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企業危機防控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美國營銷學者尼爾?恩?博登教授提出了市場營銷組合的概念,伊?杰羅姆?麥卡塞教授概括出營銷組合的“4PS”,即產品(Product)、地點(Place)、促銷(Promotion)、價格(Price)。在現代營銷活動中,缺少其中任何一個環節,都會使營銷活動發生停滯。其中,“地點”指分銷渠道,即產品或服務從生產者手中轉移到消費者手中所經過的線路或通道。現代競爭的各方,幾乎都能提供優質的產品、低廉的價格和花樣翻新的促銷活動,唯一有巨大潛力的只有分銷渠道。而今,越來越多的企業已把建立穩定和安全的分銷渠道視為開拓和占領市場的關鍵。然而現實中,由于企業與分銷商之間、分銷商與分銷商之間、分銷商與顧客之間的利益取向不同,從而不可避免地導致各種利益沖突,當沖突發展到一定程度或其它外部環境發生變化并對企業渠道聲譽、渠道經營活動和渠道內部管理造成強大壓力和負面影響時,就演變成了各種類型的渠道危機。渠道危機極強的滲透和擴散效應,一旦發生便對企業造成無法估量的現實或潛在的傷害,因此對企業而言,最好的渠道危機管理就是在事前對危機進行預防和控制,消除危機爆發的誘因或對難以避免的危機做好準備,盡量避免危機發生或將危機損失降到最低限度,甚至達到化危機為轉機的效果。針對渠道危機爆發的誘因,筆者認為企業可從全員渠道危機意識的樹立、恰當渠道模式的采用、分銷商的慎重選擇、渠道管理的加強以及渠道危機預警機制的建立等方面著手進行危機預控。
樹立全員渠道危機意識
渠道危機爆發的可能性和其他危機一樣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渠道危機的預控有賴于全員的努力,全員危機意識能極大地提高企業抵御和控制渠道危機的能力。企業的全體員工都應將渠道危機的預防作為日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個職能部門、每個環節和每個人的行為與渠道危機管理密切相關。在日常工作中,自覺地把自己的言論和行動與維護渠道穩定和安全聯系起來,提高維護渠道穩定的自覺性;即使危機來臨,也知道怎樣與企業對外態度保持一致,靈活掌握的權限有多大等,從而將危機損失降到最低限度。因此企業應對員工進行渠道危機意識培養,提高員工對危機發生的警惕性,使渠道危機管理落實到每一位員工的實際行動中。
采用恰當的渠道模式
預防渠道危機必須從渠道開發之日起著手進行。企業在選擇渠道模式時,至少應考慮四項內容,即渠道長度、渠道寬度、渠道廣度和渠道系統,而每項內容中又有多種選擇(見表1),這些內容的不同組合構成了復雜多樣的渠道模式。
由此可見,可供企業選擇的渠道模式多種多樣,企業在選擇渠道模式時必須按市場規律運作,選用恰當的渠道模式。因此,企業在選擇渠道模式時,首先應根據顧客需求、產品、中間商、競爭者、宏觀環境以及企業的經濟實力、營銷政策、社會聲譽等因素確定分銷渠道目標,然后找出可實現這一目標的各種渠道模式,并按一定的標準,如經濟性、控制性和適應性等標準對備選模式進行評估,最終選擇一種或多種適宜的渠道模式。
此外,企業的渠道模式隨著各種影響渠道模式設計因素的變化進行相應調整,從而防止已失去競爭力的渠道引發渠道危機。
慎重選擇分銷商
分銷商是指在分銷渠道中,介于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經營者。分銷商是渠道功能的重要承擔者,是協調渠道關系的重要力量,在提高分銷渠道效率和效益中起著重要作用。因此,企業在選擇分銷商時必須慎重,以減少和避免因選擇分銷商不當而帶來的渠道危機。
首先,企業應明確渠道中各類分銷商的角色分工要求。渠道中要配置的分銷商以及要配置多少分銷商,其依據就是渠道的角色構成、角色分布和角色要求,渠道系統對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資源和能力要求,只有明確所要組建的渠道中各類分銷商的角色分工要求,才能選擇符合要求的分銷商。
其次,根據要求制定分銷商的選擇和評價標準。企業選擇并評價分銷商,一般有兩類標準:一類是絕對標準,指與渠道目標相關的角色要求,即所選擇的渠道成員必須能勝任其所承擔的角色責任,如寶潔公司根據其與分銷商的職能分工要求,在選擇和評價分銷商時,首先把分銷商的倉儲、運輸、促銷以及開辟零售渠道等能力作為標準,以確保所選渠道成員能勝任其所承擔的角色責任;另一類是相對標準,指在一定的測度下,對分銷商在資源、能力和態度等方面的相對優勢要求,如對分銷商的經營范圍、經營歷史、經營業績、經營方式、管理水平、財務狀況、企業文化、銷售能力、市場覆蓋范圍等方面的要求。需要指出的是,不同企業對分銷商的具體要求是不一樣的,同一企業對渠道中不同環節的分銷商也會有不同的測度和標準。
此外,實行產品試銷。企業選擇分銷商時,最好的方法是通過一段時間的產品試銷,充分掌握分銷商的運作情況和雙方的合作狀況。
加強渠道管理
渠道危機的產生常常是由于平時渠道管理工作的疏漏所致,因此,加強渠道管理無疑是對渠道危機進行有效預控的重要舉措。目前,企業尤其要加強對渠道價格、物流、信用、分銷商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價格管理
考慮到不同目標市場消費者購買力、競爭程度、企業投入的運輸費用、促銷費用等方面的差異,因而企業往往采取不同的價格策略。分銷商就有可能利用不同地區的價差,將產品從低價格地區轉移到高價格地區銷售,進行“竄貨”;對于多層次的渠道結構,企業一般實行級差價格體系,即對不同層次的分銷商,制定不同的價格政策。一般來說,級別越高的分銷商進貨價格越低,這樣可以保證各級分銷商都能獲得相應的利潤,然而,多層次的價格體系也為分銷商提供了相互殺價的可乘之機。因此,在具體的市場運作中,為使企業的價格政策得到徹底的貫徹執行,企業必須加強價格管理。企業在與分銷商簽訂合同時,要明確規定穩定的價格條款;加強監管,及時掌握價格情況,發現分銷商違反價格政策的行為立即處理。
物流管理
物流管理是指企業對商品實體從生產地點向消費使用地點的轉移過程所進行的決策、計劃、組織執行、激勵和控制活動。由于物流活動涉及運輸、倉儲、包裝、存貨控制、搬運裝卸、訂單處理等多方面的工作,不僅需要企業內各部門的通力合作,也需要外部各有關部門和機構(如運輸公司、倉儲公司、分銷商、保險公司等)的積極參與。因此,企業應把各方面的力量組織和協調起來,以便高效、經濟地完成產品從生產點向使用點的安全轉移。
信用管理
企業通過信用管理的目的最大限度地擴大銷售把壞帳和逾期賬款控制在企業可接受的范圍內,加強信用管理就是要做好客戶信息的搜集和信用分析、信用政策的制定和執行、應收賬款管理和逾期賬款追收等工作。信用管理需要銷售、財務、法律、生產、售后服務等部門的共同參與和密切配合,任何疏忽都會影響賬款的及時全額收回。因此,企業應重視并加強信用管理工作,有條件的企業可建立獨立的信用控制部門、配備專人進行管理。
分銷商管理
對分銷商管理主要包括如下內容:明確分銷商的角色定位,通過“合約”的方式進一步明確并賦予分銷商相應的角色地位、角色責任和角色權利,以防分銷商的行為偏離渠道目標要求。企業通過收集分銷商的各種資料為分銷商建檔,全面記載相關信息并觀察其變化,便于對其進行個案管理與結構管理。加強與分銷商的溝通,比如通過與分銷商合作開展市場研究、邀請分銷商參與計劃制定、召開市場需求咨詢洽談會、定期互訪考察等活動形式,協調企業與分銷商、分銷商與分銷商之間的關系,增進相互了解和信任。向分銷商提供足夠支持,如向分銷商提供適銷對路的產品、周到的售后服務以及相關培訓等支持活動,以獲得更多來自分銷商的合作。企業根據“合約”對分銷商的績效進行考評,做到獎罰分明。
構建靈敏的信息系統
企業建立渠道危機預警機制就是要在構建靈敏的信息系統基礎之上,密切關注各類渠道危機征兆,預測、分析可能發生的各種危機情況,并制定相應的對策。
建立渠道危機預警機制必須以高度靈敏的信息系統為基礎。沒有高度靈敏的信息系統,渠道危機預警機制的建立就無從談起。在當今信息時代,企業要建立健全信息機構,配置必要的信息傳遞與處理設備,吸納人才,及時捕捉對企業產生影響的經濟信息、政策信息、時事信息和對手信息等各類信息,尤其要特別注意收集可能導致企業危機的信息,為企業準確分析、科學決策提供依據。
密切關注各類渠道危機征兆
企業渠道出現危機之前,都有一些征兆,對此企業應密切關注。這些征兆主要有:銷售額與利潤下降或銷售額上升而利潤未增加,渠道成本(如銷售管理費用、市場推廣費用和其他銷售費用)持續攀升,企業對渠道的輻射能力與控制力減弱,竄貨頻現,危險客戶出現,大客戶流失,主要的渠道開發與渠道管理人員跳槽,行業動蕩等。企業若出現以上現象之一甚至出現多項時,往往預示著渠道危機的來臨,如果不及時控制事態發展,就會面臨渠道危機的挑戰。
預測、分析可能發生的各類渠道危機情況
盡管導致企業渠道危機的因素很多,但除自然災害、意外事故等不可控因素外,其他的因素都是可以預測并控制的。預測、分析可能發生的各種渠道危機情況,制定行之有效的辦法,不僅當危機出現時可從容不迫、條不紊地處理,而且還可在很大程度上堵住危機出口。為此,企業首先應根據自身的特點及所處的外部環境,把可能面臨的渠道危機一一列出,特別要考慮同類企業以及本企業曾發生過的危機。然后,對可能出現的危機按輕重緩急進行排序,并對危機產生的原因、發展狀況及趨勢、受影響的公眾、危機信息對外擴散的渠道和范圍等做全面分析。最后,針對每種渠道危機狀況制定多套解決方案備用。
綜上所述,樹立全員渠道危機意識是從人力資源方面對渠道危機的預控提供有力的支持;采用恰當的渠道模式、慎重選擇分銷商、加強渠道管理側重于從渠道建設及其日常管理方面消減渠道危機爆發的誘因,從而對渠道危機進行有效預控;建立渠道危機預警機制則是從制度建設上為渠道危機的預控提供堅實的保障。
參考文獻:
1.卜妙金.分銷渠道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李正.分銷通路設計:商品分銷體系建立與創新[M].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2
【關鍵詞】 中小企業; 財務風險; 防范財務風險
2008年,一場由美國金融危機引發的經濟危機席卷全球,美國經濟全面衰退,全球經濟大蕭條,中國經濟同樣遭受了巨大沖擊,尤其是中小企業。據艾瑞咨詢統計,2007年中國中小企業的總數為3 453萬家,較2006年增長9.6%,經過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國中小企業的總數要降到3 400萬家。這說明我國的中小企業應變能力差,因而迫切需要中小企業加強經營管理理念,加強風險防范意識,建立和健全中小企業的內部控制體系,建立中小企業的財務風險控制體系,形成一個可以遵循的財務風險防范系統,將近期利益與長遠利益結合起來,努力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和創造長久價值的能力。
財務風險是指企業在特定的客觀情況下和特定的期間內,在企業經營運作過程中,由于各種難以或無法預料、控制的企業外部環境和內部經營條件等不確定性因素的作用,使得企業資金運動(資金流)的效益性降低和連續性中斷,進而使得企業的實際經營績效與預計目標發生背離,從而對企業的生存、發展和盈利目標產生負面影響或不利結果的可能性。
財務風險可演變為財務危機,財務危機是由企業財務狀況的不斷惡化而產生的、將會危及企業生存的一種狀態。它有一個逐步顯現、不斷惡化的過程。因此企業管理者應當對企業的財務運營過程進行跟蹤、監控,建立財務風險的報警系統,及早發現財務風險,預防財務危機的發生,避免或減少危機所造成的損失。
