,但是與之相比知識積累更重要,書本只是一種學習的工具,而不是全部。他并不認為教學應該以書中的內容為中心,他認為,販賣知識并不是教師的主要職責,機械地灌輸理論知識給學生并沒有什么實質性的作用,而應該做到“授之以漁”?!敖虒W做合”并不是對傳統教學的否定,而是主張教學要回歸生活、注重實踐,收獲真知,用于現實。
1.3“社會就是學?!?/p>
“社會就是學?!笔且环N以學校教育為主要形式,并且與家庭教育以及社會教育相結合的教育。社會既是生活的場所,同時也是教育的場所。在日常生活中,教育也是無處不在的。社會是一所復雜的大學,同時學校是改造社會的中心。學校辦學更是要以社會的需求為依據,以人們的利益為中心,使教育能夠真正有效地發揮作用。要調動所有學校、家庭和社會人員,提高人們的文化和道德水平,推動社會發展。同時他還建議打破學校和社會的界限,讓更多的人可以不進入學校就接受教育,這樣同時還普及了教育。此外,陶行知所主張的“社會就是學?!迸c將學校社會化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他所主張的是如果將社會上、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放到學校里教育,可能會導致這些事物原有的生命力不存在了,而社會上則有很多非常豐富的教育資源有待于發現和利用。
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具體內容
2.1鄉村教育思想
農村地區的教育仍然是我國教育的一大難題。德國的農民會使用尖端技術進行農業工作,不但節省時間和精力還可以大規模作業。而中國的農民卻仍然是經驗勞作。陶行知先生提出了“鄉村教育”。他覺得如果在農業方面不注重學習教育,那么農產業早晚都會破產。陶行知認為提高農民的文化和科技水平,鄉村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鄉村教育可以拯救我國的農村,更將拯救我們整個國家的農業。
2.2師德思想
陶行知先生主張:“作為一個老師,就應該為學生傳授知識以及解答疑問,而學識高的就是老師,就是模范。”同時他還認為好的教師還應該具備以下幾點:(1)無私奉獻,關愛學生。“一個人疼愛自己的孩子是一種本能,而疼愛他人的孩子則是神圣的?!币粋€老師對學生的愛是無私的、不求回報的愛。這種愛是神圣的。而在教學的這個過程中,教育已經使其基本功能成為了現實。(2)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教師這一職業被稱為人類靈魂工程師,教師不僅要教授知識而且還要教育人們,運用他們自身的優秀品德去教育和影響學生,而且這些品質也會在教育過程中發揮作用,也就是說教師對教師這一職業和職業道德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有著高尚品質的老師才能引導學生走向正確的道路[2]。(3)學不止步,敢于創新。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老師也要一直學習,只有一直學習且常常教導才會體會出新的東西,只有天天學習和教學才能體會到教學的快樂,忘記教學的疲倦。此外,豐富的知識是一位好老師的基本要求,而真正的好老師還要不斷地追求新知識,勇于創新,同時教育學生敢于創新,這樣的話我們的國家在創新方面將會更加強大。(4)真誠團結,共同協作。陶行知先生曾就中國的教育問題指出:“我國的教育沒有組織力和協作力?!彼M梢钥朔@個問題并真正做到“真誠團結”和“共同協作”。老師之間友好、團結、合作,這樣不僅會不知不覺地對學生產生影響,還會進一步改善“中國沒有組織力”的局面。
2.3創造教育思想
在傳統教育和洋化教育的斗爭中,陶行知先生根據當時的中國國情,結合當時的教育實踐,得出了創造教育的思想。陶行知先生主張創造方面的教育在于行動,只有行動起來才能學到知識,從而才能有所創造。他認為創造教育應該注重實踐,創造教育相對學生而言是希望學生可以將思想和行動結合起來,而相對于老師而言則是教育出“真善美的活人”。
3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對學校教學的啟示
3.1幼兒教育生活化
在對幼兒的教育方面,要多讓幼兒與社會接觸,不能只是死板地將課堂固定在教室內,充分利用社會資源使課堂走向大自然、社會中。這種讓幼兒的教學走向社會、走向自然的教學方式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方式。陶行知先生曾指出:“生活教育就是以社會為學校,教室不局限于校園的房子里,而是整個大自然都可以作為課堂。農業方面的教學,就把課堂放在田野里;工業方面的教育,就把教室設在工廠里;商業方面的教學,就把課堂設在市場中;對于社會問題方面的教學,就把課堂設在十字街頭?!庇變旱男闹前l展不全面,對世界和事物的認識不足,所以讓幼兒的教學走進社會走進自然,有利于幼兒心智更好地發展,當前大多數幼兒的教學都局限在教室中,教學內容也只是局限于課本,在多媒體教學發展起來以后,幼兒教學更是依賴多媒體教學,基本上沒有實物教學。
3.2幼兒教育實踐化
陶行知先生指出,在幼兒的教育上要以自身體驗和實踐為主,注重“手腦并用”的思想,只有自身經歷才能獲得實踐的經驗,才能對知識有足夠的認知,學生才能對知識進行靈活的應用。在幼兒這一特殊的人生階段,思維的認知和發展也比較特殊,所以幼兒的教學要依據一些實際活動進行,并需結合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在實踐中學習”的理論。(1)教師可以以一些實際生活中的情景為例來教學,并為幼兒準備一些相關的玩具等。(2)教師教學過程中要以幼兒為主,組織一些活動讓幼兒參加,并創造一些需要實際操作的活動來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以及調動學習興趣。比如,開展手工制作的課堂,讓幼兒用剪刀剪出一些在生活中所看到的圖形。這樣不但可以增強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還有助于幼兒對圖形的認識。
在小學教育教學活動中,體育教學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組織開展體育教學活動,有利于提升小學生身體健康素質。在組織開展體育教育活動時,小學體育教育作為基礎,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培養綜合性人才。在我國,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新課程標準在各個小學實施,進一步推動了體育教育教學改革,在這種情況下,對小學體育教育產生影響。
一、“體育新課標”對小學體育教育的影響
在我國,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進一步推動了新課標的實施。對于小學體育教育來說,體育新課標的影響主要表現為:
(1)傳統小學體育教學思想發生轉變
在我國,小學在組織開展體育教育教學活動時,傳統的教學思想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這種教學思想普遍重視體育基礎知識和運動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生接受體育教育的被動性,同時沒有從小學生健康的角度看待體育教學活動。隨著全民健身活動的不斷開展,作為一項基礎性體育教育教學活動,小學體育教育開始受到人們的認可和關注,并且在體育新課標中得以規范,進一步形成指導小學體育教育的新思想,與傳統的小學體育教學思想相比,這種新思想更加關注學生的身體健康,側重健康教育,同時將傳統的被動式體育教育轉變為主動式體育教育。另外,在體育新課標下,小學體育教育教學目標注重培養小學生的健康意識,幫助小學生養成鍛煉身體的習慣。
(2)創新了小學體育教育教學模式
