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休閑農業旅游規劃設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 關于休閑農業園區
從休閑農業園區的產業源發性、經營的資源、目標市場、提供的服務內容和經營理念五個方面出發,可以將其概念歸納為“具有農業源發性,以鄉村、農業生產生活資源為主要內容,以城市居民為目標市場,提供農業體驗的活動,滿足大眾休閑、觀光、游憩的需求,從而提高地區農業與經濟效益可持續發展的園區。”從這個角度來看,盡管目前存在其稱謂各異、偏重的功能和目的不同的各種農業園區,但只要同時具備上述五點點內涵,都可以統稱為休閑農業園區。
2 休閑農業園區的現狀與問題
休閑農業在我國興起的比較晚,在實踐先行發展迅速的背后,暴露出了規劃理論指導之后的短板。筆者通過對國內的休閑農業園區的實地考察與相關規劃案例研究基礎上,總結認為:
2.1規劃設計方面:缺乏技術規范與理論指導,規劃成果層次不齊
如:①規劃編制中各學科交叉、層次混亂。首先體現在規劃實踐中的問題就是各學科內容交叉、關系混亂、層次不分的情況較嚴重,導致規劃編制與經營銜接困難。②缺乏前期發展規劃,以土地開發和設施建設為經濟導向,前期論證不充分,造成后期經營管理困難。表現在同地區的休閑農業經營模式相似,缺乏市場區隔度。注重空間規劃,忽略了前期市場調查、資源調查、客源分析等,目前缺乏先進的專業性的指導,產品開發較低端。③缺乏系統的規劃設計,園區建設雜亂無章。游客基礎設施較差。無法滿足收入中上等的客源需求,簡陋的設施如果不加以改善,在今后將逐漸失去主流客源。④休閑產品開發人工化,生態效益底下,休閑農業基礎知識貧乏。規劃者與農業經營者缺乏溝通,導致園區內人工化設施過多,偏向娛樂園與旅游景點的規劃設計。休閑農業園區的特色相對模糊。
2.2經營管理方面:忽視合作性規劃、經營管理落后、不重視市場營銷品牌建設
如:①合作性規劃是西方規劃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多學科交叉的現象導致規劃單位不能獨自完成任務,需要合作性規劃來協調政府、開發商、民眾各方的利益。②項目單一、雷同重復地建設。運作的前期缺乏市場分析,旅游產品較單一,現有農業旅游季節性強,導致競爭力、吸引力、長期客源下降。③前期投入資金不足,無法規劃建設旅游精品。④人工化傾向嚴重,不注重生態效益。在生態承載力方面,旺季時候的客源對環境破壞較大,影響了休閑農業的生態環境和服務環境。⑤經營管理不規范。目前休閑農業園區的立法管理仍然是個空白,許多開發和經營行為得不到應有的規范,使得資源和環境容易遭到破壞。管理人員主要以當地農民為主,缺乏先進的管理經驗,以各家為單位,缺乏組織協調。
2.3政策法規方面:法律規范和技術規范的建設需要加強
①由于我國休閑農業園區發展迅速,理論研究滯后,相較于類似的風景名聲區規范等,休閑農業園區的迫切需要專業的技術規范與申報審批程序。目前,只有2010年農業部和國家旅游局出臺的《休閑農業示范縣、示范點創建》《休閑農業園區星級創建》申報文件。但此條例只適合申報的經營單位,對不參與申報的園區與地區沒有任何約束作用,法規條例上凸顯出薄弱與缺乏的特點。②政府的宏觀調控力度不夠。雖然我國政府對休閑農業的發展相當重視,但是由于經營者自身能力較差,十分需要政府宏觀的控制與指導,缺少休閑農業區域的總體規劃。使得現在的休閑農業出現了重復雷同與惡性競爭的現象,并未起到帶動整個地區性的發展。
3 休閑農業園區的發展對策措施
3.1生態優先策略
目前,從旅游發展的現狀來看,旅游項目的開發對環境的生態平衡造成了嚴重的破壞,一方面游客的環保意識較低,不尊重景區的生態環境與當地的風俗與居民原有的生活環境,隨之發展的旅游商業也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另一方面,經營開發商注重眼前利益,忽略當地景區的土地和游客承載力,一哄而上的大手筆開發,勢必使得景區的品質下降,失去市場競爭力。所以,生態保護的策略可以從游客、經營、規劃設計三個角度來實施,建議:(1)加強游客的環保意識。雖然大眾對環境保護的意識逐漸增強,但是由于游客的休閑游憩活動還是對于農業環境造成沖擊,根源在于游客的文化素養低、對農村文化的不尊重等。所以在旅游項目開發的同時,應包括對園區內游客的環境教育內容,除了環境的營造還可以通過園區的解說系統,落實環境保護的真諦,宣傳生態旅游的好處,吸引更多的游客關注生態、選擇深度的生態旅游。(2)依據生態敏感度進行分區管理,設置園區的承載量。企業的經營管理可以借鑒國家自然保護區及國外的國家公園模式,結合基底環境的生態系統及游客的需求,將園區設置不同程度的分區,進行相對應的經營管理措施,保護生物的多樣性,使得經營管理者方便管理。(3)規劃設計的初始理應采用景觀生態規劃的手法,集合生態旅游的規劃理念。首先,充分開發利用原有的資源,并且將園區內的資源與游憩活動相結合,達到復合式的放大效果;其次,結合生態規劃與設計的理論方法,對園區的土地利用與景觀規劃進行規劃設計。
3.2結合農村文化體驗特色、加速市場區隔的策略
休閑農業旅游與一般休閑旅游的區別,根本上在于運用特有的鄉村文化、生活方式和風土民情的體驗氛圍。休閑農業園區提供的正是一種健康、高品質的休閑游憩活動,所以經營上注重農業的經營、體驗活動和民俗文化活動,保護了農村的文化健康發展,以農村文化來充實活動和體驗的經驗,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另外,也可以使得休閑農業園區在休閑旅游市場上凸顯獨特的特色,增強市場區隔度。建議:(1)調查研究當地的民俗風情。文化資源不像環境自然資源的顯現性,需要規劃人員深入當地調查研究。從有形的物質類似的有古老的廟宇、古代生產農具、古井、手工藝品,到無形的神話傳說、婚慶習俗、名人歷史、民俗歌謠、鄉土烹飪等都可以作為休閑農業園區的休閑旅游資源。(2)規劃設計體驗活動。體驗活動是休閑農業旅游中不可或缺的項目,也是休閑農業休閑游憩中復合型多的活動,深受游客的喜愛。將休閑農業旅游中各項體驗進行適當的規劃與安排,結合當地的農村文化,必然可以滿足游客多樣性的需求。(3)舉辦農村的文化節日活動。休閑農業園區可以聯合當地鄉村配合舉辦慶典祭祀、節慶活動、民俗表演等節慶活動吸引外來游客,也可以舉辦展示、比賽等參與體驗的活動,邀請游客參與,可以讓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4)配合農業生產,推廣農產品文化發展。休閑農業園區出了提供休閑產品,此外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的融合發展也相應的給與重視。像農產品銷售配合觀光采摘、制造業的紀念品配合游客體驗產品的生產、制造過程,形成創意產業與農業成產相結合。(5)推廣農家住宿,提升服務品質。推廣民宿、延長游客逗留的時間,必然推動當地餐飲、旅游產品的消費。于此同時,游客與當地農民近距離的接觸,感受農村的生活氛圍,更加增加了游客的旅游體驗,為休閑農業園區培養長期穩定的客源。
3.3多元合作的策略