一、引發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的因素
(一)外部環境引發中小企業財務風險
引發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的外部環境包括經濟因素、自然因素、法律環境、社會因素和科學技術因素。這些因素存在于企業之外,它對企業的經營管理、財務狀況產生的巨大風險是難以準確預見和無法改變的。如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中小企業產生的沖擊,許多中小企業面臨財務癱瘓處境,威脅著中小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又如我國的經濟體制明顯偏向于國有企業,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產業調整政策市場環境、法律環境都是引發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的重要原因。再如2008年年初國家從穩健的貨幣財政政策變為實施從緊的財政貨幣政策,至5月份已經四次調整存款準備金率,從年初的13.5%提高到16.5%,使得中小企業面臨貸款難、利息高、成本費用上升、無力償還貸款本息的財務風險。中小企業由于受經營理念、財力、物力、人力的限制,其財務管理不能適應復雜而多變的外部環境,必定會給中小企業帶來財務風險甚至財務危機。
(二)內部因素引發中小企業財務風險
1.管理層風險意識缺乏導致財務風險
在現實工作中,我國許多中小企業的經營者、管理層和財務人員缺乏風險意識,認為只要把生產搞好了有生產訂單,有經營利潤,只要管好用好資金就不會產生財務風險。風險意識淡薄是財務風險產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2.經營決策失誤導致中小企業財務風險
目前,我國許多中小企業的經營決策、財務決策普遍存在著經驗決策及主觀決策現象,財務決策失誤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科學合理的可行性分析,主觀臆測嚴重,重大事項不經集體決策審批而個人單獨決策。財務決策失誤是產生財務風險的又一重要原因。
3.資本結構不合理導致中小企業財務風險
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負債資金占全部資金的比例過高,資金運動各階段、各種形態的資金占全部資金的比例不合理,導致了企業財務負擔沉重、償付能力嚴重不足,甚至發生資不抵債。
4.財務人員風險意識落后導致中小企業財務風險
由于長期以來在思想上受財務制度的束縛,財務人員風險意識落后,尚未樹立時間價值、風險價值、邊際機會成本等科學概念,反映在財務管理目標上,就是未能確立起最優化思想;在財務風險管理中,不權衡資本成本,不考慮資本結構,投資時不測算風險報酬,不分析現金流量。中小企業往往將會計與財務職能劃分不清,沒有建立對財務活動進行風險預測、識別、分析與控制的專門機構,簡單地要求會計部門承擔財務預測、分析職責,有的會計部門也沒有健全的會計核算體系,會計資料不齊全、不規范,因而使得財務風險預測、評價與控制所依賴的財務會計信息不全,從而無法對財務風險進行預測、評價與防范。
5.企業內部控制、監管體系不健全導致財務風險
中小企業內部控制體系不健全,管理部門的約束機制不到位,審計監督乏力,甚至缺少必要的內部監控體系及制度,在資金管理、使用及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權責不明、管理混亂的現象,使得資金使用效率低下、資產流失嚴重,資金的安全性、完整性無法得到保證。
企業財務風險的產生既有外部環境影響,也有內部原因。據對當前金融危機形勢下中小企業的調查,大凡企業風險管理好的,重風險預測、風險評估、風險防范建設的企業遇到的風險就小,財務損失少,企業倒閉的也少。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但企業可以充分利用自身資源,使自身內部環境處于最佳狀態,并且適應外部環境,堅持用財務核心指標來衡量企業財務狀況,明確自身的財務優勢與財務劣勢,揚長避短,以充分實現企業目標,確保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壯大。
二、防范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的措施
財務風險管理是指企業在充分認識其所面臨的財務風險的基礎上采取各種科學、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對各類風險加以預測、識別、分析、控制和處理,以最低成本確保企業資金運動的連續性、穩定性和效益性的一項理財活動。加強財務風險管理有利于保證企業安全、穩健的發展;有利于企業財務活動的連續進行;有利于增強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實現企業財務目標。
(一)建立財務風險意識,防范中小企業財務風險
中小企業要時刻關注國家宏觀政策的變化,關注國家產業政策、投資政策、金融政策、財稅政策的變化,管理層應對企業投資項目、經營項目、籌借資金、經營成本等方面可能產生的負面效應進行提早預測,以便及時采取措施。管理層要關注市場供需關系的變化,防止企業成本費用和資金需求增加使財務成本上升和資金鏈的中斷而出現經營虧損或資不抵債的財務危機。企業經營者要根據政策因素變化及時調整經營策略和投資方向,避免企業步入財務危機。在物資采購方面,應與供應商建立長期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保證原材料穩定供應,在生產組織方面,依靠科技創新,管理創新降低成本活動,開發新產品,優化品種結構,生產高附加值產品。在銷售方面注重產銷銜接,以銷定產,及時調整營銷策略,積極開拓新渠道,培育新用戶,加速貨款回籠,加強業務整合,提高企業整體抵抗風險的水平。
(二)建立財務危機預警系統,防范中小企業財務風險
企業財務危機預警系統,作為一種成本低廉的診斷工具可以預知財務風險的征兆,當可能危害企業財務狀況的關鍵因素出現時,財務危機預警系統能發出警告,以提醒經營者早作準備或采取對策以減少財務損失,控制財務風險的進一步擴大。中小企業要建立企業的交易記錄,控制企業貸款規模,及時公布企業的財務信息,了解企業財務狀況的變化,分析會計報表有關的比率關系,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分析問題,采取措施防范風險的發生。中小企業的財務風險表現主要有:現金流量不足;企業不能及時支付到期債務;銷售額非正常下降;現金大幅度下降而應收賬款大幅度上升;一些比率出現異常(如總資產周轉率,營業利潤率,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等指標大幅度下降)。中小企業的經營者、管理者應隨時加強對以上指標的分析,適時調整企業營銷策略,合理處置不良資產,有效控制存貸結構,適度控制資金投放量,減少資金占用,還應注意加速存貨和應收賬款的周轉速度,使其盡快轉化為貨幣資產,減少甚至杜絕壞賬損失,加速企業變現能力,提高資金使用率。
(三)建立內部控制制度,防范中小企業財務風險
中小企業內部控制體系不健全,管理部門的約束機制不到位,審計監督乏力,甚至缺少必要的內部監控體系及制度。因此要建立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和會計控制制度,如對企業的貨幣資金控制、采購與付款控制、銷售與收款控制、對外投資控制、成本費用控制、固定資產存貨控制等。實施內部牽制制度,對不相容的崗位實行相互分離、相互制約,如會計與出納不得由一人監管;建立回避制度;會計負責人的直系親屬不得擔任出納人員;嚴禁擅自挪用、借出貨幣資金;嚴禁收入不入賬;嚴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項所需的全部印章;不得由同一部門或個人辦理采購與付款、銷售與收款業務的全過程;銷售收入要及時入賬;不得賬外設賬;避免銷售人員直接接觸現金;對投資、貸款項目進行可行性研究;對重大投資、貸款實行集體決策審議聯簽制度;建立成本費用預算制度,實施成本費用責任追究制度;加強存貨管理,對固定資產、存貨要專人保管,建立資產管理賬簿,壓縮過時的庫存物資,避免資金呆滯,并以科學的方法來確保存貨資金的最佳結構;加強應收賬款管理,對賒銷客戶的信用進行調研評定,定期核對應收賬款,制定完善的收款管理辦法,嚴格控制賬齡;對死賬、呆賬,要在取得確鑿證據后,進行妥善的會計處理;保持財務資料完整。要選用具有專業技術資格的財務人員,避免任人唯親,健全會計核算體系。
(四)優化資本結構,防范中小企業財務風險
中小企業大多靠舉債經營,企業經營者就必須使企業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率不低于2:1,流動比率的數值越大,資產的流動性就越強。此外,企業經營者還可把速動資產(流動資產中扣除存貨和待攤費用之后的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率調整到不低于1:1的安全區域內,企業流動資產的變現能力就會增強。中小企業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銀行借款、融資租賃、商業信用等合適的籌資方式,制定科學的融資策略,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尋求低成本的資金運營,降低財務費用,防范財務風險。負債結構是指企業負債數量的比例關系尤其是短期負債資金的比例。中小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僅僅盯住資產負債是不夠的,更要關注和優化負債結構保持長短期債務的匹配,規避短期不能支付、償還債務的風險,這樣才能發揮債務的最大經濟效用。相反,如果負債結構不合理,就有可能引發財務危機。我國現行的銀行貸款執行的是期限利率即根據占用貸款的時間長短確定貸款利率的高低,同時不同的幣種實行不同的利率。因此,企業根據利率變動,調整貸款期限和不同幣種貸款結構就可以降低資金持有成本。通過調整長短期貸款期限,本幣與外幣負債比例以及控制貸款逾期,可確保資金的安全。
(五)建立企業內部監督制度,防范中小企業財務風險
內部審計控制是一個企業內部經濟活動和管理制度是否合規、合理和有效的獨立評價系統,在某種意義上講是對其他控制的再控制。內部審計在企業應保持相對獨立性,應獨立于其他經營管理部門,確保審計部門發現的重要問題能送達治理層和管理層。對于不具備條件的中小企業可以聘請外部審計機構和人員進行內部審計。
財務風險存在于財務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任何環節的工作失誤都可能會給企業帶來財務風險,中小企業的經營者、管理者、財務人員必須將風險防范貫穿于財務管理工作的始終。及時了解企業財務運營的真實情況,優化財務結構,從而規避風險,改善不良經營狀況,實現企業目標,確保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壯大。
【參考文獻】
[1] 高級會計實務科目考試大綱[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8.
