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幼兒學數學啟蒙教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摘要:幼兒數學啟蒙教育決不能單純教知識,而必須寓教于樂,在幼兒感興趣的游戲或活動中滲透粗淺的數學知識,讓幼兒在感知知識時或得滿足感。只有當幼兒對某一學習產生了濃厚興趣后,他們才會全神貫注地參加進去,并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接受知識。
關鍵詞:幼兒數學啟蒙教育
幼兒數學啟蒙中首要解決的問題是要引起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興趣是一種認知傾向,屬個性特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幼兒學習的動力。興趣可以激發兒童的求知欲,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那么,如何提高幼兒的興趣,使其能集中注意力,積極、主動地學習,從而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呢?教師首先應該明確:幼兒數學啟蒙教育決不能單純教知識,而必須寓教于樂,在幼兒感興趣的游戲或活動中滲透粗淺的數學知識,讓幼兒在感知知識時或得滿足感。只有當幼兒對某一學習產生了濃厚興趣后,他們才會全神貫注地參加進去,并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接受知識。在平常與孩子的接觸中,我發現幼兒都很喜歡聽故事。抓住孩子的這一特點,在設計數學教學活動時,我嘗試采用了以下一些教學方法。
一、幼兒園數學教育含義
幼兒園數學教育是通過直觀教具,使幼兒從具體材料和游戲活動中進行抽象,由外部的感知活動內化為內部的思維活動,并用語言促進思維,培養幼兒對數學的興趣的教學活動。數學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決定了幼兒園數學教育對幼兒發展的重要作用。
幼兒數學教育是指幼兒在教師或成人的指導下(直接指導或間接影響),通過他們自身的活動,對客觀世界的數量關系以及空間關系(包括數、量、形、時、空等幾方面)進行感知、觀察、操作、發現并主動探索的過程,是幼兒發展思維能力的過程。
二、把要教授的知識編成小故事
故事是幼兒最喜愛的一種文學形式,通過故事教學,能增長幼兒知識,發展智力。孩子都愛聽故事,尤其是在聽故事的同時,如果老師邊講邊出示故事中的事物,那幼兒的興趣就更濃了。因此,我常把教學內容編成簡短的小故事,讓幼兒以聽故事的形式來學習。如教幼兒學習認識“1”和“2”時,我編了這樣的故事:“今天小兔到小二班作客,他帶來了很多禮物,準備送給小朋友。是什么禮物呢?邊講邊出示實物:一張紙,一本書,一盒蠟筆,一盒彩泥。這些都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呢?”通過這樣的演示,幼兒很容易地認識了“1”。認識“2”時,也用了同樣的方法。教師以小兔的口吻、小兔的角色進行教學,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豐富幼兒的感性認識。但是,同樣的角色和內容,不適宜于編成教學內容相仿的小故事。例如,在認識“3”和“4”時,如果再以小兔到小二班作客這樣的故事出現,那幼兒一定不會再有興趣了。此時,我把小兔這一角色改為布娃娃,以布娃娃過生日為題材,布娃娃買了許多東西來請客人們吃,買了哪些東西呢?教師出示水果,讓幼兒數一數有多少水果,從而認識了“3”。接著,又出示糖果,再數一數,從而認識了“4”,最后,布娃娃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戲,請小朋友按要求取相應的雪花片,做相應的動作等等,從而進一步認識了“3”和“4”。在這種寬松氛圍下,幼兒學得開心,教師教得輕松。這種方法也符合幼兒以無意注意為主的記憶特點。
三、請幼兒擔任故事中某個角色
幼兒不僅愛聽故事,而且更喜歡參與到故事中去。因此,在設計某些教學活動時,我會請幼兒擔任故事中的角色,激勵幼兒更加認真地聽故事,參與故事。如教幼兒學習分類,我請幼兒為故事中的大象和老虎分餅干,激發了幼兒的責任心,促使他們認真聽清楚分類的要求。因為只有聽清了要求,才能當好飼養員。幼兒在擔任飼養員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學會了分類。再如,在復習認識數字1~5,并學習用點子表示數量的活動中,我讓幼兒擔任故事中的主角,請他們去公園看花。看到了漂亮的花,學著用點子表示花朵的數量。再讓幼兒看了點子猜猜有幾朵花開了。通過這種方法,幼兒在參觀公園的情境中,不僅聽了故事,而且,
積極地參與了故事,學到了相應的數學知識。
四、幼兒擔任的角色有操作機會
心理學上說:當無意記憶的材料成為活動對象時,記憶的效果就會提高。因此在活動中應多為幼兒提供操作機會,讓幼兒盡可能的多動手操作。我在設計故事情節時,盡量為幼兒提供這樣的機會。如前面的例子:給老虎、獅子分餅干;參觀公園看花等也是如此。再如教幼兒學習對應比較多少時,我還是請幼兒擔任飼養員,按照一定的要求給小動物喂水果。在喂水果的過程中,幼兒很輕松地學會了對應比較多少。
五、幫助故事中的角色
每次的數學活動,教師都會對幼兒提出一些要求,久而久之,幼兒對教師的要求會沒有興趣,懶得理會,如何使幼兒樂意地按要求去做呢?我在編故事時,常會把一些數學操作要求變成故事中的角色求助小朋友的事情。故事中的角色往往是幼兒喜歡的,他們會樂意地去幫助故事中的角色,這樣一來,就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如學習交替排序時,我就以布娃娃愛吃排好隊的餅干為由,要求幼兒發放餅干,圓餅干交替排好隊,幼兒為了讓布娃娃樂意吃自己的餅干,就會很認真地按要求去做。這時,教師出示布娃娃,拿著布娃娃來到幼兒中間,排好隊以布娃娃的口吻表揚幼兒,如此一來,小朋友特別的高興,排餅干也更起勁了。
【關鍵詞】啟蒙教育;母語教學;藝術探析
一、母語教學及幼兒啟蒙教育的特點