在我國,小學在組織開展體育教育教學活動時,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體育教師先講解與體育運動有關的基礎知識, 然后進行示范,最后學生對體育教師的運動方式進行模仿,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往往是被動接受各種單項動作。在體育課上,體育教師通過指導學生的體育動作,確保學生的每一個動作最大限度地標準化。在體育教育教學過程中,由于師生之間缺乏溝通,導致體育教師過于重視教學方法,忽視了小學生身體素質的差異性,在這種情況下,采用統一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進而在一定程度上難以激發小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熱情。在體育新課標的指導下,體育教師以學生為中心組織開展體育教學活動,根據學生身體素質的實際情況,不斷調整體育教學模式,注重幫助學生培養體育能力,在體育教育教學活動中,有針對性地給予學生個性化指導,進一步幫助小學生培養自我訓練的好習慣。在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通過豐富教育教學模式,一方面采用模仿式練習,另一方面可以采用小組合作、自主練習等多種方式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不斷激發小學生的體育興趣,幫助小學生培養體育精神。另外,在開展體育教學活動時,對課外活動進行充分利用,幫助小學生培養適應社會的能力,例如,通過組織進社區活動,讓小學生自主選擇體育項目,自主排練體育節目,然后在社區活動中進行展示,借助這種方式幫助小學生增強學習體育的信心,激發學習體育的積極性,同時豐富了小學生的課外生活,培養了小學生的社交能力。
二、利用“體育新課標”提升小學體育教育實效性的措施
在小學體育教育教學改革中,通過不斷豐富“體育新課標”內容,創新傳統的教學教學模式,不斷提升小學體育教育的實效性。
(1)在實施“體育新課標”的過程中,通過創新傳統教育教學模式,樹立“健康第一”教學理念,在小學體育教育教學活動中,注重培養小學生的身體素質。
(2)按照“體育新課標”M織開展體育教育教學活動時,將主體地位真正歸還給學生。體育教師通過設置體育游戲,將教學內容融入體育游戲中,在游戲中幫助學生掌握體育知識,進一步幫助小學生培養體育興趣。另外,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對小學體育教學的實效性進行考核、評價,確保小學體育教學的實效性,提升小學生的體育技能,增強小學生的身體素質。
(3)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按照“體育新課標”要求,需要體育教師與學生之間加強互動,進一步提升體育教學的實效性。對此,要求小學體育教師領會體育新課標精神,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務。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體育教師采用合理的方式進行指導,不是填鴨式的灌輸,利用引導式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不斷增加體育教學的實效性。
三、結論
【關鍵詞】陶行知 創造教育思想 一課三研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22-0132-02
陶行知先生是中國近現代偉大的人民教育家,畢生從事教育理論研究和教育實踐工作,在揚棄傳統教育的基礎上,創立了系統的生活教育理論,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教育思想,創造教育思想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陶行知先生說:“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正如陶先生所說的那樣只有教師自己成為具有創造意識的人,才能給學生創造以上“六大解放”的空間,從而使每個學生的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在陶行知先生的創造教育思想的引領下,我希望通過“一課三研”的方式提高自身的專業發展。
一 選擇教學素材點,形成活動方案構想,進行一課
選材分析:陶行知先生認為:“創造性地建設生活、學習和工作環境,是學校對師生進行創造教育的最生動、最直接的教材。這種創造性建設環境,就是使學校的校容整齊清潔、井然有序,使形式與內容統一起來。”
我園地處農村,園內不僅開辟了公共種植區,每個班級也有自己的種植區。種植看似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但是里面的學問卻不少,怎樣激發孩子們的興趣?如何設計合理的活動?于是我們通過研討形成了中班科學活動“豆豆的生長”活動方案。
活動名稱:豆豆的生長。
活動目標:(1)了解豆豆的生長過程,能正確排列相關的圖片。(2)能大膽表達探究結果,并樂意與同伴分享自己的經驗。
活動準備:(1)豆豆生長PPT。(2)幼兒操作圖片(每個幼兒一份)。(3)前期經驗準備:自己種過豆豆。
活動過程:首先,自身經驗討論?!澳阏J識什么豆呢?”“你種過豆嗎?種豆子我們需要做什么呢?”“誰知道豆豆的成長需要什么?”(水、泥土……)根據幼兒的講述出示水、泥土、陽光等圖片。其次,排列圖片了解豆豆的生長過程。(1)幼兒嘗試排列豆豆生長過程圖片。(2)個別幼兒講述自己排序的結果。(3)教師展示豆豆生長過程的PPT。(4)幼兒糾正排序圖片。(5)豆豆的生長過程。最后,觀看動畫,延伸了解豌豆的生長過程。
總結(教師播放動畫):豆豆的長大不僅需要我們的細心照顧,還需要粉蝶來傳播花粉,這樣才能長出新的豆豆給我們吃。
觀摩記錄:邀請同事們觀摩此活動,大家記錄了活動各環節中教師、幼兒的互動情況,幼兒與材料的互動情況,目標達成情況等。如:在活動中老師跟孩子們互動之處較多,大部分是言語上的獎勵。如果在眼神、情感中多些互動效果會更好。如:把贊賞的眼光送給孩子;孩子回答問題后及時鼓勵、引導;可以用肢體語言獎勵孩子,跟他們互動等。
個人反思:材料互動和準備方面有很多不足之處,需要改進。目標達成度較高,圖片排列對孩子來說沒有難度,但缺少發展的空間。
二 一研:“豆豆的成長”
幼兒自身經驗討論環節符合陶行知先生創造的兒童教育觀點,“要在兒童自身的基礎上,過濾并運用環境的影響,以培養加強發揮創造力,使他長得更有力量,以貢獻民族與人類?!?/p>
本次活動從學習形式、教師與幼兒的互動情況、環境創設等方面展開了充分討論,形成以下觀點:(1)目標的定位?;顒拥哪繕耸嵌ㄎ豢茖W還是數學,并不明顯。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的特點本次活動目標缺少發展的空間。(2)互動情況。教師能夠跟幼兒及時互動,但幼兒間的互動較少。(3)幼兒座位安排。教師在組織活動時座位安排較散,導致幼兒活動中注意力不集中。(4)操作材料。教師示范是6幅,幼兒操作卻是5幅,需要形成一致。
三 二研“豆豆的生長”
修改目標:(1)在交流與觀察中了解豆豆的生長過程與生長條件。(2)樂意在同伴面前表述自己對豆豆已知的經驗。分別從認知學習和情感出發,促進幼兒對豆豆生長有更深地認識。
修改準備:將一研中豆豆生長的PPT改成豆豆生長過程圖片及生長條件圖片、關于豆生長的視頻課件。跟活動內容相關的圖片可以使幼兒在活動中靈活操作,而且便于改錯。視頻課件更生動,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和興趣。
修改過程:陶行知指出:“學貴知疑,大疑則大進,小疑則小進,不疑則不進”,并明確地說,“這個疑字我當重用它。”活動過程中重點通過教師提問引導幼兒在交流與觀察中了解豆豆的生長過程與生長條件。如:“你知道豆豆是怎么長大的呢?”“豆豆的生長需要什么呢?”通過請孩子們觀看視頻,從而更多地了解豆豆的生長過程。
觀摩記錄:同事們觀摩了第二次活動,并有目的地記錄各活動環節中教師、幼兒的互動情況、幼兒與材料的互動情況、目標達成情況等。如:在活動中老師不斷提出問題,孩子們圍繞問題進行回答,互動較多。老師跟孩子間眼神的交流也增多了。
個人反思:材料互動方面有很大的進步,特別是關于豆豆生長的視頻課件,制作細致、精美。目標制定較合理,活動過程緊緊圍繞目標開展。