[2] 葉華.中小企業財務風險評價與控制研究[J].華中農業大學,2005.
[3] 王竹玲.中小企業財務風險防范[J].財會通訊(理財),2008.7.
[4] 劉宇.中小企業財務風險與控制[J].會計之友(上旬刊),2008(06).
[5] 邱啟泉.現代企業財務風險的控制與防范[J].會計之友(中旬刊),2008(10).
關鍵詞:氣象災害;農業;影響;時空分布;特征
中圖分類號:S42文獻標識號:A文章編號:1001-4942(2017)02-0136-06
濰坊市地處山東半島中部,地勢南高北低,西部與南部為山地丘陵,東部為平原,北臨渤海灣。四季均有不同氣象災害發生,春季干燥大風,春夏之交冰雹多發,夏季降水集中,洪澇災害較多,秋季易出現干旱、霜凍、連陰雨,冬季易出現風雪災害。農業氣象災害一般是指農業生產過程中所發生的導致農業顯著減產的不利天氣或氣候條件的總稱,它是影響作物穩產、高產最主要的自然因素,與農業經濟效益緊密相連[1,2]。目前,已有許多學者對不同地區的氣象災害進行了深入研究,房世波[3]、盧麗萍[4]等分析了我國農業氣象災害變化趨勢和分布特征及對農業生產的影響;王靜[5]、孫霞[6]、邵末蘭[7]、解明恩[8]、朱保美[9]等分別對山東、河北、湖北、云南、山東德州等地區的氣象災害時空分布特征進行了研究。本文利用1978-2015年資料分析濰坊市主要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及其時空分布特征,對更精確地指導當地農業生產及提高防災減災的能力提供參考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來源
本文所用1978-2015年的農作物受災面積數據來源于濰坊市九個縣市區氣象局、民政局和《中國氣象災害大典(山東卷)》[10],播種面積及糧食產量數據來源于《濰坊統計年鑒》。
1.2計算方法
1.2.1線性傾向估計用線性傾向估計對農業氣象災害變化程度進行描述,分析濰坊市主要氣象災害的年際變化特征。
1.2.2受災率因每個地區每年糧食播種面積與遭受自然災害的受災面積不等,造成災害的危害程度不同,本文采用受災率統一反映各年的受災狀況。
受災率定義為某一種氣象災害當年農作物受災面積與當年總播種面積的比值[11]。
1.2.3經驗正交函數(EOF)分解[12]利用經驗正交函數(EOF)分解將原變量場分解為正交函數的線性組合,用個數較少的幾個空間分布模態來描述原變量場。以受災率作為定量表征指標,應用經驗正交函數(EOF)分析濰坊市氣象災害的空間分布特征。
1.3氣象災害類型
1978-2015年濰坊市出現的氣象災害包括冰雹、暴雨洪澇、大風、干旱、雷擊、風暴潮、臺風、霜凍、低溫凍害、大霧、雪災、龍卷風、蝗災、雨凇、連陰雨、颮線、赤潮等17種,累計出現230次。其中,冰雹(占全部氣象災害的35.2%)、暴雨洪澇(18.7%)、大風(11.7%)、干旱(7.8%)發生頻次較高,占全部氣象災害的73.5%,定義為濰坊市出現的主要氣象災害,故本文對主要氣象災害進行分析。
2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及其年際變化特征2.1氣象災害比重的年際變化特征
為更好地分析每年各類氣象災害的發生特征,將洪澇災害、干旱、風災和冰雹四種氣象災害在當年總災害中所占比重進行統計,分析氣象災害引發的災害程度。結果(圖2)表明,暴雨洪澇、干旱、大風和冰雹災害的比重分別為14.9%、45.2%、10.6%、29.3%,其中干旱和冰雹是濰坊發生受災面積最重的兩種農業氣象災害。干旱災害比重超過90%的年份主要發生在1979、1981、1983、2000-2002、2006-2009、2014年,2000年以來的連年大旱造成的損失嚴重;冰雹災害比重超過90%的年份主要發生在1982、1986、2004-2005年,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冰雹災害發生,每次發生時造成的受災面積相對較小,但發生次數較多,農作物受災損失嚴重;洪澇災害比重較大的年份主要出現在1998和2013年;風災比重相對較少,一般伴隨著暴雨、冰雹等天氣出現,1988、1990-1995年所占比重在23%~49%。
圖21978-2015年濰坊市主要氣象災害所占比重
2.2氣象災害對糧食產量的影響
濰坊是農業大市,農作物種植面積廣,糧食產量高,西部與南部屬于山區丘陵地帶,基礎設施薄弱,自然抗災能力差,受災強度大,對糧食產量影響較大。從濰坊市農業氣象災害與糧食播種面積、糧食產量之間的關系(圖3)可知,農作物播種面積變化較小,略呈增加趨勢;隨著農業科技水平的提高,糧食產量呈顯著增加趨勢,氣候傾向率達到5.4×105 t/10a(通過了α=0.001的顯著性檢驗),而受災面積呈顯著下降趨勢,氣候傾向率為7.3×104 hm2/10a(通過了α=0.05的顯著性檢驗),糧食產量與受災面積呈現明顯負相關關系。1978-1979、1981、1984、1987-1989、1992、1997-2002、2014年,主要災害的總受災面積較大,糧食產量明顯減少;1993-1996、2006-2013年,庀笤趾減少,糧食產量提高。因此,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產生直接影響,成為糧食產量增減的重要原因之一。
圖31978-2015年農業氣象災害與糧食播種面積、糧食產量的關系
2.3各類農業氣象災害年際變化特征
濰坊市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農業氣象災害發生,受災面積呈減少趨勢,年平均成災面積為28.7×104 hm2。按受災比重大小分析干旱、冰雹、暴雨洪澇、大風災害的年際變化特征。
2.3.1干旱災害年際變化趨勢干旱災害雖然發生的頻次少,但是影響范圍大、持續時間長,受災程度重。由圖4可知,38年來,干旱受災面積呈波動性下降,階段變化明顯,氣候傾向率為-4.04×104 hm2/10a,平均受災面積為19.6×104 hm2。20世紀70年代末與80年代初、1989年、2000年代初與末發生的干旱受災面積最大,最大值出現在1979年,達93.3×104 hm2,1999-2002年連續干旱受災面積達147.9×104 hm2,
變化趨勢
2006-2011年連續干旱受災面積達162.2×104 hm2;干旱受災面積在平均值以下的年份有1980、1982-1983、1985-1996(除1989)、1998、2003-2005、2009、2011-2013、2015年,其中有17年未發生過干旱災害,受災面積統計結果為0。
2.3.2冰雹災害年際變化趨勢冰雹是一種局地性較強的農業氣象災害,濰坊市冰雹常出現在每年的5-6月份,正值農作物成熟收獲季節,而且冰雹發生頻次高,遭受冰雹的地區易產生嚴重的損失。從圖5冰雹受災面積的變化趨勢可知,冰雹受災面積呈顯著減少趨勢,氣候傾向率為-2.1×104 hm2/10a,年平均成災面積為4.1×104 hm2。38年中,除1992、2011、2013年未發生冰雹災害外,其余年份均發生不同程度的冰雹災害,受災面積最大的年份發生在1987年,達30.8×104 hm2。統計資料顯示,1987年5月23日凌晨發生冰雹天氣,冰雹大者如雞蛋,持續10~15 min,同年7月7日,降雹持續20 min,地面冰雹厚度5 cm,最厚的地方達7 cm以上,因冰雹局地性強,冰雹多發區易產生較嚴重的災害。