休閑農業園區從規劃編制到經營管理,無不顯現這“合作”、“社區化”的概念。由于休閑農業園區的產業特性,規劃編制涉及到了農業學、社會學、教育心理學、建筑學、城市規劃學、經濟學、管理學等,多學科的交叉勢必需要多個規劃團隊的合作。其二,由于國內農民個人的生產面積較小、資源有限,而休閑農業園區需要投入大量的土地、人力資源、專業的管理知識等,使得農民需要走合作經營的方式共同經營。園區內的各農戶的合作,資源共享,提供需要經營的土地面積和設施,園區外與地區其他產業建立合作結盟的方式,可以降低經營風險、創造綜合效益、推動當地的經濟社會整體發展。建議:(1)園區對內發揮農民的主動性。園區內部結合多數農戶的資源,并將資源做妥善的規劃與利用,達成各項資源最佳配置。并通過農民之間的互動交流、管理經驗交流,帶動整體農村的經營管理能力。根據臺灣大學江榮吉調查,臺灣休閑農業園區內的經營組織有以下幾種:合作經營、獨資經營(家庭農場)、公司經營、公營經營、農會經營、委員會經營(分營合營)、共同經營。(2)園區對外整合相關聯產業關系。正確分析休閑農業園區在產業內所處的地位,依據需求在產業內外尋找協調、結盟、整合、合資等經營上的連接,才能達成資源共享分擔風險、創造綜合效果并建立持久性的競爭地位。(陳昭郎,2010)綜合調查發現,臺灣休閑農業的外部合作發展類型為:結盟性、水平整合型、垂直整合型、合資型。
參考文獻
[1]阮如舫,打開城市百寶盒[M]: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1
[2]郭煥成,鄭建雄,任國柱,休閑農業理論研究與案例實踐[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
[3]鄭建雄,休閑旅游產業概論[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
[4]陳昭郎,休閑農業概論[M],臺灣全華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9
[5]葉美秀,自主營造在宜蘭-看見農民的創意[M],臺灣天主教輔仁大學,1997
作者簡介
【關鍵詞】休閑 生態 農莊 規劃設計
隨著社會的發展,每逢節假日人們已不再滿足于在家單純的休息,而更愿意攜家人出去走一走,感受一下大自然的氣息。因此,生態旅游、休閑的城郊游在經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中越來越流行,生態農莊也在悄然興起。雖然城郊休閑農莊日新月異,但在具體的規劃和設計中還存在很多不足,需要改進和規范。本文以杭州轉塘中村農莊設計為例,對如何規劃設計休閑農莊進行初探。
一、休閑農莊規劃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主題缺乏定位
很多休閑農莊在規劃設計中缺乏明確的主題,休閑農莊規劃設計要在設計之初就進行調研,與周圍的旅游地或旅游資源形成差異,在主題上形成自己獨特的旅游特色,以此來吸引游客,主題的定位可以以當地的文化為線索或按照當地特色產業來進行擴展。
(二)功能缺少開發
休閑農莊是一種集旅游、休閑、體驗、觀光為一體的綜合性休閑場所,在設計規劃中應融山水于其中,讓人們充分體驗自然帶來的魅力,但很多農莊功能單一缺乏特色。
(三)市場不夠明確
休閑農莊市場正處于成長期,不同規模、主題、特色的農莊不斷涌現,人們的需求不斷變化,要求在提高,認知也存在差異,明確的市場定位對于一個農莊是非常重要的。
二、轉塘中村農莊的具體規劃設計
(一)項目概況
轉塘中村農莊占地面積約9000平方米,位于杭州市西湖區轉塘鎮,交通便利,周邊有較多的山丘,大多已開發成茶園、度假區、休閑區等,有很大的地域優勢和文化內涵,主題定位為生態休閑農莊。
(二)設計原則
生態性原則:在越來越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及發展的現在,與生態、休閑息息相關的農莊設計更加需要貫徹這一思想,在發展的同時保護生態環境以及生物的多樣性,倡導綠色農業,減少化肥以及農藥的使用,種植綠色有機蔬菜,養殖不含激素的動物,以及控制和防治農業帶來的環境污染,人為地促進生態良性循環。在轉塘中村農莊設計中,生態性原則得到了較好的運用,農莊中的各種蔬果種植以及動物飼養都以最綠色環保的方式進行,能夠讓游客放心食用。
自然性原則:這一要求是農莊在設計的同時要盡量保留原有的自然特色,利用原有的資源和地形地貌來因地制宜,既可以減少基礎性的投資,保留自然原貌,也符合生態農莊的要求。在轉塘中村農莊設計中,建筑以及景觀小品都是按照自然地形來建造分布,沒有因為人為需要而破壞原有的自然特色,保證了設計中的真山真水,從而也減少了投入成本。
鄉土文化展示原則:休閑農莊最大的特色就是具有農村特有的文化和民俗內涵。其中,文化的涵養與農莊的吸引力是成正比的。在農莊的規劃設計中應當注重文化內容,結合當地的地域人文來開發休閑娛樂項目等。在轉塘中村農莊設計中,結合了當地的地域特色,推出有代表性的特產,如茶葉、特色點心、特色菜肴等,并將其與鄉土文化相結合來提升文化品位。
注重體驗原則:游客來到農莊所想要體驗的是與城市不同的生活,親身體驗和自娛自樂的需求趨勢增加,農莊設計需要考慮人們的參與性,在設計中要加強特色娛樂項目的開發,以此來吸引游客進行體驗。在轉塘中村農莊設計中,體驗原則得到了良好的開發,人們可以在釣魚亭進行自主垂釣,把釣來的魚直接在農莊中進行烹飪,享受自己動手所帶來的樂趣。農莊中還開辟了菜地花圃,游客可以租賃其中一部分,種植自己喜歡的蔬菜瓜果,可以自己定期來管理或者請農莊員工代為管理,等到蔬果成熟時,親手來采摘,有城市中體驗不到的樂趣。
(三)具體功能設置
轉塘中村農莊的功能分區主要有:觀光區、休閑區、食宿區、種植區。
觀光功能:農莊中保證有一定的景觀小品及自然景觀來滿足人們對于自然風景的需求,不能一味地添加現代元素,而忽略了農莊原本應有的意義。在轉塘中村農莊設計中,觀光功能體現在景觀廊架、休閑露臺、沿湖涼亭、林中小道、草地汀步、假山瀑布等。
休閑功能:農莊中設置的休閑項目要適宜游客娛樂休憩,可適當加入運動健身活動,讓人們在休息之余能夠鍛煉身體。轉塘中村農莊為游客提供的一些休閑娛樂項目主要有湖邊垂釣、亭中下棋、湖上泛舟、露臺品茶等。
食宿功能:休閑農莊比較重要的項目是為游客提供一個餐飲、住宿的場所。在轉塘中村農莊設計中,考慮到農莊的整體規模,安排了諸多杭州特有的餐飲,住宿的安排量并不是很大。
體驗功能:游客參與到一些簡單農業的勞動中去,是休閑農莊開發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很多人愿意在農莊中親手去完成一些農活從而獲得勞動果實,既獲得物質上的收獲,更重要的是獲得精神上的成就感。轉塘中村農莊開發的體驗活動包括蔬果采摘、花卉種植、插花藝術等。
三、休閑農莊規劃設計總結
生態農莊為生活在水泥森林中的城市人開辟出了一個休閑娛樂的寧靜場所,在這里,人們可以卸下城市中忙碌的生活,來體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農家生活,在這里,人們還可以感受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在農莊的規劃設計中要明確主題、開發特色功能、正確定位市場,利用農村特有的池塘、果園、花圃、菜地等資源為游客提供休閑、娛樂、住宿、游玩等服務,既為城市居民提供放松身心的場所,又為城郊農民開辟新的產業路徑,還能加快農村經濟的發展。農莊的合理規劃設計不僅能大幅提升休閑農莊的景觀品質,而且能巧妙利用現狀資源,降低建設投入,使經濟效益最大化,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參考文獻:
[1]鄭暢, 殷志云.對發展旅游農莊的分析與思考[J].消費經濟,2004(3).
[2]吳壯益.泛談休閑農莊規劃[J].資源開發與市場,2007(2).
