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遠程通信技術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計算機遠程網絡通信類型與構件研究
一般而言,計算機遠程網絡通信技術能夠被分為通信方式與計算機技術兩種,這兩種方式的存在可有效解決傳統遠程通信中存在的不穩定性問題,可使得文字、語音以及影像等各個方面的信息更加完善,能夠在網絡空間上達到共享與傳播的目標。如今,伴隨計算機技術的革新,信息存儲空間不斷擴大,這在極大程度上提升了各類信息的應用速率,給人們的通信提供了極大的便利。1.1計算機遠程網絡通信類型。在通信時計算機網絡的傳播方向存在著一定的不同點,如果按照傳播方向的差異性進行分類,那么計算機遠程網絡能夠被分為半雙工通信網絡、單工通信網絡以及雙工通信網絡[1]。半雙工通信網絡中的信息在傳遞期間,可以朝著兩個不同的方向傳遞,可是僅能向單一的方向進行傳播,不能同時的向兩個方向傳播。雙工通信即信息能夠同時朝著兩個方向傳播。現階段,大部分的計算機都應用半多通信的通信方式,但是計算機和計算機之間的通信模式則應用的事單通信方式,該種通信方式具有便捷、方便的優勢。1.2計算機遠程網絡通信的構件。網絡通信系統的組成主要分為幾個部分,即數據傳輸線路、數據交換設備、主機以及計算機終端。主機主要是微小型計算機,而計算機終端能夠將用戶的信息量和通信量控制在相應的范圍之內。通常數據的傳播新路包括三類,即光纖線路、微波線路以及電話線路,而光纖線路在其中應用最為廣泛。光纖線路在信息傳播方面,其效率比較高,損耗量較小,甚至能夠被忽略不計。數據交換設備應用的作用在于,對所接收到的數據適當的進行分類,并且對接收到的數據進行整理與儲存。而計算機之所以能夠實現互聯的目標,其原因在于主機以及計算機終端,通過數據傳輸線路而聯系在一起,最終實現交流信息的目標。如果傳輸線路在轉變為電話線路期間,那么數據交換器便成為調制器,傳輸期間,只要將數據信號轉變為模擬信號,之后再將其轉變為數據信號便能夠被使用。為此,數據傳輸線路與數據交換設備兩者密不可分,不能缺少任何一部分。
2大數據時代遠程網絡通信技術的應用研究
遠程網絡通信技術的應用主要分為兩部分,即:首先,MSN通信軟件的應用。MSN是一種發送及時消息的聊天工具,它的開發與應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樂趣,更加給人們帶來一種全新的體驗,通過這一軟件的應用,人們能夠在互聯網上和好友聊天交流。這不僅是通信界重大革新,同時也是時展進步的象征。和其他相關聊天軟件相比,MSN擁有一定的優勢,用戶能夠依據自己的需求來選擇好友功能的使用,換言之,如果用戶要添加所需要的好友,便需要提前進行申請,只要對方同意,便能夠彼此成為好友,如果對方拒絕添加其為好友,那么申請方的申請要求便會失敗。為此,MSN更加適合朋友以及家人之間的聯系[4]。這與夏志競在《計算機遠程網絡通信技術的應用》一文中的觀點有著相似之處。MSN可以給用戶帶來全新的聊天感受,在應用該軟件期間,人們可以發送自己喜歡的表情與圖片,而為了能夠確保用戶的隱私安全,相關微軟公司為其配備了具有針對性特征的數據加密方式。其次,QQ聊天軟件的應用。如今QQ已經成為大家所熟知的一種聊天軟件,盡管該種聊天軟件和MSN之間存在著相似之處,可是兩者之間卻存在著本質的區別,用戶只要注冊QQ賬號,并設置相應的密碼,添加好友以后便能夠進行聊天。應用期間,QQ還支持文件傳輸以及離線留言等方式,可是該種功能僅能在計算機上使用,這便限制了QQ的推廣與發展。伴隨技術的成熟與發展,QQ已經發展成為手機版,這使得人們能夠隨時的登錄QQ,隨時進行聊天,給人們的溝通與交流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性,更容易被人們所接受。最后,微信軟件的應用。微信是一種智能終端所提供的,能夠及時通信服務的免費應用程序,該軟件對跨通信運營商、跨操作系統平臺通過網絡發送一些免費的語音短信、視頻以及圖片等比較支持。該軟件在2011年被騰訊公司推出以后,便被廣泛應用,應用的數量正在逐漸增加,其發展與應用前景比較好,收到更多人的青睞。
3結束語
伴隨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人們所使用的通信方式發生了極大程度的變化,伴隨科技的不斷發展,計算機遠程網絡通信已經更加快捷方便,同時也逐漸向著智能化的方向發展。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之下,計算機遠程網絡技術發生了一定的革新,該種革新能夠更好的服務于社會,同時也促進了我國社會與經濟的快速發展。為此,相關單位以及工作人員必須給予高度重視,通過不斷的研究與分析,不斷完善計算機遠程網絡通信技術,使其能夠更好的服務于人們與社會。
作者:周文輝 單位:京蔚高速公路張家口管理處
關鍵詞: 計算機網絡;遠程通訊;監控
中圖分類號:TP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4)07-0210-01
0 引言
如今,隨著移動通信業務的迅速發展,遠程監控系統已經可以實現大量數據的采集、傳輸與分析,在特殊工作環境之中(如地下煤礦采集、大洋船只運輸、大型流水線生產等)發揮重要作用,保障生產作業安全,提供穩定的工作因素,創造了顯著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1]。但是,由于先前技術的不成熟導致遠程數據傳輸費用昂貴,限制了遠程監控系統的健康發展。目前的監測方法主要還是連線方法和人工方法:有線連接方法信息傳遞穩定性雖然好但是難以挑戰困難惡劣的工作環境;人工方法則低效率、消費資源[2,3]。由此可見,為了減少維護成本,保證通信質量,適應各種復雜工作環境,遠程通訊監控系統勢在必行[2]。
基于目前遠程監控系統發展狀況,本文設計了一種基于GSM網絡服務平臺的遠程監控結構,利用短信功能實現數據的遠程傳輸,消除人工干預,為設備的正常運行創造了有利的條件與環境。
1 監控結構總體設計
整個遠程監控系統結構如圖1所示,主要由GSM移動網絡服務平臺、監控中心計算機以及監控終端等組成。其中,監控終端用來采集監控對象的運行參數,GSM平臺實現數據的無線傳輸,監控中心用來接收、存儲以及分析數據,并反饋結果給終端。
2 監控終端結構設計
監控終端由監控控制器、GSM模塊、RS232電路以及傳感器等組成(如圖2所示)。本系統監控控制器采用32位ARM處理器AT91SAM7S64,具有64kB的FLASH和16kB的SRAM;GSM模塊用來接收/傳輸GSM制式;RS232電路實現信息轉移;傳感器用來采集監控對象實時數據。
3 總結
利用時下性價比理想的GSM短信網絡服務平臺,可以打破目前監控系統遠程傳輸技術瓶頸,充分利用GSM廣大的網絡覆蓋區域進行特殊環境條件下系統遠程監控,不斷擴大監控范圍和影響力,并促進此模式的成熟,逐步構筑基于GSM的遠程監控系統。本文構件的基于GSM通訊平臺的遠程監控系統可以適合不同場合、不同應用、不同要求的全方位遠程監控,大大提高了目前監控系統的應用范圍和運行效率,促進遠程監控系統的快速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工程實用價值。
參考文獻:
[1]N Celandroni, E Ferro, A Gotta, et al. A survey of architectures and scenarios in statellite-based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system design aspect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2013,31(1):1-38.