2.3.3洪澇災害年際變化趨勢洪澇災害主要是短時間內降水量大而造成的一種災害,濰坊地區遭受暴雨、大暴雨時易發生洪澇災害,以夏季雨澇為主。從圖6可知,洪澇受災面積變化趨勢不明顯,呈波動性變化,年平均成災面積為3.4×104 hm2。1987年與1997年受災面積的變化幅度呈主高峰,分別為30.8×104 hm2與45.1×104 hm2;1990、1998-1999、2012年,洪澇受災面積的變化幅度呈次高峰;1978-1986連續9年、2000-2011連續12年受災面積低于洪澇年平均受災面積,除1981、1984、1986、1989、1991-1993、2002、2006、2014年未發生洪澇災害外,1996年受災面積最小,為30 hm2。洪澇災害雖然發生的次數少,但危害很大,1997年8月19-20日,濰坊各縣市區均遭受了特大暴雨襲擊,直接經濟損失達16.55億元。
2.3.4大風災害年際變化趨勢濰坊市春季的干燥大風易引發風災,出現6級(平均風速10.8 m/s)以上大風時,對農作物生長的影響非常大。由圖7可知,大風受災面積呈顯著減少趨勢,氣候傾向率為0.9×104 hm2/10a(通過了α=0.05的顯著性檢驗),年平均成災面積為1.6×104 hm2。在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和80年代末90年代初,風災面積較大,最大年份出現在1988年,受災面積達15.4×104 hm2,其次出現在1990年,受災面積達11.0×104 hm2,1994-2015年連續22年大風受災面積小于年平均值。統計資料顯示,1988年6月1日,濰坊全市遭受大風襲擊,平均風力7~9級,局部10級以上;1990年7月15-16日,濰坊全市遭受暴風雨襲擊,風力達8~10級,局部11級以上,這種范圍大、持續時間長、風力強的大風出現在春夏季節,造成損失較高。
3.1總氣象災害的空間分布特征
利用EOF正交經驗函數分析1978-2015年9個縣市區38年氣象災害的空間分布特征。圖8顯示,受災率大值區主要出現在濰坊西部與南部,臨朐受災率最大,為0.211,其次是諸城、安丘,受災率分別為0.209、0.193;東部、北部受災率相對較小,高密受災率最小,僅為0.119,其次為壽光和寒亭。濰坊西部與南部為山區和丘陵地形,易發生干旱、冰雹、洪澇等氣象災害,受災率較高,成為氣象災害的重災區,北部地區易出現風災,風災影響面積較小,東部受災率低,受災程度相對弱。
3.2四種氣象災害的空間分布特征
從圖9a干旱災害分布可知,西部臨朐、青州、昌樂的旱災最為嚴重,其次是東北部的昌邑和寒亭,再次是諸城和安丘的西部,受災率在0.102~0.147,其他地區的受災率均在0.008~0.010。可見,西部是干旱的重災區,西部山區地形造成土壤水分喪失快,影響了農作物的播種及生長,易引發旱情;旱災持續時間較長,局部性或區域性的旱災經常發生,統計資料表明,濰坊地區易發生春夏連旱、夏秋連旱等,連旱造成的災害更加嚴重。
從圖9b冰雹災害分布情況可知,安丘西部和臨朐南部的雹災最嚴重,受災率分別達到0.061和0.053,其次是濰坊南部的諸城、西部的青州和西北部的壽光,受災率在0.044~0.048,再次是昌樂、寒亭和昌邑,受災率在0.003~0.004,東南部的高密受災率最小。冰雹災害是一種局地性很強的氣象災害,雖然影響范圍小,但對農業生產的危害較為嚴重[13],濰坊西部山區與南部丘陵地帶是冰雹多發地。
洪澇災害分布情況可知,濰坊南部的諸城災情最嚴重,受災率為0.054,其次是安丘和昌妨降兀受災率在0.003~0.004,濰坊西部和北部災情最輕,受災率0.010。對比圖9a和9c可知,濰坊西部、南部的旱災和洪澇災害分布基本成反向變化。
從圖9d風災分布情況可知,濰坊北部的寒亭、壽光、昌邑是風災的重災區,受災率最大為0.009,其次東南部的諸城和高密,風災最小的地方出現在西部的臨朐,受災率不足0.001。濰坊北部頻臨渤海灣,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大的影響,北部的風力較大,易出現大風天氣,對露地農作物的影響較大。
4結論
利用1978-2015年38年資料分析濰坊市農業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及其時空分布特征,主要結論如下:
(1)濰坊市出現的氣象災害有17種,累計出現230次,出現最多的是冰雹、暴雨洪澇、大風、干旱,災害比重的年際變化也很大,受災面積比重分別為29.3%、14.9%、10.6%、45.2%,干旱和冰雹災害最為嚴重。
(2)氣象災害與糧食產量呈負相關關系,即受災面積大,糧食產量低;受災面積小,糧食產量高。
(3)濰坊市總氣象災害受災面積以7.3×104 hm2/10a速率呈下降趨勢,年平均成災面積為28.7×104 hm2。干旱受災面積呈波動性下降,20世紀70年代末與80年代初、1989年、2000年代初與末發生的干旱受災面積較大;冰雹受災面積呈顯著減少趨勢,除1992、2011、2013年三年外,每年都會出現冰雹災害;暴雨洪澇災害變化趨勢不明顯,呈波動性變化,1987與1997年受災面積的變幅出現兩個高峰;大風受災面積呈顯著減少趨勢,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和80年代末90年代初,風災面積較大。
(4)濰坊市主要氣象災害出現在西部與南部,臨朐受災率最大,其次是諸城、安丘,東部與北部受災率小。各種氣象災害的空間分布不統一,干旱災害多發生在西部的臨朐、青州、昌樂,其次是東北部的昌邑和寒亭,再次是諸城和安丘的西部;冰雹災害分布范圍大,安丘西部和臨朐南部的雹災最嚴重,其次是南部諸城、西部青州和西北部壽光;洪澇災害多發生在南部諸城,其次是安丘和昌樂,濰坊西部、南部的旱災和洪澇災害分布基本成反向變化;風災主要出現在北部的寒亭、壽光、昌邑,其次東南部的諸城和高密。
參考文獻:
[1]陳懷亮, 鄧偉, 張雪芬, 等. 河南小麥生產農業氣象災害風險分析及區劃[J]. 自然災害學報, 2006, 15(1):136-140.
[2]程純樞. 中國的氣候與農業[M]. 北京: 氣象出版社, 1991: 542-603.
[3]房世波, 陽晶晶, 周廣勝, 等. 30年來我國農業氣象災害變化趨勢和分布特征[J]. 自然災害學報, 2011, 20(5):69-73.
[4]盧麗萍, 程叢蘭, 劉偉東, 等. 30年來我國農業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及其空間分布特征[J]. 生態環境學報, 2009, 18(4):1573-1578.
[5]王o, 劉煥斌, 曹潔, 等. 1984-2013年山東省主要氣象災情特征分析[J].內蒙古氣象,2015(5):53-56.
[6]孫霞, 俞海洋, 孫斌, 等. 河北省主要氣象災害時空變化的統計分析[J].干旱氣象,2014,32(3):388-340.
[7]邵末蘭, 向純怡 . 湖北省主要氣象災害分類及其特征分析[J].暴雨災害,2009,28(2):179-185.
[8]解明恩, 程建剛 范菠. 云南氣象災害的時空分布規律[J].自然災害學報,2004,13(5):40-47.
[9]朱保美, 周清, 胡雪紅, 等. 德州市農業氣象災害特征與區域分布[J].山東農業科學,2015,47(11):94-98.
[10]溫克剛. 中國氣象災害大典[M]. 北京:氣象出版社,2006.
[11]魏亞剛, 陳思. 23年來河南省主要氣象災害對農業的影響及時空分布特征[J].云南地理環境研究,2015,27(3):65-71.
[12]魏鳳英. 現代氣候統計診斷與預測技術[M]. 北京:氣象出版社,2007:155-122.