【關鍵詞】生態園;規劃設計;景觀設計
0.前言
觀光農業生態園是以農村自然生態環境、田園景觀、農業資源、農業生產內容和鄉土文化為基礎,通過規劃設計與施工,加上系列配套服務,為人們提供生態觀光、旅游、休養、了解和體驗田園生活的一種旅游活動形式。
安徽省安慶市岳西縣的自然環境優越,區域內有許多的觀光農業生態園,且主體定位是集農業觀光采摘活動、自然景觀游覽、佛教禪宗文化、高檔酒店會所和觀光游藝設施等為一體的旅游度假區,本文主要對此類型生態園的規劃和設計進行一些研究和探討。
1.環境分析
1.1地理環境分析
岳西縣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大別山腹地,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呈階梯式傾斜下降,構成以中低山地為主體的沿北、東、南三個方向放射狀分布的河流、谷地、山前丘陵和山間盆地等不同地貌。
1.2人文環境分析
岳西是中華佛教禪宗發源地,時令粑粑、豆腐宴、鍋巴湯等特色飲食文化風味十足,岳西高腔、黃梅戲、木偶戲、花梆舞、手工雕刻、翠蘭制作技藝、茯苓培殖與加工技藝、桑皮紙制作技藝、布鞋制作技藝、鼓書等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價值深厚。
1.3旅游市場分析
岳西地處安徽(合肥經濟圈),與湖北(大別山區域)和江西(昌九經濟圈)交界處,上述區域旅游業發展已較為成熟,岳西旅游發展水平較低。但是,岳西區位優勢明顯,隨著岳武高速的全線通車,擁有秀美山川和悠久禪宗文化的岳西必將成為武漢都市圈和長三角城市群的生態休閑養生基地。
2.生態園休閑娛樂區規劃與設計
2.1景觀規劃目標
精心策劃,準確定位,規劃設計應符合當地人文地理條件,突出濱水山地景觀特色。實踐表明,僅僅有原始的自然是不夠的,景區會由于缺乏必要的服務設施而導致吸引力下降。因此,如何構建和構建多少就成為問題的關鍵。自然的景觀、舒適的服務和豐富的感知體驗就成為自然景區設計的重要原則。神秘感、新鮮感、親切感和歸屬感是公眾的游憩期待,因此要保護和改造景觀特色,提高景觀的品質和品味,道路、棧橋應該引導公眾去欣賞更加廣闊美麗的自然景觀。同時,在自然旅游和生態旅游成為旅游活動的主流時,如何使景區保持自己的特色和個性,就必須研究旅游市場,做到不重復建設、不雷同、適度開發。設計師必須以自然為據、以人為本、以市場為導向規劃和設計自然區。
2.2功能分區原則
要把握好岳西縣生態園的 “問禪山水,養生福地”主題定位,根據景觀建設的需要,主體規劃功能分區一般可為:佛教朝圣區、生態觀光區、養生度假區、休閑娛樂區等,一定要把握好各個分區的具體功能,還有區域內具體資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區域生產娛樂項目的定位,在這些的資源的基礎上再進行進一步的整合,以保證各區域功能的充分實現。
2.3景觀道路規劃
道路不僅僅是交通的媒介,更是引導游憩活動的開展,劃分并聯系景區景點的紐帶,更重要的是,公眾應在路途中也能時刻感受到景觀魅力的存在,進行旅途景觀的塑造也十分重要。生態園道路類型主要包括主干道、臺階步道、濱水觀光步道、遛馬觀光道等,皆選用自然材料進行鋪設,石板、自然石、甚至廢棄的枕木都是良好的材料。
2.3.1主干道
連接園內主要空間,主要供園區內的的觀光游覽電瓶車和可以租賃到的山地自行車行駛,游客通過這條道路可以到達園內各個主要區域,寬度約3.5m,路邊主要采用香樟作為景觀行道樹,配以小灌木營造景觀層次。
2.3.2臺階步道
由于山地地形復雜,不是所有地方都可以修建較寬的道路,為了保證游覽道路的連貫和通暢,的休閑娛樂區主要交通依靠臺階步道連接各個景點,游人可以在登山途中觀賞游覽秀美的原始植物形態。臺階步道寬約1.5-2m,主要依地形而建。
2.3.3濱水觀光步道
為了豐富生態園的景觀視線,在臨水視線極佳處要設置臨水觀光步道。為了豐富步道,要采多種變化,如主要路面采用碎石板鋪地,在臨水和架空與水面的區域采用木質棧道的方式,不妨礙植物自由生長,有效地限制行人線路,良好的彈性使公眾獲得愉悅的親水體驗,并豐富了游線。
2.3.4遛馬觀光道
考慮到生態園的特色,部分地區可以設置把遛馬觀光步道。游人騎在馬上,向上可觀山景,向下可觀水景,還可以近距離與馬兒接觸,得到完全特別的觀景體驗。馬道的路面主要采用耐踐踏的景觀草坪,路邊配以散置的河灘石,和散植的喬灌木,極具自然情致。
2.4景觀植被規劃
設計中把植物做為一個重要的景觀元素來看待,通過它的意境、文化內涵、季相色彩來創造園林主題景觀,通過它的體量、高低、疏密來組織空間。充分考慮沿河,沿路等主要景觀立面的觀賞效果。利用植物的不同形態,形成起伏有致,收放有序的天際線和林冠線。植物設計中,要充分考慮到各處的使用需要,如遛馬道需要耐踐踏的草種等,結合濱水步行帶的功能和養護的需要,選取耐鹽堿,耐水濕,冠幅大,耐貧瘠、耐修剪。深根性,病蟲害少,落葉少或沒有飛毛,壽命長的林蔭樹,選擇種植以落葉闊葉樹為主,分枝點高的喬木。在保護原有生態平衡的前提下,進行造林、育林、護林,促進植被的更替。
2.5公共服務設施規劃
一個完善的生態園需要有配套的供水、排水、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體系,為景區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建設餐飲、茶室、零售、管理、廁所等服務設施,提供便利的優質服務。建設景觀亭、景觀廊等庇護景觀設施,使公眾即便是在陰雨天氣和強烈的日光下也能安然享受別 致的美景,景觀建筑巧于因借,精于體宜,結合地形,隨基勢高下,注重建筑造型與環境融合的綜合效果,要求體量輕巧,簡潔活潑,空透明快。建設探險、極限運動等游憩設施提供刺激、有吸引力的活動。建設路燈園椅、踏步、擋土墻、駁岸、果殼箱、指路牌、汀步、小橋等風景設施,提供全面、周道的服務。
2.6市場營銷規劃
以岳西縣獨特的山水資源為主要賣點,融入“漫游體驗”的理念,倡導慢生活、慢體驗;以市場發展為依托,適當超前打造主題形象和旅游產品,現階段以觀光類旅游產品為主,逐漸引進休閑類旅游產品,依托岳西的“處女地”地位,既要聯合周圍景觀的客源市場,又要使其具有獨特的魅力和競爭力,將岳西縣的生態園打造成安徽著名的休閑旅游目的地,充分響應“問禪山水,養生福地”的口號。
3.結語
隨著農業技術進步、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這種兼顧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協調發展的觀光農業生態園模式將具有廣闊的市場。希望能在本文研究的基礎上對岳西縣,以及一些類似地區的觀光農業生態園的規劃設計提供一些探討和新的思路。 [科]
【參考文獻】
[1]張建新.寶雞市高新區生態園規劃設計淺析.009-6825(2010)30-0029-02.
[2]北京世紀唐人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安徽省岳西縣旅游發展總體規劃.