幼兒教育是人一生的教育之源,人在幼兒階段接受教育,尤其是幼兒園時期,是一個人開發智力,認識世界的最好時期,可塑性非常強。在這段時期,如果教育得好,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接受科學化、規范化的幼師教育和引導,會對今后形成良好的學習素養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孩子將終身受益;如果耽誤了教育的時期,將貽誤一生。
幼兒時期的教育,主要是使兒童迅速認識周圍世界,增強感性認識。說具體點,就是使兒童在德、智、體、美兒方面都得到全面發展。
母語在幼兒的啟蒙教育中人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和表達方式是富有節奏感、音樂感和童稚情趣的語感,它淺近而又含蓄的內在情理,最容易使幼兒入耳入腦,成力幼兒學習語言,陶冶情感,增進知識和發展能力的極好教材和方式。因此,重視運用母語進行啟蒙教育是至關重要的。它能培養幼兒的良好習慣,增強幼兒的“非智力因素”,可以起到日積月累、潛移默化的作用。反復念唱情節簡單而又妙趣橫生的兒歌,可以使幼兒門齒清楚,發音準確,富于表達能力。經常學讀兒歌,可以豐富幼兒日常生活中的記憶材料,增強記憶力。借助母語這些富有情趣而又內容,可以開擴幼兒的視野,提高認識能力,拓寬知識面。
當前,社會普遍出現了過熱的“雙語教育”,但實際操作過程中往往是重外語、輕母語。母語教育一度走入不受重視的誤區,但是實際上真正伴隨孩子一生,讓他們終身打上民族和身份烙印的始終是母語,外語只是一種交際的語言工具。而母語的深厚人文底蘊和文化內涵,是外語所無法比擬的。因此,應當重視和加強母語教學,尤其是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母語在幼兒啟蒙教育階段,就該受到禮遇和優待。
二、幼兒啟蒙教育中的母語教學
母語教學,不同于其他教學,母語是一切學習的前提,具有學習工具的性質。在這個階段的母語教學往往通過講故事的形式,使兒童幼小的心靈受到啟迪,他們真正的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惡、丑.引導、啟發他們對是非的分辨能力,在活動中,使他們萌發集體意識、維護集體榮譽.增強集體觀念。這些活動,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章到教育,獲得知識。唱歌、跳舞、繪畫、折紙、做游戲等這些幼兒感興趣的活動,看誰唱得好,看誰畫得像,看誰疊是儈,看誰跳得美,然后老師予以講評鼓勵,激發其趣味性,促其上進,在濃厚的興趣中鍛煉他們的思維.開發他們的智力都是通過母語教學來完成的,是最直觀有效的教育。是使幼兒獲得知識、開發思維的一種有效手段。在幼兒階段,利用母語教學可采取豐富多樣、生動活潑助手段,引導孩子們多看、多聽、多說、多唱、多跳,教他們讀兒歌、背兒歌,教他們口算、心算,教他們做簡單的數字游戲等,以收到進行早期啟蒙教育的良好效果。
通過直觀啟示、啟發性提問、反復念唱和讀誦等方法,把母語的全部內涵傳給幼兒,激發幼兒的有意想象,以此達到啟蒙教育的目的。幼兒啟蒙教育的母語教學中,教師音韻優美、形象生動的文藝形式和蘊含豐富的內在感情,通過抑揚頓挫、悅耳動聽的誦讀、吟唱,會在幼兒心靈中產生碰撞,引起美感效應,從而受到文藝的熏陶和感染,在幼兒心田里播下文藝的種子。這對幼兒早期的美育教育是十分有益的。優秀的母語教學能夠激發幼兒樂觀向上,勇于創造的積極心態,無論是活潑好動還是性格內向的幼兒都會受到母語教學中樂觀的熏染。母語教學中的豐富多彩的形式,成為幼兒的伙伴,有益于他們的健康成長。
三、幼兒啟蒙教育中母語教學的藝術探析
孩子年齡幼小,由于文字語言障礙等原因,對母語教學的藝術鑒賞能力不足,對有些藝術內涵并不真正知曉和理解。這就需要通過教師的講解,即使孩子在表面淺顯的理解,對孩子還是起到一定的啟蒙作用的。包括幼兒詩歌、幼兒散文(美文)、幼兒童話、幼兒生活故事、幼兒寓言、幼兒戲劇等等。
首先,從讀寫聽說四方面,讓幼兒在啟蒙教育中感受到母語的獨特藝術魅力。從指導幼兒經典誦讀中,讓幼兒感覺到自己模仿大人時,童音閱讀時的語言藝術;從寫作中、從書中的描寫來體會到情感抒發的藝術魅力;從教師瑯瑯上口的閱讀中,感受到母語那悅耳的魅力和閱讀中抑揚頓挫的感情渲染;讓幼兒體會并融入到語言表達、演講與口才等方面的說唱藝術。
其次,母語教學的多種語言藝術,在教學中展示。母語教學不僅僅是教會孩子讀寫聽說,對于母語中的特殊語音形式和語言載體,也要適當的傳授給孩子。例如:戲曲、快板、評述、相聲等由母語發源的藝術形式。詩歌辭賦,天然地和兒童有著一種契合關系,他們的想象方式、表達習慣和認知渠道,都有著詩的品質。所以這樣的詩句,可以成為兒童內心世界的容器,成為兒童認知世界的道路和拐杖。契合兒童心靈的母語表現形式,可以為一個人的一生抹上一種色彩,烙上一種印記,帶來一種節奏。特別是母語教學中適合兒童背誦聽賞的兒童詩歌,會對孩子幼小的心靈產生深遠的深刻的影響,直至一生,也就是終生受用。孩童時期,生理和心理,以及智力,發展很快,也最容易接受正面或負面的影響。而幼兒文學作品,包括幼兒詩歌在內,正是通過文學的、藝術的、審美的途徑,對處于這樣年齡階段的兒童進行多方面有益的熏陶和教育的最生動的手段。它對一個人的成長必定會起到重大的作用。
一首平常的童謠、詩歌、辭賦,并無多少深刻思想內涵的兒歌,會在母語教學的藝術探析中,被孩子銘記一生,久久回味。無非是母語教學中符合兒童的天性,作品的充滿藝術感的聽韻和節奏,特別是師生同唱的親切情景,給兒童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以至于久久難以忘懷。
【參考文獻】
[1]陳秀華,以文激情,啟蒙幼兒人文意識[J].新課程研究,2009(4)
[2]李萍,低年級識字教學偶得[J].素質教育論壇,2009(15)
[3]金波,柏自迪,引領孩子走進一個新的世界[J].今日教育,2009(6)
[4]劉華,論幼兒母語教育[J].學前教育研究,2005(7)
我從事多年的幼兒教育事業,一直在尋找和摸索一套適合幼兒的教學方式,如何才能激發孩子們主動學習數學的愿望,如何才能提高學習效率,如何才能使孩子們拓展思維,靈活運用數學,使日后的生活變得更加容易?