關鍵詞:計算機;通信技術;遠程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推動信息技術不斷地發展,對計算機遠程網絡通信技術的應用也推動了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現在平板電腦、智能手機以及無人機等在人們生活中廣泛使用,這些技術都是計算機遠程網絡通信技術在現實生活中具體應用的呈現。計算機遠程網絡通信技術不斷創新與發展,為人們生活以及工作溝通交流帶來了很大的便利。因此,本文對于計算機遠程網絡通信技術的應用進行深入研究與探討,對信息技術的發展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1計算機遠程網絡通信技術的基本概述
1.1計算機遠程網絡通信技術的組成
通信技術是通過主機、服務終端以及計算機數據傳輸與交換裝置進行組成的。在該技術的實際應用當中,微機在進行計算機數據處理特定數值的時候,這些過程都來自于在計算機上的選擇,并且微機在通信技術應用過程當中使用得非常廣泛。計算機數據傳輸線路會對各類的通信模式進行一定的優化選擇。例如微波通信線路、光纖通信線路以及有線通信線路等。數據的交換裝置在電話當中應用得十分普遍。在將計算機數據交換裝置在接口的選擇以及傳輸當中應用的時候,必須要以網絡協議的統一式為主要參考對象,當有公用電話線的時候,數據交換裝置就會作為通信調制調節器進行使用,數據交換裝置在通信信號傳輸的過程當中,將通信信號作為交流模擬信號進行使用,然后再將通信信號傳輸到外界,并且模擬信號還是會被數據信號替代[1-3]。
1.2計算機遠程網絡通信傳輸信號的主要方向
計算機遠程網絡通信技術信息傳輸信號是依據其傳輸的方向進行分類,其傳輸信號分為單工、雙工以及半雙工通信等3類的傳輸信號。
1.2.1單工通信傳輸信號
單工通信傳輸信號在某個時間段內,傳輸信號只向一個方向進行數據信息的傳輸,并且其信號傳輸的路徑始終都是單一模式。比如終端的信息向主機進行傳輸,這種單一的傳輸模式就是單工通信傳輸信號。
1.2.2雙工通信傳輸信號
雙工通信傳輸信號在數據信息傳輸的過程當中,其傳輸的方向是屬于雙向的。但是雙工通信傳輸信號在通常情況下,這種類型的信號傳輸模式只會在復雜線路當中進行運用。該傳輸模式在其運作的過程當中,雙工通信傳輸信號的數據傳輸是通過四線進行控制,以上都是在工作的具體應用中所發現的。
1.2.3半雙工通信傳輸信號
半雙工通信信號在目前網絡建設當中運用得比較廣泛。該通信模式不僅可以實現數據信號雙向傳輸,而且其數據線路的搭建要比雙工模式來說更加簡潔。形成這種現象主要是由于傳輸終端的原因,是由于該模式只需要一根電話線便可以形成信號通信模式。因此,該模式相對于以上兩種信號傳輸模式更加便利與快捷。
1.3計算機遠程網絡通信數據連接的方式
計算機遠程網絡通信數據連接的方式主要有4種,分別為點到點的連接方式、線路分支的連接方式、多路線路復式的連接方式以及集線線路的連接方式。在進行通信實際連接的過程當中,需要依據通信系統的現實情況,選擇合適的數據連接方式。在數據連接方式中,點對點連接在現實生活中應用得比較廣泛。通信數據點到點的連接方式主要以計算機為中心點,運用調制調節器將電話線進行連接起來,而后進行數據信息的傳輸。在通常情況之下,在通信傳輸的同一個時間點以內,并且數據信息已經連接到計算機終端并已經開始運作的時候,只有一個數據連接點可以實現數據信息傳輸連接,這種工作原理也與電話在進行信息通信的時候只能有一個電話接入一樣。當其他的通信終端在對外界進行數據信息傳輸的時候,計算機遠程網絡通信技術會使其顯示忙號[4-5]。
2計算機實現遠程網絡通信具備的前提條件
2.1保持網絡通信通道的暢通
在計算機遠程網絡通信過程中,要想提高通信效率,就要讓通信通道保持通暢。其中通信通道就是指通信傳輸的線路,在現實生活中經常用到的通信線路主要為同軸電纜和對稱電纜。其中對稱電纜外部結構含有大量的絕緣材料,從而使得信號在傳輸的過程當中免受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擾。同軸電纜則擁有非常強的密閉特征,而且該電纜是由各種外部導體組成的,可以有效地防止外部電磁場的干擾,使得通信且通信傳輸的速度十分的快。
2.2必須具備終端設備和接口
終端設備與接口是通信技術運作中的重要部分,終端設備也就是計算機移動設備,可以讓計算機實現遠程的網絡通信。另外,終端設備和接口還可以利用計算機提供的通信接口,從而實現點對點的通信。
2.3必須具備調制調節器
調制調節器在計算機遠程網絡通信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將各種信息轉化為人們實際需要的信息。如果沒有這樣的設備,人們將無法接收到他們需要的信息[6-7]。
3計算機遠程網絡通信技術的應用
根據計算機遠程網絡通信技術在實際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部分。
3.1在企業經營中應用
隨著全球經濟市場的競爭力越來越大,使得國內諸多企業都面臨著非常大的挑戰。計算機信息技術也逐漸融入企業發展與經營過程中,同時通信技術在企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該技術可以協助企業進行經營管理,同時也讓企業經營的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3.2在高校教育中的應用
高等院校教育活動中應用計算機遠程網絡通信技術也是十分的普遍,這主要是由高等院校的學生群體特征決定的,高等院校學生管理的工作量是十分繁重的。而高等院校在教育活動中應用該通信技術,可以大大簡化一些復雜的工作環節,從而使得高等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得到很大的提升。同時也對高等院校學生的相互交流以及生活習慣有著直接性的影響,最后也給高等院校的教育活動提供了很好的發展舞臺。
3.3在人們生活中的應用
隨著人們對生活質量要求不斷地變化與提升,使得計算機遠程網絡通信技術在人們生活中應用空間也逐漸擴大,人們在日常生活過程當中,都會使用到通信技術進行生活與工作上的交流,例如微博以及微信等軟件,這些軟件都是遠程網絡通信技術所演化出的最終成果,為人們生活與工作上的交流溝通帶來了很大的便利[8]。
4結語
無線遠程監控系統是在傳統監測監控系統的基礎上,結合當前無線通信技術和信息處理技術而發展起來的新型測控系統。