山 東 農 業 科 學2017,49(2):142~146Shan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山 東 農 業 科 學第49卷第2期王可,等:濟寧青山羊微衛星標記多態性分析DOI:10.14083/j.issn.1001-4942.2017.02.030
收稿日期:2016-07-07
摘要:隨著社會的進步,現代企業使用數控機床的數量越來越多,這就給職業院校培養數控設備維修高技能人才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本文根據企業調研結果,提出了從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模式、課程建設、教學模式四個方面合理制定數控維修高技能人才培養方案。
關鍵詞 :數控維修現代企業高技能人才培養方案
隨著先進制造業的發展,數控機床越來越多,并且越來越多地向科學化和復雜化發展,隨著時間的推移,數控設備的完好率和使用率普遍降低,急需優秀的維修人員對設備的良好運行進行保障。本文以長三角地區現代數控企業為調研對象,結合職業教育“以就業為導向”的人才培養目標,進而對職業院校數控設備維修人才培養方案進行研究,以培養更優秀的數控設備修理高技能人才。
一、現代數控企業工作情況
1.企業數控設備情況
我國的數控行業經歷了萌生、起步、推廣、普及階段。現今大量的企業從國有轉為民營,“減員增效”成為改制后企業的必然選擇,企業對經濟、實用的數控機床需求猛增,因此,數控機床已得到大范圍普及,并漸漸成為企業的主要加工設備。筆者對長江三角洲地區10大數控企業進行問卷調查,結果表明,在企業中,存在數控機床完好率不足、利用率不高這兩個主要問題。而機床完好率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維修的技術員業務水平不高。由此看出,現代企業急需數控維修高技能人才。
2.企業數控高技能人才現狀分析
經調研,先從數控高技能人才的來源看,企業絕大部分是直接從社會和應屆畢業生中招收數控高技能人才,小部分是由企業自身培養。應屆畢業生雖有理論知識和一定的動手能力,但無實際操作經驗,動手能力差,難以滿足企業的實際需求;另一方面,企業自身培養成本高。這就要求職業院校合理定位培養目標,拓展辦學路子,以便使培養的高技能人才能更快地適應企業的需求。
再從現有數控高技能人才的職業資格證書種類看,有85%是數控操作工種,僅有15%是數控維修工種。而擁有數控維修工資格證書的人員中,僅10%是技師以上的。由此看來,以培養技師為主的職業院校有著廣闊的空間。
最后從數控高技能人才的工作崗位來看,簡單的操作工占比率最大,其次是數控編程員,會維修的高技能人才十分缺乏。
二、數控高技能人才需求狀況
從以上的研究看出,現代數控企業對數控維修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有不同的能力要求,因此他們需要掌握的知識,應該有所不同。
1.數控機床操作工(藍領層)
了解機床加工工藝知識和機械加工知識,熟練掌握機床的人工編程與操作,懂得機床的簡單保養和維護,以及機床的自動編程。
此類人才適合中職學校培養。
2.數控機床編程員、維修工(灰領層)
掌握機床的機電聯調,熟悉多種系統的特點、PLC、軟硬件結構和參數設置,熟練掌握機床的編程與操作,通曉機床的電氣和機械的調試與維修。
此類人才適合高職、本科院校培養,人員需求量大。
3.數控綜合型人才(金領層)
此類人員知識面是非常廣泛的,在實際工作中,積累了很多經驗,對于機械系統和電氣系統的設計、安裝、調試和維修都能獨立完成。
此類人員適合本科、高職院校培養,但必須提供特殊的培養措施。
現代企業需要大量數控維修高技能人才,技術越來越發展,數控企業對數控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層次將日益提高,那些只能熟練操作數控機床的操作工(藍領層)將趨于需求飽和,而對于數控綜合型人才(金領層)的培養并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成的,因此,培養“灰領層”的維修高技能人才,成為我們現階段的培養目標的首選。
三、數控維修人才培養方案
1.人才培養目標方案
(1)人才培養目標的基本特點。人社部對數控維修人才的培養有明確的目標,除此以外,筆者認為還應注重以下基本特征:
①培養實用型人才是職業院校數控維修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根本,主體是培養把工程設計轉化為生產力的高技能人才。
②培養目標應該突顯職業性的特征,確定培養目標要面向行業或當地經濟所需要的職業崗位群,全部的教學要為學生就業服務。
③要確定面向企業一線培養高技能人才的目標。
(2)數控維修高技能人才培養目標。職業教育是培養企業一線的技能人才。針對數控設備維修高技能人才需求的狀況,應著重培養學生以下三種能力。
①專業能力:具備從事數控設備的維修技能和相應的知識。包括:分析數控機床技術文件的能力,能排除機床典型故障;會使用儀器和修復工具;能夠規范地填寫維修技術文檔;能夠遵守安全操作規程和環境保護規定;掌握數控機床的基本控制原理;數控機床性能受裝置參數的影響程度;掌握數控系統典型接口信號對機床性能的影響。
②方法能力:能勝任數控設備維修的工作崗位,善于學習數控設備的維修方法。包括:能夠根據數控機床的故障現象制定合理的診斷方案;并且能夠準確診斷數控機床故障;能對數控機床進行日常維護和保養;有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方法。
③社會能力:有行為能力,能夠從事數控設備維修。包括:具備高度的責任感、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有團隊協作精神;善于與人交流;具有創新精神;具有安全、質量、效率、環保及服務意識。
要達到以上的培養目標必須體現以“實用能力”為主體的教學特色,建立以“操作技能”為本位的教育模式,形成生產、教學相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和理論教學體系,把對行業的要求和職業道德滲透到專業的教學,培養具有良好職業素質的學生。要把“就業”作為最終目標來培養學生,要確保數控設備維修方向的畢業生在畢業后,一進入企業,就能勝任數控設備維修的初級工作崗位。在工作崗位工作幾年之后,就能夠勝任機床維修、機床調試等更高要求的崗位。
2.人才培養模式方案
筆者學習了多家職業院校的數控維修高技能人才培養的實踐經驗,覺得其中有種可以借鑒,部分職業院校(尤其是民辦職業院校)的三年制數控專業(中職五年制),選擇“分段教學、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這是一條很好的辦學途徑,其做法分兩個階段。
(1)“在校內”學習階段。學生在校內學年(或四年),系統地完成數控維修專業人才培養計劃中所規定的理論和實踐教學內容,使學生取得“準畢業”資格后進入頂崗實習階段。
(2)“在校外”實習階段。最后一年,取得“準畢業”資格的學生在實習單位(主要是數控企業)完成頂崗實習,為學生后續真正從業打好基礎。
要將以上方法做好,關鍵是要在“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基礎上解決好學校與企業的有效運行機制,這樣才能最終收到學生、企業和學校“三贏”的效果。
3.課程建設方案
要培養合格的高質量的數控維修高技能人才,課程合理化建設是十分重要的,學習了國內外相關領域的先進理念后,結合學校和現代數控企業實際需求,從而建立一套有效的課程模式,完整的課程體系必須以培養學生具有操作、維修、編程,管理技術等綜合能力為目標而制定的。在學生實訓環節,合理安排模擬工作過程、工作任務的場景,使學生在“真實的企業環境”中訓練,操作動手能力得到極大的提高,最終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得到共同進步。
4.教學模式方案
(1)實行一體化教學模式。推廣實行一體化的教學模式,開發理實一體化、工學一體化的課程,通過“課堂工廠化”,“工廠課堂化”的教學場所,與企業“無縫”接軌,促進學生認識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提高。
(2)完善“訂單式”的人才培養模式。職業院校培養高技能人才,其最終目的是給企業直接“供貨”,所以在訓練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循以“就業”為宗旨的理念。實施“訂單式”的培養模式,讓企業和學校一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這樣教育的內容就能跟上企業發展的步伐,避免學校學的知識是落后于社會的需求,出現課程學習的盲目性,培養目標針對性強。通過這種方式的培養,學生畢業后,一進入企業,走上工作崗位,就能夠很好地適應工作環境,真正做到畢業即就業。
(3)采取“聯合辦班”模式。 按照“數控維修高技能人才”培養目標,職業院校可以建立一套數控維修專業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在學生完成兩年的基礎學習任務后,在第三年就可以依據合作企業的需求情況和學生的能力情況,組建起“聯合班”。通過這個“聯合班”,培養學生更好地適應企業工作的能力。組建指導小組,由企業派遣技術專家定期對學校的課程進行指導,并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指導學校的教學方案制定。再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課程安排,當學生掌握了多項技術,安排其在企業的各個崗位輪崗實習,這樣學生在任何一個崗位上都能得到鍛煉,拓展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其成為企業的“通才”,進而能夠更好地為企業服務。
四、小結
【關鍵詞】三全事件;信息管理;企業危機;傳播
危機回顧
上市公司三全食品于2011年11月4日被媒體爆出其部分批次產品在廣州工商局的三季度抽檢中不合格。公司在幾天后刊登出一則公告,稱這批不合格產品是在8月份檢查出并且已經全數召回銷毀。然而公告之后,輿論界圍繞食品安全和三全公司公告的討論,仍在繼續。
既然三全產品2011年8月即已查出含有金黃色葡萄球菌,那么2011年10月30日所刊登文章中三全公司董事長的話就讓人有些困惑甚至是憤怒了。這不僅讓三全公司陷入了新一輪的輿論風波,還在一定程度上危及公司的生存,在此類事件中,企業在危機中的信息管理顯得尤為重要。
隨著社會經濟的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迅速擴張,經濟社會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的聯系日益緊密,移動互聯的迅速擴張讓信息變得隨處可及,移動互聯和社交服務以及傳統媒體的結合讓信息能夠病毒式迅速擴散,并且引起巨大的輿論反響,危機日益顯現出突發性、普遍性和嚴重性的特點。一旦發生危機,輿論傳媒就會迅速將其擴張,以致對企業造成巨大沖擊,其影響的廣泛性和深入性是前所未有的。因此,在當今信息化時代里,用信息管理的思想來改造危機管理過程,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企業應對危機的處理結果和效應。
然而對于企業來說,危機并不是一件壞事,辯證地說,危機包括危險和機會,在危機過程中有效的信息管理是企業規避風險、挖掘機會的重要手段。通過建立危機預警機制和制訂危機處理預選計劃,并且在危機發生時進行合理的信息管理,是企業生存的重要因素之一。
企業的失策之處
企業危機事件中的信息管理到底會出現什么問題呢?我們結合肯德基2005年蘇丹紅事件處理和三全事件對比來看企業在遇到危機時的信息管理問題。
2005年肯德基經歷的從蘇丹紅一號到天綠香一系列危機,讓這家著名的連鎖快餐廳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一向以標準化以及健康衛生來獲得中國消費者認可的肯德基陷入了蘇丹紅的漩渦中,然而,肯德基的處理卻要比三全公司理性和迅速得多,在蘇丹紅事件發生后,肯德基的母公司中國百勝餐飲集團在全國各地的分公司同一時間發表了公開聲明,稱肯德基餐飲中的新奧爾良烤翅和新奧爾良烤雞腿堡調料中被發現含有蘇丹紅一號,同時也聲稱對供應商給該公司提供違禁成分調料的行為表示“非常遺憾”,并聲明已停售相關食品,重新安排調料生產。
反觀三全公司,整個事件的處理速度和處理方式都不盡如人意,8月份即發現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到11月份才不情愿地進行反應處理,雖然此前的發現并沒有引起太大的輿論反響,但是也為后面的質疑埋下了包袱。這是管理層的失誤,他們錯誤地估計了風險,致使沒有達成迅速而又透明、真誠的溝通。另外,三全公司2011年11月份在曝光發現了金黃色葡萄球菌之后,公司的對外溝通并沒有預想中的讓人感到舒服和安心,反倒是讓人感到咋舌和嘆息。11月8日,第一財經(微博)網刊發了由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寫的報道,題為《三全步思念后塵“中招”菌超標,速凍食品供應鏈存弊端》。在這篇報道中,三全的一名負責人干脆的把責任推給了上游原料供應商:“速凍產品出現問題,往往是原料采購環節更容易出現問題,采購到一批含此菌的肉,抽驗時又可能漏掉了,隨后生產環節就出現了此問題。”他甚至抱怨國家標準過于寬松。這種溝通是和信息管理的基本原則背道而馳的。溝通的重要性主要是充分體現企業認真負責的態度,其他被動的、敷衍的溝通都會讓消費者和公眾產生不信任感。
對企業危機事件對策的建議
關鍵詞: 互聯網環境; 圖書館危機管理; 系統模型; 模型設計
中圖分類號: TN915?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373X(2016)20?0024?03
Abstract: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crisis management of the library and 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the library crisis relationship, a model design with the new design concept is proposed for the reasonable design of the system modul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applic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library crisis management system.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of library are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in combination with advanced crisis management ideas in enterprise management. An indicator system for the early warning system was established by reasonably using the modeling method for system engineering control to realize optimization design of the library crisis management system in Internet environment. The model design of the library crisis management system in the Internet environment was implemented, which not only achieved the recognition and treatment of crises, but also met the needs of information diversification develop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stage of the library crisis management system, and improved the efficiency of the library crisis management.