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點來實現我們的目標:
一、教師必須明確教育對象
我們不能用一般的教育方式來對待孩子,幼兒階段孩子的數學知識積淀幾近空白,這時我們教育工作者不能一味地去教孩子邏輯的數學知識,首先要通過簡單的數學思維,帶孩子認識數學,認識身邊生活與數學的關系,包含數量關系、圖形關系、空間關系等,引導幼兒對數學的奧秘產生興趣,讓孩子內心產生動力去學習數學知識。老師要關注幼兒,獲得孩子的學習興趣點,以便更好的服務于教學工作。
二、采用激勵及“誘惑”方式進行教學
在心理學上教育兒童時有一個原則,要漠視負向行為,鼓勵正向行為,如果孩子產生厭煩情緒可以暫時轉移其注意力,等負向情緒消失后繼續教學,切不可批評責備,否則會使幼兒喪失學習數學的興趣。老師要理解幼兒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要有耐心地去和孩子溝通,在孩子成功理解一些知識時給予適當的鼓勵,肯定孩子的努力成果,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數學思維能力是很好的,建立起孩子的學習信心,這點對孩子日后的成長非常重要。
在心理學上,游戲是幼兒學習的最佳方式,他們通過游戲來接觸我們的世界,掌握世界運行的規律與法則,我們可以通過游戲的方法來鍛煉幼兒的數學能力,在互聯網上有一些關于數學的小游戲,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個資源,生動的畫面以及過關的獎勵,讓孩子們對這種方式易于接受。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可以經常與孩子們做一些數學游戲,比如:
小貓釣魚
目的:
(1)訓練幼兒點數的能力以及知道在1的基礎上添上1是2,再添上1是3,再添上1是4;
(2)訓練幼兒的觀察力、注意力以及準確的判斷力。
內容:
(1)家長先要準備小貓釣魚的玩具一套。
(2)家長告訴幼兒。“你今天扮演小貓,看看你能釣多少條魚?”幼兒拿起釣竿開始釣魚(這種玩具是一直轉動的,而且魚的嘴巴一張一合,可以鍛煉幼兒),當幼兒釣到一條時,家長就問“釣到幾條?”幼兒會回答“1”條。當幼兒再釣到一條魚時,家長說“一條與再添上一條魚是幾條?”幼兒回答“2條”。釣到第三條時引導幼兒說出“2條魚再添上一條魚是3條魚”,當幼兒釣到第四條魚時,家長問幼兒:一共釣了幾條魚?并且讓幼兒仔細數釣到魚的數量,說出總數,“3條魚加上1條魚是4條魚”。
扔扣子(適合4~5歲幼兒)
目的:使幼兒加深對數的認識和理解。
材料:一些扣子(5~20個)、1個硬紙盒子、1根標準尺或有黏膠的帶子。
玩法:把準備好的盒子放在一個空白的區域,老師指定孩子的站立方位,用繩子或劃線與盒子留出適當距離,老師先做一次演示,之后讓孩子站在自己的范圍內將扣子投向罐子,每人限投10個扣子,投完后讓孩子去數幾個投進,幾個沒有投進,投進的代表所得成績。這樣做可以在孩子競爭心理的激發下深刻地理解數量關系。
三、根據不同的孩子制定不同的教育模式
孩子與孩子之間是有差異的,我們不能用一種教育模式,我們需要與每個孩子充分接觸,了解其性格特點,發現并挖掘孩子們的天賦,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制定不同的學習計劃、學習的難易程度,如果發現有數學天賦的孩子可以對其進行培養,適當提高教學的難度,激發學習興趣,因材施教,將孩子們的潛力盡可能激發出來。
四、培養和激發孩子們的開放思維和創新思維
關鍵詞: 幼兒動感數學閱讀 數學語言閱讀器 數學思維 數學能力
一、問題的緣起
2002年全美數學教師協會了學前階段數學內容和過程標準,其中明確地將兒童早期數學教育追求的過程性能力概括為“問題解決”、“推理與證明”、“交流”、“聯系”與“表征”五個方面。一直以來,兒童數學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數、量、形等基本方面,但是其核心價值并不在于使兒童獲得相關的數學知識,而是激發兒童的數學興趣,促進其數學思維和數學能力的發展。兒童的數學思維和數學能力基本不是“自然”形成的,是通過教育與環境完成的。但是目前的學前兒童數學教育,無論從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等方面都引起了教育家廣泛的質疑。學前兒童數學教育的真正價值在哪里?在此契機下,我們接觸了“幼兒動感數學閱讀啟蒙課程”這一課題,并展開了深入研究。
二、幼兒動感數學閱讀啟蒙課程的核心價值
(一)以珠算為基礎研發“數學語言閱讀器”
我們認為數學教育是伴隨著語言和讀寫教育的,兒童通過語言表達論述自己的數學思維。因此“動感數學”將數學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圖形語言有機結合。把空間與形式,數與數量關系構建成一個動靜結合模型,可操作能直觀閱讀的數學語言。同時能夠直觀的揭示和演繹數學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引導兒童閱讀數學美、發現數學美、了解數學美、感受數學美、運用數學美和享受數學美,進而激發兒童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欲望。
(二)構建多元化的數學思維模型