一般而言,現有的無線遠程監控系統,大都符合“控制中心—監測站”的構建模式。控制中心是整個系統運作的核心,負責收集各監測站上傳的監測信息,發送各種操作命令以控制監測站的行業。監測站被布放于遠離控制中心的各監測點處,負責完成信息的采集和響應控制中心發出的控制命令。控制中心可用普通微機、工作站或工控機實現,軟件開發可靠基于現有的Windows或Unix操作系統。監測站的設計實現可根據不同的應用目的和應用環境,采用特定的技術形式,比如單片機、DSP或者Intel X86系列的微處理器等。無線遠程監控系統的組網方式也很靈活,可利用現有的無線通信網,如GSM/GPRS網絡,CDMA移動網絡等,也可單獨搭建專門的無線局域網。下面系統地討論無線遠程監控系統設計開發時涉及到的一些核心技術,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監測站的設計開發、無線網絡的組建和控制中心的軟件設計。
1 監測站的設計實現
監測站的設計與實現是整個無線遠程監控系統研制開發的重點,監測站對信息數據處理的能力和精度將影響整個系統的最終性能。在整個開發過程中,監測站的設計是工作量最大、所需時間最長的一部分。監測站處于工作現場,只完成數據的采集、處理和控制,任務相對單一、固定,無須用詙大的臺式機來完成;考慮到節能和布放方便,監測站多為嵌入式系統。根據整個無線遠程監控系統所要實現的功能,和對數據處理與對傳感器控制能力的要求,監測站設計的復雜程度和采用的具體技術是不一樣的。
1.1 基于單片機的設計實現方式
采用單片機是大多數嵌入式系統設計時的首選方案。由于在片上集成有豐富的外設,具有良好的控制能力,單片機天生就是為嵌放式系統度身定做的,在嵌入式市場上占據了最大的份額。
基于單片機的設計方案一般適用于對數據處理要求不高,運算量不大的遠程監控系統。根據需要,單片機可以選用較為低端的4位機或8位機,如8051等,也可選用功能較強的專用芯片,如MSP430FE42X系列。單片機主要用于監測站端的系統控制。片外存儲器一般為RAM、EEPROM和Flash等存儲器;I/O設備一般為鍵盤、LCD等供設計調試用的人機交互接口;傳感器一般為話筒、攝像頭、揚聲器和伺服馬達一類的設備。無線通信接口實現相對較為復雜。編解碼器是可取舍的,對于低速率數據一般沒有必要。根據系統的處理任務和信息的類別,編解碼器可選用不同的芯生, 如CMX639(用于音頻)或LD9320等,也可用編程邏輯器件實現。監測站軟件可直接通過C或匯編語言實現,也可在實時操作系統上開發應用軟件。對于低檔的4位或8位單片機,控制能力較低,系統簡單,一般采用直接編寫控制程序的方法。對于功能較強大,各設備間交互復雜的系統而言,大多數是利用操作系統來進行任務管理、設備交互,應用軟件只是完成上層的數據處理等工作。
1.2 基于DSP的設計實現方式
眾所周知,DSP的數字處理方面能力較強,技術已經很成熟,能處理各種運算的通用、專用芯片也很多。以DSP為核心設計開發的監測站,可以完成高速率數據處理,保證系統實時性方面的要求。
這類設計方案一般適用于數據處理運算量比較大,實時性要求高而對控制能力要求相對較低的監控系統。與以單片機為基礎的監控系統不同的是,DSP除了作控制器以外,還可兼作數據計算、編/解碼之用。對于較復雜的編/解碼以及壓縮解壓運算(比如對圖像視頻數據的處理等)是否仍由DSP完成,須綜合考慮。若DSP在系統控制和實現傳輸協議方面負擔太重,則這部分運算需要由專門的處理芯片完成;若系統控制和傳輸協議較簡單,或根本沒有到上層協議棧,則這部分復雜的運算可由DSP完成。
1.3 基于MCU+DSP的設計實現方式
顯然,這種設計方式吸取了單片機和DSP各自的優點:單片機的特點決定其擅長于控制,DSP的內部結構保證較強的數據處理能力。兩者的組合可實現一些相當復雜的系統功能,但由于系統中采用了兩個處理器,其間的信息交互是設計這類監測站時須著重考慮的問題。只有單片機和DSP之間較好地協同工作,才能充分發揮各自的優點;否則,由于兩者間的協調而耗費了大量資源,整體性能未必高于采用單一處理器的系統。實現單片機和DSP間通信協調的常用方法是采用雙口RAM。
目前,有些DSP或單片機廠家為了擴大芯片的適用范圍,在原有基礎上進行擴展,相互間容入了對方的特點,使同一芯片在數據處理和控制方面同時具有較好的性能。比如Microchip公司推出的dsPIC,使客戶能方便地將單片機的功能轉移到DSP上,目前推出的產品有dsPIC30FXXX系列。由于DSP和MCU兩個功能模塊在同一芯片內實現,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降低了監測站的設計難度并節省印制板空間。這類芯片得到廣大用戶的青睞。
1.4 基于MPU的設計實現方式
設計嵌入式產品的另一可選方案是采用基于微處理器的設計方式。與工業控制計算機相比,嵌入式微處理器具有體積小、重量輕、成本低、可靠性高等優點;同時,在該領域技術成熟、產品類型多、選擇空間大,滿足各種性能需求的處理器比較容易獲得。隨著采用RISC體系的高性能MPU(比如采用ARM構架的處理器芯片等)的出現,MPU在嵌入式領域中的地位經久不衰;但是,由于在設計監測站時,電路板上必須包括ROM、RAM、Flash、總線接口和各種外設等器件,系統的可靠性將有所下降,技術保密性差,實現難度也較大。
1.5 實時操作系統選擇和嵌入式實時軟件開發
目前已有的實時操作系統(RTOS)種類繁多,軟件結構各異,可適用于復雜程度不同的各種環境,包括循環查詢系統、前后臺系統、實時多任務系統和多處理機系統等。具體實例有VxWorks、pSOS、QNX、Palm OS、Windows CE、lynx OS和嵌入式Linux等。選擇適合監測站乃至整個無線遠程監控系統的RTOS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可能關系到整個系統研制的成敗。選擇過程雜而又需要耐心:要了解各RTOS的特點和適用范圍,比較其間的區別,才能找到最為合適的一種。選擇比較時,需要考慮的因素主要有:
①RTOS能否支持在項目中使用的語言和微處理器;
②RTOS能否與ICE、編譯器、匯編器、連接器及源代碼調制器共同工作;
③RTOS是否支持設計中要用到的服務,如消息隊列、定時和信號量等;
④RTOS能否達到應用產品的性能需求,比如實時性需求;
⑤能否獲得產品開發時必要的組件,比如協議棧、能信服務、實時數據庫、Web服務等;
⑥RTOS是否能為公開出售的硬件提供設備驅動程序;
⑦使用RTOS是否免費;
⑧能否獲得目標代碼;
⑨獲得的技術支持有多少;
⑩對于需要授權的RTOS,授權方式是怎樣的。