集體研討:視頻的運用?;顒又薪處熢O計的關于豆豆生長的視頻課件很美,能夠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活動細節:受特級教師的啟發,能夠運用她的模式梳理活動內容,但是在細節上需要注意:(1)圖片的出示要小一點,只是為了給幼兒提示。(2)圖片排列時要有條理,不能誤導幼兒。(3)教師的反應。作為青年教師,在組織活動中反應還欠缺,需要及時處理幼兒突發性的問題并有效把握活動的重、難點。
再經過反思、研討和修改,進行三研:“豆豆的生長”……
四 “一課三研”的啟示
“豆豆的生長”正是有了一研的思、二研的創、三研的新,才讓我在反思、創新、再反思中慢慢成長起來。本次教研活動給了我一些啟示:
第一,教材的把握。通過此次“一課三研”活動的嘗試,我們教研組的教師們積累了開展種植類集體活動的經驗,提高了能力。更進一步感悟到幼兒園集體活動價值的體現、有效性的提高需要我們教師從幼兒的年齡特點與能力及當前需要出發,選擇合適的素材、精心設計活動方案、創設活動情境、提供適合的操作材料、靈活演示,進而引導和調控幼兒活動。
第二,教研的方法?!耙徽n三研”的實踐研究活動幫助教師樹立了新的教育理念,積累了新的教育經驗,掌握了新的教育技能。在研討――展示――評價――反思的循環過程中,教師得到的是具體可操作的建議,發現自己平時不易察覺的問題,找到理論與實際的結合點,學會提問、學會觀察、學會分析、學會評價等等。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暗示教學
一、暗示教育法的基本內涵
暗示教育法是指在無對抗條件下,通過語言、行動等對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發生影響,使其在不知不覺中自愿接受暗示者即教育者的某一觀點、意見或按暗示的一定方式進行活動。暗示教育法要求受暗示者在接受現成信息時無需要邏輯論證,并以無批判的接受為基礎。在許多情況下,暗示實際上就是一種心理引導方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暗示,我們可以理解為一種主要靠提示、引導,而不是靠論證來影響學生的態度和行為。
社會教育行為學理論指出:人們,尤其是受教育者,有一種傾向,即自覺或不自覺地維護思維的自主地位,不愿意受到別人的干涉、控制,而當對象如學生覺察到外界是有意要說服自己時,往往會產生一定的心理準備,甚至警覺起來,從而對外界的引導如教師的講授進行挑剔或產生逆反心理;而當對象沒有感覺到外界要有意說服自己時,則容易接受影響[1]。比如,無意中聽到的話往往更能促使其形成或改變一定的態度。
同時心理學研究發現,個體心理存在著這樣的現象,當一個人認識到了某種事物的存在時,盡管這樣的認識沒有充分依據,甚至只是一種被主觀肯定了的假設時,也傾向于對此事物作出反映,尤其當我們是在無對抗的自然的條件下產生這種認識,且當這種認識又與心理定向相符時,其心理反應就更為明顯。我國歷史上的許多成語,如“望梅止渴"、“杯弓蛇影"、“草木皆兵"等都表現了暗示的作用。
美國教育家卡耐基認為:不論意見觀點多么中肯正確,被別人強迫接受的,總不如自己想出的可靠——所以,懂得這層道理后,硬要別人接受你的觀點,將是很不聰明的做法。最好的方法,就是給他一點暗示,由他自己去思考或作結論。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認為,他從來沒有教給別人要干什么,他只不過是像一個思想的接生婆一樣,幫助人們產生正確的思想。在引導教育活動中,當引導者或教育者提出材料而不作出結論時,就是希望對象或受教育者自己作出結論,這種教育方法稱之為蘇格拉底的“產婆術"。在中國教育史上,暗示教育法早就為許多教育家所運用??鬃泳褪且晃簧朴冒凳镜母呤???鬃咏逃茏幼鋈?很多時候并不是直接進行說教,而是或用打比方或言他物,巧妙地暗示弟子做人的原則?!墩撜Z》中有多處這樣的記載,“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2](P56)”;“或問礻二、暗示教育法在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特殊意義大學生正值17~20歲,在這個年齡段,他們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占據主導地位,思想活躍,反應敏捷,智力發展達到高峰,主體意識明顯增強,他們善于獨立思考,也更樂于自我選擇和判斷,在這種情況下,暗示的作用往往比直接說理或指示的作用更加顯著。教育者如果仍然停留在不厭其煩的理論說教之中,其教育教學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要不斷隨著教育對象的變化作出內容和方法的調整。大學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中學要求不同,中學政治課以教授學生的知識點為基本任務,其政治教育的功能基本上靠灌輸來實現,教學方法就必然以肯定型為主,即告訴學生“是什么”的問題,可以使其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主要是以培育思想、通過理性的選擇產生的認同感為主要任務,所以大學階段在重述中學某些理論觀點時,應重點告訴他們“為什么”的問題。在這個解釋的過程中,不能簡單地只從正面的角度來進行論述作出結論,而要使思想政治理論課能夠深入到學生思想的深處。這就決定了在教學中,必須發揮大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們在興趣的驅使下,在教師的疏導中,通過自己認真的思索而形成正確的觀點,進而轉化為一種堅定的信念。中學在講授知識點的時候,大多是以一種觀點、一個思路為基本的方法,這既是應試教育的需要,也是灌輸政治理念的需要。在大學階段,這種辦法顯然是不合適的,大學的思想政治理論的教育應在基本的立場、觀點不變的前提下,有選擇地介紹一些學術界的相關研究,讓學生在開放的視野中獲得大量的信息,然后通過比較、分析得出正確結論,以堅定大學生的主流價值觀?;诖?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教學中就不應該官腔十足地板著面孔訓斥人,拿“大道理"壓服人,用“大帽子"嚇唬人,強迫學生接受你自己認為正確的觀點,而應該和風細雨、循循善誘、適時暗示、潛移默化,依靠理論的科學性和內在的邏輯力量去感化學生,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為大學生心理、生理特點以及大學思想理論課教學的基本特點和要求,僅靠喋喋不休的理論說教,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教育效果。而恰如其分的暗示與引導卻經常能收到化腐朽為神奇的功效。
作為一種教學實際中常用的引導方法,暗示主要是采取直接或間接的語言提示,使學生明白一定的內涵,并感到有關結論是自己認識到的。暗示在一定程度上是與明晰的說理相對應的一種教育教學方法,但暗示并非完全排斥思想的明晰,相反是在學生具備明晰的認知的基礎上適時地轉換說理的施教方法。說理教育不是單純呈現理論概念和專有名詞,也不是為了證明某一理論的正確性而控制性地呈現片面信息,它要求教育者最充分地呈現相關信息和知識,在一個開放、真實的背景下,幫助教育對象理順邏輯、明白道理、提升情感。此外,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際中,除了口頭語言暗示外,行為(身體語言)也可以作為暗示的符號,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行為,其暗示的作用更為突出。在思想政治理論教學中,可以由施授人的語言和行為制造一定教學情境來施授。行為學家早就注意到,在骯臟的環境里提示人們注意清潔、保持秩序總不見效,相反在嚴肅、整潔的環境中,人們自然而然地要自我檢點,有誰好意思往紅地毯上吐痰呢?更重要的是,我們還可以通過教學行為,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反復地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在學生的自我教育行為訓練中,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作為教育引導方法之一,暗示也有其局限性。如:由于暗示常常采取含蓄、間接的方式,一般不付諸壓力,因而容易使對象誤解或者忽略。此外,暗示也只涉及簡單的態度和行為,而對復雜的深刻的需要系統論證的道理則可能無法觸及;同時,由于暗示的作用總是帶有隨機性,因而教育對象的態度形成和改變,很難深入到同化和內化階段。