數學的本質特點是“抽象化”,數學的魅力在于它是一種理性的思維方式,把實際問題轉化成抽象的數學問題,通過解決抽象的數學問題,將數學方法應用到實際的問題解決中,這是一種思維模型的建構。動感數學以數學語言閱讀器為基礎,通過數形集合、動靜結合,引導兒童理解和掌握數學的抽象符號,真正意義上理解“算式”的含義即一種抽象的數學符號。只有讓兒童真正理解數學的意義,這樣當他遇到具體問題是才能夠發現其中所蘊含的數概念、數量關系,自覺運用數學思維思考,選擇數學方法解決問題。
(三)以兒童數學學習路徑為依據的數學學習內容
兒童數學學習路徑是“動感數學”學習內容設計的依據。研究表明,兒童在學習特定數學內容時,要經歷一系列的思維過程,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其經歷的過程也是不同的。教師只有了解了兒童學習數學時不同的學習路徑,才能有效實施數學教育。動感數學借鑒“教―學路徑圖”作為其數學教育的核心框架,以兒童的學習路徑設計教學路徑,設計了符合兒童數學思維,促進其數學能力發展的數學教育目標。但是要說明的是,兒童學習數學的路徑是出生后不久就產生的,并不是從接觸數學學習開始的,不同的兒童由于家庭背景、個體發展、教育等因素的影響,其學習路徑是有所差異的,因此“動感數學”僅僅是參考兒童數學學習路徑,了解每個兒童處于什么階段及下一步的學習方向。
(四)以讓兒童自己學習為最終目的的教育理念
兒童是否喜歡數學?我們認為是的。兒童天生對數概念是感興趣的,在游戲環境中,兒童會主動的計數、比較等。我們看到“動感數學閱讀啟蒙課程”充分發現了兒童與數學之間的關系,在教學模式上充分調動兒童的主動性,引導幼兒利用“數學語言閱讀器”動手操作體驗,動口閱讀感受。數學各內容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每個內容之間又蘊涵著豐富的數學內涵,僅靠老師講授是不能實現有效甚至高效教學的,因為數學知識概念含義具有高度抽象性,孩子很難理解,所以由老師講授轉變為孩子自己動手操作體驗,動口閱讀感受,通過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才能讓孩子對所學內容的理解更深刻。以下舉例說明:
1.動手操作。例如:加法交換律1+2=與2+1=,孩子通過動手撥珠操作體驗1+2與2+1,感受到總數均為3,再通過閱讀數學語言與算式表達式,進一步感知加法的兩個數位置變換后,總數不變。
2.動口閱讀。例如:用不同的數學語言進行閱讀:1+1=2。
⑴含義閱讀:表示兩個數量是1的事物或物體合并起來總數量是2。是事物間的數量關系的符號表達式。
⑵運用不同的數學元進行閱讀:
①數學語言造句:1加1等于2,1與1合并是2,1和1組成2;
②自然數的形成閱讀:在1的基礎上添形成2;
③數的基數意義閱讀:2里面有2個一,2=1+1;
④部總關系閱讀:部分1+部分1=總體2;
⑤數的比較與等式平衡閱讀:1+( )=2,1比2少1,1加1等于2;
⑥數與單位對應關系閱讀:1+1=2,兩個一合成一個2。以“1”為單位是兩個一,以“2”為單位是一個二。生活中與之相關的事例:一雙眼睛兩只眼睛,一雙手兩只手等;
⑦單雙數算式表達式閱讀:單數1+單數1=雙數2,單數添1變雙數;
⑧倍數關系閱讀:1的2倍是2,1有2個,1×2=2。
三、“幼兒動感數學閱讀啟蒙課程”在培養兒童數學能力中的作用
(一)促進幼兒多元化數學思維的形成
動感數學利用“數學語言閱讀器”將數形結合,引導兒童動手操作、動口閱讀。引入珠碼符號這一基因范式,就是來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和缺陷,為兒童建立起思維模型。珠碼符號的特性:是空間思維符號,數量關系模型符號,形象直觀可操作,具有運算、三元示數等多功能,又是實物與符號合二為一的符號。以下是真實的教學案例。
例如:不同解題思路閱讀:8+7=
思路1:找5的朋友5湊10,閱讀:梁上兩5合成10,梁下2與3湊成5,得數15。數學表達式:8+7=5+5+2+3=10+5=15
思路2:找8的朋友2湊10,閱讀:8與2合成10,滿10進1,7減2還余5放個位,得數15。數學表達式:8+7=8+2+5=10+5=15
思路3:找7的朋友3湊10,閱讀:7與3合成10,滿10進1,8減3還余5放個位,得數15。數學表達式:8+7=7+3+5=10+5=15
運用數感及推理又能尋出兩種解題思路:
思路1:腦中思維符號8+8=16,則8+7=15,因為7比8少1,則總數也要少1;
思路2:腦中思維符號7+7=14,則8+7=15,因為8比7多1,則總數要多1。
在教學實驗過程中,孩子們的真實表現表明,動感數學為兒童搭建了思維橋梁,活動中兒童充分發展了發散思維和創新思維。兒童嘗試運用多種方法解決數學問題,利用數學語言進行表達交流,促進其數學思維的發展。
(二)培養兒童積極的學習態度
在研究過程中發現,動感數學對于兒童最大的收獲是樂學的態度。動感數學打破了原有的教學模式,將數學教學抽象直觀化、復雜簡單化、概念形象化。充分結合閱讀教學模式,引導兒童更深刻地感受數學各個內容之間的相互關系,將兒童的數學學習從僅僅停留在會做題上,轉向學會用數學語言進行表達交流,學會用數學語言閱讀數學現象,通過閱讀增強幼兒對數學語言、語意的了解,培養他們的數學語感。在這樣的教育理念下,兒童發現了數學的樂趣,體會到了數學的重要和有趣,進而形成了數學學習的主動性和樂學的態度。
當然,動感數學閱讀啟蒙課程存在有待改進的地方,同時對教師的數學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們將繼續研究使其在兒童數學教育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黃瑾.論學前兒童數學學習中的多元表征[J].全球教育展望,2011(1).