Keywords: Internet environment; library crisis management; system model; model design
0 引 言
隨著經濟多元化的發展,對圖書館的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圖書館危機管理,需要進一步增強危機管理系統的構建工作,建立指標體系。參照圖書館評估指標的模式,建立科學合理的高校圖書館安全危機管理能力評價模型,對危機預案建立編制。國內有不少關于圖書館危機管理系統的構建工程,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圖書館的損失,只有通過對危機預警系統的建立,并對可能存在的危機進行綜合分析,才能實施高效的危機防控對策。本文旨在順應時展需求,實現圖書館的危機管理,優化圖書館危機關系系統結構。通過對圖書館危機管理系統進行綜合設計,優化圖書館危機管理軟件的結構設計,進而建立建全危機評價指標體系的創建工作。本文關于互聯網環境下圖書館危機管理模型的建立,不僅有著較強的經濟價值,同時也有著一定的現實意義,對于圖書館的優化管理和發展有著積極作用。
1 系統設計
1.1 設計思路
互聯網環境下圖書館危機管理系統的建設,主要是通過對實際案例的分析,參考圖書館內外影響因素,進而對危機管理目標進行確定,從而改進圖書館評估指標體系。在圖書館發展需求分析階段,建立危機預警系統,并實現圖書館危機管理系統的構建。互聯網環境下圖書館危機管理系統的構建,更是通過對應用問題以及整合問題的分析,對圖書館危機預警創立,實現危機識別以及危機的有效性管理,注重危機管理體系的不斷完善。
1.2 系統模塊
根據圖書館的業務工作情況,應用系統工程建模的方法,建立子系統,實現圖書館危機的深層次優化管理。對于圖書館危機管理系統而言,工作模塊主要有4個,如圖1所示。
危機管理系統的準備模塊主要包括危機識別模塊和危機檢測模塊。而目標工作模塊主要有危機預警模塊,系統應用模塊也即是危機管理模塊。
2 指標體系構建
2.1 層次分析法
在互聯網環境下圖書館管理指標體系的設計中,通過分析圖書館危機案例,找出危機的直接成因,并對危機決策進行總結。在多層次遞階結構建立中,注重功能的差異性,并結合圖書館危機管理指標體系的設計,將其作為目標層,確定一級指標、二級指標層和三級指標層。而相鄰層次元素程度分析,是對一致性檢驗過程進行確定,建立相對權值的分析。對各層指標目標合成權重進行研究計算,并結合層次分析的基本原理,建立圖書館危機層次結構模型。一級指標主要包括人才危機、資源危機、管理危機、服務危機、財政危機、安全危機、社會危機以及環境危機。
互聯網環境下圖書館危機管理的評價指標體系如圖2所示。
其中二級指標層主要有28個,分別為館藏、加工、館舍條件、硬件條件、系統軟件、應用軟件、體制、規章制度、民主管理、業務統計、學術研究、基本服務、信息咨詢服務、信息素質教育、用戶評價、經費、經費使用、自然災害、突發事件、網絡安全、需求滿足度、信任度、溝通程度、政治環境、法律環境、競爭、科技進步。
2.2 模糊綜合評判法
廣東湛江師范學院圖書館的鄧愛東對圖書館危機管理中的危機因素進行分析,運用多層次模糊綜合評價法,對因素權重進行分析,建立圖書館危機因素的綜合分析模型,從而量化危機因素的影響結果。在其合成權重中,安全和自然危機對圖書館的危機影響權重最高,這也充分證明了安全危機管理在圖書館管理工作當中的重要性。在模糊綜合評判方法的應用中,主要是運用模糊集合精確的基本方法,結合不確定以及不完全信息的有效性評判,進行人類思維的有效性處理。圖書館危機管理的相關指標體系的模型構建如圖3所示。
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與普及,人們獲取信息的手段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傳統圖書館的數字化轉型、信息能否進行有序整理以及所提供的個性化服務等都將成為互聯網環境下的圖書館危機。所以成立圖書館危機聯盟可以對圖書館的人力物力等各種資源進行有效的管理和協調,使資源達到合理分配,對聯盟內各個圖書館的特點有針對性的管理,這樣可以避免一些重復的建設和浪費,從而增加圖書館的影響力。
3 結 語
在互聯網環境下圖書館危機管理系統模型設計時,及時建立危機預警級別,不僅實現了危機識別和危機處理,同時在圖書館危機管理體系的構建階段,更是滿足了時代的信息化多元化發展需求,提高了圖書館危機管理的效率,帶給圖書館發展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 程雪梅.高校圖書館危機管理的組織視角及解決途徑[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2,10(1):85?88.
[2] 王麗華,潘松華,周華,等.新媒體時代圖書館危機管理策略研究[J].新世紀圖書館,2013,8(7):73?75.
[3] 鄂麗君,程文艷,鄭洪蘭.農家書屋危機管理探析[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1,12(3):96?99.
[4] 雷紅梅.我國圖書館危機管理發展趨勢研究[J].蘭臺世界旬刊,2013,13(26):123?124.
【關鍵詞】 財務風險; 預警體系; 建立
隨著高校辦學自逐步擴大,在擴大招生規模的同時其經費也不斷增加。2011年全國教育支出達1.6萬億元,比上年增加3 000億元,同比增長28%。同時,高校實行市場運作模式后,國家財政撥款不再是其唯一的資金來源,高校資金來源渠道開始多樣化,除國家財政撥款外,還包括社會捐資助學、科研企業等單位的教育投資、學校自身教育基金收入和為社會進行各種服務的收入以及科研收入等。資金來源渠道的多樣化,在增加了學校的資金收入的同時,也加大了學校資金管理的難度。因此,如何有效地建立高校資金風險動態預警系統顯得尤為必要。
一、我國高校財務風險現狀
(一)我國高校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高校財務管理在內部管理體制和核算體制方面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高校內部管理體制進行了改革,精簡了財務部門機構和人員,對財務部門內部的機構設置和職責權限進行了重新劃分。同時,各高校紛紛采用新技術和新設備,利用先進的財務管理軟件,極大地提高了高校財務管理水平。但同時,我國高校財務管理也普遍存在著資金管理分散、效率低下、浪費嚴重、資金運作風險防控意識較低等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相當多的高校預算管理制度尚不健全
有的高校雖然建立了預算制度,但預算沒有成為一切經濟活動的法定依據,有章不循,使預算成為擺設。同時資金使用效益缺乏可行考核辦法,且經濟責任落實不到位,導致高校資金的流向與控制脫節,易發生資金問題或財務風險。
2.資金管理分散,使用效率低下,造成資金浪費
高校財務上的多頭管理,使得資金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較為分散,在管理中缺乏風險意識,管理體制與機構功能設置滯后,高校內部資金使用部門和個人忽視資金的使用效益,浪費現象嚴重。
3.財務管理過程缺乏有效的動態監控和預警機制
由于目前我國高校普遍缺乏對財務風險的監控和防范機制,僅僅依靠財務部門的財務預算和財務分析判斷資金的運作情況,不能及時有效地反應財務風險。而高校屬于公益性組織,社會關注度較高,一旦發生財務風險,社會效應反響較大。
(二)我國高校財務風險的主要體現
我國高校資金主要來源于四個方面:財政撥款、學費收入、其他收入和銀行貸款。其中,財政撥款和學費收入是學校主要收入來源,占高校資金來源總量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其他收入包括了校辦產業收入、社會捐助、科研收入、投資收益、利息等。而現階段,由于我國高校財政撥款不足,學費上漲空間有限,社會捐助比例偏低,校辦產業投資收益不高,民間資本合作辦學效益不高,因而高校以自身信用為擔保形成的銀行貸款,作高校擴張發展的負債性資金來源被大量使用,如運用不適當超過高校自身承受能力,極易造成高校財務危機。
1.高校負債風險嚴重
由于近幾年我國高校發展速度較快,大幅度擴招,大規模建設新校區,基本建設及日常運轉等辦學經費需求也相應大幅度提高,然而國家教育撥款增長相對緩慢,無法滿足高校發展需求,許多高校不得不通過舉債維持正常辦學,不同程度上出現債務風險。