三、暗示教育法的具體實施
1.針對學生的思想特點,有的放矢地運用暗示
思想政治教育最忌諱的是無的放矢。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就要在充分把握教學目的和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的情況下,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恰當地運用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
首先,要熟練掌握教學內容。如果教學引導涉及的內容比較簡單,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沒有必要“畫蛇添足",學生完全可以自己作出結論,提煉觀點。當然,為了強調某種結論和觀點,也可適當地闡述和延伸,給予恰當的點撥。如一些“大眾口號"式的政治觀點和結論,就沒有必要大論特論,不厭其煩,此時,適當暗示即可。但是如果講課涉及的內容較多,其論據和論證較為復雜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就要明確地亮出結論和觀點,然后再去詳細論述,這樣就比學生自己去做效果要好得多。
其次,要了解學生認知心理特征。如果學生具有所期望的思維水平和知識能力,或對問題有相當熟悉程度,則可考慮含蓄地暗示,讓他們自己做出結論,得出觀點,反之則采取直陳結論的觀點。如:筆者在講“道德及其歷史發展"一節時,對有的課堂采取的直陳結論的講法,因為根據課前調查,他們對道德的理性認識并不深,但后來筆者為另一課堂的學生講這一節時,我采取的是暗示的方法,收到了較好效果。
再次,要把握學生思維熱點。一般理論課、知識課和技能課的教學,都是在學生對于這些課的教學內容基本“不知"、“不會"的基礎上進行的,從一定意義上可以說,學生是一張白紙,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接受心理一般來說比較單純,直接影響塑造意圖的因素主要是一個沒有求知欲的問題,全靠教師來講解和描繪。而思想政治理論課則不同,該課程所講授的許多內容都不是學生在課前一無所知的,他們從很小的時候就在思想品德、法律修養方面受到來自家庭、學校、社會等多種渠道的教育和影響。這種教育和影響既包括積極方面,也包括消極方面,都會在學生頭腦中積淀下來,形成各種各樣具有先入為主的“意識框架",并且這種"意識框架"的強弱也因人而異。因此需要教師事先掌握學生對某些問題的看法和立場。如果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所講述的立場、觀點與學生原有的態度差距過大,又不是原則性的問題,則可考慮使用含蓄、間接的暗示方式;如果差距不大則應明確說出結論,以免學生因為同化評定效應而感覺不到兩者的差距,進而影響教學效果。所謂同化評定效應指的是,人們會把和自己的態度相距較近的立場、觀點,視為相距更近的觀點。試圖引導學生改變一定態度時,一般說來,教師所持的立場、觀點,總是與學生對象原有的態度存在著一定差距,否則,就談不上教師的引導了。問題在于,這種差距如何把握引導才更為順利有效。
2.通過行為訓練,讓學生自我暗示
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教師還可以經常組織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各種知識競賽、演講比賽、課堂討論、辯論、課堂作業、課堂提問,以及學生自己上講臺講課等等。筆者在講授“增強法律意識,弘揚法治精神"前,先在課堂上就“法律和生活的關系"進行討論,學生結合身邊的事暢所欲言,事后他們談體會:不討論還不大清楚,討論后才知道,在當今社會不學法還真不行。通過這些教學形式的不斷變化,在學生不知不覺、不斷進行的積極的自我暗示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核心內容得到了鞏固,深深地在學生的頭腦中扎下根來。
3.營造好的教學情境,用環境來暗示
優秀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很善于在課堂內外營造一種氣氛,充分利用情境的暗示作用去引導和教育學生。比如,他們善于利用當地的各種革命歷史遺址、博物館、紀念館等以及各種文化教學手段。在這些特定的情境暗示之中,學生受到了強烈的思想震撼,其教育的作用,往往勝過千言萬語。如果時間、場合以及學生興趣、動機等都不適合于含蓄、間接暗示的方式,教師就應該直接、明確地亮明結論和觀點,反之亦然。如,在當今社會,一些人榮辱不分,甚至榮辱顛倒,所以我們在講榮辱觀的時候,一定要立場堅定、旗幟鮮明、敢于直陳正確的觀點和結論,引導學生的思想走上正確的軌道。此時的沉默、模棱兩可,或者哪怕就是暗示都會起到消極的作用,留下遺憾。
4.提升教師修養,用人格來暗示
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質教育方面,行為的暗示往往比語言更為有效。中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惫P者曾在大學生中調查:“什么時候你的心靈受到強烈震動?"學生的答案有“到建筑工地實習、老師和我們同睡一個窩棚地鋪時,我們心靈受到了強烈震動",“當老教授帶病堅持上課在講臺上昏倒時,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震動"。由此可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不僅僅要精通理論和深刻理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而且要注重在教學和日常行為中,以榜樣的力量與行動楷模去影響感化學生,不僅做“思想的巨人",而且還要做“行動的巨人",要通過強有力的行為暗示去教育和引導學生。作為教學引導者的教師,如果在學生的心目中確實具有權威性的可信性,直截了當地、不容置疑地提出結論和觀點,效果往往會更好。對于學生不太熟悉或者剛上講臺的年輕教師,則應考慮使用系統的邏輯論據和論證,在講解中讓學生自己明確應有的結論和觀點。
正確運用暗示還要避免暗示帶來的消極影響。暗示的作用是兩方面的,既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的作用,其性質主要受提示方向的影響。在教學活動中,我們也不能忽視暗示可能帶來的消極影響。有時候提示者的主觀愿望并非如此,然而提示本身卻造成接受者產生錯覺,作出與暗示相反的反應。無論暗示者是有意或無意地發出某種信息,作為對象的學生總是有著自己的見解并把它們視為某種提示,從而作出帶傾向性的相應反應。當我們評價某一事物并從正面提出一定的立場、觀點時,也會有意無意地產生暗示作用。因為,評價本身就肯定了某類事物和現象的存在,在這種情況下,當有關的立場、觀點不能充分說服對象時,就會起到消極的暗示作用,將對象引導到事物和現象的消極方面,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比如,有的教師在課堂上過多地介紹資產階級的各種思想理論流派,不厭其詳,又過多地暴露社會主義制度不完善的地方和腐敗現象,缺乏分析地述說資本主義制度如何繁榮、如何富裕,而對此的批判和抨擊又不全面深刻、充分有力,這就可能使學生對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社會主義制度的正確性和科學性產生懷疑,所以,作為引導者的教師一方面應有目的地發出積極的暗示,另一方面也應避免引導本身所產生的消極暗示,盡管這種暗示并不是作為教育引導者的教師的初衷。在教學中注重暗示原則的同時,我們也不應忽視“直陳”原則的重要性,暗示與直陳是相互聯系、相輔相成的。
[參考文獻]
[1]劉宗粵.論社會結構的引導模式[J].浙江社會科學,2000,(4):67-68.