[2]張海燕.數學游戲在培養幼兒數學能力中作用的研究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10(4).
[3]李秀勛.教―學路徑圖:幼兒數學教育的新框架.幼兒教育,2010(9).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育 功利化
一、 追根溯源:小學數學教育現狀剖析
1、小學數學教育誤區
大多數教育者和家長認為幼兒園與小學朗格階段應該有一定的銜接關系,普遍認為“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于是,便在幼兒教育階段加入一些小學的教學內容,以單純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傳授知識,以便他們步入小學階段后能夠有所幫助。這種誤區導致學生過早地對學習產生厭煩情緒,嚴重挫傷了兒童的積極性。根據新聞報道,在廣州市某小學的“幼升小”的考試中,出現了一些這樣的題目 “15-2+5-3+18=?”本該在幼兒園接受開放、自由的幼兒教育的孩子們,卻每天要為這樣、那樣的考試忙昏了頭,而這些題目本應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出現的,卻早早出現在啟蒙教育時期。
2、應試教育的影響
應試教育作為迄今我國教育制度和人才選拔最基本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對我國的中小學教育機制產生了影響,小學數學教育難免受到波及,小學數學教育中漸漸加入了智力題、分析應用題等難度系數較高的數學題,絕大部分家長認為讓孩子早點接觸小學課程對于孩子今后的學習有巨大的幫助,導致很多孩子在幼兒、小學數學教育時期都會采取口訣等技巧學習的模式。
3、升學率的壓力迫使
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在升高中、大學等升學率的壓力下,越來越多的家人給孩子大補惡補數學技巧,隨著市面上出現的心算、奧數等秘訣,這些輔導培訓機構抓住家長望子成龍的心理,大搞小學化智力教育,完全將小學數學教育規范和數學學習的樂趣置之腦后。
4、小學數學老師專業素質欠缺
目前,很多從事小學教育的教師都是從初中講臺上被迫轉崗過來的教師,他們沿用初中教學模式,也有的是非師范性數學專業,甚至是藝術音樂、美術生考取教師資格證,為得一份穩定收入走關系得到老師這一職業,沒有專業的幼兒教育技能,缺乏小學數學教育經驗。
二、針對小學數學教育的弊端提出的對策
1、規范幼兒和小學教師管理制度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小學數學教育改革的過程中,對教師行為的規制也是重要的一步。這也是影響過渡時期教學質量的關鍵要素之一。首先,應實現人才區域間流動,形成良性的循環系統和互動關系,合理安排優質教師資源。這種流動應是雙邊的、互動式的流動。如在城鄉之間形成規范、系統的教師流動機制,就有助于改善農村教學水平。其次,建立一套激勵制度,拜托城市教師“只進不出”的現象,讓小學數學教師樹立危機意識,能夠不斷提高自身的水平和能力。最后,加強對教師的業務培訓和管理。定期的培訓和經驗交流必不可少,教師的知識儲備也必須與時俱進,同時,將培訓系統化,豐富培訓內容,增加培訓方式的多樣性,這樣都有利于提高小學教育的質量和效率。
2、探索游戲化學習方式
由于受年齡特點的影響,學前幼兒轉向小學過渡期,難以接受小學化的學習方式,枯燥的寫寫算算,抑制了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可以借助故事創設問題情景。在數學教學中,適時地給學生營造一個故事情境,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利于學生發現問題,探索新知,利用游戲創設問題情境“關注學生的經驗和興趣,通過現實生活中的生動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具有豐富的現實背景,努力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生動活潑、主動求知的材料與環境”,在課堂上,教師要當好"導演"和"教練",誘發學生"入境",使學生產生"入境始入親"的感受,從而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學習效果。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若能善于結合教學實際,巧妙地創設問題情景,使學生產生好奇,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知、情、意、行"協調地參與到教師所設定的"問題"解決過程中,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的發生、發展,規律的揭示、形成過程,必將進一步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3、正確處理幼小銜接問題
幼兒園和小學是相互銜接的兩個教育階段,解決好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的銜接問題,對于促進人的可持續發展,提高教育質量都具有重要意義。小學則不關注幼兒園形成了單向銜接的局面,在幼小銜接問題中,只重視知識上的片面銜接,不注重幼兒學習習慣、學習興趣以及社會適應能力的銜接。 通過設立疑點創設問題情景。現代教學論認為,激疑是教學的重要策略。教師要善于激疑才能引起學生的積極思維,才能引發學生的好奇心,而好奇心常常會導致創造意識的萌發。因此,教師要依據教學內容,適當設置疑點,創設教學的最佳情境,引發學生的好奇心。
三、結論
研究結論:第一,教育理念存在偏差:多數教師和家長對幼教重要性的認識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他們普遍認為幼兒應獲得全面協調的發展,不應僅偏重知識技能的培養,但在培養觀方面,卻過分強調超前教育。第二,教育方式存在功利化傾向,小學數學教學開展自由游戲和戶外活動的時間偏少,普遍存在布置作業過多!貫徹國家要求不力和開設輔導班過多等問題,第三,啟蒙時期學前教育教育環境差異:主要表現在學前教育甚至是偏遠地區小學數學教育物資配備缺乏、班級容量過大、沒有教學書刊、游戲類智力開發的數學學習用具,嚴重影響了小學數學教學的良勝發展。第四:城鄉小學發展不平衡已經嚴重制約了我國小學數學教育的均衡發展。
【參考文獻】
[1]教育部.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Z].2012(12):1.
[2]中央政府門戶網站.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國發(2010)41 號][Z].