1.1鄉土特色
鄉土特色是農莊休閑園的基本內容,只有具備了鄉土特色,才能夠吸引更多的觀光客置身其中去感受與體驗。農莊休閑園之所以能夠受到眾多觀光客的青睞,就是因為具有傳統農村田園生活的“鄉土”味道。從觀光客的需求角度分析,他們之所以會來到農莊休閑園,就是因為他們需要回歸生活本質、體驗自然真諦的生活需求,在現代快節奏的都市生活當中,鄉土農莊生活成為了觀光客唯一能夠感受生活的途徑。因此在農業景觀生態規劃設計當中,以“鄉土”為主旨意義重大。在這一方面,豐樂農莊做得十分到位,其以中原鄉土特色為基調,通過營造農村民俗文化特色氛圍,構建起了以特色性、休閑性、實用性相結合的農業園區,增添了園區的景觀特色,并讓鄉土特色與生態景觀實現了良好的互補,相得益彰。
1.2旅游特色
在豐樂農莊休閑園的眾多產業項目中,旅游是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如何吸引觀光客,讓他們愿意來到休閑園中進行旅游,是休閑農莊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為了保證旅游業的發展,豐樂農莊以旅游特色為基點進行了農莊休閑園的建設,具體表現在農業景觀生態規劃的“特殊性”上。所謂“特殊性”就是與眾不同之處,豐樂農莊實現了生態規劃區域性劃分,將農莊休閑園分為了“特禽區”、“特菜區”、“特果區”、“特娛區”。“特禽區”所帶來的奇特感官享受,“特菜區”、“特果區”所帶來的奇特味覺享受以及“特娛區”所帶來的奇特娛樂享受,能夠讓觀光客在大飽眼福的同時也可以大飽口福,為觀光客留下感官印象和識別特點,從而發揮出農莊休閑園的旅游特色。
1.3景觀特色
景觀特色是農莊休閑園景觀生態規劃的重要內容,也是能夠第一時間給予觀光客“印象性”和“識別性”的途徑。在農莊休閑園的景觀生態規劃設計當中,豐樂農莊充分發掘了中原地區的農村風情、民俗以及傳統農耕文明,利用河南省重要歷史名城的優勢,深入挖掘內在文化資源,實現了園區文化品味的提升。同時還加大了對山水田園風光的景觀設計,通過當地代表性植被景觀的設計,突出了農莊鮮明的地域性特色,使景觀設計與農莊整體規劃保持一致,在提升農莊景觀生態學的同時,為農莊生態規劃科學性提供了保證。
2豐樂農莊休閑園景觀生態規劃策略
豐樂農莊休閑園目前已經成為了國家級4A級旅游景區,這說明豐樂農莊在農業景觀生態規劃方面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但考慮到農莊的未來發展以及其對未來生態環境的影響,筆者建議豐樂農莊休閑園應堅持以下幾方面發展策略,以便能夠為豐樂農莊休閑園提供更好的發展空間。
2.1個性化發展策略
在各種農業休閑園區日益發展的背景下,豐樂農莊想要更好的發展空間,就必須要保證自身個性化生態規劃發展策略。因為只有個性化的發展,才能夠為農莊提供持久不衰的競爭力。為此,豐樂農莊必須實現對自身景觀生態環境規劃的革新,使其能夠根據中原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通過對農莊園區標志性生態景觀的建設,來構建起具有個性化特色的休閑農業園區,從而提升農莊在觀光客心中的記憶性與標識性。
2.2延續性發展策略
在飛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豐樂農莊要想成為經久不衰的農業產業園區,為鄭州市及其周邊農業產業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做出貢獻,就必須做好對農莊的延續性發展保護。在人們審美情趣日益變化的今天,農莊的景觀設計與生態規劃必須要能夠保證適應時展需求,能夠反映出時展的特征,才可以發展下去。但是片面地迎合時展,而放棄傳統文化也是不可取的,因為在日新月異的時展模式下,傳統文化才是經久不衰的精神支柱。為此,農莊可以通過對當地歷史文化內涵的有效發掘,以現代化景觀設計與生態規劃為途徑,將傳統文化表達出來,實現傳統與現代的有機結合,實現農莊的延續性發展。
2.3保護性發展策略
服務性是現代休閑農業園區眾多功能性特點之一,但其并非最主要特點,從當前的生態環境發展狀態來看,對于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才是現代休閑農業園區的最主要任務。為了能夠更好地發揮出豐樂山莊的基本特性,做好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性發展是重中之重。為此,在進行景觀設計與生態規劃時,要根據生態保護原則來進行工作,盡量保留當地生態環境的自然狀態,為觀光客提供一個真正的自然生態環境空間。
3總結
時至今日,傳統農業經營確實有其瓶頸與極限,如果僅從生產效率觀點而言,作為第一產業的農業,由于其初級生產的特性,已不太可能成為國民經濟成長的動力來源,農業的發展亟待升級轉型。鑒于休閑農業兼具經濟、社會、環保等多重功能,發達國家和地區對其寄予厚望,并在政策法規、資金等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臺灣地區政府對發展休閑農業極為重視,臺灣“行政院農委會”自1990年開始,將發展休閑農業列入農業政策中,為加強休閑農業培訓教育與倡導、規范休閑農業區的規劃與休閑農場設置,于1990年頒布《休閑農業輔導管理辦法》。在政府職能設置上,農委會下設休閑農業管理輔導處和推廣科,各縣市也相應設立休閑農業管理輔導機構,從而形成從上到下的休閑農業的管理和輔導體系。政府主要負責制定政策法規,編制和審批規劃,安排資金補助和貸款支持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信息咨詢,制定評價標準,定期檢查和評估。歐洲國家沒有專門就休閑農業出臺法律法規,但是在資金支持方面力度較大,主要的方式是直接財政補貼和低息貸款,如西班牙中央政府于1984-1985年推動“耕種之家”計劃,針對鄉村區域提供信貸服務,指定用于維修具有地方特色的傳統建筑民宿供游客體驗。西班牙各自治區政府則提供私人民宿經營者信用貸款,鼓勵私人企業與協會組織進行相關投資,改善休閑農業的住宿品質。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為維護農村生命力、提高農業競爭力和發展農場經濟多樣性,歐盟制定了歐盟共同農業政策和歐盟共同區域政策,政策對發展休閑農業、村落的改造、農村旅游紀念品開發、鄉村遺產的保護、鄉村景觀的恢復等給予資金支持。
二、協會服務
在發達國家和地區,休閑農業相關的各種協會在教育培訓、質量評級和宣傳推廣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教育培訓。德國農民社為休閑農業經營者提供咨詢服務,并為其提供財務、稅務和企業經營管理的咨詢、培訓服務;法國農會常設大會為農場提出養成策略,對農場進行訓練,提高農家經營技巧。臺灣休閑農業發展協會通過有效整合區內資源,舉辦休閑農業研討會和進修課程,強化了對休閑農業的產業輔導,提升了產業品質。質量評級。澳大利亞休閑農業協會自1993年起開始對休閑農村進行質量評級,獲評的農場可以在其營銷活動中使用“農場假期”的logo;德國農民社重視度假農場設置后的評鑒檢查,對符合標準者發給定期證書與檢驗標志,加入者必須兩年接受一次重新認證。宣傳推廣。澳大利亞休閑農業協會與旅游相關單位保持了長期良好的合作關系,配合密切,如在機場、車站、旅館、百貨公司、公路旁到處都有旅游信息站,由農場設計印刷提供免費的地圖、單張、手冊等;1988年,法國農會常設大會設立農業暨觀光接待服務處,集合法國農業經營者公會聯盟、國家青年農民中心、法國農會與互助聯盟等專業農業組織,為不同區域的農場規劃出各自的市場定位,并開發“歡迎光臨農場”系列網絡,連接法國各區域農場,為法國農場強有力之促銷策略。
三、農場經營
精心規劃。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優秀休閑農場均是在設立之前就進行了科學的規劃設計,注重休閑農場的主題性,突出休閑農業的生態、生產與生活三生一體的產業特性,強調原生態的農村生產、生活體驗。如澳大利亞堪培拉附近的莫利農場(MorliFarm),新西蘭奧克蘭附近的蒙哥馬利農場(Mont-gomerieFarm)等均以農場生態、生活文化及飼養的主要牲畜生產過程為規劃設計重點,充分表現休閑農業的特色。科學管理。為節約人力成本,發達國家和地區的休閑農場高度關注企業的精細化管理,農場的服務流程經過科學規劃,可以充分利用人力;農場的工作人員多數經過充分的培訓,能夠擔當不同的工作角色。產品創新。發達國家和地區的休閑農業經營者注重提高農產品的精加工,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很多農產品經過加工、分級包裝,建立特色品牌后成為附加值較高的商品,增加農場的銷售收入。如臺灣新社休閑農業園區的特色農產品蘑菇,被深加工為蘑菇干、蘑菇冰淇淋、蘑菇醬等,輔之以充滿卡通化的精美包裝,冠之以“菇神”的品牌,成為深受游客歡迎的旅游紀念品。
四、對大鵬新區發展休閑農業的啟示
大鵬新區具備發展休閑農業的優越條件。從旅游資源來看,陸域面積294.18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33.22公里,森林覆蓋率76%,擁有深圳市16.1%的基本農田,具備發展休閑農業的優越資源條件;從市場需求來看,大鵬新區位于珠三角大都市圈,2小時車程以內的國內客源市場規模超過3000萬,區位優勢突出,客源市場龐大。大鵬新區目前能夠稱之為休閑農業的經營型態主要是農家樂和漁家樂,但是多數無證無照,存在較大的食品安全和消防安全隱患,產業發展水平較低。因此,目前低質量的農家樂與巨大的市場需求之間的矛盾突出。此外,隨著大鵬新區旅游開發工作的深入推進,如何保障原居民群體的訴求和利益,也是未來大鵬半島所必須面對的命題。大鵬新區發展休閑農業,既可以保障原居民利益,又能夠豐富大鵬半島旅游區的產品體系,同時還能促進大鵬新區自然生態的保護,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因此,政府可借鑒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經驗,采取以下策略:
(一)在政策上予以扶持
在資金扶持方面,政府可頒布實施《大鵬新區休閑農業發展政策》,鼓勵原居民開發經營休閑農業。符合政府規劃的休閑農業企業可申請休閑農業發展專項資金和貼息貸款。在條件適合的村,可通過村委會牽頭,成立集體企業,引導原居民主導休閑農業的規劃建設和經營管理,以達到原居民自我管理的境地。在組織機構上,可設置大鵬新區休閑農業發展委員會,集合官、產、研的力量,為缺乏休閑農場規劃和經營經驗的原居民提供咨詢和指導。
(二)在規劃上予以指導