[2]李澤厚.論語今讀[M].北京:三聯書店,2004.
關鍵詞:教學教育性 內涵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6(a)-0106-02
“教學教育性”這一思想具有很長的歷史,也是教育理論和實踐已經證明了的教學規律,早為教育家們所認識。德國的赫爾巴特則明確提出并論證了“教學的教育性”,他認為“道德普遍地認為是人類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彼J為,人的觀念、情感、善的意志是不可分割的。作為知識傳授過程的教學和作為善的意志形成的道德教育是統一的,“教學如果沒有進行道德的教育,知識一種沒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沒有教學,則是一種失去了手段的目的。”[1]那么教學教育性究竟指的什么呢?以及我們現在如何去應用呢?“教學教育性”就是把德育寓于教學中,處理好知識傳授與道德培養之間的關系。
1 教學教育性的內涵及理解
在赫爾巴特之前的教育家,如盧梭,認為教育要順應人的天性,任其自由的發展,這種教育順應兒童的天性,但是放任兒童的發展,無疑高估兒童自身的能力。盧梭的思想對于當時壓抑兒童的教學方式,無疑有很大的進步性和批判性,但是這種教育是不可能造就新時代需要的人才。教育是一種培養人的活動,在這個活動中必須要有目的。在赫爾巴特看來,人的追求是多方面的,相應的,統一的教育目的是不可能產生的。因此,教育目的是多方面的,赫爾巴特將之歸為兩類,一類是兒童多方面的興趣,最終目的是道德。他認為不存在“無教學的教育”和“無教育的教學”。他始終堅持這樣一個信念:“情感和意志受知識的影響;思想影響情感,情感影響行為。”[2]教學教育性理解為通過教學不僅使學生獲得科學知識,還要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地發展、品德的形成及人格的完善,從而獲得全面和諧發展。對教師而言,要做到既教書,又育人,將知識和道德是統一于教學中。
2 教學實踐中教育性的缺失
教師承擔著教書育人的責任和使命,教書即知識傳授,育人即造就善良的人。只靠教書,也許能造就有工作能力的人,但不能形成積極地協助社會發展的善良的人。教學已經普遍成為學校進行教育的一種形式,然而,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很少考慮學生的情感、體驗,一味地“滿堂灌”,忽視學生的興趣和感受,教學成為一種形式,這種只教書,缺失教育性的教學忽視每個孩子心靈,這種缺失急切需要我們重新認識赫爾巴特的教育性教學思想,并從中吸取精華,在實踐中加以應用。
3 試論教學教育性的策略
3.1 深入挖掘教材內容的教育性,創造優質課程資源
教材是教學的范本,教材中不僅有文化基礎知識,還蘊含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作為教師應該深入挖掘教材內外的優質課程資源。此外這樣的例子在教材內外比比皆是,比如一次數學課,老師講的一個關于小數點的故事,前蘇聯著名宇航員弗拉迪米爾?科馬洛夫,1967年8月23日一個人駕駛“聯盟一號”宇宙飛船勝利返航。但是飛船卻出現了故障,此播音員只能沉重的宣布:由于無法排除故障飛船,將在兩個小時后墜毀,我們將目睹民族英雄科馬洛夫同志殉難。指揮中心把他的親人們請到指揮中心作最后的話別,但科馬洛夫卻說:“首長,屬于我的時間不多了,我想先向您匯報這次探險的情況向您報告,這是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科馬洛夫的生命也在分分秒秒中消逝,匯報整整用了70分鐘,之后才與親人話別。當泣不成聲的女兒接過電話,科馬洛夫又一次落淚了,他說:“女兒,我要告訴你,也告訴全國的小朋友,請你們學習時,認真對待每一個小數點,每一個標點符號。‘聯盟一號’今天發生的一切,就因為地面檢查時,忽略了一個小數點,這場悲劇,也可以叫做對一個小數點的疏忽。同學們記住它吧!”轟隆―― 一聲爆炸,整個蘇聯一片寂靜。通過這個真實的故事,我相信,任何學生都會認真的對待學習,并且從民族英雄事跡中受到感情洗禮。語文教材中給學生提供的道德榜樣和學習榜樣更多,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將知識教育和道德教育結合在一起,達到教育性教學的高度。
3.2 注重從教學的組織形式上改變
教學中,師生以什么樣的形式結合在一起,如民主性、放任型和專制型,對學生產生的教育性影響是不同的。教育改革的今天,新型的師生關系應該是民主平等的,教師和學生關系式互相尊重、教學相長的。倡導學生改變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改變機械模仿、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倡導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這就意味著教師必須改變傳統一味教書的角色,不只是教書,還要育人。不只關注學生學習的知識與技能,更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3.3 教學中注重學生的“興趣”
赫爾巴特認為,“多方面的興趣”不只是具有目的的功能,它還有手段的功能,學生學習的動因,是教學的基礎,“興趣使一種積極的、內在的活動、和主觀體驗,是一種對所學事物保持高度吸引力和高度注意力的內部心理狀態。”[3]“在教學中,每當新教材提示給學生的時候,學生必然會遇上這樣那樣的困難。赫爾巴特認為,學生的多方面興趣,就是克服這些困難的心理動力。學生如果具有多方面的興趣,他就能在任何情況下,首先產生‘專心的活動’,隨之又進行相關的‘深思活動’集中注意于運用已有的知識去探究某種主題或對象。”[4]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能夠激發孩子內在學習動機,上課時保持高度注意力,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這種興趣,使學生樂于接受教師教學的教育性,并轉化為學生的情感、意志和信念。
3.4 注重教學中對學生的管理
“教學教育性”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管理。兒童管理是教學的基本條件。主要方法有:威脅、監督、命令與服從、懲罰。同時,還要發揮權威和慈愛的作用。赫爾巴特認為,以慈愛為主,可以減輕管理中出現的困難,輔之以其他四種方法。另外,還要加強學校與家庭、教師與父母之間的密切合作,以在兒童教養工作中能夠分工合作。教學、管理和訓育是緊密聯系的,管理就是要克服兒童“不服從的烈性”,以維持教學與教育秩序,為實施教學創造條件。課堂是教學的基本場所,教師是管理者和實施者,教師的管理主要是為教學創作一個好的學習和教學環境,使教學活動變得富有節奏、高效果率完成教學目標,教師要明白,一切的教育管理,都是為了學生,都是為了學生的發展,任何損害學生發展的管理都是不合格的,甚至可能是違法的。管是為了教,所以教師應該注重“管”與“教”的結合。
3.5 教學中注重“差異”并兼顧“公平”
教育教學中,教師面對的是整個班級的學生,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成績、行為習慣等千差萬別。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公正對待每一位學生是師德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師在學生心目中樹立公正形象的需要。另外,“實事求是地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使用不同的技巧,才更有利于培養學生內在的、持久的學習動力,其效果是明顯的。不分對象,不分情況,套用、濫用分數評價,只會矮化教師形象,弱化教育功能,從而走向成功教育的反面?!盵5]針對學生的“差異”給予公平的評價,這樣使學生處于一種積極的情感狀態,從而激發學生進一步努力的信心與決心,促使其可持續發展。
“教學教育性”的價值在當今的教育教學實踐中任具有指導價值,從激發學生的內在動機興趣開始,創造良好的教學秩序和條件,對學生進行“教育性教學”,它要求每一位教師都盡到教育的責任,共同促進學生良好道德的形成。