[3]李彥芳譯.盧梭的愛彌兒[M].武漢出版社,2015-8-20
關鍵詞:幼兒數學 有效教學 方法途徑
幼兒園數學教學重在啟蒙,注重培養幼兒數學興趣,讓孩子在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從而體驗數學的樂趣。
一、寓數學教育于游戲之中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也是幼兒數學教學的有利手段。要善于利用游戲形式進行抽象的數學知識的學習,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與生動活潑的游戲緊密結合起來,能夠使幼兒自發地應用數學,獲得有益的經驗。幼兒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是幼兒主動學習的動力。為了引發他們強烈的學習動機,利用玩具和游戲寓教于樂,是幼兒最容易接受、最樂于參與的一種學習模式。而幼兒每一次玩,可能都有不同的玩法、不同的點子,無形中就培養了靈活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如:《復習6以內的數》教學片斷:
1.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位朋友,(出示小豬圖片)這是誰呀?今天小豬特別的高興,你們知道為什么嗎?因為今天是小豬的生日。媽媽給他準備了一只大蛋糕。(出示蛋糕)
2.小豬要過幾歲生日了?你們猜一猜。我們一起來數一數蛋糕上的蠟燭就知道你們猜的對不對。一共有6支蠟燭,小豬過6歲生日。今天,小動物們給小豬過生日了,送了許多禮物給小豬。聽,“喵喵喵”是誰來了?小貓。小貓送給小豬的是什么禮物?有幾個?可用數字幾來表示?小貓送小豬禮物的時候會說些什么話?小豬又會怎么說呢?“汪汪汪”是小狗來了,小狗送了什么禮物呢?數量是多少?找相應數字。
3.小猴、小羊、小兔也來了,你們看看他們送了什么禮物?數量是多少?可以用數字幾表示?
幼兒兒童學習數學應該以直觀的、帶有情節的、幼兒能扮演角色的游戲為主。游戲在幼兒一日活動中占據了很大的空間,幼兒在游戲中輕松、自主地掌握了數學知識,從而喜歡數學、探究數學、學習數學,學習用簡單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我們可以從幼兒的生活實際出發,在現實的情境中引導幼兒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增強幼兒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學習數學的信心。
二、“教學做合一”,將操作材料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認為教與學都是為了生活實踐的需要,教與學都必須以“做”為中心,“一面做,一面學,一面教”。在幼兒數學教與學的過程中,要“教學做合一”,要以“做”為中心,不能只是教師在講,孩子在看。材料極其匱乏,這樣不能滿足孩子做的需要,也是不符合教學做合一這一教育理論的。
如《復習6以內的數》教學片斷:
1.小動物給小豬送了許多禮物,我們也給小豬送禮物。我們把禮物放在小簍子里,你們看小豬家的簍子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有數字和點子,請小朋友根據簍子上的數字和點子放進相同數量的禮物。
2..提醒幼兒認清數字和點子,能手口一致點數;能力弱的幼兒多給予幫助和指導。
3.請個別幼兒講解操作情況給小豬送了什么禮物,送了多少?
4.小豬請老師把小朋友送的禮物先收一下,師生整理好簍子。
幼兒是在教師提供的創設情境,引導幼兒自主探索
數學環境中,運用各種感官進行探索活動,獲取數學知識,發展數學能力的。豐富多樣的材料與數學活動的開展有著密切聯系。材料是否充足,能否吸引幼兒是關鍵。教師應根據孩子的學習特點,有目的地提供相應的數學活動材料,讓孩子在“玩”中學數學,讓孩子在操作中親近數學,感知數學。而生活化的材料,對于幼兒來說是熟悉的,是便于操作學習的;生活化的材料能滿足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操作需要。
三、創設情境,引導幼兒自主探索
良好的實現情境設計能激發幼兒的自主探索的興趣,有了興趣幼兒才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老師要為孩子提供豐富多彩的、生動有趣的操作學具,充分激發幼兒操作的愿望和參與活動的興趣。提供的材料可以是老師自制的,如數學棋譜、大轉盤、等;也可以是和師生一起收集的廢舊物品和自然物,如小石子、紐扣等用多樣化的學具,激發了孩子動手操作的欲望。
如《復習6以內的數》教學片斷:
1.小豬他在想什么呢?讓我來問問他,他想請小朋友幫助他招待小動物。他為小動物準備了許多好吃的東西。可是他不會分呀,你們愿意幫助他嗎?你們看,小動物胸前有個大口袋,口袋上有個數字寶寶,怎么給小動物送食物呢?每次只能拿一份食物,看看是什么,該送給誰吃。如果這個小動物口袋上的數字和食物數量一樣,就放進大口袋中。
2.放音樂,為小豬慶祝生日,唱生日歌在活動
皮亞杰在兒童學習數學的論述中說:“數學首先是作用于事物的動作。”過早強調畫面和抽象符號的教育會讓讓兒童的數學學習變成一種純粹的記憶,創設情境,引導幼兒自主探索,讓他們沉浸在手腦并用的操作中,對兒童的數學學習,思考發展的決定性意義。如:如何來認識形狀呢?老師可以設計“喂養”游戲,讓一個小朋友演正方形娃娃,這個娃娃手里拿個正方形或正方體道具,一個小朋友喂食,把正方形或正方體的的小卡片喂給正方形娃娃吃,在這一系列生動有趣的操作過程中,兒童掌握的相關經驗。根據兒童的學習特點,創造和提供相應的數學活動,讓孩子在“玩”中學數學,讓孩子在操作開始接近數學。
總之,幼兒的認知能力、身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社會技能的發展是要通過學習積累發展成型,在教學中不要高節奏,要慢慢來,要不斷總結經驗教訓,互相學習,不斷實踐,只有這樣,才能獲得預期的結果。
參考文獻:
幼兒園科學教學的有效性主要是圍繞“以學論教,學教結合”這一理論展開的,幼兒園科學教學主要是通過教師有計劃、有規模、有目的地組織幼兒進行系統學習的過程。從本質上來看,這就是在幼兒、教師和教學內容之間的新型學習關系,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在幼兒園科學教學有效性活動中,教師更應注重讓幼兒主動進行學習,特別要強調幼兒在學習過程中自己與探索、碰撞與融合。