在大鵬新區休閑產業總體規劃方面,應當注意到休閑農業多為小微企業,如果在地域上分散,就很難形成合力,休閑農業的地域品牌就難以凸顯,同時也降低游客的休閑體驗價值。因此應當秉承成片開發的理念,規劃休閑農業產業園區。在休閑農業經營單位的規劃方面,應強調鄉村性、地方性、生態性及體驗性等產業特性,堅持生態保護、注重本土文化認同、突出地方農業特色主題的理念。尤其要指出的是,同一園區內的不同休閑農業經營單位應當突出不同的農業生產主題,發展各自的產品型態,避免近距離同質化競爭,形成優勢互補、共生共榮的休閑農業產業鏈。
(三)在經營上予以服務
關鍵詞:休閑農業;發展模式;比較分析
中圖分類號:F590.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23-0074-02
一、基于不同開發經營主體的開發模式比較
休閑農業是指利用農村田園景觀、自然生態環境資源、現代高效特色農業示范園區,結合農業生產經營、農村文化及農民生活習俗,經過科學規劃、開發,為游人提供休閑、觀光、度假、體驗、娛樂、健身及教育、推廣、示范等多種服務,以促進農民就業增收和新農村建設。休閑農業的發展模式選擇是一個關系休閑農業發展的重要問題。
目前,各地休閑農業的開發與經營主要是由農戶、政府與企業三方進行,由此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一)農戶主導型休閑農業開發模式
農戶主導型休閑農業開發模式根據農戶組成的不同又可以分為兩種情況。
1.個體農戶獨立開發經營。由個體農戶依托自家的果園、田地、林牧場以及地區的特色產業而開發出的休閑旅游產品或項目,獨立完成休閑農業旅游的接待和服務工作,“吃農家飯、品農家菜、住農家院、干農家活、娛農家樂、購農家品”為其共同的特色。
2.農戶聯合經營。個體農業經營規模小、服務水平低、重復建設嚴重、惡性競爭加劇等問題,各地在發展休閑農業的過程中,開始積極探索成立專業合作社來全面統籌地區休閑農業產品開發與項目的建設,促進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對游客的接待與服務進行統一組織與管理,在分工協作的基礎上實行分戶經營。通過這種模式,有利于挖掘地區特有的農村優秀文化,促進規模經濟的實現,也有利于塑造地區休閑農業的品牌形象。
(二)政府主導型休閑農業開發模式
政府主導型休閑農業開發模式是在政府規劃指導下,采取各種措施,對休閑農業開發給予積極引導和支持,有意識地發展休閑農業,以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模式。該模式主要是政府從地區農業發展的視角立足,對休閑農業的開發范圍進行統籌規劃,對地區開發休閑農業旅游活動的特色資源進行重新整合,設計開發休閑農業的產品和項目,統一對外宣傳推廣地區休閑農業的品牌形象。由于政府在整合資源方面具有強大優勢,有利于把握地區休閑農業的發展方向,從整體上促進地區休閑農業旅游資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但這種模式也存在著不顧地區農業資源察賦、以政府行政命令強制推動休閑農業發展的問題。從實踐上來看,政府應該為地區休閑農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最終還是需要依靠以市場機制的自動調節作用來優化地區休閑農業的資源配置。
(三)企業主導型休閑農業開發模式
企業主導型休閑農業開發模式主要是由企業在農村租賃包括農地、庭院、山林、魚塘等在內的經營場所,開發休閑農業產品和項目,以吸引旅游者進行休閑娛樂。這種開發模式也會由企業對當地的休閑農業項目建設進行規劃設計,在一個特定的范圍內統一組織和經營,也會對外進行宣傳與推廣,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農民主導型休閑農業開發模式存在的資金不足、旅游人才缺乏等瓶頸問題,同時又兼顧了政府在地區休閑農業旅游資源開發中所具有的整合資源的能力,是目前較為成功的一種休閑農業開發模式,對于我國休閑農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該模式也存在著難以保障當地農民合法權益、企業與地區政府利益分配不均等現實矛盾,成為影響休閑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二、影響模式選擇的主要因素
(一)農業自然資源的稟賦及分布狀況
休閑農業資源豐富,一方面具有農業生產特有的自然、季節等特征,另外一方面又受不同區域的自然環境的影響比較大。因此,在選擇休閑農業的發展模式時應該首先考慮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現有的農業資源,發揮生產要素稟賦優勢。另外,資源的集中程度也影響了休閑農業發展模式的選擇,一般相對集中的分布有利于規模化開發,產生規模效應,而分散的資源分布狀況給資源的整合和規模化生產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打破傳統的經營模式,綜合利用當地資源,合理規劃,結合當地文史資源、特色資源進一步豐富休閑農業項目的內涵,是實現休閑農業發展經久不衰的必然途徑。
(二)經營者的實力
目前主要的經營主體包括企業和個體農戶。企業一般具有較強的資源整合能力,也比較熟悉市場經濟規律,可以對當地的休閑農業項目建設進行規劃設計,在一個特定的范圍內統一組織和經營,對外進行宣傳與推廣,在一定程度上彌補農民主導型休閑農業開發模式存在的資金不足、旅游人才缺乏等瓶頸問題,同時又可兼顧政府在地區休閑農業旅游資源開發中所具有的整合資源的能力。但是該模式也存在著難以保障當地農民合法權益、企業與地區政府利益分配不均等的現實矛盾,成為影響休閑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農戶自主經營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個體農戶獨立開發經營,由個體農戶依托自家的果園、田地、林牧場以及地區的特色產業而開發出的休閑旅游產品或項目,獨立完成休閑農業旅游的接待和服務工作,“吃農家飯、品農家菜、住農家院、干農家活、娛農家樂、購農家品”為其共同的特色。個體農業經營規模小、服務水平低、存在重復建設嚴重、惡性競爭加劇等問題。二是農戶聯合經營,各地在發展休閑農業的過程中,開始積極探索成立專業合作社來全面統籌地區休閑農業產品開發與項目的建設,促進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對游客的接待與服務進行統一組織與管理,在分工協作的基礎上實行分戶經營。
(三)政府行政規劃
政府采取各種措施對休閑農業開發給予積極引導和支持,有意識地發展休閑農業,以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模式。政府從地區農業發展的視角出發,對休閑農業的開發范圍進行統籌規劃,對地區開發休閑農業旅游活動的特色資源進行重新整合,設計開發休閑農業的產品和項目,統一對外宣傳推廣地區休閑農業的品牌形象。由于政府在整合資源方面具有強大優勢,所以有利于把握地區休閑農業的發展方向,從整體上促進地區休閑農業旅游資源利用效率的提高。當然,政府規劃也可能存在著不顧地區農業資源察賦、以政府行政命令強制推動休閑農業發展的問題。
(四)基礎設施與商業配套
休閑農業資源大部分分布在鄉村,基礎設施,比如交通狀況往往對其發展影響重大。良好的交通等基礎設計及商業配套,能夠滿足消費者多層次的需求。
(五)休閑農業的發展階段
休閑農業與其他產業的發展一樣,都有一個逐漸成長壯大成熟的過程,在發展初期,一般都以農戶自發自主經營為主,經濟效益相對不高,難以形成規模經濟。隨著企業的介入,政府的規劃設計,現代化的經營管理理念的引入,休閑農業的發展將逐步進入規范化、市場化的快速發展時期,其發展模式也將更加多樣化。
三、優化休閑農業發展模式的政策建議
(一)加強政府行政引導
發展休閑農業是一種具有較強外部性的農業經營模式,很多國家都把休閑農業項目作為政治任務或公益事業來發展。歐美國家把休閑農業開發和農村區域的全面發展統籌兼顧,將農業資源的利用與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緊密聯系起來,頒布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極大地促進了農村區域的科學規劃和休閑農業的合理開發。法律法規的出臺,在規范與引導休閑農業的發展方面將起到巨大的推動和約束作用,使休閑農業得以獲得健康快速的發展。在法律的規范與保障下,廣大游客對休閑農業場所提供的服務多了一份肯定與信賴。
(二)發揮農業合作社的組織、管理與推動作用
農業合作社一方面克服了個體農戶規模小、資金少、經營管理經驗不足的缺陷,另一方面作為連接政府與農戶、市場與農戶的中介組織,可以連接休閑農業主管部門與生產經營者,促進橫向交流,促進休閑農業與市場需求的有效連接、為休閑農業的發展提供技術服務和信息交流等。由于休閑農業發展的基礎是農業,具有地域性特征和季節性變化,因此,需要以產業化、規模化的方式整體推動,特別是在對外宣傳、塑造地區形象方面,更是需要以集體行動的方式來降低交易成本、增強規模效益。農業合作社規范了休閑農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地區惡性競爭的發生,同時塑造了地區休閑農業的品牌形象,提高了整體的收益。
(三)差異化休閑農業發展模式
休閑農業是休閑旅游市場中以農業生產要素作為特定產品的一種特色型態,具有一定的替代性。因此,當一個特定區域內休閑農業產業發展較為迅猛、產品項目較多時,地方特色、獨特性和個性化就成為了休閑農業產品“不可替代”的競爭要素。西方發達國家的休閑農業,在經歷了凡十年發展之后,依然保持較高的發展速度,主要在于其能夠緊密結合地方資源優勢和文化傳統,緊跟消費者需求的變換推陳出新,不斷開發特色產品和體驗項目,不斷推行多元化、個性化發展策略,實現錯位發展,突出休閑農業產品在地區之間的差異性。目前,各國休閑農業項目不僅包括品嘗農家美食,而且包括騎馬、狩獵、探險、垂釣、觀光、運動、科教、娛樂等主題活動。充分利用當地的鄉土文化、民俗藝術來拓寬休閑農業的內涵,獨特的創意使整個產業的素質得到提升。
(四)提供資金的支持
作為農業生產的一種重要形式,休閑農業由于受到市場風險和自然風險的雙重約束,也是一項風險相對較高的產業。因此,各國在發展休閑農業的過程中,都會在加強立法保障的同時,通過金融、財政信貸、保險等多種手段支持休閑農業的發展。
(五)開展休閑農業的整合營銷
休閑農業景點的經營者可以與旅行社、酒店、農業旅游科研單位合作,共同研發旅游產品,運用廣告傳媒、公共關系等手段,利用各類傳播媒介,開展休閑農業的整合營銷傳播。這進一步擴大了休閑農業的影響,為地方特色休閑農業產品塑造品牌形象,也為休閑農業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發展氛圍。
參考文獻:
[1] 趙航.休閑農業發展的理論與實踐[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2.