參考文獻
[1] 赫爾巴特,著.普通教育學[M].李其龍,譯.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2] 赫爾巴特.赫爾巴特文集(哲學卷一)[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3] 高微.試論赫爾巴特的興趣觀及其課程理論[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1(9):101-103.
關鍵詞:“少教多學”;小學英語;前提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日漸更新與快速發展,先進、科學的教育思想層出不窮,并越來越多地涌入了基層教育工作者的視野。“少教多學”思想是其中重要的一項。以下,筆者僅從自身的小學英語教學實踐出發,以“內涵”及“前提”兩個方面為切入點,試就“少教多學”思想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實踐運用展開初步的分析與探討。
一、“少教多學”的思想內涵
“少教多學”中的“少教”不是指教師徹底置學生于不管不顧的狀態,而是指教從所教學生的主觀實際出發,有針對性、有意識性地適當放手,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時間與空間。而“多學”則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引導與幫助下依靠自己的能力獨立進行深刻的學習。
由此不難看出,“少教多學”思想的本質為教師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引導他們進行獨立、自主的積極學習活動,并從中得到學習能力、學科知識素養的均衡、協調發展?!吧俳潭鄬W”思想最突出的優勢在于“教是為了不教,學是為了會學”,其摒棄了以往教師照抄照搬教材、死板地向學生灌輸知識而學生卻只能始終處在被動地位的尷尬學習狀態,因此,更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有利于保障學生獲取高效率的學習效益,能真正將“減負、增效”的教育理念落實到實處?!皹穼W、會學、學會”是“少教多學”教育指導思想最終能達成的重要教學目標。
二、小學英語教師正確運用“少教多學”的思想
正如前文所講,“少教多學”思想的正確運用無論是對學生來講,還是對課堂教學效果的切實提升來講都具有不容小覷的積極作用。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就可以隨意、任意地使用。在筆者看來,小學英語教師在運用“少教多學”思想之前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完善:
1.教師具有端正的教育教學觀念
教師是指導小學生展開英語學習活動的引領者,其自身所具有的教育價值觀念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著學生最終的實際學習效果。鑒于此,小學英語教師要踐行“少教多學”這一思想,就必須具有端正的教育教學理念。
首先,小學英語教師要深刻認識到“學生是學習活動的真正主體,教師則是學生學習活動中的引導者與幫助者”,即要走出應試教育思想的桎梏,擺脫“灌輸式”“注入式”教育模式的束縛,而應當在充分信任學生的基礎之上,尊重其在小學英語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無論是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策略的選擇、教學進度的快慢等都要充分契合所教學生的實際英語認知基礎。
其次,小學英語教師要客觀正視不同學生個體之間在英語學科上所存在的或多或少的學習差異。既不能只重視學習基礎較扎實的學生群體,也不能過分重視學習基礎較薄弱的學生群體,更不能對學習基礎一般的學生視而不見,這幾種極端的教育理念都是未充分尊重學生學習客觀差異的集中體現。正確的做法應為教師在充分尊重學生學習差異的基礎上,針對不同的學生個體采取有區別、有差異的教學方法,即將“分層次”教學理念貫徹于學生“少教多學”學習活動的始終。這樣有利于學生真正從“少教多學”的學習活動中發展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并切實優化學習效果。
2.教會給學生獨立、自主學習的有效方法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真正主體”,因此,“少教多學”思想的踐行單是教師具備端正的教育教學觀念尚且不夠,還必須要求學生具備獨立、自主學習的有效方式方法。很顯然,學生的這種能力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需要教師給予恰當、有效的指點與幫助,即教會學生獨立、自主學習的科學方法。例如,如何在課前對相關的信息及資料進行搜集與整理?如何進行高效的課前預習學習活動?如何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專注聆聽自己的學習重、難點?如何在課后進行有效的課后復習等等。“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睂W生只有自己掌握了自主學習的科學方法,才能保證“少教多學”等相關活動的正常組織與開展,才能真正保證自身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以及高效自主學習方法的切實獲得與掌握。
教育實踐表明,“少教多學”思想在小學英語學科教學中的恰當運用能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能最大限度上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與積極性,更能切實促進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等綜合素質的顯著提升與發展??梢哉f,“少教多學”思想的靈活運用存在著諸多顯而易見的突出優勢。對此,小學英語教師應當從實際出發,努力構建效率與質量同在的“少教多學”的高效英語課堂。
參考文獻:
[1]吳琳婕.淺談“少教多學”模式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2(9):39-40.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the Legal Basis
Gao Nan; Han Zhiyong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北京 102617)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Beijing 102617,China)
摘要: 缺乏吸引力和時效性差是目前思修課教學普遍存在的問題,鼓勵思修課教師積極參與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提高思修課教學效果,有利于更好地培養學生。
Abstract: The lack of attractiveness and poor in timeliness is the common problem in present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the Legal Basis. Encouraging teacher's active participation with students' dail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ll help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teaching as well as cultivate students effectively.