2.高校投資普遍投資收益不高,易引發投資風險
高等院校為了充分利用手中的貨幣資金,使其效益最大化,以更好地投入于教學與科研活動,紛紛進行各種投資活動。但由于受市場中各種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使資金的實際收益與預期收益發生偏離,或使得本金遭受損失,易引發投資風險。
3.高校校辦產業帶來的風險
校事業法人和其下屬經濟實體的企業法人在產權上沒有明確的界限,由此造成管理混亂,效益低下,國有資產嚴重流失的風險。在校辦企業的運轉機制中,企業的法人意識淡薄,法人地位沒有真正確立起來,法人責任不能得到真正落實,企業自主經營、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機制沒有真正到位,市場競爭力不強,效益不高,有的甚至虧損倒閉,給學校背上沉重的包袱和無法忽視的連帶責任風險。
因而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財務監控和預警機制,對于幫助學校動態監控預警資金運作具有現實意義。
二、高校財務風險預警系統的建立
國外針對企業財務風險預警,通過對各主要財務指標變量變化分析建立數學模型進行風險預測。如William Beaver(1966)提出了單變量預警分析模型,給出資產收益率、債務保障率、資產負債率等預警分析指標進行預測;Edward Altman(1968)提出Z-score模型,即通過運用多種財務指標加權匯總后產生的Z值來預測企業的財務危機,奠定了多變量財務預警模型的理論基礎,并提出了留存收益率、資產報酬率等5個財務比率;Richard Taffler(1974)進一步發展了該模型,引進加權因素,并運用主成分分析法與逐步法選出流動資產比重、資產報酬率、存貨周轉率等5個財務比率;Ohlson于1980年,運用邏輯模型提出了流動比率、資產收益率、資產負債率等財務指標;Harmer在1983年的研究中指出被選財務指標的相對獨立性可以有效提高模型的預測能力。但是,自Z模型和ZETA模型提出后,更好的使用財務指標預測財務危機的模型還未出現。
由于我國高校主要從事教學科研等公益性活動,自身經費來源有限。同時在現階段快速擴張發展過程中,通過大量借貸,形成了大規模的固定資產投資建設,這些在促進我國高校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導致了財務風險的加重。高校財務風險客觀存在于高校財務活動償債、運轉、投資、發展等各個方面。
在債務負擔方面,大量的債務在改善高校辦學條件的同時,也帶來了沉重的還本付息壓力;在日常運轉方面,由于我國高校主要經費來源為政府撥款,資產能力有限,高校財務運轉多為量入為出的模式;高校財務結構多以固定資產、長期投資占主體,流動性強的資產、基金比重較低,這也容易導致一旦外債負擔過重,償付風險加重;高校投資多為提升辦學能力而投入巨資開展的基建,資金量大,建設期、回收期長,一旦缺乏科學論證,盲目投資會給高校帶來巨大的資金風險;在長期發展上,高校如果不能有效的改善投入結構,不能合理的利用專項資金,大量的消耗自有資金,高校將會面臨收支來源不匹配,導致財務支出失衡的風險。
(一)構建高校財務風險層次
第一層(目標層):高校財務風險綜合評價指標(X);第二層(準則層):償債能力(Y1)、運轉能力(Y2)、財務結構(Y3)、投資能力(Y4)、發展能力(Y5);第三層(方案層):各項選取財務預警指標(Z)。
(二)財務風險預警指標構建
本文從體現高校財務風險控制的五個方面,償債能力、運轉能力、財務結構、投資能力、發展能力方面選取15個具體指標進行高校財務風險預警監測,建立一套高校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體系。其中償債能力選取流動比率(Z1)、現實支付能力(Z2)、潛在支付能力(Z3);運轉能力選取經費自給率(Z4)、公用支出比率(Z5)、收入支出比率(Z6);財務結構選取資產負債率(Z7)、負債基金比率(Z8)、投入經費占總收入比例(Z9);投資能力選取投資收益比率(Z10)、投資收益總收入比率(Z11)、固定資產增長比率(Z12);發展能力選取資產增長率(Z13)、自有資金動用程度(Z14)、專項資金占用程度(Z15)。
(三)預警指標權重構建及一致性檢驗
通過層次分析法,按照若干位高校財務管理專家對各層次的指標重要程度進行比較,綜合意見得出各層次指標的判斷矩陣,運用計算機進行相關計算,得出各方案層的相對權重(Wi),具體如表1、表2、表3、表4、表5、表6所示:
(四)高校財務風險預警控制目標指數確定
我們根據層次分析法采用線性加權的綜合預警模型可以確定出高校財務風險綜合評價指標(X):
Zi為各財務風險預警指標指數,即根據高校各財務風險預警指標實際值進行無量綱處理所得。如,
上式中:Zij:被評價高校某指標的實際值;Zmax為被評價高校某指標的最大值;Zmin為被評價高校中某指標的最小值;Zi為被評價高校某指標無量綱處理后的指數。
根據經驗,我們總結出高校財務風險各預警指標的高低點臨界值(高點值小于低點值為逆向指標),以及對預警等級進行劃分,如表7、表8。
至此,我們可以通過收集各高校的相關數據,輸入公式得到高校財物風險綜合評價X,并根據表8的預警等級進行高校財務風險預警。
(五)實例分析
按照以上模型,我們選取三所學校相關財務數據進行財務風險測算,如表9。
由以上實例可以看出,A高校由于流通比率支付能力較強、負債較輕、收支等財務狀況良好,投資規模增速適度,因而財務風險等級較低,財務運作基本無風險;而B高校由于支付能力較弱,負債較重,財務收支赤字運行,且投資增速過快,效益不高,因而財務風險等級較高,屬于嚴重警告區間。
三、對我國高校財務風險控制的建議
(一)建立高效、科學的財務信息平臺,完善財務內部控制制度和審計制度,科學編制財務預算和決算報表
財務預警系統必須以大量的信息為基礎,這就要求高校必須建立高效、科學的財務信息平臺,向財務預警系統提供全面、準確、真實和及時的信息。并配備必要的專業人員和先進的設備,明確各環節的工作內容以及信息專業人員的職責,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同時由于預警系統的運行需要全面、真實和準確的財務信息,這就對內部控制制度和審計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嚴格、負責的財務審計作為財務日常運作的有效和必要的監督,可以有效、及時地發現財務潛在的問題和風險,進而可以及時反饋給預警系統并作出反應,及時發出警報。
(二)建立暢通的高校資金安全管理預警系統的信息傳遞渠道,加快相關軟件的開發使用
高校資金安全管理預警系統不僅能夠科學、準確地計算風險,還能將風險及時、快捷、準確地反饋給管理部門和人員,給管理者及時作出對策反映作參考。同時,應該開發和應用符合各種需要的財務預警管理系統軟件,在硬件設施和軟件設施兩方面同步發展,建立財務風險預警指標的數據庫和對策庫系統,不斷擴充和積累有關財務預警所需的基礎數據和信息,并努力實現共享,從而提高高校可持續發展的科技含量。
(三)提高全員的財務管理風險意識
財務管理風險意識是高校資金風險管理預警系統得以成功建立并有效運行的前提。高校各級管理工作人員,尤其是領導干部對財務管理中發現的問題應給予足夠的重視,牢固樹立危機防范的風險意識。加強對財務人員危機防范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努力提高財務人員的業務水平和風險意識。
(四)高校財務管理人員應事先做好應對風險的預案,一旦發生風險積極主動應對
在高校內部各相關的職能部門自覺應用對照財務預警指標,對高校舉債、運轉、投資、發展、建設過程中各項資金流動環節及風險因素進行預測,充分估計各種不利因素的影響可能引發的財務風險程度,盡可能全面地做好充足準備。事先準備多種應急方案,一旦發生財務風險,可以迅速反應,在第一時間內消除風險,將損失降到最小。
【參考文獻】
[1] 楊毅.淺談如何加強高校資金管理[J].南通職業大學學報,2002(3):67-68.
[2] 許道銀.試論高校財務危機預警系統[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4):19-21.
[3] 陳越.財務危機預警指標體系的構建[J].會計之友,2005(2):49-50.