關鍵詞: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科學規劃;創意農業服務
Abstract: with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China's agriculture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 the conditions of rural areas have undergone profound changes. A new type of tourism is booming, "Nongjiale" tourism. This is a kind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rural landscape, product of the local culture and the modern tourism, leisure and entertainment combination model between agriculture and tourism, is a unique form of rural tourism in china. This paper has emerged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f "Nongjiale" tourism and related discussion, analysis of rural tourism, "Nongjiale" and rural landscape planning, which broadly defines "the definition and connotation of Nongjiale", namely the generalized "Nongjiale" tourism refers to all the rural tourism activity occurred in the rural the landscape environment of the various form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rural life happens or.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ural tourism, leisure agriculture and rural tourism "Nongjiale"; analysis the reason of Nongjiale rise, and puts forward some "Nongjiale" tourism issues.
Keywords: leisure agriculture; rural tourism; scientific planning; Creative Agriculture Service
中圖分類號:F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3)
近年來,隨著我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產業規模日益壯大,我國農業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業態類型也在不斷的多元化,一種新型的旅游形式便蓬勃發展起來---“農家樂”鄉村旅游。這是一種將農業生產,農村自然景觀,鄉土文化與現代旅游度假、休閑娛樂相結合的新型農業與旅游業交叉的產物,是我國獨具特色的鄉村旅游形式。已從農民自發發展逐步向規劃引導轉變,經濟規模已從原來的零星分布,分散式經營轉變為集群分布,集約式經營。目前全國共有8。5萬個村莊開展鄉村旅游。全國鄉村旅游經營戶超過了170萬家,從也人員2600萬人。而其中農家樂約150萬家。根據調查統計,我國約有70%的旅游資源分布在農村以及中西部地區。而西安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居中國四大古都之首,是中華文明的發揚地。依托西安市已有的區位優勢,同時也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而這些都為農家樂的發展提供了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
面對日益增多的農家樂等小型田園經濟的快速發展 ,人們從中找到了一種回歸自然從而獲得身心放松,愉悅精神的休閑旅游方式。而這些正是農村與城市的區別,農村最重要的特色也即是他的本色就是綠色生態的鄉土文化魅力,所以在對農家樂的規劃上應以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為主旨。樹立科學發展觀,結合地形因地制宜,依山就勢。
當今的農家樂具有鮮明的特點:1投資較少規模設施簡易;2成本低廉價格適中;3客源不穩隨著節日季節有明顯的波動提供的服務相對簡單;4發展較為迅速形式越來越多樣化。無論是城市開發,還是旅游串連,都要做到統一規劃,整體營銷,所帶動的,并不僅是一個行業的經濟收益,還能帶動一個產業鏈、甚至一個城市綜合經濟體的升華。
以西安灞橋區“黃鄧村”農家樂為例
旅游市場定位:核心市場是西安市及周邊專項市場是白領市場,家庭自駕游市場
旅游產品定位:主要以休閑度假為主
總體創意思路:突破旅游空間,創新多元化休閑體系
黃鄧村的規劃思路:主要從空間的突破為基礎,從新的視角理解農家樂,開發多種休閑娛樂方式,農產與休閑并存的生產區,同時擁有淵源的歷史和濃厚的文化。
規劃理念:立足宏觀全局,以文化為先導,激活鄉村旅游資源,綜合發展產業鏈,實現從‘傳統農業鄉鎮’到‘主題旅游小鎮’的轉型
黃鄧村“農家樂”位于灞河右岸的灞橋鎮西北、分布在白鹿塬北坡,灞河之畔。景色十分優美,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自然景觀。春天果樹開花繁茂,夏天秋天果樹成熟結果,自然資源極為豐富。尤其進入夏天以來,每個月都有新鮮的水果成熟。黃鄧村圍繞果蔬產業,通過多種主題活動,不斷激活并深挖人文、生態為主題的 農家樂休閑旅游,在展現區域特色的基礎上,也樹立了黃鄧村特有的品牌,更有力帶動了周邊經濟文化的可持續發展。借助櫻桃產業不斷拉動區域農家樂休閑游市場持續向好發展。
目前,西安市休閑方式呈現出這樣幾個發展趨勢:其一,中高端休閑方式更為大眾接受。其二,休閑方式更加時尚化多元化,注重精神休閑方式的影響力增加。其三,休閑時間更加的廣泛化和日常化,不局限于周末和假期。
存在的問題:大范圍內,粗放式開發多,高層次精品少;區域范圍內,品種單一,趨同化。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科學規劃。農家樂只是滿足市民對農村的好奇,還不能充分滿足休閑的需求。低層次開發的實際效益不足以激發供給主體——農民及企業的積極性1)農家樂的特色越來越淡,農家樂的味道越來越大眾化,搞的有點像餐館或招待所,缺乏創新意識;2)從業人員整體素質有待提高,經營者的眼光有待放長遠,衛生狀況比較差,沒有品牌意識;3)缺乏有力的統一管理,本地區形成惡性競爭,沒有差異化經營;4)片區農家樂還沒真正形成氣候,缺乏整體包裝和推廣,象酒店式管理那樣能有農家樂專業管理公司對其進行品牌包裝和宣傳;5)缺乏對客戶體驗的調查,總體來說客戶滿意度一般,沒有持續性營銷方法和長遠吸引回頭客;
然而注重對鄉村資源的深刻了解,民俗文化及生態科技的探索研究,以及國家農村與城鄉統籌政策及休閑旅游產業發展的趨勢,以現代服務業理念打造最具開發價值與市場競爭力的休閑農業產品,充分發揮休閑旅游的引擎與產業整合作用,提升產業價值,帶動區域產業升級與城市化大發展。