一、通過生活性的教學提高科學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幼兒教育是啟蒙教育,在幼兒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讓幼兒獲得豐富的科學內容。就以《認識單雙數》的科學教學活動為例,教師可以通過讓幼兒明白該科學教學內容在生活中的作用,從而形成正確的數學思維,以此進行單雙數的學習。對此,我認為教師可以通過單雙數的教學,引入生活中的場景:“人有兩只眼睛,一個嘴巴”、“一只手是五根手指是單數,兩只手是十根手指是雙數”。這樣的教學引入,不但有效調動了幼兒的學習積極性,而且切實促使幼兒充分感受到了科學在生活中的影響,從而促使幼兒得以在生活中不斷探索科學與研究科學,有效地提高了幼兒的科學學習能力,提高了科學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二、通過富有趣味的游戲提高科學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教師是幼兒科學教學活動的計劃者與引導者,但不可忽視的是幼兒才是科學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幼兒還處于懵懂時期,這個階段的幼兒興趣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改變,故而教師應充分結合幼兒的這些特點,設計能夠吸引幼兒的游戲讓幼兒進行科學學習。以《10以內的分解組成》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針對教學內容設計游戲,讓幼兒通過游戲掌握10以內的分解組成的知識要領。比如可以制作十張卡片,十張卡片上以此將一到十的數字,教師就可以在完成理論教學后,同幼兒一起做游戲。教師將卡片取出,比如取出一張寫著九的卡片,教師就可以詢問幼兒這張卡片可以由幾張卡片組成,并引導幼兒用多個卡片解決,像寫著一和八的卡片、二和七的卡片、三和六的卡片、四和五的卡片,等等。如此一來,不但能夠提高幼兒對科學的認知程度,而且有效提高了幼兒思考的能力,拓展了幼兒的思維。
三、通過科學探索平臺提高科學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在以往的幼兒園大班科學教學活動中,對于幼兒的年齡與心理的發展教育都不夠重視,只是將科學知識的傳授視為主要教學內容。這樣的教學理念是落后的,不合時宜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的科學教育應是激發與培養幼兒興趣與探究欲望為主要的教學目標。故而,幼兒園大班教師應正確認識到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在科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通過創設科學探索的平臺激發幼兒愛上科學,對學習科學產生興趣。就以幼兒園大班數學教學活動中的《認識時鐘》為例,教師就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創設科學探索的平臺。具體如下:1.讓每個幼兒一只可撥動時針、分針的時鐘模型;2.1-12的數字頭飾;3.老狼頭飾及音樂磁帶。教師再通過這些工具,指導幼兒制作時鐘。這樣,在操作中進行教學,不僅提升了幼兒對時鐘的認識水平,而且提高了幼兒的實踐操作能力,讓幼兒在科學探索過程中學習知識,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四、通過進行實驗操作提高數學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由于幼兒自身特點,其認識知識與感知事物都是通過直接接觸而來的,因此在進行科學知識認知與探索方面要有效地促使幼兒認知與感知事物,應在科學教學活動中大量收集與精心挑選材料,以此引導幼兒進行實驗操作,讓幼兒在親身體驗中感知科學知識,從而提升科學知識水平。比如在《10以內的加減法》的幼兒園大班科學教學活動中,教師就可以利用粉筆讓幼兒進行實驗操作,學習10以內的加減法。將整個班上的幼兒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發十支粉筆,教師再提出問題:“將這十支粉筆通過加減法的形式列出來。”比如一支粉筆加兩支粉筆等于三支粉筆,幼兒就分別可以拿出一支粉筆、兩支粉筆、三支粉筆進行排列。以此讓幼兒加深對10以內的加減法知識的認知。
1、科技教育大背景
(1)今天的幼兒,將是21世紀的主人。時代對未來人才的需要,是學前教育不可回避的挑戰。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曾說過:“四個現代化的關鍵是科學技術現代化”、“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同時指指出:“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布滿矛盾、競爭的世界”、“世界范圍的經濟競爭、綜合國力競爭,實際上是科學技術和民族素質的競爭。”的確,科學技術發展程度直接決定一個國家國力的強大和否。時代迫切需要我們培養出具有厚實知識基礎的,具有探索科學的強烈喜好和愿看的、具有一定操縱實踐能力的、具有獨特科學想象力的新一代科技人才。而這些科技素質的培養,都必須從小抓起。
(2)《中國青少年指導綱要》中針對我們面對的0——6歲的孩子更是提出了符合孩子年齡特征適應社會、人才發展的相關目標,涉及到科學態度、科學知識技能、科學方法能力、以及科學行為習慣這四方面,從中可以看出現在的幼兒科學教育不單純是以往的常識活動,而是把對孩子科學素質。科學能力、創新實踐能力提升到了一個更重要的地位。
(3)幼兒園二期課改所倡導的理念是以“幼兒發展為本”,幼兒怎么學、教師怎么教較前都有了根本性的變化,也給原有的教育理念帶來了沖擊。所以真正的教育不是強加于人的,科技教育同樣如此。幼兒科技教育既要求在幼兒毫無壓力的情況之下進行,又要求學得愉快、學得主動,使他們自愿地、自然地、自為地感知身邊的各種科學技術,從而使學科學的喜好得到發展。因此,我們的科技教育應培養幼兒對“身邊的科技”廣泛、持久的喜好,使幼兒主動的探索過程獲得以主動性和創造性為核心的科學教育的深層價值,使幼兒對科學產生喜好,形成科學的態度,獲得“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也就是使幼兒學會學習,愿意并知道如何往獲取知識、熟悉事物。
2、科技教育動態概述