[4] 黃輝.高校財務風險的衡量指標[J].統計與決策,2005(12):52-53.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全面落實市政法工作會議精神和要求,以增強全體執法人員的法治思想意識、依法辦事能力,加強依法行政為主線,堅持處罰為輔、教育為主,疏導與整治相結合,民生與秩序相兼顧,“省標”與“民標”相統一,把握好城市管理行政執法中各方利益的平衡,妥善處理化解好各種矛盾,著力提升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深化平安建設工作,維護社會穩定,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十勝利召開。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促進綜治規范化建設
1.加強組織領導和考核。成立局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和平安建設工作領導小組:
落實“一崗雙責”,明確分管領導和職能科室的綜治責任,健全綜治管理網絡體系;建立健全社會管理綜合治理考核機制,督促下屬單位和部門落實工作措施,加強城管系統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工作。
2.明確工作目標措施。各單位要根據城管局2013年主要工作目標責任分解表和年初簽訂的綜治責任書要求,以本單位不發生不穩定事件和治安案件為基本目標,以強化社會服務管理,履行市容管理領域綜治社會職能為己任,以落實綜治工作責任目標為核心,制定落實責任制和完成控制指標的具體措施。
3.健全基礎臺帳。各單位要高度重視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工作臺帳管理,按照目標責任要求,分門別類建立健全綜治工作臺帳,上報綜治宣傳信息稿件,促進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基礎臺帳的規范化建設。
(二)加強隊伍建設,提升依法治理意識和能力
以提高執法人員法治意識、思想水平,提升依法辦事能力為目標,開展多種形式的培訓、考核。除積極組織參加“周末課堂”、市法制辦培訓、城管局培訓外,努力協調好工作與學習矛盾,擠出時間開展培訓、考核。
1.實行“1+1+1”培訓機制。即全體執法人員每月集中培訓一次、全體協管員每月集中學習一次、全體人員每月第一個周三晚上學習一次。
2.開展“學法律、會說理、能辦案,爭當執法能手”主題活動。結合執法工作需要閱讀法律書籍,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執法實際,研討難題,提高執法效率和規范化水平;組織以城市管理方面爭議問題為辯題的辯論賽,增強思辨能力,認清城管工作的價值,樹立工作信心和自豪感;開展案例評比,展示執法成果,彌補不足,在全系統形成不斷學習,相互交流,共同提高,人人爭當執法能手的良好局面。
3.嚴格執行考核、獎勵制度,保障學習培訓效果。對培訓內容進行理論考試;組織2次現場執法能力測試,檢驗執法實務能力。
(三)把握行業和社會發展規律,創新管理,力爭取得新效果
1.繼續完善“網格化管理”模式,將管理任務按區域劃分,市容管理和矛盾化解任務落實到人,加強責任心,提高工作效率。
2.堅持并完善“全程說理式執法”,在整個執法、管理過程中針對相對人和利害關系人可能產生的疑慮、不滿、矛盾及時剖析、解釋,力爭做到案結事了;選擇標的較大、關注度高、有潛在矛盾可能的案件進行回訪,充分聽取當事人和社會公眾的意見,增進理解,加強服務,確保執法實現管理目的,消除矛盾隱患。
3.依托指揮中心平臺和街面巡查,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推進城管進鄉鎮、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活動,深化平安創建工作。
4.健全應急管理體系。健全統一指揮、結構合理、反應靈敏、保障有力、運轉高效的突發事件應急體系,完善應急工作預案,加強應急隊伍建設,強化教育培訓和實戰演練,提高危機防范和風險管理能力。
5.各單位要立足管理工作特點,把握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時代變化規律,引導社會參與,充分運用信息技術,積極研究創新切實可行、富有效率的管理方式,促進公平公正,提高管理效能。
(四)加強排查,積極應對,有效化解矛盾和安全隱患
1.繼續落實矛盾糾紛排查化解“五步工作法”,健全定期排查與專項排查相結合的工作機制,全方位、多層次地排查,確保不留死角和盲點。
2.加強工作和對投訴辦理應答工作。維護好投訴舉報平臺,暢通訴求表達渠道。高度重視數字化平臺案件的處理和反饋,實現數字化平臺建設目標;對各網站、多媒體的投訴、舉報,要虛心傾聽,迅速辦理,真誠回應;對事項嚴格按規范辦理,及時有效化解矛盾,盡量避免反復、升級事項發生,并舉一反三,查找根源,從源頭控制新的矛盾產生。
3.加強安全生產管理。按照安全生產“一崗雙責”的要求,層層分解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做到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加大安全生產目標管理考核力度,嚴格執行安全生產責任追究制度;全面提升安全生產宣傳教育水平;建立安全隱患管理臺帳,抓實隱患排查治理,堅持安全例會和每月一次的“安全檢查日”活動,堅決杜絕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全力遏制較大生產安全事故,努力減少一般生產安全事故。
4.強化社會風險評估。對重大決策和較大的執法事項要預先做好社會穩定的風險評估和突況的應對預案,杜絕決策失誤或執法冒進導致危及穩定的事件發生。對違法建設的查處尤其是涉及拆遷的違建查處,要嚴格依法執法,充分做好各個階段的說理、解釋工作,在執行過程中嚴格按照法定程序保護好當事人及相關人員的合法利益,避免矛盾激化。
關鍵詞:土木工程施工;項目質量管理;措施
Abstract: at present, in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o strengthen the quality of the project management is to ensure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s overall quality necessary measures and means. Among them, strengthening the project quality management can not only on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to be effective guarantee, and at the same time for the construction time, technology will play a role, so as to ensure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will be able to carry out the standardization, reasonable way down.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combined with years work experience, as well as to the relevant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and the effective method of experience to carry on the summary,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d to improve project quality management of the effective measures so as to the future project construction personnel can be reference.
Keywords: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ject quality management; measures
中圖分類號:TU20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眾所周知,土木工程作為我國重點工程之一,其工程質量的好壞直接關乎著我國經濟發展,以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等。所以,在對土木工程展開施工建設時,有效地提高其項目質量管理措施便成為當前施工人員不得不去給予嚴格關注的話題。而其中,如何有效地提高項目質量管理措施,如何保證項目質量管理措施有效地服務于土木工程,如何確保土木工程在該措施的管理下達到最有程度,這將成為當前技術人員,以及施工人員必須重點分析的問題。
一:土木工程施工項目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施工過程中存在的施工安全管理問題
現階段,在我國土木工程施工中普遍存在的安全管理問題主要有兩點,分別是場地安全管理和技術管理。其中,第一點場地安全管理主要針對的問題是施工場地的施工人員是否做好安全措施,是否配戴安全吊索與安全帽,施工人員的施工流程是否是安全規章流程進行的,其設備儀器的應用是否按照操作制度來進行,高空施工的安全裝置的應用是否規范合理等;第二點技術管理所針對的問題主要是工程施工的環節是否具備風險性,相關技術人員以及管理人員是否根據工程的特點而分門別類地擬定相關安全技術方案。
2施工質量低
眾所周知,施工質量的好壞是一項施工工程成功與否的關鍵,同時也是一項工程的命脈所在,而這一點對于土木工程而言亦是如此。其中,土木工程施工完畢后的使用性能,以及其質量好壞會關乎著其建筑的后期各方性能,同時也會直接關系著使用者的生命財產安全,因此,土木工程中的施工質量必須得到施工人員的重點關注。而其中,在對土木工程進行現場施工時,其存在的問題大體上可分為以下幾點:鋼筋的綁扎不合理、鋼筋長度不符合標準等。
3合同管理不規范
目前,雖然我國早已對建筑市場的體制進行了合理化與規范化的完善,但是總的來說,就起合同制定上依然存在著一些不小的條款漏洞。其中,一些企業領導為了盈利,其不得不勉強接受一些合同上面的漏洞,而這便間接造成了施工質量問題的出現;當前,合同違約問題一直未得到合理化的校正,特別是一些工程施工中,其負責人為了方便工程的進行,或者臨時需要,進而對其合同肆意修改,這便直接造成了工程市場的混亂;有些土木工程在建設之際,由于其負責人的合同管理的意識淡薄,從而使得該項工程的法律風險增大。
4監理機制不健全,監理工作者的業務素質不高
①在進行土木工程施工時,由于施工企業中的監理工作者缺乏相關的工作經驗,使得其業務素質低下,并且其法律風險意識和法律合同意識都不高,再加上一些工程領導往往把監理工作當成質檢員,不去給予重視,這便間接限制了監理工作的功能,進而使其無法在質量控制環節中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②總的說來,土木工程施工的整個過程不能離開監理工作的協同,然而在現實中,監理工作在土木工程中所涉及到的范圍卻無比的狹小,這便造成了監理工作無法及時且全面地在整個工程中發現問題,并及時解決問題;建筑市場的健全性不到位,一些施工單位常常任意將監理的價格壓低,這便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監理工作的積極性降低了,從而使得監理市場出現混亂,無法發揮其固有的作用,進而對監理事業,以及工程施工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制約。
二:土木工程施工項目管理的措施
1制定嚴格合理的管理規范制度
眾所周知,制定嚴格合理的管理規范制度是保證土木工程施工中對施工人員等進行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保障工程合理化展開并進行的政策依據。所以,在對制度進行建立與實施時,不僅需要工程負責人對制度的擬定工作給予嚴格的重視,同時也需要施工人員積極配合,進而保證管理規范制度的全面落實,從而提高項目質量的管理力度。
2建立并貫徹安全責任制度
施工單位在對土木工程進行建設施工時,其所有施工環節都必須以安全責任制度為施工參照。而其中,當施工人員在對項目展開危機防范時,其不僅需要施工團隊的所有施工人員認真工作,一絲不茍辦事,同時還需要相關的施工人員對施工環節危機中的的薄弱部分給予嚴格的預防控制。而總的來說,不論施工人員是直接參與防范工作,還是其展開本職工作,其工作的依據都要嚴格參照與相關的規章制度與設計規范。其中,當工程負責人對安全責任制度進行全面性落實時,不僅需要負責人結合工程實際,同時也要考慮到制度是否合理、是否規范。
3加強工程設計的質量管理
眾所周知,設計方案是否滿足合理化、規范化,以及科學化需要,這對一項工程而言有著直觀重要的意義,同時也是評價該項工程在施工前期是否能夠成功的關鍵。所以,在設計人員進行土木工程方案設計的初期階段時,其質量管理的主要負責方向是監督其設計人員是否嚴格按照相關的土木工程施工要求進行設計,同時在對其設計完成的方案進行科學的檢測與評估時,更要嚴格檢測該項方案的實用性是否達標。
結束語:
總而言之,加強項目質量管理措施對土木工程而言有著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因為土木工程施工的好壞直接受到其項目質量管理措施的制約,所以,施工人員在展開工程施工時,必須對其工程的項目質量管理措施給予重點分析,同時這也是提高我國施工技術水平、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方式。
參考文獻:
[1] 張凌飛,莊家.淺談如何加強施工企業工程項目管理[J].科技資訊,2010(08).
[2] 肇啟君.淺議如何加強工程項目管理提高施工質量[J].時代教育學刊,2010(05).
[3] 張新達.工程項目的組織與管理[J].經濟技術協作信息,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