嵌入式實時軟件的開發與傳統軟件的開發有許多相似之處,繼承了許多傳統軟件的開發習慣;但由于嵌入式實時軟件的功能和運行環境特殊,決定其與傳統軟件的開發有所區別。嵌入式實時軟件的開發使用交叉開發方式。所謂交叉開發是指,程序代碼的實現、編譯和連接的環境與對其進行調試和運行的環境不同。前者基于普通微機平臺,后者則基于嵌入式系統的硬件平臺。調試過程多是在有通信連接的宿主機與目標機的配合下進行的,開發完成后需要進行固化和固化測試。另外,開發過程還需要相應的開發工具,包括交叉編譯器、交叉調試器和一些仿真軟件。嵌入式應用系統以任務為基本執行單元,用多個并發的任務代替通用軟件的多個模塊,并定義了應用軟件任務間的接口。由于整個無線遠程監控系統的實時性能受RTOS和應用軟件的影響,所以,在軟件的需求分析階段就充分考慮其實時性要求。再加之嵌入式應用軟件對穩定性、可靠性、抗干擾等性能的要求都比較嚴格,所以嵌入式實時軟件的開發難度較大。
2 無線通信的設計實現
無線通信的設計相對于監測站而言較簡單,有許多現有的產品和通信系統可以利用,重點只是在于從多種實現方式中作出最優的選擇。
常用的實現方式有:利用現有的通信網絡(GSM/GPRS、CDMA移動網等)和相應的無線通信產品;通過無線收發設備,如無線Modem,無線網橋等專門的無線局域網;利用收發集成芯片在監測站端實現電路板級與監控中心的無線通信。
2.1 利用現有網絡實現監測站與監控中心的無線通信
現有的通信網絡較多,按業務建網是3G以前通信網絡的特點,無線網絡也不例外。設計無線遠程監控系統可以借用的無線網絡主要有:全球數字移動電話系統(GSM)、通用分組無線業務(GPRS)、采用碼分多址(CDMA)技術的移動網、蜂窩式數字分組數據(CDPD)系統。
GSM(Globem System for Mobile)是全球最主要的2G標準,能夠在低服務成本、低終端成本條件下提供較高的通信質量。就其業務而言,GSM是一個能夠提供多種業務的移動ISDN(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綜合業務數字網絡)。
GPRS(General Packet Packet Radio Service)在現有的GSM網絡基礎上增加一些硬件設備和軟件升級,形成一個新的網絡邏輯實體。它以分組交換技術為基礎,采用IP數據網絡協議,提高了現有的GSM網的數據業務傳輸速率,最高可達170kb/s。GPRS把分組交換技術引入現有GSM系統,使得移動通信和數據網絡合二為一,具有“極速傳送”、“永遠在線”、“價格實惠”等特點。
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網絡采用擴展頻譜技術,使用多種分集接收方式,使其具有容量大、通信質量好、保密性高和抗干擾能力強等特點。
CDPD(Cellular Digital Data)無線移動數據通信基于數字分組數據通信技術,以蜂窩移動通信為組網形式,是數據朎與移動通信的結合物。這種通信方式基于TCP/IP,系統結構為開放式,提供同層網絡無縫連接和多協議網絡服務。CDPD網絡具有速度快、數據安全性高等特點,可與公用有線數據網絡互聯互通,非常適合傳輸實時、突發性和在線數據。
對使監控中心與監測站間的無線通信能利用現有的網絡,對于特定的無線網需用相應的接入設備。這類設備市面上有現成的產品可供選擇。接入GSM網絡的通信模塊有西門子的SIEMENS TC35i,接入GPRS可用西門子的MC35GPRS模塊,接入CDMA網絡的有華立H110 CDMA模塊和AnyDATA公司的CDMA Modem(DTS-800/1800),遵循CDPD方式的無線調制解調器(Modem)有OmniSky和NovatelMinstrel。
利用現有的網絡組建無線遠程監控系統,網絡連接如圖1所示。其中無線接入模塊產品一般都提供有RS232作為外通信接口,有些天線是內置的。利用現有的網絡覆蓋面廣和可漫游等特點,使監測站和控制中心的位置不受距離的限制;但由于利用公網,安全性會有所降低。
2.2 通過專用無線收發設備建立無線局域網
這種設計實現方式結構簡單,且無須向網絡運營商付費;利用專網,安全性高。無線傳輸以微波作傳輸媒體,根據調制方式的不同,可分為擴展頻譜方式和窄帶調制方式兩種。擴展頻譜方式系統的抗干擾能力和安全性高,對其它電子設備的干擾小。窄帶調制方式占用頻帶少,頻帶利用率高;通常選擇專用頻段,需要申請;相鄰頻道間影響大,通信質量、通信可靠性無法保障。
采用專用無線收發設備建立無線局域網的拓撲結構如圖2所示。無線收發設備包括無線Modem和無線網橋等。無線Modem與監測站和控制中心之間采用RS232通信。若采用網橋為網絡組建設備,網絡拓撲結構將更為靈活,如圖3所示。其中在無線網兩端的有線網絡是可取舍的,可以是以太網、令牌環網或點對點網絡等本地局域網。也可以城域網,甚至是因特網,但使用公網時須考慮安全性和費用問題。
2.3 利用收發集成芯片在監測站端實現的無線通信
前兩種組網方式的一個特點是采用現有的網絡系統和產品,無線通信部分不須專門開發,實現較為容易。但由于所購買的產品均是獨立器件,使整個系統特別是監測站一端結構復雜、體積龐大,往往在系統推廣時會帶來不利,且外購產品會增加系統的成本。若能將外購產品的功能與監測站集成在一起,在電路板級實現,將可以避免上述不利因素;但這會增加系統開發的難度,延長研制周期。須權衡利弊,根據項目組的開發實力和系統生命周期作最有利的選擇。
采用此方法設計監測站需要實現的部分只是圖1、2和3中的無線通信接口(可參看本文的網絡版全文)。這部分的硬件實時框圖以及處理器、存儲器的關系大致如圖4所示。各個子模塊都有多種芯片可供選擇,比如射頻前端可用ML2751和RTF6900,實現調制/解調的有ML2722,擴頻、解擴可用LD9002DX2和Stel-2000A等。
3 控制中心的設計實現
控制中心的設計相對于監測站的設計開發來講較為簡單,硬件設計少,除了普通微機(或工作站、工控機)外,還需要網絡接入設備(若無線通信采用自行設計的模塊實現,則須開發專用的無線網卡插入微機主板的預留總線插槽中)。控制中心的設計開發主要集中在應用軟件的設計開發上,一般是基于Windows和Unix等常用操作系統的。當前用于此類軟件開始、調試的工具較多,且功能強大,給控制中心軟件的設計帶來便利。
一、資料與方法
1.調查問卷。
本調查問卷分別由哈爾濱醫科大學、廣東省衛生廳科教處、廈門市衛生局、北京朝陽醫院和沈陽醫學院單位合作完成,對2000名衛生技術人員做問卷調查,最終篩選出有效問卷1223份。
2.方法。
對所調查資料進行統計描述,篩選出曾接受過網絡遠程或衛星視頻遠程醫學教育的人員共計518人;以是否接受過此兩種形式的遠程醫學教育為結果變量,以衛生技術人員的一般情況如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單位性質、收入、職稱、對遠程教育了解情況等共12個指標為自變量,分析影響接受遠程醫學教育的因素。統計學分析通過使用SAS9.1.3擬合logistic回歸模型完成,對于多分類的自變量均劃分為啞變量進行模型擬合。