關鍵詞: 思修教師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教學效果
Key words: teacher of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the Legal Basis; dail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ffectiveness of education
中圖分類號:G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15-0258-01
0引言
培養思想進步、政治立場堅定,有科學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高素質人才是思政課教學的最終目的,但由于種種原因,思修課教學并未取得預期效果。隨著思政課教改得不斷推進,高校普遍意識到提高思修課的吸引力和實效性的關鍵在于以人為本,激發學生主動性,在充分了解掌握學生心理、思想狀況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開展教學活動。筆者認為,鼓勵思修課教師積極參與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深入了解學生思想、行為、心理狀況,進而改善教師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對于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高素質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1思修教師參與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1.1 有利于提高思修課吸引力,改善教學效果思修教師主要是通過課堂執教、言傳身教等方式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效果不僅取決于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水平、專業基礎知識水平、理論能力水平,還取決于教師對學,生特點的了解和把握。目前思想道德修養課較為普遍地存在吸引力不強的問題,教師講課方式陳舊,對事件或問題的闡述方式不適合當代青年口味等問題極大影響了學生的興趣。究其根源,就在于思修課教師脫離學生,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狀況缺乏了解,不能根據學生特點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改善這種狀況的重要方法在于鼓勵思修教師參與或從事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通過與學生直接的溝通和交流掌握學生特點,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1.2 有利于知行統一,提高教學實效思修課是對大學生進行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法制觀教育的一門課程,具有鮮明的政治性、較強的理論性,同時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必須堅持理論與實踐的統一,既注意幫助學生認識客觀世界,又注重指導學生改造主觀世界,使學生通過知行統一進行自我鍛煉、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提高自身修養和素質。思修教師參與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營造知行轉化的教學氛圍和教育環境,做到寓教于樂、寓教于情、寓教于境、寓教于行,做好知行轉化和統一。
1.3 有利于全面、深入考查學生,使課程考核更科學合理思修課的考核歷來主張不能“唯分數論”,不能一張試卷定成績,要堅持平時成績與考試成績相結合的考核方式,這種主張是正確的。但由于平時成績考核多為課堂出勤情況、作業完成情況、課堂參與情況等,并沒有真正結合學生日常生活、學習表現,具有片面性。個別教師能夠主動向相關輔導員、班主任了解情況,但畢竟不如自己親身感受,因而使成績缺乏權威性和說服力。確保平時成績真實、合理,必須做到對學生全面深入的了解,堅持教師評價與學生評價相結合、平時測評與階段測評相結合,對學生在思想認識上的提高和現實表現等進行綜合評價。這需要思修教師參與或從事部分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4 有利于更好的發揮思修教師專業理論知識在學生思想教育中的作用理想信念薄弱、政治觀念不穩定、社會責任感缺失、心理承受能力不強是當代大學生的共性,這對大學教育培養理想遠大、道德情操高尚、文化知識全面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出嚴峻挑戰。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參與和大力支持。思修教師深厚的理論功底和相關知識素養、積極的創新意識和敏銳的現實感知力、豐富的育人情感和良好的組織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是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最缺少和寶貴的資源,是學生健康成長、順利成才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發揮思修教師在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是時代賦予當代教師的重要職責和使命,是學生樹立科學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全面和諧發展的重要保障。思修教師參與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利于更好發揮教師理論知識在育人方面的作用,也有利于教師本身人格魅力的提升。
2思修教師參與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
2.1 扮演學生日常管理者角色輔導員、班主任、學生黨支部書記等管理者是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的引路人,他們了解學生、關心學生,為學生的衣、食、住、行、學等方方面面提供指導和幫助,是學生健康發展的有力保障。思修教師可以積極參與到學生日常管理工作中來,承擔兼職輔導員、班主任、學生黨支部書記等工作,充分發揮教學、科研、育人等方面的優勢,引導學生健康、全面發展。
2.2 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育人隨著信息技術的空前發展和互聯網的迅速普及,網絡正極大的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習慣,為高效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提供了現代化手段,拓寬了空間和渠道。思修教師在利用網絡開展教學活動的同時,可以進一步拓寬網絡的教育功能,建立網絡互動平臺與學生對話交流,如“虛擬社區”、“心聲傾訴”、“互動空間”等,利用自身優勢將思想政治教育的領地拓展到網絡世界,拓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領域,打造立體教育平臺,改善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王志強.從“90后”大學生特點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策[A].華章,2009:59-60.
[2]王曉艷.“90后”大學新生思想狀況調查及對策研究[A].科技信息,70-71.
[3]周國莉.從“90后”的心理特點看新時期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A].教育時空:167-169.
[4]柴素芳.精心建設“思修”課程,培養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A].河北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2):74-77.