(1)全教協會的會刊《幼兒》刊載了美國幼教專家瑪麗和特麗薩撰寫的文章,題為《幼兒科學、數學和技術的教學方案如作甚好》,反映了美國幼兒科技素質培養的教育動態。她們以為,科技在孩子的環境中無處不在。在幼兒園中,孩子不但可以使用計算機、顯微鏡和計算器,而且還可以發明一些簡單的機器,或拆開一些已有的機器往探究它們是如何工作的。瑪麗和特麗薩提出的全面實施幼兒科技教育的教學方案和實踐方法,包括四個方面,即:環境、課程、室外課堂和家長參與。
(2)我國幼兒科技教育概念界定:是對幼兒進行的科學啟蒙教育。是通過幼兒自身活動,對四周物質世界進行感知、觀察、操縱、發現新題目、尋求答案的探索過程;是幼兒獲取廣泛的科學、技術經驗,主動建構表象水平上的低級科學概念,初步學習科學方法和技能,培養科學態度的過程;是發展幼兒好奇心,產生學習科學的喜好,以及培養幼兒良好科學行為、習慣的過程。總之,幼兒科學教育是對幼兒進行科學素質早期培養的教育。
二、我園實施科技啟蒙教育的實踐
1、科技啟蒙教育的起步
《九十年代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已將“學校要辦出特色”作為基礎教育事業發展的指導方針。為此,我園根據“幼兒園工作規程”精神,在市、區、局有關領導把“幼兒園辦成具有科學特色的幼兒園”的建議,結合我們這幾年對“幼兒園科學啟蒙教育”的實踐探究成果,進行了“園幼兒科學啟蒙教育初論”的課題探究。經過幾年的科技教育探究,使幼兒園初步形成了科學特色的教育氛圍。
2、科技教育內涵的重新熟悉
在二期課改的今天,為充分體現“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我園教師正開始嘗試多元的活動樣式的探究,積極尋找實施科技啟蒙教育的有效途徑,培養幼兒主動探索、自主學習,為了實現“科技啟蒙教育”的辦園思想,真正意義上促進孩子的全面進步,為今后構建園本課程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礎,作為參和者、指導者、合作者、評價者的老師必須對幼兒科技教育的內涵有重新的科學的熟悉,所以我們翻閱學習了相關的理論知識,實踐活動的書籍,并在自己和孩子的共同活動中,邊實踐邊反思。
3、科技啟蒙教育目標
1.教師素質有待進一步加強
農村幼兒園的資金投入較少,所以在師資力量上不及城鎮的幼兒園。家長都希望將自己的孩子送到鄉鎮公辦的幼兒園上學,導致幼兒園人滿為患,教師的招錄工作嚴重滯后,許多幼兒園只能從小學臨時調配教師或者是從社會上雇傭臨時人員。同時為了減少成本,公立幼兒園也很少從社會上雇傭臨時人員,導致目前教職工與學生的比例為1:18。如果除去非教師人員,那么教師與學生的比例將超過1:25,遠低于省里規定的1:16的比例。
2.幼兒園設施和條件有待提高
農村幼兒園多數是私人創辦的,資金投入比較少,大部分的幼兒園只開設了兩三個幼兒班,只配備了三五個教師,而且多數的幼兒園還是使用自家住房或者是一些廢棄的店面,里面光線很差,通氣性也很糟糕。農村公立幼兒園雖然在設施條件上比私人創立的幼兒園好一點,但是相對于縣里的幼兒園來說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差距。農村公立幼兒園是農村家長的首要選擇,這就造成了很多幼兒相擁著擠進公立幼兒園,導致幼兒園人數急劇上漲,很多幼兒園都是60人一個班級。為了降低成本,很多幼兒園的設施都停留在原有的基礎上或者是使用縣里幼兒園淘汰下來的設施,所以農村幼兒園的設施還有待政府及相關部門的扶持。
3.幼兒園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目前農村幼兒園極不規范,對于幼兒的教育非常隨意。很多幼兒園只重視對幼兒的教育,忽視了幼兒的保育;有的幼兒園則是只保不教,充當保姆的角色,忽視了對幼兒良好習慣的培養,幼兒活動單一死板,沒有任何樂趣;部分幼兒園則是不教也不保,放任幼兒自己活動。農村幼兒園缺乏規范,影響了幼兒的成長,同時對幼兒園的可持續發展造成了影響。
二、如何進一步加強農村幼兒園教學管理
1.在課程設置上下功夫,全面促進幼兒發展
幼兒教育是一種啟蒙教育,幼兒的教育內容涵蓋了語言表達、數學計算、藝術培養、科學養成和社會習慣培養五大塊,這幾個方面相互滲透,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但是,大部分農村幼兒園只片面關注對幼兒語言表達和數學計算方面的能力培養,對其他方面則重視不足。針對這一現象,農村幼兒園要合理設置課程,減少語言與計算方面的教育,增設藝術與科學方面的課程,比如增加安全教育、游戲、舞蹈、美工等課程,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2.在教學特點上下功夫,全面提升教學質量
可以從幼兒園的師資力量、教師素質、日常管理等方面做足文章,加強幼兒教師的人員配備、日常培訓和基礎管理。此外,將幼兒園與小學分開,讓教師單獨對幼兒進行教育,避免教師為了提高小學生的成績而忽視了對幼兒的教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幼兒生理及心理特點,結合教學大綱,適當開展有特色的課堂教學活動,使課堂教學游戲化、教學內容故事化。另外,教師也可以根據活動情況及幼兒反應,適時介入到課堂活動中去,充當幼兒活動的引導者與支持者。對于幼兒教育做到邊學邊玩,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3.從辦園特色上下功夫,促進辦園水平全面提高
園本課程、特色課程的開設進一步提升了幼兒的實踐活動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使師生互動的環節有效增多。目前,我園的特色課程有每周一節的舞蹈和美工園本課程。孩子們自己準備各色油光紙和油畫板,通過粘貼、折紙、繪畫,創造出自己的小作品,并適時在班級內展出。另外,幼兒舞蹈表演在一定程度上讓孩子們的表現欲望得到極大滿足,也為孩子們提供了展現才能的小舞臺,讓孩子們在藝術教育中得到更多的樂趣和滿足。
4.從口語教學上下功夫,促進兒童語言表達能力的養成
幼兒口語的表達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使其口語表達能力得到充分的發展,對幼兒智力、情商等方面的發展都是大有助益的。在對幼兒的語言教學中,可以將口語、兒歌這部分教學內容從語言教學中分離出來,單獨對幼兒進行口語教育,同時也保證了幼兒口語教學的內容和時間。在教學上,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意愿自由交流,為幼兒創造寬松的語言環境,激發幼兒主動進行對話,培養其口語表達能力,使得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在短時期內得到較大的提升,也有利于幼兒吐字清晰,說話有聲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