二、結 果
1.衛生技術人員一般狀況調查。
所調查的1223名技術人員中有518名曾經接受過網絡遠程醫學教育或衛星視頻遠程醫學教育,占總人數的42.35%,詳細情況見表1。
2.多因素分析。
以是否接受過網絡或衛星遠程醫學教育為結果變量,以表1中前12個變量為自變量,做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有7個因素對是否接受過遠程醫學教育有影響。(詳細情況見表2)。
三、討 論
遠程繼續醫學教育的教育對象不受時間、空間、地域、職業、專業以及知識基礎層次等客觀性教育“選拔”條件的限制,具有顯著的廣泛性,適應不同基礎知識層次、不同要求的學員學習;另一方面,正因為遠程繼續醫學教育的教育對象對“入口”起點沒有統一的要求,加之學員學習目的和要求各不相同,因此教育對象具有非規范性也是遠程繼續醫學教育的又一特點[2]。本研究顯示男性、年齡小于30歲的衛生技術人員更容易接受遠程醫學教育;博士和高收入者接受遠程教育機會少;地市級醫院和區縣級醫院的技術人員更易接受遠程教育;具有中高級職稱的人更傾向于接受遠程醫學繼續教育;關于《衛生部關于在職衛生技術人員開展遠程醫學教育教學的意見》知道并閱讀過的衛生技術人員更易接受遠程教育,其接受的機會分別是其它兩類人的3.21和3.41倍。
關鍵詞:高職教育;通信技術基礎;教學研究
當前,隨著電子信息產業的迅速發展以及移動互聯技術的普及應用,通信技術專業人才的社會需求量較大,高校該專業招生人數也在逐年增長。“通信技術基礎”是通信專業學生的必修課之一,既涉及通信基礎理論,又涉及通信網基本概念,是一門重要的專業課,對學生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和將來畢業后從事本專業工作,都有著重要的影響。但是,由于該課程內容抽象復雜,教學和學習的難度都較大,而高職院校學生與本科院校學生相比,學習能力和基礎稍遜,因此,就要求教師積極探索有針對性和實用性強的教學方法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本文就創新該課程教學方式,以及實行理論和實踐教學有機統一進行了研究和總結。
1創新課程教學方式,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1.1由問題引入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的前提條件。“通信技術基礎”課程與日常信息社會生活息息相關,教師可從身邊實際出發,以切合實際的實例引入,導入啟發性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例如,生活中常用的對講機、電話、手機和上網中常見的BT下載、迅雷下載等應用引導學生思考,并進行討論,互聯網是如何完成數據包傳遞的;為什么在高速行駛中,移動電話會發生時斷時續的情況[1]。這些都是生活中常見的問題,因此能夠充分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同時,采用“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討論關鍵點—對比論證—得出結論—進一步闡述基本原理與基本方法”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就問題展開熱烈討論后,由教師引入與課程相關的教學內容。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思維,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增強了學生對課堂教學的認可和理解度。
1.2應用類比事例強化內容理解
“通信技術基礎”知識抽象枯燥,學生不易理解,教師的教學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課堂教學的效果,因此提升教學方法的實用性和有效性是“通信技術基礎”課程教師的教學重點,類比教學法就是一種較易讓學生接受的教學方法。比如:將“信息量”類比成貨物運輸時的“貨運量”來理解,就能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形象化。對信息度量與事件發生的概率關系這一難點,采取消息的事例來說明,讓學生體會到對不同類型消息的反映和感受,通過自身感受來體會信息是可以度量的,且信息的量值與信息內容事件發生的概率相關,越不可能發生的內容,人們的感覺越驚訝,所傳遞的信息量也就越大[2]。通信網與交通網在某些方面存在可比性,而學生對交通系統普遍認識深刻,在講授信道、信道容量、交換方式、通信系統基本組成等課程內容時,都可以與交通網類比進行教學,把信道類比為道路,將信道容量類比為道路的寬度,甚至可以引導學生聯想道路交通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是否會在通信網中有類似的表現。通過這樣的類比,讓學生對相關知識先整體上認識理解,再以數學方法予以推導和驗證,避免使學生剛接觸時就覺得通信理論高深莫測,更重要的是既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難點的掌握,又能激發和培養學生聯想的發展思維能力。
1.3適當增加“主導式”教學內容
由于專業理論課堂講授的時間過長,顯得進度較快,學生不易理解且注意力易分散,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可嘗試逐漸改變過去傳統教學“主講式”的單一性,適當穿插性地實施“主導式”教學方法,減少教師課堂單純講課的時間,增加學生參與教學的時間和機會[3]。可選擇部分事宜的授課內容作為小專題,布置給學生提前預習、研究做好準備,課上選擇2—3學生分別主講該部分內容,同時引導全班學生分組討論,充分交流,再由教師帶著學生分析不足、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更多的是發揮引導和推動的作用,從“主講”到“主導”,不僅能使課堂氣氛更加融洽,而且能使學生大膽質疑、小心論證,培養勤于思考、自主學習、主動探索的精神和能力。
2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強化專業綜合實驗
2.1加強專業創新實驗教學