一、以人為本,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的教學手段就是知人善任的教學藝術,反映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 孔子就是“以人為本”教學的最早提倡者與踐行者?!墩撜Z》第十一章中有這樣一則論述:子路問:“聽懂了一個道理就該去做嗎?”孔子回答:“家有父兄在,如何能一聽到了就去做呢?”冉有問:“聽懂了一個道理就該去做嗎?”孔子回答:“聽到了就該去做?!惫魅A問:“子路問聽懂了一個道理就該去做嗎,你說有父兄在;冉有也問聽懂了一個道理就該去做嗎,你說聽到了就該去做。我很困惑,冒昧地問一下。”孔子回答:“冉有做事總是退縮,所以我激勵他勇敢去做;子路好勇過人,所以我限制他太過剛勇?!备鶕煌瑢W生的不同情況進行不同的教育,這就是因材施教。要使語文教學活動成為滿足每個學生提高語文能力的誘因,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學生的氣質、性格不同,能力發展的水平有差異,諸多因素都對語文教師的施教藝術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們應該做到,不對學生存有先入為主的偏見,而應該像孔子那樣:以關愛、尊重學生個體生命的仁愛之心,在深入了解學生差異性的基礎上,對于一些具有明顯的氣質、性格特征的學生采取相應的教學策略,以求我們的教學活動取得更加顯著的成效。
“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應該是亙古不變的,它在教育教學中有很高的價值。這一理念落實到如今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活動之中,就要求語文教師著眼于未來社會對于人才素質的要求,并結合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通過有效的教學設計來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開發他們的智力,培養他們養成堅忍、自信、健康、向上的性格,為學生的終生發展及將來更好地服務于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教學相長,啟發誘導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在教學活動中,孔子沒有把自己置于高出學生的位置之上,而是以一種謙虛平等的態度與學生真誠地交流知識,探討問題。學生的一言一行,偶爾迸發出的智慧都會從不同的方面給孔子敏感的心靈帶來啟發??鬃舆厡W邊教,邊教邊學,教書與學習是他生活的主要內容,教學相長是他生命的主要存在形式??鬃釉谑┙虅e注重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好學”的精神。他總結出了“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的著名論斷??鬃釉谶@句話中關于“啟”“發”的議論,就是我們今天“啟發”一詞的最早起源。不難看出,孔子的這種啟發式教育的精神就是,把學生作為主體,將學習的主動權必須交給學生,目的是發展學生的思維,使其學會舉一反三。教師在教育活動中只起主導作用,即對學生有目的地引導和及時啟發。
相對于其他學科的教學來說,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更加注重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學生的性格特征以及興趣、愛好應該更加受到教師的關注。要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教師首先必須在自己的意識深處真正把學生置于主體的地位。教師的這種主體意識必然產生對學生的期望,而教師的期望對師生雙方在教學過程中的行為都將發生潛在的影響。這就要求教師把學生置于與自身平等的主體地位,在教學行為上就要采取循循善誘的方式。
三、倡導樂學,培養興趣
《論語》的首句就是“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遍_篇強調“悅”“樂”“不慍”四字,給他的語文教學定下了快樂的基調??鬃又鲝埐粌H要培養學生的好學精神,而且更要使學生樂于追求知識。他不僅把快樂作為語文教學的目的,還把它視作一種生活理想,更把樂學看做治學的最高境界??鬃釉诮虒W中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更倡導樂學,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他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闭f明樂學的效果最佳。
關鍵詞: 陶行知教育思想 小學語文教學 創新教學
是否具備創新意識及創新能力已經成為當代社會對新一代人才的基本要求。小學語文在小學教育教學中是一門基礎性的學科,在義務小學教育當中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小學語文的創新教學對培養現代社會所需要的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人才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1]。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創新教學所指的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小學生能夠準確地掌握、使用及積累語文知識了解社會文化等,在對孩子實施聽、說、讀、寫的訓練中,挖掘、培養及發展孩子們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①。我國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的有關培養和訓練孩子的創造能力的“六大解放”的教育思想,對小學語文的創新教學具有重要的引導意義[2]。
一、應該解放孩子們的頭腦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在舊中國時期,“兒童的創造力被迷信、成見、曲解、幻想層層裹頭布包纏了起來,我們要發展兒童的創造力,先要把兒童頭腦從迷信、成見、曲解、幻想中解放出來”。②在21世紀的今天,這種現象仍然存在,依然阻礙著孩子創造能力的進步和發展。所以,在小學的語文課堂教學當中,首先就應該打破、丟棄以往孩子應以教師或者是知識至上的思想觀念,應該對孩子實施科學和正確的指導,避免讓孩子走進對知識、思想、事件曲解與幻想的誤區[3]。
二、應該解放孩子們的雙手
陶行知先生曾經提到過,在舊時期的社會中,我們中國對于教育孩子一直是要求孩子們不許動手。其實,所有的孩子對外面的世界都有著十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也非??释ㄟ^使用各種不同的辦法,特別是需要通過運用他們自己的雙手來體驗這個對他們具有巨大魔力的有趣世界。所以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當中應該充分地滿足小學生的這一心理需求,應該適當地激勵和支持小學生自己動手探索和操作,結合實施具體的行為操作更進一步感悟語文教材中所提供的相關知識。
三、應該解放孩子們的眼睛
陶行知先生曾經說,以往傳統的學校教育給孩子們強加了一副有色的眼鏡,讓孩子們和實際的社會生活進行了脫離③。也就是現在我們耳熟能詳的:“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如此一來,就造就出了許多對社會沒有多大實際意義、缺乏社會競爭力的“小書呆子”。所以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應該全面地解放孩子們的眼睛,使孩子們通過運用他們自己的雙眼去觀察、去發現,去認識、去探索,從而促進孩子們進行有價值的思考,起到啟發孩子思維、養成判斷能力及鑒賞能力的作用,同時,這是培養和訓練小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的關鍵前提和基礎[4]。
四、應該解放孩子們的嘴巴
陶行知先生認為,應該讓孩子們的嘴巴得到解放,對培養孩子的創造能力和創新意識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所以,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當中,應該全面地解放小學生的嘴巴,引導小學生敢問、善問及樂問[5]。對孩子的每一個提問應該給予激勵和表揚,就算孩子提出來的有關問題沒有一點兒實際意義,語文教師也應該做到循循善誘,促使孩子思維活躍。
五、應該解放孩子們的空間
陶行知先生曾經提到,以往的傳統的學校課堂教育就是一種鳥籠式的課堂教育方式,這樣的學校課堂教育模式對孩子們的創新能力是一種巨大的制約④。他曾經大聲疾呼,一定要解放孩子們的空間,讓孩子們去感受、接觸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青山和綠水等。從這些都可以看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盡量拓展孩子們的學習空間,讓自然界和社會變為孩子們取之不完、用之不盡的創造源泉。
六、應該解放孩子們的時間
陶行知先生曾經說,我國小學受功利目的的不良影響,致使孩子們沒有空余的時間去感受大自然的熏陶及人類文明的感化。陶行知先生說過,反對過分提倡考試制度,認為創造性的兒童教育,首先就應該為孩子們爭取時間的解放。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給孩子留有足夠的時間,教師不應該安排過多的課后作業,應該讓孩子們擁有自由的時間來培養和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讓孩子有時間和精力去思考、探索、發揚自己的優點和特長,提高孩子們的創新意識及創新能力[6]。
七、結束語
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也是一個國家繁榮昌盛的永恒動力。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是一個小學教師必須努力探索的非常重要的課題。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的教育思想無疑具有重要的導向意義。
注釋:
①劉紫亞.陶行知教育思想與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J]成功?教育,2012(11):122.
②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81.
③饒杰騰.陶行知“教學做合一”的啟示――兼及“少教多學”的教學理念[J].教育藝術,2012(8):39.
④傅德.小學語文教育如何貫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J].考試周刊,2012(65):88.
參考文獻:
[1]饒杰騰.陶行知“教學做合一”的啟示――兼及“少教多學”的教學理念[J].教育藝術,2012(8).
[2]韓冰清.論“六大解放”及其實施――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對培養學生創新素質的啟示[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02(2).
[3]潘鳳鳴,程超,齊建輝,張洪菊.創新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實施[J].才智,2010(5).
[4]羅惠珍.陶行知創造教育思想與小學生創造力的培養[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