形成關于休閑農業、鄉村旅游、民俗文化、生態科技、民居建筑、創意農業景觀等諸多方面導向下發展新農村建設、古鎮古村、郊野生態休閑、農業生態園、農莊度假村等。
發展創意農業服務要在規劃設計上打破單一的規劃模式 ,在規劃設計上可以采用按照區域生態區規劃、生態農業示范園、農業產業園、休閑農業修改性詳細規劃,同時多元化的開發景觀資源,例如農業景觀、景區景觀、休閑農莊景觀、鄉村旅游景觀、廣場景觀高爾夫球場景觀、園林景觀等。
農家樂的景觀規劃要從細節著手,作到畫龍點睛,重點突出體現地域性特著的文化符號,具體到實踐當中,應該針對具體的區域,先刻畫出地域文化的主脈絡,通過進一步的概念化,歸納出成系統性的文化符號再將這些符號演繹到具體建筑與景觀改造的工作當中。
參考文獻:
[1] 盧小琴. 荊州桃花村農家樂旅游開發研究 [J]. 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1 (07)
[2] 劉曉華. 陜西省延安市“農家樂”旅游發展研究 [J].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09 (07)
1 休閑農莊
休閑農莊是指以山林、田園、湖泊、溪流、水庫等自然景觀資源為依托,以農、林、牧、漁等特色農業生產、加工、經營為基礎,以鄉土文化、農作生產、農村生活為引線,集生產、加工、經營、觀光、娛樂、運動、住宿、餐飲、購物等生產、服務功能于一體的農業企業形態。休閑農莊是以農民為經營主體,鄉村民俗文化為靈魂,城市居民為目標的一種休閑旅游形式。在休閑農莊內開展的觀光采摘、休閑垂釣、節事節慶等休閑旅游活動為休閑活動。從事的農業為休閑農業,休閑農業是以農業為基礎,以休閑為目的,以服務為手段,以城市游客為目標,農業和旅游業相結合,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相結合的新型產業形態。
2 休閑農莊基本要求
2.1 用地規模
休閑農莊按用地規模可分為小型農莊、中型農莊、大型農莊、特大型農莊。小型農莊用地規模5 hm2以下,中型農莊用地規模在5~100 hm2,大型農莊用地規模在100-200 hm2,特大型農莊用地規模在200 hm2以上。一般要求占地規模不小于6.7 hm2。
2.2 布局要求
在當前的各農莊規劃中,農莊主往往或根據經驗融合自己對休閑農業的體會自行設計,或照搬照抄先進地區代表作,建筑外觀雷同,內部布局失當,功能單一而接近,少有精品,造成旅游者審美疲勞,回頭率低。因此,休閑農莊總體布局的定位應在充分分析各種功能特點及其相互關系的基礎上,合理組織各種功能系統,既要突出各功能區特點,又要注意農產品的不同成熟期,使之各功能區之間相互配合、協調發展,構成一個有機整體。整體規劃布局合理,功能分區明確,充分體現出提供農產品為主的第一產業生產、保護與維持生態環境平衡以及作為一種重要的旅游資源的3層次功能。
休閑農莊環境景觀與建筑有較強的休閑主題特色,從全局出發,統一安排;充分合理利用園區空間,因地制宜地滿足觀光采摘、休閑度假、科普展示等多種功能需要。適當結合城郊休閑、農園生活和生產體驗、鄉土教育等功能,完善生產的基礎設施,完善每個環節的高科技含量,配備各種旅游配套設施,以滿足游客的旅游觀光休閑需要。
休閑農莊功能分區規劃依據資源屬性、景觀特征性及其現存環境,在考慮保持原有的自然地形和原生態園的完整性的基礎上,結合未來發展和客觀需要,規劃中應采取適當的設計實現休閑農莊內的功能分區,設計中可以因地制宜設置生態農業示范區、觀光農業旅游區和科普教育功能區。體現“綠色、生態、示范”多種功能,可以成為觀光農業的旅游精品和主導產品。
3 功能分區規劃
3.1 生態農業示范區
生態農業示范區是是休閑農莊主要的效益來源和示范區域,是休閑農莊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目前的農村生態環境問題較為突出,鄉村景觀園林環境惡化現象日趨嚴重,許多近郊農莊也已不聞蛙鳴聲了。生態農業示范區的規劃設計應以生態學原理為指導,遵循生態系統中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規律,示范區設計所采用的生態農業類型中既包含有生產者,消費者,也要有分解者。休閑農莊亟需采取措施加大建設力度,加強對基本農田的保護,改變現有不合理的耕作方式,發展生態農業,減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并控制和防治農業環境污染,保護農業生物多樣性,生產綠色食品。這樣才能保證休閑農莊的可持續發展。
生態農業示范區規劃應因地制宜要,結合立地環境進行規劃,合理使用和管理土地的活動,能保證人、植物、動物、及其生存所依賴的資源都有適宜的生境或存在的位置,就是協調人的利用與自然存在的關系。稻田生態區“動植物共生系統”式的生態農業類型,采用稻魚鴨萍種養共生模式;果園生態區采用“立體種植業”式的生態農業類型,采用果園結合養殖的模式;魚塘生態區設計采用“食物鏈、加工鏈式生態農業”類型--豬鴨魚草相結合的種養模式。這些生態農業類型都充分利用了多種生物的共生關系,將各生態元素以食物鏈串在一起,相互轉化,充分利用能量和物質,由此形成良性物質能量的生態循環,體現休閑農莊較高的生態和經濟效益。
3.2 觀光旅游區
觀光旅游區規劃以充分開發具有觀光、旅游價值的農業資源和農業產品為前提,以綠色、健康、休閑為主題,在觀光旅游區內建設觀光果園、蔬菜栽培區、花卉栽培區、食用菌中心、綠色餐廳、綠色禮品店、農家樂活動園、漁樂區、農業作坊、露天茶座等休閑娛樂場所,讓游客在完美的生態環境中盡情享受田園風光。休閑農莊觀光旅游區設計著重把農業、生態和旅游業結合起來,利用田園景觀、農業生產活動、農村生態環境和生態農業經營模式,吸引游客前來觀賞、品嘗、習作、農事體驗、健身、度假、購物等。突破固定的客源渠道,以貼近自然的特色旅游項目吸引周邊城市游客在周末及節假日作短期停留,以最大限度利用資源,增加旅游收益。
觀光旅游區種植采摘區可以分為不同果品的采摘區,在景觀營造上應保留農田景觀格局,在不破壞農業景觀的基礎上規劃建設適當的園林小品和游憩采摘道路。對于休閑農莊內現有的果樹,可對其進行適當改造,建立集觀光和采摘為一體的果園,春夏季觀光,結果季節提供采摘,使其具有觀光休閑、采摘品嘗、果品銷售功能。同時可以結合提供農家樂、餐飲、娛樂等服務。充分利用果園優越的地理位置,優美的自然環境及便利的交通,統一規劃,合理布局,適應游客的各種品味及需求,把旅游觀光果園建成一個集生態示范、科普教育、p花品果、采摘游樂、休閑度假、生產創收于一體的綜合性果園。具體方法:一是在果園內合理布設供游人休息的亭、廊、桌、凳等。二是疏除一些果樹,換植部分觀光園藝類植物,設立觀賞區、休閑區、生產實踐區、采摘品嘗區等,提高游客的參與性和趣味性。三是采用生態果園管理模式,盡量使用生物農藥和有機肥料,生產出安全、營養、無污染的綠色食品,滿足游人對綠色食品的需求心理。四是運用各種嫁接手法,在同一棵樹上嫁接不同品種,培養出一樹多果的自然景觀。五是運用果實套袋貼字技術,讓果實長出“游客您好”、“恭喜發財”、“歡迎光臨”等喜慶字樣。
蔬菜栽培區采用大規模產業化的生產模式。不僅有生產效益高、產業帶動性強和集中性統一的優點,還能對其他農業產業化企業起到示范性和參考性的作用。花卉栽培區主要生產各種食用和觀賞性花卉,供游人品嘗、欣賞和購買消費。食用菌中心在生態園規劃中既是生產者,又是分解者,體現了廢物充分利用的功能。
3.3 科普教育功能區
休閑農莊中設立農業科普館或現代農業科技博覽區等科普教育中心,向游人介紹農業歷史、農業發展現狀,普及農業知識和加強環保教育。還可在現代農業科技博覽區設立現代農業科技研究中心,采用生物工程方法培植各種農作物,形成特色農業,一方面可以為當地及周邊地區的科普教育提供基地,為大中院校和中小學生的科普教育提供場所,同時也為各種展覽和大型農業技術交流、學術會議和農技培訓提供場所。