通信技術的實驗教學環節在課程中有著重要作用,既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又提高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認識和理解。而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基本局限于對課本理論的驗證,再加上部分實驗設備的缺乏,造成實驗的可行性和準確性都較低,學生既缺少興趣,又難以達到實驗的目的。因此,可嘗試“實驗驗證+實驗設計+創新實驗”的模式,即指導學生在先完成課程要求的驗證性實驗的基礎上,應用Matlab等仿真軟件進行實驗設計,最后指導學生以小組形式,自主開發小型實驗項目,獨立完成實驗的設計、選件、排查等程序,完成后由教師選擇2—3組進行點評性講解。通過一系列強化性實驗活動的開展,進一步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同時也讓學生在實驗活動中提升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
2.2結合課堂實際操作演示
“通信技術基礎”課程理論知識較多,包含很多數學模型和電路模型的推導,教學的重點是原理分析,但是學習難度較大,僅通過驗證結論性的實驗,學生也并不清楚理論知識的具體應用,學與用存在脫節的情況,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方法的創新。對與實際應用緊密聯系的課本章節內容,可嘗試結合實例課堂操作演示。例如,在學習模擬調制系統內容時,教師可將調頻調幅收音機作為實例進行講解。首先,讓學生熟悉收音機的工作方式、工作頻率和基礎元器件組成,然后結合收音機的工作過程,講解模擬通信系統的調制、解調,再指導學生動手操作,計算、測量并裝配焊接各元器件,讓學生分組對各個波點進行測量,并對存在的故障進行排除,最終實現收音機的正常功能。這樣不僅能增強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對高職學生的實際動手應用能力也有較大提升。
2.3開展專業綜合實驗
高職院校通信專業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更需要借助實際的組網和應用環境,來開展通信網絡綜合實驗,讓學生能夠在真實的通信網絡環境中學習相關知識和技術。鑒于此,一方面通過建設學校綜合通信實驗室,以固定電話網絡、移動電話網絡、數據通信網絡、以太網絡、接入和傳輸網絡為主要實驗平臺內容,開展無線傳播環境測試、頻譜分析原理與分析、信道編碼與解碼等實驗[4];另一方面,組織學生赴通信企業單位實地參觀、學習和實踐,親身感受通信新業務、新技術的發展以及通信設備的基本運行模式、通信業務的基本處理流程等,提高學生對“通信技術基礎”課程的理解和本專業的認識,更加熟練地掌握專業技能。
3結語
隨著職業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高職院校更加注重對學生能力本位的培養,對教師專業理論課程的講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提高高職院校“通信技術基礎”課程的教學效果,就必須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不斷創新和改進教學方法,從而提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為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王媛.高職院校現代通信技術應用課程的教學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2):106-107.
[2]潘高峰,王麗丹.基于類比思維方法的移動通信技術課程比較教學策略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1):174-178.
[3]馬冬梅,朱正偉.通信原理實驗教學的改革與探索[J].實驗室科學,2010(13):17-19.
1.概述
建國以來黃河治理開發取得了巨大成就,促進了流域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但是,由于黃河河情十分特殊,治理難度大,治黃工作仍面臨著一些難題亟待解決,水利信息化建設進度滯后,保障水平明顯偏低。僅內蒙古河段1986年以來就發生了9次凌汛決口,黃河防凌工作已成為我國冬春季防汛工作的頭等大事。2010年之前黃河凌情信息的采集主要通過人工測報的方式進行,信息傳輸手段落后,實時性移動性差,遇到突況不能在第一時間將現場信息傳回上級指揮部門,無法滿足防汛期間多點實時監視的要求。
3g(3rd-generation)是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的簡稱,屬于蜂窩移動通信技術,可以同時支持數據、圖像、音頻流、視頻流等多媒體業務的高速數據傳輸。作為黃河通信專網的有效補充,在3g業務覆蓋的地區,可以利用3g技術實現對關鍵河段和重點工程的遠程視頻監控,為可視化管理提供平臺。
2010年6月黃委發出了《關于開展本文由收集整理利用3g技術進行防汛信息傳輸試驗的通知》,要求開展3g技術防汛應用試點工作。在前期調研和實地勘測的基礎上,總結以往視頻監控系統建設管理的經驗,黃委信息中心隨后開展了黃河內蒙古河段視頻監視系統建設,提高了凌情預報的超前性和監測的準確性。黃河3g視頻監視系統先后在內蒙、陜西、山西、河南、山東建設13個固定監視點和6個移動監視點,與衛星遙感、無人機、人工監測相結合,初步構建起了黃河凌汛情立體監測體系。
2.黃河3g視頻監視系統
黃河3g視頻監視系統為滿足黃河防凌防汛對關鍵河段的高清晰視頻遠程監視的需求,運用先進的3g移動通信技術和視頻壓縮技術,來實現對關鍵河段的實時監控,保障防汛視頻監視數據快速、安全、可靠的傳送,實現防汛監視“信息編碼標準化,信息采集多樣化,信息傳輸網絡化、信息管理集成化”。
無線視頻監視點采集的實時信息經過傳輸網絡傳送至監視中心,實現實時監視;監視中心的各種監視指令經過傳輸網絡下達到無線視頻監視點,實現遠程控制。遠程視頻監視系統由無線視頻監視點、傳輸網絡和視頻監視中心組成。視頻監視系統采用二級監控的模式,實現水文局、防辦和黃委等各級管理部門的信息共享。
2.1 視頻監視點的選擇
對于視頻監視點的選擇應能充分反映黃河防洪防凌的特點,應從其所處的地理位置、地理特點,觀測條件,通信條件、安全條件等方面綜合考慮。選點原則如下:
(1)視頻點優先選在易形成卡冰結壩的位置。
(2)視頻點優先選在靠近主河道的位置上,以觀察主河道全貌。所以應優先選在大堤及大堤附近的鐵塔、橋梁等視野開闊的位置上。
(3)視頻點優先選取距離水文站、河道管理段較近的位置上,便于日后的維護和管理。
2.2 傳輸子系統的實現
2.3 視頻子系統的實現
視頻子系統以黃委已建視頻監視平臺為基礎,對原有平臺進行升級。黃委已建視訊平臺是基于視頻服務器的網絡視頻監視系統,編碼方式為h.264。為了保證平臺的平穩升級,視訊平臺建設的技術路線保持不變,仍選用網絡視頻監視系統。
視頻壓縮技術是決定傳輸視頻的清晰度和帶寬需求的重要因素,因此監視系統的視頻壓縮技術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
視頻壓縮技術又稱視頻編碼技術,編碼技術的選擇不僅要考慮到壓縮比,算法的復雜度,還要考慮到網絡的動態傳輸環境對視頻流的影響。復雜的算法可能會產生較高的壓縮比,但也會帶來巨大的運算開銷,對系統的軟硬件要求很高,進而影響監視的實時性;無線接入技術受環境影響,各種傳輸參數總處在動態變化之中,傳輸通道的穩定性較差,而基于tcp/ip的互聯網傳輸本身就具有很多不確定性因素,這就要求監視視頻流應具有很強的流量控制和檢錯糾錯功能。
目前,在眾多視頻編碼算法中,h.264適用于無線環境下的網絡遠程監視系統,具有高壓縮比的同時還擁有高質量流暢的圖像。
綜合考慮沿黃通信的實際情況和黃河通信專網及計算機網絡的目前情況,黃河流域視頻監視系統仍選用清晰度高、傳輸性能好、帶寬占用小的h.264視頻監視系統,力求以最小的帶寬獲得最佳的視頻效果。在具體設備的選型時,還需要對設備進行測試比較(在遠程傳輸條件下)。
2.4 中心視訊平臺
中心視訊平臺主要通過對原防凌視頻監視系統平臺進行擴容和升級,實現新舊系統的兼容和系統功能的提升。配備中心管理服務系統和網絡視頻服務系統,完成各級用戶認證、錄像管理、報警聯動管理,視頻設備遠程管理;完成視音頻的接入、轉發、控制、模擬視頻轉換及展示;開發人性化的操作界面,可以使用客戶端或者通過web瀏覽器訪問視頻管理服務器,各級按權限調用下一級中心服務器中的實時視頻流和歷史視頻文件。實現各級平臺無線監控資源管理信息的交換、遠程控制、視頻轉發等功能。
中心視訊平臺由視頻管理服務器、視頻解碼器、流媒體服務器、視頻管理客戶端pc、系統軟件及顯示單元等組成。
2.5 系統兼容方式
要實現新舊系統或是兩個以上并存系統的兼容,要對系統所采用的視訊平臺進行對接。以新舊系統兼容為例,對接方式是指新建平臺通過已建平臺實施對接,兩個平臺都進行對接開發工作。對接后,新平臺通過已建平臺管理、監控已建的視頻監視點,實現兩個平臺的無縫連接。平臺對接可以有三種方式:直接對接、網關對接和sdk對接。
(1)平臺直接對接方式
平臺直接對接方式需要雙方平臺遵循統一的標準,并且標準必須具備可操作性。
平臺直接接入的方式適用于新建、有條件對平臺進行升級改造的系統,其中直接對接應成為新建系統的強制性要求。
(2)平臺網關對接方式
轉貼于
對于采用非標準協議、碼流的視頻圖像系統,可采用視頻網關進行轉換,視頻網關的功能是分析視頻碼流、聯網協議,實現碼流和協議的轉換功能。
視頻網關可以部署在前端視頻接入中心,也可以部署在流域/省等中心視頻管理平臺。采用該方式的前提是需要開放視頻圖像系統所采用設備的碼流格式、聯網協議。
采用視頻網關的優勢是將視頻圖像整合接入標準化碼流和協議,有利于行業視頻管理平臺的可靠性加強。
(3)平臺sdk對接方式
設備相關協議采用的是非標準協議,需要已建廠商提供設備的sdk,通過在設備端進行協議碼流轉換,經過協議碼流轉換后再接入到平臺中。
這種接入方式的優點是不需要已建平臺的供應商提供開發工作,僅需提供設備sdk,配合新建平臺開發即可。
3.推廣應用情況
2010年11月,黃河首本文由收集整理次防凌例會在鄭州召開,黃河3g視頻監視系統在第一時間將三湖河口和畫匠營子的凌情畫面傳回鄭州,通過硬件解碼器完成在防洪大廳大屏幕的顯示;監視期間,畫面流暢,畫質清晰,視野開闊。黃委領導充分肯定了3g視頻遠程監視系統在防凌工作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并做出進一步的指示: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恰當選取站點,進一步開展黃河流域視頻監視系統的建設。
3g視頻監控技術在黃河上逐步展開推廣應用,內蒙河段3g信號覆蓋的部分地區相繼建設了7個防凌視頻監視點;在河南、山東、山西、陜西、內蒙等省建設了6個移動視頻監視點;在黃河中下游地區小浪底、三門峽、故縣、陸渾等4個水庫建設了5個視頻監視點;在內蒙古烏海地區建設了1個視頻監視點。逐步建立的視頻監控體系,成為黃河凌情、汛情全天候實時監測和地面巡查的重要手段,為黃河防凌調度、防汛調度、指揮決策、防災減災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支持。
2010年10月31日晚21時20分許,隨著閉幕式的正式結束,全球矚目的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終于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在上海世博會精彩上演的日日夜夜,遍布世博園和上海各個區域的摩托羅拉TETRA數字集群無線通信網絡,作為上海市政府、世博會、政務網(上海電信),以及公安、機場、地鐵等各個重要領域的無線通訊和指揮調度的重要手段,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據統計,從4月30日開幕到10月31日閉幕,上海世博會在184天的開放日里接待了來自246個國家及地區的超過7300萬人次參觀者。其中,在10月16日這一天接待游客數量就超過了103萬人次。在這期間,摩托羅拉TETRA數字集群系統為上海政府及各個重要行業的超過10萬個重要用戶提供了超過1.9億次的調度指揮呼叫通信服務。此外,摩托羅拉TETRA數字集群系統所提供的GPS定位、數據傳輸功能在世博安保、世博交通指揮調度方面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上海世博會的成功舉辦不僅是上海的巨大成功,也是摩托羅拉先進技術、產品以及支持服務的成功。據介紹,在上海政務網(上海電信)、公安、機場、地鐵等部門投入使用的摩托羅拉TETRA數字集群系統設備總計包括多個系統交換中心、超過500個數字基站和超過10萬臺數字電臺終端。“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早在2009年年中,摩托羅拉就已經開始布局上海世博會的通信保障支持工作。摩托羅拉不僅在上海本地早早準備好了大量專業的系統備件,而且為了進一步提高保障質量,摩托羅拉的世博保障服務團隊調集了全國甚至全球的備件和技術支持,分別來自于北京、廣州、亞太、美國和歐洲等技術支持中心。
從4月中旬世博試運行開始,直到11月中旬,摩托羅拉世博保障服務團隊提供了超過200天的現場保障支持服務,服務內容涉及從計劃到部署、從本地支持到遠程幫助、從現場值守到應急響應等各個方面,從而確保了上海所有TETRA數字集群系統的平穩順利運行,實現了零系統中斷,取得了國際特大型活動通信保障支持歷史上系統最多、歷時最長、穩定度最高的巨大成功!摩托羅拉TETRA數字集群系統和世博保障服務團隊的優異表現贏得了用戶的高度評價:上海公安、武警上海總隊及中國電信集團、上海電信、上海虹浦民用機場通信有限公司均給摩托羅拉公司發來了熱情洋溢的感謝信,上海申通地鐵集團有限公司授予摩托羅拉“上海軌道交通世博保暢先進單位”稱號。此外,中國信息協會更為摩托羅拉公司頒發了“201 O中國城市信息化技術創新獎”,以表彰摩托羅拉在上海世博會期間的成功應用創新以及為中國城市信息化進程作出的卓越貢獻。
摩托羅拉公司感到非常自豪,能夠在上海市政府和世博組委會及各個重要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憑借先進的TETRA數字集群解決方案和專業的保障服務團隊,運用支持全球大型活動的豐富經驗和長期服務中國本地客戶的深厚積累,為上海世博會搭建暢行無阻的通信橋梁,成就了一段成功、精彩、難忘的世博傳奇。
關鍵詞: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融合
在多媒體盛行的時代,計算機與通信技術在現代社會中的發展是舉足輕重的,因為這兩種技術有著非常廣泛的作用,并且這兩者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目前在我國,我國在通信技術以及計算機技術上的發展可以算得上是突飛猛進,在人們的生產生活中,也都得到了大量的應用以及快速的發展,本文將針對通信技術以及計算機技術的融合展開簡單的探討,為兩種技術在發展過程中提供一份有力的理論依據。
一、電子計算機的系統技術
電子計算機系統在計算機中是一個比較完整的技術,它的運用范圍是十分廣的。并且組成部分是比較多的,包括結構技術、維護技術、管理技術等等,每一個組成部分的功能都是不同的。電子計算機的主要功能就是提高計算機的工作效率。并且制定一個具有科學合理的性價比的電子計算機。電子計算機這一技術,目前為止,應用十分廣泛。
二、通信技術
在這個信息時代,手機、電腦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項產品,并且其更新速度非常快。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我國的通信技術發展的是相當不錯的。自從世界上出現人類以后,人們就嘗試著用各種各樣的方法進行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在出現了語言甚至文字之后,這種渴望互相聯系的愿望就更加強烈。在以前,通信的方法都有快馬傳信,飛傳書等等,后來漸漸成立了郵遞,使得通信較為方便。為了適應快速發展的市場以及人們的需要,各種各樣的新科技不斷的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已經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許多便利,為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與聯系建立了方便的平臺。
三、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的融合
1.應用藍牙技術
藍牙是一種低成本、高效率的產品,它可以實現短距離內的人與人之間互相交流,藍牙包括兩個組成部分,第一部分是藍牙專用IC,第二部分是藍牙通信協議棧。前者則又是由兩部分組成,這兩部分最終組成的是藍牙的硬件,也就是平常人們所說的藍牙收發器。藍牙的發明,為我國人民提供了一定的便利。
2.實現遠程通信
在一些重要的工作場所,有些時候,專業的工作人員不能近距離操控,但又必須有人完成任務,這時就要依靠遠程通信來完成,專業人士通過遠程通信與工作人員進行聯系,然后告訴工作人員該如何完成工作。這樣一來,專業人士與工作人員之間可以實時對講,大大的減輕了工作的困難程度。人們通過使用遠程通信,進一步擴大了數據與信息的傳輸范圍,為用戶提供了通信的便利。
3.多媒體通信
在工作任務中,要把計算機設備當成重要的工作設備,并且工作人員要大力開展新的方法去創新一個健全的信息體系,可以達到對多媒體的信息進行完整準確多的收集,這樣的信息體系跟以前的體系大有不同,不再像以前一樣處在音頻與視頻的間隔中,是將數據通信建成一個整體,這樣一來,就更加為用戶提供了有品質的服務。
四、計算機通信技術的發展趨勢
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一定會被越來越多的行業或者單位進行使用,目的是為了適應市場的競爭,也是為了提高行業或者單位的工作效率。在這兩種技術的發展過程中,一定會發展的越來越好,向更高更好的標準進行發展。因為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的功能越來越豐富,使得資源的共享范圍進一步擴大,最終計算機通信技術的綜合性將會得到最廣泛的應用。
五、結語
根據本文對通信技術以及計算機技術的分析與探討,大體確定了以后的努力方向重點在于如何將兩種技術進行有機的結合,為人們提供更好的服務。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對于通信技術以及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方面比以前更加重視,并且已經斷定兩種技術進行融合后,會占領以后的科技社會中的主導地位。這兩種技術有著很強大的發展潛力,在未來的社會發展過程中必定會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周燕萍 通信技術與計算機技術融合技術的探討【J】2013(27).
[2]劉曉 通信技術與計算機融合發展的狀況分析【J】2013(08).