休閑農莊的開發,要注重當地農業文化和民俗文化內涵的挖掘,以文化來支撐旅游脈絡。規中,文化內涵在農莊中的分量,與農莊所具有的吸引力是成正比的,休閑農莊的主題必須與地域文化密切相連。
4 休閑農莊基礎設施規劃
4.1 道路規劃
依照休閑農莊規劃設計思路,從園林的使用功能出發,根據休閑農莊地形、地貌、功能區域和風景點的分布,并結合農莊管理活動需要,綜合考慮,統一規劃。道路布局既不會影響休閑農莊內農業生態系統的運作環境,也不會影響休閑農莊內景區風景的和諧和美觀。道路布局主要采用自然式的園林布局,使休閑農莊內景觀美化自然而不顯莊重,突出休閑農莊農業與自然相結合的特點。道林主干道寬約5 m,用于電車通道和游人集散;次干道連接到各建筑區域和景點;專用道為莊園事務管理使用;游步道和山地單車道主要圍繞生態公園而建,寬1.2~2 m。
4.2 給水排灌工程規劃
休閑農莊以生產有機農產品為主,農莊內農業生產需要有完善的灌溉系統,同時考慮到環保及游人、農莊人員的飲用需水,所以進行給水排水系統的規劃。規劃中主要利用地勢起伏的自然坡度和暗溝,將雨水排入附近的水體;一切人工給水排水系統,均以埋設暗管為宜,避免破壞生態環境和園林景觀;農產品加工廠和生活污水排放管道接入城市活水系統,不得排入園內地表或池塘中,以避免污染環境。
4.3 休閑農莊綠化設計
【關鍵詞】小城鎮;可持續發展;循環產業
發展小城鎮,推進城鄉一體化是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是推動中國城市化建設的必由之路。如何在小城鎮建設中,立足其發展現狀,合理有效的利用各種資源,使其成為小城鎮發展的重要支撐和持續動力,是當前小城鎮建設中必須要面臨的問題。本文結合永登縣武勝驛鎮的規劃設計,對于小城鎮建設的城鄉一體、產業循環,促進小城鎮的可持續發展的可能性進行了探討。
1 武勝驛鎮發展概況
1.1 項目概況
武勝驛鎮位于蘭州市永登縣西北部,屬于半干旱半濕潤的二陰山區,是古時蘭州與武威之間的重要驛站和向西進入河西走廊的咽喉之地,擁有豐富的歷史資源和生態資源。其距蘭州市130公里,永登縣城20公里。現狀有回族、土族、藏族等8個少數民族,總人口38330人。
1.2 發展優勢
1.2.1 區位條件突出
武勝驛鎮地處蘭州―武威中間,位于蘭州都市圈1小時經濟圈輻射范圍內,區位優勢突出。
1.2.2 綜合交通條件良好
境內有連霍高速、蘭新鐵路、G312公路通過,與蘭州、武威等區域中心城市以及中川機場聯系便利,經濟發展的綜合交通條件良好。
1.2.3 自然環境良好
武勝驛鎮境內有喜鵲嶺、標桿山、獎俊嶺、雞冠山等眾多山嶺以及黑林和獎俊嶺等天然牧場,是永登縣吐魯溝國家森林公園向北延伸段的重要組成部分,先天生態環境品質較高;同時,由于鎮域產業以生態農業為主,受工業化影響較小,自然環境沒有受到人為干擾和破壞,與蘭州都市圈的其它地區特別是蘭州都市圈內的核心地區相比,是居住和休閑度假的理想之地。
1.3 存在問題
1.3.1 核心發展優勢不突出
永登縣雖是蘭州市重點鎮,但由于其資源、交通、區位等優勢未充分挖掘,沒能形成帶動城鎮發展的增長點;同時,連霍高速的開通使得312國道上的過境人流量的急劇減少,原本商貿產業優勢亦不斷減弱。
1.3.2 城鎮發展缺乏動力,發展緩慢
由于服務人口規模小、徐古高速公路對G312國道車輛分流等因素,商貿服務業很難大規模發展,難以成為支撐城鎮發展的持續動力。同時,因環境保護、市場及技術等原因,原有的礦產開發企業和建材企業多處于停產狀態,城鎮發展乏力、緩慢。
1.3.3 產業結構單一,競爭力不強
現有產業鏈較短。武勝驛鎮高原夏菜是農村居民重要的收入來源,養殖業也已經起步,但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導的農業主要處在產業鏈的上游,產品附加值低,而下游加工產業發展嚴重滯后。
旅游業尚未成為帶動城鎮發展的動力。武勝驛境內擁有高山草原、民族風情、原始森林、天然牧場、史跡遺址、特色民居等眾多旅游資源,但由于其旅游品牌知名度不高、旅游設施不完善、旅游資源尚未有效整合等原因,目前尚處于自發發展狀態,未形成帶動城鎮發展的動力之源。
2 武勝驛鎮發展思路
2.1 雙輪驅動,城鄉一體
產業富民:立足新時期農村地區作為鄉村休閑旅游目的地、生態產品提供地的功能定位,發揮武勝驛鎮生態環境、資源產業的基礎優勢,做強做大特色產業,使特色產業成為村民致富的依托。
工貿強鎮:依托農村種植業和畜牧業,加快相關加工工業、商貿業和物流業的發展,強化小城鎮的產業基礎,增強小城鎮的吸引力。
城鄉一體:鄉村農牧業為城鎮工貿業提供原料,城鎮工貿業解決農業銷售難問題,并使農牧產品增值,充分發揮好小城鎮服務農村的功能;城鎮工貿業為鄉村富余勞動力提供就業崗位,城鎮自身規模擴張;鄉村富余勞動力進鎮,鄉村人口減少,實現農業規模化經營。
2.2 高端發展、樹立品牌
高端發展:順應綠色無公害農牧產品質量優、價格高、需求量大的特點,轉變農牧業發展模式,由“化學農業”向“生態農業”轉型,依托生態農業培育高端消費市場,實現高端高效發展。
樹立品牌:針對武勝驛鎮農業發展有產品無品牌、同質化、競爭力不強的現狀,未來發展要走品牌農業的路子,通過申報武勝驛地理標志的農產品,形成武勝驛高原無公害富硒蔬菜、武勝驛生態羊肉、武勝驛生態豬肉、武勝驛生態草芽雞等特有品牌。
2.3 休閑突起,產業延伸
休閑突起:立足武勝驛鎮位于蘭州都市圈的旅游交通區位優勢,挖掘鎮域鄉村休閑旅游資源特色,大力發展鄉村休閑旅游產業,使休閑旅游產業成為除生態農業之外的另一優勢特色產業。
產業延伸:圍繞鄉村旅游產業發展,積極拓展與高原夏菜、有機中藥材、高原花卉等種植業和牛、羊、豬、雞等畜牧養殖業關聯的“觀光、休閑、科普、節慶、娛樂”等功能,努力形成“一產三產化”的產業格局,豐富武勝驛鎮的休閑旅游功能。
2.4 政府引導,農民為主
政府引導:發揮好政府在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方面和在信息化建設、科技培訓、技術引進、金融支持、政策導向方面的基礎性作用和公共服務職能,解決好城鄉發展中個體無法解決的問題,為農民創業發展創造條件。
農民為主:充分發揮好農民自身發展的積極性,在“生態農業、鄉村旅游、農產品加工”等產業發展上,鼓勵農民創業、吸引農民參與、吸引農民就業,使農民成為發展的主體和受益的主體,真正把“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落到實處。
3 總體布局
3.1 產業發展布局
依托武勝驛產業發展基礎、突出產業發展優勢和挖掘產業發展潛力,按照產業規模化、集聚化、協作化的發展原則,規劃在鎮域內形成“一軸、三帶、五區”的產業空間布局。在鎮域形成東部綜合服務經濟區、中部特色蔬菜種植和休閑農業經濟區、西部生態、民俗旅游服務經濟區、北部特色種植養殖和民俗旅游服務經濟區以及南部特色種植養殖經濟區。
3.2 旅游發展布局
根據武勝驛鎮旅游資源分布與開發潛力,規劃構建“一心、四軸、四區、多點”的旅游產業格局。在鎮區形成旅游綜合服務中心,并向西、北、南輻射,形成東部莊浪河谷綜合旅游發展軸;西部生態休閑、歷史文化旅游發展軸;南部現代農業觀光體驗發展軸;北部藏族、土族風情體驗發展軸。同時,形成以歷史演藝、休閑度假、民俗體驗、民族餐飲、特色購物、科普教育、會議接待、度假居住等內容的旅游綜合服務主題區;以發展發展農業風光展示、農業種植養殖活動參與、農業科技示范、農家特色餐飲品嘗、農村鄉俗和農家生活體驗等內容的生態農業旅游主題區;以發展草原風光展示、草原文化感知、草原活動體驗、短期會議接待、休閑度假等內容的草原風情旅游主題區和以發展高山草原觀光和少數民族風情體驗等內容的民族風情體驗旅游主題區。
4 結語
筆者在相關小城鎮規劃編制過程中體會到,只有立足小城鎮發展實際,切實挖掘其資源特征,形成適合小城鎮自身的發展之路才是小城鎮規劃的根本。如何才能更加有效的利用資源,促進小城鎮的全面均衡發展,在理論和實踐上還有許多需要探索。本文拋磚引玉,希望能給同行們提供一點有益思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